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

篇1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质;调控

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关系到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水质进行,调控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养殖生产必须参照成熟的量化了的指标进行水质调节,最大限度地满足所养水生动物对水体中不同理化因子的需要,才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达到我们从事养殖生产的最终目的。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水体环境中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溶氧、酸碱度、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而这些因子随着水温的变化、饵料的投饲以及水生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在不断地变化,想获得好的效益必须控制好这些理化因子。

1 导致溶氧不足的原因

1.1 温度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2 养殖密度 养殖池中放养密度越大,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池塘中就容易缺氧。

1.3 有机物的分解耗氧 池中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

1.4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 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使池中溶氧量下降。

2 养殖水体溶氧要求

水生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并致死。因此溶氧是水生动物的生命元素之一。一般来说,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应保持4mg/L以上。若溶氧低轻则使生长变慢,易发疾病,重则浮头死亡;而溶氧过高又会引起鱼气泡病。

3 养殖水体酸碱度(pH值)要求

pH值是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鱼虾蟹都有各自的pH值适应范围,而且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氨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其毒性程度亦不同,因此说pH值是水质的晴雨表。

3.1 水质PH值控制基准 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7-9之间。

3.2 pH值对水产动物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动物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酸性水(pH值

3.3 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值高于8,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pH值在低于6时,水中6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4 养殖水体氨的要求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养殖池中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氨是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水中氨(NH3)的控制基准: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1)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动物可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1)干扰鱼虾蟹渗透压调节系统;2)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3)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鱼虾蟹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其生长会受到抑制。

(2)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的病因共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

(3)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5 养殖水体硫化氢的要求

篇2

今年,我们将围绕"两扩、两调、两增"目标进一步大力发展水产业。"两扩"即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实现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7.5万亩,其中发展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3万亩;扩大名优鱼养殖面积,力争名优鱼养殖面积达到13万亩,其中发展鲴鱼、小龙虾养殖面积3.4万亩。"两调"即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小龙虾和鲴鱼养殖;调整养殖模式,推行虾稻连作和池塘养殖鲴鱼及网箱养殖鲴鱼模式。"两增"即实现产量大幅增和水产养殖效益增。在具体工作上:

一、大力抓好鲴鱼和小龙虾生产。结合市、县要求,我们今年创办鲴鱼养殖示范点10个,示范面积达到4000亩,小龙虾养殖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3万亩,力争生产鲴鱼2000吨、小龙虾3000吨;通过总结推广,到明年鲴鱼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网箱1000口,虾稻连作4.5万亩,产鲴鱼4000吨,小龙虾4500吨;年鲴鱼养殖面积3万亩,网箱3500口,面积10万平方米,虾稻连作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产鲴鱼6000吨,小龙虾5000-6000吨。

二.大力抓好渔业基地改造。继续搞好"三改一建",开发和改造低产水面和荒废水面建成精养水面。丘陵地区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建扩建池塘,同时改造中小型水库,山区乡镇重点新建具有抗旱和养殖功能的小型水库。建设精养池和鱼塘5000亩,结合长江水产开发带建设建成连片水产基地,加快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力争2-4年基本实现湖泊、水库和连片精养池获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主要养殖品种获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力争注册2-4水产品商标。

三、大力抓好水产板块建设。充分利用我县的水产养殖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水产品市场行情回暖的有利时机,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优势水产品规模养殖,提高水产整体效益。结合水产板块建设,突出名优水产品养殖,按照稳定鲫鱼养殖,扩大河蟹养殖,开发淡水珍珠养殖,加快发展小龙虾、鲴鱼生产的思路,集中抓好"大闸蟹"的规模养殖,以为核心区,辐射沿江的、、的湖泊精养池的鱼混养,形成"大闸蟹"的主产区,力争到"期末养殖规模达到6万亩,产量达到300万斤,产值达1亿元。

四、大力抓好渔业科技服务。以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渔农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养殖经营大户为主要对象,以培育养殖能手、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着力抓好水产技术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渔农的科技文化素质,着力培养一批养殖实用人才。大力推广符合我县渔业生产实际的渔业实用技术,通过培训、讲座、典型引导、现场指导等方式和途径,培训8000人次,努力提高渔农的养殖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推广新的应用技术1-2项,新的养殖品种2-3个,新养殖模式1-2个。

篇3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

明确体系建设应解决四个重点问题

提高认识理清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改革试点的工作思路

"多宝鱼事件"引起的反思陈智兵,陈文

我国海岸带生态现状研究进展海洋与渔业 滕永青,孙娟,玉水雄

正交试验法筛选黄颡鱼饲料和适宜生长温度徐彦山,张家松,李清华

山塘水库最佳养殖模式:罗非鱼与淡水白鲳混养陈德寿

斑点叉尾鮰80:20池塘养殖试验李权,李永煌,董礼雄,翁如柏

泰国虎纹蛙土池高密度养殖黄锐,包贤康,梁锦基,董礼雄

高档水产养殖新品种介绍罗罔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钟良明,罗钦洪,吴育煊,谷平华,何开广,谢增钢

