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产品;工业设计;设计思维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2832(2016)04-0104-03
一、物联网时代到来
我们曾幻想过出门前雨伞会告诉你今天下雨,开车时车载导航会为你自动避开拥堵的道路,睡觉时房间的灯光随着时间缓缓熄灭,这种种的未来生活情景,在无线网络系统、信息技术、云计算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发展迅猛的今天,物联网让这些不在是幻想,它将软件、硬件和数据结合到一起,将我们身边的每一件设备和我们实时的行动或身体状况形成一个网络,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
物联网被称作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通信产业的第三次浪潮(web3.0)。在web1.0时代,人们使用计算机作为互联网终端,实现人机交互;web2.0通过互联网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信息的交互和传递超越了人机界面交互;到了物联网时代,除了人与计算机以外,所有具有感知能力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一个网络的节点或终端。互联网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和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丰富了互联网的应用。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1999年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Labs)提出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在这一策略中物联网是这样被定义的:把感应器嵌入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使它们结成网络,并普遍连接,即是物联网。简单来说,物联网使我们和物品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世界里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其目标从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发展到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
(二)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特点
相比于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化产品和智能化服务,物联网的价值凸显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现在出现的一些的智能设备已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在互联网作为网络架构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决定去感知信息源、预测信息的流向、以及如何做出反应和协作。接下来在以往互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物联网智能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物”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可识别化
如同人在社会中存在,为了方便管理,将每个人数据化,采用身份证编码来识别每个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物品也同样可以被编码。从技术角度讲,物联网的网络技术层级分为以下三级:一是传感网络,二是传输网络,三是应用网络。其中的传感网络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作为物体被识别的基础。为了让所有与网络连接的物品方便识别管理和提取数据,RFID电子标签技术就成为了物品的“身份证”。比如,在食品卫生领域,将放养的羊群中每一只样都贴上一个二维码标签,这个标签所包含的是这只羊的产地、质量等并被录入系统,当这只羊被宰杀后,每一部分出售的肉都会贴上同样的二维码,羊肉被贩卖后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系统中查找到信息,做到真正的来有源头,去有追溯,从而更有效地保障肉类食品安全;在公共交通领域,智能手机上交通系统软件会获取每辆车辆的位置信息,发送我们的位置信息以及速度,然后结合实时交通信息为我们提供最佳路线;在智能家居领域,家中只有可以连入网络的电器都可以被智能控制器所感知,在这个智能终端上操作就可以直接控制电灯、自动窗帘、风扇、音箱、车库大门等一切家用通电设备和系统。物联网让所有物品都能被感知和识别,他们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巨大的数据蕴含了对社会生活、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宝贵的信息。
2.系统化
相比于互联网时代,产品和人、人和网络、网络和产品之间单一的连接,物联网的出现,让许多设备都有机地组合到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统一的系统,产品在这个系统中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例如,常规的智能冰箱可以通过用户的设置自动调节温度,但是物联网要求智能冰箱作为一个食物的管理终端,如海尔的物联网冰箱,可以通过用手机上安装的软件扫描食物的条形码,当食物接近保鲜期时提醒用户,还可以在食物短缺时自动推送购物网站的信息。在这个系统中,物联网实现了从冰箱内食物到与购物网站,再到与用户之间的多方面沟通。
物联网时代的产品被赋予了更高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交互的能力,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人与物品直接接触,衍生为由物品代替人与其他物品进行交互。在整个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换使得人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来专注于其他方面。在物联网构建的系统中,每个产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节点或终端。
3.智慧化
在物联网时代到来以前,我们所说的智能产品是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结晶,通过植入的芯片,让产品可以通过人的控制表现出之前设置好的某种功能。有人将物联网时代的产品重新定义为“智慧型产品”,智慧型产品中的“智慧”解释为从感觉到记忆再到思维这一过程,所以智慧型产品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根据不同情况判断如何处理事件的能力。
简单来说,物联网时代产品的智慧化具体体现在物体的自我学习能力。如同智能硬件公司Nest生产的温控器,它可以收集用户的生活轨迹,如运动情况、体温、甚至可以捕捉情绪波动和压力等脑波,从而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来调节室温,当你工作时,将温度降低,让你保持清醒;当雨雪天气室温降低,它也会自动的升高室温。
通过这些物联网的应用案例,可以对物联网有更直观的理解,在过去我们需要和设备有所接触才能实现交互,而物联网就像一个隐形的开关,当我们产生某种行为时,就触动了这个开关,甚至不需要和物体接触,就能使物体实现某种功能,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也就是“能够学习和适应用户行为的物体”。
二、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的“智商”层级
相比于互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和服务,物联网的实现有赖于物体间信息的发出和接收,现在市场上的物联网智能设备层出不穷,总结这些产品发出和接受信息的范围,以及自主感知、预测、反应和协作的实现程度,可以用“智商”这一概念来划分智能产品感知和处理信息、以及做出反馈的水平。(图1)
对于常规产品来说,其服务的对象始终都是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从解决问题出发,立足于产品的使用环境以及与用户之间关系,利用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来实现设计目标。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设计师在面对智能产品设计时,首先应该确立解决方案的问题所在层级,其次针对不同的问题层级选取相应智商水平的产品类型,再系统的考虑产品与用户及使用环境的关系,才能将产品的智慧发挥到极致。接下来就讨论在物联网的背景下,面对智能产品设计时如何在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和策略制定。
(一)平常智商产品
“平常智商”是指这一类产品的工作核心以感知为中心,通常是以某一个体或行为为感知对象,当周围环境或使用者的行为发生变化,就好像触发了一个隐形的开关,产品就会对这个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产品连接,进行“隔空对话”。如现在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智能家居就是此类产品的代表,智能烤箱可以通过wifi与手机相连,用户可以在下班路上远程控制烤箱开关以及温度,烤箱也可以感知内部温度变化,从而自行预热和保温;飞利浦、LG等品牌推出的智能灯泡同样代表了非常直观的物联网体验,通过在手机安装程序,我们可以随心开关灯、改变亮度和颜色,还能够实现让灯光伴随音乐旋律舞动,活跃居室的氛围。还有一类产品可以感知到处于同一网络中的其他产品,与之进行点对点的交流。Good Night Lamp由一盏大灯和一盏小灯组成的灯具,小灯可以感知大灯的变化,如果放在小朋友房间的大灯被关闭,那么另一盏父母房间的小灯也随之熄灭,这样父母就知道孩子睡了,这类产品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设计师在面对这类只需具备基本感知力、不需要调动其收集大量数据的“平常智商”产品时,需要全面考虑在产品所处的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用户行为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因素,产品应在感知不同信息时做出何种的反馈,充分挖掘智能产品的感知和反馈能力的无限可能,为消费者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超常智商产品
“超常智商”指的是拥有明显的自我学习和自主决策能力的产品。相比于前者在了解用户行为方面的表现明显更突出,甚至可以同时处理感知到的多种信息,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种表现类似于我们使用浏览器时会觉得它的智力水平明显高于人类,这并不是全靠软件工程师或设计师的功劳,而是通过收集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的行为及智能硬件工作时产生的大数据,结合实时高速的处理这些数据得到的结果,是汇集了智能硬件记忆学习和大数据处理的共同智慧。对于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来说,具备这种共同智慧的表现之一是自我学习能力。还是以Nest为例,在最开始的一周,Nest需要手动调整,一个人每天可能需要设置四次:起床,上班,下班,睡觉。但此后Nest就会利用自身算法,对用户的每次手动调整进行记忆和学习,它将了解和记录用户的日常作息习惯和温度喜好自行帮助用户控制空调温度,nest具备在感知力基础上,发展了自我学习力,对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做加工,在预测到某种行为时,自动的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还有一类产品具有自主规划和决策的智慧,如芬兰一家科技公司研制的可以提高回收垃圾效率、节约城市公共资源的智能城市垃圾箱Enevo One Collect。这款垃圾桶内置的传感器可以检测桶内垃圾的高度,当垃圾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提示环卫人员垃圾箱已满,这时环卫人员可以通过专用软件查看区域内所有垃圾桶内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当环卫车辆出发时,系统会自动规划好垃圾回收的最优路径,快速略过那些还有足够空间的垃圾桶。这一应用经专业机构统计可以解决近20%-40%的运营成本。
所以,当设计师在处理具备自我学习和自主规划能力的产品时,例如智能健康、智能服务类的产品,需要打破产品本身具有功能的局限,充分利用物联网全面深入的感知记忆能力和实时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立足于挖掘整体系统中产品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潜能,让产品更好的理解用户的行为意图,提供更智慧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三)超级智商产品
“超级智商”指的是智能产品在具备接受和处理其所在系统产生的大数据基础上,可以与其他系统的产品进行大数据的交换,利用云计算技术将不同系统提供的海量数据协同运算分析,从而让这些数据产生新的应用。物联网构筑了物与物交流的桥梁,通过把分散运输在这些桥梁上的数据资源化零为整,才能体现物联网的终极价值。虽然现在面临着数据孤岛的问题,即很多潜在的大数据被掩埋在各类企业的数据库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进行大胆设想。比如在上面提到的智能城市垃圾桶的案例中,如果某一区域的所有垃圾桶可以将内部产生的数据收集起来,如垃圾的回收频率、垃圾品类占比,就可以分析出附近居民的消费水平、购物能力以及饮食偏好等。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好的营销数据,当考虑在这附近建造一个购物中心时,就可以通过分析这一类型数据不同时期变化,得到区域内的需求比重和趋势、产品品类的市场受欢迎程度、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等,最终应用于商场的品牌引入和产品销售策略的调整。
这类拥有极超常智商的智能产品所处的角色已然从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个节点或终端上升到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当设计师希望将设计对象定义为物联网中的信息节点去思考设计策略时,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解决方案,就要充分考虑把服务系统中的每一个可以触及的环节协同起来,这些环节是否可以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用智慧服务设计理念为使用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体验,从更有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具有极超常智商的物联网产品可以将一定区域内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一幅完整的宏观信息图,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数据众包推动社会监管进程,可能会赋予公众一种责任的力量,并将公民的执行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篇2
