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发区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发区经济发展

篇1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税源经济为主,以商务楼宇、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类企业,从而引进税源,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进一步提升我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适用对象

2、在开发区办理税务登记并纳税的入驻楼宇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商务楼宇开发主体和营销主体。

三、政策措施

3、鼓励持有自主产权并经营商务楼宇。对持有自主产权的商务楼宇开发主体,自商务楼宇开始租赁经营起三年内,按其租赁收入形成开发区地方财力的30%给予扶持。

4、鼓励中介机构(会计、造价咨询、法律、勘察测绘、设计、监理等)、金融保险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典当、财务公司等)、研发、投资、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会展旅游、商贸等企业(含总部型企业)入驻商务楼宇。

对入驻商务楼宇的企业,从开业之日起年度内所缴税收开发区留成50万元以上的,按其当年纳税地方留成的20%予以奖励(不含房地产企业),第2年和第3年,每年按其地方财政贡献环比增长额的30%予以奖励(不含房地产企业)。

5、对新注册并在开发区纳税的商务楼宇入驻企业,凡购置商务楼宇5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200元/平方米一次性奖励。

6、对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务楼宇,在建成后两年内出售、出租面积达到70%及以上,同时入驻企业中在我区登记注册并纳税的企业比例达到80%及以上的,给予商务楼宇的营销主体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7、鼓励物业管理公司为楼宇入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受到入驻企业好评的物业管理公司,三年内按其实现税收地方留成的50%给予奖励。

8、对楼宇经济发展和培育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实施扶持和奖励。

四、组织领导

9、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开发区推进楼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协调和解决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局,负责楼宇经济政策扶持的日常牵头和协调工作。

篇2

摘 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培育了一大批产业集群,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增强。这一系列的成就得益于开发区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大兴区与亦庄的互补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未来开发区将根据《发展意见》进一步加快推进自身全面高效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关键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成就成功经验未来发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2年在亦庄破土至今,经过数十年的摸索,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创了一条具有亦庄特色的协调永续发展的道路。亦庄已经成为首都改革开放的前沿基地,践行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成就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依托,1994-2009年期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五个重要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2.67、60.38、71.06、68.40、50.42。亦庄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产业聚集化发展,开发区分布了很多不同领域的龙头产业集群,如云计算产业集群(云基地)、显示器产业集群(京东方)、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中芯国际)、移动通讯产业集群(诺基亚)、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奔驰)、生物制药产业集群(拜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SMC、ABB)、医疗设备产业集群(GE)。开发区2011年引进了很多投资项目,包括12个世界五百强项目、13个央企项目,跟踪储备138个重大项目,开发区2011年的合同利用外资数额和新批企业投资数额分别达到17.1和63.6 亿美元,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增强。

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亦庄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推出了成套的创新发展举措:建立专门的企业创新信息服务数据平台和专利服务平台以培养服务的专业化能力,推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来解决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建立专门的以科技为导向的服务机构来培养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立融生产研究于一体的联盟组织以促进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创新型发展。

亦庄虽然取得了创新型发展的经济成就,但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限的发展空间、公共服务资源缺乏,管理水平不科学等等。临近的大兴区由于各种因素限制不能满足国家倡导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要求,需要寻找新鲜血液以增强其活力。北京市委市政府熟知二者的情况以后,经过审慎斟酌和仔细考量,于2010年年初,提出了推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协同发展的战略。二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有效推动行政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亦庄发挥其自主创新、产业政策优势,大兴发挥其公共服务、科学管理优势,二者的活力大大释放,发展环境显著优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丰厚的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为促进高端产业的发展,开发区实施了多样化的人才工程和人才强区战略,创建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每年引进许多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海内外人才,努力打造富有地区特色的“北京・亦庄”人才品牌,以期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新鲜活力。

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未来发展

北京市委、市政府2012年12月7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发展意见》),为加快推进开发区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提出了具体措施。

发展迅速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面临现有产业空间日渐饱和的问题,《发展意见》规划了开发区将来的拓展区域。为了提高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新型的土地管理政策,不断摸索新型的土地利用方式。随着开发区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开发区将发挥类似于“中心城市”的辐射推动作用,以聚集经济效益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集群,并带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为了更深层次促进优势资源的整合、释放产业发展的活力,根据《发展意见》,将进一步扩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的范围,使开发区的行政审批成本降至最低。除了行政审批制度的创新之外,开发区的财政体制也将得到创新性的完善。《发展意见》指出要保留开发区现行的有利的财政管理体制,摒弃阻碍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

开发区将加快其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结构调整,支持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并且配套发展一些支撑产业。根据《发展意见》的要求,建立集约型的产业园区,充分利用产业发展空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科学合理的规划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为理念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婧文,鹏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金太阳”.2011.

[2]李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之道.2012.

[3]李炎,宋晓东,杨江波.共话北京开发区“十二五”.2011.

[4]实习记者孙奇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向东南拓展.北京日报.2012.12.08(001).

