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技术导则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修复技术导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修复技术导则

篇1

【Key words】Electroplating industry soil remediation bioremediation combined remediation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1 前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电镀行业是产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由于电镀行业使用了大量强酸、强碱、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化学品,在工艺过程中排放了高毒物质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危害。尤其是重金属镍污染后果相当严重,镍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直接进入血液的镍盐毒性较高,胶体镍或氯化镍毒性较大,可引起中枢性循环和呼吸紊乱,使心肌、脑、肺、肾出现水肿、出血和变性,长期接触、吸入或注射镍化物均有致癌作用。电镀企业关闭后遗留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然而如何针对性地有效进行修复治理,是人类面临的又一大问题。电镀厂污染场地属于重污染行业污染场地,急需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壤修复[1]。

本文通过对某电镀厂厂区土壤样品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和修复治理方法的探讨,为进一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工作以及合理规划和利用该场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于改善和提高当地城镇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也将具有重大意义。

2 企业基本情况

该电镀厂于2003年3月投产,厂区面积约3500m2,主要从事各种五金件产品的来料电镀加工。全厂共3个电镀车间,8条电镀生产线,其中7条半自动电镀生产线、1条全自动电镀生产线。主要镀种为镀锡、镀镍、镀铬、镀锌。电镀加工产品方案见表1。

使用的主要原辅料有金属镍板、硫酸镍、氯化镍、电解铜、硫酸铜、硫酸、盐酸、铬酐、氰化钠、氰化亚铜、氰化钾等。产生的电镀废水经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当地电镀行业环境整治要求,该电镀厂已停产待迁。

3 土壤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为了解该电镀厂所在地土壤污染现状,委托澳实分析检测(上海)有限公司对其厂区土壤进行了监测。

3.1 监测项目

pH值、总氰化物、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汞等。

3.2 监测地点

厂区废水处理站边和电镀车间旁各设一个采样点,编号分别为Z1、Z2。按0~20cm、40~60cm、80~100cm采样深度各采一个样品,对应样品编号Z1-1~Z1-3和Z2-1~Z2-3。

3.3 监测结果

厂区土壤样品监测结果见表2和图1。

表2 厂区土壤监测结果

图1 土壤监测结果对比分析图

土壤样品监测结果表明,除镍指标外,其余指标监测值均符合《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表A.1部分关注污染物的土壤风险评估筛选值中的住宅及公共用地筛选值。

土壤监测结果镍超标原因主要为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镀镍等工序,生产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镍等重金属。车间地面、排水沟渠等没有按规范进行防渗处理,镀镍废水没有进行有效收集容易渗漏到地面,等等,各种因素导致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根据《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以及有关文件要求,企业场地需要进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

4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较多,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生物修复方法因其效果好、投资省、费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被公认为是生态友好型原位绿色修复技术[4]。生物修复方法主要有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

4.1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稳定、植物提取、植物挥发等类型[5]。植物稳定是利用植物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但是随着时间或环境的改变,可能仍会发生渗漏和扩散,这种方法并没有减少重金属的含量,只是改变了重金属的存在形态;植物提取是指利用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强的超积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重金属转运储存在地上部分,然后通过收获地上部分进行焚烧,来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植物挥发是指利用植物吸收、转运、积累、挥发来去除土壤中一些挥发性的重金属[6]。

4.2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以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某些微生物能代谢产生柠檬酸、草酸等物质[7]。这些代谢产物能与重金属产生螯合或形成草酸盐沉淀,从而减轻重金属的伤害。Siegel等研究表明,真菌可以通过分泌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来溶解重金属以及含重金属的矿物[8]。微生物修复的局限性在于:微生物有些情况下不能将污染物全部去除;微生物对环境的变化响应比较强烈,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大大影响微生物修复效果。

4.3 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

鉴于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各自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不足,植物与微生物联合技术通过发挥植物和微生物各自的优点,最大限度弥补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不足,有效提高植物修复的效果。土壤中许多细菌不仅能够刺激并保护植物的生长,而且还具有活化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能力。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耐重金属污染并保护植物生长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够在Zn、Ni、Cd和Co存在的条件下产生抗生素细菌的细胞不具备稳定的基因,但是位于染色体外能够自动复制的环状DNA分子,可以有效阻止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同时能够刺激并保护植物的生长[9];Ma等成功地从Ni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耐受重金属污染的细菌,并发现这些细菌在较高水平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能够促进植物生长;Idris等在遏蓝菜属植物Thlaspigoesingense根际分离出大量对Ni耐受性较强细菌,包括Cytophaga、F lexibacter、Bacte2roides等,这些细菌可以明显提高Thlaspigoesingense对Ni的富集能力[10]。虽然菌根化植物抗逆性强、吸收降解能力强,但不容易获得,因此,菌根与植物修复体系的选择与建立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价值,也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恢复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11]。

5 结论与展望

篇2

2019年是“大建大美”行动计划的第三年,市建美办技术组秉承坚持“建设项目品质为王”的理念,抓“两线三片”开发建设,注重亮点示范和品质提升。

(一)、今年建美办技术组负责主持了**市**大桥北汊桥景观亮化工程、塘河白鹿洲光影秀及市区**市区关键节点(瓯越大桥、世贸大厦、置信大厦)亮化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维(EPCO)总承包项目”方案审查会。其中**大桥北汊桥景观亮化工程,市建美办技术组为择优落实设计方案,今年5月赴重庆、宜宾、成都考查学习,并与当地的住建局和设计院进行座谈,听取了桥梁亮化工程、运营管养及检修等方面的经验介绍,最终与市相关部门形成统一方案实施意见。塘河白鹿洲光影秀及市区**市区关键节点亮化EPCO总承包项目,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在方案审查方面给予建议和意见。

市建美办技术组始终以在市核心区打造“高人气、高知名度的旅游必去打卡点”,“留下一批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经典传世之作”为指导思想,突出共建共享,把市民体验感作为检验开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二)、今年市建美办委托**设计集团,牵头编制了《**市重点区域项目建设品质提升导则》、《**市城市公园设计导则》。

《**市重点区域项目建设品质提升导则》用于指导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从规划条件编制到项目物业进驻管理整个过程的统一性和科学性,达到精建精美,精细管理目的。在品质提升细则方面,参考了武汉、天津、杭州的经验做法,分17项具体要求,论述设计成果应遵循的原则,力求落实到项目建设中。

《**市城市公园设计导则》在我市城市公园绿化、美化建设基础上,提出应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加强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实现景观品质、功能服务和文化传承三方面兼容并蓄,以满足公众对环境品质日益增长的高品质要求。

(三)、制订《关于打造标志性建筑(街区)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引导、试点先行、设计引领、突出特色,到2021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标志性建筑20个左右。从规划、设计、施工三方面对标志性建筑的打造进行规范。

(三)、今年市建美办技术组已对**市**两岸核心段亮化夜游PPP项目运维绩效,进行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考核总结。

(四)、今年市建美办技术组参与联审项目:截至目前,共参与建筑方案设计联审21项;国土出让联席审查12项;城市设计规划联审、专项规划联审、控规修改联审等14项;**两岸、塘河沿线等研讨会2项;以及参与市区关键节点亮化工程可研论证、江心屿改建工程论证、**沿线亮化论证、中心城区5G基站布局规划等4项。

二、2020年计划

(一)、促进塘河夜游项目出成效,要做强休闲功能,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完善配套商业设施,优化水岸业态分布,激发游客消费潜力,打造“月光经济”发展亮点区,让“夜南塘”的氛围渐入佳境,擦亮高颜值城市名片。

