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理财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理财的目的

篇1

【关键词】模型驱动架构 个人理财 资产配置

模型驱动架构下的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开发及应用,具有人性化、标准化的服务理念,注重个人理财的投资回报,规避理财资产配置中潜在的风险。资产配置系统的开发,在模型驱动架构的干预下,具备信息化的特征,更加适应现代个人理财的基本需求,应用在金融机构的平台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

1 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开发

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开发,需要在服务、功能、行为、用例以及质量领域进行建模,系统开发中,各项模块是以页面或弹窗的方式完成的。个人理财资产配置中,采用了模型驱动架构,整个架构决定了系统软件的运行方式。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执行流程为:Web服务JSP页面服务层接口服务层实现业务对象/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接口数据访问层实现数据连接层接口。

首先模型驱动架构在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内,将EA平台应用在系统的整个开发周期内,提供可视化编辑、语言程序、模板编辑等功能。EA平台在开发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时,表现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1)开发业务对象,支持资产配置系统导入文件,拓宽业务层面的服务功能;

(2)应用模型开发,提供系统开发的组件;

(3)代码模型开发,保障系统的接口应用。

然后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开发时,投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项目,客户的收益与风险,是一项对立的因素,模型驱动架构,在资产配置系统开发时,在收益与风险中,设计有效便捷曲线,该曲线可以做为客户选择投资组合的依据,分析投资组合的类别比重,着重考虑资产配置中的收益与风险。

最后是模型驱动架构在资源配置系统开发中,引入成本优化模型,主要是降低个人理财时投入的资金,减少资源配置交易时的成本。除此以外,还包括在险价值优化模型、无风险资产优化模型等,目的是优化个人理财的资源配置。

2 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应用

个人理财资源配置系统在模型驱动架构下的应用,主要是模型到实现的转换,例举几点重要的应用,如下:

2.1 建立PIM

系统的PIM,概括了个人理财的所有业务,促进业务的顺利完成。PIM是资产配置系统框架的核心支持,为配置系统的应用提供优质的条件。PIM基本是在自动化的状态下完成的,提高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的质量。设计师将模型驱动架构中的PIM,引入到个人理财资产配置应用中,提供了跨平台使用的条件,建立PIM后,就会将资产配置的过程,转化为劳动生产,确保资产配置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提供个人理财的水平,注重资产配置的层次结构,保证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投资理财,PIM会按照一定的经验,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提供资产配置的建议。

2.2 PSM转换

PSM转换,需要在资产配置系统配置开发完成后进行,选择开发的平台,按照客户的需求,规划系统的应用。PSM转换后的功能有:

(1)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应用时,具备稳定的数据库技术,明确客户之间的关系,按照业务逻辑,处理客户之间的资产问题,客户个人理财资产配置中,需要庞大的数据库支持技术,便于处理资产配置中的各类信息,保障系统具备全面服务的能力。

(2)资产配置系统在PSM转换的支持下,了解客户理财的业务关系,创建业务逻辑模型,专门为客户提供业务服务,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

(3)供应资产配置系统所需要的配置数据,模型驱动构架中经过PSM转换后,为资产配置系统提供自定义的窗口,方便操作人员查询客户的信息数据。

2.3 CODE转换

CODE是在PIM基础上转换来的,主要是转换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内的软件,为理财计算提供必要的场所。模型驱动构架提供了转换的界面,实现CODE后,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功能会更加齐全,每项业务界面,都会对应子菜单,存储客户的信息,资产配置,反映出个人理财的各类关系,注重系统内关系的考量和应用,才能明确客户个人理财资产配置中的关系,便于后台分析资产配置的信息,为客户提供收益信息。

3 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构建

基于模型驱动构架的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构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模型驱动构架,根据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界定内部的资产类别,促使客户个人,能够自由选择理财产品,如存款、信托、房产等,重点为客户个人,提供无风险资产,例如:个人客户采用定期存款的方式,配置财产并获取收益,明确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的应用。

然后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选择样本,获取相关的样本数据,表明理财产品的各自收益,方便客户的选择。模型驱动构架下的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投资组合,由系统提供组合的样本,而且各项样本数据,逐渐完善,反馈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最后利用模型驱动构架,构建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的计算过程,表明国债投资、股票投资、无风险投资等的收益率,利用报表的方式提供给投资客户,此类数据需要模型驱动构架从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后台获取,帮助客户选择风险最小的理财方案。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构建过程,反馈出诸多可用的信息,促使客户能够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投资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既能限制客户的个人理财投资,又能提供投资原则,主动优化个人理财的资产配置,提高收益率。

4 结束语

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模型驱动构架,为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提供了信息化的技术支持,促使资产配置中,具有信息化的特征,取代传统人为操作的方式。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内,更加重视模型驱动构架的应用,实现信息化、功能化的系统开发,满足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晓燕.模型驱动的SaaS租户应用构建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王怡.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系统开发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施蓓莉(1980-),女,江苏省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浦发银行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系统建设。

篇2

【关键词】人才培养;《个人理财》;课堂教学改革

借着温州金融改革的春风,为服务温州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13年开始招生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目前该专业在校生有300人。《个人理财》课程是我院金融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理财》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个人理财》课程是我院金融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就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的基础理论,通过学习具备能够从事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一线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为经济社会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理财规划的建议,即根据客户的信息、财务状况及理财目标能够为客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综合性理财方案。作为针对金融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当前的课堂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教学手段也单一,课堂气氛较为死板,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课堂教学互动较少。一学期下来,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认识、对技能的掌握都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

在《个人理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继续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将使其教学效果与我院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偏离的越来越远。因此,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对《个人理财》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个人理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由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以及我院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个人理财》课程在金融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个人理财》课程组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时持有了以下思路:以解决学生在理财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和操作技巧为导向,以培育学生在理财过程中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为切入点。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四个特点。具体体现在:(1)职业性是指课程培养定位以金融机构对理财岗位人才要求为标准,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充分体现各金融机构对理财人才特殊的职业要求;(2)实践性体现在每个课程项目的学习与实训都按标准业务操作流程来设计,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3)开放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课程教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金融企业优秀专家共同建设,二是指坚持学生随时、随地、随处都可以开展课程学习的理念,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体现课程开发的开放性;(4)综合性是指《个人理财》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课,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上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坚持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度,并以专题的形式,选择该门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讲解。

三、《个人理财》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为了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

《个人理财》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课,涵盖了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财政学、宏微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税收筹划学等,还涉及《继承法》、《物权法》、《担保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方面的诸多内容。而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都脱离不了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在不同项目的教学中引入不同的案例,并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2.项目教学法

