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社区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社区的盈利模式

篇1

和其他已经拆分上市的物业公司一样,绿城的物业模式也以O2O为卖点,不同的是,宋卫平不提社区O2O,而是将自己的物业包装成新概念――“园区O2O”。

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园区O2O背后的实质仍为 “社区O2O”,在O2O“横行”的物业资本市场,绿城的“新故事”能否带来惊喜?善于讲故事的宋卫平又能否将物业顺利变为估值提升的催化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分拆物业赴港

绿城的招股书显示,绿城服务集团业务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分别为物业管理服务、顾问咨询服务及园区增值服务。

其中,物业管理服务主要提供如保安、保洁、绿化、物业维修及保养服务等传统物业管理服务。顾问咨询服务则为向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物业服务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利用品牌及专业优势满足其在房地产开发周期中,各个主要阶段的不同需求。

截至2015年9月30日,绿城的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14.26亿元,占总收入的72%,是公司物业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近4年来,物业服务收入在物业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70%。顾问咨询服务收入近两年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19.8%和19.9%。

但在绿城的招股书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其重点提及的“园区增值服务”,内容包括园区服务及园区O2O平台、家居生活服务及园区空间服务。该项业务2014年实现收入仅为1.4亿元。

“虽然业绩一般,但作为新概念,‘园区增值服务’更可能成为打动投资者的敲门砖。”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当前市场上打着物业服务上市的公司为数众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引起市场关注,即使是以物业品质著称的绿城也必须寻找抓人眼球的新题材,博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对于房企来讲,此时,除了调整企业组织架构等措施降低成本之外,探索物业管理这样的‘轻资产’模式也是出路之一。目前,资本市场也比较认可物业公司的未来成长前景。”张宏伟分析道。

绿城服务在其公告中指出,提出新模式一方面希望能发挥三大板块协同作用;另一方面,“园区增值服务”还能提供更多客户群,再通过一站式平台为在管园区的业主和住户提供多元服务和产品。

仲量联行研究部中国区负责人周志锋认为,国内开发商分拆上市主要为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达到“一种资产、两次使用”的效果。分拆旗下比较成熟的业务板块上市,既在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还能更好地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潜力,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

新瓶装旧酒

2014年6月,彩生活上市前后,物业管理行业进入野蛮生长时期,O2O概念的物业管理公司迅速崛起。目前看来,绿城所提的“园区O2O”背后的实质仍是社区O2O。

虽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宠儿,但如何让增值服务成为主要来源,社区O2O如何持续,仍是每一家房企在分拆物业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上市最早的彩生活增值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5%左右,中海物业的占比更低至4.7%,考虑到社区O2O仅仅是增值服务中的一环,实际占比可能会更低。

在收入和盈利模式上,绿城服务采取的是包干制为主(2012-2015年间,平均占比98%),而彩生活则是以酬金制为主,这让两者的收入来源结构也有明显区别。

这种差异也与另两家物管公司的盈利模式截然不同。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绿城服务收入为19.79亿元,近乎是彩生活全年营收的4倍,但盈利表现却远远低于彩生活,2014年彩生活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了79.2%和37.5%,绿城服务则仅有18.1%。

虽然整体毛利率较低,但是其中园区增值服务的毛利率却高达45.8%,这也是绿城服务愿意花大笔墨精心装扮的“卖点”。正是由于从低毛利物业服务板块转移至其余两个板块(利润率高于物业服务),绿城服务的毛利才由2013年的2.424亿元增加约49.8%,至2014年的3.631亿元,而毛利率从14.5%增至16.5%。

因此在行业人士看来,绿城服务上市之后想要提高自身的毛利率业务将要向毛利率较高的咨询服务以及园区O2O倾斜。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已上市或计划上市的房企物业公司,均把社区O2O当做核心卖点之时,绿城将自己的物业板块包装成“园区O2O”,意在明确区分与其他企业的特点,但目前看,其前期核心业务实质仍以“社区O2O”为主,能带来多少营收效益尚未可知。

对此,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物业管理背后的盈利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上市后投资者是否认同具有不确定性,“未来前景如何,要看物业管理盈利模式的创新”。

“社区O2O的未来前景很大,但关键在于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取海量的用户。目前大部分社区O2O平台的盈利模式都尚不清晰,短期很难产生实质盈利。”克而瑞分析师朱一鸣分析认为。

创新是持续盈利关键

“无论是社区O2O还是园区O2O,服务的最终落地仍是关键所在”,严跃进分析,精准把握物业服务的盈利点将成为行业的核心课题。

如何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将决定房企物业万亿平台能否搭建成功。其中,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庞大的用户数据库基础已成为市场的共识。

无论是万科升级的社区服务商2.0版本“V-LINK”、阳光100打造的社区商业模式“街区综合体”、花样年的商业社区O2O模式,还是恒大联合腾讯成为马斯葛的大股东,打造互联网社区服务商模式,这些社区商业探索已经推进了物业服务的升级。

而绿城显然也意识到了技术与数据库的重要性。

2015年9月,绿城服务于在其管理的若干住宅园区开始推行“智慧园区”项目,包括园区O2O平台、智慧物管服务平台及智慧硬件平台。根据公告数据显示,绿城服务已在265个管理的住宅园区园区O2O平台,占总在管住宅园区数量的44.3%,且正在实施园区O2O平台的全国计划,智慧园区的管理一直是宋卫平比较骄傲的部分。有媒体报道称,在上述园区增值业务,上绿城服务将组建绿城园区生活联盟,宋卫平希望到2023年服务300多万户,在保安、保洁、保修的基础上形成7大门类,30多项服务。

篇2

解决产业落地问题,需要首先认清楚什么是智慧家庭,它与以前的智能家居又有何不同。

智慧家庭与智能家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智能家居只是智慧家庭里面的一个部分,智慧家庭包括智慧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娱乐、智慧健康等部分。智慧家庭是以数据化的方式将智慧生活经验的数据与机器设备数据化控制模型相结合。它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机械设备的素质化,另一个是生活经验比如医疗数据化相结合,并且最终在家庭里面实现差异化、自动化的服务。

同时,“智慧家庭”是用物联网将数据化服务推到家庭,而互联网是将信息推到个人,这正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智慧家庭产业是服务自动化,互联网更多的是渠道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化。

智慧家庭整合的产业元素非常多,包括产业的云端、家庭娱乐、家居控制、安防、能源自动化、远程教育和智慧医疗。不同领域的跨界还会产生新产品和新服务,而这种服务的升级才是推动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关键。

今后不是以产品来构建智慧家庭,而是以各种服务以及传统产业跨界产生的新服务来作为这次推动智慧家庭产业的动力,这就需要产业间的横向跨界。智慧家庭的核心在于提高生活服务的价值。以后可以在家庭中通过空气管理、水管理、食物管理,来实现家人在家中的保健和疾病预防。

智慧家庭的落地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实现

智慧城市近几年推进的效果并不显著,原因在于不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

智慧城市推进的路径是从上到下,从城市到社区再到家庭,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而智慧家庭的推进,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这种需求能够产生多种形态的产品和多样性的价值,这个价值能构成以家庭为消费对象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样,可以通过智慧家庭实现智慧社区,从而构建智慧城市。

对此,在产业入口问题上,智慧家庭的入口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有无数个入口,不要担心产业入口被别人抢占,企业只要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就有入口的机会。而智慧社区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信息020,另外一部分是物联网构建的服务020,包括医疗检测设备、家电联动控制等。单纯的信息是进不了家庭的,还需要物联网服务的联合,才能进入家庭。

智慧家庭和智慧社区的对接,一定会产生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比如社区医院、金融、能源管理、房屋租赁等,将会形成“3公里生活圈”,这将是未来相继开发的服务。

智慧家庭产业的落地需要传统产业、电子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跨界融合

智慧家庭产业该如何落地?产业涉及的面非常大,不管是在通信技术规模、产品规模和服务规模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垄断智慧家庭产业。

此时,云平台就希望有整合,第一是产业认知的整合,即家庭服务器的提法,这个概念有两个承载,先是通信链接到家庭,提供及时性联动,以及承载了信息沟通的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把服务落地到家庭,然后再延伸到社区、城市,所以家庭服务器就应运而生。第二则是单品主控价值在提升,所以未来所有智能硬件单品都需要有CPU,通过程序实现单个产品的信息传递和与其他产品的联动,所以手机在智慧家庭产品的联动中只是扮演一个协作的作用。

现在问题在于,前期的智能硬件产品是直接推向市场,但当智能硬件推出后需要接上云平台,从云平台到服务平台,再从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落地,最后再延伸到社区。

未来的技术,将走向由服务来基于大数据、挖掘算法、模型再提供技术,从而形成一个闭环。于是,各个环节不同的公司,面临一个巨大跨界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需要的东西不知道找谁,做好了技术不知道做什么产品。

对此,产品的定义需要变化。在这一方面,目前已进入第三个阶段。最早是以技术来定义产品,随后发展到以系统来定义产品,当下则需要以服务定义产品,这些服务包括满足生理、心理、情感等多层面的需求。当产品的定义找准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进入社区的问题。能源消费是社区的一大主力,解决电力的问题是社区管理突破家庭和社区的最佳路径。社区能源包括社区能源储能、社区充电站、社区零碎的能源收集、公共空间的收集;家庭能源包括能源监控和能源可持续化。

当前,智慧家庭产业生态已经基本形成,其核心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020,同时打破原来产业间的界限,把传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进行有机地整合和融合,通过跨界融合来推进智慧家庭产业的落地。

篇3

【关键词】WiFi;多SSID;无线城市

0.引言

所谓“无线城市”,就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随时随地的上网服务。“无线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

1.无线城市的建设策略

无线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克服早期无线城市盈利模式的匮乏。无线城市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有市政公益的特点,同时必须引入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保证网络的持续发展。

从建设主体上,无线城市的建设主体不能仅是一家运营商或一个政府,而是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无线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无线城市网络运营商在建设中起主导地位,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角色是无线城市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政府一方面应推动资源共享,使数字城市的范畴向无线领域拓展,另一方面,在关乎城市民生方面,加大对无线行业应用的支持,在无线城市网络基础上,终端制造商、SP/CP、政府企业、用户成为无线城市环境有机的组成部分。

运营商在无线城市中的定位应首先是智能的“管道”,这个管道对上游和下游是开放的,这样才能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做大内容与应用,对所有公民做到平等接入,最终实现信息惠民。聚焦“管道”角色的基础上,再平等参与到产业链的上下游,通过对内容的集成、终端的定制向上游和下游拓展,而不能垄断整个产业链。

无线城市的网络作为城市信息化和通信基础设施,具有公益的性质,同时应具有商业网络的可运维和和盈利的特征,应该由城市主流的网络运营商建设、规模运营,运营商建设的无线城市网络不再是独立的WiFi接入网络,而是对运营商有线网络、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一个有益的补充,网络是融合的,用户能在不同业务切换上获得更好的体验。

建设模式上,运营商具备大规模建设运维的基础,如光缆网、数据承载网、城域网与广域网,从物质上、能力上具备支持政府建设无线城市的能力。同时作为市政设施建设的无线城市网络,应该可以获得政府政策、市政资产使用等方面的倾斜,运营商与政府相互支持,是建设成功的保证。

盈利模式上,运营商的参与能够是盈利模式多样化,能够提供作为政府市政设施特点的免费接入,也能提供商业宽带接入包流量、包时长、上游付费、与固网手机绑定的融合套餐等丰富的资费手段。

目前,移动WiFi终端的普及越来越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又给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发展无线城市的时机已经成熟。

2.无线城市的主要覆盖场景

WiFi网络作为热点覆盖的主要手段,覆盖目标的选择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由于政府在推动无线城市建设的主导地位,首先要考虑政府构建无线城市的愿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提高办公效率和信息公开

构建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建设无线城市首先应服务于政府信息网上公开、事务的网上办理。目前政府已建设了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的多级审批体系,将越来越多贴近民生的服务功能延伸到了社区,无线城市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应逐步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的市民办事场所,提供场景式的办事引导、办事表格填报、进度查询服务,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共享丰富的城市信息,市民等候时也能轻松获得各类城市信息。

