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物安全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三级生物安全 实验室 性能

在变幻莫测的生态环境中,新型病毒大量涌现,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工作刻不容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在抗病毒药物研制过程中,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我国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性能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需要进行相关的对策解决。

面对日益严峻的病毒和微生物蔓延趋势,国家陆续出台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立能够有效的应对通过呼吸道感染的高致病性病毒和微生物。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满足实验相关的要求。其中包括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指标,要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要符合检测标准。我国建设的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有很多家,但是通过国家认可的却很少,究其原因施工单位对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性能认识不足,导致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另外就是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压差控制的的设计上存在不足。

一、影响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性能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对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性能认识不高,质量控制不足

施工人员在对三级生物实验室的实验室的建设认识上存在不足,在工程完工的时候往往出现不良的施工质量。实验室的选址往往不合理,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实验室工作的独立性,竣工后实验室矗立在人流繁多的公共区域。实验室选址得不到有效保证,更谈不上对实验室其它的合理布局了。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没有设置缓冲区,或是即使设计了缓冲区,缓冲区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质量完全不符合实际实验工作的要求。安全柜的设置上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实验室门口实验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的因素,把安全柜的设置选在实验室门口。实验室内的围护结构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耐腐蚀、防水等高性能实验指标。暴露的缝隙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密封。通风空调的设置没有按照进风的三级标准,采用了不合理的排风口布局,没有针对实验室的排风进行专门设计,排风设计上有缺陷。其他不合理的设计也有,主要是施工人员实验室性能的认识不高,质量上控制不足造成的。}

(二)实验操作人员操作不当

实验工作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影响了三级安全生物实验室性能。其他无关人员在未经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同意下擅自进入实验室,给实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的安全隐患。实验工作开始前没有或不愿阅读实验生物安全手册,实验过程不按照标准进行。实验过程中饮食、吸烟和化妆等都会影响实验性能的质量。另外实验过程中溅出的活体没有能够进行及时的消毒和处理工作,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损害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实验过程传染源的标志不到位等都会给三级安全生物实验室性能构成影响。活体处理后没有及时洗手给实验室的安全性能带来隐患。

二、解决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性能的问题对策

(一)合理布局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本着安全的目的布局三级生物安全试验室的选址。试验室的选址要确保独立性。为确保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在与其它公共设施接触的时候要安装必要的隔离门。三级生物安全试验室布局上的设计结构核心区域和缓冲区域。缓冲区的结构采用具有耐腐蚀和防水功能的材料,目的有利于进行消毒工作。缓冲区是进入三级安全试验室的一个缓冲通道,设计上必须具备两道连锁门,连锁门确保当一锁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另一锁门处于关闭值班状态。连锁门的设计必须确保打开和关闭得到及时保障。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可以完成实验工作的第二次换衣工作。当然若果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没有设置自动控制装置,那么就要考虑适当的缓冲区面积,缓冲区的面积不超过实验室面积的1/8。在三级生物安全室中,生物安全柜的位置设置很重要。安全柜的设置要远离实验室入口,因为在实验室入口进行实验操作的人很多,容易使污染区的污染空气去流向洁净区。三级生物安全试验室维护结构材料要具备较高的化学和物理性能,对周围出现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通风空调的安装遵循初、中、高效的过滤标准,进风和排风系统之间安装气密型调节阀,有效进行排风过滤,实验前先开排风后送风。不采用双侧均匀的排风和上送上排的通风设计,保证安全柜和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确实验工作安全进行。

(二)实验操作人员按照操作标准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开始前由实验领导带领实验操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限制辅导人员和项目有关的人员进入。实验开始的时候关闭实验室的门。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工作中潜在微生物的种类和危害级别,介绍安全防护知识,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差错事故,避免操作人员获得实验室感染。实验室领导要制定相关的生物安全手册分发给实验操作人员,提醒参加试验操作人员注意特殊风险,实验前要阅读生物安全手册,按照手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给各科任课老师及时提供仪器、材料、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让其成功地做好每个实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贴警示标语注意传染源和感染动物。按照使用规范对制定锐器使用,对有污染的锐器要采取一定的消毒处理,对发现的传染源要及时上报领导并做下相关的观察和评估记录。操作时要细心,对洒出的活体要进行消毒处理;对实验台面和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传染源确保遏制在生物安全柜和生理遏制设备中,将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的废物放入容器中,避免在后续的收集、处理过程中出现泄漏事故。需要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免疫接种,避免病原侵入带来的危害,收集实验操作人员和其它风险人员的血清样本。

篇2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应急预案体系的组织保障到位有力。

2008年,我局根据市委、市府、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办的总体要求,结合文化广电工作实际,专门组织召开会议,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文化、新闻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了专门的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科室负责任为成员的“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设宣传报道组、技术保障及安全播出组、后勤保障及信息传递组、内部抢险救灾组、灾情核查组五组。各组在局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实行分工合作,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打总体战,确保了应急预案的高效有序运行,及时处置本局职能范围内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确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采、编、制、播和上级抢险救灾各种信息的正常及时。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实施领导负责制和缺位制。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在全系统各单位建立起了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完善机制,细化措施,优化方案,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举措链接无缝。

