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重构学校管理体系要把管理中心放到课程中端,一方面上溯到教育这个开端,另一方面下潜到教学这个终端,这样才能寻求平衡,保持方向。以课程为中心的学校现代管理体系的重构,既要体现对传统管理体系的反叛,也需要对自身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规避。建议:权力下放,全面布局育人体系;民主管理,让个体成为管理主体;学生至上,形成服务与供给链;崇尚科学,提升学术管理水平;追求自由,激发每个个体潜能。
学校管理体系是由维系学校运转的体制、机制构成的,它好比机器的动力系统,良好的管理体系既是学校全体利益相关者行使各自职责的行为准则,也能稳定地激发他们的活力,使教育科学化、教育效益最大化。大多数学校现有的管理体系仍然是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管理体系,亟待向以课程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体系过渡并不断完善。
传统管理体系的特点与问题
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传统管理体系是我国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各类因素互动之后平衡和妥协的结果,其表现出的特点与问题如下。
1.行政色彩浓厚的权力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机构仍然是行政体系,学校校长、副校长都有行政级别,在很多人眼里,当校长以及学校各级负责人都被叫做“当官”,而且是很荣耀的事情。在学校行政管理机构中,权力无一例外地向上一层集中,校长的权力最大,“校长负责制”更是使得原本很大的权力急速膨胀,“校长拍板”已成为学校决策中的“口头禅”。于是,产生了“一言堂”“一支笔”“一个人说了算”“权力崇拜”等乱象。
2.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
学校科层管理似乎是集权制教育体制的必然选择,有的学校不顾国家和地区要求,繁琐地设置科层,不断壮大“官员教师”的比例。常见的科层体制是:校长下设副校长职级,包括行政副校长、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总务副校长;每个副校长下面再设置主任、副主任职级,此外还有横向的年级组长、学科教研组长、学科备课组长等。这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校长位于塔尖,塔底由教师员工构成,中间是中层管理者。这也是由一条条权力通道构成的结构,权力影响力沿着各条通道从校长、各个职级领导辐射开去,又回收回来。“官大一级压死人”,于是出现了底层压迫感和改变层级的个人奋斗史、不良竞争、从政心理。
3.控制和被控制的管控体系
“管控”是传统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领导的目的是管住教师,教师的目的是管住学生。全校教师对领导服服帖帖,安排什么做什么,校领导便认为自己的管理水平高。全班学生对老师服服帖帖,带几十个孩子就像带一个孩子一样,教师便认为自己的带班水平高。在这种管理下,全校形成了控制和被控制关系,校领导控制教职员工,教师控制学生,领导和教师共同控制教学进度、教学效度。在这种氛围下,大家举手投足小心在意,表面迎合,内心抵抗,缺少自由与创造。
4.象牙塔里的生活状态
这种管理体制就像传统社会一样,各种律令将人五花大绑,教师按部就班,定岗取酬,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听话就范,被动接受,慢慢形成奴化心理。再加之,师生长期生活在书本的世界里,很少与社会接触,习得的是传统社会的那一套,就像一个落后的象牙塔,对于时代变化、社会发展总是处在慢反应、后反应的状态。
5.德教分离的育人模式
学校虽然设立了三大处,但实质上受重视的是德育处和教学处,而一些学校的这两个部门似乎总处在竞争和对立的状态,表现为实质上的德教分离。从组织架构看,德育领导和教学领导各领一干人马,德育处统领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学处统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从责任分工看,学校所有教育工作由德育领导牵头,管教学的不负责德育,同样,学校所有教学工作由教学领导牵头,管德育的不参与教学。一些学校的这两支队伍,遇事往往相互推诿,各自撇清责任,甚至拉山头、搞派别,相互消耗,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应试的影响,德育工作不能直接变成学生的分数,学校工作重心往往偏向教学这一侧。
现代管理体系的重构与问题规避
在“教育―课程―教学”链条中,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实际上是把下游的产出端作为重心,而不关心上游环节,正源才能清本,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不解决,而一步跳跃到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就是方向出了问题。重构学校管理体系要把管理中心放到课程中端,一方面上溯到教育这个开端,另一方面下潜到教学这个终端,这样才能寻求平衡,保持方向。以课程为中心的学校现代管理体系的重构,既要体现对传统管理体系的反叛,也需要对自身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规避。
1.权力下放,全面布局育人体系
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学校本身获得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课程方案一体化设计等权力,这部分权力属于专业自,应下放到教师层面,不能被校领导层截留。学校要适应新的变革,以权力重组为契机,围绕整体育人重构学校管理体系。具体来说,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权力集中向权力回归转变,学校领导层要把属于教师与学生的权力还给师生,让教师从获得专业尊严中充满专业自信,促进专业发展,让学生从学习自中养成学习责任自我承担的意识;二是整体架构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全程育人、全环境育人的格局,全面梳理育人要素,合理布局显性与隐性两条育人线索;三是集中排查并解决传统管理体系中相互斥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成人行为标准和儿童行为标准不一的“身不正”的问题、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三观”问题。
2.民主管理,个体成为管理主体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只有在民主的体制中才能产生民主的教育,民主的教育才能培育具有民主素养的公民。学校是最应该实行民主管理的地方,在不民主的体制下自诩民主,那只能是喊口号,搞两面三刀。民主管理,意味着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都有真实地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都为教育、课程、教学出谋划策。为此,学校要建立确权、赋权体制,成立教育决策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等专业机构,让每一个个体都能确权、用好自己的权力,通过自身的权力获得自身的利益,也维护好共同的利益。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个体的管理效能,但也要及时、有效地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形成正确、统一、效益最大化的决策,决不能发展为耗时间、拖沓型的管理。
3.学生至上,形成服务与供给链
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是学生至上,这是由教育性质决定的。不少学校都贴出了“以生为本”的口号,但从课程体系看,却是“以我(成人)为本”,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程建设与课程学习中来,一切由成人说了算,没有成人主动和学生商量教育问题、学生所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如果把学生至上思想和当今经济社会的形态结合起来,学校管理就要围绕“服务”与“供给”链条展开。首先要形成服务与供给意识,其次要提升服务与供给的水平。具体到课程方面,既要满足国家、社会、民族对于课程建设的要求,也要满足人民(家长、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需求,既要对国家课程实行生本化改造,也要开发出学生需要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基于共同基础缺失的补足性课程。从机构设置看,以前的教务处可以重组为学生选课中心、排课中心等,以前的总务处可以重组为学生服务中心、课程资源中心、信息中心等,以前的德育处可以重组为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健康中心等。学生至上并不否定教师自身的成长,相反,它更能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和专业提升。
4.崇尚科学,提升学术管理水平
靠经验管理是很多学校的基本管理取向,这是学校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在有的管理者那儿是厚黑学、是权变术、是存在感。教育领域的科学管理更多指向学术管理、课程管理。构建完整的学术管理体系,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训练,开启基础教育学术启蒙,形成良好的学术气象,以学术力作为学校管理的评价导向,彻底改革行政管理弊端,这是教育管理的正确之路。科学规划学校一体化课程方案,提供丰富多元、有营养的课程套餐,形成具有综合、开放、以学生为中心特征的课程体系,这是课程管理的必由之途。为此,学校可以成立学术委员会、专家顾问团、课程研发中心、名师工作室、各类学生学术社团等。当然,作为行政一级的管理者的学术思想、水平就很重要了,因为学者治校将成为教育管理领域的靓丽风景。
5.追求自由,激发每个个体潜能
篇2
任洪章(1973-),男,中学高级教师,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科副科长。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
摘 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资源配置的八二定律,探讨本校管理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SWOT分析法;八二定律;学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17-03
一、SWOT分析法介入学校管理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由国际知名的管理学者史提勒(Steiner)提出,包括4个要素:S(strengths)表示优势或实力、W(weaknesses)表示缺陷、O(opportunties)表示机遇、T(threats)表示威胁,这是目前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SWOT分析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分析直观、使用简单是它的重要优点。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SWOT分析法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抓住机遇、战胜困境,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近来,SWOT分析已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能力的自我分析等方面。SWOT分析法是学校管理者需要熟悉和掌握的一个简单而适用的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既可对学校的优势因素进行分析,如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环境、社会影响力等,也能对学校的弱点进行分析,如教学设施配套不齐全、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办公经费短缺等等。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比较全面地分析和挖掘属于学校本身的特点和潜力,科学而有效地运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
