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4-0000-00
1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1水文水资源对水文事业的影响
水文水资源管理对于水文事业发展有着较为重要地影响,其对于水文事业的发展起着更好的导向作用,可以延长水文事业的发展周期。水文事业作为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增强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事业,其建设成功与否,对于社会发展建设来说具有极大地影响。目前,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水文变量以及水文现象。而在以上变量当中,具有明显表征性意义的有涨水位,洪峰水位,警戒水位,防洪限制水位等。其往往会受到降水量径流,蒸发量以及水流流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水文事业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而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就是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收集数据并进行针对性的探究,以便做出更加合理地决策[1]。
1.2促进社会发展建设
近几年,由于我国不断加强国民经济建设,水文事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其对国民經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比如近几年来比较火的南水北调工程,其建成可以更好地增加不同区内水流量的协调性。因此可以说水文资源管理与自然保护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水文水资源的管理与不同区域水的循环时空分布以及物理性质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可以促使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更加协调。尤其是在近几年,全球水资源逐渐匮乏的状态下,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更好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存储工作,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遥感技术可对水利工程中的信息数据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使用过程当中,通过对水利工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紫外线和红外线信息读取,可更好地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水利工程当中的水文水资源条件。
(2)遥感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可以摆脱外界环境对于技术使用的限制。比如说当检测环境相对恶劣时,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极有可能获得与实际信息存在偏差的水文水资源数据,而采用遥感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采用遥感技术,管理水文水资源,可以克服客观条件的影响,使得信息采集不会受到植被地形或天气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3)在水利工程应用过程中,对于人工作业无法识别的物体,可能对整个工程的使用质量造成影响,而采用遥感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遥感技术主要是采用紫外线和红外线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并将数据信息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使得管理人员能更好地了解该物体的基本特征[2]。
2.2水文水资源中除险加固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由于水利工程的规模和建设进度都在不断提高,这使得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水利工程当中的除险加固技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在水文水资源的管理过程当中使用加固技术,可对工程信息与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可更好地节省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该过程当中,其主要是结合土壤当中的含水量以及精确的水位等进行数据整理,并对周边的各种资料进行搜集,实现偏差控制。
水文水资源当中的气候变化研究主要有情景在线生成技术和水温模型技术两种。由于气候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水文水资源当中的气候变化研究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情景在线生成技术主要是通过将气候进行在线设置水文水资源到相关场景中,进而促进相关管理人员制定一系列的举措,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防止自然灾害对社会生活造成威胁。而水文模型技术则主要是对不同区域内的水文资源进行估算,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经验统计模型两种方式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这可以使得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精确地了解水文资源的变化参数,进而制定一系列决策。
3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地理信息是水文水资源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信息之一,其对于制定水文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决策信息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计算机系统当中,必须对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检索分析,然后才能制定出相对合理的管理决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
(2)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力资源当中的应用,除了对水资源管理之外,还对防汛减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相对较多,这就使得我国在面临自然灾害上会更加多变,由于自然灾害相对频发,所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起到了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目前,国家和政府层面都非常重视自然灾害,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各种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加强相关技术上的开发,使得防洪减灾工作获得更好效果。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就可以实现水情的实时电子报告,为国家防治水灾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预案。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 水生态效益 效益评估 环境保护
Abstract: the economic takeoff of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a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China have also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a lo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kes part of the environment is the serious influence,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was mentioned the unprecedented levels, be social widely attentio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ecological problem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n how to construct new a shallow to study.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ater ecological benefit evalua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并不是完全符合人类需要的,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节自然界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并控制和调节自然界中的水,使其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近年来,经济的腾飞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基础建设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使得部分地区的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如一些地区出现水利工程肋迫现象,反而造成水土流失、河湖湿地萎缩、生态功能衰减、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甚至造成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灾难。人们不断发出质疑,兴建水利工程究竟是在保护环境还是在危害环境,生态水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社会广为关注。
2 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水利工程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问题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国家都因为生态问题而推迟甚至中止新的水利水电工程开发方案,要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就必须科学、谇真的分析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利工程对气候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通常是受大气环流所控制的,但通过水利工程使原先的陆地变为水体或湿地,水利工程的这种作用机理,会使局部地区的地表空气发生变化而对局部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降雨、气温、风、雾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会使受一定距离的绕地区降雨量增加,而使库区和邻近地区降雨量减少,同时改变降雨时间的分布,如南方夏季降雨量减少,冬季降雨量增加。同时,由于库区降面变为水面,能量交换方式和储备方式以及交换强度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地区气温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对地区气候造成影响,如果被放大就会产生巨大的气候变化效应。