《个人理财》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应围绕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理财岗位的具体工作来进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因此,该课程在教学中多采取能够发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全真业务背景的理财岗位技能人才。项目教学法是可以采取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全程导入真实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证融合”

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理财规划师资格认证考试以及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个人理财》科目的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实现“课证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工作。为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课程组为学生提供考前培训,延伸深化课堂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考取这两个证书,将专业与就业、课程与职业资格有效地融合,实现学生持证书上岗的目的。

(三)改革学习考核与评价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个人理财》课程因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课堂改革应从教学方法上入手,而改革的途径是要完善学习考核、评价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考核上实行的是“3:7开”,即过程考核(出勤率、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因该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所以在考核与评价方式上也应做出必要的调整。其考核方式不仅包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包括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蒋海棠.“个人理财规划”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2]计宁杨.浅谈个人理财规划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经贸,2010(18)

[3]陈惠芳.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12)

[4]周顾宇.项目驱动法运用于《个人理财》课程教学探析[J].北方经贸,2007(12)

[5]陈欣欣.应用型本科院校“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4(30)

[6]张艳英.开放教育通识课程《个人理财》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2(94)

篇3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性;收益

个人理财业务可以称为财富管理业务,是指个人理财业务的金融机构在了解和剖析个人客户资产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资产规划,通过专业化的理财顾问服务进行的资产管理等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中间业务,以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国际上所说的个人理财业务一般是指:个人理财的金融机构通过手中现有客户的资产情况与基本信息和资料,利用自身的金融产品信息和专业服务优势,分析客户自身的资产状况,通过了解和开发客户需求与理财目的,制定客户资产管理方案和计划,并辅助客户采取最好的个人理财计划以实现客户理财目的的整个服务流程,个人理财业务是国外发展比较早营销体系比较健全的金融机构的首要利润来源。

就我们国家金融理财业务从发展初期至今不到20 年的成长过程来说,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规模逐渐扩大,理财产品种类不断增多,理财顾问从无到有,专业素质逐步提高,理财产品的交易渠道也在不断扩充和不断完善,个人理财市场也初具规模和影响力,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大落后于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金融理财体系,我们国家个人理财业务目前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的个人理财客户由于深受传统思想影响,以及自身文化和成长氛围的熏陶,在理财方法理财观念上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第一,理财方法比较简单。主要以银行存款这个单一品种为主,基金,证券,房地产,收藏品却相对较少。第二,理财理念不成熟,盲目跟风现象严重。比如2013 年年初的中国大妈买黄金的现象,2007 年中石油首次登陆A 股,股民疯抢的例子都充分说明我国居民理财观念需要转变,应该以金融理论为基础,与理财实践知识相结合,购买适合自身状况的理财产品,而不是盲目跟风,造成投资收益受损。第三,由于理财金融机构的不恰当引导等因素,加上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素质不高,我国居民不能正确认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从而选择的理财产品也不能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理财产品的供给者,个人理财的金融机构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有我国制度上约束的分业经营的传统因素,也有理财机构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服务与管理上的问题。首先,分业经营是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制度上的限制因素。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不能交叉,这种状况下,处于分隔状态的金融市场,无法利用除自身之外的市场为客户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只能在各自的市场领域为本机构的客户理财。在这种分业经营状况下,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产品投资渠道相对狭窄,运用效果一般,没有国际竞争力。其次,我国的个人理财顾问数量大量缺乏,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营销理财产品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够或者误导理财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我们国家金融理财市场建立自身品牌和个人理财业务的久远发展。在理财产品交易平台上,我国金融机构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便捷的网上交易,手机交易成为个人理财客户的重要选择,但同时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理财机构的重视,加快网络交易的安全建设,才能让个人理财客户安全安心的使用现代科技交易手段。最后,我国在客户管理和营销管理上的简单粗暴,没有细分客户,进行定位,使高端客户没有得到更高级别的理财服务,再加上我国营销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理财顾问以产品为中心,以销售业绩为目标。这些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影响力有限,无法真正树立我国自己的理财品牌,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

针对以上目前我国个人理财市场上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和欧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的对比,借鉴外国成熟理财业务的先进经验,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应对策略。要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长足发展,第一,结合国外相关金融机构如花旗,瑞银等在混业经营才能使理财机构设计出适合理财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方案,按照我国只能分业经营的情况下,我国个人理财机构可以从产品创新和向第三方机构购买产品的角度发展适合我国特色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分业经营模式下,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蓬勃发展,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第二,要结合我国国情,尽量提高我国居民自己的理财素质:辨别理财机构的实力,认清自己的风险偏好,科学规划收入和支出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第三,在个人理财供给服务上,我国个人理财金融机构要加强理财顾问队伍建设。在这方面借鉴瑞银和花旗的成功经验,我国理财顾问的专业素质整体提高要从两方面入手:选拨有专业背景和执业资格的理财顾问以及对在岗理财顾问加强专业培训和指导。第四,我国个人理财的金融机构要从客户管理和营销管理两方面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在客户管理上,要细分客户,对不同级别客户以不同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树立自己的理财品牌;在营销管理上,要改变现在以产品为中心的现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注重客户感受,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及科技信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从营销环节树立自己的理财品牌。

个人理财业务不仅包括我们熟悉的通过投资理财产品获得收益,还涉及人生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具体包括一系列的规划内容,主要分为十大类:现金计划,储蓄计划,信贷计划,投资计划,教育计划,保险计划,居住计划,退休计划,税收计划以及遗产计划.其中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大多数个人客户切身需要的主要有:现金计划,储蓄计划,信贷计划,投资计划,教育计划,居住计划,退休计划,以及保险计划。从理性人假设诠释个人理财行为方面来说,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理性人的假说,理性人假说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人都是理智的,从客观事实出发,不盲从,经过统筹优化分析选择同等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的项目或活动,其行为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在任何经济活动中,理性人都是强调自己最终目标的利润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消费的最终目标是自身最大程度的满意,生产者的最终目标是收益的最大化。从理性人假设的理论来看,个人理财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效率,即如何用稀少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个人理财行为就是用有限的资金,通过优化筛选,找出风险相对比较小收益相对比较高的一个渠道和途径,让手中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选择,在对周围环境认知的基础上,对周围人建议的认可,以及对专业的依赖,更对自己有信心的同时做出正确选择。个人理财作为生活选择的一种,在追求资金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无疑需要我们看清本身的资产情况,能承受住多大风险愿意接受什么程度的收益水平,对理财产品和理财内容做一个正确综合判断,对理财规划战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依据当时实业或者资本市场的状况对风险收益整体的合理评估,以及对个人理财专业人士建议的认可及采纳,从而委托专业的理财机构通过资产组合的配置帮助我们的资产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与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一卡通”,国内首度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向社会推出了理财咨询设计、存单抵押贷款、外汇买卖、单证保管、存款证明等12项内容的理财系列服务。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上海、浙江、天津等5家分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试点。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分行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举行了杨韶敏等6位优秀理财员的“个人理财工作室”挂牌活动,银行首次出现以银行员工姓名作为服务品牌的理财工作室。2001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2002年,招商银行在全国推出“金葵花”理财,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理财顾问服务、理财规划等专业理财服务,涵盖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内容。目前逐步发展形成了分别针对大众富裕客户、富裕客户、钻石级客户、私人银行客户不同理财渠道和理财产品的服务。根据2011年四季度理财市场报告(商业银行):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出现爆发式的增长,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一直维持在高位,截至2011年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经突破2万款,发行数量将近为2010年全年发行量的两倍。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各种理财产品的对比与各项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一些问题。

