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林业工程建设逐渐发展,林业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现在林业面积的扩大,种植数目种类和区域的复杂性,加上林业管理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现代林业管理的难度。于是,现代科学技术被逐渐运用在了林业管理工作领域,尤其是电子系信息技术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都起着广泛的作用,应用在林业管理领域,势必会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节省了工作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的林业管理工作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林业管理;策略分析;查询;检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让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多个工作领域。林业管理工作中的资源建设、林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其他信息的管理等工作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要想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融入现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方案,更好的为林业管理工作服务。
一、林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区域都是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现代林业管理工作中,让信息技术在林业建设领域得到充分的利用。林业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林业都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点,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林业建设名词,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了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林业管理体系,让整个林业管理工程能够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目前林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没有明确的标准系统,信息化建设模块中缺少一些指导,没有固定统一的平台,同时没有统一科学的规划,导致信息化的建立效果较差,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林业管理系统中一部分符合地方林业管理的要求,但只是一个独立整体,信息交流受阻,难以共享林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信息对接过程复杂,造成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一部分林业管理单位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长远发展的认识不够,并且没有全局意识,管理过程中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工作投入不够,缺少科学水平较高的管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缺少资金投入等因素导致信息系统建设中设备短缺,设施匮乏,严重影响到信息的交流效率,信息交换形式落后等,直接会影响到数据信息交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信息技术结合下的林业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等使得林业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因此要想让现代林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真正的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管理和建设工作中,实现林业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林业工作,通常是以业务为主导工作,优化和创新当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全面的控制和协调资源配置,调整整个林业产业的结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合理的利用林业信息资源,将现代的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融入到林业管理工作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现代化的林业管理系统,更好的为现代林业建设服务。要想使林业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把以往的经验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打破,做到林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一)信息化日常管理
要想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环境跟人类的和谐统一们就必须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的林业管理工作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必须在实现林业信息化的同时对我国的信息进行统一的调配和规划,将信息合理的利用到管理林业工程建设、真正的实现虚拟化、一体化和信息化。林业信息化管理中必须将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其中,打造一种新兴科技,优化和创新当前的林业管理模式,更好的实现林业管理工作的监控和调配,合理、科学的利用林业信息资源。这样不但可以更好的利用林业资源,还可以把握好利用林业资源的度,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实现人类跟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林业资源发展和利用的“可持续”。
(二)信息化林业资源监测管理
我国森林面积广阔,林业资源丰富,林业地形复杂,林业产业建设和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由于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导致很多林业资源的数据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长期的实地测量和验证,然后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数据计算和处理,才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资源,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也高,降低了工作效率。信息化林业资源管理模式的投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路技术的合理运用,加上先进的测量仪器的运用,可以迅速的获取大量的林业资源的数据信息,况且这些信息的准确度远远超过人工计算的数据信息。
(三)自然灾害监控管理
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都会造成林业自然的损害。例如火灾、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导致植被覆盖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导致非常恶劣的森林环境,加重了林业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林业自然灾害的监控主要是通过望、观望和人工巡视等方式来检查,发现灾害隐患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工作量大,效果较差。而实现信息化后,可以通过空中的卫星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热点等进行监测,实时反映出林业资源的状况,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等。
(四)林业资源信息管理软件应用
当今林业资源建设中包括经济林、观赏林、绿化林、药用林、木材加工多个类型,每个类型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无疑增加了林业资源的管理难度。因此需要将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并投入合理有效的管理软件,实施调配和规划收集的数据,并加以处理和利用。林业资源信息是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数据处理过程,从而保证林业资源建设中能够高效、高质的完成每一个特定的程序模块。
加强对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在林业资源管理中融入共享模块,摒弃单一业务的限制,实现过个业务的并向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减少利用成本,还会让各项工作更加协调。同时让开发人员多开发一些数据库为核心的管理软件,包括非图形类和图形类数据库的管理软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加强对林业管理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到林业管理工作中,实现林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准确化和现代化,摒弃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方式,利用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来替代人工计算和监控,不仅可以加强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和共享,减少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节省管理成本,为林业管理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吕江鱼,李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自适应风险管理的认证体系[J].科技信息,2013,36:260.
[2]张红玲,孙成明.基于GIS的扬州市数字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构思[J].中国科技信息,2006,05:114.
[3]陈强,王艳侠,魏胜利.广义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管理上的应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6,04:80-83.
[4]李文斐,王道.关于绩效评估应用于林业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07,01:54-56.
[5]冯仲科,姚山,刘永霞,臧淑英.从林业信息数据采集到森林知识获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S2:1-7.
