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绝对值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绝对值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绝对值知识点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函数教学 有效性分析

一、进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分析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函数思维意识,让学生把握住数学学习的规律,才能够提升初中生解决函数问题的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研究总结相应的函数教学方法,提升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效率,为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基础。

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存在的问题

1.函数教学针对性不强

传统的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数学教学目的不明确,制定的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2.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连贯性不足

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数学函数知识具有很强的串联性和系统性,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就可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并没有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数学函数教学内容难以形成一个整体,导致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沦落为机械地学习过程,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初中数学知识的精髓,导致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只是表面上的皮毛,并没有掌握完备的数学学习思维理念。

3.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把握不够精确

截至目前,函数考察仍然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头戏,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总结研究。但是,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的把握不够精确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重视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依托,才能促进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分析

1.合理选择函数教学内容

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研究中,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合适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贯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精神,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插入时机。

例如,可以在“数轴”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不同数值在数轴上的位置,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2.合理规划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结构

为了保证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初中数学知识的具体知识点分布构造,开展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要保证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合理地串联在一起;其次,要保证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后,要保证规划好的初中数学教学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初中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PPT课件上建立一个一整册初中数学知识的知识架构图,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研究工作,让学生自己动脑对这些知识点的关系的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又可以让学生形成初中数学知识的总体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3.构建初中数学函数课堂讨论氛围

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函数教学方法的实际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高效提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绝对值”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就绝对值在数轴上的范围开展课堂讨论。并让学生对绝对值的大小进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制定进行相应初中函数教学方法,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子霆. 新课标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新旧对比分析[J]. 商,2012(24).

[2] 盛建芳. 论数学函数题中等价转化的重要性[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

[3] 周训竹. 试论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有效方法[J]. 学周刊,2013(29).

[4] 周杰. 高中数学函数内容教学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 (12).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学习;生活化教学;学习生活化

数学知识抽象、理论性较强,演算复杂,理论知识乏味,“教”和“学”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果教师找到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是改变数学乏味、教学低效的有效手段。

笔者结合初中数学几个教学案例,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的具体策略,以期共享。

一、捕捉兴趣点,提高参与度

1.题解日常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如甲乙两个班,原来甲比乙多20人,学校从甲班抽调14人去乙班,则甲乙两个班的人数比为7∶8,求甲乙两个班的原有人数。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快速投入到计算中。

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生活问题很多,如商品买卖问题,需要进行数字的运算,行程类问题、工程类问题等也与计算结下不解之缘。因此,教学中应从生活的角度,寻找融合点,将其与课本知识点融合起来。

2.注重运用,突出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强化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既要从日常生活的应用角度入手,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融入课堂的所学中来。如商品降价、打折、“买一送一”等问题,是数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讨论,怎么购买更合适,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而实现“学以致用”。如教师告诉学生自己想买一款新手机,如果网购比实体可以节省几百元,但在京东买,价格是3900元,而在淘宝买则要4100元,但在淘宝网购买时,可以有套餐选择和配套,而在京东网则没有任何套餐服务,那么,你认为老师怎么买比较合适?

这个关于网购的问题,是学生热衷的话题,也是比较时尚的话题,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是让他们为老师出主意,他们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因此积极探讨起来,有的还要继续查资料,证实套餐的实用性与价格比的关系,给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还建议再稍微等几天,等到“双十一”的“价格战”打响再买等。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认知度

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具象化内容与所学数学知识点联系起来,如上街购物时讨价还价、学生总簿本数量的计算、求体育场的面积、教室的占地面积、教室容积的计算、商场物品的打折、服装的换季处理等都可以引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熟悉的生活化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了解数学源于生活的真谛。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度也逐渐提高,用于课堂解决的实际问题也越来越丰富,如投掷铅球的抛角问题、抛程问题,商城的学习用品促销活动,如满60元打8折的活动,商场服装让利活动,人消费满400元,让150元,并以此抽奖的机会,这类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也司空见惯,学生对这类问题也耳熟能详。

这类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也与课堂知识巧妙连接起来,凸显课堂教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再次购物时,容易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引发学生对问题演算的联想以及结果的关注,提高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注意事项

1.情景引入,注重学生的生活基础

对于《绝对值》的学习,绝对值的概念比较抽象,而这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使学生受到启发,如在导入环节,就可以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如呈现一个数轴,数轴的中心是0点,0。点以火车站为参照物,一头大象自火车站沿着这条大街(数轴)向东走,走到+4km处,两只小狗分别向东和向西走,分别走到+3和-3处,进而提出问题:大象走到哪儿?距原点多远?两只小狗分别走到哪儿?距原点多远?

