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资源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媒体资源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媒体资源优势

篇1

关键词: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影响和冲击; 合作发展

引  言

近些年,网络发展及其迅速,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当然新闻界也不例外。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介的人们带来了恐慌。有些人甚至大喊“狼来了”。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媒体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正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产生危机观念,于是传统媒体开始变革,开始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说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而2005年的纪念性的重大事件“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专题的报道更体现了媒体间的合作。这篇论文,就是想通过现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些现实情况,来呐喊,网络与传统媒体不仅仅是竞争对手,双方只有合作互补有无才能实现最终的共赢,同时我也想论证:只有新闻界摆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才能促进双方媒体的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网络出现伊始,受众尚未形成网上看新闻的习惯,但是在几次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开始接受这种新兴的媒体。尤其是震惊中外的911事件,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事件是在网上率先传播的,其影响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网络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访问,而一些著名的新闻网站也一度出现了登陆不上拥挤不堪的地步。网络因其传播的实时性、交互性,内容丰富性,声音、图像、多媒体并举的优势,迅速异军突起。同时它的及时和多方位报道一时间使这个新兴的媒体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它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纸媒体末日即将来临。纸质媒体在许多方面仍占有一定优势。传统的大报、大刊、历史大部分长达几十年,有的甚至近百年,而我国网络媒体历史最长也不过3年。相当的读者还是依赖纸质媒体,也习惯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争取读者方面传统媒体仍占有一定优势。

纪念抗战60周年,可以说是全国一个重大的活动,无论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都集中优秀采编力量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进行专题报道。这也是新旧两种媒体准备充分的一次交锋。各自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同时这也是他们未来生存形式的预演。但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两种媒体的竞争虽然激烈,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泾渭分明的界限也在逐渐消失,交汇点是二者都是信息的提供者。中国的传播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合作,它们之间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这是个严肃而政治性极强的主题,如果单单依靠网络媒体的力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在人才上,网络媒体不具有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大量的记者。在经费上,网络媒体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投放在单一的选题上。这对大多数网站来讲是两道难以逾越的“深沟”。在今天的重大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网络媒体中,只有那些雄厚资本的商业网站,或是传统媒体与网站联手行动才能支付这笔开销。一般的网站是没有这个资本的,更没有专业人才去完成这类重大的采访报道。而对于网络来说它作为媒体,有许多优势:其采编、排版、校对、出版、发行等工作全在网上进行,根本不需要和印刷厂打交道、不需要和邮局打交道。在获取信息的快捷性和阅读的方便性、多媒体性以及交互性、查找的容易等方面,因此,在此次报道中许多传统媒体都选择了网络媒体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如《广州日报》和《华商报》、网易等媒体合作,加强了报道与读者的互动性。实现强强联手。

其次,新兴的网络媒体从某种程度上赋予了纸质媒体新的生命力对于报纸来说版面的局限性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天出版一次而未能充分显示报纸的特点和优势,而互联网异军突起,为纸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得补充。所以新兴的网络媒体德发展对于纸质媒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网络的崛起对于纸质媒体,是机遇多于挑战的。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报道中。对于传统的纸媒体来说,网络媒体的介入使之变的鲜活生动起来。如新华社的新华网,新华网的栏目有:“最新报道”,“纪念活动”,“暴行实录”,“亲历抗战”,“重要论述”,“战史一页”,“抗战名将”,“国际援助”,“图片故事”,“访谈连线”,“抗战启示录”,“抗日歌曲”。 扩充了传统纸媒体的空间、补充了传统纸媒体的不足,此外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中青在线 、《人民日报》的人民网等等媒体。

竞争、整合是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总体趋势,使事物不断更新变化和发展。媒体也不例外,传统媒体是昨天的产物,网络媒体是今天的产物,明天的媒体变革又将怎样,还得从今天开始。在现代社会里,传统媒体仍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媒体也迅速崛起,对社会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它们都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追随时代,各媒体的发展、进步也不断满足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当中对各种传播信息地索取与运用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新旧媒体的共生有了充足的土壤环境。而只有让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充分结合,发挥出各自鲜明的特色才可以创造出最大的传播效果。

虽然媒体网站拥有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队伍,但在人才结构上和主流媒体网站网络宣传政策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状况不相适应,尤其缺少管理、经营、技术专才。而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却拥有相当的水准,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正好可以弥补各自的劣势。在网络经济遭受寒冬的时候相关的行业也会受到牵连,但是我们看到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经被人们接受,在网络不景气的时 候进行全面的横纵向联合已经是发展的需要,跨媒体经营的策略已经被提出,在传统媒体触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网络媒体开始把目光也投向了传统媒体,相互融合正是发展的需要和最大的助推器。因此融合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网络媒体与传统纸媒体必须实现优势互补,从受众的角度来讲:报纸面对的是一部分受众,而网络媒体面对的是另一部分受众,而只有两者联合起来才能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过,不过,受多方面因素所限,中国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目前尚处于低层面,一时还难以甚至无法进入产业结合的高层面。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存发展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篇2

