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新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等层面过渡到了核心竞争力竞争层面,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如何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因此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企业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之提出了新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更多的有益思考。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构筑策略 探讨
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企业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众多企业管理者口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不过由于核心竞争力在我国企业管理管理领域的实践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领悟核心竞争力的真谛,在具体的构筑中存在很多的偏差,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更多的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撑。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
核心竞争力学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能够让企业保持持久领先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来源一般集中在资源与技术的获取、资源与技术的转化以及资源配置管理等三个渠道。从定义中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是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区别于他人,他人不能够轻易的模仿以及超越,否则就不能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二是相对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竞争对手的超越,可能以往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且核心竞争力总是在横向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才能够得到确认;三是长期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企业长期经营中才能逐渐累积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寄希望短时间内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现实的;四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竞争力不能够归类到核心竞争力范畴之内。通过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更有助于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采取正确的策略。
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梳理总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提供参考。
1.技术创新
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的不足,企业管理者抱有投机心理,总是希望通过抄袭他人的技术来获得技术优势,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短视效应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认为技术研发创新不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收益,因此技术投入方面吝啬异常,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领先的技术,只能跟随在别人的身后,技术层面始终落后一步,不能获得技术优势,必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2.人力资本
在人力资本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作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受损。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方面力度比较小,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员工的培训,这使得员工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大打折扣,影响到了员工以及公司的绩效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方面不够健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员工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也必然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
3.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文化作为企业长期经营中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市场的拓展、规模的壮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这种难以看到长远收益的工作并没有给与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由此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对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4.管理模式
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落手也会影响到其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滞后于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管理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管理行为的不当,并产生不佳的管理效果。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尚未树立,各项管理措施的开展不是围绕员工来进行安排设计,脱离了员工的管理必然会沦为空架子,造成管理效果的逐步走低。
5.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滞后是拖累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又一重要因素,一些企业营销管理以让比较粗放,既没有形成良好的营销管理理念,在营销手段方面也乏善可陈,结果就导致企业的产品泯然众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形象,而在销售组织层面的缺少弹性也使得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反馈不够及时,不能虏获客户的心,销售层面的落后势必会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危害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策略
不同企业的千差万别,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对于哪些核心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却有很多的共性,通过总结核心竞争力较强企业的经验做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影响因素,本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进行归纳如下:
1.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企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带来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期耗资较大,受益期限不较长,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而不能够因为看不到即时的效益就减少投入或者不投入,这种做大极不可取。要想在日渐加剧的竞争环境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扩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唯有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树立。鉴于此,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应加大投入,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来抽取固定的仅仅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中去,调查发现,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好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给予技术创新足够的物力支持来夯实技术创新的基础,保证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2.充分激励员工工作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应注意发挥人的因素,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加以激发,为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夯实人才基础。为了充分的激励员工开展工作,需要在激励机制方面做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精神激励,在保证物质激励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增加精神激励,这样的激励效果要比单纯的物质激励要好得多;二是注重工作激励的使用,通过提供给供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及时对于员工的工作给与肯定,提升其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满意度;三是注重团队激励,考虑到企业工作分工的不断细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了主流,企业应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激励,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良好的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集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这凸显了企业文化建设在其核心竞争力构筑中的作用。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通过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将来有机的联系起来,并能够将企业的优势、不足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提炼出来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自身生命力的所在的企业文化要素,并将企业文化通过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努力来加以强化,使得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功能的全面的发挥。
4.构建卓越管理模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就是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卓越管理模式。企业卓越管理模式的构建关键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市场的需求快速反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卓越绩效强调组织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只有如此才能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从而赢得先机。二是坚持持续创新,创新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面对企业之间产品、竞争等方面同质化趋势不断加重情况,企业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三是做好全员学习,知识折旧的加快使得全员学习成为了企业获得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的必然举措。
5.加大营销创新力度
营销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随着企业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就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哪些善于营销的企业总是能够带来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企业的经营步入良性的循环通道之中,反之哪些销售不佳的企业只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养在深闺无人识”,产品销售不畅,损害企业的经营发展潜力。在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活跃的情况下,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能够实现突破的话,必然会给企业产品销售带来大幅度的增长。企业营销创新涉及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组织创新以及营销手段创新等几个方面,在营销理念的创新方面,企业需要树立整合营销、公益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在营销组织方面应构建体弹性化、项目化的营销组织,在营销手段方面应在价格、渠道等方面积极创新,这样从才能够确保营销不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短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应有持久努力的思想准备,通过企业诊断咨询来发现自身影响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因素,寻找比较优势,对于优势加以强化,对于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这样才能够使得核心竞争力更做到节节攀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
参考文献:
[1]杨玮.浅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2]吴文会.浅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现代企业文化.2009(32).
[3]韩珂.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经济师.2006(10).
