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智慧医疗;物联网;物联健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is still predominately in the government domain and is limited by skills shortage and a lack of standards. As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demand for terminals will increas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connection wi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every user to benefit from collabora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 services. A smart health industry will include government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Key words:smart 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ve health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中突显出政府主导性、规模有限性、标准性缺乏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未来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1 智慧医疗概念及业务形式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类似概念很多,诸如无线医疗、移动医疗、物联健康等说法,然而从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属于智慧医疗范畴。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社区/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智能远程急救服务。

1.1 智慧医院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主要指在医院范围内部展开的智能化业务,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务,如患者无线定位、患者智能输液、智能导医等(如图1所示为患者智能输液的业务流程,在药品配发、输液耗材配发、人药匹配上均自动化实现);另一方面有方便医护人员的智能化服务,如防盗、视频监控、一卡通、无线巡更、手术示教、护理呼叫等。此外,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方面,各医院正在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整体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的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平台,在实现临床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时,在有资源有实力的医院逐步整合H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会诊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实现医疗临床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在智慧医院医生所持终端方面,逐渐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据Manhattan研究所预言,到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报告中展现,这一数字已经在2011年得以实现。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动护士站、医用Pad终端已开始在部分医院中应用[1]。

1.2 区域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区自助健康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该信息化服务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该服务作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医疗卫生规范中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图2展示的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通过该平台,将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中心的妇幼保健、疾控、医疗服务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协同和共享。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3 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

健康监护业务主要直接针对个人类或家庭类客户,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手机、家庭网关或专用的通信设备,将用户使用各种健康监护仪器采集到的体征信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至中心监护平台,同时可与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专业健康指导。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可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民建档及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也可与应急指挥联动平台结合,结合定制化手机或定位网关提供一键呼、预报警等功能。

健康监护业务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家庭健康监护业务、个人健康监护业务和车载急救监护业务几类,各场景对平台、网络及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图3展现了健康监护业务架构,其中涵盖健康监护终端、数据传送网关、信息展现平台等终端实现环节。

2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

智慧医疗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全面、透彻、精准、便捷的服务。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图如图4所示。智慧医疗在整个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中所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各种关键技术。

(1)技术范围广

在智慧医疗相关技术领域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介绍的几类业务场景所相关的技术包括:

・智能感知类技术,如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家中各系统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取的,实现被检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类技术,如上下文感知中间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高能效传输技术等。实现用户与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协作的数字沟通渠道,为整个医疗系统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如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完成对各类传感器原始测报或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分析,更高层次的信息融合实现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技术需求个性化强

针对几类医疗健康场景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各有不同特点,具有一定复杂性。

・针对智慧医院场景下环境复杂、多种终端共存、医用设备防干扰要求高等特点,医疗健康环境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成为智慧医院场景下一个重点要求。包括临床场景下多径环境下多个移动用户及射频干扰源时对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目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与加拿大合作针对室内电磁辐射级别的室内现场预测模型进行建模,用于蒙特利尔医院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及覆盖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医院、家庭、野战环境下实时监护需求,提出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ZigBee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以实现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等目标移动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高效传输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针对医疗健康信息传输的需要,针对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压缩医疗传感器数据流、医疗影像数据的新的压缩算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涵盖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分集传输算法,从而提高传感器节点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

(3)技术门槛高

智慧医疗属新兴行业,但其涉及技术和研发成本偏高,在为传统医疗信息系统和设备厂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将一些研发实力薄弱、投入资金有限的企业逐渐排挤出智慧医疗主流产品供应商。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面向智慧医疗的一些关键技术仍不成熟,还待继续完善、研发、产品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布局仍需投入较大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基础和产品沉淀有较高的要求。

3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领域在电信运营商眼中的位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运营商还是国际运营商,都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运营商不仅将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而且也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组织结构上,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并且还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这对于运营商了解医疗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非常重视与产业链重点环节建立伙伴关系。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非常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这是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2]。

2010年,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强势进军医疗信息领域,专门成立了智慧医疗业务部门。西班牙电信采取了进军电子医疗业务领域的做法。提供开发并销售基于ICT的医疗业务,包括通过移动方式提醒患者就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控、远程修改病历以及基于视频会议的病患咨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层架构中新设了一个全新的高层职位――首席医疗信息官。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将智慧医疗行业作为一大潜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AT&T公司针对行业中医院、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纳税人等不同的主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T&T提供了包括医疗信息交换、远程医疗、安全服务、灾后恢复、统一通信、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

Vodafone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关注三类主体,制药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提供者。Vodafone研发团队提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重点产业。医疗机构员工可通过移动终端以远程方式方便接入其应用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接入最新医疗健康数据并使用其他资源,以方便服务客户、判断产品效能、指导安全用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效率。

此外,国际几家主要的平台研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高调介入智慧医疗行业领域。

高通公司宣布组建全资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将运营此前的高通无线医疗部门业务。同时还将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资集团――高通风险投资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项产品――无线医疗终端的2net™平台,目前已上市。旨在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无线医疗终端互连,以方便终端用户、他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护理者访问生物计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各自的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们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然而,在过去的3~5年内,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与国际方向不同,大多数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多是为用户提供疾病预防和饮食调养之类的信息推送服务或预约类服务。该类普适性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缺乏针对性,并且在服务链中多以“哑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现,介入服务深入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本身中产生价值。令人鼓舞的是,近来中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智慧医疗产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综上,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均突显出以下共同特点:

・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

・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4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球智慧医疗技术特点分析及业务现状梳理,可见智慧医疗将成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适宜技术。智慧医疗将覆盖影响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实现有效地利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类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等特点。

(1)政府参与加强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目前中国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法律保护缺失。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3年内,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政府监管、法律、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3]。

据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永久关闭个人医疗信息聚合服务Google Health,该服务的关闭反映出公共云服务的现状,也表明公众对于将个人信息存放于免费服务的意愿仍不够强烈,用户更期望政府监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务。

(2)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从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国际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移动医疗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中国卫生部“3521”工程明确提出重点业务系统中包括药物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新农合监管、城镇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信息化监管、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协作服务等,智慧医疗也将覆盖以上范围。

(3)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

据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6年可佩带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亿台,未来将有8 000万该类设备成为健身感测器。ABI预测,在未来5年中,消费者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佩带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4.0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也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4]。根据InMedica公司2010年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远程医疗使用的家庭血糖仪、血压计、体重秤、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的发运量将增长到160多万台。

可见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广大市民主要健康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物联网健康终端也将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范围拓广急剧增加。

(4)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将普遍

随着中国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分阶段开始部署、搭建,未来的智慧医疗将真正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预计智慧医疗将成为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估计和组合,实现各系统及物联网多元数据相关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融合。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包括政府角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角色,社区、药品和设备制造商角色。智慧医疗产业链如图5所示。

目前产业链各角色面向智慧医疗均有所动作,或研发平台产品,或研发芯片、或提供系统集成,或提供网络,然而远未实现针对智慧医疗信息为中心的有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只有实现各角色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管道,提供协同化健康服务,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医疗业务。

6 参考文献

[1] “感知健康 智慧医疗”战略规划报告 [R]. 2010.

[2] 郭庆婧. 运营商剑指医疗信息化 [N]. 人民邮电报, 2011-10-12.

[3]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S]. 北京: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9.

[4] 李建功, 赵文东,王宁, 等. 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J]. 通信世界, 2011(30).

[5] 贾雪琴, 包建军, 李建功. 物联网在智能心电监护上的应用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0(4):24-28.