一是完善体系,优化方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修订。2009年和今年年初,我局两次修订了《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应急预案》,进一步深化“一案三制”,努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网五库”建设,并要求各区(县)、市直各文化单位、各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区县广播电视台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工作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管理。二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化市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其他省市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制定了《市文化局文物安全和文物保护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组织领导、工作原则、通讯联络、人员集结、应急响应、处置流程、新闻宣传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大提升了预案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严格落实了应急值班制度。在元旦、春节、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了专门的应急预案。为确保假期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全系统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局领导班子和值班人员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报送流程。三是细化措施,明确职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是要响应快捷、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为此,我局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广播电视台、市直文化单位、各文化企业经营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职责职能,形成了局机关、区县、市直系统下属各单位“点、线、面”相结合的无缝链接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四是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危险源排查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治理大隐患,防大事故。

三、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完善硬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响应机制科学得当。

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始终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我局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整合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的人员资源,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覆盖涉及全市文化新闻出版机关、文化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经营单位、书报刊经营场所等。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2009年,组织局机关公务员、参公单位人员参加全市《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培训,全部人员通过了考试。同时,局机关对系统内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培训。按照全省文化广电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善后与恢复等。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演练,提升应急反映处置能力。在5.12周年之际,我局分别组织实施了模拟“涪江上游特大洪水即将到达”和大型公共文化场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疏散演练,市应急办徐建军主任亲自到场指导,对我局应急演练工作进行了肯定。四是完善硬件设施,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我局购置了16部小灵通配备到相关人员,强化了应急通讯保障。目前,从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各中心主任,相关科室科长实现了座机、手机、小灵通三机配备,强力保障了对人员的有序调度和工作的有效指挥。加大应急物资储备资金投入。加强了常规应急物资(如手电筒、发电机、矿泉水、方便面)的储备,等并实行专人保管和定期检查,确保应急物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设置了应急值班室,确保24小时应急信息报送及时,人员值班到位。五是广泛宣传,深入教育。我局紧紧围绕“预防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三月综治宣传活动、“5.12防灾减灾日”、“4.23读书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同时通过标语、横幅、站牌、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充分发挥文化广电部门的职能优势,编排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利用送文化下乡、社区文艺演出的机会,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应急工作知晓率和学习应急基本常识。

完善的机制、严密的措施、科学的体系大大提升了应急管理和响应处置能力。“1.31”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局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在危急时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鼓舞斗志的作用,为促进抗震救灾工作科学、高效、有序进行,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3月12日,在接到市应急办的电话通知后,我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执法人员10分钟内便赶到了事发地。协调公安、城管成功查处了河南“明星武术表演团”的非法演出活动。

四、存在的几点问题:

篇3

关键词:开放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210604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保障学生学习对文献信息需求的重任,保证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学生的生命安全是高校图书馆的重大职责。当前各高校图书馆为了方便学生学习,纷纷推行“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模式,读者人数大量增加,馆藏文献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以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该校图书馆自2002年全面推行“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以来,读者到馆人数成倍增加,每日接待读者稳定在10000人次以上[1]。在开放服务模式下,读者可以便捷地进出图书馆,在图书馆内自由阅览,图书馆已经具有众多公共场所的属性,建立这种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机制是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共同面临的问题和严峻挑战。各高校图书馆只有更加重视安全工作,面对新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预案,从容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才能有效保障图书馆及广大师生的安全。

一、图书馆突发安全事件的特征及

危害 图书馆突发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害读者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损坏国家财产以及其他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件。图书馆每日进出读者众多, 保管的各类文献集中而珍贵, 一旦发生灾害,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不可估量。

突发安全事件具有高度紧迫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事件在毫无预见的情况下发生,十分偶然,常常是“第一次”,几乎没有规律可循和经验可用,用常规性规则很难判断;事件进展迅速、瞬息万变,在各种诱因综合作用下,会出现次生、衍生、耦合、变异、扩大等变化,蔓延迅速,酿成危害,轻者造成秩序混乱,重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突发安全事件的破坏性不仅表现在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和读者密集场所,具有较高安全风险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遭受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将难以估计。2008 年3 月13 日南京东南大学火灾, 10 个实验室被烧毁, 师生积累多年的学术资料付之一炬, 老学者们十分痛心, 泪流满面, 遗憾终生。1994年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发生的大火和2004年德国魏玛“安娜.阿玛丽娅公爵夫人图书馆”遭受灭顶之灾所引起的事故教训更需要各高校图书馆深刻汲取[2]。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分析所处地区发生地震、雷电、冰雹、飓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可能性和疫情、传染病、恐怖袭击、骚乱等形势,进行科学地评价,采取严密的措施进行预防,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安全事件,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二、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

应急预案是针对要发生的安全事件而制定的应急计划,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它是在分析、评估图书馆潜在的危险性、突发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的基础上,图书馆应急机构对突发安全事件在组织保障、技术保障、设备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人员配备、协调机制等方面做出的具体安排。

应急预案的制定坚持依法编制、科学系统、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分类分级、统一指挥、迅速反应的原则[3]。

(一)依法编制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图书馆应急预案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图书馆内各级组织、工作人员和读者必须严格遵守和服从。

(二)科学系统

应急预案是在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指导思想、方针、产生程序是科学的,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目标是非常明确、具体的,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信息等进行的系统安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预防为主: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预防计划,其根本目的是预防安全事件发生,或者减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三)以人为本

要求应急预案把保障图书馆内人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同时要求通过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减少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或降低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四)分类分级

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对可能造成图书馆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安全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表现形式等进行分级应对,制定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分类分级应急预案。

