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公益林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公益林建设

篇1

一、工作任务

1.面积位置差错纠正。在全区重点生态公益林总面积不变、生态区位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部分镇街、相关村的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位置有错误、不合理的,给予纠正。

2.部分面积分解到户。南片镇街涉及农户的自留山、责任山区划为公益林的,其面积必须分解到户,编制好《重点生态公益林到户明细表》,由农户签字认可,经镇街、村汇总审核盖章后上报区林业局(要求上报纸质文档一套,同时报电子文档一套〔农民信箱,区林业局林业科,张关通〕)。从*开始,每年补偿给农户的资金,根据《重点生态公益林到户明细表》,直接由区财政局委托有关银行打卡拨付到户。

3.制作区划界定成果。根据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位置纠正和建设任务的落实,需要重新制作数据库和编制区划界定成果。主要有重新制作公益林图纸、小班卡(权属、面积、蓄积、郁闭度等要素要作调整和更新),并输入电脑统计,编印成果报告。同时要更新区划界定书、重新签订责任书及完善相关资料。

4.落实今年建设任务。根据浙林造〔*〕58号文件精神,我区今年要完成生态公益林建成面积5.8万亩和累计建成面积17.5万亩的任务。在重新制作数据库和编制区划界定成果时,按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小班卡中的树种、郁闭度等相关信息。其中建成小班标准:除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外,纯林林分郁闭度≥0.7,或盖度≥70%的灌木林地;县建成面积标准:在所有建成小班面积中,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

5.落实管理措施。按照《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考核操作细则》逐条对照落实到位。其中,生态公益林大型宣传牌由区林业局负责。有关生态公益林的镇街上墙牌及相关村公示牌按照《操作细则》规定的内容,由各有关镇街、村出资制作。

上述工作任务,要求在8月底全部完成。

二、工作措施

1.组织领导。由区林业局建立工作班子组织实施,各有关镇街也要落实人员,确保时间到位,做好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完善工作。

2.扣清底子。由区林业局组织到有关镇街调研,听取意见,掌握情况,与镇街一起协调确定生态公益林相关内容纠正的具体方案。

3.业务培训。纠正方案确定后,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具体开展工作。

篇2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__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生态功能最全、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对保护和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是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省、市、县人大三级联动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专项工作报告是今年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县人大常委会__年的工作部署,人大常委会副主任__带领农资环工委,先后到林业局、乡镇、街道对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为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2001年国家实施了重点生态公益林制度,2004年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在全国实施。__省政府于1999年率先在21个江河源头县、重点林区县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2001年,__省出台《__省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纲要》, 规划第一阶段(2001-2010年)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200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30.5%;第二阶段(2011-2020年)建设生态公益林333.3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51%。

我县土地总面积148.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5万亩。全县共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79.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8%,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3.9%。按事权等级分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4.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35.4万亩。按林种主要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其他林。重点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石塘、赤石、紧水滩、元和等乡(镇)、街道及云和县林场、营林公司2个国有经营单位的重点生态区域。2007年,我县成功创建__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成为丽水市首批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之一。全县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森林生态防护效能持续增强,主要表现为:

生态公益林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增长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由于前期对公益林建设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 界定工作比较粗放,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公益林规划未能及时调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导致生态公益林规划相对不完善, 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将商品林规划为公益林,随着商品林的成熟,商品林砍伐和公益林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公益林界线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不明晰,甚至有些农户在砍伐自留山木材时才发现山林已被划入公益林,以及土地所有人在承包造林人不清楚的情况,把山林界定为公益林。三是库区移民后库区山林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者集体,林权归移民但受公益林保护不能砍伐而产生纠纷。这些山林纠纷日益增多,已经影响林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并有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引起群体上访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2004年实行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来,到__年提高到每亩19元(中央、省补助资金17.1元,县财政配套1.9元),其中直补到户为每亩15元,4元为公益林管护支出,实现了有偿使用生态资源的制度化、规范化。但是,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主要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公益林营造与管护的实际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木材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一般木材的价格达到1500元/方,而经营公益林得到的补偿基金远低于木材的经济利用价值,远不能弥补公益林限伐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补偿基金只是按公益林的面积发放,没有考虑生态区位、生态质量、林分类型、林分质量等因素,不能适应各地的具体情况。

生态公益林虽然拥有丰富的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但为了更好保护生态公益林,一般是禁止或限制生态公益林采伐利用,这拉大了商品林与公益林的经济利益差距,随着公益林范围内的人工林成熟和木材市场价格的上涨,林权单位要求脱离生态公益林保护的越来越多。同时,公益林限制了土地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矿山开发等经济活动,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目前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利用机制不完善,管护主体和责任不明确、技术人员断档、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管护责任不能有效落实。一是乡镇村管理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管护积极性。根据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中央和省补助资金不得用于管理费用支出,而县财政又没有安排专项管理经费。二是基层林业技术人员“老龄化”和人才断档问题严重。在调研中发现,乡镇、街道林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个别乡镇仅有1人从事林业工作,现行的基层林业工作机制已无法适应新形式下林业发展要求。三是护林员队伍管理机制不完善,未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年龄偏大、工资偏低以及护林员长年外出务工等现象,导致护林员管护山林的时间、精力不够到位,生态公益林管护压力越来越大。

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公益林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保护公益林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一要认识到保护好生态公益林是我省建设“森林__”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县加快建设“生态名城”, 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的生态支撑。二要认识到保护好