鱼种越冬管理五措施郑卫东

藕田养鱼技术王笃兰

石斑鱼养殖中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叶芳

鲜活水产品运输方法知多少罗罔

小型冷库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钱立元

鳗鲡疾病的无公害防治方法苏文钦,苏少龙

谈谈水产养殖用渔药——辛硫磷吴晓君,施高茂

深圳东部沿海海胆寄生虫调查研究彭景书,周文川,徐远珍,赵秋龙,黄敏红,雷美华

11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形势的分析与建议吴湘生

渔船保险中船舶检验的重要性王玉

打造山区渔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产业角色何昭亮

当前渔业渔民面临的困惑与难题刘楚斌,黄俊杰,洪广凭

客都梅州捕鱼世家——麦家陈爱东

吃鱼生螺生易感染寄生虫病成器

紫红笛鲷体内三种违禁激素残留水平的研究海洋与渔业 方富永,徐美奕,蔡琼珍,黄霞云

鳄龟温室养殖技术研究王正印,张志敏

东莞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黄永强,李本旺,张汉华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叶永健

眼斑鲷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汪学杰,刘超

名优品种——大刺鳅蔡雪芹

赤眼鳟网箱养殖的网目与饲料问题浅析陈炎超

不同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周振峰,张志

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朱兴国,李恒国,张裕哲

龟鳖养殖成功四道关曾旭权,尹林

黄鳍金枪鱼在水池中的蓄养和产卵李加儿,许晓娟,区又君

养殖鱼有异味的原因与解决方法钟建培

辨别优质鱼种有四法英雄

秋孵后亲鱼池塘混养蓝鳃太阳鱼技术陈德寿,卢林

山区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李侃权,李兴伟

甲鱼越冬后期死亡的原因及预防黄镜华

钢质渔船船体腐蚀的原因及对策郑楚明

单细胞藻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防治吴松

水产品药残成因与预防郭国防

黄喉拟水龟幼龟的常见病害防治魏成清

罗氏沼虾四种常见病的方治黄乙

9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欧洲虾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迫在眉睫

10月全国主要水产品市场价格

鲨鱼伤人的奥秘宋盛宪

互保——广东渔民防灾减灾最佳组织形式曾林清

加强海洋与渔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郑映微

浅谈东莞市休闲渔业发展路宁宁

对虾——营养与美味兼备温文

"鱼美人"选美也赛"三围"芹圃

国家海洋局领导到广东调研林学玉

饲料卫生与安全对水产动物健康的影响刘丽波,李桂峰

红树林湿地在海洋生态中的开发利用蔡小辉,王玉俊

国外人工藻礁的研究进展于沛民,张秀梅

澳洲宝石斑人工繁育林海中,谢杰峰

川纹笛鲷人工繁育与养殖黎祖福

真鲷人工繁育王在文

鳜鱼水库网箱养殖高建文

大规格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陈健光,陈振权

草鱼水库网箱养殖技术要点陆秀

斑点叉尾鮰养殖实用技术吴文壮

对虾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处理和预防海洋与渔业 刘上志,黄邦双

高温季节池塘养鱼注意事项李侃权,张国权

如何养鳖不生病杨菁

养蝎把五关家庭致富方老黄

印尼(鱼旨)科鱼类幼体饲料开发和应用李明华

水产品加工厂的废水处理林美金

气提泵与沙滤池原理的妙用张乐

鳜鱼病毒性败血症综合预防措施杨波

常用鱼体消毒液的配制及注意事项张是,季广志

5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6月全国主要水产品市场价格HtTp://

5月广东水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水产品市场的格局与机遇王继东,崔凯

湛江虾业之路如何走?蔡志辉

突破三渔问题构建和谐渔业路宁宁

海藻食品日益受宠温文

近年来资源养护典型执法行动李小平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概况黄猛

广东省2006年度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跟踪监测评估和标志放流研究报告(节选)

人工鱼礁产业的科技支撑和今后的研究课题何国民

佛罗里达鳖人工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张志敏,李良生

千年笛鲷染色体核型研究郑元升,王小丽,蒲含林,麻建军

平潭海岛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深度开发研究陈素文

加强药残监控促进水产品出口陈毕生

棕榈油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李明华

高产鱼池水质管理技术要点熊炎成

锦鲤养殖技术要点顾新国

"畜-沼-渔"三位一体生态养殖技术李侃权,刘基正,吴新方,廖庆繁

草鱼"新三病"的防治李恒国,赵厚会,杜心永

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发流行调查林明辉,钟晓波,黄志斌

通过病例看池塘用药误区海洋与渔业 刘超华,彭启良

9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

大力推广"三区养殖法"促进程村蚝产业发展张小兵

欧盟水产品市场考察关歆

大海捕鱼:一网鱼虾一网金刘少才

少吃鱼翅的文化思考冯正平,林肖玲

美国银斑生物学特性与池塘养殖李海潮,黄伟平,谢杰峰,余家雄

广东鳗协周年回眸

播种祈求成就明天黄富雄,郑钟新,张凝铂,苏香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策略研究苏广明,刘强