(五)统一指挥

应急预案中明确统一的指挥权限,由于应急的关键在于快,往往不允许进行充分协商,因此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

(六)迅速反应

应急救援不允许耽误时间,要求一切响应都要快,快能制止危害扩大,快能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快能降低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的前提是对潜在突发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风险识别是根据高校所处地区、环境,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自身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才会真正采取措施进行防范。风险评价是在对各类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发生概率等进行科学分析,对事件危害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制定风险控制级别标准。高校图书馆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根据突发安全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程度和处置难易程度等情况采取四级风险控制机制[4],一级为特别重大安全事件,二级为严重安全事件,三级为较重安全事件,四级为一般安全事件。风险控制就是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避免或降低风险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应急预案就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预案行文如同应急操作手册,即按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刚结束的几个阶段,规定每一步的操作内容和要求,突出事前预警、事件响应、应急处置和事件善后等各环节的应急工作措施。如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各工作组的职责分配;应急救援中可用的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紧急情况下馆内人员的安全转移、撤离的安排;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人员生命、图书馆财产、设施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善后处理等。

图1 风险评价程序示意图高校图书馆的应急预案应针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类型和风险级别进行专项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充分考虑高校图书馆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空间环境、内部结构、设施情况、工作人员素质和读者安全意识等因素[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应急程序和恢复程序。

(一)预防程序

就是对高校图书馆可能发生及衍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为防止安全事件发生或降低其危害程度所制定的办法和采取的措施。

(二)准备程序

就是做好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准备,包括对应急组织、人员队伍、物资器材、设备设施等作出安排,以及组织演练和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等工作。

应急程序:是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措施,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开放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在突发安全事件时对人员响应、信息传递以及物资、设备调度等方面作出部署和规定,包括警报与报警、指挥与控制、事态检测与评估、读者疏散与安置、贵重物品转移与管理、抢险与救灾、警戒与治安、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处理等各种工作程序。

(三)恢复程序

是在突发安全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和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所采取或者继续实施的必要措施,包括对突发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评价;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查明突发事件的原因,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以及对应急救援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人员给予表彰或者奖励,对造成安全责任事故的人员进行处罚等作出规定。

以火灾应急预案为例,火灾是对图书馆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图书馆被国家列为一级防火单位,其安全重要性非同一般。火灾应急预案应包括馆舍重点部位的布置和人员的位置,初期火灾灭火方案和疏散措施,火灾前、中、后阶段图书资料的抢救转移方案、火灾现场的医护抢救等。一个完善的预案能使馆员在火灾发生时冷静应对,并且按程序实施应急方案,不会造成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无所应对的局面。

四、实施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

(一)物质保障

高校图书馆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消防报警系统、消防灭火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通讯系统、应急指挥广播系统是必须建设的;灭火器、破门、破窗工具等器材根据图书馆规模和结构必须配备齐全;图书馆内部分布图、重点部位标识、疏散路线图、应急电话表等必需张贴在醒目位置;对讲机、手提喇叭等通讯设备、器材,安全带(绳)、安全楼梯、毛巾等逃生器材,以及担架、药物等救生物品,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配备。

(二)机制保障

图书馆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指派专人负责,必要时,还应设置急办公室。定期邀请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图书馆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使应急管理军事化、措施科学化、指挥程序化。制定预警报告,发出风险警报,预警报告分为平时状态、警戒状态、战时状态,使常规应急物资与战时应急物资相补充,常规应急设备与战时应急设备相适应,从而构建具有全面性、层次性、集成性、操作性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信息保障

应急响应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快和准,快能够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置,准能够保证突发事件得到正确处置。迅速了解突发事件状况、进展情况,准确把握突发事件本质特征的关键,就是建立突发事件通讯与信息系统。根据突发事件类型、性质、特点,在应急预案中预先对通讯与信息的人员、内容、范围、设备、设施做出安排,在突发事件处置和恢复阶段,必须保障通讯畅通,指派专人或部门进行信息,避免因信息失真耽误突发事件的处置,或因信息错误产生其它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四)宣传教育保障

定期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提高读者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十分必要。在图书馆张贴告示,发放宣传单,让读者正确掌握避灾减灾知识;设立公告栏,各种通告,公示图书馆的布局图,指示逃生线路,让读者熟悉应急疏散路线等,都是重要的宣传教育措施。图书馆员还可以深入院系,以讲座形式逐一讲解图书馆应急预案要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五)应急演练保障

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 提高读者对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力与实践能力,使读者一旦遭遇紧急情况,可以保持头脑清醒,做到临危不乱。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每周有限的闭馆时间, 分期分批组织应急演练,指挥读者有序疏散,组织读者从各个楼层对应的应急出口逃生,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结语

开放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览的自主性强、流动性大;馆内书籍、设施多属易燃物品,许多图书馆还珍藏了大量文物和古籍等。在社会各种安全事件频况下,各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件的准备,制定科学、合理、可靠的应急预案,从容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件,尽最大努力降低图书馆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勇,叶艳鸣.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0.

[2]段小虎.图书馆消防安全:隐患、制度和法律责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23-25.

[3]张涛.地方公安机关应对预案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11.

