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评奖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建模评奖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建模评奖标准

篇1

作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举办一次,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在教育部领导“扩大受益面,保证公正性,推动教育改革”的指示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指导和参与下,20多年来参赛规模增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

1990年12月7日至9日,上海市举办大学生(数学类)数学模型竞赛,这是我国省、市级首次举办数学建模竞赛。1991年11月23日至24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决定组织1992年部分城市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后来,这个委员会实际上成为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组织者。1992年11月27日至29日,部分城市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举行,这是全国性的首届竞赛,10省(市)74所院校的314队参加。此后,大赛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高校和学生越来越多。

该竞赛一般在每年9月举行,赛期3日。竞赛章程规定,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

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

大赛影响

目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该大赛在高校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奖证书也是大学生在求职时最有力的佐证之一。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学生报名参赛。为鼓励和表彰在竞赛组织工作中成绩优异或进步突出的赛区组委会,该竞赛还专门设立了组织工作优秀奖。同样,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与公正,该竞赛还实行了异议期制度。

篇2

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是继有理数和整式运算学习之后,在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已初步具备数学“转化”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我大胆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分析教材内容的联系,站在教材之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中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几个零散的问题进行重新整合、提炼、形成体系,体现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其内容特点: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含义,探索教材知识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能力目标:在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理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建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既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又要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与思路】

理念: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去探究;给学生一次机会,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发展。

【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师:下周我们要到春秋乐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了,大家感觉如何?

(让个别去过春秋乐园的学生介绍一下游玩的感受,制造课堂气氛。)

师:老师也去过春秋乐园,顺便拍了几张照片,同学们可以看看乐园的美景。

(电脑显示一组美丽漂亮别致的风景画,让学生惊叹不已,羡慕无比。由此引出去春秋乐园活动的积极性。)

师:这就是春秋乐园,同学们想去吗?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模拟去春秋乐园。可是外出旅游活动要花钱的,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研究如何最优化地进行这项活动。

(由生活背景导入新课,且贴近学生生活,生动自然,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积极的师生情感交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与探索

师:同学们,要去春秋乐园游玩,第一件事要干什么?

(学生很快地说出要乘车,选择旅游公司。)

师:对,要选择旅游公司。(建构第一场景:选择旅游公司)

选择旅游公司:

甲、乙两家旅游公司的定价相同,都是每人100元,且都表示提供优惠。甲公司表示每位游客按七五折收费,乙公司表示可以免去一位游客的费用,其余八折优惠。假如让你来组织这次活动,你选择哪家公司?

(这是一个最优化方案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探索性,需要学生用心体察题目所规定的实际情景,从中找出等量关系来。通过这个问题,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得积极、学得轻松;同时也是教育学生应该学会科学地做事,精明的做人。)

师:车到目的地,第二件事就是要——

(学生们会迫不及待地说要买门票。)

师:是,要购买门票。(建构第二场景:购票)

购票指南:每人10元,一次购票30张以上(包括30张),每张票可以少收2元,现有27名学生欲入公园,你也是其中之一,倘若让你买票,你怎么买?至少要多少人就可以这样买?

(公园的门票窗口有购票指南,也是最优方案选择问题,但形势与第一场景不一样,从另一个侧面来让学生体会方程知识的实际应用。)

师:进入春秋乐园后,你们最想参加的项目是什么啊?

(同学们喜欢玩刺激的项目,玩“旋转摩天轮”)

师:好,那我们怎么排队才能最节省时间呢?(构建第三场景:旋转摩天轮)

选择摩天轮:在旋转摩天轮处排着长长的队伍,摩天轮转动一次可坐20人,一次大概10分钟。假如我们9:00开始排队,在10:00之前要在广场集中,如果你来负责,我们可以有多少人去旋转摩天轮?