2.2 水利工程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会直接对河道流量造成影响,包括流量大小和流量过程以及流量时间分布等,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比如水库工程在汛期存蓄了汛期洪水,改变了河道汛期流量状况,在非汛期则截取了河道基流,水库工程的这种作用,使得河道不论是在汛期还是在非汛期,其流量大小和流量过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非汛期的基流截取作用,使得下流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引起下游河道断流,从而使周围绕地下水位下降,给周边地区造成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比如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水干涸,入海口泥沙淤积海水倒灌、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河道水位变化波动幅度较大等等水文问题,甚至因为水位下降而且造成水质恶化。
2.3 水利工程造成泥沙淤积
水利工程使库区水位抬高,造成水流过水断面,使水力坡度发生改变,不论是河道纵向流速还是紊动流速都受到巨大影响,这种对河道水流特性的影响,使得水流挟沙能力降低,改变了河道的泥沙运动机制,从而造泥沙淤积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多沙河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推移质输沙量较高的河流。这种泥沙淤积现象,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盐碱化、鱼类种群变化等现象。据统计,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蓄水后,一年半后,15亿吨泥沙全部淤积于潼关至三门峡河段,使潼关河床抬高了4.5m,并延伸到上游渭河口形成拦门沙,抬高了两岸地下水位造成两岸农田次生盐碱化。而丹江口水库自1960-1994年,泥沙淤积量则高达14137亿立方米,使该地区水涝灾害变得更为频繁,且破坏力加强。
2.4 水利工程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利水电大坝工程,会使水体压重使地壳应力增加,并由于水渗透至断层增加断层程度,增加岩间空隙压力,从而诱发地震。同时,由于蓄水后造成水位上升,岸坡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引发塌方、山体滑坡等现象,并使危险岩体失稳,产生潜在地质危险。
3 从水生态效益构建水利工程策略
3.1 什么是生态水利
生态水利是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对环境不良影响日益突显而被提出来的,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在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在改变、利用水利体系的同时,保证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宏观上讲,生态水利就是使水利与生态环境协调和谐,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保证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
3.2 从水土资源保护角度构建水利工程
水土资源保护要求是从水生态效益构建水利工程的第一基本准准。作为万物生存的根基,水土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离不开良性水土资源。如果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而造成水土资源生态恶化,最终必然会因为水土资源的确良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将对水土资源的生态性保护、生态性建设、生态性使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要求。如果还延续以往那种盲目开发、随意建设的急需功近利的水利工程建设思想,而缺少对水利工程同水土资源生态保护的综合考虑,必将给人类带来恶果。因此,在构建水利工程时,要从水土资源的保护上作考虑,包括河流泥沙运输、河流侵蚀等。
3.3 从生态保护角度构建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的构建,对生态和物种有着极大的影响,如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影响,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造成影响,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地区生态结构,造成生态失衡。因此,在构建水利工程时,要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如很多国家在建设大坝时采用建鱼梯、鱼道等工程措施解决鱼类洄游问题,或者采用人工繁殖方法对洄游鱼类进行繁殖,具体采用什么办法,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河流、不同物种进行具体考虑。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对库区周边陆生植物、动物生存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以及由于水利工程引起局部气候变化、土壤盐碱化等对动植物种类、结构等的影响。
3.4 从社会影响角度构建水利工程
根据研究表明,不少疾病如伤害、霍乱、血吸虫病等都与水环境有极大关系,比如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使原有陆地变为湿地后孳生蚊虫,从而造成疟疾流行。三门峡水库的建立使钉螺难以从上游或下游向库区内迁移并繁殖,造成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发生变化。这些疾病致病因素的改变,很有可能造成流行疾病结构的变化。同时,水利工程还会对移民造成影响,对文物也会造成影响,很有可能会加剧物种的灭绝。在构建水利工程时,这些相关的社会因素也需要充分进行考虑。
4 结束语
总之,生态和环境问题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应当从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来构建水利工程,合理规划、周全设计、精心施工,以解决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文来,雷波,信军.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拳”[J].世界环境,2009(02)
[2] 张文明,王晓燕.水葫芦在水生态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7(01)
篇3
关键词:水利建设 发展 低碳
Abstract: develop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is popular global a hot topic, also is the wide social economic front concept. Low carbon 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also is a fresh topic. Water is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 and support, and in a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changing the style of economic growth process, water conservancy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low carb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承载了人类无数个文明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世界经济发达地区都在水源富足的大河流域,如欧洲是莱茵河、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北美洲的密西西北河和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都是城市密布地区,工厂林立,人口众多,交通便利。中国很多的城市无不坐落在江河湖海之滨,与水结下了深厚之缘。随着经济不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越大,出现的问题或者危害就越严重。从而低碳经济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当前水利经济新的突破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1、水利工程前期施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首先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工程施工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对地表全貌造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其次施工时会排出很多废水和污水,容易对地下水质和下游水质造成污染;再次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粉尘,施工车队的汽车尾气,会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污染;最后是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不及时造成河道阻塞,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从而对生态环境不利。
2、水利工程运行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会形成了巨大的停滞水域,停滞水域是由很多个不同地势的水积聚到一起构成的,其成分和物质含量都是不同的,导致了停滞水域本身的水质量下降,盐碱失衡,对水生植物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会对水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位、气候等产生影响,可能诱发地震、山体滑坡,地下水位抬升引起的土地盐碱化和沼泽化、水质富营养化,水面蒸发量增加等。水利工程蓄水拦沙后,下泄水的流速是很大,造成了对下游的河道严重的冲刷现象,这就导致了河道中的建筑物失去稳定性,同时也造成了河床的加高,水土流失加速,给下游的土地和河道两旁的动植物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水利工程的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跨流水调水时,调出流域水量的减少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和供水安全隐患。河道由于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出现断流现象,造成河道萎缩;同时对导入流域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新水质的注入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疾病的传染,对水质造成污染。而且水利工程调入的沿线,需要安置大量的移民,移民安置需要大量的专项设施,开垦大量的土地,导致了迁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给地表植物和野生动物带来的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库区满水之后,很多的人文景观将会被淹没,还有很多设施需要重建和改建等。