罗非鱼池塘投放光合细菌后水质研究车南青,杨俊奇

鳄龟稚龟养殖技术探讨刘翠娥,李若利,刘继芳,王建明,梁启防

面包酵母悬浮液中添加脂溶性维生素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率的影响施军

养虾池水质恶化的几种有效处理方法吴琴瑟

细鳞斜颌鲴人工繁殖万云辉

池塘草鱼健康养殖技术朱忠延

锯缘青蟹健康养殖的几个关键技术海洋与渔业 吴缥飘

单胞藻类培养技术叶芳

红虫消毒处理规范操作郭少忠

排污口水质化验两项辅助技术的改进潘本兴

海洋测绘中的GPS/GLONASS组合技术杨秋波

春夏季鲩鱼常见病防治方法苏文钦,苏少龙

用鲜树叶巧治鱼病郑天龙

篇4

课改概况

在考察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设置效果方面,鲁东大学[3]的实证分析发现:学生对基础课中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等课程较为重视,但对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关注程度较高的课程包括鱼类学、水产动物胚胎学、鱼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海藻学与海藻栽培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等8门课,对水生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饵料培养、水域生态学等4门专业基础课关注程度较低。广东海大、海南大学和鲁东大学开始关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要加强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水环境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在水产养殖学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其中海南大学[4]以“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为例,积极探索水产养殖学专业基础课的专业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认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事例,结合培养逆向发散思维的失败案例分析并辅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探讨与职业化接轨的引导式教学方法。逐步改变学生“上课、笔记、复习、考试”的传统学习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理想、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上海海洋大学[5]利用行业网站中国水产频道作为专业教育平台,构建由渔业专业频道、渔业应用系统、交互式网络平台和虚拟学校等四个相互交织的层面构成的开放式教育服务体系,探索一种开放式的水产知识传播与信息资源共享的水产教育模式。目前全国开设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的院校约48所。2000-2011年间,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23所院校共发表27篇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改革论文,其中理论课程改革17篇,实验课课程改革10篇;涉及15门理论课和7门实验课。各院校的课改主要通过更新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改革考核方式等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反应大多局限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没有更深入的探讨信息技术对学习情境和学习文化的影响,尚未形成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调查显示,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讲授仍占最大比重,高达92.3%的教师是一直都站在讲台上讲课,87.9%的教师没有开展针对课堂关键问题的集中讨论;布置作业较少,教材外的作业布置得更少[6]。教学观念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大学本科教学的四年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人格养成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抓好了关键点或关键阶段,就可事半功倍。一般人认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又苦又累,养鱼养虾没有什么前途,因此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很少,生源质量不高。如海南大学近十年以水产养殖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仅占11.4%,绝大部分学生是经专业调剂而来,对水产养殖学毫无兴趣的学生占到63.7%;广西大学近三年来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招生平均录取分数全校最低。对专业的不了解和不热爱,使得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的时候有抵触、不感兴趣;大学四年级由于受到考研、考公务员、预就业顶岗实习冲击,学生逃课现象较严重,很多学校在大四少排课或不排课,造成大学四年级教学过程虚化现象。纵观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独立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较多,对整个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质量的关键点和关键阶段的课改研究关注较少。近年来以水产品交易为中心的水产品市场和以渔饲料、渔药等贸易为主体的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各种交易形式的运用、水产企业经营管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需求、政府的渔业管理活动等与水产市场的运作紧密相关。水产企业、水产推广组织等水产组织机构体系多元化和水产营销、技术服务市场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将与水产市场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融入到水产专业的教学中。但现实中精品特色课程和有关水产市场课程较少。如国家精品课程网上的水产类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共16门,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只有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贝类增养殖学》,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鱼类学》、《渔业经济学》和大连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共7门;具有鲜明的渔业市场和经济理论特色的国家精品课程仅《渔业经济学》1门。

课改途径探索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出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但从多数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实验和实习教学的学分一般只占总学分11%-17%。如广西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和实习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15%,85%的毕业所需学分通过课堂学习取得,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仍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基于此,广西大学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开始进行以下课程改革途径探索。

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技术手段丰富多彩,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课堂,学习的关键在于将相关的节点、信息源连接起来,形成学习网络;老师的角色也从讲台上的主导者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与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始终是教学的根本。为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需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传统意义上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指导从知识的传递到方法的指导,引导和教导学生正确寻找、辨别和使用信息。授课方式从灌输式教学向研讨式、探究式转变,推广应用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合作学习等典型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课程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水产渔业网络信息资源包括国家和各院校网络精品课程、水产行业网站和渔业数据库,在课程学习上选用合适的网络资源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络资源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课堂外忙起来,有学习的紧张感与压力,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p#分页标题#e#