(二)、促进**沿线桃花岛片区体育休闲综合体--冰雪中心、青少年足球运动中心项目落成,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体育健身的乐趣。实现“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功能整合,价值提升”的城市建设目标构建。

(三)、继续推动“大建大美”向“全域美”拓展。纵深推进安置房、特色小镇等“大建大美”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市教育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篇3

不妨近距离观察陈家镇。这里地处崇明岛东滩,上海长江隧桥崇明登陆口,G40沪陕高速公路起点,距市中心45公里、浦东机场38公里。据了解,崇明将是上海继浦东开发开放之后又一个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生态岛建设的样板与引领者,陈家镇又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点地区与前沿阵地。陈家镇的总体发展规划表明,其开发区域总面积为224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2.5平方公里。

上海陈家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飞表示,当前,陈家镇还有不少热火朝天的工地,虽然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绿色的、和谐的陈家镇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个宏伟的目标

从崇明岛传来消息:长江隧桥“第一镇”的陈家镇房地产业,将以生态休闲低碳城镇为“主题曲”,作为崇明规划建设4平方公里低碳社区中的一个占地面积达546亩的实验生态社区日前正式启动――昔日以农业耕作为主的陈家镇正加快变身现代化生态新城的步伐。

按照上海市政府批准的陈家镇总体规划――陈家镇的建设发展目标是打造一座海岛花园镇和21世纪生态城。陈家镇将建立一种城镇建设与生态承载力同步发展的新模式,形成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陈家镇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一方面要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充分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又要让这种生活模式实现可持续化,这就是陈家镇生态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一脉相承。

陈家镇人感到无比幸运,因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过去从农村到集镇再至大城市的过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的过程,但这种掠夺并不是无限制的。环境污染、能源紧缺、气候变暖等问题已经昭示人们,掠夺式的城镇发展道路正在危及人类自身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陈家镇为了实现生态发展目标,提出了“八个化”的建设理念,即:规划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循环化、能源利用清洁化、建筑技术生态化、污水垃圾再利用化、自然环境保留化、消费模式低碳化和市政设施智能化。

一套完整的策略

在崇明陈家镇的东滩大道上,有一座生态办公楼,这幢楼装置了独立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系统,供全楼5117平方米用电绰绰有余。据介绍,除了可再生能源应用外,这幢刚建成的办公楼内还应用了9项生态节能技术,比普通楼字节能75%,是目前国内最节能的生态楼。

生态办公楼其实就是一间“样板房”。崇明已经酝酿推出了生态、低碳准入导则,开发商要在陈家镇的生态区域进行开发必须承诺遵照这一导则要求,参照样板房的节能设计,实现相关的生态、环保、节能指标。

在张振飞看来,陈家镇最大的发展后劲是生态。陈家镇的建设必须以生态为依托,目前,陈家镇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是在城镇总体布局上体现人与自然贴近的格局。陈家镇采用组团式的城镇布局结构,由9大组团形成城镇与田园相交融的格局,组团间形成了湿地、湖泊、森林和田园风光共融一体的生态城镇的特色景观,不仅使城市与农村间在景观上形成紧密的联系与呼应,更重要的是使两种生活方式互相交融。

二是加强自然承载力的培育。未来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将来自于自然承载力的不足。自然承载力提高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就被拓展了。

陈家镇一方面按自然保留性的原则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尽可能地在建设一个新城镇的同时保留原有的自然肌理和水系脉络,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特性,保护原有的“水清、土洁、气净”的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对已遭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建设了一批生物通道把破碎化的绿地连接成大片的生物栖息地,模拟仿生环境种植乡土植被以修复原有的植物群落,利用水生植物和杞柳形成生物护坡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种植鸟嗜植物吸引害虫天敌以重新形成食物链。

第三,陈家镇还利用新技术提升自然承载力。对风能、太阳能、浅表地源热能、水源热能等新能源利用作了技术比选和储备,对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和透水路面等节水技术进行了探索,利用建筑技术加强自然通风和采光,应用多种新型保温材料和墙体结构实现节能。通过这些举措,提高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容纳能力,降低城镇发展对自然资源消耗。目前,陈家镇建造的超低能耗生态示范楼节能指标超过了75%,居国内领先地位。

一幅未来的画卷

想象一下,在生活社区中,交通绝大部分将采用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超市、商场的停车库白天用于停车,到了晚上就变身为充电站,为电动汽车充电。社区内的电网也是智能电网,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接入电网,进行综合调配。至于供热降温系统,则采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新技术,通过土壤、水等的辅助作用,实现能量交换、温度调节。

在张振飞看来,这一类似科幻片里的场景距离陈家镇并不遥远。但是他也承认,陈家镇的生态建设犹如万里刚刚迈出第一步。未来,陈家镇还将以低碳社区、低碳产业和生态人文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先看低碳社区。崇明正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陈家镇低碳社区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项目。陈家镇在生态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将在低碳社区中全面推广,两年后将形成低碳社区的试点区。未来低碳社区将遵循低碳建设导则进行建设,采用新型燃料汽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道路具有固碳功能,绿化景观和水生植物既是碳库又可消减热岛效应,建筑从施工到使用全过程采用低碳技术,新能源被广泛利用,能源管理中心将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水资源被循环利用,垃圾将用于发电。低碳社区的建设将来还要推广成为整个低碳城镇的建设。

再看低碳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城市的发展就是空中楼阁。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陈家镇重点瞄准会议会展、休闲旅游、体育文化、产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在产业的引进和建设上实施生态一票否决制度,以低能耗、低碳排放为标准设立准入门槛,不符合生态要求的项目一票否决。

三看生态人文建设。相比硬件建设,生态人文建设的内容更为广泛。陈家镇将大力倡导低碳生活,使人们了解到每个人为保护自然所迈出的一小步将汇聚成人类向前发展的一大步,让低碳生活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或许将来,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步行和自行车将成为陈家镇主要的交通工具,垃圾都能被分类收集,节水和节电成为每个人自觉行为。低碳生活方式将为陈家镇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文环境支撑,也将浸润出陈家镇的生态文明。

篇4

【关键词】污染场地;修复;环境监理;工程监理

土地是人类生活及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用土地较少,城市土地资源尤其紧缺。目前,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产生大量污染严重的工业场地,不仅不利于土地开发再利用,产生的环境风险及危害还会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长远的影响。因此,对污染场地开展修复治理或风险管控,已成为社会发展、改善城市人群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已逐渐意识到污染场地问题的严重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技术等推动污染场地治理工作,为其它城市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各地污染场地情况不一,导致修复治理工作难度和复杂度升级,而部分施工队伍的修复技术水平、环保专业能力等无法确保修复工程及污染防治措施有效落实,因此,修复工程引入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等方式进行过程监督和管理,严格把控修复工程每一环节,从而提高修复工程质量和进度,推进修复工程顺利完成,使土地重新具有开发利用价

1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特点

紧迫性,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受污染的土壤不仅无法开发利用,且隐藏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已对生态环境及人居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风险隐患,亟需开展修复工作。多样性,受污染的土壤由于污染成因不同,污染程度及污染因子均不相同,呈现多样性和复合型特点,如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复合性污染等。专业性,由于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及修复技术难易程度不同,且修复时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修复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的工程,不仅需要专业的修复设备及施工人员,还需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专业的监理人员。

2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在场地修复项目的区别及联系

在进行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之前,明确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在场地修复过程中确定各自职责范围,更加高效开展现场工作。