在平时的教 学中,注重多媒体资源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其显现的优势是突出的: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延伸和拓宽了教学时空维度,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通过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多媒体资源的发 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我认为,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二、数学课程与多媒体资源整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色彩、动感吸引学生

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更抽象一些,更枯燥一些。正因为这样,所以不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也就更多一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翻折成立体图形问题时,将图形的旋转、移动、重叠、翻转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辅之以必要的解说,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感,区分翻折前后的变量与不变量。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 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像、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考,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

2、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领悟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注重讲解,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学生常常难以深刻理解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a,b,c的选取是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的?直观而自然地记住,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3、利用“阅读材料”巩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材料介绍了一些数学史和数学知识,这些内容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融,不少是在数学下的问题。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在网上收集数学应用范例、数学史料,开设第二课堂,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实在是恰切不过的。体会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道理。

三、通过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 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 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平台的使用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手中,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发者。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 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四、通过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3

[关键字] 煤炭 开发模式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9-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剩余可采储量超过千亿t的3个煤炭大国之一,占世界总储量的20.75%。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经济安全,近年来我国煤炭开发力度明显加大,并且在煤炭资源富集区出现了火电、煤化工等下游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新特点。

1 煤炭富集区以煤为核心的能源重化工开发模式已经形成

计划经济时期,行业主管部门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关键作用,煤炭开采、火电、煤化工等分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改革开放后,随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最大利润,近年来,传统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纷纷向上下游业务领域渗透和延伸,并把煤化工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在鼓励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力发展火电和煤化工,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因此,近年来在煤炭资源富集区,普遍出现了以煤炭开采为主导,下游和关联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新特点。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基本开发模式是:首先,立足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大力发展火电和煤化工。其次,利用煤炭洗选和火力发电产生的煤矸石、灰渣等,用于发展煤矸石制砖和制水泥等建材项目。最后,利用矿区廉价和充足的电力,发展高载能工业;利用煤化工项目生产的初级产品,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立足建材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2 我国煤炭富集区现有开发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空间上较为集中的煤炭、火电、煤化工一体化开发模式,虽然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发挥集聚效益,但也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首先,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煤炭开采、火电还是煤化工,均位于价值链低端,在区位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以这些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一旦确立,就会形成"路径依赖"。其次,我国近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通过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1]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主要分布在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和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内,煤炭开发中的地表沉陷和土地开挖,均会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第三,火电和煤化工均属于高耗水行业,而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约70%的矿区缺水,40%的矿区严重缺水。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十分突出,而现有开发模式具有极强的刚性和惯性。从长期来看,不仅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矛盾难以协调,二者的关系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3 在煤炭富集区进行煤、电、煤化工开发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晋陕蒙接壤区、内蒙古东部、新疆、安徽及云贵川接壤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比较脆弱。在大规模的煤、电、煤化工一体化开发模式下,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社会、经济系统,均会受到严重冲击。为实现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预先统筹规划,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

3.1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我国一直缺乏覆盖全部国土面积的开发和保护规划,对于不同区域在全国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定位模糊不清。虽然近年来环境保护部编制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但对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准入并不能形成硬性约束。因此就很容易出现遍地开花式的资源无序开发格局。为此,从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角度出发,应尽快编制国土开发规划,提出不同区域的开发和保护要求。

从近期来看,对于生态破坏比较突出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也应考虑编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布局规划。考虑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多生态脆弱,且近年来出现了煤、电、煤化工一哄而上的无序开发倾向。因此,应该在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生态约束、水资源、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国煤炭、火电、煤化工、铁路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对不同区域提出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要求,从而防止出现区域开发模式与资源环境条件不匹配、产业结构雷同、空间开发秩序混乱等问题。

3.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只有建立起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价值才有可能不降低并有所提高。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虽多,但针对具体地区和领域的实践极少,尤其是缺乏实践效果好的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与政策体系。煤炭开发是我国最主要的资源开发活动,国家一直没有出台上升到法律或政策层面的生态恢复标准,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还主要是企业的自觉行为。因此,为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针对不同煤炭资源富集区的生态补偿研究,尽快建立有针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3.3 编制综合开发规划

从目前来看,煤炭、电力、煤化工、交通一体化开发,已经成为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基本开发模式。在这一开发模式下,区域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态格局均将发生深刻变化。为此,必须在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潜力,编制区域综合开发规划。对产业布局、城镇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区域发展的内部协调性,降低开发成本,避免无序开发可能带来的风险。

篇4

关键词:交通广播;新媒体;整合信息;碎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汽车正一步步地进入普通民众的家庭。至2012年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了20辆,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社会(Auto Society)是工业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汽车大规模侵入普通民众家庭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汽车社会中,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拓展了人类行动和生活的空间,也使人的精神得以延伸,进一步形成了汽车文化,实现由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到精神空间的全面构建。

