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社会责任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社会责任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智囊》在2007年开辟了“公司责任”专栏,用了一年时间,以管理观察站的形式,梳理和挖掘了丹麦的生物创新公司诺维信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诺维信像管理企业利润一样管理社会责任的理念,对中国广大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必定成为企业“未来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也和《新智囊》关注困惑、关注未来的方向不谋而合,这个话题也将注定是《新智囊》持续关注的课题。在此,我们公布该课题的策划方案,欢迎各界人士,尤其是管理者的积极参与。
如果说,以前企业所说的社会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公益和奉献,那么,相信现在很少有企业不把公司的社会责任当成经营企业的一部分,当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虽然这些年“企业社会责任”讨论得热热闹闹,但总是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中国本土企业真正有价值的案例仍然缺乏。有人说,“社会责任”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为时尚早,或许在更多人的理解里面,社会责任还是“付出”,其实,探讨一下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发现,诺维信、微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一些优秀的跨国公司再次向我们证明:把“公司责任”纳入企业管理的架构会给企业带来利润和竞争力,而且这也将成为企业在全球化下生存以及发展的必然条件。
中国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是与跨国公司共同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的出现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造就了跨国公司的各个方面。正确客观地认识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再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的作为和实践,不但能更好得给大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或许也是中国广大中小企业的又一个机会。
2008“企业社会责任”课题策划
内容:
1.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挖掘和释放。
背景:作为很多优秀的跨国企业,长期在世界和中国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努力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他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战略和运营,无不诠释着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轨迹,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对这些优秀企业来说,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是作为优秀企业公民所必须承担的,几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具体这些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努力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理念支撑,有什么样的制度保障,这些努力除了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好名声,还带给企业什么样的发展?
运作:采访+资料解读。
呈现形式:《新智囊》“公司责任”专栏,中国管理传播网转载和互动。
2.分析和解读优秀跨国公司的优秀案例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和帮助,梳理、归纳和总结关于“公司责任”方面的规律性成果。
背景:企业是一个追逐利润的经济体,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为利润而奋斗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却在大肆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矛盾的现象令许多人大惑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跨国公司在保持领先的竞争地位的同时又不遗余力地推行社会责任呢?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认识企业这一行为的本质原因,对中国企业了解企业竞争演变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智囊管理研究院”的相关课题就是要研讨相关的内容。《新智囊》在第一阶段对跨国公司案例挖掘、报道的基础之上,特别邀请这些“跨国公司案例的实操者”对这些案例作进一步解读,为中国企业“软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献计献策。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是什么?企业间的竞争与企业的生态环境之间有重大关系,企业的竞争形式是一定要与企业的环境相适应的,任何企业的竞争行为的变化我们都可以从企业的环境变化中找到原因。
运作和呈现形式:智囊管理研究院课题研讨会/沙龙/实战培训等,《新智囊》“公司责任”特别策划内容。
3. 公司责任与道德中国――中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祝福。
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有来自自然界的,比如资源的短缺、环境的破坏等,也有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人口膨胀,道德、伦理等方面。所有这些方面任其发展下去都将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如果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不可持续,那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了无稽之谈。针对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国际公约,先进的企业已不再把它单纯地看成是国家的事情,同时也把它看成是企业的事情,企业也必须尽社会义务遵守这些规则,以实现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运作:管理产业联盟相关专家的集体贡献,个人研究成果呈现以及研讨会的相关成果。
呈现形式:“未来管理”丛书“企业社会责任”系列。
2008年“公司责任”栏目策划
1.《新智囊》继续设立“公司责任”全年专栏。
2.专栏的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经典案例和解读(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典型案例)。
3.全年设计阶段性案例分析和课题研究成果研讨,相关沙龙研讨3-4次。
篇2
2016年12月14日,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办、《WTO经济导刊》杂志社承办的“2016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会在京举行。
会议为“2016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举行了授牌仪式,并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实践指数报告”。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及各地方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代表、众多外资企业、研究机构等就“多方参与共建‘五好’”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评选:
来自54家企业的61个案例入选
据介绍,本次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评估活动从2016年8月开始策划,2016年9 月进入实施阶段,截至2016年11月中旬,共选出来自54家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61个社会责任优秀实践案例。54家企业分别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2家。
为了积极促进在华外资企业根植中国、与中国共发展,自2014年以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连续三年联合《WTO经济导刊》征集外商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案例,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履责的受益主体和实践内容的不同,将案例分为发展战略、合作、客户、员工、环境和社区6类。最终评审出“发展战略贡献、合作好伙伴、客户好朋友、员工好雇主、环境好使者、社区好邻居”六个奖项。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李玲报告了本次“优秀案例”征集和评审工作,肯定了“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征集评审工作的意义。她指出,在华外资企业与中国“同创未来共享发展”的优秀示范,是值得更多在华外资企业学习的榜样,这些案例同样也是值得中国的企业学习和推广的优秀实践。
指数:
外企社会责任指数略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准
此次会议同时了《2016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实践指数报告》。报告以责任竞争力理念为基础进行编制,对案例的评估包括战略地位、过程创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复制性、可持续性、专业优势7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采取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评估。
报告显示,样本外商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优秀实践总指数为81.9,较2015年(82.3)有所下降,从一级指标平均得分率看,还需加强过程创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创造和专业优势的发挥。
