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引擎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经济的引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世界经济的引擎

篇1

2001年大学毕业时,她的初恋无疾而终,这时她23岁。毕业后,她进入一家研究机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其后的三年间,她认识了私企老板、国企干部、公务员、外企白领等许多优秀的男人。可对费嫣来说,他们身上似乎总是差点什么,她没有与其中任何一个男人恋爱的冲动。

男友“境界高”,竟有个红颜知己

2004年年底,她所在的研究机构联合多家企业举办了一次高峰论坛。作为论坛工作人员,费嫣早早地注意到了会场里一位30岁左右、身材高大、穿着得体、英气逼人的男子。而这时会议主持人宣布,某超大型企业海外部经理何泗骏上台演讲。何泗骏,就是引起费嫣注意的那个男子。她有些惊讶,他这么年轻,怎么会成为这家企业海外部的负责人?更让她惊讶的还在后面,何泗骏以优雅的谈吐、深厚的学养和周游世界各地的阅历,发表了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市场价值的演讲,引起论坛轰动。

几十分钟的演讲结束后,费嫣就对何泗骏充满了崇拜。找个这样的男人做男友、做丈夫,会有多么美满的人生!突如其来的念头,让费嫣面红心跳。当然只是个念头而已,她根本就不敢有什么奢望。这样的极品男人,可能早就成家了,即使没成家,也是众多女人眼中垂诞的猎物,哪轮得到她?

可世事就是这么奇妙,在晚上举行的酒会上,何泗骏竟主动找费嫣搭话了,问她的姓,问她的名,问她从事什么工作,然后,何泗骏说:“看你的气质,应该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自主自立又有涵养。”

“我爸爸妈妈都是做学问的,可我受的教育比起你来,那肯定是差得太远了。”费嫣的话完全是出自内心。

“才不是,我生长在湖南湘西的大山里,10岁前都没穿过鞋子,比不上你。”

“那更说明你优秀,大山里飞出金凤凰,你就是传说中的‘凤凰男’!”费嫣的恭维也完全出自内心。

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竟这么建立起了联系。其后的几个月,两人没有再见过面,但通过电话、邮件和短信,两人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费嫣了解了何泗骏的基本情况,他是早慧的“神童”,24岁在全国那所最著名的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现在这家企业。六七年间,他利用精通英语、德语的优势到多个国家开拓市场,为公司在海外的拓展立下汗马功劳,也成为了该企业海外部的经理。他如今的年薪是80万元,奖金另计,并享受各种福利……简直是传奇啊,费嫣对何泗骏更崇拜了。

2005年4月,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感觉已像老相识似的。何泗骏主动拉起了费嫣的手,恋爱关系似乎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她问他:“你这么优秀,追求你的女孩肯定数都数不过来,你怎么会选择我?”

他答:“我到现在的地位,受了许多委屈,吃了很多苦,靠得完全是我个人的奋斗,与任何一个女孩都没有关系。可我条件好了,女孩们都围上来,她们就是喜欢坐享其成。我最讨厌这些。我喜欢你的自立和自主,你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女孩,却不娇气,少烟尘气,我喜欢。”他问她:“你也是真的喜欢我吗?”“是崇拜!”她的回答非常干脆。

又过了几个月,两人的恋情算是基本确定下来。但费嫣同时也发现,与这个极品男人的爱情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美好。最表象的一点,他非常忙,有时三五天甚至一两个星期见不到他的人,要见他一面还要,“提前预约”。她感觉不像她的恋人,倒像是她的客户,很难感觉到那种甜甜蜜蜜的世俗幸福。她只能安慰自己说,既然自己幸运地得到了这个男人,那就不要太计较小情小调了。但这只是一方面,还有更实质的,比如,她要忍受他的“高境界”。

那天,何泗骏心情好,主动提出带费嫣去见他的“红颜知己”。费嫣吓了一跳,他怎么还有个红颜知己?可她还是去了,见面后,她才放下心来,那女人姓秦,至少比何泗骏大七八岁,也算不上漂亮。整个晚上,何泗骏与秦女士谈全球化、全球变暖、世界银行、叔本华、荣格、大乘佛教,却就是没空搭理费嫣这个女朋友。费嫣又开始不安起来,他俩这是心与心的交流啊。作为他的恋人,自己坐在这里却像个外人。

回来的路上,何泗骏主动说,秦女士学识渊博,且有很高的境界,除非特殊情况,他每周都会抽时间见秦女士一次,与她彻夜长谈,这次是因为有费嫣在,他不好意思聊得太晚。

费嫣心里不自在起来,她脱口问:“你与别的女人有这么亲密的关系,不怕你女朋友吃醋呀?倒是我,每周想见你一次还不一定能见到呢!”

何泗骏竟毫不在意地说“做人要有点境界,人生得一知己足已,她是我的红颜知己。今晚带你来,是让她帮我把把关。没认识你之前我就想过,只可能是她为我挑将来的女朋友,我将来的女朋友却绝不可以将她赶走。”

“哦?”费嫣心中竟有了一丝恶心,有些气愤地说:“这么说,如果她看不上我,你就不要我了?”

男友的“高境界”,让爱情无味

费嫣为此生了几天气。倒是何泗骏主动联系她,并给她带来了好消息:“阿嫣,前几天我说的话随意了,其实你肯定知道,我是很自我的人,秦女士的话对我只是参考,即使她不喜欢你,我也喜欢你。但我告诉你个好消息啊,她非常喜欢你,说你将是好妻子……”费嫣的脸才转阴为晴。

但接下来的日子,费嫣依然很难感受到爱情带来的快乐。她有点怀念起大学时的初恋来,那种不分你我、如胶似漆的爱情,似乎离她远去了。现在爱上了一个“凤凰男”,她在适应他的“高境界”的同时,还要追赶他在生活上的“高品味”。何泗骏在26岁之前过得是毫不讲究的苦日子,其后他有经济条件去享受高品味的生活,而他在欧美诸国开拓市场的经历又给了他“高眼界”。他与费嫣恋爱的时候,他的生活圈子已基本限定在“上流社会”,衣食住行、从头到脚,都刻着品味、品牌、贵族的风尚。与这样的男人恋爱,即使费嫣这样的“大家闺秀”,也依然要不断追赶他的品味。要不,她怎么可能与他出双入对,共同光耀人前呢?一段时间里,费嫣开始研究起红酒、名车、游艇、珠宝等这些她本不怎么在意的东西来。即使她暂时没条件享受,但在某些场合中,她至少也要有鉴赏、谈论的能力吧!对男友的亦步亦趋,让她丧失了追求亲密无间的爱情的能力。

