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途径
1引言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而计算机教学则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才需要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价值也得以显现。在本次研究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发挥出计算机教学实效,提升教学质量,改善传统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巧妙融合的价值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巧妙融合的价值显著,一方面能够实现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具体渗透,另一方面也使得计算机教学时效性得以全面发挥。两者互为作用,但融合之后的价值显著,笔者通过归纳与总结认为其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更具表现力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所展现出的融合价值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知识点晦涩难懂,中职学生的理解过程存在困难,包括计算机教学课堂内在规律的认知不到位。并且有的知识点教师也无法进行具体的模拟,导致教学实效大打折扣。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则可以通过多种模式让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规律的掌握与理解,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保障。这种表现力的呈现,能够从根本上让学生接收知识信息的过程更直观,更具体[1]。
2.2交互性强
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其基本形态则是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从多媒体课件本身入手可以发现,其具有演示内容复杂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知识点的演示能够实现计算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信息通过计算机这一载体完成迅速的传播。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为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保证知识信息更加直观,对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及时地反馈学习信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进行重新设计与具体衡量,让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到教学实践之中。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所展现出的交互性,对中职学生学习过程更加有效。
2.3共享性好
计算机网络功能的拓展延伸,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更加便捷,操作性与演示效果也明显增强。所以说,计算机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共享性较好。共享性表现为信息的共享状况,多媒体课件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不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不单单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迅速的传播,还能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地方打开课件进行教学。这种信息共享性条件下,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完全可以交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信息的共享性良好,促使计算机教学效果得以全面增强[2]。
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途径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用显著,能够让传统计算机教学课堂得到全新变革,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重新学会去对待知识,增强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从两者融合所展现出的价值就可以发现,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可谓十分巧妙。但在融合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途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灵活选择多媒体软件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可选择性也更大。作为计算机教师在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灵活选择多媒体软件,以软件来支撑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从当前被应用于多媒体教学中的典型软件来看,主要包括Word、PPT、Flash、PS等等,这些软件涵盖了整个文字、图形、课件、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通过多媒体软件的选择能够更好地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服务。因此,面对大量的多媒体软件,如何做好选择工作则显得十分必要与关键,也是计算机教师所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如果多媒体软件选择过多,则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点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如果软件选择过少,则容易导致知识点表现不直观,对学生理解产生影响。如何去准确拿捏一个度,则需要根据计算机教学做好具体的衡量与灵活选择。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阶段,由于理论知识点相对枯燥、乏味,针对这种知识点则可以选择色彩艳丽、形式多样的PPT课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在全面简化知识点的同时保证内容的动态性。如果计算机教学过程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内容,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则可以运用Flash等相关软件,做好动画的制作与演示,当然也包括视频、音频方面的剪辑处理工作,让操作相对繁琐的内容可以通过视频的形态逐步操作,将繁琐的操作过程进行拆解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可以加深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操作能力全面增强,为今后的具体实践打下坚实基础[3]。可见,灵活选择多媒体软件是对计算机教学的一种全面解读,也是一种全新形态的展现。
3.2合理构建课件框架结构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具体应用,通常是以制作课件的方式来具体实现的,并且课件制作过程是为上课所需,主要在课前完成,一旦进入到授课过程中,课件框架结构则无法实现修改要求。这种硬性要求,对课件的前期制作提出较高要求。一方面,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涵盖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点的全面概括;另一方面,课件的框架结构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状况,满足循序渐进的要求,避免由于课件内容的混乱而导致的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堂质量受到影响。针对这种状况,想要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融入到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则要合理构建课件的框架结构,更清晰、更直观地将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点向学生传授。例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操作性知识的教学中,将整个计算机操作知识与整体教学任务设置为第一层框架结构,将操作知识体系下的知识点延伸设计为第二层框架结构,将各部分所表现出的要求设计为第三层框架结构[3]。通过这样合理的框架结构,可以循序渐进,通过每一层之间的关联关系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保证学生在逐层的学习当中理解知识要点。这样逐层的框架结构也有助于将学生带入到整个教学环境中,由浅入深,将计算机操作知识更好地传授。可见,合理的构建框架结构,有助于学生对于操作知识知识点的梳理工作,做到循序渐进地走入到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实践中,展现多媒体课件所能够发挥出的价值。教师根据这样的课件框架结构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
