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认得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科学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血药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一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通过音乐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起到较强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随着节奏做健康游戏、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
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那些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借助教材,让学生感受美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素养;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18-01
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质的主要阵地。当我们直面"如何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时,却呈现"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差异性。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初中音乐教师,我是《新课程标准》的忠实贯彻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一直在寻思的问题,也是我努力工作的方向。鉴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我认为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三点,即教师综合素养是基础;课堂教学技能是核心;课后反馈是关键。
1.教师综合素养是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基石。音乐教师不仅是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学习者和评价者。换句话说,能胜任新型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身兼多职、积极学习、勇于探索才能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堂备课能力的展现,也应当包括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师顺利备课的前提条件,而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环节。任何一堂课的成功,总离不开精心的备课过程,备课的充分性又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音乐教师必须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以确定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也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参考资料,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没有良好的审美习惯,体验能力、表现能力缺欠等特点来选择课堂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以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备课。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教材为媒介而进行的一个特殊的双向认识和互动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面对的是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备学生也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同时也能反映出备课的充分性。总之,作为教师素养的提高决不能只看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备课也决不能只备教材,还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又使教师的素养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升,进而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技能是核心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技能包括课堂语言、授课技巧以及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备课是正确的思维沉积,而讲课却是知识能力的升华。课堂讲授是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精讲"原则,所谓"精讲"就是将重点、难点、疑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好基本知识,这时教师的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性。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指语言的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更重要的在于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一般地说,教师的课堂用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和运用,讲求言简意赅,力争科学生动。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及时地集中到知识点上来对其进行准确地把握和领会。也只有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才能使学生直击目标,使他们在明了之中,亲近音乐、接受音乐、体验音乐,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当然,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也只是相对的。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插入故事,讲笑话或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等,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用语就具有幽默、风趣,而包含感彩。但不能忘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身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更要生动形象,不仅要善于运用声调的轻重急缓来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还要不断地创造出最优美动听而魅力独具的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增强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应通过必要的授课技巧来有逻辑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直到全面而透彻地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激发起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3.课后反馈是关键
课后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常常以布置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在这种终极评价方式中,学生也能从教师认真的批阅中得到启示,从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已,做好习题,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但是,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于检验音乐课堂效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未能充分的展现音乐课堂的开放性、有效性。我们认为音乐课堂的课后反馈至少应当包括课外音乐活动、文艺表演等应用范畴以及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方面。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以理论知识的考察为主,而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做到既能掌握理论,又能培养其音乐实践的能力,而音乐实践能力的养成必将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大众文艺,2010(23).
[2]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3] 李焕之.谈谈中学的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1951(01)
[4] 袁盛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 快乐阅读,2012(10)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11-01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促进学生美育基础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重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情感培养。面对目前死气沉沉的音乐课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全面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一切以人为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下文首先分析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一、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背景下,全面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活跃的音乐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心理需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中参与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自身的爱好鼓励学生去学习音乐知识,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陶冶自身的情操,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音乐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是情感的交流和传递。加强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强化,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学生素养的提高,最终促进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一)完善教学环境,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音乐教学理念,一切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体验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教师要注重同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平等尊重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加强教学氛围的营造,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比如可以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海报,放置一些音乐器材的模型等,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的熏陶下激发自身对音乐课程学习兴趣爱好。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面改革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的教学方法,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优化小学音乐教学。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音乐软件,以声音和画面的刺激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伴随着音乐前奏的响起,出现相应的意境画面,牵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重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入情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准备相应的教学刀具,在时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去跳去唱,在无形之间展示自身的才华,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表演,比如模仿大象走路的样子、蝴蝶飞舞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情境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整个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全面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切以人为本,不断加强自身音乐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树立可持续学习的思想。学校要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研讨会,交流老师间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音乐教学,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不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
三、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善音乐教学环境,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更好的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金亚文.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N].音乐周报,2001.