有这个情境,学生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答案,并且,由这个情境给出“绝对值”的概念,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

2.巧妙设计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不能以学困生为基础,也不能以优秀生为基准,应全盘考虑,找出不同层次学生共同生活体验的素材和已有生活经验,将这些共同的经验和经历作为教学的可利用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仍然以《绝对值》教学为例,在运用了情景法揭示“绝对值”的概念后,为了巩固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和运用,继续使用生活化的情境法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给出一个数轴,数轴上的原点、单位、正方向都齐全,在这个数轴上有三只可爱的小宠物,小狮子、小鸡和小羊,它们都分别位于数轴的-3、+2、+3上,在小狮子、小鸡和小羊的正上方,赫然提出问题:小狮子距离原点多远?小鸡距离原点多远?小羊距离原点多远?

显然,这些问题难度适中,又有情境的铺垫,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基础,80%的学生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可谓易如反掌。

初中数学教学中将生活素材和知识点结合,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联系生活解决数学问题,也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使数学课堂彰显生活的活力,课堂才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陈婧巧.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6).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习题设计;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27-002

数学习题并非只是考察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评价标准,我认为数学习题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去其糟粕,使其符合课程标准的真正要求,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所谓开卷受益,就是指解题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都能获得社会生活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并能应用于生活的实际。这就要求习题的设计者要清晰把握时代的脉搏,能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式结合于习题的情景,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合作共赢精神。

习题设计要达成知识点的《课标》要求。初中数学知识点虽说庞杂,但也可以分为数与式、基本图形、图形变换、函数、统计与概率五部分。而每部分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需要了解、掌握,还是应用形成能力,《课标》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设计和选用习题时一定要对《课标》要求明晰,并能做到驾驭得当,切莫习题练习过于深入或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时灵活设问总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要点,承上启下,思维升华的作用。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有许多都是数学领域已经明确界定的,例如“绝对值”的学习,习题设计应注重“绝对值”这一数学概念的产生的必要性,合理性,实用性,既在应用“绝对值”这一知识点解决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习题中不断理解,运用熟练,真正掌握其实际意义。例如我设计例题:

网络购物成为现今极为流行的购物方式,某快递员驾驶送货车运送快件,向东、西两个方向派送,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某天自快递公司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8、-9、+4、+7、-2、-10、+18、-3、+7、+5

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10分)

(1)收工时在A地的哪个方向?距A地多少千米?

(2)若每千米耗油0.3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本题较好的体现了“绝对值”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诠释了数学来自生活又指导生活的实际意义。但我在听取另一位老师的课时,他却把习题设计成了一定要引出“绝对值”这一名称,使得学生无所适从,最后还是一个做过课前预习的学生打破了课堂僵局。这样的习题设计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显得毫无意义。

初中数学知识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动手实践活动,它的出现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实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回归。它从多个角度训练了学生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测倾器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节时,我安排了一节活动实践课。学生从设计“测倾器”制作图纸开始,就在进行数学建模的训练。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动手操作,发明创造的能力,在真正开始时又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围绕测量过程和结果,我不失时机的把从活动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设计成习题,学生带着反思解决习题。可以说这堂课已经不仅仅是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层次了,它的影响必然惠及学生的一生。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一、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习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学生更是各有不同。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机灵聪明,但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极少主动发言,注意力专注又表现出不能随机应变,表征为缺乏信心;有的学生心思缜密,可以说内有锦绣河山,又缺乏生机;学困生躲躲闪闪,缺乏解决习题的决心。我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只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相适应的习题,无限放大他的成功,都能克服其自身的不足,增强其克服不足的信心。例如针对活泼好动型学生,设计一环紧扣一环的类似竞赛性习题,并把握时机随时提问;针对性格内向型学生设计合作完成性试题,由其表述;针对“老谋深算”的学生要设计阶梯跨度较大的习题,叫他“吃”的过瘾;针对学困生就要把试题难度、跨度降低,甚至设计习题分解化,直至降到学困生“垫脚”就能得到,并适时予以全班的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我的一个做法:在每章总结后我都会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一套习题,同学们互相测试,互相讲解,有时也让学生命题来测试老师,效果很好。我一直有一个设想:在中考出题中能否改变现有的命题体制,使考生都能做出中考习题,但在解题方法上采取不同的评价尺度,并最终得出中考分数。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二、设计数学习题要注重实效性不能闭门造车