在这种不可阻挡的大势之下,交通广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随着汽车对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影响,交通广播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比如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日趋严重、盈利模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在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下,成为了交通广播面临的严峻生存危机。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从运营、内容、技术等层面打开新媒体时代下建设的新局面,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是当下交通广播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交通广播面临的危机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交通广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不复存在。

交通广播自创立之初便担当起为听众整合及时、丰富的路况信息的使命。然而,伴随着汽车与广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广播频道也纷纷开办了与交通信息相关的节目,开始对交通广播独家资源的第一步蚕食。新媒体异军突起之后,交通广播的垄断地位彻底被打破,每一个行人都可以将自己体验到的路况出去,人们接收路况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一样可以了解路况信息。若抛开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不谈,信息的获得更加及时,信息量更加丰富。交通广播在这两种外力的挤压下,受众范围越来越小。

其二,信息内容狭隘、单一。

对于受众来讲,信息传播的质量是其接触媒介的直接动因。①目前交通广播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主要在于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流。各个广播电台之间的栏目高度雷同、缺乏本土化创新。同一频道的不同栏目所提供的信息也存在雷同的现象,同时无用的信息过多过杂,影响了有效信息的传播。

在新媒体盛行的大环境下,广播电台信息转播效率低下的缺点被无限放大,新兴的市场被新媒体蚕食殆尽。创新栏目内容、提高播出质量、满足市场不同需求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其三,恶性循环的广告环境。

依托巨大的市场,交通广播的营收颇丰。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交通广播电台仍将广告盈利模式看作实现创收增长的唯一法宝。随着新媒体在交通领域的持续发力,很多听众转而投向了新媒体的阵容,受众流失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广告市场,至2013年,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增幅已有明显下降趋势,广告单体费用下滑幅度颇大。为了维持营收的水平,交通电台不得不增加广告的投放量,进一步削弱了广播电台的信息传播效率。于是,信息传播效率低下、听众流失、广告费用下降、广告投放数量增加、信息传播效率进一步降低,成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死循环。唯经济利益至上的短视行为,制约了交通广播的创新发展,对于交通广播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喻国明教授曾提出一种“透明的天花板”理论――“受到一种单一传统经营模式的增长极限制约的媒介,其经营收入的增长会放慢并进入一个平台期。”②如何摆脱对广告的过度依赖,构建全新的信息增值、营收模式,是目前交通广播面临的一大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的革新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量迅速膨胀,内容更是良莠不齐,信息的碎片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困境,而这正是交通广播最大的优势所在。新媒体带来的庞大繁复的信息量,这些信息的来源众多,信息之间的内部缺乏联结,这是新媒体自身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也给受众群体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这种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之下,交通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其所拥有的权威性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也是交通广播打造资源优势的核心所在。针对于此,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建立交通信息服务基础平台。整合碎片化的交通信息,构建权威的交通信息平台。

目前当务之急在于整合各地交通电台各自为战的状态,减少资源在内部的无谓损耗。加强各地交通电台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集中优势资源,更及时更准确地完成信息采集和后续数据分析工作,确保在专业的交通信息领域的权威地位。

建立路况信息采集系统,更及时更全面地获得路况信息。这一点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采集分时分区域的交通流量、速度、饱和度、坐标、交通事件等信息,全面深层次的掌握交通信息的宏观资源;二是结合新媒体,将微博、微信中的交通信息迅速整理归类,获取贴近驾乘人员的微观信息资源。

信息的深入加工与分析。将以上碎片化的信息,根据交通流理论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形成交通流量、交通图形、交通视频、交通事故、交通管制、道路施工等交通信息,及时,建立权威的交通信息平台。

2.碎片化分析目标受众,创新节目内容。

新媒体的出现,让交通广播受众中的年轻群体纷纷倒向其中,使交通广播的受众范围不断缩小。目前交通广播的受众多集中在两类人中:一是老年人;二是出租车、公交车等的专职司机群体。很多私家车的拥有者与驾乘人放弃收听交通广播,转而投入新媒体的阵容,这对于交通广播的发展极为不利。究其原因却是在交通广播自身,对受众群体的分析判断不够清晰细致,节目内容没有切合到听众的诉求,成为听众流失的重要原因。

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时代慢慢开启。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信息数据的采集变得更为详实,正为交通广播细分市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不同的年龄层次、驾车习惯、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旅途时间、目的地等信息得以全面细致的呈现出来,根据这些信息,细化市场,分析每一个碎片化市场的信息诉求,开办新的栏目来满足这些诉求。针对传统的听众群体,比如专职司机,巩固交通广播的权威性,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满足这些听众对于交通状况的诉求;针对新兴的私家车市场,了解私家车驾乘人员的信息诉求,满足私家车对于停车位、目的地拥堵状况的信息诉求,同时开办旅行类栏目,围绕旅行展开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争取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

