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木雕刻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招远市第一中学山东招远265400)
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成都时,当地有一工艺作坊,竟把不起眼的老藤朽根雕刻为绝妙盆景,令人叹为观止。先生以为此中含有深意,应店主之嘱撰联:“天生我才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
雕刻如此,教书育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常有一些思想品行和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他们就像老藤朽根一样,只要我们精心镌刻,他们便能成为“绝妙盆景”。
一、捧出一颗爱心
由于后进生缺点较多,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讽、家长的责骂,长期缺少温暖和爱。然而,后进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任何歧视、责骂、奚落、恐吓以及不负责任地下评论,都只能加剧其心理的对抗,心灵的扭曲。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真诚期望会激励学生,造成戏剧性的教育后果。”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因素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突出作用。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乐意跟后进生交朋友,给后进生以如沐春风般的亲切感,用博大的爱心,真情的期望,耐心的教诲,去消除戒心,唤起自信,温暖心灵。
后进生的差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后进生与犯罪分子不一样,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人格尚未定形,有较强的可塑性,“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师的态度有极大关系。
实践证明:你把后进生看成后进生,他们就会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挑衅滋事,反之,你对他寄予希望,抱以信心,他就会为实现你的期望而努力,最终改正自身的缺点。
爱心源于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可以坚定转化后进生的信念,化为转化后进生的强大动力。促进后进生的转化,首先应“捧出一颗爱心”,对后进生真诚关心,热情爱护。
当然,爱后进生不是对后进生的不良品行习惯一味迁就;宽容,但不能纵容;严格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同样重要。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一种爱。
二、赞扬的艺术
促使后进生转化,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转化的艺术。这里着重谈谈转化工作艺术之一——赞扬的艺术。
后进生的心理往往比较复杂、特殊,他们大多视教师为“天敌”,抱有戒备心理。当教师板起脸孔,大加训斥时,这种戒备心理常常转化为反感,甚至对抗。有时虽然口头上认了错,思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真诚地,不失时机地赞扬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则往往有利于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吉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的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成长”。用赞扬的方式批评,就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剂却能消除苦痛。
伊索寓言中讲过这样一段话:“太阳能比风更快地使你脱下大衣,而仁厚、友善的方式以及称赞,比任何暴力更易改变人们的心意。”
赞扬是转化后进生的“金钥匙”,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实事求是;(二)要真心实意;(三)要不失良机;(四)要注意方式;(五)要与批评相结合。
三、常抓不懈,目标适度
后进生的特点,决定了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要常抓不懈,目标适度。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失当。
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征,可以将后进生划分为多种类型,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后进生都具有两个共同的特征——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和思想认识的幼稚性;前者表现为在不良因素影响下,故态复萌,不断地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后者表现为心智发展不成熟,缺少起码的辨别是非能力,缺少起码的纪律观念。
一个人的不良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已形成欲求与行为之间稳固的神经联系,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稳固程序。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不理解后进生这一特点,表现出不应有的因惑和急躁,只想“毕其功于一役”,最后必然“欲速则不达”。
后进生一旦出现这种反复,作为班主任应冷静对待,深入调查,迅速弄清原因,从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耐心教育。反复一次,教育一次,常抓不懈,必能奏效。
后进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某一目标后的喜悦,必将成为他向新的目标奋进的动力。给后进生确立适度的目标,分步实施,这样后进生就能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转化。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目标也就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首先要加强后进生的纪律观念,增强后进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总要受各种约束。
其次,在学习方面提要求,如:上课认真听讲,能独立完成作业,消灭不及格现象。再要求他们能力争优良成绩,敢于跟不良现象作斗争,为班集体作贡献。
常抓不懈,又目标适度,最终促成了后进生转化。
篇2
【关键词】徽墨墨模 雕刻艺术 通性 特异性
雕塑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其中木雕工艺多流传于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徽墨墨模雕刻是木雕的一种,但由于徽墨生产的特殊性,徽墨墨模雕刻要求木质坚硬不变形。徽墨墨模雕刻与以艺术展示为主的木雕有很大不同。
人们对文房四宝的了解局限于笔、墨、纸、砚。实际上,笔、纸、砚都是直接加工的产品,不存在模具问题。唯独墨必须利用模具加工才能成型,因此只有墨才能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品。而墨的艺术内涵又全部来源于墨模,因此墨模的雕刻艺术在徽墨的文化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徽墨墨模是民间木雕艺术的集大成者
墨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其色料为松烟、油烟。因为产地、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墨需要固体块状才能方便地保存和运输,制墨模具由此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墨的外形开始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徽墨成为兼具实用和艺术欣赏价值的文化产品,制墨模具的雕刻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艺。到清代,制墨技艺达到顶峰,涌现出胡开文、曹素功等一大批制墨名家。
墨模是制墨成型的基本模具,模具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徽墨外形的艺术特性。因此,精美的徽墨产品,其模具也是徽雕艺术精品。
墨模的雕刻工艺和图案设计与一般的木雕工艺具有相似性。
在艺术设计上,徽墨墨模与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有很大相似处,即在题材上以民间故事、吉祥图案、名胜山水为主。