篇3

关键词:企业聚集;多重分行;和谐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98-01

一、问题疑义

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关于企业聚集有明显的差距。相关信息显示,在我国西部地区1995年至2005年间制造业聚集指数平均为0.5805,增长了1.1%;2007年的平均指数为0.5869,增长为21%;在中部地区相同年间则为0.8790.7414和0.6518,却分别下降了15.7%和12.1%;而东部地区的指数为1.3971.9968和1.6504,在前期增长了42.9%,但是在后期却下降了17.3%。所以在以上数据中显示,企业单位的数量和企业聚集度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由此可见,一个企业聚集需要的背景是什么、如何演变成企业聚集和企业聚集究竟能给区域化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作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如何应对,因为这些问题会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面向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未来发展的前景是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二、东、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多重分行

相关资料显示,在1996年、2006年、2008年根据国家的《中国统计年鉴》从东部到西部抽取了相关省市作为参考点,比如: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 以及西部地区的甘肃、青海,按照多重分行维数的方法可以得出:1995年、2005年和2007年企业的多重分行谱,一些相关的企业的分行维数和关键点。从相关的实践证明我国的东部、中部及西部的地区企业的分行维数来看均为非线性变化及验证了企业演进具有多重分行性质。

三、企业多重分行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一)在分行维数中Dq和q之间的关系

q是指缩放指数反映的是分行图像中缩小缩大的倍数;而D则是反映具有分行特征的区域企业发展轨迹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律,属于测量参数,而这个测量参数的值如果有所增大或是增小,则体现了企业在演进发展轨迹中的强弱程度和规律程度。有相关实践证明在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无论在1995年、2005年还是2007年间,企业的分行维数Dq和q之间的关系都是呈反比例关系,这一现象表明企业在演义的轨迹中越来越相似,变化越来越有规律、强弱变化也逐渐降低。这表明各个区域之间的企业关联度有在提升。

(二)分行维数中的f (α)和α之间的关系

α是指在非均衡标度的指数,而在这个指数在多重分行谱f (α)的形状是指反映其概率分布的特征,又是企业在演进轨迹中的几乎高度的概念分布。这个指数在多重分行谱中的变化程度这反映企业演进轨迹的曲折、起伏程度。这个“程度”是指(多重分行谱的宽度定量)。一般情况下,企业演进轨迹的曲折、起伏程度越低,那么企业的生长几率就相对较小。实践证明,1995-2005年,我国东部企业的平均分布率和聚集程度,变化不大,而中部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就较低,西部地区的平均分布率和聚集程度则有所增加;在2005-2007年间东部地区的聚集程度有所降低,但是区域平均分布率则有明显的上涨,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没什么变化。

(三)分行维数中的Xq (L)和q 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的生长几率差别的值,如果生长几率差别较大时缩放指数则显示为q≥1,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分行的轨迹就会放大,另一方面就表明微观经济领域或是细节部分则成了社会着重关注的一点,所以在企业生长几率差别较大是Xq(L)起到了主导作用,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聚集效应一直带动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带动经济的方法是不长久的,同时也导致了东西经济的差距较大并不能全面使各个区域的经济得到统一发展。若q ≥1,这种情况下企业分行的轨迹就会缩小,而宏观经济领域或是整体部分这是社会着重关注的一点。这时,区域企业发展轨迹的复杂程度与不规则和企业的生长几率是反映企业相对生长几率较低的区域性质,而“兼顾公平”则是社会说追求的限实现共同富裕的想法。如果在区域相对企业生长几率相差不大时,各个区域的企业的生长几率大致相同时,那无论q值怎么变化,它体现的就是经济发展的均衡状态。

四、企业聚集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聚集效应

指在聚集区内由于投入共享和交易的成本降低等优势从中获取技术和收益的效应,从而诱使更多的生产要素来聚集,促进自身的区域经济领域和规模经济效应。但是在某些程度上聚集效应也会受到资源、市场、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二)扩散效应

把资源竞争优势的区域和市场环境进行转移,而这个企业的资源竞争优势和市场环境进行转移并不是企业演进的总结,而是把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环境进行扩散,形成新的企业聚集点,这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和谐发展。

五、结束语

结合本文内容,我国若想加快东部企业的产业聚集有所提升和提高中部及西部地区的企业聚集,促进对经济的和谐发展就需结合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来进行企业演进的规划。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地理位置、劳动力成本、工业基础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更要在各个区域企业聚集点吸引外资、技术来促进全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军,徐康宁.产业聚集在工业化进程及空间演化中的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8(3).

篇4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KY1342

【文章摘要】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工业生产由原来的分散型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型转化,开发区作为城市产业集聚中心取得了长足发展,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开发区是经济技术国际化的先导区,是要素、人才和体制等多元素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输出体系,开发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国环境质量却显著下降,各地方的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依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鉴于此,本课题拟对萧县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调研,研究开发区的经济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研究开发区的环境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

【关键词】

经济开发区;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 安徽萧县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背景

萧县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三部委核准,自皖政秘【2006】22号文由省政府批准筹建以来,建成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存量土地小已对开发区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开发区扩区是萧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安徽省萧县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2012年2月29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萧县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面积初步意见的函》初步认定萧县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扩区展望面积18.7平方公里。规划区位于萧县县城以东约7公里处,包括龙城镇、白土镇和永堌镇的部分用地。