[6] 李建功. 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5): 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发展趋势

一、 引言

城市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将带来许多新的服务需求和挑战,包括:环境质量、交通管理、治安监控、饮水安全、就业市场、经济发展、教育机会等等。同时,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并逐渐转移到核心城市,城市在技术、企业、政府、资源消耗及生活质量等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智慧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互联网创造全新的智能型城市,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并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回顾全球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从探讨智慧城市的内涵入手,继而分析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并探析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供智慧城市建设者参考。

二、 何谓智慧城市

1. 智慧城市的概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美国IBM公司在其年度论坛活动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新理念,旨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构新的世界运行模式,并提出智慧城市需高度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智慧化(Intelligent)能力,透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城市高效管理。这一创新理念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但何谓“智慧城市”仍缺乏统一的定义。在讨论“智慧城市”的内涵时,常因城市目标、经济形态、专业领域和地区特性等差异而存在不同的诠释。

综合而言,智慧城市是运用智能化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政府、企业、居民,建立政府治理能力更为完善、城市运营更为高效、城市发展更为绿色低碳、城市生活更为方便宜居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

2. 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具备两层内涵:一是以人为本,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二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感知能力、城市运作的协同能力、城市管理的反应能力、城市政府的服务能力、城市的经济和产业转型能力、城市资源智能化配置和共享能力,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项目能力。此外,智慧城市建设除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外,也应不断减轻环境负担,保持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革新生活理念,重塑以科技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生活。其本质是以科技和通信技术为基础,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不便、不合理之处。智慧城市并非是使城市变成各种新技术的试验场,而是利用技术去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从而创造整体的价值。其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

三、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综观各国智慧城市发展,从城市类型的角度,智慧城市包含“新建城市”和“建成城市”,从建设主导方的视角,又可划分为“国有部门推动”和“私有部门推动”。本文进而将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划分为“职能升级型”、“国家主导型”、“大企业驱动型”、“公司参与型”和“公众参与型”5种类型。这5种类型仅作为大致区分,并非互斥,且每一种智慧城市项目可能包含数种建设模式类型。

1. 职能升级型。智慧城市发展不仅针对新建城市,对于建成城市的转型升级,如改善交通、提升政府服务、城市更新、节能减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城市转型过程中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职能升级型多为政府部门推动,主要针对建成城市转型升级,比较著名的案例有:比利时科尔特赖克智慧城市实践项目、荷兰阿姆斯特丹Citynet项目、美国旧金山Tech Connect项目、纽约城区联盟计划、加拿大多伦多数字城市、我国天津生态城、无锡生态城等。

以比利时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比利时科尔特赖克市政府从智能化政府观点来定义智慧城市,并于2011年成立ICT部门,通过一系列智慧城市实践方案,如:智慧城市试点1777方案,推出市民专线服务;智慧城市试点无线网络连接方案,将城市网络与3个高校校园网络连接起来,并提供无线网络热点服务;智慧城市试点门户框架方案,建立城市入口网站提供快速、有效、便利的关键公共服务,并公开地理信息系统,达到联结市民、地方政府以及访客服务;2014年科尔特赖克市政府再度推出即停即走(Park&Go)智能停车感应方案,获得比利时智慧城市奖。

日本的住宅能源管理系统(HEMS)和大楼能源管理系统(BEMS)也是职能升级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基于确保能源安定供给、环境适合性、活动市场机制的能源政策原则,日本政府于2002年研究制定《能源基本计划》,作为日本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在社区能源管理中,一方面运用以家用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注重节能的同时必须无损生活的舒适性。住宅能源管理系统(HEMS)能有效根据能源供需状况、供能设备、蓄电设备与家电等能源需求设备,实现能源供需的最适平衡。与此同时,住户可以通过HEMS的显示器,查看“可视化”的能源消费进度,直观感受能源使用量、价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节能减碳的意识,营造新形态的生活。大楼能源管理系统(BEMS)的概念与BEMS相似。根据日本《能源白皮书》,商用大楼的能源消耗位列前四的分别为办公室、旅馆、包括超市及便利店在内的零售商店、医院。然而商用大楼的能源消耗依据用途的不同而有着差异化的能源需求形态。因此,能源控制的手段和对象须针对不同类别特性、不同应用层面开展,并根据能源需求侧的需求,构建商业模式。例如在有经济诱因的间接调控方面,实践案例有京阪奈地区的中小大楼群管理系统、北九州地区的从业人员参与型节能系统、横滨市的超市模式、京阪奈地区的旅馆模式;在无经济诱因的直接调控方面,实践案例包括横滨市的活用既有基础设施模式、活动车载蓄电池模式、北九州地区的运用浮动电价的大楼调控、医院模式等。

2. 国家主导型。智慧城市需要导入大量技术及标准,多数甚至是高新技术及产业标准,其所带来的庞大基础建设商机,都与未来各国产业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主要国家及经济体都以国家战略层次来主导相关实施方案的推动。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将IBM“智慧地球”视为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源在信息化医疗看护项目之上;再如欧盟以国家力量推动针对生活环境及服务的智慧产业发展计划,以及21世纪以来亚洲各国所提出的国家主导型建设项目,包括日本u-Japan计划、韩国u-Korea、u-Seoul计划、阿联酋玛斯达尔计划、我国智慧武汉、智慧深圳,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e-Taiwan、m-Taiwan、u-Taiwan计划等。本文以欧盟欧洲智慧城市倡议项目、阿联酋的玛斯达尔计划、韩国u-Seoul计划为例进行说明。

在欧洲,由欧盟主导推动的智慧城市项目,包括:第一,“欧洲智慧城市倡议”将城市智能化转型着重在建筑、加热与冷却、电力及交通运输等4个基本应用领域,项目出4个领域的大型示范运用期限与目标,让技术通过示范应用的实际成效验证,被欧洲各城市采纳;第二,“智慧城市与社区欧盟创新伙伴计划”聚焦于产业主导的创新,通过强化新型能源、交通及通讯服务等模式,解决需求侧的问题。同时,也协助与建立未来所需要的规范与标准。

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推动的玛斯达尔计划于2008年动工,计划中的玛斯达尔城坐落在阿布扎比东南,面积约6平方公里,预定于2020年~2025年完成,总投资额超过180亿美元。整座城市预计可容纳1 500家厂商、5万居民及6万名通勤者。玛斯达尔计划由国家主导,目标为打造全球首座绿色能源智慧城市,城市区域内将完全实现零碳排放量、零废弃物,并采用以再生及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无污染汽车,垃圾及废水均可回收再利用,区内饮用水将由太阳能发电站供电的海水淡化厂提供。该建设方案通过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提供免税优惠,吸引世界环保企业创立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期望未来发展成为世界新能源技术领先者及输出国。

韩国政府认为宽带信息产业将是下一波产业发展重点,韩国必须在u-City的各项宽带信息服务占有领导地位,同时促使城市更具国际竞争力,因此提出u-Seoul计划。该计划目标为建立一个让民众拥有高质量生活以及干净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具体包括4项推动策略:即时服务、客制服务、智慧服务及整合服务。即时服务主要内容为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市民行动信息服务、幼童定位等服务;客制服务为依据旅客或民众个人需求,提供例如首尔市观光与文化、远距医疗、教育服务等信息;智慧服务主要为提供民众智能交通系统、污染自动监测、先进的街灯等服务等服务;整合服务主要内容为提供城市整合观测系统、公共设施管理系统等。

3. 大企业驱动型。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庞大基础建设商机,让许多国际大型企业积极布局,宣传充满高科技基础建设及服务的智慧城市形态,获得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全球信息科技公司及政府支持,试图从零打造充满高科技基础建设及服务的都市。本文以思科、日本电器公司(NEC)、日立集团为例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公司思科认为智慧城市能够智慧运转,其关键在于让各种设备、设施能够联网并传回感测信息进行分析。因此,网络平台是智慧城市重要基础。思科提出智慧城市万物联网架构及雾运算,疏解M2M(Machine to Machine)物联网络产生的大量数据及云端运算压力。思科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荷兰阿姆斯特丹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城市。此外,思科还成立了“智慧+互联城市组织”,邀请包括旧金山、阿姆斯特丹、首尔、伯明翰、汉堡、马德里等众多城市参与。

日本电器公司(NEC)认为城市的建设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重构阶段,NEC提供五大主要技术:感应、认证、监测、控制与云端运算,将人、交通、信息、能源等四层的网络层数据加以整合,通过分析,正确预测出未来城市的变化,对城市的进化与居民生活提供最完善的保障。NEC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日本筑波市以及南非民政事务总署的电子化政府等。

日本日立集团关于智慧城市的基本观点为利用信息科技,衔接能源、水、交通及医疗等城市基础环境,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包括没有能源?费的环保生产、提供恰到好处的居家生活、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相互学习,以及顺畅的高效移动模式,让生活充满喜悦。日立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日本千叶市和冲绳、美国夏威夷智慧电网、我国的天津生态城等。

4. 公司参与型。企业以单独或联盟方式参与协助各国政府探索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亦颇为常见,如IBM研究院协助美国迪比克市发展智慧可持续计划、葡萄牙Living Plan IT公司推动Plan IT Valley计划、我国天一众合协助发展智慧佛山计划、SAM投资兴建阿联酋迪拜网络城市等都是著名的实践案例。本文以美国迪比克市发展智慧可持续计划、葡萄牙Plan IT Valley项目为例说明。

美国迪比克市于2008年被命名为“最适宜居小城市”,总人口约6万。该市2009年9月与IBM研究院合作,发展“智慧可持续迪比克市”,共同打造美国首个智慧城市,运用网络、分析软件和数据传递装置等高新技术让市政府和市民实时监测和调整用水、用电天然气、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信息,以打造节能、可持续发展城市。