在雕刻工艺上,简单文字和线条的处理与一般的木雕基本一致。如墨模的文字雕刻和图章、私章等雕刻基本相同,线条的雕刻则与版画雕刻相似。在雕刻技法上,徽墨墨模雕刻则与一般的木雕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徽墨是以外在表现为主的艺术品,通过空间构型复杂的外表来表现丰富的艺术信息,因此墨模的空间结构也相应地十分复杂。在雕刻技法上是浅弧雕、线雕、阴纹雕、阳纹雕等多种雕法综合运用,相应地刀法也是圆刀、侧刀、平刀、铲刀等多种方法的组合。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徽墨墨模是民间木雕艺术的集大成者。
另外,徽墨墨模的制作还受到徽州版画、徽州木雕等的影响。古时制墨家为了推广自己的徽墨产品,大量聘请民间版画刻工制作文字图册用于宣传。这些工作一方面将制墨名家们的精品通过墨谱的形式流传于世,成为现在徽墨艺术复古开发和传承的珍贵资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有《程氏墨苑》《方氏墨谱》《涉园墨萃》等。另一方面,在墨模雕工与版画刻工交流的过程中,版画的线条技术等被墨模雕刻大量吸收,丰富了墨模雕刻的层次感,提高了徽墨产品的表面观感和信息承载能力。
二、徽墨墨模的特异性
1.徽墨与墨模同为艺术品
通常的术品都是最终产品,只有徽墨最终产品和核心加工工具(墨模)可共同列为艺术品。
徽墨作为艺术品已经被人们广为接受,墨模则通常不为人所知。这主要是因为墨模是制墨过程和徽墨艺术体现的工具,是生产设备,并不随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普通的使用者和收藏者可以接触到徽墨艺术品,却不能接触到生产模具。实际上,高质量的墨模是生产徽墨艺术品的基础条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墨模是比徽墨产品更精致的艺术品。由于墨模在制墨过程中会产生磨损、损坏,不少历史名墨的墨模已经无迹可寻,只能通过名家墨谱欣赏其雕工艺术。流传下来的墨模则多数已成为文物,被博物馆、民间藏家等所收藏,也不是常人能接触到的,因此其价值难以估计。
2.墨模用料唯一考究
徽墨墨模雕刻的常用木料为石楠木,其材质致密、细腻、密度高、坚硬、柔韧而不脆,干燥后不裂、不变形,雕琢而成的墨模可长期保存。如著名的地球墨墨模虽然历经一百多年(见图1),至今仍然基本完好如初。一个墨模可制墨数千方而不破、不损,就要求木质细密、坚硬、柔韧。
用于雕琢墨模的石楠木以百年以上老树为佳。木材开采后应放在阴凉且略微潮湿处自然阴干1年以上,再置换到略微干燥处阴干1年以上,最后置换到较为干燥处微通风干燥1年以上。经过3年以上阴干,检查确定无开裂、变形等瑕疵后,才能解开木材雕刻成墨模。石楠木材3年阴干的工艺也是徽墨墨模雕琢的环节之一,因此一个优质的徽墨墨模至少需要3年准备方能开工雕刻。雕琢一具较为复杂的墨模又需要耗时数月甚至一年。
3.墨模是艺术造诣超越徽墨的艺术精品,是徽文化传承的精髓所在
徽州木雕造型出众,但属于正雕,雕工只要能把握艺术形象就能成型,精雕可以出精品。印章、版画是反雕,但印章、版画只需把有用之处和线条留下,把没用的铲除刻掉即可,可以不考虑内部凹处是否平整光滑。徽墨墨模雕刻是反雕,造型、形象一般以工细、写实见长,细节上的雕工要求远远超过印章、板画等反雕(图2)。以最简单的文字为例,首先雕好的文字的线条要平整,像贴在平板上一样;其次铲除的凹槽也必须平整、圆润,不能有任何的不平和毛头。如果出现线条不平或者有毛头,一方面墨模的这些部位在制墨过程中很容易被墨的强大黏性撕掉,使墨模很快损坏;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墨坯表面不整齐,成为残次品,缺乏工艺加工的价值。这就要求在雕刻的过程中,每一刀的力度、深度、宽度都要精确无误,一刀失误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徽墨墨模出于出模的考虑,在层次构建上不能采用木雕的常规技艺。徽州木雕的作品是工艺成品,在艺术表现上可以采用镂空等工艺,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图3),在木料选择上比较随意,目前存留较多的是由石楠木等较优良的材料雕刻而成的。但墨模是生产工具,其雕刻制作必须优先考虑生产性能。如果采用镂空等雕法,则制墨时出模困难或者无法出模,因此墨模的技法与普通木雕存在较大差异,普通木雕的很多艺术表现手法在墨模雕刻上无法应用(图2)。由于镂空等创造层次感的雕法无法应用,墨模的艺术表现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就要求墨模雕刻要以细节和质感弥补层次感的不足。墨模雕工在处理这一问题时表现出的艺术质感进一步体现了徽墨独特的传统美感,这也是徽墨和徽州墨模的传统魅力所在。
篇3
起源、传承与发展
通山木雕技艺的起源目前已无法考,但据记载,北宋置县之前,通山境内就有了以木雕为职业的手艺人,至明清通山木雕作品已日趋成熟。魏晋至宋元时期,由于道教和佛教文化的传入,使通山木雕技艺主要体现在佛像和神像的创作上。明清时期是通山木雕技艺的辉煌时期,境内颇为活跃的汉剧、采茶戏带动了通山木雕技艺的发展,戏剧故事、戏剧人物都作为木雕题材内容而充分展现在木雕艺术作品之中,并广泛应用于木制构建的民居、祠堂、戏台及家具装饰,出现了深度浮雕和多层次镂空技法的作品。明洪武“三清湖广九洗川”事件,使许多通山土著居民迁湘南、入壮乡、并江西,通山的木雕艺人将木雕技艺也随之带入到当地,至今保存在湘、赣一带的木雕风格明显带有通山木雕的印记。目前仍然有不少通山木雕艺人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从事木雕技艺的传承工作。
通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木材资源是通山木雕能在民间得以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湖北省通山县处在湘鄂赣三省交汇处,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鄂东南边陲,幕阜山脉中段北麓。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60公里,总面积2679.88平方公里。东邻阳新、西接崇阳,南界江西武宁、修水,北与咸宁毗邻,杭瑞、大广、咸通三条高速纵横过境。通山县城距黄石、岳阳、南昌、武汉等地皆不足200公里。便利的交通,众多大中城市的辐射为通山木雕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山地势大致呈南北高、东西低,境内山岭重叠,溪沟纵横,河网密布,流域面积2517平方公里。通山是一个以丘陵为主体的低山丘陵地区,地貌多种多样,山丘多,耕地少,属温暖湿润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水资源总量充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有利的气候条件,孕育了通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通山的林木特产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通山县境内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4%,盛产樟、杨、梨、枣、梓、椿等木材,为木雕艺人提供了丰富的木雕资源。
虽然通山木雕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但保存下来的作品不多。2009年通山县的木雕厂仅有8家,从艺人员不足百人。近年来,通山县人民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通山木雕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通山木雕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通山县现有以叶氏木雕厂、熊氏木雕厂为代表的15家专业的木雕厂,从事木雕行业的艺人增至300余人。另外,还有不少人远赴新加坡、浙江东阳、天津、福建、武汉等地发展。
丰富多彩的通山木雕
通山木雕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吉祥图案。较为常见的有吉庆有余、五谷丰登、平安如意、松鹤延年、龙凤呈祥等;二是戏曲人物、古代英雄、演义神话、寓言传说。通山作为汉剧发祥地之一,其在境内流传数百年的采茶戏、花鼓戏,如“文王访贤”、“三顾茅庐”、“关公送嫂”、“平贵别窑”、“柳毅传书”、“太白醉酒”、“黛玉葬花”等都被通山木雕艺人融进了木雕艺术作品之中;三是直接表现当地人民现实生活的题材,包括渔樵耕读、桑蚕、纺线、织布、山水景致以及表现男女爱情的场景等;四是富有寓意的珍禽瑞兽、祥花瑞草、吉器利物、文字符号等。
通山木雕从雕刻类型来看,分为建筑装饰木雕、家具木雕、木雕陈设品和宗教用品几大类。建筑木雕即指用木雕装饰古建筑,如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等,具有古朴典雅、富丽华贵之格调;家具木雕是应用木雕艺术最广泛的一种实用艺术品。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大致有床、榻、箱、桌、椅、柜、台、几、案、屏、座、架、笼、盘、罐、筒,以及花轿、马桶、砚盒、首饰箱等,其中“通山看橱”、“滴水雕花床”具有其代表性:工艺装饰品木雕是以高度娴熟、精致的木雕技艺与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典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分观赏性木雕工艺品和实用性木雕工艺品两类。