二、实现低碳模式的途径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好的为人类造福,但是对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将各项对生态环境不利的因素降至最低,从而真正的实现低碳水利。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采取措施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要做到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去。首先在水利工程建设所选取的建筑材料中,应该优先考虑环保型的节能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全程的对水利建设施工进行监督,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应该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2、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要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名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约束工程设计建设单位,从政策上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和切入点,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解决生态环境污染,我们才能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水利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
3、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是针对于森林植被的养护,森林植被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从减缓的方面说,增加森林植被能增加碳吸收量,可以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反过来,破坏和减少森林植被就会增加碳排放。从适应的方面说,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建设防护林体系,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选种选育等,能够增强森林自身和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因此,今后应该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整合资源、资金,整体推进山、水、田、林、路、村的综合整治工作,突出恢复森林植被,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为低碳水利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要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推行用水计划,加强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用水总量制约和定额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4、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采取补偿机制,对破坏严重的地方进行补偿,只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环境恢复到平衡状态,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就应该明确补偿的相应细则,而且应该调出相应的资金使其补偿有经济作为基础,才不会出现后期无力的现象。
总结:
发展低碳水利是低碳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要相辅相成,坚决抵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以科学的发展方式利用水资源,实现开发与保护相平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水利。
参考文献:
[1]朱党生.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吴邦灿.现代环境检测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环境问题 环境监测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1.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多数在天然河道上修建,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网,既改变了深潭浅滩交错的河流形态,也减少了湿地的面积。河流形态的非连续化是指在河流筑坝形成水库后,造成水流的不连续和断流现象,有些河流由于进行梯级开发,更是形成了河流多级非连续化的格局。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 生态环境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失态系统。兴建的水利工程满足了人们一定的需求,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造成了负面效应。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现在水利事业发展方向是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又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道断流,导致水质、含沙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河流的水文及河道泥沙的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由于水流速度较慢,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污染物就会扩散,使得复氧能力降低,也使得水库区的自净能力变弱;水体的富营养化容易大量消耗氧气,就会造成温室效应。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条件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河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结果就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结构、种类和生存环境。大量的植被破坏影响了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垃圾等大量的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动物的生存境地。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内,也会导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所破坏。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得部分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得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该区域的湿度增大,导致栖息于低于该区域湿度的动物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周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有关,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水面增大,流速减缓。由于水库蓄水下游河道水位降低或河道下切流量减少可能影响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土地占用、居民迁移安置、交通道路、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损失。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该区域的人们搬迁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但是如果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对其进行良性改造,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方向发展。关键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怎样尽最大努力去减小人类对其的不良影响。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人类要生存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动态式的生态平衡,使其从“恶”变“良”;同样,也正是因为人类要发展,还需要“打破”那些“良性”的生态平衡,让其向着更有益于“良性”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代价,则正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所应充分注意的对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观念上的更新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前提。
3.1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保护必须谋求科学化、法制化的途径 ,而环境影响评价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改善人类生存现状和获得良好环境质量的保障。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对可能造成的周围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及环境影响预测影响程度,评价拟建水利工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程度,提出相应的保护及恢复处理措施。