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当前的发展处在一个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境地,只有扬长避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胜利。管理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自我”存在和发展的优势、洞悉能够给学校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的机会,其次应当看到学校目前存在的不足、审视兄弟学校可能带来的威胁和来自社会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原有的机制可能会被新的机制所代替,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能适应它,就会对学校构成新的威胁,以至于影响学校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洞察学校潜在的威胁,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时变革不适应新形势的办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使学校在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稳步前进。
二、本校SWOT分析
现代学校管理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以前瞻的眼光、求异的思维、自主的意识、与众不同的做法实现千校千面、万人万面。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审时度势,明察秋毫,把握机会,消除威胁。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系统思维,考虑问题全面,而且可以把对问题的诊断和开处方紧密结合在一起,条理清楚,便于检验、实施和评估,因此任何一位学校管理者都应当将SWOT方法学习好、掌握好,在教学管理中运用自如。对我校进行SWOT分析如下:
1.优势S(Strengths)
(1)学校处于“建筑之乡”,众多建筑企业家遍布全国各地,有效地形成了“虚拟产业园”,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亲缘、人缘基础,并以老带新、以亲带邻,不断壮大。
(2)有“厚德强能,崇尚人本,砖瓦方寸铸人生”的先进办学理念作引领。
(3)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确立了以“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者懂教学、懂管理,形成了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
(4)教师队伍年轻化,充满活力,容易接受新思想,能够顺应教育变革。
(5)学校具备较高的科研意识。
(6)近几年,学校的招生、就业火爆,前景良好,振奋人心。
(7)社会及家长关注学校发展,家长能对学校的工作给予支持与认可,能配合学校、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职教方略・运用SWOT分析法和八二定律推进学校建设
(8)学生思想活跃,主流积极上进,德育工作卓有成效,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2. 劣势W(Weaknesses)
(1)地处农村,生源选择余地小,学生资质较差。
(2)青年教师比重大,经验丰富的教师少,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3)少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4)学生管理难度大。
(5)学校发展尚不能完全满足家长的期望,学校品牌的知名度低,影响小。
(6)地方财力有限,不能支持学校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
3.机会O(Opportunities)
(1)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学校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机会。
(2)学校参与的教科研课题多,级别高,给教学改革提供许多机会。
(3)学校在外界影响力增大,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并有终身发展的平台。
(4)我校将争取条件申报全国重点中职学校评估,一旦通过将提升我校的档次。
(5)学校通过努力,打通招聘专业教师的绿色通道。
(6)地处“建筑之乡”的地域优势,依托建筑企业家集聚的人缘优势所形成的“虚拟产业园”。
(7)目前学校与潮阳建筑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校友促进会,搭建校友共赢平台。
4.威胁T(Threats)
(1)区域内的高中学校具有相对发展优势,在各类教育资源的竞争上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2)学校办学历史短,品牌辐射弱,在优质生源竞争上受到影响。
(3)专业教师紧缺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善。
(4)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干预倾向增大,学生来源复杂、家庭背景复杂,家校协调难度大。
(5)就业形势受建筑行业兴衰的影响而波动性较大。
(6)教师待遇难以提高,一定程度也束缚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7)招生人数随着生源基数的下降而日趋减少。
(8)我校94%的学生是农村学生,由于农村户口中职生免费政策的实施,学校办学经费大幅减少,且地方政府资金尚不能及时配套,给我校的各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三、运用“八二定律”推进学校建设
意大利统计学家帕累托(Pareto)发现资源配置的“八二定律”,在整体中80%的效益是20%的优质资源创造的。实践表明,在时间、金钱、设备、人才、信息上都存在“八二”现象,这一现象给我们学校管理很多启示。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一个学校取得的成绩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80%的成绩是20%的教师取得的,如竞赛获奖、锦旗、奖杯、奖状等,这就是“八二定律”在学校的体现。管理都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进行的,“八二定律”告诉我们学校管理者在时间、精力、经费的使用上不能奉行过去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要考虑对优质资源进行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过去我们习惯了所谓机会人人均等,福利平均发放,机遇大家分享,评奖轮流坐庄,责任人人平摊,于是相安无事,皆大欢喜,且美其名曰“公平”。但这种管理模式中,表面上的“一样”,隐含着最大的不公,民患不贫而患不均,它制约了先进的积极性,给落后以容身之地,带来的是群体惰性和消极落后。
经过SWOT分析后,根据“八二定律”,学校对有限资源要实行有差异的配置,以得到有差异的发展,最终取得差异的效果。只有这样,对每个人的发展才是公平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所学校或一个群体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如何让有限的优质资源来实现办学的最优化,笔者有如下思考:
1.经费投入上运用“八二定律”
办学经费有限,是众多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果学校有了一定的办学经费,而学校需要经费投入的地方又很多,那此时就要运用“八二定律”来选择轻重,对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这样一所处于成就初期的学校来讲,选择好学校发展“第二曲线”的突破点尤为重要,在原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必须选择一个新的突破点来实现它的二次提升。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机遇,研究突破点。学校以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为突破点,投入30多万元采购了全站仪、水准仪、卫星定位仪等测量仪器,投入100多万元装备了50多间多媒体教室,以实现只用20%来投资建设,就能带来80%的效益。
2.教师培养上运用“八二定律”
因教师的个体差异的存在,一个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是优秀的教师,似乎也不太可能。让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得以提高,是必要的,但如果在每个教师的培养上都平均使力,以显示公平,是失策的。所以,在教师培养上也要运用“八二定律”,选准优秀的有潜力的教师跟踪培养,然后让他们在学校起到经验辐射作用,带来80%的效益。但同时,既要尊重“八二定律”,又要防止“马太效应”。 学校政策要向20%倾斜,既要让这20%的人觉得自己“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又要让那80%的人看到优秀者的荣誉所在。同时加强对80%的培训,学校邀请广东省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教授来校培训、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进行职称英语培训、校本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校还要增强人文关怀,学校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无论20%还是80%都需要在一个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大环境中工作生活。
3.打造品牌上运用“八二定律”
如果不是具有最优的教育资源,学校在教育的马拉松跑中必定处于劣势,所以一般学校选择“教育单跑”,即打造品牌,这是“八二定律”的最好运用。学校通过刻意营造一至两个特色项目,以特色赢得声誉,促进学校发展,带来80%的社会效益。学校有特色,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在当地具有“霸主”地位,别的学校根本不可能代替。我校以建筑专业为核心,刻意打造精品专业,仅2013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就达到600多人。
4.“八二定律”还可用于学校建设的各个层面
对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弱点和问题在所难免,重安排,轻落实;重结果,轻过程;重事务,轻教学;重传统,轻创新;重课内,轻课外;重投入,轻效率等。关键是要在清醒认识这些弱点和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创新战略来提升实力,变弱势为优势,化问题为力量,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对学校管理的策略,是对学校管理的一种尝试,同时也是一种借鉴。由于目前还缺乏SWOT分析法评估学校管理水平的具体典型案例,因此今后应当加强SWOT分析法在学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根据SWOT分析法的程序对学校进行评估,诊断学校管理和教学中的弱点和问题,开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处方”,使学校教育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宽松环境中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现代物业杂志.SWOT简介[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9).
篇3
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未成年人教育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制定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建立机关三小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一岗双责”管理制度;补充应急预案,《校园防溺水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安全申报预案》、《防爆恐预案》、《防校园欺凌预案》、《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学校大型考试应急预案》增强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后勤工作