公益林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三要认识到只有保护好公益林才能更好地谋取林农的长远利益,才能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各级政府“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公益林建设是以自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为基础的复杂系统工程。一要根据公益林项目的长期实施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公益林规划和布局及时进行完善和调整。二要高度重视公益林界定遗留问题的解决,创新思路,认真核实相邻单位之间的界线,巩固和完善生态公益林界定成果。三要把公益林纠纷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基层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公益林纠纷调处力度,积极开展山林纠纷摸底工作,并将山林纠纷排查作为一项常态性工作,定期进行排查、梳理,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矛盾积聚引发。

篇3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布置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与管理工作,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签订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责任书。会后主要有两项任务需要落实:一是尽快将公益林建设、保护与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并运作起来;二是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按规定发放并规范使用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六个字:“管好林、用好钱”。下面,我就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县位于XX流域,是XX水系的源头。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公益林建设作为全县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成效也较为显著。今年年初,省政府结合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作出了重点公益林建设的部署,出台了《XX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和《XX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省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建设生态公益林的投资机制正式确立,进一步表明上级对公益林建设的高度重视。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为契机,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生态公益林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森林生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有利于提高绿色GDP的增长速度。我县的森林生态建设现状总体情况良好。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继续发挥生态、绿色的优势,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建设“生态县”的迫切要求。县委县政府为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目标,这是我县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态县对森林覆盖率、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等都有具体指标,而且我县的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源头及两岸、城镇周围、水库库区等重要地段,其建设成效好坏直接影响我县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因此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加快“生态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生态公益林建设和补偿制度的落实是我县的“民心工程”,不仅关系到我县生态环境,同时也关系到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有效体现。我县有X万多户家庭每年能够领到补偿资金,XX乡等乡镇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公益林专用存折。虽然钞票不多,但每年也是一笔固定的收入。我们必须把生态公益林建设这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事抓紧、抓实、抓好。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努力抓好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为我县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森林生态支撑。

二、明确职责,切实担当起公益林建设的责任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建好生态公益林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县政府同各乡镇要签订公益林管护责任书,各乡镇一定要把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护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责任到人的建设机制。林业部门要做好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护的指导与监督检查工作,对破坏生态公益林的现象依法从严处理;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补偿资金的筹集、发放与管理工作。

三、抓紧部署,把公益林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是我县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希望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好今天的会议精神,抓好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让农民高兴、社会满意。当前,要着力做到以下“三个到位”:

第一,把宣传工作落实到位。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基层干部群众对生态公益林的认识来看,还有很多不到位的现象,对补偿讲得较多,对严格保护认识不足。如果宣传工作不做好,很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和纠纷,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和误解,影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因此,各乡镇必须广泛地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政策规定,宣传公益林经营者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将群众关心的、疑虑的问题讲清楚、说明白,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分析,妥善解释一些误解,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二,把公益林管护措施落实到位。公益林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管好林,关键是能否把管护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各乡镇要按照今天会议部署的具体要求,逐项落实公益林管护措施。当前各基层护林员队伍都已经建立,接下来要抓好队伍的管理,要做到管护人员落实到位、管护职责明确到人、管护措施落实到山头。对护林员的管理要严格,要求做到经常性巡山,经常性宣传公益林管护规定,经常性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和火灾隐患排查,发现破坏公益林和公益林设施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报告。乡镇和村要加强对护林员的监督管理,定时不定时地组织抽查,严格按照护林合同兑现护林员工资,山林没有管好的一定要按规定扣发护林员工资,以提高护林员的责任心。要发挥好村规民约、护林公约的作用,加强村级自我管理,提高村民爱护公益林的自觉性。加大对破坏公益林现象的处理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爱林、护林的意识。

篇4

1.1健全队伍网络。成立林业工作站首先要有健全的领导队伍,各岗位职员明确自身责任所在,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林业养护工作。明确林业站在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林业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原则,遵纪守法,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护林员;林业站在搞好现场实际基础上,认真做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资源管护,并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管护难易程度,划定管护责任区,明确管护小班面积;四是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进一步形成林业站———管护责任区(中心护林员)———管护小班(护林员)的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资源管护体系,做到乡有林业站,村有中心护林员,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1.2完善队伍制度。一是林业站自身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制定了《生态公益林资源管护制度》、《护林员招聘办法》、《护林员主要职责》、《护林员管护目标量化评比制度》、《护林员考核及奖惩办法》、《护林员学习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护林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定和规范,使其进行林木管护进有单可循。二是林业站在生态公益林保护资金的使用上严格坚持资金报帐制,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林业站通过建立健全基层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规章制度,为实施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1.3管好护林员队伍。在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禁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为,禁止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因此,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时间自由度大、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林业站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兑现、淘汰解聘等环节强化管理。

1)坚持实行护林员公开聘用制。对林业工作站上岗人员资质的审核要公开严谨,发现技能不达标的在岗人员可以通过培训考核的方式帮助提升其知识储备量。雇佣新职员时及时是基层岗位也要严格考核,不可因私人关系而破坏这一流程的严谨性,通过笔试与面试的成员可以进入到实习岗位中,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2)坚持护林员定期学习培训制。护林员从事技术型岗位,因此开展培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大部分护林员具备全面的实战经验,动手能力强,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十分匮乏,以至于对病虫害的判断产生失误。在培训完成后还需要设定一个考核环节,一旦发现工作人员有掌握不清晰的部分要巩固培训,为基站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3)坚持护林员管护目标责任制。林业工作站在开展宣传监管工作时要清晰划分责任属性,将护理任务落实到个人,基层护林员反馈回来的最新林业动态更要及时整体,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不出现遗漏项目。监护工作是定期开展的,每段时间树木的生长以及健康情况都需要整理为资料的形式并保留,可方便管理人员制定发展规划,发生问题后也可以准确定位。

4)坚持护林员报酬考核兑现制。提升工作站服务质量要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可以将薪资与技能水平相联系。林业站严格按照管护合同、护林员职责和考核办法,对专、兼职护林员进行年终百分制考核,并严格依据考核结果兑现护林员报酬,做到奖优罚劣。

