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1

【关键词】 知行统一;高校;舞蹈类课程;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逐渐实现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大量的艺术类专业,如舞蹈、音乐、绘画等。对于我国的普通高校而言,舞蹈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着课程时间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加上相对陈旧的舞蹈教学模式,使得舞蹈类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本文在知行统一的指导下,对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改革。

一、知行统一概述

知行统一中的“知”,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观念等,“行”则是指人的行为行动。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可以为“行”提供指导,“行”可以为“知”积累经验。知行统一实际上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知行统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和道德修养,还可以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

二、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高校舞蹈类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除艺术类院校外,其他高校的舞蹈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而存在,在实际教学中流于形式,往往每周安排一节专业课,无法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舞蹈教学;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注重对于学生舞蹈动作的传授,而忽视对于学生音乐领域能力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时,缺乏对于音乐、动作等方面的理解,只是对教师动作的机械性模仿,使得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2、缺乏先进的教学模式

高校舞蹈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专业院校而言,起步晚,发展慢,受设备、师资等方面的局限,在教学模式和教程的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多是直接沿用著名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而没有对学生的舞蹈素质进行分析,使得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例如,部分院校在进行舞蹈类课程的教学时,套用北京舞蹈学校等专业性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课程专业性较强,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难以达到相应的动作标准,使得教学活动难以推进,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缺乏完备的师资力量

师资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当前的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师资能够匮乏,舞蹈教室的专业水平较低,还存在流动授课的情况,教学任务繁重,使得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缺乏充足的备课时间以及自我学习时间,使得教师逐渐难以适应舞蹈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

三、提高舞蹈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知行统一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切实提高舞蹈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内容

知行统一重视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在进行舞蹈课程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针对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认知,对于音乐的感受,使得学生明确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例如,在对我国传统民族舞蹈进行教学时,要结合舞蹈形成的原因、发展历程、意义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舞蹈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从而明确舞蹈动作代表的意义,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另一方面,要对课时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替进行,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2、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舞蹈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电影短片的形式,将舞蹈教学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舞蹈的艺术美,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使得理论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真正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

3、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舞蹈教学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和高校要充分重视,大胆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审美欣赏、舞蹈技巧等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将专业性的舞蹈训练方法照搬到课堂中。同时,教师要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更新,顺应新时代舞蹈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舞蹈动作,加深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提升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

4、强化师资力量

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舞蹈教室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对于社会学、美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掌握,形成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专业舞蹈教师的招收力度,多招收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舞蹈教师,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与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例如,可以邀请专业舞蹈演员或舞蹈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传授舞蹈教学的经验,提升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相关舞蹈教师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知行统一的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舞蹈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对舞蹈教学进行改革,从而全面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吕璐.高校音乐舞蹈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9)75.

[2] 刘荔.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8)226-227.

[3] 李罡.高校舞蹈专业有效教学研究[J].金田,2013(9)

篇2

关键词: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育方法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虽迅猛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已经突显出了对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只有抓住问题,改正问题才能切实提升我国高校音乐的教育水平。

一、对高校音乐教育理念认识错误

纵观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理念,其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来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这种教学理念给予了学生较大的精神压力。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及时改变教学理念,把音乐教育作为学生音乐修养的重要手段,从学生音乐兴趣开发的角度出发,弘扬学生的音乐个性,音乐教育者也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优势与长处,采取符合预期要求的音乐教育新方法,明确音乐教育的准确目的,努力地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创新精神。只有高校音乐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才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不断丰富他们的音乐生活,发展他们的音乐思想,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理解还可提升他们的专业学习效果。

二、教师专业素养较低

部分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些教师没能深入理解音乐课程,相关专业水平比较低,平时交流与学习机会不多,因此教学方式也不够新颖。高校管理者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相关音乐教学设备比较落后陈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较好性格开朗活泼,课堂上比较积极主动。但一部分学生自小接受的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对于音乐也是一知半解,且音乐学习能力不够,音乐课堂上比较胆怯与害羞.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以上因素致使国内高校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存在差别,学生音乐水平高低不一,老师只是简单的进行口头阐述,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音乐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标杆,教师的专业素质素养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深厚的学习兴趣都有重要的影响。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们讲授的是艺术课程,但教师自身的艺术气息,对于艺术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到解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跟上潮流,为学生提供新鲜的艺术气息。教师要根据学生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科书或教学设计。教帅自身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音乐课程更多的是以音乐欣赏为主,教师在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音乐体会之前,要给学生以示范,讲授自己通过视听都有哪些感受。这样的示范,要求音乐教育者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美传递给身边的听众。

三、教育方法陈旧落后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没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这就导致了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在很多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中.音乐教育往往在被设为选修课,课堂教学以歌曲欣赏为主,而且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较弱,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度不足,最终导致高校音乐教育效果大大下降。究其原因,因为部分学生具备的音乐知识不够系统化,教师对于传统音乐的重视性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传统音乐教学内容、方式没有规划,基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教学,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缺乏吸引力,从而达不到教学要求。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出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的特点,这就要求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艺术化和现代化,实现理论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讨论法、演讲法、欣赏法等多种方法,争取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学习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在进行不同时段、不同音乐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置音乐教学目标。课堂是音乐教育的主地,但高校音乐教师的职责绝非仅局限在课堂的几十分钟内,而因积极主动地将之延伸到课外。课外音乐教育的形式很多,如可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可运用本校资源开设各类艺术讲座;可邀请专艺术团体到校演出等。还可在校内M织各类艺术社团、举办相关艺术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及其他兄弟院校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文艺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音乐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加紧改正,学会与时进,敢于打破陈规,摸索创新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能切实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水平,为国家提供社会需要的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莉萍,廖夏林.《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7(1)

[2]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p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3]陶芳渊.《有关高校音乐教育的思考》[J].《科学之友》2008(12)

篇3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素养 识谱能力

笔者认为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下,要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应该加强音乐艺术的修养,而幼儿时期加强修养的效果会更好。因此,笔者觉得幼儿音乐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而使我们祖国的花朵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学法