经济开发区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萧县的多数煤矿、瓷土和高岭土、石灰岩石均集中在开发区10公里范围圈内。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基地也都在其周围山区。同时闸河、倒流河在开发区境内交汇,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萧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现代生态环保型都市工业园区,对于萧县接下来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作用。

为使开发区成为萧县经济增长的平台和载体,成为全县重要经济增长极,起到展现对外招商的窗口作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总要求。开发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两大重点,经过建设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功能效应初现。

2 分析安徽萧县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在经济的增长中,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于是我们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中央对促进经济增长部署的十项措施中的第五项是环保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开创了经济发展要与环境相适应,切实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着眼于安徽萧县经济开发区,在安徽省萧县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中,也明确提出了规划方案实施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3 实现萧县经济开发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探讨

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新时期萧县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张王牌,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萧县开发区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功能、优化区内环境、形成园区特色、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加以扶持。下面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1)萧县经济开发区应以包容性增长为经济发展的指导理念,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在现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来换取高速经济增长的时期。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是必需的,但并非充分的。飞快的经济增长虽然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分配不均等一系列问题,人们的幸福感随之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务必将包容性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理念,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萧县应该把环境因素纳入发展规划,坚持经济增长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使更多人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另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萧县地区还需充分考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高污染企业的比例。开发区是建设基础是靠征用农民耕地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工业园区周边居住着大量的人民,为工业园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降低了企业一部分的生产成本,企业应该利用这些节省的成本,大力建设环境机制,是企业可以稳定持续发展。

4 采取财政扶持和资源税费征收的方式

支持和扶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大力推动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萧县的开发区经济虽然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表明,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了做到有效地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萧县经济开发区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相关税费的开征做到按照“污染者付费”和“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尝试健全并综合利用多种生态补偿机制模式,包括财政转移型、反哺式、异地开发式和公益性,等等。

5 完善和加强环保问责制度

逐渐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充分的授权和充足的资源,同时完善和加强环保问责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责任追究和严厉的违规处罚制度,对不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政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因决策失误或行政干预等原因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同时,要加大对环保监管机构的问责,对出现监管机构失职、无所作为和乱作为的情况,要追究监管机构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文昌.安徽萧县县域经济浅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 月

[2]常旭.我国县域经济开发区发展及对策研究.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 2012年10月

[3许传阳.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例《生态经济》2013年第1期总第262期

篇5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土地规划;可持续利用

0 引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范围广、时间长,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的决策质量,减少政策、规划与计划制定的失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研究方面建立了较完善、科学的研究体系。我国近年开始有学者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研究。卞正富等[1 ] 就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潘嫦英等[2 ] 讨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借鉴等问题;赖力等[3 ] 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 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1.1 土地利用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作为人类新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发展,若要真正得以有效实施,即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一个持续、高效的协调运行机制,必须遵循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和需求性原则,这是由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1.2 可持续发展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发展和发展的质量,强调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的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促进人类与其他生物物种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3 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土地利用规划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土地利用规划效益预测等。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将各个部门和产业的用地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效益、逐级控制、动态平衡、协调统一的原则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2 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2.1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发展环境和经济,其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做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 的协调统一。依靠技术和行政手段,协调开发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当地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开发区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 合理利用目前的开发区土地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 在开发区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护那些对人类未来发关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耕地)。

(3) 协调区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兼顾生态、美学及文化等因素,以实现区内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4)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是经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美好的人居环境,重视对人的关怀。

2.2 开发区土地持续利用不仅涉及到时间因素,还涉及到空间尺度。比较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和适宜性,可以认为持续性是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是指对于一定的土地单元,其是否适合于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适宜程度;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指一块地在更长时期内是否适合于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可见,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研究要求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种因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 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以便为可持续利用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一种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只要在未来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自身有较高的产出,又不妨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通常认为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可持续的。有些土地利用方式,目前虽利用效率不高,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它具有灵活反应调控特征,也可认为是可持续的。

2.3 开发区内的农业用地和一般农业用地相比,虽然目前在权属上都为集体所有,但开发区的农用地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其权属将变更为全民所有(国有)。这一特点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农用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式。一般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并防止土地退化,即通常所说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根据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时间特点,经预测在短期内将征用为国有的农业用地,对其利用方式不用再考虑到养地,而是要快速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3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对策

3.1 科学合理规划是土地合理规划的保障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在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下编制开发总体规划的同时,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提高详规的覆盖率。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提高开发区内可出让用地的比例。在总体布局上还应注意充分发挥土地使用价值,按照不同产业和不同项目的特点确定地块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3.2 提高项目质量,培植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区经济的发展前景,也直接关系到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即土地产出率的高低。有的开发区为避免土地的闲置,增加项目的数量,引进一些“夕阳”产业和污染项目,造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土地利用低下,有的甚至给开发区带来外部的负效应,影响开发区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土地监察力度

通过土地监察,清理项目,清理拖欠土地款。针对开发区用地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清理整顿措施。

(1) 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后,对己付清地价款,迟迟不开工的,通过收取土地闲置费等手段,限期使其开工。自批准占地之日起两年之后仍闲置不用的,收回土地使用权,原所交的出让金及闲置费不予退回。