葡萄牙Living Plan IT公司于2011年提出并主导Plan IT Valley项目,试图打造一个生态智慧城市。Plan IT Valley项目试图通过模块化建筑技术?低感测网络的安装成本,并借由工程与运营流程的创新,建设成本较传统方法节省30%,工期提早30%。该项目获颁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科技先驱奖。

5. 公众参与型。城市由政府、企业与民众组成,因此,以人为本,纳入开放数据、信息分享以及公众力量开始受到重视,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各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信息共享模式,由政府提供城市各项运作信息,再由民间、产业发掘需求,创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潜在商机,成为另一股提升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力量,例如:美国纽约市政府举办手机应用程序Big Apps竞赛、波士顿推出手机应用程序APP让公众参与治理、巴西发展群众通报城市中无障碍空间问题工具、联合国与IBM合作开发公众参与工具等。

美国纽约市政府在2010年利用2万美金总奖金,举办纽约市手机应用程序大赛,吸引多达85组队伍参加,更有效率地使用纽约市数据库,3年内创造235套公共服务应用程序,合计60处官方及民间单位参与,并成功促使纽约市民及旅客运用政府数据资源。

波士顿市政府认为城市最大的传感器来源是每位市民的手机。因此,波士顿市积极设计推出各种手机应用程序,让市民能够参与城市治理,例如:2009年推出“市民连接(Citizens Connect)”就是让每位市民能够将在城市所看到的问题(如街头涂鸦、路面坑洞等)拍照上传至相关政府部门,让问题获得最有效的解决。

四、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国际调查机构IDC的报告指出,全球已经启动或兴建中的智慧城市达一千个,未来每年将会以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成长,而在2025年之前,全球经济重要城市将会有大幅度的调整,预期2010年~2025年间,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均名列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中,合计对全球经济成长贡献将提升28%,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新兴发展地区。

本文借由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探析世界脉动与未来发展方向:

1. 借由公私合营(PPP)模式,高度提升行政服务效率。美国佐治亚州的桑迪斯普林斯市借由公私合营(PPP)的方式,将行政业务,大量外包给民间企业,当地政府聘雇5名公务人员,通过市民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掌握外包质量,提升市政操作效率。

2. 基于医疗、健康与自然共生等层面,提供舒适居住环境。我国海南省利用东岸万泉河中洲上的乐岛,建设成长期疗养观光地区,同时出于环境问题的考虑,规定在中州及河川两岸区域只能行驶电动车,以及通过太阳能发电或电力发电系统创造的再生能源,以建设一个适合市民居住的宜居新城镇。

3. 提供社群层级而非个人化的服务。行政服务主要是以社群为单位,但随着能源、交通运输、健康医疗等各种服务平台的扁平化,今后各种服务可能延伸发展出结合新产业的新服务系统与新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的趋势可以了解到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会朝向多元尺度、多样层面的方向进行,而借由引入数字化神经系统,引领城市通过各接口了解多元信息,加以整合分析并回馈应用于城市建设,由单一的个体衍生至群体,达到有效协调系统间的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五、 结论与建议

纵观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已经完成城市基础互联网络设施的建造,正从数字科技网络的链接功能,迈向智能环境的创新应用阶段。借由这些创新应用让使用者体验“智慧城市”优质的生活模式,以创造新的生活文化风貌。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标准缺乏核心竞争力,城市项目与标准体系建设不同步,业务系统兼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与企业、学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创新开发模式和产品模式,积极推进建立技术更新,助力智慧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

[2] 马臻.智慧城市建设要点问题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5,(3).

[3] 徐静,陈秀万.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13-15.

[4] 王广斌,范美燕,王捷,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项目创新[J].上海城市项目,2013,(2):11-14.

[5] 汪玉凯.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67-67.

篇3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大数据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所造成的种种危害也浮现在社会公众的面前,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智慧城市的发展大势所趋。智慧城市就是在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基础上再应用各种智能化来提高城市内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使得城市水平提高。

而大数据就是最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来支撑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进步。智慧城市就是由各种数据资源组合而成的,因此,我们对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做出了研究。

一、智慧城市中对于大数据的综合应用

1、大数据采集。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主体包括网络大数据和政府部门数据资源两种,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网络大数据就包括对于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和物联网的数据采集,个人的数据采集在其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互联网数据采集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页面数据,二是后台数据。两个层面中,网站的后台数据层次又较为复杂。物联网数据采集,是建设城市统一的数据检测采集系统,实现行业数据物联网大数据统一采集,这样在需要相应的数据服务时,只要按照行业需求调动就可以使用。个人数据采集,指的就是采集个人的日常活动的数据以及政府企业资源设施方面的互动数据,帮助社会有效的进行管理和创新,更好的为公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建立符合大众所需的个性化服务。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其缺点就是共享度低,数据采集的重复性较高,对于城市一体化的目标来说,要建设统一的城市运营数据采集,这样才能为智慧城市提供统一的大数据服务。

2、大数据开放服务。只有开放服务,才可以使大数据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智慧城市使用大数据开放服务,使得政府的数据得以开放,应用新模式的云计算,再开发社会化数据,打破部门孤岛现象,建设城市一体化。开放一个包含居民、政府和社会全体的平台,形成一个大数据的服务环境,居民也能简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政府也能共享内部的数据,不局限与某一个部门,也使得数据的利用更加方便。

3、大数据决策分析。大数据不仅能够帮助智慧城市提高决策支持能力,更能够分析出智能发展趋势,更好的为决策提供相应的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包括关联分析、数据仿真等等,更可以为智慧城市服务多个领域,例如:交通运行、医疗卫生和农商业等。在此举出一个例子,在分析医疗大数据时,可以进行相应的预算估计,为政府计算出更加科学的预算,合理的控制医保费用,相应的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能力,为市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二、智慧城市中的行业应用

1、智慧城市在民生领域中的应用。民生大数据包括有人口、环境、交通、健康、经济等数据,配合以互联网用户的参与,加之运营商和服务方一起采集信息,共同构建民生大数据集市,才能够获取可靠有效的数据。

2、智慧城市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应用。市场监管领域的大数据收集有关于市场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域其他数据源构成,可以用个智能的分析算法以及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不同变化的市场数据,以便于相关部门及时的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提高对于未来实践的准确预警度,实时的进行监管。

3、智慧城市在政府服务领域的应用。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可以增强对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帮助政府公共服务进行合理的有效管理创新。首先是通过大数据共享帮助政府的各个部门间或者是政府与市民间形成信息共享;其次,将大数据和云计算这样的新兴技术结合,实现智慧城市的创新社会管理。

4、智慧城市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依靠基础设施和工程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运用大数据就可以更加方便对交通和电力等设施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更加完善的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在建设轨道时,提前对各大线路的地形进行勘测,收集相关的数据再进行分析,再对客流量进行分析,才能够有效的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为建设人员规划出更加合理的路线,保障出行的安全畅通。

三、总结

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之中,提高了各个领域的竞争力。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我们仍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大数据的开发利用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我们还要为如何更好的利用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Jeffrey Dean,Sanjay Ghemawat Commun. MapReduce: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J]. ACM.2008.

篇4

1Andriod系统在医疗检测中的应用

当前基于Andriod系统平台的医疗检测设备与后端APP服务架构在国内外已经有多家企业涉及,如此前美国的帕洛马尔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的相关研发团队已经实现了基于Andriod客户端的APP软件系统,可以在PC端、移动端实现对患者检测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发进展近年来也特别快,移动互联技术在国内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医疗、智慧健康等概念层出不穷,如大家众所周知的小米公司推出的小米手环1和小米手环2,这两种型号的小米手环属于佩戴式,通过远程的移动端(平板,移动手机等)实现对佩戴者心率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并且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同步上传至APP软件平台中;此外,华为、飞利浦等企业针对这方面的相关业务也都推出了各自的产品,可以看得出来,在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下,基于Andriod开发技术的智能化医疗检测的发展具备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2Andriod医疗检测开发平台及其网络架构

2.1Andriod医疗检测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利用Andriod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的医疗检测系统,若要实现远程管理控制的功能,则系统管控机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功能:控制平台对测试设备的管控、对设备参数的调整、检测设备的数据反馈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而本开发系统中组成硬件功能的系统模块主要包括六个部分:人机交互模块、系统数据库、数据打印模块、USB转SPI通信模块、与上位机通信模块、自检模块。

本系统中的管理机使用市面获取相较容易的Andriod平板,其中的DSP芯片则使用TI旗下的產品2812芯片实现仪器液路系统以及电机的转动控制。管理机与检测设备之间的控制机的通信协议使用的是上面提及的SPI通信协议,它们之间形成的关系即为DSP控制机为SPI的响应副机,而Andriod管理机则是SPI的主机系统。