1、认真做好开学筹备工作,保障学校正常开学,假期学校进行维修,为确保9月1日能正常开学,我们利用假期对教室的门窗、玻璃、吊扇、日光灯、教室,活动室等进行了认真的清理维修,排查安全隐患,固定校园内设备,器械,清除不合理的电线网线,清除楼顶霓虹灯,维修塑胶跑道,及时配备各种教学设施设备,监督物业保洁打扫卫生,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2、受屡次发生校园事件的影响,后勤部门紧绷安全这跟弦,加强校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先后排除安全隐患23次,发现需要上级部门协助整改的隐患4处,学校做好防护上报教育局。后勤人员的辛勤劳动得到教育局两次联合大检查的好评。
3、食堂是保证老师们愉快工作的动力源泉。本学期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体制的改革。签订安全卫生职责书,落实职责,明确职责。总务处张主任重点抓,监督食堂采购石材工作程序,及时索证,让老吃得营养,健康。学校又加大投入力度,让食堂为老师们一个月两次做绿色馒头,花卷,饺子,中秋节制作月饼,让我们吃得开心,回家又特有面子。积极配合综合活动实践课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地,为教学提供保障。
4、校产管理上,完善了验收程序、环节,进一步明确验收责任,强调新增资产的完整入库。按照教育局要求,按时统计上报了2017年度小学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报表和2017年度国有资产统计年报。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规定,完成了采购设备的接收、存放和入账工作,账物相符,使学校教学基本条件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在资产管理大检查中,被教育局推荐迎接大庆市资产检查,受到好评。
篇4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我市民族教育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族学校和族幼儿园的发展上。
市族学校,建于年,经过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一所教学环境幽雅,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管理科学严谨的12年一贯制民族学校。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95人),代课教师6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在校生1444名。该校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三语”教学实验基地,自治区绿色环保学校、盟级文明单位、盟级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学生中考、高考成绩都排在全盟蒙语授课学校的前列。
市族幼儿园,建于1998年,经过8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教职工28名(专任教师20名),临时代课教师7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在园幼儿258名。该园是自治区一类甲级幼儿园,全盟校园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幼儿园,盟级文明标兵单位。
二、民族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锡盟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市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民族教育发展工程领导小组。目前,市教育局未设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暂由教育科负责开展民族教育工作。
(二)全面落实方针政策。
我局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按照国家、自治区、盟级文件要求,站在民族教育事关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高度和位置来思考,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认真解决。
(三)认真落实民族教育专项经费。
我市财政每年拨付20万元作为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今年月份已拨付10万元民族助学金。月份我局向自治区申请民族教育专项资金100万元。
(四)加大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力度。
1.落实民族学前教育阶段补助资金。根据《盟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暂行办法》要求,我局按照年初教育统计报表人数为准,受助人数为258人,春季补助资金万元,其中%由锡盟财政支付,即万元,每人每月补助28元,资金已全面到位。同时,我局加大对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范围,对牧民子女免去全部保教费和管理费,对城市语授课幼儿补助每人每月元,二连财政预算补助资金达万元,资金将于近期到位。
2.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我市财政每年安排民族助学金10万元,补助住宿生生活费。春季自治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费补助还未到位。
篇5
一年来,在区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工作下,我认真践行本人“情与教育相伴,爱与服务同行”的工作格言,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初步形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有机统一的学校管理文化,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一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不断提高自己理论上的成熟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工作管理和决策上的合理性、科学性。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我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办事,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不以权谋私,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办好学校。
二、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完善了教育教学的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建全了科学规范的校园管理体制,创建了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明确分工,协调合作,以学生为中心,教研为主导,教师为主体,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团结班子,带好队伍,打造一支儒雅教师、成功教师团队。
一个单位发展的好与坏和一个领导集体的好与坏是分不开的。工作中注重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自己的团队信服自己,把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到整个团队里,并影响到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同时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以诚相待,相互尊重。本着顾全大局、维护班子团结的良好愿望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基调来处理出现的不同意见和矛盾。在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勇于负责,甘于配合。一年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民主和谐、团结奋进,教师队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学校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加强校园文化基础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实”字当先,“点”上深挖,构建礼润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要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不管学校文化建设处在什么阶段,都不能搞空文化、更不能搞假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落到实处。基于这一点,秉承“让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个学生走上成功之路”的 办学理念,深化“敬·净·静”三字教育内涵,挖掘整理,进而形成“敬德修身、净美笃行、静雅生慧”的“礼润人生”核心理念,通过环境濡染(构建“绿色和谐,人文浸润”的环境文化)、文化经营(构建“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管理文化)、课程构筑(构建“德行天下,礼润人生”的课程文化)三途径,从而达到培育优雅校园(净化美化文化)、儒雅教师(乐教严教善教)、文雅学生(乐学勤学会学)的目标,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文化品味。
(二)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文雅学生、成功学生
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礼润文化,努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德育工作取得更显著的实效。
1、进行成功教育方法的实践和探索。成功教育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实践、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并逐渐形成适合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成功教育方法,实现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2、突出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渗透。全体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中的各种德育资源,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生处于浓厚的育人环境之中。
3、班级管理的三落实。实施班级管理精细化工程,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做到“三落实”:一是落实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化。二是落实班级优雅文化、成功文化的创建。三是落实家校共建常态化。。
4、实施四大帮扶工程。一是“师生结对帮扶”,二是“生生互助共同进步工程”,三是对“成功学生的心灵滋润工程”,四是扎实开展三字标兵评选活动。
5、德育活动得到提升。结合学校文化和重大节日、传统文化,加强阵地建设,以净化、美化、文化为切入点,对全年的德育活动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德育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课外生活,促进了德育工作实效的提升。
6、强化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安全制度,密切联系辖区派出所和社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建立一间独立的法制教育室对学生进行发展教育,开展平安班级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校园和师生的安全。