(2) 对未付清地价款的投资商,使其限期付清地价款,对土地出让金迟迟不能到位、不按规定开发的应当依照合同规定予以处罚。

(3) 对于一些未批先用项目,符合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督促其办理相关手续和补交出让金;不符合规划的,予以取缔,依法收回土地。

(4) 对于新征用地,无力开发而造成的闲置用地,没有破坏土地的耕作条件的,应坚持退还农民,让农民继续耕种;已破坏耕作层的,在规划区范围之外的应通过土地整理和复垦,使土地恢复耕作能力,然后退还给农民使用,不可复垦或是复垦成本过高的,通过规划修编,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区的范畴。

(5) 对于其他闲置土地,结合项目,能利用闲置土地的,尽量不新占用地,能利用原有厂房的,尽量不新建厂房。

3.4 以服务承诺为契机,改善区内投资环境。

一切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改善区内投资环境,增强客商的投资信心。开发区建设应逐步改变引资招商的思路,应主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水平的办事效率,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加开发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不是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在建立和完善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各类支撑服务机构的同时,还应建立与开发区相关的服务配套企业,如信息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生活服务、环境美化服务等企业,使开发区的服务设施软环境与基础设施的硬环境相益得彰,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效益和增值潜力。

篇6

【关键词】 福兴经济开发区 现代物流业 管理方式 相关政策

福兴经济开发区(原福兴投资区)创办于1990年8月,是遵循镇村自办,资金自筹、设施自建、收支自求平衡的方针进行开发建设的我省首家民办开发区。福兴开发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约8250亩,除村庄、省市属单位用地外,实际可开发用地6805亩,目前已摆满项目。全区累计引进项目341个,其中来自欧州、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三资企业172个,总投资额达7.1亿美元。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4家,内资企业169个,这些企业既有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又有科技含量高的名牌企业。经过16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光电、机械、轻纺、玩具、塑料制品和运输物流等产业结构,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00多亿元,出货总值约550亿元。但是由于受到城市规划调整等限制,如果一味发展工业,空间有限。为了适应福州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做大做强福兴开发区,唯有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下功夫。福州市政府提出了要把福兴经济开发区建成以光机电和物流业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开发区,下面本人就开发区物流业的发展作粗浅分析。

福兴经济开发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发区位于福州市区东部,南临闽江,东接马尾港和福厦高速公路,104国道、福马铁路穿区而过,离福州市中心仅5公里,是福州东区的宝地,区内交通发达,东西走向主干道有化工路、福新东路、福马路,南北走向有前横路、福光路、福兴路三条主干道,形成了三横三纵主干路网,正在建设的温福铁路货运站和福州三环路紧邻福兴开发区。由于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聚集了福州市多家知名的物流企业入住,如盛辉、盛丰、宏捷等物流企业。而且在开发区的东北角,已成立了一个依托钢材专业市场的福州南方钢材物流中心。中心占地200亩,在此物流中心经营的客商有100多家,经营首钢、鞍钢、三钢等省内外十大钢企业,钢材制品四大类上千个规格品种,占有全市钢材市场份额的90%以上。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后,预计年交易额达20亿元,创税2500万,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该中心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全国全省钢材行情网络中心,是全国钢材销售行情的采集点。在开发区的延伸区(化工路以北)已建成福州市最大的瓷砖建材仓储的专业市场,占地约300亩。

从整体看,福兴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业虽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但是由于现代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以下问题,如管理体制、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市场、物流信息平台、相关政策还有物流人才匮乏等问题。本人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多年,从目前开发区发展的实际实际情况,结合对物流等专业知识的理解,觉得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行政管理方式

(1)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应取消。放宽企业准入和公平竞争。

(2)货运行政性管理方面。取消区内物流企业经营国内铁路货运、水路货运和联运的行政性审批,加强对货运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取消国际货运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后续的监督和管理,要给物流企业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

2、保障物流用地,降低投入成本

(1)市、区政府应在规划上保障开发区延伸区作为物流建设项目用地。物流企业用地凡符合产业导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国土资源部门要能够依法及时提供。延伸区应享受省政府《关于保障工业发展用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

(2)降低物流企业用地成本。物流项目用地出让年限可在法定最高年限范围内按需设定,出让金按设定的出让年限计收。应允许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允许推行土地年租制,通过租赁方式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逐年缴纳租金,减少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物流企业用地可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延伸区应比照原先开发区的用地政策,由于基础设施由开发区管委会投入建设,配套费应留给管委会,同时应给予适当减免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地段差等影响地价水平的收费。物流企业若以土地、房产价抵押融资,有关部门应简化登记手续,给予支持,建议给予长期低贷款。

3、改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

开发区物流业应实行“税收属地管理和税收返还政策”。由于开发区延伸区基础设施要求开发区管委会先期投入,因此特别要求“税收返还”政策比照原开发区开办时的实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调税按一定比例返还。同时,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

4、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做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鼓励工业企业产品进行集装箱化包装运输,改进包装方式,提高竞争力。

优化开发区交通管理,要根据开发区物流业务的发展和交通情况制定相应的管制措施,适当放宽开发区内车辆的管制,为车辆在区内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