篇5

水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长、生存均需要水资源的支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业也越来越发达,传统的粗放式养殖向着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方向发展。而养殖产量的增加除了带来正面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外,也伴随着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负面影响,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环境又会对水产养殖产生影响。文章主要针对水环境对水产养殖种类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环境;水产养殖;种类;研究进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是一项常用技术,水环境调控得当可为鱼类提供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反之水环境调控不当,则会导致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集,会直接影响到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而影响水质调控合理性的参数主要包括水温、氨氮、溶解氧、pH值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参数的调控,才能更好地保证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1水温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养殖产品多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体温及新陈代谢。比如鱼类如果水环境温度低于10℃,即会进入低进食冬眠蛰伏状态;对于鱼类而言,水温保持在25℃~32℃是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并且在鱼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对水温的变化范围耐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比如鱼苗对水温的瞬间变化耐受度仅为2℃,而鱼种则为3℃;成鱼对瞬间变化的水温耐受程度相对较大,不过也要控制在5℃以内。超出上述鱼类耐受瞬间水温变化范围,则会导致鱼出现“感冒”、“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此外,水温还是影响养殖产品疾病发生、发展、流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热雷雨天气会加速鱼塘内残渣的分解,大幅增加水中还原物及浮游生物的数量,从而增加耗氧量,导致水中缺氧影响到鱼的正常生长。

2氨氮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含氮的有机物分解时、含氮的有机物在水中缺氧状态下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时、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等均是氨氮的重要来源,对于养殖产品而言,分子氨会直接影响到氧的输送,鱼类的腮组织受到损伤,鳃血液的吸收能力、输送氧的能力等就会随之下降,血液的酸碱平衡被破坏,红细胞、造血器官等也会随之影响,鳃的亲氧面积、输送氧气的能力受到影响,最终会引起鱼类肝、肾、脾、甲状腺、血液组织等各个器官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要适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只有保证溶解氧充足,才能将分子氨氮转化为离子氨,而离子氨无毒无害,可有效避免养殖产品发生氧中毒现象。

3溶解氧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温、时间、气压、风力、流动等等。水温升高会增加鱼的新陈代谢,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相应减少;通常晴天溶解氧要高于阴天。如果水中溶解氧充足,则鱼摄食也更旺盛,消化率高,饵料系数低,鱼体生长快;反之如果水中溶氧量过少,则会影响鱼的正常活动,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鱼死亡。一般情况下水中的溶氧量要保持在每升4毫克,如果小于每升2毫克,鱼会出现轻度浮头,如果低于每升0.6毫克,鱼会产生严重浮头,如果低于每升0.3毫克,鱼就会开始死亡。反之,如果溶氧量过高虽然不会直接危害鱼类,但是饱和度过高会增加鱼发生气泡病的几率。

4其他影响因素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水环境中其他因素也会对鱼类养殖产生重要影响。比如酸碱度。水环境中的酸碱度是水质综合情况的直接体现,会对养殖产品的生理状况产生直接影响。pH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水体中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各方面的成分变化,如果水环境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养殖产品的呼吸就会受到影响,从面出现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变化;此外,水环境中酸碱度水平不均衡,还会对鱼体的鳃、皮肤等器官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影响其呼吸运动,降低鱼体的摄氧能力,这种情况下即使水环境富氧,鱼体也会出现缺氧症状。除了酸碱度外,水生生物环境也会影响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比如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各种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等等。虽然这些生物环境中很多种类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但是一些会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与鱼类争夺营养、引起水质变坏等,其中微生物的影响最为密切,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各种寄生虫等,这些微生物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养殖产品可能开始时仅为感染,但未发病,但如果水环境中的不良因素逐渐增加,则鱼体致病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因为水环境条件恶化,鱼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而致病菌的毒性会进一步增强,故导致鱼体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性变化。

总之,水环境会对养殖产品的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养殖过程中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颗粒饲料的大范围应用保证了水环境中丰富的营养,但是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与生存环境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水环境的调控要分析真正限制水体平衡的因子,适当增加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比例,保证养殖产品处于一个稳定、平衡的水环境中,以达到增加养殖产品的产量及质量的养殖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浩然,周爱玲,胡鲲水.环境因子对水产养殖动物急性毒性的分析与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15(03):57-58.