但这只是一方面,与何泗骏的关系更进一步后,她发现了他的另一面。何泗骏买的是价值200万元的大房,装修豪华,虽算不上顶级豪宅,在费嫣看来也已是人间天堂。可她第一次上何泗骏的床,就闻到了床角传来的阵阵异味。事后她收拾床铺, 竟在床角的床单下找出8条臭袜子。何泗骏讲究品味,穿的袜子也是名牌,可他在生活中却经常不洗澡,睡觉的时候就把袜子往床角一扔……费嫣感到了悲哀,不仅仅是男友对外讲品味对内不讲究的“恶习”,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他第一次带她上床,连床角的臭袜子都不收拾一下?她在他心目中,究竟是什么位置?

费嫣已经感到了爱情的无味。可知道她得到了极品男人,她的同学朋友都对她羡慕有加,她还得把爱情表演下去;并更进一步。2006年春节,费嫣把何泗骏带回家见家长。父母对何泗骏总体上满意的,但何泗骏离开后,爸爸却对费嫣说:“他确实很优秀,我当教授这么多年,都很少遇到这样的青年才俊。可他生长在农村,过了20多年苦日子,你想过你与他的差别吗?”

“生长在农村怎么了,他现在的品味,可是比大多数生长在城市的人强多了,他现在的生活水平比我们家都高!”费嫣罕见地反驳着父亲,维护着男友。

“唉,这正是问题所在。他讲品味,有傲气,这可能正证明他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自卑。这样说有些故弄玄虚,可我总觉得他心理上有两面性。这样的人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怕你将来会吃亏。”爸爸有些无奈。听了爸爸的话,费嫣若有所思,联想到与何泗骏的恋爱细节,爸爸的话可能真有道理。

丈夫要证明生命活力,婚姻再也无法维持

2006年10月,恋爱了近三年的两人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一段日子,何泗骏在家中的时间多了些,表现出一个好男人的潜质。费嫣长期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这个“凤凰男”终于属于自己了,只是不那么彻底,因为何泗骏每周仍会抽时间去与秦女士彻夜长聊。他的精神,一部分是属于那个女人的,费嫣无奈地想。但这是她早就接受的现实,婚后也仍然要接受。

但很快,就有了费嫣无法接受的现实。

进入2007年,由于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等原因,何泗骏所在企业的出口业绩大幅下滑,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何泗骏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收入缩水不说,他的自尊心也受到影响。他在家的时间少了,拼命工作、出差。在与费嫣过性生活的时候,他竟变得无能了。

婚后第一年本该甜蜜而充满激情,而费嫣要长期独守空房不说,丈夫偶尔回来,她也无法享受丈夫的滋润。她并没有怨言,她理解丈夫的压力,为丈夫煲汤,劝丈夫将心态放轻松些。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与极品男人生活,自己总要付出些代价,费嫣想。她甚至做好了长期承受无性婚姻的心理准备。

无性的婚姻持续了半年后,费嫣一次在翻看丈夫手机的时候,却无意发现了一条暧昧、火爆的短信。她的脑袋轰地一声,丈夫是个高境界的人,她并不相信丈夫会在结婚这么短时间里就有了婚外情。可女人的好奇心却促使她让丈夫做出解释,她期待着丈夫否认,哪怕是丈夫撒谎她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完全出乎费嫣意料的是,何泗骏连撒谎的心思都没有,坦然承认了一切:“她是大一女生,18岁,她迷上了我,我并不喜欢她。但我这段时间压力大,在家里不行,我就顺水推舟跟她上了床,为的是在这个小女生身上证明一下自己生命的活力。没什么的,你不要放在心上。”

费嫣愤怒了,最愤怒的不是丈夫有了婚外情,而是丈夫对婚外情那种满不太乎的样子。第一次,她在丈夫面前大吼起来,并提出离婚。

何泗骏似乎没想到妻子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赶忙解释说:“你才是我太太,我不喜欢她,不会与她结婚的。我只是想在她身上证明一下我的生命活力,这有什么呢?你又没什么损失!人活着要有点境界,我通过秦女士来证明我的思想活力,通过这个小女生来证明我的生命活力,这有什么啊!”

费嫣更愤怒了,长期压抑的心理让她大爆发。她提出,除非丈夫离开“红颜知己”,不再在精神上依赖秦女士,并保证不与别的女人发生肉体关系,否则她就坚持离婚。

何泗骏的自尊心,却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做出这样的保证。离婚已经不可避免。

篇2

关键词:中国;世界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02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走向世界也已成为必然,与企业经济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速度,被视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而这种稳健的发展势头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经济的主要表现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1]。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科技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而这些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2]。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经济活动更加活跃,市场行为得到了约束和规范,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得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对市场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市场需求的增加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商进行投资。

3.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的实施使得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依托下,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行社会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持续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中国经济,认识到了中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既活跃了中国经济市场,同时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3]。

二、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1.中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因素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保障。而世界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除了科学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外,与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中国而言,自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口,尤其是出口贸易,中国出口增速一直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市场份额较大。2004年11月29日[4],在奥地利林茨市举办的世界银行论坛上,罗兰――贝格尔公司监事会主席罗兰贝格尔指出:2003年中国对世界增长做出的贡献占34%,对全球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占34%,对投资增长占60%。由此可知,在世界经济增长中,中国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之一。

2.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在世界经济增长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世界贸易、投资以及价格三方面来实现。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在对外贸易规模中一直身居世界前列。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5],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2011年为36421亿元,2012年为38667.61亿美元,2013年为4.16万亿美元,2014年的为43030.38亿美元。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平稳定的增长速度,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必然会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首先,促进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亚洲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主要以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曼谷等,中国与这些亚洲国家贸易的频繁往来,带动了亚洲经济的增长;其次,促进亚洲以外的国家贸易增长。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偏,贸易对象从亚洲开始走向世界。如拉美地区国家出口初级产品供应的增加,正好中国的需求,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带动拉美地区经济的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6],2014年,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906.8亿美元,其中美国自中国进口4666.6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9.9%。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带动了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的经济的更好发展。