(三)聚焦课堂教学,探究“成功课堂”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抓质量”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明确办学方向,强化管理手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效益和质量,落实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坚持规范管理为基础,重点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化教研备课组活动和新教师培训工作,强化随堂听课,以常态课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围绕有效教学主题,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重点抓“成功课堂”实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重点抓好“四突出”,即突出有效备课研究、突出有效课堂研究、突出有效训练研究、突出有效培优补差研究。
2、加强教研教改工作,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智力支持。按照“问题和困惑就是课题,思考和实践就是研究”教研工作思路,加强常态化研究,对教研组、备课组及每个教师的教学困惑进行深入了解,共同研究。
3、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管理。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教学管理和课改力度,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定期举办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优秀教师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坚持公开课引路,示范课促教,积极进行教法变革,学法指导,深化学生评教,认真进行教学分析研究,努力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各科任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大特殊学生的辅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部分班级进行跟踪监控,对成绩做详细的对比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监督执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艰辛的劳动,必将换回丰硕的收获,2017年中考再创佳绩。
(四)以规范、人文、创新为着力点,强化年级扁平化管理,开创年级管理新局面。
年级组管理模式是中学学校综合管理的前沿阵地,它是在学校的宏观管理规章制度下相对独立自主的决策管理层。年级主任不仅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者,还是学校年级横向管理的重要决策者、管理者,负责管理本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教师教学工作、学生的全面工作。经过实践和探索,年级扁平化管理模式使教师们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和提高,同时也初现一些成效:
1、干群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学校领导及中层下到年级,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干群间的关系。由于年级组的特殊运行机制使领导和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管理层能随时掌握和了解老师们的思想动态、困难和意见,不仅利于干群间的沟通和交流,还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2、运转机制灵活,反应迅速。在学校管理中,最终服务对象是教师与学生,解决一线教师和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年级主管行政人员均由本年级教师担任,与教师、学生联系紧密,一旦发现问题,有权有责立即将问题在基层中解决。年级的决策也可直接在本年级中得到第一时间的落实。
3、年级团队工作主动性得到了增强。由于实行了年级团队负责人责任制,责、权、利明确,“我的地盘,我做主”,年级团队之间的竞争局面能够有效形成。各个年级团队犹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在竞赛中谁也不甘落后,可以形成年级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竞争态势。
4、为青年干部创造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新的管理模式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干部大多要下到年级团队独当一面,压力迫使其工作干劲增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和反馈等,都要亲自考虑或处理,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迅速增长实际才干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青年干部的成长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总之,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实施年级团队负责制与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实现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它创造性地发挥了年级团队的团体作用,变个人激励为整体激励,充分发挥扁平化管理的管理效益,使学校真正达到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缺少对学校高瞻远瞩的发展规划,管理的角度缺少深层次思考,学校教科研工作力度不够、校园文化促内涵发展做得不够等等。
面对新形势、新单位、新挑战,我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以更加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自身缺点和困难,不断超越自我。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竞聘的主题是加强实践创新,团结和服务全体教师,共同携手,育人建校,为102中学辉煌的明天努力奋斗。以下是我的竞聘思路,供大家参考和审核:
一、创新教学管理,尊重教师的创新主体地位。
教学管理一方面要秉承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发扬,更要有创新,传承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的是立足实效的品质,创新的是简捷、高效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广泛听取教师对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反复甄选,把适合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大胆采用,把不适合应用的,有争议的问题允许教师试点,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实践发展方面的大力支持,认真尊重教师的创新主体地位,让一线教师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最优质的反馈信息,让教育教学管理为一线教师提供最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双赢发展,使教师们在和谐、通畅、信息和手段多样丰富、充分民主的优秀管理服务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创新教学实践,人本育人,推进教师实践体系建设。
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姊妹连理,我们在抓好创新教学管理服务的同时,也必须努力抓好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建设,贯彻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应用,促进教育教学的成果转化,把优质的课堂、优质的人文理念、优质的科学精神传达给学生,呈现给学生。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主体,必须认真充分地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及教师主体在创新功能上的发挥,把教师实践体系建设成为一个上层有领导支持、中层有教师之间良好互动、下层有学生努力学习,全面提升的良好的、信息共享、发展的流动活水,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勇敢、灵活,教师在学校工作学习自由、民主、负责,推进人本育人,加强体系建设,达成科学、团结、和谐的实践氛围,高效、互动、促进、发展的实践体系。
三、创新学校内部体制管理,以教育教学为核心,创设完善的教学服务机制。
我校建校一年来,沿袭的是成职教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实效管理上表现为信息不灵,工作侧重于形式化、成人化,缺乏动员和鼓励,缺乏实践、反馈、调节机制,对教师意愿尊重不够。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突出低龄化特征和基础教育的侧重,多与教师沟通、交流,把更多、更好的建议带到管理中来,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反馈,及时调整,对有矛盾的工作认真对待,合理调节,妥当安排,为教师实现幸福地工作搭设好舞台。在内部体制管理上,一切以教学服务为核心,教学为重中之重,围绕教学,全机构服务,努力构建教学服务的无缝连接体系,使信息灵通,配套完善,后勤管理工作更加主动,管理服务全面、完善,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靠前、积极、主动、周到的条件,主动帮助解决教师执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内部体制要活起来,内部机构要先活跃起来,选贤任能,创新意识、创新服务、创新理念,靠前工作,科学勤奋,使校内工作、建设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焕发新面貌。
四、创新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科学合理布局,激发环境育人功能。