篇4
其一,将对话教学法引入高校音乐教学。
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从某种层面来讲,是音乐教师的“独奏”,是音乐教师的个人讲座,虽有一定成效,但也是造成沉闷课堂、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故对此进行革新,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基于此,该书结合教育领域的热点,指出将对话教学法引入高校音乐教学是革除传统教学法弊端、创新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究其原因,注重师生互动性的对话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在争辩音乐名人所提出的观念时,既可激发学生了解名人事迹的欲望,也可增加学生的记忆点;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的对话教学法,可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教师借用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音乐的审美价值时,既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举两得,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到一定高度。
其二,将实践教学法置入高校音乐教学。
实践教学法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理论认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其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操能力强的音乐人才。在这一认知的影响下,该书有针对性地探究、提炼出几条将实践教学法置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第一,将理论课堂与音乐会、文艺汇演等实践演出结合起来,推动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继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第二,打破传统音乐教育形式的限制,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音乐制作类企业、单位学习多样的音乐知识,提升自身的创造水平、演奏技巧;第三,加强课堂教学与户外活动的联动,让课堂教学走入社区、进入商场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其三,将网络教学法与高校音乐教学结合起来。
篇5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小学音乐;合唱;曲调;手势
所谓的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倡导和建立的一种音乐体系,也是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美育教育的黄金阶段。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简单的学唱模式,要通过认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来指导音乐教学,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性的音乐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歌唱中学会听、唱,在创造中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柯达伊教学法下的音乐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听唱读写中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一、集体歌唱,培养兴趣
众所周知,柯达伊教学法采取的是无伴奏的歌唱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感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有巨大的帮助,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柯达伊教学中,组织学生无伴奏地集体歌唱也就成为该教学方法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也是锻炼学生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种太阳》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唱”的能力,也为了确保音乐课堂的高效实现,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先以清唱的方式教学生唱一次,之后,引导学生先“读”歌词,即: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 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 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 送给北冰洋……之后,在组织学生学唱和轮唱,最后以“集体合唱”的形式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应用柯达伊教学法,使学生在集体唱、人人唱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养成“对位的耳朵”,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曲调学习,打好基础
曲调学习是小学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柯达伊教学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仅是简单地教学生唱歌词,并不学“曲调”,导致很多学生学了很久的音乐,但不识谱,不懂曲调。所以,在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时,我们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来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进而为大幅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质量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新年好》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先从曲调开始教,通过人声来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歌中包含的情感,即:
1 1 1 5 | 3 3 3 1 | 1 3 5 5 |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
4 3 2 ―| 2 3 4 4 | 3 2 3 1 |
新年好,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1 3 2 5 | 7 2 1― ||
祝R大家 新年好。
先引导学生学唱曲谱,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纠正、互相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自主地将歌词添进去,以词来代替曲谱,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对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时,我们要组织学生在曲调学习中享受音乐,感悟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进而为学生健康地成长做好保障性工作。
三、手势教学,提高效率
柯尔文手势教学是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将音乐课堂形象化,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所谓的柯尔文手势是用不同的姿势,通过在空间中的高低位置显示高阶中各音的高低关系的一种方式。我们要通过口与手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手势的辅助教学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利用大指向下表示“Fa”,向下倾向于Mi;大指向上表示“升Fa”,向上倾向于Sol……先组织学生从基本的手势学起,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手势的表达含义,之后,再用手势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辅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进而为高质量音乐课堂的实现作出贡献。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来指导小学音乐教学,使学生在无伴奏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中的美,使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在人耳与心灵的碰撞中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感受音乐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为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学生健全地发展都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音乐教育 ,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
审美是一种感性认识 ,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需要 ,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 ;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是一种自由的鉴赏,美作为一种理想中的目的与道德境界紧密相联。因此 ,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素养的培养应包括两个要点 : ①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②对于学生来说 ,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 ,而是表现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 ,以及得到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教育效应方面。
二、小学音乐教育审美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本条件 ,选择具有欣赏价值并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 ,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 ,展示美的结晶。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 ,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 ,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 ,其他教学手段 (幻灯、录像、多媒体等 )的运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2.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 ,采用体验的方式 ,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 ,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 ,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 ,进入角色意境中 :可通过表演 ,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 ,或为作品创编伴奏 ,或通过乐器演奏 ,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 ,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 ,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 ,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1)借助形象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