3.3简化课件的信息量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实践当中,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教学知识,为教学提供服务。但计算机教学包含大量的知识点,多媒体教学涉及到多项信息,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通常更愿意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罗列,导致课件在展示的过程中内容繁杂,学生观看课件枯燥乏味,多媒体课件的价值丧失,与传统教材内容无异。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与了解,全面掌握课件制作过程中的重点,将计算机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简化处理,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求知识重点可以得到全面展现。比如,在计算机教材某一章节的教学当中,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该章节的内容大纲进行罗列,让学生了解该章节的重点知识与内容。而后在课件当中可以适当地做好知识点的延伸工作,加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其他内容,既能够完成知识点的传授,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实践之中。如果辅教学内容学生十分感兴趣,可以作为课下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此外,如果计算机教学当中的知识点以文字的表现方式较为繁琐,则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料的剪辑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资源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价值,以这种全新的方式完成计算机教学知识的传授,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4]。
3.4强化教师自身使用技能
由于中职教育特殊性的影响,相比于其他的教育阶段,中职教育更倾向于社会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教师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主体,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直接决定着计算机教学质量。从当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普遍现状来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创新,依旧是以传统其他学科的授课模式为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应有更新。总之,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依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计算机教师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则显得十分必要。其一,中职学校方面可以积极拓展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对外交流并参与到计算机教学研讨当中,为教师提供便捷,通过教学理念的相互渗透能够学到先进的计算机教学理念,以便于改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其二,为计算机教师提供多媒体技术培训班,对计算机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工作,加强自身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将这种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实践当中,持续发挥效用;其三,积极引进外来人才。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地引入新时代的教育人才,填补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融合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整个计算机教师群体多媒体技术使用技能的提升[5]。
参考文献
[1]国鑫.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恰当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113-114.
[2]宋秀其.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4(9):274.
[3]戴婧.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4(11):126-127.
[4]胡青云.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中职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56-158.
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三生物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创造性工具。就高三生物复习课的特点而言,复习的内容多,知识的联系性强,而且还要穿插大量的习题分析,每节课的信息量很大,课堂中要出现大量的图表,传统教学中往往难以向学生直观展示。而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轻松胜任的。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我通过在高三生物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实验,现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一、应用媒体技术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
1. 有利于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知识结构:
在高三的生物课的复习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系统的知识复习中,需要纵向深入和横向比较,其中就含盖了大量的知识点,如果单靠传统模式的教学,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在复习中需要用大量的图片来辅助说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实现及时插图,所以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对"生物与环境"这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时,由于涉及到诸如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群落结构等等知识点,知识的联系性强,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又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在梳理知识点时以生态系统类型为主线,先逐个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等,然后再联系与其有关的知识点如种群、生物群落,,生态因素等,以此引出的生物圈的稳态,还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知识点,能做到图文并茂,并更为形象、直观,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记忆更为深刻。还可以进入各个自然保护区有关的站点,了解自然保护区,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了解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许多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复习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可用于整理知识系统,总结规律,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对比知识特征的异同,突显重点难点内容,促进复习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难点内容,通过动画演示进行难点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合理地控制复习进度,使教学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3、能够及时进行习题训练并得到反馈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训练一定量的习题,一方面是学生考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习题的训练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喜悦。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主要是依靠纸张试卷去考试,之后教师进行批改,在一段时间之后向学生反馈,这种训练的方法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如果我们选择典型例题,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补充,自我反思,最后教师再去分析该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加深他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这样学生的收获相对于教师单纯的讲评要更大,更有针对性,他们提高的也更快。
4、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从容应对高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强调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所以也应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网络资源可以使书本知识和新热点、理论性知识和生活实践等诸多方面有机的结合。例如,"克隆绵羊",虽然报纸、杂志上对此有大篇幅的介绍,但主要侧重于克隆绵羊出现的意义,对克隆本身的过程很少有介绍。然而通过对有关"克隆绵羊"站点的访问,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克隆"发生的经过,然后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即所用"的乐趣,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多媒体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才是第一位的。
2.多媒体展示与板书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不去板书,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课件展示不能完全代替板书,因为板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板书的内容将在学生的"眼前"存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结束之前还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缺少板书,单纯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失去了交流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与电脑之间的"人机对话",将使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产生了负面的效应。