关键词:用户体验研究;智慧城市;设计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具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交通拥堵、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这些诸多问题正推动着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下一代的城市生活形态,是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层次需求,是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城市建设的新方向。随着住建部于2013年就已经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尽管如此,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具有开拓性的创新型工程,其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传统城市中主体的人和城市的各种设施是完全对立和分离的,主体活动在不断地改造着客体的城市。但是在智慧城市中这种认识发生着截然不同的变化。智慧城市中主客体关系逐渐模糊化,主客体关系的交互性加强,并成为双向交互。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在于如何通过用户体验研究,使智慧城市的每个应用单元都体现出智能化特征,并以一种智能的个性化吸引每个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实践行为也能有效支撑着智慧城市的智能建设。本文将以一款城市智能交互产品的设计为例,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交互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情境下用户体验研究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探索如何挖掘在智慧城市交互设计研究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其次,针对相关问题,研究用怎样的方法梳理智慧城市交互设计解决方案。最后,探索在用户研究进程中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规划及管理。
一、体验研究与智慧城市
人们对体验的需求和关注来自于后物质主义的文化转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正在向“体验社会”和“体验经济”转型。每个体验都来自于一个故事,一个人们与自己所处的世界进行互动时发生的故事。从而,体验是主观的、整体的、动态的和情境化的。在后物质主义文化背景下,设计交互产品的挑战在于设计产品之前预期并设计产品将带来的最终体验。智慧城市建设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城市有线、无线城域网、光纤入户等)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智慧应用”,即面向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城市智能交互产品和服务是使智慧城市更为有效、高效的核心建设内容。在信息共享、系统共生的前提下,智慧城市的社区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公交等系统平台和服务必须面对的是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和诉求,必须解决的是“体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问题与矛盾,必须满足的是人们越来越多元的个性化的体验。用户体验研究,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体验研究塑造智能产品来改变环境及探索未来。这种基于用户体验研究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被理解为,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为用户的使用体验而创造智能事物。因此,用户体验研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特别是建设主客体之间交互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用户体验研究成为城市智慧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必须前提和必要手段,是保证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性的必经过程。同时,探索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用户体验研究方法与进程,将为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提供保障。
二、用户体验研究的应用模式
根据德国体验和交互设计教授MarcHassenzahl的研究总结,基于用户体验研究的设计可以分为“Why”、“What”、“How”三个层面,即“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在每一个层面都对应着针对用户体验的研究与分析。体验设计从“Why”层面开始,体验研究分析为什么要设计某个产品,分清人们对这个产品的需求、蕴含的情感和产品存在的价值。就像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话通话,这个行为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通话过程,而是人们之间实时交换信息、沟通情感的需求。只有掌握了“Why”,明白了人们为什么需要某个产品,才能很好地在“What”层面进行分析。在“What”层面,即通过用户体验研究,分析人们通过这个产品可以做什么,产品将提供哪些功能和服务,预计人们通过使用产品将获得什么体验。在“What”层面的分析之后,“How”层面需要解决的是如何通过合适的流程、用户行为和产品互动来实现每个功能或服务,并最终达到预期的体验结果。从“Why”、“What”到“How”,用户体验研究从三个层面着手分析,并对智慧产品的设计进行引导。同时,伴随着产品设计的迭代,用户体验研究依旧依次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目标测试,并引导再设计的推进。这样的用户体验研究应用模式使智慧产品的交互设计能始终围绕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同时,应用模式与ISO标准13407中定义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相对应。同样内化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迭代循环的过程。在围绕“用户”定义了设计需求之后,通过理解用户的情境、细化用户的需求、产生具体设计方案和对照需求验证设计,这样的一个设计迭代,最终找到能满足特定需求的设计结果。
三、用户体验研究
三个层面应用的案例分析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中某传统文化品牌“情调苏州”再设计为案例,进行用户体验研究应用的分析。本案例中,很好地应用了上文提到的三个层面的应用模式。
(一)“Why”层面
首先,从“Why”层面开始。分析为什么要对传统文化品牌进行再设计。品牌产品所面对的用户有着怎样的需求,产品将附加什么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品牌都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大部分的发展都是基于传统媒介,例如书本、杂志、报纸、电视等。在数字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品牌面临着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从而进行可持续转型发展的挑战。随着新媒体的不断繁荣,传统文化品牌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文化品牌核心价值将受到削弱,甚至消失。与此同时,新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能够找到发展的机会。基于数字媒体,传统文化品牌将有机会创造出新的价值并获得新的发展。因此,核心价值的延续和增值是传统文化品牌再设计的目的。所以,品牌核心价值的挖掘成为首要的工作。“情调苏州”是一个从一本苏州城市官方旅游书发展而来的文化品牌。如今,品牌的运营主要基于传统媒介。经过研究,品牌发行的旅行书中优美文字对用户情感的吸引和产生的共鸣、人们对苏州文化历史古城和苏州城市生活的好奇心。这些是“情调苏州”在将来的发展中需要保持和加强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传统书籍是其现有的主要产品形式。随着体验社会的到来,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情调苏州”品牌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新的产品形式来适应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同时,将市场策略转向体验模式,并设计系统性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品牌给用户带来的情感感受与体验,在新的体验模式中创造新的品牌价值。根据研究和分析的结果,确定“情调苏州”文化品牌发展需要面对的三个层面的目标用户。第一目标用户:想来苏州、在来苏州的路上、正在苏州和来过苏州的旅行者。这个层面的用户是品牌产品的直接受众,针对他们,需要实现的目标是使他们在产品的引导下获得好的旅行体验,或者激发他们潜在的来苏旅行的欲望。第二目标用户:“情调苏州”品牌主体。针对这个层面的用户,目标是延伸品牌核心价值,继续营造“情调”,通过“美文”,描绘互动、立体的苏州,与旅行者或者潜在的旅行者形成共鸣,使品牌的影响力增强。第三目标用户:旅行过程中的签约商家和景点。这类用户是品牌商业模式中的一个组成环节。品牌产品需要形成系统的推广机制来满足这类用户的商业需求,这方面的需求也是使品牌能够不断提升价值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情调苏州”文化品牌的再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以上三类目标用户,即多方受益者的需求。
(二)“What”层面
接着,在“What”层面。研究表明,品牌不但需要新的产品形式,它同样需要一个完整发展策略的再设计。因此,为了促进品牌的新的发展,我们设定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丰富品牌产品形式,融合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构建一个新的品牌策略和一个链接该品牌所有产品的完整系统。第二,将可触摸产品向体验服务扩展,更多地注重人们对体验的购买,为用户设计独特的、愉快的体验。从单一产品向丰富的体验服务转型。首先,在品牌产品形式方面。为了最大程度地继承品牌现有的影响力,需要很好地保留“情调苏州”旅行书的产品形式。因为,旅行书已经被用户熟知并得到了很好的口碑。旅行书每年都会更新版本。但与此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补充新的产品形式。经过研究,确定设计“情调苏州”手机端APP、PAD端APP和在每个签约商家和景点的独特标识作为快速的产品入口。因此,这4个形态的产品将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链接,互为补充,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品牌策略。这个新的策略,在营造“情调”,通过“美文”,描绘互动、立体的苏州的基础上,扩展品牌产品覆盖的使用情境,从旅行前到旅行中,再到旅行后;丰富品牌内容从单一的提供者和输出者,发展为旅行用户共同参与的“美文”交流、“情调”共鸣,主客体共同构建有价值的内容;提高品牌影响力,从仅通过文字带来共鸣和影响,发展为结合用户自身的、过程性、反思性的动态体验,从而使影响力更为深刻和长久。其次,将产品向体验服务转型。根据不同产品形态所对应的使用情境,来对产品进行再设计。旅行书的设计,将更为小巧和便携。即便于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携带、阅读和查询,并在书中提供与APP的链接的元素,如扫码下载APP、快速查阅入口、情感记录快捷方式等。使人们丰富旅行过程中的体验,既充分了解城市、获得旅行帮助,又随时记录和分享情感。手机端APP的设计,主要对应的情境在旅行前的规划和旅行中的引导。从功能上体现在“美文”的推荐和阅读,以及美文所谈及的景点和商家的推荐与了解,并能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定制自己的行程和线路。PAD端APP更多地对应的是旅行前和旅行后。可以想象人们在出发旅行前,需要更多地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有趣、有价值的游玩地点;而人们在结束了一天的旅程后,会想要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留存作为纪念或者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这些功能的设定能为旅行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并使人们的旅行体验得到丰富。
(三)“Why”层面
最后,在“How”层面,通过用户体验研究,探索用怎样的交互流程来实现上一个“What”层面提出的功能架构。经过原型构建和目标用户测试等迭代研究方法,形成了最终的原型架构。以下是手机端APP的部分页面原型。
(四)基于体验研究的迭代
通过“Why”层面具体的交互流程和原型页面,在产品完成最终设计和实施开发前,将用户纳入设计流程和设计团队,使之参与产品原型的使用,实现需求测试和可用性测试,检测产品是否实现了“What”层面对应的功能设计,是否从根本上满足了“Why”层面探索的用户需求和实现产品应有的价值。同时,利用迭代设计,即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交互流程和页面的修改和再造,甚至是“What”层面功能上的再设计,通过一次或者多次的迭代来保证城市智慧产品建设的有效性和高效率。有效性是指,产品除了利用好现有的新兴技术,从技术本身上体现智能的特征外,从功能上充分体现出产品的智能化和根本价值,体现出智能产品对城市的管理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所起到的有益的改变和提升。高效率体现在,用户体验研究保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符合最初的产品核心目标,保证整个过程紧紧围绕“初衷”来推进,并把生产成本最大程度降低,即保证进入到开发阶段的设计已经基本满足和实现了用户的需求。
结语
用户体验研究,在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智能城市交互产品建设中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用户体验,将基于用户体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的基本流程,是使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有效和高效的重要保证。首先,在“Why”层面,探索如何挖掘在智慧城市交互设计研究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确定产品的根本价值、核心目标以及针对目标用户产品将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What”层面,针对相关问题,研究用怎样的方法梳理智慧城市交互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哪些功能来解决问题。然后,在“Why”层面,探索在用户研究进程中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规划及管理,如何实现所设计的功能,用怎样的交互流程来面对用户,为用户提供怎样的具体的服务。最后,贯穿以上三个层面等流程性迭代,使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地融入了人的因素,加强了智慧城市建设主客体之间的交互,能更大程度上包容城市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在“体验社会”和“体验经济”的需求背景下,为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萍.用户体验设计要素在智慧家庭系统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装饰,2013(4):141-142.
