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式的空间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物馆式的空间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儿童空间 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 空间对话(Space Communication) 发展趋势
一、适合儿童的空间环境
如今儿童所经历的童年已经与他们的父辈、祖辈完全不同,养育小孩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儿童的活动空间不再完全附属于成人的生活环境,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游戏空间和生活空间。这些空间适合儿童生长发育及学习玩耍,同时也帮助儿童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活动圈以及自己的文化。
适合儿童的空间环境是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都迎合儿童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儿童最早认识外界事物是通过五感进行直接地感知学习,空间中的色彩、形状、光照、声音、气味、质感等都能直接与儿童发生互动反应。在儿童视力发育过程中,鲜亮的颜色、几何图形、柔和温暖的光照会产生刺激反应,影响他们的情绪起伏。另外儿童在初期阶段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和感知,空间里的声音可以让儿童产生兴趣,成为其模仿学习的对象,而不同的形状、质感让儿童可以触摸,直接用手感知认识。
二、儿童博物馆空间
儿童博物馆是以儿童槎韵筇峁务的特殊博物馆,它的空间与一般面向成年人的博物馆有很大的差别。为了给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儿童博物馆除了有主体的展示教育空间外,还要有辅助的功能空间。对儿童的管理教育服务要比一般博物馆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且工作人员的办公空间与儿童使用的空间要达到无缝连接,可以随时便捷地处理应急突发状况。
(一) 儿童博物馆空间特点
1.功能空间
儿童博物馆的空间分为儿童学习活动空间、运营和行政管理空间、支援服务空间三个主要部分。以韩国国立中央儿童博物馆为例进行说明,在展示空间之外还有阅读空间、户外游乐场、家长休息空间、亲子互动游戏空间、教育活动空间、志愿者服务室、幼儿房、医疗室等(见图1)。
这些辅助空间和展示空间有时也融为一体,区分界限并不明确,主次空间所占比例差距不大。由于儿童的体力和精力有限,在主体展示空间其区域通常不大,其间也会安排休息空间。辅助功能空间主要是给儿童和家长提供便利的服务,带给儿童和家长自由享受学习玩耍的时光。展示的展品基本上是以模型和游戏为主,很少有真实的文物展示,因此一般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和文物保护工作室在儿童博物馆非常少有。儿童博物馆功能空间的特点与一般博物馆截然不同。
2.展示空间的形式
儿童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是儿童进行学习、互动、体验的主要场所,需要综合各种展示手段进行复合型演绎。儿童的感知学习方法与成人的逻辑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展示空间即是与儿童产生对话的途径。与一般博物馆文物陈列不同,儿童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不只是具备展示的功能,而是让儿童观众在展示现场通过空间对话(Space Communication)进行现场体验。儿童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主要有模拟现场场景、多媒体空间、直接体验互动空间、游戏空间等演绎形式。
模拟现场场景的再现空间是围绕主题将现实生活环境、大自然环境以1:1的比例或放大、缩小的特定比例进行还原展示。与一般博物馆场景还原不同的是儿童博物馆的再现空间往往会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宏观、微观世界,儿童可以在里面体验不一样的新奇世界。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所有的展示内容都是主题型展示,其中在“水的世界”主题中再现了潜水艇舱内的空间环境,儿童可以自己操作潜水艇方向盘观看海底世界的生物(见图2)。
多媒体空间是运用多媒体高科技技术营造的数字空间。在科技不断革新的今天,多媒体在展示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潮流,各种数字展示技术也在日渐成熟。多媒体所营造的奇幻空间对于儿童来说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用简单易操作的软件让儿童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学习写邮件(E-mail)、制作E卡(E-Card)(见图3)。
儿童博物馆在经历最早的模型展示阶段后,将实验引入了博物馆。在很长的发展时期内,实验是儿童博物馆主要的互动体验展示手段。尤其是科技馆、天文馆、自然馆,运用实验让儿童及青少年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每层楼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安排了内容,其中用一层楼的区域营造了直接体验互动空间。展示空间分成几个小主题区,用一些大型装置展现物理原理,儿童可以一边玩耍一边学习(见图4)。
游戏是每个人在童年时期最主要的活动,儿童通过游戏激发创造力,锻炼思维能力,学习自我表达,与外界沟通协作,培养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游戏空间在儿童博物馆中是非常重要的展示空间,可以通过游戏设置开展寓教于乐的儿童教育。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在主题空间之间的过渡区域或休息区域设置了游戏空间,有简单的拼图游戏、组合游戏、几何游戏、寻找搜索游戏等(见图5)。
(二) 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要素
儿童博物馆的空间设计需要重视的几个要素有色彩、照明、儿童指向性设计(Child-Oriented)、通用性设计。
色彩是激发儿童创造力的因素之一,他们对色彩非常敏感,不同年龄阶段对色彩的喜好有不同的倾向。学龄前和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色彩形象主要以明朗、分明、清色为代表的温暖柔软(WS,即Warm-Soft)倾向,这样的形象与温柔的母亲和家庭环境相关联。而高年级学生有了语言和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后,对色彩的感觉逐渐偏向理性,喜欢以冷静、精准、浊色为代表的色彩形象。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需要参考儿童喜欢的色彩,为儿童创造舒适的色彩环境。
光环境是影响儿童情绪的重要因素。一般昏暗的空间会让儿童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他们会感到恐惧、烦躁、焦虑、惊慌,而明亮的空间会让他们感到愉快、活力、平静。光照度也会影响儿童的发育,过于强烈的光照度会对儿童的眼睛造成伤害。因此儿童博物馆的空间设计要以适合儿童的标准参数设置照明,营造出明亮温和的光环境。
儿童指向性设计(Child-Oriented)和通用性设计是以儿童的行为模式作为参照基础进行设计,要考虑安全性、无障碍操作、持续使用性、便利性。在施工和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使用安全环保的物料,这是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操作环节,比一般博物馆的标准要求更高。
三、儿童博物馆发展方向
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以及博物馆类型的变革都与会展产业、科技工业、社会文化、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与中国相邻的日本、韩国已逐渐建立起系统的会展产业分类及学科研究,并拥有了世界级规模的会展市场环境和会展专业技术。这样的学科建设和技术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两国博物馆概念与技术的全新变革。在成熟的体系建立过程中,两国也经历了概念混淆,与现有行业规范冲突的瓶颈及不断调整探索的发展阶段。中目前也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发展的阶段,与日本早期阶段一样,会展产业还基本属于建筑室内装修行业。然而以建筑行业的规范和操作流程实施并不符合会展产业,尤其是博物馆展示行业。博物馆在做展览施工时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广告公司或者室内装修公司进行施工布展,甚至中小型博物馆展览的内容设计也一并外包给广告公司,造成了很多问题。儿童博物馆的建设规范更为特殊,展示内容、照明规格、空间尺度、材料安全、施工安全等都需要有单独的规范标准。将现代儿童博物馆引入中国已是必然趋势,未来在大量建设儿童博物馆阶段必须建立一套独有的建设实施规范系统,并建立独立的综合学科研究体系。
1970年大阪世博会和1993年大田世博会都成为日韩两国会展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与日韩的发展轨迹一样,中国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会展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展示手段、科技技术得到大量革新。博物馆行业也借助这次革新浪潮,在展示概念和技术手段方面都有了颠覆性的发展。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要观众的科技馆、天文馆、自然馆,在新建展馆和旧馆改造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革新科技,使此类博物馆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在大量运用科技硬件设备后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施工制作成本和后期维修成本巨大,设备故障率高,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导致展示效果受影响。另外很多家长也对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提出了质疑。2016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在观众调查中有个别家长提出青少年过多依赖电子产品和多媒体设备,期望展览中减少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给儿童、青少年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学习空间环境。科技在展示中的应用是把双刃剑,使用的度和使用方法是在未来设计中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儿童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是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以单纯吸引眼球的形式出现,还是回归教育内容的本质,使儿童博物馆符合儿童的发展要求,成为既有趣味性又具备知识性的学习空间,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和把握的方向。
四、结论
中国社会对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理念也在改变。国内博物馆界已经意识到源于美国现代儿童博物馆这种特殊博物馆类型对改变教育的影响。为儿童创造合适的参观学习空间,引进儿童博物馆模式势必成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国外发展成熟的儿童博物馆给正在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国儿童博物馆发展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参考,我们在引进的同时也要考虑本土化转换,展示内容、空间设计、展示形式都应该适应中国儿童的发展需要,以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英)梅利莎・琼斯.儿童空间设计[M].郝卫国,王艳婷,许稚菲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韩)Juong,SunYoung.关于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的研究[D].首尔:延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3](韩)孟亨在,张完硕.韩国会展产业及未来发展趋势[J].设计艺术研究,2015(01).