篇2
论文摘要: 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林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向精准、优化与决策的模式转变,形成了无纸化办公、林业经营精准化、森林资源管理规划化的格局,但在资源的使用、精准计测、监测和人才需求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进入21 世纪之后, 林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向精准、系统的模式转变,因此提出了“精准林业”的概念,即指尽可能的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有关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建立包括林业数据库、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核算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系统、计算机网络、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远程通讯等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林业技术体系,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1]。
1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
1.1内涵和外延
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2]。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1.1传感技术——信息的采集技术。传感技术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进行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1.1.2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技术。通信技术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
1.1.3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实现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和再生,存储技术有内存储技术和外存储技术,主要实现计算机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存储容量及稳定性的管理。
1.1.4控制技术——信息的使用技术。控制技术即信息使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调控技术、显示技术等。
1.2信息技术功能
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①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②信息传递: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③信息处理与再生: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要依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④信息施用: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
1.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
2 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2.1林业信息技术
林业信息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发达国家60 年代初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开始进入各个领域, 并逐步实现了系统化、深入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随着DBMS 的发展和完善, 以属性数据管理为主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盛行一时, 这类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组织、存储、处理和分析, 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质量和速度, 推动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难发现, 这种单纯分析属性数据的方法, 缺乏对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 因此利用它形成的决策信息, 有明显的局限性。到90 年代, 林业信息化有了全面的扩展,形成了以3S技术为支撑,采用RS监测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分层抽样遥感监测体系[2]。
2.2林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林业部门从80 年代初开始使用DBMS 进行生产管理, 采用的是局部( 部门) 引进, 局部消化的方式。80 至90年代末, 国家林业局( 原林业部) 在1992 年设立信息中心,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点滴积累, 提出了“数字林业”建设目标, 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处理系统(DPS)、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MIS)、森林资源决策支持系统(DDS)、林木良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经济树种在线查询系统等。进入21 世纪,“数字林业”建设进展顺利, 林业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 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造林绿化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林业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林业档案数字化工程已完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 内容不断丰富, 信息量不断增加, 并与新华社、国家图书馆等70 多家网站建立了链接, 林业信息化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
3 信息技术对林业的影响
3.1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根据林业政务信息化“十一五”工作的核心内容[4],林业政务信息化建设围绕国家“三网一库”建设的要求,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了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功能相对齐全的网络平台, 建设了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及专业数据库。提出了林业信息库建设方案,实现人员、树种和野生动植物数据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利用、,基本完成了无纸化办公[4]。
3.2林业经营由粗放转入精准
围绕“精准林业”,各级林业部门在二类调查中利用遥感、航片、卫片、无人机、地面近景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电子角规、GPS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的精确获取,通过GIS进行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完成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林业专题图的制作;在森林火灾的预测预防上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火点位置查询和林火蔓延模拟,并计算最佳扑火路线和扑火时间,科学合理的制定扑救方案;在造林地块和造林方式上利用GIS将坡度图、坡向图、土壤图、高程分带图和森林区划图进行叠加作为立地分析的复合因子图,进行适地适树的分析,使林业由粗放经营转入精准经营[1]。
3.3规划森林资源管理
在发达省份的林业部门已经将GIS技术、ES技术、DSS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依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信息,建立了造林专家知识库、决策支持模型库,在数字化图上实现造林决策、获取造林规划图,并对林分和单木的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和模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和规划。
4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4.1应用不够深入,信息资源浪费
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投资巨大,但目前林业信息化开发、应用不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5]。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起步,目前只限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林业数据采集、处理、属性数据管理及各类专题图制作等研究,对于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挖掘,宏观快速提供森林资源信息,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上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应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建设适合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4.2精准计测、监测在林业上的应用没有普及
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加速渗透和武装林业。特别是“5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已成为科技兴林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红外监测、飞机化学灭火等高新技术使森林预测、监测、控制、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过去无法用常规技术或手段解决的问题,现在由于RS和GIS的介入开始变得相对容易。但在森林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提高森林灾害发生的预测预报率,实现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减灾增效,探索建立森林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完善林木育种软件及丰产栽培模型,适度发展“精细林业”,精准森林资源核算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普及应用。因此国家林业局应宏观调控并加快国家林业局网络工程建设,建立并完善各类林业专业库、各类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设,促进林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4.3林业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林业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专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RS技术、GIS技术,还要对林业知识有所掌握,目前我国特别是基层林业单位,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网络管理,3S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奇缺。因此应该加大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的林业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仲科、赵春江、聂玉藻等著。精准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第1版.
[2] 闫利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EB].