传承人讲木雕
2011年6月,“通山木雕”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通山木雕”进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公示之中。现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通山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叶瑞祥、熊应华等人。
叶瑞祥,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喜爱木雕技艺。1966年初中毕业后就从师父亲学习木雕技艺,其刀法熟练遒劲,雕刻的作品形态逼真,擅长家具器物装饰木雕和建筑装饰木雕。1969年出师后就在自己家中的木雕作坊里从事木雕技艺的传承工作,至今带徒有30多人。叶瑞祥曾多次参加木雕技艺研讨会和公益性传播活动,现任通山及邻县阳新龙港镇建筑装饰木雕艺术设计师。
熊应华,1971年从师岳父陈新旺学习木雕技艺,1983年开始带徒授艺,现已带徒有25人。1996年成立熊氏木雕厂,2012年被湖北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熊应华收集了大量的木雕作品、构件。对建筑木雕构件如花格窗、屏风和仿古家具的雕制有他独特的见解,并熟练掌握了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艺。
最近,我们又来到了通山县,专门来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通山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瑞祥、熊应华的木雕厂进行调研。叶瑞祥、熊应华向我们详细地介绍说:通山木雕主要分布在通山县境内和周边的崇阳县港口乡、路口镇,咸安区的大幕乡、桂花镇,阳新县的龙港镇、洋港镇、排市镇、木港镇、王英镇,以及相邻的江西省武宁县和修水县的大洞乡、泉口镇、澧溪镇、罗溪乡、甫田乡、上汤乡、南岳乡、东林乡。在我国的浙江省、福建省、天津市、广东省、北京市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越南、泰国都有专门从事木雕行业的通山艺人。
叶瑞祥、熊应华还向我们道出了通山木雕技艺的精髓,他们介绍道:一是雕刻以当地的樟木、杨木、梨木、枣木、椿木、苦槠、柏木为主要用材;二是雕刻工具以刀具为主,也称锉。木雕刀具按刀口形状分类,主要有平锉、圆锉、翘头锉、三角锉、雕刀五种,其刀口的宽度最宽可达6厘米,最小的不足1毫米,大大小小的工具多达150余种;三是通山木雕传统技法主要有留底雕刻和无底雕刻。留底雕刻,即被雕刻为家具的木板不去底镂空,包括线雕、阴雕、浮雕,是古代家具主要装饰工艺之一。无底雕刻又分为透雕、镂雕、圆雕和透空双面雕。借鉴散点透视构图,以浮雕为主,线雕、阴雕、浮雕、透雕、镂雕、圆雕和透空双面雕等技法相配合,采用线面结合、适当保留平面、小块留地和逐层叠压的高远层次处理方式,突出木材的肌理和条纹;四是创作方法上既可在一定规格的板材上自由选择创作主题,用大量的切削雕凿去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亦可一边听人吟诵,一边凭记忆迅即成画稿,再进行雕凿。
创作通山木雕不是一蹴而就,必须要经过制图、备料、粘贴图纸、打坯、细工雕刻、修光打磨、打蜡等七道基本的工序。
制图。要理解领会设计图稿的主题意境,弄清表达主题意境的方式,确定需要重点塑造的主体图像。
备料。选择材料很重要,一般都要选干透、不能有节、缝、腐烂的木材,再制成板材。
粘贴图纸。粘贴时先在板面上均匀地刷上一层白胶,将图纸的一边与板面的一边对齐后,用软刷从近处的中心线开始向远处刷平,然后迅速地从中心线由里到外、由近及远将图纸刷平。如果将白胶刷到图纸上再粘贴,由于某种原因图纸遇水会膨胀,而刷胶时图纸遇水的时间和水分含量是不均匀的,因此图纸的膨胀也是不均匀的,这种膨胀量的不均匀,贴到面板上就会出现“鼓包”现象,影响图稿的精确性。
打坯(通山话叫打粗)。根据图稿进行大块面和大层次的分割,依据自上而下的不同层次,由浅而深地打出各大组图像景物的轮廓线,接着刻出“空地”,即将大图像景物的轮廓线周边挖空,完成整幅作品大层次、大块面的造型。然后在大层次、大块面上再细化出小层次、小块面。通过切割雕刻,所有图像物景完成了立体轮廓的造型,图像物景之间的前后左右层次,人物高低关系明确。如人物头像,粗坯第一步完成了头像的轮廓线(头部投影造型),其次则要完成发冠、脸型的正面和两个侧面、下巴、耳朵轮廓造型。
细工雕刻。即对图像进行具体型坯的制作,细坯制作实际上是一个图像从模糊到清晰的制作过程。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比如鸟雀的羽毛、爪子、人物图像的头发丝等各种细微形态都要生动体现出来。
修光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得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打蜡。木雕作品经过擦砂、修细,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蜡。按照传统的上蜡方法选用川蜡、蜂蜡,用棕刷、布条蘸着在作品上反复地摩擦使其光滑细腻,通山木雕一般经过上蜡后无需再上油漆。
通山木雕技艺的价值
篇4
徽派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徽式住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一般坐南朝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徽州住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住宅的一大特色。
2 徽州民居的雕刻艺术
现存的明、清民居建筑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即石雕、砖雕、木雕三种民问雕刻与建筑的巧妙融合,形成一种技艺高超、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风格,石雕、砖雕、木雕被誉为“徽州三雕”。
2.1 砖雕
砖雕是在徽州盛产质地坚硬细致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工艺而形成的装饰形式。砖雕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和线刻造型表现手法,它是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徽派风格建筑的门楼、门罩、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门楼、门罩是砖雕的重点装饰部位,其中的通景额枋是砖雕装饰的最精彩之处。
徽州砖雕的题材十分广泛,人物题材主要有名人铁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其它社会生活等题材,既有描绘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又有砍柴的樵夫,纺车前村姑和家禽家畜;也有游艺表演、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
2.2 木雕
木雕对材质没有过分要求,通常选用地产纹理清晰、质地优美、易于雕刻的木材,具体选材根据雕刻构件的大小,不同雕刻的内容和不同项目而定,常用的有杉木、银杏、樟木、柏木和红松等。徽州木雕根据建筑物的部件结构与审美需要,采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透雕和镂空雕等雕刻造型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上,广泛用于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柱棋、窗扇、栏杆等部位,尤其沿民居天井四周的栏板是木雕装饰浓墨重彩的地方。
徽州木雕雕刻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人物、花鸟、走兽、山水等等,不同的形象表达方式各尽其妙。首先,雕刻的人物多选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日常生活等;其次,山水类雕刻多以徽州当地的山水名胜作为对象,例如南坪村慎思堂,其莲花门腰板雕刻的是西湖十景,动物雕刻有些是以写实的方式进行,有些则是通过动物纹饰来寄托吉祥如意的理想。
在建筑物内部构件中的雀替、斗拱、梁架、梁垫、月梁多以圆雕为主,窗户或是屏风下方、门板、檐条采用浮雕居多,窗棂或是屏风多是以镂空雕的方式雕刻而成,家具雕刻多以浮雕或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的方式为主;日常用品的雕刻中笔筒多是以浮雕为主;镇纸多是通过浮雕与线刻的手法来加以装饰;装饰品则雕刻方法不定,要根据装饰品风格而定。
2.3 石雕
石雕在徽州古民居建筑中使用较为普及,明清以来,普遍采用的石材有“茶园石”和“黔县青”,这两种石材质地紧密、硬度适中、纹理细腻、光泽优良、色泽古朴典雅,是雕琢的良材。由于受材质的限制,浮雕以平面雕与浅层透雕为主,但也有深浮雕和透雕,刀法古朴大方,没有清代砖雕与木雕那样精致细腻。由于石雕和石构件小不怕风雨侵蚀,人为也难以损坏,建筑室内外均可加以采用。
石雕主要用在外部门罩、大门口装饰上,以及漏窗、天井、庭院的石桌、石凳、梁柱的柱石等,如抱鼓石、石狮以及石窗、石栏杆、门额等等。走进西递村中,户户青石镶门,石板铺路,石窗嵌墙;大门有石雕门罩,堂前有石雕鱼缸,石雕条几,乃至石瓶、石桌。石雕漏窗的运用则更为广泛,题材造型丰富多样,果木、动物、云彩、花叶,不一而足。