篇2
在视觉形态各要素中,色彩虽然不能独立存在,需依附于形或光出现,但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力却是不容小觑的。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受,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直观感受都不尽相似:令人或兴奋,或抑郁;或快乐,或悲伤;或轻松,或压抑……作为强调视觉观赏性的博物馆,色彩在其展示环境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色彩设计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展示的艺术效果与观众情绪。因此,探索色彩的表现效果和基本规律,寻求展示用色的新意境,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国内关于色彩研究的相关著作较多,且对展示空间色彩设计的专题研究也有问世,却罕有将理论分析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章节铺展,笔者本着抛砖引玉的态度,仅以参与设计、制作的中国消防博物馆为例,就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色彩设计进行探讨。
一、展示空间色彩设计的生理、心理依据
1、生理依据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曾对色彩的生理特性做如下解释: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的视锥细胞,分别敏感于红、绿、蓝三种波长。当这些感光色素受到剌激时,它们分解而导致各自的神经细胞产生不同的神经冲动传向大脑,大脑中这些神经冲动按不同比例的混合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光是色彩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视觉体验:当你长时间(两分钟以上)地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把目光迅速转移到一张灰白纸上时,将会出现一个青色方块。这种神经兴奋所留在视网膜上的痕迹,被称为视觉残像(视觉后像)。视觉残像现象证明了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需要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即会自动调节颜色补偿。遵循这一生理特性,能有助于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色彩布局中,建立和谐、平衡的视觉环境。
2、心理依据
有关色彩的心理感觉纷繁复杂,如:温度感觉、距离感觉、重量感觉、时间感觉、软硬感觉、膨胀收缩感觉、前进后退感觉等。除此之外,色彩的心理特性还表现在色彩的表情上。实践证明,人的生活体验和视觉经验经长期积累,使各种心理反应具有互通性,这种互通性使情感中的某些性质与色彩特征产生了间接联系。这种特性,表明了色彩是具有表情的,并由联想产生。一般而言,每种颜色会有特定的心理感受,但这种心理上的感受还可能因年龄、性别、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设计者若能妥善利用色彩表情表达某一拟定信息,可为展示信息服务。
二、中国消防博物馆展示空间色彩设计
1、项目介绍
中国消防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展陈面积9500平方米,共分四层,由序厅、古代展厅、近现代展厅、多媒体展厅四部分组成。陈列展出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消防观念、消防组织、消防法制、消防科技世代延续发展的久远历程,以及异彩纷呈的消防文化。
由于人们对于消防的固有联想即为消防红,将红色作为总体色调作用于消防类博物馆也屡见不鲜。如何合理利用红色,并创造新的视觉意境,是该项目面临的问题。
2、设计实践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色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展示主题和内容,通过色彩的心理特性传达展示信息。中国消防博物馆仍然选择以消防红作为线索色贯穿于展区内,但在使用上考虑到红色属于高纯度色彩,大面积使用会造成观众焦躁情绪,影响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因而面积上有做适度减少。
在古代以及近现代展厅(图1,2),设计者采用米色、灰色作为墙面色,红色作为展板颜色,辅以暖色的射光灯,形成了以米黄色为主的空间界面色调。这种性质相近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但问题是,这种近于单调的统一能否适合观众长时间的伫立参观?事实上,接近的色彩排列可以形成和谐统一感,但这种秩序化的色彩有时候是与艺术表现的丰富性相悖的。眼睛如果长时间观看一种颜色,会加速视觉疲劳的产生,简单的色彩推移是不能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的。有鉴于此,设计者在局部运用了消防红作为墙面及展板色彩,以高明度、高色调的颜色在机械的统一中刺激了观众眼球,在保持整体统一的前提下,设置组合模式,相互交错,有机结合。
另外,在处理展示空间界面色彩时需重视另一重点:边缘色和主体色的关系。在空间内,色彩的边界部分是对比最为强烈的地方,两色邻近的边缘矛盾又尤为冲突。在近现代展厅中,考虑到明暗度接近的色彩并置在一起,会导致整体效果的不明快、缺乏层次感,同时为了处理边缘问题(图2),设计者利用色块边缘加黑色的方法来处理分割,这一小面积的对比起到了醒目、明快的作用。
在多媒体展厅,设计者设计了丰富的体验项目,如:报警体验、地震逃生体验、地铁火灾体验、家庭灭火体验等。体验项目以模拟火灾环境、急救现场,通过多媒体技术、灯光、音效等设备,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其中,不同的光色组合,为模拟场景创造了丰富的气氛与意境。例如:在建筑消防设施剖面演示展项(图3),设计者采用红、蓝灯光渲染办公室场景,一冷一暖,强烈的色彩营造了发生火灾前夕气氛的神秘、紧张,作用于观众的心理与情绪,使其感同身受,融入体验主题。
而在古代和近现代展厅(图4),其展示目的是以宣传中国消防历史发展进程的遗存、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影像为主,因此在塑造光色时以不过度影响展品真实色彩为原则,将光源的色彩指数设置较低,利用光色强化或柔化展示空间色调,统一展示空间氛围。
3、小结
中国消防博物馆在展示空间的色彩设计中,重视展示空间内色调的协调统一,注意色彩心理的相关特征与影响因素,使展示空间有效突出消防主题,并试图寻求最为合理的视觉效果和接受方式。
三、结语
由于博物馆展示空间内涉及的色彩因素非常复杂,在此无法一一阐述,笔者简明扼要地对色彩的生理、心理特性以及中国消防博物馆这一实例的分析研究,提出展示空间内色调协调统一以及光色运用的方法、途径,希望对今后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色彩设计有着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室内外视觉环境设计 [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2于滨力.陈列色彩的两个问题[J].中国博物馆,1982,07.
3姜宏伟.陈列色彩设计[J].中国博物馆,1997,04.