2.2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构建和谐民生幸福城市,涉及医疗、教育、就业、保险等多个领域,随着城市的公益文体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无线城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附属功能,也将是这些民生场所必要的组成部分。涉及的场所包括各类公益场所、街区公园、医院、学校。

2.3提升城市形象

在城市主要的景区、商业街区、商业广场、口岸枢纽建设无线城市基础设施,将有益于提高城市形象,特别是在这些区域加载对城市的推广与介绍信息,成为对外推介的城市名片。

3.无线城市的应用解决方案

3.1场景覆盖模式

WiFi主要在公共数据业务热点区域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WiFi的性能以及已有网络资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覆盖场景、五类覆盖方式:室内覆盖场景可选的覆盖方式包括AP直接覆盖方式(室内AP直接覆盖方式、室外AP覆盖室内方式);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方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单独建设分布系统方式);有线电视系统承载方式(WiFi over CATV /WOC);室外覆盖场景一般选用室外型AP直接覆盖方式。

3.2用户接入模式

有线网络的VLAN划分可以使得用户入网即可归属于相应的虚拟网中,并实时相应的策略和数据转发服务。基于WiFi网络无线控制器的Multi-SSID技术也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点。

在无线城市覆盖场景内部署WiFi可以根据业务类型划分多个SSID,并对不同的SSID实施不同的加密策略和认证形式,用户通过无线网络输入相应的SSID和加密认证后,无线控制器就可以为其分配相应的802.1Q VLAN标记,用户即可进入相应的虚拟专用中,这样就可以针对有线网和无线网络统一实施基于VLAN的用户策略。

根据无线城市场景化应用需求一般建议划分3个SSID:

运营商自有SSID:提供运营商宽带接入功能,用户需输入账号密码,从而可以接入互联网,享有互联网各种应用功能。

个性化外网SSID:接入此SSID,用户可实现PORTAL网站接入,并根据用户信息,提供对应的应用服务。

个性化内网SSID:此SSID为网络安全最高区域,可实现支持802.1x认证,基于用户的网络身份进行网络访问权限授权,实现六元素自动绑定(用户IP、MAC、用户名、密码、交换机IP、交换机端口)及用户硬盘ID绑定等各种安全措施,用户内网设备通过该SSID的无线网络连接内网,提供各类内网应用。

3.3系统组网与应用解决方案

在各行业场景布署AP,广播三个SSID,分别为运营商自有SSID、行业外网个性化SSID和行业内网个性化SSID (SSID名称可根据要求定制)。

各热点的AP均接入运营商建设的行业客户AC 设备,通过划分个性化SSID的专用VLAN,实现登陆认证和页面推送功能。

无线城市通过多SSID技术划分了多个虚拟接入网络,单一虚拟接入网络的用户由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实现统一接入认证。例如运营商自有SSID上的流量接入运营商认证平台,由其统一运营和管理;行业外网个性化SSID接入行业认证平台进行Portal认证;行业内网SSID由企业自有信息系统平台认证管理,提供行业信息应用。如上图所示。

无线城市系统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由统一平台提供如用户位置信息服务能力、用户分组能力、上网行为分析能力、信息提供能力、数据共享能力、页面展现能力、信息组合能力。通过认证的用户,由统一的用户属性赋予用户在网络上的各种能力,如接入带宽、接入时长,通过用户的服务目录管理可以赋予用户不同的服务内容。

例如:在购物广场场景下的接入的外地用户,通过手机号码的解析,用户被分组到外地游客组中,而在商场场景下,对游客组提供的用户服务组合包括城市介绍、旅游服务信息、本地主要的服务热线、天气信息、交通信息,有室内导航服务的区域还能推送基于位置的服务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通过标准的信息总线链接到首页面的,而不需要另外开发,各种信息的组合构成了对外地游客标准的信息组合服务。而通过数据挖掘系统分析游客自身的浏览记录,能够产生用户信息偏好,由信息偏好分析模块,查询用户的数据库,并可与地址相关联,从而由本地服务信息提炼出最关键的信息。将关键信息和便准信息进行组合,行成了最终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页面。

3.4用户信息挖掘与信息推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无线城市作为城市信息传播的门户,不应该再继续传统的被动式服务,等待用户上门,而应该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及时主动地提供个性化内容的推送服务。

主动推送的信息必须符合用户需求,所以需要首先根据用户身份的识别以及数据信息需求的挖掘,挖掘出用户的潜在需求,再相对应地制定服务策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以居民A到医院就诊为例,主要的信息推送流程如下:

进入医院大堂,由于用户已经在智慧医院SSID有登录记录,当用户手机WiFi信号开启时,手机自动连接WiFi网络,后台识别出WiFi MAC地址相关的居民A的身份信息。

后台数据库有居民A在智慧医院SSID下的各类记录,挖掘出其近期诊疗记录,挖掘出系统数据库内与其病情相关的最新诊疗手段、健康知识等信息,系统确认这个对该用户可能为最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推送给居民A。

系统未定位到用户的上网行为和信息需求,直接推送欢迎信息和智慧医院WiFi业务提示:欢迎XXX到X医院,您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器登录智慧医院门户网站进行业务咨询和信息查询,也可以下载智慧医院客户端软件进行业务的办理。

后台业务系统有居民A在医院HIS系统中的某些业务进度记录,可以推送如:“您的化验结果已经出具,请到检验科几号窗口领取”、“您的药已经配好,请到药房几号窗口领取”等业务系统的信息。

结合用户信息挖掘和用户流程定制,可以使用户得到比较好就医体验。

4.总结

采用多SSID模式进行无线城市建设能够使运营商的WIFI网络实现多网合一,为运营商无线宽带接入网、政府无线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和行业内部应用提供统一载体,实现不同网络的功能和价值。集约建设分摊了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使行业用户能够低成本解决WIFI建设,使政府达到提升公共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的目的,同时实现了运营商WIFI网络的快速部署,从而实现了政府、企业、消费者和运营商的多方共赢,是无线城市可以选择的一条比较可行的发展路径。 [科]

【参考文献】

[1]贺彬.无线城市发展应对移动互联网新挑战[J].电信技术,2012(6).

篇4

在线教育产业链及运营模式

在线教育,实质上是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组成,巨大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角色的参与,产业链上的各类角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我们认为,在线教育产业链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平台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等。

在线教育内容提供商:不仅包括传统的教育机构,开辟线上教育,也包括从事在线教育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视频、文档资料、教育工具及各类泛学习内容。

学习视频,包括传统网校/远程教育模式和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传统网校/远程教育模式主要集中在K12阶段的课外辅导和成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它通过把传统的教学内容通过远程视频播放,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但这种模式存在缺乏互动和针对性的缺点。主要产品代表有学而思网校、正保远程教育、华图网校(公务员考试)、101网校、、尚德嗨学网、新东方在线(语言类学习)等。MOOC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课程模式,它伴随着丰富的资源、低廉的价格,以及易于使用、开放等优势而迅猛发展,但对于那些学习主动能力比较差的学习者来讲,学习效果无法保证。目前代表产品国内有网易公开课、腾讯微讲堂、超星学术视频等;国外有edX(哈佛、MIT发起,清华北大也开始加入)、Coursera(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建的免费在线大学课程项目)。

文档资料,主要由互联网文库机构如百度文库、豆丁网、知乎等提供,它能为用户提供多种格式的文档资源,作为学习资料库,但缺点是直接将产品变现的难度很大。

教育工具,即帮助人们学习的辅工具。包括背单词、笔记型产品、题库型产品,主要由小型辅助工具机构提供,如拓词网、扇贝网、猿题库、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Gnote等。

泛学习内容,凡是能提供某一领域某一门知识,都可以算作知识提供平台。往大了说,这些都属于教育范畴,本质上讲,人们通过接收这些信息都会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智慧,并因此获得成长。如问答网站(百度知道、知乎)、百科网站(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博客(新浪博客、Qzone)、微博、社交网站、各类论坛及专业网站,以及最近火热的微信公众账号(如“和君同行”)等。

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商:平台提供商主要是为很多内容提供商提供一个销售的大平台,主要有B2C、C2C、B2B2C、B2C+O2O、 C2C+O2O等几种商业模式。

B2C 模式是指教育机构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教育服务;C2C 模式是指个人为用户提供教育服务。B2B2C模式是指供应商到品牌商,品牌商再到用户;B2C+O2O模式是指教育机构结合线上线下提供服务给用户;C2C+O2O是个人结合线上线下提供服务给用户。后两种模式通过线上吸引流量,授课在线下。

B2C模式探索者较多,是最有可能产生突破的领域。目前国内探索多为语言学习类产品,运营好的前提需要保证B端的教学质量和品牌。这种模式最有希望拓展至K12领域、幼教领域、高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培训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来说,该模式成功的机会比较大。代表产品有沪江网校(语言类学习产品池)、91外教(全外教在线互动口语学习)、51talk(外语学习)、优才网(提供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关的技术课程)。

C2C平台比较难做,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难以聚到优秀的老师,学员若无兴趣则形不成付费意愿,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代表产品主要有多贝网(UGC内容、Live上课直播后在线录制、可以二次传播)、几分钟网(生活百科分享)。

B2B2C这种模式也有非常多的探索者,但是其难点在于怎样笼络到一系列优质的供应商,如YY教育拉新东方入驻,天下网校专门给一流的健身教练、舞蹈教室拍摄课程。代表产品有能力天空(2006年创办,视频就等同于淘宝店里的商品,是视频课程销售的平台)、YY教育、传课网、天下网校、网校网等。

B2C+O2O模式是依靠供应商端的品牌优势和优质师资力量,再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解决了互动与社交环节的问题,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还是在于供应商端。代表产品有和君商学院在线班(商科知识学习)。

C2C+O2O模式运营起来过重,一方面存在着C2C优质师资缺乏的问题,一方面也面临着线下教学场地、组织成本等问题。代表产品有第九课堂(让每座城市都变成一座大学)。

在线教育技术提供商:在线教育产业链中,除了提供内容、平台外,还有一些为技术支持的企业,例如华平股份为远程教育系统提供支持,立思辰、天喻息在政府或学校搭建教育云平台等。该类技术提供商虽然本身不输出教育相关的内容,但其技术支持也是整套解决方案不可或缺的,而在大量项目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则成为了其最大的优势。

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参与在线教育具备先天优势,因为在线教育的技术基础带宽是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特别是在4G时代即将到来的移动教育时代。电信运营商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参与是不遗余力的,不论是教育部与各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还是各地公司在教育领域的个性化业务拓展,都表明其基础建设到业务提供的综合解决能力。电信运营商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终端用户,在推广智能手机教育应用类产品上具备先天的优势,可以与第三方厂商合作提供教育类应用。如中移动的“校讯通”、中国电信的“家校通”等。目前,运营商正在扩大教育产品的服务范围,尝试新的业务模式,这也为相关的系统开发商和技术提供商提供了机会。

用户:既是互联网教育的受益者,也是产业链中的消费者。在线教育以其便捷性、经济性、灵活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本次开展的调查有68.0%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内参与过在线教育培训,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

在线教育作为新兴的商业机会,利益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核心。如果在线教育得不到有力的变现,那么它必将是一个虚幻的泡沫。在线教育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各大教育机构正积极探索变现方式。总体来看,目前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内容收费。对提供的课程和资料收费,主要是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原创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针对内容收费是在线教育平台最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一些拥有知识产权的教育企业和机构依靠其专业性极强的、有独特价值的内容向用户收费。从淘宝年会的数据看,价格区间在160-700元之间的课程范围选择用户更多。付费课程的质量很关键,只有优质的课程用户才会买单,才能带来好的口碑。代表企业有梯子网、能力天空、第九课堂等。

平台佣金。在线教育平台商负责搭建平台,邀请教育机构入驻,允许教育机构在平台上提供课程和资料,而利润来源是向进驻平台的教育机构收取佣金。此模式对于在网络运营上不具优势,但想扩大分销渠道和开拓网络用户的教育机构比较适合。对教育机构来说,平台上有充足用户时,企业比较受益,但在流量小时,容易亏本。对教育平台而言,是一种风险小的模式,但如果要做大做强,需要增加机构入驻金额和入驻数量。代表企业有传课网。