篇6

关键词:科学养鱼;水产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渔业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相应的鱼类养殖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我国的很多水域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病害防治水平落后、饲料研究及其产业发展落后、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1.1 水域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工业的蓬勃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膨胀,过量地围湖造田、填海围垦,工厂富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大量排放和高密度养殖带来的自身污染,使渔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没有经过基本处理的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下水道、湖泊江河等流入海洋,与船舶排污、疏梭物倾倒、海洋倾废和船舶泄露等污染源同时作用,导致沿岸海域尤其是河口区和半封闭港湾的有机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程度加剧。20世纪末,我国就出现赤潮300多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赤潮的发生率和有毒赤潮海生植物类型也在不断增加,给广大渔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海洋系统是一个具有很强自处理能力的生态系统,但是人类的过度开发也使得海洋的自我恢复能力越来越差。比如,沿海地区虾的养殖过程中投放的大量饲料加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进度,促进了赤潮的频繁发生。海水养殖也使近水海洋生物种群受到了严重干扰。野生海洋生物种群的生存领域越来越狭窄,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使很多生物种群走到了种族灭绝的境地。

1.2 养殖鱼类质量降低

对任何行业来说,质量保证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国的渔业的质量却没有随着市场的增长而增长,相反我国的鱼类品质越来越差。虽然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成功突破了4大家鱼的人工培育方法,改变了我国4大家鱼一直依靠人工捕捞鱼苗的情况,推进了我国淡水养鱼业的发展。我国还对外引进了白鲫鱼、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罗非鱼等优质鱼类品种,还开发了牙鲆、银鲫、团头筋等野生鱼类,还对鲤鱼的品种进行了选育。但是,相比鱼类的巨大市场我国可人工培育的质量优异的淡水鱼类品种还不多。我国鱼类市场上出售的鱼类大多是没有经过人工改良的野生品种,而且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很多鱼类品种都在退化,成熟期变短、生长速度变慢、抵抗各种疾病能力变弱、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发展。

1.3 我国渔业的抗风险能力低下

随着我国经济和经营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渔业也经历着从粗放型养殖模式向集约型养殖模式转变。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总是在创新-适应-报废-接着再创新的怪圈中循环,造成我国的水产生产水平不稳定的局面。科研成果的滞后性使我国的水产生产水平总是达不到最高标准。科研工作者对水产生产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也不够,使得渔民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病害和人为灾害。由于鱼类市场化时间比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抗病抗灾系统,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并不能准确地诊断出鱼类的病原菌,不能实现鱼类疾病的对症治疗,这也制约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1.4 鱼类饲料产业化水平低下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水产养殖总量占据世界养殖总量的70%以上,所以,我国水产饲料的消费和生产也处于世界之最。但是,由于我国渔业市场化起步较晚,政府对渔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较少,造成了我国的水产饲料生产工业和工艺较发达国家的饲料生产工业差距很大。我国已经开发出来的饲料大多针对半成鱼或者成鱼,能够用来饲养幼鱼的饲料很少。而且饲料直接关系着鱼类的成长期和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饲料工业的落后也造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落后。我国的饲料生产量不能满足我国水产业对饲料的需要量,造成了我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昂贵饲料的局面,增加了养殖成本,制约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2 我国渔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鱼类食物的需要,也为了提高我国渔民的经济水平,应该加快现代化渔业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将渔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充分表现出来。

2.1 渔业要以人为核心

渔业的领军者要明确市场风向,使渔业结构和鱼类品种与时俱进,带动我国渔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努力增加渔业利润。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渔业结构保障渔民的经济来源,保持渔民养鱼捕鱼的积极性。渔业管理者还要努力为渔民建设减灾防灾体系,为大户型渔民开设养鱼保险,保证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2 保证鱼类的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各个行业的生存法则。鱼类养殖业也要树立起牢固的质量安全意识,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2.3 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为了使我国水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渔民应该使用合理的养鱼捕鱼模式,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开展好对鱼类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保护并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野生鱼类的生长空间、保护好濒危鱼类,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一致,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事业。

篇7

一、立足村情,精心选培典型

××村人少地广,山水资源丰富,但外出务工人员多,创学难度大。我们立足村情,按照比较推选、群众公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等程序,从村里优秀人员中选拔典型,重点培植。一是分类培植。按创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分别确立了种植大户典型李敦贵、养殖大户典型雷大欢、文明创建典型雷坤兆、政策法规宣传典型雷敬之、流通大户典型雷荣华等5

类共13名典型,并针对不同典型的特点,采取组织培养、协会带动、分类培训等措施,把典型做新做强。二是结对培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分别与典型结对,帮助确立发展项目、创建目标,组织技术培训,并为其排忧解难。如在培植水产养殖户典型雷大欢的过程中,我们确立2名支部成员与他结对,先后送他到畜牧水产局等部门参与养殖技术培训4次,使他的水产养殖由50亩扩大到200亩,并由传统养殖发展到网箱精养、鱼珠混养、“猪—沼—鱼”立体生态养殖。三是联创培植。利用我村是基层组织建设、小康建设示范点村的有利时机,谋求上级部门和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上级部门、后盾单位包联大户创典型示范户,争取他们在物资、技术、项目等方面对大户典型给予扶持,为典型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去年来,先后争取省、市11个后盾单位直接用于扶持大户典型的资金达10多万元,引进与大户典型密切相关的产业2个。