5)坚持护林员淘汰解聘制度。林业站根据护林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和年终考核结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考核结果低于管护要求的护林员予以解聘,通过林业站的严格管理,打造出一支素质高、认真负责的护林员队伍。

2林业工作站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具体应用

篇5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建设;浙江衢州;柯城区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公益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已深入人心,生态公益林建设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公益林建设中护林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选好、用好、管好护林员是一个新的课题。现就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护林员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如下。

1护林员队伍管理现状

柯城区有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 694 hm2(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 215.7 hm2,省级公益林6 478.3 hm2),占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8.33%,主要分布在航埠镇、石梁镇、七里乡、九华乡、华墅乡、沟溪乡、石室乡、花园街道等8个乡镇67个村,以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重点。现有专职护林员80名,兼职护林员52名,其中高中文化占11%,初中文化占82%,小学文化占7%。

2存在的问题

2.1存在监守自盗现象

护林员对山林情况、人员活动规律等十分熟悉,部分护林员利用职务之便盗伐管护区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2.2责任心不强

所管护的林木和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导致有些护林员只拿护林工资不管护林事的现象存在,在森林公安查处案件过程中,发挥不了实际作用。

2.3缺乏正义感

有些护林员自身做木材生意或经营其他生意,从自身各种利益考虑,遇到森林公安调查案件时,为犯罪嫌疑人开脱,甚至为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给案件的侦破增加了阻力,给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增加了难度。

3原因分析

3.1实行专职护林的时间较短,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

护林员在集体化时代就有,当时是单一集体林区,管理上是有效的。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由当时的单一集体林权制度,到现在的多种林权制度,当时的集体护林员发展成现在专职或兼职护林员。专职护林员设立于2004年,由于设立时间较短,大多数是本村人,碍于亲戚、朋友的面子,护林工作有些难度,且管理没有很有效的办法。

3.2体制、机制存在着问题

现在对护林员的管理考核、工资发放存在脱节,一般由乡(镇)村考核护林员的具体工作,而乡(镇)村不一定很认真地去执行考勤、考核,工资、奖金发放是由林业局直接或间接打到工资卡上,存在脱节关系。

3.3待遇不高,工作量和实际报酬有差距

护林员的工作量是十分繁重的,所护的森林面积广,而待遇并不高,随着木材价格的攀升,便有了个别护林员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

3.4监督、培训、教育、奖惩机制缺乏

护林员队伍的监督手段相对不足和机制不完善,护林员管理还有许多漏洞,如存在出工不出力、日常监管困难等问题。缺少培训教育,失职护林员没有得到相应的罚惩措施。

3.5对公益林建设认识不够

生态公益用林建设毕竟还是新生事物,参与建设的乡村干部群众认识水平提高较慢。由于原来林权登记和生态林区划界定工作的仓促粗放,导致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以及集体和农户之间不同程度上存在山界不明和是否列入生态公益林范围等不明确的地方,还有一些插花山的利益平衡问题在局部地区表现得较为突出,这些都对公益林建设管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的建议

4.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涉及到多个部门,更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突出政府主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柯城区在原来的森林分类经营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全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的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了公益林建设、管理和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政策,积极协调参与生态林建设的各方责任和利益关系。

4.2建章立制,健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开展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和首批监管员录用工作,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匹配合理、人员素质高、标准合格、体制规范、保障有力的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队伍,积极探索职业护林员建设,在九华乡开展了专职护林员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拥有专职护林员、村级护林员和兼职护林员,区、乡、村一体化的护林网络。制订《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和监管员录用规定》《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管理考核规定》《区生态公益林护林监管员管理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专职护林员的工资由原来的乡(镇)给护林员发,转变到通过区生态公益林办对护林员开展季度、年度考核,通过考核分数折算成具体工资金额,通过财政直接打卡,护林员工资由原先的500~1 200元/年提高到4 000~6 000元/年。

4.3引进电子巡踪系统,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

为了确保护林员能按规定的线路定时开展巡察工作,给护林员配备巡踪手机,可以及时监测到护林员行踪,有利于对护林员工作的考核,使日常考核更加客观公正。

4.4加强护林员监管力度,保障公益林建设成果

着重抓好“六个一”,即一份护林员名册、一本护林员手册、一本巡山记录本、一套服装、一个喊话器、一套考核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护林员、监管员责任意识。明确护林员工作职责,实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并建立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4.5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公益林管理水平

开展区公益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完成该系统的开发并安装试用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提升。通过该系统的使用,节省公益林管理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开展公益林定位监测,通过照片的方式建立监测影像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反映出公益林建设的成果。

4.6进一步完善公益林补偿工作

继续组织开展公益林完善工作,对集体和个人经营的公益林进行全面核实,解决一系列疑难问题,同时公益林资金发放全面打卡,不截留一分钱,让补偿资金及时充额到位,使广大群众更加重视公益林,从而也有利于群众对护林员工作的监督。

4.7选人用人上要做好文章

严把专职护林员聘用关,选择条件为:关注柯城区生态林业建设,有较高思想素质,具有一定的林业基础知识和法规政策水平,常年在本地(不外出打工经商和无其他兼职,保证每月巡护山林时间不少于20 d),热爱护林工作,熟悉管护范围以内的地形、林情,责任心强,敢于与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作斗争,身体健康(耳聪目明,手脚灵便,反应能力较好),年龄在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原来从事林业工作的可放宽到55周岁(含55周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具备移动通信功能手机和简易交通工具。在职的村主职干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副职)不可录用为专职护林员。在护林员的选人用人上,乡镇和林业局要进行考察,不能由村里上报了事,乡镇和林业局可组成联合考察组到村里展开走访,了解所选择的护林员工作、生活、责任心、群众反映等情况,考察组形成意见后,再确定是否符合护林员的条件。