尽管如此,《WTO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介绍表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指数依然维持较高水准,整体情况为:服务大局,战略融入;责任探索,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多方参与,共享价值;寻求创新,促进本土化;协调发展,可持续性待增强;多元包容,实践待改进。
对话:
同创未来 共享发展
利益相关方参与是企业履责过程中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平台,形成跨界行动、共享价值的重要方式,也关系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协同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次活动设置的主旨演讲与跨界交流环节,带来了一场关于如何在当前的全球以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局势下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模式的思想盛宴。
在“多方参与,共建‘五好’”的主旨演讲中,首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先锋人物梁晓晖指出,作为全球首个提出SDG方案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在执行方案中明确要求让各方都发挥作用。这些都为企业参与SDG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他建议,企业应该基于业务相关性,识别出对企业自身最有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CSR报告以及其他沟通渠道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并通过与业务、产品的结合,开展既有利于SDG目标实现也有利于业务发展的创新性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栗燕杰就“中国慈善法与外资企业:机遇与展望”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介绍了2016年3月18日正式通过的首部慈善法:慈善法的目标不仅是“把慈善关进法律的笼子”,也是保护性法律,扩大了慈善的范围,比如将促进教科文卫体事业纳入其中,专章规范了慈善信托。他还认为,慈善服务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建议企业与潜在业务对象、劳动者、业务合作,更结合业务研发慈善服务项目。
在“践行‘五好’责任,塑造责任领导力”的主题对话中,多位企业代表从各自领域和角度,交流和探讨了如何实现同创未来,与中国共享发展的经验与思考。
美国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郭涛表示,“五好”与高通2030发展战略丝丝入扣。他认为,外企与中国价值观有一定的差异,相比于资金捐助,更要注重发挥个人或组织的能动性。他表示,高通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中注重发动中国合作伙伴的力量。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公司事务) 赵崔华在发言中介绍了麦当劳“取之于社会 用之于社会”的价值观。她特别提到了“五好”之“合作好伙伴”有关理念之一――“三角凳”理念,特许经营人、麦当劳公司和供应商,三方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共赢发展。
SAP大中华区企I事务副总裁李玲介绍了SAP结合中国发展战略,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愿景:关注青年数字化能力培养;关注女性发展;推动员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践行者。她建议,外企应该联合起来,借助类似于此次活动这样的平台的力量,配合相关部门一起开展更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责任事业。
篇3
[关键词] 社会责任;企业发展;加多宝集团;三鹿集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53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99- 02
1 社会责任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2007年联合利华排污超标被罚,到2013年富士康集团员工跳楼,这些负面事件无不体现着社会责任缺失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什么是社会责任呢?张俊民在其主编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一书中对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社会责任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它不仅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为自己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负责,还包括企业应该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近些年来,国外关于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方面。Güler Aras和Ozlem Kutlu (2010)通过对伊斯坦布尔证券交易所指数为100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与财务业绩的研究来探索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Mustaruddin Saleh和Rusnah Muhamad (2011)在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新兴市场环境下,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绩效。
我国的研究侧重于以某一类企业为例来对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李宇军和张继焦(2011)通过分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价值链与其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得出不同的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不同的结论。王庆喜(2014)站在石油企业的角度,指出企业若想在发展的同时承担好社会责任就必须善于将承担社会责任转化为发展的机会,并要始终坚守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底线。
2 加多宝集团案例分析
2008年汶川大地震,加多宝集团捐款一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者,由此加多宝集团借慈善营销一举成名,不仅实现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除此以外,加多宝还一直致力于我国教育扶持事业的发展,2007年,加多宝集团正式启动“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活动,出资数百万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圆大学梦。2008年北京奥运会,加多宝投入上亿资金耗时一年与国家体育总局携手开展56个民族“祝福北京祈福盛典”的大型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2008年加多宝罐装王老吉饮料单品销售额超过百亿,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罐装饮料。2009年加多宝“王老吉”获得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连续两年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称号。2014年加多宝获得国家最高公益奖项,成为凉茶行业唯一获此国家级殊荣的企业。加多宝的获奖,是其长期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在取得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品牌效益的提升。
3 三鹿集团案例分析
从最初网民在网上控诉自己女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而小便异常,到兰州第一医院收治首例“肾结石”患儿,到甘肃出现59名肾结石患儿,再到三鹿集团抵死否认这些患儿是因为吃了自家奶粉致病,再到三鹿集团松口承认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历时几个月的时间,却有6名婴儿丧命,超过30万儿童患病。选择添加三聚氰胺的方法来降低成本,确实可以使三鹿集团获得利润的增长,但在其获得短期利润增长的同时,无视劣质奶粉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是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在最初发现奶粉质量问题时,三鹿集团也不想办法召回问题奶粉把对消费者的伤害降到最低,却想方设法掩盖,欺骗消费者,试图蒙混过关,最终导致了三鹿集团的破产。
2009年2月12日,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然而一年以前,三鹿集团还因“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从巅峰时刻到破产,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三鹿集团为了追求发展速度,置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于不顾,严重违备了社会责任,最终只能害人害己,遭受灭顶之灾。
4 结 语
通过加多宝和三鹿集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价值的创造与社会责任的履行二者目标是一致的。一个有责任的企业不仅仅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发展,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众事业,并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因自己而造成的消极影响。正确处理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反之,企业若一味地追寻自身经济利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终将难以实现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俊民.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Güler Aras, Ozlem Kutlu. Manag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Markets[J].Emerald,2010(3).
[3]Mustaruddin Saleh, Rusnah Muhamad. Looking for Evid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an Emerging Market[J].Emerald,2011(9).