(一)模仿教学法

模仿教学是指由教师向幼儿提供模仿的例子,通过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察、模仿和练习的活动,最终达到使幼儿记住并能再现某一具体音乐作品或音乐技能的目的。如,教师放一段音乐《蹦跳步》,这是一首具有明显跳跃性质的歌曲,乐句工整。老师放完一段音乐后,随着音乐的乐句用兔子跳跃的方式踩拍子,然后让学生站起来,随着音乐模仿兔子跳,但是需要踩拍子。模仿教学法能帮助幼儿有效地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积累音乐语汇、记住音乐知识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探索、创造教学法

探索、创造的方法主要是指由教师向幼儿提供一些音乐材料,并说明这些音乐材料会遇到的某种可能性,以及会遇到的特殊的情境和问题,来引导幼儿步步深入地通过自己的探索、创造,来改变或者发展这些材料,最终达到发展或重造某一具体音乐作品的目的。如,《大猫小猫》这首歌曲,幼儿可以用其它动物形象来为歌曲创编新词,如大猪小猪,但是唱法得要求不变,还可以尝试用正确的音量来处理两段不同歌词的演唱。总之探索、创造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创造精神,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创造能力,促进幼儿音乐概念的丰富和深化,发展幼儿的音乐认知结构,帮助幼儿掌握初步浅显的探索方法和创造方法。

二、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处于特殊年龄段,自我调控意识较低

幼儿的年龄尚小,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老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这个时期要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会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在教育上应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而在幼儿音乐教育上由于年龄小,认识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差,需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的教学能力,才能使孩子对音乐充满兴趣。

(二)家长忽视对幼儿的监督与管理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除了学校和社会,家庭是孩子们学习的另一个场所,良好的家庭氛围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庭重视了,能更好地、全方位地了解幼儿的心里,帮助他们成长。当家长加强了对孩子的监督时,他会成为我们教育孩子最好的帮手,孩子们也会进步的很快,当家长加强对孩子的专业管理时,孩子会更有上进心。所以说,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犹如一股动力,引导孩子们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有些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但是缺少经验,很容易忽视幼儿的专业水平和心里特点、兴趣等方面的认识。有些老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同老师水平和素质是有一定差异的,良莠不齐,有的老师思想比较保守,不敢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老套。对音乐教育目标认识不够,大纲明确规定了幼儿需要达到什么目标,但是有些老师不把大纲放在眼里。有的老师的文化素养不高,缺少和幼儿的沟通,使得教师和幼儿之间有隔阂,也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学校音乐教育设施的落后

现在我国很多幼儿园都是私立的,有些老板不舍得投入资金购买设备,有些乐器用了好多年,音质、音色都变化了,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听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音乐感觉。而在一些国家办的幼儿园,教育设施不够健全,乐器种类不够多,使得幼儿只认识某种乐器,视野不够开拓。

三、针对幼儿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音乐教师教师除了应具备专业特殊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般的教学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专业特殊技能赖以发挥的基础和保障。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备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启迪学生思维的能力,课内外教学的组织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音乐教师应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业务水平。

(二)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让游戏成为幼儿学习的平台

幼儿处于发展时期,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常用游戏的方式去探索身边的事物,而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一般是指以发展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游戏。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主要分为歌舞游戏、情节角色扮演游戏等。这种音乐式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习积极性提高,并且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音乐技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可以获得愉快的心情。

(三)政府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

篇4

[关键词]U-S共生性合作 学前教育专业 全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55-01

一、存在问题

(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完全正确

有些学生经过几次幼儿园见习实习后,觉得不怎么新鲜了,出现惰性心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有所下降;一小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有部分大三学生考研,不愿到幼儿园见习,觉得耽误时间;极个别学生在幼儿园看到了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获得报酬不符,专业思想有些动摇。即部分学生对教育见习实习目的性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专业思想不够坚定。

(二)合作的时间、密切度还不够

目前,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以教育见实习为主的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合作较少,教育见实习的合作也由于时间紧张而比较肤浅。

教育见实习时,幼儿园教师自身工作量大,对于实习生的指导不一。相当一部分的指导教室并没有按照实习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行;积极主动的实习生得到的指导多一些,消极被动的实习生得到的指导少一些;有些幼儿园老师在指导实习生方面态度比较积极,他班上的实习生得到的指导就多一些。学院老师要在不耽误其他班级上课的前提下抽空进入幼儿园进行实习指导,时间紧张,学生人数多,不能每个学生都一一指导,只能随机进入某个班级,进行短时的合作交流分享。

由此可见,合作的连续性较差,经常出现中断、断层现象,缺乏长期的持续性合作。

(三)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目前的合作面还较狭窄,主要集中在教学层面,合作层面较浅,主要是学生与幼儿园实习班级老师之间的短期合作,偶尔有学院个别教师与幼儿园的合作现象。

(四)校内新增设的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及管理不够规范和完善

由于新增设的蒙台梭利教育实验室和奥尔夫音乐实验室处于初创阶段,教学和管理也相应处于探索期,缺乏经验。部分学生也大多出于好奇和一时的兴趣来参与和体验,但离系统、规范的学习还有一定差距。

二、改进对策

(一)端正学生态度,树立正确思想

利用朋辈作用进行感染,介绍学长们目前在幼儿园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得到幼儿园的赞誉等;学院教师进行教育见习实习的目的进一步解释与说明,请幼儿园优秀教师来学院为同学们进行现身说法,讲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责任与伟大使命,列举幼教史上无私奉献的名人事迹,介绍我国幼教界人士正在为幼儿教师的身份与待遇问题进行的不懈努力,以及国家和政府正在做的有益于幼教的事情。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端正学生对教育见实习目的性的正确认识。

(二)探索持续密切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应进一步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大学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生资源,在节假日或者适当的工作日开展对幼儿园及其教师有益的活动,幼儿园也可主动邀请大学教师或者学生一起开展相关活动,打破以往大学需要使幼儿园被动接受任务的做法。