二、构筑平台,发挥典型作用

为充分发挥创学典型的示范帮扶作用,带动身边农民增长知识才干,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为其发挥作用构筑平台:

一是明确联带责任。通过典型“一带三”,即每个典型联带三个联系紧密的农户,明确职责,帮助农户学政策法规、学致富技术、弘扬文明新风。去年来,全村各类典型致富不忘乡亲,共联农户39人,开展“一对一”学习培训辅导182人次,传授致富技术195人次。政策法规宣传典型雷敬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先后就地化解联系农户因征地引发的上访矛盾5次,为村里的畜牧、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开展辅导培训。主要采取上辅导课、广播宣讲等方式,邀请村里的各类典型开展“每周一讲”、“每月一课”等专题讲座活动,介绍致富经验,进行专业技术辅导,宣传法规政策。此外,通过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方法,组织典型为群众开展田间地头培训,在产业基地传授技艺。今年3月,种植大户典型李敦贵在巡查茭果长势时,发现茭苗出现大片枯萎现象,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他发现是韭蛆病虫害所致,如不及时防治,将对茭果生长造成毁灭性影响。为此,他利用广播及时向村民进行通报,并讲解虫害的防治方法,同时还组织全村茭果种植户到自家茭田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现场指导,在他的努力下,使这一病虫害得到了及时有效防治,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50万元。

三是进行岗位锻炼。我们将各类典型安排到村支两委、协会等进行跟班锻炼,并为其明确一定的岗位职责,激发典型发挥作用的热情,提高典型帮扶群众的水平。去年来,全村先后有5名典型在村支两委进行挂职锻炼,3名典型在各类协会进行跟班学习,有效发挥了典型的示范作用。种植大户典型李敦贵在茭果协会跟班学习期间,由于表现突出,目前已被选举为我村的茭果协会会长。

三、示范带动,力求创学实效

去年来,我村通过发挥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营造出了浓厚的创学氛围,有力推动了全村小康建设进程。

一是带头加强学习,增强了群众的综合素质。典型带头加强学习,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争相向典型靠拢,了解国家大事,学习政策法规、钻研实用技术,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去年来,全村各类典型共帮带14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60%的农户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雷新华、雷立军两位村民在种植大户李敦贵的带动下,不断加强学习,成为村里的种植“土专家”,最近他们在市农村实用技术比武活动中分别获得了一、三等奖。

篇8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以加快推进现代水产业建设为主攻方向;坚持科技兴渔与依法治渔;以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农持续增收为核心;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及新农村示范片中,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为抓手,着力培植水产龙头企业。努力实现2013年水产品总量850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65亿元,农民人均渔业增收40元目标。通过3—5年努力,使全县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使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以规划统领现代水产业

结合农业产业园区、新农村建设、大中小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地改造、国土整治等规划,适时科学调整水产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好水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及水产养殖与农灌、城乡供水、环保关系。引导投资水产业的业主到规划基地去发展,做到在农业产业园区中有规模化水产基地,大中型水利工程周围有成片水产基地,国土整治等项目区有稻田养鱼示范片。

(二)加快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

一是切实抓好规模化特色水产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加快水产基地建设,实施“一村一品”,推进“一鱼一产业”。重点在太乙镇驼柏树村、瞿河乡桅杆村新发展2个集中成片500亩以上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按照“两化”互动、“产村相融”、“成片连线、扩面连片、整体推进、全面覆盖”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和要求,集中将现有沱牌镇竹林村的特色、优势水产养殖基地打造成上1000亩的示范片,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二是科学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科学布局、分类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水库渔业实施科学精养,合理搭配鱼种,禁止使用单质化肥养鱼,切实保护水域环境;池塘养殖要改造老旧塘基础设施,努力提高生产能力;稻田养鱼要加高加宽加固田埂,改善供排水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稻鱼藕、稻鱼果等综合模式,做大红田鱼品牌,探索鱼种搭配、水稻品种选择,做好陈古”弯哥”、凤来“栖凤”生态米品牌,实现“亩产千斤稻、收入万元钱”;拓展江河生态养殖,对条件好的电站湖泊和涪江支流水域,鼓励发展以土著鱼类为主的生态渔业,打造地方品牌。加快“三品一标”认证,今年全县要新创建省级无公害基地、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品地理标志(绿色、有机水产品)各1个以上,带动水产健康养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重点在城市集镇、景区周边养殖水域和特色水产示范基地,发展集观光、垂钓、品鲜、观赏鱼养殖、住宿和鱼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在渔业乡村、稻田养鱼基地发展以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与朴实的渔民生活相交融的,直接参与鱼类捕捞的体验式休闲渔业;在种质资源保护区发展集生态文明、科普宣传、自然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业,争创部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要加强水产品市场建设、发展水产批零业、运输业及渔需物资供应等第三产业,吸引更多农民就业。