2.1区别

工程监理工作对象是修复工程本身及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相关的事项,其监理内容主要是围绕工程施工建设而开展,包括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技术、工程进度、施工款项等,总体而言是“质量、进度、投资管控”。工程监理应实地监督管理,了解施工款项的流向使其被科学合理化的使用,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同时应严格检查施工设施建设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了解搭建的脚支架、用电是否安全,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是否到位;另外对工程进度进行监管,使其在规定期限内按时竣工,有利于控制整个工程的预算管理。环境监理工作对象是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受工程影响的外部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环境监理依据项目环保技术文件,监督施工过程废水、废气、噪声、固废及生态保护等措施的落实,并采取环境监测等手段来校验落实效果,实现修复过程中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通过解决修复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不断提高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质量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修复工程又是环保工程,修复效果是通过效果评估验收的重要条件,修复施工内容同样是日常监理重点,因此,环境监理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环保专业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工程专业知识。

2.2联系

首先,两个监理方都是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专业咨询单位,都需要签订监理合同、确定项目总监、成立项目监理小组、制定监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工作原则;其次,两方监理工作依据主要为项目修复技术文件,例如修复技术方案和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监理目标是一致的;再次,就监理的工作时段而言,两者都需要从项目开工时介入,至修复项目整体施工结束;最后,现场监理期间,两者应加强沟通联系,发挥各自优势,对共性问题共同讨论及监督,使其达成一致意见,促进修复工程有序开展。

3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

工程监理是指工程监理机构受到修复项目主办单位的委托,根据相关工程监理法律法规、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安全质量标准、采购材料文件及签订合同,在施工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造价成本、工程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确保工程安全竣工。污染场地需要进行修复的重要原因是严重影响了土壤及水资源质量等,工程监理在修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工程监理的重点和核心,其中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施工材料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都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工程监理对照项目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关注施工前期各项临建设施的建设质量、施工进度、修复工程量等,例如开挖及修复大棚搭建、临时码头及硬化地面建设,修复期间重点关注修复机械及施工材料的配备情况、污染修复区放线、淸挖修复后基坑复核、污染土壤外运进度及过磅计量等。

4环境监理的工作重点

环境监理的工作定义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修复项目主办单位的委托,根据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项目修复技术方案、施工方案、环评文件及批复等要求,对修复过程实施专业化的环境咨询服务,协助及指导修复单位落实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或降低修复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环境监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开展:

4.1施工前期阶段

施工前期阶段主要涉及工程设计资料审核及前期临建设施建设。首先,应尽量提前介入项目设计阶段,深入研究项目技术报告及环评文件,以此为依据严格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环保专项设计方案,判断拟采取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等防治措施是否全面和可行,从而确定不同阶段的施工计划、环境目标、监理重点,并制定环境监理工作实施细则。其次,正式修复施工前,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审核确认的施工方案,完成各项临建设施及环保设施建设,例如:硬化地面、密闭大棚、废水及废气治理设施等建设,确保具备下一步修复施工的开工条件。

4.2修复施工阶段

在修复施工阶段,环境监理既要关注施工内容和修复效果,还要重点关注二次污染防治落实情况。首先,严格监督施工单位采取的修复技术、施工范围、使用药剂等是否与修复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一致,例如:基坑开挖范围及深度、修复设备配备情况、药剂种类及添加比例等,对于发生的变更要督促其履行变更手续再行实施。其次,修复施工过程伴随着二次污染的产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是环境监理的重中之重。废气方面,应尤其注意修复过程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修复区域建设密闭大棚以减少有机废气的无组织排放,并配备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有组织达标排放,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控制手段。同时,还应关注施工扬尘,裸土区域应及时覆盖;日常巡视期间对异味逸散较为明显的区域应配备气味抑制剂进行喷洒。废水方面,应监督各类废水是否设置有效的收集系统和废水处理装置,对于露天的临时堆场及施工区域应注重初期雨水的收集,防止受污染的雨水对非修复区域产生二次污染,如发现原有埋地污水池并存有污水,应及时报告并专题进行处理。噪声方面,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应检查是否配备消音降噪设备,周围是否建立噪音隔离带,并严格规定施工时间,避开周围居民休息时间。固废方面,各类修复施工产生的次生危废应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落实处置去向,并对危险废物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对于修复期间清挖出的不明物质或易燃易爆物质,因及时上报并专题进行处理。

5修复场地监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5.1监理工作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及要求,保障修复后的场地达到预期修复效果,国家生态环境部陆续了一系列污染场地调查、修复及效果评估工作管理文件、环保标准及技术导则,但作为修复阶段重要监督管理手段的监理工作却还没有从国家层面确认其工作定位并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因此,环境监理及工程监理在开展场地修复项目中仍面临以下诸多问题:①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在修复项目中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工作规范等未有统一要求,容易导致现场监理工作产生各干各的、互不沟通、处理问题无法产生统一意见等情况影响修复工程质量及效果。②两者监理工作存在交叉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而部分项目容易存在相互替代的包含式工作模式,强化了主导一方的监理工作却又弱化了另一方的专业要求,无法发挥各自所长做好监督管理。③修复项目监理人员队伍仍较为薄弱,缺乏专业性。

5.2完善意见或建议

(1)逐渐完善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制度。在法律层面确立相关监理工作的合法性,使监理工作有法可依,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设立专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从事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培养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2)加强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的合作。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监理对象及监理内容等均不相同,因此在修复时应该明确双方的职责范围,但是两者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应该协调两者之间的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监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工程监理过程中涉及环境问题,双方需要制定科学的监理方案,使修复工程顺利竣工。(3)环境监理提前介入。污染场地不同于一般的建设修复项目,应该将环境监理工作从修复工程开始之前提前至污染场地实地调查中,因为污染场地在废弃之前是一些生产化工产品的工厂,在工厂拆迁之前,让环境监理机构介入管理工作,在遗留的生产设备、管道、废构筑物等进行合理的安置、拆除的过程中进行相关专业指导,降低拆迁及后续修复的环境风险。

篇5

关键词:水利血防;硬质护岸;生态型护岸;植物抑螺;益母草

中图分类号:R532.21;X1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1-0102-05

Abstract:Rigid revetment is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and anti-schistosomiasis projects.It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watercourses.A regular rigid revetment was designed for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ased on the tidal data of a nearby gauging station.A new type of snail controlling revetment was also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snail controlling by plants.Moreover,three experimental sections were created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nail controlling plants.The site survey showed that both rigid revetment and ecological revetment we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oncomelania.But the ecological revetment is more natural compared with the rigid one.Among the three test sections,the section with densely hairy sorrel smart weeds as emerged plants and leonurus as herbaceous plants had the highest plant survival rate.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and anti-schistosomiasis project;rigid revetment;ecological revetment;snail controlling by plants;leonurus

作檠吸虫病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血防工程是结合水利工程,实施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堤防建设、河道治理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传统堤防护岸迎水坡面采用硬质材料,虽然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难以存活,但这也使得植物难以生长,进而影响到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的栖息,结果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衰退,河流景观单一化等问题[1]。

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陆续意识到传统护岸影响生态这一问题,并着手生态水利方面的研究,提出“土壤生物工程技术”[2-3]。在国内,自2000年以来,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生态型护岸技术开展研究工作,不同的生态型护岸技术层出不穷,其应用推广也常见报道[4-7]。但在血吸虫病疫区,水利血防工程中考虑生态型护岸的未见报道。据201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中指出:全国共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454个[8]。如何在保证做好水利血防工程的前提下,减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依托江苏省南京东山河血防工程,通过对附近水位站水位资料统计排频,获得常规的硬质护岸设计依据,在硬质护岸设计完毕的基础上,结合植物抑螺理念,设计出新型的生态抑螺护岸形式,并将不同植物组合设置成不同试验段,通过现场调查,将护岸未建时、硬质护岸、生态抑螺护岸三种情况下钉螺数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比较。