篇3
[关键词]林业信息技术应用 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具备其鲜明的特色,要以“应用”为目标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强化“以技能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林业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是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林业GIS、RS和GPS等,对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熟悉并能掌握信息技术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训项目的学习和训练,注重学生应用能力、技能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以及林业资源规划和作业设计等技术岗位的工作,为培养林业生态建设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长期从事本课程教学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教学思想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和林业行业需求,明确“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构建“理论—技术—应用”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实训项目,由学生根据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自学或是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以“够用”为目标。对于实践部分理论知识,教师采用演示法进行讲授,将知识贯穿于演示操作中。(2)通过实训,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以巩固知识,完成对各知识点的掌握和练习。(3)根据项目设定的目标和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项目进行分析操作,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能力的培养。(4)为了准确评价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一方面由教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出评价,另一方面由学生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讨论、总结、评价,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定位、目标和特点,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探索和实践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这些方法使“教、学、训”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达到理实融合、交互渗透、逐渐递进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
针对《林业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及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具体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教师通过讲授、示范、指导、操作、讲评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授GPS的使用时,以获取GIS数据为任务,学生利用GPS接收机可以校园及周边林场实现点、线数据的获取,并利用相关软件将数据导入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内,利用扫描的学校周边地形图对获取的数据进行验证,最后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林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
课程以“项目为中心”展开,将项目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全程之中,同时做到项目编排到到位、学生实训到位、分项目考核到位。在实践教学过程采取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对项目技术问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通过“模块、项目”,由易到难逐步推进项目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项目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也设计出了一些项目进行演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项目实践能力。
(三)实例化教学法
为了使原本枯燥的林业信息技术理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变得简单易懂,使得学生技能得到质的提高,教师一方面积极利用各种资源获得实际应用案例,另一方面也参与到本地区、本行业的生产工作中获得第一手实例资料,和学生一起分享,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一线操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多媒体教学法
本门课程由于涉及内容多,知识点较多,实践动手能力强,因此,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图面材料及计算机操作等,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并利用挂图、多媒体教室等手段,完成相关图片展示,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对具体操作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较好。
三、调整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评分。
课程考核评价由三部分组成:理论知识(采用书面考核)占40%,其中题目类型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述题及论述题等,涉及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操作事项、项目设计等;技能操作占30%,主要考查学生的阶段性操作能力,由教师根据授课情况和教学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技能考核,要求学生做出完整的操作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成果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平时考勤、作业、实习报告及实习表现占30%。
四、结论与展望
《林业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尽量选择在国内应用广泛的软件进行教学,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实例,选择具有代表的应用实例引入到教学中,更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本门课程真正应用到本专业的学习中,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今后走上工作道路奠定基础。
目前高职《林业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尚未有真正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材,一般教材理论概念内容较多,实践实训内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进行适当的筛选和组合,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院结合本门课程教学实际,正组织骨干力量编写适用本校教学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实践操作,真正掌握本门课程的操作技能。同时,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选择教学应用软件,把理论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参考文献]
[1]廖永峰.高职林业“3S”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林区教学.2010,(5).
[2]汤孟平等.《森林资源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3]赵鹏祥等.GIS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4,(5).
[4]闫海冰.“林业遥感技术”课程教学及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4).
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林业工程造价;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快速广泛的应用,这就为林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实践也表明,林业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未来的林业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工作,加快推进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
1.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各方面造价信息的及时收集、筛选、整理及加工工作,而这些当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参与,从宏观上看,做好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法规和建设要求
随着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一系列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制度等的颁布实施和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量的不断增加,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对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尽快建立林业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体系,为做好管理决策提供基本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
1.2政务公开和服务需要
加强林业工程管理,实现政务公开、提高效率、加强科学决策、改进和完善服务职能,要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增加信息透明度。
1.3项目管理的需要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设计与施工、工程项目监理、项目审计等各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此需要通过全国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改变当前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是以概预算为核心的定额管理制度,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规范和提高林业行业项目管理水平。
2.信息技术与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投资体制的转变,我国工程项目建设面临着如何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并与国际逐渐接轨的问题。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按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迅速发展,为林业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采集、积累提供了可能。而数据库、分布式对象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INTERNET上的运用,可以实现对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分类、加工、处理、统计,提高了信息资源的质量。建立全国林业造价信息网,可以实现林业工程造价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通过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便捷地查询到所要的信息,使林业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直接在网上实现,提高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效率。
3.建设林业工程造价管理平台
根据国家林业局数字林业建设的需要,围绕林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遵循数字林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开发出全国林业造价网信息平台,其中包括: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业务应用等几部分,并建立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数据库。
3.1建设林业信息基础设施
统筹安排好信息化建设资金,在机房布局、运行环境改造、网络安全、设备购置、软件系统搭建、数据传输等方面下工夫,加快建设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及管理系统、服务系统,以适应国家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2建设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林业工程造价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一是建设应用支撑平台。至少应具备认证和授权管理、综合信息管理、业务管理、工作流管理、表单管理、数据交换平台等功能,形成可以协同工作的整体。二是建设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信息采集、的标准和方法;理顺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机制、渠道,夯实信息利用、信息共享工作的基础。三是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林业建设项目业务应用系统。包括:全国林业造价网、林业项目申报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政策法规管理系统、典型案例库系统、林业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等。
4.林业建设项目业务应用系统总体功能
4.1全国林业造价网
包括造价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门户和林业行业服务门户。一是实现造价管理内部信息共享和传递,提高内部的运作效率,节省管理成本。二是提供给行业人员全面的专业信息,围绕静态的政务和动态的信息交互服务而展开。
4.2林业工程项目申报系统
主要实现县一级林业局进行林业项目的网上申报。在互联网上为各级林业局提供行业项目申报服务。
4.3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初步实现招标流程管理、中标公示,网上进行招投标业务统计、信息汇总、信用档案查询等工作。
4.4政策法规管理系统
实现政策法规、管理制度、重要文件的输入、整理、,可以通过分类、文号、日期、主题词等属性快速查询,可以全文检索等。
4.5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用于收集、整理各种林业工程造价资料,同时根据大量的已完成的林业工程数据,形成林业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并能进行全方位指标分析。
4.6典型案例库系统
提供典型案例的整理、加工,逐步形成林业工程的典型案例信息库。系统将以共享案例库为基础,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信息化作用报告[J].IT经理世界.