3.2 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工程完成阶段建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3.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就是对生态环境功能或生态环境价值的补偿,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区域、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对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损害环境能力、或导致生态环境价值丧失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经济补偿等。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不仅是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n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influence of much attention, especially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often destroyed a large numb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balance. Therefore, the measure of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not only to se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o solve it of how to reasonable, and see i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whether there is a specific value and the perfect solution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段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反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结果就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可以说大量的植被破坏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的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内,也会导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建设)所破坏。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得这些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得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该区域的湿度增大,导致栖息于低于该区域湿度的鸟、兽的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而且水利工程的建成也会阻碍动物的迁转移,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3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该区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对这些移民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但是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3.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
3.2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以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篇6
关 键 词:水利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方法;措施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to eliminate water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control the flow of water, flood pre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can be a water regulating and distributing, contented people life and production of water resource needs.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dustry competition is intense, company of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control and grasp the reasonable cost and cost management, reduc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increase the profit of the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reality, first elaborated the concept of cos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some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and control cos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etho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water conservancy enterprise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ufacturing cost; Cost management; Metho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水利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影响因素
水利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一方面表示水利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形成相应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另一方面是指水利工程的价格,即建成工程所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影响水利工程造价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地质条件、物价、工程控制与天气气候四大因素,地质条件可以提前勘探,市场经济决定物价的变化,气候变化通常是有规律的,因此水利施工企业要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加强工程控制的成本管理,包括施丁方案、材料控制、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
2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方法
2.1 水利工程造价在决策阶段的控制
水利工程正确决策是水利工程设计前提,是合理确定与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基础,投资决策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水利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要达到水利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前保障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五条:一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二是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三是水利工程建设地区及地点的合理选择;四是拟建项目设计方案的确定,五是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水利企业要保障投资决策正确性,必须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及合理确定投资估算,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2.2 水利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的控制
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属于管理环节,其大体过程就是编制质量高的设计概算,按照设计概算,同时运用特定的方法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水利工程良好的设计方案对在水利工程造价控制影响很大,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与经济性的成功度。因此,水利企业在设计阶段,必须制定管理措施控制水利工程造价。一是用技术和经济相结合对造价进行控制;二是做好预防性措施,对偶然发生的造价偏差因素进行主动控制;三是运用价值过程对过程造价进行控制。
2.3水利工程造价实在施阶段的控制
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其成本消耗最多的一个环节。水利工程企业在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能够大大能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同时也能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一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来加强造价控制;二是施工企业对施工操作进行优化调整,能提高作业效率,防止工程返修与返工现象的发生;三是安排好现场施工作业秩序,能充分利用好每笔造价资金;四是抓好核算,降低成本投入,包括收集资料资金规划、成本管理过程监控、积极进行变更索赔以及合理确定投标报价等内容;五是合格施工人员要配备。选用技术熟练的班组承包各工种的施工作业;六是加大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杜绝浪费,合理使用资源。
综合上述,水利工程企业要控制造价,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研究,合理的做出优秀的设计方案,正确评价价格和基准参数。同时强化对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不断的规范设计概算办法,制订设计奖惩制度制订限额设计标准。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3 水利企业施工工程成本的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水利改革持续推进,水利施工企业已经走向市场化,水利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大力改革、不断强化项目经理部管理体制,控制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3.1详细了解工程信息,抓好工程投标环节
工程投标是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起始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水利企业要应该加强工程中标管理,一是准确详细了解工程信息,项目业主的机构职责与资质信誉等内容,掌握项目业主的施工队伍状况与工程项目的性质以及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理清工程的投资渠道以及融资现状,初步了解处工程所需的人力、材料、设备、水、电、安装、机械费、管理费、税金等所有的成本,然后慎重进行投标。其具体流程如下:
投标管理流程图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当地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有着巨大的副作用,因此要求在建设中注重兴建生态水利,通过科学而合理的规划设计将副作用降到最小,最大程度地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完善当地水利设施,满足生活、生产等需求。现代水利工程在其发展与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灌溉、排涝、防洪、发电、渔业、生态与环境等水利工程体系,其功能已从简单的基础功能转向基础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并重,且生态环保功能愈加显著。
1、加强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必然性
人类修建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问题,但是这样大型的工程活动必然对当地固有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的、短期的,也可能是间接的、长期的,无论怎样,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都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生态平衡原本就是动态的,大自然通过内部的不断调节来维护生态平衡,一旦不能自我调节就会发生自然灾害。人类想要在开发利用大自然过程中打破那种不利于本身发展的生态平衡,就需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当地固有生态平衡的影响。
2、生态水利工程基本的设计原则
2.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成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生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工程建设要先以自然发展为规律,确保自然环境的正常发展,对于设计施工来讲,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满足水文学以及工程力学的要求。工程设计真正思考到所处河流环境和能够发生的自然灾害,将抵抗自然灾害为基本原则,严格控制施工规范。对于河流的纵横断面设计既要考量到河流地理地貌,也要考量到河流泥沙的堆积、冲刷以及变化动向,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改建修复能够更加安全、持久。
2.2、空间异质性原则
某一区域的空间异质性高,就体现出缔造多样的小生境,可以令更多的物种共同存在。否则,假如因为非生物环境过于乏味,生物群体的多样性一定会出现下降的趋势,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比例都会产生变化,形成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和恢复生物群落的不同险,可是这并非标识主要通过人工进行直接种植或者通过引进鸟类、鱼类及其他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关键点应当是尽量提升河流形态的异质性,让它可以顺应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则,让生物群落的不同点可以恢复。(请删掉此段)
2.3、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河流生态系统具备了自行组建、自我修复的能力,给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将河流的自净能力融入进去。河流系统的自然因素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把工程自身以及河流环境己经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相结合,不可以将认为作用片面的进行夸大,(删掉此句)这样不仅可以让工程建设的经济成本获得控制,也有效保证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让生态水利工程获得更多的经济与效益。
2.4、景观尺度以及整体性的设计原则
为了确保河流生态系统能够得到迅速的修复,要本着大尺度长期性的修复原则。河流生态环境属于一个动态的展现过程,都要通过长期不断的发展。所以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时,要对河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对河流的演变过程进行掌握。确保整体性的设计原则,让河流可以从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方面,获得有效的修复方案。
3、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对水文情势和水温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但会改变工程河段的水文情势,也会影响到整个流域。筑坝使河流非连续化,库区由原河流生态系统变成了湖泊生态系统,其水流速度、水域深度、水温和水流边界条件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蓄水也多会导致库区地下水位升高。坝下河道内径流量、径流过程、水温及流态明显改变,坝下河道减脱水多导致沿岸地下水位下降。通常径流调节能力强的水库上述变化幅度很高,径流式水库变化就相对没那么明显。
3.2、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可改变所在地区降水、空气湿度、温度、风向等气候因子。当水库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形成水面,使该区域的水热交换方式以及强度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当地气温发生变化,一般会提高库区平均气温。另外,库区蓄水、水域面积增大,也使水库及其周边蒸发量、降雨量及湿度增加,使当地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一定程度变化。
3.3、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库区水流速度变缓,水中的溶解性矿物质减少,溶解氧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性增大。进入库区,水体的建设垃圾和工农业废水,其含污染物种类多、成分相对复杂、难降解,而库区流态又不利于水中污染物扩散,导致库区水体水质的污染。
3.4、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保护工程沿岸及下游农田免受洪水冲刷,减缓土壤侵蚀,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但水利工程也可能引起水库周边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变化,蒸发量加大,进而将可能导致或加剧库区周围土壤盐碱化现象。
3.5、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使自然河流及沿岸渠道化、人工河网化、岛屿化,压缩了野生生物生存空间,降低了河流及其沿岸生境多样性。筑坝建库,导致河流的不连续化,破坏河流水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与繁殖,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水体污染,不仅危及河湖水生生物生存,也恶化河湖沿岸生物的生存环境。以上影响均将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及生物多样性降低。
3.6、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库区岩土结构、地下水水位、水压等一系列物理因素的改变,可能导致地震、山体滑坡、塌岸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水库蓄水导致地壳应力增大,易引发地震。库区地下水位上升,易引发滑坡、坍塌等事故。
4、水利工程的生态规划设计要求
4.1、提供水生态中生物的生存、繁殖的空间
生态水利工程将河畔植物植被,河流中的河道、堤防、水流等连接在一起。进行水利建设的生态设计时,通过对现有自然地形、地貌的科学配置和功能改进,建立一个能使水环境、水、阳光、土壤、生物等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的水生态系统。水资源中的河堤坡脚位置的护底上,有较高的孔隙率和多流速的变化带,适合多生物的生长,也为鱼类提供了繁衍的场所。水利工程中的河流两岸的绿树和草丛为昆虫、鸟类提供了觅食场所。
4.2、生态规划设计应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资源中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氧化作用,转变为无机物的过程。水资源中的真菌和细菌摄入营养物为污染物,细菌部分被吞噬,并污染有机物分解成为无机物,分解过程中形成的无机物可以为藻类植被提供营养,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氧,以供其他的水生物利用。水资源中过多的藻类被浮游生物、虾、鱼所消耗,在水资源的食物链中,将污染浓度降到了最低值。生态水利设计时,增设的鱼巢、鱼道等,形成不同的紊流和流速带,这非常有利于氧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中的溶氧含量,有利于需氧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由于水资源中的植物能吸收无机物类的营养物,其植物根系成为以生物膜形式存在的微生物附着的介质,这就促进了水体的净化,有利于改善水系统的水质。
4.3、生态规划设计应发挥调节滞洪补枯、水量的作用
水利建设中生态河堤的植被,具有储蓄水分的作用。水资源中有大量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使得河堤中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在水资源丰富的期间,河堤中的水开始渗透,河堤孔隙开始蓄水,减少了发生洪灾的可能。在枯水期间,原来储存的水开始渗透入河道内,起到滞洪补枯,调节水量的作用。
4.4、生态水利设计要结合环境工程设计
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技术的理论,达到水质同水量同步,结合水环境污染,设置相对应的防治工程。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水量,要考虑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在雨水季节或枯水季节中,不同的应对措施。生态水利要立足在水利建设和环境生态之上,将水量的高效利用和水质的有效优化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水利建设中的生态平衡。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认识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规划设计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注重环保基础设施、景观水利、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同时融入河流自我修复理念,利用这一理念提高河流的自我修能力,或利用其防治污染,保护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维俊.浅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现状[J].内蒙古水利,2014,01:71-72.