硬件系统中的第三个主要部分为DSP控制机与Andriod平板管理机之间的通信扩展设计,主要涉及到电源电路的设计,这里面用到了FT311D芯片,该芯片可以有效保证Andriod设备USB外接SPI协议的方案可行,且其在物联网、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但是由于FT311D芯片的供电额定电压为3.3V,DSP电路系统输出的电压为5V,因此这里需要加入一个降压模块APL1117芯片实现5V-3.3V的实现,其中使用到的降压模块是一种常用的三端稳压器,它的嵌入可以有效实现DSP电路对于FT311D芯片的稳定供电。

2.2Andriod医疗检测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Andriod应用软件(APP)的JAVA语言的开发以及远程操作平台C语言的开发。

开发环境下,远程操作管理平台的开发环境的搭建也是在Windows764位操作系统下进行的,使用的开发语言是C语言,开发库环境是WPF,关于集成开发环境的搭建则采用的是VisualStudio2010微软。但是在开发过程中有一些方面需要着重注意的是.NETFramework4插件作为目标框架是必要的选择。

2.3Andriod系统开发的介绍

Andriod作为一种基于Linux语言下的一种开源操作系统,目前在全球移动互联端占有者绝对的比重,这里面主要针对Andriod系统在本开发中的开发架构进行介绍,其架构主要包括着四个层次:底层Kernal、库文件和虚拟机的运行、ApplicationFramework、应用端。通常而言,Andriod应用的开发还会用到以下几大组件:Activity、Service、ContentProvider以及Broadcast,它们的存在主要对应用提供了系统性的不同层面的支持。

3结语

本文系统地对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医疗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基于Andriod系统的移动互联PC端应用APP远程控制检测设备的优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最后对远程操作管理平台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以及介绍了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对系统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构成已经了概括总结。

参考文献

[1]高汉松,肖凌,许德韩等.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大数据挖掘平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05):7-12.

[2]韩基龙.试谈Andriod移动云应用的优势和发展趋势[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06):58-59.

[3]张云帆,马旭东.基于嵌入式Linux智能仪器多输入设备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22(11):6-8.

作者简介

徐庭松,男,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淮安市康复医院,金湖县人民医院。从事软件开发(PB,C#,SQL,ORACLE),软硬件维修及管理方面工作,目前职务是科长,职称准备晋升正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

1.淮安市康复医院江苏省淮安市211600

2.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省淮安市211600

篇5

关键词: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社会资源;服务

一般来说,基本的医疗关系只发生在患者和医院之间,就类似在二维世界中发生的平面联系,实际上人类不是生活在二维空间的蚂蚁,在人们生活的三维世界中,人们与医疗机构的联系还可能涉及其他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意味着提供服务的多样性,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患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是医院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提供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是医疗信息系统在业务功能之外的重要发展方向,医疗信息系统的社会服务属性日益凸显。

1.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

以美国为例,美国各地通常由一家综合性大医院牵头,其他多家医院共同参加,组成医疗健康服务联合体,为一定区域内的居民提供服务。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到21世纪进入区域医疗的发展轨道,我国从80年末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收费,90年代中后期开始使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进入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时代。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国家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基本都经历了从财务系统到临床信息系统,再到区域医疗信息整合的过程。可归纳为,第l代医院信息系统:以实现财务收费流程为主,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第2代医院信息系统:以临床医疗业务流程为主,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第1、第2代医院信息系统以在医院内部应用为主,行业内普遍将实现区域医疗作为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3阶段,笔者认为医疗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的共赢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社会服务属性将成为未来医疗信息系统应用的主要特征,因此人们认为第3代医疗信息系统:应是以整合多方社会资源为主要特点,将医疗资源与金融、通信等多种社会资源结合,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2.医疗、社会和人群的三轴

如图1所示社会生活的三轴维度。医疗资源包括:卫生部、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院、防疫站等,老百姓日常接触最多可能还是各级医院。本文主要讨论医院为患者提供的服务。社会资源包括:银行、通信企业等优势资源;银行可以提供就诊时必要的金融服务,通信企业介入医疗提供的典型服务就是电话预约诊疗。社会人群包括:各年龄阶段人群,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等。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会和医院打交道。婴幼儿需要注射各种疫苗进行疾病预防,身体不适亚健康人群有咨询医生的需求,生病了需要到医院就诊,甚至需要住院,出院后可能面临愈后康复的问题,康复的工作可以在社区医院或者家中进行,这需要专家指导,医院也有对病人进行随访的要求。涉及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医疗档案我们称之为健康档案,医院的电子病历只是健康档案的一个部分。人们的各种医疗数据存储可能存储于不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其中一些关键数据汇总形成一个人的健康档案。医院在医疗质量的核心内容之外,为广大群众提供更贴心更便捷的服务是医院提高服务水平的努力方向。用户体验不管在商业领域还是医疗领域都是赢得客户的重要因素。

目前许多大医院就诊时“三长一短”现象还比较普遍,挂号排队时间长,等待就诊时间长,交费取药都要排队,而关键的医生问诊时间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明确要求,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减少排队,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医疗信息系统不局限于医院内部使用,希望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预约就诊,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提高效率。医院与通信运营商合作,患者通过众所周知的通信运营商服务号码进行门诊预约,容易推广,医院也节约相应的人力成本。还有专门提供网络预约的专业网站也在蓬勃发展,这类网站与各大医院合作,在专业网站平台上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服务。针对交费排队的问题,医院与银行合作,提供自助终端机方便患者通过自主刷银行卡交费,免去排队的等待。通过开发自助终端机的功能,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和网络的便捷,做好终端与系统的接口,还可以实现自助挂号、自助预约、自助打印检验报告单、付费等功能,自助终端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可以极大地方便患者。

3.现状与展望

医疗服务需要从基础医疗服务延伸到增值医疗服务,未来可以从固定地点向随时随地的医疗形式发展。要实现服务的扩展离不开与通信、金融等第三方社会资源的合作,与专业的服务提供者进行多样化地合作,是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起来看一些案例:人们常见的扩展医院服务有就诊预约,远程医疗等。预约诊疗在电话、短信、现场预约等形式的基础上,各地既有区域多家医院加盟预约挂号平台,也有医院自己建立预约挂号网站的模式。

医院可以建立自己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医院可以进行动态,主动递推各种医讯与就诊资讯、预约体检、体检报告送达、服务满意度及投诉跟踪等。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手机上网、互联网、自助机获得所关心的诊疗信息,包括专家时间安排、医院科室介绍、医生资历与特长等和预约诊疗(预约挂号和预约体检服务)。

在卫生部的布局下,利用网络专线连接的远程会诊系统各省市根据自身情况都在建设中。远程医疗为边远地区群众提供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这些都是利用通信和网络资源的成功案例。

比较新的尝试还有江苏省移动推出的疫苗接种“金苗通”业务,该业务能及时根据疾控中心在册儿童资料及家庭住址分区分批次发送通知短信,告知接种时间及地点,避免同时间同区域接种人数拥挤影响工作开展,通过短信和彩信方式为0-7周岁儿童的家长提供疫苗接种提醒,疫苗接种常识,接种后常见副反应的鉴别和处理方法等相关信息。目前已经在盐城,镇江,扬州,徐州开展,截至2011年11月,已有4.9万余家长在使用。

基于3G网络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利用手机作为远程医疗诊断终端的研究国内外都在进行。相信在未来4G浪潮下,普通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通过于银行合作,部分医院有自助缴费功能,人们可以在自助缴费终端缴费,方便快捷。除了自助缴费,还可以利用终端机实现自助挂号、自助预约取号、自助查询打印化验报告单等功能。银行的ATM机可以开通医院的门诊预约和挂号,利用银行网点遍布各地市的优势,方便群众就近预约看病。

物联网技术运用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变化。智慧城市、智慧医院的理念在推广。南京建成了医药物联网。物联网在医院中智能药房、母婴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的应用受到重视蚓。

篇6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是指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健康和医疗相关设备和系统间的信息自动集成及智能分析共享,建立旨在提供统一便捷、互联互通、高效智能的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智能医疗保健环境。

“感知健康 智能医疗”的背景

中国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刻,旧的医疗体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国家的核心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致使疾病和预防控制从原来的以传染病及其防治为主,转变到目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为主的模式。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性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个人责任成为现代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特征,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本世纪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的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但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现状

1. 国外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2005年,欧盟委员会在eEurope计划上提出旨在创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i2010计划;2006年明确强调欧洲已经进入一个新能源时代。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至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短期项目建设,其中也包括医疗项目。

2. 国内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我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血液管理、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多数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