篇4

第二条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公司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条公司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公司火灾现场指挥,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经理及有关部门成员组成。消防应急指挥小组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具体分工如下:

负责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扑救。

负责组织人员疏导被困人员,维持现场秩序。

负责立即同医院,公安,消防部门的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负责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

第四条根据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义务消防人员,每年对消防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实战演习,教育全体职工学习灭火器使用常识,掌握防火灭火器灭火要点和自救器材的完好情况,及时更换过期和失效的灭火器,保证灭火器的正常有效。

第五条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一)报警:公司员工,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公司安全部门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

(二)接警:安全部门接警后,应立即向公司领导和消防应急指挥小组报告,通知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

(三)处置:指挥各工作小组,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的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对火灾现场人员有序的进行疏散。扑救火灾时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并派人及时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要物资,充分利用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伤员身上燃烧的衣物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底墒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四)协助消防员灭火。在自救的基础上,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要简要的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支持消防队员灭火,要听从消防队的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五)保护现场。当火灾发生时和扑救完毕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六)火灾扑灭后,由安全部门协助公安消防部门,查明火灾原因,调查火灾损失。

第六条火灾事故调查处置。按照公司事故(事件)报告分析处理制度规定,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在调查和审查事故情况报告出来以后,作出有关处理决定(),重新落实防范措施。并报公司应急抢救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应急物质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灭火器等救火物资。

注意事项

1,贵重的书画文物及重要的档案资料等,一旦着火不可用水扑救。

2,那些比重轻于水的易燃液体着货后不宜用水扑救,因为着火的

篇5

一、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保证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有效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宏观上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基本理论、基础设施、制度保障、技术支持等诸多方面;从微观上讲贯穿于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关系到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具体到每一个档案馆,在建立各自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对照不同类型的档案安全事故,针对不同的档案载体、不同的保存状况、不同的存储环境等因素,找准安全隐患,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安全保障方案,打造切实可行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二、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为档案安全打造第一道防线

档案馆库是档案安全最重要的保证。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所限,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档案馆库建设的投入不足,档案馆库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馆舍面积严重不足。以吉林省为例,全省70个综合档案馆建筑面积低于1200平方米的有39个,占比65%;库房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有53个,占比88.3%,有的档案馆建筑面积不足百平方米。《档案法》赋予的档案接收保管等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许多符合进馆期限的档案保存在各立档单位中,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档案的安全保管得不到保证。很多档案馆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距今20年左右,且不是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修建,多年没有进行维修,雨季室内漏雨,库房湿度过高;水暖管道锈蚀,电路老化,存在火灾、水灾隐患;没有安全监控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档案保管条件较差,档案的安全保管得不到保证。三是档案馆合结构不合理。很多档案馆为非独立馆舍,与当地党委、政府或其他单位同楼办公,馆舍结构不符合档案馆建设要求。

近几年,档案馆舍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很多省份都在预算内安排了馆舍建设补助资金,用于档案馆台的新建扩建和维修改造,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年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馆合建设。要抓住机遇,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设一批满足未来30~50年需求的坚固、安全、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现代化档案馆,为档案安全打造第一道防线。

三、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保证档案日常管理的安全运转

完善的档案馆安全设施是保证档案安全最有效的防护网。《国家档案局关于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档案馆安全设施建设的新要求。各级档案馆要结合新馆建设,建设完备的档案馆安全设施;现有馆舍也要按照《通知》要求,重点建设监控、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温湿度控制、门禁系统等安全设施建设,实现档案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可控性。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安全工作制度,提高档案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保证档案安全既涉及档案的实体安全又涉及档案的信息安全,体现在档案工作的接收、保管、整理、鉴定、利用、数字化等各个环节中。要针对不同的工作环节,细化档案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要重视建立珍贵档案保护制度。对馆藏珍贵档案,除建立特藏库外,对其中极为珍贵的“镇馆之宝”,应借鉴文博部门保存珍贵文物的经验,如博物院保存的《富春山居图》等珍品规定每4年才能展出一次。采取单独装具特殊保存珍品档案,对其原件出库条件、程序及时间间隔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要重视建立濒危档案排查制度,尽快对破损档案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同时在抢救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避免对档案的二次破坏。

要重视建立档案馆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目前各级国家档案馆按照《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要求,普遍对各种突发灾害和突发事件制定出相应的档案抢救和保护预案,但是应急预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真正遇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全不能发挥作用。建立档案馆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确责任,建立起档案馆快速应急反应体系。

要重视建立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2009年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要通过建立异地备份库等形式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档案异地异质备份是维护档案数字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在备份地点的选择上要遵循不在同一地震带、不同气候类型、交通便捷等原则。

五、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档案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日益普遍。很多档案馆以利用需求为导向,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档案数字化已成为保护档案原件、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容灾能力的重要手段。2008年北川县档案馆在地震中倒塌,大量档案严重损毁,2009年德国科隆市历史档案馆倒塌,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手稿在内的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被埋在废墟之下,直接导致相当数量的原始档案无法弥补,用档案馆一位官员的话说:“这次损失的是总计18公里长档案架上的德国历史。”这两次事件,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管理工作;观众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97-02

作为全国第一批免费开放的甘肃省博物馆,自2008年3月28日开放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兰州本地市民的广泛关注。截止2009年2月28日,已有45万多人参观了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建馆70年来观众最多的一年。尽管观众人数倍增,最多的一天曾达到5400余人,但参观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与开放前期和开展期间所做的大量细致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