篇8
【关键词】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工程管理
1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广大农村地区遍布多种地形和地势地区,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一些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地区多是处于山区和半山区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这类地区往往由于交通不便以及聚居地的村寨较为偏远,最终不利于整体的经济统一发展。而在人畜饮水问题上主要是借助地面水以及地表流水和雨水降水。一般而言,地面水的使用主要借助江河水和水库水。这类水资源由于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往往导致河水流量和雨水降水量差异较大。水质量无法保证,水质浑浊和细菌含量影响饮用水质。在降水季节增多时节,水质中泥沙含量陡然增加也会导致水质中细菌含量上升,不利于人畜饮水的质量保证。山区河流水,整体水流流速较快水流流量不大,水质方面经过自然过滤,水质较好[1]。这些地区水库蓄水往往会由于气候变化及农业用水影响,水位难以控制,但水库水质较好,整体的浑浊度较低。这类水资源是农村地区较为普遍的饮水方式。农村地区人畜饮水与实际地区水源和水位以及地形等因素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由于地表结构复杂,地下水组成结构也较复杂,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以及泉水等。地下水取水过程中,由于浅层地下水水源离地表较近,在采水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水位很大程度上下降,所以这种取水工作受到影响较大。浅层地下水由于靠近地表,水质的高低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也比较大,容易受到地面污染,可能会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水质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不利于人畜饮水。深层地下水由于受到地面影响较小,而整体水量也较为充沛,整体水质也符合人畜饮水标准。但笔者通过研究和调查,深层地下水往往存在硬度偏高和少量金属成分超标的情况[2]。农村地区饮水资源包括泉水,泉水水源受到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水源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泉水水量与实际地区气候有关,降水量多的地区泉水水量较多。泉水经过自然过滤,水质较好。这种水源往往作为偏远山区地区的唯一水源,通过将泉水收集起来,为后续的人畜饮水提供水源补给。
2当前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国家及政府加大建设小康社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工作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是建设新农村及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将实际人畜饮水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安全和水资源充足。
2.1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
通过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受到影响较多,整体水资源的质量受到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水污染不仅面临水质污染,同时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水质处理设备,导致整个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的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聚集点相隔较远,统一的供水难以达到标准也会造成水资源问题难以解决。地方性的水污染问题是制约当地地区发展的重要阻碍,水资源受到季节性的气候影响,水量存储工作难以达到规定标准,也是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的重要方面[3]。
2.2缺乏完备的资金支持
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是制约当地农村发展的主要方面,偏远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进行资金支持上难以具有完善的条件。多数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还停留在传统的水井和河渠建设等小型工程上,尽管当前对饮水问题加以重视,且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上升,温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多数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传统的水井及水池等工程还未及时进行整改,传统的水利工程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而农村居民多数依然采取传统取水方式,传统取水方式受到气候及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且多数水资源工程建设距离居民区距离相对较远,如果出现干旱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农村地区人畜饮水产生威胁[4]。
2.3水质问题污染
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来说,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是饮水问题的水质安全。一般来说,水质饮水安全对自身健康成长有紧密关系。水的饮用标准包括有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及毒理学及细菌学。水质的安全涉及到水体的浑浊度和气味。从化学方面来讲,水体中的pH值、总硬度和相关微量元素含有量也影响水质的安全。水体中含有的相关微量元素如果超标同样会影响水质安全,如果水质中含有氟化物、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出水质饮用标准这些水就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而水体中含有的微量细菌群如果超标同样会影响水质安全。目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达到标准,往往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直排水方式影响其他水资源的水质安全,最终导致新的水质问题出现。
3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的解决策略
小康社会建设工作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是建设新农村及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将实际人畜饮水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安全和水资源充足。笔者通过总结和分析调查,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3.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
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容易受到季节性气候影响,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出现。基于此,当地政府需要从新出发,借鉴水利工程改革的成功案例,聘请专家进行指导。首先要将水利工程进行整改,水资源的布局需要按照科学方式来排布,将实际的水资源统一起来,不仅要注重对现有的居民聚集区的饮水问题解决,同时要具备长远眼光,合理布局水利工程的建设地点,保证水资源的充足性。可以通过水库修缮和深层地下水的开采等方式实现,当然在进行深层地下水开采工作中,要结合地区实际进行,努力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保证整个水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3.2保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
上文提到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是制约当地农村发展的主要方面,当前多数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还停留在传统的水井和河渠建设等小型工程上。当前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上升,温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果想要进行新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当地政府需要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可以通过联合企业和社会机构来进行水利工程的修缮及新型建设,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通过给予后续的企业政策支持来拉拢企业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这样能够有效确保水利工程的科学建立和高效运用。水利工程建设应当参照地区发展实际,科学选址,不仅注重当前,同时要考虑今后的农村地区发展,从而可以有效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
3.3加强宣传引导,规范用水排水
