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范文

时间:2023-04-04 05:4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批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批发

篇1

关键词: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指专门为农产品批发提供交易的场所和条件,并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农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条件;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是批发商品流通的主体,不从事商品买卖,而是为批发商品流通买卖的双方提供服务;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一般以批发交易主体为主,由同业工会出面集资兴办、运营和管理的。

其主要功能有:商品集散功能。

批发市场可以吸引和汇集各地的农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交易过程,然后再把农产品发散到各地。价格形成功能。由于它具有较大范围内聚集农产品的功能,所反映的是大范围内的生产力水平和供求关系,因而形成的价格具有权威性。供求调节功能。较集贸市场而言,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作为供需均衡的纽带和流通的“蓄水池”。信息中心的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具有公开、完整、真实和及时的特点,可起到信息中心的作用。交易结算功能。交易结算的功能在于保证成交商品的价值最终的实现。而通过银行介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则增加了交易结算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交易种类划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可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指进入市场的只是一种或一类商品,如蔬菜批发市场、肉类批发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皮毛批发市场、中药材批发市场、木材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是指同一市场交易多种农产品。

按市场所处的位置划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地建立的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消费量较大的地区建立的市场。

按市场主持者的职能划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分为服务型市场和经营服务型市场。服务型市场的主持者主要是提供交易场所,进行业务咨询,提供信息,提供生活安排、行政监督的各项服务,不搞自营业务。经营服务型批发市场除了具有上述服务型市场所具有的功能之外,还从事议购、议购代销、代销、代储、代运等业务。

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营销的主渠道,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原有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兴建和发展起来。截至2004年11月,山西省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84个,年成交量987.9万吨,成交额达106.5亿元。

近两年,山西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以建立部、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残留检测和信息采集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并与全国市场信息联网,为客户和农民提供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行情信息,正确指导农业结构的调整。如新绛县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使全县形成了蔬菜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格局,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5000多亩发展到30万亩,总产量由1500万公斤增加到12亿公斤,同时还带动了本县20万亩苹果、露地油桃、大棚油桃和庭院香菇的发展,全县财政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蔬菜产业,蔬菜种植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另外,太原、运城、长治等地还相继开通了本市范围内的“绿色通道”,组织各类农展会,促进了本地农产品的流通,解决了农民活动半径小、信息不灵、决策盲目、运输困难等问题。

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城市供应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型批发市场少,交易规模小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84个,但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2家,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也不过9家,大部分年成交额在千万元左右。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布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20亿元,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也高达100多亿元,而山西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太原市桥西综合批发市场,年成交额仅达到13.6亿元,其次是山西长治紫坊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12亿元)、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格富达农产品批发市场(7亿元左右)、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振华蔬菜批发市场(6亿元左右)。市场交易规模偏小,一方面造成交易成本的总体增加,另一方面也使批发市场的信息导向功能和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

批零兼营普遍,交易手段落后目前,山西省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不多,一般是批零兼营。许多批发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严重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交易手段落后,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全省184个批发市场,95%以上是一对一的对手交易。采用拍卖、网络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的很少,远期合同交易更少。由于批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因此,其产生出来的价格信号普遍不具备应有的良好导向功能,相反,还经常产生某些消极的作用。根据蛛网理论,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和产品上市间存在一定时差。而这个时差往往会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很大的风险。在缺乏科学分析下,批发市场现货价格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和“卖难”周期性循环出现的重要诱因。

服务功能不足,服务意识不强批发市场作为一种组织形态的市场,市场的提供方应该在组织商品流通方面提供较好的服务,不但要为买卖双方提供好的交易场所,而且还应该为买卖双方提供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在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通常提供停车、储存、包装加工场地等服务设施和具有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委托购销、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生活服务等配套功能。而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设施普遍不足,服务功能单一。很多市场只是提供集中交易的场地而已,稍好一点的配有一定仓储设施,供客商存放货物周转之用。调查结果显示,批发市场内经营户在货物运输方面大部分以自运为主,经营户认为运输环节费用高是影响正常经营的主要问题。而从目前批发市场的竞争来看,批发市场能否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已成为影响批发市场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

市场交易者的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由于山西省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原集贸市场基础上形成的,大量的个体农户、中间商及零售商都可自由进入市场,他们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且大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交易主体分散,单位交易费用过高,无法通过交易次数的集约化和商品储存的集中化来实现规模经济和节约交易费用。目前,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缺乏代表农民整体利益的中介组织,入场交易的卖方多为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这样的联合体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分散从事农业生产,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签订购销契约,从而使形成的真正利益共同体少之又少。同时,农民作为交易一方,数量大大超过了中间商业组织,不可能充分掌握整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信息,对当地市场的供求信息了解也是集中在过去和当前,不可能对价格的走势有明确的判断,从而使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削弱,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使得农产品流通中的风险大多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区域经济-[飞诺网]

完善山西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策建议

完善市场内部秩序

由于大多数批发市场是由集贸市场演变而来的,往往缺乏有效的交易管理机制,因此要加快完善批发市场的相关立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交易行为,切实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目前我省个体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关键在于缺乏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组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者利益的合作组织是批发市场制度完善的可靠保证。日本的农协、美国和欧共体的销售合作社都是在组织农产品集中进入批发市场的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一段时间,培育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大型农民合作组织是农产品市场组织建设的重点。另外,大型承销商的培育也是批发市场发展中健康活力的体现。随着交易主体的培育,要逐渐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制度。

逐步引入拍卖交易机制

农产品实行拍卖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易方式,它具有透明度高、信息集中、价格合理、交易规范、成交迅速等优点,也比较适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方向。因此,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逐步引入拍卖机制。首先要加快拍卖交易的硬件建设。为了保证交易效率,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大厅,成熟稳定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以及其他的设备如仓库、冷藏库等。其次要规范拍卖交易程序。完善拍卖交易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为农产品拍卖交易提供制度基础。最后要完善货款结算和信息机能的强化,实现“四流”顺畅。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及时、准确而全面的信息,是引导农产品大批量迅速集散的基础,而完备、安全的结帐、转帐等金融服务体系,又有力地保障了物流的顺畅。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为现代批发市场,不仅取决于其组织形式与交易方式创新,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加以支撑。因此,建立起与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显得非常重要,如金融结算体系、商品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加工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目前从整体来看,批发市场信息的数量不足,许多地方的农业生产得不到信息的指导;信息质量差,信息包含的要素不全、不准确、不及时;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因此,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网络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完善信息服务功能,有效地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导向功能和辐射功能。同时,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耗、不易久存的特点,对运输和储存设施要求很高,需要快速周转,与之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必须超前。