(这个问题极具有挑战性,目的是加大思维跨度,让学生的思维不断产生认知冲突。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建构出数学模型?寻找出等量关系?这里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在独立思考之后让学生必要的讨论,以四人为一小组,开展探究式的交流。使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中思维更加深入,方法更灵活,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巡视但不过早介入小组交流,制作只做方向性的解疑和引导。)

师:旋转摩天轮下来,同学是不是感觉又惊又累啊?现在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也许有几个学生会说口渴,买点饮料喝喝,顺便再休息一下。)

师:好,那下面我们就去买饮料。(构建第四场景:购买饮料)

购买饮料:卖家提出这种优质饮料,原来每瓶卖5元,每瓶的利润是25%,现在我们集体购买愿意给我们打折优惠,但是他要求至少每瓶利润至少要有10%才行。

(由于前面我们已探索了四例,在此安排一道练习,它不是上面例题的再现和模仿。题型更新,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目的是让学生求得新的发展。)

师:活动快结束时,班长提出要为这次活动合影留念。(建构最后一个场景: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让学生自己建构生成)

要求:两人一小组,把自己看做是景点拍照的生意人,分别提出收费的标准和优惠的策略和条件。然后让全体学生选择拍照方式,并使每人的拍照费用最优惠。

(这个场景问题想让学生自己建构生成,两人一小组,让学生把自己看做生意人,分别向顾客提出收费的标准和优惠的措施,然后学生进行选择哪种更加合理优惠。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让学生自主创设、充分地发散、充分地探究,真正体现自主学习。)

三、评价小结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你能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吗?你能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在其他领域中的运用吗?

(在评价小结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再举例交流一元一次方程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体会到知识的收获,能力上的提升,方法上的领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四、课后练习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学以致用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真谛。课后请同学们参加我们设计的一个比赛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与研究》。

比赛要求:同学们去收集或调查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充分体现出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你调查的材料设计好问题和参考答案。

评奖办法:老师将根据试题的新颖性和实际性及解答的正确性评出一、二、三等奖。

(听到比赛,学生们各个兴高采烈。他们带着问题走出了教室。)

设计感悟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很关键。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找出一条数学与生活相融通的途径,其实关键是创设充满趣味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材料的兴趣。”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能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距离的学习活动,把学生亲身感受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本节课的激趣导入及实验与探究中的几个问题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同时,本节课在问题的设置和呈现上,不仅考虑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而且更要注重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是每个学生通过探究,都能有所所获、提高和发展。

篇3

[关键词] 量化考核 学生管理 数字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中百分之七八十来自农村,而百分之八十的贫困高职学生求学经费寄希望于国家和省两级的奖学金、助学金还有一些社会捐助奖助金。高职学生在校学生获得这些奖助金的一个必然途径,就是评奖评优环节,这个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奖惩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考核准确与否对促进学风建设起到正面影响或者反面影响。而数字化量化评估系统能够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过程进行客观量化打分,达到全面质量管理(TQM)规范化要求。本文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1)必要性和可行性;(2)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3)实践操作方法。

一、学生数字化量化评估系统使用于学生评奖评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学生数字量化评估系统的必要性

(1)数字化量化评估系统的使用,能去除人为因素,变主观为客观。过去的评优一般采用民主测评方式,由于原因要统计的数据多,时间紧任务重,人工无法完成。民主测评反映了一定的学生和学生管理人员多少意愿,但是带来主观不准确,测评数据不全面问题,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存在公平公正方面欠缺。而数字化评估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力得到评估结果,评价标准一致,特别适合大量历史数据量的统计,能迅速准确完成。

(2)改善了评估的透明性,过去评估过程透明度较低和学生参与度不足引发公信力方面的质疑。如果学生参于数据录入,评估系统输出的结果可以立即通过网上,评估过程可以全程监督,数据源、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更加公正和可信。

(3)变结论评估成为全程评估,以往评估工作量大,评估一个学期一次,没有互动过程,不利于学生习惯养成和自我约束。如果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能够不断地通过网上的评估结果,学生就能不断根据网络数据,自我发现不足,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达到学院培养目标要求。