3.带动了世界投资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的增长速度,而在世界经济增长处于低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世界各国投资带来了巨大机遇。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企业来华投资。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7],全球最大的500强跨国企业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世界IT产业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现行形势下,外商投资已遍及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农业、IT业等诸多领域。外商在华投资规模的扩大,中国每年实际利用的外资也在不断上升,2011年实际利用的外资为1160.11亿美元,2012年为1117.2亿美元,2013年为1175.86亿美元, 2014年为1285亿美元,2015年为1262.7亿美元。另外,中国在吸收大量外来投资的同时,也积极的到国外去投资。截至2015年底[8],中国2.0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3.0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10978.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8位,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

4.中国市场给国际产品价格带来的影响

价格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的发展很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就现阶段来看,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在经历一段下降的时期后逐渐回升,甚至有许多商品的价格回到了最初的高峰水平。S着价格的持续升温,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在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就是石油、初级农产品和矿产品。根据供求关系,对需求弹性一般的商品,当一种产品价格上升时,市场需求会相应降低。原料价格上升过快会造成出口企业订单减少[9]。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石油、矿产品依然以进口为主,而中国市场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际产品的价格。现行社会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市场对国际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使得国际产品市场价格上升,各国通过中国的大量进口获取巨额利润,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得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行社会形势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在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投资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未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深入中国经济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蒙代尔.后危机时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2,2:4-8.

[2]江锦凡.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J].世界经济,2014,1:3-10.

[3]李金珊,赵云旗.论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财政与发展,2015,5:18-25.

[4]周林彬,黄健梅.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基于改革的实践[J].学习与探索,2012,3:139-141.

[5]阿巴斯(QaisarAbbas),王金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比较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15,2:14-20.

[6]张幼文.亚太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特点[J].世界经济研究,2013,2:14-17.

[7]罗元铮.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J].世界经济,2014,12:13-16.

[8]权衡.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迈向一体化互动发展[J].国际展望,2014(5):1-15+150.

篇3

近来,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改革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深水区,美国经济则表现出稳定的复苏态势。日前,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就此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的独家专访。在波森看来,虽然中国崛起迅速,但要想在经济 、军事、软实力等方面赶超美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可预见的10?20年里,美国将继续保持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在这期间中国经济也会变得更加强大,世界经济增长需要中美“双引擎”拉动。

“中国世纪”为时尚早

《财经国家周刊》:您认为2015年是“中国世纪元年”吗?如果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不是,为什么?

波森:从数字上看我同意,但不论从中国人民的福祉(人均收入)考虑,还是从美国投射力量的能力考虑,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美国虽然也存在地区差异,但是人均GDP依然高于中国,也拥有更高端的技术和更多的可用资金。所以我完全不介意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经济总量,也不认为这将改变中美之间的力量均衡。中国要想在经济 、军事、软实力等方面赶超美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财经国家周刊》:世界舆论场为什么会一再出现“中国世纪”这一说法?

波森: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世纪”这个说法是为回应上世纪4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提出的“美国世纪”这个概念。二战后,美国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这是美国的世纪”,意思是说美国将引领全世界,世界将跟随美国的价值观。这种观点一旦走向极端,与民族主义情绪夹杂在一起,就变成了盲目自大。

越南战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滞胀,以及日本、韩国和中国在经济上的腾飞,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的自负。斯蒂格利茨提出的“中国世纪”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这并不是说中国在各方面都已占据主导地位,而是说中国变成了某种尚不成熟的竞争模型标尺。

《财经国家周刊》:这是否体现出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危机感?

波森:我不认为美国人有太多危机感,但是我确实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对外部世界抱有敌意。他们把那些对其没有好感的外国人视为威胁。这种现象在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可以一直追溯到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离职。华盛顿在离职演说中就告诫未来美国政府要远离所谓的“与外国势力的纠葛”,这成为美国长久以来的政策倾向。这一倾向目前主要针对中国,但以前也曾针对过前苏联、日本和纳粹德国。这种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它总是针对某个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国家,但这种担忧往往被夸大。

考虑到中美之间潜在的冲突与合作,以及中美两国自身的利益,一个更加富裕的中国对双方都有利。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富裕的中国产生了对外扩张的倾向。我认为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中国要想在经济 、军事、软实力等方面赶超美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还须打造软实力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经济、政治影响力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主要优势在哪里?

波森:印度、巴西和印尼都有可观的经济规模,但它们都谈不上强国。我认为中国能崛起为一个强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民族认同感。从目前来说,地区间的差异并没有造成民众间的太多隔阂。反之,印度国内则有多样的民族起源和亚文化,印尼更是一个众多邦国的松散联邦。我认为民族多样性是美国的一个优点,它有益于创新、自由和教育。但如果民族多样性导致了分裂,就会对强国之路造成阻碍。理想的情况是一个国家既有民族多样性又有足够的向心力。

第二,经济领域的成功。中国经济的成功主要来自市场经济。政治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原因。只有满足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经济规模才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优势。如果仅有经济规模而没有国家的政治统一(如印度、印尼),政府就不能大规模迁移人口;如果只有经济规模而没有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如巴西),就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崛起的优势还在于中国政府能以相对和平开放的方式处理外交事务。与某些国家不同,中国引进外资、积极发展贸易,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学习经验。同时,中国年轻人尤其是中国近两代人较强的适应能力,也对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中国年轻人通过不懈努力适应了这些变化,这本身是很难得的。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发展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波森:不足之一在于中国无法利用软实力打动其他国家。这个问题部分是因为中国政府,部分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这种特异性使得外国人很难亲近中国文化。美国也有很多垃圾电影,但好莱坞的电影全世界的人都爱看。美国最畅销的书往往不是什么文学巨作,部分是因为这些书是用英文写的,部分是因为这些书经过了市场的选择。很多美国出版的图书在全世界畅销。中国也有很多有才华的作家和导演,但由于文化和政治原因,这些文化产品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亚当・波森

世界经济需要中美“双引擎”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中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深水区,您认为中国经济是否会持续高速增长,还能否担当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美国经济近来复苏势头强劲,美国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吗?