篇4
【关键词】公司法 道德基础 社会责任
一、引言
近年来,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越加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上的《2011·跨国公司社会责任问题报告》中,汇集的家乐福(法国)、沃尔玛(美国)、葛兰素史克(英国)、宝洁(美国)等世界500强企业,均严重背弃关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承诺。而在国内,从归真堂的活熊取胆事件到紫金矿业的生态污染,从大连输油管爆炸到蓬莱19—3油田溢油,从接二连三的煤矿爆炸案到比比皆是的食品安全问题,让社会在对公司行为谴责的同时,不得不对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审视和探究。
对此,我国现行《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亦做出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的公司立法领域明文规定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故有学者认为《公司法》的该条规定是“一大特色”,是“我国立法者对公司法的一大贡献。”至此,我国立法上支持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可对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社会责任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的司法适用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二、我国《公司法》规范社会责任在司法适用中的问题
所有市场主体必须生活在一定的制度中,其行为必须在制度指导下进行,并且以制度的标示为取向。“人类的所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有利于社会活动的标准化准则”,“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需要有一套行为标准为主体成员规定能为人接受的行为。”而道德化社会责任由于道德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个人理解的差异性,决定了其责任内容的非规范性。公司社会责任完成了法律化,却尚未实现司法化。本文参照前人的研究和现实审判中遇到的问题,对公司法第五条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
(一)规定的义务内容不明确
富勒在其《法律的道德性》中提出,清晰性要求是合法性的一项基本要素。他认为含糊和语无伦次的法律会使合法性成为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目标。立法者不能违反合法性原则,立法机构处在命令链条的顶端,不能免除其尊重法律的内在道德之命令的责任。观之《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从文字表达上来看,此处有两大模糊点。一是规定都是从宏观角度出发,使用的多为概括性词汇,在实践运用中很难明确界定何种行为为违反了社会责任,从而导致该条需要大量的司法解释或者司法推定,甚至会造成该条款的形同虚设。另一个模糊点是这条规定的语言歧义。本条款从四个方面进行规定的,其一是,守法;其二是,守德;其三是,受监督;其四是,担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四个方面是并列的,各成体系的四个方面的规定,只有本条第四项是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另一种理解是此处前三个方面的规定都是对第四项的例举,包含在第四项内容的内涵里。鉴于此,很难得出“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究竟是什么,也很难确定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边界何在。再次,责任承担的主体是公司,则所指向的对象是谁,由谁来提出诉讼,成为诉讼的主体?最后,亦没有指明公司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不利法律后果,这就为今后的适用留下了隐患。
(二)缺乏配套的制度规定。纵观我国《公司法》全文,除第五条明确提出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其余部分均未发现任何关于此方面内容的规定。公司法在董事制度和监事制度设计中,并没有赋予其相应的保障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如果强硬要求履行社会责任,于法无据。这一条文被放到总则中,类似于宣示性条款,而且整部公司法并无任何具体的适用公司社会责任的条文,很容易使得该条款成为具文。
(三)赋予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加重了法官的工作量
由于法律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模糊不明确,这就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来做出正确的裁判。然而,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大多数时候,法官都是依法办案,依法裁判,不能像英美法系国家那样,援引过去的判例,而只能从最高院的案例中寻找判案的法律依据,多数时候,是参照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条款在全世界立法范围内都未被明确界定,这种情况下,要求我国的法官运用个人智识和经验作出司法裁判,无疑是过苛的。其次,我国法院司法负担过于繁重,对于不确定的规则缺乏解释的热情。
三、社会责任条款的不足的解决思路
(一)针对《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条款规定的义务内容模糊不明确,本文建议最高院可以出台一个专门针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司法解释。将公司法第五条的概念、内涵、规定的义务内容、针对的获益对象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而具体的解释。同时,笔者建议可以针对此类案件建立一个档案,类似于案例汇编,便于日后对解决类似案件的查询。
(二)成立专门的法律委员会,对公司社会责任条款进行系统的体制规定。鉴于我国法官的工作量繁重,没有足够的热情和精力来对不确定的规则做解释,笔者建议,设立一个专门从事公司社会责任案件的委员会,其成员专门从事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研究。
(三)法官应当发挥一定的能动性。“原则设定的权利只是一个概念,它必须通过救济程序中法官的解释和裁量方可明确化,而在法官的解释中,原则就具体化为规则了”。因此对于含有此类原则性的一般条款时,司法裁量中应当体现出一定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M].法律出版社,2006.553.
[2][美]布罗姆利著.陈郁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4.
篇5
来自国资委研究局的社会责任专家陈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企改革六大重点之一,通过此次让他看到国网江苏电力社会责任工作的“三个领先”:一是社会责任理念的领先,对社会责任理念和内涵有非常深刻认知和科学的理解;二是履责实践和做法的领先,善于从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中选择能够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责任议题,开展履责行动,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提升企业综合价值;三是形式的领先,者对履责案例深情并茂的演讲、利益相关方交流互动的引入等创新做法值得在全社会企业中传播、推广和复制。本刊主编于志宏主持会,并作点评。他认为国网江苏公司此次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交流行动和沟通行动,通过精彩案例的、利益相关方代表到位的感知评价和专家领导富有高度的综合点评,折射出国网江苏电力在推进社会责任方面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绩,活动达到了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形成共识与信任、增进支持与合作的目的。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一直秉承国网公司“沟通建立信任、信任促进合作、合作创造价值”的理念,将社会责任沟通和利益相关方管理作为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突破口,运用外部视角,学会换位思考,追求社会沟通方式的根本转变,从单纯重视与上级主管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直线沟通,转变为与多利益相关方的全面沟通;从注重沟通的信息传播功能,转变为注重沟通的综合价值创造功能,以保证公司运营透明度,赢得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作为“金蜜蜂2020”创新议题下“未来公司的管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倡议的发起者,以国家电网公司总公司为发端的探索总部、省、地市、县四级试点的社会责任管理探索不断深入,同时意味着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与倡议行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链接
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提升典型经验
国家电网率先在国内深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并提出国网的“鼎・心”模型诠释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具体内容,该模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大模块和二十一项构成要素,这一理论创新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2012年5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在无锡召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方案》,确定在每一个省公司选择一家地市级供电企业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试点单位也因此由之前的3家扩展到27家。由此,国家电网公司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不仅确定了战略性方向,也充分发动了子公司的自主创造性和积极性,最终促成了一个个具有国网特色的有效经验在整个国网内部的形成,向普适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探索接近。201 5年6月编制的《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提升典型经验汇编》收录了从27家试点单位中甄选的9个典型经验。以下为部分经验分享:
“五分法”优化企业决策管理
在国网试点山东枣庄供电公司的实践中,以企业的高层决策机制――总经理办公会作为社会责任融入决策管理的切入点,按照决策、组织、实施、监督、保障“五分法”,将责任理念纳入决策流程,从源头推动社会责任融入公司运营。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案特别设定管理指标,如增设“一次上会通过率”、“决策结果执行率”、“价值贡献率”等决策管理指标,重视收集决策及执行的成效指标,体现决策的综合价值创造能力、社会认可、利益相关方信任和品牌美誉度等综合绩效。目前枣庄供电公司已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吸收利益相关方意见建议10条,并了解他们对公司决策及执行的反馈评价。
“全流程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评价”工具促进运营
由福建漳州电业局聘请的21名内部代表和15名企业外部代表为社会责任管理评议员的经历是国网福建公司创新实施“全流程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评价”的有力见证。前者需要对涉及企业发展的决策、营销政策、重要社会活动等工作部署中由内部社评员进行参谋把关,实行事前评议;后者在事前评议的基础上,对实施事项实行全过程评估,实现企业各项重大工作事前有评议、事中和事后有评估的全过程管理新模式。
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创造综合价值能力,也促进全员树立“每个岗位都需要负责任地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强烈责任意识”,更令社会公众对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分别达到86.96%,66.53%和66.78%,同比上一年度大幅提升。
“社会化巡护、网格化管理”强化电网运检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生命体,电力便是为各处输送动力、能量的血脉、经络,其健康运转与其他的器官、生命板块等“外部系统”密不可分。
湖北宜昌电力公司对于电网运检的管理便借助了这些外部系统的力量。在他们的管理实践中,将宜昌市城区112个社区,划分成1110个网格,每个网格涵盖200至300户居民,安排1名专职网格员负责管理。网格员通过专配的全市联网的“社区e通”,将居民、网格员、社情民意与信息平台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覆盖社区、统筹各项社会公共服务的综合化城市管理平台。对于电网公司来说,这种方式使得供电故障信息能够及时反馈,提升抢修效率,社会化巡护与多方协调也缓解了配电工作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作为整个城市的创新管理模式,它也提升了社区居民服务水平与城市管理效率,对于整个城市的外部形象与核心竞争力也将产生巨大推动。
差异化方案创新沟通管理
利益相关方趋于多元化是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重要挑战。以国网重庆电力和国网天津电力为代表的责任沟通中,探索了差异化的沟通策略与管理方式。
在开通8月后增加20万粉丝的“国家电网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微博是重庆电力开展“新媒体心服务”创新与公众沟通的最初雏形。重庆电力的经验是,通过开发并运用“三维”社会责任沟通策略决策模型,按照沟通对象、沟通议题、沟通方式三个维度,制定完整的企业沟通策略,识别包括政府、媒体、客户、合作伙伴、公众、员工等内外部利益相关方作为沟通对象;确定沟通议题,统筹考虑利益相关方关切和公司传播需要,针对不同沟通对象,确定沟通议题;选择沟通方式,针对沟通对象和沟通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既重视运用工作汇报、媒体披露、新闻、客户座谈等传统沟通方式,也积极拓展沟通渠道,创新运用官方微博矩阵、社区共建站等新的沟通平台。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框架;实证研究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不仅仅是创造价值这么简单,也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近些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学者也加大了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
毛洪涛、张正勇(2010)对国内1993年至2009年间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发现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开始的这段时间,研究领域比较窄,侧重于社会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方面,研究方法也较单一,规范研究方法较多,没有案例研究、实证分析、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
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发现在2010年至2014年之间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相关文献的数量有所增多,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还有一些学者开始从事实证方面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以下我将分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部分对近五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框架研究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广大学者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框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这几方面。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在我国,能够对企业开展审计的主体一般包括三类,分别是国家审计机关、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以学者对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出现了不一样的认识。
朱贤磊(2010),刘梦馨、朱贤磊、闵婕(2011)等学者们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起步晚,得到的重视不够,研究资源不足,面临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审计来克服,把政府审计所独有的政治属性引入到社会责任审计的工作中来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帮助。邹相煜、刑小玲(2011)指出,由国家机关进行审计工作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所以在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初始阶段,应当由国家审计机关开展。
汤慧臣、王晓震(2010),曾莹(2011),张庆龙、陈凌云(2012),许清雅(2012)等学者认为,由于社会责任审计比传统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要复杂很多,与其相关的利益相关者数量众多,所以应当选择具有较强独立性的民间审计为主体。周兰、郭芬(2011)指出,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将大大提升审计质量及效率,而具备这些能力的最优人选大多是来自民间审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人员。
张济建、张为为(2010)主张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工作。他们提出“合作内审”这一审计模式,也就是企业委托外部审计机构代为处理一部分内审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同时也可以利用外部人士的专业知识提高审计质量,给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以最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靠单一的审计主体来完成社会责任审计并不现实,他们提出了多元主体的观点。周晓惠、许永池(2011),赵哲(2012)认为,应该采用以国家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双主体的联合审计模式。王卉(2011)在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审计进行研究后,提出商业银行应构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双层次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体系。张凤元(2013)指出,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适合建立以社会审计为核心,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为辅助的联合审计体系,这样可以将各个审计主体的优势突出出来,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和观念的弱化使得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予以监督与评价显得尤为迫切,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国家审计机关。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可先以国家审计为主体开展审计工作,加快推进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步伐,等到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完善的时候,可以引入民间组织或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主体,一同开展审计工作。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是由审计主体开展审计工作时进行审计的范围,是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使社会责任审计达到应有的效果。根据我国的现状,还没有关于一套完整的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所以国内学者对于审计的内容观点不一,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