一、 展厅的安全管理

作为博物馆的管理者,必须改变以往陈旧僵化的观念,对免费开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实行免费开放是好事,但如果管理不到位,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有些博物馆在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甚至还没有制订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和紧急处置办法、免费开放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为得到经费而匆匆开放,结果面对蜂拥而至的人流,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后果难以设想。因此,博物馆必须制订有关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随时解决因免费开放游客大增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甘肃省博物馆在总结经验的前提下,结合本馆实际,对各展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前期预案和现场管理方案,形成了免费开放有序参观的良好机制。

免费开放后,由于参观者激增,观众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可能会增高,必须及时妥善处理,切实保障文物安全和参观者人身安全。针对可能发生的文物损坏、盗窃、观众拥挤踩踏事件,根据《甘肃省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处理中心,由保卫处统一管理。博物馆任何区域若发生意外事件,其相关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应急中心,应急中心会立即通知启动相关预案,及时解决和处理突发问题。

进行了防火、防盗、防水培训。请当地消防专家讲解安全消防知识,并组织全馆职工实地操作演练,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学会使用灭火器,了解掌握消防设施的具置和使用方法。

在展厅内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了紧急情况下的观众疏导模拟演练。事先绘制了详细、清晰的展览大楼平面图和剖面图,人手一份。参加演练的人员对照图纸反复熟悉各处的具置,尤其是各安全出口,从而在演练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将观众有序地疏导出展览大楼。

增设了安全检查门闸系统和安检仪。所有进入展览大楼的人员及随身携带物都要通过安全检查,排除了危险品被带入展厅后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便于准确统计观众人数。

制作了175个总长度达200多米的防护隔离带;在一些特殊展柜和区域,安装了防护栏、防护玻璃和隔离支架等防护设施,避免了观众与展柜和展品的近距离接触。

对中央空调、恒温恒湿、安防、消防、照明、展柜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维护和检修,展厅内增设了应急照明系统。

进一步改善、增加了相应的展品安全保护措施和硬件设施,通过保卫处的信息监控中心监控和工作人员的现场管理,及时发现风险和隐患。每个展厅都增设了监控和安全设施,对狭窄处和容易磕碰的地方进行了改造。

对观众携带的金属器、尖状器等可能威胁到文物安全的物品,要求他们必须寄存;严禁参观者将任何液体(包括饮料、茶水)带入展览大楼。

成立了开放管理部,对展厅开放实施专门管理和监督,包括门票发放、观众疏导、人流控制、开馆闭馆、服务咨询、团体预约等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开具问题通知单,填写开放管理日志和开放管理部督查记录。对开放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和领导沟通、协调,保证了展览的正常开放。

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了44名展厅看管员,经过严格挑选和培训后,将他们安排到安检口和展厅的重要位置。要求他们在岗期间统一着装、戴白手套、挂工作牌、携对讲机,充实了文物安全保卫力量。针对节假日观众较多的情况,抽调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到展厅轮流值班,加大了管理力度。

二、 观众的管理与服务

首先,根据展厅容纳量及接待能力,通过设立团体预约和免费领票,合理分流人数。为避免因免费可能出现的参观无序现象,甘肃省博物馆采取了“免费不免票”的办法。在馆门口发票处增设了观众排队领票围栏,安排保安维持秩序。为控制观众流量,对学校、单位团体、旅行社团队参观实行提前预约,凭单位介绍信或旅行社带团计划单领取参观单进入,适当错开高峰期。这样既保证了团队的参观质量,又维持了正常的参观秩序。

其次,加强了疏导力量。团体观众进入展厅前,由专人说明参观注意事项,并设疏导人员,合理有序地将观众疏散、引导至各个展厅。对观众较为集中的展厅,加强管理,实施必要的人数控制。当展厅人数趋于饱和时,及时通知疏导人员在各个展厅外值守,劝导观众先参观人数较少的展厅,同时反复播放“参观须知”,提醒参观完的观众尽快离开,以控制和减少流量。在节假日观众较多且集中的时段,采取“量出为入”的办法,即当展厅观众人数达到900人时,出多少人进多少人,使展厅人数始终控制在900~1000人。

为了便于观众参观,制作、安装了大量清晰醒目的观众须知、服务路线指示牌、警示牌、告示牌以及其他标识,避免了观众因重复参观路线可能造成的人流阻塞。各种指示牌和标识牌美观大方、清晰易懂,全部标注了英文,以满足外宾的需求。

考虑到讲解会吸引很多观众涌向讲解员及展柜,容易造成拥挤,给文物安全带来隐患,根据展览内容调整了讲解路线;增设了触摸屏、滚动式电子显示屏;启动了广播系统,播放“观众须知”、 “参观完毕尽早离开通知”、“看管好儿童通知”、“闭馆清场通知”、“失物招领”、“广播找人”等信息,显示了甘肃省博物馆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为了尽可能地为观众提供舒适、高雅的参观环境和全方位服务,增加、完善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重新改造了卫生间,配备了手纸、洗手液和烘干机;将观众休息区的座椅增加到30个, 120座;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开通了电梯;购置了轮椅和婴幼儿推车,准备了雨伞架和伞套;开办了纪念品商店、书店、休闲茶屋等。

三、工作人员的管理

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及服务意识。借免费开放的契机,甘肃省博物馆在全馆范围内开展了强化文物安全和观众服务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三次召开全馆动员大会,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反复强调文物安全的重要性,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修订完善了各部门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做到奖罚分明。