2.可行性

(1)评估指标、评估观察点是可量化的,学生成绩、学生纪律和其他品性情况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学分、纪律操行分等都是量化的依据。

(2)学生培养过程是可以量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化评估成为可能,复杂的过程简单化,繁重的统计计算交给计算机,网络实时性提供监督平台,由此数字化评估系统开发和应用成为必然。

二、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量化考核在高职院校的评优、纪律处分等学生管理方面有许多法规依据,如国家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具体的学院规定也有《某某学院学生奖惩规定》、《某某学院学生操行评定办法》,但是到了系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1)每次考核,要统计的数据太多,时间紧任务重,有时候使用简化程序操作,统计数据不全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存在公平公正方面欠缺;(2)量化不足,学生成绩,守纪状况和民主评议在评价体系中的分量不清晰,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3)评估的结果没有互动性和养成性,评估过程透明度较低和学生参与度不足引发公信力方面的质疑。

针对上面问题,结合高职职业培养目标,通过评优数字化考核来解决。

(1)制定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量化考核标准,从高职职业培养目标谈,培养目标是评价学生培养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尺度,也应该是评优或者纪律处分的出发点。近年来,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素质能力扩展到就业能力的评价不仅仅影响到高职培养目标,而且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思想政治评估已成为高职工作中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本研究认为运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随时记录学生行为,进行计算机数据模型动态评价,能够把区分好坏的评价机制转变为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反思的学习机制,能够更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逐步从经验型的教育与管理转化为科学、规范、制度化的教育与管理。网络交流手段和计算机参与计算的方式能够做到评估标准人人知晓,评估过程人人参与,评估结论人人信服。真实起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作用

(2)建档工作,记录学生行为表现,研究一个操作性强的建档自动评估工具非常有必要。也就是开发能将学生培养教育过程的学生表现记录下来,进行量化输入评估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大学生培养评价结构模型。利用比例加权获得评分是评估结构模型的基础,调整比例加权就能得到不同的培养目标下的量化结果,进而能够准确得到评奖、评优、评贫困生等不同指标下的人选,使政策的贯彻执行做到更客观、更公正和更快捷。

三、数字化量化评估考核系统具体操作办法

以上分析了数字化评估考核系统原理,下面谈操作方法,基本上分建档、数字模型加权预案和调整加权4个步骤。

1.建档

利用网络平台,实时纪录软件,评估加权方式完成是可行的方案。在实践总结出从每个学生四方面指标建档:①成绩指标;②纪律指标;③品行指标;④贫困指标。建档数据室评估考核系统的数字源,要保证及时透明的网络公布,对监督下的数据有专人及时更新。

(1)成绩指标的形成

学生成绩形成成绩指标,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比较好评定,从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程度,完成教学考核、试验实训成绩就可以看到,每门课程结束由授课老师输入评估工具软件,学期结束可以得到综合评价。软件算法是∑(每门功课成绩等级×学分)/n,为了适应评价不同标准,评优成绩分5个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党员评定分2个等级(及格和不及格)。

(2)纪律指标的形成

学生纪律形成纪律指标,为适应就业要求,学生应养成守纪和良好生活习惯,依据《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学生奖惩规定》、《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警务化管理要求,有寝室内务秩序、集队和上课考勤2个方面,实行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累计构成的综合评定。违纪一事一记录原则,每事按情节分3个等级,软件算法,基础分800,违反纪律扣分,800-∑(每次扣分等级×程度)+∑每次奖励分。由教官负责每周纪律情况汇总录入。