篇3
关键词:博物馆设计 行为心理 空间设计 环境
博物馆是由各个展馆空间构成的以展示展品为目的,以人为核心的并且为人服务的公共环境。所以观众的行为或者心理就决定了博物馆的空间环境,人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也会使得展厅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反过来,空间环境也会对观众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讨论重建英国议会大厦时,坚持要恢复到战前的样子。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语:“我们塑造了建筑物,而建筑物也塑造了我们”。可以得知丘吉尔当时已经意识到建筑很大程度上也在影响着人们在其中的行为和心理。同样的,博物馆除了满足它的基本功能,也会对观众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受众在博物馆参观展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展示活动与受众心理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1]而且,人的行为和心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多样化,比如民族,宗教,文化,地域,风俗等因素。所以在进行设计时,我们要了解空间环境和人的行为心理的相互影响,通过空间环境的设计对观众进行诱导,同时也要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和特点来指导设计,从而令博物馆空间环境更加符合观众的行为心理。
一、 博物馆空间的比例尺度和人的心理特征。
人们对于空间的衡量不仅仅只依靠生理的尺度,还有心理空间。空间尺度不同会带给观众不同的行为心理效应,较大的空间让人感觉自由、开阔,而小空间则会让人感到亲切、舒适、富于私密性,但是空间过大或过小都会让人感觉不适,空旷而又黑暗的环境会让观众产生不适并且敬而远之,空间过小又会让人感觉压抑、封闭。同时空间环境还和观众的兴趣度息息相关。只有当博物馆空间的比例尺度符合观众生理和心理空间时,人们才会觉得安全、舒适,才会产生兴趣参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利用空间比例尺度在行为心理层面的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观展氛围。
二、 博物馆空间环境和人的行为特征。
人的行为和空间的对应关系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人在空间中的秩序,虽然因为个体存在的差异,每个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会有所不同,但是从总体上分析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有着相似的人群活动规律,在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把握这些规律;二是人在空间中的流动。观众是博物馆空间中的一个流动的元素,他们在博物馆参观,大多带有一定有目的性,或者说是在一定的信息的诱导之下进行流动,观众在流动过程当中会受展馆空间环境的影响,所以观众在博物馆中的流动行为也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考虑之中,让观众在运动中去感受空间和认知空间,空间的变化可以极大地调动观众的兴趣和想象,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接收信息的心理环境,使观众在较短的参观时间内,有效的获得信息。同时在设计中还应该注意观众在空间中流动的过程当中的生理因素,比如参观疲劳问题,设计师可以将参观动线的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适时的给予间断,设置休息区等。在空间的布局上和参观动线的安排上也应该考虑到观众的行为特征,提高博物馆空间的功能效率和观展效果;三则是人在空间中的分布,人和人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换而言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人空间,也就是围绕着个体的人周围的空间,这个空间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是可以随着人的移动而移动的,当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离得太近会觉得不舒服,而太远又有碍于交流。因此,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当然,人际距离或者个人空间还取决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除此之外,观众在博物馆空间当中的分布还受到视觉尺度、听觉尺度甚至是嗅觉尺度的影响。研究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和心理是为了创造出满足人需求的空间。博物馆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观众,人的数量、在空间的分布和流动,当然空间的大小还取决于它的功能要求,比如展品的陈列等等。博物馆空间可以说是是多个空间的系列组合,设计怎样协调人的行为和空间的关系,对设计师的构思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在空间中的一系列的行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间设计。由此,我们可以人的行为特性进行分析,预测人的行为计划,进而进行空间设计。通过不同的空间形态结构来寻求实体空间之外的心理空间,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愉悦的参观体验。
三、 非常状态下人的行为心理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在博物馆这样的公共环境,应考虑到突发事件之下人的行为心理特征,通过分析非常状态下人的行为特征来组织空间的设计。人在非常状态下的行为特点主要体现为恐慌、躲避的本能,盲目、从众追随的本能,趋光的本能等等,所以要考虑到在突发事件中人的本能行为,在空间中设置提示装置,使人们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判断并且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设计应对设施和安全通道、出口。
篇4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形式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设计范畴的学科,随着设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也具有了更多新的内涵。相对于一般地点的展示设计来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设计的风格、手法以及类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时,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底蕴,进而使设计的艺术形式感更强烈,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原理分析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标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能够科普知识、传播社会文明,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机构。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展示形式。也可以说博物馆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建筑的风格、展品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规划都能够带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素
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可以涵盖展示的空间、展示的设备以及展示的物品。其中展示的空间也就是概念空间,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空间展示,主要是以展品的内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是展示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其结构、色彩以及灯光等都是必要的组成元素;展示设备包括展墙、展架、展柜以及展板等。[1]展示设备具有组合化、方便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组合化是指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示的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展示要求进行搭配组合,方便化是指结合现代的拼装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方案,使设备的安装以及拆卸更加方便;标准化是指展示设备的规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展示物品是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艺术
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上不仅要满足展品的展示承载功能,同时还要符合参观者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上必须做一定的艺术处理。
(一)注重空间的和谐性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设计,而是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谐的因素,将空间中不协调的因素进行统合。但是这种统合并不表示所有的空间都要具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既要有多样性又要具有统一性。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从空间的规划、色彩、材质以及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来构建统一的空间模式。
(二)展示设计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则
设计的均衡性能够使视觉的构图更加和谐,均衡性设计是指以某一个点为中心,两边的设计分量相等或者相似。同时在均衡原则的设计上,也分为规则均衡和不规则均衡。规则均衡设计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两边完全相等的感觉,无论是在体量、形状还是色彩上都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形成规则的镜面式对称,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原则;而不规则均衡性主要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在两边的设计中元素相近,但是却又存在差异。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增加展示空间气氛的活跃性,同时又不失整体平衡感。
(三)强调展示设计的节奏以及韵律
展示空间设计的节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范围或者单位内,空间的设计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或者形体的运动分解。在具体的设计中是在空间构成重复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分段运动,因此能够使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韵律则主要是指通过对相似元素或者空间环境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规律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化。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节奏性以及韵律性是单元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式,具有重复和渐变的表现形式。重复的单元空间能够给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视觉感觉,从而在纷乱的展品中,使人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赏,同时也能够为人们的参观起到导向的作用;渐变的单元空间可以分为单一空间的渐变以及复合空间的渐变,通过这种渐变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既灵活又不乏整体性的感觉有序的空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参观的心理,而且能够突出展示的主体。[2]