1 硬质护岸设计

1.1 工程概况

东山河为长江下游水系8条骨干通江河道之一的便民河的支流,流域面积39.85 km2。两岸堤顶高程9.90 ~15.5 m,堤顶宽度3.07 ~11.93 m,坡比在1∶1.3~1∶3.2之间,河底宽度为7.0 ~38.0 m,河面宽度为33.0 ~67.0 m,河底高程约为5.1 ~5.9 m。河道两岸杂草丛生,处于水位变动区域,非常适宜钉螺的孽生、繁衍,威胁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

目前在东山河的下游河段,自便民河交汇口上溯1.0 km的范围内已实施了水利血防工程,采用迎水坡混凝土护砌,高程为4.5 ~8.5 m,并进行了河道清淤,清淤后河底高程为4.5 m。其余河段未进行任何护砌,也无其它防螺灭螺水利血防工程措施。

工程位于东山河上游,长度2.025 km。水利血防工程的堤防范围为左岸K0+000~K2+025,右岸K0+000~K0+450,K0+780~K1+050。右岸K0+450~K0+780、K1+050~K2+025不在工程范围内。

1.2 血防水位分析

根据各地的灭螺经验和《水利血防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9],每年淹没于水下时间不少于8个月的地方不会孳生钉螺,所以低水位分析按历年水位较高的8个月份(4月-11月)的潮位资料,取各年在分析时段内的各月平均低潮位进行统计排频。钉螺是亲水性生物,如果生活在水中的时间很短,也无法生存,所以位分析可按历年水位最高的6个月份(5月-10月)的潮位资料,取各年在分析时段内的各月平均位进行统计排频。

本工程区域附近的下关水位站有自1920年以来的实测潮(水)位,资料系列较长。该站位于本工程上游(自长江入江口起算)约30 km处,根据多年的实测长江水面比降,1 km河段的水位落差为:汛期0.02 ~0.03 m,枯期不到0.005 m。那么本工程区域的汛期水位要比下关水位站低0.6 ~0.9 m,枯期水位要比下关水位站低约0.15 m。

根据下关站月平均低潮位频率统计,下关站的下限水位取4.20 m,频率为50%,2年一遇。因为本工程低水位时落差约为0.15 m,因此血防下限水位为4.05 m。

根据下关站月平均位频率统计,下关站的上限水位取9.0 m,频率为10%,10年一遇。高水位时落差为0.6 m~0.9 m,取平均值0.75 m,因此血防上限水位为8.25 m。

1.3 硬质护砌设计

根据《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规定,坡面硬化下缘至堤脚,顶部应达到当地最高无螺高程线[9]。血防上、下限为8.25 m、4.05 m。根据调查该河道钉螺分布在高程4.50 m以上,并且本工程起点至入便民河口范围的东山河已经过血防工程处理,硬质护坡高程为4.50 ~8.50 m。因此本工程护坡高程采用与前期血防工程相同的护坡高程,即4.50 ~8.50 m。迎水坡设计坡比采用1∶2.5。

新建护坡采用C20现浇混凝土结构,厚10 cm。混凝土下设5 cm碎石垫层及350 g/m2土工布。在高程4.5 m、8.5 m处设混凝土格埂,断面分别为0.4×0.7 m、0.3×0.5 m。沿堤线方向,每间隔30米设混凝土横格埂一道,断面为0.3×0.5 m。高程8.5 m至堤顶种植草皮防护。

2 生态抑螺护岸设计

血防工程中的生态型护岸应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态抑螺护岸。在满足抑制钉螺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少的影响生态多样性。护岸结合水利血防和林业血防中的措施,选择具有抑螺作用的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作为堤防迎水坡的护坡植物,在堤防迎水坡根据河道淹没水深的条件,由下至上布置混凝土护坡段,水生植物护坡段,草本植物护坡段。

2.1 抑螺植物选取

钉螺是血吸虫生存和繁殖的唯一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媒介[10]。在自然状况下,植物的生长对其周围的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或抑制作用,甚至引起某些生物个体的死亡,这就是植物的他感作用现象。通过构建植物生态系统或是人工培植新的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的他感作用,改变钉螺生存的生态环境,对钉螺生存的生理生化指标产生影响,使之能够对钉螺的生长发育形成不利的影响,从而达到抑制和消灭钉螺的目的[11-13]。

通过文献调查,对钉螺有抑制作用的草本植物主要包括豚草、益母草、问荆、泽泻、酸模叶蓼、打碗花、紫云英、香薷、木贼草、盾叶薯蓣、禾叶山麦冬等[14-18]。密毛酸模叶蓼、泽泻在长江流域分布较广,是能适应该地区生长环境的挺水植物,益母草和紫云英亦是L江流域常见的草本植物。在关于灭螺植物的研究中,密毛酸模叶蓼、泽泻、紫云英是国内使用的植物灭螺50种中的三种,对钉螺灭效均为50%左右。而益母草中所含的益母草碱有利于提高灭螺效果,在开发新型植物灭螺剂与开展抑螺生态工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考虑地域的适应性以及生态安全要求,并结合现有植物栽培条件和市场条件,选择两种挺水植物,密毛酸模叶蓼和泽泻,选择了两种草本植物,益母草和紫云英。

2.2 抑螺植物护岸范围

本项生态抑螺护坡试验段采用混凝土框格结构分层设置水下混凝土硬质护坡和水上种植不同抑螺植物护坡相结合的堤防护坡。据上述下关站月平均位频率统计,可以推算出东山河水位时的最低值约为5.50 m。东山河水位平均值约为7.09 m。

通过现场实地调查,东山河水位常年高于东山河水位时的最低值5.5 m,在设计时,该水位以下部分采用混凝土硬质护砌,本部分护砌范围为4.50~5.50 m。按照迎水坡设计坡比1∶2.5计算,混凝土硬质护砌的宽度为2.70 m。

而水位平均值7.09 m表明,东山河在汛期受水位的影响,该水位以下部分会间断性地被河水淹没,因此本次生态抑螺护坡设计时,在该水位以下至东山河水位时的最低值5.50 m之间采用种植挺水植物的护坡方案。按照迎水坡设计坡比1∶2.5计算,挺水植物护坡部分的宽度为4.00 m。

考虑到东山河水位较少出现超过7.00 m的机率,本次生态抑螺护坡设计时,7.00 ~8.50 m的范围采用草本植物的护坡方案。按照迎水坡设计坡比1∶2.5计算,挺水植物护坡部分的宽度为4.00 m。东山河生态抑螺护岸设计方案剖面见图1。

2.3 植物配置方案

为研究不同的抑螺植物组合之后抑螺效果和存活率,在上述硬质护岸中设置三个生态抑螺试验段:1号试验段的挺水植物采用密毛酸模叶廖,草本植物采用益母草,位于左岸K1+200~K1+300;2号试验段的挺水植物采用泽泻,草本植物采用益母草,位于右岸K0+800~K0+900;3号试验段的挺水植物采用密毛酸模叶廖,草本植物采用紫云英,位于左岸K0+400~K0+500 。上述植物采取移植方式种植。泽泻、密毛酸模叶廖每平方米种植20株,益母草高10 cm的苗按10 cm株距、20 cm行距种植,紫云英根系肥大,入土40~50 cm,按25 cm株距、25 cm行距移植。每个试验段设计长度均为35 m。生态抑螺护岸各试验段设计方案见图2。