4.8加强护林员的培训和教育

护林员的培训和教育要形成一种制度,如每年至少开展4次或2次教育和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护林员制度和知识、廉洁自律教育等,可直接用案例分析来教育大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护林员的责任心、事业心和责任感。

4.9加强制度建设

护林员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在护林员所护的范围,如出现盗、滥伐林木刑事案件的必须扣发工资,出现行政案件要对护林员进行批评教育等,使护林员感觉到有压力。

4.10加强监督和考核

每年要开展对护林员的问卷抽查,客观公正地评价护林员的工作业绩、责任感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年底组成考核组,对护林员开展考核,通过考核确定护林员的待遇,工资发放上应该由2部分组成,即日常工作工资和年底考核工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林员的责任心。

5参考文献

[1] 周桃龙.浙川县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J].中国林业,2008(17):46.

[2] 廖锦峰,姚乃友.集体林区应建立健全护林员队伍[J].广西林业,2008(1):31-32.

篇6

关键词:公益林;规划建设;健康发展;江苏苏州;吴中区

苏州市吴中区现有山林地.万hm,其中集体林地.万hm,国有林地.万hm;年分类区划成公益林.万hm,商品林.万hm,主要分布在沿太湖的丘陵山区,全区大部分森林属针阔、针竹混交林和常年封山后的杂阔林。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工作部署,吴中区林业站以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为技术依托,启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实行林地的分级保护、分区建设、分区管理、分类经营、总量控制、合理利用,规范林地用途,逐步构建起以林地、林木管理为核心,区、镇、村级联动的生态公益林管护体系,由此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合理规划,分级保护,加强林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规划是根据林地生态的敏感性、林地区位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对森林的影响性和其他相关因子,将全区现有.万hm公益林分为二、三、四级个级别的林地规划保护区。林地分级保护是林地分类经营和管理的基础,重点区域保护为主,一般区域保护与利用并举。

()二级林地保护区域.万hm,主要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和天平灵岩景区的风景林和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普遍封管,严格控制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三级保护区面积.万hm,实行较为严格的保护。主要是越溪、横泾、胥口、光福等乡镇的省级公益林,以及东山和金庭镇的经济林,经过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对四级林地保护区域实行国家、省级及当地的一般性林地保护措施,严禁非法征占用和毁林开垦等破坏行为。

分区管理,构建公益林管理体系

根据保护规划,采用公益林属地镇管理,吴中区林业站按镇(街道)划定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区,签订镇(街道)生态林管理责任状。各镇各村护林员同样落实公益林管护考核制度,形成一级管一级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

()落实管护责任。根据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区政府每年与个镇(场、街道)签订管护合同,逐级分解落实管护任务,各镇(场、街道)与个村级管护单位及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四至界限、管护面积、管护时间以及管护要求。

()加强护林员管理。每年开展护林员上岗培训,明确护林员职责,在护林员配备上平时按 hm山林配备名护林员,防火期间增派人员按 hm山林配备名护林员的要求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有名常用护林员,护林员工资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加强监督检查。区、镇两级定期不定期对公益林管护单位开展监督和检查,落实管护责任、管护设施建设、管护报酬和奖惩措施等,努力确保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

总量控制,完善征占用管理制度

为确保吴中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林地资源消耗和利用进行总量控制。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是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林地保护总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征占用补偿制度,强化征占用管理,杜绝乱占乱伐现象。

结合“十一五”期间吴中区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面积情况,依据吴中区确定的“十二五”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对吴中区规划的近期和中远期间林地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征占用林地控制目标:

()~年的近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hm,年平均控制面积hm。

()~年的中远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hm,年平均控制面积hm。

分类经营,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林地

规划将吴中区的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生态公益林。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区划界定后,落实到地籍小班,实行小班经营管理,以确保林地面积的稳定,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改变其性质、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同时,坚持等量置换的原则,保证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但是对有利于发展林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益的合理开发利用要予以支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商品林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快速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出发,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点和竞争优势的林业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碧螺春

  

茶、枇杷、杨梅、水蜜桃等名特优经济林、苗木花卉,目前林产品收入已成为山区农民的增收亮点。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组建队伍,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到实处

篇7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措施

当前生态问题成为各个国家发展中的巨大障碍,各个国家均在着手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我国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有效调整耕地与林地的结构,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影响,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1.1退耕还林工程改善当前生态问题

当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较为恶劣,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应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森林对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治理具有一定的意义。自我国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后,造林面积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西部地区各个省市,是现阶段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建设重点项目[1]。通过退耕还林建设,土地沙漠化情况得以明显好转,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当前长江水域含沙量与输沙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减少量在50%以上。退耕还林工程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改善目前生态现状。

1.2退耕还林工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退耕还林并不是简单的将耕地转化为林地,而是有目的、有规划地将部分不在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加以转换,从而实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前,土地沙漠化情况十分严重,耕地的粮食产量较低,农业生产能力较差,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造成农村经济难以发展,农民在农业生产收益不足。随着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日益凸显,广大农村产业结构得以大幅度调整,从而发展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整耕地、林地之间的利用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实施各种治理措施,包括生态型林草、生态型林果、生态型林药及生态型林草蓄等多种新型治理模式,构成现代生态农业的产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村产业发展[2]。

1.3退耕还林工程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退耕还林工程除却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作用之外,还转变了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退耕还林工程有计划的将部分耕地转化为林地,使耕地逐渐呈现出集中化特征,有助于开展规模型、联合型农业生产,从而使当前农业生产方式得以改善,从以往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这种现代型的生产方式极大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国家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区域的粮食单产有所提升,通过土地资源优化,将原本不适宜种植粮食的区域进行退耕还林,进而促使农业、林业、畜牧业之间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生态建设背景下退耕还林工程优化措施