教育见实习应该是多方密切合作,互通有无,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生态式共生性合作。这需要幼儿园和学院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开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与分配各自教师的工作,将这种合作逐渐融入日常的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日常学习工作的一部分。

(三)不断加强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合作应该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并逐步扩大到科研、管理及其他日常生活方面。更加深入的开展,多方共同参与,且每一方面的合作都应该首先找准一个切入点,然后持续深入的进行。如教育见实习,以幼儿园教师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为切入点,由实习生观摩,与教师交流观点,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结束后进行自评与老师评价;请学院指导老师对幼儿园老师及实习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进行评价与指导。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行后续教学的反思与提高,也可以思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及改进措施,也可与学院教师的课题结合,进行教学科研,学院老师对幼儿园老师的教学进行后期持续追踪研究,实现“实践―研究―实践”的良性循环,实现合作的“双赢”。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阅读

Emphasis o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Zhang Cui-nu

【Abstract】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read-oriented, but in the actual process, found that many teachers in the areas required for reading too low to allow students to prolonged infection in the reading voice, which had said it was a pity. Therefore, through this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in the primary language of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aloud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the problems and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 in read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Readi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可是在实际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对朗读方面要求过低,无法让学生长时间侵染在读书声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朗读教学为什么效果差强人意,其实这并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原因。朗读不仅要从学生入手,更应该从教师出发,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做到和谐的阅读课堂。

一、.精心设计导语

一节课上的好不好,导语是关键,同样,一次朗读读的好不好,导语也是重中之重。巧妙的导语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春天的雨滴》的时候,这样导入的:“绵绵的春雨,如针如丝,轻轻地滋润着大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上面的导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用了优美的词语,将学生带入一个绵绵春雨的情景中,而对于朗读课文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即“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样学生不会盲目的朗读,在读中也会动

脑思考,做到了一次完整的成功的朗读。

二、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

教师范读,是很多教师都会忽略的一个环节,但它确是不可缺少的。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范读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进行朗读。教师不能随便行云流水的读过,必须还要带着感情的朗读。老师的激情范读能让学生立刻了解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还是愉快的,还可以减少朗读训练的无目的性。

三、模拟情景

一部优秀感人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有一个动人的情境。情境能让人欢乐,也能让人悲伤:能让人振奋,也能让人消极。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境不同,人的心境也就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将学生带入课文定的情境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感情融入多少,和融入情境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方法。

1.语言描绘情境

这里的语言描绘情境,也包括运用音乐等声音来带动学生进入情境。教师用语言和音乐来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课文情境中。而在朗读中配以合适,贴切的音乐,往往可以使学生在形象音乐的情境中,领会课文中的重点和思想感情,以激起感情的共鸣,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音乐和文字的结合,无疑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得到美的感触,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效果。

2.挂图描绘情境

图片在我们的课本中,可谓随处可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毕竟只能形成一个大致初步的印象,脑海中想成的画面其实也是不完整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挂图,能让学生立刻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完整画面,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十分有帮助的。

3.多媒体描绘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社会已大迈步的进入了电脑时代。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电脑,教育也如此。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已经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这能让学生情绪高涨,认识深化,积极思考,对教学效果有莫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包括:运用动画,运用网络音乐,运用专题网站,运用录像的多种方法。尝试运用各种途径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改进课堂设计

语文课可以生动活泼,也可以枯燥无味。一节好的语文课,课堂设计不容忽视。教师在安排课堂设计的时候应该运用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将朗读放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什么位置。运用好各种朗读方法的优势,将朗读有效的穿插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争取做到课堂中时时都有读书声,让学生从读中学习,从读中感悟。

篇6

一.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㈠基本情况分析:

某三小现有3xxxx教学班,132xxxx学生。教职工8xxxx。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3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4xxxx,大专学历2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3xxxx,大专以上学历占任课教师总数的8xxxx。学历层次相对是高的。从年龄层次看:35岁以下教师2xxxx(包括今年岗位交流的xxxx教师)占任课教师(7xxxx)的2xxxx,45岁以上教师2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3xxxx,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从骨干教师情况看:现有市级骨干xxxx,县级学科带头人xxxx,县级骨干教师1xxxx。(其中语文xxxx,数学xxxx,音乐xxxx)。校级骨干教师1xxxx。学科分布语文所占比重大,科任偏低。

㈡队伍建设分析

7xxxx的中老年教师:具有无私的敬业精神和丰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工作扎扎实实,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具有执着精神,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无形资产。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当前这种工作方式的快节奏、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标准表现出不适应。

青年教师:学历高,起点高,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适应能力强。但对驾驭学校大环境(班额大、家长要求高、教学流程管理严谨等)能力差。岗位交流教师:压力大、不适应(班额大、家长要求高、教学流程管理严谨等)。

㈢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我校课堂常规落实到位,教学形式符合新的要求,课堂氛围自主和谐,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但是教学行为粗糙带来的目的性差、实效性不强,成了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不会听讲、不善于思考,写字执笔坐姿不合格,学具带不齐等学习习惯的问题。

㈣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学校管理规范,各项制度健全,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管理态势,造就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蕴藏着比较厚实的校园文化氛围。但仍存在过程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相应措施

㈠继续大力实施"一三五"成材工程和学校的培养“名师”工程,构建“金字塔型”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根据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为: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具体要求为:一高、二厚、三能、四转化。在管理中我们实施了五大师建工程。

1.实施激励工程,激活教师的事业热情。建立教师个人业绩档案,实行教师工作量化制度,开展评选学生满意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活动。

2.实施“师德”工程,提高师德修养及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组织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学习,请身边榜样(项连弟、许占玲)做报告。

3.实施“读书充电”工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大专学历教师都在进行续本学习,本科毕业教师进行第二专业进修。开展与学生同读名著同背古诗增强人文底蕴的活动。

4.实施“名师”工程,分层次开展骨干教师拜师带教活动。为新教师安排帮带师傅,明确帮带责任。为交流教师安排合作伙伴,促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联系市级专家学者培养骨干教师。