(3)品行指标的形成

学生品德形成品行指标,品行指标按照学生职业能力考察学生4方面情况:诚信度、团队协作交流度、劳动情况和励志度、实行民主评议投票+日常表现事迹打分,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增加工作透明度,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坚持以人为本。品行指标由平时奖励分、扣分累计构成,期末由民主评议得出综合评定值,由中队评议分、辅导员评议分、军事教官评议分,班主任评议分和团支部评议各占20%组成。综合表现按优90分、良80分、中70分、差60分四个等级划分)。诚信度主要考察学生有无恶意拖欠学费现象,有无伪造事实等现象,团队协作度考察学生有无维护团队荣誉事迹,有无经过交流协调管理好班级秩序;劳动情况考察不参加院、系活动、中途离开活动场所情况。励志度主要用于帮扶后进生,督促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后进生取得的成绩及时鼓励和表扬。

(4)贫困指标的形成

贫困程度指标,只有在评助学金和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时候使用,建立贫困档案后,针对有贫困证明的学生记录生活消费情况,统计月生活费,生活费包括校园一卡通消费、网络消费、手机消费、个人计算机消费和住宿消费,累计消费分4个档次,每月消费200元、300、400、500分别记500分,400分,300分和200分。不容易评估的部分,如家庭情况,有无残疾家庭成员等采用民主打分方式,民主打分由班主任主持中队进行,录入分采用400分,300分、200分和100分4个等级划分。利用记录和等级划分累计出4项单项评估值,经过网络公布,多方修正后确定单项评估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建立数学模型和加权预案

数学模型选择多项加权求和法,选择加权,计算得到不同评优要求的学生总分。以下公式获得学生最后评估总分:

Q=q1*A+q2*B+q3*C+q4*D

其中:Q为学生最后评估总分,q1-q4是加权系数,A-D为4个单项评估值。

针对不同评优评审预案,设置不同的加权运算模型,就能适应不同的评估标准要求了,比如发放助学金或助学岗位时,按照院制定的《助学岗位方案》突出贫困指标,预按设置选择学习成绩指标、学生纪律指标、学生品德指标和贫困程度指标,所占比例1∶1∶1∶4加权,这是由于贫困程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决定,而学习成绩指标和纪律指标,品德指标都属于次要指标,但又不可缺少的指标。学习成绩按要求可分2个等级,也可分5个等级,排名前的优先考虑助学。

3.调整加权

由于加权是估计值,所以算出来的排名表可能与预期不同,那么就需要调整加权,如果加权值设置不合理,最后的排名就不合理,本来应该选优的人没有选上,没有选优的人却选上来了。所以加权设置需要不断调整。怎样调整加权?首先预期值计算,选择3~5个代表的学生作为参考点,这些学生都是学管、任课老师,班主任都非常熟悉的差、中、良、好学生,那么用传统的方法打分,看看预期的排名如何,如果加权计算表与预期排名一致,那么加权取值正确,如果不一致,调整加权后,重新计算评估表,再与预期表比较,反复循环,直到与预定重合停止调整,得到正确的加权值。(如下图1)

上面谈了评优量化考核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基本上分3个步骤,建档和加权预案,建档考虑的是考虑学生各方面情况,尽量选取非相关的4个方面,学习成绩指标、纪律指标,品德指标和贫困指标;而加权预案方面要考虑到4个方面运算得出结论,那么要按照评选标准制定预案,也就是加权值,最后步骤就是调整加权,加权值如果调整好一次,那么以后评估标准不变,一般可以延续使用,不需要调整。

四、结束语

学生评估数字化改革实践,是评估体系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从原来的结果评估过渡到过程考核评估的尝试,数字化建模是研究的重点,过程反馈将产生学生自我约束的效果。虽然本人在量化考核过程采用了警务化管理模式下的个案实践,希望对其他高职学校量化考核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洪等.对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实习综合能力量化考核的研究和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8.