的情境 ,营造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 ,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激发学生探究、表现、创造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常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 :①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语言来描绘特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绪 ,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来完成审美体验。 ②妙趣横生的气氛渲染。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 “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 ,一时间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交织在一起 ,有效地创设了一种 “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 ,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 ,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③其乐融融的场景烘托。如在教学一年级《长鼻子》一课时 ,在音乐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大象的各种图片,丰富了学生视觉的感受 ,并以它作为音乐学习的补充材料 ,拓宽了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在这一课上学生一进入音乐教室 ,就被这浓浓的氛围所吸引。④丰富体验的电教手段。现代电教手段通过视、听的共同作用 ,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 ,将音乐与真实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 ,在多种感官的综合运动中获取音乐的信息和审美体验。
(2)审美创造 ,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 ,才能达到音乐教育 “以美感人 ,以美育人 ”的目的 ,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情感出自于兴趣 ,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必然乐此不疲 ,在无数次的循环反复中 ,必然产生了情感 ;兴趣源自于乐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 ,无数次乐趣的积累 ,必定形成浓厚的兴趣 ;而乐趣产生于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喜爱音乐 ;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来体验音乐的美感 ;以自己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歌曲《老鹰捉小鸡》、《春天里》和欣赏《龟兔赛跑》、《百鸟朝凤》等乐曲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来饰演不同的角色 :老鹰、鸡妈妈、小鸡 ,红太阳、小燕子、小青蛙、花朵 ,乌龟、小白兔、小猴子 ,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 ,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
篇7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方式策略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合唱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对合唱教学模式认识程度的高低对整个课程的发展有着突出性影响,教师需要将合唱中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效果。合唱教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细节发展要求,一部分音乐教师忽略了合唱细节的重要性,而且在音乐教学模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只以学生的音乐成绩达标为具体目标,缺乏对合唱教学的深入认识,阻碍了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正常发展。
(二)合唱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
成员配合的默契度和声色音调的控制调节是合唱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音色特征采用适当的合唱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规划指导,才能有效提成合唱教学的整体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只是采用反复合唱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带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了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合唱教学产生畏惧心理
合唱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的基本素质能力,由此对学生在音符和声调的控制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在合唱教学课程中,需要每位学生对一首新的曲目投入大量的练习时间,而整个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给学生的整体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力,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开始对合唱教学产生畏惧害怕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学有效性难以保障。
二、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中小学生在音乐合唱教育学习中需要控制好音准和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力。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训练气息和肺活量,演唱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气息与音节的控制,能够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开展。为使学生有较好的音准,教师就要训练其咬文吐字,这能让学生变得口齿伶俐。学生要想在不同声部在演唱过程中有较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就要具备敏捷的反应与思维能力。因此,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能直接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培养,在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定能构建其自身的审美心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确定教学常规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需要确定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开展一切关于教学活动的根本,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需要在教学之前确定声部,并且依次确定教学常规。对于学校的音乐活动而言,开展合唱教学是学校普及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合唱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合唱受到学校音乐课堂环境、教学器材的影响较小,具有普及性强、效率高的特点。合唱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现有条件,根据音色、音域的特点安排其在合唱中的角色,使得学生具有人人平等参与的权利,发挥学生的特长,提升教学效果。历史上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合唱课程的开展,比如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他通过创造以歌唱为中心、多声部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都能够参与合唱,从而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
合唱教学对于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合唱的教学效果,和唱者必须明白自身在合唱中的角色,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获得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唱与独唱的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乐中的意境与美感,通过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步学生了解到合唱的美丽。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的教学
合唱教学是意向合作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在合唱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技巧与合作精神。通过合唱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合唱的多声部训练而言,让学生感受合唱效果,并且通过高低声部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结语
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合唱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美的感知能力以及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细节,从教学训练与教学过程点滴入手,以确立教学常规、重视二声部视唱训练、开发多方位的听赏、丰富歌唱的表现形式,促进合唱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津津.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4(04):10-13.