5.实施“接力”工程,鞭策青年教师成长。我校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配备了齐了笔记本电脑,送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学习,派县校骨干教师到杭州、上海、济南、黄山及市里考察学习。鼓励和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送课下乡,上各级各类研究课、汇报课,师徒说课、上课、评课。开设每周一次的骨干教师论坛。组织了骨干教师录像评优课,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评优课,青年教师自录自评课,新课程教材实验评优课等系列活动。请娄湘生教授到学校指导胡玉香上了全县公开课。请娄教授指导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朗读,组织了语文教师的朗读竞赛。为帮新教师、交流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流程及要求,组织岗前培训,对开学第一天第一课进行听课评课,发现问题继续跟踪听课,发现优点及时组织展示课。

㈡实施教学精细化全程管理,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教学过程管理的细致到位,执行得力,才有最终的收获。“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一切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宏观把握、微观入手”的管理特点。

1.宏观把握,着眼全程,为教师有序工作提供保证

几年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抓住教学常规全程这个纲,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的全过程,不顾此失彼,注重教学质量的整体效益。针对本校实际,制订并完善了“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查、评价、总结交流”环节的工作规范及检查,考核与管理制度,健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形成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如《某三小常规教学管理规定》、《某三小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坚持实施“一到位五落实”的管理方法。一到位就是要求到位。五落实是指:指导落实、督促落实、检查落实、评比落实、反馈落实。促使教学全程常规逐步内化为教师学生的习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形成了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2.微观入手,规范细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从微观上追求教学全程管理的精细化,“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在执行操作层面做到精细化,围绕规范要求把各环节做精做细。努力达到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成精品。

一是精管计划三步到位。首先是制定计划到位。每学期初,第一周我们在全体教工大会上通过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向教师明确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学期的任务与要求,完成任务的责任分工与目标措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期教学工作一览表发至各办公室、教研组,以利于督导学期工作有序进行。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实际,也相应地制定了自己的教科研活动计划,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教研组研究计划,制定个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从学校到教研组,从教研组到任课教师,层层有计划安排,人人任务清、目标明,确保了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照章进行。其次是审阅计划到位。各学段主管主任在规定时间(第二周)内及时审阅计划,并提出指导意见。最后是交流计划到位。进行优秀计划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将本年级本学期班级管理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基本知识技能达标要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措施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同年级学科间的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融合、互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齐抓共管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避免了各行其是。

二是细抓备课六个流程。采用电子备课以来,我们首先改革了备课管理要求:由原来的每人一案,改为可以多人一案,一课多案。二是为加大电子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力度,规定了电子备课六个流程,既“独立钻研——集体交流——分头设计——交流完善——个性修改——实施、反思。”要求备课组做到“四定、五必须、六备、一超前”。“四定”是指:定主备人、时间、地点、内容;“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电子文本预案;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上完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是指:必须备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一超前”是指超前一周新授课程的教案编写。

教学干部对备课的精细管理和指导,做到了日常有计划的针对重点内容、教学存在问题、重点培养教师,参与或备课;随时与定期结合,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组织现场备课比赛,及时评价反馈备课情况,提出改进措施,调整备课要求。以上学期为例,在教案检查和随机听课中我们发现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年段任务不清、教学环节粗糙、基础知识教学薄弱的问题比较普遍。我们在中高年级重点进行了上好语文第一课时的研究。针对基础知识教学薄弱,开学初就安排了骨干教师的基础知识教学示范课。

实施电子备课后,为了强化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意识,上学期进行了现场备课比赛。当我们从中发现青年教师在独立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上存在较大问题后,提出了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教师不再使用电子备课的新要求。

三是精研课堂四大环节。在“准、活、优、清、研”上做文章。即:课堂上准确无误地把知识授给学生;采取灵活多变、富有启迪性的教法;课堂结构在优化上求效益;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从“创设教学情景——自主探究学习——汇报交流——应用、拓展、延伸”等环节入手开展研究,已经成功的构建出语文、数学两科体现自主探究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两大教学模式}继而又围绕“教学方式的开放”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效性”两个专题,深化研究。

四是夯实基础着力保底。在辅导环节我们的管理策略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优生重在兴趣的提升和自学能力的引领发展,对学困生着力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保底,使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可以说是缩小班级差异,体现教师工作业绩的关键。我们在教师中倡导要牢固树立“转化一名差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观念。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关爱“差生”,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要承认智力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就要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多走近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补差过程中,不能急躁,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允许他们出现反复的过程。关爱“差生”,要从早抓起,要从小处抓起,要从细处抓起。抓及时、抓持久、抓分层、抓课上、抓课前、抓习惯、抓基本、抓情感。不轻言放弃,即使是备案的试读生,也要促其发展。例如,我们每年10月底对新入学儿童的汉语拼音坚持过关测查。我们认为汉语拼音是孩子进一步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打得牢固。我们的做法是,由教学干部一对一进行卡片拼读,所读音节包括对各种拼音规则的运用。少数学生一次没过关,经过任课教师辅导一段时间后,进行再次过关检测,对个别还未过关的学困生再训练再过关,直到全部达标为止。这样就保证了学困生也能无障碍地进入后续语文学习中。

五是考核重在真、严、细、实。实施教学全程精细化管理,需要较强的执行力。我们认为学校要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就跟到哪里,考核重在真、严、细、实,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保障。

我校依据课程标准,抓住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和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能力发展点,加强指导和建立监控评价项目,建立了以常规工作质量为重点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和以学生基本能力为内容的达标评价标准。

1.坚持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严密考核。语文学科一至六年级有朗读和诗文积累背诵测查,低年级段有汉语拼音过关、百词测查。中年级增设查字典。数学学科设有口算和基本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测查,英语学科设有单词和课文朗读能力测查。学校领导联手合作是这些测查项目的执行者。要亲自依纲靠本出题,亲临教室监考,亲自评阅试卷、登统成绩。例如对134xxxx学生的朗读背诗测查,由学校管理干部分成xxxx组,逐班、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查。实践证明,没有学校逐班、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查,就不会有全体语文教师的随教学进程,对每个学生、每篇课文的过关检测。我们坚持做到该由教学管理者履行的职责,不管有多大困难,也必须亲自履职,不可以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方式转移给他人完成。