3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将硬质护岸、生态抑螺护岸与护岸未建造时三种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主要集中在:(1)硬质护岸与生态抑螺护岸上钉螺数量与护岸未建造时钉螺数量比较;(2)硬质护岸与生态抑螺护岸生物多样性比较;(3)生态抑螺护坡三个试验段植被存活率比较。调查方法参考相关规范[19-20]。

3.1 灭螺效果比较

东山河护岸未建时两岸杂草丛生,处于水位变动区域,非常适合钉螺的孳生和繁衍,无论是怎样的护岸形式,前提条件是要达到消除钉螺孳生的隐患。通过调查,护岸未建时,硬质护岸,生态抑螺护岸三种情况下钉螺数量见表1。

硬质护岸工程已建区域0生态护岸工程已建区域0从表1中可以看出,护岸工程未建时确实存在钉螺,但是硬质护岸工程和生态护岸工程建设完毕后,钉螺数量下降到0,在灭螺效果上两种护岸形式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3.2 生物多样性比较

护岸工程未建时,河岸两侧为原始植物生态环境,陆生植物种类繁多,生长旺盛。硬质护岸建成后,岸坡被水泥覆盖,寸草不生。图3、图4分别给出了护岸未建前迎水坡与硬质护岸建成后迎水坡陆生生态景观图。

从图3、图4可以看出,硬质护岸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虽然能达到血吸虫病的防治效果,但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道景观单一。在生态抑螺护岸上,分别种植了挺水植物,草本植物,草皮,虽然没有之前的陆生植物种类繁多,但相较于硬质护岸,河道景观更贴近自然,生物多样性没有遭到严重影响。

3.3 生态抑螺护岸植被生长情况比较

因在试验段进行上述植物栽培存在管理维护的不便,生态抑螺护岸的植物种植方式采用移栽方式,通过向植物培育公司购买现成植物,由专业人员移栽到试验现场。这些植物的成活率及适应性对于生态护坡达到预定的效果很有意义。经过一个汛期与枯水期之后,1号试验段长势最好。图5、图6分别给出了迎水坡生态抑摞植物生长图。就挺水植物而言,密毛酸模叶廖适应性更强,而草本植物方面,益母草存活率更高。

4 结语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常规硬质护岸及生态抑螺护岸的设计,对两者的抑螺效果、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生态型护岸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抑螺植物,要将当地的气候,水位,植物生长等因素综合考虑,就该工程而言,密毛酸模叶蓼作为挺水植物适应性更强,而草本植物方面,益母草存活率更高。

(2)硬质护岸工程和生态护岸工程在灭螺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生态护岸较硬质护岸,河道景观更贴近自然,生物多样性未遭到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新军,罗继润.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1):120-126.(WANG Xin-jun,LUO Ji-run.A preliminary study of ecological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for urban river restoration[J].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6,45(1):120-126.(in Chinese))

[2] 夏继红,严忠民.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2004 (3):20-21.(XIA Ji-hong,Yan Zhong-min.The advance and trend of urban ecological revetment at home and abroad[J].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2004 (3):20-21.(in Chinese))

[3] 李小平,张利权.土壤生物工程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应用与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9):1705-1710.(LI Xiao-ping,ZHANG Li-quan.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soil bio engineering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stream bank[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6,17(9):1705-1710.(in Chinese))

[4] 王艳颖,王超,侯俊,等.木栅栏砾石笼生态护岸技术及其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251-254.(WANG Yan-ying,WANG Chao,HOU Jun et al.Ecological bank protection technique by wooden fences andgravel boxes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7,35(3):251-254.(in Chinese))

[5] 刘盈斐.多孔隙生态护岸的实验分析与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LIU Ying-fei.Research on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interstitial spaces & inhabit riverbank unit[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in Chinese))

[6] 王正.新型生态护岸在连云港港疏港航道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8 (9):135-139.(WANG Wei-zheng.Application of new ecological-type revetment in cargo-distributing channel of Lianyungang Port[J].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2008 (9):135-139.(in Chinese))

[7] 唐国滔,姚焕玫,胡湛波.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水产科技情报,2010 (4):198-202.(TANG Guo-tao,YAO Huan-mei,HU Zhan-bo.The research and trend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technology[J].Fisheries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 (4):198-202.(in Chinese))

[8] 雷正龙,郑浩,张利娟,等.2013 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6):591-597.(LEI Zheng-long,ZHENG Hao,ZHANG Li-juan et al.Endemic status of schistosomiasis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2013[J].China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2014(6):591-597.(in Chinese))

[9] SL/Z 318-2005,水利血防技术导则[S].(SL/Z 318-2005,Technique guideline for water conservancy combined with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S].(in Chinese))

[10] 张旭东,彭镇华,周金星.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抑螺机理的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38-43.(ZHANG Xu-dong,PENG Zhen-hua,ZHOU Jin-xing.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snail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the snail control and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forest ecosystem[J].World Forestry Research,2006,19(3):38-43.(in Chinese))

[11] 於凤安,张家来,彭卫平,等.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效果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6,7(4):407-410.(YU Feng-an,ZHANG Jia-lai,PENG Wei-ping,et al.Plant allelopathy effects on oncomelania hupensis[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1996,7(4):407-410.(in Chinese))

[12] 刘颖芳,彭宇,刘凤想.中国灭螺技术的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2006,24(4):651-654.(LIU Ying-fang,PENG Yu,LIU Feng-xiang,et al.A brief review on oncomelania hupensis control in China[J].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2006,24(4):651-654.(in Chinese))

[13] 胡兴宜,唐万鹏,王万贤,等.益母草不同组分的抑螺效果及对钉螺酯酶同工酶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7,26(5):728-731.(HU Xing-yi,TANG Wan-peng,WANG Wan-xian,et al.Effects of Leonurus heterophyllus extracts on oncomelania hupensis and its esterase isoenzyme[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7,26(5):728-731.(in Chinese))

[14] 王万贤,柯文山,吴明煜,等.长江滩地九种抑螺防病林模型对钉螺的化感作用研究[A].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38-40.(WANG Wan-xian,KE Wen-shan,WU Ming-yu,et al.Allelopathy of nine Yangtze River forestry models on oncomelania[A].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n the Sixth Annual Plant of China[C],2013:38-40.(in Chinese))

[15] 糜留西,张丽红,崔天义,等.灭钉螺植物的筛选[J].植物科学学报,1997,15(4):378-380.(MI Liu-xi,ZHANG Li-hong,CUI Tian-yi,et al.Screening of molluscicidal plants[J].Journal of Botanical Research,1997,15(4):378-380.(in Chinese))

[16] 冯新港,谈佩萍.92 种野生和栽培植物或中草药的提取物杀灭钉螺筛选试验[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6):412-417.(FENG Xin-gang,TAN Pei-ping.Preliminary screening tests of molluscicidal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92 species of wild or cultivated plants and Chinese herbs against oncomelania hupensis[J].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2002,14(6):412-417.(in Chinese))

[17] R安宁,王万贤,杨毅,等.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1):40-45.(MA An-ning,WANG Wan-xian,YANG Yi,et al.A study o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for killing oncomelania hupensis[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0,15(1):40-45.(in Chinese))

[18] 胡兴宜,唐万鹏,刘立德,等.益母草抑制钉螺生长的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0(6):875-878.(HU Xing-yi,TANG Wan-peng,LIU Li-de,et al.Study of the growth of snail control of leonurus heterphyllus[J].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20(6):875-878(in Chinese))

篇6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修复;现状;对策

1 概述

结合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的开展情况可知,虽然国家对此提出了一些要求,但重视度却相对不足。在国家不够重视的情况下,此项工作的开展中大多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方式有效性不高等问题,致使管理与修复的成效长期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在环境形势已经极为严峻的当今,此项工作必须立即进行调整,并尽快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2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

