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绿色供应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绿色供应链管理

篇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 环保 作业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指发展应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其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发展的持续性,即发展应能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达到现代和未来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追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将绿色意识渗透到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部门及个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强度损耗,造成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传统供应链是以企业内部效益为标准,而不是以社会效益为标准,使得生态性企业因此失去了联盟的机会,造成这些企业生存困难,而其他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却迅速发展。所以,社会资源本应流向社会效益高的企业,却流向了社会效益低的企业。故从长远的观点看,只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才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解决市场机制中生态性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

企业遭遇政策红灯和绿色贸易壁垒。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通过绿色壁垒使传统供应链和非供应链上制造的产品在生产和出口方面面临更多的不适应。企业只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依靠在生态、物流和速度方面的优势,才能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对目标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的生命全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各种影响,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

运用物流追溯法,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所谓物流追溯法,即分析研究各种物流在何处、为何和如何被投入产品和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及随后形成废弃排放物的。根据分析结果,绘制物流图。清晰完整的物流图可以揭示从原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消费、到回收整个供应链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各个部门以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和物流商等)均属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

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供应链进行整合和改造。在确定了各种导致环境成本发生、废弃物和污染排放产生的实体(部门)和过程后,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将各种相关成本和这些实体(部门)与过程所包含的作业挂钩。通过作业分析,寻求供应链改进的机会。对于在供应链中存在的无附加价值的作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例如,选择能提供高质量环保材料的供应商而不是花费时间去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对于必要的作业或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作业,分析其成本动因,尽量减少其带来的环境破坏。

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应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考核指标除了传统的价值增值率和顾客满意度外,还应增加绿色度指标,从污染控制、资源利用、废物回收等方面来考核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对于绩效不是太理想的环节,分析其原因,以便改进产品设计,完善供应链管理。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困难

观念上存在障碍。目前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大部分的研究还局限在概念上的提出阶段,实践先驱也局限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的推广任务仍很艰巨。同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往往只重视发展经济,哪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或者采用末端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没有认识到污染环境、破坏环境不仅危及到企业生存,危及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及到子孙后代的生存。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理较轻,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如现有的排污费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当制造商不存在“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的伦理约束时,从成本考虑往往会选择直接交纳排污费,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这种制造成本外化是合法的而且是有利于制造商的私人收益,但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是相违背的。

技术上面临壁垒。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设计、购料、工艺、包装、回收等各个环节均实行“绿色化”,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和难度。并且,它强调知识创新,要求企业要对已有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技术壁垒将是我国技术薄弱企业顺利实施“绿色化”的最大障碍。

实施成本较高。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无论从产品设计,还是原材料选购、生产工艺、流程再造,其成本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市场化时间短、资本积累少的企业将是很大的考验。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基本思路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要在全社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推动全民“绿色消费”,让那些不符合环境要求的产品失去生存空间。

企业也应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将环境纳入到成本控制,同时应着眼于长远利益,明确其在绿色供应链中的位置,分担风险并致力于各自核心竞争力,使本企业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的要求。

政府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环保立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将环保审查和质量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与打击力度,在法规与制度上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提高绿色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制造模式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各级政府要鼓励各类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绿色化”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绿色供应链联盟的形成,使之能起到行业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在实行“绿色化”经营过程中,政府应提供适当的资金、技术支持。鼓励、引导开发高效、节能的新产品,并提供优惠的政策。

选择试点行业,由“点”到“链”逐步展开。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想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使每个链点的企业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获得可持续发展往往很困难,也是不现实的想法。我国可以选择那些在国外已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行业、影响协作面较大的行业(如汽车行业);出口量较大、且易遭遇绿色壁垒的行业(如服装行业);消费者已经认可的行业(如建筑行业)等作为试点行业,在进行试点工作时,应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来展开,在选择供应链成员时,尽量选择在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经营战略等方面基本相容,知识创新能力强,在核心竞争力上具有互补性的企业。

试点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以某个环节为突破口,由“单点”到“小链”,由“小链”到“长链”,直到“整链”,逐步展开。积累成功经验后,再在全社会推广。

参考资料:

篇2

一般而言,绿色采购有两重内涵:一是采购绿色产品与服务,减少生产及消费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绿色采购的基本要求。二是要求供应商绿色、负责任的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履行环境责任、员工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清洁生产、节约使用资源、减少排放、员工关爱等行为,即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通过制定、实施绿色采购的制度和标准,开发、选择、评价供应商,推动供应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是绿色采购的内在要求和延伸。

内部环境管理:绿色采购的基本要求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尤其值得关注。从环境管理的视角,采购绿色材料或产品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是绿色采购的最低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内部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环境绩效、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内部环境管理的要求,企业通过在绿色材料或产品的获取、销售以及消费的过程中履行环境责任,可以实现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绿色材料或产品的获取过程通过绿色采购实现,后续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消费过程则是建立在已采购材料或产品基础之上。履行绿色采购职能,从源头把关,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比采购非绿色产品和服务更能体现企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是企业践行环保责任的重要表现。从一定程度上看,企业推行绿色采购有助于降低后续环境治理成本、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见,绿色采购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从源头把关履行绿色采购职能,即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在采购政策和标准中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关注所要采购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表现和价值,采购资源能源利用率高、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原料、生产过程清洁、污染物和废弃物产生少、对环境破坏小、可再利用或再循环、减量使用资源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避免采购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产品和服务。这一层面的绿色采购是突出采购行为对环境影响考虑的环保型采购,根据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要求,在采购的后续环节也相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内部环境管理为中心的绿色采购,以购买环保型产品和服务为起点,通过产品本身的循环利用、资源使用减量化等特性以及采购活动的环保考虑,来实现环境管理的价值和绩效,体现循环经济“对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和污染物的低排放”等方面的要求。