[2]王言和.职业学校教师量化考核的指标与方法.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篇4

关键词:经济管理;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卢安文(1970-),男,重庆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项目名称:[1]重庆市2013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2004;

[2]重庆市2012年教改重大课题,项目编号:1201004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实验室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自学能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都是老师设计好实验方案,准备好实验用品,规定好时间,学生上课时“照方抓药”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开放型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索研究式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实验时间的可选性,实验对象的广泛性等。这些都归结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的灵活性,因此要让开放实验室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首先建立适合开放实验室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开放实验室管理体制[1]。开放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制,本文对“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和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经管类开放实验室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设策略。

1.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的建设

1.1 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分类

我们在原有的本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基础之上将开放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分成以下五大部分,分别对它们进行改革使之能更好的运用开放实验的教学模式,实现应用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1)理论课课课程实验:该类实验是指某一门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教学任务,一般是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进程对理论课程进行验证性或者操练性的实验。这类课程一般为专业基础课,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对这类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流。特别是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尽早的分流有利于培养基础好,有兴趣的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而不是将所有的学生的目标都限定在通过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这类课程可以分成基本学分和高级学分,完成基本学分的同学可以选修《办公自动化高级技能培训》和《C语言高级编程培训》等课程。

(2)独立实训类课程:独立实训类课程是教学计划内独立设置的实践培训类课程,这类课程在修完相应的理论课后完成,通过集中项目实训或集中上机培训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我院实验中心开设了《网络工程师培训》、《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培训》、《电子商务师培训》等。这类课程全部在实验室完成,有固定的课时和内容要求,并以通过相关机构职业技能认证为目标,提前通过者可以免修。对这类课程在满足本专业学生需求的情况下,还可以向其它专业有需要的学生开放。

(3)课程综合设计:课程综合设计是在完成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后,综合一门或者多门专业课的知识,根据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由老师安排一定的选题范围,学生自主选题完成调研报告、项目策划、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的实验教学。目前我院的综合课程设计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课程设计》、《电信服务营销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由学生写好论证报告和实施方案后,经指导老师审批,在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给予方向指导和疑惑解答,学生在专业开放实验室或者课外自主完成。

(4)模拟实习类实验项目:此类课程通过微缩模型,虚拟软件等模拟现实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我院实验中心依托电子商务实验室、ERP与金融实验室、现代服务业外部环境模拟实验室、业务运营仿真模拟实验室,现代卖场与自动识别实验室,分别承担了《电子商务综合运作模拟实验》、《物流运营模拟实习》、《企业沙盘与ERP运作模拟》、《会计票证模拟实习》、《创业投资模拟实习》、《SP与运营商对抗模拟》、《外包业务与运营商模拟》、《自动识别与现代卖场模拟实习》等模拟实习课程。该类课程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实战性、竞争性的特点,是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及实际操作技能的核心课程。学生在这类课程的完成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较大的变化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教师主要在理论依据、业务规则等方面予以指导,在模拟实习结果方面予以评价。

(5)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此类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探索并建立以项目和课题为核心,以团队和兴趣小组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创业实验项目以第二课堂实验活动为主,并规定有一定的创新实践学分。第二课堂实验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开放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行《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该办法建立了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参与创新实验计划的学生可选择申请B学分或申请替代实践教学环节,对指导教师记教学工作量(20教日/年.组),并可作为评优评奖、职称评审等的支撑材料,学校为各项目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支持。在该管理办法的支撑下,我院学生已完成《供应链企业间多期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校园C2C网络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探索》等二十余个项目。此外,学院还通过这些项目大力培养学生团队,建立协作学习型教学模式,目前我院实验中心已形成了以教师指导,研究生带头,本科生参与的如“ERP沙盘兴趣小组”、“校当网兴趣小组”、“MIS开发兴趣小组”等多个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中心为他们提供场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

1.2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构成比例

对于上述五大课程类型,实验中心根据各种不同的实验类型采取必修加选修相关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项目的设置,学生对前三种实验项目实行必修,占50%左右;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经验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对模拟实习类等提高型实验项目设置了35%左右的项目进行选修,对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占15%左右的比例。

1.3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建设成果

学生在我院开放实验教学项目和平台的支撑下,从2006年至今,获得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高教社”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一等奖等30余项国家级奖项。在中心的指导和孵化下,还有在校学生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在校内运营的基础上,进驻重庆亚太商谷,并获2010年度重庆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二等奖。在以上教学平台及成果的支撑下,中心于2010年获批重庆市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开放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