[2]刘晓馨.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J].硅谷,2014(1):1-1.
篇3
一、“旅游+”战略
1.“旅游+”的问世
“旅游+”战略由北京伯联顾问于2015年5月首次提出,并应用于“文山州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全面解释“旅游+”是什么、为什么,并从战略层面、重要行业、热点领域阐述如何实现“旅游+”。“旅游+”已由一项口号和国家政策应用于实践,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渗透到其他行业之中,不同的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行业动态开展“旅游+......”的研究,“旅游+”作为一种新形态广泛的运用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中。
2.“旅游+”的内涵和作用
“旅游+”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同“互联网+”一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提升价值、促进共享、提高效率”的功能。“旅游+”能拉动需求和市场,为所“+”各方搭建巨大发展平台;“旅游+”通过有机融合,产生“1+1>2”的效果,加出价值、放大价值;“旅游+”是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是服务于人的“+”;“旅游+”是充分拓展的“+”,“+”的对象、内容、方式丰富多样,“旅游+”的效果丰富多彩。
3.“旅游+”的内容
推进“旅游+”,“+”什么、如何实现“+”是中心。“旅游+”延伸到第一产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延伸到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延伸到第三产业,促使旅游与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等产业握手,诞生新业态、孕育新产品。
李金早指出,从战略层面上,推进“旅游+”国家重大战略,推行旅游+“五位一体”建设、旅游+“五化”战略、旅游+“一带一路”构想、旅游+长江经济带构想等战略。从重点行业方面,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和旅游+购物等。在热点领域方面,推进“旅游+”,实现重点突破,推进旅游+互联网,以信息化武装旅游;推进旅游+“美丽中国”建设,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旅游+外交,使民众交往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导航器。
可见,“旅游+”从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加法,通过“旅游+”其他产业,带动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江苏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1.完善的旅游行业体系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集,形成了沿长江、环太湖、沿海、楚汉文化、徐、宿、淮五个旅游资源聚集体。凭借经济优势和多年的开发利用,有着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相当的旅游行业规模,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接待能力,较完善的旅游行业生产力体系。“十二五”规划期间,旅游业取得巨大进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数量全国第一,省级旅游度假区45家,居全国前列。2015年,旅游发展继广东、北京、上海之后,全国排名第四。“十二五”期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累计达到26亿人次,年均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年均增长14.1%;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5A景区20家,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335个,完成投资1063亿元。在“十三五”时期,江苏要在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达到阶段性的目标与要求。
2.特色鲜明的旅游圈
江苏13市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南京的六朝胜迹、苏州的园林古镇、无锡的太湖风光、常州的主题公园、扬州的汉唐文化、南通的江涛海潮、徐州的两汉遗韵、盐城的珍禽灵兽、镇江的寺院山林、泰州的国粹风采、连云港的海域仙境、淮安的伟人故居、宿迁的西楚文化。旅游实力差异显著,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不同等级中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也具有明显差异。展现出明显的圈层性,苏州是I级旅游圈,南京和无锡是II级旅游圈,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是是III级旅游圈,其余城市为IV级旅游圈。
3.丰富的旅游产品
江苏省旅游产品丰富,形成独特的无锡樱花、高淳油菜花等江苏赏花之旅,汤山、天目湖等温泉之旅,同里、周庄、?f直、木渎等古镇之旅,“中国星宝贝?深氧湖?星空音乐之旅”等亲子之旅,徐州、扬州、无锡、苏州均有运河之旅,长江、古淮河、运河等江河之旅,太湖、洪泽湖、瘦西湖等名湖之旅,红楼宴、太湖船宴、乾隆御宴等美食之旅,泰州凤城河长三角夜钓大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运动之旅,敲钟祈福、无锡灵山大佛、镇江句容茅山进香等祈福之旅,南京金陵廉史文化游、无锡仰先贤高德开时代新风名人文化线等廉政之旅,以及色彩纷呈的主题公园、园林之旅、湿地之旅、乡村之旅、文化之旅、自驾之旅、红色之旅、养生之旅等。
4.智慧旅游的契机
江苏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国家旅游局审批同意江苏省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2012年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扬州和镇江等7个城市建立了“智慧旅游城市联盟”,同时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南京成为国内第一个是发展智慧产业的城市。镇江智慧旅游虚拟平台,“南京旅客助手”手机客户端,苏州市旅游局官方手机应用-姑苏style、苏州漫游卡,无锡旅游全程解决方案DTD项目等。
2015年9月,首次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在常州召开,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常州。江苏旅游业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运用互联网开展旅游网络营销、产品设计、市场预测和大数据采集。各个城市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运作,例如,全国最大的旅游电商平台“同程网”和全国最大的旅游BTB平台“八爪鱼”在苏州崛起,成为全国旅游产业“互联互通”的又一互利分享平台。2015年仅镇江就有400家旅游企业在携程上线,收入约5300万;2015年全省游客满意度综合得分高出省政府考核目标。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江苏省旅游系统积极应对挑战,在新常态下主动探索作为,旅游经济取得良好发展。在大旅游时代背景下,江苏有必要主动对接“旅游+”发展新形态,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三、江苏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1.“旅游+行政”。在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与行政的双管齐下。江苏应对新时期旅游工作,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市场管理、税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2016年5月31日,江苏省社科院在南京举行现代智库论坛,提出江苏民生共享战略,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共享发展,不断增强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以组建旅游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突出问题导向,定期围绕旅游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政策实施障碍等进行评估、协调、议决;将旅游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和考核之中,并通过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加以督察。
2.“旅游+规划”。旅游规划设计是对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建设、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总体安排和统领设计。形成江苏四大旅游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旅游品牌“江南水乡”主题的苏锡常通旅游区,江苏最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宁镇杨泰旅游区,开发两汉文化和淮扬文化内涵的徐宿淮旅游区,开发海滨度假休闲、自然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连盐旅游区。各个旅游区找准特色,对旅游产品进行规划设计。
3.“旅游+新科技”。以新型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深刻地变革着旅游业的发展进程。运用“互联网+”,将信息技术融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活动开展、旅游规划设计之中,促进全省智慧旅游的建设。促进统一旅游资源数据库、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车辆配载平台等建设,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示范工程,绘制《漫游江苏》交互式漫画,推广“江苏智慧旅游卡”,从整体谋划上推进江苏智慧旅游工作。
4.“旅游+产品”。按照保持原真、创新利用的原则,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商务、生态、创意、养老、购物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民俗旅游、美食旅游、旅游购物等传统旅游产品,创新高铁旅游、游艇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影视旅游、旅游演艺、房车旅游、露营旅游、邮轮旅游、会展旅游、养生养老等专项旅游产品。如针对江苏金陵文化、楚汉文化、吴文化、淮扬文化、江海文化、海盐文化、京口文化的不同特色,开展文化之旅。以扬州菜为代表的淮扬风味、以苏州菜为代表的苏锡风味、以南京菜为代表的金陵风味、以及镇江、淮安等地的全席菜开展美食之旅。
5.“旅游+服务”。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落实“畅游江苏”要求。加强面对新型旅游形式提供的设施设备的加工,如房车、邮轮的建造;建立邮轮母港基地,完善邮轮维护、后勤供给等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房车基地、自驾游营地的建设;加快漫游卡、手机应用、“苏州好行”、“落地自驾”、“旅游管家”和导游预约等六大散客服务平台的运营;完善旅游咨询、投诉处理、信息处理、营销推广三级政府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和无线网络四大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行动计划;利用导游自由执业的契机,从各行各业中培养敢创新、会创业的旅游人才。
篇4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也越来越重视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上的转变,这就促使现代产品造型设计形成既重视功能性、合理性,又强调造型设计上的情感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模式。但是,当今市场上产品大多是批量生产,这种方式虽然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却是以牺牲产品的多样化为代价,实质上已经不能再适应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而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能以自身特点创造出复杂、创新性的造型,为产品造型设计提供新的平台。
3D打印技术概念及特点
3D打印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又被称为“添加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术,它是以三维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术融合渗透到一起,能以自身逐层添加打印的制造方式完美地实现各种材料的结合。3D打印技术自开发以来得到不断地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军事、航天、医疗等不同领域,并取得一系列实质性的突破。
3D打印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大型增材制造设备来说,更加注重体现设备的小型化、智能化和个性化。3D打印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能够在0.01mm的单层厚度上实现600dpi的精确分辨率,。并且适用于该技术的材料丰富,比如以生物细胞为材料,能够打印出器官、骨骼;以金属为材料,能够打印出机械零件;以沙子为材料,能够打印出建筑物;以玻璃为材料,能够打印出玻璃制品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年底,著名的3D打印成型公司Stratasys的产品已经发展为能支持123种不同材料进行3D打印,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数字将不断地被刷新。同时,在打印速度上,3D打印技术能实现垂直25.4mm/h以上。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智能制造的逐渐深入发展与成熟,将会有更多新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等不断地投入应用,3D打印技术也会在此基础上被进一步推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3D打印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产品造型设计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常规几何形态,开始以更具创新性、类似于自然形态的精美造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独特的制造方式和时代意义赋予我们的生活空间新的活力。比如在人们熟悉的服装领域中,著名的荷兰时装设计师Iris van Herpen与Materialise在2013年初的巴黎时装展上合作制造的3D打印时装,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盛宴,风靡一时。此外,2011年Materialise公司提供以14K金和纯银为原材料的3D打印服务,更是为珠宝制造业带来巨大革新。由比利时公司MGX 设计的分形桌子,设计师以数学特征中的自相似性为设计原理,以自然界中的分形生长为模型创造了这一作品,其成就是传统制造方式无法企及的。以现代装饰中的灯饰为例,2012年设计师宋波纹协同格物工作室,创新性地推出3D打印作品“十二水灯”,灯具快速成型材料为尼龙,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宋代画家马远的水画名作“十二水图”(图1)。在该造型设计中,设计师完美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传统思想中“格物致知”的观念进行融合,通过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找智慧的源头。作品利用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向人们呈现出耳目一新的作品,并通过这种形式完成对文化的传承。所以,可以说,3D打印技术让产品的造型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让产品的个性化特色更为突出。