注重内部环境管理的绿色采购,是从采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并在采购活动中减少对环境影响的行动开始。绿色采购在政府部门的实践,以2002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原则性要求为依据,在政府采购中体现保护环境的目标,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要求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2006年11月,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联合《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些意见的出台,为政府部门实施绿色采购提供了操作依据,对引导企业、个人开展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发挥了表率作用。

在企业绿色采购的实践中,根据政府采购的相关法规规定,参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在技术指标、服务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从产品层面实现了绿色采购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环保、节能标志共有四种,分别是十环标志、环境标志II型、节能标志和能效标识,环境标志产品从减少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安全、促进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方面体现了环境友好的特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为绿色采购提供了科学标准和依据。

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的制度是绿色采购的基本要求,采购部门在采购行为中减量使用资源、降低购买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努力也体现在内部环境管理的实践中。如果要深入开展绿色采购活动,不仅要把环境考虑和采购过程结合,还要把基于绿色产品的内部环境管理进行延伸,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进行实践。

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采购的延伸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方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延伸至供应商管理,促进供应链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员工责任和社会责任。采购部门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提出的绿色采购标准和要求,能形成供应商准入门槛的硬约束,促使供应商提升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程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不仅对质量、价格、交货的提前期、批量的柔性等商业因素做出要求,而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环境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从环境责任视角来看,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从原材料选取、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不符合环保要求,就会被排除在绿色采购的范围之外。采购部门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可再循环、再利用、再回收、节约资源、不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色产品,同时也要求供应商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产品流通环节体现绿色原则。对生产型企业而言,对供应链前端的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设备和技术供应商等环节以及供应链后端的产品商、经销商等环节,提出履行环境责任的要求,同时拒绝供应链企业不利环境保护的行为,从而打造节约环保型的供应链。

绿色采购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前端,其实施力度和强度对整个供应链的环境管理绩效产生重要影响。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绿色标准和绿色指标要求,有助于促进供应商积极研发和应用绿色技术、采用环保节能工艺、创造安全无毒的工作场所,促进供应商环境意识增强、环境行为改善、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引导供应商的绿色生产行为,扩大绿色产品生产规模,推动循环经济战略和措施落实。在技术指标层面,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清洁技术采用等指标能体现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在管理指标层面,环境治理效率、企业绿色形象、顾客评价等反映出企业的环境管理 战略取向。综合两个层面,采购方和供应商选取绿色原材料、采用清洁技术、环境治理以及环境管理合作等行为,共同构筑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环境责任内涵。绿色采购在供应链的延伸,促进了环境管理理念和技术在供应链的扩散,提高了供应链的环境绩效。

当然,绿色供应链管理所涵盖的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不限于环境责任一个方面,还包括员工责任和社区责任,这与绿色采购的延展内涵――负责任的采购是一致的。负责任的采购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考虑社会责任,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同样,秉持责任采购理念的企业也要求供应链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时,把社会责任指标纳入供应商选择和评价标准,从而建立起负责任的绿色供应链。

社会责任履行的程度是衡量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负责任的采购,涵盖了环境责任、供应商责任、员工责任和安全责任等内容,考虑采购行为带来的环境影响及社会影响,力争对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负责任的采购关注供应商的员工责任,即供应商是否提供安全的劳动场所、是否关注员工健康状况、是否采取措施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身体的不良影响、员工流失率是否过高、员工管理是否人性化等等。与此同时,供应商对社区的贡献、参与慈善事业的贡献度都被考虑在责任采购的范畴。负责任的采购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差异化战略,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并获取竞争优势。这一战略延伸至供应链后,也推动了相关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提升环境责任绩效,以满足下游企业的绿色采购标准和要求。部分企业还专门设立采购道德标准部门,以检验供应商是否符合采购方的社会责任标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管理。

篇3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环保360;可持续发展;绿色评价体系

1 绿色供应链管理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的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的想法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但大规模的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Webb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是基于对环境影响,从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问题。1999年,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赞助下,由美国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发起,12个著名大公司组成了一个供应链工作组,旨在探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理论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表述。绿色供应链管理大致可描述为就是在整个供应链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

2 沃尔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2005年10月,沃尔玛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ee Scott在一次演讲中强调了沃尔玛三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他宣称沃尔玛将:

①在不远的将来100%使用可再生能源。②创造零废物。③只销售达到环保标准的产品。

“环保360”项目是2007年2月1日的时候,由Lee Scott宣布的。Lee Scott在演讲中表示:“‘环保360’涉及全公司,无论是顾客、供货商、员工,还是我们货架上的商品,或我们所服务的小区。”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环保政策,它与以往的环境政策完全不同,沃尔玛一方面通过该计划节约了自身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供货商的持续改进降低了从供货商那里采购产品的费用,从而在总体上让环保政策为公司创造了利润。在具体的实施中,“环保360”主要体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消费以及逆向物流专题技术。

2.1 绿色采购

2001年Zsidisin和Siferd给绿色采购下的定义是:一个公司的绿色采购是应对自然环境相关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形成的相应关系,相关问题涉及原材料的获取,包括供货商的选择、评估和开发等。沃尔玛在供货商中推行的实际上是“环保平衡记分卡”。记分卡通过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供货商的环保资质并对其进行辅导及改善。

2.2 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包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包装三项内容。包装在保护产品、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包装废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渐地引起了环保界的重视。沃尔玛在绿色包装环节操作中坚持“五个R”:即Remove(去掉不需要的包装);Reduce(去掉不必要的包装);Reuse(重复利用一些包装材料);Renewable(采用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及Recyclable(可循环利用)。“五个R”项目自2005年实施以来,截至2007年年底,仅在沃尔玛的16个自有品牌的包装上就一共节省了212600立方米的纸,相当于减少砍伐475200棵树;此外,因为包装减少在物流环节节省了102350桶油、84000个集装箱和26400吨柴油,还有成千上万吨的聚氯乙烯。