汤慧臣、王晓震(2010),邹相煜、刑小玲(2011),张庆龙、陈凌云(2012)认为审计的内容应当反映企业对职工、对消费者、对生态环境,对政府和广大公众履行责任的情况。刘莎、马春英(2012)认为应当将审计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企业承担经济责任、法律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的评价。张济建、张为为(2010)认为应当包括四个方面:质量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环境审计,道德审计。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应该与审计目标相一致,审计目标规定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内容应该围绕审计目标展开,将目标完善和细化。所以审计内容应当包括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式
在明确了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之后,我国学者对审计方式进行了总结。汤慧臣、王晓震(2010),邹相煜、刑小玲(2011)将审计方式分为两类:附带审计和专项审计。如果企业社会责任是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随财务报告进行披露的,可以采取附带审计的方法,也就是在进行财务审计的同时,增加一项对社会责任的审计;如果企业单独编制了社会责任报告,则可以展开专项审计,也就是审计机关单独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陈青(2010)提出一种综合的审计方法,他建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绩效情况、财务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进行审计,既要做明确的区分,不偏重于某一侧面,又可以同时兼顾各个层面上的工作。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方法的选择应该由审计主体以达到最优的审计效果为目的,根据实际的审计环境进行科学的选择。
三、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研究方法的比较少,所以只能提出比较粗糙的对于方向和原则的建议,对实务起不到指导的作用。毛洪涛、张正勇(2010)指出,目前国内社会责任审计在实证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理论研究出来的结果不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很好的证实,所以这也会阻碍理论研究的发展,这使得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发展得比较缓慢。
笔者阅读了2010至2014年间的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也开始利用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陈晓荣(2011)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社会责任审计对职工权益、外部环境的审计和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孙岩(2012)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独立的第三方鉴证对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独立的第三方鉴证会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和股票价值做出较高评价,并提高对公司投资的可能性。王娜(2010),蔡卫敏(2011),肖琼宇(2013)进行了案例研究,将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法应用于某个企业,或针对特定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社会责任审计程序。
他们发现对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的不同部分的社会责任,运用针对性较强的方法进行审计,提供了更清楚的审计方法,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近五年我国学者研究社会责任审计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是很少,且研究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权威性不够,对实务起不到指导的作用。我们需要用更贴近实际的研究方法,例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使研究成果更能够为实务起到指导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根据国内1993年至2009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5):47-53.
[2] 石莎莎、杨明亮,高校领导社会责任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2(2):20-24.
[3] 李正、官峰、李增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3):102-112.
篇7
【关键词】社会责任;经济效益;经营业绩
一、引言
“非法疫苗事件”的曝光,药品安全再一次被推至风口浪尖。的确,按照常理来说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必然要带来社会道义成本的增加,这对于企业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来说似乎是一种反向的冲击。但事实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恰恰引领了一条追求正当经济效益的道路,获得了双赢的结果。最近几年,“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健康安全”反复地撞击社会神经,考验人性的美丑,也将社会引向了一个积极思考的层面,不断提醒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担负社会责任。
二、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指企业在创造力人、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以及对环境、消费者和社会的贡献。早在1970年,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就之处企业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项长久的建设线项目,永不过时。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自身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带动相关利益者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增长,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以最小的耗损模式获取最大收益,真真正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有关于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也是有所研究。刘晔(2014)【1】的研究表明,社会责任对于经济效益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长期战略需要两个方面,均具有促进和保障的作用。雷杰、李蕾蕾(2008)【2】等人认为,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全面协调两者之间甚至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侯振新(2008)【3】研究发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实现并不存在矛盾关系,反而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就应该采取措施来鼓励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张兆国(2014)【4】等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信号传递机制、交易实现机制的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创造机制。
三、案例背景
2016年3月,一起涉案金额高达5.7亿元的“山东非法疫苗事件”被曝出,并开始在网络中进行疯狂传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后,相关部门立马展开深入调查。调查发现实际上整个疫苗事件的买卖线索环节共涉及24个省份将近80个县市。涉嫌虚构疫苗销售渠道的药品批发企业共9家,其中最引人注目当属由上市公司沃森生物作为控股股东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山东实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受到本次疫苗事件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强烈冲击以及整个事件的不断发酵,沃森生物于3月22日上午宣布紧急停牌,并在停牌公告中说明,实杰生物正在积极配合调查,公司也会及时履行信息的披露义务。
四、案例分析
疫苗的最初价值原本是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抵抗传染疾病等。其存在的特殊性要求生产供应商不得不保证百分之百的尽力安全。若有差池,牵扯到的是一大批青少年儿童的生存成长,甚至可以升华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层面。
(一)企业社会责任
1.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本身是以金钱为标的物,由此来判定责任人在经济范围应该履行的责任和承担的损失。在企业的实例中,经济责任的内容通常会以“经营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效益发展”、“内部控制监管有效”等方面来呈现。而本次疫苗事件的发生,不但导致沃森生物紧急停牌,还有专家提到企业内控失灵、经济收益明显受创等问题。2.安全责任疫苗事件的发生,使得我国药品行业的安全危机再次袭来。回归事件本身,所贩卖的疫苗虽然是通过正规厂家生产,但是流通环节中,对于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环境的忽略,导致在该过程中的疫苗依然存在变质风险。毕竟,疫苗的特殊性同时意味着它不仅仅只存在生产环节的安全责任,事实上流通环节也是一个风险点所在。
(二)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情况