[2]肖眉雅.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声合唱实验与研究[J].音乐时空,2015(08):157-158.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文化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7-02
《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音乐教育定位于文化层面,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重大提升。很长时间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我国的音乐教育重视技能教学忽视了文化教学,尤其是忽视了德育价值,使得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其文化素养。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开拓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内涵,是音乐教育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
美育作为大学音乐赏析最直接的形式,音乐将历史、现实和未来完美的融合在了多种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中。生动的音乐旋律,将客观世界的美丑艺术化,使欣赏者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加深对美的认识。多少人文内涵蕴藏于音乐之中,思想、价值、情感、道德尊严艺术素养等人文特征都被包含在音乐里;各个国家由于历史的不同,其社会、民族、时代、风俗也大不相同,孕育在音乐中的内涵也不相同。由此可见,在人文教育的领域里,音乐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法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这种教法只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使有些学生学习感觉枯燥、难学,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优化音乐教学,将音乐与人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历史多方面相融合,让学生体会不同时代的音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多进行音乐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音乐的发展历史上讲,处处都体现着音乐与经济、宗教、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音乐展示出来,尤其是与时代文化的联系,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艺术形象性和情感性”,与多种艺术相互的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共性。这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和表现构成,让人们以艺术的各种形态表现形式,在音乐的情感意境中感受和体验内心升腾的美,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操,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
二、在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意蕴中体会和培养文化美感
在灵动的音乐中,利用音乐情感,来感悟文化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课的内容,结合现在学生对音乐的感触,以情感人借用音乐来寻找与学生之间的共鸣,激发学生内心的音乐情感,展示音乐在情感上的表达,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主动的去欣赏、感受、表现、创造;以美育人,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之中,感受美的传达,像一股清泉淌入心间。将学生置于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美感的享受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培育,内心升腾那种美的高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每一个时代的音乐,都有其深刻的音乐意蕴。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展示喜剧舞蹈、歌唱表演、音乐小品,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释放出来,而不拘泥于形式。学生在表达中自由翱翔、乐于创新,从而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对音乐中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变的自然、流畅。领悟了文化内涵,提高了文化素养。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扩大文化视野
聆听是音乐的魂,是思想放飞的基础。音乐要遵循“以听为主”,让学生在听之中将自己的个人魅力散发出来,用音乐来撞击学生的心灵。当前音乐的流行使音乐无处不在,学生每天主动、被动的都要接受很多的音乐信息,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交叉聆听,容易使学生将听变得很随意,养成了不良的听觉习惯。可见,为学生创建音乐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如何去听,学生应该多实践、会实践,将学生置于广大的音乐海洋中,感受音乐、聆听音乐,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以纠正学生在随意听上造成的不良习惯,使学生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感受和鉴赏音乐,融合众多音乐之美,在这种音乐的氛围中修炼文化素养。
四、整合多学科渗透音乐赏析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使音乐的学习范畴不在拘泥于音乐本身。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一些无形的桥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和相关学科进行综合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中领悟音乐的独特性和魅力,把握音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顺应音乐发展的潮流。具体的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有: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自然、音乐与舞蹈戏曲,音乐与物理等。多学科的相互结合丰富了音乐课堂,进而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强化音乐文化与其它艺术门类的联系与互补作用
创造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不仅仅是重复的劳动者,还要有自己的创新,自己对美的理解。可见,高师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审美能力和教学素质的提升。在教学实践、教学管理中逐步的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计划、内容、教材、教法的各个环节中。然而,在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大工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做到高度协调、密切配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在组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互补统一。在课堂上,要进行不断的更新教学模式,深化人文素质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使其更具实效性、鲜活性,突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认真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从素质教育的全局出发,建立高效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单就整合来说,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将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拼接,只有相互有机融合,才能发挥多合一的优势,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J].艺术教育.2010(03)
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师生互动;问题分析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方式逐渐在各科中显现,初中阶段的学习更应重视这一条件,在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老师也应该明白,学生是课堂的核心,只有真正在课堂和学生产生互动,课堂氛围才会活跃,才能进行有效的授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主动产生思考,并表达出来,让老师进一步对学生的状态有所了解,才能针对性的制定学习方案,使学习事半功倍。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交流,思想行为才会产生交流,进而形成互动。所以师生之间也不例外,只有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才能带动课堂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对于音乐课堂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背景和魅力,更多的时候,音乐课堂会表现出抽象性,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仅局限于对于音乐的聆听,评价也只能停留在好听与不好听的认知水平,所以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肢体行为交流,语言交流,眼神交流,以及思想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的本质,对音乐的创造条件,对音乐人,音乐背景都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帮助音乐课的有效进行,使课堂更加积极和美好。师生之间强有力的互动可以是表现在对音乐的前期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并对音乐的创作条件是怎么样的,做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并让学生在下一次的课堂做出讲解,让学生与课堂产生积极的互动,与老师和同学自身不断的交流沟通,既让学生了解了音乐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们对于音乐的不同见解,用听后感的形式写出来,在书面上与老师形成一个互动交流,让老师在准备下一门课堂的时候可以更贴近学生的思想,不断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感。