2.3 绿色营销

2010年4月14日至22日期间,沃尔玛中国在全国沃尔玛购物广场针对节能环保商品推出系列促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的绿色商品,涉及品类包括节能降耗的家用电器、绿色环保的家居用品、健康食品等。沃尔玛将在全国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重点推荐不同节能家电,如节能灯、节能电视、节水洗衣机、节能插座、节能压力锅等。在日化产品当中,沃尔玛将重点推荐免洗洗手液、无磷洗衣粉等,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节约用水,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家居卖场将主推环保材料制成的家居用品,如以28%废弃农作物(玉米、麦粉、淀粉等)为原料制作的衣架,天然竹纤维制成的厨房巾等。在鲜食区域,沃尔玛主推来自农超对接直采农场的绿色、有机蔬果、杂粮等。

2.4 绿色物流

沃尔玛在物流方面规定凡是冷藏货运卡车在仓库、码头和堆场进行装卸货或者其他作业期间,必须停止发动机,改用现场电源帮助制冷。据估计,仅此一项,沃尔玛全球冷藏车队就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万吨,减少能耗7500万美元。沃尔玛的环保配送中心也是一份不错的成绩,阳光墙、屋顶自然光采集、LVD照明设备及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等。位于嘉兴的沃尔玛配送中心里,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可持续性措施,这样每年能节约715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减少约679吨,该排放减少量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约3018个月的排放总量。同时沃尔玛的门店也属于新型节能环保商场。照明系统中采用LED灯、EMS灯光控制系统。

2.5 逆向物流

1999年,逆向物流管理方面的权威组织——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主席Rogers 博士和Tibben-Lembke博士出版了第一本逆向物流著作《Going Backwards:Reverse Logistics Trends and Practices》。该书认为:逆向物流是指物品从其消费地向其上一级来源地的流动过程,流动的目的在于补救物品的缺陷、恢复物品的价值或使其得到正确的处置。

沃尔玛商场还为顾客提供了易拉罐、纸板的有偿回收服务,鼓励消费者实现资源再利用。目前,垃圾总量的40%以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3 零售业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

4 结 论

篇4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绩效管理 对策

一、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的问题分析

纵观我国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管是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尚未建立完整的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绿色供应链的绩效,但是其对于如何管理绩效以及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管理体系,仍然是比较模糊的。我们不能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不能只执行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而没有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是不能全面地反映绿色供应链的绩效水平的。

(二)缺乏一个合理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只是针对企业自身的内部职能和员工,它的数据来源于企业财务的结果,并不能准确反映供应链的运作状况,它只能评价企业的职能部门的绩效,而不能评价企业的业务流程,更不能科学地评价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并且它只能用于事后分析,这时的偏差已经成为事实。

(三)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不协调

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以职能专业化为基础,部门的划分很具体,适合相对稳定的市场。当下信息技术的发达、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员工的自我实现等,皆要求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业务流程的需求。

(四)企业没有很好地发展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

要想提高绿色供应链的绩效管理,不仅要依靠高效的供应链运作机制,还要建立简洁的供应链系统。我国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时,不仅没有建立科学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合作方式,并且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是长期的。

(五)信息传递比较滞后

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信息的传递不及时使得传递的内容失真。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都依赖于系统内部信息的高度准确的传递,供应链上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和失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牛鞭效应,这种效应带来的后果就是制造商的库存产品堆积如山、产品成本提高,最后缩减企业的生存期。

(六)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人才

国内企业界人士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知之尚浅,相关的专业人才很少。目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绩效管理思想的发展、传播和实施,阻碍了零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步伐。中国企业要想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充分认识供应链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将供应链绩效管理摆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位。

二、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对策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时,企业应该根据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建立完整的管理系统,不断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上述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的对策如下:

(一)完善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评定供应链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评定供应链成员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而改善供应链绩效存在的不足,提高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水平。

(二)建立合适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选择绩效指标时,企业应根据供应链的战略目标确定重点的工作任务,找到关键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反映供应链的动态运营情况。因此,新的评估激励系统必须清楚地认识供应链中利益与风险分配的作用,正确分辨各企业在整个供应链获利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设计和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对象的范围应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上。此外,应尽可能地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把绩效度量的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情况的信息上。

(三)改造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企业需要摒弃原有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管理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为此,企业需要准确掌握业务流程的设计,区分重点业务流程和一般业务流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四)企业加强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合作关系

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成员企业之间的紧密衔接,包括他们之间的竞争策略以及协商策略的衔接。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加强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让供应商了解企业的销售能力以及顾客的购买需求,从而实现共赢的目的。

(五)完善信息系统

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必须以先进、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基础,把销售终端的顾客的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上游的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这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果没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对庞大的数据处理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六)培养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的人才

为了解决G色供应链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加大对相关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多层次的人才。此外,我国企业应积极组织并参加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研讨会,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对国外企业先进的绩效管理思想加以学习和完善,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与管理模式来逐渐壮大国内绩效管理人才的队伍,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其能够与世界强手同台竞技。