图1 秋水迥波:为“十二水灯”与“十二水图”作品之一
与传统机器生产和手工制造相比,3D打印技术突破了以往制造过程中受众多造型、材料和设备的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其对产品造型的制造更加接近设计本来的要求,同时与产品造型设计随着时代、科技和人文艺术的发展而革新的历史使命相符。3D打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开拓了设计师的想象思维,即使是外观再复杂的产品都能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并能保证与设计的浑然一体。这就促使设计师将关注力放在产品形态创意和功能创新上,不断实现超越。并且,随着产品造型设计的多元化,设计师开始重视体现产品的美学属性,将时尚化、个性化因素融入到产品造型的艺术化表现方式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消费者对产品造型审美观的变化。
3D打印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问题和展望
就目前而言,虽然3D打印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从整体上来说,3D打印技术在产品造型设计领域中的普及力度仍然比较弱。这可能是因为3D打印技术本身受自身打印机性能、打印材料、打印成本、打印精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得到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因此也就无法促使对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另外,现阶段,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服装、家具及相关家居用品等形态比较小的产品造型设计中,还没有广泛应用到较大型的产品设计上。并且一些产品在空间界面上的打印要求3D打印机和相关材料都必须有较高的质量,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其在制造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要求。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的持续创新,未来3D打印技术必然与计算机技术、云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设计成果的资料共享。与此同时,国家和相关部门将会更加重视设计师的设计产权知识、消费者权益责任保障、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为3D技术在产品设计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因此,在未来,3D打印技术也会在此基础上被进一步推向更为广阔的领域,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不断突破传统的生产和制造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结语
篇5
本报讯 8月16日,在第2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携手多家业界合作伙伴,就医疗卫生领域的云计算应用理念、先进技术等解决方案进行了演示。此外,其还将与医疗行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信息技术人员,针对移动健康应用发展、电信运营商与医疗信息化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召开
本报讯 8月15日,“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ICCC2012)”召开。围绕“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通信技术”这一主题,大会就未来5G、有线和无线融合、智能绿色通信、新一代互联网及云计算、认知无线电、物联网应用开发及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等议题进行探讨,并在现场设立了展览展示、技术报告、研讨沙龙、专题论坛等环节。
“超极本夏令营”启动
本报讯 8月16日,英特尔公司举办“超极本夏令营”,全面展示了基于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全新超极本。英特尔中国区产品经理杨青介绍说:“创新3D晶体管、22纳米制程工艺令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效能大幅提高,这一技术的突破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
验。”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本报讯 8月15日,“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子女学校共34支代表队、475名学生参加,参赛的学生创新项目达到358个。同时,约50位国际代表也参加了展示和交流。
IBM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成立
本报讯 近日,IBM宣布全球首个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心汇聚了来自IBM全球的大数据技术专家和商业运营精英。IBM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主管王晓梅表示:“我们希望将IBM立足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并借此推进IBM在全球的大数据战略进程。”
技嘉超极本新品上市
本报讯 技嘉科技近日了其主打的超极本款型U2442,还推出专为游戏发烧友定制的影音游戏笔记本电脑P2542G。据介绍,这些融合时尚和创新元素的电子新品将为消费者带来符合个性的全新体验。
《永恒之塔》与海尔联合推出超极本
本报讯 近日,海尔了《永恒之塔》游戏定制版超极本7G-5S。该笔记本厚度为21mm,采用英特尔IVB平台第三代智能酷睿处理器,搭载2GB显存的nVIDIA GeForce GT630M独立显卡。据悉,该款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目标用户群是90后大学生。
惠普工作站公布新战略
本报讯 近日,惠普工作站召开主题为“新蓝图、星产品、心征程”的媒体沟通会。会上,中国惠普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增值产品业务部总经理徐行、惠普工作站业务部产品总经理陈立分别就惠普工作站的价值定位及产品设计理念与媒体进行了深入沟通。徐行表示,惠普工作站将继续提供创新的产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全面专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客户达成加速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业务目标。据IDC的最新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惠普在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站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46.2%。尤其在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惠普台式工作站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0%和47.6%,位居行业第一。
联通携手华为推出定制机
本报讯 8月13日,华为终端携手中国联通、美国高通公司在京召开了主题为“双核动力沃有实力”的新闻会,宣布联合战略双核智能手机华为G330D。G330D拥有双核双卡双待双摄像头等软硬件配置,旨在助推中国联通沃3G终端普及推广。
应用材料第三财季净利润2.18亿美元
本报讯 半导体设备生产商应用材料近日了201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报告显示,应用材料第三财季营收为2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6%;净利润为2.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76亿美元下滑54%。导致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营收下降及计入了重组支出。
美国1/3中型企业由于不合规受罚
本报讯 ADP研究院对中型企业的企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薪酬管理外包给第三方是因为ADP服务可确保这些企业符合联邦和州政府的相关规定。其中,33%的受调查企业均受到由于不符合政府相关规定导致的企业罚款。研究还发现,内部处理薪酬的企业受罚次数是执行薪酬管理外包政策企业受罚次数的3倍。
搜狐视频渗透上游产业链
本报讯 8月15日,第二届搜狐视频电视剧盛典举行,本届奖项的评选范围覆盖整个互联网。“搜狐视频电视剧盛典其实是在为其打通娱乐产业链上下游铺路,也是其在娱乐产业链上全面布局的重要举措。”业内分析认为,如果业界完全认可搜狐视频的电视剧盛典,其产业链将进一步巩固,布局的隐性效应也将凸显出来。
篇6
这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第一句话,用它来形容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再适合不过了。
互联网时代,颠覆者随时可能出现,原本还是俯视姿态的行业翘楚分分钟就会被压到喘不过气来。移动浪潮下,甚至连互联网企业都已成为传统企业;数字化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已经开始从消费服务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当传统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可能引爆的创新空间将难以估量。
可以预见,数字化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那么,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来构建新的行业竞争力?当下的移动化浪潮中,企业如何挖掘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红利?哪些又是可以预见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笔者历时3个月,走访北京、上海多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业务咨询和解决方案实施的企业,并收集大量数字化成功转型的真实案例,力争为读者从不同维度呈现互联网+时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困惑与感悟。
2015年,“互联网+”火了,一个“+”让想象空间没有了界限。
制造业、零售业、金融、教育、电信、传媒、医疗、餐饮、外贸,甚至农业,一旦与互联网相“+”,就会大幅提高企业效率、营销能力、产品与服务质量,并促进创新。
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凯利在中国广州做的一次题为《未来20年商业趋势与中国机遇》的演讲中提到:“你看那边是互联网+,我们知道要走到那边去,但是要摆脱我们现在的模式,要走到另一座山峰上去,这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虽然看起来很近,但不应该被误以为是短的距离。”
的确。
企业在这边,互联网+在那边,它们之间的路径正是数字化转型。如蒸汽机根本性地改变人类发展的历程,数字化正在塑造新的未来。
数字化转型凶猛
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在中国,一场气势汹涌的数字化转型大潮已经袭来。
埃森哲最近的一项对全球1000名企业高管的调查发现,55%的中国企业意识到数字技术的重要性。显然,中国的企业高管和政策制定者都意识到了飞速发展的数字创新,并希望积极利用技术推动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相比其他领先经济体,中国企业虽然也开始利用数字技术管理企业,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这项工作还仅仅只触及表面,尚未充分挖掘出数字技术的潜力。
来自埃森哲2015年的《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数字化密度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十位,居荷兰、美国和瑞典之后(见图1)。 图1:十七大领先经济体的数字化密度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埃森哲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共同测评的“数字化密度”,揭示了中国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对于“数字化密度”,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可持续性业务董事总经理李广海解释道:“一言以蔽之,就是数字技术,以及数字业务、数字应用在经济体里的渗透率,或者覆盖率。”
埃森哲战略咨询数字战略董事总经理布鲁诺・贝尔森(Bruno Berthon)指出:“随着企业日益依赖数字技术,数字化密度应当同自然资源的多寡、运输系统的优劣和人才技能的高低一样,成为全球化企业布局的标准之一。而构建数字化竞争力意味着,要将各种新技术应用于一系列的绩效领域,从招募员工、流程自动化,一直延伸到产品与服务创新。仅靠几项意图良好但范围有限的举措无法实现数字化。”