政府应给予大力扶持

农产品批发市场除少数盈利水平较高外,大多数市场盈利能力欠佳,难以支撑市场软硬件等服务设施的更新改造,新建或对现有市场实施改造、扩建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据了解,日本在中央批发市场建设中,政府补贴占总投资的40%左右,其余部分通过发行地方债券、银行贷款解决;而建设地方批发市场,国家补贴1/3,都道府县再补贴1/3。因此,政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建设、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信息收集传输建设等方面应给予积极扶持。

参考文献:

1.祝合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基本思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

篇2

一、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历程

(一) 演变形成

1.由农民自发兴办,在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南京白云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由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建设或者原来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场所改造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3.由农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例如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二) 发展历程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之后就迅速发展,市场数量由1986 年的892 个发展到2007 年的4 150 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1986 年的29.35亿元增加至2007 年的9 300亿元,平均每市成交额则由317.8万元上升为22 409万元。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到稳中有降,再到基本平稳的过程,平均每市成交额则持续上升,表明批发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

1.20世纪70年代末-1984 年,萌芽阶段。1978年的农业改革极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各类农产品总量大幅提升,从1979年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和品种进行了重新规定,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条件下,逐步缩小统购范围,减少统购品种,允许部分农产品议购议销和自由购销,放开集市贸易,伴随流通政策的改变,一些具有比较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农业产区的集市由定期赶集发展到天天开市,进而有了批发市场的初步形态。

2.1985-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1985年后,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取消统派购制度,多种农产品走向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全国各地的集贸市场纷纷恢复与发展,一些传统集市向批发市场转化,新兴的批发市场作为国合商业传统封闭式批发网络的替代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入市交易的农产品品种、规模迅速增加,除棉花、粮食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

3.1996年至今,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在批发市场发展热潮中,由于缺乏合理定位和科学论证,部分市场成为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也有些市场管理不善,基础设施欠缺,配套服务不够,批发市场陷入盲目发展和竞争状态。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类型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批发市场逐渐发展,按照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类型的市场。

1.按交易方式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指产品的种类比较固定的市场,如粮油市场、干鲜果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肉禽蛋市场、土畜产品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则是交易多种农产品的场所。统计年鉴上大多采用这种分类方式。

2.按市场所处位置和承担职能以及辐射半径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

1.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发展速度各异。产地批发市场日益减少,销地批发市场稳中有升。

2.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相对比较普遍。根据蛛网定理,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与产品上市间存在一定时差,在缺乏科学分析的条件下,批发市场现货价格的高低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卖难”周期性循环出现的重要诱因。

3.批发市场功能由产品集散、辅助流通向价格决定、质量监控发展。批发市场是伴随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促使市场定位和市场功能不断变化。

(三)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的成因分析

1.农业生产集中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与农业生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竞争关系,大城市劳动力价格不断升高以及广大农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生产逐渐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管是水稻、棉花等大宗粮食作物,还是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特种农产品都已经基本形成全国性的区域中心,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2. 基础设施改善和技术手段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改善城市和区域的通达性,从而缩短产品生产地与其销售市场地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条件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确保了农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大范围运输。

3.零售阶段市场结构变化。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超市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到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从综合超市、大型超市到便利店,各种超市业态遍地开花。

4.城市消费者数量增多,需求提升。随着国家整体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大中城市数量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农民转换成市民,需要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方向展望

(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挑战

1.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使生产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未来农业生产必然将逐渐向大规模发展,专业化生产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2.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趋势继续推进。

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1.销地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市场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目前,批发市场总量的增长已经基本稳定,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保证全国范围内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批发市场的总量将基本维持这个水平,但不同类型的批发市场发展将呈现较大差异。

篇3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流通主渠道

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稳定,流通主渠道地位不变。从市场数量上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至今,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稳定在4100-4300多家左右,市场单体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年平均成交额增长4倍。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超过4400多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671家,全国有各类农贸市场2.7万个。从市场结构看,在亿元以上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蔬菜市场占30.5%,水产市场占14.8%,干鲜果品市场占13.2%,肉粮禽蛋市场占12.8%,粮食市场占 10.5%,棉麻土畜烟叶产品市场及其他农产品市场占18.2%,形成了以蔬菜水产等鲜活农产品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流通网络。从发挥作用上看,通过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数量占全国农产品商品总量的70%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跨区域流通链条中的支撑作用凸显,在当前及在相当长时期内,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将是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核心和枢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和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快速成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品化处理、冷藏冷冻仓储、交易厅棚的改扩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市场地面硬化、水电路系统改造、商户生活服务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为批发市场实现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信息、快速检测等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农产品流通模式不断创新,农产品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业态蓬勃发展;拍卖、网上交易、电子结算等新型交易及结算方式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收集、处理技术快速发展,部分批发市场主体加快应用新技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推广公平交易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提升对生产者、经销商、电商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些批发市场如辽宁北镇窟窿台批发市场等,通过由内部与商户、向前与基地、向后与销售终端、并行与直供直销模式等进行调整关系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形成产地市场、集散地市场、销售市场、零售环节等多层次、集团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平台效应和带动影响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有效对接,推动农产品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从分散布局向产业集聚转变,促进一产种植养殖业、二产加工业和三产商贸服务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趋势是什么?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转型升级,整体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大势所趋。加强批发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包括仓储物流、资产管理、经销商管理以及市场信息管理等的ERP系统,夯实批发市场信息化运营基础,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电子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场实行电子结算,鼓励市场创新交易方式,探索实体市场开展拍卖和网上竞价等新型交易方式,实现交易结算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化;加快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依托自身仓储、物流等优势,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或借助现有的成熟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商企业入驻批发市场开展集货经营,提升市场的价格信息采收、分析和功能,建设面向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消费者及政府部门的现代信息服务系统,为进入市场交易的农户和采购商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产销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城市“菜篮子”公民工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其服务管理水平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篇4

摘要:现阶段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是平均交易规模大,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相对比较普遍,批发市场功能由产品集散、辅助流通向价格决定、质量监控发展,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生产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改善和技术手段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率并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零售阶段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城市消费者数量增多,面临土地流转制度松动带来的生产规模化、农产品市场国际化以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需求提升的挑战,未来的批发市场的交易规模将持续扩大,同时向现代化、规范化、集团化、企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趋势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而出现和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信息等功能。它的兴起和发展,对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提高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与周年化的需求,提高流通效率等都发挥重大作用。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日益国际化,农产品流通的环境与基础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把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结构变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以及消费者福利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角度全面分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一、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历程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经历了一个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再到市场力量整合重组的过程[1]。