数学习题的设计往往涉及情景的铺设,此时一定要注意情景再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表现形式也要适度,否则就会有喧宾夺主、华而不实之嫌。例如在许多练习题库中都有关于“股票”方面的习题,可是在这方面又有几个学生接触过呢?再比如有的时候数学课堂竟被设计成小品课等。所以我认为习题设计还是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好,根据时效创设习题情景,使习题内容与时俱进。

设计习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作用,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下)中的一道同初中物理知识相联系的习题:

小明身高1.70米,他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时,平面镜至少要多大才能看到整个身体?

结合八年关于比例式的计算同初中九年化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化简计算的联系。

此外设计习题要同德育教育恰当结合,设计情境,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例如结合“安全教育”设计习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等规避危险的教育,珍爱生命的教育等;设计习题要同国内国际的大事相联系,把数学学习同国家未来,人类的发展,环境保护等建立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例如继“神九”翱翔宇宙后,近期“神十”也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中飞向宇宙,并实现“太空授课”等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理想教育、爱国教育。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效率;计划;梳理;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89-01

学生到了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少数学知识。为了迎接中考,老师要组织学生复习三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复习这个环节既要归纳、整理所有的基础知识,又要突出重点、难点。这个环节如果抓得严、抓得细、抓得实、抓得紧,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考数学成绩。

一、根据《考试说明》,认真制订复习计划

徐州市中考《考试说明(数学)》每年都要进行修订,但改动幅度不大。我们数学老师要以初三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根据《考试说明》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复习计划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学生的计划要尽可能地跟老师的计划保持同步。老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详细,最好分阶段制订复习内容。如第一轮复习从什么时间开始复习课内知识,第二轮从什么时间开始按《考试说明》中的专题组织复习,第三轮从什么时间开始进行模拟训练。在每一轮复习中,复习的重点、难点都要交待清楚。每一轮复习结束后,最好来一个阶段性的检测。不管是老师的复习计划还是学生的复习计划,都要切实可行,不能搞假、大、空。计划一旦制订好,就要严格按计划复习,防止制订计划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复习计划是复习的指针,制订复习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防止复习的盲目性或随意性。

二、复习要系统梳理基础知识

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多,也很零乱,它们分布在六本书中。在第一轮复习期间,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重新组合,使这些知识系统化,这样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和运用。“如代数可归纳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初步统计’三大部分;几何可归纳为4块13线……”需要强调的是,梳理、归纳数学知识点最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只起辅导作用。在梳理、归纳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最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这样不仅显得直观、形象,而且也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另外,梳理、归纳数学知识点,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不能为了梳理而梳理,而应该在梳理完毕后,对数学知识进行习题化。通过做练习来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如复习绝对值的定义,可以用式子表示:a=a(a>0)

-a(a

0(a=0)

要注重关于绝对值的练习训练。

例(1)化简|x(x-2)|;(2)解方程|x|+|x-2|=6。

解:(1)当x=0,x=2时,|x(x-2)|=0;当x2时,|x(x-2)|=x(x-2)=x2-2x;当0

三、复习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恰当的方法,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优良的脑力劳动素质;而笨拙的复习方法只能使学生复习效率低效甚至无效,在原有的基础上踏步不前,致使他们永远在知识大门之外徘徊。如果说勤奋刻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那么科学的复习方法则是他们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初中数学复习不是简单地“烫剩饭”,而是要能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出解题规律、方法,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方法来解答数学题。用哲学原理来表示,即:实践――理论――实践。