该次事件的发生对于沃森生物,可以说是一次经济效益的重创。不但是旗下实杰生物被相关部门撤销GSP证书的问题,沃森生物股票停牌以及经营业绩也是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从沃森生物2016年度一季报可以明显看出,公司在该报告期内虽然实现了约2.11亿元的营业总收入,甚至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2.47%,但受到疫苗事件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虽然同比增长了12.86%,但其亏损依然高达4205.41万元。同时,在季报中也提到,有关于实杰生物和圣泰(莆田)药业均被撤销和收回GSP证书的事实,并拟进一步采取行政处罚。另外,根据对沃森生物2015年业绩快报修正公告的解读,受疫苗事件影响,沃森生物2015年度业绩在经由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后,虽然营业收入方面依然以10.06亿元同比增长39.92%,但营业利润却从-3.90亿调整至--8.98亿,同比减幅高达800.81%,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幅也高达686.30%,亏损约-8.41亿元。
(三)沃森生物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
通过对沃森生物社会责任和近期经营业绩的各自解读,可以明显看出,“非法疫苗事件”的火速蔓延,从某个方面来看,凸显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让整个社会对于药品安全的信任度再一次跌至零点,也导致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振。互换位置来看,经济效益的不景气也激活了药品企业对于社会责任方面的高能预警状态。因此,可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推动保障的关系,密不可分。
五、结语
药品安全一直是国家重视的大患之一。为了保障社会药品安全,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药品监管的实施力度。但追根溯源,药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仅仅只是依靠国家的强行手段就能够达到绝对预防目的的,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药品生产企业以及各批发销售商家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立执行。而作为企业追求的最终经济效益,也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一方面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企业的品牌价值打造以及随之带来的大众信任都起着积极作用,这也是也会企业获得消费群体和经营收益的绝对保障。另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自然而然的囊括了一批忠实消费群,而他们对于对产品服务的需求除了满足对症下药以外,还需要企业的信任打造来吸引顾客选择,因此企业也不得不忠实社会责任的建立和履行。总之,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实质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不论是打造企业的信任度、收获消费群体、提升企业自身在行业的竞争力还是直接牵引经济效益的攀升,都需要关注社会责任,才有可能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晔.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5):241-241.
[2]雷杰,李蕾蕾,何存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08(8):104-108.
[3]侯振新.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矛盾吗[D].复旦大学,2008.
篇8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基础上,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合法经营,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这一概念将企业可持续发展摆在首位,强调企业在价值增长中兼顾各方利益①。
(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相关的责任。为使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履行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制定出全球首个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②。该标准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个方面,除包括人员维护、安全的生产、适应变化的能力、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的管理等内部责任外,还有企业本身的责任内容涉及当地社区、商业伙伴、供应商和消费者、人权、对全球环境的关注等;该标准强调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产品或企业。即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等相关利益者的贡献,是一种全面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既有冲突又有契合。但是从长期看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稳定发展,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问题、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员工利益、安全生产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好比对企业自身进行宣传,不仅使企业的公众形象得到提升,还会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赢得消费者信赖,进而使企业的收益增加;相反,如果企业一心追求利润创造,而不顾社会责任,甚至污染环境,做出危害大众的行为,就会激化矛盾,甚至危及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从而弥补了承担社会责任时负担的成本。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都相互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各相关主体就会和谐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是一致的。
三、从 “康菲漏油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一)案例描述
2011年6月4日至17日,由中海油与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勘探开发的位于渤海海域中南部的蓬莱油田,连续发生严重的溢油事故。在事故中,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在堵漏方面进展缓慢,造成6200平方公里海域海水污染,这其中包括曹妃甸港以东沿海的水域污染。受溢油事件影响,渤海湾蓬莱840平方公里海域一夜间变为劣四类海水,养殖渔民损失重大。当时养殖户曾向天津海事法院起诉,但法院没有受理③。
漏油事故发生后,在国家海洋局和农业部的主持下,康菲石油中国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计支付约30亿元人民币用于此次漏油事故的赔偿、补偿等。其中,康菲公司出资10亿元用于解决河北、辽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问题,而将同属于渤海湾沿岸的山东渔民排除在外。去年7月份,山东500名渔民联合向康菲索赔8.7亿元,但至今无果④。
2012年4月,肇事者与国家相关部门达成协议,作业者康菲中国将支付给国家海洋局10.90亿元人民币进行赔偿。不过,赔偿款最终却没有到达受害者手中,巨额赔款去向成谜。
(二)案例分析
康菲漏油事件让我们反思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同时政府机构也应该实行有效监管机制,国家应该合理地构建公益诉讼与集团诉讼的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大规模侵权案件之中合理保护受害人利益。从该案件可以看出不仅康菲中国没有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我国的国家机关及相应机构对待该事件怠慢,甚至私吞赔偿款,存在舞弊行为,我国的一些制度尚不健全。
1.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法制意识,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人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根据调查,康菲公司在作业过程中违反总体开发方案,不按照相应的要求执行任务,长期笼统注水,破坏了地层和断层的稳定性,造成断层开裂,发生海上溢油事件。当事件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而是继续进行生产,轻视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剧了海上溢油的污染程度,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事件发生后,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相关法律部门没有主动地履行维护法律实施,打击邪恶犯罪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举国关注的涉嫌犯罪的处理上无所作为。
2.目前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不健全,相关法律滞后
通过该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对类似此类事件没有相关的法律保护受害者,国家层面的海洋污染赔偿仅以行业标准为指导,对受损的渔业养殖户来说,在向肇事企业索赔诉讼的过程中,由于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根本无力保护自身的权益。许多地方还都是渔民自发行动,政府作为十分有限。
3.缺乏高科技监管手段,部门之间未形成合力
从该事件看出,事故发生后,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法律部门没有相互配合,难以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海洋部门仅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实施监管,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难以遏制事故发生。因此,我国的有关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篇9