篇5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关系林业工作全局的战略举措和当务之急。林业信息化建设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先进实用、安全稳定的林业信息化格局,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发展、推动改革、引领未来的重大作用,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林业资源监管系统、营造林管理系统、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林业综合办公系统、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生态文化与教育培训系统、林业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行动计划,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逐步建成齐备的基础设施、强大的数据库、强效的应用支撑、实用的应用系统、健全的标准规范体系、完善的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需求,为发展现代林业提供强大支撑。
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搞好统一规划,确保建设质量效益
科学规划是确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林业信息化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抓紧制定修订本地本单位的林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近期和长期目标、重点内容、主要项目、实施阶段和未来发展方向。规划编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局,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使林业信息化建设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二、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资源整合是解决当前林业信息化存在的资源分散、信息难以共享、浪费严重等突出问题的首要措施。
1、抓好基础平台整合。按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要求,对所有基础性、公共性、对全局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内容要切实加强整合,进行统一建设,形成统一平台,切实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2、抓好门户网站整合。形成“一站式”林业应用和信息服务窗口,以统一的形象对社会公众服务,维护林业部门信息和对外服务的一致性和严肃性。扩大信息服务,推进在线办事,加强互动交流,保障网站内容,提升网站政务办理和社会服务功能。
3、抓好内网整合。对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进行联接整合,建立内网统一门户管理和信息服务,推进政务协同,尽快建设一套完整的、功能强大的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实现行业内各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4、抓好数据库的整合。
三、强化运维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夯实系统运行平台
基础设施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平台和必要条件。要抓好网络扩建,要按照“注重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抓好机房及配套设施的布局改造,改善机房运行环境,提升机房运行效率。强化运维管理。加强内外网内容保障,确保运行顺畅。推进等级保护工作,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运维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将目前依靠人的管理转变为依靠规范制度和流程管理。制定机房安全、信息安全等措施,构建比较完备的安全防范体系。加快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
四、加快重点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1、抓好森林资源监管系统建设。要继续扩大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快荒漠、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资源数据库建设。
2、抓好营造林管理系统建设。要围绕营造林工程规划、年度计划、作业设计、核查验收等全过程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建设营造林管理系统,实现营造林动态管理。
3、抓好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扩展层次,加强对接,强化功能。抓紧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沙尘暴灾害应急和监测管理系统,抓紧建设沙尘暴监测站和预测预报系统。要积极推进其他林业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林业灾害应急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进森林公安信息化建设,拓展业务应用平台,提高森林公安管理效率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4、抓好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建设。要把加快建立和改造综合办公系统作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5、抓好林业产业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建设。要完善林业产业基础数据库,制订数据采集规程和标准,规范信息采集和应用。建立公平、透明、开放的林业产业信息交流平台,
五、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应用水平
1、开展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2、抓紧开展信息化从业人员培训
3、抓紧开展林农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
林业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这个中心,突出建设、应用、运维三个重点,坚持强化基础、提升水平、拓展领域、深化合作、规范管理,推动林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由互联网向物联网推进,建设领域由电子政务向电子商务拓展,技术手段由现代信息技术向下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应用服务由局部向整体延伸,努力使林业信息化实现新的突破。因此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发展阶段要由互联网向物联网推进。紧紧抓住信息化从“互联时代”向“物联时代”发展的良好契机,组织实施好智能林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科学制定林业物联网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使林业尽快实现物联世界。
二、建设领域要由电子政务向电子商务拓展。
应用服务要由局部向整体延伸。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林业信息化计划进程,在广度上推动信息化应用从点向面延伸,在深度上推动信息化应用由公共办公向核心业务推进。