具体来看,中国不同行业间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程度差别较大。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为代表的网络企业,拥有卓越的用户基础,并且在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和云计算等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电信和银行业等被大型国企统治的主要行业,基于巨大的规模经济和丰富的资源,也积极支持应用数字技术,虽然其等级结构和避险倾向不利于其提高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各个行业则处于落后地位,不仅承受能力有限,而且其自身以低劳动力成本为竞争基础的低利润业务特性也导致其对数字化转型缺乏紧迫感。此外,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华为、联想和中兴等中国企业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信息通信技术硬件供应商。但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却鲜有领先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IT开支方面也存在类似的不平衡,软件和服务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见图2) 图2:相比国际样本,中国的数字化密度表现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在经济各个领域全面应用数字技术将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这种转变已经积蓄了巨大势能,促使数字化即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埃森哲预计,到2020年,全球十大经济体可凭借数字技术新增产值 1.36万亿美元,而中国则有望实现4180亿美元的增加值。这意味着,数字化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超过4000亿美元的红利,增量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位。(见图3) 图3: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凭借数字技术新增产值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李广海强调:“数字化指数是一个指标或要素,但不跟新增产值有必然关联;数字化不是简单的网络化,不同于自动化或帮助企业做优化与提升的IT技术化。数字化带给企业开放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新市场覆盖等一系列效应,这些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之不谋而合,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互联网+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革命,而是一次生态革命。如何完成企业整个生态的转换,如何完成从产品到客户,从客户到用户,从资源输出价值到提供独特价值的转型,这些简单的逻辑背后,需要的是企业清晰的战略智慧。
+全方位用户体验
有人认为,传统行业在当今面临的危险,都是马云“惹的祸”,他们说:“如果没有淘宝,也就……”也有人认为,转型没什么了不起,把店搬到网上去就可以了。
其实,互联网对传统企业造成的冲击,不仅是渠道转移这一环,它是根本性的、观念性的,以及系统性的。而最直观的影响便是“用户”的体验与感受。
来自埃森哲的《2015年技术展望》的数据显示,受访中国企业中75%将打造个性化消费者体验列为自身的三大优先任务之一;69%表示自身企业有望通过个性化技术投资取得回报。
产品体验贯穿在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每一个细节,做得好就成为产品制胜的关键。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更重要的是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包括产品购买过程的体验和产品使用过程的体验。
好的用户体验,必须能够为用户感知。达索系统公司在2011年,正式提出了3DExperience,即三维体验的愿景,而且在实践中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断并购,正在将三维体验从理念变为现实。这种三维体验,不仅使消费者可以在产品真正制造和交付市场之前就可以虚拟地体验产品的性能,还可以使产品的架构师建立更合理的系统架构,使设计师开发出消费者更钟爱的产品,使制造工程师将设计成果更快地变成现实,并确保产品的质量,使市场推广人员能够在产品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时,就通过逼真的体验效果让客户感知。
在做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3D模拟以验证手术方案的可行性,对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准备预案;鞋类生产商在投产前通过3D模型看到鞋实际生产出来后的情况,进而根据需求等进行改进;能源企业可以根据3D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设备的部署和灾备措施防护。正如达索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纳德查尔斯(Bernard Charles)所言:“世界不是平的,世界是三维的。”
所谓体验是指每一个消费者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某个事件,使其情绪、体力、智力和精神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策划者不仅提供商品或服务,还要提供最终的体验,充满感性的力量,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怀的愉悦记忆。
农产品是可以加工的,商品是有实体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则是难忘的。同样是咖啡豆,在农业经济时代的价值只有一两个美分,而到了当今的体验经济时代,去星巴克喝咖啡,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价格当然也升值了数百倍。在当今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体验产品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非常强调产品的易用性、移动应用,并通过云计算模式来使软件的应用与维护更加便捷。
ERP解决方案提供商IFS(艾菲诗软件)联合IDC开展的一项调研发现,25%的参与受访者表示,他们很期待将移动应用融入到CRM解决方案中。
Gartner近期的报告也显示,通过移动设备检索工作信息的情况日益增加:预计2015年,至少有60%的信息用户将通过移动设备与内容应用程序互动。一切都说明移动ERP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
一直将移动作为重点业务的IFS认为,在新技术环境下,移动ERP更应关注用户体验;甄别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充分挖掘移动ERP的价值;同时,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同的屏幕尺寸、触碰体验、操作系统、配置以及呈现技术,会导致信息以非最佳方式、五花八门地显示出来。比如,移动设备屏幕上冗长的菜单,会让系统可用性大为降低,用户体验自然不会愉悦。
同时,工作方式和使用场景也对移动设备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平板电脑拥有较大的触摸屏,分辨率较高,与智能手机相比,更适合与某些ERP功能互动;此外还能提供业务分析数据或图像等丰富的可视选项。而智能手机在屏幕空间和输入方面用户体验有所损失,但在访问网络时,它们能够保持永久在线,具有超强的便携性和适应性。通过点复选框方式授权采购订单、批准费用及其他流程,智能手机为用户简便地完成任务提供了绝佳方式。
面对“用户”、“粉丝”,简单把他们归结为“消费者”的工业化时代思维已经过时,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必须保持开放性,倾听用户的声音,发动用户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发现用户需求,并快速满足,创造出用户价值。 基于大数据分析,GE可以为东航的飞机做远程体检和预测性维护
+高效灵活的业务流程
埃森哲《2015年技术展望》中指出,领先企业也在组织内部推动变革,着力使所有员工、流程、产品和服务均实现数字化。这些努力将使企业逐渐联入到一种数字化肌体之中,可以接触到业务、客户关系、合作伙伴及周边世界的方方面面。受访的中国企业里,有90%相信软件将很快能够自主学习,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基于学习的经验进行决策;72%表示在考虑应用软件自动和认知计算强化其员工队伍的能力。
烟台莱佛士船厂是中国北方的一家造船厂和海上制造商,通过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的设计、工程和施工集成到统一的协作环境中,实现了从概念到施工,再到操作与维护的产品开发流程再造。
在一个 80% 的项目都曾经历过近乎灾难性的成本超支及延迟的行业中,绝对不能容忍由于数据传输或者系统和流程不兼容等造成的错误或者延误。
采用达索系统提供的CATIA、ENOVIA VPLM 和 DELMIA虚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烟台莱佛士可以与负责设计工作的挪威工程公司同步合作。在进行正式的资金投入和进度确立之前,确保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进行性能、可建设性、运营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优化。
运用功能丰富的 3D 技术和一体化的开发环境,设计时间可以缩短大约 70%,且客户的学习曲线得到大幅度改善。烟台莱佛士现在可以和其客户及合作伙伴展开密切合作,确保每个项目的如期、按预算交付,并可强化关系与竞争地位。
“包括造船和能源的全球各个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而像航空航天和造船等一些行业,正率先使用 3D 和 PLM 来转变业务开展方式。从大型制造商到中小型企业的其他行业,在当今全球性协作的大环境下必须采用这种业务范例,否则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PLM 可以模拟操作环境,因而能够提高质量、降低生命周期运营成本。”烟台莱佛士船厂首席执行官曹溶辰表示。
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1亿,尤其中国、印度和拉美国家将出现快速城市化。为了促进这一快速发展的趋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支预计将达到9万亿美元。随着对快速低成本交付不断增长的高要求,许多项目都备受应用碎片化、人工手动设计流程和协作不佳的困扰。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CHIDI”)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勘测设计企业,主要承担电力、水利、建筑、市政、海洋等21个行业的建设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和相关技术与管理服务。
CHIDI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加强内部设计和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及和客户之间的协作,改变水电工程行业传统的工作理念及模式,实现向国际化工程公司的转型。
当前的水电工程行业,传统的业务模式对工程图及工程数据管理的要求并非建立在以3D体验平台为核心的基础之上。然而,在水电工程领域,设计和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这也是CHIDI选择全球领先3D体验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达索系统的3D体验平台为整个工作进度的管理带来了全面的提升,包括设计进度、工程实施进度;其次通过工程设计和工程结果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了工程差错,给客户提供更直观的设计,将非常有益于工程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CHIDI信息化技术和专业业务负责人王劲夫说。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地铁的运输量大、便捷、快速等特点无疑使其成为城市交通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然而城市化进程也为大城市的地铁交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上海地铁目前在运线路14条,有331个车站、 579列车辆配置数,总运营线路达538公里。对网络化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全时段优化运营成为上海地铁的首要任务。由于所有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活动都只能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间进行, 因此缜密的时间和计划安排对上海地铁来说非常重要。
上海地铁的业务特点要求它需要一套完整的企业资产管理 (EAM) 解决方案,该方案既要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又要为公司的资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新方案必须包含丰富的维护和其他功能,对包括车辆信息管理(VIM)、项目管理等核心流程进行支持。另外,上海地铁要求新系统能够基于一个统一的中央数据库,实现所有流程信息透明化。
“通过使用IFS应用系统加强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跟踪维护,上海地铁列车实现了高利用率,保障每日800多万乘客可以按时到达目的地。”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信息改善部主管薛蓓依说。
IFS应用系统可以根据资产的具体运营使用时间,进行基于日历的排程并执行预防性维护,这为上海地铁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地铁公司通过主动管理并延长资产生命周期,确保列车的高利用率。
“现在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设备是什么时候安装的,以及它已经随列车运营了多长时间。我们能够执行常规的维护工作,延长资产生命周期,并提前规划好什么时候购买或替换备件。” 现在员工们可以高效地管理和跟踪备件,并优化对公司设施的管理能力。“当故障被登记后,如果设备还在保修期内,我们可以根据保修政策向供应商索取替换备件,这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成本。” 薛蓓依说,“更理想的是,当列车门控系统发生故障时,我们只需要提交一个工单,而不像过去那样需要提交120个,这无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通过预防性维护计划,上海地铁现在可以合理调配资源、高效地组织生产、逐步提高维修能力,维修模式也从预防性维修向状态维修迈进。 青岛第二粮库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IFS应用系统帮助上海地铁优化了员工排程,并提高了实时决策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在正确的时间派遣正确的人员和材料,一键获取及时信息并执行工单,”薛蓓依说,“时间对于派遣维护、清理、网络维修等来讲非常重要,是确保运营的关键,IFS应用系统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系统数据准确地报告运营绩效、监管和质量保障等信息。”
中国企业使用ERP系统的热情很高,而他们确实也需要这样一套系统来解决问题。但ERP实施成功不仅需要有好的软件,还要良好的管理基础和人员素质,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把它做好。
“要想进行一些改善的话,可以参考国外制定ERP的标准和守则设定标准。”IFS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时东表示,“目前,中国的ERP市场如果想真正发展起来,需要有一些专业人才、专业的协会来引领市场。让那些真正懂ERP的专家站在顶尖的位置来布局整个ERP的环境,培养更多人才。”正如布鲁诺・贝尔森所说:“提高数字竞争力需要政府和企业建立一套覆盖广泛、相互关联的行动方案。”
+智慧化产品与服务
泛智能化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显著趋势。移动互联网开启了智慧链条,打开了人类社会广泛使用、人人都能享用智能设备之门。
智慧化至少会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设备的泛化,除了手机、手环、眼镜、手表,未来会有更多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有智能家居,智慧汽车,智能环境。
最让人期待的是智慧城市,这其中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工作园区、智慧医疗、智能教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和智能销售服务。