广告模式。即向在网站上或APP软件上投放的广告收费。在线广告是网站比较普遍的盈利模式。从收费的方式来看,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按点击次数收费。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网站都是主要采取此类广告方式。很多小型教育网站也通过Google Ad Words或者百度主题推广等推广工具来获得广告利益分成。几乎每一个教育类网站都会提供相关广告位,但是能够单独依靠广告来盈利的还只是少数具备品牌优势,能带来大量流量、点击量的网站。这种模式在在线教育平台中比较少见,而在手机APP软件中应用则比较多。在手机APP软件中置入广告,这是一个较大的盈利来源。

软件收费。供应商为移动终端开发的在线教育APP软件,有的是需要收费的,当用户需要安装时,必须先购买。

增值服务。在线教育机构通过为学员提供考试服务、就业咨询等服务收取费用。这种盈利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网络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个性化问题,并且提供了区别于一般数字内容的增值服务,也很好地避免了版权问题,降低了被盗版的风险。如中华培训网的会计子网提供了一种高级课程,收费是普通数字内容课程的10倍,其增加的费用部分用来提供会计学习过程的疑难解答、会计实务咨询等服务。

会员服务。用户缴纳一定的会员费就能免费观看平台内所有课程。如华图网校,980元包月能享受到免费观看所有课程,但这种模式不太好使。但未来,会员服务的盈利模式是一种趋势,也是作为在线教育平台比较适合的一种模式。在互联网思维笼罩下的在线教育,既想推行免费模式,又想走收费路径,那么会员服务是一种选择。做好会员服务,必须要做好平台的流量及内容。这种盈利模式很普通、很简单、很容易接受,但是不容易尝试。

佣金费(老师)。对于在线教育感兴趣的不单单是资本市场与创业者,老师更为关心。YY教育的做法是老师入驻平台,收取一定的佣金费用,而老师自己讲课的收入基本归于老师。YY教育在其中就相当于房租差不多,类似于淘宝同学,但是前者是软件,后者是平台模式。在线教育平台要想做佣金费盈利模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着足够的用户数,不然老师为什么会理你;二是老师质量高,随便为了点佣金费而放任一批批内容的课程,那么是一个平台的失败。用户很简单也很真实,一次的欺骗或者一次的假货,基本被判“死刑”了。

众所周知,在线教育产品的供应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寻求互联网的方式,不断谋求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搭建平台,开办网络教室。如新东方、学大教育等拥有教育基因的传统培训机构。另一类是互联网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开始通过投融资等方式切入在线教育领域,利用自身的流量优势,携用户进入在线教育市场。研究典型在线教育企业对于其他众多的在线教育供应商具有借鉴意义。

1. 新东方在线(新东方网校):打造全面的学习管理系统

新东方在线,又称新东方网校,成立于2000年,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专业在线教育网站,其课程服务涵盖考研、托福、雅思、外教口语、中学、四六级、新概念、职称英语等类别。新东方在线已成为用户认可的网络教育品牌。目前,新东方在线网站个人注册用户已逾1000万,移动学习用户超过300万,自主研发的多纳爱学儿童App,累计下载次数超过900万。

从产品角度来看,新东方集团对在线教育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

线下课程的网络化复制阶段。由于早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整个新东方在全国的学校数量还很少。新东方在线做的主要工作是把新东方名师讲解的课程移植到互联网平台上,这满足了全国各地大量学习用户的需要。

“课程+服务”阶段。当互联网进入视频和电子商务时代后,全国各地都可以接触到越来越方便的面授培训,学生会关心网络与面授的差异。在2007年-2010年间,新东方在线开始在主要的产品中附加包括学习计划制定、督学导学、作文批改、答疑等人工服务,让网络培训能够在用户体验上模拟传统面授形式,这样的变化使85后~90后的学生更愿意接受。

全面学习管理系统阶段。近两年来,新东方在线的产品进入了全面的学习管理系统阶段,在海量的云知识库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得到全面有效的管理,相比课程和服务的简单累加,学习管理系统通过科学的学习过程设计和智能化的学习过程监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效果更加清晰可见。在这样的产品形态下,网络培训的用户体验可以实现优于传统面授培训。

新东方在线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网络教育产品设计人才缺失。目前所需要的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人才,新东方基本靠自主培养。

2. 网易在线教育:构建较为成熟的生态体系

网易是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目前网易业务主要由门户、游戏、社交(邮箱、花田、易信等)、教育四大板块组成。网易于2010年底推出网易公开课打响了进军在线教育的重要一炮。随后2011年5月推出网易云阅读,2011年6月推出有道云笔记,2012年上线网易云课堂,2014年5月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中国大学MOOC”项目等等,结合网易先前具有教育属性的产品,一个在线教育产品体系逐渐形成:

综合平台:网易云课堂,包括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前者涵盖职业教育、英语教育、考研公考、K12、亲子教育等各个年龄阶段

英语学习:有道词典、有道翻译、有道口语大师

办公协作:有道云笔记

阅读软件:网易云阅读

沟通软件:网易邮箱、青柠(大学生社交平台)

经过几年,网易各产品在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一支合力:有道词典用户量超过4亿,网易公开课已涵盖一万三千余集国内外优质大学课程,网易云课堂与“爱课程网”合作,承担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以慕课的形式和中国所有985高校合作,让更多的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甚至获取证书。尽管目前网易大部分课程还是免费,盈利模式还不是十分清晰,但是如果有充足的用户流且有较好的用户黏性,盈利将是水到渠成的事。目前网易在线教育的运营模式如图9。

网易进军在线教育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良好的品牌认知(三大门户之一,数亿的用户规模)、先期的产品积累(有道系、网易公开课等明星产品)、充裕的资金投入(网易游戏仍然是现金大牛)、先进的技术水平(网易作为科技公司,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有力支撑在线教育发展)。

当然,网易也有它的劣势,由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仍在早期的摸索阶段,大家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网易的劣势其实也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比如用户的接受程度有限(当前用户更多地将其作为学习的补充工具)、盈利模式不清晰(当前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仍处在烧钱阶段,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行业严重的割裂性(从幼儿教育、K12到成人教育形式非常多样化,很难格式化)、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教育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内容、资源、资金的积累及支持,需要慢工出细活)。

目前,网易门户是其对外的招牌,但门户广告潜力有限;游戏是其现金大牛,但其端游增幅乏力且手游转型并不成功;社交则一直不温不火,或许在线教育将撑起网易的未来。

3. 沪江网:坚持用户互动

沪江网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较大的互联网教育互动学习平台。旗下业务包括互联网门户媒体、网络SNS社区、B2C电子商务以及国内首创的在线互动学习平台沪江网校等。在线教育是主场,线下教育是客场。

沪江网校大部分内容是免费的,现在有2亿用户,会员近2000万,移动用户下载近千万,每天新用户(注册+移动)将近10万。网校100万付费学员,每天几万人在网校上认真学习。沪江网很受资本青睐,截至2013年共获得2000万美元B轮融资,项目估值达2亿美元。

沪江注册用户数量发展比较快,很大的原因是坚持原创、坚持用户的互动。在互动方面,沪江网从最开始就建立起了由用户上传、让用户来参与解答问题的一个平台。在沪江网校中,学院组建线上班级,有自己的班主任,每天抽固定的时间来学习购买的课程,并像真正的课堂一样提问、回答问题和做作业。沪江网校的模式就是让用户真正沉下去,每天花一两个小时以上课的模式真正去学习,这是真正有意义的,也是沪江网校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沪江网的线上主场已经做得相当完善,最近在走向线下教育这个客场,其在线教育体验店正式对外开放, “沪江网校体验中心”是全国首家在线教育体验店。体验店会将为用户提供外语、职场技能、兴趣学习、K12等海量优质网校课程体验,以及开心词场、沪江听力酷等各类掌上学习APP体验,还将不定期举办与学习相关的各类线下活动。

4. 学而思网校(好未来):在线教育O2O的完美结合

学而思网校, 2013年8月改名为好未来,应该是目前最为发力在线教育的一家公司,即便目前在线营收占比仅3%,仍在中小学、幼儿教育等领域推出了门户网站群。2009年,学而思教育集团设立学而思网校,定位于0~18岁学生群体的在线课外辅导。从2010年1月开始提供在线课程,目前提供包括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在内课程,收费标准为20~100元人民币每小时。具体来看,好未来旗下拥有品牌学而思、乐加乐、东学堂、智康1对1、学而思网校、摩比思维馆等。在线教育领域,学而思则发展了布局相对完整的中小幼教育专业门户网站群――e度教育网,e度教育网由育儿网、幼教网、奥数网、中考网、高考网、留学网等多个网站构成。2012年,e度教育网开始逐步向全行业开放,并推出了多款学习APP。而家长帮是对家长最有帮助的教育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家长通过家长帮获取教育信息后,转而购买线下课程,这样就实现了O2O的完美结合(见图10)。

5.网龙华渔教育:引领K12课堂教育

网龙华渔教育,全名福建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是网龙网络(中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全民终身教育的高科技公司。

网龙华渔教育目前重点在打造K12教育的智慧课堂。它是由101学习平板电脑、互动黑板、智能云盒、答题器、机器人“智慧助教”等硬件,及开放平台、课堂互动系统、中小学教学教辅资源等软件、应用、资源组成,从而打造了一个K12学习生态圈,很好地将教室、老师、学生和家长连接起来。该套解决方案的优势一是网龙华渔教育将母公司网龙公司的游戏基因植入课程开发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二是,通过平板电脑收集学生的所有数据,产品软件能自动分析学生行为,反馈给老师,老师能轻松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方便老师进行个性化教学。三是,助教机器人内置了“名师课堂”应用,使学生可以通过机器人头部的平板电脑,以视频通话的方式与外教开展远程英语教学互动,有利于学习到更地道的英语。“智慧课堂”目前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多所学校得到较好的应用,受到很好的评价。目前在线教育供应商在K12领域发力的产品,多为课外知识辅导、工具提供等,鲜有开发课堂教育产品,华渔教育的这个产品未来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除K12教育外,华渔教育还同时在其他细分市场发力。华渔教育正在构建终身学习的生态系统,面向K12教育、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终身教育,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并提升学习环境及学习效率,利用游戏化模式寓教于乐,并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提供创新型教学方式。

在移动互联时代,基于大数据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智能推送,家长、教师、学生三者的沟通会变得非常方便。在当前的互联网教育热潮中,大部分的教育创业项目都在试图做这样的教育智能平台。

――《2014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

篇5

汽车时代,私家车走进千家万户,驾校也“乘风而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驾校已超1500家,相关从业人员也超过20万。随着互联网+之风四处席卷,58学车、驾考一点通、优车车等一大批互联网+学车平台相继诞生并受到各界以及资本们的关注。2015年底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关于机动车驾驶证自学直考试点的公告》,4月1日起,自学直考即将实施,那驾考未来如何?传统驾校又将如何面对?互联网+学车能否借此迎来新的爆发点?