2.1退耕还林工程应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退耕还林工程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建设退耕还林工程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并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应正确认识退耕还林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水平,解决农业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森林能够净化空气,调节区域气候,有效改善当前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同时,森林具备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当前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退耕还林的优惠措施,各级相关部门应以此为机遇,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积极开展天然林保护、人工林种植、优化土地结构等多项工作,从而提升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水平。另外,正确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并从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的角度上进行退耕还林整体规划,避免退耕还林工作中农业耕地与林地之间的冲突,大力发展生态型、集约型农业,通过提升农业种植单产量来弥补退耕还林对第一产业造成的损失,进而促进我国生态产业和农业的和谐发展。

2.2退耕还林工程应结合生态移民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质上是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率,合理的将一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林业用地,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失地农民成为亟待解决中重点问题。生态移民概念的提出,旨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改善贫困农民生存环境,同时也能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一般情况下,退耕还林区域的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基础条件较差,多处于深山大川之中,交通十分不变,人地矛盾水平较高,针对这一情况,将退耕还林区域中的人员向外转移,通过科学、系统的劳务输出、搬迁等方式改善现状,并着力与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之中,从而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高效建设。在退耕还林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发现区域中存在尚未挖掘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一旦进行开采,势必会对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鉴于此,应根据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将当地百姓妥善安置,实施生态移民工作,将矿产区的百姓转移到其他区域,不仅能够改善当前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居住状态,同时也能避免因矿产开采而造成百姓安全问题,有效提升农村落后地区的发展水平。

2.3退耕还林工程应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工程之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保证退耕还林资金的充足,不能单纯的以国家财政拨款来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应逐步扩大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的来源渠道,吸引社会性资本投入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之中,包括企业、银行、民间投资者等等。可根据区域内实际情况,通过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投资,从而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另外,还应秉持依法治林的原则,针对部分“重退轻管”的现象,应通过加强监督与管理来加以了解,从而将退耕还林工程作为重点项目来进行监管,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条例》来开展各项工作,进而提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重视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实施,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变革和创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方法,从而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肖丽莉.浅谈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民营科技,2015,(7):206-206.

篇8

关键词:省级生态公益林;现状;成效;广东平远;石正镇

中图分类号:F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17-03

1 引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平远县作为山区县提出了“生态经济县”的发展战略和把平远打造成“生态梅州、创业福地”的发展思路。因此,加快石正镇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对于建设美丽石正,进一步促进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 石正镇概况

石正镇是广东省270个中心镇之一,下辖17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国土总面积98 km2,总人口32000多人。全镇林业用地面积10.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1.2%。距县城12 km,东和北与大柘镇相邻,西与江西寻邬县接壤,南与兴宁市、梅县交界,济广高速公路、省道S225线环镇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丰富的煤碳、石灰石、瓷土、铜、水晶石、水力等自然资源和中东温泉、富石水库、南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中心镇优势,把石正打造成为工业承载区、南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服务区、县城后花园、宜居宜业城镇。

3 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组织管理与成效

石正镇自1999年开始实施省级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按照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区划规定,有山林的16个村委会的生B公益林都安排在圩镇村庄周围、高速公路省道沿线、主要河流两旁、水库周围等区域。全镇省级生态公益林68929.5亩,集体生态公益林16376.11亩(其中1个国营企业富石水库管养所,面积5923.5亩;1个镇林场,面积3208亩;2个村委会集体山,面积2610亩;55个村民小组,面积4634.61亩)。个人自留山生态公益林面积52553.39亩。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是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至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林分结构逐步优化。据2015年8月平远县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结果显示在生态公益林体系中,一二类林面积比例达81.6%。

3.1 组织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省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保障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的正常使用和足额发放,保护林木权属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及其实施意见,与林木权属所有者签好生态公益林界定合同,同时进行公示和登记建档。落实好补偿资金,确保补偿金足额准确到户。

3.1.1 护林员的配置

按每300 hm2左右配备一名护林员,全镇护林员共27名。全镇以村为单位根据林地状况就近村场聘用护林员,划定管护面积,分片包干负责,协调管护,做好防盗砍滥伐、防非法使用林地、防火及病虫害测报。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实行年度实绩考核,每年聘1次。1年合同期满后,经石正镇农业服务中心考核,合格的下一年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一律解聘。平时对护林员加强培训、教育、检查、监督,以确保管护职责的落实。

3.1.2 护林防火考核

为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石正镇的林业成果,结合石正镇实际,制定了《石正镇村委会、村干部护林防火工作考核办法》、《石正镇护林员护林防火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一奖一罚一悬赏”的奖惩考核制度。每个村都成立护林联防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划定镇挂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包干管护范围和面积,落实好镇村干部护林防火宣传责任,督促检查镇村干部包干管护范围管理情况以及护林员到岗到位巡查情况。同时广泛发动林农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实行群防群治,形成合力。通过镇村两级干部、管护员之间、林农之间共同作用,形成一个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上下齐抓共管的护林网络体系,确保管护工作的落实。

3.1.3 资金管理

根据《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及平远县财政局、林业局、平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合发文《关于做好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的规定,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为损失性补偿和管护经费两部分,管护经费包括管护人员经费、管理经费和省统筹经费。林木权属所有者损失性补偿资金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75%;管护经费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25%。

3.1.4 档案管理

专门安排一间档案室,配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设置一名兼职人员对逐年的省级生态公益林界定书、地形图、资金发放表、护林员合同等资料安排进行整理归档保存,方便林木权属所有者查阅。