5、加快物流公共性项目建设,扶持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区、镇两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支持对开发区现代物流规划调研和编制、物流管理人才培训、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物流产业发展动向跟随综合研究、促进开发区物流业同其他区域物流企业的合作与市场规范等。

6、其他相关政策

如用电政策,对重点物流企业的物流项目用电给予优惠(如按工业用电标准收费)。鼓励引进优秀人才,对引进的物流优秀人才,给予享受市级引进的优秀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等。

总之,政府通过资源的配置促进物流的发展。一是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各类资源,主要是资金和和项目等;二是因为企业的创新活动仍然比较弱。政府可以通过资源在空间和产业中的重新配置引导物流的发展,例如对一定区域的特色产业中的企业的支持都会起很好的示范效应,吸引其他企业的集中和聚集。

微观方面推动建立企业之间的协作网络。在具体的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引导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协会等提供各类培训和咨询,或者有目的的组织企业家交流集会,推动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以及企业协作网络的生成,从而促使企业之间知识、信息和经验的沟通和交流,为创新提供可能。

整合物流资源,发展第四方物流。美国物流经济学家约翰・伽托拿对第四方物流的定义为:第四方物流供货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在物流企业集群中,第四方物流主要业务是利用其在管理和设计方面的优势,提供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组织并协调各物流企业具体实施,并通过信息技术将整个物流过程集成起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供应链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物流附加价值。目前,开发区内已有两家具有三级资质的物流企业,应鼓励它们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朝着第四方物流方向发展。把福兴开发区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海峡西岸区域性物流枢纽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及资料

〔1〕福兴经济开发区简介。

〔2〕福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统计部门相关数据。

〔3〕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篇7

关键词: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程度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14-03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经济开发区开发和建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提高区域竞争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运作良好的经济开发区普遍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石河子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并于200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借助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外向带动、资源转换、产业聚集的发展之路。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石河子开发区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业已呈现产业集群的趋势,成为新疆自治区重要的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产业基地,而且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在推动石河子市乃至兵团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反映产业集群度的指标,度量石河子开发区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产业集群程度,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一、产业集群程度的度量方法

1.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是指某一产业规模最大的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其公式为:

企业的行业集中度;Xi代表X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产值、产量、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或资产总额等数值;n代表产业中的企业数;N代表产业中的企业总数。

产业集中度能形象地反映产业集群的集中水平,测定产业内主要企业在市场上的集中程度。

2.区位熵

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个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以某产业的产值区位商为例,计算公式如下:

理论上,凡以上指标的计算结果大于1的,即可判定是产业集群。

3.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 Hisrcmhna Index,简称HHI)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在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为第i企业的销售额,Si为第i个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n为行业内的企业数。

HHI取决于各企业市场份额的不均等程度和企业数量n。按市场份额的百分比计算,H值范围从0到10000。一般来说,H指数越大,说明市场集中度较高;反之,H指数越小,市场集中度越低。

4.3种产业集群测度方法的比较

集中度的测算对前几家市场占有率大的企业份额变化反映灵敏,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而该指标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受到企业总数和企业市场分布两个因素影响,该指标仅考虑前几家企业的信息,未能综合全面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变化;二是该指标存在着因选取主要企业数目不同而集中水平不同的问题。这影响了产业集中度指标横向对比,使该指标的数值存在一定程度不精确性。

区位熵法操作简单,在欧美产业集群的产业集中度的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1)假设每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区域和国家两个层面上是相同的。如果某一产业在某区域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它每生产单位产品所需雇员人数就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业集中度将会低估产业集中度;反之,如果某区域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就业集中度系数则会高估该产业的产业集中度;(2)假定区域和国家在生产和消费模式上是相似的。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对规模较大的前几家企业市场份额比重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从理论上讲,H指数既考虑了企业总数,也考虑了企业规模分布,是比较完善的一种测度方法。

产业集群度实质上就是反映了产业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鉴于以上4种衡量指标各自的优缺点,本文选取这3个衡量产业集群度的指标对石河子开发区产业集群度进行分析。

二、石河子开发区产业集群度的实证分析

本文计算了石河子开发区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3个产业的集中度、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并进行比较。数据取自2004~2007年石河子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统计报表。

1.石河子开发区各产业的集中度

本文分别采用产值计算集中度。选取CR1、CR2、CR4、CR84项指标来分析开发区这3个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

由表1知,石河子开发区集聚程度最大的行业是化工业。其CR1值除2004年以外,均高达95%以上;CR2值除2004年外均为97%以上;CR4值均为99.9%以上,且CR1、 CR2 、CR4值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化工产业中除产值最大的新疆天业股份公司外,其他企业的产值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不大。石河子开发区化工产业属于高度集中的产业。

纺织产业的集聚程度略高于绿色食品产业。从2004~2007年间,纺织业的CR1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7年起值有所回升,其4年间最小值为33.56%,最大值高达46.7%;CR2成S型波动,其最大值为83.53%,最小值为59.03%,相差24.5%;CR4值高达91%以上,4年间的变化不大,可见,石河子开发区纺织产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企业。

绿色食品产业除2007年外,2004~2006年CR1、CR2、CR4、CR8的值变化不大,CR1在45%左右, CR4保持在0.7以上,但逐年下降,CR8最小值为0.918,最大值为0.927;2007年CR1、CR4、CR8较前3年都明显下降,且降幅较大。总体而言,开发区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了明显的集聚现象。