2.1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划分

从实验室的功能划分、服务对象以及实验内容决定了在哪个实验室开放,什么时间开放,哪些课程开放,同一课程中哪个实验开放,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开放等。在时间方面,对公共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行无限时的全天开放;对独立实训、模拟实习类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行预约开放;对科技活动所需要的实验室实行“特定时间开放”。在实验内容方面,对特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综合设计、模拟实习等内容执行“限定式开放”,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但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分;对各种技能认证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各种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实验项目等内容执行“自由式开放”,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和培养目标可分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型实验教学模式、科研项目模式、科技活动竞赛模式、创业实践模式等。[2]

2.2开放实验室更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工作,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精神,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更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需要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投身到开放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因此,除了要加强的师资的培训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提高实验室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放实验项目很多是学生和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所以负责开放实验教学的老师工作量加大,应通过合适的方式(比如完善教师工作量核算方法)对他们的这部分工作进行评价和认定,这可大大激励老师参加开放实验工作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参与开放实验做出贡献的指导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学校推荐评优、评奖,建立起绩效结合、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2,3]

2.3开放实验室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开放实验教学更需要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但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严格的机制和管理规定限制学生的自由散漫,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将开放实验项目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考核中,参加开放实验教学活动能以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获得相应学分。其次对于一些重要课程的开放不等于完全的来去自由,在时间和内容可选的开放性环境下,必须要保证学生完成相应的课时,达到相应的要求,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4]

另外,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加强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在机房的管理模式上应彻底解放专人值守的工作方式,规范管理,减轻教师工作量。系统为每个学生分配登录账号,学生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观看学习视频、进行交流和讨论;系统与教务系统相连接,可以查询课表,预约课程,可以通过账号记录学生的上机时间和学习进度,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开放实验室还应该通过网络技术限制学生在实验室玩游戏,聊天,上不良网站等。[5]

开放实验室还需要学生自己能管理实验室,院校可以采取学院,教师,学生三级负责制,先由学院统一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方案,指导教师制定严格的开放实验室学生管理办法,从而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6]。

3.问题与展望

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减少教学的强制性、统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实现以教为主、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知识传授与创新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将进一步走向开放,高校的实验室将不单纯是实验教学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场所[7]。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开放实验教学的难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基础类型的还是提高类型的开放实验项目,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的学生都有限,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的办法使学生参与进来,但这本身又违背了开放实验室教学的特征。因此,如何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魏光辉.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工作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期

[2]农正,贺忠华.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建设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4期

[3] 李冬云,葛洪良.高校开放实验室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7期

[4] 杨毅.探索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16期

[5] 李瑜波,童燕青.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的实现目标与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年5期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 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

引言

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具有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担负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部在2007年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强调:“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教育部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工作目标。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技活动是指各个高等学校为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意识、科研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形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科技立项申报与研究、科技作品评审、社会调查与研究、科技竞赛、科技作品展示、科技参观、科研论坛、科普宣传展览等。“以活动促创新,以创新促成才”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必须认识到的基本理念。

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对于高校的发展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作为高校从事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并以此进行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又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典型教学项目,推动教学改革深入进行,还可以作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必须突出科技创新的育人主题,因此引导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实际科技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积极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合理利用时间积极投入到课外的科技创新中去,将课外的时间用来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以此改善高校的学风和校风。

大学生科技创新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之间呈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其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的知识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对于人才的衡量及评价标准同时也发生了变化,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是侧重于是否能够具备快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能力及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等方面。因此国家及高等院校必须具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保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如何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各高校都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设立科技创新活动专项基金,开展科技立项、科技评审、科技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就现有的组织模式而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资金、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其发展规模和综合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主要是通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挑战杯”等实践环节来作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希望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培训、实践,以及教学计划,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科研氛围的营造,也造成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不足。新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较为热心,但是缺乏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大二学生才开始学专业课,高年级的学生面临进一步升学或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很少有精力和时间从事科研,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寻找合适的学生进行培养的难度也较大。因此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计划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