(一)市场环境不够成熟,服务对象门槛过高,缺乏广泛的适应性。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说高收入客户占比较低,能满足门槛偏高这一条件的客户又相当的局限,使得理财业务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理解也存在着偏差,储蓄意愿强势不改,储蓄存款仍然是居民金融资产的首选,一定程度阻碍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再加上目前分业经营的金融环境,使得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直接投资领域,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的深度都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客户全方位、一站式的理财需求。

(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少,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受金融监管限制,个人理财产品种类跨行业较少,同质化严重,品种有待丰富,仅有的个人理财业务产品发展结构极不均衡,由于我国长期严禁金融混业经营,可谓径渭分明,虽然近年有所松动,但在个人理财产品上仍进度不大。

(三)专业的、高素质个人理财师队伍尚未建立。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同时还要能熟练的使用流行的电脑理财工具,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四)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于个人银行业务部。但是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这些业务又由多个部门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条块分割,难以融会贯通,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信息不对称。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近年来日渐增多,如此繁多的产品种类,对购买者来说很难详细了解。而且产品的设计在总行和相关的研发机构,虽然每次发售都有规范的产品介绍书、风险提示函、营销话术等,但客户在面对这些产品时,并未进行考虑、也没数据支撑其进行深入分析,对信息并不能完美掌控。

三、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育。要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让百姓走出传统理财的误区;要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只有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才能消除中国人长期存在的“财怕外露”的思想,放心把钱交给银行打理;要积极开拓理财渠道,尽管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还无法直接提供全部的金融服务,但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信托公司合作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放在银行代销代售,从而填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某些空白。

(二)加强客户分析,创新丰富理财产品种类。根据客户的不同阶段、不同偏好、不同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进行产品的创新,提供丰富全面的投资工具。创新产品要适用并有较好的时效性,产品适用才有客户和市场,如何才能适用,关键是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而准确的市场定位又来自于对客户进行细分,量身定做理财产品,突出产品的个性、差异,这样的产品才适用,才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投资理财的需要。

(三)加强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理财行业的职业道德诚信。各银行可以对其在岗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和支持鼓励从业人员通过考试提高整个理财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理财行为或者说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和缺乏监管。银行应该做出内部指引,从风险提示到产品设计再到收益说明,全面规范和引导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用规则和流程科学地防风控险。只有讲究理财的道德和诚信,才能令客户放心,并让其为自己理财。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CFP金融资产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始于90年代中期。近年来,随着外资银行开始介入我国境内个人理财市场,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成为其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

所谓个人理财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状况,从而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资产快速增长,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为个人理财市场带来了广阔前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各银行纷纷创立了个人理财业务品牌,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出现了“个人理财中心”、个人理财工作室、金融超市等机构形式。利用现财知识、先进的金融工具为个人客户提供银行服务,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实力、全面创新的突破口。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经营政策层面的限制。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分业经营,作为构成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在为各自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同时,理财机构不能代替客户直接投资,个人理财业务最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银行不能涉足保险、证券、基金等,无法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其理财服务也只能停留在方案上。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服务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目前商业银行也只是在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产品,自己无法推出的特色产品进行金融创新。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门槛设置过高。我国商业银行几乎都设定了20万元人民币或5万美元的底线个人理财服务的起点,对VIP客户的要求则更高,如招行的“金葵花”对客户的要求是日均存款不低于50万元。问题是,能跨过50万门槛的人,很大程度上并不需要银行理财,而是有自己的经营基础和赚钱手段;真正需要理财的是那些持款额度在一二十万的中小客户。在目前利率较低的状况下,这部分中小客户由于几乎没有其它增值渠道,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充裕的时间亲自理财,因此对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抱有极大期望,但银行却将他们拒之门外。

3、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特色,同质性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几十种,但其中的多数产品都只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稍作改进,如为客户代缴各项费用,定期提供国内外经济形势及金融政策、股市行情等信息,做出“理财建议书”等,而不是按市场细分设置服务内容,使得各家银行在产品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趋同。这种无差异性竞争不能满足广大客户和金融市场的需要,也不能促进商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4、银行侧重于推销银行现有产品,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不够。理财服务要注重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的理财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及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理财规划,推荐合适的投资组合,并跟踪客户的整个理财过程。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服务中对客户细分策略、量体裁及的产品设计方面做得还不够。如中国银行,它对个人客户仅根据其综合金融资产余额来进行划分,并没有将客户的职业、年龄、性格、金融产品需求考虑其中。这样设计出来的理财产品自然缺乏个性、不具吸引力。

5、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不完善。个人理财业务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个部分。生活理财主要是通过帮助客户设计一个将其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在内的终身生活及其财务计划,而投资理财是在以上客户的生活目标得到满足后,追求投资于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黄金、外汇、不动产以及艺术品等投资工具的最优回报,加速个人及家庭资产的成长,从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国外银行只要个人告诉其财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能力,就能量身定制理财方案,并操作。而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只是在储蓄产品上进行功能扩展,把存贷资产组合起来,通过结算工具帮助客户保值、增值,或者对购买国债、基金提供简单的咨询和建议,至于综合理财、证券买卖等事项,很多还得由客户自己操作。这事实上是一种技术服务,而不是智能服务,从而导致个人理财产品一是档次低,只停留在服务式理财阶段,缺乏智能化高档次理财产品,二是理财产品结构不合理,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服务需求。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比例很低。

6、缺乏专业的理财人才。近年来,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加快了理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由于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没有全面及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很难确保质量。目前市场上优秀的理财人才本身就不多,即使培训也要花费很长时间。这些决定了银行不可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人理财服务。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途径