3 “徽州三雕”现代运用的实例
从仿古仿徽派建筑中可以看出,“徽州三雕”的主要运用和现有徽州民居一样,而在现代建筑中,“徽州三雕”则主要运用在徽派风格的室内装饰中,运用得最广泛的是木雕的透雕的扇门、屏风等,另外还运用在现代的中式装修中的家具中,如木雕桌椅组,衣柜等。砖雕和石雕则主要运用在其他装饰中,主要是作为单独的装饰物存在,作为观赏之用。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师在设计具有民族特点的室内装饰构件过程中,是以展示一定的继承与创新互为契合的设计理念为取向。隔扇在徽州建筑的室内空间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可以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个空间,又因其为半透明的窗格,使室与室之间空间连续、流动,达到既分隔又合的效果,还便于采光、通风。除此之外建筑面对宅园的一面,多用隔扇,便于观景。其次,隔扇典雅的花格与木雕,产生浓厚的装饰效果,是徽州建筑装饰的重点部位之一。
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由于现代社会审美特征的需要,多采用的是扇风简朴、结构清晰的明代风格。功能上变化不大,主要是为了室内空间的分割与再组织。空间似隔非隔,达到漏景的效果,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多用在进入住宅后的入口空间或客厅与餐厅之间,起到类似于屏风的作用,既界定了空间的不同功能,又让各个空间之间互相渗透交融,随着西方现代住宅空间观念的渗入,国内越来越多的住宅空间倾向于开敞式布局,在室与室之间没有门和墙,而以隔扇或称隔断来处理,还有将隔扇的比例大小进行变形,提取了隔扇的元素进行再加工,有的作为门扇,有的单纯作为装饰品放在室内的墙壁和天花等处,增添了空间的内涵。
4 总结
徽州古民居建筑小仅外形的恢宏、奇伟,而且追求屋内外的装饰美,雕刻是古民居建筑中重要的装饰手段,它小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艺术创造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建筑的风格和艺术。“徽州三雕”雕刻十分精美,让人叹为观止,其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徽州古民居的雕刻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在其中还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在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是参观者受到教育。它的大多数作品表现手法简洁,构思深沉,主题鲜明,形成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为现代的装饰装修艺术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和启示,现代的艺术家提取其精华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使“徽州三雕”发扬光大,运用在各地的装饰中。
参考文献:
罗先松 《浅谈徽州古建筑中的三雕艺术》
张菲 《谈徽州古民居雕刻装饰艺术》
篇5
【关键词】:木雕窗 雕刻 民居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是仅次于门的外檐装修部件,是房屋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窗可以接受室外光线,是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在中国古代建筑立面上,窗占很大的面积,其位置与人的视线几乎是持平的。正是因为窗子处于人们视觉的中心,所以在窗上会有具有装饰感的雕刻。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木质窗的形式很多,有槛窗、支摘窗、横披窗等,其中以槛窗的运用最为广泛。槛窗安装在槛墙上,多数情况与隔窗并用,有绦环板和隔心组成。木槛窗的装饰重点即为隔心和绦环板。绦环板在床上占据很小的面积,却是窗上雕饰最为写实的部分。绦环板一般呈横向长方形,面积很小,但是上面布满了复杂、繁琐的雕刻,内容与隔心部分一致,为了采光,隔心部分大都雕刻比较空透。
窗上雕刻题材非常复杂,在这些雕刻题材中,可以用植物山水、花鸟虫草为题材的风景画或寓意美好的图案:可以用珍禽异兽为题材的吉祥图案:可以用教育子孙后代的人物图案;也可以用文字为题材做喜庆图案等,种类繁多。绝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民居中的窗因使用了木材料素雅纯净的本色,大多都较朴实素雅,是民居中富有美感的和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官式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三大类。木雕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形式的建筑中,木雕窗因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以及各地区人们的审美观点的不同,其表现的形式及手法均不相同。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民居建筑中的木雕窗多精巧雅致,古朴细腻;园林中的木雕窗求新求异、精雕细镂、文雅古朴;而官式建筑中的木雕窗则尽显高贵典雅、大气恢弘。
先让我们走进民居建筑中的木雕窗。 在安徽民居一般在窗下面加设一块窗栏板,这种窗称为护净窗。窗栏板是雕饰的重点。例如右图中的护净窗的雕刻以花叶为主,画面层次丰富却十分清晰。
圆拱窗的形式在山西民居中十分常见。可以称得上是山西民居的建筑特色之一。榆次常家大院正窑上的的竹窗设计精巧。隔心部分有一扇形窗,框内为雕有竹的自然形态,竹干随风倾斜,看起来自然大方。竹子是刚强坚定,不折不屈精神的象征。这里用竹子作为装饰,既表达了主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同时也给院落营造了一种淡雅清晰的环境气氛。在常家大院还有以菊为主体的拱形窗,在隔心同样套一扇子,因为扇子是古代文人的随身物品。代表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意蕴。
在园林中的木雕窗多为造型独特,装饰设计别具新意上面的雕刻多很精巧,隔心纹样显得轻盈通透。多为漏窗,其园林中借景或对景的作用。如右图的木雕窗,隔心雕刻花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同时也很优美,呼应了园林美好的景观,增添了一份淡雅的气质。
最后为官式建筑,不得不说的是北京故宫。作为我们古代人民劳动的结晶,故宫有许多艺术的瑰宝,其中窗户的设计也别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紫檀雕回纹方窗,窗的四周有有回纹雕刻,窗隔心中央为方形,内加绢纱,方形外框也有纹饰。隔心里面镶嵌景泰蓝装饰,其花纹有红、黄、绿、蓝图案组成,无不彰显正整体高贵典雅的气质。
福建开元寺大雄宝殿上的槛窗造型十分精美,窗为方形内套一圆形,圆形中的雕刻有古钱纹图案。在圆形外,方形的四个角隅雕刻蝙蝠的纹样,并涂为黑色,用白色描边。两侧的直窗为透雕的花瓶卷草纹图案。这里也就出现了木窗的另外一种雕刻方法透雕。
透雕是雕刻类别的一种,就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其背景部分以镂空的形式呈现。透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面透雕,一种是双面透雕。所谓单面透雕,其雕刻纹样以正面为主,在背面不做装饰;而双面透雕是在正背面均做细致的雕刻,可使双面的图案一样,也可使双面的采用不同的装饰。透雕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其层次也很丰富。透雕的特点是将底子镂空,能产生一种穿越木制的视觉感,具有浮雕的灵秀之气。隔心部分是装饰的重点,也是透雕的集中处,因此隔心的图案十分丰富,不仅给人以美观的视觉感受,而且还有这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般的民居的门窗雕刻装饰中,动物纹样是经常采用的纹样之一。在众多的动物种类中,蝙蝠、喜鹊、鱼、鹿、鹤等,都被是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传说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古代帝王自称是真龙天子,即与龙有关。因此在宫殿中处处可见以龙为形象雕饰,展示着皇家的权威。在皇家建筑与装饰中到处可以见到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形态各异的龙。古代统治者规定,普通民居不能用龙做装饰。
篇6
关键词:民居建筑装饰自然和谐文化价值