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认为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其建立起来的原则是: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法律上对股东承担受信义务,公司只应对股东利益最大化承担责任,即所谓的“股东至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司的绝对营利性的理念会对社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公司在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与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是负相关的关系。人们开始讨论,公司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为股东赚钱的工具。
(一)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早在1930年代已经萌芽,并形成了两派观点鲜明的对立立场。赞成公司社会责任的人通常基于下列的论点:首先,现代社会对公司组织的期待发生了变化,已由纯然的经济组织的看法转变为兼具社会性使命;其次,从长远的角度来衡量传统公司行为的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司负起社会责任,可以改善公司所处的环境,提升公司隐形的投资,有利于公司长远的发展;最后,公司有道德上的义务帮助处理社会上的问题,因为某些社会上的问题是由公司造成的。而反对者则依然坚持传统的公司行为和责任标准。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确实对现代法律产生了影响。到了1980年代开始,现代法律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将这一理论写进了法律之中。在商法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的标准公司法和《公司治理准则》中,都包含着有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我国的立法也逐渐重视公司、董事的社会责任。比如说我国将“社会责任”写入了法律,《公司法》第5条明确实用了公司“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根据该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上市公司应当尊重银行及其他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第86条:“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当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责任。”
(二)董事、高管对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公司的社会责任最终应该具体落实到公司内部哪个机构呢?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实质上就是从这一个问题衍生而来的。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的历史上述已经提及,具体在1927年到1932年之间,这场争论的焦点就是董事和经理应当为谁负责。董事、高管应该对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吗?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解释公司社会责任的主要理论依据,也可以解决董事、高管是否应该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公司是一个由物质资本提供者(股东)、人力资本(管理层、雇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居民、消费者)之间组成的契约网,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投入各种要素,以取得单个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公司就是各种要素的组合和利益相关者的联结。公司的设立于存续并不仅源于股东的投入,不能将公司捆绑于股东之上,相反,公司是一个独立并超越于股东的、有着自身利益的自我实体。基于公司创立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秩序和法律人格,该法律人格不仅仅源于股东,还源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按通常的理解,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以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义务相对方的。但利益相关者的范围究竟多大呢,并未达到完全的共识,最广泛的理解指那些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现实的以及能够被公司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些群体和个人主要包括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社区、自然环境以及整个社会。关于如今从债权人、雇员、或者自然环境来论述公司社会责任或者董高责任义务的文献较多,然而很少从公司社会责任角度来谈及董事、高管与消费者之间义务关系。从我国的立法情况来看,也有扩大董事、高管义务的这种趋势《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43条:“董事会应该认真履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确保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平对待所有股东,并关注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公司法修改草案专家建议稿的147条增加了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但是该条建议并未在新的《公司法中》得以体现。
(三)董事、高管对消费者的责任
公司的社会责任既然依赖于董事、高管履行,那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承担的责任的范围又是多大呢?实际上,董事、高管对于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也是有层次的。类比自然人的注意义务,不同情况下董事对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董事、高管应尽的基本义务,就是保证公司遵纪守法、合规经营。这是法律意义上的公司社会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个人社会责任在核心上个共通点。在社会中,个人有追求自己的幸福快乐,公司也有权追逐利益。然而个人虽有权追求幸福快乐,其行为需要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同样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其行为也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第二层,董事、高管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较高层次的义务,就是基于商业伦理的要求负责人的经营,这是在商业伦理意义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可称之为商业伦理责任。某种程度上,公司承担商业伦理与自然人以伦理为行事准则有着相似性。公司的商业伦理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公平正义的伦理观念分配给公司承担公平责任;第三次,董事、高管对利益相关者承担更高层次的义务,这类的责任可称为社会公益责任,对公司的要求较高,是基于慈善目的利用公司的资源回馈社会。董事、高管于消费者的义务应该属于应尽的基本义务,在不跨越法律底线的前提下,确保公司盈利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三鹿奶粉的董、高之所以受到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逾越刑法的底线,未履行董事、高管对消费者的基本义务。因为社会环境的和外部法律的缺陷,董事、高管也应该负起第二层所说的较高的义务,更好的保护消费者。
二、扩大董事、高管对消费者注意义务的现实必要
刚从理论方面剖析了扩大董事、高管对消费者义务的可能性。若从三鹿等食品安全的案例出发,单就食品类公司现今的社会环境、外部法律、监管效率等方面考虑,可以发现从公司内部挖掘一种内在的约束力来抑制食品安全问题是有客观必要的。
首先,截止最新的统计数据:在2013年7月,“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从家可供给的食品、食品的利用率以及食品质量和安全性三方面评估了107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食品安全平均53.5分;发达国家仍然占据排名的前1/4,美国继续高居榜首,挪威和法国分列第二和第三。相较此前一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得分减少了2.2分,排名下降4位,60.2的得分排在107国中的第42位,处于世界中上游、发展中国家前列。千万不要被这单纯的排名蒙蔽了双眼,与发达国家相比的话,中国的食品安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一份想当震撼的数据,一位叫吴恒的复旦研究生在2012年时候发表了一份名为《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的调查统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收集了从04年开始到11年为止各个地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大约3000份新闻报道。
其次,虽然那些反对公司社会责任的一直以社会的问题需要法律来指引、评价、教育、预测以及强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指数排名靠前,和其法律本事的完全和监管实践的效率是分不开的。实际上,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仅靠《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控制董事、高管不为了过分追求公司的利益而作出一些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政策是完全不够的。我们已经把董事、高管对消费者的义务清楚的分了层次,对于第一层来说,这是一种法律责任。尽管三鹿的董事长触及了法律的最低线而受到的刑罚,但这样类似的食品安全案例在中国少之又少。在吴恒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中,那并未触及刑法而类似掺杂掺假、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问题数不胜数。我们是不是应该试问下我们法律底线是不是过于宽松了呢,或者法律本书存在着多多少少的缺陷呢?以《食品安全法》为例,其85条仅规定了,对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未涉及非法添加剂的问题。再者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例,虽然49条规定的双倍赔偿的条款,但是真正要得到双倍赔偿并非易事情。因为,消费者要得到双倍赔偿必须满意以下条件:一是经营者有欺诈的故意;二是消费者有因欺诈而上当受骗的结果;三是消费者上当受骗的结果与经营者的欺诈有因果关系。在实践中,要满足这几个条件并有效的举证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由于外部环境和法律本事的缺陷,在混合各种行政监管体系混乱等因素,依靠外部法律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靠不住的。如若从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出发,扩大公司的决策者即董事、高管对消费者的义务,来保障公司不触及法律的底线或者公司对消费者负担更高的义务是有这种现实必要的。