4.巧用与滥用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图文转换;概念;流程图;高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同时,生物具有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有效表达。至此,本文作者针对初中生物学科特点,有效利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化。生物结构图和示意图广泛编排于教材中,对于很多知识章节,教材中都有图解。图文转换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图,将基础知识在图解中体现出来,以形象的图示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点通过系统的组合方式组织到一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1.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最容易忽视生物学科的实验性。很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仅仅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综合能力锻炼。再者,很多地区的中考不考生物,学校及家长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缺少对生物研究的兴趣,更谈不上认真学习生物。最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往往是生硬地将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2.图文转换法教学的优势
所谓图文转换法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借助课本插图,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同时强化概念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概念以图文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知识点所涉及的科学前沿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个章节都配有插图,这样更加有助于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最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基于图文转换法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建议
(1)串联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鉴于图文转换法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教学主线,串联相关知识内容,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帮助学生记忆思考。例如,学习初中生物(苏科版)“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串联。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借助图文模式,将抽象的结构层次给形象化、深刻化。同时,伴随的是概念的深化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引入多媒体技术,直观图文转换教学。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入到教学课堂。那么,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搜集网络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知识概念及图文模式相结合。这样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才可以将知识点清晰化、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起来、思考起来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吸收知识内容。
(3)基于图文转换,构建合作平台。所谓基于图文转换,构建合作平台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某一知识内容精心设疑,然后学生有效分组,围绕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建立图文模式。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例如,学习“人体的呼吸”课时。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观察人体的呼吸系统模型,了解呼吸的概念。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验器材模拟“肺及肺泡模型”,构建“呼吸系统模式图”。然后根据各组的实验结果和模拟模型,相互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改进成果进行点评及指导。从而全方面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可知,初中生物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效利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化。将基础知识在图解中体现出来,以形象的图示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对生物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赵 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篇4
近年来,计算机的微型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职高计算机教学由过去的纯文本化讲解开始向多媒体讲课方式转变,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已得到广泛普及。但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在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呈现和说明计算机运作原理和语言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入门学习,但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并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和思路,并且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其本身存在着思维断层和思考缓慢的情况,这相较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时不利的一面。
一、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的时间和注意力的浪费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件形式,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希望课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的确存在这优势。但是,大量的课件同时也造成了学生负担,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有些教师演示课件就需要十几二十分,这造成了教师讲解和演示的时间不足,学生虽然对教师的课件非常感兴趣,但是这些低层次化的课件内容却很难进一步深化,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是有限的,在课堂开始阶段由大量的课件加以吸取后,对后期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兴趣缺缺。在这一层面上来讲,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容易造成师生双向的时间和注意力的浪费。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不利于师生课堂思路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由于其表现形式具有统一性,基本都是通过图文音色的方式,这样的表现方式对解释说明教学原理和知识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无法达到知识的衍生和扩展。初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延伸发展为计算机系统知识需要教师对学生思维和思路的引导。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教师思维和思路往往可以通过黑板的板书内容给学生进行同步的演练和说明。学生在摘录老师的板书时,不但可以及时地理解到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吸收老师思路和思维方式等。这样的过程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展现的,多媒体技术展现的知识都是静态的和片段的,连续性的思维和思路方式并不能得到诠释,因此,课堂上师生思路的结合和相互推进还是需要借助传统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针对互联网应用于计算机教学而提出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平台,特别是互联网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平台学生省去了许多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这样的省略过程其实是不利于学生探究性的独立学习,导致学生的知识未能很好的内化和深化,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从这方面而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二、如何科学正确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于计算机教学中