2.石河子开发区各产业的区位熵

本文采用产值法计算区位熵。其中,纺织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及化工产业的区位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石河子开发区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的区位熵值均大于1,即石河子开发区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产业都可判定是产业集群。其中,绿色食品产业的区位熵值最大,纺织产业的区位熵值最小。绿色食品产业的区位熵均超过10,但2005年有所增加之后,2006、2007两年连续下降。纺织产业的区位熵从2004~2007年最大值为4.24,最小值为3.22,变化不大。化工产业的区位熵的变化类似绿色食品产业的变化,也是先升后降。

通过对石河子开发区纺织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化工产业产值区位熵的分析可知,石河子开发区这3个产业都已经成为专业化行业,但专业化程度并不高。

3.石河子开发区各产业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法的计算可知,3个产业中化工产业的H值最大,绿色食品产业的H最小。说明化工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最高,4年以来,其最低值为7974.04,最高值为9182.34,基本呈上升趋势;H值接近于10000,说明市场集中度非常高,这与集中度的计算结果相吻合。纺织产业的H值次之,但波动较大,2004年为3371.89,2005年为4680.41,上升了38.81%;2006年又骤降至1348.94,下降了71.18%;2007年再次上升至3011.25,上升了123.23%。绿色食品产业H值最小,2004~2006年逐年提升,从1819.29 上升至2284.29,在2007年降至1397.09,降幅为38.84%。

由HHI值的计算可知,石河子开发区在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3个产业的集聚效应凸现。

三、结论

通过集中度、区位熵及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石河子开发区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3个产业的产业集群程度可以知道,3种计算方式的结果虽略有不同,但均显示石河子开发区的这3个产业已成集群发展的势头。其中,化工产业的集群程度是最高的,纺织业与绿色食品业的集群程度大体相当。

石河子开发区资源优越,交通便利,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较为规范的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政府服务能力,在纺织、绿色食品和化工3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种相关产业也越来越多地集聚在这里,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集群化发展的格局,促进了石河子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继琴.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98-199.

[2]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

[3] 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3,(09).

[4] 毛加强、王陪咖.基于区位熵方法的陕西产业集群识别与检验[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料学版),2007,(11).

[5] 梁东、汪朝阳.产业集群定量测度方法轨迹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6] 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篇8

一、创新驱动发展思路,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一是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支撑大发展的思路,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构建、完善、强化、延伸产业链,鼓励企业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目前,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日月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拥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和自治区级太阳能电池工程研究中心。年产300MWp太阳能电池片技改项目是该公司一项技术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3559万元,全部资金由企业自筹,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4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519万元。项目于该公司现厂区101号电池厂房内改造实施,不新征建设用地,不增加建筑面积,利用厂房现有动力辅助设施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新增和改造部分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工艺,达成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和技术升级的目的。电池生产规模从现有年产140MW提升至300MW,太阳能电池品质有所提升,生成成本相对下降。项目所需要的电力、市政自来水和污水接纳等公用工程均可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解决,毋需新增。项目技术升级达成后,多晶电池片平均转换率达到18%,单晶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五条电池生产线产能达到300MW/年。目前已经完成三条生产线的改造工作。项目全部达成后第二年,可实现新增太阳能电池组件80MW,达成后3―10年,可实现新增太阳能电池组件160MW/年。项目达到生产设计能力后,正常年销售收入预计可以达到3.7亿元,年均上交税收163万元。

二是实施新城建设战略。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的原则,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七年显品质”的建设时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推进开发区从“建区”到“造城”的转变。

三是实施社会转型战略。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把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公共事业,作为社会建设主要任务来抓,创新思维,尽快补足开发区长期以来在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方面的短板,重点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社区建设等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以社会转型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四是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坚持生态立区方针,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加快形成若干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园区,切实提升园区城市品位。

二、充分发挥外资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转型和创新发展

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利用外资的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工作在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由原来的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化;在园区建设上,从单区域向多平台发展,重点彰显产业特色,推动产业集聚;在发展动力上,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重点引进高端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在节能环保上,重点引进绿色、低碳、环保、节能项目,努力推动我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有关领域的先进示范区。

篇9

(20__年12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经济开发区成立6年来,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工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呈现了强劲协调增长势头,与成都高新区等其他四个开发区一道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秀工业开发区。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将经济技术开发区20__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07年的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20__年我区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

20__年我区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辖区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食品饮料和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加快。辖区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突出品牌和技术创新优势,抓住国内消费升级和新市场扩大机遇,增长加快。二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7户亿元企业与30多户产值在500万至20__万元的小企业同时并存,产业关联度逐步提高。三是工业发展有了大型产业项目支撑。总投资60多亿元的长虹大型产业项目PDP项目、空调压缩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投资超过20亿元以利尔化学、美丰化工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园也将启动建设。四是工业技术改造投入实现近翻番的增长,增强了工业发展的后劲。五是今年开发区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3月被省委省政府又授予省优秀工业开发区称号,为园区工业发展争取资金政策提供了好的平台,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预计辖区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35.5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年计划102;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3.5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年计划101;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年目标计划101;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182.6,完成目标任务的15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同比多增3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7.5。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工业发展各项目标,我们能确保完成。