波森: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有些夸张。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档”的过渡期,这不是经济崩溃,而是一个正常的必经过程,并且我们预计经济增速将逐渐稳定下来。现在市场普遍认为美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可我认为,即使中国增长放缓到6.5%左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保持这样的增速仍然称得上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另一大重要“引擎”。假设中国现在只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那么,即使每年增长10%也不如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增长6%那样意义重大。

美国经济近来表现出稳定的复苏态势,预计今明两年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尽管美国经济今年将面临美元走强、出口下降等不利因素,但是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确实比前些年小了很多。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越来越富裕,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生产率逐渐下降,经济增速也将随之放缓,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我只能说,在可预见的10到20年里,美国将继续保持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在这期间中国经济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财经国家周刊》:施蒂格利茨认为,随着中国成为头号经济强国,新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形成。他认为,美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应当调整外交政策,加强对华合作,远离遏制。您觉得,美国将会如何面对中国崛起?中美两国在未来会和平共处吗?

波森:美国正在积极与中国接触,而不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在历史上任何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像美国这样冷静、和平地接受另一个国家突然崛起,比如中国。美国不会遏制中国,除非中国入侵了美国盟友的领土。中国也没有被遏制,中国可以在世界几乎任何一地投资、销售商品,也可以向世界几乎任何一国传播信息。

中美两国已经和平相处了多年,并将继续和平相处下去。任何要打破目前和平状态的想法都是十分愚蠢的,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周边国家会欢迎“中国世纪”的到来吗?“中国世纪”将给邻国以及全世界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波森:坦率说,实际的情况是,地理上离中国越远的国家越欢迎中国的崛起。众所周知,中国与邻国存在领土争议的问题。中国处理与邻国的关系,相较而言,比处理与非洲、拉美和欧洲的关系更为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如何对待它的邻国,如在经济领域。美国与墨西哥和其他拉美邻国也有矛盾,如非法移民问题。但最终美国为这些国家的民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众多就业机会,使得他们渐渐对美国产生了好感。

篇4

据IMF预计,美国扮演的全球经济“引擎”作用,将进一步增强,2014年英国经济将增长2.6%。撑美国经济持续上升的,已经不再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是逐渐恢复的国内消费动能。据美联储资金流向报告,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家庭的债务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这意味着,美国家庭不再都是净偿债,增加负债如杠杆的过程又重新开始了。不仅如此,美国的失业率也从2013年初的7.9%,下降到了年底的7%。正因如此,奥巴马在2013年终新闻会上称,2014年将是美国经济“突破性的一年”。

已经从“重症病房”转移到“普通病房”的欧洲经济,无疑将得到进一步的康复。观察发现,2014年堪称欧盟“改革年”,除了欧洲央行将对欧元区规模最大的130家银行展开全面压力测试,进而有效恢复金融机构的信贷功能外,欧盟还将敦促债务国家经济结构改革,启动投资预算达770亿欧元的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建立预计带动90万个就业岗位的“单一数字市场”,为经济打造新增长点。不仅如此,欧盟将推进欧加、欧日、欧美自贸协定谈判,与中国也将开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而且前三项自贸谈判都有可能在2014年瓜熟蒂落。据欧盟预计,若数项自贸协议生效,将给欧盟带来每年2.2%的经济增长。由此,IMF预测,2014年欧元区将实现1%的正增长。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未来止跌企稳将是大概率事件。由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巴西释放出更大的投资能量,印度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俄罗斯推动经济均衡增长战略,“金砖四国”培植的内向性经济增长动能显著增强。IMF预测结论是,非洲国家2014年经济增速为4.7%,拉美地区达到3.2%。整体来看,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将上升到5.1%。

比较而言,未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将快于新兴市场国家,IMF推算,2014年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升到54%(按美元汇率计算);不过,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的贡献率降到35%,新兴市场的贡献率仍达65%,作为整体,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仍高于发达国家。因此,2014年世界经济将凭借“双引擎”一路快行。

在各大经济板块竞相拉动的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所能获得宽松货币政策(QE)能量并不会得到全面的稀释。虽然美联储从2014年1月开始逐渐缩减购债规模,但其强调超低利率将延续相当长时间。重要的是,欧盟、英国、日本等这些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经济体,不仅不会退出QE,而且有可能继续加码,发达经济体因为货币政策局部收紧所产生的冲击非常有限。

篇5

更开放的姿态

塞巴斯蒂安・让:对中国来说,入世本身并非中国精彩崛起的全部原因,但它是推动开放的一个加速器。在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之前,中国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入世以来,中国大幅降低了关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毋庸置疑的进步。

法国蒙萨维战略咨询公司中国业务组负责人让・弗朗索瓦・迪富尔:欧盟应承认中国经济15年来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通过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对外资更加开放中国市场,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建厂生产然后出口到全球市场,市场竞争增强令中国生产率大幅提升,并推动中国经济出现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变得越来越开放。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讲师盖里雄・伊基亚拉: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引入竞争,用竞争来推动发展。这不仅加速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而且推动出口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对非洲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的多元化,对中国和非洲都预示着新机遇。相信下一个15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活力。

世界经济引擎

英国资深中英关系专家阿利斯泰尔・米基(中文名麦启安):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这对世界上所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中国没有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那么欧洲人的经济状况将比现在更差。

日本丸红综合商社市场业务部中国组负责人成玉麟:除拉动全球经济及贸易投资增长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为非洲等欠发达经济地区提供关税减免等最惠国待遇,不仅提高了这些地区工农矿业生产出口能力和生活水准,也为当地人民摆脱贫困和建设祖国家园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信心。

巴西中国问题专家罗尼・林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极大地加强了世界贸易流量,而且其影响已经超越了经济层面,对经济体之间进一步的利益融合起到了推动和巩固作用。中国目前在科技创新领域明显加强了投入,这将对世界贸易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将带动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电子商务迅速扩张。