四痛一政,互联网+学车箭在弦上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大关。学员人数从2008年的1678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3000万人。这也形成了一个1000亿人民币规模的市场。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市场、年轻人市场和女性市场,学车市场潜力巨大。而且互联网+学车恰巧处在“四痛一政”的节点上,即四个行业痛点加一项政策推动着互联网+学车向前迈进。

一痛:信息不对称。学车价格、服务没有统一标准,学员准备报考驾校时也不知道哪个驾校好,甚至不知道去哪报名学车,驾校、学员、教练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

二痛:驾校课程安排不合理。传统驾校由于教学用车和教练有限,学员常常约不到车,而学员又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经常耽误学车时间,且约车需要电话反复沟通确认,十分耗时费力。

三痛:行业未标准化,定价混乱。目前学车市场千人千价。除了考试费用、车油耗损费、教练工资和公司运营费外,还可能产生地区差异费、补考费用、空调费等各类费用。

四痛:传统驾校体系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传统驾校对教练的监管不力,吃、拿、卡、要早已司空见惯。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2008年至2012年间,某车管所的39名驾校考官收受红包合计2100多万元,而这些红包多是通过驾校教练送上去的。此外驾校、教练仍然处在自我的优越感中,目前教学效率低下,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常在。

一政:政策给互联网+学车带来转机。2015年11月国务院网站了《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其中驾驶证可以自学直考直接冲击了传统驾校。如自深圳实施自考驾照至今已经有7家驾校倒闭,国营驾校也未能幸免,深圳传统驾校招生情况狂跌50%。这也恰好给互联网+学车平台成长的机会,一大批平台获得了融资。如2015年8月优车车获得千万天使轮投资;而2016年1月20日“四个轮子”也宣布完成450万人民币的天使融资,此前还有名噪一时的58学车和91恋车,都宣称完成千万级融资等等,行业开始呈现一片生机。

五类模式,开始打破传统学车规矩,如今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五种不同的模式。

一、导流模式

驾考一点通、车轮驾考等属于这类,只做网络招生,输送生源给驾校,从中赚取介绍费用。此类模式较轻,实质是媒体,做流量入口做宣传,依靠招生赚差价。但也有些问题,如因为后期服务体验完全无法控制,有点“杀生”嫌疑,如果大型平台参与竞争,在流量上就会失去优势。而且主要盈利来源于招生差价,后期盈利空间有限。

二、互联网驾校模式

简单的说就是挂靠,租用驾校车辆、自己聘用教练员、自主招生和培训考试,希望通过自营模式控制学车体验,解决行业痛点,本质上还是个驾校。58学车、1217驾驶学院等采用的就是这类模式。现实中也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因为多是租赁,包括车辆和场地,一旦发生教学事故,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容易导致法律纠纷。

2、资产模式重,租赁场地、购置(或租用)车辆、招聘教练员,对资金要求高,易患上肢体肥大症,稍不留神便可能造成资金流断裂。

3、行业经验缺失,这些互联网驾校多由一群高端IT男创立,对驾校的管理多无实操经验,而且还要忙于应付各类关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练员+Uber抢单模式。

优车车、91恋车等采用这种模式,把教练员置于整个平台之下,自己作为招生平台,学员学车需求,距离最近的教练抢单,实现需求配对,将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运用的是Uber共享经济的思维。这类模式理论上很美好,既不用租车、也不用租场地、只需要做好平台即可。但这类模式法律主体混乱,法律风险常在,而且需要和驾校处理好关系,否则容易遭到驾校抵制,也很可能被互联网巨头“模仿”。

四、SaaS软件模式

这类模式通过销售或者免费提供软件给传统驾校使用。如哈哈约车从2014年开始,销售了400套约车软件,优车车则在91恋车模式的基础上还给驾校免费提供SaaS软件,并支持驾校定制系统,如预约学车、学生在家预约练车时间、计时学车、驾校派车接送等。优车车等是希望通过整合互联网平台资源和驾校管理服务资源,为学员提供Uber一键抢单等功能的同时,为驾校也提供开放管理平台,从而整合更多有升级转型意愿的智慧驾校加入,这类实质是软件公司模式,免费赠送方式可带来用户,加强和驾校关系。但购买或者使用的驾校多分散,无法发挥互联网边际成本降低的效应,学员也感知不深,而且最主要考验的是软件好不好用。

五、SaaS+介入模式

这类模式是在提供管理系统软件的基础上介入驾校的服务中,希望实现学车标准化。找教练目前采用此类模式,但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能做,关键点是找到优秀的驾校合作。这种线上线下联合O2O的模式也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清晰,线下服务品质难以控制以及对地面资源过度依赖,普通的创业者无法拷贝等问题。

总结而言,五种模式,各有优劣,未来路还很长。

真要革新,还有这几道坎

而且,驾培是个较为传统的行业,互联网+学车尽管有较大革新,但要说真正打破行业规矩仍有几道坎要过。

一、教练员的筛选和评价体系

首先教练是驾校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反馈的核心环节,所以在学车培训中如何筛选教练、如何判断教练的水平就变得十分关键。很多驾校在教练筛选时以开车时长、教龄、用户评价等作为考量因素。但互联网+学车平台若要打破原来的行业痛点,杜绝之前的吃卡要拿等恶习,这些指标显然不够。如何建立起一套标准模式能让教练员实现优胜劣汰就是所有互联网+学车平台要过的第一道坎。

优车车、91恋车目前采用抢单的模式来实现教练员“竞岗”,如让学员在手机上一键呼叫发出需求,驾校教练进行抢单,最后产生三位候选教练。这种共享经济式的做法确实有助于提高市场上教练的供给量,保障用户在学车上的体验,提高学车效率,但如何搞定驾校和让更多优秀的教练入驻平台就成为他们新的考验。

而对于教练的评价,目前主要有以结果为导向、以学员体验为导向、以满座率为导向三种方式。但教学车不是一项简单的服务,学车要的是结果,是让学员通过考试,取得驾驶证,而过程中又要有好的体验,所以这是个过程和结果都要兼顾的服务项目,着实不好干,也考验着平台的管理能力。目前优车车等引入淘宝考评机制,学员可在APP社区、微信等渠道反馈点评,还有驾校采用了星级评定,星级高低直接影响教练收入。这些方法是否长久凑效,也待时间验证。

二、低频需求与用户的获取

学车是典型的低频消费,那如何以低成本获取更多新用户或增加老用户的消费频次成为学车平台的第二道坎。目前常规的获客方式都是口碑介绍或给介绍人推荐返现,但互联网+平台显然不能走他们的老路,那具体能怎么做呢,又难在哪呢?具体有两点。

第一、如何找到精准的学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学车的人数在3000万左右,大学生只有1000万,剩下的2000万都在社区,显然社区是重点攻占的“壕沟”,但学车平台又缺乏社区资源,如何才能占领社区就将考验着学车平台。

第二、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获得信任。因为学车也是笔金额不少的消费,传统驾校,门店、办公室、训练场、甚至教练车等都能为驾校做信用背书,但互联网+学车平台呢?他们如果没有,就会导致模式过轻,平台的信用背书很难建立,如果有,模式又太重对资金造成压力。91学车目前采取分批支付报名费;优车车联合平安保险,推出不过包赔产品,以及0元试学,分期学车等;好好学车则找来e袋洗入股并借助大妈进入社区等等,这都算是方法,但都容易被复制,互联网+学车平台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场地、教练车等问题

学车依然是需要线下落地的o2o服务,那互联网+学车平台自然绕不开有关场地、教练车等问题。

首先是场地难处理,即便是58学车,他们11处学车场地中有10处是驾驶员培训中心或者培训学校,因为是租用,时间上就没法控制。目前学车平台多采用时间优先或教练优先的方法“见缝插针”最大化利用场地和教练,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其次,教练车难以解决。无论是培训还是考试都需要教练车,国家规定不允许私家车改装,学员又不可能为了学车买一辆教练车。

所以即便学员学车需求旺盛,互联网+学车平台也能顺利招生,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互联网+学车平台和驾校也只能尴尬地笑笑,无法消化。

四、营收途径窄

更为关键的是,面对低频次的学车市场,互联网+学车平台不得不面临着盈利点较少的问题。此前在完成千万级融资的58汽车陪练,在高调进军8个城市后不得不舍弃天津、成都、重庆市场,这也在提醒所有互联网+学车的创业者:在资本寒冬,如何构建自己的盈利模式形成坚固不催的护城河,便是优胜劣汰的核心点。

篇6

【关键词】开放资源;版权;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盈利;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6—0009—0

引言

“开放”的理念起源于自由软件(Free SoRware)和开放源代码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之后又先后出现开放存取(OpenAccess)、开放内容(Open Content)、开放课件(OpenCourseware)以及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等开放资源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各类资源的建设。资源用户(消费者)能够自由地获取更多资源,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了开放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大众智慧不仅推动知识社会的进步,同时推动商业进步,引领商业新模式。

本文从开放资源的开放性、版权问题以及盈利模式三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对开放资源建设中如何处理相关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一开放资源的开放性内涵

1 开放内容(Open Content)

David Wiley于1998年提出“开放内容”的概念,建立开放内容项目(Open ContentProiect)。“开放内容”是指在满足一定许可协议约束下,可以自由修改、使用和重新的任何对象。开放内容包含的对象广泛,包括文本、音频、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形式的对象,其关于“开放”的含义为:授予他人版权法中标准许可之外的权限许可。用户在使用内容时,受到的版权约束越少,该内容就越开放。

对于开放内容的主要访问许可或使用权利可以用“4R框架”来表示:

(1)重用(Reuse)。以未修改的方式重用内容的权利(例如,制作内容的副本);

(2)修改(Revise)。修改内容本身的权利(例如,将内容翻译为另一种语言):

(3)混合(Remix)。合并多种原始内容或修改后的内容建立新内容的权利;

(4)再发行(Redistribution)。共享原始内容、修改内容以及合并内容的权利(例如,把内容的副本给朋友共享)。

开放内容项目目前已经关闭,并由Creative Commons取代,但其关于“开放”的内涵对于开放运动的发展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开放存取(Open Access)

学术作品的相关研究主要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其研究成果对于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大多数观点认为这类资源应该贡献给社会,提供自由、开放的在线访问,不受不必要的许可协议、版权和订阅的约束。这就是开放存取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的主要目标。

“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宣言”(Budapest Open AccessInitiative,BOAI)、“百斯达宣言”(Bethesda Statement)以及“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是开放存取运动的三大里程碑,共同形成对开放存取的定义,包含以下特点:

(1)开放存取的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获取:

(2)允许基于所有合法学术用途的使用(包括使用、下载、复制、发行、演绎等),使用时必须对作者署名和致谢;

(3)主要针对学术作品,不包含小说、通俗杂志等:

(4)不向作者支付报酬。

开放存取的定义去除了价格和访问许可障碍,使得作品可以在最小的约束下获取,而仅仅是去除价格障碍这一点就已经满足了大多数开放存取倡导者的大部分要求。

3 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

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是开放课件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2年的会议上,首次提出OER的概念。2006年UNESCO关于OER论坛的总结报告把OER定义为:“OER是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素材,人们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可以进行自由、开放地使用和重用这些素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OER的目标人群,即教育者、学生和自学者,这也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定义。

OER运动最初是受开源软件运动成功的影响和鼓舞,因此其关于“开放”的内涵也沿袭了开源软件的许多要素:

(1)资源可以自由获取、使用和重用。人们可以自由地贡献资源(新增或修改)以及可以自由地共享资源,即人们可以不受到个人能力限制、地理因素限制访问资源,可以自由使用、修改和共享资源。

(2)在使用资源时尽量减少约束,包括技术、社会和价格方面的障碍。技术领域的约束(如缺乏互操作性、缺乏标准技术规范等)将限制开放性;另外某些技术措施也限制了用户的使用(如在学习管理系统中登录后才能访问学习资源,因此限制了外部用户的使用)。更广义地看,技术约束还包括物理约束,如地理空间上的距离或时间上的约束。社会领域的约束可能来自组织机构或经济方面(如版权和价格都将限制对资源的访问),也可能来自与研究和学习有关的道德标准方面(如出于隐私的原因限制对资源访问)。

综合以上各类开放资源的“开放性”分析,“开放”的内涵是指资源可以自由获取、使用和重用,而不受(或尽量少受)社会、经济、法律的约束,人们在使用资源的同时,也对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使得资源的整体价值增值。

二 开放资源的版权与许可

大多数开放资源都具有版权法规所保护的作品属性,因此将受到版权保护,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才能保证开放资源的自由访问与使用?