2.缺乏创新的制度建设。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与传统的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推广速度比较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甚至还未真正起步。由于缺乏创新的制度建设及保证制度有效运营的长效机制,其内容涉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科技项目管理、激励措施等一系列有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难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

3.缺乏充足的科技经费。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显著增加,科技经费问题往往成了许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难以开展的瓶颈。往往学校拨付给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专项资金都是有限的,有时候拨付也不够及时,与此同时学校教务处和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也不是很积极,没有真正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4.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已走向良性发展,但发展又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学生队伍专业培训和素质提高,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尤其中青年专业教师中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而教学任务繁重,他们很难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指导,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这也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

5.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普遍性及可操作性。

目前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存在缺乏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除了研究生或者一些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之外,很多普通大学的本科和专科学生比较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训。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应有必要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都是通过学生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各类专业竞赛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习和锻炼,没有能够形成标准及系统化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甚至缺乏系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支撑,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6.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均衡。

目前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在不同层次的高校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来看,重点院校在获奖层次和数量上明显多于普通院校。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较高名次与科技创新奖项几乎都被重点院校获得,部分高校甚至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获得过相关奖项。从专业学科门类上来看,理工科学生进行创新在各个方面要明显优于文科的学生。理工科学生在软件设计及发明创造上与文科学生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文科的学生只能够通过调查报告等获得成绩。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在科技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都比低年级的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三、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

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对于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全面成才的宽广舞台。近年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在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在高校的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能够突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科技活动纳入到应用性的教学环节中,并因此为大学生开设科研相关的课程,奠定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在具体的操作中,每个学年组织一定次数的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所有有兴趣的同学都要填写对应的申请表,经过审核后进行存档。学校要能够鼓励个人或者创新小组参与科技的制作发明,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2.实施制度建设创新。

制度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大学校园中一定要能够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不断提升全体师生的参与率,加强制度的创新,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制度的建设,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以增强组织管理方面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水平。在学生科研的组织管理工作方面一定要重点抓好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这四个环节。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创新主要包含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科技项目管理和激励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3.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骨干、指导教师团队”队伍建设。

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是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及层次,指导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要加大指导工作量,通过评奖评优等途径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在指导教师中大力开展教书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指导教师对高校培养创业与创新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指导教师在指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和实践能力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增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骨干队伍的建设。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案加强学校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培养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学校要培养学生从事科技创新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创新骨干的选拔和培训。要通过广泛开展科技方面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经验;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的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一定要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对于事业及各种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因素。学校要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工作的专门队伍。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管理干部的培训,帮助管理队伍了解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规律、途径,以及发展的状况,切实有效地提高管理队伍的科技创新意识及业务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网络的建设,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宣传、项目评审等工作提供平台。

4.拓宽资助渠道,加大企业与大学生科研的合作力度

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经费也成了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各个高校一定要进一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在学校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要不断争取到相关的教学部门的支持,在学校形成多部门协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要争取到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一定要具有社会实用性及市场推广价值,争取到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的赞助,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才能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有效的途径,为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此外,大学生及指导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研究中也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是高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高校、社会、个人要能够积极营造多位一体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新闻媒体要通过加强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期待,激发教育机构进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能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的非强制性属性,努力创造独特的文化来实现课堂教育之外的创新教育的目的。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要能够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中去,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整体创新氛围的形成。

四、结语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创新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人在身上,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较强能力的群体。科学方面的研究表明,18岁到24岁之间是人最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学是创新的摇篮,是创新最为重要的基地之一。大学生则是科技创新最为重要的排头兵及创新最具活力的对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也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一使命,通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同时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2011,(10).

[2]周培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6,(19).

[3]江云青.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