埃及赫勒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亚西尔・贾德:中国是通过贸易实现共赢的模板。中国作为有能力影响全球市场的经济大国,其加入世贸组织对该组织和全球经济都至关重要。如果中国缺席世界经贸舞台,全球经济必将遭遇重创。

法国外贸银行亚洲部首席经济学家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15年来全球经济演变的一个核心时间。中国入世让全球消费者从中国商品中受益。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系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波尔坦斯基: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入世之后的发展,是21世纪全球经济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目前,中国已经和美国、欧盟一样,成为世贸组织最具影响力的成员之一。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全球贸易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比重的上升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么快。许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市场中受益。

恪守规则新楷模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贸易法副教授莉萨・图希:有一些非常突出的案例表明欧盟或美国没有遵守世贸组织裁决,而中国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服从世贸组织裁决方面是一个良好的国际公民。世贸组织规则也是中澳贸易协定的起点,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现已生效。

美国大西洋大众投资公司咨询师马修・尼米兹:入世15年来,中国一直注意遵循标准,各方面都成果斐然。

日本丸红综合商社市场业务部中国组负责人成玉麟: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成为捍卫和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坚定力量,以及全球经贸金融系统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讲师盖里雄・伊基亚拉:以中国等为代表

篇6

一、全球经济权力转移加速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时代,经济权力无疑是权力构成的最核心要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西方发达经济体利用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的地位极力推销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将贸易自由化、资本自由流动、汇率自由浮动、放松金融监管作为巩固经济权力的法宝,在建构资本主义“永久繁荣”大厦的同时,也触发了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在不经意间推动了全球经济权力东移的磨盘,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进程,彻底动摇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根基。

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虚拟金融的资本泡沫彻底破裂,实体经济资金链断裂,迅速波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发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危机国家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乏力,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受到极大压缩。根据IMF 2013年10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从2007年到2012年仅仅5年的时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在未来的5年内还将较2007年降低约9—10个百分点。

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没有完全遵循“华盛顿共识”关于放松资本管制的建议,避免了热钱大规模流动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剧烈破坏,在危机后实现了逆势上扬,迅速提升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力和地位。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巴西超过英国成为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印度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从经济总量上看,2010年,金砖四国GDP之和占全球GDP的比重为25.43%,占全球货物及服务贸易的比重为16.5%。2001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产出份额占到全球产出总额的37.71%,至2011年,这一数字成为48.91%,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到2013 年该数字预计将上升到50.2%。从经济增量来看,在2000—2008年间,金砖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30%,与之前十年相比提高了14%,而G7的贡献率则从70%下降为40%。据IMF统计,按市场汇率计算,2010年全球产出增量达到49890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加量达35941.5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72%,其中“金砖国家”GDP增量为24617.9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1%。根据IMF测算,2011—2016年,发达国家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2.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在6%左右。

同时在增长潜力方面,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走出经济衰退的主要引擎。以2009年为例,世界经济下降0.5% ,其中发达国家整体下降3.4%(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分别下降2.6%、4.1%、4.9%和6.3%),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仍增长2.8%,尤其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达到7.2%,其贡献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分别增长9.2%和6.8%,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有鉴于此,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呈现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权力转移。综合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权力转移的方向可能是新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美、中两国所在金字塔顶端;第二层次是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所在的金字塔中段;第三层次是中小国家、非国家力量(NGO、跨国公司)所在的金字塔底端。

然而历史实践证明,任何一次权力转移进程都不是一条直线,全球化时代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中出现的经济权力转移在和平的环境下将更趋缓慢,中间必然出现不断的曲折和反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的《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仍然是国际事务中唯一不可或缺的国家——只要我是总统,我就打算维持这种状况”,这表明,美国在实力有所衰落的情况下,并没有主动放弃全球霸主的地位,更没有从重要国际事务中抽身的意思。虽然以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美国规模的3/4,而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将在未来5—8年超过美国经济。

为了迅速摆脱危机困扰,危机后的发达经济体对经济采取了空前的刺激政策,美版、欧版、日版的量化宽松政策先后登场,在刺激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牺牲了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从近两年的经济数据上看,虽然世界性的复苏依旧迟缓,但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出现了温和复苏的情况。2012年美国全年经济增速为2.2%,日本实际GDP增长1.9%,2013年欧元区17个成员国环比增速达0.3%。由于受到发达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和自身经济结构缺陷的作用,新兴经济体出现了集体减速的情况,2013年中国上半年经济实现同比增长7.6%,较2012年7.7%(中国国家统计局9月2日修正)下降0.1个百分点,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均出现了更大幅减速的趋势。IMF也一再调低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预测,尤其对新兴经济体增长预期显著调低,而且强调新兴经济体将同时面临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和债务风险造成的越来越动荡的资本流动,危机有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的趋势。

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颠覆世界经济格局的实力对比,一超多强的局面仍将继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领导力量,新兴经济体仍然处于追赶者的地位。但从长期来看,发达经济体将长期面临政府高额负债、国内消费需求停滞、经济发展缺少资金支持、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问题尚未出现,短期内不会出现快速复苏的情况。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多依赖发达经济体的消费市场,如果不尽快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后者的长期萎靡必然将拖住前者发展的脚步,这也是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的显著特征。所以,双方唯有走合作共赢之路,尽快实现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才是大家的福音,而这种合作和相互依赖本身就是权力转移的结果和明证。

二、全球经济利益权重超过政治利益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格局中,相对于政治利益而言,经济利益的权重逐步上升。事实证明在国际政治的主要舞台,全球经济议题已经超越了政治,成为核心议题。

自美苏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对抗性趋向缓和。虽然意识形态依然作为重要的政治考量,但单纯意识形态对抗已经让位于国家利益的博弈,尤其是作为国家利益核心的经济利益博弈,发展中国家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发达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形成了一种默契的相互依赖关系。作为曾经饱受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挤压的新兴经济体,借助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会,在付出劳动力、环境等诸多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然而,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对挑战传统西方发达经济体地位、彻底改变原有秩序的意愿并不强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通过推动局部改革改善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处境,并未采取任何激进改变原有秩序的行动,而似乎选择了一种“绕过”战略,即在西方原有主导框架之外建立自身的协调机制,对有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合作管理和协调,这也不同于以往崛起大国必然通过战争挑战霸权国家的先例。