1、积极准备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银行业务经营制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随着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混业经营的推动力正在日益加强。客户要求银行提供一揽子的保值增值服务,既包括理财方案,又包括理财操作。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只能设计理财方案,但我们也能同时探索混业经营的方法,以期适应市场的需要。另外,银行还可以和其他金融同业合作,绕过政策的限制,把分业经营的影响减到最小。如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推出的一种介乎银行存款和开放式基金之间的代客理财产品——招商受托理财计划。客户与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签订三方合同后,客户把自己的储蓄存款转入招商证券在招商银行开立的专户,由招商证券负责理财。招商银行可以把自己的优质客户介绍给招商证券,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担保人角色。

2、细分客户市场。巴曙松博士指出:“究竟应该设置多高的门槛,什么样的门槛,取决于这个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市场上的定位。那么如果我们在现实的调查显示,我们的居民有这么庞大的理财需求,而我们的银行又设置了过高的门槛,这更显示了我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它还不能合理地驾驭和掌握他们的理财需求,合理地确定一个门槛。可能比如说,5到10万可能是一个大众化的理财服务,那么到50万以上的可能是一些个性化理财服务,它进行一个市场的细分和区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比如可以将服务对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高端市场,即按照“二八”原则能为银行带来高回报的优质客户;第二层是中端市场,即个人金融资产在5-20万元的客户,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开发的主要层面。对于这个层面,银行应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析,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性的理财服务,以吸引和培养客户;第三层是低端市场,即个人金融资产在5万以下的客户,对于这类客户可以提供简单的基本结算业务。

3、加强品牌建设,提供差异性、个性化服务。银行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的今天,银行要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立于不败之地,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就势必要在进行市场细分的前提下开发差异性、个性化的个人理财服务,保持市场生命力。个人理财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尽量规避风险的情况下,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投资组合方案,以达到个人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优质的个人理财服务除了这点之外,还应当根据接受者的年龄、行业、收入状况、目标方向等具体情况设计方案,不同人之间不可以将理财方案进行套用。如交通银行推出针对学生族的“志学理财”,针对年轻一族的“精英理财”,还有针对两人世界的“伉俪理财”等。这种个性化、品牌化的服务满足了不同人士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推动理财市场走向成熟。具体来看,品牌建设工作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明确目标市场,推出个性化产品;其二,采取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让客户了解其产品的差异性;其三,加强品牌形象管理和产品的跟踪反馈,以便随时改进、创新。

4、建立网上理财平台。网上理财平台是基于网络银行的全能型理财业务平台。网络银行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在的网络银行不仅能提供储蓄、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还可以开展投资、保险、咨询等全方位金融业务。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如果能在现有的网络银行的基础上拓宽业务范围,增加金融品种,整合证券、基金、外汇、国债、保险等个人理财业务,就能搭建一个全能型的理财业务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仅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也能面向更广的客户群体,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5、建设高质量的理财专业人才队伍。理财人员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理财市场的开拓,高素质的理财人才必须在具备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首先,要加大从事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实现CFP(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个人金融理财师)认证。在国外商业银行业,拥有多少CFP已成为衡量该行个人理财策划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师却极其缺乏;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实行业绩考评制和等级管理,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6、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这是加强风险管理,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力保证。尽管与公司业务相比,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较小,但由于我国并没有真正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必须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栋立:浅析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瓶颈及解决对策[J].上海金融,2004(9).

[2]刘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控析[J].经济师,2005(5).

[3]陈树军:个人理财业务也有瓶颈[J].现代商业银行,2004(9).

篇6

关 键 词: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理财教育:经营模式: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1-0027-03

除了美国以外,澳大利亚是个人理财业发展比较早的国家。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兴起的原因主要有:金融自由化的推行,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众多金融新产品的涌现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税收、退休金、社会保障系统日益复杂。

一、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的发展

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的起源可追溯到近百年前。1909年,澳大利亚成为最早提供政府退休金的国家之一。早期的退休金计划仅覆盖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共部门高级人员,二战后扩展到普通公民,退休金计划成为人们财富积累的重要工具。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口老龄化趋势开始呈现,DB(Defined Benefit)计划出现,促使澳大利亚人更重视退休金的积累。但个人理财业在澳大利亚的真正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澳大利亚退休人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增加,他们领取到丰厚的退休金并投向金融市场,导致澳大利亚投资者大量增加,理财师和相应的财务咨询网络也出现了。

最早的理财师被视作投资顾问,来自于澳大利亚投资计划者协会(Australian Investment Planners Association,AIPA)。当AIPA开始扩张并吸收个人会员时,它更名为澳大利亚投资和财务顾问者学会(Australian Society for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Advisers,ASIFA)。ASIFA在很多方面模仿了澳大利亚人寿保险联盟(Life Insurance Federation of Australia,LI-FA)的组织结构。LIFA属于保险产业,通过与美国同业组织如百万圆桌会议的联合,最早关注个人理财业这一新兴职业的发展。

在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发展的早期,Wes McMaster (1999年澳大利亚理财协会主席)和Gwen Fletcher(绿色金融服务组织管理董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2年,Fletch-er访问美国寻求支持和帮助以促进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在美国她结识了很多国际理财协会(IAFP)的人,使她认识到澳大利亚也需要一个类似IAFP的行业协会组织。在Fletcher的努力下,1982年底在澳大利亚举行了IAFP第一次全球会议,并于1984年成立澳大利亚IAFP。由于银行和人寿保险业的支持,IAFP成员迅速增加,影响很快超过ASIFA。I-AFP和ASIFA于1992年1月合并为澳大利亚理财协会(FPA)。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FPA的系列活动如理财周等,公众理财意识不断增强,理财业开始被公众接受,理财业的基础终于奠定。

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退休金保证支付(Superannuation Guarantee Charge,SGC),法律规定SGC由雇主(而不是由个人)按照个人薪水的比例支付到个人退休金账户。SGC支付比例最初占薪水的7%,2002-2003年度上升到9%。随着账户价值的增长,而且更多的雇主允许雇员为自己的账户挑选投资基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财务帮助。与此相一致的是澳大利亚人对股票的偏爱。依据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的报告,澳大利亚现在的股票投资者比例全球最高,一半的成人投资于股票市场(直接或通过养老金或管理基金)。

社会和经济的变革迫使澳大利亚人成为投资者。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退休金规则和股票投资组合,许多投资者开始在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寻求投资顾问帮助――而不仅是在接近退休时,由此推动了公众理财需求的持续增长。