2.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严密监控。对教师作业批改、单元检测情况坚持随时了解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督促并指导教师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检查作业数量质量做到从内容、书写、格式、优缺点进行逐本检查,并及时总结反馈情况,利于教师改进工作。通过检查作业和单元试卷查阅,教学干部对主管年级的差生做到底数清、问题明。时常走进教室关注差生的学习和思维状态,协助任课教师进行家访、做思想工作、指导学习等工作。多年来,三小的不及格率一直保持在xxxx以下,留级率控制在0.xxxx以内。我们认为如果教学考核评价管理缺位,教学评价的科学、严格、公正很难真正实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导致整体工作作风漂浮,教学常规就难以真正有效落实。在期末考试和上级抽测工作中,无论有无领导监察、评比等利害关系,我们都能做到真实可信,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按标准阅卷登统。

3.坚持对教学竞赛进行严密组织。学校每学期的学生常规教学竞赛有硬笔书法赛、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诵诗竞赛、读书竞赛。竞赛评奖不是目的,重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有计划的辅导学生练好规范字,爱读课外书,乐背经典诗文,喜爱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读书活动是近几年我校开展的有声有色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努力引领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以读书会、诵诗会、读书博士和读书博士班的评比授牌为孩子搭建读书展示平台,以师生“读书档案”和“诗文诵读档案”的建立和每学期“诗文诵读达标检测”及“七级读书星认定”等常规措施,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语文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我们把课标推荐背诵的(70首)连同从古诗词中精选的共200首优秀诗文,分成1xxxx达标版块,每学期对学生过关考核。为落实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14xxxx字的要求,我们规划了一至六年级学生读书篇目。寒暑假学校统一提出专项读书练字要求,各班做出相应落实计划和措施。开学初,学校领导组成5—xxxx联合检查组,进入各班对学生的读书练字情况进行逐一面对面检查指导。随后,组织每个班的假期读书汇报会评优和硬笔书法复赛,最后学校分低、中、高三段召开“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会,同时为读书博士、硕士授牌发奖。读书积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情趣,学生不断有作品发表在各种书刊上,学生自己编辑的个人文集和班级文集几十本,学生自己创作的各种题材的小说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学生成果文集}

写规范汉字是三小常抓不懈的工作。老师们把日常练字写字作为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来重视。每学期学校的硬笔书法竞赛要求全员参加,不仅评出优秀获奖学生,对每班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合格率也进行评价。05年9月我校2xxxx班参加了北京市书法比赛,取得了2xxxx班获一等奖、xxxx班获二等奖的喜人成绩。

六是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每学期重头戏。学校的教育成就,教师的工作业绩,归根结底是反映在学生的身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我们着力更新教师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全体教职工共同责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促习惯养成;召开横向交流会达到教育要求一致,齐抓共管;培训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组织教学观摩课示范引路。

篇7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关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文化艺术方面的进步,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样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因此,要全面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艺术素质等综合素质。千百年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使学生丰富内心,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必须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而且要通过改变使其得到发展并且收到结果。

二、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

现代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地方,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方式,职业类教育在于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对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现在各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其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总古至今,人类文明进步都是与音乐,美术,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且这些艺术形式是不分时间,不分地域的,因此,艺术的表现形式能够使人沟通的更加容易。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艺术课能够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想法,促进艺术文化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文化内涵,能够促进人类文明。其次,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曾经十分注重艺术的熏陶与培养,认为艺术能够培养人们的性格,净化人类心灵,在艺术汇中人们能够得到足够的放松。因此,高职阶段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是必要的。

三、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现状及实施途径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未来十年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艺术教育正是美育最为重要的途径。多数西方教育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校艺术教育。通识教育是美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思想基础,美国高校形成了重视艺术教育的传统。美国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开发智力,或者为了情感体验和自我娱乐。目前我国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通过设定艺术类的选修课程,以系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另一类是通过各种校园艺术活动来开展。围绕艺术素养的四个维度,即丰富大学生艺术知识、激发大学生艺术兴趣、提高大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艺术创作或表演能力的作用来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视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从态度、知识、技能三个层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重点是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整合贯通艺术素养教育的多元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校内外艺术素养教育平台,构建具有特色的艺术素养教育实践课模式。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期待和关注,中国高校正在致力于艺术素养教育的改革。充分认识艺术对人的发展价值,重视艺术教育,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客观地查找高校艺术教育深入开展的制约因素,结合实际,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对策措施,积极改革,切实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

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存在问题

尽管近些年来在公共课程改革的普遍环境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与建设方面有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一)师资队伍存在问题。现今普通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队伍没有办法满足所设置的公共艺术课程的需要,能够真正胜任公共艺术课程的专业教师是比较少的。他们的学历,职称没有达到一定的级别,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有些课程比如说是“音乐鉴赏”“,民间艺术赏析”等课程设置不能够达到要求标准,无法开始。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的开展关键之处是师资力量,没有足够能力的教师匹配是不能够开设好的艺术课程教育的。经过调研,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专任教师人数不足,无法满足公共艺术课的普及。(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高职院校由于教师人数的限制,课程设置方面也有了很大制约,大部分所要求的公共艺术课没办法选入课程中,公共艺术课的开设没有成为体系,开设的科目比较少。尤其是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方面是比较重视的,而且是投入相对较大的,因此,在评定精品课程,优秀成果奖时基本都是向专业课程倾斜的,这也是公共艺术课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了一定的局限。同样情况下,教师的相对积极性也没有能够很好的调动起来。教育部曾经提出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是要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活动,来提高审美价值,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能够了解中外优秀艺术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看出,要达到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外,公共艺术课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与中小学相比,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也是艺术专业出身,对于艺术教育的教学相对较高。(三)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现今社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这种大环境下,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技能考证,专升本考试,英语计算机考级,专业课的考试,这样每种都比公共艺术课来的重要。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公共艺术课没有实际作用,不需要学,如果有时间,更加愿意去找工作。因此,会出现公共艺术课上,学生的出勤率比较低,有些学生会选择逃课去参加活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基本都是大课,教师不能够总是维持教学秩序,学生选择的心理是抱着侥幸心理来的,真正能够听课的学生并不多,同时,公共艺术课的作业也比较少,这样也导致了学生从心理对于公共艺术课的放松。(四)外部条件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需要专业的教室和专业设备,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这些设备的准备是不够充足的,硬件条件不够,这也是与学校经费有限有关系的。