三、博物馆展示内容设计艺术
(一)硬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室设计艺术博物馆展品在展览时主要的储藏位置就是陈列室,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室内的环境、通风、干湿度以及采光等因素,这样不但能够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展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博物馆所展示的展品都具有非常大的传承价值,所以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做好消防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材料,严格操作规范。同时在陈列室的设计中还需要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比如陈列室的地面、墙壁以及天花板等具体的色调以及肌理等,都需要与所展示的展品相契合,能够烘托出展品的背景,从而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展品展示的主体中,起到强烈的视觉引导效果。2.光环境的设计艺术光是感知物象的基本视觉条件,因此在博物馆的创造、改变以及优化空间的设计中都离不开光环境。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采光,另一种是人造光。自然采光主要是通过太阳照射而形成的光环境,因此室内的光线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发生变化,这使得一些方向朝北的展厅会选择自然光照,因为这个方向的展厅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小,而且光照柔和。人造光主要是指利用电灯形成的光照环境,通过对灯具的调节和设置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使用比较广泛的灯具包括基本照明灯具、装饰灯具以及慢射照明灯具等。同时在照明的效果上也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首先,直接照明。是一种经常应用的照明手段,一般常用的有吸顶灯、导轨射灯以及吊灯等,这种照明方式能够保证95%以上的灯光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博物馆的大厅、主要通道以及大件展品的顶部,一般都会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灯光的光线分布更加广泛,不会产生遮光角。但是在直接照明的亮度选择上,还需要根据照射面积、照射物以及展厅的高度来设定,一般的照度设定在300lx。因为如果光线过弱,会使得展厅视线不清,无法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如果光线过强,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展物产生一定的损害,特别是书刊、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的情况。其次,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指将灯光投射在墙面或者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在博物馆展厅的吊顶、地台、展板侧面等,使灯的光线由内而外发光。间接照明的光线扩散性较好,不会产生阴影,光亮适度,光质柔和。[3]因此在展览馆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设置,可以根据展品的位置、类型对色彩照明以及亮度的需求等进行设计,使展厅形成层次变化的光环境。最后,重点照明。重点照明也称为局部照明,是指利用较强的灯光对展品的某个部位进行投射,进而形成特写的效果,能够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产生一种立体感。这种灯光设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用于展览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实体和虚空的连贯性。但是在应用重点照明时,必须注重光照的方向性,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一种立体感。需要从顶光、顺光以及逆光三个方向进行组合,同时在灯具前添加滤片,通过对紫外线的过滤,有效控制炫光。此外在重点照明的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展台的间距、尺寸等适当设定距离,形成主次分明、松紧适度的视觉效果。3.陈列设备设计艺术陈列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因此陈列设备的设计对艺术的整体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对展柜、展墙以及展台的尺寸、比例以及造型灯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推敲,使得陈列设备能够与展品内容和特点相符,进而体现其陈设的作用和突出展品的优势。
(二)软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组合设计艺术陈列组合设计是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也是最繁重和最花费精力的。陈列组合中包括整体和局部陈列组合部分,整体陈列组合是总设计风格下设计的组合方式;而局部组合设计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标本、文物为展览的基本资料,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框架或者大纲而有顺序和层次地排列展品,使展品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性。[4]2.辅助展品资料设计艺术辅助展品资料包括灯箱、图表、沙盘以及照片等辅佐原件展出的一些资料,能够补充展示作品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有一些辅助展品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其他方面的设计艺术
除了软硬件的设计外,还有一些介于软硬件之间的设计内容,比如安全标志、文物等。以陈列室的路线布局为例,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防盗报警、消防等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同时要保证紧急疏散口的通畅,其次要注重这些设施与博物馆整体设计的契合,保证博物馆整体的艺术效果。
篇5
关键词: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空间结构模式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studies of several forms of a landmark museum communication space work, contemporary museum communication space space structure model is discussed, and summarizes the contemporary museum communication space several space structure model, including core type, distributed, linear type, extensive hall type and comprehensive type layout, made clear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ayout mod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ontemporary museum, the intercourse space, space structure model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的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是指公共流通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按照博物馆公共流通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可以分为核心式、分散式、线型式、广厅式和综合式。大部分的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设计案例均使用了两种以上的空间组合形式。以下就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的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探讨,对不同布局模式的使用范围和就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1.核心式
当代博物馆公共交往空间的核心式布局模式是当代博物馆设计中较为常用的设计手法。核心式布局指的是展厅和博物馆其他休闲及教育空间均围绕着公共流通空间设置。其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组织交通流线方便的特点,对于大型城市型综合性博物馆多数采用核心式的布局模式。
如卢浮宫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的扩建,均同时把原来博物馆的合院式布局通过中央广场和庭院的再组织,转化为以核心式布局为主要布局模式的现代化的博物馆,并把核心的公共大厅打造为博物馆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核心式布局的参观路径和交通路线非常明晰,当参观者进入到公共大厅中,各种参观流线在此汇聚,对观众有着清晰的空间定位(图1)。
而核心式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布局模式也有其缺点,如不同功能内容的空间相互干扰,人流的集散过于集中。为了解决此缺点,建筑师通常利用高差和错层的处理来组织不同方向的人流,而保持了核心公共交往空间的空间活跃度。如首都博物馆和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
2.分散式
分散式布局指的是博物馆的公共交往空间呈一定的布局规律分散分布,没有明确或较大的公共核心空间。这种布局模式常见于规模较小、层数较少、位于风景区或城市密度较低的中小型博物馆的案例中。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公共交往空间的尺度亲切宜人,常常与园林式和合院式的布局设计手法相结合。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及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是这种布局模式的典型。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园林式的布局组织其公共交往空间,贝氏把原来集中的公共核心空间化整为零,分散到了博物馆的各处,成为不同部位的景观节点,如入口大厅、莲花池、紫藤园等。而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公共交往空间布局则是融入到了圆形建筑和方形功能体块之间的每一个角落,与整体建筑的各种功能紧紧的“熔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不定形态的公共交往空间,而天井庭院空间的嵌入则使得这种不定形态的公共交往空间产生了扩展与变化(图2)。
3.线性式
线性式的当代博物馆公共交往空间布局模式有两重含义。在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紧密结合的案例中,交往空间随着展陈路线的展开呈线性式布局;而在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分离的案例中,公共流通空间呈线性式展开而展陈空间沿着公共流通空间轴线展开。不论展陈空间是否与公共流通空间结合,公共交往空间的空间沿线性展开的布局就是线性式布局模式。
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合二为一的案例有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鹿特丹康索尔美术馆。而前两个案例则结合了核心式的布局模式设计。
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博物馆的案例中,展陈空间与公共流通空间分离式布局,公共流通空间以“博物馆街”的形式线性式布局。不同种类的展厅与展馆以及休闲服务空间沿着公共流通空间的“街道”线性展开。
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结合的线性式布局模式多见于展陈内容有一定连续性的专题性博物馆的设计中。而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分离的线性式布局模式常见于大型的博物馆综合体和大型博物馆群的案例,以“城市街道”的模式组织不同功能的博物馆展陈、休闲、娱乐空间和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建筑。