针对上述的三点问题,结合自身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工作经验,就如何科学正确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于计算机教学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合理控制多媒体课件的数量和频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具有唯一性和必须性,它的应用应该讲究课时性和阶段性。一般在知识点的开始阶段的前一两堂课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需要控制在十五分钟内,这样才不会因课件繁多造成学生记忆的重复和浪费。在学生对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解后,就应该避免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知识的深化和讲解,而应尽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二)要多鼓励学生动手练习和操作,提倡其独立思考
计算机教学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就是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这与大中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如在学习编程语言时,院校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编程练习,让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获取新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对于呈现现有知识和现有经验具有直观、具体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相反,如上述的问题之一,互联网的便捷性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思维上的惰性,遇到问题不愿思考而求助于网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而培养学生这样的思考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减小对多媒体授课技术的依赖。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来培养学生动手练习、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以疑问式和启发式内容为主
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于计算机教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上,课件的内容多为疑问式或启发式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若多媒体的课件内容多为讲述式、解析式的内容,则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思维的断层现象,这样的情况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退化。可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择。
篇5
一、知识点故事化
数学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喜欢,学生喜欢数学,才能心甘情愿地深入学习,数学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学生不喜欢数学,教师下再多的苦功夫也等于浪费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是一件美好的事物,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小学生总是对各种类型的故事保持着莫大的热情和兴趣。同样,这种思路也可以转移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将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更小,耐性也就更差,教师就可以通过将数字、公式等故事化来引导学生逐渐喜欢数学,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比如,3+4=7就可以演化成这样一个故事:小猴子和小狐狸是好朋友,小猴子有3个苹果,小狐狸有4个苹果,那么小猴子和小狐狸共有多少个苹果?这种故事性的数学题目往往就比单一的问3加4等于多少要更加具有趣味性。
二、数形结合进行教学
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方法。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由此可见,数形结合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小学生这个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对单纯的数字、算式难免会乏味,极容易导致数学的学习效率低。而数形结合将图形和数字、算式相结合,更加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时,就可以用直观的数轴来促进理解,比较两个正数谁大谁小,就通过画数轴,看哪个数字离原点的距离远,则哪个数字较大。
三、划分学习小组促进共同学习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是以大多数人对知识的理解吸收程度为标准调整课堂进度的,但不可避免的,会有学生快于教学进度或落后于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从而进行科学的学习小组划分,将对知识理解吸收能力强和弱的学生合理搭配,促进互补学习,以提高班级的总水平和平均水平。比如,划分小组后,对教师讲解的问题不理解的就可以向小组内理解了的同学询问,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段,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讲解语言有共同之处,更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样做可以帮助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尽快赶上进度,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再次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可谓一举数得。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篇6
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本专业学生能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相关硬件设备的运行原理、信息存储结构、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信息压缩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和多媒体产品的制作有更深层次的掌握。多媒体专业的《多媒体技术》课程与其他专业的同名课程在知识结构上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多媒体专业在这门课上具有更侧重深层次的理论,相比之下,多媒体专业的学生要面对更多繁琐且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基础原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在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调整和丰富自己经验机构的过程。特别适合枯燥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2]。如果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将理论部分的学习和每种媒体的软件处理联合起来,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掌握,从而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改革课程
2.1选择合适的教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多媒体技术方面的教材层出不穷。这些教材大概分为两类,一类主要针对本科院校的多媒体专业,如赵淑芳的《多媒体技术教材》,教材内容主要以基本知识、理论和媒体处理算法为主。内容很全面,但是对专科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开设相关的其他承接课程,学习起来相当较困难;另一类是针对非多媒体技术学生,教材内容生动、简单,去掉了理论部分的知识,只讲授各种媒体处理软件的使用,而对这些知识点,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已经另外学习过专门的课程。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多媒体技术专业来说,需要选择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材,在理论内容的编排上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作者为学生选择了赵子江编写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该教材在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发展趋势、美学基础、以及多媒体设计理念、制作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兼顾理念的同时,又形象、生动,很适合高职院校的多媒体专业学生学习。
2.2在教学中引入建构理论的思想