五、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解决对策

教师从自身提高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学生愿意上公共艺术课,教师必须从教学方法上,教学态度上,教学意识上,教学内容上都能够有所改变,必须精心研究,设定严格的评价考核制度,从思想上改变原有的懒惰意识。同时,教师还能够参加艺术活动,带领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增加活动计划。同时,学校也能够重视对于公共艺术课的投入与支持,使得公共艺术课能够有教室和设备。学生从思想上改变思维。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能够使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改变公共艺术课是混学分的意识。学校也要加大公共艺术课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艺术课是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也要将公共艺术课加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授课模式和授课方法。

六、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全日制艺术硕士;培养方案;优化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22-03 

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综合。[1]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于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基础性作用。 

一、新时期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改革的必要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2013年出台的《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单位应依据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并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鼓励培养单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制订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2] 

为了保证和提高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国家下发的在职艺术硕士和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文件基础上,结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目前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情况,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艺教指委)组织各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及院校专家多次讨论、征询意见,完成了指导性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于2015年4月下发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各培养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本校的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 

作为首批在职艺术硕士培养试点院校之一,南京艺术学院(以下也称我校)于2009年开始招收并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截至目前,我校在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电影、广播电视、舞蹈6个艺术硕士专业领域招收并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数近800名。在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时期,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和拥有30多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南京艺术学院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改革适应新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并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我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和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0年以来,南京艺术学院面向全国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包含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类。从专业方向类型上来看,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又分为理论类和实践类两种不同类型。在培养环节的各个方面,学术型研究生中的实践类专业方向尚未做到与理论类专业方向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其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大部分专业方向重复,这种结构亟待调整。为此,我校早在2013年下半年即开始对招生环节进行了调整:将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下的实践类研究方向全部调整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内,同时增加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专业领域。随着招生环节的结构调整,我校于2014年初也及时启动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工作。 

(一)设置和运行现状 

1.各专业领域下按照研究方向分别制订培养方案实施细则。艺术硕士的招生和培养领域分为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电影、广播电视、舞蹈、戏剧和戏曲8个专业领域,南京艺术学院目前在美术、音乐、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舞蹈6个专业领域招收和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艺术领域的特殊性,无论学术型研究生还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其招生和培养环节均在专业领域下细分若干研究方向。因此,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培养方案也遵循了以往的惯例,在各专业领域下分别细分了若干研究方向,并结合各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分别制定了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保障了就读该方向的研究生得到应有的专业和实践训练。例如,音乐专业领域下细分了声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西方管弦乐器演奏、作曲等研究方向,美术专业领域下细分了油画、版画、壁画、雕塑、中国画等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下细分了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研究方向。 

2.建立了区分度较高的课程体系。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设置8个学分)包括文艺理论、艺术原理、艺术创作方法研究、外国语;专业必修课(设置20个学分)部分,除了该研究方向的专业主课(专题)之外,还包括4-5门贴合该方向的理论及实践课程以及1门开放课程,旨在强化艺术硕士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选修课(设置6个学分)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课,专业选修课为该研究方向所属二级学院内部开始的与该研究方向有关联的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为跨学院、跨专业领域的选修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3.调整了实践环节。我校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由学年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教学实习4个部分组成。特别是针对学年实践部分,为了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性特点,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要求在读期间需进行1-2次艺术实践展演。并且要求展示作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能够充分体现本专业研究方向较高的艺术水准。学年实践展示均需要进行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3]

4.规定了毕业考核环节的具体要求。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培养方案明确了毕业考核环节包括毕业展演和学位论文2个部分的要求。毕业展演方面,设置了6个学分,对各专业方向的毕业展演作品的形式、内容等作了细化规定,毕业展演合格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方面,要求研究生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自己在專业实践和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释,并且允许多样化的论文形式。此外,培养方案还对各专业方向学位论文的字数作了明确而有区别的规定。[3] 

(二)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修订前的培养方案,我校于2014年初启动并修订完成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毕业环节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课程体系和设置有待改进。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专业必修课应着重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艺术修养,增强研究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并且要求学位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占到总学分的60%以上。目前我校在课程体系和设置方面,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尚不能完全达到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所设置的实践性课程还不够多,而其中的1门开放性课程虽然定性为实践性课程,但是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落实情况不理想。另外,我校在广播电视和舞蹈领域下设的各研究方向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模块的学分为6个学分,与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不一致。 

2.实践环节有待调整。目前我校规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学年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教学实习。一方面,“社会实践”规定的要求较为模糊,且和专业必修课中的“开放性课程”要求雷同;另一方面,对于各专业领域下设的所有研究方向是否都有必要设置“教学实习”这一环节有待商榷。 

3.毕业考核环节有待优化。一是我校的培养方案在毕业展演部分设置了6个学分,此做法与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不一致,亟待改进。二是对毕业展演的具体要求上需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三是虽然规定允许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但是未对各学位论文的各形式作详细的规定和撰写指导,从而会导致实际落实效果大打折扣。 

4.艺术实践的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还很薄弱。2015年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培养过程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要积极创造艺术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但是目前我校的培养方案中未能明确规定和体现艺术实践条件的提升,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没有。 

三、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路径 

针对我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多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改革。 

(一)优化课程体系和学分设置 

根据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艺术硕士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课着重提高研究生的总体素质;专业必修课着重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着眼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4]此外,在选修课的学分设置上,广播电视和舞蹈领域要求不少于10个学分,其他专业领域要求不少于6个学分。 