我校是一所新校,也是一所老校。说他新,是因为他才建校一年有余,说他老,是因为他前身是天化子校,历史悠久,又经历了成职教中心的办学过程,革新巨变,现在是102中,回归基础。对于这样一所老校,我们有必要发扬他的历史文化、兵团文化、奋斗精神,展望未来,让孩子们在传承与发展中成长,在对未来的瞩望中努力学习奋斗、进步,让教师们在历史的积淀中走进课堂。可是,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少这些特点,缺少特色,学校环境建设方面也因为建校的原因停步不前,从侧面讲也缺少了一些主动,工作布置下去以后就一了百了,缺乏用心,也不反馈,也不调整,对环境建设的细节和全局认识不够,不去寻找亮点和特色,校园文化缺少特质,人文管理体现得少,人文建设体现的少,儿童化环境、儿童少年进步求真的文化氛围体现得少,有些方面体现为消极管理,怕学生添乱,怕调整矛盾,怕承担责任,这些都不利于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因此,必须尽快扭转工作局面,创新校容校貌,规划设计书廊、画廊、体育活动廊、绿色生态廊等等,建设优秀的环境管理体制,激发学校环境育人功能的实现,变被动、消极、管制式管理为主动、积极、吸引、感召式管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校园气息,让师生们在清新、充满活力的氛围里走进课堂。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立足本职,强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我们说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那么学校里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呢?是人。是广大辛勤耕耘在一线的教师和孜孜以求,努力学习的孩子们,不是校长,也不是管理人员,我们只是服务体系中的一员,是为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有勤奋工作、追求理想、踏实进取的教师,我们的工作服务才更有意义,有创新、实践、优秀、杰出的大批学生,才更能体现出我们的工作价值。老师们,你们才是学校的核心要素,你们的勤奋、德高师范、育人善教才是学校生命力的关键!因此,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学服务管理体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职责所系,育人优先,不仅是培养学生,更是要培养教师。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才能不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我们学校的生命力也才能得以旺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教师专心工作,心无旁骛,不扰,防止琐务缠身,也需要学校提供优质的学习机会,优秀的学习资源,充裕的潜心研究的时间,浓厚的学习风气,防止流于形式,应付差事,疲于应付,减少和防止非主流业务的冲击。唯如此,才能彻底转变教风、学风,使教风、学风更贴近于真实,使教师能更多地立足本职,潜心教研,促进和强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六、加强民主管理,集思广益,尊重和实践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的权利,尊重民意,认真合理地采纳群众建议,畅通校级管理沟通和建议的渠道,对重要建议和决策实施公示,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建设和成长。
老师们,刚才说学校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那么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民主。越是民主、求实的学校才越能集思广益,教师们也才能越有活力,教师们也才能在各个舞台上越有干劲,更加勇于探索。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尊重教师,才能被教师尊重,理解教师才能被教师理解,重视人才,人才才能才尽所能,民主、求实才能让广大教师各展所长。学校管理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单一模式,也不是支配与从属的固化模式,而是服从于求实前提下的民主、协商、协同的协约模式,这个模式是体现互动的、民主的、尊重的、协商的、流动的模式,流水才能不腐,户枢才能不蠹,民主才能协调,民主才能焕发群众投身事业的积极热情,民主才能防腐,不断使学校的生命力延续、强健。
七、以和为贵,全员育人,全面提升学校凝聚力,促进学校核心品质的提升。
各位老师,我们需要团结,我们需要凝聚力,我们需要拧成一股绳。没有民主的学校,不可能有团结,没有团结的学校不可能有进步。各位老师,上述的几点关于学校方面的问题不是批评,也不是否定,而是现状,是需要亟待改变的局面。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环境,我们需要更好的工作服务体系,我们需要全员育人,我们需要全体职员更积极地投入到育人的功能上来,我们需要以和为贵,合作共赢,我们需要更多育人功能的实现。我们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在服务育人,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校长也不是当官,而是服务,组织好服务。
篇7
一、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现状
《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明确了校园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技术节能活动作为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应用和大力开展,这不仅包括使用先进的资源能源节约型器具,更包括采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或节能管理平台。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建设了监控系统或管理平台,但能够持续使用并获得良好节能效益的并不多,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对系统的内涵认识不清
部分高校及使用者对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认识集中在对能源资源用量的远程集抄及对用能设备的自动控制等基础功能上,对大量数据中蕴含的基本规律的价值缺乏认识,也即对系统在能源管理方面的深层作用认识不足;没能确立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在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在使用中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不充分
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提出大大激发了节能工作者的热情,督促着各高校建设项目的启动。在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的时候,乐观激昂的情绪及认识、经验的不足可能会严重影响可行性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充分性,甚至可能会使管理者忽略了对节能效果、成本/收益分析、后期运行维护等问题的深入思考,造成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要求不具体、产品与预期相差较大、投资却看不到节能效益的局面,因而逐渐放弃使用系统。
(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勤也要逐步应用高新技术,这势必需要更加广泛、更加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持。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建设与深度应用涉及强弱电、通信、计算机、热能、自动化控制、土建、统计学、管理学等多个完全不同的专业知识领域,需要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跨学科知识的人才。传统后勤人员主要是为全校师生提供“食、住、行”等生活所需的服务,学历、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后勤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前述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不足的重要原因。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影响了后勤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四)经费保障不到位
校园用能具有覆盖面积大、用能人数多、用能节点分散、能源多样的特点,能源管理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所需投入较大。此外,在高校快速发展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硬件设施、校园安全各方面建设都在大力发展,也都需要经费支持。而大部分高校,节能改造项目的建设主要依靠省市专项资金,其他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因此,建设经费紧张就成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五)不重视系统维护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往往不了解维护的重要性,也就不重视系统的后期维护。缺少维护经费,不具备专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解决,不检查数据采集设备的工况,不核查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大大减弱系统的作用,问题长期积累最终导致系统的不可用。
(六)节能措施难以落实
能源管理涉及各个二级机构的多种用能情况,包括各学院科研实验、各职能部处办公、公共图书馆和教学楼教学等各不相同的用能需求。因此,校园能源管理是一项覆盖面广、用能情况复杂、相关人员多、统筹协调难度大的工作,这样复杂的用能现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各机构的节能管理员变动频繁、通知传达不到位、职责不明确、节能动力不足等。结合目前部分高校节能减排管理体制的特点,即主要由后勤部门负责协调、督促全校的节能工作,而学校层面力度不足,工作推动不起来,节能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能耗始终降不下来。
二、改进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影响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有效发挥的因素,笔者提出建设与管理建议如下。
(一)深化对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的认识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的,顺应现代高校能源资源使用与管理迫切需求的,为用能现状摸排、能源供需分析、用能规律总结、节能策略规划、节能措施制定与实施以及节能效果评估和反馈这一系列校园能源管理流程的实现提供保障的庞大的信息系统。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初级阶段实现了校园能耗数据化和数据可视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系统应用的中级阶段是通过校园能源管理的动态化与精细化推动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实施能源消耗指标化提供数据依据,为学校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策略支持,建立并完善长效的高校能源监管体系;系统应用的高级阶段是以此为龙头带动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实现后勤服务人性化,通过日常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营造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与节能行为,提高节能的内在驱动力,打造节约、绿色、可持续的大学校园,发挥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建立学校、后勤、节能管理员三级联动的节能管理服务体系
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是推动校园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以学校为主导、以后勤部门为主体的、节能管理员主动参与的组织结构首先表明了学校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及节能的决心,实现了校级层面的全局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然后,以后勤部门作为开展校园节能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节能管理范畴的工作,制定管理细节,监督节能工作的推进情况;最后,由后勤及各二级机构的节能管理员主动组织开展节能工作,针对浪费现象进行治理,宣传节能理念,推动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定期由学校、后勤、节能管理员三级共同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对阶段性节能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和半结构评估,查找问题并改进计划、落实计划、再次评估,直至问题解决。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使节能工作的开展更具条理性,有利于实现节能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三)重视系统维护,制定维护制度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分析汇总用能数据、远程控制用能设备。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数据挖掘为能源管理提供支持,降低校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强化校园节能教育。而从本质上来讲,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设施)、软件、数据和人员。只有做好这四方面的维护工作,使系统能够长期、高效、平稳地运行,才能持续不断地为能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执行必要的节能控制措施。