传统复习的最大弊端,是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下被动记忆所学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提高他们理解知识、攫取知识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想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老师就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最好选最近几年各大城市的中考试题或模拟题。比如,复习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1)y=13-x.(2)y=3x+2x-1.(3)y=1x+1-1.(4)y=x+2x-2。复习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后,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1)解方程|x|=3;(2)解不等式|x|3。如下图:

在复习期间,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为了达到复习的目的,我们对练习一定做到“四精”。在“精评”这个环节上,一定要突出重点、难点,并适当拓展、延伸和总结规律、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解题方法,再反复运用,他们解答数学题一定能够得心应手。

总之,中考前的数学复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一定要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梳理、归纳基本知识,总结规律、方法。如此复习,学生不仅能够猎取各种知识,发展个性和特长,增长才干,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整体素质,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现良好的个性化发展。而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阵地,而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于数学这么学科来说,逻辑性以及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也很难通过实际的参与感受来理解问题,而互动式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学生的理解,师生关系由主从变为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完成问题的探讨。

一、互动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课堂还主要是教师主讲,学生参与度比较低,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率低。

2、不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偏重基础知识的授课,教学目标也以围绕高分进行,因此忽略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3、不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知识的传授还是机械的灌输,互动式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比较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限制器潜能的开发。

二、互动式教学实施措施

改变问题的提问方法

数学问题的提出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因此对于问题的提出要适时、适量,有针对性。首先对于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能太宽泛,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提问时机要适时,在相应的教学点提出问题,切不可太超前,提问时可以提些由本次教学内容延伸的题目,但是要尽量相关,切不可太过于超前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提问的次数要适量,不要使课堂出于“满堂问”的状态,为了显得教学内容丰富而不断提问,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时间,教学也显得没有主次、重点之分。因此对于课堂问题的提问要循序渐进,这样才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过程。

将问题进行生活化设计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有时无法理解,因此可以设置生活化的场景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情景如:操场前的一个长方形草坪,已知长比宽要多20m,而草坪面积是2400,分别求长宽是多少。这样设计问题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

巧设问题,重视错误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自己做错的东西印象更加的深刻,而错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为老师提供了另外一个了解学生的方面,通过对学生错误问题的分析,总结教学方法,找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学习认识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正确认识并收集错误资源,同时可以通过巧妙设置陷阱,有意识的保留学生的知识缺陷,在互动中发现错误,并解决问题,从反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进行绝对值的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与学生互动如:+5的绝对值是多少?此问题较简单,学生基本都可以答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本身。紧接着反问:绝对值等于其本身数是什么数?此时大多数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正数。这时预期的错误就出现了。此时老师再接着问那0的绝对值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是0。那么学生就会意识到之前的答案是错误的,绝对值等于其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这时候学生的理解已经稍微成熟了,紧接着可以问,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值是什么?有了前面的引导,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回答正确:负数和0。

以上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案例,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提问,然后一步步加深,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最后自己找出正确答案,通过巧设问题这一方法,可以加深对于概念、性质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

互动式教学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要综合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带来感官以及声音上的刺激,教师在课前可以做好相关的课堂准备,利用视频、图形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目光,有利于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分析、讨论中。同时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减少教师板书所需时间以及教师的工作量。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方面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二次函数的旋转、平移、对称轴的变换等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加深印象。再比如在进行圆柱、圆锥的侧面面积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动画对其侧面进行展开,特别是对圆锥侧面的展开,这样可以直观的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而这个扇形的弧长即为圆锥的底面周长,半径则为圆锥的母线长。这种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个知识点,提高了教学速率。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以及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一、遵循认知规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1. 了解“方法”,渗透“思想”。初中生思维能力较为欠缺,数学知识也较为贫乏,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方式和契机。在讲解概念、公式、法则的过程中;在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在积累知识、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等等,教师要精心设计、善加引导,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感悟蕴含在数学知识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 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地知识积累、联系训练才能不断得到完善。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了解蕴含的数学思想,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和归纳,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及时巩固,通过做题真正运用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