(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王娜(1992―),女,山西永济人,硕士,研究方向:组织创新与网络治理。]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内容摘要:传统掠夺式的线性经济发展观,单纯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最高利用效率和环境的最低负面影响为前提,是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本文在分析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论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绿色供应链的整体设计流程,探讨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各项产业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在此同时,传统工业化所表现的线性经济发展趋势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环境不堪重负、资源难以支撑的局面,这些必然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随着各种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运用,制造生产率的提高空间已被充分的挖掘。面对新世纪全球性市场竞争的环境,各国的企业管理者已充分认识到,要取得竞争的优势,企业必须开始实施从内部生产运作过程的管理转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管理。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 agement,简称SCM)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整体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对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与服务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如果在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就必然会制约供应链的进一步合理化。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由此产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则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于1996 年首次提出的,它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获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销售与运输、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绿色及环保理念,试图改变传统供应链起始于供应商,终止于用户这样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模式,把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其中,使整个供应链形成一个物质与能量能够循环流动的闭合回路。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T (时间) 、Q (质量) 、C (成本) 、S (服务) 四个功能目标转换为T、Q、C、S、E ( 环境)这样一种新的目标体系,尽可能缩短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尽可能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减少环境负影响和资源消耗。

绿色供应链的设计流程

由于生产过程与方法的环境限制日趋严格,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消费与回收等各个环节都需实现绿色化。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应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一般来说,绿色设计是指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充分考虑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旨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回收、重用以及处理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同时将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Reduce, Reuse and Recycle)引入产品的开发阶段,优先考虑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等),并将其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 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同时,再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二)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也被称为生态材料或环境意识材料,是指制备和生产过程中能耗低、噪音小、无毒性,并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和材料制成品。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应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绿色化效率要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效率,并且供应端绿色化的效益在后续的供应链环节中可以得到放大,因此,在保证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绿色材料(新材料、替代品、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可降解、易处理),不但达到环保目的,而且由于降低了成本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树立“环境成本”的观念,在选择产品材料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那些在制备、加工、重用乃至报废后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耗少、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且易回收处理的材料。

(三)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又称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国家,绿色生产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用污染防御的战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以期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有关绿色生产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改变原材料投入,有用副产品的利用,回收产品的再利用,以及对原材料的就地再利用;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将各类风险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减到最低程度;加强生产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能源。

(四)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产品促销等整个营销活动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一致。绿色营销的具体内容包括:收集绿色信息,作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依据;研究绿色产品,除了对绿色产品材料的选择、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过程进行研究以外,还要考虑产品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重视绿色促销,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并做好绿色营销渠道和绿色定价等相关因素的组织工作。

(五)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尽量使用环保产品、服务,对使用后易造成环境危害的产品的妥善处置等。目前,市场上许多产品都标榜自己是绿色产品,但其中真正属于绿色产品的却较少。大多只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改善了其环境协调性,但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环境协调性仍不尽如人意。这种市场现象往往会误导、欺骗和伤害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发展极为不利。具体而言,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企业若能在生产活动中正确的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必将有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塑造,增加用户对其产品的忠诚度。

(六)绿色回收

绿色回收是绿色消费的最后环节,指企业及时收回有技术缺陷(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破坏) 的产品、废旧产品、包装物等,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力求整个回收过程不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产品的回收在其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回收策略,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能减轻对原材料的消耗,同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因此,绿色回收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一)树立绿色的企业文化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理念,能够创造出企业与社会双赢的良好局面。这就要求其中的各成员都要树立绿色观念,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环境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企业文化。

(二)实施协调管理

绿色供应链是由各个不同的企业合作组成的联盟体,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达到甚至超越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各合作伙伴间进行协调管理,减少供应链中不增值的活动,实施并行工程管理。然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并非易事,企业可能会面临各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彼此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并可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和相关技术支持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的组织协调管理。

(三)将供求关系的重心转向服务

传统供应链一直将产品作为供求关系的中心,产业的增长遵循“资源-产品-弃物”的线性数量增长模式,这必然会与环境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因此,应将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对于需要回收处理的产品,应以出售产品的使用权为主,由此形成一套即时回流的逆向物流系统,使单向线形的传统供应链转变为由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双向循环的生态供应圈。如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用户仅购买其使用权,而企业保留其所有权并进行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

(四)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平台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要选择符合绿色标准要求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都有赖于行业内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环境信息与其它信息有效集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同时,政府及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五)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

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依靠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对自然系统的模拟实现产业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专业化分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这无疑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政命令、经济、财税、法律手段将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个区域,或者直接规划一个生态工业园来吸引一些相关企业进驻园内,其设立具有很强的计划与指令色彩,与自由进出的市场机制是相悖的,致使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系统风险较大。

因此,可以以现有的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这样一方面可实现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可依托产业集群建立起来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结论

我国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还局限在一些领先企业,但在某些领域的实践中已展现了诸多优势,如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营效益、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因此,我们要在目前的基础上拓展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相容性,从而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谷丽霞,孙芳.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路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7)

2.陈伟.现代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研究,2004(4)

3.孙衍林.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2005(10)

4.王小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5(5)

篇6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绿色供应链的意义

“绿色供应链”的提出往往会给许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一种错误的观点:将资金用于一项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收益的活动中,只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美国大型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一项预测,仅通过在2013年前减少5%的包装材料,就能为沃尔玛自身的供应链节省34亿美元,而对于其全球供应链,节约的金额将高达110亿美元。自入市以来,中国企业就不断遭受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例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为我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增加了难度。只有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力度,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才能成功地打开全球市场。

二、构建绿色供应链面临的困难

尽管绿色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着诸多的限制,使得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存在利益冲突

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可以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构建这一关系的基础是合作和诚信。而建立使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时就分担绿色供应链所产生的成本容易产生冲突,企业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任何一方都愿意只享受实施绿色供应链带来的收益而不愿承担其成本。

(二)绿色技术遭遇瓶颈

无论绿色设计、供应、生产、营销、还是回收,都需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而绿色供应链在中国是相对新鲜的事物,产生绿色管理的意识比较晚,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也相对匮乏,同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成本过高和实施复杂性导致企业不能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

(三)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加大管理难度

由于环境管理的特殊性,往往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在构建绿色供应链的过程中通常会成立一个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小组,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