4.广厅式
广厅式布局模式指的是博物馆的主体公共交往空间以大空间或通用空间的形式存在。广厅式的公共交往空间有着多功能多样化的空间属性,可以融合人流集散、礼仪活动、艺术品展示等多种功能。广厅式的布局模式常见于城市的大型艺术类博物馆和美术馆和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广厅式布局模式的著名案例是蓬皮杜文化中心、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等(图3)。而首都博物馆则是融合了广厅式和核心式的布局模式,充分发挥了广厅式布局模式的优点。广厅式的布局模式来源于当代装置艺术偏好的厂房空间,巨大的室内空间非常适合大型装置艺术展品的创作与展出。而广厅式的布局模式也必须注意人流集散和展品展出之间的矛盾,要通过高差和错层的处理来解决此矛盾。
5. 综合式
综合式布局指的是上述几种布局模式的综合运用,在当代博物馆的发展中,功能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展陈的内容和模式也日新月异,要适合多样化的展陈与参观的需求,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的空间布局必将沿着综合化、多样化、灵活性的模式前进,优秀的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设计案例都是综合式空间布局的结果。
如卢浮宫的扩建,除了拿破仑厅的核心空间外,其十字形的联络走廊时线性式布局的变体,使得扩建后巨大的卢浮宫博物馆如一座小型的城市一般组织有条不紊;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就是线性式布局和核心式布局的综合运用;而首都博物馆就是综合了核心式布局和广厅式布局的两种空间布局模式。
篇6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空间;展示设计
通常情况下,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使馆内所陈列的展品的艺术特质、科学特质或文化特质得以更加优质的诠释,从而使对其进行观赏的相关爱好者对于展品品质与展品精神的需求得以更好的满足。在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众多能够对观赏者心理与情绪造成适当影响的因素,其中包括对展品陈列的整理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对展品的展具进行适当的选择,对展示区域的光线进行科学的安排等。因此,博物馆内对展品所进行的展示亦是一门艺术,只有理解与领悟了这门艺术之主要精髓,才能使博物馆对展品的展览水准得以有效的提升,是博物馆得以更加妥善的运营与发展。
一、对展品的整体与局部布局进行科学的安排
就一般情况而言,博物馆内的所陈列出的展品,都是在其创造时代或后续历史进程中存在重大意义或者重大价值的,一项展品在博物馆中进行陈列与展览时,其摆放位置的变更频率及其低,而且所陈列期限一般较长,因此,在对展品陈列位置的整体布局与局部摆放进行安排与设计时,需要相关的设计与工作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安排,使不同展区之间甚至于不同展品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似疏远实则密切的奇妙联系[1]。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相关设计人员,要在设计过程中对全局的整体展品进行综合性考虑,并且按照参观者的参观路径对不同类别的展品进行合理有序的编排与陈列,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将参观者的休闲区也纳入所设计范围内,从而使参观者在博物馆中的体验更加全面,更加无所挑剔。在对展品的局部摆放进行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要对展品的摆放环境以及摆放角度、摆放方式等细节性展示因素进行细致的考虑。例如,在对展品的展板进行相关设计时,可将展板的整体根据参观者的视线需求,以纵向为划分方向而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展示部分,展板的上部一般高于普遍参观者的观赏视线,因此其上部分主要对展览的主题与方向进行展示;展板的中部通常符合参观者的视线高度,因此要将主要的、最具特色的、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在展板的中部进行展示,从而使参观者在对其进行观赏时,由于观赏视线角度的自然与舒适,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展品之上,从而使参观者拥有更好的观赏体验;最后,展板的下部一般地于普遍参观者的观赏视线,因此在对该陈列位置的展品进行展示时,要合理科学的对展具进行选择,例如可以通过全方位透明的玻璃质地展台,将所陈列展品更加全面而直观的展现在参观者眼前,从而使参观者对于低于其视平线的展品能够进行更加方便的观赏。
二、灵活运用色彩艺术对展示空间进行设计
由于对于博物馆而言,其展览环境的气氛与格调对展品魅力的呈现度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将色彩艺术灵活的运用到展示空间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2]。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若能将色彩搭配艺术进行适当准确的运用,展品所处展示环境的氛围将得以有效的营造,情调将得以良好的处理,从而使展品魅力的展现得以更加淋漓尽致,使参观者的视觉感受与观赏体验的优质度得以良好的保障。根据相关的统计与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科技主题展品进行展览时,若想使整体的展示环境呈现出前卫的科技感,那么蓝色调是设计师不二的选择;在对植物主题展品进行展览时,大多数设计师会选择将绿色作为展示环境的主色调,从而使参观者体验到仿佛置身与大自然中的感受;而在对文化艺术主题展品进行展览时,展示环境的应呈现出宁静的气氛与优雅的情调,因此要通过略微浅淡的暖色调将展示环境的气氛与情调进行有效的营造与处理。
三、对展示区域的光线进行合理的设计
博物馆在对展品进行展览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光线是使展品魅力得以充分展现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对展示空间进行设计时,对展示区域的光线进行科学妥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展览过程中,所涉及与运用到的光源主要包括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两种,其中的自然光源,主要指在地球进行公转以及自转的过程中由太阳照射所提供光源,因此自然光源也是随季节与时间的变更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展示空间在对自然光源进行应用时,主要将其用于北向展厅的基本照明,从而使北向展厅的光环境得以达到自然且柔和的良好效果。而其中的人造光源,主要指由电灯与其他人造发光体所提供的光源,这种光源在对光的强弱以及色调的控制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3]。然而,我国博物馆当前对于展品进行照明的手段主要包括对展品进行直接照明、对展品进行间接照明以及对重要展品或者展品的重点部位进行局部照明等,因此,对这三种照明光线的科学设计,成为了使博物馆展示空间光环境得以良好建造的重要前提工作。首先,是关于普遍应用的直接照明光线的设计。在对直接用于照明的光线进行设计时,主要要对其光源的置放高度、置放方位以及照明范围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与设计,而且还要对不同展示区域的照明亮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其能够与展示环境的相应气氛进行有机融合,共同使展品的展览过程尽善尽美。与此同时,对于照明光线强弱的把握,对参观者视觉体验的影响非常大,如若照明光线过强,则参观者及其容易在对展品进行观赏时迅速的产生视觉疲劳;而如若照片光线太弱,则将使展品在展示区域内不能清晰的将自身展示在参观者眼前,从而对参观者的观赏体验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关于烘托环境氛围的间接照明光线的设计。采用间接照明光线对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光环境进行完美的构建,这种较为高端并极具艺术特性的设计手法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中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所谓间接照明光线,就是使展品在主光线的照明之外,将其周遭的展示环境与气氛通过二次照明进行有效且恰当的营造,间接照明光线通常不会直接投向展品,而是将其光线投在墙体或展板等物体上,而后通过其反射将展示环境的光环境进行合理的丰富。间接照明光线由于其营造展示环境气氛的照明目的,其色彩通常也是迎合相应展示区色调的,从而使展品得以在这种完美的环境中得以更好的展览与观赏。最后,是关于使展品得以有效突出的局部照明光线的设计。在展品的陈列区域内,为了使相应的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得以有效的突显,使参观者能将关注的目光顺利投放到这些重要展品之上,通常采用以局部照明光线对相关展品进行照明的方式,将展品的存在感得以有效提升,使展品更加能够牢牢吸引到参观者的注意力,从而使展览的目的得以达到,使展览的主题得以突显,是参观者的观赏体验更加完美。
四、对博物馆展览风格的创意化与多元化发展进行思考
最近,某博物馆所展出的一件东周时期青铜展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全方位透明的玻璃之地展柜,将此件青铜展品的红斑绿锈展现的淋漓尽致,浅淡的灰色调光线将展品的展示氛围烘托得宁静而厚重,从展板背面所透出的微弱光线使青铜展品周身的精美纹路得以清晰的展露于人前。着于地面的深色调地毯与安置与棚顶的深色调网架,使对展品所投射的局部光线以一道光束的形式垂直而下,整个展示空间在这道光束的投射下显得空灵之气倍增,使展品得以在此至纯至美的意境之下将自身的悠久底蕴与艺术魅力进行充分的展现与诠释,使观赏者仿佛置身于时空的夹缝之中,跨越时空的阻隔,对展品进行穿透历史界限赏析与解读。将思绪拉回现实世界,对这次展览中相关设计工作者对于展示空间的设计布局与安排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设计者选择运用全透明玻璃质地展柜对展品进行展示,是为了使展品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在参观者眼前,从而使参观者对于其的观察可以更加全面而细致[4]。而其在对展品所陈列展示空间的光线环境进行设计时,分别应用的间接照明光线与局部照片光线,从而使展品展示环境的氛围得以良好烘托的同时,其自身的精美纹路也能够着重的得以清晰呈现,从而使其能够将自身的艺术魅力进行充分的展现。相关设计者还通过对地面与棚顶的色彩进行准确的选择,使整个展示区域的空间气氛得以在环境色彩与局部光束的合力营造下,达到所预期的空灵与宁静效果,从而使参观者的观赏体验得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着眼于现如今我国博物馆的展览形式与文化,人们盲目的追求速度与效率,使得会展文化的品质与风格效果很难得到保障,进而使参观者对观赏体验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5]。因此,就当前形势而言,相关设计工作者对博物馆展览风格的创意化与多元化发展进行相关的有效思考显得尤为重要。相关设计工作者应当对传统展示空间设计理念的优质部分进行合理的借鉴,而后结合当前时代与社会对于展示空间设计的各方面需求,妥善的运用创意化设计手段,使博物馆对于展品进行展览的整体风格得以更加多元化且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从而在对这种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进行锻炼与完善的过程中,使我国博物馆展览的独特风格得以稳固的树立,使我国博物馆展览风格的多元化与创意化发展得以有效的实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想使一场主题展览得以成功的举办,相关的设计人员就一定要对博物馆内的展示空间进行科学合理且妥当有效的相关设计。相关设计人员要对展品的整体摆放布局与局部摆放角度进行全面的规划与细致的安排,同时,其还要熟练掌握色彩艺术的使用技巧,并在对展品的展示环境进行设计时对相关知识与原理进行灵活的运用,而且,相关设计人员还要对展示空间中负责不同照明目的的各项照明光线进行良好的安排与把控,只有做到上述几个设计要点,才能使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使所展览的展品得以更好的展现与诠释。
参考文献
[1]张福昌.感悟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总社,2011:860.
[2]陶海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分析[J].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2):103.
[3]李让,李文昌.博物馆的记忆与想象[M].学苑出版社,2010:60-61.
[4]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M].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0(08):16-19.