3. 提炼“方法”,完善“思想”。数学思想有很多种,一道题目也可能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除了老师的概括、分析,学生自身对数学方法、思想的揣摩、提炼能力更为重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完善数学思想,提炼数学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自身数学能力。

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即是在数学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针对对象属性的相同和不同点,进行分类讨论,逐一分析和解决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基本方法之一,广泛存在于各个知识点中,把握和运用好分类讨论思想可以使知识体系条理化,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例1. 解方程|x+2|+|3-x|=5。

[分析]绝对值问题,一定要考虑到绝对值符号内对象的正负号。这里有两个绝对值,那就必须进行分类讨论。首先|x+2|对应x-2,|3-x|对应x3,

解:当x3时,原方程无解。综上所述,原方程的解满足-2≤x≤3的任实数。看似复杂,但其实分类讨论后,思路很清晰,很容易做出答案,由此可见分类讨论思想对解题很有帮助。

2. 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结合思想把数学关系、数学文字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相结合,“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综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使得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容易找到解题突破点优化解题途径的思想。把握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数形变化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例2. 若关于x的不等式0≤x2+mx+2≤1的解集仅有一个元素,求m的值。

[分析]如图:作出y=1和y=x2+mx+2的图像。由图形的直观性质不难看出,这个交点只能在直线上,即y=1y=x2+mx+2只有一解,则求得:=m2-4×1=0m=±2。

3. 化归思想

“化归”是转化和归结的意思,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是在解决问题时借助图形、公式等转化过程把待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归结到已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实现这种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构造法等,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好化归思想十分重要。

例3. 解方程:2(x-1)2-5(x-1)+2=0。

[分析]解关于x-1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把方程展开求解就会很复杂。但如果将(x-1)设为y,利用换元转化为含有y的一元二次方程,就简单了。

令y=x-1,则原方程转化为2y2-5y+2=0。

4. 类比思想

篇7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52-01

二十一世纪的是科技竞争的时代,作为科学的基础,数学必将在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有必要牢固掌握数学知识,为未来祖国的未来以及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是一门偏向于理论的学科,在学习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光靠死记硬背达不到任何效果,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使得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为更加有下促进学生发展必须针对现有教学中问题进行分析改进,进一步完善导学案教学。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但一些教师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脱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导学案教学的基础是案例选择需合理,一些教师在选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脱离了问题的本质,使得问题看起来似乎涉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但从根本上来看该问题更多的涉及到了其他部分知识,从而忽视了对教学知识的反应,无法让学生掌握到教学重点,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绝对值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案例加深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因此教师往往会以数轴为例讲解,数轴就是一种比较基础的数学导学案。在学习数学时常常需要借助图形进行深入研究。绝对值的定义就是在数轴的基础上给出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形结合能力,绝对值的定义理解起来就比较麻烦,以此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掺假一些数形结合思想。于是教学慢慢演变成为对学生数形结合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对绝对值概念的讲解,实际教学目标并未达到。

2.未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学生全员参与进来,确定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而不是让教室变成教师和一部分学生的主场,其他人则是观众。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了绝对的主角,教学基本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的任务就是强行将老师讲授的知识吸收。同时教师的通病都是喜欢只与一部分自己喜欢的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直到学期结束可能对其他同学仅仅是面熟的程度而已。久而久之,被忽略的一部分学生会觉得这门课与自己无关,只需遵守基本课堂秩序即可,消极学习的情绪不断延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会被淡化,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导学案教学的教学目的是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常见边长为3、4、5的三角形进行讲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通过有效提升让学生自行发现规律,而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以及探究能力并未得到提高。

3.课堂交流效果不佳

传统教育里,教师永远是主导者,学生被迫听从老师的教诲,然后强迫自己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强行消化。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已经渐渐被时代所抛弃。新式教育里,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老师要做的就是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现在学生的特色转换为先进的学习方式,把正常的数学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的场所。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一起沟通解决。针对有些同学提不起学习兴趣的情况,可以教导一些趣味学习方法给大家,让大家可以更加轻松的学习。