当我们漫步在浙江各大乡镇,看着一幢幢略带欧式风格的民居时,深深地感受到浙江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高兴之余,却感到一丝不足与担心。不足的是走在这样的乡镇不会使人感觉是在浙江的农村,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已不存在。担心的是当肯德基等洋文化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农村的民居、农民的思想也正在被外国文化所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泊。农村因民居的现代化而毁灭文脉,毁灭地域特色。崇尚历史、自然的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我们民居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网密布,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几千年来一直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江南人凭借着灵山佳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了世代生活,营造出农耕、渔猎、商埠并存的村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是多少人所梦中向往的。浙江民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居,也称民宅、住宅、家屋,是各类建筑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品类也是最多的。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江南水乡古镇,像一本无言的古书,记录着历史与人们的生活,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韵味,吸引着成千上万生活在城市中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到此观光游览,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回味古镇的沧桑。
在浙江众多的古村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起眼的小屋,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在风雨中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小屋的小窗、门槛,院落的水井、石磨等建筑符号,极具传统文化价值。民居由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构成素静的色调。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给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清淡,韵味无穷。
浙江民居的装饰艺术,无论是木雕、砖雕、石雕,还是壁画、彩画,都各具特色,匠心独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以木雕工艺最为突出。我国四大著名木雕中的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都在浙江。东阳木雕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梁架、檩条到斗拱、驼峰等大木构件,从门窗、栏杆到牛腿、雀替等小木装修,随处可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的精美华丽的雕刻。雕刻的内容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植物及几何图案等。
以东阳卢宅为例,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细部装饰中,都体现了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隔扇的裙板和绦环板上,有各种戏剧题材的雕刻,如“八仙过海”“姜子牙遇文王”等,雕刻手法有透雕、浮雕,内容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令人叫绝。牛腿上的多层雕刻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据传说起源于唐贞观元年间的立体圆雕木俑,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初的一尊童子像和一尊残损的佛像。有记载称,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卢宅各种雕刻艺术品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由于工具的限制,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二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在宁海、宁波、诸暨、嵊州、兰溪、龙游、武义、衢州等地的民居中都保存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珍品。
砖雕、石雕以浙东一带、浙北杭嘉湖、宁波、诸暨、龙游等地民居比较突出,雕刻细腻,造型生动,艺术价值较高。龙游石佛乡三门源村叶氏住宅的砖雕门楼,以戏剧故事为题材,有“过江杀相”“白猿教刀”“渭水访贤”“三气周瑜”“刘备招亲”“义释黄忠”“雪里访普”等,内容非常丰富,雕刻技法娴熟,是金、衢地区清代晚期民居建筑中的砖雕代表作。
除了建筑本身的装饰外,室内装修也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工匠们都把建筑装修与建筑整体的处理结合起来。栅棂搭接轻巧爽朗、柱枋构造素洁简练,体现了民居内敛、宁静、明快的生活氛围。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室内装修多采用灵活、通透的结构构件,装饰也多表现在出挑、窗户、檐部等经常使用、或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以起到点睛的效果。木雕在民居建筑装饰上大量使用,丰富了建筑面貌的地方特色。此外,广泛采用楼房悬挑结构,使用桐油、清漆防腐,突出了浙江农居的地方特色。
江南民居体现出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的传统符号为: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
浙江民居的白墙、灰瓦,以其简洁的外观和朴素的色调,将中国装饰元素、传统建筑风格观念与人文思想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境,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的选择,基本上是由两种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是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表现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气质,将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儒教的礼制,粉墙黛瓦是中国传统民居的色彩选择,白黛两色的单一和协调,恰到好处地抒写了江南淡静的诗情画意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率真自然。浙江民居的境界反映了中国人那种淡泊、宁静、悠闲的人生态度,素面朝天,以其怡然淡定的建筑风格,引导人们以回归自然为本,以自我修养为悟,与自然进行着多层次的对话。
从人居环境的视角看传统民居,“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反映着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在民居的选址、布局,住宅的设计和营建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与物的同构,从物质的层面到精神的层面把“外适内合”当成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的最高境界。
浙江农村传统民居是传统建筑文化极富特色的历史遗存,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在传统文化遗产不断受到重视的当代,给广大设计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要强调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才会在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要求时不致困惑,才会在延续、创造、扬弃、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农村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
参考文献:
[1]余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
[2]张树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色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3]朱淳.室内设计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9.