篇7
身处数字化时代,自拍还有什么新玩法?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在米兰设计周期间策划了一
>> “奇葩博物馆”是多方利益媾和的怪胎 奇葩博物馆是怎样炼成的 奇葩博物馆如何被文化 “奇葩”博物馆产自权力丑行 新资讯时代数字博物馆对传统博物馆的冲击 西班牙博物馆的传统与现代 浅析传统博物馆的陈列语言 博物馆人与博物馆的故事 爱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伦敦 博物馆的荒谬 复活的博物馆 海边的博物馆 进化的博物馆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苏州博物馆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传统地域特性在泉州地区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装饰元素·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符号化表达 蒋琼耳:对中国传统,不做“博物馆式”的传承 以生态博物馆为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博物馆展览中数字展览技术与传统展览技术的对比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挣脱传统缰绳的奇葩博物馆 挣脱传统缰绳的奇葩博物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自拍博物馆
身处数字化时代,自拍还有什么新玩法?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在米兰设计周期间策划了一个自拍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体验带扫描功能的自拍镜、自拍枪、全景自拍棍、影子自拍术、人脸合成自拍术等全新自拍技术,进入有趣的摄影3.0时代。 盲人的博物馆新视界
篇8
关键词:博物馆;展品;景复原式陈列;互动体验式陈列
自从建立博物馆之后,博物馆的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就对于各种各样的展品进行了有特色的展示,如果说之前沿用的是静态方式进行展示,那么现在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式的方式进行产品展示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已有的展览方式上面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更加有利于展品的优质的展示,使得展品展示变的形式多样,同时能够吸引众多人的眼球。
1、展品设计原则
博物馆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社会活动,他通过一种对展品进行展示的方式,对观众进行事件的还原与再现,“场景复原式陈列”“互动体验式陈列”是当下两种比较流行的展示方式。在进行展示的时候,要求设计师能够按照展品的属性进行目标明确的展示,通过观看观众的表现,按照自己将要进行展示的展品所想要达到的效果来进行展品展示方案的设计。只有设计足够好的设计师才能够将科学性与真实性传达给观众。进行商品展示的时候是需要结合大众化的视觉心理的,人的目光一般情况下是色彩鲜艳的,人的视觉往往是既富有动感又富有优美与生气的结合物,在某些情况之下,就算是对于某些不好的视听觉等感官一类的东西,都能够引吸引到观众的目光,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稳稳地抓住这一特点,将其运用到博物馆的展品陈列设计上去,将展品进行点成面、面成体的立体构造,另外在进行展示的时候还可以运用到某些数字、音符、图形等视觉因素,进行空间上的划分和占用,这些都是构成空间展示的主要形态,在合理规划博物馆空间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可以通过理想性的划分各种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疏密关系进行空间比例的协调,毕竟这是影响展览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展品与展览空间相适应的设计的时候,设计时应该注意站在一个较好的空间设计的角度,在设计的时候注意着眼整体效果与设计相符合,可以将设计对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设计,使观众能够很快的进行对展示对象的大致了解,掌握到他的基本面貌和构成规律。只有能够抓住观众心里的设计师才能够更好地设计出一种适合大众的博物馆陈列方案,只有掌握了设计的相关原则,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产品展览设计。
在设计的时候也要注重比例与尺度的对比统一,设计师对于空间的准确掌握也是一个影响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观测者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效果参展物,如果设计师最后在展览的时候发现自己所设计的东西是不被广大观众欢迎的,那么就说明这是一次失败的展品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比例的完美分配,比如:所谓的黄金分割比例就是一种量化关系,将展品的比例控制在高与宽之比19:31的比例,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可以设计为1:1.4的形式来代替这一黄金规则,就可以设计出一种迎合大众审美比例的展品空间设计。
2、以“场景复原式陈列”先进技术手段展示
源于国外的展示形式的“场景复原式陈列”的展示方法,是现在博物馆中一种很常见的展示方式,他与之前的展示方式相比,具有形象生动、传神的优点,在进行展示的时候,采用这一展示方式能够给观众一种相对比较直观的感受,自上海世博会进行运用之后开始广泛被各大博物馆进行学习沿用,在这其中,很多博物馆都得到了良好的展示效果。在现在的技术手段之下,我们还可以在博物馆的展品进行展示的时候加入许多现代化的元素,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很多设计师在进行展会设计的时候,通过引用多媒体技术加入到场景式复原的展示方式中,来达到使展品展示更加生动,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的目的。比如:上海世博会展示期间,中国展馆的“清明上河图”一展品,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就采用了场景复原的方式,这一技术的采用自世博会期间开始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其中场景复原的方式可以分为陈列展示、微缩场景、蜡像半景化场景、动态多媒体等多种有效的形式,其中陈列空间展示的形式,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进行思想与设计的良好结合,力求一开始就在心理层面上能够直接的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在掌握好艺术性的同时拿捏好观众的心理,注意审美度以及视觉流程的总体规划;在进行微缩场景的设计时,需要在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同时,在保证事件真实性的情况之下,将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浓缩,通过向观众展示展品模型的方式将想要展示的景点、故事等情节进行真实的还原再现,微缩式景观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加有助于观众了解展品的属性,更全面地进行场景了解,不同比例的画面缩小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通过比例不同的画面进行产品展示,幻影成像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幻影成像技术的使用就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大家所拍摄到的景物传递到大屏幕上的布景中,将文件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绘声绘色的展示,这种形式下的展示能够起到一种形象生动的效果。
3、以“互动体验式陈列”先进技术手段展示
互动体验式展览有一种形式就是利用电子屏进行互动,在博物馆中进行陈展的时候,根据不同观众的喜好程度,进行不同需求的满足性设计,通过对不同主题的分类型设计,有着明确性的针对性的进行分类,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观众体验型设计,比如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进行触摸式显示屏的设计,参展者可以在进入展会之前就先看到展品的外在形态,这样一来可以让观众在进入到展馆的时候就先对展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采用这样的展示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观众的个性化感观,使得参与展会的人们的情操在观看展品的时候得到陶冶,同时增强自己的创作动力。在对博物院进行布局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整体设计与展品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通过视觉简化的手段进行一次呼应自然、组织均衡、前后衔接紧密且恰当的格局设计。在展会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视觉效果是很重要的,他是对观众视觉的一种刺激,多媒体技术的互动体验是一多媒体为媒介,结合语音视频等形式,将试听技术集于一体的技术。另外在展示的时候还有LED的形式进行展品展示,通过电子屏的方式将有色彩的画面进行切换,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展品的具体细节,然后结合当代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放映的形式,重在体现一种体验的形式,这种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显示对照片显示进行一个大致内容的讲解,然后再等观众进入展厅进行详细的了解,这种由简入易的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够节省资源,保护展品。
4、结语
博物馆的产品展示是一种结合艺术与科学的综合体,他在产品展示、服务社会、经营管理的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综合,通过运用新型的技术,结合用到多媒体技术,将各类新型技术应用到产品展示中去,将有关产品的相关资料、展览信息等内容,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多元化、自由性的特点进行表达。在以后的展览会中,只有大家一起对于展览多提建议,才能够使将来的展览事业更上一层楼。(作者单位:南京百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正宏.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2013,(5).