基于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与建设目的,数据是整个系统最核心、最具价值的部分。数据的维护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即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数据的安全性主要通过建立容灾备份机制来实现,保证灾害时数据的持续采集和存储,以及通过数据恢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实现数据完整性的基础是要先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因此,要做好系统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的日常维护,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检查、线路通信状态的检查、其它硬件设备的检查(智能网关、服务器等),确保设备设施正常工作,问题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对于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的维护,除了前述的日常检查以外,还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使用条件的变化、未来环境要求等积极进行软硬件的更新、升级,不断完善系统,使系统能够适应新的使用要求而具有更长的服役寿命。人员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硬件设备的在线率,提高系统软件的稳定性和利用率。应对维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问题或提出更为简化的系统运行建议。此外,要对所有的维护操作建立文档记录以便问题核查,并作为未来维护工作的依据。
(四)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形成节能与维护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使用能够让管理者看到哪些部门用能量大、哪些用能是必需的、哪些存在浪费现象、哪些可通过控制来节约、哪些需要进行宣传教育。这样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工作,为学校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建立节能专项基金来反哺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如购买计量表具、升级系统软件、完善系统功能、扩大改造范围等,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效能,持续创造经济效益,建立系统运行维护的自供给机制。
(五)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制度
篇8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19-02
一、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特点所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相对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管理不严,迟到、旷课严重,传统学生过程管理无法监督。教育学有个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手段。
2.高职学生工作适应新时期所需。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多校区,学生规模上万;管理职能增加,由单一的管理教育向服务转变,如学生资助管理、绿色通道、心理健康建档筛查等。这些都需要打破传统纸质办公、手工作业的固有模式。
3.信息化发展必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软件技术的推广,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热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应用和升级已是大家研讨的重点对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二、现有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统体系不完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推行“数字化”校园工程,但主要集中在网络建设、网络使用,保证学生、教学上网需要,对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考虑较少,大多数学校仅限于教务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等,部分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仅停留于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简单功能上。
2.各系统数据库不统一,数据不一。由于高职学生中途退学、休学,甚至不管学籍,一走了之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导致学校很难对在校学生说出一个准确数字。主要是因为各系统建立的时间不一、开发公司不一,导致数据库接口不开放,基础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等。
3.应用推广度不够。目前部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公司开发成品,直接拿到各学校使用,但不同单位管理模式、方法和流程不一,未进行有针对的二次开发,导致“水土不服”,并未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增重负责,导致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和学生等不愿使用。
三、构建新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1.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构建本系统的主要思想就是“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如一:学生日常管理子系统中对学生考勤管理,可以采用指纹打卡或教师课堂考勤网上录入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如果一个学生课堂缺勤达到不同数量,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其个人进行警示,同时辅导员、任课教师也可看到其出勤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管理。
2.数据接口统一,数据共享。构建此系统时打破原有的数据接口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的问题。系统统一规划,共享数据接口,数据库采用SQL2005或Oracle,不同子系统可以数据互访互调。
3.体系完善,结构清晰。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工作职责与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第构建管理信息化体系,把体系分为“1个核心数据库,4个管理模块系统,10个子系统”。“1个核心数据库”即为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中心;“4个管理模块系统”即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职责与需要,分为“学生管理”、“学生成长与服务”、“学生个人评价”和“管理绩效”四个管理模块系统。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各子系统功能简介
针对高职学生工作管理与服务权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包含了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全部核心系统和子系统(功能系统),现在就各主要模块的基本功能作一个简要分析。
1.核心系统。核心系统同时作为一个数据中心,主要提供全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交换,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其数据中心所拥有的数据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各种信息,而且包括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文件资料。它没有直接的用户,但又同时为所有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提供服务。信息系统应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以保障其持续正常运行。
2.信息系统。主要有关学生相关信息的平台,并且按院、部门、单个学生来、查询、审核。
3.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学生基础信息管理,采用系统编号的管理模式。主要提供对学号、学生身份证、学生家庭信息、学生简历、学生在校异动、学生联系方式的查询服务。
4.公寓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学生入住、学生寝室调换、学生退寝等,主要管理者为公寓管理部门,主要权限为调用数据中心学生学号、考生号等信息进行学生入住、对学生在公寓住宿情况的统计、修改、审核、统计等。
5.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档案入校后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学生及二级院系学生事务办公室,含档案入库、退学、休学、毕业离校档案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6.学生就业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就业数据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就业与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含学生投放简历、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创业情况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7.学生奖惩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处分管理、学生奖学金评定系统和学生三优评定系统、学生违纪记录系统。
8.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主要是帮助学生在生源地、绿色通道等有关学生资助方面的事务,将相关信息传送给财务系统,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本文从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设计完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并对系统模块进行解释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胡红霞,孟治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纪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科技向导,2012,(08).