(一)演变形成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政策的引导逐步演变形成我国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体系。形成的三种方式主要是:

1.由农民自发兴办,在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南京白云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由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建设或者原来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场所改造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3.由农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例如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二)发展历程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之后就迅速发展,市场数量由1986年的892个发展到2007年的415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1986年的29.35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9300亿元,平均每市成交额则由317.8万元上升为22409万元。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到稳中有降,再到基本平稳的过程,平均每市成交额则持续上升,表明批发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

不同学者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阶段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发展情况,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萌芽阶段。1978年的农业改革极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各类农产品总量大幅提升,从1979年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和品种进行了重新规定,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条件下,逐步缩小统购范围,减少统购品种,允许部分农产品议购议销和自由购销,放开集市贸易,伴随流通政策的改变,一些具有比较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农业产区的集市由定期赶集发展到天天开市,进而有了批发市场的初步形态。

2.1985-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1985年后,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取消统派购制度,多种农产品走向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全国各地的集贸市场纷纷恢复与发展,一些传统集市向批发市场转化,新兴的批发市场作为国合商业传统封闭式批发网络的替代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入市交易的农产品品种、规模迅速增加,除棉花、粮食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在产地批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销地批发市场也日渐兴起,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大体形成。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流通不畅导致的农产品供应不足是重要原因,为此,国家提出“菜篮子”工程,力保大中城市蔬菜供应,要求各地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由于批发市场能够直接快速提高地方税收,在“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指引下,全国形成批发市场建设热潮,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批发市场数量从1991年的1509个上升到1999年的4249个,连续5年递增率达两位数,其中1995年甚至高达42.3%[2],其中尤其是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发展更快。

3.1996年至今,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在批发市场发展热潮中,由于缺乏合理定位和科学论证,部分市场成为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也有些市场管理不善,基础设施欠缺,配套服务不够,批发市场陷入盲目发展和竞争状态。同时,1996年前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状态出现转变,从早期的供不应求逐渐演变成品种和数量的全面供过于求,为保护当地农业,区域流通受到各种限制,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给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针对区域流通中种种不健康现象,国家采取“市场办、管分离”“市场登记与年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批发市场进行规范,批发市场在竞争中出现合并、转移、倒闭、关停的情况,批发市场总量也在2000年达到高峰的4532个,之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4150左右,随着市场的规范,国家又陆续推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和改造的方针,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农产品流通逐渐向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从2000年的1.6万亿增长到2007年的9.4万亿,其中,批发业务成交额从2000年的1.1万亿增长到2007年的3.5万亿[3]。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类型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批发市场逐渐发展,按照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类型的市场。

1.按交易方式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指产品的种类比较固定的市场,如粮油市场、干鲜果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肉禽蛋市场、土畜产品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则是交易多种农产品的场所。统计年鉴上大多采用这种分类方式。

2.按市场所处位置和承担职能以及辐射半径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地建立的市场,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是“买本地、卖全国”。产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形成,通常交通比较便利并能辐射周边地区,有集货、分货交易功能。产地市场一般季节性强,交易设施比较简陋,在山东、河北等蔬菜生产较为集中的地区,就存在大量此类市场。我国产地市场数量占批发市场总数的1/3左右,在农产品集中收获旺季,这类市场活跃着大量熟悉本地情况的农村经纪人,批发商往往通过他们实现产品采购。目前我国大型连锁零售商在产地采购产品的80%-90%是通过产地市场和产地经纪人实现,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销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消费量较大的地区建立的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买全国、卖本地”。销地批发市场是以满足城市农产品消费需要的公益性农产品交易设施,具有集散、交易、价格、信息、结算、商流和物流及配送等功能。比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就存在多个此类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市场内农产品来自周边及全国各地,多品种,大量交易,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最新鲜的状态实现产品销售。在农产品基本实现大流通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存在从外地调入农产品的现象,主要用于调剂品种,确保周年供应。销地批发市场的交易根据城市大小、季节及所在地不同而不同。比如南方中小城市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多体现出以本地产品为主,北菜为补的特点,为满足市场品种丰富度需要调入某些品种。北方大城市由于气候条件,本地产品数量上就无法满足本地消费,大多依靠南菜北运,比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占北京市场的1/3。

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买全国、卖全国”。它一般由产地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除交易本产地的特色产品,还因为拥有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品牌优势、信息集散优势、集聚效应等,成为远距离运输的集货和中转市场。如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1984年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而设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批发和集散市场,由于寿光聚集了大量的客户和信息,甚至远在海南的特种农产品也先运到寿光,通过当地的批发市场实现产品的有效分销。而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的蔬菜、水果、粮油和土特产品分别占深圳市民消费量的85%、90%、40%和65%以上,不但满足了深圳700万居民的生活所需[4],而且还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包括港澳台)乃至全国,并与东南亚、南非及欧美等市场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

1.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发展速度各异。平均每市成交额是反映批发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986年仅为317.8万元,1999年已达到7867.2万元,2007年达到22409万元,20年间,批发市场平均成交额增长了70倍。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551个,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830个,而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有721个,在亿元以上的247家蔬菜市场中,前100名市场由过去的3-5亿提高到10亿元以上[5]。2006年,虽然全国最大的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60亿元,北京最大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随着交易规模的上升,单个市场的辐射空间也不断扩大,从区域性、省内扩展到周边省份,甚至全国范围。

产地批发市场日益减少,销地批发市场稳中有升。产地批发市场成立主要是为方便农区农产品集中上市季节大量农产品快速有效的销售,销地批发市场则是在解决城市居民农产品采购困难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产地批发市场起步和发展早于销地批发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化进程加快,销地批发市场增长也远快于产地批发市场,从市场总数看,2000年4532个批发市场中,产地批发市场有2578个,销地批发市场有1954个,而2007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150个,其中产地市场1600家,销地市场2550家[6]。

2.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相对比较普遍。现有的批发市场大多是实物交易,产品全部堆放在市场,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现金收付完成结算。以现货为主进行交易得到的交易信息对调节商品流量、平衡区域供需矛盾有较大作用,但因交易对象已经是成品,因此交易信息对商品生产指导意义并不大。根据蛛网定理,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与产品上市间存在一定时差,在缺乏科学分析的条件下,批发市场现货价格的高低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卖难”周期性循环出现的重要诱因。现金收付作为传统的交易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批发业务因为交易数量大,往往需要大量的现金,假币、抢劫等不法行为的存在又使得这种交易方式布满危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批发业务和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行批零兼营,在4000多个批发市场中,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并不多,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几乎是传统集贸市场的放大版本,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较低,产品包装简陋,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传统交易惯性之外,还因为仅靠单纯的批发交易不足以支撑市场运营,需要兼营零售来提高场地综合利用效率。