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遭受重创,常常引发战端的美国,逐步实现了从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撤军,即使如此,2013年10月的政府停摆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美国战争债的深重,虽然最后两党就提升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达成一致,但这将仅仅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开始,美国将长期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世界爆发局部战争的几率也将随之下降,叙利亚问题的僵局就是明证。从经济方面,由于此次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可谓前所未有,极有可能改变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式,但业已造成的巨大损失需要新旧主要经济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世界经济重新回到平衡的轨道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对于新兴经济体的需要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在全球资金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对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新兴经济体为其注资的需要更为迫切,中国极有可能代替美国成为“世界投资者”,这也是美国主动将G20作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构的用意所在,可谓不得已而为之。

至少在未来十年,当今世界唯一的霸权国美国在国际政治决策中的地位、在世界各地部署军事力量的能力、对盟友承担责任的意愿都将受到经济实力下降的显著影响,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对其他世界主要大国的需要将日益迫切,世界政治经济决策多边化趋势将日益明显,政治经济格局将趋向平衡,合作与发展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由多边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将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

三、全球经济治理受到高度重视

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实际,全球经济治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成为拯救世界的唯一良药,得到空前重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改革机遇。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引领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的深入,国际产业链分工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的形成。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未像今天这样明显,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以美国领导的IMF和世行为主体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成为治理世界经济的主体。然而,这一体系并未达到保证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目标,而是成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IMF和世行本应作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最后贷款人”,但在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思想的控制下,在提供贷款时对发展中国家附加诸多政治条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往往适得其反,造成贷款国的灾难性后果。在对全球金融进行监管过程中,IMF和世行放纵虚拟经济的恶性扩张,支持美国对霸权红利进行过度消费,进而传染到高福利制度下的欧元区,使各国政府债务危机凸显,造成全球治理能力的迅速减弱。

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国际经济形势充满了动荡、失衡以及全球监管危机,此时全球经济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起底反弹,寻找新的全球经济平衡状态,强化对全球化的监管,开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符合各行为主体共同利益。但依靠先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下的国际经济制度安排,上述目标已无法实现。于是,能够同时代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利益的G20成为全球经济治理新的领导主体,新兴经济体首次被纳入全球经济治理的决策机构,相比G7更具代表性和合法性。危机爆发以来,G20平台有效地协调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政策立场,双方有望通过互动、共同信任以及协调行动确立一套规范的制度安排,建立一种与国际经济格局相适应的国际新秩序,改革旧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基于同样的原因,国际社会已经就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的份额提高达成共识,虽然远未达到新兴经济体认为的理想状态,但至少在全球经济治理民主化进程中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与此同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探索另辟蹊径,在现有体系框架外建立一套相对自主的经济治理体系。金砖国家机制的出现“使全球主动权转移到前不久还是边缘国家的手中”,这些国家需要“向世界提供历史性选择,承担起构建新世界秩序支柱的责任”。相对于G7而言,金砖国家更加注重集体合作,认为基础设施投资和实业投资是持续发展的基础。金砖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签订双边贸易协议,规定商品价格,这彻底改变了所有的经济协议,颠覆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金砖国家绘制了全球金融改革“路线图”,计划建立新的开发银行、稳定基金和解决贸易纠纷的机制,这些机构可以起到过去属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的作用,与它们同时存在。值得期待的是,金砖国家的开发银行将会提供不设前提条件的贷款,投资世行不涉及的项目,建立稳定基金,将本币塑造成为新的世界储备货币,尽可能少地依赖美元。这些表明金砖国家不仅仅是一个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提议,而是建立一个更符合金砖国家新兴市场以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政治论坛。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经改变了世界。从“一超多强”到群雄逐鹿,从单边主义向多边合作,从西方主导向东西共治,都是金融危机加速权力转移进程的结果。危机还在继续,新兴经济体也已经从初期的得利转向面临更多风险,西方发达经济体也较初期的惊慌失措显得略为平静,但权力转移的趋势业已形成,不可逆转。从短期来看,西方唯有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并充分照顾到新兴经济体的利益,才能振兴整个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泥潭。从长期来看,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失能,新兴经济体有望通过倡导多边主义,实现全球治理民主化,进而实现长期以来新兴经济体塑造更为平等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共同诉求。

注:

篇7

例如,东京湾、纽约湾和旧金山湾等世界三大湾区,2010年经济总量分别达到18229亿美元、12803亿美元和4752亿美元,如果将它们视为国家,经济总量在全球分别排第9位、第14位和第23位;长期以来,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获授权发明专利一直占美国的20%左右。除了上述三大湾区,近几十年还有很多围绕湾区快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圈,如美国的坦帕湾区、中国的杭州湾区和环珠江口湾区。

湾区经济的内涵

湾区经济的实质,就是湾区所孕育的诸港口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依托现代化交通工具、完善的交通体系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多核的都市圈,由此而产生的一体化经济。

湾区经济是港口城市都市圈与湾区独特地理形态相结合聚变而成的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也是港口经济、集聚经济和网络经济高度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使它兼具开放性、集聚性和网络性等特点。

湾区经济形成的机理

第一,发达的港口城市是湾区经济形成的基本单元。城市网络经济理论表明,资源(包括商品、劳动力、资金、信息、知识等)在城市网络中的流动会产生外部性经济,城市网络中的城市能级越大、能差越小,网络经济效应就越明显。湾区经济之所以具有高度竞争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其他都市圈相比,它拥有多个大能级的港口城市。世界级的湾区经济,无不以世界级港口城市为基本单元,例如,东京湾区经济核心圈的东京都、千叶县、神奈川县,都是国际级港口城市。

第二,优越的地理条件是湾区经济形成的基础条件。与直线型或外突的弧形滨海地区相比,湾区由于三面环陆,更适于建设港口,而且由于湾区的海岸线长、腹地广,使得湾区能在面积相对小的空间孕育多个港口城市。而湾区通道的建设,又能使湾区诸城市两两之间的通勤距离降到了最低,从而使整个湾区的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