3.击碎栏目时长,开办短小的栏目。

交通广播的受众群体主要是驾驶人员,除专职司机之外,很少有驾驶人员长时间的处于驾驶的状态。要在有限的时长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势必要求广播栏目的时长变得更短,信息更快捷与直观;即使是针对专职司机,也需及时更新交通信息,大时长的栏目难以满足信息的及时输出。因此,传统的大时长栏目很难满足深度细分的市场需求。

这就要求交通广播的栏目需要短小精悍,不断带来及时的交通信息,同时插入丰富的服务类信息内容,将传统的大时长栏目击碎,化作碎片化的栏目,输出更多更及时的信息。

4.与新媒体多方位合作,尝试多方位的增值服务。

交通广播所拥有的渠道优势与资源优势是许多新媒体所不具备的,而新媒体所拥有的延伸广度与深度又是广播所欠缺的。标准化交通信息的输出端口,将权威及时的交通信息进行封装,提供开放式的接口,供信息运营商、导航厂商、电信运营商等进一步提供多层次的信息增值服务。提供包括路况地图、路况信息、交通流量、交通图形、交通视频、交通事故、交通管制、道路施工等信息,通过多媒体的协同处理,拓展交通信息的增值空间。

与新媒体进行多方位的对接,在提供多维交通信息的同时,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与服务聚合,通过新媒体的信息输出方式,延伸至其他类型的增值服务,如车友、保险、加油、保养、生活、旅行、资讯等,增加交互、分享来增强受众的粘度与使用时间,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5.软化广告,丰富广告类型,提升广告层次。

交通广播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广告市场的支撑。新媒体的出现,携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分走了很大一部分广告商的资金。广播电台广告收入的增幅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表现在广告费用的下降。

为了维持交通广播的持续健康发展,广告产业的支持必不可少,而受众对于广告的厌恶却与日俱增。转变传统的广告思维成为重中之重,改变过去生硬的广告形态,更多通过软广告的形式,结合栏目的特色,在细化的市场中进行针对性的推广,直指受众人群。将广告的内容与驾驶、生活结合起来,在为听众带去新鲜资讯的同时,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除此之外,做好广告的准入机制,禁止虚假广告的进入,提升广告的层次,保障广告的质量,吸引更多的厂商来投入广告。一方面对听众负责,一方面对厂商负责,达到双赢的目的。

6.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新技术层面的新型服务。

与高校搭建合作平台,以高校的科研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高校在信息传播技术、信息传播理论、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开发更多周边产品,为广播媒体提供更为丰富的广播产品、品牌经营、广告创收等方面的指导。跳出固有思维的囹圄,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以交通信息为核心,通过多种传播方式,为受众群体提供多媒体、全方位的信息咨询。

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大部分高校存在的产学脱节的现象,帮助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及时准确的与市场对接;另一方面,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能够更好的帮助广播媒体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广播电台的健康发展。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交通广播已经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但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巨大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开启,让交通广播的发展迎来一个转折期。在这个时期,交通广播电台既要保留传统媒体的核心资源优势与权威地位,又要加深与新媒体的合作深度,拓宽与新媒体的合作广度。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新资源、新路径,适应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流,引领碎片化信息的整合与整合信息的碎片化,探索出适应这个时代的多角度、多层次、全媒体、细市场的全新传播格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注解:

篇5

近日来在中国广告界掀起一股本土广告旋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视金桥在国内广告业影响与日俱增,中国电视广告50强,央视十优广告公司等荣誉接踵而至,中国商务4A广告协会以及奥运经济论坛等诸多活动在中视金桥筹备组织下搞得风声水起。

秘籍之一:另辟空间 快速成长

据说中视金桥1999年成立之初,最开始虽然仅 CCTV-4《中国报道》栏目,客户资源十分有限, 但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用专业精神双向服务,更是开辟了空间理论,深度挖掘经营媒体空间、创造并培育客户需求,使新媒体与新客户深度对接。如成功将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频道这样一个曾经相对边缘化的媒体和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这类相对冷僻的客户群体加以对接,逐步打造了一个城市旅游品牌传播超强势平台。

之后中视金桥对CCTV-9英文国际频道进行全频道,抓住其尖端受众群体及全球传播的优势,与四套国际高端媒体进行组合,从而为媒体、为客户创造共赢。这样就有了客户的更多信任,媒体也伸出更多的橄榄枝,中视金桥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现在已经拥有CCTV-1/CCTV新闻频道《媒体广场》、CCTV-2《中国财经报道》、CCTV-4《海峡两岸》、《走遍中国》、CCTV-9全频道等众多的央视媒体资源的独家权。中视金桥不仅在央视媒体发展壮大核心资源,在其他媒体资源拓展上根据发展战略也紧锣密鼓进行,已经成为中国媒体广告集大成者,建立综合资源优势,如新华网广告营销战略合作伙伴,独家深圳卫视、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等强势广告时段,在平面媒体方面独家中国广播影视杂志、旅游杂志广告,而特殊的户外媒体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机小桌板广告更是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的分众媒体势力。