在全馆职工中开展了服务礼仪学习与训练活动等。对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如前台咨询人员、保安人员、保洁员等集中组织了强化培训,推行标准的文明用语、规范用语,强化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文明礼貌意识。针对免费开放可能影响服务水平的提高,制定了29条服务守则。规定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必须统一着装、挂工作牌,微笑服务、站立服务,对观众一视同仁。

设置了员工通道。展厅开放期间,所有工作人员进出展览大楼,必须走员工通道,避免与观众同时出入,有利于展厅的安全管理。

篇7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健全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不断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责任体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将安全生产工作融入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健全组织、分解任务,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考核。

(二)、贯彻法规。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省安全生产条例》法律法规,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厉打击瞒报事故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因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培训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到位等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员。

(三)、达标创建。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安全生产、安全保卫技术改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把工作、生活建立在可靠的安全保障基础上。

二、开展安全生产大调研活动

(一)、排查安全隐患,摸清重大危险源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要求企业定期组织排查事故隐患,将排查出来的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督促企业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整改,对一般事故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组织制定治理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积极推进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摸清重大危险源情况,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建立台账,跟踪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和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检测,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

(二)、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为了加强廉政建设,我局积极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沟通,与服务对象“交心交友不交利”,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坚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督促辖区企业张贴“五落实”贴图,确保辖区各企业“五落实”情况落实到位。同时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深化“七打七治”工作,集中打击、整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遏制因非法违法行为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

三、深入排查安全生产隐患

(一)、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包括会展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文保单位和文化市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强日常监管和指导服务,深入开展各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行业安全准入条件,加强安全防范,不断提高行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深入督查文化娱乐场所、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依法督促文化市场业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继续加大文化娱乐场所、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力度。在示范经营单位创建中,将安全管理列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示范带动,促进文化市场的安全发展。

(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依法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周密部署,及时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结合实际,针对重要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以及重大节日、高温季节、汛期、恶劣天气等重点区域和时段,明确检查范围、重点和要求,认真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三)、切实加强本系统的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公共文化场所、重点文化(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等专项治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重视加强对本级开放场所、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局属各单位和各经营场所组织大型文化活动能够做到按规定报批,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安全措施。我局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所属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

(四)、深入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重点针对古祠、古民居、古村落、网吧、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开展专项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加强安全目标管理考核。我局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强抓落实。进一步探索建立责任分解、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等常态机制。结合日常检查,坚持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分析和治理,并纳入年度安全工作考核内容。

篇8

2、应急机构组成:领导小组幼儿园防洪抗汛工作在上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

防洪抗汛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全体行政班子人员

组成园长室为指挥部,xxx任联络员。

3、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防洪抗汛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防洪抗汛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园师生防洪抗汛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防洪抗汛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全园师生防洪抗汛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防洪抗汛工作,把防洪抗汛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4、防洪抗汛的应急行动

(1)分工见(消防紧急预案》。

(2)接到上级指示或通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防洪抗汛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洪抗汛任务。

(3)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4)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库房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洪抗汛顺利进行。

(5)加强全园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幼儿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6)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7)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8)各级领导小组在园长室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灾后滋生其它灾害。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到附近救护站抢救。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迅速了解和掌握系统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篇9

  学校预防火灾应急预案1

 

  为应对学校突发火灾事故,及时、有序、高效地做出相应处理,保证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学校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保证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结合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一、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1、早预防。即要求学校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后勤服务工作,坚持以法办事,规范操作,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的各种消防隐患。

  2、早发现。即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检查制度,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早报告。即要求严格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通报信息。

  4、早救治早隔离。即要求执行谁发现谁首先受理的制度,发现消防事故,立即招呼就近人员,控制局面,最大努力阻止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发现伤情或病情,立即组织人员送医院救治。

  二、一旦学校出现突发火灾事故,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人员,全力投入事故的处理工作。

  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孙黎明

  副组长:张晶晶

  组员:刘红李雪威宋双红赵金平苑林芳杨鑫鑫

  1、组长职能: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副组长职能:

  (1)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办公室报告情况。

  (2)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消防、医疗等机构对事故进行处理。

  (5)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

  (6)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现场控制人员:孙黎明张晶晶及各班主任。职能: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组织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

  (3)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后勤保障人员赵金平宋双红。职能:

  (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

  (3)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三、突发火灾事件的具体处置对策

  1、发生火灾时,现场教师马上组织疏散学生离开现场。

  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

  3、在向学校、教育局领导报告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

  4、组织师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不得组织学生抢险,扑救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以班为单位清点人数,

  5、学校有关人员第一时间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在消防大队来之前切掉火区电源,带上灭火器材和使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抢救学校财产,尽可能使学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6、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校园起火原因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记录在案,写出书面报告向教育局汇报。

  四、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五、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学校预防火灾应急预案2

 

  为确保全体在园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人身安全和健康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人身安全和健康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降低危害,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消防事故,根据上级消防部门文件与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园消防环境建设与准备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教职员工

  二、消防安全工作成员的责任分工

  组长为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定时召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消防安全事宜。

  副组长负责各具体负责组织对紧急预案的落实情况,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证完成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

  副组长和领导组各组员具体负责火险发生时全园各教室、各部门突发事件的处理、报告、监控与协调,保证领导小组紧急指令的畅通和顺利落实;做好宣传、教育、检查等工作,努力将火灾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

  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机构下设通讯组、灭火组、抢救组、紧急疏散组,分别具体负责通讯联络、组织救火、抢救伤员、疏散师生等工作。