3.批发市场功能由产品集散、辅助流通向价格决定、质量监控发展。批发市场是伴随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促使市场定位和市场功能不断变化。土地承包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在自然资源较好的传统农区,大量农产品在上市季节积压,同时,城市国有商业系统在改革中逐渐衰弱,为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满足城市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批发市场应运而生,从农业生产者中分化出专营农产品批发流通业务的商人,远距离运输并销售农区产品,批发市场发挥了集散产品的功能,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批发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从早期的提品集散场所扩展到快速高效的检验检测流通中产品的安全,而部分批发市场由于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更是成为特定产品价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市场的批发价格成为指导各集贸市场零售价格、批发商采购价格甚至生产者决定来年生产计划的重要指标。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的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不断推进在流通领域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

1.农业生产集中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与农业生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竞争关系,大城市劳动力价格不断升高以及广大农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生产逐渐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管是水稻、棉花等大宗粮食作物,还是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特种农产品都已经基本形成全国性的区域中心,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蔬菜生产方面,中国播种面积最多的九个省份合计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比例从1985的58.63%提高到2005年的64.31%,产量比例从1985的40.29%提高到2005年的67.70%,同时,在主产省内部也出现区域性的集中,蔬菜播种面积在6666.7公顷以上的县由1990年的163个发展到2002年的658个,其中2万公顷以上的大县已有55个[7]。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普遍提高,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遍地开花,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也使得农业生产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

2.基础设施改善和技术手段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而自然资源有稀缺性、区域性和整体性,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土地、水或劳动力的短缺,从而对限制生产扩大,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则在不同程度上使生产突破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优良种子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化肥使用、塑料大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等提高农业生产率。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改善城市和区域的通达性,从而缩短产品生产地与其销售市场地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条件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要致富,先修路”成为90年代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口号,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1988年的147公里发展到2005年的4.1万公里[8],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公路网,确保了农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大范围运输。3.零售阶段市场结构变化。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超市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到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从综合超市、大型超市到便利店,各种超市业态遍地开花。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改变,超市以其品牌、购物环境、安全保证等优势在生鲜食品零售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随着超市生鲜品经营规模的扩大,其采购也由早期全部从销地批发市场采购逐渐转为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直供并重。随着超市在生鲜食品零售业的比例不断提高,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也日益狭小。

4.城市消费者数量增多,需求提升。随着国家整体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大中城市数量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农民转换成市民,需要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多样化需求扩大,销地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周转和集散的场所,顺应不断扩大的需求而蓬勃发展。单个批发市场形成区域性的垄断地位,辐射空间扩大,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了北京60%的蔬菜,南京白云亭批发市场提供本地80%的蔬菜。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促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专卖店成为部分高端客户的采购地点。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方向展望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挑战

1.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使生产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未来农业生产必然将逐渐向大规模发展,专业化生产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生产的大规模必然导致流通渠道发生变化,产地批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之下,部分基础设施欠缺,服务落后的产地批发市场在竞争中逐渐衰弱,部分条件好、吸引力大的市场将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辐射更大的范围。

2.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趋势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包含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表现在大量进口外国农产品和出口本国农产品,生产者为全球提品,消费者从全球选择产品,还包含农业关联产业(agribusiness)的国际化,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国际化,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国际化,加工厂被国际资本控制,流通领域大型连锁超市的兴起和垄断。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可以互通有无,调剂国内外余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农产品市场国际化也提高了对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的要求,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周转的主渠道,对这种趋势也必须做出反应。

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从简单的数量满足提升为对质量、品质、安全的追求,作为大中城市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的中转环节,能否快速准确的检测进出市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对问题产品在销售前进行控制,同时让产地生产者得到信息并取得产地政府的重视,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决定了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的空间。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将长期存在。从农产品供给角度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化、小规模特征,批发市场能够有效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从农产品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多品种的、偏好是多样性的,对生鲜度要求也很高,批发市场已经被证明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城市“菜篮子”工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看,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方式不断创新、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平台不断完善。尽管在单品种(如苹果、梨)上,不能排除大型综合超市通过第三方物流向生产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可能,但是从总体来看,大型综超直接从产地进行多品种采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从中心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仍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流趋势。

1.销地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市场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目前,批发市场总量的增长已经基本稳定,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保证全国范围内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批发市场的总量将基本维持这个水平,但不同类型的批发市场发展将呈现较大差异。随着土地流转等制度条件的改善,产地集中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某些生产优势特别好的地区的产地批发市场必然更好的发展,而一些规模较小、缺乏特色产品和吸引力的市场将逐渐萎缩。同时,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多都使得批发市场将逐步向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转移,交通便利、服务周到、品种齐全的销地批发市场会吸引较多客户,这些市场的规模和辐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一些基础设施健全、信息集聚较多、客户认可度较高的市场会发展成为区域性或全国性的集散市场。

篇5

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一)买方的议价能力

一般来说,买方数量越少,个体购买量越多,则买方的议价能力越强。我国产地批发市场中的买方主要是长途经销商,他们从产地市场长途贩运到销地市场销售;城市销地批发市场中的买方主要为二级批发商、零售商贩和一些大型超市。批发市场中的长途贩运商、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贩以个体为主,目前数量较多,但其正逐渐向公司化、规模化、正规化发展,未来数量上会有所减少,经销规模会逐步增大;购买量大是大型超市作为买方的主要特征。再者,交易越公开,买方的议价能力越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一个公开的交易场所,通过信息及时,所售产品和价格一目了然,买方很容易了解市场行情。此外,现在买方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其忠诚度也较低。所以,综合上述因素,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买方的议价能力总体较强。

(二)供方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包括农产品经销商以及农户、农民合作社、等。一般来说,供方的数量越多,每个供方的供应能力越相近,其议价能力越弱。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供方中,数量众多,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供方发展及其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供方能力在逐渐增强,数量有减少趋势。在产品标准化方面,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统一公认的等级划分标准,产品质量主要凭借经验判断,主观因素胜于客观标准,继而降低了供方的议价能力。此外,我国已经有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了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合作,其中一些批发市场还发展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市场供方的议价能力会日益降低。同时,供方和市场之间的交易是公开的,从这方面讲供方的议价能力较弱。综合上述因素,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供方的议价能力总体较弱。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也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市场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因素:进入新领域的壁垒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新进入者的反应情况。在进入壁垒方面,新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受到规模经济、品牌认知度差异、资本需求、客户转移成本、人力资源支持条件和政府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进入壁垒属于中等。在行业内反击方面,在同一地区的已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它们对新进入者的反击很强烈,通常会导致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两败俱伤。所以,业内企业的反击程度较高。综合上述两方面,新进入者的威胁中等。