(四)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待完善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对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度量和评价,以此判断这项工作的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绿色供应链管理也不例外。但是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仅仅包含成本、生产与质量、客户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使用尚未建立起有效且便于衡量的指标;另一方面,也很难将环境污染或资源利用率量化。

三、建立绿色供应链的途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应在如下方面采取措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供应链。

(一)增强企业对绿色生态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对于“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更为陌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制定符合企业自身运作的绿色发展计划。

(二)所有成员企业的积极参与

供应链是一个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的功能网链结构,这条链上的每一节点都应该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有效参与者。

(三)有效降低库存水平,提高资源使用率

尽快通过大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使得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等方法得以成为切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四)使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衡量一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需要借助量化的指标,一种科学有效地分析方法有助于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中清晰地看到投入与产出比。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是一种制品从制造、运输、买卖、使用、废弃、再生所产生对环境负荷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检查产品和服务对环境造成的全部影响。通过成功运用生命周期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说服供应商采取环保措施,能为他们节省大量成本,除此之外还为其他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

供应商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上游,其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和行为往往会随着整条供应链逐级传递,并且有被放大的趋势。因此,从培养供应商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出发,通过ERP、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一个动态的、集成的、无缝连接的绿色E-供应链以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对整个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和管理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芬芸.美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9(12)

[2]黄国青,华凤燕.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7(10)

[3]王红曼.现代物流与环境保护[J].商业研究,2005(10)

篇7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

21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等的威胁。这迫使人们更加地重视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客户,保证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一 X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X公司以“预防为综合治理”为原则,致力于强化管理和科技创新,用负责任的健康安全环境行为造福员工,回报股东,加强社会环保,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司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X公司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其在采购、设计、生产、营销、回收的过程中均没有实现绿色化,所采用的环境保护策略只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九牛一毛。

1.X公司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故X公司对绿色管理的意识淡薄。公司的环保意识仅仅停留在废料充分利用、废物回收、废水零排放的层面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钢管的材料采购、流程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中同样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共享不够

众所周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联合计划和共享信息以实现协同运作的效益,但是格洛斯公司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X公司还没有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电子商务程度也比较低;其次,X公司还处于单枪匹马作战阶段,没有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结合起来,故未能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不容乐观。

3.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不足

绿色供应链强调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各个环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二 X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分析企业的运营环境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必须先分析公司的运营环境,即根据企业的产品特征、生产工艺特征、上下游企业关系特征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

产品特征方面,X公司产品复杂性相对较小、生产批量较大、对库存要求较高,并且存在大量不同类别的原料、半成品和燃料同时进入生产过程的情况,这些物质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并且伴有大量的能耗。因此,实施的重点应放在仓储、物流管理及资源的再回收与再利用上。

生产工艺特征方面,X公司的生产流程复杂,各个生产单元相互联系,而且其固定资产数量多且昂贵,进行供应链的改革相对缓慢。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发展循环型的绿色工业体系上,力争从生产工艺的源头和过程中阻止污染物的产生。X公司的设备多、占地大,涉及核电、火电、石油、石化、煤化工等能源装备领域,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液、废气和热量,因此应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生产工艺的过程中,提高并推广绿色钢管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在能源回收和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与相关企业和地方社区的合作。

2.合理选择供应商

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协作,企业必须慎重选择其合作伙伴。通常国外领先企业会根据自身要求和环境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供应商在这些指标方面的数据并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为选择供应商提供科学依据。选好供应商后,企业还应思考如何与供应商构建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绝不是监督和评估供应商,应是指导和支持供应商,为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

3.构建绿色评价体系。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是指在原有供应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和资源指标,对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是从经济效益、顾客服务、业务流程、绿色环保、信息共享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4.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许多时候企业总是因为退货、换货蒙受巨大损失。如何有效减少废物,使产品再次利用,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退货,以减少企业损失,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5.企业自身的管理

第一,企业高层应提高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参与。应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企业内部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各级部门有专门负责人,以便形成从上而下的管理网络。

第二,打造节能环保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

第三,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系统地治理污染,并且实施目标管理,构建并贯彻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

第四,切实贯彻ISO 14001体系标准。从物资的采购,到生产、入库、运输全过程控制污染,努力减轻个环节的环境负荷。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绿色供应链管理能为X公司创造良好的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而非障碍,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满足当前和今后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二来企业通过减少物料成本和操作成本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胜并取得长足发展。

三 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环境管理的难度和企业所承担的环境风险,同时也是我国企业应对未来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更易达到环保标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第一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张炎亮、何桢、李亚东.现代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篇8

关键词:电子行业;大数据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big data have become the new trend and influenced the oper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of enterprises on the global scale, accelerating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conservation culture, China's electronic industry has many problems in data platform, recovery mechanism and policy mechanism.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industry should make use of the functions of big data such as accurate analysis, predic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to strengthe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build the management alliance for the green supply chain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green incent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big data analytics;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污染环境的重要行业――电子行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且有效保护环境是当前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当前形势下,要求中国电子行业必须在其供应链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产业良性循环。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将“绿色化”和“环保意识”理念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副作用最小,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1]。

目前理论界已分别对大数据和绿色供应链作了许多研究,但结合具体行业的不多,就大数据时代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电子行业中的实施状况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还很少。为此,本文将大数据引入到我国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进行研究。

1 大数据时代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要求

1.1 外部环境的要求

1.1.1 环境方面的法规及贸易壁垒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跟电子电气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常见的是欧盟制定的WEEE和ROHS,以及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例如,WEEE规定欧盟各成员国电子电气产品应达到回收目标4kg/人,目标回收率在70%~80%之间,而这个指标大部分中国企业做不到。

据我国对外经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平均有100亿美元(较2006年50亿的提高近150%)产品出口难以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而受到影响和冲击[2]。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电子行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关卡。