多媒体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显示器原理、平面构图、色彩构成、数据存储、数据压缩等。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课程中涉及的任意一章都是一门课程,它是多媒体专业的概括。要想讲好或学好这门课,需要补充很多相关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般都很枯燥,在学习过程中光简单地死记硬背这些概念、定义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应尽量将每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穿成一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知识线,使学生能够通过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且联系上实际应用,针对每个知识找出相应的案例,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3]。例如:讲解Photoshop中的图像格式时,归纳出其核心是《概率与数理统计》中的傅立叶变换,从中又联系出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中的算术编码。又如:在讲解平面构图原理时,每介绍一种构图的原理,都举出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广告应用(房地产广告中的三等分),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力原理的概念,又掌握了原理的应用。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不仅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设计,还需要使用构建主义的思想来设计学生作业,使不同的作业之间具有相关性,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连续性。以图像文件为例:第一次作业要求学生列举目前常见的一些图像类型并总结不同类型图像的区别。紧接着,第二次作业就要求学生写出某一个图像格式的具体存储结构。当学到图像压缩时,第三次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研究的图像存储结构,设计一个合理的压缩算法,并举出具体例子。这样,第二次作业中,学生要用到第一次作业中了解到的知识来完成,从而使第一次和第二次作业产生了联系。在第三次的作业中又用到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对图像从外观到底层结构都有了完整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并能形成可持久化的工程理念。这样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整个多媒体设备的硬件、多媒体的文件结构、多媒体的开发和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能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学科主线。
2.3推行情景教学,促进师生合作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按照建构主义的思想,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在教学设计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4]。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具有真实性的任务。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课本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在具体实施方面:教师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教学,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选配适当的实际应用原型、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演示和说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内容,并适当加以引申,引导并激发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工具,让学生单个地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达到培养学生的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教学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能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通过这些的相互合作,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为了加强学生的合作,作者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技术课程学习网站》,在网站中为学生布置作业,由学生提交到网上,并在网上进行讨论。除此之外,该网站还设置了在线互动栏目,更加增强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多媒体2010级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表明,这些学习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4教学服务于就业,分重点讲授课程
多媒体技术作为多媒体专业的唯一一门理论型专业基础课,它的理论和实践并重,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将每个知识点都与具体的应用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和动手实际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机房的建设与维护中来,并培养特长生参与科技服务等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了达到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目的,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就业前景为教学导向,按照就业需求,设计教学重点。网页制作、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影视后期处理等是本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未来的可能岗位,也是学生在多媒体专业领域得以继续学习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部分。这些工种均是创意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构思巧妙、设计精美、出其不意,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因此,本课程教学中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与素质主要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创意的开发,二是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将贯穿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在真实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才能使学生获得好职业素养,并达到质变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
3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教师素质;积件;师生共建;更新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
The Approach of Improving 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Jiang Yu
(Jilin Huaqiao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The thesis discussed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ent 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through the following different aspects:improving teachers’abil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building and updating the content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storing-ware and teacher-students’joint development.
Keywords: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The quality of teachers;Storing-ware;Students’joint development;Updating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导致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建设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教育资源库。在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中,硬件是资源库的基础,而软件则是它的思想灵魂。无论硬件设备如何完善,没有相应的软件建设作为依托,将会大大影响多媒体资源库的整体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则处于这种情况,软件建设远远落后于硬件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容量小、内容粗糙、耗时长、软件与硬件不匹配以及由此造成的设备大量闲置与浪费。本文就如何改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软件建设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投入。但现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由学科老师编写稿本,由教育技术人员开发成教学软件。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生疏,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能发挥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效果。只有专业教师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才能得到人力与技术保障;只有熟练灵活的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才可以把教学经验良好的融入教学资源库中;只有教师开发与使用多媒体资源库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进行多媒体教学工作。