人民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迈入公共服务“发展起步期”,出行、医疗、教育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纷纷涌现,多元化生活服务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O2O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正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希望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增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打通城市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实现移动应用与大数据的大联动,最终建设智慧的公共城市环境。”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通”)数据融合中心总经理李晓钢表示。
东方通是国内中间件领域的开拓者,是一家可全面提供基础软件、云计算等一站式软件基础设施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创新应用的综合性厂商。李晓钢认为,中国本土环境下,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必须符合中国本土的需求。
但由于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国内智慧城市的推动工作乱象丛生且比较缓慢。李晓钢认为,重要的原因是对运行路径的设计没有做好。“现在IT行业到了大融合和大整合的阶段,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并不只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要用突出社会价值的方式参与其中。”他进一步解释,不同的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不一样,有的关心经济运行,有的关心民生服务,有的关心城市管理,东方通把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利用起来为政府提供共享信息的按需服务,做一些逻辑和框架上的实践。
多年智慧城市的项目实践经验,东方通已非常熟悉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职能、业务系统和数据状态,从数据管理制度的制定、标准规范的设计,以及信息整合工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智慧城市大数据融合”模式方法论。
在互联网+背景下,东方通从2014年下半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品牌北京同德一心、移动应用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厂商数字天堂、网络优化应用产品厂商惠捷朗,东方通实现了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领域的资源整合,同时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
过去,企业通过中间件等产品推动IT基础建设,但现在用户更关注如何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来升级他们现有的业务,怎样获得新一代的互联网架构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客户的需求变了,除了管理业务之外,他们更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它的核心业务,因为只有核心业务才能带来价值。”数字天堂总经理高经梁表示。
早在2003年,数字天堂就提出移动中间件的概念,满足企业将互联网端的服务移植到移动端的需求。2005年,数字天堂MKey无线中间件产品。“借助MKey,企业可以统一移动应用技术路线、简化移动开发过程、无缝对接多个业务系统、快速管理和分发企业移动应用。”高经粱表示。
智能化的另一个方向是智能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在人机互动方面,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很快会获得突破,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都会有长足进步,像微软的小冰、小娜这样的“虚拟秘书”会走向实用。
IDC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5年时,70%有客服需求的企业都在使用电话客服作为自己客户服务的方式,在线客服的使用比例仅为20%。2015年,企业客服方式早已发生转变,电话客服比例从70%降到30%,而在线客服比例从20%增长到70%。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客服需求。传统的人工客服耗费了大量人力成本,客户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客服体验不佳。同时,客服渠道越来越繁,接入方式越来越多,Web、微信、微博、APP等多渠道对客服人员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此之外,客服知识更新快,客服人员回答参差不齐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北京智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齿科技”)CEO徐懿表示:“在客服领域,企业客服的痛点是如何正确并且快速地解决用户问题,‘伶牙俐齿’对于企业客服来讲尤为重要。”
智齿科技推出智齿客服,便是在传统客服中加入了更加“智慧”的产品设计理念,将大数据分析、机器人功能更多地融入到客服领域。
智齿科技在国内首创了“人工在线客服+机器人客服”客服产品模式,智齿客服率先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机器学习引入客服产品,实现精准理解用户问题并匹配最佳答案,准确率高达98%。机器人模式、辅助人工模式自由切换,可解决约80%同质化重复问题并自动组织标准答案,帮助客服人员大幅提升回复质量和效率。
PP租车客服总监王旭表示:“PP租车是亚洲最大的P2P租车平台,日常业务访问量非常大,智齿客服帮助我们解决了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在做从400到线上的客服牵引,在这个过程里,智齿客服帮我们解决了80%的重复咨询问题,接待能力提升了5~8倍。”
+跨界与创新的商业模式
决定商业模式的要素有两个:企业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企业如何创造自身价值。
马云的诺言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阿里整个来讲,它正在围绕着电商的核心业务重构传统产业的生态圈。阿里通过B2B践行了中国对制造业行业的改造,通过C2C、B2C践行了中国对零售行业的改造,又通过O2O饯行了对服务业行业的改造。阿里围绕着云服务、大数据基本层的服务,到支付和物流层的服务等。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面,新兴和传统是不断融合的,也是一种彼此的重构和颠覆,不能说互联网重构和颠覆传统产业,也不能说传统产业重构和颠覆互联网。
来自埃森哲的数据显示,87 % 的中国企业高管欲在未来5年通过行业跨界寻求新的市场契机;63 % 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 社交网络、 移动计算、数据分析等数字能力是实现跨行业发展的成功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报告中提出要积极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深度融合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在GE中国研发中心的《The Next List 未来技术蓝图》中提到,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智能机器以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率。
“工业互联网是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结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是航空、发电和水处理以及医疗。”GE中国软件及分析卓越中心总经理胡晓表示。
据了解,GE 在中国建立了软件和分析卓越中心,目的是针对中国客户需求,发展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支持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以帮助医疗、航空、能源、水处理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客户提升生产率和运营效率。
胡晓说:“GE 航空集团在上海建立了全球四大航空客户支援中心之一,提供‘7 天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为航空公司提供发动机运转的实时信息,对于任何出现的故障信息进行预测性维护。”
东方航空公司在1994年订购了5架空客A340飞机,自此,GE成为了东方航空的发动机供应商。从2000年开始,GE开始为民航客户提供应急响应服务。当发动机出现问题,比如某一项参数突破警戒值时,才会被GE和航空公司发现。“尽管这些小问题并不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但这套略显陈旧的解决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航空公司的业务需求。”胡晓说。
工业互联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2014年初,GE在中国推出了基于预测模型分析的远程诊断平台。
基于GE记录并保留的飞机起降时大部分的发动机远程诊断数据,每个发动机都收集了与其叶片损伤相关联的数百个参数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维修团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引擎问题造成的延误。这是对航空公司和乘客最直观的影响。”胡晓补充道,“依靠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80%以上。”
有了可靠的数据,GE可以针对不同的发动机向航空公司提出定制化的检修建议。“我们会告诉航空公司,基于我们的预测模型,这一台发动机应该以怎样的时间间隔检查叶片损伤。”这不同于以往维修手册上的单纯按执飞里程的“一刀切”式检查策略。
此外,基于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航空公司还可以调整航线安排,降低叶片损伤和报废率,从而降低机队的维护成本。比如由于经常执飞污染程度较高地区的航线,一架客机所配置的发动机叶片损伤程度会更高,GE就会提出建议,让其改飞低污染地区的航线。
不只是GE这样的传统大型工业企业正在进行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转型,在这个“万众创业”时代,还出现了一批通过新型手段改造传统行业的创业公司。
“3D可视化数据中心管理软件平台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一次尝试,‘模模搭’是优锘科技从‘让IT可视’走向‘万物可视’的重要一步。”优锘科技创始人、公司CEO陈傲寒表示。 优锘是一家数据中心可视化方案的软件公司,目前为国内很多银行、通讯公司提供企业级物联网数据中心可视化解决方案。而模模搭是优锘推出第一个互联网产品,实质上是一个物联网可视化PaaS云平台。它可以帮助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快速在线创建机房3D模型,也可以帮助粮仓提供基于3D模型的可视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甚至在消防救援中大显神通。
在物联网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方,可以将3D场景与物联网管理系统结合,提供3D可视化的互动管理界面。通过优锘科技提供的物联网管理API,实现3D场景与物联网管理系统的数据互动,在3D界面上动态展现被管对象的状态、数据、事件和告警,甚至提供反向的控制操作能力,让用户可以直观地掌控和管理物联网世界,为智慧建筑、智慧园区乃至智慧城市提供高效的可视化管理手段。
篇7
阳春三月,汇丰银行相继在北京和上海举办“2010汇丰卓越理财财富论坛”,樊纲、任志强、戴志康,钱文忠等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展望:2010重建平衡,迈向健康”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带给汇丰客户更理性的思考:论坛同时传递出了汇丰银行今年家庭财富管理主题倡导更平衡健康的理财方案。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期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是国务院经济智囊团重要成员。在“2010汇丰卓越理财财富论坛”北京和上海站活动中,他就“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走势和中国经济发展”做主题演讲。
樊纲认为:“世界经济经各国政府联手救市,已基本稳定,但复苏之路还不平坦,国际市场要恢复到正常,仍需一定的时间。中国经济根本不缺增长点,不会出现‘二次探底‘,将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时期,这得益于政府三年前就已开始的多方调整。”
论及“经济的爆发式增长还会出现吗?”樊纲回答:“这依赖于大的需求革命或技术革命的出现,但这两方面尚未突破。现在西方国家用力抓的新机会就是低碳经济《包括绿色能源等技术》,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都与此相关,但目前来看,低碳受到‘碳政治’的约束,较难爆发式地产生市场需求。”
因此他预言:“发达国家增长速度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大的提升。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世界主要需求的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未来3~5年里,新兴市场国家将占世界经济增长的50%以上。世界在脱钩,现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多基于国家自身的需求,更少依赖发达国家市场;世界资本正在向新兴市场,也就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流动。”
对于中国经济,他认为“当前管好繁荣迫在眉睫,一个具体的挑战是如何管理资本市场泡沫,包括管好房地产市场。近期我们面临的危机,不是通货膨胀引起的,而是财产泡沫引起的。”
樊纲说:“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以使经济的波动能平稳一点。最近几个月政策都在调整,包括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等。”
他给大家吃定心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进城农民的市民化等,这个过程支撑着需求的增长,推动社会的发展。”
最后他大胆预言:“尽管面临发达国家的压迫和新兴市场的竞争,中国经济可能还有30年的高增长,我们的中小企业,新兴的中产阶级可以在这当中发展起来。我们要吸取各国历史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做到更平衡、更健康。”
家庭理财的环球视野和地方智慧
综合各方观点,2010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态势得到一致认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财富阶层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资产?