篇9
【关键词】博物馆 儿童展览专区 设置 必要性 实现方式
引言
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社会加重对儿童读物的关注,我国博物馆在儿童教育事业方面贡献了一定的力量。当前博物馆儿童展览区是博物馆专门针对儿童设立的一个展览专区,同时也是博物馆推动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法。广州博物馆从开馆至今,八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展览文物来向海内外朋友展现我国五千年文化,向来客展示广州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广州博物馆在展览历史文物的过程中,常和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合作,共同开展展览会,将拥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古韵的历史文物展现给广大群众。将我国历史文物展现给广大观众固然是好,但却忽略了儿童这一群体。和国外博物馆相比,我国博物馆展示物品过于单一,且受众范围小,大部分受众为历史古玩爱好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博物馆在推动儿童教育事业上就相对落后,还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以下笔者简要阐述博物馆设立儿童展览专区的必要性,并简述儿童展览专区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一、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设置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阶段是指1岁到15岁这一时期,而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幼儿期、学前期、童年期以及少年期。其中学前期到少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最重要的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指出,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心理倾向以及思想态度在6岁之前就可以形成。由此可知,这一阶段是儿童的重要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儿童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过了这个时期再对儿童进行教育,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儿童的学前教育中,更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落实义务教育。然而单靠义务教育还不够,还应当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更符合时代潮流,是世界发展趋势。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场所之一,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认识到博物馆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常将博物馆作为儿童社会教育的首选地。由此可知,博物馆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迎合这一需求,博物馆应当结合儿童年龄及心理特点,增加儿童展览专区的展览形式及展览内容,以满足儿童这一受众群体。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内展览的物品只针对成年观众,且展览的形式和内容单一无趣。儿童在观看这些展品时,因为不是自身所好,往往提不起兴趣观看,更不用说达到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博物馆设立儿童展览专区的必要性。
二、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国外在探索利用博物馆教育儿童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1899年,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在美国纽约诞生。从此以后,各式各样的儿童博物馆在美国建立,并逐渐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各国也开始纷纷建立儿童博物馆。我国在建立儿童博物馆上晚于欧美等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建立第一座儿童博物馆――上海儿童博物馆。此后,我国儿童博物馆如雨后春笋,纷纷在各地城市建立。随着对儿童教育的重视,我国各地博物馆开始在馆内设立儿童专区。如北京首都博物馆针对儿童设立的七彩坊,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针对儿童设立的儿童科学乐园等。虽然我国各地博物馆纷纷设立儿童专区,但还应考虑儿童专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儿童专区是否真的达到了传播知识的效果。
大多数博物馆对于儿童专区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他们认为只要在博物馆内设立一个儿童区域,专门提供给儿童玩耍、游乐或休息就可以。这样的理解显然是错误的。博物馆儿童专区必须展示有符合儿童观赏的展览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儿童专区应当设立成什么样子,需要设计者综合考虑儿童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进行设计。只有综合了所有因素设计的儿童专区,才能让儿童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最终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以此可见,儿童专区必须具备几个功能:
1.教育功能
前面已提儿童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需要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场合,在教育儿童方面,应当具备有和学校教育一拥墓δ堋3了知识的教育,博物馆更要注重道德理论、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社会责任感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博物馆主要借助展品、灯光、音乐等形式对儿童教育,激发儿童的兴趣。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培养儿童的趣味性,吸引儿童对新知识展开探索。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索,可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品质。和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没有拘束感,也没有强制儿童必须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儿童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更加愿意接受知识,也更加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
2.游戏功能
大多数学者认为,游戏不仅能让儿童发泄精力,更能让学生达到学习和发展情感的目的。游戏在开发儿童智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儿童的心理认知和心理构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博物馆在设立儿童专区时也确实意识到了游戏对儿童产生的作用,如香港的文化博物馆在儿童探知馆中设计了多种游戏以供儿童玩乐。在“考古园地”,通过设计互动游戏来让儿童接受对他们来说乏味无趣的考古知识;在模拟的丛林区,儿童通过和“丛林”里的动物嬉戏玩耍,可以提高个人交际能力和情感发展;在“香江童玩”区,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玩具让观看的儿童了解香港玩具的发展历程。
3.科学探索和兴趣培养功能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通过在博物馆儿童专区设计问题,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博物馆在儿童专区设计问题,让儿童通过专区内提供的各种资源去寻找答案,可以激发儿童的探索思维。因此,博物馆在设立探索式的儿童专区时,应当强调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展示给儿童。探索式儿童专区对儿童发挥的作用应当是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如上海的科技博物馆将天马行空的思维融合到各种各样的活动游戏中,把抽象和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形象的知识展现给儿童,引起儿童的兴趣,以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
三、博物馆儿童展览专区功能实现方式
1.根据儿童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对应展览内容
美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当前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多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从来不去考虑儿童想要什么,而是一味地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硬塞给儿童。大多数实践证明,如果在博物馆儿童专区设计成成人喜欢的方式,摆放成人喜欢的展品,这样的儿童专区很难吸引儿童的目光。因此,在设计儿童专区时,应当结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及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展览形式和相应的展出物品。一般来说,从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去设计儿童专区,更能吸引儿童的目光。从儿童的年龄特点上来看,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成年人那么富有逻辑,知识储备量也没有成年人那么丰富,个人生活经验更比成年人少。因此,选择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的展品不仅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2015年广州博物馆举办了“皇帝在盛京――沈阳故宫博物馆馆藏清朝文物的专题展会”,在展会上,广州博物馆为儿童设计了学前第一课,通过观赏清朝文物来体验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展会上,除了展出清朝乾隆皇帝御用珐琅双龙纹笔架,更配套笔墨纸砚。
2.丰富展览形式,以提高展会对儿童的吸引力
21世纪各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在大多数博物馆中,虚拟现实技术也被逐渐采用,甚至是成为大多数博物馆青睐的一项技术。而设计儿童专区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创造虚拟空间和虚拟物品,可以增加对儿童的吸引力。此外,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它新奇和科幻的特点容易吸引儿童的目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场景和虚拟信息,不仅增强了儿童的参与性,更增强了儿童的沉浸感。
3.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在设计儿童专区时除了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外,打造的儿童专区还要舒适安全。只有@样,才能使儿童身心免受伤害。儿童在专区内玩乐和游戏时,因为过分投入,常常忽略了安全意识。儿童正是好动的年纪,这就增加了危险性。因此,在设计儿童专区时,必须考虑儿童的安全问题。选用材料上,避免选用锋利、坚硬等材料。在音乐盒光线上,避免选用太过刺激眼睛的光线和太过吵闹的音乐,减少对儿童眼睛和听力造成影响。温度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需要调节,既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而在专区空间设计上,由于儿童多动、随性的特点,必须设计较为空旷的专区和流畅的观赏路线,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实际上,儿童需求不止以上提到的这几点,博物馆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层,也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所有年龄特点。除了空间上的设计,更要完善基础设施,如餐饮处、休息处、厕所及相关婴儿车停放处等。
4.设计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展览活动
博物馆馆藏十分丰富,而这些藏品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适合儿童的展品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2016年广州博物馆举办的文物动物园主题展览活动,儿童专区以儿童的视角出发,一共分为水、陆、空、家及变形五个部分。展会上设计了如“动物去哪了?”等问题,引起儿童的探索兴趣,让儿童在和动物联系中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式游戏,不仅让儿童学会珍惜动物,更让儿童学会和动物和平共处。除了“动物去哪了?”活动,专区内更设计了“疯狂动物城”“动物大巡游”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进一步让儿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还向儿童传播“保护动物和保护地球”的理念。
5.设计“移动博物馆”
学习没有尽头,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为了让儿童不在博物馆也能随时随地学习,博物馆儿童专区结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可以印刷相应的宣传图册和制作玩具让儿童带回家,通过宣传图册和玩具,让儿童把“博物馆带回家”。通过设计“移动博物馆”,儿童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
四、结语
综上,博物馆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社会场合之一,和学校以及家庭教育相比,博物馆除了具有新奇和自由的特点,更不会对儿童产生压力和限制。通过设计博物馆儿童专区,设计不同的展览形式和展出物品,可以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对儿童的教育功能,我国博物馆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儿童专区,为儿童打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周婧景.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问题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4(02):21-22.
[2]杨洋.浅议博物馆儿童空间设计――以德国博物馆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1):55-60.
[3]忻歌,宋娴,吴为昊.美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展与演变[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1):24-28.
[4]张海水. 中外文化语境下的“儿童博物馆”性质辨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4,16(04):68-75.
[5]王承举.当代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19.
[6]孙艳萍.新博物馆学展示观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22(09):54-57.