1990年,在国际CFP理事会成立之际,澳大利亚IAFP(后改为FPA)就与国际CFP理事会商讨引入CFP资格认证体系事宜。同年,澳大利亚IAFP与国际CFP理事会签署了第一个国际许可证和联属协议,协议允许澳大利亚IAFP参照国际CFP理事会的模式向达到“4E”准则要求的理财师颁发CFP资格证书,从而使澳大利亚成为美国本土以外第一个国际CFP理事会成员国。澳大利亚CFP数量从1990年的49名增长到2005年的5481名,居全球第四位(资料来源:http://省略)。FPA在推广CFP职业资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同业的支持和帮助直接促使了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的迅速发展。

二、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的特点

(一)理财教育体系相对完善

随着公众理财意识的加强,理财教育培训逐渐受到重视。Fletcher于1983年建立了澳大利亚第一个理财教育机构――投资培训学院(Investment Training College,ITC)。在Fletcher的支持和美国同业的帮助下,IAFP构建起理财培训课程体系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授予理财资格证书。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加入国际CFP理事会后,正式引入CFP课程体系并加以本土化,使之成为澳大利亚个人理财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目前,澳大利亚CFP课程结构为:CFP1:Ethics,Professionalism and Compliance:CFP2:Applied Strategies1:CFP3:Applied Straegies2:CFP4:Investment Strate-gies。

除了CFP教育项目,澳大利亚很多大学都设置了个人理财课程,如Charles Sturt University。一些大学如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甚至设置了个人理财专业,可以授予个人理财学士学位,而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甚至可以授予个人理财硕士学位。因此,大学理财教育也是澳大利亚个人理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澳大利亚个人理财教育的重要途径。

澳大利亚的个人理财教育不仅对本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对其他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澳大利亚的CFP教育项目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国际化的。近年来,很多东南亚国家到澳大利亚寻求理财教育项目的帮助和指导,FPA也积极加强与其他理财协会如IFPHK的合作,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理财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同时,由于澳大利亚海外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因此通过其大学个人理财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发展也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

(二)金融产品丰富,税务计划是理财规划的重要内容

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在澳大利亚的兴起,金融管制逐步放松,由此带来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持续创新。澳大利亚的理财服务内容涉及到投资、信贷、退休养老计划、税务计划、保险、遗产计划等。由于澳大利亚是个人税负较重的国家,税务规则非常复杂,而且经常有调整和修改,因此税务计划在澳大利亚个人理财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少理财师专门提供税务咨询、纳税申报服务。

(三)理财业经营模式多样化

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经营模式包括三种:(1)独立理财师。独立理财师能取得交易商执照,在满足了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ASIC)的教育、经验和交易执照要求之后可以从事自己的理财业务。但是,独立理财师必须承担交易商的法律责任和财务责任,即他们必须承担风险。(2)签约――特许理财师。一名理财师想开展自己的理财业务,也可以与交易商签署协议而不用承担交易商执照规定的法律责任和财务责任。交易商承担法律义务――教育、培训、监控和管理特许理财师。除了协议所规定的业务内容外,特许理财师在其他方面开展业务相当自由,并不受协议和交易商的限制。交易商提供服务支持――教育、营销和软件等,从而换取特许理财师的部分回扣或酬金。(3)雇员。许多大的交易商支付理财师薪水,这些理财师通常在一些金融机构就业,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交易商都有大的理财服务分布网络。今天,越来越多的银行、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依据一项货币管理调查的结果,目前澳大利亚大约有15000名理财师在开展理财业务,其中超过11000名理财师在前100名交易商中开展业务,大约3/4的理财师在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及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业务,大交易商(金融机构)在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银行理财体系中,四大银行――ANZ Bank、National Bank、Common-wealth Bank、Westpac Bank占据主导地位。

这三种理财业经营模式供消费者选择,不同的服务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许多独立理财师通过给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理财服务来吸引客户,而一些客户更愿意与大的交易商(金融机构)往来。监管体系对三种理财业经营模式和不同的服务层次都加强监管,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四)理财业监管架构

尽管FPA努力促进CFP标志作为理财师的首要资格,然而在澳大利亚仍然有一些人以理财师名义提供理财服务,这些人完全不具备理财师的资格和水平,这就使得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监管显得尤为必要。而要依据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和变革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的、复杂的个人理财监管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目前,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监管机构主要包括: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ACCC)、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APRA)、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ASIC)。ACCC负责执行贸易实践法,关注公平价格和保护消费者利益。ACCC于1995年通过合并贸易实践委员会和价格监督局而成立。APRA是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和退休金的审慎监管者。APRA成立于1998年7月,作为一个新的监管者,APRA的作用是确信金融机构能承担他们的义务。ASIC则负责交易商的执照发放、行业监督和消费者保护。三个监管者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监管体系,以应对由于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所导致的个人理财业的显著变化。

1996年5月,澳大利亚财政部对其金融体系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使金融监管制度能更好地确保一个有效的、竞争的和易变的金融系统以巩固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金融稳定和金融交易的审慎、诚信和公平。这项调查的报告最终导致Cor-porate Legislative Economic Reform Program (CLERP6)的颁布实施。

CLERP6于2001年1月1日执行。CLERP6对个人理财监管提出了一些建议:所有金融工具统一监管:新的监管框架将禁止人们提供理财咨询除非持有合适的金融执照:对金融市场交易商和咨询服务提供者实行单一执照体系:中介商与零售投资者进行金融交易时,必须承担法律义务:公开披露的交易信息应该表达清晰以便于投资者能在所有金融工具中作出比较:所有的市场不当行为应该由公司法统一协调等。CLERP6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监管体系。

除了由ACCC、APRA和ASIC组成的政府监管体系外,FPA在推广CFP资格时,严格按照“4E”准则(Education教育、Examination考试、Experience经验和Ethics职业操守)加强对理财从业人员的监管,在行业自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对中国个人理财业的几点建议

借鉴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的发展经验,中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加强理财的教育培训。个人理财在中国正处于导入期,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理财的教育培训,将正确的理财理念导入中国,并培养优秀的理财专业人才。理财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多方面力量来参与。目前,中国个人理财培训市场初步兴起,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部分大学推出了理财培训课程:二是金融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三是一些投资咨询类公司与国外理财协会合作推出的理财培训。尽管目前理财培训项目已经不少,但高质量、系统的、权威的理财培训课程很少,部分理财培训项目内容粗糙、质量低下。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Council of China,FPCC)已经于2004年9月成立,FPCC在构建理财师资格认证体系时,应该将理财教育培训作为核心内容来建设。

2.注重理财经营模式的构建。尽管澳大利亚独立理财师的地位很重要,但仍然不能与金融机构理财相比。联系到中国的实际,由于高素质理财师的缺乏,加上信用体系很不完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独立理财在中国不太可能成为主流模式。金融机构理财更可能成为主流模式,特别是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中的特殊地位,银行理财将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金融机构要推行一站式理财服务(one-stop financial services)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发展金融机构理财时,应注意加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部门的联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一站式理财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另外,金融机构理财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因为理财服务可能会成为金融机构推销金融产品的手段,从而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并可能损害客户的利益。因此,仍然有必要发展独立理财师来加强竞争,对金融机构理财形成制约,从而提高整个理财业的服务水准和质量。

3.加强理财业的金融监管。理财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监管。中国的个人理财业要注意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并重,政府侧重于颁布相关的法规来引导和规范个人理财业的发展,而资格认证、教育培训、职业准则等则应更多依靠行业自律,特别是发挥好理财协会的作用。当前,理财培训市场和理财产品应是理财监管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Australia Master Financial Planning Guide 2005/06.8th edition, 2005.