在家庭理财上享有盛誉的汇丰银行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倡导投资者以健康平衡的投资理念,来获取可持续的收益。
汇丰是一家坚持稳健风格的跨国金融机构,多年来稳居世界金融业前十名榜单,在金融危机使众多跨国金融巨头折戟沉沙的今天,十分难得。也许因为成立于香港和上海,与华人社会休戚相关,汇丰100多年来坚持稳健、审慎,合规的经营风格,又十分懂得因地制宜的策略,把环球视野和地方智慧融会贯通。
2007年,汇丰推出环球卓越理财,铺设全球网点。2009年,汇丰中国力推“汇丰卓越理财家庭金融服务”,这是外资银行首次在内地以家庭保障为概念的综合理财服务。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副总监李峰说:“汇丰卓越理财一大特点是‘与时俱进’,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们努力帮助客户捕捉环球投资机会;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卓越理财基本上以保障保险类为导向,当时国内这方面比较缺乏,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比较大的成效,保障类业务去年的业绩,基本上每个月都在翻番。”
李峰透露:“今年汇丰卓越理财的主题词是平衡。我们用比较平衡的方式推出投资、保险、房贷等理财产品,既强调投资类也提供保障类。对投资类产品,在产品设计,风险程度,销售程序上,都进行了更好的安排:对保障类产品,在国内的医疗、教育等方面也做出了合理部署。通过对客户需求更好地挖掘。启发、再造,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帮助客户实现平衡的资产配置,最终达到家庭财务健康。”
篇8
[关键词]汽车设计 色彩 情感要素
一、国内外汽车设计的色彩情感化因素
国外的汽车色彩情感化设计,无论是设计的战略、色彩的环境适应性研究、流行色和常用色的研究等先进经验和方法都是较为完善和科学的。例如,在日本的汽车企业,色彩设计有专门的人,在机构的设置上,外形设计与色彩设计是完全分开的。色彩设计分别由不同国籍的人组成,旨在使商品色彩多样化、民族化或地域化。欧洲各国轿车的造型与色彩设计,其特点在于注重个人风格,而日本则首先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合理利用和开发新材料,开拓新市场,其特点在于注重集体的智慧和才能。色彩情感化设计在欧洲和日本发展较为充分,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中国被色彩专家论断为“世界上最大的色彩消费与应用市场”,随着对色彩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色彩设计者的不懈努力,中国轿车产品色彩设计正在快速发展。但在色彩的情感化设计的发展上,国内多数汽车生产企业基本上还是个空白。
在我国的工业制造业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因此,轿车产品色彩的运用属起步阶段,而在色彩设计的系统研究以及对于设计中色彩的情感化因素方面,国内当前的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很大的距离。
二、 汽车设计中色彩情感化要素研究
1.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因素
各类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可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年龄、性别,不同的民族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色彩有明显不同的感受,这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所以,进行汽车产品色彩设计时,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爱好、禁忌也不同;受教育程度、文化层次不一,对色彩的喜好都不一样。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西方人视粉红色为生命之色,因为粉红色有多愁善感、易激动和浪漫的感彩,这是和西方人热情、外向、夸张的性格相对应的;而中国人把绿色看成是生命之色,绿色象征着希望、青春、朝气,绿色也代表着和平、稳定,有安于现状求安宁的情感成份,这又是和中华民族含蓄、稳重、平和的美德分不开的。因此,轿车产品的色彩设计一定要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喜好与禁忌。
2.产品设计中的感知认识
不同的商品,人们对它的色彩要求不一样。例如:美容化妆品,可采用较柔和、娇嫩、洁净的色彩,如粉红、淡黄、白色等;食品,一般以嫩绿色表示蔬菜的鲜嫩,以蓝白色表示纯净水、矿泉水的清凉可口,以高纯度的红、黄、橙等,体现食物的色、香、味和营养感,以丰富的复色表达美满的醇香和悠久的历史;同样,因为红色代表着运动、激情,所以跑车往往采用这种色彩,例如法拉利的跑车往往都采用红色。不同档次的车型,色彩设计往往也会有所不同。高档的行政、商务车型色彩力求高贵华丽、沉稳内敛,如采用金色、银色、黑色、灰色等;中低档的家用车型的色彩设计则着重于消费者的心理,且要与商品本身相调和。
3.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语义学
(1)色彩的功能性表达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惯用色彩。例如,消防车采用红色,除了红色亮度高、醒目、容易发觉外,主要是人们一见到红色的消防车,就会想到有火灾发生,因而赶紧避让。白色用于医疗救护车,是运用白色的洁白、神圣的含义。邮政车选择绿色,是因为绿色给人以和平、安全的感觉。作为军用车辆,一般都为深绿色,使车辆与草木、黑色的沥青路面颜色相近,达到隐蔽安全的目的。工程车辆多采用黄黑相间的色彩,是运用黄色亮度高、醒目的特点,以引起行人和其他车辆注意。还有,汽车在底色上采用有功能标志的图案,例如白色救护车上的红十字标志,冷藏车上的雪花、企鹅等图案。还有一些专用汽车其色彩应符合人们的传统习惯,贴近人们的思想感情。例如,殡仪车的色彩应具有肃穆、庄重的气氛,白色和黑色是最优选择。
(2)流行色因素
在当今这个时代,色彩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产品色彩不依据流行趋势来进行设计而获得成功的情况越来越小,而且流行色已经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对产品价值的评价。
人们的色彩视觉,直接影响到流行色的变化和发展。而消费者追求新颖、时髦的心理状态,又是流行色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流行色的发展和变化,必须在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等方面区别于以往的色彩,并且有向对应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这就是人眼在色彩视域中,如果对某一种色彩或色调产生视觉疲劳时,就会产生色彩补充的欲望,即“生理上平衡和补充”原理。
实践证明,流行色本身可以给产品带来越来越大的附加价值和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己经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流行色已成为商品市场的媒介、竞争的手段。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和制漆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色彩都开始流行起来。比如:苹果电脑透色透明的色彩处理,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而产生了一股色彩流行的风潮。再比如:杜邦公司曾的2006年和2007年中国汽车流行色报告书,可以发现近年来,银色、黑色、白色和蓝色的汽车较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尤其是银、黑两色,一直占据着流行色的前两名,这也显示出消费者对富有庄重、现代感的色彩的欢迎。
篇9
医改持续推动,医疗体制不断完善建全,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改造,全国各医疗机构采购预算的持续增加,整体健康产业的辅助带动,让现今医疗器械产业“生机勃然”。
反观同时,站在“世界之林”,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仅占不足3%的份额。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我们已“失意多时”,显然与我国“轻工业品生产大国”地位极不匹称,李旭先生认为:我国医疗器械“前途精彩,其修远兮”,产业梳理,链条完善,企业集群,品牌集群,技术创新,市场跨占,有待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一:医疗器械洋货围城
思想革命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而今,科技创新将改变产业格局和商业格局,欧美等国外企业依托自身卓越的创新能力,使其在世界经济领域内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垄断力、竞争力。
大型医院里我们不难发现,核磁、MR、CT所用的高端医疗设备几乎是清一色的洋货,首入耳目的便是GE、飞利浦、东芝、西门子、强生等洋品牌。几乎看不到几个国产品牌。外资与合资企业成为供应公立医院高端医疗设备的主力军,在我国市场几乎形成垄断格局。而被“洋品牌”包围的国产医疗器械,只能在自家门口的低端市场“艰难图存”。
在我国医用电子产品领域:
90%的心电图机市场
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
90%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
60%的睡眠图仪市场
90%超声波仪器市场均被外资品牌占据
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高端医疗设备比例高达70%。现阶段应用的中高端国产医疗器械设备,80%-90%均为仿制,所以背负“山寨”与“低端”头衔,这也是整体“山寨大国”的“冰山一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医疗器械属于技术高度密集产业,面对国外与国内的产品科技差距,非我们不支持同货,也并非只是“崇洋媚外”,在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我们整体水平与国外水平的差距约为十多年甚至更多,不在同一个档次级别。所以大型医疗机构在选择采购高端设备时,通常会优先考虑外资品牌,而中小型医疗机构和社区医院因国产器械价格便宜,资金上容易协调等原因才得以采购。
“差距”已是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正视。
虽然我们在个别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如:多层螺旋CT、高性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阻抗成像技术等领域,我们实现了“自主原创”、“从无到有”、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发展态势,但从整体来看,研发、产品技术、创新力、与欧美等国家深有差距,虽然产业发展动力强劲,空间巨大,但依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医疗器械,在我国起步晚,企业多、小、散、乱、低、整体核心技术不足、未形成标志性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几乎无国际化品牌、创新力较薄弱、创新链不完善、创新战略体系不建全、产业配套落后、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诸多因素影响,医疗器械自主品牌面临严峻形势,本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二: 医疗器械,自主品牌“提气快跑”
李旭先生认为:医疗器械,属于明显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又属于综合性产业,多学科交叉,参与全球化竞争,技术门槛高,具有高度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说到自主品牌,迈瑞值得我们侧目学习。