1.1.2 大数据对电子行业的影响

大数据是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趋势。数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看作是重要资产,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其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并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3]。因此,大数据对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及早站在行业管理的制高点,无疑是行业制胜的重要法宝。

1.2 内部环境的要求

1.2.1 现实环境的驱动

从2003年起,我国进入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每年至少要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500万台洗衣机;目前,全社会电脑保有量近2 000万台,手机保有量1.9亿部,其更新速度远远大于家电产品,淘汰数量近亿台[4]。这些电子产品若没有妥善处理,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如铅等重金属会因为随意丢弃或掩埋的瞬间渗入地下,造成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如果焚烧的话,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等会进入空气,造成大气污染。

1.2.2 客户需求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甚至十分依赖,许多电子产品几乎天天贴身使用,对于这些产品,人们除了注重功能、样式、性能以外,还很担心电子产品的辐射是否影响健康、制造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都要求企业开发和推出绿色产品才能赢得顾客的长期信赖。

2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企业环保意识还需增强,现有的观念尚待改善

在观念上,我国许多电子制造企业往往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甚至认为环保不是我一个企业努力就有效果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不会产生效益的,没有认识到这也是提高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这些观念都会影响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数据成本、绿色要求成本上升,管理要求提升

为了节约成本,进行精准的数据预测需要购买数据库、培训数据分析工程技术员,前期总成本将上升10%左右;同时,为达到环保标准,电子制造业必须额外增加绿色材料、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支出,总成本也将上升10%~15%,除了要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企业还需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对电子行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2.3 缺乏大数据库的支撑,更缺乏对数据分析的平台和软件

海量的数据是大数据发展的基础。我国电子行业数据资源总量较低,相应的数据分析技术较缺乏,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电子行业数据分析的平台和软件更是屈指可数,尚无法支撑起整个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数据基础要求。这方面,国外又一次走在我们前面,特别是近年来以开源模式发展起来的Hadoop等大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及其相关产业已经在美国初步形成[5]。电子行业若想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上有创新,必须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才能事半功倍,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2.4 回收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电子产品回收机制不完善。以手机电池为例,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智能手机普遍存在待机时间短的问题,电池过度充电或者使用电压不稳定的充电宝,都会导致电池寿命锐减,有的顾客反映手机电池使用几个月就充不了电了,只能更换新电池,但是商家出售原厂电池,却对旧电池没有回收机制。我国电子产品回收目前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卖给走街串巷的小贩,这种方式容易被买方压低价,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而卖方也只能无奈接受,总比卖废品强。二是商家隔阶段进行的以旧换新活动,但这种活动涉及产品、区域,持续时间有限,很难成为主流。

2.5 国家相关法律体系、市场政策机制不完善

国家政策和激励机制是促进电子行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动力。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尚缺少推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激励机制,如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及措施等。这些机制的缺乏将阻碍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的实施和推广。

3 大数据时代我国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考

3.1 利用大数据加强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目前很多先进的现代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的技术特征,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无线传感网络、卫星技术等高新技术[6]。这些技术的应用要产生大量数据,形成海量数据[6]。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中进而挖掘和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供企业决策,是电子行业大数据战略的核心所在。

3.1.1 核心企业战略上的支持,联合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在电子行业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首先要制定绿色战略,实现自身的绿化,然后基于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向企业外部延伸,向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提出“绿色”要求。在此基础上将大数据理念引入供应链中,积极构建绿色资源大数据库、数据分析系统,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3.1.2 利用大数据对数据预测的优势把握产品设计关

要想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关键是研发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该产品在后期生产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报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用绿色环保零部件对电子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在大数据平台上,研发设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挖掘出供应链其他环节中有价值的信息,如在生产中、销售中新产品可能遇到的问题,消费者在使用中反馈的意见问题等。这些信息都将成为研发设计重要的参考。

此外通过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分析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进行市场需求预测。这些信息以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资料的收集分析才能获得,而运用大数据平台,研发设计人员可以实时得到这些数据,及时改进产品的设计方案,加快产品更新的进程和对客户的响应时间。

3.1.3 利用大数据实现电子产品环保安全追溯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电子产品建立统一的“身份信息”,从零部件采购、生产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消费者可以使用产品条码通过网络、手机终端快速查到相应的信息,从而得知自己正在使用的电子产品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或者含量是否超标,辐射大小,碳排放量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既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是对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进行市场监控。

3.1.4 利用大数据构建电子产品的产业循环渠道

电子废弃物中很多含有铅、砷、汞、锑、铍、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等有毒有害成分,同时也含有很多有价值的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如玻璃、聚酯、稀有金属等,如果将其合理利用,则可变废为宝。

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通过实体店和互联网两种渠道,在商家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平台就会存在大量消费者购买数据,一般来说,购买量就决定了一定时期后的报废量,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搭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回收体系。可借鉴百度回收站的做法,用户只要打开百度回收站应用,对家中的待回收电子产品进行拍照,该应用就会自动显示出该电子产品的类别和回收价格等信息;用户填写相关资料后,就会有正规回收厂商上门回收。这正是利用百度大数据技术,把用户和回收厂商联系起来,实现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这种做法容易形成规模,使得电子产品的回收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3.1.5 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学抉择为准绳,有效降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

电子行业要将“绿色”引入供应链中,许多企业担心成本会上升。因此,以精准的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学的抉择为准绳,是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的关键。本文多次提到大数据以及数据分析,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要求以数据分析为抉择的前提,不能随意拍脑袋决定。在数据库及分析方面的成本中,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分析好,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做大做强,提高效益,如我国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聚石塔”平

台[7],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选址及投递等方面的成本。

3.2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联盟,高效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