2.1 关于土壤污染

自然界的土壤具有容纳和自净能力,这两种能力使得土壤可以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外界的有害物质却可以以多种方式入侵,致使土壤环境平衡受到冲击。通常来讲,在土壤无法通过“自净”将有害物质全部消除的时候,其内部平衡就会被打破,性质、组成均会因此而变化,进而出现以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等情况为代表的污染现象。总而言之,土壤污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有害物质增速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的极限。

2.2 管理与修复现状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国家提出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与修复措施来应对。然而,此项工作目前的情况却与预期相差甚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项。

首先,工作目标不明。尽管各地方政府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了一些专项政策,且对待此项工作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监督,相关政策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再加上要求不够严格,具体开展的各项工作往往带有随机性,工作目标大多都不明确。其次,数据不足。我国针对土壤污染开展的管理与修复工作中,比较突出的一项不足就是重视情况调查却忽视了数据利用。此种情况反映为数据库建设滞后,很多经由调查得来的重要数据没有及时的存入数据库,进而导致这些数据难以被合理利用。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先了解污染情况,但是,由于数据库建设滞后,这些工作中往往很难获取有效地数据。此种局面致使污染治理无法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阻碍了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工作思路有待调整。当前阶段,不少城市在修复工作方面都付出了诸多努力,并对化工厂等地进行了重点修复,但是,此种工作思路的出发点往往是满足土地需求,而非改善环境,而这也是此类工程数量不少却难以形成示范效应的原因。最后,资金相对不足。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是十分复杂的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这一点是由污染治理难度大决定的。所以,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实际工作的进行都存在障碍,进而造成了当前的局面。土壤污染与其他污染问题有一定的区别,隐蔽性显著使得该项问题难以被及时的发现,这就造成治理工作普遍具有滞后性,“补救成本”自然就会比较高。所以,要想更有效的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就必须要先满足资金需求。

2.3 改进对策

2.3.1 完善标准体系

出于规范管理与修复工作开展秩序的考虑,我国有必要重视对相应的标准体系加以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保证该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够为污染治理提供指导。为此,我国需在结合国情及土壤污染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经验对现有技术导则进行更新和补充。同时,相关部门还要立足污染治理工作现状,对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实施监测,并将修复工作中涉及的污染检测及环境评价技术纳入考虑范围,建立一套与我国污染治理要求及工作实际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3.2 尽快出台专项法律,并健全污染治理机制

针对不断恶化的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当前已经开始起草专门的防治法律。此举是我国在土壤污染控制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表明了国家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决心。所以,我国目前十分紧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尽快出台并实行此项法律,为污染修复工作的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同时,国家还应重视对治理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并重点加强下述两项机制的建设。首先,信息公开机制。此项机制不仅可以促使广大民众重视土壤污染,还能够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有助于集群众之力防治污染。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土壤污染治理滞后的局面将有所改善,有助于治理难度和修复成本的降低。其次,健全修复机制。这样做可以明确治理范围,并突出责任主体,有助于污染防治有效性的提升。

2.3.3 正视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

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当中,技术属于关键因素,其不仅影响着修复效果,还与修复成本关联紧密。因而,当前的工作中必须正视技术因素的贡献,并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修复技术的更新。首先,重视技术研发。土壤污染问题的成因极为复杂,在治理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要保证对策适用于问题。也就是说,污染治理的成效需要对症下药来保障。针对当前修复工作成效大多不显著的局面,我国有必要充分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加大对技术攻关的支持、积极与他国合作等方式,来促进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革新。其次,大力扶持相关产业。技术研发可以为修复成效的改善提供条件,但只有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使其为修复工作做出贡献。为此,国家有必要大力扶持相关产业,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便利。同时,此种做法也有助于修复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提高修复工作效率方面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总体来讲,目前人们对于环境恶化可能导致的后果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在实际行动中也开始有意识的践行环保要求。在此种背景下,土壤污染必将引起社会各界更高的关注。考虑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中还有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我国在现阶段必须要注重对工作思路和模式进行调整,并通过加紧技术研发、完善标准体系、出台专项法律、健全治理机制等几项措施,来促进修复工作局面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叶昊,李良忠,向明,等.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土壤重金属和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5,5(3):293-297.

篇7

 

水利工程是人类通过工程措施或行为,来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水利工程最初被人们用来防洪、提供稳定的水源、缓解或防止农作物旱涝渍灾害、提供清洁能源和水利旅游景点(如修建水库、人工湖泊等)等,这主要体现了水利工程的资源性、经济性与社会性。而生态水利工程则更强调水利工程的主要服务目标是生态。生态水利工程是现代水利的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科学内涵:

 

一方面是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应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与功能。在设计阶段,应当将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置于重要位置,并作为设计的制约因子,使水利工程能满足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要求;

 

另一方面是生态水利工程应强调工程选址、布局、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性。防止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在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被严重干扰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必然会干扰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过程,而生态水利工程防止了工程作用下的生态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于不良的生态平衡,兴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对其进行良性改造,使之朝着有利于人 类的健康方向发展。关键是我们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怎样尽最大努力去减小人类对其的不良影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在规划设计的前期,要切实搞好工程所在地的水文资料的收集及地质条件的勘测。二是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减少库区淹没范围。三是施工阶段的任务。承包商对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负的责任,应写进合同书内,要有环保措施,对各种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 标准以内;最后一点是施工后期的任务,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景观及时恢复,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划,以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

 

3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与理论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与理论,我国已有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例如,学者董哲仁曾提出生态水利工程的五项基本原则。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还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与技术路线。首先,重视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结合。其次,识别工程可能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能准确识别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并在工程规划阶段予以充分考虑。但当前许多水利工程的设计很少或没有考虑流域生态敏感点这一点。再次,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实现水 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当前尤其是应与水污染防治工程进行有机结合。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阻力。为了减少旱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天然湿地,可以在进入湖泊或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而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在植物生长季节充分蓄水,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在缺水地区种植水稻,特别是在开采地下水种植水稻的地区,应当进行以水量高效利用与水质净化为目的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4大型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

 

以黑龙江省最大的湿地—扎龙湿地附近的“三江平原近期防 洪治涝工程”和“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两个国家“十一五”重点大型水利工程为例,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的难点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本项目共涉及10个流域。工程类型主要为堤防工程和涝区工程。其范围东起乌苏里江、西接梧桐河流域,南至兴凯湖,北临黑龙江,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有松花江支流梧桐河、嘟噜河;黑龙江及其支流莲花河、浓江河、鸭绿江;乌苏里江及其支流别拉洪河、挠力河、穆棱河、松阿察河等河流。另外,区内还有小兴凯湖以及中俄界湖大兴凯湖。

 

作为三江项目,环保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其难点之一。分区分片实施的建设项目,在环评中都应逐点逐片落实评价内容和环保措施。即使同样的活动内容实施到不同的地域上,其发生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从而针对性也就成为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灵魂。环境敏感点的识别即工程与保护区的关系,是该项目中的又一难点,在三江项目涉及的流域众多,并且项目初期的设计中有很多工程伸入到自然保护区,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细致工作,把自然保护区和工程项目逐个流域地对比界限,把伸入到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程全部撤出来,从而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和破坏。区域环境功 能状况分析中,评价范围的界定也是其难点之一。在三江防洪治涝工程中,工程比较分散,每个流域都有。在一个流域内农田和自然保护区村屯相互镶嵌,如果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的范围来确定,则周边的自然保护区将被划分到其内,若影响范围涉及敏感点时,应把整个自然保护区包括在内,最后采取了几个流域放在一起来确定评价范围。

 

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许多问题不是短期能明了和掌握的。只有长期的监测、观察、研究,才能逐步找到规律。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能以工程过可行性论证为终点。这是由生态环境影响的累积性、渐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的,更是由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的。所以要长期跟踪评价。

 

5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保护生态,还要改善生态,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兴建更多的生态水利工程。大型水利工程涉及范围广,对生态影响往往具有宏观影响、区域性影响的特性,即使同样的工程建设到不同的地点,也会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今后还要注意和具体工程结合来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做好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要充分了解和正确处理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必须正视和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看到负面影响的同时,更要看到正面影响,对正面影响,要努力开发、扩大其效益;对负面影响,则应尽可能限制和减免它。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两江一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干流沿岸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佳木斯: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

 

[2]刘正茂,刘景瑞,夏广亮,等.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方案设计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23(5):7-10.