医疗服务:主要用于病人身份确认、人员定位、财务核算、一卡通就诊卡、生命体征采集等。

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的卡片上,标签可以记载就诊病人自身完整的就诊记录。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即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历信息。这样,可促使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与精确的诊断。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RFID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在一卡通方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在2009年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卡通”就诊卡的应用明显增多。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体系“厦门市远程心电监测分中心”于 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心电图。

浙江省已建立一个基于MPLS-VPN网络技术,结合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数字化医疗资源共享的省级数据交换平台。三家省级医院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跨医院间的信息共享,目前正在开展省级医院电子病历上传试点。

医药产品管理:主要用于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防伪。

2007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采用RFID技术打击包括药品在内的假冒伪劣产品的议案。上海某制药厂对电子标签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公司结合其ERP系统,在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上,采用以RFID标签作为索引的方式,对所有无法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药品原材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属性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自动监控,解决了许多因条形码局限性而不便应用在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特殊应用的问题。

医疗器械管理:主要用于手术器械管理、病人植入材料管理和消毒包的管理。

上海中卡集团采用RFI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信信息技术,对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进行实时监管。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规定,要求必须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上市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具备产品可追溯的唯一标识。在301医院的大力配合下,中航芯控开发的RFID消毒供应室管理系统在应用中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血液和医疗废物管理: RFID技术能够为每袋血液提供唯一的身份,并存入相应信息。这些信息与后台数据库互联,使血液无论是在采血点,调动点血库,还是使用点医院,都能受到RFID系统的全程监控和跟踪。我国将RFID技术用于血液管理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表示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各地区的血站和医院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医院可通过网络提交预定血浆订单,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2003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国拟投资68.9亿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拨付约9.1亿元资金。截至2009年5月底,《规划》确定的274个医疗废物项目布局全部落实,建成的12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形成约900吨的日处理能力,加上郑州等地已经建成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约176吨/日,全国现有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可达到1000吨/日以上。由此可见,无线传感相关技术在此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

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浙江省利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通过创建新型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联网多家省市县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2536多例远程专家会诊,1518例院后管理和慢性病跟踪治疗,280余次基于临床案例的远程教学和查房,5次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护理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 技术方面

标准问题:亟需进行符合现有的各种医疗保健标准下的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制。

医用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研制:包括新型医学传感技术的研制;小型化、微型化医用传感器研制;医用传感器的模块化设计;医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多模医学信息自动分析综合,实现初步自动决策和评估。

高安全可靠性:针对物联网医疗器械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对象,综合质量管理、风险评估、人机功效等手段,研究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安全性。

大规模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医疗数据分析方法及网络系统;基于专家数据库诊断、治疗智能决策系统;基于多模信息融合的医疗决策推理机;复杂医疗事件的实时分析方法。

2. 产业应用发展方面

完整产业链有待培养:从医用传感器、特定应用产品研制与生产,标准认证与培训,信息采集传输,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服务,特定应用研发,到相关服务开展,都需要一批企业与医疗保健机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链。

规模应用和价格问题: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健康医疗的物联网应用中,都需要将价格成本控制在适于大规模应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安全性及隐私问题:医疗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按照不同等级的划分来满足安全性的需要,同时保障个人隐私。

传统流程改造问题:采用物联网技术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一种转变,需要通过逐步试验,由点到线到面的进阶改变过程。

单位间合作问题:单位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尤其在源头上按照标准进行应用,采用相关的标准促进整体的物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的医疗和管理。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更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具备互联性、协作性、预防性、普及性、创新性和可靠性六大特征。信息技术将被应用到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并催生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实现智能医疗。医疗服务的电脑化和系统化,可以全方位最大化医疗信息的收集和储存。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使各医疗机构有效地实现无缝信息共享,智能的医疗系统更可以全面提升患者服务的质量和速度。一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7

大数据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将爆发,特别是APP智能。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称,机器学习是2017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之一。它指出,当今最先进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正在超越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算法,创建出能理解、学习、预测、适应,甚至可以自主操作的一系列系统。

在2017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列表中,高德纳公司把智能应用列在了第二位。高德纳公司副总裁大卫・希尔(David Cearley)说:“未来10年,几乎每个APP,每个应用程序和服务都将一定程度上应用AI。大数据行业很多牛人已经转战人工智能,问其原因,答‘大数据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助力物体、工作、生活的智能化。’”

大数据在政府应用将增多,项目增长迅猛,政府从电子政务到智慧政府需要的是数据思维、技术和数据源的补充。

在2016年的北京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的2016高分论坛上,邬贺铨院士说:“我国大数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产生的数据量极为庞大,但真正存储下来的数据仅仅是北美的7%、日本的60%,而且我国所存的数据中有一半未保护。比如,我国在医疗健康、交通治理、环保等方面的研究还不足,还存在数据分散、监测的覆盖率较低等问题。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结合的大智移云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新阶段的时代特征。大数据支撑了社会的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提升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政府工作人员转型升级的重要思想和工具。2017年从电子商务到智慧政务,互联网将深度融合政务服务,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促进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建设。”

大数据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将成为热点,大数据+产业+金融概念盛行。2016年11月19日,以“转型升级 决胜未来”为主题的海智在线周年庆暨SCMClub十二周年大会在上海宝丰联大酒店隆重举行。海智在线的天使投资方海尔产业金融总经理周剑振,围绕“中国制造和产业金融”做了主题演讲。

周剑振表示:“互联网的作用日益加深,管理的范式已经发生革命,产业金融是新管理范式下的金融思维。产业金融是生态圈金融、大数据金融和积极的金融。”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金融在产业发展中具有催化剂和倍增剂的作用,金融与产业互动将创造新的价值,大大加快财富积累。“从某种意义来说,产业金融的翅膀是金融,核心是大数据。”

另外,中润普达集团总裁、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总经理杜小军也提到,因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结合起来才是升级转型的根本出路,而和金融结合起来,必然需要用大数据解决方案来解决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价格评估体系等诸多难题。数据将在跨界融合中发挥最大价值,而数据深度“掘金”、开放流动是关键。

早期的大数据企业讲概念的、融不到资的将死亡,有客户不能交付的也将死亡。根据笔者接触各种投资人的看法总结一下,大数据这个领域的企业几种死法:没有做好数据产品,就不切实际想做平台的,死;不管是2C还是2B,没有实际业务,没有行业深度应用,死;不断融资的,死;天天上媒体包装的,死。也有百度的兄弟说,大数据领域他就看好现金流比融资多的企业,其他都不看好。

开源继续引领大数据技术发展。受益开源,就当回馈,在今年阿里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一张“2016阿里开源全向图”拉开了BAT开源技术的序幕。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发展,BAT与大数据相关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可视化等多个基础性技术领域在内部已经取得较大的突破,形成了实用性强、稳定度高的技术能力,大数据整体技术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

因此开源是孵化新技术领域的容器,更是技术演进的最大推动力,开源是一种技术的自信也是技术的众筹,非常适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策略,不断地开放融合有利于技术的普及应用。

大数据培训和咨询持续火爆,不再新鲜,而是成为一种培训机构的一般性课程,常态化。2015年开始常态化大数据技术培训,2016年发展了一年, 作为业余的讲师,笔者擅长政府行业和运营商行业的大数据盘经论道,经常有人来咨询培训,明显感觉来自互联网的咨询感觉比线下的机会多了起来。

百度问咖、在行、厅客、知乎、芝麻、喜马拉雅等成为老师新的入口,付费时间、付费问答作为培训咨询的一种新生业态将大有可为。

大数据人才稀缺。随着竞争加剧,很多企业想要进入大数据产业但是缺少好的数据架构师,分析师将缺少竞争力。在不久之前举办的第一届大数据教育论坛上,易观CTO郭炜受邀出席并做了“大数据人才在企业中的需求及现状”的主题演讲。

郭炜表示,如今大数据市场方兴未艾,但存在人才奇缺,“院校研究+企业合作”模式稀缺、热钱多,商业模式少等问题,能讲的多,能做的少。大数据行业很多人跳槽频繁,存在技术细节不熟悉、落地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转行的多,专业的少。在数据领域工作超过五年的人才凤毛麟角,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数据分析领域专业人才少;最后单挑的多,组团的少。大数据人才不愿意在企业工作,希望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

篇8

[关键词]智慧政府 电子政府 电子政务 韩国

1 引 言

1999年,我国40多个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0多年过去,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已逐渐走向完善,政府网站的集群规模、服务效率也已今非昔比,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关服务和管理能力[1]。一方面,国家在政策层面上要求我国的电子政务向智能化和服务化转变;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建设,已有多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而电子政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智慧政府”的概念应运而生。有学者认为,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阶段[2],是电子政务的必由之路, 是解决我国目前电子政务服务性、智能化不足问题的良药。但也有学者认为,从“智慧地球”、“智慧国”到“智慧城市”,再到“智慧政府”,这更像一种概念的滥用,治标不治本[3]。