[2]Banister,P.M.(2004),Australia Financial Planning Handbook 2004.

[3]Bennett, J.(2000), “Financial Planning Down Under”,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 vol.13, no.7, July, pp.114-116,118-120,122-123.

[4]FPA (2004),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Education Program Handbook 2004.

[5]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inancial Planning (Australia), 1993, Financial Planning (Melbourne. Vic.). Financial Plan-ning:for the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er.

[6]Taylor, Sharon.(2005), Financial Planning In Australia, Syd-ney: LexisNexis Butterworths Press.

[7]Commonwealth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2004), Australian Gov-ernment Actuary’s “Australian Life Tables 2000-2002”,Canber-ra, ISBN 0 642 74253 7.

篇7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还可以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使其拥有更加稳定的客户,同时,还可以完善其服务功能,提高其与互联网金融相竞争的实力。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根据客户确定的阶段性的生活和投资目标,按照客户的资产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由专家为其提供提供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将资产合理地投资于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理财产品中,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近些年来,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意识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纷纷提供了各种理财产品,如股票、期货、房地产、大宗商品等,理财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以满足广大客户不同的需求,并运用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财人士为客户提供建全方位、专业化的理财服务,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已渐渐迈入规范化、标准化的阶段。

三、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明显提高,而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财富主要集中于中高收入阶层,居民的理财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这就给商业银行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提供了机遇;其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国内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中小银行的兴起,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迫切要求商业银行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理财产品设计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部分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去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预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没有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开发出满足客户需要的理财产品;另外银行在销售其他一些理财产品时,没有对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进行仔细研究,没有很好地履行义务。

2、理财服务对象的定位问题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将理财产品定位于一些高端客户,为高端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标准化、个性化的,有专门的理财规划师为他们提供长时间规划,对于一些中低收入的客户则相对缺少较标准化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长久发展。此外,在不同的地区,商业银行也没有仔细划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业务。

3、缺乏专业的理财人员

理财业务不同于普通的银行业务,它是一项综合型、专业型业务,它不仅要求从业者精通银行业务,还要掌握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乃至收藏品投资等相关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交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而我国银行从业人员长期以来业务单一,不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因此为了促进理财业务更好的开展,银行迫切需要相关的综合型人才。

4、个人理财业务层次偏低

客户进行理财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资产的增值,而没有多考虑资产安全及相关风险问题,而这又是理财业务的最基本层次和最高层次,客户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到资产的增值,更多的应该考虑的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根据市场状况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理财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品种。

五、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1、创新个人理财产品

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面广,理财产品又处在不断地开发与创新之中,因此实现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对于银行业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应符合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满足不同的需求,种类也应该多样化,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很大,要针对不同的地区的经济情况开发不同的产品,银行同时要与保险机构、证券机构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多种类型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创新理财产品的同时,也要使得自己的服务质量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中高端客户。

2、细分理财市场,进行理财定位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力、经营状况及对市场状况开展不同的理财业务。一方面,对于高收入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满足深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对于低收入者提供能够使得资产保值增值的服务,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应相对较小,且应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型服务。另一方面,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迅捷提供高科技、高收益的个人金融服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应该更稳妥地发展存贷款业务。

3、提高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银行在招聘理财人员时,应该着重了解应聘人员是否具有理财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对于正式上岗理财人员应制定一定的培训计划,使其能够综合掌握理财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及一定的营销技巧等。其次,银行应该实行一定的岗位轮换制,这样可以使得理财人员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

4、分步骤分阶段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的一些银行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在提供一些个人理财服务时,应采取由点及面,由重点客户到一般客户的思路逐步实现理财服务的升级,在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自己获得一定的收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是需要在长期中逐步完成的,它不仅需要银行自己实现理财产品的创新,服务水平的提高等,还需要在国家大的金融环境下,居民个人对于理财意愿的增强及相关政策、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完善,因此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的配合。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发展;创新

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问题

1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起源于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已经普遍受到全球的欢迎。成熟的理财业务是指银行通过搜集分析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建议,并推荐金融产品以帮助客户达到财富目标的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业务。它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商业银行为推进综合战略经营的载体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这种业务也在我国流行开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呈竞争激烈的态势。从1996年开始,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最早推出个人理财业务之后,广大居民理财意识开始苏醒,并逐渐增强,这表明了理财业务市场空间的广阔性。据不完全统计,居民储蓄、国债、股票、企业各种债券等这些民间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元,银行为日益壮大的中阶层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生存的另外一条光明大道。在我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银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寻求更好更稳定的发展之道。个人理财业务便是首选。实践表明,积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服务的主攻方向和创新领域。像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和工商银行“理财金账户”,建设银行的“乐当家”、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交通银行的“交银理财”,这些都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典型个人理财业务。正所谓在竞争中求发展,理财服务和理财产品的出现很好的证明了这句话。然后,我们不能只看到个人理财服务带来的商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2 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首先,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方面的问题。这个环节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金融产品过于单一,不够丰富,投资渠道过窄;理财产品创新落后于市场需求;产品管理不科学。虽然金融产品在中国已经有了市场,但是只有几十种,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大银行,根本无法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最近两年,广大居民热衷于炒股,纷纷把储蓄投入到股市,以求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很多人对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他们只是盲目的跟风投资,结果多数股民被套,股市行情趋于冷清。而别的投资渠道,专业性太强,有的不适合个人投资,于是大家选择了安全、方便、灵活的银行储蓄,这种局势直接造成了储蓄利率的降低。纵观国外,银行储蓄在总资产中只是占了很小的份额,原因就在于理财意识的增强和投资渠道比较广。除此之外,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政策、配套环境和自身能力诸多方面的限制,理财新产品的开发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功能上均滞后于市场需求,个人理财市场缺少那种在在观念和内容上有实质性突破的理财产品。众所周知,个人理财业务包括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部分。按照常理,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两种理财服务应该同步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各商业银行偏重“生活理财”这一块,