[3]倪玉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研究[J].中国外资,2011,(05).
[4]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5]吕爱玲.浅谈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区为总目标,围绕“两个新城”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路,采取硬措施,增强软实力”工作思路,以“队伍建设年”为载体,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在“两基”迎“国检”标准基础上,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总体数量、质量、学科结构有较大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及学校品牌有较快突破,幼儿教育有较好发展,完成职校申办省级示范职校准备工作。
三、具体目标
⒈全区幼儿园入园(班)人数为7300人左右,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达90%,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达98%以上。
⒉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全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⒊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
⒋扩大区职高招生规模,区职高招生500人,逐步实现6:4的普、职招生比例。
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全区普通高中毛入学率达80%左右,完成年普高招生和职高招生任务;继续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免费措施,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
四、重点工作
㈠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⒈完成区职教中心食堂及学生宿舍的建设工作。
⒉完成、、红小学田径场及校园环境建设工作。
⒊完成、民族中学、生厕所建设工作。
⒋启动沙文小学、都拉小学建设及南湖新区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建设,南湖实验中小学主要完成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及按24个班标准扩建程关小学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完成改扩建六中、七中前期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⒌为全区农村小学配置校园广播系统、添置课桌椅,实验仪器、设备、图书等相关设施。
⒍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认真组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务。
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⒎以“教师队伍建设年”为总载体,重点抓好干部、教师的培养、培训与交流,加大校级干部、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实现基本按编制配齐学科教师。
⒏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程,拟定《区教育局干部教师全员培训工程计划》,分期分批对全区教师进行培训。按照从年起3年内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普遍轮训的目标要求,到年,对全区三分之一以上教师进行一次普遍轮训。同时,努力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教师管理体制、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突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和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努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⒐针对年教师实际数量情况,拟定《区教育局教师补充方案》,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做好教师补给工作。
⒑继续抓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开展城镇教师下乡支教活动,积极探索农村支教的新途径、新办法,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坚持实行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必须有支教经历的政策,巩固支教成果,争取新的成效。
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管理,规范从教行为,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质。
㈢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
⒓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加强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规范招生、入学等行为。
⒔继续抓好高、初中分离工作,完成六中、七中初、高中整合工作。
⒕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⒖实施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实施“经典国学”(如弟子规诵读等)、“经典书法”、“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进校园活动,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规范化、人文化和特色化。
⒗抓好我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工作,力争确保我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都能与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标准接受义务教育。
⒘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对承担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督促民办学校为一定工作年限和工作成绩的教师购买保险,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待遇,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提高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⒙建立和完善《区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区高中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区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并抓好相关《方案》落实工作,
⒚开展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和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围绕教育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督促学校依法办学、规范管理。
⒛抓好教育收费工作,制发《区教育局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管理意见》,规范全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管理,提高公用经费使用效率。加强学校教育收费的监管,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
21.进一步提高“两基”迎“国检”工作管理的标准与质量,确保“两基”资料的延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22.全力做好教育系统的稳定工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确保教育事业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健康持续发展。
㈣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
23.启动高中新课改工作,扎实抓好高中新课程改革各项工作。
24.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等三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化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技术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卫星资源在农村中小学应用课例研究》为载体,扎实抓好我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的应用,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25.抓好《区教育局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意见》、《区教育局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区教育局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区教育局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等制度的落实,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课题实验与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6.实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试验工作项目,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力度;指导中小学建立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使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化、常态化。
27.组织开展“晨曦杯”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校长论坛”活动
㈤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28.继续把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作为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加强管理,扎实推进“高标准普九”工作。
29.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高度重视高考的分析和研究,确保高考质量在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力争在重点率上有所突破,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和效益。
30.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完成职校申报省重点职校工作。
31.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以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为契机,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认真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工作思路,寻找有效载体,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推行德育示范学校开放日制度,通过观摩、交流、研讨、论坛等有效形式,充分发挥德育示范校和文明校的带头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带动我区德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32加强体、艺、卫和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增强全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大力开展规模小、方法灵、样式多的体育艺术活动,丰富教育行为的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3.进一步修改完善《区教育质量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奖励办法》对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激励、导向作用。
篇10
一、措施实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6.28亿元,年均增长25.7%,其中,实施建设项目143个,总建筑面积75 250平方米,总投资8 504万元。特别是2008年至2010年,县委、县政府整合全县中小学“希望工程”、“西发项目”、“世行贷款”、“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筹集资金6 788.4万元,新建校舍面积66 142平方米。一是投资2 140万元,实施“8・30”地震恢复重建项目18个,新建校舍18 368平方米,确保灾区师生在地震一周年前夕顺利迁入新校舍。二是优选整合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34个,涉及28所学校,投入资金1 959.4万元,新建校舍19 594平方米;利用社会各界捐赠款改善办学条件。三是2008年以来,全县接受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资金1 897万元,实施红塔、红十字会、明德、昆钢、青基会、香港“两地一心”等学校捐赠建设项目17个,新建校舍21 580平方米。四是实施2010年第二批教师周转房建设,共投资792万元,建筑面积6 600平方米。通过这些工程和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元谋县办学条件,为全县学校布局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安全得到保障。2010年,全县有寄宿制、半寄宿制小学49所,寄宿学生6 981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2.37%,其中6 605人享受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每生每年500元;寄宿制初中12所,农村寄宿制学生9 380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99%,其中有7 306人享受每生每年750元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有力推进,为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保障。