中视金桥利用自身媒体资源优势,与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成长,为客户提供广告传播、媒介策略、央视招标、新闻公关、活动推广、创意创智等多元化服务的国际化传媒集团。拥有上海通用、中国网通、IBM、中国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南方航空、江淮汽车等以及超过全国80%城市品牌客户。

秘籍之二:专业运营模式创新

中视金桥作为中国传媒运营的实践家,通过中央电视台全频道广告、在媒体传播运营上不断创新,赢得客户的认同和媒体的支持,已经成为央视媒体运营的最大广告公司之一。

中视金桥作为本土广告营销的思想家,还进入了制播项目投资、跨媒体运营、网络广告营销、城市品牌传播和奥运营销等诸多领域的全新实践,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传媒运营集团之一,中视金桥以其全面、完善的媒介营销体系为中国品牌提供整合传播的优质平台,成为中国品牌传播的集团性力量。通过重新定义广告经营与传媒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把电视广告经营模式转变为新锐、思辩、人本的新标准,中视金桥拥有众多的央视媒体资源的独家权,广告资源的集中将能为中视金桥的客户提供更趋多样化的产品,为广告主提供了高效的营销传播资源。而且公司成立了高水准的媒介研究中心,这支专业队伍依据对媒介进行大量的专业数据分析,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度身定制更适合的品牌传播方案,同时也突出媒体资源的最大价值,如义乌、泰山等城市和旅游品牌成功传播就是通过选择恰当资源转化优势的最佳案例。

在中视金桥不断发展扩张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创新理论支撑策略,那就是把新入市的企业品牌作为媒介品牌内在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新资源一起成长,与新客户一起成长,与新品牌一起成长!这也就是金桥文化中的“成长理论”。经过与客户形成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平安保险、光大银行等为成长理论做出了最成功的注脚。

秘籍之三:与媒体共同成长 为客户创造共赢

中视金桥CEO刘矜兰女士曾对记者说过,公司能发展到现在的集团规模,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源于坚持,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坚持自己发展策略、坚持媒体资源合作、坚持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中视金桥最开始和CCTV-4进行合作,就制定与媒体一起成长的战略,通过另辟空间,找准CCTV-4中文国际频道的独特优势,从客户传播效果视角给予新的定义,以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为切入突破,并引导旅游品牌和其他企业品牌的传播导入。为CCTV-4开拓了广阔的传播空间,从而为媒体、为客户创造共赢。

CCTV-9的运营发展再次印证了中视金桥远见的战略眼光和坚持发展方向恒定性的成功,在经过前期精心培育,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宏观环境中,特别是北京2008奥运催化剂般的契机,使中国对海外的窗口突然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突出性,而中视金桥始终坚持与央视国际频道共同成长。

秘籍之四:发展愿景――中国一流传媒运营集团

刘矜兰女士曾说过: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一流的媒体经营者”。这个“一流”的标准包括以下3个部分内容。一是从战略上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媒体产业的发展脉络;二是在这个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运作能力来经营这些媒体资源;三是对媒体特征以及所针对的产业、企业和人群要有强大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并努力找寻两端的结合点,设计不同的媒体经营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受众和客户。

篇6

【关键词】新媒体 英语听力 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以构建能力测试为主体目标的外语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研究》(编号:hjyj2012008z)、海口经济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编号:hjyj201202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94-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以往大家关注的是互联网等技术带给英语的全新教学理念、内容、及手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产生,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来学习,以及英语教师怎样利用新媒体来有效的监控评估学生的学习,这是新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的新方向。

一、新媒体的资源优势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而出现的媒体形态,比如数字广播和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等,其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来接触这些生动真实的语言学习资源。例如,有些媒体推出了英文版的手机报,学生可以通过其中中英对照的新闻版块来学习英语,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二)新媒体所独具的资源优势

随着新媒体资源不断的出现,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开始积极的创建属于自己的校园网,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扩大互联网的使用范围。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形式,具有许多传统的多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当前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上,由英语教师主导视听资源,并统一控制听力学习的进程,在期末学生统一接受教师的评估考核,且传统的语音室自主听力软件不能及时的进行更新,这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听力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随着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专业英语听力的教学中,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思维优势日益凸显出来,不仅提高了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实效,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新媒体同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

听力课程是高校专业英语的一门主要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以往的英语专业听力教材陈旧,并且英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放磁带或光盘的方式,让学生边听边做练习,最后由教师对答案或者稍加解释,这样听力练习就算完成了。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专业的听力课程很难获得成效。新媒体的出现,促使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模式过渡到现在的新媒体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巧妙的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直观、高效、趣味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的有效率。

三、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有效利用新媒体丰富的学习资源

形成性评估是指将评估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观察、记录、以及反思等作出的发展性的评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并且形成性评价是双向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英语教师有意识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及处理,在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丰富的资源,保证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合理的形成性评估方式