从国外对“智慧政府”的具体实践来看,大致按国家的发展程度出现了两个阵营。第一阵营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进程中起步较早,所以有着良好的信息化背景。在政府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基于公民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电子政务建设新阶段,即智慧政府(smart e-government/smart government)。例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度,提出了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4];较著名的还有韩国公共行政与安全部(MOPAS)提出的智慧政府实施计划[5]以及新加坡在“智慧国”建设中对智慧政府的要求。第二阵营为欠发达国家。这类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甚至处于零起步的状态,这也暗示着这些国家在进行政府信息化建设与规划时,能够直接借鉴最前沿的经验,尝试一步做到最好。这一类的案例有2003年非洲在信息化“E-Africa”的初始规划中[6],提出了智慧政府的建设,通过信息化和技术来加强对基本公民优先权的保障;还有印度的安得拉邦(印度的一个欠发达的州)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提出了不能仅靠技术来解决现有问题,要建设智慧政府,建设基于IT技术并以服务为主的智慧政府[7]。

我国智慧政府概念的提出皆晚于上述两类国家。鉴于我国智慧政府的发展正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将探究智慧政府的具体含义,并以韩国“智慧政府实施计划”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智慧政府的建设模式,为中国智慧政府的发展提出建议。

2 概念

2.1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一个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大多经历了以上几个过程。首先,从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上看,世界各国无一

例外地经历了从“办公自动化”开端向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为我国政府信息化的起步阶段,也是我国兴起办公自动化的阶段。其次,“政府上网”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部分, 1999年1月,我国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之后便是“电子政府”的建设,要求实现一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的跨越时间、地点、部门边界的全天候的“虚拟政府”,发展至今,已开始了突出智能化及服务化的政府信息化——“智慧政府”的建设进程,如图1所示:

2.2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的概念在政府信息化的基础上强调了智能化及服务化,强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2]。简单来说,智慧政府是指通过将政府服务与智能IT技术整合,使公民能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设备方便地获取政府服务、参与政府活动并与政府交流的新型政府。

智慧政府的特点应从5个方面来阐述[8]:①无缝性。要求政府的服务需连接及整合多个部门,提供以人为本的、综合的及可个性化定制的服务。②移动性。强调实现移动电子政府,能随时随地为公民提供方便的服务。③随时性。政府的服务应是在任何时间都可获取的。④实时性。服务回应系统要能实时地回应公民的需求。⑤集成性。先进的服务基于共同繁荣,政府的服务要充分考虑到那些被疏远的社会阶级和公民的参与度及交流度。

3 智慧政府实施计划——韩国

2011年3月,韩国公共行政与安全部(Mini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curity)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8],有力地帮助韩国继续蝉联了《全球电子政务调查结果》第一的位置[9]。这些年来,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其顺应时展提出的“智慧政府实施计划”,为其未来5年电子政务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对该计划的背景、框架、实施措施等进行一个全面的剖析,为我国智慧政府的发展提出借鉴性的建议。

3.1计划实施背景

3.1.1背景 韩国实施“智慧政府”计划的背景有三:①自从韩国在由联合国的《2010 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结果》中排名第一之后,韩国需要一个有效的发展战略来帮助它在全球的电子政务发展中保持领先的地位[10],需要从还在进步之中的电子政务走向领先的保持者。②韩国需要下一阶段的电子政务战略来保持IT环境的智能化。从大环境来看,云计算、Web2.0/3.0等技术崛起,智能的IT时代已经到来,从国内环境来看,韩国智能手机的用户2010年底已经达到700万人,预计将在2013年突破2 500万人,达总人口的50%。这些都促使韩国政府快速适应智能IT时代的到来。③韩国政府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如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气候问题、社会两极化等,并且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政府需实现更多的个性化的服务及构建稳健的社会安全网络。这使得韩国政府需要一个灵活的电子政府策略来应对未来社会环境的变化。

3.1.2 智慧政府计划的由来 韩国智慧政府的计划是其2008年电子政府总体规划融合韩国现阶段形势后的升级。

由图2可以简单看出韩国自1996年以来电子政务及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智慧政府发展的规划可以说是韩国整个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中循序渐进的成果,它建立在2008年的一个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之上,并考量了现阶段电子政务的弊端及韩国的社会环境,从利用智能化技术,突出服务公民的角度提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目标是在2015年建成智慧政府。

3.2智慧政府的构建框架

韩国“智慧政府实施计划”的框架从定位、目标、策略及议程4个部分来描述,韩国智慧政府的总体定位是“与公民一起实现世界顶级的电子政府”,充分体现了服务于民的思想。本文着重描述计划中智慧政府实施的策略与实施的议程(见图3)。

3.2.1实施策略 韩国智慧政府的实施策略可概括为4个方面:①智慧政府要求政府的开放性。一方面政府需保证公民能方便地获取公共信息与服务;另一方面政府的工作及运作需保证透明度。②智慧政府要求政府服务和IT技术进行整合。从服务方面说,需做到个性化服务的整合;从技术角度,需做到多渠道的整合,如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间的技术整合。③智慧政府要求政府与第三方或私营机构实现合作。政府在提供政务服务时需扩展合作伙伴,与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共享信息,实现跨文化及跨机构的合作。④可持续的绿色增长。政府在构建智慧政府时需通过绿色的IT系统来达到低碳的目标,并且实现电子政务的各个相关者共同发展的目标。

3.2.2实施议程 韩国为智慧政府的实施提出了五大议程。五大议程的确定是为了应对信息化范式及未来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是对现有电子政务的改进。图4为5个议程的产生及对应关系。

? 实现世界顶级的移动电子政务。移动电子政务意味着在移动通信的基础上实现服务、行政管理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①需要促进移动电子政务服务的发展。移动电子政务要求政府主要的服务向移动的范式转化,例如移动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建设;还要求能提供根据位置定位的创新型移动服务。②需要加强公共部门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快速、安全的宽带无线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全国无线网络体系的建设做准备;另一方面,需要建设移动通信的安全保障系统。③通过私有部门利用公共信息创造附加的价值。通过建立全国资源共享网站(data.go.kr),增强公共信息的披露,并支持网络监管和预防政府数据作假,这些功能都能为政府信息和政府服务创造出额外的价值。

? 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社会。通过应用智能IT技术来对预防和应对灾难、防范犯罪、应对食品危机以及完善社会福利的建设,以此实现一个能让公民安全、安心生活的社会。①需要提供实时、智能、公共安全的网络服务。政府需要为社会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建立犯罪预防及应对系统;为促进灾难预防与提前应对而建立综合的灾难管理系统等。②扩大公共医疗保险服务的范围。一方面需建立健康食品系统(杂货食品、农产品、家畜和水生产品等);另一方面要建立疾病预防管理系统等。③发展个性化定制的全国社会保障系统。将各个部门和单位的社保信息联合,建立通用的利用系统;建立满足个性需求的社会福利系统,例如为多元文化的家庭提供整合的支持服务等。

? 提倡“智慧工作”来平衡工作及生活。提倡人们改变工作方式,提倡从努力工作向智慧工作转化,这样能使公民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地高效、智能地工作。①建立和扩大基于IT技术的智能工作环境。加大对智能工作中心的引进以及创建包括视讯会议及电话办公的基于IT技术的工作环境。②为智能化工作提供基础。例如,建立工作时间灵活的服务系统以及个性评估系统,并且在各公共部门间建立一个智能工作委员会;或是在公共部门中寻找成功案例来营造智能工作的文化氛围等。③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整合管理系统[11]。在多个部门间建立合作管理及信息共享利用系统;通过智能IT技术(Web3.0、4D等)来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水平。

? 通过与公民交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社会化媒体和开放信息政策来增加公众对政府治理的参与,为公众提供定制的综合服务(电子政务服务):①为公众的参与和与谁沟通提供多种渠道(透明及开放的政府)。通过社会性媒体等渠道增强公众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度;加大对主要国家政策、信息和预算的实时披露力度。②为公共提供定制的综合服务。向着更加个性化及整合化的方向改善服务;通过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来提升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公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使用(通过使用频率来反映)。③通过提供定制的服务来增加商业竞争力。增加支持企业活动的专门窗口服务;增加与全球商业网络的连接等。