3.2 主要成效

3.2.1 界定明确

石正镇对划入省级生态公益林的林地召集林农进行现场勘查界定,并在林地勘查登记卡和地形图上签名确认,同时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30 d,接受社会监督。对公示后无异议的省级生态公益林林地,根据《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及其实施意见,与林木权属所有者签订生态公益林界定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同时在明显的地方,如交通路口、山口等树立永久性生态公益林标志。

3.2.2 资金管理规范

每年的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放时间、发放方法、补偿标准都在各村村务公开栏中张贴公告。村委会、村民小组集体山的省级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资金,先行拨入所在镇财政所账户,采取均股、均利的经营方式,将损失性补偿的70%以上发放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损失性补偿的30%以内实行报账制,由村民小组提出使用方案,经村民小组80%以上的村民代表签名同意后,凭有效凭证明到镇财政所报账拨付;个体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资金的发放,不论金额大小,均采用固定账户发放;联户的损失性补偿资金的发放,由补偿户之间签订补偿金分发协议,信用社根据协议存入补偿户账户内;单位的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资金,通过信用社划入单位账户;县级管理经费、管护人员经费统一由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凭生态公益林管护员管护工资发放表及生态公益林管护工具的购置发票向县财政局农业股报账;镇级管理经费由镇政府向县财政局农业股报账;村级管理经费由财政局农业股直接划入镇财政所账户,村委会向所在镇财政所报账。

3.2.3 社会效益

由于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实施,一方面加强管护,实行封山育林以自然演变的方法对生态公益林加以改造,提升其生态动能等级。另一方面是通过人工对无林地或火烧迹地全面更新造林、对低产林实施补植套种,也即是施行林分改造技术。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镇为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步伐,积极应用和推广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累计投入资金24.9万元,对重要区域的712 hm 2生态公益林施行了林分改造技术。提高了林分质量,增加了森林资源,美化了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使位于石正镇境内南台山森林公园2009年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4 存在主要问题

4.1 自身存在的问题

石正镇省级生态公益林本身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林分质量差,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等级不高。据统计全镇现有省级生态公益林中,纯松林面积68128亩,占62.6%;纯杉林9359亩,占8.6%。据2007年平远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结果显示,生态林中一类林(功能等级1级)所占比例不足30%,二、三、四类林所占比例超过了70%。

4.2 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4.2.1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问题

第一是补偿标准偏低,远不能弥补农民的经济损失。建设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实行封山(护)育林产生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当地和森林所有者来说,既是生态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经济利益受损者。林地是山区林农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划入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范围后,其经营权和收益权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导致林农和当地经济利益损失。2016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基础性补偿资金20元/亩,其中损失性补偿资金占75%为15元/亩,发给补偿对象;另有激励性补助资金为重点保护8.8元/亩、一般性5.4元/亩。过低的补偿标准,经营生态公益林不划算,大多林农并非自觉自愿将林地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使生态改善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久之势必出现“建得起、保不住、管不好”的状况。第二是补偿标准单一,对不同地域、区位、地类,不同林分质量,不同性质(人工或天然、集体或个人)的生态公益林实行统一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造成了经营者之间事实上的分配不公。第三是补偿措施无法很好落实,按规定补偿金发放前要组织检查,原山主对生态公益林管护不力或监守自盗的按合同或协议,不予补偿。这一措施因为补偿标准偏低和补偿标准单一两方面的原因而在现实中根本未曾施行,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效益补偿办法的初衷。

4.2.2 地方经济与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矛盾问题

地方经济、社区经济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矛盾以及受补偿标准带来的影响,给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带了巨大的难度,从而直接影响了管护效果,导致盗砍滥伐、森林火灾等破坏生态公益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效果。

4.3.3 生态公益林资金缺口大,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生态公益林是一项长期、巨大的系统工程。县内迹地更新、植被改造、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护林防火等项目所需投入资金巨大,仅依靠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根本无法满足资金需求,因此影响了建设质量和进度。当前林业所要承担的任务同投入比例差距很大,2007年县财政安排给林业的人头经费仅209.7万元,缺口资金500万元,再加上精简下放人员负担,林业部门依靠林业基金艰难维持,不堪重负。因此,林业部门难以筹集大量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5 对策

5.1 加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和任务,这是林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石正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和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加快我镇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逐级落实责任,把它作为改善本地生态环境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落到实处,使石正镇林业生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5.2 生态公益林建设必须走群众路线

公众参与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是世界上所有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功国家的一条共同经验。石正镇生态公益林建设一定要充分信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意愿,积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果。

5.2.1 培植公众的环境意识

利用电视、录像、广播、报刊、墙报、宣传栏等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普及环境科普知识,使公众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在行为取向上能够自觉地参与生态公益林管理与监督。

5.2.2 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制订生态公益林建设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时,要充分听取实施区域内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要把国家改善生态环境的长远和全局目标,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确定公众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2.3 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要公开、透明

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上要公开,要接受群众监督,政府要恪守合同条款,及时、足额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取信于民。

5.3 完善护林网络体系建设,狠抓管护工作的落实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是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要着重发挥好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的作用,将管护工作重心下移,对管护员要落实责任,严明奖惩,平时注意抓好培训教育和督查考核工作。通过镇村两级干部、管护员之间、林农之间共同作用,形成一个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上下齐抓共管的护林网络体系,确保管护工作的落实。

5.4 实施好省级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项目

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已列入2007~2020年广东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全省计划投入资金1162300万元,完成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面积1496773 hm2,其中平远县计划投资14480万元,实施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建设任务18607 hm2。经过实践证明,至2015年7月止,石正镇已完成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面积14650亩,采用林业专业工程队施工,抓好工程质量监督,抓好资金的管理,选用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对单一针叶林进行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能提高林分质量、生态功能等级和增加优质森林资源。