(四)积极发展水产品、渔需物资市场和加工业

鼓励本地水产龙头企业、饲料加工企业,招商引进外地业主来射发展渔饲料渔药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五)强化水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人民吃上放心鱼

以“绿色发展、质量优先”为发展方向,加快完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水产投入品残留监控、渔业水质环境监测、病害测报等生产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产地准出制度、档案渔业制度、产品追溯制度。重点对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药残和其他禁用品的监管,增加监测品种和抽检频率,严厉查处在水产养殖中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有效供给。

三、主要措施

(一)抓好科技兴渔,大力推广新技术

大力开展各层次的农民科技培训,今年培养30户渔业科技示范户,完成2000人次农渔民渔业实用技术培训,抓好农民水产职称评定,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基层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搞好渔业技术引进推广和科技试验示范,继续实施好农业部《稻鱼综合种养殖技术》试验项目,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2000亩以上。积极申报新改扩建省级良种场项目,努力建成种苗繁育、运销集散地。抓好科技下乡活动,实施科技人员定点联系20户渔业大户,在汛期等病害多发季节,技术人员要深入养殖基地进行技术服务,把渔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

(二)千方百计增加水产投入

建立“业主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渔业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中省市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水产业的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投入。水产基地要整合好项目,要挤进水利、农业、农发、扶贫等项目中去,小农水等水利项目若涉及对稻田的改造整治,就要按稻田养鱼的要求去开展。积极探索对渔业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支持。探索将渔业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建立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协调落实好水产养殖用地、用电、用水全面享受农业相应同等待遇。建立渔业养殖水域保护制度,制定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办法,切实保护渔民合法权益。

(三)着力培育新型渔业生产经营组织

加快培植水产家庭农场、养殖专业户和水产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扶持壮大各类水产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组织。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鱼塘、水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水产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推进水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今年力争新增省级水产示范合作社1个,培育家庭渔场2个。

(四)强化依法治渔,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依法实施好春季禁渔工作,加强对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的经常性管理,坚决打击电、炸、毒鱼和迷魂阵等有害渔具渔法;要严格控制捕捞渔船数量,严格审批发放捕捞许可证,控制捕捞强度,增加江河鱼类捕捞量;对已建、在建和拟建的水下工程建设项目依法做好涉渔影响评价审查及补救措施审批工作;要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的驯养和经营利用监管,严格证照发放;进一步抓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争取涪江段湿地生态保护项目资金。

(五)加强平安渔业建设,不断增强渔业安全保障能力

认真贯彻执行渔业安全生产法规,建立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抓好“百安活动”、“渔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渔业安全生产培训,严格执行渔业船员考试发证制度。强化渔船安全监管,加强渔船检验登记工作,全面整治“三无”和“证照不齐”渔船,渔船检验率100%。坚持督查渔船和重点养殖单位,及时整改安全隐患,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篇9

产学研水产养殖创新性人才培养

我国提出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高校应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建设创新性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国家最近的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水产养殖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专业,要造就水产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本文阐述了强化高校与水产企业产学研合作,来培养创新型水产人才。

一、目前水产创新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思想观念,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建设创新性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水产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缺乏参入实际生产操作能力的锻炼。

2.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是课堂教学,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得能力不够。

3.在操作方法上,以验证实验为主,而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偏少,参入科学研究特别是科研课题的研究较少,缺乏科研创新能力。

4.教学方法上,以教师先讲解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得出结果。这样做的结果是实验结束后,很多学生不会设计实验,也不会观察、分析问题,创新能力不够。

5.研究形式上,多以个人或小团体的方法运作,强调团队精神、横向合作的不够,缺乏团结协作、相互合作精神。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环境与激励机制的形成,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创新性人才的成长。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是搞好培养和造就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产学研结合培养水产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创新性人才是指具有创性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能力或潜质的人才。其中产学研结合也是培养水产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作用如下。

1.产学研结合培养的水产人才具广博的知识结构

水产行业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通过产学研结合,高校的科研项目与水产企业紧密结合,成为水产产业创新的孵化器、推动器。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时根据社会需要去主动选择,注意其所学知识结构与水产行业需求相结合的程度,这种学习方法就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所以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性特点。

2.产学研结合培养的水产人才具创新性思维方法

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对包括科研工作方法、过程以及科研工作和环境等有了亲身的经历,就会养成在学习和实践中善于思考,在科研和生产之前一般都有比较详细而周密的设计,思想方法上就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3.产学研结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独立操作能力

通过产学研结合能够根据水产学科、专业性质的不同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工作,学生较早的参与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4.产学研合作能培养学生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