然而现今教师在利用导学案教学时并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导学案的应用只是改变传统教学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仍然需要在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强行记忆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开始逐步讲解,将各个知识点细化,意图通过知识点结合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教师看似用心良苦,但却忽视了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讨论,缺少了课堂交流导学案就失去了其作用。

4.未从学生角度分析问题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国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将知识点有效应用到问题解决中,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使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知识一贯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迫于展开教学,并未对学生通过题意列方程的能力进行了解,很多学生在学元一次方程组后难以独立列出方程组,教学效果不佳。

5.教案演练过分借助多媒体技术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其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让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学中不用再承受教师填鸭式教学的洗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哪个沉迷于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向学生展示部分功能,并强行将教学内容通过一些看起来很神奇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让导学案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师展示多媒体的时间,一些教师似乎对此乐此不疲,从而忽略了导学案教学的重点。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为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可以利用相关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 理解重难点知识,简化教学的复杂性。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控制多媒体展示的比例,很多教师过分利用花花绿绿的多媒体图片或视频等占据学生的课堂时间,实际教学实践被压缩,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得不到保障,直接导致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加大。

另外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远达不到黑板演练的效果,通过板书形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进行导初中数学学案教学时应合理化使用多媒体技术。

6.结束语

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定义,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导学案教学的出现让教师们看到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才的道路。在进行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幕后推动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未来必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出现解题错误,教师经常会惩罚学生. 对教师而言,惩罚学生是为了降低学生再次出现此种错误的概率,并不想让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同时学生更害怕出错后教师的惩罚,这样就导致学生处在长期恐惧的心理状态,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时教师会强加给学生正确答案,对学生来说,不但无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打消了学生的自信心.

一、正确看待学生出现的解题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解题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教师通常是对这种错误采取禁止的态度. 学生长期受到恐惧心理的影响,而教师只重视结果的传授,却忽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长时间发展下去,尽管学生接受了知识,但却对解题错误没有心理准备,尽管发现了错误,也不会主动去修改,连出现错误的原因都分不清楚.

二、初中数学解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

1. 知识学习上出现错误

学生在学习数学相关概念时,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概念的意义,对概念的把握程度不准确,这时在解题中就很难灵活的运用数学概念. 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应该是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重点突出关键词. 如果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出现了错误,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 由此可看出,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有一定的阶段性,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绝对值”知识点时,要求学生掌握零、正数、负数的绝对值就可以,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受传统思想限制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往往还会受到小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小学的数学结果都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 例如小学中得到的结论都是在没有出现负数情况下成立的,所以学生对两个数的和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是完全相信的,然而,在进入初中,学生学习了负数后,以上的结论就不成立了,部分同学还停留在非负数界限内讨论此种问题,有时会忽略两个加数取负的情况,从而出现解题错误.

三、提高解题质量的有效对策

1.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二,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教师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三,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课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合理的“数”、“形”转化

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由传统的以“数”为主体教学内容转变成以“形”为主体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特点发生了变化,所以,学生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形”间的转化,探索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

3. 生疏问题向熟悉问题转换

由于数学试题的种类繁多,所以,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做完所有的试题. 然而,教师可以通过专题练习,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这样一来,就可以具有解决数学的能力.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工作,把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能力理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了解新问题可能会带来的障碍,这样一来,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将较难问题简单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转换为简单问题. 课堂上,教师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把复杂问题分为多个简单问题来解决,加强问题间的联系,运用此种方法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将难题转变为简单问题. 把生活实践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

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后,在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知识的运用. 把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这也是新大纲的要求. 在编写材料时,应将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解题的研究中,学生和教师必须掌握数学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知识竞赛,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有关数学概念,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积累多种解题技巧,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减少解题中出现错误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和建勋.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92.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理数;分数;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32-02