1 版权与许可

版权法规对于保护的作品范畴、权利、保护期和访问方式进行了具体规定。各类开放资源均属于版权法规管理的范畴,具有至少七十年的保护期,而保护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等。

根据目前版权法对作品保护的权利和保护的时间来看,如果作者不许可作品使用,那么开放资源的“开放”目标(自由使用、修改、重用)无法实现。但是版权法赋予作者许可和转让作品使用的权利,根据这一规定,为了促进资源的开放共享,出现了多种开放共享许可协议。

开放共享许可是在版权体系下,由作者先保留对于该作品的版权,然后再运用版权法赋予作者的权利,由作者授权,允许他人在满足特定条件的限制下,使用其作。开放内容许可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版权,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将自己的作品的某些权利提供给公众,让这些作品有机会被更多人分享和再创造,共同促进人类知识作品在期生命周期内产生最大价值。

除开源软件外,大多数类型的开放资源主要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CC)。该许可协议由四种基本选项组合而成,这四种基本选项为:(1)署名(BY);(2)非商业性使用(NC):(3)禁止演绎(ND):(4)相同方式共享(SA)。通过上述4个选项的组合,可以形成CC的6中主要协议:BY,BY-SA,BY-ND,BY-NC。BY-NC-SA,BY-NC-ND,以及CC0和CC+两种拓展方式。采用CC0许可,意味着作者放弃对作品的权利,作品属于公共领域,从而最大化共享;CC+则可以在6种许可协议基础上许可更多权利。

2 开放资源的合法访问方式

根据资源当前的版权与许可状况和应用场合,对于版权作品有几种合法访问方式:(1)版权人许可和转让版权;(2)版权人开放共享许可;(3)合理使用:(4)版权人放弃版权。

开放资源则主要采取其中第(2)种方式,由版权人主动声明其作品的开放共享访问的条件和约束,使用者在遵循开放许可协议的前提下,可以自由使用这些作品。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可以采用合理使用的方式(如教育领域的部分应用)。而作者或版权持有人也可以通过CC0等方式声明放弃版权,从而给予用户最大程度的使用自由。

版权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关系如图1:

不同类型作品之间的关系如下:

(1)开放资源与版权作品的关系。采用开放共享许可的开放资源属于版权作品,不是没有版权的。在版权基础上,添加开放资源的版权许可约束,使每个人在遵守该许可条款的前提下,有权复制、修改和发行资源或其演绎作品。

(2)开放资源与公共领域作品的关系。大部分开放资源不是公共领域作品,虽然可以自由获取,版权持有者并没有放弃其对于作品的权利。他们仍然保留对其作品的版权,采用许可协议确保对作品的自由访问和修改。而公共领域作品,则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欣赏、修改。

在使用开放资源时了解清楚这些关系,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同时更大程度上共享资源。

三 开放资源的盈利及可持续发展模式

根据前面两节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

(1)开放资源的定义,都不把重点放在“免费”上,而且绝大多数没有禁止资源的商业应用;

(2)开放资源采取的开放共享许可协议也大多为商业应用排除了障碍。

虽然对于开放资源,盈利不是开源运动的主要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开放资源的更广泛和深入的使用,同时也是开放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方式之一。

1 开放存取的盈利模式

开放存取主要针对学术期刊,关于开放存取的争论最多的是它们会不会造成传统出版的萎缩。但有证据表明,开放存取出版可以为出版商提供一种手段,继续满足成本,并获取利润。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主要有:

(1)作者付费。这是开放存取最知名的模式,通常由作者的基金赞助方或机构支付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Charge,APC)。各个期刊的收费标准不同,在660至2350美元/篇不等,不同的会员资格可以享受不同的折扣。例如Springer Open Choice Program目前允许作者将其论文作为开放存取作品,收费3000美元。

(2)机构赞助。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是由协会、基金会或研究组织直接赞助,这类期刊面向作者和读者是免费使用的。例如BioMed Central Journals中的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Chinese Medicine等期刊。

(3)由企业和学术图书馆支付其机构成员发表文章的费用,例如:BioMed Central按照机构的规模每年收费1550至7750美元。这是许多期刊目前采取的方式。

(4)开放存取的混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作者有权选择付费发表以换得文章的免费获取,或者放弃付费并同意文章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订阅读者获取。如Florida Entomologist、The Scientific World、Company ofBiologists等采用这种模式。

(5)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和广告收入。这是比较传统的盈利模式。

2 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教育资源根据其“开放”和“教育”特点,通常都是非盈利的。但是要制作这些资源,仍然是具有成本的,要长期维护这些资源,并提供用户访问,更是OER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David Wiely在OECD的报告中将OER项目的可持续性定义为:OER项目完成其目标的可持续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1)资源的持续生产与共享。生产OER需要人力资源、工作流过程和支持技术,具体包括获取内容、将其数字化、检查相关的版权问题、解决版权问题、提供质量保证等。在人力、工时、开发工作流策略、购买计算机、上网、获取和管理软件等环节都发生成本,解决这些成本是可持续性挑战的一部分。最终的OER必须能够分发给最终用户。这就需要在互联网上数字副本或利用物理媒体(如硬盘、DVD、USB等设备)数字副本,或打印副本。所有这些方法都产生成本,包括在线的带宽费用、媒体库存、物理媒介和纸质副本的制作和运输费用等。解决这些成本是可持续性挑战的另一部分。

(2)资源在教育社区中被最终用户(教师或学习者)持续使用与共享。OER项目应该避免的一个风险是制作和的资源不易被教师和学生使用。为实现最大程度的可用性,资源必须采用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无关的格式。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本地修改。

经费保障和质量保障是OER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保障,其中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同行评审、内部资料检查、开放用户评估等方式来实现,本文主要谈谈经费保障途径。目前各OER项目获得经费支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捐赠、捐款、赞助模式。通过建立专门的基金会、获得外部赞助等方式维持资源建设。许多开源和开放内容项目采用这种方式,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基金会和Andrew W Mellon基金会资助了MIT OCW、OpenLearn等一大批OER项目,其他还有Wikipedia和Apache基金会等。

(2)机构模式。类似赞助模式,由机构本身负责项目的维护。MIT的开放课件主要采用这种模式。由学校对项目进行资助。不过这种方式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大多数机构无法采用这种模式。

(3)政府支持模式。主要由政府机构对项目进行资助,如加拿大的SchoolNet计划。

(4)伙伴交换模式。合伙人之间交换资源,即大家都提供自己的优质资源,共同形成开放教育资源(交换的结果就是OER)。如英国开放大学的国际合作伙伴。

(5)会员模式。由有兴趣的组织共同出资。Sakai教育合作计划是一个向教育开放的收费社区,成员捐赠1万美元,就可获取一系列权利,包括优先访问路线决策、的代码和文档等。

(6)转化模式。免费提供一些资源,但从使用资源的客户中获取其他方面的收入。这种方式在教育社区中比较流行。如Linux的者,通过订阅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获得收入。LAMS也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方式是目前教育部门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在获得外部经费支持和收入的同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降低成本,鼓励更多的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参与OER资源生产。例如75%的MIT教师对OCW有贡献,其中49%贡献了两门以上课程。

四 小结与建议

本文从“开放”、“版权”与“盈利”三个方面分析了开放资源的理念、如何在遵循版权法规的前提下,使得开放资源可以盈利。

篇7

关键词: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众创空间是一个诞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下的新名词,它的出现标志着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不但正式为众创空间定名,而且指出了众创空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根据国务院《意见》中的定义,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显然,“众创空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也不能把它与现有的任何一种具体形式划等号。众创空间绝不是大兴土木的房地产建设,而是在各类孵化器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上个世纪发源于美国,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由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当前科技企业孵化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以政府和科研院所、大学为主导,进入了以企业为主导的阶段,以众创空间运营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从最初的孵化器到后来的加速器,再到众创空间,除了名词上的变动,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也有了多样性的发展和不同版本的升级。

作为企业,能够长期发展良好的根本是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中美两国的众创空间从业者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尝试和运行模式类型。作为新型众创空间,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是最可行的,参考中美两地先行者的经验,对后来者必定有很多启发。

新型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有很多种,但是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事实上是有限的,从核心来讲一定包括空间租金、服务收费和投资收益模式三种。但空间租金、服务收费和投资收益哪个占主体?哪个占辅助?哪个是长期收益?哪种是短期收益?收费的对象是谁?确实非常值得众创空间运营者仔细考虑和布局的。

除了空间租金这一明显的收入来源,毕竟创业者总体上不是一个有钱的群体,从没钱的人手上如何创造出收入,显然非常考验众创空间运营者的智慧。当然可以等培养创业者成为有钱人(创业成功,融资成功)后收取一定费用,也可以另辟蹊径通过为政府和大企业提供众创空间运营服务而收取费用。

根据科技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2016年底中国众创空间数量或超过4000家企业。在北京、深圳、武汉、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创新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地区涌现出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天使汇、亚杰商会、微软加速器、联想之星、创业家等近百家新型孵化器。

这些众创空间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投资促进型。这类孵化器针对初创企业最急需解决的资金问题,以资本为核心和纽带,聚集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依托其平台吸引汇集优质的创业项目,主要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帮助企业对接配套资源,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这类新型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有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和天使汇等。主要的收益来源于空间租金、财务法律服务收益、投资收益和通过对接资本而形成的财务顾问费收益。

二是培训辅导型。这类孵化器侧重对创业者的创业教育和培训辅导,以提升创业者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邀请知名企业家、创投专家、行业专家等作为创业导师,为企业开展创业辅导。这类新型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有联想之星、亚杰商会、北大创业训练营等。这类型大部分采用公益模式聚集优秀创业者,投资收益是其主要商业模式,也有的收取部分培训费用。

三是媒体延伸型。这类新型孵化器是由面向创业企业的媒体创办,利用媒体宣传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包括宣传、信息、投资等各种资源在内的综合性创业服务。这类新型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有创业家、创业邦和36氪等。@部分企业的主要收益来源于空间租金、投资收益和通过对接资本而形成的财务顾问费收益。

四是专业服务型。这类新型孵化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以服务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主,提供行业社交网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及产业链资源支持,协助优质创业项目与资本对接,帮助互联网行业创业者成长。这类新型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有云计算产业孵化器、诺基亚体验中心、微软加速器等。这部分机构大部分走公益路线,服务背后的公司主体,公司收益是生态环境建设收益兼具部分投资收益。

五是创客孵化型。这类孵化器是在互联网技术、硬件开源和3D制造工具基础上发展而来,以服务创客群体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将创客的奇思妙想和创意转化为现实产品,为创客提供互联网开源硬件平台、开放实验室、加工车间、产品设计辅导、供应链管理服务和创意思想碰撞交流的空间。这类新型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有创客空间、柴火空间、点名时间等。这部分企业的主要收益来源于空间租金、服务收益(加工采购)投资收益和通过对接资本而形成的财务顾问费收益。

在美国跟中国众创空间一词对应的创业服务机构形态一般包括一、孵化器(Incubator,代表机构Idealab);二、加速器(代表机构Y Combinator);三、综合创业服务机构(代表机构Rocket Space);四,联合办公空间(代表机构WeWork);五、创业生活空间(代表机构1010社区)等。美国的众创空间的发展已经多年,相对比较成熟,商业模式清晰,集空间、投资、创业服务等为一体,但在各自的领域有不同的侧重。

孵化器的代表Idealab成立于1996年,被认为是成立时间最久的孵化器。从成立20多年以来已经孵化了150个公司,其中包括45个IPO和并购退出。知名公司包括被先IPO后被yahoo收购的overture,被google收购的Picasa,被IAC收购的city search,IPO独立上市的tickets.corn,etoy等。

Idealab创始人CEO是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在Idealah之前,Bill Gross创立了GNP Loudspeakers(现为GNP Audio Vide0)。格罗斯将Idealab的企业使命定义为:将个人创意孵化成为市场目标明确、经营管理成功的互联服务企业。Idealab试图将孵化企业的创造性、灵捷性、成长性与大机构的资金与管理优势相结合,以迅速实现创意的潜在价值。

Idealab孵化器有一支名为ICP(Idealah资本合伙公司)的风险投资部门。在Idealab成立的最初两年时间里,格罗斯为Idealab筹集了2.5亿美元的资金,实质是企业创业者经营和风险投资功能的一体化,主要的利润来源来自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和资本的增值。