5.5 理顺林农利益与管护目标的矛盾

5.5.1 争取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提高

生态公益林建设产生的是生态和社会效益,对生态公益林所有者(林农)来说,其林地经营活动和林木采伐收益受到极大限制,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补偿与损失本应该对等或者基本接近,补偿标准低就意味着对林农利益的剥夺,让欠发达山区的农民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质量买单,这是极不合情理的,也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相背离。要求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就目前的经济水平,每年至少30~50元/亩左右,可按照林分质量和区位重要性制定不同的补偿标准。从而引导对生态林建设投入,让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也有经济回报,使广大林农自觉、主动地参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全面持续实施。

5.5.2 争取放宽人工林的采伐限制

对一些生态区位不是十分敏感的公益林,特别是人工林和毛竹林,可以考虑在不会对生态带来影响的前提下,开展抚育更新性质的采伐。

总之,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t文明兴。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生态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而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孙高球,杨蓓蕾.浙江省平阳县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

[2]李 信.浅析遵义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

[3]冯晓洪,张时阶,吴先基.平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经营管理对策[J].农技服务,2011(10).

篇9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现状;发展对策;浙江云和;云丰乡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环境,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生态公益林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1,2]。建设和保护好生态公益林是优化林业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云和县云丰乡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提出发展生态公益林具体建议,以实现生态公益林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云丰乡自然概况

云丰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城西,海拔800m,总面积40km2,耕地180.72hm2,林业用地面积3 055.7hm2。辖云丰、潘山头、坑下、王荫山、商坑下、杉板坑、后洋等7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云丰乡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在17.6℃,无霜期223~263d,年均降雨量1 493~1 571mm,年日照时数1 774~1 988h,降水充沛,光、热、水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植被类型多样,植物资源丰富。

2云丰乡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

为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自2000年开始,云丰乡政府正式启动建设万亩生态公益林工程,从2006年开始,又启动县级生态乡创建工程。到目前为止已建设成重点生态公益林1 800hm2,分布在7个行政村,100多个小班,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666.7hm2,省级重点公益林466.7hm2。近年来,在加强建设的同时,云丰乡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也十分重视,不断探索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保障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2.1积极宣传发动,营造保护氛围

云丰乡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意义、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在交通要道竖立大型宣传牌,在乡、村主要管护地段设立公示牌,标明生态公益林公布图、监管责任人、护林责任人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近3年来,共投入资金10万元,安装大小宣传牌15块。

2.2落实保护措施,提高林分质量

云丰乡对郁闭度0.5(含0.5)以上的生态公益林采取严格的封山护林措施。对郁闭度小于0.5的采取封山育林措施,根据立地条件和林相,采取劈山扶育,实行定向培育。对荒山、疏林地实施人工造林补植。

2.3规范资金发放,保障林农利益

云丰乡严格按照森林生态效益资金发放有关规定,加强补偿资金管理,由专人负责补偿资金的发放,对补偿对象及补偿面积进行反复核对,同时在信用联社设立森林生态补偿资金专户,将补偿金直接拨入农户统一的个人银行存款账户,以确保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保障林农利益。

3加强云丰乡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建议

3.1充分调动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的积极性

林农是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林农的既得利益,引导他们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让他们先富起来,是充分调动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积极性的重要前提[3]。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的生态补偿问题,科学引导林农在生态公益林里开辟生财新渠道,如套种中药材等短、平、快项目。

3.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建设意识

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提高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要通过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让广大林农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氛围;同时,还可以在生态公益林经营区设立永久性碑牌,宣传森林管理法规,警示人们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资源。

3.3严格执行《森林法》,加强林地资源管理

严格按照《森林法》规定,对生态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不得转让,更不能将林地改为非林地性质经营。要加强森林管理行政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林,对于违反《森林法》规定非法侵占林地,要依法惩处。

3.4严格实施封山育林,加强林木采伐管理

在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措施上,要严格实施封山育林管理,严禁商业性采伐作业,对确有必要的进行卫生伐、更新伐,要严格检查,慎重审批,在不失去防护作用的前提下,分期择伐,逐步更新,严禁采用皆伐方式采伐,

对破坏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严惩。

3.5注重重点公益林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生态移民是保护重点公益林建设的有效措施。要将重点公益林建设与农民下山脱贫工程结合起来,制定切实有

效的政策措施,对特殊、重点保护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农民进行迁移,通过减少山区人口来减轻公益林的采伐、防火压力。政府要加大投入,着力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对公路沿线、中心村的周边山体进行绿化,营造生态景观林[4]。做到规划一个、实施一个、完成一个。同时要求各村的联系单位要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村庄绿化工作如期完成,使生态林业建设早日见成效,林农得实惠。

4参考文献

[1] 陈祖挺.福建省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4, 18(4):28-30.

[2] 闫西清,马存世,陈莉.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甘肃林业科技,2004(4):46-50.