1.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

利用网络、手机、MP4、MP5等,让英语听力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展开,为了防止学生盲目的进行试听,而实际听力能力没有取得有效的提升,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时段进行评估,以此确保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紧靠教学大纲来学习。

2.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新媒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电子杂志、网络视频、数字广播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可以采用的视听渠道。听力形成性评估可以将这些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问答、作业、日记、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完成听说练习。新媒体的学习形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元的评估形式也能够减少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形成性评估的教学模式是专业英语听力课上的练习与课后巩固,学生资助选择与教师推荐,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的完美结合,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做完阶段性评估之后,英语教师应整理听说结合的项目,同时收集好评率高的视听内容,表扬学习效果最好的学生。与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相比较,结合科学评估的听力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4.建立反馈机制

评估只有有了反馈结果才会发生作用,反馈结果是对教学结果的显示,同时也能够指导师生进一步的提升。英语教师的反馈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英语教师应以关怀的态度来指出学生的不足与欠缺的地方,并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此外,英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学习积极性与主动的提高。

四、总结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来获得大量真实、生动的英语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英语学习。我国的新媒体的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未来新媒体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将形成性评估引进英语听力教学,促使英语教师能够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监督学生进步,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拥有比传统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上更多的展示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饶小飞.罗森塔尔效应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外国语文,2012(S1):l55-158.

[2]史冬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

[3]林莉兰.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J].外语研究,2006(2).

[4]李烨辉.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中国传媒大学外语部教学改革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6):124-125.

篇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未来2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3%、人口85%强的县域。六枝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特区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理清思路,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排难而进,才能实现特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找准“突破口”。现在六枝的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其他县区,但是六枝有六枝的优势。六枝特区的经济发展,资源优势是第一位的,有了可培育主导产业的优势资源,就有了产业化发展的前提;而政策的支持和环境的良好,则是优势资源转化成支柱产业强有力的保障。关键是要用好这些资源,调整好产业结构和布局,集中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在特区经济的发展中、在招商引资的工作中,一定不能引进一些与自己资源优势关联度不大的项目。招商引资要在细化自己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搞清楚能给投资人帮多大的忙。关键的是政府及职能部门要知道自己该干啥。

必须抓住“助推器”。要加快特区经济的发展,必须抓住项目带动战略这个支撑点和“助推器”。从经济发展规律看,项目投入就是生产力、是加快发展的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从六枝目前的经济发展进程来看,仍然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托资源上项目、优化环境引项目,招商引资建项目、强化责任抓项目,才能推动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都要多研究政策,争取项目,把握机遇,引进项目,着眼长远,储备项目,使项目真正成为促进特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必须用活“大政策”。根据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市场走向,结合特区实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业经济重点是大力发展三类产业集群。即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包括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重化工业衍生产业集群,抓住煤电化项目即将上马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衍生产业集群;紧紧抓住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有选择地整体引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轻工、化工等产业,发展产业转移企业集群,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特区政府要做好工业布局、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名牌产品四大规划。

必须唱好“重头戏”。要发展壮大特区经济,重头戏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着力点应放在培育壮大对特色产业具有支撑作用的龙头企业上,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支柱产业,打造地方品牌,这才是发展特区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是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一镇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优”的新型农业发展格局。二是扶持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建立完善农副产品市场流通和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商品化水平。

篇8

一、深挖内容资源,努力实现数字出版全媒体产品形态

越来越多的技术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数字出版领域占据了强势地位。对于传统出版社进军数字出版领域,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技术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占据数字出版产业链上游,那么传统出版商亦可凭借内容资源优势,主动探索新技术、尝试新产品,来确定自己的优势地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数字产品形态主要体现在电子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和移动终端出版产品三个板块。电子出版物主要包括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通过官网平台、青年文摘网站平台及其他门户网站微博平台进行电子书、电子杂志等的多方位数字出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以塑造企业形象和书刊宣传为主。青年文摘网()主力数字阅读出版平台,将《青年文摘》创刊以来的30年的内容全部纳入后台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在线检索阅读。青年文摘电子杂志《青年文摘•快点》和《青年文摘•播》,以丰富的多媒体与动画技术,提供了有声杂志服务。在腾讯杂志频道,单期月点击量过百万。电子杂志和有声杂志的开发扩大了用户网络,增强了品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纸刊的销售,实现了多方位的营销。手机出版的盈利尚不明显,但为了抢占未来数字化发展的一席高地,《青年文摘》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了手机报,在2009年6月上线以来,目前拥有用户近20万,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的手机阅读产品涉及上架图书300余种。以手持阅读器和I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是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看到的又一个很广阔的市场。青年是这类手持阅读器产品主要的使用和消费者。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IPAD客户端于2011年10月上线,同年,青年文摘系列产品与汉王、悦读网合作,实现了对各种阅读终端的网络发行渠道的覆盖,形成了纸刊、电子刊同步的销售运营模式。