“投资理财”几乎无人问津。其中的原因就是产品管理不够科学。虽然很多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品牌,看似产品众多,实际上这些理财产品只是传统的金融业务的简单归总,并没有按照市场细分服务内容。

其次,营销方面的问题。在金融产品的营销环节,主要问题表现在:营销策略、营销渠道两个方面。目前,国内银行市场上,金融产品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很多金融产品只是品牌名称不同,但是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大同小异,同质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从商业银行外部来说,同行业的竞争只是低档次的竞争,没有深入到实质;从商业银行内部来说,金融产品的市场营销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尤其是对零售业务市场缺乏整体策略规划,这样大大降低了理财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另外,金融产品缺乏宣传力度。在各金融机构的营业厅,我们随处可见有关理财产品的小册子和宣传广告,但是银行的专业人员却很少主动向客户讲解产品,这些宣传册里包含的知识不是客户随便看看就可以明白的,因此,宣传广告和宣传小册子只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真正的宣传作用。在营销渠道方面,国内商业银行主要还是依靠有形的营业网点,这样的分销方式,受到了地域和I时间的限制,使得那些潜在客户无法得到想要的服务。而国外的商业银行,采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把计算机带给人们的便利充分的利用起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营销理财产品。对比于此,我们应该深刻反省。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

俗话说,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我们应在了解自己个人理财产品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这里的创新包含两个方面: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创新和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创新。首先,个人理财产品个性化的创新。前面已经说过,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克隆”现象过于严重,因此我们应在理财产品的个性化方面进行创新。目前,我国企业的大局已定,宏观政策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灵活改变个人理财业务范围,把原来的大部分是国债、央行票据的投资方向转变为企业短期融资券或者一般性金融债券上,这样就扩大了扩大个人理财产品基础资产的选择范围。近年来,我国对境外代客理财业务政策放宽,投资境外股票和其他风险相对较低的金融工具也可以成为我们基础资产选择的考虑对象。通过这些方法,丰富了理财产品,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对个人理财产品服务对象进行个性化分类实现个人理财产品个性化的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同样要遵循“客户是上帝”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按照不同的特质对客户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各户的不同需求,进而依此推荐他们所需要的个人理财产品。在客户的分类问题上,一个较好的分类依据是客户的年龄阶段或者人生阶段。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客户对理财的要求不同,商业银行有侧重点的推荐个人理财产品。比如:对年轻的客户群,我们应该重点推荐有关消费的理财产品,而对于老年客户群,我们则需要推荐退休养老方面的理财产品。这样以来,不仅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客户的需求,而且可以和客户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为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一点,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与其他行业合作,让理财产品更具综合性。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向客户提供有关保险方面的理财产品。另外还可以与销售行业、餐饮行业等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些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个人理财业务的范围,也显示了个人理财产品德个性化。

在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创新方面,我们首先应该细化客户分类,提供差别化的服务。细化客户的目的是,分化优质客户。在对优质客户的服务上,要强调贵宾服务理念。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为优质客户提供服务的部门,实现“一对一”、针对性的服务,用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进行高端投资。其次,要加强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为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提供有力保障。最后,个人理财业务也要以高科技网络为依托,充分利用网络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实现个人理财服务的创新发展。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只是开通了开展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化业务,这些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我们还要加强与软件公司的合作,研发出更具人性化的网络服务系统,让电子技术渗入到银行运作体系中,为银行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王佳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A],中国商界,2008,4:26-28.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210-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强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居民个人财富水平的迅速提高。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经突破31万亿元人民币。随着个人财富水平的增长和个人财富意识的觉醒,近年来个人理财在我国成为一个相当流行的概念。个人理财业务也随之成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咨询等金融机构的竞争焦点。市场上出现了“理财”“个人理财”“理财规划”“财务规划”“财务策划”“金融策划”“财富管理”“财务顾问”等等称谓的个人金融理财服务。

一、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含义及现状

(一)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由于许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对个人金融理财服务的称谓,国内业界和消费者一直对“个人理财”的称谓、定义和内涵缺乏统一的、清晰的认识。这种状况不仅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客观上也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对个人理财业务范围和内容的界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第一章第二条中对个人理财业务做出了如下定义:“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商业银行以特定目标客户和客户群为对象,推介销售投资产品、理财计划,并客户进行投资操作或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oard,FPSB)将个人理财服务称为金融理财,认为个人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士收集客户家庭状况、财务状况和生涯目标等资料,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风险属性,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理财方案并及时执行、监控和调整,最终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使其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

标准的金融理财应该包括以下6个步骤:建立和界定与客户的关系、收集客户信息并帮助客户确定理财目标、分析和评估客户当前财务状况、制定并向客户提交理财规划方案、执行个人理财规划方案和监督个人理财规划方案执行。

(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 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非常迅速,金融创新不断。随着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理财业务正在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国内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个人理财市场需求日渐突显的情况下, 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和专有品牌, 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等。其中,部分地区的一些国内银行已经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掌握了有效的市场营销宣传手段,并组建起了拥有相关业务技能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居民财富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理财的产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居民个人财富不断积累,中等收入个人和家庭数量大幅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居民家庭平均年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43.4元增加到2010年的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突破31万亿元。在国民收入总量高速发展和财富水平上升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的结构性调整,出现了贫富差距加大和财富集中度提高的现象。2002年国家统计局《中国首次城市家庭财产调查》显示,我国金融资产出现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资产最多的20%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约为66.4%,从事经营活动的家庭户均资产为非经营家庭的3.5倍。调查表明,中国社会出现了富裕和较富裕的群体。2005年美林证券和凯捷咨询发表的《2005中国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富裕人口呈现区域集中趋势,大部分的中国富裕人群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居民整体财富水平的提高和富裕人群的出现奠定了理财服务的市场需求基础,成为金融理财最重要的推动力。另一方面,金融理财恰恰满足了居民财富水平大幅提高后理财的需要,体现了金融理财对于个人和家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其次,支出结构的变化巩固了理财服务的市场需求。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反映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1978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35.7%。1978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67.7%,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43.2%。这一方面说明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则客观上对人们合理安排和规划食物以外的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得支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教育体制等改革相继推出,使以上各项支出中个人或者家庭承担部分不断加大。福利的货币化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另一方面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支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习惯于自己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和自己承担部分医疗费用,需要自己运筹帷幄,安排一生。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认真面对。简言之,居民支出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个人和家庭在收入成长的同时,还要面对迅速增长的各项支出,必须未雨绸缪,人们对于理财服务的需求自然迅速成长。因此,理财是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的自然产物。反言之,理财有助于人们更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消费支出,前瞻性地提高储蓄,加强财富的积累和管理以用于未来。