浅层地下水的水源离地表较近,水质的高低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也比较大,容易受到地面污染,可能会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水质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不利于人畜饮水。水体的二次污染与居民的随意排水紧密相关,对此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做好排水工程建设,减少农村地区的二次污染。使用过的废水应当进行科学处理,不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进行牲畜养殖的农户,要特别规范,建立粪便池来规避水体的二次污染,从而有助于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5]。
3.4节约用水
近年来很多农村地区的水源数量、质量不断下降,有些河流已经干枯,水源保证率降低。再加上因为灌溉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应当提高灌溉技术,节约用水。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节水意识宣传,培养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用水效率。
3.5用水安全方面
因为资源过度开发,有些地方水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质变差、水源枯竭,矿物质含量增加。有些水源因为受到腐生植物的浸泡,微生物指标也超出了饮用水标准,再加上化肥、农药等的施用,使得有些地方的水源中的高锰酸钾、氨氮以及总磷的含量超标,地下水、地表水均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周围排污口进行有效的管理,限制有害化肥的使用,避免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还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增加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检测建设,重点加强水源、出厂水、管网末梢的水质检测。
4结语
总体来说,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是建设新农村及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保障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安全和水资源充足。当前农村人畜饮水还存在相关问题,在把握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基础上,积极采取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和保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以及加强宣传引导,规范用水排水等措施,不断促进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和供水安全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V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16-01
前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近年来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无论在建设速度或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都位列世界前茅。但由于该工程本身体现出施工时间长、投入成本高等特征,而且涉及内容较广,若完全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其影响分析,将难以使工程获取实际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如何做好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是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评价的相关概述
关于影响生态环境的评价,根据以往学者研究主要将其界定在以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外力作用下生态系统表现出的动态变化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区域环境可承受的生态负荷。通过对生态影响的评价分析以制定相应的预防生态破坏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相关策略,以保证经济效益获取的同时生态环境效益也因此得以提高。从生态影响评估的理论基础看,其主要生态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系统控制等。其中生态学理论主要作为现行解决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口问题、资源浪费等理论指导;经济学理论集中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利用中需考虑的相应标准;可持续发展理论则体现在经济、环境、人口以及资源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系统控制论要求将区域各方面发展作为统一整体,确保整体中个基本要素都可得到有效控制[1]。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注意事项
(一) 评价内容与评价特征的明确
水利工程建设本身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因水库蓄水出出现的灾害,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其实质作为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体现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体系构建中首先需对评价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水利项目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在生态环境方面,影响内容主要体现在如自然景观破坏、物种资源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而社会环境方面集中表现为产业布局、增值情况等受水利项目的影响。另外在评价特征方面,由于水利项目自身具有涉及范围广以及建设工期长等特征,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也包含许多方面,因此在评价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宏观性特征,主要指尽管工程建设中并非任何项目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评价影响过程中确需将所有影响内容考虑其中,保证评价分析更具全面性;不确定性特征,因水利工程建设多采取梯级或逐层建设的方式,初期规划时期往往可确定的内容主要为项目规模与性质,而其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数量或污染源种类无法预知,使评价体现出不确定性特征;评价方式多样化特征,由于评价水利项目对生态影响的同时还需将经济、社会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很难通过定量化形式对评价指标进行明确,所以评价过程中应用定量分析得到同时还应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
(二) 明确评价的主要任务与作用
关于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任务主要表现在四方面问题,即:第一,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维护。如物种多样性的维护、生物构成是否协调以及环境条件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与生物生存需求。第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现行大多面临灭绝消亡的物种为例,要求进行引种或保护区构建以使物种多样化得以维持,同时应注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第三,注重特殊性对象的保护。其殊性对象主要体现在生境、脆弱他带、敏感生态目标以及生态安全区等方面,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第四,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水利项目建设中多会产生如水土流失或自然灾害等问题,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以及应对策略。综合来看,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工程合理布局、发展目标实现以及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要内容,需结合水利项目实际特征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2]。
三、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思路
(一) 指标构建的步骤
指标构建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除要求做好拟定工作外,还应注重进行评议筛选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具体构步骤主要体现在:首先分析主体生态系统。其中主体生态系统主要为可将区域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的系统,通过分析可得出当前环境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其次,分解目标。根据以往学者研究总结目标分解中需引入模糊层次的方式,使系统各项因素得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项目总目标进行确定,有利于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再次,确定主导因素。评价环节的重点在于确定生态系统主导因子,可通过对因子影响力以及不同因子间存在的关系完成确定过程,目前许多研究人员评价水利项目影响过程中也逐步引入SPSS软件以使选取的因子符合评价体系构建需求。最后,进行指标体系的确立。体系构建在拟定工作结束后,要求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完善与筛选,使体系更具科学性。