篇10
关键词:文物流线 功能节点 流线要素 形式功能统一
1. 文物流线简介
建筑流线是建筑中人员交通路线及物品运输路游,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建筑流线合理的构建,形成建筑物的脉络,将各个功能空间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划分、连接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
文物运输流线是博物馆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保存、研究、展出等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都依赖于文物。因此在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需要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畅通的文物运输流线,提供通向各相关空间的完善的链接,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方便、简捷。同时避免文物流线与其他流线互相交叉干扰。
国家博物馆文物运输流线分为两支,一支是文物入库流线,文物入库包括文物接受、鉴选、登记、编目、入库前的摄影、消毒、入库等各项文物管理流程。文物入库流线是完成上述程序所经历的路游。在这条流线上,要求路线便捷,简短,平直,安全,同时有效地链接各个功能空间。另一类是文物出库流线,文物出库方向主要包括出展、研究鉴赏。文物流线在水平线路上不能设有台阶,坡道的坡度不大于1/12,同时与观众流线不交叉或者隔离,确保文物运输的安全。
文物流线示意图如下:
入库流线:卸货区库前区库房
出库流线:库房展厅或研究部门(文保科保等)
2. 流线上各功能节点介绍及联系
博物馆的各个功能区,从管理,保护,收藏,研究,展出,教育等,均围绕文物展开进行。根据文物流线上的各个主要节点-功能区的设置要求,通过文物交通流线合理设计,有效组织各个功能空间,使各功能区都位于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空间中,并与其他相关空间紧密有机联系。这些重要的流线节点有:卸货区、文物管理区、文物库房、展厅、文物科保中心等等。
2.1. 卸货区:
卸货区包括运送文物装卸庭院和装卸平台,这个流线节点是文物流线的第一步。在设计中,根据馆方提供的文物情况、尤其对宽、大、沉的文物及有特殊环境要求的文物的运输行为进行线路研究,确保文物流线的各个空间安全畅通。卸货区文物运输行为主要是特种文物运输车在庭院的停靠回转及在室内装卸平台的文物装卸。
通过对特种文物运输车的调研与博物馆对文物包装尺寸的要求,确定文物运输车的车体轮廓过8~10米X3.5米X3.7米(长X宽X高),确定车体的回转半径等数据,布置出货车文物车开进庭院开出庭院的路游以及文物车在庭院内的停靠位置。
根据馆方提出装卸重量,在卸货平台口部设置8吨液压升降平台。液压升降平台可以与文物运输车对接严密,平台安置在室内,即使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装卸工作,这亦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措施。室内装卸平台设置空调控制系统,为文物的所处空气环境提供可控措施。平台上部设置了电葫芦,以备运送重型文物之用。
2.2. 文物管理区:
包括征集接收鉴选、登记编目、消毒拍摄等房间。这些房间联系紧密,工艺流程与文物流线相统一,在布局上围绕的文物入库主干线排布。
对于工艺要求特殊的房间,如消毒室等,房间内部设置上下水,空调通风系统设置有害气体排风的措施,根据功能要求设置通风柜。在文物停放的房间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以在火灾时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物及重要资料。拍摄室馆方提出净高要8米,根据房间的尺寸,水专业的喷淋、空调专业通风、电气专业照明都进行特殊处理。
2.3. 文物库房:
该区域位于建筑的最底层,结合人防分成了四个库区,库区口部设置了风淋室和出、入库温湿度缓冲库房。为了确保文物,尤其是超大超宽的文物在运流线上的畅通无阻,从入口到文物库房的走廊的整体尺度保持3.5米X3.3米(宽X高)标准设计。
2.4. 展厅:
国家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展厅、专题陈列展厅、临时展览厅、常设国际交流展厅、捐赠品展厅等,分别布置在新馆和老馆。新馆展厅主要分布在-6.0米标高层、6.0米标高层、13.5米标高层、21.0米标高层的平面上,老馆展厅主要分布在老北馆的一二层。其中-6.0米展厅是基本陈列展厅,老北馆的展厅为专题陈列展。其余展厅均可临时布展,灵活性比较大。
博物馆内展厅的布局特点为新馆各展厅呈上下竖向分布,空间通过入口大厅相联系,文物流线通过竖向文物电梯相连接。老馆展厅通过入口大厅与新馆各展厅空间横向联系。
博物馆从文物库房到展厅的文物流线脉络构建具有竖向并联,横向串联的特点。
2.5. 文物科保中心:
这部分房间功能主要是对馆藏文物及外来文物进行保护、修缮、研究。房间布局尽可能的靠近文物库,文物库到科保中心的路游需要做到安全、简捷、畅通。同时根据使用功能要求,文物保护中心的临摹间和字画装裱间,文物修复室需要充足自然采光,因而设置天窗。
3. 文物流线的构成
3.1. 文物运输流线与各博物馆功能区的关系
在博物馆设计中,入库流线采用串联式组合,根据文物进库流程,由文物运输走廊将各功能区联系在一起。入库流线上的各个功能区均属于半开放区域,包括卸货区、文物管理区、文物库房等。
文物的出库展出流线是出展文物从库房出发通过南北两侧纵向文物电梯形成的竖向文物运输干线,到达文物库上部各层展厅,在各层展厅形成文物流线回路,文物出库流线呈并联式组合状态。
各大功能区分为:展厅区、研究区、文保科保、宣教区、文物管理区,他们与流线的联系见下图
3.2. 文物运输流线要素组成
就该项目来说文物流线涵盖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他们的交汇处:工作间。水平交通包括上面提到的液压升降平台,还有-12.8米标高和-6.0米标高的“大环廊”,以及1.4北侧的文物走廊。它是文物进入展厅或文物保护、研究部门的重要通道。环廊及1.4米文物走廊的宽3.5米,高度根据不同位置的要求亦有不同,在重要的文物通行线路上吊顶净高保持在3米以上。
垂直交通是南北两部超大文物电梯,电梯载重6吨,速度0.3m/s,满足国家博物馆各类超大超重文物的运输。
在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交汇处,结合电梯前室,设置文物运输工作间,工作间在空间上联系着各层文物环廊、文物走廊、展厅入口大门,是竖向运输流线与水平运输流线的纽带。其中工作间与环廊的交汇处安置安防卷帘,在文物入库和出库时,文物无论从电梯出来还是进入电梯,此卷帘落下可形成独立的文物周转空间,保证了文物的安全,并且可以作为布展时或入库前的缓冲空间。另外工作间开向展厅的门属于超大超高的非标准防火门,在防火设防上有效保证展厅与文物电梯空间的隔断。
4. 文物流线设计过程中达到形式功能相统一的手段与方法
在文物流线的设计过程波及面广,涉及博物馆的各个功能空间,设计要求复杂,信息量大,需要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全专业协调设计。
如何做好文物流线设计,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构建便捷通畅安全的文物流线;其次整合好来自各方面的设计信息,如各个使用单位的使用要求,特殊文物的运输要求,各功能区的联系程度,文物管理保护研究的流程等等;再次确定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原则及标准,在设计过程中贯彻执行;同时建立各专业高效及时各专业沟通配合的工作方式。
4.1. 细致功能需求调查及严格的模数设计
在文物运输流线布局方案确定后,设计人员收集调研通过文物流线上所有与文物相关的尺度,这项工作尤为重要。如文物走廊上的各种防火门、卷帘门等,在保证文物走廊的限高限宽的要求下,这些超大超宽门自身的防火、安全、功能指标等各项方面性能如何保证,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的调研及研究。
走廊宽度的确定,净高的控制,这些尺度数据的来源一方面是基于馆方的任务书要求,但更多的是大量的深入调研。得到这些尺度后,进行整合,将它们模数化,以求达到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形式上得以规整,同时这也与室内精装修统一协调,这些统一协调包括:地面铺装的分缝与墙面、门的对缝,墙面石材分缝与吊顶总高的关系,墙面上各种机电末端的安装位置规整,吊顶模块化设计等等,这一协调的过程就是形式与功能相统一的过程,也是手段之一。
4.2. 各专业协调与关系综合
建筑交通流线是建筑的脉络,他纵横建筑内部,划分联系着各个建筑内部各个功能空间,不仅是人员交通货物运输的通道,同时也是机电设备主干管线敷设通路。因此对于文物流线内部空间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文物走廊的文物运输的尺寸要求、地面平整的要求、安全设防的要求和空气环境的要求,还要规划布置好走廊上部吊顶内机电设备的各类管线,使复杂多样的各类线路,在走廊吊顶中各就其位,合理畅通,以确保在实施时真正实现吊顶的控制高度。
各专业之间的管线综合是有效的协调统一的手段之一。国家博物馆项目,项目规模大,功能复杂,设备机电主要通廊与文物运输走廊路由同步统一,因此设计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文物走廊的下部空间及吊顶的上部空间进行全专业的设计综合工作,达到非常好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