(四)农产品批发市场之间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一般来说,在一个行业中,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可以产生超额利润,激烈的竞争会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而在一个行业中存在大量的竞争者会降低合作的机会。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数已经发展到4150个,总体上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规模接近的批发市场很多,分布也较为集中,并且经营方式基本相同,批发市场之间竞争比较激烈。

通常,产品需求的波动会加剧行业的竞争。农产品属于需求稳定型产品,很难加剧行业竞争。此外,众多企业分食固定的市场份额也会使得整个行业竞争加剧。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一方面,批发市场规模较为固定,多人分食会使得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殊性,对选址方面要求很高,所以各竞争市场纷纷“跑马圈地”,甚至导致恶性竞争。综合以上方面,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内竞争状况总体在中等水平。

(五)替代品的威胁

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来说,其替代品主要为连锁型生鲜食品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电子商务网站等。近年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其已有能力在农产品交易中跨越批发市场,直接与超市或其他零售终端实现“农超对接”,继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威胁。

目前,很多连锁超市仍然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随着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的发展,通过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生产基地、签订订单农户或寻求自己的专业批发商,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也将有能力摆脱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依赖。所以,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替代品之一,具有中等偏上威胁等级。另外,近几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也在全国各地兴起,尽管目前交易品种有限,交易制度也不甚规范,但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地区辐射范围大,可由局部市场,向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发展。因此,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也对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构成一定威胁。

综合上述五力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的吸引力较强,行业内竞争激烈程度中等并呈上升趋势(见上图)。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门槛并不高,所以未来行业内批发市场的竞争将主要在批发市场与替代品之间展开,并且可以预见随着替代品的发展完善,竞争会日益激烈。

二、竞争环境推进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多维发展趋势

(一)横向网络化发展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横向网络化发展趋势可以分为连锁兼并、区域集结和功能拓展3种形式。在连锁兼并方面,一些市场利用其资本、品牌和管理优势,向其它市场输出资本和管理,在本埠和异地同时经营若干市场,一些市场还形成了母子市场体制和市场集团体制。例如,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资本运营为主要手段,先后购并了一些批发市场的股权,初步形成了全国范围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在河北、内蒙等地通过兼并重组建立了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初步实现了网络化经营。在功能拓展方面,一些市场通过增加交易品种,实现市场转型;另一些通过扩大市场经营场地,增加服务功能;还有一些通过功能延伸,大力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不断强化其物流功能。另外,还有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向国际贸易领域延伸。在区域集结方面,以区域为核心的地方大市场可联合当地各农产品批发市场,结成战略联盟,集中优势增强竞争力。

(二)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

现代意义的批发市场己不单纯是商品的集散和交易中心。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质量,保持交易规模,批发市场需向生产和零售领域延伸,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类型、规模、实力不同,因此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展现出3种方式:一是向生产领域延伸。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优良品种,发展产供一体化经营;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兴办农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以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货源。二是向零售领域延伸。批发市场积极发展零售终端市场,以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已建立了100多家社区菜店,实行统一配送,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也降低了销售价格,让利于民。三是向全供应链发展。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方面向上游延伸,投资或参股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另一方面向下游延伸,与农产品零售终端结合,为其加工、配送农产品,以实现供应链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三)竖向虚拟化发展趋势

未来在市场不断发展的培育和催化下,随着入市者交易规模扩大、信誉程度提高、交易制度完善等因素的发展,信用交易、电子拍卖交易、网上交易等将逐渐成为一些市场的主体业务,其中,电子拍卖市场方面,由于标准等原因,我国目前电子拍卖交易模式较多应用于粮食、棉花、食糖等大宗农产品,生鲜农产品领域应用较少,但也有云南花卉、山东寿光、深圳福田市场开展了电子拍卖试点。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是农业企业利用电子技术从事商品零售业务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农业企业价值链的营销元素和买方价值链的采购元素直接通过网络相联,给买方和卖方都增加了收益。电子交易市场方面,近年来,已有一批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市场涌现出来,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亟待加以规范管理。

结合上述五力模型分析结果及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三维发展趋势,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波特五力模型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三维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篇6

[关键词]日本 农产品 批发市场 借鉴。

由于地域特征和历史原因,日本和我国农业生产者规模普遍都比较小,农产品物流主要借助于批发市场完成。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在国际上,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已得到公认,对于在农业生产上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中国来说,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是保证物流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日本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

归纳起来,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支撑。

以法律来规范市场建设和管理,培育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是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取得成功的保障。早在1921年日本就了第一部《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了法治轨道,并于1923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日本又于1971年修订了该法,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了法治轨道,进一步确立了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依照该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市场运行规则。〔1〕经过几次修订的《批发市场法》更加严格了交易原则,使交易活动更具公共、公开、公正性,很少发生违法现象。

另外,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也保证了行政职能的高效发挥。日本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统一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

在全国层面上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在省、市级层面上由地方农林行政部门的流通室负责行使职能。

2.有组织化程度极高的农民协会。

日本法律规定,中央批发市场必须由政府开办,但地方批发市场可以由农协、商社等法人团体开办。

农协是组织日本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组织,日本农协是根据1974年国会通过的《农业协同组织法》,由农户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群众经济组织,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遍及全国的民办官助农民经济团体。在农产品流通的各环节,如组建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组织物流、商流、信息流及组织结账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农协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售种、挑选、包装或冷藏,然后组织上市。目前,全国农协系统共有集货所近3000个。此外,农协系统还有全国运输联合会,下设众多运输组织,充分保证了农产品以高保鲜度迅速运到批发市场。〔2〕3.有高效运行的竞争机制。

对于批发市场的交易参加者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作为交易主体的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才能进场交易。为了保证竞争适度,每个批发市场对进场的批发商、中间批发商的数量都有严格限制。在日本,通常每个批发市场内的商被控制在2~6人。〔3〕这些人要靠恪守法规、诚实、有实力、有信誉,才能在市场中站住脚,以赢得生产者的信任,使其可以稳定、多渠道、多品种地获得委托销售货源。另外,在价格的形成上主要采用拍卖制,经纪批发商或参加买卖者进行激烈的竞买,以出价最高者买取某一物品。

激烈的竞争使得少数有实力、经营得法的批发商发展成为批发株式会社,有的则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4.有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鲜活农产品的供应,直接关系国民生活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日本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从分级包装入手,建立农产品产地追溯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品牌和信誉;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实施快速检测与化学分析检测结合的一系列检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体系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由财政投入。