20年耕耘,迈瑞结出硕果累累,成为我国医疗器械标杆企业。盘点迈瑞的成就,“自主品牌创新力”是其成功之脉。
: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超声、放射影像。这四大传统领域,每一条产品线的发展史都创造了众多国内第一。
:20年里迈瑞持续推出80多款新品,已授权及申报的专利有1100多项,(其中200多项国际专利)。在每年推出的新品中,至少都会填补一项国内空白,产品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迈瑞成立第一年,全部经费运用到自主创新的研发道路上,每年约10%的销售收入投入到产品研发中,至今研发总投入超过4亿多元。这种前瞻性魄力,值得其它企业去学习。
: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国内国外布局研发中心,不断完善国际标准研发管理平台,始终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盘点迈瑞,来观照自己,我们需要太多象迈瑞这样勇于创新的企业。商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国自主品牌的持续创新,提气快跑,不单依靠某个企业单打独斗,独领辉煌。而是需要整体医疗器械企业的共同“提气”。
当然医疗器械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梳理、战略调整是前提。
1:国家政策帮扶与体制的完善
现今:我们国内医疗器械产业主要靠市场自我调节,缺少政府主导和相关扶持政策,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研发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风投、等资源关系没有协调和“配套式发展”。
在欧洲和日本,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作为福利行业来进行扶持的,虽然我们国情不同,但政府的利好鼓励政策会为产业发展带来光明。
―― 国家要从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医疗器械企业一定优惠政策并不断扶持。
―― 在原材料、器械研发、生产,探索创新模式的同时,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
―― 制定相关机制,让国内的科研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更直接地协助企业技术创新。
―― 加强国产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扶持打造龙头企业,集群式崛起,增强与国际企业抗衡能力。
――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生产商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临床医生“智慧形”参与产品研发,提供更多符合国人特征和病症特点的适用型产品。
2:持续完善产业业态
整体来看,我们国内缺少对医疗器械产业业态的宏观布局,尤其在高端医疗器械的业态构建中我们势单力薄,力不从心。没有完整产业业态,其综合研发能力和持续创新力都将成为行业发展桎梏。因此,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要高度重视业态环境的构建和引导。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提升,不是单个企业的提升,业态的形成不是某些企业所能完成的,而是整个产业链业态的提升,需要在上下游以及配套环节进行全面完善,形成合力,最终构建起规模性业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结构性升级。
以深圳为例:创新型自主品牌企业200多家,占总数80%以上,企业整体研发投入和销售额一直保持在7%至8%,许多企业已超过10%,出口额连续保持强劲增长。深圳的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机构成为了这些企业创新研发的强力后盾。
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深圳医疗器械企业涌现出以迈瑞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和一批中高端的新产品,如彩超、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新型支架导管、基因探针等,其部分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高端产品水平,在中高端市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爱尔兰、德国杜塞夫都是著名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产业链条较完善,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加工均由不同企业承担,企业间协作紧密。同时形成“一带多”局面,即一家领头企业带动周边几十家企业为其生产配件或代工。目前:深圳南山、江苏常州、山东等地,这些区域的医疗器械圈也初具规模,但链条的完善仍需不断强化。
以产业园区做为基础,结合当地传统产业的优势,可以将一些在精密加工、模具、新材料、等方面具备深厚基础的区域作为铺垫,从而来营造具有紧密联系的医疗器械业态圈。同时通过上下游的协作,还可以避免产品同质化,以及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局面出现。
3:战略突围,错位经营
篇10
根据GE公司发表的《全球创新趋势调查》(Global Innovation Barometer)报告称,当前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瑞典和中国。美国的确是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在电子技术领域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从通信机、收音机、电视机到雷达、计算机、PC等的发明应用无不源自美国。到了21世纪信息时代,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微软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又成了美国创新的新偶像,受到世界的崇拜。特别是苹果公司,当全球科技产业陷入不景气时,创造出了新需求,她推出的iPod、iPhone、iPad等系列i产品,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打开了他们的钱包,推动了世界电子工业的前进,还带动了三星的奇迹出现,而使日本相形见绌,“消费电子王国”从此一蹶不振,前途堪忧。苹果也顺理成章地被评选为世界第一创新公司,相信“科技来自生活”,所谓“科技始终来自人性”,认为创新应遵循“消费者导向”(consumerization)以及“力量的连结”(nexus of forces),苹果的创新特点是将生态系统的不同部分整合一起,并融入一丝不苟的细节设计,苹果创新的最大特色在于广度:硬件、设计、软件、实用、零售。而很多竞争对手或仅在其中一两项中能表现出色,而非全面卓越,因此不得不败下阵来。
时过境迁,苹果的灵魂乔布斯不在了,而同样被认为是苹果软件业务的灵魂人物Scot Forstall也离开了苹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苹果能否续写辉煌产生了疑问。在最新创意公司排行榜上连升5级达到第4的三星,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第二大半导体芯片制造商、第一大电视机制造商以及第一大液晶面板制造商。苹果专注于少数产品,而三星却在多种产品领域全面发展,包括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双核芯片等。 业内有人士认为,由于三星公司产品涉猎范围广,因此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代苹果,成为全球最有创意的公司。日前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则向外界强调,苹果之所以能成为行业先锋,是因为公司具备的“技巧”和“领导力”两种制胜因素,仍能保持对三星的领先地位。所谓“领导力”是苹果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管,能领导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至于“技巧”,库克认为,是“因为苹果在硬件、软件和服务三领域全面掌握的技巧,且处在相当独特和至高无上的位置”,其它公司难于企及。他是那么说,信不信可由你,且待未来事实说话吧!
硬件复兴的时代
当下移动装置常常围绕着网络、App(应用软件)而走红,硬件的价值持续边缘化,“售价=成本”已成大势所趋,只有少数高端手机和平板电脑能维持高价,其余大多产品的价格都是愈走愈低。构建跨越软件、硬件、服务、内容的平台,已是各大厂商角逐的主轴,而其中最受重视的就是App经营。不论是苹果、Google还是微软,无不致力于拉拢App开发者加入自己的阵营,以增强旗下移动产品的“可用性”吸引力。多少年来电子技术领域流行的确已是“软字优先”! 但当App数量不断激增,消费者要求愈来愈高,想在茫茫App大海中出头的机会便愈来愈小。这时,受苹果产品外形设计革新的启发,尤其是3D印刷技术的出现,大家又开始回头想到硬件,特定美观的硬件和专属好用的App相结合,不仅能提供最佳的使用情境体验,而且能提高进入门槛,竞争者便不那么容易随便来抢饭碗。所以,我们应转变思维,这是硬件薄利化的时代,可也是硬件复兴的时代。
智能化引领新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和智能医疗等各种智能终端的发展,以及通过互联网进化为“智能系统”(Intelligent System),有了自己的“脑子”,“智能”一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常听常讲的热词,且将引领下个十年的新时代。为迎接这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大陆2012年举办的中国消费电子博览会的主题就是:“智‘惠’全球”,中国台湾资策会则邀请了海内外包括IBM和大陆学者召开了“前进2013智慧产业x Big Data(巨量数据) 国际高峰暨新秀论坛”会议,对未来智能时代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市调公司IDC的报告指出,世界智能设备市场正迅速发展,目前数量已达18亿台,预期未来10年将成长到200亿台。虽然智能设备在2010年主要电子设备总出货量中还仅占19%的比重,但到2015年,其所占比重将攀升到三分之一以上。包括显示器、处理器、传感器、操作系统、用户接口、云端服务与网络等各种软硬件在推动智能终端的创新发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未来智能化时代,将是一个布满传感器的现实世界,据市调公司GIA预计,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将在2017年达到6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将不断革新,有公司预期,全球传感器出货量2015年可达60亿个,其中三分之一都将是新型传感器。人类依靠电子技术收集从动作到气味的一切样本,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整个地球。在工业、农业、能源、家庭、医疗、汽车、军事等实现智能化后,将对硬件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也为商用软件厂商带来巨大商机。迎接智能新时代,新产品驱动高成长。
手机-智能时代中心
近年在世界电子产品中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引人瞩目。“手机是消费电子中最复杂的装置,未来手机硬件的创新潜力还很大,也更具价值”,业界人士甚至提出了“手机中心论”的观点,就是手机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其它硬件将围绕着手机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