从发达国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来看,要建立大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平台,要完整的实行“绿色化”管理,单靠某个企业是不行的,应建立一个行业联盟。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业联盟就是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建立的一种实施“绿色”管理的行业联盟,它不仅是一种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同时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标准集合体[8]。所以,对正处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通过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业联盟,充分发挥各联盟企业的优势,来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在绿色供应链行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环境管理意识,最终实现供应链行业的“多赢”[9]。

3.3 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和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符合国情的环保法律体系,强化污染排放标准的监督与落实,为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鼓励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绿色化”行业标准,起到行业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来激励和引导绿色供应链管理主体的行为,促使企业行为与环境相容。

4 总 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行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大数据精准分析和绿色化是行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节点,由于我国现阶段尚缺乏大数据库及数据分析平台,市场机制不健全,成本高昂等问题阻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的顺利实施。为促进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及早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平台,构建产业循环渠道,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和措施,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联盟,高效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有步骤地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中的实施,实现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庆华,曲英. 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统计分析[J]. 管理科学,2005(4):2-7.

[2] 张汉江,吴娜,唐维.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分析[J]. 生态经济,2006(5):241-244.

[3] Meghan M. Biro. Why Big Data is a Big Deal[J]. Leadership, 2011(10):55-56.

[4] 杨静,熊凌.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模型的构建分析[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4-27.

[5] 唐永建. “大数据”现状及发展浅谈[Z].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

[6] 张天琪. 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物流的瓶颈及突破[J]. 商业时代,2014(18):10-12.

[7] 王辰越. 大数据:未来的新石油[J]. 中国经济周刊,2013(4):62-63.

篇9

【关键词】两型社会;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两型社会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1)两型社会的内涵。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循环经济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实施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在从原料获取、加工制造、物流和逆向物流以及产品使用的整个过程中,以建立绿色供应链为目的的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3)两者的联系。通过对两型社会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绿色供应链管在理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而这正是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差异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其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传统供应链管理起始于原材料供应商,终止于用户,它强调的是在正确的时向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将产品送达到顾客的手中,是从“摇篮到坟墓”。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产品和原材料废弃后的回收处置与再循环利用过程扩充到供应链管理中,延伸了供应链的长度,同时由于返回物流的存在,将供应链由传统的链状变为环状,是从“摇篮到再现”。(2)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包含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四个目标,而绿色供应链管理除了具有上述四个功能外,还多了环境,即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它不仅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和价格,而且关注从原材料获得到产品最终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与成本。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论证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因素,使得产品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在绿色设计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制造工艺。

2.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称为清洁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实行清洁生产的关键是确定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一是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二是加强厂内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清洁生产的推行。

3.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求企业在选择和使用包装材料时考虑环境因素,同时,在包装物的标识图案和文字上也要体现绿色化特征,注明包装物的材料、用法和回收处理方法,让终端消费能参与进包装物的使用和回收程序中来。

4.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即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5.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是生态消费的最后环节。绿色回收是一种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行为。它包括:企业要及时回收发现有技术缺陷的产品,并负责免费矫正;企业要对消费者不满意的产品和旧产品负责回收处理;企业要回收自己生产的包装物;整个回收过程不能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同时,绿色回收还倡导终端消费者参与回收过程,一起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四、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1.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1)企业领导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各成员树立起集体协作、节约环保高效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层转变观念,增强企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2)制造商应当树立新型“双赢”的理念。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通过新型战略联盟之间的合作,对使用过的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效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获得环保利益。

2.组织战略。企业必须从组织结构上重新设计,以便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以业务流程为中心,进行业务流程重构,重组管理部门,建立基于BPR 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大趋势。建立供应链管理部门,使之能够真正协调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绿色供应链内的节点成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确立环境管理目标,树立集体协作、信息共享、友好配合的团队精神。

3.建立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只有确切知道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的特点是:更为集成化,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程度;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除了对企业内外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关注外部供应链的测控;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并且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产品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等等。目前可以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方法有ABC成本核算法、平衡计分法等。

4.沟通与合作。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的是系统内组织间的合作与沟通,决定了所有成员的沟通合作的重要性。例如: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部门之间、班组之间。也需要系统内与系统外的合作与沟通。例如供应商、制造商之间在环保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处理总体技术及专题技术的研究、合作伙伴的选择和沟通、非绿色环保部门对企业的作用等等。而这种沟通与合作随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出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选择好沟通合作的伙伴既是供应链管理的精髓所在,又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组建绿色联盟的一个重要方面。

5.全员参与,激励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只有这样市场导向战略才能发挥作用,促使企业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不断绿色化。一方面,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绿色消费还可以通过健康、无污染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因此,必须在提倡绿色消费过程中转变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最终促进绿色产品的消费,从而促进企业的绿色化。

目前,我国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没有这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识,对绿色生产没有一种主动性和责任感。因此,在国内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但是在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残酷和经验教训将会加速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进程,对提高我国产品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型社会目标的提出,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学习和推广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积极合作,共同努力,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40~42

篇10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电子行业;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组织先后出台各种保护环境的政策与法规,旨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以欧盟的WEEE和ROHS指令最具有代表性。欧盟的环保指令内容甚是广泛,对中国电子产业影响很大,已经构成绿色贸易壁垒。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电子行业寻求可持续发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我国电子企业供应链的绿色度势在必行。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于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对于造纸业来说侧重于生产环节上的生产技术改进,而对于电子行业来说侧重点却是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回收处理环节。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电子企业只重视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环节,而对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回收处理大多数企业要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施,要么直接放任不管,对资源和能源来说都是一种严重浪费。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增大,电子需求也逐渐增加,进而造成了大量的电子垃圾,日益成为社会生态环境的严重负担,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对电子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进行建模,为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具体措施。