篇7
我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装饰手法可谓是种类繁多,比如砖雕、木雕、石雕等等,在以往传统民居设计中,基本上是以木雕装饰居多,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绝对优势。传统木雕花板归属于其中,从某种意义而言属于一种艺术形式,而传统木雕花板自身存在的优势是其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比如图案构思、雕刻技法等,这些对现代装饰影响极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木雕花板在现代装饰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阐述该装饰艺术未来应用前景。
木雕花板题材选择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我国传统文化涵盖如下方面:佛教学说、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等,这其中儒家学说应用最广,主要是因为统治阶级发挥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继而将儒家学说推向高峰,占据统治地位。这对传统木雕花板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属于传统文化载体,儒家思想得以充分展现,几乎占据大部分的木雕花板题材。针对传统木雕花板而言,其涵盖题材种类较多,几乎包含了我国全部吉祥纹样,在上述题材中,基本上传递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除此之外,还展现出一根明显特征:分别是叙事性、连续性、教育意义。木雕花板纹饰在应用过程中绝不单一使用,基本上是以混搭为主,因而在分类上极为准确,主要涵盖以下类型:1.风景风俗类对于这类题材而言,木雕花板装饰主要是以自然界中的景物进行取材,比如山川河流、草木花卉、飞鸟鱼虫等等。明朝中叶以后,人们生活情趣逐步发生转移,寄托于山水之间,比如大自然中山水鸟虫、田间牧童、劳作樵夫等等,这些反应生活场景木雕颇受青睐,逐步走入一般居民家中,成为花板雕刻核心。这部分雕刻集中在居民的隔扇,还有门的装饰上。这类纹样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受到大众的欢迎,它们不仅蕴含文化内涵,同时还存在象征以及寓意,寄托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体现出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一类的图案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涵盖了如下方面内容:梅兰竹菊、百童嬉戏、喜鹊登梅等。梅兰竹菊在古代装饰中颇为受宠,这主要是因为体现出一种精神,不畏严寒、暗藏幽香,而且彰显品质高雅、高风亮节,多展现文人高洁品格,因而这类木雕比较受到书香人家的喜爱。牡丹花开富贵,体现高贵富丽。而莲花与鱼更为般配,代表着连年有余意义。而松与桃暗含长寿。2.吉祥动物型大部分木雕花板纹样基本上来源于生活,与此同时又高于生活,赋予其心的涵义。从自然学层面分析,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因而在木雕花板纹样中我们也看到了动物的身影,而这些动物大部分是生活中比较普遍的,也有借鉴古书中的神话动物。传统木雕花板纹样中常见的动物类有:十二生肖、仙鹤、狮子、麒麟以及鸳鸯等,是纹样中较为普遍的。而对于十二生肖动物来说,有的是以整组出现的,而有一部分是单独绘制,不同生肖代表不同含义,比如龙,是神话传说中神兽,是天子的象征,比较普遍的龙的图案纹样有:双龙抢珠、龙凤呈祥、苍龙教子等等。3.人物类传统木雕花板图案,基本上是以人物为主,也是应用最广的题材,主要包含以下类型:第一,戏文人物题材。古代科技相对不发达,人们娱乐方式比较单一,这其中比较普遍的娱乐就是说书唱戏,继而将一个个脍炙人口故事流传,深入人心。雕刻工匠们在题材的选取上不断与时俱进,比如元代杂曲盛行,插图小说流行,他们将上述元素直接引入纹样创作之中,而很多戏曲故事基本上都是为了顺应统治者需求,将这些题材的木雕花板进行流传,继而达到统治目的,教化意义深刻。比如《西厢记》、《三国演义》等题材在木雕图案中应用较广;第二,历史人物、神话人物,这两类人物涵盖如下方面:历史名人、各路神仙等,比如坡、李白、孟子以及八仙等等。而后者是木雕花板装饰中比较普遍的样式,比如韩湘子吹笛、何仙姑采莲等等,同时配有他们的法器。木雕花板材料选择木雕花板对于材料的选择也极为苛刻,比较常见的木材有:樟木、榆木、黄花梨木等,针对传统木雕花板,花板以楠木和樟木最佳。楠木,木质不仅色泽淡雅,且整体匀称,伸缩变形较小,非常容易加工,而且具有极佳的耐久稳固性,属于非硬性木材中的佼佼者;樟木,又被称为香樟,木质中蕴含极深的樟脑香气,质地重且坚硬,木质纹理细,且又错综有纹,尤其是在油漆之后色泽美丽,干燥之后几乎不会出现变形,耐久性极强,可以进行染色处理。我国木雕种类及其特点我国木雕技艺多半施以地域进行分类,具有代表性的木雕有泉州木雕、东阳木雕、广东潮州木雕以及乐清黄杨木雕。其中泉州木雕是以数量多工艺精著称,木雕精雕细刻,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东阳木雕则以技艺精湛而闻名,产品典雅精美,远销海外;广州潮州木雕具有自身的特色,其作品表面贴金,是其非常显著的特征,又被称为“金漆木雕”,防潮防腐效果极佳;乐清黄杨木雕,这种木雕选用的材料较为特殊,是以黄杨木为主要题材,主要产自于浙江。
现代装饰中木雕花板应用效果
1.室内设计应用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传统文化给予极高的关注,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新中式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逐渐得到推广,这种设计风格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而传统木雕花板由于自身突出优势受到极大的宠爱,特别是古木雕花板。花板装饰古风淳朴,让人心情舒畅,并且具有宁静致远的感受。从目前情况来看,明清时期木雕盛行,也因此保留很多木雕花板,而且现存很多,很多收藏人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些木雕花板不仅一定的收藏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最重要的是实用价值极高。现代设计师可以吸收木雕花板优势,然后依据现代风格需求,通过转变花板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应用于室内设计。从以往的实际应用案例来看,比较普遍的应用方法有:镶嵌法、悬挂法等。其中以镶嵌法来说,通常是以不同形式进行镶嵌,或是在墙体之中,或是在门板之中,然后辅以灯光效果,形成光线交叉,产生轮回之感,仿佛是回到古代。悬挂法,通常讲究原汁原味,从花板的实际用途着手,将其放置在恰当位置,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半圆形床罩花板,将其放在门厅,不仅发挥了隔断作用,而且装饰效果极佳,从某种意义而言,设计师需结合传统木雕花板的个性特征,将其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获得不一样的装饰效果。2.创新元素应用木雕花板艺术需要传承,单同时也需要创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设计层面分析,木雕花板纹样创新需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纹样题材、木雕花板材料、雕刻工艺等,将创新元素应用于家具装饰,或是室内装饰。花板装饰图案,可以从传统装饰纹样层面入手,进行提取简化,然后融入现代元素,将现代与古代进行完美结合,在设计上进行创新,图案雕刻成型,应用现代设计。
结语