二、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作法

1、研究出台了系列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

新年伊始,我们就到沿海一些发达开发区考察学习他们发展工业经济的先进经验,结合园区实际,把辖区企业按照规模、成长性、市场特点分成几个层次,逐一研究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措施办法。制定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壮大系列政策,强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融资、技术创新、争创品牌等工作,改变了一批中小企业受制于技术、资金原地踏步的格局,企业实现了良性扩张。

2、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我区已经建成工业标准厂房近10万平方米,20__年建成3.5万平方米,实现入驻中小型企业30余户,企业在标准厂房内年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大批中小企业在其中得以发展壮大。同时,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厂房的培育壮大,正陆续征地建厂。

3、加强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区上下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推动确定的38个项目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区近20项在建项目和30项待建项目的建设。一是全力支持,确保长虹PDP、空调压缩机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力争长虹手机以及美丰扩能技术改造等大型骨干项目落户我区,二是实现一批中小企业当年引进、当年投产。三是大力抓好10余个投资20__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扩能。全年建成了投资1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户。

4、完善工业服务支撑体系,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坚持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测分析;积极完善工业企业投融资体系,从担保、贴息、贷款、风险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召集银企合作会议,解决融资难题问题;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向上为企业争取无偿资金1000多万元,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培训、交流会议,帮助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企业生产经营增长模式;努力保证企业用水、供电、用气、工业用热、办证等生产要素,完善工业标准厂房服务设施,以优质的服务工作促进全区工业经济规模、速度、效益协调快速增长。

三、20__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__年我区工业经济的奋斗目标是: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成百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个50亿元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20__年辖区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5户,为此,明年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实现技术改造投入6亿元以上,形成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要争取各级领导部门支持,强力突破我区项目建设中面临的土地、规划、项目审批和项目融资四大瓶颈,一是举全区之力,促进长虹PDP项目、空调压缩机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尽快投入生产;二是抓好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利尔化工技改项目、四川美丰公司新厂区建设;三是抓好辖区10余项投资超过20__万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培植一批成长性规模工业企业,包括宏发电声继电器生产项目、硅橡胶制品生产线、EPE发泡膜项目、凸轮轴生产线改造项目、钐钴永磁生产线、贴片电容生产项目等,新造就一批亿元级企业。

2、抓好一批优势企业自主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拓展市场,实现快速增长。重点支持华润啤酒绵阳公司、利尔化学产品升级、扩展产品链。帮助恒信磁材、四川宏发、天晨生物、新康实业、福特电子、重业齿轮、长和科技、恒旺电子、葡露食品等10户以上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努力扩大产能,快速实现上等升位。

3、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实现招大引强。

篇10

【关键词】城区经济 城市新区 开发 促进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城市由城区组成,每个城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城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区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一、关于城区经济

1、城区经济的定义

城区经济一般指以地级以上城市的区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区级行政机关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率为特色的地域经济体系。

2、城区经济的特点

城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相对性。

(1)城区经济的独立性。城区经济的独立性以区级独立财政为标志,通过对独立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使用,进行产业的选择和布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科研成果的研发与转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硬软环境的创建与完善、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健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整治等,从而行使管理服务本城区的功能,发展本城区经济。

(2)城区经济的相对性。城区经济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城市的地域空间被分化成各个城区个体,各城区个体又组成为一个有机的城市整体。城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承载体。因此,城区经济在进行独立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遵从整个城市的制度安排、整体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资金分配、产业选择、市场搭建、对外联系与交流等等,其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3)城区经济的重要性。城区政府要为本城区管辖范围内的城市发展提供软硬两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从而促进城区经济乃至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区级政府提供这些基础条件的实力又直接取决于本城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即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只有城区经济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才能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本城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中去,从而促进辖区整体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素质的提高。否则对各项事业的投入也只能是捉襟见肘,城区政府服务城市的功能就会大大减弱,也就丧失了城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关于城市新区开发

随着我国对城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空间愈来愈不足,新区开发现已成为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适应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区经济发展对土地空间的需求。

1、城市新区的定义

城市新区指在城市以外规划用于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单元,是一个大规模成片开发、相对独立的城市新社区。城市新区应是具有较高品位的现代化新城区,包括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科技、交通等各种社会性基础设施,且都应是高质量的。

2、城市新区的分类

(1)按新区的功能分类,可将城市新区分为住宅区、金融贸易区、工业区、高新技术区、旅游渡假区、综合开发区等几类。

(2)按新区的内涵分类,可将城市新区划分为单一功能和综合功能两种。事实上,现实中的新区大多是多种城市功能的混合,只不过有的新区的某种城市功能特别突出,而有的新区则是多种城市功能齐头并进。

3、城市新区开发的重点内容

(1)政策扶持。城市新区开发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推进,需要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综合引导和推动。针对新区开发的不同阶段,可以依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来推动新区的建设进程。如在新区开发初期,为鼓励投资者在新区开发建设,政府可给予新区的基础设施经营以财政补贴,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或其他政策,以确保新区能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另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适当减让地价、减免有关税费等措施,在土地政策、户籍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等。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可实行鼓励政策,允许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并实行鼓励大企业总部和金融机构入驻的政策,对其建房、租房给予一定的补助等。总之,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有效激发城区经济的发展活力。