2 理论综述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国际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中被提出,各个机构与学者们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也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国外相关综述研究文献数量很少[1], 国内相关综述研究也尚不多见[2]。Narasimhan等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对供应链管理方针、采取的行动以相互之间产生的关系的设定,所形成的各种关系是应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有关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分发、利用、再利用以及处置方面的环境问题[3]。我国学者但斌和刘飞等人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因素以及资源的高效配置的现代管理模式,它是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生产加工厂、销售商和客户,其最终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中转、利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程度最低,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高[4]。朱庆华教授着重强调了环境因素的作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考虑环境绩效优劣,实现企业和供应链之间的可持续发展[5]。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汪应洛和王能民教授参照了以往学者的观点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构成,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包括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4个方面[6]。

2.2 系统动力学

1956年,系统动力学理论由MIT的Forrester创立[7]。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基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新兴学科,它主要从系统内部的微观结构入手来进行建模,分析系统结构、行为和功能的内在关系,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说是一种结构型的模型,它与其他模型方法不同,对参数的要求不高,也不一定要求精确的数据,而着重研究系统结构及动态行为,这对于复杂系统尤为适合。目前,国内外用系统动力学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提出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3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

的构建 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生命周期[8]中提到绿色生命周期一共包括4个环节,分别是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销售以及绿色回收。在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生命周期中也同样包括了这4个环节,不同的是绿色回收环节在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中尤为重要,废旧电子产品的可回收价值较高,市场经济份额较高,并且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可以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子行业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一般供应链相比较,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废旧产品回收商企业节点。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闭环结构中,供应商负责提供绿色生产原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制造商采用绿色生产技术保证原料使用率和能源利用率,通过绿色销售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最终经过消费者使用后,产品失去原本使用价值,通过回收商的回收进入逆向物流体系,开始绿色再制造环节,废旧产品中的可重新利用部分可以再次进入原料供应商[9]。

现实中的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很复杂,包括的因素非常多,如果全都考虑在内,会使模型无法有效运行,也失去了仿真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模型建立进行一定的假设,本文建立的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模型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假设该系统中只有一种电子产品生产;②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供应充足,即不考虑物料库存的情况;③假设原材料供应商中供应的原材料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④假设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各节点企业均采用安全库存管理模式;⑤假设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中企业的物流能力是充足的,即不考虑物流能力缺乏的问题;⑥假设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问题处理与决策能力不受限制,都能及时收到并完成相关业务处理。

经济与管理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影响因素众多,构建模型之前首先必须对模型进行相关因素的筛选。此次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建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影响企业的绿色形象的因素、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及企业绿色形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作用,经过筛选可以按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进行变量的选取及分类。确定好了系统边界之后,就可以构建系统动力学流图,因此本文所建立的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SD流图如图1所示。

4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政策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对于电子行业来说,不仅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并增加企业电子产品的销售额,而且对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品牌竞争力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针对上文的数据分析与仿真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应对策,一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约束分析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并完善的对策,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内部环境来分析如何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

4.1 从企业外部环境约束来分析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

由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结构及相关仿真分析,可以得出电子企业是否积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于政策法规及绿色标准的约束。因此,一方面我国需要积极制定颁布实施相应的环保法规,完善法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将外部的环境问题及压力内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绩效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绿色标准的完善是我国电子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措施。在我国,绿色标准的完善可以主要从以下几种标准进行参考制定并完善: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10]。政府的绿色标准可以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起到外部约束作用,但最终还是需要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才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真正起到实际的控制与约束作用。

4.2 从企业自身内部环境来分析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

我国电子企业目前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国际环境上的绿色壁垒也日趋形成,但是短期内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并不能带来较大的成效,相反可能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成本压力。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产品越来越重要,企业有必要意识到开发环保友好产品、绿色生产直至绿色回收的重要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涉及了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需要供应链中各企业成员积极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本文将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各个阶段分别提出相应对策。

4.2.1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贯穿于产品生命运作周期的全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运用到的资源及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结合本文建立的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可得出在实施绿色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①尽量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绿色度较高的原材料。②鼓励“拆卸、组合和循环设计”。③秉持 “系统观念”。对产品进行设计时不能只停留在设计这个层面上,应该跳出这个层面,置身于“产品——人——环境”等多要素构成的系统中。在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时,尽量多采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系统全面地进行绿色设计。

4.2.2 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要求在产品设计阶段选用绿色原材料,绿色原材料主要是指对环境污染小以及可再利用性高的材料。原材料供应商供应的原材料除了具备在生产制造中能够发挥良好功效的同时,也需使产品报废后仍能够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达到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目标。绿色采购可以采取与供应商合作的战略,为保证与供应商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在供应商选择中,可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估。对供应商的系统评估可通过供应及时性、合格率以及供应原材料的绿色率等因素对其进行考察。

4.2.3 绿色生产

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企业绿色形象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和绿色率,也包括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率及回收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再利用再制造率。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和绿色率与选择的供应商的绿色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供应商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供应商的绿色形象。另外,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再制造率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绿色形象。供应商供应绿色原材料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再制造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绿色回收处理阶段也必不可少。

4.2.4 绿色回收

当产品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的报废处理阶段时,需要对其进行绿色回收及再利用。废旧电子产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环境存在污染的潜在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再循环资源回收利用的高价值性。比如,生产一台计算机大概需要700 多种化学原料,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是有害的。而1t电子板卡中含有大约1磅黄金、286磅铜、65磅铅、90磅铁等,只要通过合适的设备以及恰当的处理工艺,就可以将这些资源经济环保地利用起来。

5 结语

纵观电子行业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可以看出绿色回收在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目前企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作为电子企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业就更应该主动提高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融入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绿化中去,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环境效益,也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进而扩大企业的产品市场并节约成本,从而使企业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社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