第三,产业的集聚扩散是湾区经济形成的根本动力。随着湾区城市产业的集聚和扩散,城市边缘不断对外扩张,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也越来越深入,最终走向一体化的湾区经济。不管是现代服务业已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纽约湾区,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东京湾区经济或旧金山湾区经济,其发展无不经历了工业的持续扩张阶段。至于旧金山湾区经济,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硅谷高新技术群的快速发展才逐渐形成。

第四,强大的核心城市是湾区经济形成的重要牵引力。虽然湾区经济是多核都市圈,但不等于说每个城市的作用都是一样的。正如纽约市之于纽约湾区经济、东京都之于东湾区经济。东京湾区各个城市正是在东京的职能与产业转移过程中,寻求与东京经济错位发展的产业结构道路,不断提升整个湾区经济的竞争力。

第五,完善的创新体系湾区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在港口城市发展之初,港口是城市的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港口的作用趋于下降,港口城市的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要转换。只有从要素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城市发展的自组织才能得到持续,否则将陷入高雄式的衰退。旧金山湾区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区的代名词离不开其所构建的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第六,高效的交通体系是湾区经济形成的重要支撑。高效的交通体系,减少了湾区港口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从而使湾区港口城市联系更加紧密,产业集聚效应和城市网络效应也就越明显,区域竞争力也就越强。

第七,合理的分工协作是湾区经济形成的决定因素。合理的分工协作是避免城市间无序竞争、提升湾区经济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湾区经济是否形成的标志,发展成熟的湾区经济,无不有着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例如,东京湾区内分布有东京港、横滨港、横须贺港、川崎港、千叶港、木更津港等六个世界级的港口,为避免港口之间出现恶意竞争,政府积极参与对各个港口的主要职能统筹规划,促进港口分工与合作,形成分工不同、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港口群。

第八,宜人的居住环境是湾区经济形成的重要因素。湾区由于环绕大面积水域,温差小,自然环境也较好,更适合居住。从世界其他先进湾区看,也都充分利用滨海优势打造宜空间,成为人才汇集的重要因素。高科技产业员工选择在硅谷工作及企业选择在当地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因为当地提供美丽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第九,完善的协调机制是湾区经济形成的重要保障。湾区经济一般涉及多个行政区,不管是产业的分工合作、城市基础设施的衔接,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都需要区域协调,这就对区域的协调合作机制提出了要求。例如,旧金山湾区是由12个县、众多的大小城市组成的大都市会区,为协调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推动湾区协同发展,旧金山建立了合适的区域治理机制,比如建立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大都市交通委员会、海湾区保护和开发委员会以及区域水资源质量控制委员会的专业委员会,负责专项区域的建设和管理,大幅提高了湾区建设和管理的效率。

湾区经济与中国实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杭州湾区、珠江口湾区和渤海湾区等三大经济圈飞速发展,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主要平台。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杭州湾区、珠江口湾区和渤海湾区等三大经济圈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但中国三大湾区对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控制,对世界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与东京湾、纽约湾和旧金山湾等世界三大湾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以及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必将深刻重塑世界经济格局。以杭州湾区、珠江口湾区和渤海湾区为重点,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世界级都市圈,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升全球经济控制力、引领中国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客观需要。

发挥地理优势,打造湾区经济,是杭州湾区、珠江口湾区和渤海湾区跻身世界级都市圈的现实选择,三大湾区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湾区经济的条件。一是三大湾区水深湾阔,均已孕育了多个世界级港口城市,多极湾区结构业已形成。二是渤海湾毗邻日本、韩国,随着未来北极新航线的不断开拓,其在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将显著提升;杭州湾区是中国东部沿海中心,经由长江又可以连接整个长江经济带,是发展腹地最广阔的湾区;环珠江口湾区经由西江可西进广西、贵州和云南,又处于“亚欧大陆桥”发展黄金带上,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三是三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湾区经济融合程度高。四是三大湾区已经初步建立起高效、网络化的交通布局,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较短,大都市生活圈正逐步形成。五是跨区域协调机制也加快完善,跨区域综合规划加快推进。

篇8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另一方面,要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延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开放模式,对我们在新时期的经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欧美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金融领域依然存在较多的风险,全球经济结构失衡条件下的各国经济结构调整也面临不少困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我国外经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同时,国内经济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企业出口的竞争力,东部沿海地区面临转型的压力,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能源资源供应安全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

此次分析会的主题是“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我国外经贸发展面临新的全球化外部环境的挑战,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力以及更加强劲的引擎。第二,国内经济条件发生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理论指导,需要探索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新路径。

党的十报告把加快沿边开放作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的开放模式将出现新的格局,在深化沿海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沿海、内地以及沿边联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通过与周边国家比较优势的交换来加快发展,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在企业层面,加快形成对外贸易新的竞争思路,将成为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努力形成品牌、质量、技术、服务等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将是我国外经贸企业的发展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循环模式,世界经济再平衡必然会导致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艰巨而迫切的任务,中国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而又举足轻重,需要我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篇9

影响经济格式重构的主要因素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顺应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趋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过往二十年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一直高于发达国家,使得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进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GDP占全球的比重从2007年的43.7%上升到2009年的46.2%,出口总额占比从33.8%上升到34.5%。特别地,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GDP总量目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受到危机的冲击较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化程度不深,受到的冲击较小,从而得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IMF猜测,2010年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将达7.1%,不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的经济增长率,也高于5%的世界经济增长率。随着危机期间实施的刺激政策退出、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固然面临经济潜伏增速下降的压力,但是仍将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发达国家的复苏步伐固然可能进一步加快,但是也将难以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

从长期趋势来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式的地位对比正在逐步发生变化。IMF猜测,2013年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将超过发达国家。各国经济总量的这种变化将对世界经济格式重构产生重要影响,反映在新兴市场国家这边,就是开始谋取获得国际经济价值链的更高份额;反映在发达国家这边,就是对部分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戒心日重,并要求后者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的经济增长,再一次挥动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全球贸易已经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全球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下降到40.95%,远低于危机前53.04%的水平,也低于近10年来的均匀水平。