因此,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3个模块,具体课程名称和学分设置如下表所示。此外,为保证专业必修课模块里设置的“开放课程”的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应特别规定其内容主要是与行业相联合的项目性课程,授课方式可以课堂外为主,具体内容可根据各专业方向特点自行安排。 

(二)调整实践环节 

艺术硕士的培养过程要求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4]为强化全日制艺术硕士的实践训练,可将目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中原先设置的4个部分调整为学年实践、艺术实践和学术活动3个部分。调整后,一方面,“艺术实践”取代了“社会实践”,更加符合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去掉了“教学实习”部分,避免了和学术型硕士实践环节设置雷同,也更加符合艺术硕士培养的规律和要求。 

(三)改进毕业考核环节 

首先,去除“毕业展演”的6个学分设置,与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保持一致。其次,进一步细化毕业能力展示要求。毕业能力展示主要体现学位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具体可采用毕业展演的方式。目前培养方案中部分研究方向的毕业展演要求还较为模糊,可操作性不强,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标准和要求。再次,针对培养方案允许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学校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应对允许撰写的学位论文形式作进一步细化的规定,从而保证艺术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水平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准。 

(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重点是艺术实践能力。稳定、健康的培养基地有利于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建立起高校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5] 

针对艺术实践基地建设落后的局面,我校应积极与校外相关行(企)业联系,如演艺集团、电视台、演艺公司、舞蹈团等,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另外,还可以聘请上述行(企)业中具有丰富艺术实践经验的艺术家实际参与到学校全日制艺术硕士的艺术实践指导工作中来。 

四、结语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中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建立健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宏观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积极改革和优化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细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念,关少化.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关键点——以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9):27-30. 

[2]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2013-11-04)[2017-02-26].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鄄 

篇9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舞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舞蹈技能。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优化。基于此,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培养幼儿教学能力的意义以及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通常女生居多,他们不仅要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学习一些教授幼儿的歌曲、舞蹈、美术和音乐等课程,通过唱歌和舞蹈的方式给孩子们创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师的重点学习项目之一,做好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幼儿舞蹈教学,可以更好的适应幼儿教学要求。幼儿教育需要对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健康进行开发,为此,做好舞蹈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有效开展幼儿教学,需要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优秀的幼师队伍,以此来满足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任务。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拥有较强的舞蹈基础,然而,在对孩子进行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学前教育老师对于舞蹈教学的目标方向不明确

目前,毕业于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老师对于舞蹈教学方向不明确,多数中职学校只是一味的重视幼师舞蹈功底的培养,虽然培养出来的幼师舞蹈水平比较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师对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会使幼师在教学中达不到W校的教学要求。中职学校对于幼师教学的目标出现偏离,中职学校对于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生应该注重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明确幼师对于舞蹈教学的职业要求。

2.2幼师教学能力达不到幼儿园要求

由于现在的幼儿园在招收幼儿教师时,普遍不考虑教师的舞蹈能力,为此,没有良好的舞蹈基础的幼儿教师也都被录用。由于这些幼师没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所以她们在教授孩子们舞蹈课程时多应付了事,学生们不可能学到良好的舞蹈艺术。为此,教师的舞蹈水平是否合格是判断此老师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如果幼师在大学中就没有认真学习舞蹈知识,那么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就不能以最优美的舞蹈展示给幼儿学习,幼师也讲述不出来自己的舞蹈心的。对于舞蹈的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内促成,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幼儿学习舞蹈本身就是零基础,有些小孩从来都没有见过其他人跳舞,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舞蹈功底的幼师在教授学生时就更是难上加难。

2.3对于幼师的评价体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的幼师教学评价标准采取传统评价方式,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为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评价时,往往比较主观,缺乏客观的考察。这种模式势不利于幼师的聘用。

3解决舞蹈教学问题的对应策略

幼教在舞蹈教学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集中解决幼教在舞蹈方面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学整体舞蹈教学质量。

3.1加强幼师舞蹈能力的培养

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示范动作、同时进行舞蹈讲解、有时还要运用到舞蹈方面的曲子。这对幼师有很严格的要求,需要幼师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动作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是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同心理的一门课程。对于口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舞蹈教学示范和口语表达能力。

(1)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培训方面,幼师通过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教师语言魅力。当幼师说话更有亲和力,表达语言通俗易懂时,学生们会更喜欢和这个老师交流。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富有亲和力,语气和蔼可亲,会使得学生更喜欢学习舞蹈课程,激发幼儿对于舞蹈的学习热情。

(2)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师的舞蹈功底,需要幼师理论结合实践,教师先将舞蹈整体展示一遍给学生看,通过优美的舞蹈吸引幼儿,幼儿进行学习性模仿,幼师应亲力亲为,纠正每一个学生舞蹈动作规范。为了使得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上进的学习舞蹈,教师应多采取鼓励教学法,为此,幼师可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2加强幼师的舞蹈编排能力

舞蹈编排能力需要幼师拥有良好的舞蹈功底和创作灵感,还要了解班级里学生喜好,针对男女不同设计出不同的舞蹈动作。与此同时,幼师可以多借鉴网上舞蹈教学视频,充实自己的舞蹈编排。

教师应针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心理特征,时刻了解幼儿的想法,积极的对那些动作不到位的幼儿进行舞蹈指导,不放弃每一个儿童。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充满好奇心,如果教师在跳舞时,能让幼儿觉得非常美,这便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得幼儿愿意去跟着幼师学习舞蹈。

3.3明确幼师培养目标

在对幼师的培养上,中职学校不能一味的重视幼师舞蹈基础培养,还要让幼师的明确舞蹈教学目标,尤其是培养幼师的角色转换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舞蹈讲解能力,学生们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舞蹈教学,教师只将一种舞蹈教授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分成几组,每组的同学都会不同的舞动,通过展示自己的舞蹈教会小组中的其他成员,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幼师的舞蹈教学能力。