篇8

关键词:燃煤火电厂;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生态

燃煤火电厂是利用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中国燃用煤一半以上是烟煤,贫煤次之,无烟煤在10!以下。中国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原因是由于国内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所造成的,河北省、山东省等地区在冬季长期形成危害性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的煤烟型大气污染所导致。煤炭的燃烧阶段产生污染,煤炭生产、运输过程及存放过程中以及煤炭燃烧后的灰渣均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1]。201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2014年,北京市完成首钢原厂区热力和生活区电力替代,关停高井燃煤热电厂以及石景山燃煤热电厂和国华燃煤热电厂停机备用;2015年,北京市关停了石景山燃煤热电厂和国华燃煤热电厂;2016年,北京市又关停华能燃煤热电厂,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另一方面,国际上燃煤火电厂的运行年限一般为40年,目前,建国后建成的燃煤火电厂已经接近或者超过退役年限,如果一座电厂即将退役,那么安装脱硫等尾气治理装置的成本不光是昂贵,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国内的燃煤火电厂即将面临关闭、旧址重新规划的严峻形势。工业废弃地也称为“棕地”。这名称产生是相对于“绿地”的概念。棕地是废弃的、闲置或没有充分利用的工业及商业用地和设施,由于场地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率极低,同时大量的工业构筑物及废弃物遗留在场地中,在土地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客观上和意想中的环境污染比其他开发过程更为复杂[2]。

一、燃煤火电厂工业废弃地的污染特征

燃煤火电厂工业废弃地的污染除来自燃煤所产生的Hg、Pb、Zn、Ni、Cd、Cu等重金属污染外,还包括溶剂以及一些如砷和铅类的重金属[3]。这些元素通过高温燃烧气化挥发进入烟气,然后随粉煤灰颗粒一起向烟囱运移并逐渐降温,被粉煤灰颗粒吸附,再经冲灰渣水排至贮灰场,其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未燃烧尽的粉煤灰及贮灰场的扬尘[4],这些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粉煤灰伴随着燃烧和扬尘不断向厂区周围扩散,逐渐在电厂周围形成土壤中形成污染性的沉淀层。以某燃煤电厂为例,表1所示为某燃煤电厂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从表1可以看出,电厂周边土壤Cr和Zn含量超高,包括氯化物、硫化物和氧化物等重金属离子,属于交叉污染性质。图1是电厂平面布局以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图,从图1可以看出,电厂及周围区域土壤全部处于中度或者重度污染水平。除燃煤电厂周围的地皮,粉尘、污染的水体对周边区域的居民生活构成了直接或潜在的威胁外,高大废弃的设施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恢复燃煤场地的自然生态景观系统,对废旧工业设施精心设计进行再利用,最大利用此类废弃地自身潜力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从而增加场地与周边社区的联系,提供休憩和娱乐功能[5]。成为此类工业废弃地改造的首要目标。

二、燃煤火电厂废弃地改造技术框架

与其他种类的工业废弃地不同,制定燃煤火电厂废弃地设计措施和导则首先需要关注的是通过治理来稳定土壤的质量问题,对场地所在区域大的环境进行分析评估除了依据遗留设施、场地地形、植被条件、所在区域气候条件外,还要关注场地遗留的潜在污染以及破坏性等元素进行分析。(1)土壤污染分析及治理方案的研究工作。火电厂土壤污染多为交叉性污染,包括酸碱化学品、重金属等。当下主要的修复法包括粉煤灰土壤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清除方法,这两种方法运用更为广泛、经济。粉煤灰就地取材方便,对于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去废弃,钝化重金属离子有显著效果。在整个工业废弃地的设计策略中,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对区域进行分类规划,为了达到水体净化,为植物、微生物再生的基本条件,对于不可恢复性污染土壤常见的方法是对重金属和有毒化合物的进行挖掘进行深埋处理,在其原地铺设了一层新的土壤,以此为喜氮、耐污染的草本植物提供基本生活环境,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及气味[6]。针对污染沉淀而导致的硬质化区域,主要通过长期恢复场地的自然生态功能和和结构,运用生态空间复杂性、适应性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空间。生物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对环境更为友好且长期效果更佳。除利用微生物分解、吸收外,植物的生长吸收地下水的过程中,对土壤中的As、Zn、Cu等重金属污染具有富集和吸收作用,也可用于土壤长期性的生物修复。(2)水体污染程度调研及治理方案的研究工作。水体污染的废水设施污染是发电厂非常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早期的燃煤火电厂大多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污染物伴随着雨水逐步渗透到地下水,进而形成更大面积的污染。随着自然沉降,这些污染物会集聚在水体的底部,形成沉积物,这种水体沉积物是水体多种营养物、污染物的汇和源,是多种污染物在环境迁移中转化的载体、归宿和蓄积库[7]。Zn、Ni、Cd、Cu等污染物在火电厂水体的主要归宿就是这种沉积物,在与底部的泥土结合之后,伴随自然水体的迁移、转化,并对水、土、物产生生态效应导致二次污染或异地污染(污染转移)。第二,发电厂温排水对周围滩地植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造成的影响,其中,余氯对排放区域中的浮游生物有致命的威胁,对其他物种无明显影响,但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8]。考虑到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配置,可以利用植物根系富集和吸收的作用,结合景观效果进行规划。在维持场地水体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以净化能力的乡土植物为主,可利用地形形成多级人工净化系统,并对污水进行可控循环,高效率的降低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营养物质和病原体,发挥水质净化功能[9]。在尽可能不干扰环境的前提下,引入新的物种,建立新的生态环境,丰富并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加系统的抵抗力,逐步完成水体治理[10]。(3)研究火电厂场地生态恢复应建立在区域背景环境的基础上,遵守生态恢复和自然景观优先原则,提倡生物多样性及异质性。如果原始生态系统未超过承载力的破坏,设计师要尊重现有生态环境,坚持设计生态种植、生态治水、生态保护的理念,在规划设计中尽可能在不影响原生生物生存的前提下,消除对于系统的不利影响。如果生态环境被完全破坏,景观设计师规划设计要结合所在场地的生态安全,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框架下,从整个生态体系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等需求来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在考虑整个陆生生态系统到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渡的连续性、适应性时,可通过引入一些新物种用以丰富生态系统。(4)火电厂废弃材料利用与景观再生。工业废弃的厂房、集水池、洗煤场等废弃材料和设施的再利用有两点好处:一是有利于降低景观设计成本;二是有利于以记录场地的记忆和历史内涵,通过修复和保留,从场地历史,人文遗产的角度出发,保持其独特的历史工业环境。比如将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迹改造为场地的标志物,形成整个场地的景观中心等,废旧材料多用在地面、墙体的铺装,或用以填充重污染土壤,比如粉煤灰,再有粗糙的材料能够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比如砾石、矿渣等。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环保绿色;生态工程;环境工程