只有将理论研究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将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真实创新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在理论指导下去运用、创造并取得效果。

三、强化产学研结合培育水产创新人才的模式

通过依托高校的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来强化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入到企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解决大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来培养水产创新型人才。

1.依托科研提升产学研合作内涵,构建水产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水产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和水产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纽带,校企、校地联合攻关,在技术研究、成功产业化和技术推广过程中培养人才。依托科研应转变高校“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应用”的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构建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加强在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和培养、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2.强化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产学研结合为本科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往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入生产,帮助水产企业和用户解决技术难题,为水产企业和用户探索科学的实用方法和实用技术,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了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产学研结合更新本科教学内容,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产学研结合一方面为许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以反映水产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良好的条件,将社会和企业新方法、新思想、新技术等及时补充中教学内容中,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产学研结合让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科学实验和生产实习,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在企业立足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操作中,了解自己在学校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改变了就业不愿下基层、进企业的想法。

4.依托产学研结合提升高校和企业共同为社会服务功能

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一方面,在产学研合作中,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校积极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有利于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成果推广示范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产学研结合可以带动高校、企业共同为社会创造知识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第三,有利于为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需要,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总之,高校应依托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实施培养以科技创新、观念创新为核心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型人才,提升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路,颜云榕等.产学研结合培养海洋渔业创新型人才[J].渔业经济研究,2008,(3):24-27.

[2]李大胜,艳等.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7(5):60-62.

[3]于瑞海,王昭萍等.强化水产创新技能实验,培养水产养殖创新才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9,(12):295-296.

[4]于瑞海,王昭萍等.加强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有效途径[J].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9,(1):39-42.

篇10

关键词:池塘养鱼 理论与实践 探讨 必要性 措施和途径

池塘养鱼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专业教学必须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应该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性教学,使教学做到知与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一致。21世纪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都发生着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不再是只凭一张文凭,而是更要看他是否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本人认为在池塘养鱼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一、实现“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1.从职业教育教学培养的目标看: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因此,在池塘养鱼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理论――实践――理论”或“实践――理论――实践”或“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让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除了理论的教学,还必须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熟练的水产养殖操作技能。

2.从课程性质、内容、目标看:池塘养鱼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共分七个部分,系统讲授池塘养鱼历史、现状及发展、池塘养鱼的基础知识、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成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病防治等基本问题,大部分内容都是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通过课程讲授,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池塘养殖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提高其技术水平,能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实践问题,并通过生产实践来完善专业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鱼类的人工繁殖》这章操作性、技术性、应用性都很强的教学内容,我实行“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先在课堂上讲解鱼种的选择、催产药物、催产工具、催产过程中注意的事项等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在校外繁殖基地进行尖吻鲈鱼人工催产繁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人工催产操作技术,并测得受精卵的卵径为0.35―0.40mm和初孵仔鱼的体长为0.45-0.47mm,与珠江水产研究所测得的受精卵为0.71―0.74mm和初孵仔鱼的体长为1.45-1.72mm,台湾测得的受精卵为0.75―0.83mm和初孵仔鱼的体长为1.83-2.05mm,差距较大,从而提出了差异可能是由于本实验条件所限或是地域上的差异所影响等问题,并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讨论求证,得出可能是由于本实验采用固定标本测量所影响,而地域上的差异影响实验结果还处在争论阶段。通过本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苗种繁殖操作技术,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所创新,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技创新精神,这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后开展工作非常有益,同时实践教学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理论知识。

二、实现“两者结合”的措施和途径

1.因地制宜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农学实验室及相关实验室,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如在鱼塘水质的测定和鱼病诊断的内容教学中,我先在课堂讲解理论知识,然后把准备的各种标本及材料带到实验室,先由我演示操作,后由学生动手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养殖技术的应用能力,并能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实施课程教学与现场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操作中有理论”。将凡是能够结合现场进行的教学内容,设置在鱼场中进行教学,教师一边带学生操作实践技能,一边讲解知识和原理,学生互相讨论,如鱼类养殖场的建设与养殖设施等内容进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让学生全程参与生产过程,从鱼池的改造、鱼苗的培育、成鱼养殖以及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这样,即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又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实施实践教学的辅助设施。积极利用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先进设备来作为实践性教学实施的辅助设施,将实验室的大量典型标本和挂图等制作成幻灯片,将池塘养鱼各生产环节制作成录像片,用于课堂教学并上网,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查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强化技能训练。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例如,为了让学生能更系统、更熟练地掌握鱼病防治的知识与技能,我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回家的机会在家乡进行鱼病诊治实习,待下学期开学初递交一份暑假鱼病防治的总结报告,来进行该课程实践性考核的最终成绩综合评定。

5.让学生以见习技术员的身份到校外水产养殖场参加实践工作。其操作程序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安排,采用“实验――实训――实习――顶岗”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组织管理生产过程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