  (一)通讯组:组长:,成员:火险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校消防安全工作组和上级相关部门,以快速得到指示,视火情拨打119,报险救灾)

  (二)灭火组:组长:,成员:(负责消防设施完善和消防用具准备,负责检查全园各办公室、教室、宿舍、食堂等地的用电、用火安全;火险发生,立即参加救火救灾工作)

  (三)抢救组:组长:,成员:负责做好及时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负责火险发生时受伤师幼儿及救火人员伤痛的紧急处理和救护)

  (四)紧急疏散组:组长:,成员:各班保育老师(负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明确各班逃生途径与办法指导,负责所在所管教室幼儿紧急疏散中的安全);

  三、灭火工作预案

  1、发现火情,在场人员要立即引导室内人员进行有序疏散,并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争取消灭于火灾初级阶段。

  2、如不能及时控制、扑灭火灾,在场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如切断电源等),防止火势蔓延。

  3、在场人员要以最快的方法向领导组成员汇报,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协力救火。

  4、领导组成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到达火情现场,并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

  四、师生疏散及逃生预案

  1、火情发生后,按照灭火预案,管理人员及各工作人员要立即通知幼儿园领导组领导,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如发生重大火情,同时向"119"报警,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逐个区域通知人员撤离。

  2、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该正确引导撤离师生奔向疏散通道,并将正确的逃生方法告知负责同志,其余人员按照既定位置,统一使用灭火设备灭火,并进行伤员抢救等工作。

  3、为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一切听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

  4、紧急疏散的负责同志必须接受基本灭火技术的培训,正确掌握必要的方法,切实保证师生的安全逃生。

 

学校预防火灾应急预案3

 

  学校防火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学校消防管理规定和各项制度,加强重点部位及学生宿舍的管理,配备好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把火灾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提升学校的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上海市消防条例》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起学校火灾事故的原因

  电线老化、乱拉接临时线,违章用电炉和其它电器设备,液化煤气及其储藏室过于密封、食堂油锅过热、实验操作不当、易燃易燥物品使用、保管不当,违章动用明火、乱扔烟蒂诱发原因。

  二、预防措施

  1、校长是学校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制定学校消防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

  2、对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掌握逃生方法。

  3、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

  4、保持通道畅通,不堆物。

  三、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火灾,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打“119”电话报警,同时上报局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2、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

  (1)人员疏散:救人是第一原则,学校消防责任人和舍务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有序地组织学生疏散转移。

  A、火灾时,由于有烟气,能见度差,现场指挥人员应保持镇静,稳定好人员情绪,维护好现场秩序,组织有序疏散,防止惊慌造成挤伤、踩伤等事故。

  B、利用现场有利条件,快速疏散。下层着火时,楼梯未坍塌的采用低姿势迅速而下,有条件的可用湿毛巾,堵住嘴、鼻,用湿毯子披围在身上从烟火中冲过去。

  C、高层着火时疏散时较为困难,困此更应沉着冷静,不可采取莽撞措施,应按照安全口的指示标志,尽快从安全通和室外消防楼梯安全撤出,切忌用电梯或跳楼。火势确实较大无法逃生,可躲避到阳台、平台或关闭房门用湿毛巾堵塞门缝防止烟火进入,并用水浇湿房门,等待救护人员到来。

  D、火灾时,一旦人体身上着火,应尽快地把衣服撕碎扔掉,切记不能奔跑,那样会使火越烧越旺,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如旁边有水,立即用水浇洒全身,或用湿毯子等压灭火焰,着火人也可就地倒下打滚,把身上的火焰压灭。

  (2)物资疏散:火场上的物资疏散,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

  A、首先疏散的物资是那些可能扩大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例如起火点附近的油桶、液化气罐、化学实验室易爆和有毒物品,以及堵塞通道使灭火行动受阴的物资。

  B、疏散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例如机密文件、档案资历料、高级仪器、珍贵文物以及价值贵重的物资。

  3、如有伤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如学生受伤,要及时通知家长。

  4、等待消防车到来期间,可组织学校教工义务消防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灭火。

  灭火扑救:初起火最易扑灭,在消防人员未到前,如能集中合力抢救,常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根据不同的火原因,可采取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火灾现场指挥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和临近所有灭火器,不要零打碎敲,集中使用对准火点,尽量抓住战机把火消灭,或控制住火势的发展,最后由消防人员彻底扑灭火焰。

篇10

关键词:四川;旅游;地震;重建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062-02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四川旅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按照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地震给四川旅游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500多亿。而在此之前,四川旅游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占全省GDP总量的10%,是四川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一场灾难,使旅游业瞬间跌入低谷。如何重塑四川旅游形象,恢复四川旅游,重现往日生机,是灾后四川经济重建的重中之重。

一、四川旅游重建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被损文物的修复工作

在这场地震中,四川地区许多沉积千年的人文历史古迹遭遇了一场大劫难。正如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赵川荣所说:“这是建国后对文物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天灾。”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沉淀,历史贵在真实。文物的修复和重建应尊重历史、尊重原貌,应严格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文物修复的相关规定,做到“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技术”的要求。不能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修旧如旧”,以简陋的现代方式搞仿古。而是汲取传统建筑的智慧,从里到外都要汲取传统的精华。坚决避免为了赚取旅游收入,而将所有震毁的文物都修建如新,作为灾区复兴和旅游招财的文化道具。