在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上可以采取“分层培训,整体强化”的培训方式,针对全体教师、中青年教师、教育技术教师的分层培训要达到以下效果:全体教师均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工具软件的使用、了解计算机信息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制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课件的能力;中青年教师掌握基本软件制作技术、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辅助教学课件、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教育技术教师具有较系统的信息科学知识、对系统软件和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安装、调试及使用、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和科研、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交换信息、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以使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运用积件,将素材资源库与制作平台相结合
素材资源库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前提,只有大量的、丰富的资源方可满足教学需求。素材资源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按一定的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的素材材料,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维信息的集合。我们可以从公开发行的光盘和网络教育资源站点中,筛选、整理出教学需要的素材,也可通过一些软件处理,把现成的教学软件、数字视频等光盘材料中有用的部分,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积件,收集到资源库中。
所谓积件,简单说就是将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标准知识点(积件)存放在资源库中,可以看作是阐述某一方面、某一教学单位、同时包含相关练习及呈现方式、相关知识链的一个完整教学单元。积件的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入库规范,资源库的积件就可以逐年积累,以供随时调用。
积件组合平台是供教师组合积件库并最终用于软件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师可利用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某一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教学策略、制作出千变万化的有效课件,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积件,一方面可为广大教师提供灵活便利的素材组装功能;一方面便于学生在课余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调动学生力量,师生携手共建
一个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只有不断地充实、更新多媒体资源库的内容,才能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供教学中需要的各种材料,满足教师及广大学生要求。
教学资源在全体用户共同使用的同时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交流”,在资源索取的同时进行资源互换、资源共享,即建设了自己,又丰富了别人。这样,全校乃至全国的教师及广大学生在共同协作中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校园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中来,丰富的资源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尤其是广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制作,将更能充分体现他们对教与学的需求,从而提高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再者,学生中有很多人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应用是相当熟练的,如能利用好学生这支力量,与教师相结合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共建,使教师、学生应用多媒体教材和素材的同时,将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受到一定限制的资源进行完善,使之恢复、提高使用价值,并制作出新的信息资源,这样就会将更多、更完善的资源储存到校园多媒体信息库中,不仅可供其再次调用,而且还扩大了校园多媒体资源库的储备量,进一步的完善了资源库资源,从而使资源库保持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毛立锋,陈士凡.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
[2]朱萍.加快高校多媒体资源库软件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优化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的是主导的作用,对知识的讲解仅仅局限在课本上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化学教师就应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化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1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将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使化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要想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教师就应该最好以下几点教学工作。
1.1将多媒体技术运到教学工作当中
在化学教学的工作当中,课本是最基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因为只有全面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为后续的实验以及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认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比如在对“乙醇”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乙醇在生活当中运用的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借助图像、视频等教学资源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1)乙醇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2)在什么领域能够运用到乙醇;(3)根据自己的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是什么?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描述之后,教师就可以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通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乙醇运用的领域以及化学性质特点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
1.2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环节,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化学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导入问题,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验当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比如在进行乙醇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问题:“手上的圆珠笔油可以运用无水乙醇进行清理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紧接着再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比如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对水、煤油以及乙醇进行鉴别,通过这一类问题的设置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水、煤油以及乙醇进行鉴别,鉴别的方法有溶解性、气味等。同时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知识点的延伸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比如“钠和乙醇是怎样进行反应的?”“钠和水是怎样进行反应的?”“这两个化学反应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打破原有教学观念的限制,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探究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等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推导,最后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推导的结果进行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前提,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重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韬.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J].学周刊,2013,23:49.
[2]毕淑娟.优化教学策略推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创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8:156.