5.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和手段。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进行拍卖交易,迅速、准确地处理货款结算。在日本,买卖双方要把货款结算业务委托给第三者处理。一般来说,买方在3~7天之内要通过银行向批发商付款,批发商在1~4天内通过银行向供货人付款,从而完成结算过程。

二、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和其它零售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4500多家,承担着约70%的商品农产品流通任务。〔4〕目前,我国的批发市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工商局或农民集体兴建;另一类是经过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国家级的批发市场,较规范但活力不足从而未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自发形成于市的批发市场,有活力而规范性差,二者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纵观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其高效运作主要取决于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规体系。因此,借鉴日本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1.加快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

要确立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规范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与经营制度。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规范化程度都比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批发市场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由于缺乏市场法规,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另外,我国现行的市场行政管理体制滞后,有关职能部门责权范围不明,职能交叉,使得批发市场管理上、政策上不统一、不规范,遇事相互推诿,行政效率低下。

因此,借鉴日本建立批发市场法规体系的经验,应尽快制定一部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法,以保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运作,达到公平、公正、效率的目的,使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物流的枢纽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2.培育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批发商,激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目前,我国规范化的批发市场经营主体都是计划购销体制下形成的国营公司或企业,而自发形成于市的批发市场,任何交易主体都能进场交易。真正的中间商或独立的、自负盈亏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业者没有很好地培育起来。未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应该是个体摊位的集合,而应该是批发企业的集合。市场竞争必然走向集中,优胜劣汰的规律首先表现在经营者规模经济效益上,竞争必将导致许多小规模经营者无法支持而退出市场,批发业最终将是集中与规模经营。因此,一方面政府和批发市场管理者要引导现有经营主体按照现代流通方式转换经营业态,做大、做优、做强,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大商入场经营,尤其是那些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市,通过他们的规范化经营带动批发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

3.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发展,特别是应重视从农业生产者中培育成熟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能力,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上规模。在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问题上,由于种种限制,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各地各种农协组织多偏重于农产品生产,真正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屈指可数。农产品分散地参与市场流通,一方面增加了物流和交易费用,造成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农户之间缺乏整合,大大削弱了其讨价还价的能力,难以保护自身利益。当前,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决定农民收入高低的主要场所。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不但有利于农民增收,而且能带动我国农业的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产品流通新模式的建立。日本农协以及美国和欧共体国家销售合作社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积极稳妥地推行拍卖制,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拍卖制是国际上规范批发市场价格机制较为普遍运用的方式。日本的中央、地方批发市场都以拍卖制为主。通过买方的竞价购买,使价格的形成过程公开透明,能明显提高信息的集散传播效率,有利于理性的交易决策。另外,拍卖能使同一批产品卖出最高价格。买方投标竞价在公开场合短时间决策,依据的是经营效率和预期利润的约束,这既符合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又有利于利润分割的公平、公开。但是,目前我国批发市场由于交易主体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大、数量众多、交易分散等特点,使得拍卖制的产生与发育受到制约。因此,一方面要催育大型的批发商组织,以扩大交易规模;另一方面要促进委托批发贸易的发展,以提高交易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从而为拍卖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5.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此外,政府应该实行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的资质认证,交易主体承担保证经营农产品安全无害的义务,如出现问题,取消其经营资质,并按照有关法律追究其责任。建立农产品物流信誉保障体系,实行对农产品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的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通过系统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手段的实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山城宏。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J].中国市场,2004, (09)。

〔2〕刘文杰,韦 恒,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4)。

〔3〕大河内。日本批发市场交易规则讲座[J].参考资料, 2004, (02)。

篇7

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种类

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

首先,美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以三种业态形式存在,它们分别是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现代食物批发分销中心,农场主直销市场。

1.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是目前美国农产品交易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美国现有的期货交易所中,有6家规模较大的纯农产品期货所。例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是美国最老的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以金融期货著称。它拥有GLOBEX全球电子交易平台,目前的期货、期权持仓量世界最大;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最早时交易粮食现货,现在粮食现货交易仍是KCBT许多会员商务的核心。

2.现代食物批发分销中心。这种批发中心一般是由地方食物行业、当地政府和投资者在美国的一些州建立。其中一个重要的批发分销中心设在马里兰州的Jessup,该中心叫“马里兰食物批发中心”,包括马里兰农产品批发市场、马里兰海产品批发市场和独立的食物分销商,该中心建成以来迅速扩张。美国农业部发起了一项研究,目的是评价马里兰食物批发中心作为现代食物批发分销中心对该地区食物营销市场的冲击,评估它未来的潜力,以及该地区食物行业对附加设施的要求。研究结果显示,现代食物批发分销中心很有潜力,在保持地区食物行业的健康、有效率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农场主直销市场。通过农场主市场直销农产品,对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者来说,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小规模的生产者可以通过该市场增加他们的利润。这类市场在2002年的数量超过了3100个,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了79%,许多农场主只在这种市场上卖他们的产品。

其次,就美国农产品批发商来说,一般有商业批发商、厂商批发商、商或经纪人三种类型。

商业批发商是一些公司,他们从加工者或制造商那里购买食品杂货,再转卖给零售商、机构和其他企业。厂商批发商即食品杂货生产加工商,他们通过自己的销售分店、办事处出售自己的产品。商或经纪人代表他人做批发买卖并获得佣金,并不实际搬运商品,不具有商品的所有权。批发商还可进一步分为宽线的(Broadline)、专业的(Specialty)和窄线的(Limited-line)。宽线批发商运作范围广阔的食品杂货和家用商品,他们也被称之为总线(General-line)或全线(Full-line)批发商。专业批发商主要从事冷冻食物、奶产品、禽产品、鱼、肉和肉产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分销批发。窄线批发商主要从事狭窄范围的食杂干货的批发分销,如罐头食品、咖啡、面包和软饮料。专业批发商占食物批发总额的43%,是批发商中最大的群体。

最后,从流通的角度看,美国农产品交易市场有三种: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由于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化程度高,且绝大部分农产品由企业化经营的少数大农场生产,供应给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这使得美国农产品的产地市场比较集中。

美国的销地批发市场又称为车站批发市场,这是因为美国道路交通发达,农产品能被迅速运往各大城市,形成城市农产品集散市场。

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之间的交易量占了绝大多数。有关数据显示,全美近80%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达零售市场的,车站批发商的销售量仅占农产品总交易量的20%左右。不过,车站批发市场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具有主导作用。

可见,美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短,环节少。这一特点使得农产品流通速度加快,成本下降,效率上升。