3.4制定合理的幼师舞蹈评价标准

幼师舞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提高舞蹈的评判标准。采用合理、客观、全面的教学舞蹈评价标准。通过其他舞蹈老师的客观评价,可以使得幼师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评判一个幼师的舞蹈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客观的幼师舞蹈评价标准,可以在整体上提升幼师的舞蹈教学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教学,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系统、细致,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所以,应当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认清舞蹈教学的特点和策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积极做好教学的工作,以保障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等艺术教育 同质化 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一、中西调和的产物:国内高等艺术教育

“高等教育”一词,首先出现于拉什达尔于1895年出版的《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一书中,在书中作者提出:“十四五世纪期间大学的急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受高等艺术教育的法学家和管理人员的直接需要。”[1]拉什达尔说明了高等艺术教育的起源。发展至十八世纪的欧洲,在高等教育中,开始正式增加专业艺术院校。自那时起,西方高等艺术教育已经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历史洗礼。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西方高等艺术教育逐渐完善,形成成熟的教学与管理模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高等教育开始传入我国。正是自那时起,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由于最初照搬西方的经验,因此国内高等教育一直没有摆脱西方模式的影响,发展到后来,中西调和,演变成为立足西方模式兼容本土特色的国别特征。高等艺术教育同样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高等艺术教育在课程、专业设置及行政管理上,都表现出浓重的西方痕迹,即使在相对传统的中国画、戏曲、书法等专业内,亦是如此。在市场化进行的推进下,现代高等教育要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面向市场培养专业型人才,是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首要目标。

二、国内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国内高等艺术教育中西调和的本质特征,对其管理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国内的高等艺术教育管理,基本遵循西方模式,但是在面对实际情况时,这种模式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高等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导致目前国内高等艺术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同质化现象

大量艺术类考生开始出现,他们中的大部分考入艺术院校或者综合类院校中的艺术专业,这成为国内高校艺术教育同质化现象产生的基础条件。首先,社会需求是高校培养艺术人才的保障,社会对热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是高等艺术院校开设专业的方向标。各高等艺术院校开设美术、音乐、设计、影视、舞蹈等学院和相对应的同质化专业学科。其次,国内的高等艺术院校在艺术教育中,针对各个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各专业方向及课程,国内几乎所有艺术院校都有相似的专业,造成大量相似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岗位少人多的情况。这种专业同质化现象阻碍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

以动画专业为例,随着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国内艺术院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课程大纲多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为范本,大相径庭。课程的同质化现象导致单一式教育,缺少地方学院教学特点,特别是综合高等艺术院校,在开设动画专业缺乏经验,照搬艺术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二)重教学轻实践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学上重理论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偏重书本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缺乏项目实践,造成毕业步入社会在专业方面执行力较弱。艺术院校学生个性化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基本都是照本宣科。

传统艺术专业大多是资历比较老的教师担任专业主干课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更新,一方面老教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往往凭个人经验教学,造成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所学专业知识缺乏社会项目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不了个人需求,仅仅完成课程任务,不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新型专业教师队伍大多都是公司设计师出身,缺乏教学经验,基本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及专业教学方法上较弱。缺乏行业性动向仅凭个人经验或教案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等负面影响。在国内高等艺术院校,这种重教学轻实践的问题严重阻碍教学管理的发展,造成学生毕业生与社会专业需求脱节的现象。

三、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的措施

面对当下高等艺术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现实情况,笔者尝试提出以下措施进一步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优化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艺术高等院校教学方面除了传统的公共课阶梯教室、实验室、琴房、排练室等教学场所之外,还缺少互动性的教学场所。教学手段上多以课堂讲授、PPT演示、电脑演示等方式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目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显得相对落后,应当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增强学生课堂上的互动性。

具体从两个方面改善:一方面,增加可视化教学,从视觉、听觉、触觉及传统文字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感受到专业知识,很快很深刻地吸收专业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从多维角度完成个性化教学。如利用触屏电脑,交互感官装置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从理论型教学转移到实践型教学。将教学课程安排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将理论专业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项目中。加快发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有步骤地进行校企合作,将项目带到课堂。如课堂安排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画展、音乐会表演等实践项目,这种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习专业更有效,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二)优化教师队伍

当前国内的教师队伍管理方面比较单一,高等艺术院校由学院院长、教学院长、各专业系主任及个专业教师、书记、辅导员等组成,这种线性管理模式在教师管理方面便于统一管理,但在教师个人能力锻炼及个人创造力方面相对薄弱。

在线性管理模式基础上应该优化管理,转变交叉复合型教师管理模式,即专业教师增强行政能力,行政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培养,搭建行业性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教学平台。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当增强行政执行力,加强行政教师专业培养,重视教学工作,这种交叉复合型的教师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教师和行政教师都得到互补,行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在行政方面可以更好地改善教学课程及教学相关的科研工作,全面发展。

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大多是艺术专业学习,缺少行政管理能力,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力度还不够,这与专业教师教学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专业教师队伍除了增强行政执行力外,学院院长应当安排专业教师培训、调研,实时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保障教学。搭建行业性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行业性人才与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交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专业执行力。

(三)优化教学硬件设施

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硬件设施方面,已经逐步得到优化,改善各专业实验室及专业教室。在增加新型实验室的同时,也存在问题。如购买一些高科技专业设备,由于实验室人员、专业教师缺乏操作培训课程,无法熟练掌握专业设备,甚至无法使用先进仪器设备,造成资源浪费,教学硬件设施无法配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忽略基础实验室及专业教室的建设,在这方面应该得到优化和改善。加强基础实验室及专业教室的建设,配合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如新型专业科学与技术专业,配合新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加强传统艺术实验室建设,完善基础教学硬件,保障教学工作。

国内大多艺术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过于单一化,缺少交叉性学科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增加教师相关专业工作室,以专业方向教师个人建立工作室,工作室小班授课,更好地将实践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相互交流,工作室模式在国外高等艺术院校广泛运行,在国内没有得到普及,只有少部分专业建立相对应的工作室,但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固定的场所由一两名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方向学生,加强师生互动,工作是模式可以及时调整课程模式及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专业教师有着明显的优势,工作室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相互竞争,提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