Y Combinator是硅谷新型加速器的代表。Y-Combinator简称YC。YC是2005年由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硅谷发起成立。在短短几年内,YC不断出现像Reddit,Airbnb,Pinterest成功案例,构建起强有力的品牌影响力,成为全球孵化器的标杆。在2012年《福布斯》网络版十大美国创业孵化器与加速器的排行榜中,YC位居榜首。

YC每年会定期接受创业团队提交的申请资料,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如果项目评审通过,YC会向每个创业团队提供种子资金以及为期三个月的创业孵化班。标准情况下,YC投资12万美元换取创业团队7%的股份。YC按期举办,一年两次,一次数十家一起孵化。除了通常的网络及软件产品以外,YC也有不同主题的孵化,比如YC教育营,YC生物科技营,YC硬件营等。除了种子资金,YC也有一个后期投资基金,会跟投所有YC孵化企业估值小于3亿美金的融资轮次。

YC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YC不提供办公地点和住处,创业者要自己在昂贵的硅谷寻找栖身之处,要靠YC提供的启动资金维持包括吃、住、交通、服务器租金等一切花销。

综合创业服务机构的代表是RocketSpace。已成功孵化出Uber等八家独角兽公司。RocketSpace每月都会从一百家申请者中筛选出二十家左右入孵。区别于一些孵化器平价甚至免费提供场地和服务的方式,RocketSpace不但向初创公司收取租金,并且该租金还是市价的近三倍之多,它最大的特点是整合资源,做生态系统,很多大公司都是其合作方。

目前,RocketSpace网站显示已经孵化175家创业公司,募集来自会员和校友的资金47亿美元,全球合作伙伴拓展至60家。RocketSpace第一个入孵企业就是赫赫有名的Uber,而知名的加速器500stamps也曾在此入孵。RocketSpace的创始人在创办这家孵化器之前,已经是成功的企业家,成功从上一家公司获得7亿美元的回报。

Rocketspace的租金接近周边物业的三倍,很多大企业都是他们的客户。目前孵化器有十几个人的全职团队,工作内容是为大企业创新做咨询服务方案,而这项收入也占了孵化器总收入的一半。

RocketSpace收入来源比较多元化,盈利模式是“租金+大企业咨询服务+其他国国政府委托的项目和其他国出钱孵化的项目。2016年8月海航集团宣布向美国科技加速器RocketSpace投资3.36亿美元,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加速器。

WeWork成立于2010年,第一家位于美国纽约,专注于联合办公租赁市场。公司最初成立时,面积还不到300平方米。但公司成立近一个月后就实现了首次盈利,此后从未亏损。2014年,WeWork实现了1.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达到30%。

截至2016年3月,WeWork在全球的23座城市拥有80个共享办公场所,分布在美国的纽约、波士顿、费城、华盛顿特区、迈阿密、芝加哥、奥斯汀、伯克利、旧金山、洛杉矶、波特兰和西雅图等城市,以及英国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以色列特拉维夫等。

2016年3月,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牵手投资了WeWork4.3亿美元,WeWork本轮融资的估值达到了160亿美元。并计划将WeWork引入中。

以低价收购物业,再以高价转租,赚取房租差价是WeWork主要的赢利模式。因此,WeWork的选址非常讲究,有很多选择在很繁华的地段,几乎不会选择在较偏远的区域。而WeWork的空间设计匠心独运,每一楼层的空间布局都有所不同,匹配了相应的容纳人数。

空间规划上科学合理、务实高效。娱乐设施较为丰富,提供多种游戏设施,并设有免费咖啡、免费啤酒。服务创业者的同时又能让创业者感受到温情。同时,一栋楼只有“三个半”人维持日常运营,非常精干。

从收费来讲,联合办公空间模式稍高于附近的一般办公空间,由于其常规配套服务完善,入住率非常高,适合普通的创业者,或较成熟的创业者以及需要利用空间过渡的团队入孵。

在中国WeWork最接近的商业形态是毛大庆创立的优客工场。

1010社区是亚美迪集团(AmidiGroup)旗下主要品牌之一。亚美迪集团公司是一家财力雄厚的孵化器型房产集团。1010社区位于美国洛杉矶威尔夏大道,由酒店、办公区域、娱乐设施构成。它的办公社区主要面向社区公司、自由职业者、初创公司,办公区按月出租。创业者可以选择租下一张指定的办公桌、一块公共办公区或者是一个有4张桌子的LOFT办公室,并且可以自由使用会议室。在这里办公的公司达到指定要求后,可以享受税费减免。

从创新到创业,从约跑到约聊,整个大楼一应俱全,创业者的各种社交需求,足不出楼,几乎都可以得到解决。1010的特色是生活、工作、娱乐在一起实现,着力打造在“一栋楼里办各种事”的1010社区,为创业者提供一体化服务。目前侧重吸引与创意、文化等产业相关的企业入驻。能提供豪华的会议室和商务中心,还提供娱乐设施,比如酒吧、高科技健身房。这种风格适合创意文化产业或注重生活品质的创业者。

篇8

逗溜网目前有两支团队:产品研发团队在深圳,总共15人;运营团队在成都,也是15人。团队的平均年龄是25岁。如何设计移动互联网交友和社区的功能,一度是运营团队遇到的最大挑战。如何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偶遇”体验?

逗溜的主要产品是逗溜网站和逗溜手机客户端软件,目前主要集中于iOS和Android平台的应用,用户只要通过AppStore或者逗溜网站就可以直接下载和安装客户端。逗溜手机客户端的主要特点为:①随时随地了解好友动态;②及时了解好友的位置信息;③“偶遇”让人们最大限度地认识身边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人,“签到”、“语音聊天”、“分享”、“广播”、“勋章”都是这个平台上有趣的应用;④记录用户1公里范围内遇到的其他用户,与他们分享好玩的事物。

对LBS服务商来说,用户数和用户活跃度是考察的关键指标。腾讯微信、盛大切客、嘀咕网拥有较多的用户,且产品模式相似,这些都为新生的逗}留网带来了无形的压力。目前,LBS并没有呈现出清晰的盈利模式。单纯的LBS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商家资源不充足,用户粘性不足等,导致LBS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进而通过搜索排序、周边商家推荐及位置广告等服务获利更成空谈。作为新起步的以终端服务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通过分析现代年轻消费者的用户习惯,确定逗溜网的产品与定位,并延长用户的在线时间,让更多的用户安装逗溜的软件,更愿意用逗溜的软件。

就在LBS网站兴起的同时,用户对自己隐私保护的担心也随之而来。对LBS产业来说,最困难的就是建立消费者对软件平台的信任。“切客”(check In)功能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法律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规来保障用户隐私不被别人利用。用户对隐私的担忧成了LBS行业发展的拦路虎。微软调查结果显示,LBS至今无法广泛普及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担心泄露自己的行踪。

逗溜网的市场机会

台湾政治大学代表队

陈郁庭 郭力纲 黄郁文 刘冈

作为LBS供应商,逗溜网的市场机会在哪里?“偶遇”,正是逗溜网提出的新概念,消费者对此有需求,而竞争者并未提供同质产品和服务。

逗溜网将主要客户锁定在智能手机用户,这个群体预计2013年底将达到8100万人,以80后、90后为主。针对这一消费群体,逗溜网提供包括朋友定位、商家定位的服务。逗溜网在社交、生活服务两方面进行整合,既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也与竞争者作出了有效区分。但是,逗溜网能够做的更出色吗?

逗溜网需要提供一些线下活动,帮助人们成为真正的朋友。根据消费者其兴趣爱好做个性化的推荐,增加其黏性。

随着消费者的增加,商家会愿意在逗溜网上投放广告,构成获利来源。

问答精选

问:如何让同站快速获得规模用户?

答:主要通过逗溜网线下活动等营销活动获得。另外,我们希望联络商家资源,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再寻求消费者。

构筑愿景,准确定位

南京大学智慧队

朱海峰 金依梅 冷冀 尹东云

逗溜网目前的定位是基于LBS的SNS社交网站。基于这个定位,逗溜网致力于完善网络、扩大用户规模和丰富应用,并希望因此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为什么要偶遇?泛交友,婚恋还是商业社交?在泛交友领域,腾讯、新浪和人人网都已开发LBS应用,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和良好的用户黏性是目前的逗溜网难以企及的;以婚恋为主题,世纪佳缘、珍爱网和百合网已经遥遥领先;在商务社交领域,优势网以高端人脉吸引用户。LBS本身并不构成核心竞争力。

那么,逗溜网到底路在何方?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我们建议把逗溜网打造成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的生活服务平台。

例如,即将上映的电影上座率不到一半,可以即时在逗溜网打折促销的信息,与电影院附近的逗溜用户实现偶遇。这种模式也可以应用到酒吧等场所。

交友和活动相结合,可以形成逗溜网独特的竞争优势。

问答精选

问:作为一个以产品研发为主的公司,如何接入本地资源上?

答:这需要很多商户、客户的互相作用。我们不指望早期赚钱,需要很快的本地化去吸引商户,但是可以亲和消费者,辅助交友功能。这是一个交友、生活服务、电商等相互融合的过程。

移动互联网必胜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

李敬 龚或 弓伟 叶瑾

移动互联网是高风险行业,行业平均项目成功率不超过10%,杰出项目成功率也只有30%左右。行业一般做法是低成本地试出未来,而不是想出未来。所以,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你的想法、产品和创新,而在于做事效率。一个行业效率标杆是这样的:一个团队四个人,费用为每月1.5万,每个月推出一个新产品,然后对项目进行验证,同时对产品进行推广。而逗溜的效率是:案例中有30个人,花500万,其

问答精选

产品没有验证出来。

逗溜网要做下去,须从效率落实,要提升团队的愿景。另外,注意调动母公司已有资源,考虑进入LBS的政府与行业应用领域;要开放心态,参与行业分工,积极外包业务,积极参与交流,适时进行小型并购。

如果逗溜网形成了良好的愿景,有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同时有指向核心资源的计划,那么我们相信所有人都愿意投资做这个项目。加强创新效率,实施独有资源积累,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必胜之道。

问:大众点评客户端和微信哪个更符合你们心日中的LBS产品?

答:大众点评更体现了日常生活化运用,使生活更简单、更简化,所以更符合LBS的概念。但是,核心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做事效率。企业不一定非要做LBS。

偶的校园,偶遇你

张琳娜 金慧娜 程世元 洪亮

LBS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发展状况良好:2011年第三季度有1830万注册用户。逗溜网目前有5万用户,在1830万用户占0.273%。作为LBS行业后来者,逗溜网每个月新增用户数量的确比不上切客和街旁,但是,与逗溜几乎同期成立的陌陌新增用户也比逗溜网多。

产品为王的科技互联网企业,必须有很好的定位,才能在众多互联网公司中活下去。逗溜同需要解决的就是目标市场定位和差异化定位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年轻手机上网群体特别是18岁到35岁

之间群体激增,其中大学生占80%。这是我们的目标定位群体。其次,细分市场有优势,逗溜最重要的就是采取差异化战略,集中对校园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

我们不妨据此把偶遇平台重新整合一下,针对学生需求,重新设计一些功能。以偶遇为基本功能,在校园的细分市场,做差异化的价值定位。这是我们的设想。

问答精选

问:为什么选择校园作为细分市场?