? 建立强大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基础设施。构建强大的基础设施可以保证电子政务服务的可靠及不中断:①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环境。标准化的电子政务网络可以为残疾人员及贫困人员提供更方便的服务;统一的电子政务环境可以防止信息化的功能紊乱,以此构建一个可靠的信息化社会。②全国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例如,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为全国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公共利用的系统等。③应对网络攻击,加强隐私保护。为了应对网络攻击对IT环境的改变,需要建立政府的技术备份中心;更需要加强对机构信息和个人隐私的保护。④建立一个平衡的IT生态系统。一方面需要加快公共信息化工程的进度,另一方面需要为在公共部门建立一个可靠的IT生态系统来夯实基础。

3.3 智慧政府的实施预期

韩国政府预期在2015年实现的智慧政府与现有的电子政府有诸多不同,下文的比较主要以人为主体展开。现有电子政府与智慧政府的比较,充分体现出了智慧政府的智能化和服务化,以及智慧政府超越电子政府的优越性,如图5所示:

4 我国智慧政府的实施现状

目前在中国,智慧政府相对于智慧城市等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并没有针对智慧政府建设的总体规划。

虽然智慧政府的建设并没有在政策级得到具体的体现,但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电子政务服务化及智能化的要求,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府有着向智慧政府方向发展的趋势。我国智慧政府研究及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 理论界对智慧政府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过多地强调了智能化及信息化,而把对公众的服务性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如我国把智慧政府划分为“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和“智能决策”[3],认为智慧政府是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云计算、物联网等)的产物,忽略了其实信息技术的发展仅是实现电子政务的基础及辅助,并不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而韩国等国在对智慧政府建设进行规划时把服务导向、公众需求放到了首要的位置,而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视为是对智慧政府发展的重要辅助支持。

? 我国智慧政府的建设似乎已经起步,并且初具规模,但总体上没有具体规划,相对零散,不够系统。比如,在灾难的预防及应对方面,我国现有的成果有“宏观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防范经济风险[12]。此外,我国各级政府还有针对不同工作的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分析中心等。这些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从小的方面体现了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但从宏观总体上看,并没有对智慧政府的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并制定实施目标。

5 结论与建议

韩国“智慧政府实施计划”为韩国建设世界顶级电子政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该计划的总体分析及对我国智慧政府实施现状进行剖析,试对我国未来电子政务的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 需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将电子政府的服务性置于首位。韩国在智慧政府的总体规划中一直强调要将政府为导向的电子政务服务转化为公民为导向的服务。目前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过多地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建设,但其首要任务应是以公民为中心,将服务性放在电子政务放在建设的首位。

? 需要提升对智慧政府的认识,将建设智慧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下一个重要目标,对智慧政府的建设实现总体的规划。从韩国的经验来看,智慧政府实施计划极大地推动了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许多欠发达国家也将智慧政府的建设纳入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我国也应该尽快对智慧政府进行深刻的理解,对智慧政府的建设进行总体规划。

? 韩国在智慧政府建设中的许多具体议程值得我们借鉴。如韩国进行总体规划强调要建立移动电子政务,让电子政务能随时随地为公民提供服务;强调要建立知识型电子政务,将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为公民提供一站式的系统服务;还强调在政府部门中实现智能办公,公职人员可以打破时间及地点的限制,高效方便地工作等。许多具体的措施可能在我国还很难去筹划,但其作为一种电子政务领域的先进思维和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首席时政观察员.建智慧城市先建“智慧政府”[J].领导决策信息,2011,4(16):8-9.

[2] 金江军.智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阶段[J].信息化建设,2011(11):16-17.

[3] 胡小明.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J].电子政务,2011(6):84-91.

[4] The 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EB/OL].[2012-06-19].http:///ideas/entry/framework.

[5] MOPAS. Smart e-Government[EB/OL].[2012-06-19].http://mopas.go.kr/gpms/view/english/national/ national02.jsp.

[6] Background paper:Smart e-governemnt[R/OL].[2012-06-19].http:///intradoc/groups/public/ documents/CAFRAD/UNPAN012490.pdf.

[7] Sudan R. Towards SMART government:The Andhra Pradesh experience[EB/OL].[2012-06-19].http:/// 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apcity/unpan005509.pdf.

[8] MOPAS. 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R/OL]. [2012-06-19]. http://mopas.go.kr/gpms/ns/mogaha/user/userlayout/english/bulletin/userBtView.action?userBtBean.bbsSeq=1020088&userBtBean.ctxCd=1030&userBtBean.ctxType=21010009¤tPage=&searchKey=&searchVal=

[9] Korea’s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amazes the world in winning UN e-government survey 2012[EB/OL]. [2012-06-19].http:///story/20157/korea%E2%80%99s-e-government-development-amazes-world-winning-un-e-government-survey-2012.

[10] MOPAS. Korea ranked 1st place once again in the 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 2012[EB/OL]. [2012-06-19]. http://mopas.go.kr/gpms/ns/mogaha/user/userlayout/english/bulletin/ userBtView.action?userBtBean.bbsSeq=1021882&userBtBean.ctxCd=1030&userBtBean.ctxType=21010009.

[11] MOPAS. Creating the World’s leading knowledge-based government[EB/OL].[2012-06-19]. http://mopas.go.kr/gpms/ns/mogaha/user/userlayout/english/bulletin/userBtView.action?userBtBean.bbsSeq=1010957&userBtBean.ctxCd=1030&userBtBean.ctxType=21010009.

篇9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智能机器人 研究趋势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知识需求量增大,图书馆资源和服务逐渐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尤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图书馆向纯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转化[1]。未来图书馆的数据资源丰富、结构复杂,需要通过云计算、数据聚类、相关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一站式搜索 [2]。目前,CNKI数字图书馆作为国际上技术领先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读者提供跨库检索、学术趋势、学术研究热点等功能,实现了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智能交互,满足了不同人群对知识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目前,智能机器人是国家产业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和科研热点项目,本文利用CNKI数字图书馆的学术研究热点、学术趋势搜索、指数等检索功能实现“智能机器人”学术热点和学术趋势研究,让读者对其有个整体认识。

一、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完成搬运、安装、焊接、切割等不同任务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3]。 智能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反应、思维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仿生学、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的复杂智能机械,可以代替人从事危险复杂的工作,例如在工业、农业、军事、航天、医疗等多个领域大显身手。目前,各国正加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如美国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战略、德国工业 4.0 战略、日本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机器人强国战略等,机器人技术引领当今科技和产业发展态势。中国通过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 2025”发展目标、“十三五”规划,,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4][5]。

二、 “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主题热点搜索

本文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为主题进行“学术研究热点”检索,检索结果显示了按照热度值排序的热点主题相关的主要知识点、主题学科名称、热度值、主要文献数、相关国家课题数、主要研究人员数和主要研究机构数。“智能机器人”相关知识点主要有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仿人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导航、远程操作、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知识点。

智能化是机器人控制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关于“智能控制”的热点知识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学习控制、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预测控制、专家系统、非线性系统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代表着“智能机器人”主要研究方向。

三、“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主题学术趋势和研究发展

CNKI数字图书馆提供“学术趋势”检索功能,为科研工作者了解“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本文通过“学术趋势”功能检索“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主题的学术趋势,图中不仅提供学术关注度,还提供热门被引文章供读者深度研究。图2显示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方面的从1997年至2015年论文收录量逐年增大,2015年收录量达1343篇。读者可以从图2中及时掌握每年学术热点论文,从中深入学习“智能机器人”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科研理论,为理论创新寻找突破口。

另外,CNKI数字图书馆还具有“指数”功能,通过对“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主题进行检索,得到以下各项信息:

“学术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时比较关注的两个方面。通过对关注度的分析发现最近三年科研工作者和媒体对智能机器人的关注度剧增,预示着国家加大了“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投入和研究力度。

“关注文献”和“研究进展”搜索功能为读者提供了当前“智能机器人”领域高被引论文、下载量比较大的论文以及最新相关论文,为科研工作者迅速把握“智能机器人”研究的内容和研究趋势提供帮助。

“学科分布”为读者提供“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情况和“相关词”的统计情况。通过分析可知,移动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路径规划、机器视觉、图像处理、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声源定位等是分布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智能机器人”相关词,也是“智能机器人”目前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单片机、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物联网、RFID、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交通等是分布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智能控制”的相关词。因此,我们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跨学科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动向。

“机构分布”显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多所研究机构是文献的主要提供单位,这为读者认识机器人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结论

CNKI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学术研究热点”、“学术趋势”和“指数”功能为我们展示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的研究热点和学术研究方向,为读者科研选题和科学研究提供学术参考。通过对“智能机器人”关键知识点的、经典科研论文和最新科研论文的深度分析,探索和挖掘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技术空白点,发现最新研究方向。目前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智能搜索功能还比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智能搜索引擎的构建和其他智能交互平台建设才能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陈臣.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J]. 情报资料工作,2013,06:75-79.

[2]王长全,艾.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创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01:48-51.