另外,此次地震,四川文物受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物部门缺乏保护意识。有些文物收藏单位的设施不完备,同时,对文物建筑和文物保管、陈列、展示工作的防震措施也缺乏具体要求。因此,灾后传统建筑的修复一定要提高抗震防震技术含量,增强抗震性能;对于文物的保管、陈列和展示要强化防震措施要求。

2.避免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

四川旅游业的灾后重建修复应统筹规划、全面考虑,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受破坏旅游景点的修复和重建,要请相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按照文物、景点受损坏程度和重要性进行整体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有计划的进行。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已迅速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针对区域性灾难的行政法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政府也联合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条例和方案对四川灾区旅游业生产力布局和结构调整进行了全面安排,提出了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的空间布局、主要内容和重点项目,提出了灾后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的措施及规划实施保障要求。为灾区有利、有序、有效地做好重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是四川地震灾区恢复生机,重建旅游业的重要制度保障。

3.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川许多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比较脆弱的山区,自然环境极易受到破坏。因此,四川旅游的重建必须立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和旅游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应注意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较为脆弱景区的重建,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再次评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生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为辅的原则。避免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严格控制容量,突出生态旅游特点。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四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四川旅游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建议

1.以重建为契机,推进四川旅游产业升级

恢复不是简单的复原,而是要在重建中实现提升。以重建为契机,解决和克服以往四川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推进四川旅游产业升级。

四川虽然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但长期以来,四川旅游是以低档次的旅游产品吸引低产出的游客,这虽然也能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但其代价是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有时甚至是破坏。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旅游消费也将呈现出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转变的趋势。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是无限制的,因此,休闲旅游的发展潜力也是无限的。四川地区自然风光优美秀丽,人文资源优势突出,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灯会、花会、转山会、赛马会、火把节等民族节庆丰富多彩;川菜、川酒、川茶更是享有盛名,因此四川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巨大。震后部分重建景区或新建旅游区可以充分考虑到这一趋势,在产品体系设计上将重心放在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上。使四川实现从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产品转型、产业升级。

2.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旅游应急管理主要在于防止和降低旅游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从而保护组织和人们免受损害。此次地震提醒我们,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做好危机的防范工作是四川旅游重建的重要内容。其中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次地震暴露了很多景区在抗震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问题。重建过程中我们需要吸取这个教训。建设抗震性强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完善的防震措施、防灾通道、紧急避难所等增加游客安全感,减少旅游中发生意外的风险。第二,制定危机事件事前应急预案。事前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而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应急及救急机制。景区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严重事件或重大的灾害风险等紧急情况,进行重点控制和防范,如实行各旅游景区全天候专人值守、险情巡查、灾情速报、配备经验导游等措施,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保证景区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按照预案实施救援。第三,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及时捕捉和收集可能引发危机的一些征兆,并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出预测和判断,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游客危机信号信息。第四,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以电话、无线电通讯、国际互联网、电视和基层广播、景区显著位置的电子广告牌等为手段的信息网络,即时向游客危机信号信息,并使信息尽可能覆盖可能受影响的群体。

3.利用地震资源,打造新的旅游项目

“5・12”地震灾害后,总理站在北川县城外的一块高地上,眺望着满目疮痍的城镇说,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地震虽然使四川遭受严重的损失,但也形成了一些特色旅游,四川地区可以把这些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开发,为四川打造新的旅游亮点。这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除了经济收益以外,还有以下的作用:第一,爱国主义宣传。在纪念馆内,展示地震遗迹、遗物、遗存,展现抗震救灾感人场景与事迹,使广大游客了解来自社会各方艰难而无畏的救援行动,感受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第二,科普教育。作为地震灾害发生地,灾区许多地方具有开展科学教育的价值,可以利用地震遗迹向游客宣传地震知识,提高游客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第三,地震体验。建造地震体验馆,再现地震的情景,游客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感受地震的威力,以此提高大家对地震的警觉度和重视度。此外,通过吃“救灾饭”、住“救灾篷”、走“救灾路”、听“救灾事”等形式,切身体验救灾的艰辛,领悟人生的意义。

4.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游客信心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受地震、余震及震后次生灾害的预期影响,很多人对来四川旅游还是有恐惧和不安心理。这种心理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也是四川旅游业走出困境的最大障碍。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重建游客信心:第一,加大舆论宣传。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向海内外游客多做正面信息的宣传,减少负面信息的不利影响。通过真实、科学的信息使广大游客相信四川旅游是安全的,解决信息不对称、消除游客安全顾虑;第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聚焦四川的机会,巧妙借助媒体宣传的契机进行事件营销,向全世界传播四川旅游的新形象;第三,邀请境外旅行商和媒体考察团入川考察,让他们实地考察震后旅游景点,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使宣传更有说服力;第四,推出优惠旅游措施,泰国在普吉岛海啸之后,为恢复旅游、吸引游客,他们的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景点携起手来,对来访游客实行了长达一年的旅游优惠。四川也可以仿效泰国的做法,联合旅游交通、饭店、景点等部门,推出一些优惠措施和优惠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到四川旅游。

三、结语

地震使四川旅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震灾聚焦全球媒体目光的同时,也给四川旅游的推广创造了机遇。依照国际经验,特大灾难之后,作为“眼球经济”的旅游业也能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如泰国在东南亚海啸之后,云南丽江在大地震之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都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因此,四川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一步拓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把地震灾难转化为机遇。

参考文献:

[1]罗哲文.灾后文物修复和重建应遵循的原则[J].城乡建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