答:逗溜的创业方是天使投资人,是一个中小型公司。细分的差异化市场适合中小型公司,可以避开与众多大竞争对手的冲突。专注于校园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目前LBS业等受众都是年轻人,而年轻人中大部分是学生群体,他们乐意接受逗溜偶遇这样的业务。

打造“逗客”时代

廖立方 陈善鹰 罗畅 潘红豆

我们将目标用户锁定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对手机依赖程度高,需要通过偶遇,通过逗溜网改变生活。我们称之为“逗客”。

精准战略营销要求逗溜网有效整合服务,提供有效的服务,进一步提高用户黏性。偶遇体验营销终端强调:显示逗溜网的搜索范围内的社交需求;为手机植入客户终端;用户指路、查询等;为用户提供新闻等。

行业数据表明,每一百万用户需要十万商户作为支撑。那么,逗溜网需要建立与各类商户之间的战略联盟。在此基础上,逗溜网可以开展与12580和信用卡公司的合作,共享商家资源。逗溜网需要与同类企业建立多维度的合作关系。

面对潜在巨大市场容量,把握2011―2014年市场快速增长时期,以用户价值主张出发,通过细分市场、创新推广渠道、建立战略联盟、完善核心业务,才是逗溜网的竞争取胜之道。

问答精选

问:逗客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好,关键是如何黏住他们。你们提出战略联盟机制,但战略联盟很多时候拿到的是数据不一定是逗溜网需要的。

答:对,这要求前期定位是非常精准的。以逗客作为切入点,抢占LBS市场制高点以后跟任何一家移动运营商合作,都会对战略进行细分。

重塑社会信任,彰显社区精神

清华大学代表队

王静波 王琛 卫晓梅 张晶

互联网交友模式是基于电子的,传统的交友是基于地理的,两者之间本质区别在于信任。人的心理诉求和社会活动要靠信任连接,而互联网恰恰很难满足这种信任关系。

逗溜网需要通过产品差异化来体现信任。

在学校,如果活动信息通过电子海报的形式发送到用户的逗溜空间,用户有更多的方式看到别人的推荐、分享,参与度会不会大大提高呢?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通过逗溜网随时随地享受到移动互联的便捷。

在写字楼,用户通过逗溜网可以便利地获得周围餐饮、娱乐的打折信息,还可以与周围写字楼的朋友拼卡、拼饭。商家可以通过附近逗溜用户的生活习惯进行精准营销。

在居民社区,大多数年轻人一方面用大量的时间在网上跟陌生人聊天,另一方面却不知道自己的左邻右舍是谁。LBS可以打破这样的局面,帮助用户更迅速地融入社区。

问答精选

问:你们对盈利模式的建议是什么?

答:如果考虑盈利模式,首先要有大量的用户。大量用户的基础是满足其心理诉求。黏住这些人,满足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和心理诉求,可以获得赚钱、盈利的机会。

逗溜:打造开放平台

华南师范人学知行队

黄飞 陈微观 王培亚 张宇

互联网服务领域存在着新浪、腾讯等大型公司,逗溜网凭什么把用户吸引过来呢?我们对国外其他公司和国内同行公司做了调研分析,发现整个LBS行业存在两个共性问题:用户无法开放增加,用户黏性较弱。对此,我们的建议就是“开放一切”。

开放平台的好处在于,就是拥有庞大的用户资源,需要内容合作者提供新的应用和服务,共享用户群,获得盈利。外部开放平台可以看到有三种类型,SNS网站、通信商、电商。逗溜网本身应该打造一个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平台,引进游戏、应用等,利用这种方式增加用户的黏性。国外的LBS公司成功突围就是通过建立自己的API平台。

逗溜网最重要的社交理念就是偶遇。在产品的审查中,要注重审察是否有助于实施LBS理念,可以着重发展基于位置的移动娱乐和行业应用。我们也可以把定位的价值商用化,譬如应用于车辆调动和物流跟踪。

问答精选

问:你们提到用户增加和增加黏性,但是你们的开放不是逗溜网对其他应用开放而是大佬们对逗溜开放,这个如何做到?

答:目前平台开放是业界主要的趋势。大的平台商需要增加新的应用,应该对这种开放不会拒绝。开放是有一定维度的,需要先有定位。

300万用户,遥不可及?

张广兵 吴晓勇 赵嘉骏

LBS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然而,这并不意味逗溜做300万用户的目标容易实现。

与微信、切客等竞争对手相比,逗溜网放弃了塞班和JAVA,放弃了大量潜在用户。在App Store的应用排行榜上,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切客、嘀咕都是200名之内,而逗溜网在200名以外。在注册用户和用户活跃度的对比上,微信有1.8万注册用户,而逗溜网只有5万注册用户。

综上所述,逗溜网在发展用户及留住用户上都没有优势,那么如何实现300万用户的目标?通过软件升级和新业务开展两者结合实现目标。软件升级包括更新商家信息板块和开通导航功能。新业务方面包括基于3D地图网上购物体系和二度人脉。逗溜币可以将以上业务串起来。通过这些,我们认为,300万的目标还是可以达到的。

问答精选

问:要发展用户的时候,同时也要考虑盈利、收费。那怎么样在这两个方面平衡呢?

答:之前我们进行过简单说明,但是报告中没有体现。我们是依照深圳一家公司的标准进行测算的。这家公司为实现整体用户上升,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推广模式的加强。它主打业务是APP,投入了一定的经费保证APP软件的搜索量,同时在塞班智能手机上投放广告进行宣传,这些费用半年大约需要300万左右。

打造完美邂逅平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队

王慧 许研 马田鸣 王钰

逗溜面临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巨头垄断的压力,产品的劣势在于缺乏有效的交流体验和互动机制,此外,逗溜网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为逗溜网设计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首先看产品创新设计。逗溜网要专注于移动社交,快速抢占市场,做好本地推广,引爆口碑营销。针对逗溜交友,我们提出四点产品目标: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提高移动交友成功力,优化好友信息管理,促进互动间的信息交流。我们建议逗溜初期版本中引入隐私功能,随着用户增加,我们圈子机制,这样能够维护用户在不同群体前的形象。

标签功能是我们为逗溜设计的第二点创新。我们鼓励用户用标签标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越接近的用户越有更高的缘份。

第三项改进是备注名,这样能够帮助用户标识好友,能够优化好友信息管理。

最后是用户的互动机制,像拼车、拼饭等。

问答精选

问:你们认为互联网企业存在技术壁垒吗?这个技术壁垒能够帮助你获得经营安全吗?

答:针对逗溜产品来说,很难有技术壁垒。逗溜网定位是LBS+SNS,其核心资游是用户资源。用户转换成本非常高,我们认为这是竞争力的来源。

逗溜在大学校园

周钢柱 刘建 高展 董辰

逗溜网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提高逗溜网的人数,提升用户黏性。

在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兴趣广泛;他们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对感情交流非常迫切;他们地域靠近、经历相同;他们的从众行为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

问答精选

我们建议将游戏、学习、资源共享和交友四个元素融合起来,打造逗溜网交友模式。学生通过学习计划和个人爱好在专家指导下建立属于他自己的任务系统、建立一个虚拟的角色,融入社区。

逗溜网可以联合商店和娱乐设施,将学生们活动中赚到的积分兑现,这样可以提高商家的客流量。这是逗溜网现实可行的一种盈利模式。

逗溜网想要达到这一切,面临的挑战很多,面临着技术高、对手多、工程庞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在业内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

问:你们对盈利模式的概述不够清晰,是不是可以做一个补充?

答:我们主要是将逗溜网作为一个平台,使大学生得到实惠。动感地带、天翼空间等都是在大学生范围内创造出来的品牌,我们要与他们合作,或者自己创造新的价值用户。针对大学生群体,可以做很多行业应用。我们希望率先占领学生市场,建立虚拟城市,扩大学生群体,进而提高学生的忠诚度和黏性。

逗溜网的发展战略

韩磊 吕笑男 张舒 单敏奇

逗溜如何开创盈利模式?接下来我们带来价值2.4亿人民币的计划。逗溜网要成功,就要寻找一个拥有庞大潜在用户群的“蓝海”市场,产品可拓展的市场,占领未来市场制高点。

我们认为,逗溜可以将宠物狗作为切入点,做专业社交网络。中国有1.5亿宠物狗,以每家2人养一只狗计,那么逗溜网有3亿潜在用户群。如果逗溜网吸引这些用户的1%,其中每人花费100元,逗溜网提取0.5元的服务费,那么将有2,4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

我们基于对宠物和对宠物主人的了解,我们提出了以下七条核心功能帮助进一步增加客户满意度:宠物社区、宠物足迹、宠物互动、宠物消费、宠友娱乐、宠友定位、宠友互助。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在逗溜网偶遇、相识,在分享中相知,在承诺中相伴一生。

问答精选

问:你们如何考虑寻找用户的成本?这方面你们有什么操作方法?

答:我们的目标用户非常清晰,就是爱狗一族,并且是年龄在15岁至35岁之间的智能手机用户。市场营销方式包括名人效益、市场营销等方式,从而达到用户参与的效果。

实际上,宠物和好友圈子是已经存在的圈子。在各个城市有很多宠物圈子网站,有宠物选美评比,有一些宠物物品展览等。

逗溜网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上海财经大学代表队

曾奇 陈雷雨 贾彦 张彦

根据美国、日本、中国的宠物市场数据,我国宠物市场规模相比发达国家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逗溜网可以定位在宠物产品商户、热衷于移动互联的年轻爱狗人士中。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逗溜网可以提供如下针对商户、用户和第三方提供服务,以广告服务、商户服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方面构建一个比较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根据逗溜网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它构建了一个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通过广告、商户服务盈利;积累优势的研发、管理团队实现IPO上市。

第二步:与SNS及B2C、C2C网站合作;与实体宠物商户合作,实现共赢;利用资金优势,加大媒体宣传,特别是针对高铁和机场的高端旅客需求。

第三步:多方位参与LBS商业领域;为用户和宠物生产逗溜自己的LBS设备;建设LBS平台上的B2C业务,乃至第三方支付业务。

问答精选

问:你们有没有分析过这些养宠物的入真正需要什么?他们需要逗溜网吗?

答:宠物行业利润通常可达到200%左右。京、沪等发达城市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连锁宠物企业,可以通过逗溜平台及时展示宠物相关的产品和服务。LBS定位服务功能,拉近了宠物和商户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密切互动。

逗溜突围

丁乐平 郭俊君 姜宁 张仁杰

逗溜网要突破当前的激烈竞争,必须聚焦客户,创新产品,争取成就中国最好的青年同区交往移动互联社区。

逗溜突围,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产品差异化。我们设计了记录家功能,就是基于地理位置记录的功能利用。记录家,鼓励80后和90基于地理位置进行信息创新业务,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恋爱的过程,老去的时候,回头看自己的足迹,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差异化战略是基于LBS记录家的优势。我们通过LBS+记录家+游戏化的社区来增加客户粘度。游戏包括偶遇游戏,实景社区游戏,区域互动游戏等。

问答精选

问:记录家的创意很好,请描绘一下你们的愿景。

答:通过创新,移动针对青年社交平台,短时间内做到用户数和活跃数的快速增长。运样可以在个人视频中出售广告位,向商家收费。游戏社区可以向现实中的商家出售虚拟位置:

如果逗溜同尽快上线这个项目,就可以记录更多的历史,积累先发优势。我们希望逗溜网能够抓住这样的一个机遇,这样才能铸造历史。

偶遇,相会在线下

樊兴 徐雁 王进 李轩

我们认为,逗溜网要基于顾客完整体验实现它的核心经营价值。

调研报告显示,47%用户认为签到可以作为LBS的基础,大量用户喜欢线上认识之后进行线下互动。基于此,我们寻找逗溜模式的差异化:线上线下的服务相结合,

“偶遇,相会在线下”。

我们要满足用户既有的价值,在用户既有需求方面,提供打折信息;在引导用户需求方面,提供完整平台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把客户端插入到后端。

除此之外,基于平台运营商角度,我们可以从平台、客户端、数据库建设方面进行。我们和运营商合作,把软件内置进去,把我们的产品预设到移动定制信息中,可以产生一定的营销效率;还可以从社交网站直接导入用户。

在营销推广计划方面,我们分线上、线下各种推广方式。从时间维度,我们划分一期、二期,体现出了费用预算控制。一期推广主要针对一些重要档期,一些对年轻人吸引力非常强的节日;二期,我们主要推广一些特定的活动。一期推广预算98万,二期388万。

问答精选

问:我们偶遇概念说到底是偶遇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偶遇一个事件呢?