篇6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国家教育部备案、吉林省教育厅直属的高职学院,是吉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学校始建于1964年,2002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建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10亩,总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财经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装备制造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与文化传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冶金学院及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共8个教学分院、3个教学部。
学校设有金属矿开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导游、应用韩语等48个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GPS;GIS;RS;林业
1 地理信息系统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1.2 GI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它是在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门学科。目前,在我国有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GIS技术与森林资源管理有机结合的研究。
现在,在数字化林相专题图的建立中,大部分的应用研究都可以通过通用的GIS软件(Mapinfo,ARC/Info,MapGIS,ViewGIS等)达到目的, 这样在形成动态资源专题图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森林资源的高产栽培措施结合动态监测,使经营决策方案更加科学。
现代林业要求我们要将森林经营逐步转变为高度集约经营。通过结合GIS技术与森林经营优化决策模型,可以综合分析对比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而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优化决策的成果。
GIS技术用于森林防火中有很多传统林业不具备的优势。国家林业局林业规划院在90年代研制出“林火管理GIS”,各省、市也着手构建森林防火GIS。目前,黑龙江省在2003年建立的森林防火GIS因其科学性、实用性一直在被沿用;东北林业大学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做了系统的分析,也开发了基于GIS的“林火数据库与辅助决策系统”。
在预测预报森林病虫防治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病虫害是有一定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根据这些搜集到的历史数据对比环境生态因子的关系,再利用病虫害专家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将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建立出来。在对森林病虫害灾情进行评估的时候同样可以用到GIS技术,进而利用这些数据制成损失分布图和损失报告。利用GIS进行决策支持有很多优点,是预测预报森林病虫防治、制定治理措施和确定到达灾区的最佳路径。
2 全球定位系统
2.1 全球定位系统定义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指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简称GPS。
2.2 GPS在林业中的应用
在为地球表面提供定位、导航和测绘等服务的时候,可以利用分布于外层空间的多颗卫星实现这一目的,这就是GPS定位技术。手持GPS定位导航仪有很多功能,包括定位、测距、测速和导向等。利用手持GPS进行省固、局固监测样地初设与复位时,只需输入坐标,不需要引点引线,而且位置准确、效率高,复位率达100%。在我国国家一类清查中,黑龙江等省复位测定时利用手持GPS将工作效率提高8倍,定位的误差在7米之内。使用GPS定位导航仪可以研究野生树种的生长地点和区域,将野生树种生长地点定位储存后,可以研究这一区域某树种的分布,根据地貌、湿度、地理位置等条件可以掌握这些树种的生存条件,同时还可以对该林区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分布进行研究。当人们需要某一特定区域内树种的分布图时,首先要将这一树种的分布区域最宽两点定位,利用GPS定位导航仪计算出这一区域的宽度,再通过已经测出的数据计算出面积。这样,就能把所有树种的数据记录下来并描绘成图。将GPS的导航功能应用到森林资源一类调查中,只需要将固定样地的坐标输入进去,GPS接收机就可以引导调查人员到达样地。这样在提高了速度和精度的同时,还能将明标改成暗标。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利用GPS把调查的样本单元落实到地面上进行测量和调查可以更加方便、快速、高效。同时,在GPS 接收机中储存的调查数据还可直接形成数据库,有利于数据的汇总统计。
3 卫星遥感技术
3.1 卫星遥感技术定义
卫星遥感技术简称RS,是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集中电子、光学、空间、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成就,是3S(RS、GIS、GPS)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外层空间平台,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仪器,利用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识别地面物质性质或运动状态的技术系统。
3.2 卫星遥感技术在林业中应用
RS是一种无损测试技术,其特点是快速、宏观、客观、大面积、无破坏性。除此之外,还能快速、实时的获取空间信息并进行分析。将其用在林业信息化中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研究,具有很多常规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森林病虫害有很多种类,不同的森林病虫害危害部位各不相同。利用RS技术,可以根据在遥感数字图像上记录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和模式识别,并通过专家系统和GIS的支持,监测森林病虫害。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大范围的实时性的监测虫害动态,并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监测有害生物灾变的动态,并进而了解受害区域的分布以及危害程度的发展趋势,从宏观层次制定有效科学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4 结束语
3S技术中,RS能够迅速的获取大范围信息,GPS能够准确获取具体定位信息,GIS能对RS和GPS的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并进行综合管理。“3S”技术的同步应用,不仅能减少没必要的资源消耗,还可以大大降生产成本,提高了林业生产率,逐步将林业粗放的经营方式变为精准经营,促进森林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梁林峰.手持式GP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J].热带林业,2005.