二、搭建个性互动平台,凸显数字传播特性

数字出版时代,信息传播双方的互动沟通非常重要。搭建网站服务运营平台,是传统出版社长效发展全媒体数字出版的保障。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2011年7月对网站进行改版,将内容的单一输出平台转变为多功能网络社区,改版后的网站兼具总社企业形象展示,书刊信息宣传,电子商务,与读者、作者交流的互动平台,网站集群和数字出版等功能。这一改变契合了年轻的用户群的特点,充分满足了年轻人渴望交流、期待关注、乐于分享、交友广泛的需求。目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处于运营的初中级阶段,还主要以推广和增加网站会员,变被动浏览者为网站内容的创造者是首要任务。

三、优势与问题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数字化转型中利用了自己的内容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实现了全媒体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开发和利用,探索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与方正阿帕比合作制作电子书近四千余种,并授权给方正以B2B方式销售。同时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还基于网站平台、手机平台、终端平台进行B2C营销,使中青社达到年收益四百万。目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数字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是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和数字作品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当下许多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道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出版社改制后,新体制环境下传统出版社对作品版权的绝对垄断地位消失,加之出版平台的增加使出版环节竞争加剧。另外,从作者层面,由于数字出版不能实现作者版权的经济价值,作者不愿意授权其数字版权。数字版权分属出版社、机构、作者、内容服务商等多个环节,数字版权的归属问题很难确定。这些问题都构成了数字出版赢利中的绊脚石。传统出版社在此问题上应该采取充分利用现有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并借力国家和市场等外力资源,牢牢把握人力资源等方法,使数字版权和数字作品内容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

四、结语

篇9

一、电视媒体进入“二次传播”新时代

“二次传播”,是近年来传播环境的巨变对电视媒体提出的新课题。电视媒体的“二次传播”就是通过电视衍生节目,借助自身平台以及网络、平面、户外、线下活动等传播手段,在电视节目的一次传播后,通过电视节目的热点话题,实现“二次传播”甚至再次传播,提高频道的知名度、关注度和忠实度,实现电视媒体的持续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收视率就像一位面无表情的指挥官,节目好或者不好,它都在那里。毕竟,目前电视行业流行的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体系,以收视率为唯一评价标准。但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坚决扭转唯收视率的倾向”,省级卫视综合评估新体系被提上议事日程。

另一方面,广告客户的媒介传播经验,也已经从感性概念转为理性思考,从粗放式投放转为精准化模式,从单一硬广转为软硬结合,从单一媒介转为资源整合。所以,电视媒体要想吸引广告主眼球,分得广告市场蛋糕,必须从广告的一次传播转向二次传播,通过植入广告主的产品和品牌元素,将广告品牌与节目内容很好地融合,吸引观众注意力,扩散口碑传播,实现节目的二次传播带动广告品牌的“二次传播”,全面提高广告增值服务和广告投资效益。

二、资源优势搭建“二次传播”平台

在“内容为王”的媒体王国里,只有好的节目资源,才能产生话题效应,才能有“二次传播”。有了“二次传播”,才能扩大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影响力就自然生成,当影响力产生,反过来又会促进收视率增长。

2012年,安徽卫视以资源优势搭建“二次传播”平台。一手固本,即不断深化电视剧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电视剧资源优势和行业话语权,好剧大剧的资源储备始终在竞争频道中首屈一指。2012年,安徽卫视大剧储备丰富多彩,题材更加多样化,目标受众广泛,不断扩展年轻观众。黄金档大剧连环,《青盲》、《甄嬛传》、《心术》、《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血战长空》等精彩剧目精彩全年;暑期爱情三部曲《爱情公寓3》、《爱情来告白》、《爱情闯进门》,数亿网民翘首期待,真情演绎命定爱情;次黄金档实行集束式编排,推出“TVB探案季”、“泰剧季”等主题季。

一手创新,即自办节目多点发力。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准备了多个类型的新节目,确保内容提供和版面调度的游刃有余。2012年,自办节目持续发力,品牌升级;季播节目,迭起;新栏目、新活动不断涌现;新平台、新理念朝气蓬勃。大活动、大栏目充分锁定年青受众,彰显频道活力,收视预期价值高。国内大型户外冲关竞技真人秀代表性节目《男生女生向前冲》第三季、第四季和冲关王中王决战之夜组合出击、立体播出、横跨半年,完成男女赛道升级,打造亚洲顶级赛道,十大节目特色,继续领跑国内同类冲关节目;《黄金年代》第二季全新改版,和您一起回味经典老歌,重温年代记忆,打造开启盛大怀旧年代明星怀旧秀;继达人秀偶像“X Factor”后,国际顶级电视公司Fremantle又一全新力作升级版“达人秀”——《势不可挡》火热来袭,更草根、更有趣,开启简单、快乐的全民娱乐新模式。