答:我们想到的首先要实现它的社交功能。

问:跟事件偶遇更容易创造出好的商业模式。

评委点评

我们逗溜网7月份成立,现在每天大概三、四千人注册,估计这个月之内总用户数会超过十万。同学们讲的很对,第一要解决用户数的问题,第二个是黏性的问题。

特别感谢MBA的这些同学帮我们开了眼界,大家提醒我们应该怎么走,风险在哪里。有些人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我们会认真采纳。我们逗溜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是有信心成长起来的。我们不惜钱,关键是看用户体验,只要你用的很好,你愿意体验,逗溜就会发展的很好。

篇9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养老运营模式;探究讨论

传统的养老模式存在效率低的情况,同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老龄化情况较为不符合,为实际的改变这一局面,正面的解决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手段就是在传统的养老模式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养老的特点,提出新型的养老运营模式,降低老龄化对于社会的负担以及老龄化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推动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以及稳定发展。

一、探究新经济形势下养老运营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这一问题不限定于我国,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为,随着当代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体质不断的强化,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不断的完善化,医疗保险体质不断的完整化,疾病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以及抵御,人们的寿命不断的增长,平均寿命不断的延长,同时我国在人口猛增的时期,提出计划生育,导致年轻人口的增长趋势逐渐缓慢化,这进一步使得我国与老龄化社会日益贴近。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社会的各方面运作受到影响,劳动力也相对薄弱,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较为直接的影响,只有妥善的解决老龄化问题,进行有效的养老措施,提出可靠的养老运营模式,才能够实际的控制以及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我国社会的运作速度进一步的提升。

二、新经济形势下养老运营模式

新经济形势下的养老运营模式探讨需要结合老年人所处的环境,老年人的家庭状况以及老年人的特性进行划分,进行具体的适用的的养老运营模式提出。

1.社区养老运营模式

社区养老运用模式,适合于居住在社区的老人,现代社会城镇居民的居住单元一般都为社区,因此,针对社区建立养老运营模式是极为必要的。社会养老运营模式就是在每个社区都建立养老服务中心,设立休闲娱乐设施,如下棋室、老年运动器材等,同时给出足够的空间供老人聊天,老人打太极等,丰富老人的生活,同时建立相关的服务团队,定期对生活不便的老人进行走访,及时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保证能够定期的对社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进行基本护理,保证老人的身体健康,建立相应的心理疏解中心,来解决老人心理上的问题,以及通过聊天的形式来缓和老人寂寞的情绪。这样能够实际的保证社区内老人的健康安定,能够保证养老的质量稳步提升,能够保证老人体会到社会的善意,这对于社会的文明进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生活区养老运营模式

生活区即一个区域内人生活的范畴,在该范围内老人的数量相对较多,不能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统一的养老,无法实际的促进养老的质量提高,无法保证养老的正常进行,为实际的提升生活区的养老质量,采取的主要操作就是生活区养老模式运营,即养老院的构建。养老院这一形式在乡镇较为普遍,主要原因就是乡镇人口相对较为集中,并且社区小区概念相对稀少,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这对于社会养老的实施较为不便,并且无法及时的掌握每户家庭的养老情况,同时对于独居老人、病患老人无法及时的提供帮助,对于家庭养老困难的情况也无法进行及时的调整,而养老院是一个能够将这些老人集中在一个环境中进行集中看护,集中护理,集中提供帮助的地方。养老院能够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够给老人提供较为主要的医疗护理,能够及时的提醒老人作息时间,以及提供相应适合老人的娱乐活动,养老院针对老人所收取的费用极少,对于农村几近没有收入的独居老人病患老人而言是极为合适的,同时能够解除老人孤单的心情,以及防止老人独处出现意外没有人发现的情况出现。

3.高品质养老运营模式

社会针对收入良好,有经济基础的老人,建立相对符合的养老运营模式,包括老年公寓、大型疗养院、养老会所等,这些老人的特质就是收入相对稳定,或者有较多的储蓄,对于生活质量要求高的老人。这一养老运营模式,能够给老人提供属于老人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区域,进行膳食的全面安排,保证膳食的营养以及易吸收,同时设立较为健全的娱乐服务体制,较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制,环境良好优美,能够提供各方面的治疗,护理以及调理,能够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身心愉悦,针对老人进展的服务高质量,设置的娱乐项目高品质,老人能够在这一环境中享受以及进行自我的兴趣活动。

三、结语

新经济形势下的养老运营模式健全化,能够实际的提升现代社会的养老质量,能够实际的解决养老问题,对于社会的进一步协调化,社会的负担进一步减少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养老运营模式在新经济形势下讲求多样化,根据实际的环境以及实际的条件进行相应的确立,以及给予老人更多的选择空间,来实际的提升老人的幸福感以及老人的愉悦感,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作者:白明波 单位:天津滨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薛西维.新经济形势下养老地产开发与运营盈利模式探讨[J].江苏建材,2015(3):61-63.

篇10

我国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问题

目前互联网医疗面临信息不能共享、国家监管政策缺失、费用报销不能与医保接口、数据挖掘困难、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尚处在摸索阶段。

信息不能共享,标准不统一。“互联网+医疗”很难推进的原因之一,在于医疗的互联网都是一个个的“孤岛”,每个医院都是一座“孤岛”,甚至一个医院里面很多软件都不能共享。“信息孤岛”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是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的反映,因为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互相之间都是竞争对手,他们是不会主动积极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的。公立的大型医疗机构如果不放开他们的核心系统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系统),医疗真的很难移动,互联网没有这样的数据,很难真正地改变整个流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缺乏顶层设计,加之国内医院体系庞大,当互联网医疗产品进入医院时,都要重新做系统接口,导致医疗IT产品复制成本和交付成本极高,这也同时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国家监管政策缺失。从政策层面出发,移动医疗行业如何监管?出现医疗事故由谁来负责?目前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医疗是相对敏感且专业化程度高的领域。由于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控制较严格,当相关厂商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积累成规模时,一定会面临如何与相关法规相适应的困境。对于涉及医疗管理的智能硬件产品,如果得不到相关权威机构的认证,会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此外,如果能从国家层面认可移动医疗对于慢性病治疗,以及给医院层面带来的益处,移动医疗发展得当的话,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甚至能帮助国家缩减医保支出、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因此,不仅政府应考虑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行业发展,大型医疗机构也可协助引导、推进这一产业。

现有远程医疗政策妨碍医生投身新型医疗服务模式。2014年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指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且“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一文件明确禁止医生自主进行远程医疗,将医生从事远程医疗的权限收归其所服务的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多地能够越过医疗机构实体进行直接联系。这种实质上的个人行动和名义上医生从属于医疗机构的关系将产生越来越深的矛盾。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优秀医生开始主动地进入新兴的医疗服务市场。但在现有人事制度下,他们作为公立医院职工,通过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获取的收入并不被现有体制承认,甚至违背现行法律和行政规定。这极大影响了优质医疗资源向这一领域流动的积极性,使得相当多的医生对新兴领域望而却步,妨碍了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的发展。

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中国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近99%都已经被基本医疗覆盖到,在这样的体系下,人们都习惯医保支付。国内多个城市已在实施“智慧城市”战略,医保卡与交通卡、老年证及银行卡综合在了一起。企业在设计医疗支付时,如何与医保对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医疗大数据如何挖掘仍待研究。传统的临床科研数据,分对照组和试验组,但是真实的医疗大数据搜集起来没有如此理想的状况,真实的病人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怎么利用现有的数据来开展大数据服务于临床研究,是个问题。传统的医疗数据是以临床为中心的业务数据,现在结合互联网、健康物联网,以及气象环境、基因等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多元化怎样进行规范化处理,还有如何挖掘出非结构化数据的价值,也是难题。健康大数据要发挥作用,实际上需要做知识库的建设,但是现在的知识库都是基于现有的教科书、药品使用说明以及一些临床手册,都比较简单,今后要把医生的真实的看病经验也输入进来,才能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挖掘。

相关智能硬件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移动医疗服务和功能可满足用户的问诊需求,但通过监测数据进行行为干预,进而预防疾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旦数据出现较大误差,给用户造成压力的同时,产品本身的推广也会受阻。此外,由于相关厂商多停留在借助不同的产品功能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阶段,用户粘性难有较大提升。

医药物流速度较慢。今天的中国药店跟便利店一样在全国多如牛毛,覆盖半径不足3公里。碰上急症就直接去医院了。而网购药品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患者拿到药品的时间短于传统的取药时间。国家药监局对药品的仓储、配送都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参与医药物流的企业数量不多,目前的物流速度还没办法满足用户的急需用药需求,特别是跨城市的物流配送速度。

业内普遍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尽管互联网医疗行业异常热闹,但业内普遍没有找到适合自家的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尚未有哪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盈利,产业相关数据也不乐观。很多公司通过交叉合作探索向患者收费模式,试水市场反应,比如从患者需求切入,如提供挂号、问诊等服务,将其转化为购药行为,但无论是通过挂号、问诊还是健康管理,患者需求的转化率都极低,究其原因是用户粘性不高,大部分购药行为能通过医疗机构、实体药店等渠道完成,因此没能实现购药行为的电商化。同时,由于各合作企业间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也不愿意提供十分详细的患者记录和数据分析,导致合作以失败告终居多。目前独立运行的医药电商也无一家盈利,因为网上销售的多为单价低、毛利不高的非处方药,这也决定了该行业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几无可能。

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医疗机构、用户等各方的努力,在整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认为国家应加速出台相关监管政策、标准和相关配套改革,企业也应抓住大好时机,学习同行先进经验,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发展策略。

1.行业发展建议

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统筹和推动全国互联网医疗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构建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二是规范互联网医疗硬件和软件产品,加快实现设备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快出台互联网行业准入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条件,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发。

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医保经办部门应该通过尽快引入医保医师制度助推医生自由执业,使得医生不必再依靠公立医疗机构身份获取医保资格,引导优秀医生分流到社区、民营医疗机构乃至线上机构,利用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新型医疗服务组织的竞争和分流能力,形成充分竞争、分工诊疗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

加强行业监管。我们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行业监管:一是明确行业监管机构,加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二是出台相关细则,明确对互联网医疗主体资格审查备案、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处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三是加强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医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卫生、工信、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有效对接;二是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培育壮大互联网医疗品牌;三是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切实将国家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

大力发展医药物流。要大力发展医药物流,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企业转型;二是做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三是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五是提升医药监管能力,严格医药市场监管。

2.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明确市场定位。移动医疗服务要找准利基市场。个人消费市场方面,一定是在细分用户群体上才会有发展空间。比如说孤寡老人、亚健康人群。可穿戴设备更要找准细分市场,医疗和健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做大而全的产品没有什么前景。

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切入点。互联网的特征为海量、高频、低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低成本、可标准化复制。而医疗的特征为相对低频、个性化、属地化、支付方与决策者不对等、易受政策影响。所以,医疗的特征决定了其将是一种用户数相对少、ARPU值相对高的生意,很难出现全国性的龙头。医疗行业是产业链条过于复杂的慢行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可通过三个方面切入移动互联网:一是通过提供便捷的导诊分诊,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各级医院医生的效率;二是构建透明的生态系统,降低体系内的信息不对称;三是在慢病领域提高用户黏性与数据的连续性。

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医院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效率太低。而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两条线出发:一是在云端,在互联网上为患者提供服务,让其在院外享受更方便的服务;二是为医院服务,合理分配和应用医疗服务。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是催生互联网医疗商机的核心。企业应该重点把握数据的应用,并具有跨领域的思考能力,更多地将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与相应领域的专业经验相结合,是未来大数据应用的趋势。

加强网站宣传。针对用户关注度不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可采用多种推广方式进行网站宣传:一是SEO推广,二是利用各种方式发邮件或者信息给目标用户群体,三是两个或多个网站之间采用一些栏目互相推荐彼此网站的合作方式;四是利用专家营销,如请专家来坐诊或在医院网站里给专家增添博客等;五是利用百度知道、SOSO问答、地方性人气旺的论坛等方式来进行品牌宣传,或在新闻网站上发软文广告。同时,还应该经常举办线下活动,以此来弥补线上不足,如逢年过年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大型义诊、发传单或者专家做客讲课等活动,并邀请媒体进行相关报道。

远程诊断、近处治疗相结合。有实力的医药厂商完全可以整合社会化的医院资源、医生资源,用户可以远程咨询用药,线下由被整合的医院医生进行治疗指导,同时可以推进医生P2P、移动用纸O2P等新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患者全方位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