(三)落实经费机制,维护学生权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控辍保学”机制,健全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切实让家庭困难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10年,发放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878.2万元,补助义务教育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学生13 912人;发放价值261.38万元的免费教科书,26 31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得到享受。同时,通过州县“寒窗助学”和香港“两地一心”、香港爱德基金会、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救助、西部开发资助、云南省青少年基金会救助等社会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71.12万元、价值38.67万元的物资1 910件、价值14.31万元的图书5 229册,救助中小学贫困学生2 724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救助机制的不断完善,解决了学校布局调整后贫困寄宿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四)完善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发展。自2003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管理以来,全面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县乡村各级的教育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10个乡镇中心校管理有序,25所法人学校治理加强,为促进全县义务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
(五)加强对口支援,确保均衡发展。为推动全县各学校均衡发展,按照“建立机制、完善制度、扩大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制度:坝区学校对口支援山区学校,各对口支援学校每学年派出1至2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优秀教师和中层干部到对口学校任教,支持和帮助受援学校全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切实解决受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提高受援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局党委还将全县中小学对口支援工作列入学校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对口支援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把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价、校长任免、教师履职晋级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在为受援学校大力提供物质支持和技术援助的同时,全面的智力援助,有效增强了受援学校的“造血”功能,促进了学校间的交流,推动了结对学校的共同发展。
(六)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全县中小学校始终把规范学校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注重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落实教学管理环节,积极完善履职考核制度,搭建公平竞争平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小考综合成绩大幅上升,中考总体成绩连续保持全州前列,高考成绩逐年提高,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不断显现。
(七)改革人事制度,确保教育稳定。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为让教师安心、乐于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县教育主管部门在人动、评优推先、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实行新招考教师根据学校工作岗位的需要统一安排到农村、山区中小学任教。2001年以来,全县中小学新补充的422名教师全部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为农村中小学源源不断地提供活力;二是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制,全县中小学校根据岗位需要确定教师招聘,每个岗位都实行公开招考;三是在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必须具备在农村、山区工作3年的经历;四是对长期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表现突出的,适当放宽学历和履职年限,对民族山区中小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数额相应给予照顾;对其子女在高中(中专)招生入学时按照规定享受照顾加分;五是对在农村、山区中小学任教教师给予绩效工资倾斜。
(八)加快发展现代教育,缩小城乡差距。一是投入460万元(中央和省州补助423万元,自筹37万元),实施“云南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工程”、“安康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模式Ⅱ的学校10所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县”项目工程学校57所。通过一系列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村完小以上学校联通了中国远程教育卫星网,中心完小和初级中学接通了互联网,现代远程教育基本覆盖所有学校,使元谋县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前近10年;二是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全县共投入近50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采购1 000台计算机。目前,小学有计算机528台,38所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占67.9%,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的人机比达31∶1;全县初级中学有计算机474台,12所学校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的人机比为20∶1。
二、见成效
(一)办学条件大幅改善。集中办学,高度整合了教育资源。集中使用资金进行学校建设,不仅节约了建设资金,而且加速了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在短期内大幅改善了办学条件,改变了以往农村中小学规模小、布点多、条件差、效益低,投入相对分散,资金浪费,办学条件改善难以到位的局面。四川会理“8・30”地震后,撤并21个校点集中新建的江边小学,投入1 380万元,建成了设计合理、设施齐备、功能齐全,学生舒适、家长满意的新学校。集中办学后,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食堂、实验室、音乐室、报告厅、微机室等已全部配置完善。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提高了使用效益。
(二)办学效益日益凸现。集中办学,优化了师资结构,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实行集中办学,减少了管理层级,降低了教育成本,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便于开展教师业务培训,使农村小学教师走出“万金油”的角色。如江边小学,集中前的一师一校点大部分为二级复式教学,并实行隔年招生的办法,最多的曾出现四级复式教学。8所完小中除中心完小外,其他的完小也只有六七名教师,每位教师要负责一个年级的所有教学和管理工作。“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大部分第一学历仅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上岗培训。集中前,全乡共有60个班,现在仅有21个教学班,且学校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英语课都已实现了专任教师授课,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集中前江边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在全县山区片排名已连续多年倒数,集中第一年,江边小学一年级综合成绩跃居全县山区片第一,2010至2011学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在全县山区片乡镇中已上升至第三名。
(三)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全县累计创建省一级学校4所、二级学校22所,创建省州县文明单位33个、文明学校68所,创建省州绿色学校24所。以青少年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元马小学、以勤工俭学为特色的阿郎小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特色的能禹小学、以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为特色的星火中学、以发扬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凉山小学、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的老城小学、以寄宿管理为特色的黄瓜园小学、以集中办学模式为特色的江边小学、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为特色的元马镇中学等一批“三优”学校正在形成。
(四)两基成果巩固逐年提升。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全县广大干部、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县的“两基”得到了巩固提高,2010年,小学入学率99.93%,辍学率0.83%,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93%,文盲率为零;初中毛入学率达118.46%以上,辍学率0.6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59%;7至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3.4%,15至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为100%,其他“普九”指标也稳中有升。
(五)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随着全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逐年提升,群众对教育满意度逐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显现。
三、经验和启示
(一)一定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相信群众的觉悟,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媒体,采取召开会议、举办座谈会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规模化、特色化办学的优势,深入细致地宣传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认同度。要认真履行教育职能,进村入户,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提前征求学生家长意见,认真解答疑问,争取理解和支持。要做好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在实施布局调整前,以适当的方式将调整方案向社会通报和公示,为布局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一定要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而且要充分考虑群众、家长、学生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只有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的规划和决策。才能避免不切实际的轻率决策,造成盲目撤并。
(三)一定要先忧后顾,确保稳定。一定要解决好在集中办学中群众最为担心的事。要加大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名额和金额,确保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减少家庭经济负担。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降低伙食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要重视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要科学安排教学作息时间,减少家长接送子女上下学的次数。要加强寄宿学生管理,培养寄宿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 上一篇: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
- 下一篇:小学教资笔试重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