篇8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雕刻技法繁多,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按所采用的载体来分类,可分为: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砚、食雕等等;
篇9
(南通市冰石齋木雕艺术工作室,江苏 南通 226004)
【摘要】红木艺术品的收藏关键在于如何收、如何藏,随着现代人们审美观点的与时俱进,红木艺术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木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投资、收藏价值。她的材质、制作工艺以及艺术性是人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收藏保养知识,使红木艺术品的价值永恒。
关键词 红木材料;红木艺术品;设计;保养;传承
1 红木工艺品的选择
如何选择到自己心怡的艺术品,首先应了解红木艺术品的材质,材料是构成红木艺术品价值的元素之一,红木材料以酸技术为主,俗称“老红木”,从广义上讲有小叶紫檀、黄花梨、红酸技、花梨木、鸡翅木、乌木等,黄花梨又分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以海南黄花梨最受人们的喜爱,其升值的空间最大,其次是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红酸枝等。同时还要看红木艺术品的做工,所谓做工即是红木艺术品的品像、艺术性,了解红木艺术品的制作方法,对于收藏到心怡的红木制品非常重要,下面简要的谈一下红木艺术品的取材和设计制作。
红木艺术品的制作方法因材而意,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雕刻的难度也不一样,其核心就是巧妙的构思,形象的思维、深厚的雕刻功底。
谈到木雕的取材与设计,首先要从2000多年前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谈起,其设计思想包含有注重内在的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文中讲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可以为良.”。所谓“天有时”就是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设计时要顺应天气的变化,这是在家具的设计中尤为重要的。“地有气”指地理条件,设计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地域的差异会影响到木雕作品的成败。“材有美”是指木雕作品的取材,材料是工艺美术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传达作者的设计理念。“工有巧”是指人的创造能力,一个好的木雕作品与巧妙的构思是分不开的,只有投身于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木雕实践中,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
早在古代,劳动人民就把工艺品的审美与实用相结合,如仰韶文化中的半坡彩陶——尖底瓶,又如西汉的宫灯、酒器、食器等,木雕作品也要“以人为本”。不但具有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要注意其实用性。在木雕作品中,有许多在实用性的前提下设计的工艺品,例如竹丝番莲园多宝格,集多种雕刻技术于一身,设计巧妙,让人赏心悦目,同时又可存放各种精美的玉器、首饰等,极具实用性。最为常见的莫过于文房用品,如笔筒、笔架、臂搁等,既有审美性,也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总之红木工艺品的制作需要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与时俱进,既看重红木的品种,也讲究做工的细腻,手感,更有自己对红木艺术品的审美观点,所以在设计制作红木工艺品时,首选名贵红木,以小叶紫檀和黄花梨为主,同时还要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一件红木艺术品可以将事物刻画的很细致逼真,也可以抽象的刻画,表达意境、似是而非、形象思维,但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这是一件作品的魂,让人们在你的作品中去回味,感悟、去思索。2009年本人制作了一件红木艺术品,紫檀木雕“恋”,在这里首先讲讲此件作品的材料,这是一根很特殊的材料,其特殊在于它是一堆废料中取来的,品种是正宗的印度小叶紫檀,由于大自然的风砍雨蚀,致其干枯,伤痕累累,一眼看到时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一心想留住它,由于是废料,廉价取回后在一个很小可以动刀的地方,细腻的刻画了一对松鼠,几许松针,大面积的则是大自然留下的痕迹。松鼠相知相恋,可大自然留给其赖以生存的空间甚是可怜,这对松鼠恋的是从前的小溪流水,万壑摇苍烟的景象,是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呼唤,呐喊,是对大自然原生态的眷恋之情。此件作品在2010年中国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工艺品大赛中获得金奖,2012年江苏省义博杯银奖,2014年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更重要的是我留住了这棵饱经沧桑的紫檀木材,留下了我看到它时油然而生的情感。
历史上红木艺术品雕刻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手工艺,制作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木雕技法,选用好的红木材料,因材施意,综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精雕细琢,使其成为具有传承性的红木工艺品。因此,人们在选择时应了解红木工艺品的材质、做工和所蕴藏的文化底蕴,作者的审美情绪,这样才能选择到有思想、有内容、具有升值空间的红木艺术品。
2 红木工艺品的保养
红木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件好的工艺品既是雕刻者精湛技术的体现,又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对于收藏者来说,收藏自己喜爱的工艺品,既能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又能陶冶情操,使生活多姿多彩。那又如何才能使红木工艺品保持永恒的光彩,保值增值。其一,保持均衡的干湿度,忌过湿或过干。在过湿的环境下,红木工艺品会局部长毛,形成斑点。太过干燥,红木工艺品就会出现开裂的现象。如空气湿度大,可将红木工艺品置于密封度高的包装盒内,在干燥的天气里,可装若干瓶水放置在接近红木工艺品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空气中的干湿度,减少红木工艺品的开裂程度,切忌将工艺品置于有明火的地方以及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如窗口等。红木工艺品上如有灰尘可用干布擦去,切忌用湿布,可用纯棉布打蜡,以保持木质。其二,不同的红木材料有着不同的保养方式,应区别对待。比如小叶紫檀就有别于黄花梨的保养方式,小叶紫檀工艺品切忌上油,可少量打蜡,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日把玩,通过手与工艺品接触摩擦,时间长了会有琥珀的感觉。不要人为的去制造包浆,包浆是随着年代的久远自然形成的。同时小叶紫檀要远离酒精,因为酒精能吸收掉小叶紫檀中的油脂。而黄花梨工艺品可用核桃油或橄榄油来擦拭保养,如果不小心沾上水,可用干毛巾擦掉,不能用湿布擦,更不能用碱水、酒精等,不然会损坏花梨木的纤维。