1.看课本目录,罗列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让学生有意识地看目录,是培养学生从宏观上观察学习任务目标,大体上知道本学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这样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最基本的认识,例如初一上,第一章便是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包括哪些?其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根据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效果自然就好,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有理数其中夹杂着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点。有理数之间可以加减法,乘除法以及乘方。这样一来,便把本章节的教学思路打开,同时通过一章一章的分解,可以把繁重的教学任务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这样显得简单容易,学生也容易接纳,当然,需要学生强记忆的知识点还是要扎实记牢,运用联想,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便于灵活运用,例如:学习有理数,需要特别提醒,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如-5、0、6,特别注意0是整数而不是分数,只有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在讲解有理数相加减的时候,在其运算的时候,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些规律:①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相加;③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或数值比较小,可分别相加;④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⑤可将带分数拆成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后再相加。例用用一些总结解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找好突破口,这样才不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提醒一些注意的地方,便减少错误的发生。这样才会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

2.讲解重难点,多给学生练笔

数学教学从来就不是单独的讲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才能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和运用,数学知识重点不是记忆,而是练习,所以对学生动手的能力要求强,我经常要求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拿着笔,一份草稿纸,经常画图,写些重点知识点,为的是及时消化,同时加强印象,数学课堂时间很紧张,而我更愿意把更多的时候留给学生演板和练习,我认为,真正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导和提示的作用,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在讲解有理数的乘除法,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便出一道相关的题目,分别请三位同学进行黑板练习,例题:计算(+3)+(-1)+(-3.3)+O-5O÷(-10)+(-0.3)×(1/2)×(-2),解:原式=(+3)+(-1)+(-3.3)+5×(-1/10)+0.3;=(+3)+(-1)+(-3.3)+(-1/2)+0.3;=3.3+3.3-(3/2);=-3/2。通过这样课堂上的练习,这样才能加深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从解题上面去检验自己的错误点,然后加以改正,多做练习,熟能生巧,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基本的知识点。

3.准备错题本,反复查看和总结

数学是门大量解题练习的学科,所以我让学生们有个好的心态,不要害怕犯错误,告诉学生们,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也经常犯错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你就明白学生犯错误是可以理解的,而及时记录这些错误有助于学生避免下次犯错,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不易忘记,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错题的本子,记录错题的原因,写下正确的结果,长年累月,上面一定会布满了错误的题目,我相信这些错误的地方便是考试的重点,这样一举两得,既养成了记录错题的习惯,也掌握了考试的重点,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好方法,学生也从中很好的记住这些知识点。学习数学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只要从易错题和易混淆概念抓起,对数学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常见易混淆知识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中等式的性质,我们得知⑴如果a=b,那么 c=b±c; a=b (c≠0),那么 = 。特别提醒,等式还具有以下两个常用的性质:⑴对称性:若a=b,则b=a; ⑵传递性:a=b,b=c,则a=c;注意:若ac=bc,则未必有a=b,如2×0=-3×0,但显然2 -3。通过这样讲解,让学生明白这是个易错点,重点摘抄和理解,这样就可以牢牢记住,下次便不会弄错。我经常用类似的方式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错误明显减少了。

4.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变得有意义

每个学科的最终目的便是服务于工作和生活,数学更是如此,单纯的理论分析解题,不将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作为教师,有义务把课本移步到生活上,这样才能和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更有兴趣去主动学生,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候,现实生活运用于工厂生产效益问题,加工或生产的总量,工作效率问题,还体现在商场折扣销售问题上,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 ×100%,这些便是我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数学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教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将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的必经之路,教学需要注重生活实际化,拒绝空洞理论的教学,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是初中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作为教师,需要多多的引导和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删繁就简,提高解题技巧和生活化教学,学生也要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课堂上互动教学,给学生多练笔的机会,对初中数学知识强化理解,慢慢的积累,培养摘抄错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篇10

一、 造成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 教材的原因

教材的变化。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规计算,题型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小学、初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小学降低的幅度大,而初中由于受中考的限制,教师并没有降低难度,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加深难度。

2. 教法与学法的原因

小学时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学习,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 学生心理原因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就知道初中数学比较难学。确实,初中数学课程一开始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有的同学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学习之中,因为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初一新生的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 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夏令营等)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首先,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小学、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小、初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 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摸清底细,规划教学。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3.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方程概念、基本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4. 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初一新生能更快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5.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要能做到每堂课都有方法指导与提高思维层次的训练,引导学生“见题必寻类,见点必索系”,做好方法归类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多向思维的机会。必须“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趣,让学生关注知识,乐于探索知识。

6.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