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包含“只买美国货”的条款,同时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进步出口来解决其自身巨大的贸易逆差和经济失衡题目,贸易壁垒成为其促进出口的重要手段。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假如封闭工厂也要封闭国外的工厂,保证国内的汽车工人的就业”,而意大利则发出了“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的号召。除了这些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外,一些国家还采用了规避制裁和把贸易保护主义公道化的措施,其中包括以低碳技术为壁垒工具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 。由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摩擦在各经济体之间以及经济体内部不断加剧,2010年前10个月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达到16起,其中不仅有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案,还有来自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壁垒。因此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影响全球经济格式重构的重要因素。

低碳理念逐步深进人心

近年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天气变热题目十分严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数目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尽管世界各国在达成新的碳减排协议上行动维艰,但碳排放必须减少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人类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碳水化合物消耗和转化的过程,碳减排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本次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一步熟悉到了碳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将发展低碳产业和碳减排提到了战略议程。美国提出在未来三年要将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量进步一倍,到2012年新能源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10%, 2025年要占到25%。在未来十年,美国还将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和替换能源。2009年4月,欧盟通过了《天气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而英国政府提出,计划在2020年条件供1000亿美元建7000座风力发电机。德国则提出,计划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规模超过传统的汽车产业。此外,世界各国也在纷纷调整和重新审阅本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新的核电站建设计划。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同时低碳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变革,必将会导致国际金融业发生结构性变革,由传统金融走向碳金融。碳金融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一旦碳排放指标和碳减排额度被确定和分配,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碳贸易摩擦、汇率题目、碳减排配额及其分配题目等都会高度与碳关税的征收高度联系起来,碳排放权将可能成为未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基础性因素。因此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发展,也是影响全球经济格式重构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不对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产业化布局,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拥有尽对领先上风,在根据全球天气谈判确定的世界新体系中必将进一步强化其主导地位,并且从长远来看,碳交易市场及碳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格式增加了一个新平台;发展中国家巨大的经济发展要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承接,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碳排放量不断上升与承担减排责任的双重压力,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式和碳交易市场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其长期经济增长潜力面临中枢下移的风险(经济潜伏增长中枢指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也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将一波三折

随着各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也出现变革迹象。一方面,“实力决定地位,地位决定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要求更多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三大二战后成立的多边经济协调机构的缺陷和困境越加凸显,国际社会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试图通过改进和改善已有框架,形成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世界经济治理机制。G20已经代替传统的G8成为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的主要平台,在G20框架下,新兴经济体的投票权和发言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2010年4月下旬,世行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后者投票权上升了3.13个百分点,至47.19%。IMF也通过决议,2012年之前将份额向发展中国家转移6个百分点,将欧盟国家在执行董事会中的8个席位让出两个给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进变革期,将对全球经济格式重构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不会一帆风顺。经济的全球化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结构来发展经济、应对挑战,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注定将一波三折。WTO 多哈回合谈判多年来难达成果,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天气大会固然有55国提交了减排承诺,但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2010年召开的坎昆大会终极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试图混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区别,不按照承诺中的条款采取行动,这与联合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背道而驰,导致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调整面临较大风险。

篇10

关键词:科技进步;全球化;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5-0029-02

1964―1974年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战后重建带来了欧洲和亚洲经济蓬勃发展,美国也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景气周期。在此后50年中,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开始加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整个世界。回望过去50年,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创新

可以想象,如果这篇文章写于1964年,我们只能使用操作烦琐的打字机,而不可能是今天方便快捷的电脑,当时可以查阅的资料仅为那些已经发表的期刊和书籍。并且,从印刷出版到公开发行,要花费许多时间。今天得益于技术进步,我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查阅到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通信与交通领域的技术进步还带动了许多领域的创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在这些进步中,以计算机和手机为载体的交流方式变化最为重要。始于1991年的互联网革命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它使得“地理距离”的概念越来越淡化,使手机通讯成本越来越低。在过去50年中,交通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今天的货运时间大大缩短、成本大大降低。这些变化使得小本生意也能做到世界各地。技术进步促进了能源领域的发展:尽管在过去半个世纪内,全球能源消费量已经翻了三番,但技术创新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二、全球化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这句话的含义在1964年还不是那么清楚,今天已经无人不切实感受到它的意义。全球贸易和金融一体化加快,高速便捷的通讯和交通工具,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依赖不断增加。商品、资本、劳动力和服务的流动也加快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不过,与贸易和金融方面的一体化相比,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有所不及。尽管如此,全球每年的移民人数已经从1970年的7700万飙升至今天的2.3亿。20年前移民还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如今移民更多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

三、新兴市场经济体

在过去50年中,不少发展中国家取得了独立,获得了发展。但整体而言,世界仍然处于南北两极的固化格局。“南极”由低收入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国家构成,主要提供农产品和初级原材料给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北极”。“北极”国家拥有较为发达的制造业,是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固化的南北格局开始改变。一些“南极”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速,生产基地遍布世界,出口产品由传统的农产品逐渐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尽管这些国家占世界总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的比重没有太大变化,但其GDP总额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已经翻了一番,1965―1974年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在过去10年中,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降至17%,发展中国家则突破了70%。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国家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左右。就经济体总量来说,中国和巴西分别从1970年的第8位和第16位上升至现在的第2位和第7位;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也挤进了世界前20大经济体。

四、经济周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每隔10年左右就会有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比如,1975年、1982年、1991年和2009年,在这些年份中世界人均GDP大幅降低,国际贸易活动相应减少。尽管每次经济衰退仅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其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09年全球共有8300万失业者,为过去20年最高纪录。

五、贫困和不公平

世界总人口已经从1965年的30亿增长至2013年的70亿,幸运的是,全球经济总量增长得更快,这意味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发展使得死亡率下降,尽管出生率也在走低,但人口保持正增长,并且平均预期寿命已经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55岁上升至今天的70岁。同样取得长足进步的是教育领域,完成小学教育的学龄人口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80%增长至2012年的92%。但是,这些社会进步成果并没有被所有人平均享有。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峰值,此后有所下降,但始终高于20世纪80年代。

回望过去的50年,世界格局已由“两极”转为“多极”,发展中国家异军突起,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一个50年,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预测,唯一可知的就是世界仍在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