人们在自己收藏的红木工艺品中,难免有由于年代的久远而裂开残缺的部分,这里就有一个如何修补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要找到与此件收藏品相同的红木品种,以及年代相对差不多的木质的红木进行修补,尽量保持原有的艺术味道。如果仅是开裂,细小的裂缝可以置之不理,如果裂缝偏大,就要用同样材质的红木材料来修补,这样可复原如初。切弃用木粉和502胶水来修补,既不美观,又不牢靠,时间长了会掉下来的,这是我从事红木雕刻三十年来的体会。总之,修补红木收藏品要严谨,既要美观,又要对历史负责。
综上所述,一件好的红木工艺品选材要得当,以稀缺、明贵为宜,还要着重于红木工艺品自身所蕴藏的文件价值。红木工艺品随着年代的久远,更显得深沉典雅、古朴端庄,我们要善于保养,让红木工艺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留下历史、留住文化,得到永久的收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制作工艺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种类繁多,按制作工艺来分,可以分成三大类:镶嵌花木箱,雕刻花木箱,彩绘花木箱。花木箱镶嵌的图案,有彩色菱格式、花卉图案式、彩漆印花式,我们先认识其中一款,用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图案的叫镶嵌花木箱。一般镶嵌木箱的正面、两侧和顶上,采用方形或菱形等多种形式镶成对称的图案,底色有黑、红,棕等颜色,花纹细密紧凑。另外,还有雕刻花木箱,彩绘花木箱、无论是哪一种,都堪称艺术品。
镶嵌花木箱按装饰来分有十几个品种。根据喀什花木箱制作者所言,镶嵌花木箱的造型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而装饰纹样在不断的创新,因此本论文研究仅限于现在已存在的品种。出于文章写作需要,笔者已将所收集的大量资料最后另行做表。本文从新疆工艺美术的基础性研究角度出发,试图针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制作工艺,装饰特征,种类等进行整理,分析;重点对其制作工艺与装饰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对喀什镶嵌花木箱的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分类。
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镶嵌工艺花木箱,雕刻工艺花木箱与彩绘工艺花木箱这三种花木箱的制作工艺互不相同,工具材料也不同。笔者在喀什调研过程中几乎没有见过彩绘工艺花木箱也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工匠们所言现在喀什地区大多数维吾尔族的需求是镶嵌工艺花木箱跟雕刻工艺花木箱,最近最流行的是雕刻工艺花木箱。彩绘工艺花木箱几乎没有人做,这种花木箱是最老的一种款式。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喀什镶嵌工艺花木箱。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的制作是一种细致的工艺。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画木箱制作的始终,工匠将选材到镶成各种图案这样的操作过程,直到完型。工匠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制作过程中,掌握镶成图案过程的变化和线条走势;受力需均匀,始终保持箱子各部分各种匀称。新疆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规律一般先制作成白皮木箱,然后用小钉子钉上铁皮,后来用各种铁皮被裁成细条,用它们在箱子的边缘镶成图案来进行制作。
1.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步骤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的制作特点是手工精细。为制作一个花木箱工匠们必须从选材料,定型,镶上铜皮,镶成图案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来完成。
镶嵌花木箱的制作工艺分成两个阶段来完成。1)白皮木箱:木头锯成长方形――不同长度的杨木片来组装成箱子的模型。2)镶成各种图案的镶嵌花木箱:已完成的白皮木箱上面打一层石膏――用小钉子将白皮木箱钉上铜皮(钉在正面,两侧,顶面,背面)――在已钉完的铜皮上用冲子将刻成图案――在图案上用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各种图案。
1.2制作具体流程
第一步:选材料,品种多为白杨木。第二步:木头锯成长方形;根据箱子的固定尺寸来锯成长方形木片。木片的厚度大概1.6~1.8。第三步:将扁长的木板用钉子钉装成箱子形状,制作成白皮箱。在箱盖与箱体之间装上合叶。第四步:在白皮箱的上面打一层石膏。打石膏的作用是为了遮盖裂缝,使木箱表面平滑.第五步:用小钉子将木箱钉上铁皮,钉在正面,两侧,顶面,背面。在已钉完的铜皮上用冲子刻成图案,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在铁皮上面用小铁钉和铁皮细条镶成图案,以防出错。然后再安装箱扣。第六步:木箱刻上花纹,镶上铁皮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图案。第七步:镶嵌工艺木箱的正面、两侧和顶上要采用方形或菱形等多种形式镶成对称的图案,背面与地面没有任何装饰图案,也没有钉成铁皮。这些繁复的制作流程对手工技术要求相当高,一个镶嵌画木箱从选材到镶成图案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可完成。所以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画木箱的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直接影响着镶嵌画木箱的质量与价值。
2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手工木雕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跟民间传统工匠学习雕刻技艺,加上刻苦钻研,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木雕工匠。维吾尔民间手工木雕制作技艺传承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传承维吾尔木雕传统技法和纹饰,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木雕艺术所蕴含的维吾尔文化。
2.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喀什雕刻花木箱的材料与制作流程跟和田雕刻花木箱不同;主材料为普通的压缩木板,更何况木箱子的整个雕刻过程由雕刻机来刻画省时间不费功夫,不用工匠们亲自去雕刻,制作过程。雕刻结构和造型也不是很复杂,收藏价值不是那么高,容易破旧,因为它的整个过程或材料都很简单。雕花木箱图案一般不着色,用各种花卉、几何纹、壶、罐、瓶等组成纹样雕刻在本色木箱面上,显得朴实无华,古香古色。蓓蕾、实、枝,自由组成。以前喀什花木箱和和田雕刻花木箱同样用工匠亲子手工雕刻而近几年来由于工匠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用雕刻机来雕刻花木箱,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又很节约时间可作者而言这种雕刻方法制作的雕刻花木箱不如以前工匠们亲自手工的花木箱,更何况材料的质量变得更糟糕,不像以前用的各种,反而用的是压缩版。压缩版的寿命很短不能比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和田雕刻花木箱雕刻的上等材料,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木头的特性及选材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以上说法的材料与过程都是关于和田雕刻花木箱的知识。
2.2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