二、课堂中师生互动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不匹配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中,可能会因为老师备课的不足,出现专业性的错误,对音乐的教学产生偏差,使授课内容与课本内容无法更好的联系起来,这样很容易让学生的课前准备,无法运用到正课上,从而对课堂产生消极的态度,致使师生之间的行为无法因为课堂内容而有所交流沟通的表现,使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大,不利于课堂的长期有效教学;再者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容易比较跳跃,可能老师在讲到这个关键点,学生的思维跳跃到另一个方面上,并因为学生的表现行为,打断老师原有的上课思维,是课堂内容不严谨。这种情况不仅要求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还要照顾学生的感受,在处理突发问题的同时也要有能力将课堂拉回正轨。这种对课堂的控制力,也是老师应该不断加强的地方,只有在课堂和学生之间良好的转换,才能让学生与课堂,与老师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作用于高效的音乐课堂。
(二)对课堂的资源丰富化在课堂内容部分,要允许课堂出现不一样的声音,鼓励学生们对于音乐或者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出不一样的表达,积极配合学生的问题做出回应,也可以有意的创设环境,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并积极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思考中变得积极。当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免不了采用到课外资源,课外资源的运用,需要教师好好把关,保证课外资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对学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否则容易产生使课堂脱离控制,使学生不知所措,想表达的东西不能准确的表达,混乱思维等现象。
三、加强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
师生互动是一个不断加强和进步的过程,不能是一蹴而就,必须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而加强的一种亲密关系。为了更好建立师生关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口发言,让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疑惑,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在课堂内容讲解完毕的情况下,还可以选取一些课外的音乐播放,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并主动去接触音乐,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利于之后更好的教学。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应明白,弹奏和乐器的使用不是课堂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所以,老师要通过运用合理的资源,是学生与老师的思想逐步接近,由心出发,感受音乐,去赞美音乐,和欣赏音乐,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由师生相互表达相互感知的能力,只有让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体会老师的感情,并学会对音乐欣赏和喜爱。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程改革;创新;示范
自从1989年师范学校毕业以来,我就与初中音乐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经过不断的学习,我尝试走出了一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教学方法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的音乐教学课改之路。不能说我的课有多成功,但在省市比赛中也曾多次获奖。我认为成功音乐教学的秘诀在于:永远不要有模式、过程相同的两节课,永远让学生对你有神秘感,让学生思考你、欣赏你――这要求你不断地思考与创新,创新是灵魂,是音乐教育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多年来音乐教学所追求的。
一、 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的认知。一堂好的音乐课一定要有教师的示范,教师优美的范唱、范奏更能拉进老师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感觉到这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如果只播放多媒体学生会误认为那是歌唱家、艺术家才能做到的。示范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知,也能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课堂上我会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即使是在播放多媒体,我也要和着音乐一起唱或在作着指挥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中,生成我们所要达到情感。"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二、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课应紧紧围绕音乐这条主线,从音乐元素入手,不管是音乐知识、歌曲处理、还是音乐创作内容,我都十分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鼓励学生积极表演,而且只要学生敢于表演、自信表演,我就寻找机会肯定和表扬。同时会得到老师、同学的最热烈的掌声,但也切记决不能滥用掌声。表扬具有扩散和轰动效应,大庭广众之下给他们认可,可以帮他们树立自己在同学当中的威信。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音乐知识、技能、水平以及综合音乐素养都会有很大提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期待教师的表扬,不只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更是借此得到同伴的肯定,对整个班级来讲也是正能量的传递。学生的表现欲望、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了。
三、教学中善于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
比较,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不同的音乐有它特定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或体裁、风格、表演形式等方面的特点,课堂上我经常将同类题材不同体裁的乐曲进行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艺术修养。如在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我在知识拓展这一环节中又欣赏了《梦驼铃》和《故乡的云》两首歌曲,让同学们比较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同学们充分体验音乐作品中思乡的情感,感受不同音乐情境的美。再如,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以"小夜曲"为例,莫扎特、舒伯特、比才等都有精致而各不相同的佳作;以"进行曲"为例,威尔弟、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等人作品都各具特色;特别是"舞曲",如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等。
四、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有式而无定式,我的音乐课一改以前由老师教的模式,变成自己教自己,而老师在其中之一充当的是一种"授人以渔"的角色,让学生寻找不认识的表情记号、音乐符号、演奏的乐器和自己唱不准的地方,这种方式养成了同学们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根据音乐的内容自由发挥学生的想象,任意选择所学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梦想,发言的学生多了,新奇的想法不断涌现。这样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欲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音乐课堂更有价值、更有效率。
初中的音乐教学,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能从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下来,能愉悦学生的身心,并能正面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创造而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