[2]何楚林.计算机编绘林业地图的技术方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
篇8
“数据”(Data)在拉丁文是“已知”或“事实”的涵义,数据可理解为对某件事物的描述,它可记录、分析和重组。2009年出现了“大数据”这个概念,2012年奥巴马代表美国政府正式宣告了“大数据研究和开发计划”,即美国政府开始利用大数据来解决政府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此研究包括由6个不同政府部门承担的子课题84个,由此开启了“大数据”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大到无法利用现行软件工具在短时间内实现收集、分析、处理或转化成为帮助决策者决策的可用信息。目前对大数据没有统一的定义。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为“大数据”下的定义为:“大数据”是指为了更经济、更有效地从高频率、大容量、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用它来描述和定义海量信息数据和用于命名与之相关的信息发展技术。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定义的“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它具有规模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其意义在于不仅能掌握庞大数据信息,而且还可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处理进而为人们所利用。
19世纪以来,由于人们记录、储存和分析数据的技术能力有限,当面临规模大的样本量时,只能收集少量数据依靠抽样来分析总体,所以抽样技术是在数据缺乏或采集、处理数据技术受限的条件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人为的限制。如今,科学技术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数据处理能力已大大提高,可以扩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范围。
二、大数据的特征
(一)数据的规模庞大
大数据不仅指其数量的庞大,而且其采集、处理及用来分析的相关信息的范围也很庞大。以往人们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通过随机抽样获取少量样本数据来近似推测描述事物整体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大数据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应用,人们可以冲破传统理论、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限制,使样本数据的规模逐渐接近事物的整体数据。
(二)数据的种类繁多
大数据不再是单一的格式,而是多样性的格式。其不仅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如原有的文本数据,还包括复杂多样的非结构化数据,如音频、视频、图像、表格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多样的非结构化数据是由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不断产生出来的,它很难用传统的数据库来表达,同时数据的来源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商务、微信、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都可以作为数据采集的来源,因而大数据应运而生,所以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在于其不仅能处理巨量结构化数据,而且还能处理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能够关注很多以往不能够关注的细节信息,体现了不同于传统数据处理的优势。
(三)数据的价值密度低
大数据一般不采用传统的统计抽样处理,而是保持数据原貌,采集格式多样的事物的整体原始数据,这样会有很多与其不相关的信息数据,看似数据价值密度较低,也会降低信息的使用效率,但如果把海量的数据集中起来,运用数字技术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蕴涵的商业价值。
(四)数据的处理速度快
由于种类多样的数据不断产生,使采用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庞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不仅不能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帮助,还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必须加大对数据的处理速度,才能体现出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具有“一秒定律”的处理速度,能不断地随时提供使用者需要的数据分析结果,保证了数据价值的时效性,这是与传统数据处理技术关键的区别,与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相比,也是其优势所在。
三、大数据的技术支持
(一)互联网
大数据依赖互联网实现对数据的巨量贮存、对数据的高速传输及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所以互联网高速发展才使大数据变为可能,它是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没有互联网就不可能有大数据。
(二)云计算
网络计算是云计算基础,云计算给各种网络功能供应硬件、软件、存储、架构等服务的计算系统,它能以“一秒定律”速度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如果把大数据的各种应用比喻为汽车,那么云计算就是使汽车能快速行驶的高速公路,使大数据应用发展变为可能。
(三)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通过激光扫描、红外感应和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把事物对象与网络联结,即通过这些传感设备来采集事物对象的光、声、热等相关信息,传给互联网从而达到对事物对象的智能识别、随时定位与跟踪的目的。因此物联网会产生巨量的、复杂的、种类多样的信息数据,其中既包括大量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巨量的种类繁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数字、文字、图片、视频等,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和技术支持。
(四)社交网络
人们利用社交网络如电子邮件、微信、微博、论坛、QQ等社交工具实现了远程沟通,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及时,这些交流信息由最初的文字、数字的结构化数据信息,到?F在的更多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如语音、图片、视频、位置等,这些复杂的大量信息数据传播迅速,也成为大数据的来源和技术支持。
四、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控制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也迅猛成长,数据量几何级的增长,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另一方面给企业会计信息安全带来了风险。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信息安全类型分析
1.网络安全。大数据企业会计信息与网络技术具有密切的联系,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沟通、互动和数据都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因此利用此技术窃取企业网络信息的违法活动日渐猖獗。
2.系统安全。大数据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共享都离不开云计算平台系统,此系统中任何载体的安全受到攻击,都可能对其信息安全构成不可挽回的不利后果。
3.个人设备安全。个人设备是大数据会计信息的外部延伸,若不法分子或黑客对个人设备进行攻击,可能获得操作会计信息的权限,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安全。
4.数据安全。企业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借助大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分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二)大数据应用时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风险表现
1.信息系统风险。大数据的应用会促进企业信息化飞速发展,此时的信息系统结构为网络格式化分布,呈高度集成化模式,此结构有利于快速采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加快输出信息的速度,使企业整体运转流畅,办公效率大大提高。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计算机系统仍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当计算机系统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时,常常会导致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丢失,严重时会引发会计信息系统的瘫痪。
2.业务及数据存储风险。电子数据常常存储于硬盘等磁性介质,数据易被修改且不留痕迹,修改后被覆盖的数据不能再被还原,这种特性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弱点。工作人员任何的误操作就会在无形中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为数据被修改后,会覆盖原有的数据,新的数据经过信息系统的加工处理,会传输给下一个使用者。错误的数据或不完整的数据一旦被信息系统接收并传输使用,后期产生的数据都会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这会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会直接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还有,磁性介?|容易受外界环境磁场变化影响,如遇不利情况经常会出现紊乱现象,进而导致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混乱。