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

总的来说,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政府大力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不论是马里兰食品中心,还是纽约Hunts Point 批发市场,都是在美国有影响的大批发市场,它们的土地和设施都是由政府投资购买和建设的。正像城市的人们离不开自来水和照明电力一样,城市的人们也离不开蔬菜和肉类,建设批发市场就像建设自来水厂一样,批发市场成为了一种城市的公益设施。

2灵活的管理方式。政府虽然投资建设批发市场,但并不直接参与批发市场的管理。批发市场一般由一个独立的公司管理。这个独立的公司有自己的董事会,有总经理等一套管理班子。这个公司只是每年向政府交纳租金,并不缴税。批发市场内的批发商需根据自己的营业情况,向政府纳税。

3政府重视食品安全。每天政府的卫生部门都要派人去批发市场做抽查,一般不使用仪器,主要是用眼睛观察,有时将抽样带走,回去做进一步的测试。

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现在一般是20%的网上交易,80%为电话交易。之后,既可以自己取货,也可以送货。就整体来说,没有多少高新技术的应用其中。

5管理有序。批发市场的管理严格,出入检查,看起来,整个批发市场的运作井井有条。批发市场的建筑以实用为主,与我国的批发市场,如北京的锦绣大地相比,甚至有些陈旧。纽约的批发市场一直有火车进入,现在正在制定改造计划,翻新厂房和重新布局。

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考察,比较我国的农副批发产品市场,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加强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起步较晚,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管理。一些地方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事时有发生,脱离实际条件建市场的事也时有所闻。借鉴美国批发市场的发展经验,我国批发市场建设也必须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鉴于我国批发市场刚刚起步,政府在政策上应予以扶持,待其形成特色和规模经营后,再通过适度的竞争,促使其完善提高。

2、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商。批发市场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我国批发市场追求规模化往往通过扩大建筑面积,增加进驻单位来实现,单个批发商的经营规模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因而不能有效降低成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承受市场变化的风险。相比美国的批发市场,每个市场的批发商虽不多,但他们的经营活动都是大规模的,几乎垄断了美国的蔬菜水果流通。因此,我们应在发展批发市场的规模经营中,必须有意识地培育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批发商,使批发市场在总体上提高运作能力,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力量。

3、建立批发市场协会。目前,我国批发市场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管理体制不顺,在执行国家政策方面力度不一,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批发市场间也缺乏沟通和行业自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成立批发市场协会已成为我国批发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紧迫任务之一。协会可以协调批发市场的关系,组织研究共同关心的问题,参与政策、法规的制订,分层次举办不同类型的交易会,组织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培训各类市场管理人员,加强与国际批发行业组织的联系,以此更有效地推进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

篇8

关键词:批发市场 现状 交易流程 对策

浙江省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柑橘、蔬菜、水稻、桃、梨等农产品的生产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浙江省又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例较高,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产品消费市场较大。此外,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是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的供应也具有很大的辐射潜力。综上所述,浙江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东南沿海作用巨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1 浙江省典型批发市场现状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的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浙江省位于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生产区域(涉及35个县市),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砂梨重点生产区域(涉及2个县)。

1.1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位于余杭中部良渚镇,处于杭州城北,杭宁高速、绕城公路南庄兜立交和巨州路交汇处,物流中心内,水路设运河码头,铁路设专用线,公路规划具备“四进三出”道路网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较佳。物流中心总投资近50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402.9hm,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71hm。项目规划分为交易、加工、仓储、配套等四大功能区以及粮油综合区、水产、肉类、蔬菜、水果、副食品交易区、物流配送区、商务区和公共配套区9个专业区块。物流中心内主要批发市场的规模见表1。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各市场有交易、储藏、配送、办公、餐饮、宾馆等设施。各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监控、信息采集和、质量溯源;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网站、网上交易、质量溯源。

1.2 慈溪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km,北距上海74km,西至杭州138km,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并处于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慈溪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291亩,建筑面积141800m2。其中,交易区面积51800m2,内设摊位1400多个、营业房270间,经营户490余家。市场主要分海水产、淡水产、蔬菜、水果、家禽、冷冻食品等六大交易区,2009年市场成交量达491700t,营业收入1531万元。市场从业人员148人。

市场有检测、交易、储藏、配送、制冰、办公、通信、宿舍等设施。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监控、价格信息采集和。

1.3 嘉兴农产品市场

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相距不到百公里,跨杭州湾大桥可连接宁波、绍兴、舟山等地,兼处上海经济圈、环杭州湾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三大经济热点地区交合部,是浙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铁路沪杭线、公路320国道、沪杭甬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相互交汇贯穿市境,京杭大运河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嘉兴农产品市场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202亩,建筑面积约100000m2,营业用房800余间,批发部200余家,分设4个交易区,全部经营果品批发,2009年市场交易额37亿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果集散中心。

市场有检测、交易、商品化处理、储藏、配送、办公、银行、通信、医疗、宾馆等设施。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网站、监控、信息采集和。

2 交易形式和交易特点

2.1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2.1.1冷冻食品市场

市场实施进货预报制度,即批发商订货前向动检所和市场管理部门提交预报(内容包括去哪里进货、进什么货、进货量,什么时间到,放在哪间冷库),动检所与货源地取得联系,询问当地有无疫情。若有,不允许进货;若无,出具准进单,批发商去外地采购。批发商必须出具货物的货源地检疫证、交货证、消毒证、准运证才能进入市场。杭州副产品物流中心冷冻食品市场农产品流动模式见图1。

2.1.2杭州果品集团批发市场

果品进入市场后,先登记,并将产品信息录入IC卡和电脑。销售模式为式,即业务员引导产品进入指定区域后,负责产品销售,之前会告知卖方今天产品可能的价位。买卖双方使用IC卡到结算中心结算,交易时产生票据可用做查询和质量追溯体系建立途径。一般货主的果品较多,一天卖不完时,进入市场大冷库储存。交易时间2:00~12:00。杭州果品集团批发市场农产品流动模式见图2。

2.1.3杭州蔬菜批发市场

交易时,批发商开票,一式两份,批发商和采购商凭票到结算大厅和市场结算,市场结算时收取服务费。结算同时领取各自机打货单(市场留存一份),买方凭货单出门。交易时间24小时。杭州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流动模式见图3。

2.1.4鲜肉批发交易市场

交易农产品包括鲜肉和冷鲜肉。“交易1”是整只交易(胴体),“交易2”是分割肉交易。结算是现金方式。交易时间0:00~6:00。鲜肉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流动模式见2.2 慈溪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2.1果品批发区

交易时由批发商向采购商开出交易票据,双方凭票据到交易区内收款开票处结算、领取机打票据。交易时间0:00~5:00。市场将果品批发整个出租,不参与其管理。慈溪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果品流动模式见图5。

篇9

乌苏发展蔬菜产业的机遇从哪里来?