Abstract: th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is mainly 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ope and size, required for the migration of residents' occupati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influenced,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water resources due to water redistribution leads directly to water environment has been destroyed. Therefore,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need to make full use of green design concept, so that the project will not destroy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 make irrigation works industry to protect ou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环保绿色水利工程设计的含义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投入使用后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同时,对于生态修复项目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二、环保绿色水利设计的成因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主要问题包括环境、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生存发展。随着我们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开始愈来愈重视环境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得知环境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资源、人口有着根本性的直接关系,特别在水资源环境问题上,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是水资源涉及区域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情况持续发生、水资源短缺成了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于洗车、餐饮、洗浴的不断增多导致用水量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我们水利工程设计师的任务要从原有的防洪排涝工程设计转向引调水及水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工程设计,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转变。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师也在面临转型,在水利工程设计中不要单纯考虑水利工程设计,还要做好对水资源的分配导致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三、环保绿色设计在河道生态治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采取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对河流的生态建设有了初步的改善,比如堤防绿化措施、生态型护坡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经验需要我们进行总结去粗取精,还需要设立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来指导,使工程更具科学化与规范化。

1、有关防洪工程规划的原则

我们要分析工程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评估工程项目经济技术与生态环境效益,把单一经济技术评估体系进行转变。以往的治河水利工程仅注重河流本身忽略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忽视河流周围生物群落存在。因此,我们进行防洪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是否处于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进行常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加强相关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对特定生物群落与水体之间相互依存有正确的认识。

2、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尽量避开动植物发育期。对特殊区域的物种,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辅助保护措施等。取料场开挖后应进行适当处理,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水利工程师要设计合理排水、平整地形、合理改善植被生长环境。为有效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我们要加强前期的养护和后期的管理工作。引入环保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中,将原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拓展到防洪与城市生态规划并存的水利工程建设理念。

3、水利工程周围的景观设计

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要保留原有的江河湖泊天然价值,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要创造出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我国现有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

四、环保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1、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1.1水库移民涉及很多领域,水库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权与居住权。因此,移民问题收到我们工程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水库移民相当一部分是山区水库,由于周围群众生活质量不高经济困难,对于这些地区我们需要采用脱贫脱困的方法,使移民工作得到库内居民的支持。

1.2泥沙对于河势、河床、河口以至于整个河道的影响很大,修建大坝产生的最根本影响因素是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引起河道流态变化,导致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直接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破坏。

1.3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所带来的影响:①对航运的影响,譬如过船闸需要时间,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②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③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1.4大坝建设对鱼类造成的影响,鱼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不相同,世界各国在建坝中解决鱼类洄游问题通常采取两种办法:①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②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在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时选择了人工繁殖的办法,事实证明是比较成功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要对具体的河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采用环保绿色设计理念解决水利建设的技术生态难题

我国水利工作者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建大坝,对生态问题考虑不充分。任何水利水电工程,从本质上说都是生态工程。如果在水利水电建设中不能正确对待和科学处理生态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坝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着防洪与水资源配置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大坝建设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生态问题。生态发展要放在建设的第一位,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相信通过采用环保绿色设计理念,一定会解决很多生态环境给我们带来的难题。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防洪问题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河道生态修复整治后,对保护城市城区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洪涝灾害以及为城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使河道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以致于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是环保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宝林,杜德寿;“招瓢控蚜生态工程”灰色系统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2]杨爱玲.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研究———以东北区为例[D].长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产态研究所,2000.

[3]朱章玉;周国平;俞吉安;李坤宝;张承康;;用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5年06期

篇10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探讨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将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制度体系本身也日益成熟和完善。尤其在推动节能减排,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化策略,让决策变得更加的科学民主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此之外我国还把总量控制和清洁生产纳入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当中,将项目审批与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挂钩,在不突破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标准之下,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1 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环境影响评价法》对于诸多内容的约束力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许多政策,法规以及部分规划内容并没有被纳入其中,与此同时规划环境评价条款和技术的导则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在公共参与体系的构建内容上仍然不够完善和明确,缺乏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信息公开的时间相对滞后,在内容的设置上避重就轻,公众参与的形式过于单一。在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没有较强可行性的替代方案可供选择。

1.2 执行体制不健全

执行体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环境监管体制的监管内容上。环保部门对于项目内容的验收和日常管理的检查缺乏有效的监督,各级相关部门以及企业仍然不能够对环境评价引起高度的重视,更谈不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制度的贯彻。有些地方的环境评价执行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环评执法部门的处境令人堪忧,最终让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另外,政府部门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等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强,缺乏科学系统的激励控制措施,无法正确认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关系,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许多规划环评是在所包含项目环评不被受理而在强迫的情况下进行编制的,部分规划环评的评价范围和内容等不能满足相关导则和标准要求,没有按照审批权限的要求,经过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1.3 支撑体系薄弱

部分环评单位的技术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存在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不良风气。同时,各级相关部门以及企业仍然不能够对环境评价引起高度的重视,更谈不上及时有效的验收。所编制的环评报告质量较低,无法准确的反映工程实际情况。与此同时,一些专家责任心不强,又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跟踪最新的环境保护技术,信息建设网络仍然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不能对环评报告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为了进一步的增强支撑体系的执行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具有专业化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加大支撑体系的建设力度。

2 加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措施

2.1 强化环评的法律地位,建立科学与民主的决策制度

新时代的背景下,提高环评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力度提高环评在决策部门中的影响力,切实可行的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家综合决策部门中的重要地位。建立一套系统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其在科学,民主的环境下开展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与落实情况纳入到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内容当中。

2.2 完善环境影响法,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

在美国已经成功的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到宪法条文当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在公众当中的影响力,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内容,加大该项制度对所有公民的约束范围,提高违法的成本。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整合,避免割裂环境的整体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等等方式增加环境影响评价的约束力,并开展社会影响评价和经济影响评价的活动。加快环境管理的改革步伐,让其向全过程控制方向进行转变,建立起一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科学管理模式。

2.3 整合部门职能,优化机构设置

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加大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视,将其上升到战略环境评价的地位,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环境保护管理过程中引进垂直管理的工作模式,避免由于地方政府基于地方发展,对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过程进行过渡的干扰。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建立起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工作重点要放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推进和环评审批上,成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员会,推动评价技术方法的发展;设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监督和审核机制,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要避免出现越级审核现象的发生。

2.4 建立环评激励机制,落实行政问责制度

加强环境准入规定,并进行严格把关。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分区分级审批和差别化管理。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力度,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激励策略和处罚手段,增强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的执行力度,将重点放在重大环境问题的问责管理上,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在节能减排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当中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

2.5 强化技术支撑能力,提高环评系统的联动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导则,规范和标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依据,除此之外还要优化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和技术方法,将重点放在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上面,制定相对应的国家和地方环境准入条件,构建基础资料数据库。加大环境影响评价从业队伍和专家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多渠道的努力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估质量。

2.6 通过制度化环评的方式,促进向可持续发展评价转变

关注科学假设,新技术使用等等方面的环境,促进公众行为规范和组织行为,减少由于非制度化方面的问题而造成的环境影响。加强跨境环境影响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环境影响的分析与研究方向,加大环评的基础性宣传教育。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就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执行体制不健全,支撑体系薄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周珂.王小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3).

[2] 王楠.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3] 白平则.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根本路径[J].行政论坛;2008,(9).

[4] 邵道萍.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兰州学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