(2)功能定位。现各城区之间存在产业趋同、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城市新区的开发首先应做好新区功能的科学定位,使资源配置得到有效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区开发应紧紧围绕各城区的优势和特色,加以准确定位,打造城区特色经济,凸显各城区的不同功能。

特色就是差异,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各城区应形成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企业、特色产品、特色街道、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等。由于各城区的区位、功能、区情条件不同,发展的重点和模式也不应相同。有的城区可发展园区经济,有的可发展楼宇经济,有的可发展旅游经济,有的可发展服务经济,有的甚至可统筹发展多种特色经济等。总之,各城区应结合本城区特点,正确定位并科学制定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城区的特色优势、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切实提升城区的综合竞争力。

(3)规划先行。新区规划是城市新区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部署,它旨在制定城市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根据功能定位确定城市新区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新区的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城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新区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原则上要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新区的规划方案,并要与原有城区规划结合紧密、过渡自然。新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并要重视规划的超前性、权威性、严肃性、系统性和配套性。规划是龙头,要有一个高起点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实施蓝图,并保证严格实施,才能营造城区的品牌形象,创造富于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凝聚人气和资本。

新区规划是建设城市新区和管理城市新区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规划,才能正确地指导城市新区建设和管理,有效地提高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成片建设的城市地区,应实行综合开发,配套的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建筑和市政设施必须同步甚至先行建设。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对于加快新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是新区各项建设和发展的支撑,是决定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它将带动整个新区的开发。作为新区的启动工程,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可以营造新区良好的投资居住环境,提升新区品位,使新区土地增值,而土地收益又可为新区的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从而营造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对于重点区域更要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房地产业的集聚发展,做到开发一片,繁荣一片,从而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新区的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5)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土地是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城市新区建设应按照“政府垄断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原则进行开发。政府应将新区经营性用地全部纳入储备库,然后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向开发商出让,并同时注意调控供应市场,采取适当紧缺供地、饥渴供地方式,做到非饱和供应。这样既保证了新区建设的有序进行,又提高了单位土地的出让价值,提升了新区品位,从而保证新区建设资金的再投入,为新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提高土地资源运用效率方面,应当积极盘活存量,要求开发商限期开发,按照有关规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两年内不开发的,应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处置。要优化整合,向空间要土地;因地制宜,向整理要土地;集约利用,向管理要土地。如对农民的拆迁安置,采取集中统一安置的形式,撤村并点,由原来的分散低层安置变为集中建设多层住宅安置。另外,在符合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增加容积率,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6)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城市新区建设普遍面临资金短缺、资金利用效率低、融资困难等难题,要打破新区建设的资金瓶颈,必须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共建机制,积极吸引外资和社会闲散资金参与新区的开发建设,为新区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供给。同时创新投融资体制,采取“融资运作、经营生财、滚动发展”的策略,加快新区建设,并进行市场化运作,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财政政策,积极争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级拨款和中长期贷款,适度负债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投融资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政府也可通过经营权拍卖转让、资本置换、BOT、TOT和PPP等方式广泛吸收各种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及国外资本,参与新区的开发建设。

(7)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城市新区要注重城区工业的转型,要由传统型工业向都市型工业转变,创新城区工业形态,大力发展与城市功能、生态、文化、居住、环境等相协调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都市工业。

另外,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业、现代会展业,现代咨询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富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的重要战略。通过服务业领域的拓展,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和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从而使城区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三、城市新区开发对城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拓展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由于各城区的发展扩张,老城区普遍存在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建设用地不足、各项成本急升、城市交通运输、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堪重负等一系列“城市病”的情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增长空间等的相互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拓展了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为城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有利于调整城区经济的结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紧张、成本大幅攀升、竞争激烈等情况愈来愈突出,城区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进行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上述情况,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实现产业升级,淘汰和转移落后的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升城区整体形象和城区综合实力,使城区经济效益最大化。

3、有利于加强完善城市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开发基于利益动机,过分追求高建筑密度、高容积率,造成了新的环境恶化。城市新区开发的目的就是解决老城区内由于历史原因或发展过快而形成的布局混乱、密度过高、负荷过重等问题,又或为了比较完整地保护古城的特色风貌,在老城区进行集中成片的开发建设,以达到疏散和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调整和缓解老城区压力、完善和改善老城区环境等目的,从而加强与完善城市功能,繁荣与发展城市经济,推动城市社会进步。

总之,城市新区开发是一项全新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进行,在开发中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结合,在具体的建设时序上,要注重速度和质量的统一,使其能满足城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保证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均衡发展,以新区开发促进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协调发展、互利多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烨峰:城市新区发展研究初探[D].东南大学,2006.

[2] 张永梅:城市新区开发中的政府角色和作用分析[D].同济大学,2007.

[3] 刘亚臣、马晓晖、韩凤:市场导向的新城管理模式初探――以沈抚新城管理模式为例[J].中国市场,2008(14).

[4] 李燕:城市规划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作用[J].研究探讨,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