3.会计信息面临着黑客攻击的危险。大数据下企业会计信息由于规模庞大,易被发现和受到进攻,容易成为黑客目标,且其包含各方面的敏感信息更多,涉及范围更广,应用价值也更大,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源,一旦被黑客攻击成功,会给黑客带来足够的信息资源和收益,高收益的回报会吸引更多的黑客的攻击,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4.行业竞争风险。行业竞争风险主要指行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一些企业雇佣网络黑客利用网络非法侵入竞争对手信息系统,窃取对方企业信息数据资源和知识产权数据。有的还专门雇佣黑客在对方不知不觉中篡改对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或者破坏对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造成对方信息系统的混乱和瘫痪,给敌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大数据的应用,使企业会计信息化更多依赖于网络,企业信息一旦泄露,将会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企业将无法挽回。根据以往案例分析,大多数企业的泄密事件都与内部员工有关,企业一定要做好内部控制,防止里应外合导致企业机密泄露。
5.企业面临商业机密泄漏的风险。大数据下企业信息源于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记录存档、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等信息,且其所有信息集中贮存,这种集中贮存方式加大了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因为其中隐含大量的企业资源记录,如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客户信息、第三方企业信息、财务管理数据和个人隐私等,若企业信息数据被滥用,则容易损害本企业以及第三方企业信息相关人员人身安全。
6.网络病毒危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脑病毒不单单靠U盘等磁性介质传播,更多是依赖网络传播。因为靠U盘等磁性介质传播速度较慢,而靠网络传播则速度极快。因此一旦某电脑感染病毒,它不仅能传染给整个企业信息系统,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远方的共享信息平台的其他信息系统。另外,现有病毒都比较隐蔽,并不是一感染就发挥作用,而是会隐藏很长时间,有的病毒甚至可通过特定程序而受到激发。因而在整个信息系统中,只要有一台电脑没有彻底杀灭病毒,共享信息平台的整个信息系统就都会受到病毒的威胁,所以信息系统及企业在网络病毒防控方面应不断加强防范。
7.企业会计信息存储和传递面临着攻击危险。云会计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发生在企业会计信息通过网络向云端传输的阶段,还会发生在企业会计信息在云端的存储阶段。以往企业内部传输信息,只要运用简单加密物理措施和相关制度就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安全,但云会计下企业在向云端传输企业会计信息时必须通过网络,因此很容易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网络上的攻击,而使会计信息被盗窃、截留和篡改。另外,企业信息在云端信息系统中以虚拟化分布式方法存贮,企业并不能获知本企业会计信息贮藏位置,又受制于云会计服务商,不法分子会对云端的信息系统发起攻击而盗取信息资源或篡改信息使企业遭受信息无法恢复而带来的损失。大数据下巨量企业信息的存储和传输都会成为高级病毒木马能够持续攻击的载体。随着病毒程序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高级可持续攻击成为现如今主要的病毒攻击方式,其匹配程序特征不能被实时检测出来,因此现有数据信息安全分析工具并不能对其实时检测并给予有效清除。
五、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在会计应用时面临的两大困境
云会计的使用可以把企业部分会计行为外包给云会计服务商,而使企业把更多的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经营管理上,这将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然而,要在企业推广使用大数据云会计还需要突破现有的种种困境,这些困境不但制约着云会计服务商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消除企业对大数据云会计应用的种种顾虑。
篇9
近年来,我国美术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似乎处处充满了机遇,却也时时经历着挑战。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美术类人才的渴求不断飙升,而这些美术类人才的培养重担也就越来越重。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国大力发展职业院校教育,将美术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任务。美术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较系统的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目前我国美术类专业人才毕业后一部分进入小学校做美术教育工作者,另一部分进入相关企业做美术类栋梁之才。
1 受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国内教育环境现状分析
当前,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我国美术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国内,随着科技进步,国家经济体制成功转型,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社会经济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越来越多的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经济进入繁荣稳定的飞速发展时期,用人单位对美术类人才的渴求也是愈发突出,这种需求动力就推动了美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2 我国美术职业教育挑战和机遇并存
2.1 美术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不断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覆盖面扩大等诸多原因,使我国美术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危机的不断扩大,导致我国美术生源流失严重。一方面,国内家庭收入相对降低,导致其子女读书费用成了大问题,即使是国家有政策可以申请贫困生贷款,终归僧多粥少,导致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放弃学习美术专业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美元、欧元等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下降,留学费用相对降低很多,吸引大量的有支付能力的家庭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导致国内生源越来越少的现象。
(2)由于新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导致大量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在我国大多外资企业对美术类专业的需求也大大减少,导致了我国美术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另外,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不愿意降低个人的择业条件,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也导致了美术类毕业生就业严峻的现象。我国本身就是个人口大国,职业院校每年都要扩招,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用人单位对美术类专业人才的缺口并不跟扩招成正比,于是造成了大量应届美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3)目前,在我国社会上仍存在尊崇“国家统招”教育,蔑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我国教育中,职业教育一直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白眼,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质量差,学历不被认可等等。
(4)我国美术职业教育资源比较匮乏。一方面,我国美术职业教育院校的设施比较落后,甚至多数院校设施都不够完善,而且校方对美术专业的投资甚少,美术专业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美术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美术职业教师的队伍建设也比较落后,教师综合素质不可与国家高校美术教师相比。
2.2 新时期美术职业教育的机遇
尽管美术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机遇。
(1)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经济转型更加迫切。经济的转型一个是靠科技进步,一个就是靠人才,这就为美术职业教育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培养动力。近年来,我国的美术职业教育也在以企业需求为方向,大力培养创造性美术类人才。而且多数时候是为企业量身定做,定向培养美术类专业人才。这种定向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不必再浪费用人单位的人力物力,可以直接将毕业生安排上岗。