篇10

关键词:遵义县;公益林区划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6 文献标识码:A

在遵义县实施的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技术要求中,着重强调公益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功能和效益的发挥。遵义县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根据森林的经营目的和主导利用不同,将森林进行分类,实行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以实现森林经营的目的。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将森林划分为2大类,公益林和商品林。通过实施分类经营,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实现高效经营,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遵义县实施公益林区划的管理依据

1.1 分析遵义县的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遵义县属于我国特殊气候中较为普遍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海拔在850~1100m之间,平均气温较为温和,无霜期较长,生态良好。境内冬季、秋末、春初,受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影响,风向多为偏北风,因地貌复杂多变,地面风主要是东北风;春末至夏季,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北向西伸,南下冷空气变暖减弱,主要风向为偏南风或东南风。全县国土面积3367km2,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贵州省商品粮、油菜籽、生猪、烤烟生产基地县,旅游经济发展较好。因此,遵义县的公益林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公益林区作为生态平衡构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该县的生态质量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遵义县的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大娄山山脉将其分为西北部中山峡谷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柏木林和东南部黔中丘原常绿栎林、马尾松、柏木林区及灌丛、草坡等。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极其稀少,现有森林植被主要是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林。构成森林的主要树种有77科25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柏木、枫香、麻栎、白栎、槲栎、泡桐、杜仲、银杏、楠木、柳杉、香樟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算盘籽、牛筋树、山茶、盐肤木、火棘、竺天竹、悬钩子、刺梨等;竹类有慈竹、金竹、苦竹、斑竹、方竹等。

1.2 分析遵义县林业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

由于遵义县的特殊地理特征和气候因素,森林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问题也较多。林业资源没有好好的实施分类,相对重要的公益林经营存在粗放管理的现状;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强,政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在实际的公益林区划建设中不能够将配套的林业生产建设方案进行落实;公益林区的管理中幼林的抚育力度相对较弱,林区分散不够集中;幼林抚育量跟不上相对应的英林措施,幼林的分散密度较大,影响整个林区的生长发育;造林的工程款项运转效率较低,再加上,林区的经营资金投入不够,重点林业的经营工作相对落后。

林区的作业施工质量科学含量较低,和本地的文化教育较为薄弱有关,而且遵义县目前主要开展的是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而实施透光抚育、生态抚育、低效林改造等营林措施的森林面积较少,再加上,森林经营工作仍沿袭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落后,工作效率差,经营成本高,公益林的各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相对应的公益林建设辅助工作都没有开展,例如,林间道路、排灌设施、防火隔离带等都没有相对应的建设起来。因此,公益林的建设还不能够全面的完善起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森林资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受木材高价位的利益驱动,林区道路的改善在为木材采运提供了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使林区木材偷运滥伐管理任务日趋艰巨。林业部门在森林资源上的行政管理成本越来越大。

2 针对遵义县实施公益林区管理的对策

2.1 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

遵义县的人口较为集中,且自然资源丰厚,经济发展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与县领导班子的领导是分不开的。遵义县的领导班子要真抓实干,才能将实施的公益林管理工作全面在本县开展落实。

领导班子的带头实干会促进人民群众对于公益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在建设全县的公益林管理工作中才能将建设速度加快,给本县的经济建设带来持久的保证。因此,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都应该由政府部门带头开展工作,从而带动全社会投入到公益林建设当中。

2.2 制定遵义县公益林管理措施

2.2.1 制定公益林管理管护办法

县人民政府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遵义县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和《遵义县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依法行政,依法护林等规章制度。

2.2.2 宣传动员群众,制定严格的乡规民约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局及林业站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认真向群众讲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目的、意义。帮助各村组建立和完善乡规民约,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作来,为本次遵义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3 完善公益林管护机制

引入公益林管护的竞争机制,形成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护林人员的用人机制。认真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县人民政府与各责任单位和镇乡政府签订责任状,林业站与县林业局签订责任状,公益林护林人员要与镇乡政府签订护林责任状,明确护林地段,护林目标以及有关奖惩措施,确实做到专人专责。

2.2.4 组织保障

县长是遵义县公益林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县林业局局长是直接责任人。县政府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成立林业分类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成员单位主要有县林业局、县计划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审计局、县农牧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林业局,县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公益林管护中的日常事务。各镇乡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领导和处理本辖区内公益林管护中出现的问题,落实管护人员等。

2.3 提高对公益林的建设模式

公益林的建设要制定详细的经营管理实施方案,将公益林和经营措施及资金投入分年度、分类型落实到小班。可以推行实施,将造林责任落实到各小户。将营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投资计划、分项目、分年度、分类型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地段。开展并加大对森林经营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分区建设公益林、商品林或者下达年度营林工作计划项目、面积以及投资计划,使营林工作开展有政策的保护工作。

有保护才有发展。在加大对公益林的管理区划时,国家要全面制定对公益林建设经营有效实施的管理办法。要结合生产实际,研究公益林的营造、经营、管理等先进适用新技术,并且努力做到在生产实践中推广运用。将固有的传统经营模式改变,可以与高等研究院校、科研单位相结合,全面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健全公益林的建设模式,丰富公益林的制造方法,从而提高森林培育质量。

2.4 确立公益林建设的经济效益意识

介于遵义县的特殊地理环境,开展公益林的生产和建设是为了将本地的森林资源功能进行全面的开发,而且不破坏原有的农林生态平衡,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实现生态林的经营和利用原则。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本地的生态效益进一步加强,全面实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将生态林建设的有利之处进行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制定公益林建设区界定工作方案,将建设公益林区划的目的和意义、公益林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公益林区划的认识水平,在实际建设中将公益林建设工程落实。

因为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工作技术要求较高,在召开调整区划界定工作动员工作中,县领导班子和有关公益林建设的技术人员要将实际的公益林管理中的技术难点和疑问进行解释,保证公益林建设的质量,建造公益林的经济意识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保证。

遵义县因为特殊的地理特征,实施公益林的区划管理是为了将本县的森林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将本地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在确定公益林的建设中,形成从上到下一致团结的建林模式,领导带头群众跟随,从而公益林的建设和实施才能进一步推进,公益林的相关保护和建设配套措施才能有效开展落实,森林经营才能形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的体系,公益林的经营、培育、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完善,公益林区划管理对策才能够全面的建设和完善。

3 结语

遵义县的公益林区划管理和对策分析是为了将本县的经济建设更加高效可持续,为本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改造,能够为本地进一步实施资源开发经济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公益林保护建设分析与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