热闹的2014年新春佳节后刚刚一个半月,人们渴望已久的春天,用融化积雪的方式悄然来临。乌苏大地上的人们,面对这个春天,表现出了很多年来少有的焦虑,哪怕是曾经经历过番茄滞销这样惨痛损失的年份,也都会在新一年确定种植结构、面积。

2013年年底公布国储棉调整政策,农民往年对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和热情,在这个春天演变成了压力?――不种棉花,种什么?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当地政府、棉农面前――产业结构调整的窘迫性,并随着天气变暖而加剧。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产业结构调整的窘迫性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乌苏坐拥北疆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管理一流的果蔬一级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该市场对乌苏蔬菜产业的影响和发展,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窘迫性而找到了有力的切入点。

“我们对进一步疏通和扩大乌苏市乃至‘金三角’及周边区域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解决农民单家独户小规模多品种生产、市场需求信息不灵、农产品生产流通成本高等问题,对进一步加快乌苏市场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促进农产品流通,保障农副产品供应都将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总经理李沐晓说,作为乌苏周边乃至北疆最大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有信心将乌苏本地的蔬菜产业带动并发展起来。

据了解,乌苏北园春批发市场总投资4亿元,占地323亩。2013年12月8日正式运营,是2013年乌苏市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入运营的重大项目之一。目前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每天果蔬菜交易量可达几百吨,为北疆五地州日常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提供了保障。

乌苏发展蔬菜产业以什么模式起步?

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这艘蔬菜产业里的“巨轮”在乌苏市,对整个乌苏的发展来说是个巨大机遇,对乌苏市八十四户乡来说更是如此。该市夹河子乡、甘河子镇、哈图布呼镇(场)……一些具备发展蔬菜产业条件和基础的乡镇场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农民自发组织或者乡镇政府组织,一批一批地前往乌苏市八十四户乡蔬菜种植基地、乌苏北园春市场参观、咨询。

“我们在听说乌苏北园春市场落户乌苏市了,距离我们不过三五公里,高兴得睡不着觉了!”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长柱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市场接触得最近、贴得更紧密的巴海蔬菜合作社,最先嗅到了巨大商机。市场项目落地的消息让八十四户乡农民兴奋不已,市场的运营更是让八十四户乡农户农民如鱼得水。

批发市场建在了家门口,巴海蔬菜合作社菜农魏传江2014年接到的育苗订单就是去年的3倍,育苗收入预计可以超过10万元。

“现在有这个市场可以批发,我们就可以批量种植。应该说北园春市场建到我们乌苏特别好,距离近了,办事方便。”魏传江说,作为八十四户乡的菜农,见证了这里的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他说,种植先前只是各家种各家的,从种植品种到种植技术,要么相互模仿,要么自己摸索,一方面无处了解蔬菜市场信息,另一方面无法成熟掌握蔬菜种植技术,产与销严重脱节。

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已经开张三个多月了,八十四乡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入驻北园春,理事长王长柱组织、协调八十四户乡蔬菜统一在北园春进行销售,使蔬菜销售更加方便、快捷。截至目前,八十四乡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北园春蔬菜销售量达到3500吨,带动蔬菜种植户410户,效益增加近60万元,为该乡蔬菜品牌的建设、扩大面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了八十四户乡无蔬菜批发市场、所产蔬菜在田间地头销售的困难,也避免了蔬菜交易时易发生的交通事故隐患。

如此一来,乌苏发展蔬菜产业,就要以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和合作社进行产销对接的模式起步。

乌苏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有没有?

“只要有市场,只要有销路,我们就会放心大胆的种。”乌苏市西大沟镇(场)二台子村村民高万兵,最近在参观了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以后,显得格外兴奋,在了解到胡萝卜种子紧俏这一消息以后,仍然决定2014年春天要扩大胡萝卜种植面积。

“胡萝卜种子紧俏,就说明2014年胡萝卜种植面积一定会很大,市场很可能会饱和。”高万兵说,虽然判断市场饱和会带来风险,但他依然还是将去年种植的50亩胡萝卜,扩大到2014年的100亩。

高万兵说,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落户乌苏并带动乌苏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景,是一颗让他大胆扩种胡萝卜最大的“定心丸”。还有就是,2013年乌苏市西大沟镇(场)对红山片区的黄萝卜进行了有机认证,其取材全部是他家地里的胡萝卜,这也是一颗“定心丸”。

据了解,乌苏市西大沟镇(场)二台子村、乌兰祖呼村等村被统称为红山片区,该片区种植胡萝卜、土豆的历史已经有二三十年。

乌苏市西大沟镇(场)从2010年就开始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在三年的时间里,该镇克服各种困难,加大宣传、资金投入、生产管理等方面力度,严格按照GB/T 19630有机生产标准体系相关文件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选择土壤、水质、空气均无污染的红山片区二台子、乌兰祖湖等基地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实行生态种植养殖。在2013年6月份再次顺利通过北京有机认证中心实地咨询检查。

如果说西大沟镇(场)二台子村是乌苏市胡萝卜、土豆等根茎类蔬菜种植的代表性区域,那么乌苏市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扎根塔拉村村民李世光就是乌苏市棉农转型菜农的典型代表。

“我连着种了好多年辣椒了,2014年我要种100亩辣椒,到塔城去寻找出口销路。”乌苏市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扎根塔拉村村民李世光说,由于棉花成本的增大,效益的降低,有种辣椒经验的他,2014年2月底在没有对市场有任何考察的情况下,就育了100亩辣椒苗。

为了给这100亩辣椒找销路,他忽略了家门口的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奔波千里之外的塔城,找出口这一销路。凭单个农户的力量和资源去做蔬菜出口贸易,李世光的勇气和胆识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偶然的机会,李世光接触到了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这一接触,李世光把销售辣椒的目光全部转向了这个市场,并且在他的带动下,又有几户农户放弃种棉花,改种蔬菜,几个人各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70亩。

“八十四户乡农民种了二三十年的菜,还没有听说,谁家敢一次种100亩地辣椒!”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总经理助理、乌苏市八十四乡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长柱,听了李世光种辣椒的事情以后,很是惊讶,对李世光敢种菜的精神和勇气很是佩服。

篇10

无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共有两个。

分别为:

1、江阴市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锡澄路38号。途经公交车:13路、17路、23路、28路、39路、519路、51路、520路、580路、581路、6路、73路、7路等。

2、高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塍东北路。途经公交车:宜兴213路、宜兴223路、宜兴336路等。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