[3]任福继, 孙晓.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J]. 科技导报, 2015(21).

篇10

【关键词】移动医疗 电信运营商 产业链整合者 医疗社交化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5-0077-05

1 引言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英文名称为mHealth(mobile 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提供医疗和相关信息的服务,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为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各类医疗健康应用。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广泛应用,发展空间巨大。由于医疗卫生与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少国家已将移动医疗打造成战略级“跨界”产业,以改变传统医疗行业发展模式。移动医疗也为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在改善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及紧急救护和健康监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移动医疗的发展需要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和医疗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以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移动医疗多维度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以远程医疗、个人健康监护等为主的应用是移动医疗的重要切入点。运营商可以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技术和设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 移动医疗产业链及其特点

研究移动医疗产业链,无疑能全面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移动医疗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和竞争关系异常复杂。运营商想要取得成功,关键是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

2.1 移动医疗产业链描述

图1所示为围绕移动医疗的产业链。位于中间的手机符号代表移动医疗的感知终端(更确切地说是佩戴它的用户),围绕这部手机给用户提供一系列健康关爱服务,需要合作伙伴门的共同努力(当然,有些合作伙伴可能会身兼几重角色),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生产商、IT公司(硬件、软件、集成商)、金融投资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院和公共医疗机构、私人医疗机构、银行和支付公司等。其中电信运营商为产业链提供2G、3G、4G以及WLAN的通信网络服务。未来的移动医疗发展中,将在构建移动医疗平台、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同时也承担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2.2 产业链特点

(1)跨界:移动医疗是原来互不沾边的医疗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由临床医学、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发展、融合而生,通过无所不在的泛在通信网络,使用各种智能终端来提供医疗和公共健康服务的产业。所以跨界是该产业链的最大特点。

(2)政策和监管风险: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也是敏感的领域,医疗安全事关重要。所以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严格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发展活力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监管者和行业参与者的共同智慧。

3 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的定位

移动医疗是多链条并列交叉、竞争与替代错综复杂的产业价值网,没有注定的领导者。谁对市场规律理解得更透彻,谁对产业链的变化理解更深刻,谁的资源更稀缺,谁就有可能利用市场转型期创造的机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在移动医疗产业,运营商先要做好定位,这主要基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1)移动医疗面临重大的市场机遇

在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卫生部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 000亿元。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必将迎来移动医疗的浪潮,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未来也会迅速增加。

(2)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用户的需求

当前国内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急需移动医疗等平台和应用提高运作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随时随地更便捷地获取和传递信息,移动医疗应用正好满足了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需求。

3.2 面临的挑战

(1)运营商面临哑管道的威胁和转型的需要

处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产业融合和互相渗透的时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以话音为代表的主营业务都受到了来自多方面(例如VoIP、即时通信等)的极大冲击,产业价值正逐步从管道向内容、从通信网向互联网、从话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的风险正在积聚。因此运营商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并进入新的市场,以期能够扩大收入来源,向价值链上方攀升,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业回报,同时给用户带来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

(2)产业链内的竞争

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增长契机和潜在盈利蓝海。现阶段传统医用传感器、医疗保健设备和仪器制造方面的厂商,将“移动医疗”视为其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因此尤其活跃,并同时也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各运营商也在各自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和尝试。产业发展一旦进入快车道,产业链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3.3 运营商的定位

基于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中,应重新定位,努力扮演好三个角色:

(1)产业链整合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营商应向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合作方式转变。为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运营商应担起整合产业链的重任,控制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协调产业链的关系,引导产业链的发展。

(2)合作的倡导者

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新的“利益共享联盟”的形成,对于运营商来讲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拥有更多的资源。运营商可以构建适合自身定位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合作伙伴共赢,打造共赢的生态链。在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和信息通道,可以牢牢把控对用户网络和信息的使用等收费环节。运营商与合作方可以采取内容、服务、开发平台合作等模式。

(3)平台的提供者

打造有价值的移动医疗平台是转型期运营商的战略选择。搭建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凝聚合作伙伴,聚合医疗健康产业价值,丰富业务和拓展盈利模式。

4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探索

在移动医疗领域很多国外运营商做了先行实践,并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以下举几个典型案例。

几年前日本NTT DoCoMo就开发和部署了所谓的“大众健康支撑平台”,用户使用的是大家熟知的各种便携式生命体征感知终端,包括体重、血氧、血压监测器等,可由不同的医疗器械厂家生产,并配置符合NTT DoCoMo规范要求的接口,通过用户手机上的应用和控制程序经由3G网络来把血压、体重等数据传输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以往电信运营商仅仅扮演一个传输管道的角色,如今运营商变成这一重要数据资源的管家,并根据需要为各种专业移动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适配的数据格式转换和分发服务。

北美运营商AT&T选择与系统/平台设备提供商(如Cisco等)和专业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AMD Global Medicine)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远程健康解决方案来促进各种应用和服务开发及部署。

Vodafone所实施的移动健康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最新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一个易于灵活通信、医疗数据交换、传输、存储和检索的工具,使得远距离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远程诊断。

可见运营商在开拓或进入市场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点,AT&T和NTT DoCoMo等采取了“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方式,而Vodafone采取了提供“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且起步的时间、发展的进度和规模也不一样。相关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及差异性、民众医疗和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及相关基础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竞争性等,目前还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比国外,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不同区域的发展基本上就是全球发展的缩影,运营商应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细分策略,开发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与客户群的医疗、健康、保健需求。例如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发达地区可以采用“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模式。

5 移动医疗的现实困难和发展趋势

5.1 应用现状

无线查房无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移动医疗应用。医院的移动医疗平台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条码、Wi-Fi、RFID等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医疗。医院大楼内设有Wi-Fi,医生查房时手持平板电脑,通过个人账号登录后,自己所管理的住院病人信息一目了然。医生、护士可以非常自由地随时随处采集和记录数据,不再局限在办公室。打针、服药、体温、医嘱等具体信息都同步更新与显示,病人名下的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可即时点击查阅,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折腾找资料。

新的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不断推出使得移动医疗应用越来越多: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医患双方可以查看电子病历及医学数字影像、监测各项生理健康指标、查询药物、查看自救程序及其他医疗信息在线数据库;将移动超声探头插入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手持式超声显像;使用物联网(M2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移动医疗监测,例如跌倒探测器、电子床单、癫痫报警器等设备一旦被触发就会立即把报警信息发送给医院。

移动医疗的使用并非仅限于医疗,对于个体健康监控,例如对独立生活的老人看护和救助,对怀孕妇女和婴幼儿看护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2 现实困难

(1)移动医疗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移动医疗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我国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在国外,让政府、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国内让用户付费却困难重重。

(2)用户的观念错位。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有限,也是制约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壁垒。在美国只有10%的成年手机用户下载过医疗应用,而且很少使用;美国尚且如此,国内民众的观念就更难接受移动医疗。

(3)医生不愿意使用。PWC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便是患者乐于尝试移动医疗,医生及其体系对此类医疗创新也并不用心。医生们把移动医疗看作是对他们工作习惯的改变和颠覆,他们并不情愿拥抱移动医疗。

(4)医疗是个敏感的领域,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而很多移动医疗的应用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误诊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国家也势必会加强对移动医疗的管理力度。

(5)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当前移动医疗技术上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卫生医疗机构对引入移动医疗系统顾虑重重,仍处于观望状态。移动医疗要想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一线,还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5.3 发展趋势

移动医疗虽然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但其向前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将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医疗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这必将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智能手机将发挥如显微镜、听诊器一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在“移动”中工作。医院信息系统(HIS)会越来越“移动”。借助移动医疗,医务工作者不仅可以提升内部沟通效率,而且能促进医患互动,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移动医疗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手机上必将集成医疗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手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时刻记录我们的运动、心跳、体温、睡眠甚至情绪的信息,基因技术可以检测出每个人的“初始设置”。目前一些手机已经具备了监测脉搏和心跳的功能,国家政策放开及监管机制健全后可以使用。

(3)医疗社交化。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发展迅速,那些善于经营自己品牌的医生和民营医院,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社交工具,通过推出“关注医院的微信看病挂号费、诊疗费打折”或“关注医生的微信会及时提醒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随诊”等措施来吸引患者。

6 结束语

如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的各项基础条件越来越成熟。移动医疗将引领医疗模式“颠覆式的变革”,使之向更为个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和以移动终端设备大普及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将助力移动医疗的创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医疗领域延伸,尤其是移动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移动医疗市场高速发展。移动医疗的普及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共享互通,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便捷化、个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电信运营商凭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能力,将在移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世良,钮钢. 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 王爱宝,崔勇.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3] 宋杰,张敏.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 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