(2)政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这对安置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延缓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上一届政府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来抓,相信本届政府一定会延续该方案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美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改革,目前全国美术职业教育对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实习场地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不朽成绩。
(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将我国美术职业教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优胜劣汰的过滤,将那些不注重美术职业教学质量、不讲究培养创造性美术人才、几乎没有什么办学优势的院校彻底淘汰掉,而将那些注重培养综合性美术专业人才、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紧跟市场经济召唤的院校浮出水面,并且也历练了这些优质职业院校,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从这些优质职业院校毕业的美术专业生掌握美术知识过硬,而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成为新时期美术类专业人才。
3 针对我国美术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采取的措施。
1. 美术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规律走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办学思路,一定能对美术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与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美术专业的设置等问题都要与市场相呼应。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美术类人才,职业院校就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美术人才来,这才应对了挑战,而抓住了机遇。
2. 改变整个社会对美术职业教育的旧的观念。
目前,还存在很多制约美术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的观念改变。关于这一点,需要美术职业教育方方面面的努力。一方面可以加大美术职业教育的投资,吸引社会上更多的人就读这个专业;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多设立定向培养专业,将毕业等于就业的方式广泛应用到美术职业教育中来。当人们见到越来越多的美术毕业生工作前景看好时,一定会改变过去那种旧的菲薄美术职业教育的观念。
3. 职业院校当以社会为己任,针对社会上的失业人员开展特色美术培训。
现在有很多院校都已经将这个工作开展的很好,开设了许多技术培训,关于美术类专业培训还是很少的,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美术类专业培训开展起来。为失业人员开展一个短期的美术类专业培训,对失业人员来说,学习一技之长,增长就业砝码;对职业院校来说,扩大了美术生源,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美术类人才。
4. 全面整合美术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可以利用政府投资,加大美术专业设配的配备和完善,丰富美术职业教育内容,加强美术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校方要将美术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灌输给每个美术职业教育工作者,将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美术专业人才为目标。
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同时可以带动具有美术素质的社会群体的形成,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美术职业教育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作为美术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敢于应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将美术职业教育工作做到最好(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杂志2013年8月)。
参考文献
[1] (德)葛洛曼. 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第一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年
[2] 王屹. 职业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 曾玲娟. 职业教育心理学. 第一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篇10
1.1加大林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关部门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首先,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将林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本级信息化总体规划中,设立林业信息建设专项资金,获取长期稳定的财政经费投入。其次,在林业建设项目总投资中,拨出1%的经费用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确保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再次,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鼓励林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向林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广开资金渠道,并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1.2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林业信息化建设要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产业的各个环节。首先,积极引导电子信息企业研发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各类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能够覆盖林业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林业生产信息化,推动林业产业向优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林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建设现代化林业流通体系,提高林产品的流通效率。再次,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林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数字产品,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最后,搭建林业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及时政府最新的林业政策,普及林业法律知识,展示林业建设风采,提高社会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度。
1.3建设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国家和地方各级林业部门应建立各类林业信息数据库,用于采集、汇总、存储林业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林业数据库整体。具体涵盖以下方面:一是林业基础数据库,包括森林、沙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二是公共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和遥感影像数据库等。三是林业专题数据库,包括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产培育、林业产业、防灾减灾、森林公园、林木种苗、国有林场、政务公开等数据库。在建设林业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准确归类信息资源,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和维护数据库中的职责和权限。
1.4重视基层信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基层林业,满足基层林业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加大基层信息人员的培养,提高基层信息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首先,在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对基层林业信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信息人员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其次,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基层地区林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及时收集林业产品信息、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为林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促进基层地区林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再次,基层信息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强化信息服务意识,能够做到快速收集和准确传输各类林业信息数据,确保该区域林业信息的完整性,为林业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