二、我国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难点

第一,受到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从银行理财服务的宣传资料看,似乎涵盖了生活理财与投资理财的全部概念,但实质上它们更像是一种传统服务的延伸。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领域,除了存贷业务,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

第二,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严重。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经过初期的激烈竞争,工资、代扣缴水电费、自助转账、刷卡消费等多项服务已成为各银行开设的最初级的个人理财产品。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在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而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证券、外汇、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不仅种类少,而且没有体现银行自己的特色,对个人客户来说也缺少实际吸引力。这种现象在国外极为少见。国外的理财产品种类非常多,银行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份非常个性化的理财计划。

第三,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监管体系发展严重滞后,造成银行开拓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很大,也束缚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为了确保资金安全,银行在向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自己需首先调查确认该客户的信用状况,这样在人力和时间上的投入都相当大,效率难以提高,可获得的利润也大大减少了。同时银行对个人客户设定的准入条件也较为严格,需要其完成繁杂的业务手续,由此也使得客户产生抱怨和抵触情绪。以上这些都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四,高素质的理财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理财从业人员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现有的理财师一般是从银行、证券、保险等营销人员或者会计师、分析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员当中发展起来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许多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布时间跨度长,且缺乏透明性、无详细解释,理财从业人员对QDII的海外投资经验不足,是商业银行产品的一大缺陷。

第五,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能力不足。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投资主要是依托国内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没有自己独立经营资金的能力。由于受制于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的投资运作,银行的资金运用能力难以提高。另外,有一部分理财产品的期权投资部分,都是交由国际投行到国际市场上运作,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对这种理财产品中的期权结构不甚了解,也难以判断其中风险,因此国际市场部分的资金运作过程和结果无法完全掌控。

此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还受到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动荡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业务没有发展前途。相反,随着居民财富快速增长,人民币不断升值,个人理财业务一定会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认真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银行自身特点的个人理财业务。

第一,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混业经营是当今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后,可以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融为一体,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因此,一旦政策壁垒拆除,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第二,加强产品创新,努力推出高质量、个性化的特色理财产品。只有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的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才能保持理财市场的持久繁荣。因此,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对现有产品进行组合和纵深发展的同时,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开发出具有明显个性化特色的理财产品。二是积极探索与保险、证券和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途径,通过业务外包或互补等形式,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三,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目标进行服务创新。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服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选择有条件的分行,推出针对高端客户的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银行业务服务,全力竞争富裕人群。重视对客户的跟踪服务,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使推出的理财产品或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的理财方案具有核心竞争力。

第四,积极推动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刚起步,在个人信用信息开放、个人信用管理体制、个人信用征信服务以及消费者保护方面都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国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个人隐私为目的,加大信用。

篇10

一、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连续保持快速稳健增长,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占社会各类金融资产比重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40%上升到本世纪初的60%,超过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成为影响金融市场供给的重要决定力量。在家庭财产增加的同时,人们的金融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何实现家庭财产的保值、增值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各商业银行也注意到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而个人理财正是这其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种业务。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在巨大的理财需求吸引以及竞争压力驱使下,国内各银行纷纷推出了个人理财业务和相关产品,并作为未来大力发展的重点业务。

二、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在国内最早挂出了“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其后各家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和服务。特别是2003年以来,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外部环境对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

1、分业经营体制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限制。我国目前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市场,只能通过代销基金或保险公司的产品来赚取手续费,没有明显的经营效益。分业经营体制极大地限制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致使银行只能为客户提供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层面上的服务,而不能针对客户具体情况提供代客直接投资等更深层次的服务,使得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部分无法实现,对客户的吸引力大为减弱。分业经营体制已经成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客户对理财业务的认识误区。由于我国传统上在财富方面比较低调,人们普遍有“财不外露”的思想,使得那些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客户对理财业务大都持观望态度。而有些走进银行要求理财的人,认为理财服务就是委托资产管理,希望银行能够对个人投资收益有个肯定的承诺,在潜意识上将理财与投资划等号,合理安排财富、稳妥积累投资的现财观还未普遍建立起来。

3、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随着国内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拓展,理财业务中负债的比例迅速增大,如何寻找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平衡点并兼顾风险和收益成为理财业务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目前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银行虽然拥有比较多的客户资料,却并不完整、全面,缺乏对客户资信的了解成为约束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商业银行自身对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

1、缺乏具有理财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从业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相关金融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很高。而国内银行至今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财规划师专业队伍,目前的理财从业人员大多是原来银行储蓄网点的员工,知识结构和业务面比较狭窄,限制了为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内容和水平。缺乏高素质理财从业人员也已成为制约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

2、理财产品同质化,服务内容趋同。各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开发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理财产品的推出速度越来越快,品种也越来越多,但从目前来看,产品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往往大同小异,即使推出某种组合产品也只是简单的同类产品的组合,往往都是向客户推荐某些产品,让客户自行选择。并没能结合客户自身的资产状况,根据客户自己的生活目标和风险喜好,为其量身定做投资组合计划,帮助其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个人理财作为一项多元化经营业务涉及诸多领域,但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限制了商业银行涉足的领域,局限了理财服务的内容,使广大客户的个性化理财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3、客户资料系统建设有待完善。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系统是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基础,只有基于该系统的支持银行才能准确有效地细分客户,制定针对性强的理财营销策略。但目前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基础上的,信息很不全面,很难对其加以有效地分析利用,限制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此外,各银行之间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客户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分隔和浪费,阻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对策建议

(一)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外部环境建设。首先,鉴于我国当前法律法规的限制,银行还不能为客户提供综合全面“一站式”的理财服务。虽然《商业银行法》规定了银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也明确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为银行涉足其他领域业务留有了空间,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试点工作。因此,银行应该紧跟政策变化,适时对自身的理财产品和服务方式进行调整,推动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其次,加大理财观念的普及推广力度,使现财观念为广大的客户所逐渐理解和接受,为扩大理财市场打好基础。最后,银行应积极推动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做好与央行、财税等部门的配合工作,以减少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

(二)加快建立理财专业人员培养体系。理财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和发展,因此理财人员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性工作。银行一方面要做好高素质理财人员的引进工作,同时也要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理财人员培训机制,并加大同证券、保险等同业机构的合作,尽快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熟悉客户心理的高素质合格理财人员队伍,解除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