篇9
关键词:趣味性 时代性 新颖性
长期以来,社会中的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认识都是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是学生上政治课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赋予时代性。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掌握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要关注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吃透教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清理教材脉络,教师利用多媒体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政治知识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亲身体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时代性为一体的新兴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的一场重大改革,利于克服教材的滞后性这一弱点。
建议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习要有“据”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因此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课标不作要求的可不复习或不作重点复习。《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及知识点要求更具体和仔细,一定要认真研读,围绕《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覆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还要将《考试说明》要求培养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整合、表达、运用信息的能力”目标渗透其中,在培养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复习时,要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相结合,对《考试说明》要求的而《课程标准》中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几个方面不同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告诉学生,在教学中能放手的低层次要求的内容尽管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对理解和要求掌握的内容,要下功夫,探求规律,学活学透
二、复习要有“点”
一是要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政治中考命题尽管愈来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但若胸中无数,能力从何谈起。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并且要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为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所以对基本理论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运用”,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当然,对基础的复习要抓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重点,切忌知识“泛滥”。
二是要关注时政,点击热点。《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社会的命运”。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 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再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解剖,其重点是方法的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的中考,我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等仍是考察的重点。
三是要分类研究,找准结合点。对热点的透彻解剖,让学生由社会问题回归教材,这只是中考备考的一个层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热点问题,要做到“处变不惊”,还须对教材再次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提高的能力,不仅要对本节、本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更要打破章节和年级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横向、纵向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找准分析热点问题的联结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例:它和教材可以结合的知识点有八年级的社会公平正义,九年级的社会责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基本国策,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 有效教学
一、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
1.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半导体基础知识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先导知识点,由于半导体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刚入门学习就遇见这种阻碍,因此会打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渴望,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精化、细化教学内容以及变化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也就是笔记本电脑通过数据线连接投影设备把电脑中备课时所准备好的教学材料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形式展示出来,以图像、声音和动画相结合的形式与学生互动,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节省了老师板书的时间,还能增加一些与此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2.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实验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通过实验可以更明确地总结出电路的性质和功能。因此,为了增进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吸引并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要求老师要仔细全面地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教材无法形象地演示出实验,而且在实验中又有时会缺少所需元器件。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老师们发挥自己的才能,结合自己的业务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在一些软件的基础上,下载模拟实验平台,利用一些电路仿真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出相关实验,变化上课的形式方法,从而博得学生的注意,加深理解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很大的兴趣。比如,PN结单向导电性这个知识点,为了使学生加强记忆,我们可在动手制作实用的并且呈现效果较好的实验,用一个普通二极管来代替PN结连接在电路中,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来观测灯泡是亮还是灭,得出结论。这样就让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在电子技术基础各个章节中的实验都运用虚拟仿真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每个电路中所用元器件的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运用电脑里下载的各种绘图软件并结合多媒体,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媒体的投影设备上很直观地看到虚拟的电子电路,同时还可以思考问题并说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疑问做出虚拟的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疑问点。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升他们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进内外因结合的有效学习方法,带动学生主观上的认知能动性,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二、注意并重视教材的使用和处理
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现用的教材,以至于学生产生讨厌此门课程的心理,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师应对教材做出必要的处理。
1.降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标准,减少对微观层次知识的讲解
针对学生本身文化基础特性以及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再结合学生将来从事操作性工作的概率之大的客观事实,在进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把繁琐、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明了化,也就是适当地降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标准;带领学生多了解宏观方面的知识,减少对微观层次上知识的讲解;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侧重点
电子技术基础是以分立元件电路作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把分立元件电路分析理解清楚,以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对分立元件电路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集成元件电路进行讲解。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的使用颇为广泛,教师要结合实际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增强学生对集成电路的理解,例如,555定时器电路,主要了解其外部管脚数目以及管脚排列规律,并对其宏观层面上的功能和基本作用进行分析了解。
三、对知识活学活用,达到迁移的目的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技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有知识点较散、涵盖内容较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第一感觉,这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对此门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教师可以运用知识迁移理论,让学生能发现事物间的关联,进行概括总结并加以推广,也就是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旧知识的学习方式迁移到对新知识认知和记忆上。然而,由于现在的学生基础较差,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学习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同相似知识点的能力比较差。对于技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每天学习的知识都是新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并便于记忆的系统,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会学生利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类似点进行类比学习,加强记忆。在教材中放大电路内容较多,包括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以及正弦振荡器等,相对来说内容较为繁杂,其实这些知识点是以基本放大电路为基础延伸变化而来的,学生可以分析概括出他们的关系,学习起来就简单容易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不但增加了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好奇心理,而且对培养新生人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四、小结
总而言之,加强技术院校学生技能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发展带来的高科技技术,促进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技能知识基础,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思维、有效的方法转变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向着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形式转变。教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牢记于心,并能灵活地运用在技能操作方面,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好基础。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由此可见,对技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保障。因此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创造新的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夯实基础,让他们的能力在未来绽放,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吴更芳.电子技术专业智力技能培养的几点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