三、热点话题释放“二次传播”速度

人类传播进入“融媒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竞争变为合作,媒介之间互为补充、互相拓展、共同延伸。电视媒体开始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技术手段推广电视节目,达到提高知名度、提升收视率的目的。制造热点话题,病毒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1.制造电视剧热点话题,全社会“二次传播”

将电视剧与社会话题联立,通过前期的宣传、线下活动、营销,社会话题炒作就变成了备受关注的公众事件。比如安徽卫视近期播出的《心术》,讲述一群年轻医者在医院舞台上,怀抱“信望爱”的理念,演绎医者百态,倡导和谐的医患关系。安徽卫视主打“公益牌”,启动“大剧接力、甄心传递”系列活动,巧借甄嬛推《心术》,特别推出“亚洲小巨人救助尿毒症患者爱心行动”,在合肥、南京、武汉、重庆四城举行“心术保健箱”义赠工程,并通过编剧六六、演员海清呼吁关注医患关系、关爱弱势群体,在全国掀起《心术》观看热议潮,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和探讨。

2.制造娱乐栏目热点话题,全互动“二次传播”

在娱乐栏目中,植入大众关注度较高的话题,通过参与者和观众的互动交流,实现栏目的“二次传播”,提高栏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男生女生向前冲》自2010年开播以来,男女双赛道、亲子赛道、校草校花、丰厚奖品、奇异达人、公益基金以及选手落水瞬间、搞笑幽默的表演等话题,都引起了选手、观众和网友的全互动“二次传播”。2011年开播的《黄金年代》是安徽卫视重金打造的一档以年代间主题PK为表现方式的大型年代明星舞台秀节目,将年代间诸多领域进行有趣的梳理对比,涵盖影、视、歌、时装、生活物件等易引发共鸣的领域,追寻全民记忆的大型跨时代秀。

四、整合推广提高“二次传播”力度

篇10

一、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1.没有足够的资源优势

没有足够的资源优势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主要表现在馆舍建设基础较差、馆藏不足、书籍更新滞后、人才缺乏等。例如:就2009年第四次全国县(旗)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情况来看,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中,用于公共图书馆的费用仅占19.3%。以县级图书馆为例,购书费总量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05年,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书费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0.9%,平均每馆新购图书0.25万册。到2008年,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书费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则下降到10.3%。200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41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1.5-2.5册的标准。按国家二级馆标准,县(旗)级图书馆年购书经费一项要求为5万元。就目前一般要求的购书价格,每册为25元。这就是说,很多基层县(旗)图书馆每年增加的新图书量约2000册,而且大多数馆都包括了报刊杂志的征订在内。这样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读者的要求。更有许多的县(旗)图书馆的定级在三级或三级以下。

人才的缺乏,又是目前凸显在基层图书馆一个重要而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基层公共图书馆运行模式主要集中借还书操作这一层面上,员工的工作技能要求不高。这给很多人造成误解,认为图书馆是个非专业领域,直接导致进入基层图书馆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有的甚至沦为地方政府安排闲杂人员养老的地方。人才缺乏,不但使图书馆日常工作开展造成问题,更影响到图书馆的持续科学发展。

2.资源使用率低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书籍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陆2000年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持证电子人数为623万人,接待读者1.88亿人次。目前的持证读者人?滴?582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这个情况,是相当不容乐观的。县(旗)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主体,它们的数量占公共图书馆总数量的98%,书刊外借的90%以上是通过县(旗)级图书馆来完成的,县(旗)级图书馆的运营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近年来,很多基层图书馆的办证人数、借阅量都在下降。

二、解决基层公共图书馆问题的对策

1.提高资源优势

图书馆资源优势,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源动力,而图书馆的阅读环境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读者到图书馆的阅读意愿。要提高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自身认为:

争取政府资源。提高图书馆的资源优势,首先要争取政府资源,加强硬件的建设,改善阅读环境和增加藏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对图书馆的经济投入逐渐加大。但虽然如此。目前基层政府的投入,在许多地区都不能满足于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目前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仍然要以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为主。

争取政府以外的资源。争取政府以外的资源,对图书馆来说,是一种有益和十分必要的补充。只要这项工作做好了,无论在经济上或其他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有益补充。

整合图书馆资源。单个的基层图书馆,其馆藏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整合图书馆的资源。目前,部分省市的小范围地区的图书馆网络群,已经开始实现馆际之间的书籍资源共享及互借和通借通还。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可使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

2.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

要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需要解决一个巩固和发展的问题。需要在巩固传统阵地的基础上向外发展,让馆藏资源最大程度的流动出去,送到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地方,从而达到使用率的提高。要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自身认为:

巩固核心图书馆的传统阅读阵地。传统的阅读模式在今后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提高基层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我们首先的任务是巩固基层核心图书馆的传统阅读阵地。尽管当前网络非常流行,而且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对传统的书籍造成冲击;但阅读作为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根深蒂固,无论网络媒体怎样发展都发展都是不能取代的。只要我们以发展的观点,以全新的思路,图书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载体不但不会弱化,而且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