(二) 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在完成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为有效分析水利项目的影响,还需做好相应权重确定与数据整理等工作,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以我国某地区水电工程为例,其在库容方面保持271亿m?,年平均径流量在510亿m?作用,建设的目的主要为使通航条件得以改善且减轻洪灾的发生。该工程本身涉及面积较大,建设中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建设前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评价模型的应用,考虑的主要为水文泥沙子系统相关指标权重,并计算隶属度向量包括环境底质与水质、生物、景观、气候以及人类健康等影响期望值。最后引入模糊评价方式对隶属度进行分析,得出该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为一般影响,相关人员可结合评价结果采用相应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3]。
结论:生态影响评价是减少水利项目建设破坏环境的重要途径。实际评价过程中要求正视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内涵,并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中实证分析可判断该指标体系能够准确评价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促进水利项目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贾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篇10
水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物质基础。水利行业包含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等方面,它作为农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对于其的利用开发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从当前我国的水利行业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过低,总体上的不均匀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总的供水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属于粗放型,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水的供应和需求矛盾不断加剧;第二,洪涝和干旱灾害的频频发生。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较为辽阔,水资源的分布又极不平衡,加上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导致我国的洪涝灾害十分的普遍,另外,在资金的制约下,很多的地方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严重缩水,工程的防洪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就造成洪涝发生时造成的损害十分严重;第三,在农业灌溉中,灌溉技术较为落后,有效的灌溉面积较少,在管理方式上也较为落后,使得水的有效利用率低;第四,水污染现象严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众多污染型工业不断增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很多工厂在污水的排放上并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使得水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不断的扩大,进而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正常使用。综合上述的分析,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水资源,就要确保水利工程可以高效的利用,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成部分,更是整个经济健康运用的基础保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新形势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是否得到了高效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与众多的领域都有关系,例如对于其的开发、利用、节约、配置、保护、管理、水土保持、水利建设、防洪减涝等等方面,这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危害
2.1洪涝灾害的频发
在一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地表的植被会遭到很大的破坏,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地面的坡度较大,缺少植被的保护,坡面的截流能力大大下降,使得土壤表层的含水能力下降,雨水来不及下渗,直接的冲流,可以在瞬间形成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会给河流的下游居住区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处于枯水季节,河流的水量减少,水源枯竭,土壤没有了植被,需水量减少,贮水空间也开始缩小,水土流失造成水塘、湖泊、水库等产生更多的淤积,使其蓄水面积和容量大大减小,也会使汛期水更多,也就很容易诱发涝灾。
2.2缩减了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在水土流失的作用下,地表的土壤处于状态,经过水利侵蚀,大量的泥沙会随着地表径流直接的流入到水库和河道中,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不良的,不仅会使得河道、水库因为泥沙的淤积,总的库容量减小,使防洪蓄水能力下降,使用寿命因此而有所缩减,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漫坝、垮坝等现象的发生;而且还会使得它们的河床变高,泄洪能力下降,使得洪水难以顺畅的排出,水位不断的上涨,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使用。
2.3水环境质量的下降
在洪水的作用下,地表表层的土壤会以泥沙的形式流入到水体中,水体中的泥沙量增加,水质变得浑浊,而且在这些流失的土壤中是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残存的农药以及肥料等的物质,这些存在的物质会随着土壤一起的进入到水体,造成污染的面积扩大。除此之外,水土流失越严重,那么水体中的污染物就会越多,水污染现象就越严重。
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1防洪排涝的作用
水土保持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防洪排涝方面,利用梯田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增加的土壤的含水能力,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的牢固性,并随着水库和大坝等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拦蓄径流的作用凸显,在汛期或者是暴雨的季节,可以有效地把洪峰的态势削减,进而起到防洪的作用。在枯水季节,可以把水库等的水利工程中所拦截的水资源补充到径流之中,降低径流的年际变化,可以对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3.2对河流、水库的淤塞起到疏通的作用
在我国的生态环境规划发展中,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实时性的一种战略性规划,水土流失是其中重要的问题,对于其的处理如果不当的话,就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水土保持工作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积极的兴建水平梯田、小山塘以及排灌沟等的水利工程,对水流中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拦截,这样可以减少其对水库和河道等造成的堵塞,还可以使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延长,并且还可以增加水塘、水库等的蓄水量,也可以为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
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利工程周围的地表植被,使土壤的蓄水能力增加,进而对地表表层的土壤起到固结的作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在山区环境中,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泥石流、滑坡等的地质灾害发生,进而对河道、水库起到保护作用,有效保护了水利工程,使其功能作用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也就减少了自然灾害等的灾事故发生,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3.4提高水环境质量
当前形势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紧缺的状态,水土流失不仅会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分布,并且还会对水体的质量带来严重的污染。在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下,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整体的优化调节,尽可能的在时空分布上予以均衡,促进了水体质量的提高,推动了我国水利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气候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