三、扩大董事、高管对消费者注意义务的制度设计
由于公司独立的法人人格和独立的责任主体地位,所以董事、高管对于其作出的违法的决策,只要不触及刑法犯罪的底线,就可以免除其的责任。这样的制度设计,减轻了董事、高管的违法成本。而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在这样的监管混乱,法律不完善的食品生产行业,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宁愿冒着可能被行政处罚的危险,也会支持董事、高管的政策。所以说,法律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些列的制度,从公司的内部根源入手,增加董事、高管的违法成本来杜绝这种不诚信的商业决策的出现。
第一,鼓励公司章程中加入董事、高管对消费者注意义务。公司章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依据,公司依据章程来约束其成员,并以此章程作为该种组织的行动指南。对于公司的管理者而言,他们是基于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公司章程的认同而加入公司。如果法律鼓励股东在创立公司时候把管理者对消费者注意义务写入公司章程中,就能更好的约束管理者的决策。其次,公司章程中加入此类的注意义务,公司的股东就会成为董事、高管的潜在监督者。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讼。对于鼓励公司章程中加入董事、高管对消费者的注意义务其实质就是呼吁股东在创立公司的起初考虑到其服务的消费者的权益,更把公司的利益着眼于长期。
篇10
可以说无锡供电公司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收获了不菲的成果和经验,但该项工作如何在传承中创新超越,高位进取,防止“小富即安、中等滞涨”,这是摆在公司面前现实而又重要的课题。为此,公司对四年来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总结,形成了《无锡供电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总结评估报告》,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详细客观的分析评估。
深入剖析、找准差距
一是理念的普及传播需要深入。少数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惯干凭借主观意识判断,不能理解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内涵和深意。二是工作的价值创造需要增值。员工岗位创造的社会价值没有被深入挖掘,各利益相关方合作潜能没有得到较好的激发,公司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从而实现工作价值创造的增值。三是公司的价值输出需要优化。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利益相关方对供电企业的要求、期望也越来越高,供电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诉求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公司面临优化传播方式、输出工作价值,营造履责环境的任务。四是履责的价值追求需要共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在激励或约束条件、制度建设、机制体制尚不健全,全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的履责意识有待形成共识并付诸实践。
明确方案,重点推进
公司坚持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深入贯彻落实国网公司推进“两个转变”的战略部署,全面融入省公司争当创建“两个一流”排头兵的目标愿景,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建设“四个无锡”(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的工作需要,深刻把握国网公司、省公司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推进公司社会责任工作转型)、核心要义(服务公司深化“两个转变”、创建“两个一流”,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和具体要求(开展“15333”工程等),持续创新实践“点亮品质生活”的责任宣言、“∑(业务+改进)Re=工作∪价值”的责任工作观和“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的推进模式,按照“溯源头、谋长远、固根本、求共赢、重实践、创实效”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试点深化推进方案。
溯源头,传承责任理念。通过开展对前期试点工作的回顾,加强对系统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整合,传播国网公司、省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以及责任管理历程,组织学习《江苏省电力公司社会责任宣传手册》,召开试点深化推进会、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培训、开展工作态度大讨论、策划“企业社会责任月”等多种方式宣贯深化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部署,凝聚深化试点工作的合力。
谋长远,优化顶层设计。深刻认识理解国网公司提出社会责任工作转型的根本所在,从制定公司可持续发展规划、完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及有效服务和融入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完善和管理提升等重要工作入手着力优化完善无锡供电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保证试点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实际内容。
固根本,提升发展质量。将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负责任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和营销,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为无锡地方提供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能源供应,满足无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深入探寻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加强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物资采购等日常管理工作的结合点和关键点,推动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促使各项管理从关注内部向带动外部延伸,从服务支撑企业运转到创造提升管理价值转变,保障电网企业核心价值、功能的全面实现。
求共赢,凝聚责任合力。进一步组织开展对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方的梳理,加强对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研究分析,在综合考量各利益相关方资源要素、价值功能、自身优势和利益诉求等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创建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领域、激发合作潜能、创造综合价值。同时积极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和倡导,积极向政府及有关社团、组织建议献策,助力无锡地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外在激励约束条件、机制体制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各利益相关方履责意识形成共识并付诸实践。
重实践,着力改进提升。一方面加强履责管理实践。遵循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客观规律,坚持“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的推进模式,加强对各部室、单位以及农电所和班组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推动和指导,定期总结提炼公司各层级、各领域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另一方面是加强履责工作实践。加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公司安全生产、电网建设、营销服务、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具体的专业工作中融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加强与系统内外部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改进工作方式、改善工作行为,提升工作业绩。
创实效,彰显工作实绩。一是提升工作价值。按照国网公司综合价值创造最大化理念和要求,挖掘公司工作的综合价值,体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实际效用。二是优化价值输出。选择传播角度和重点,改进传播方式和手段,注重对公司价值和工作价值的宣传。加强沟通管理,增进公司内外、社会各方对公司工作的关心、理解和认同。三是提升品牌形象。深入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全力打造公司软实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争当建设“两个一流”的“排头兵”和助力建设“四个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电先锋”提供服务、保障和支撑。
优化提升、注重坚持
坚持正确认识,坚定信心。一方面我们深刻认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另一方面我们也深刻认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科学性、创新性、必然性,无锡供电公司将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践行责任之路、探索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