篇2
关键词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2-0014-03
作者简介 周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周国宏,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200多万户(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有46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有38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税收总额的一半,并提供了约80%的全国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各个方面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他们综合起来表现为核心竞争力弱,这成为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1、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由于企业各自的实力及发展状况的不同,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着或弱或强的程度区别。王友志(2007)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组织制度、制度体系和资源要素。其中组织和制度是基础,要素和管理是支撑,价值理念和文化是引导,这样形成了一个系统化、动态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由此建立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模型,见图1。我们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各组成要素的内在机理,将其分为三个层面:核心是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等。第二层是组织制度与管理。最外层是资源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见图2。值得指出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构成层面是符合木桶原理的,即只要各个层面或各个层面中的任一要素存在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2、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在核心层价值观层,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先进的价值理念做指导,企业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注重对好的企业文化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许多中小企业片面强调公司或个人利益,而缺乏服务社会和公众的意识。好些企业的价值观中过分强调物质层的建设,而忽视了员工内心的要求等。从组织制度与管理层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不够科学,企业管理结构不堪一击,多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不够完善和科学。从最外层资源要素层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企业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管理队伍素质偏低,高技术人才奇缺。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核心竞争力面临着提升难度大、提升所需时间长的困境。
二、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官雪梅(2006)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管理组织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等。
1、管理组织不够科学。企业管理组织能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保证,包括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企业管理组织能力。企业战略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然而,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不够完善和科学,这往往使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在利益和降低风险的驱使下,片面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他们不顾一切地追求发展速度,扩大生产规模,或盲目地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他业务领域,从而降低了在主营业务领域的投入。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维持。甚至会使原来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丧失。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指企业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企业只有拥有适应自身需要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才会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多为传统的直线式结构,这使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慢,常出现双重甚至多重领导的现象,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这种模式很难适应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技术创新能力受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成功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先进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迎合人们需求,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具体表现为:(1)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技术人才极度匮乏。(3)经营观念陈旧。以上三方面原因致使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这成为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
3、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弱。当今时代信息流量大、流速快,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者要高度注视各种信息,迅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地作出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最优管理。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弱。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重视不够,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我国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远远不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的覆盖面较小,服务的内容不完善,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水平。
4、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重要职能,企业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才能体现出其社会存在价值。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表现为市场营销观念弱和市场细分失当等。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观念不强,许多企业不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以至企业没有营销策划的组织。由此导致企业营销战略仍停留在推销产品、获取眼前利益阶段,企业为顾客服务意识不强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这使企业很难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的又一表现是市场细分失当。正确的市场细分,可使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和对需求变化进行预测,也可为企业的研发与产品生产提供参照依据。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主要以产品的性能为导向来进行市场细分,而忽视对消费者的研究,致使企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1、改进管理组织方式。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方式是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为此中小企业要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和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战略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定位,这就要求对企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对组织资源进行客观认识,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进行认真考察;而后,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使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以保持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在现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管理合理。中小企业要改变过去那种固定封闭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向以人本管理为中心的创新管理,知识管理转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因此,中小企业要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保证。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是满足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它对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研发能力有限的问题,考虑到单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比较困难,故可采取联合创新或模仿创新的方式。联合创新即是由多家中小企业联营,以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组成联合研发公司,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模仿创新不是纯仿造,而是跟随市场变化,借用先进技术产品的原理,再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加以改良和创新,超越该产品的创新技术,这既不会构成侵权,又易使企业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解决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中小企业应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造核心产品,不断占领和创新市场,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此外,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同时,企业要加大对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有利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篇3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随着科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高科技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企业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合理设计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发展现状,也有利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立足站稳。
一、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度量高科技企业竞争优势的基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实用性等四大原则。
1. 系统性原则。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受其科技资源条件、财务状况、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科技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不能仅考虑单一因素,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对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
2. 可行性原则。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与现行的高科技企业业务核算指标和统计指标等统一,以利于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指标设计时,必须明确指标的含义,保障指标数据获取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评价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必须适量得当,且不出现交叉关联性,同时评价方法必须规范化且易于操作。
3. 可比性原则。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广泛适用于同类型的高科技企业,计算口径和统计方法必须保持一致,涉及的评价指标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在不同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以及空间维度的横向对比。
4. 完备实用性原则。随着高科技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升级以及科技竞争领域的转换,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会发生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二、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动态变化的基本经济单元,其竞争力水平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确定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因素
高科技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运行环境,即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通货膨胀因素、高技术产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价格水平及竞争程度等;政策法律,即国家制定的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体制,即宏观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文化与价值观念,即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购买习惯、消费倾向和投资偏好等;竞争环境,即高科技行业的现有竞争者与潜在竞争者的科技资源条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水平以及科技竞争地位等;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即企业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替代品对其产生的威胁等。
(二)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即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科技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重要体现;科技人力资源,即科技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财务状况,即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其正常运作的基础支撑,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其核心竞争力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即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规模与结构、组织战略、经营模式等因素;企业文化,即企业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促进了企业成长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实用性”四大基本原则,结合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科技人力资本指标、科技财力资本指标、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和企业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指标等五大类指标。
(一)科技创新能力指标
1. 科技投入比值,即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支出总额(包括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经费支出的总额)与同期营业收入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高科技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的科技投入越高,未来竞争优势越明显。
2. 知识产权比例,即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占同期行业知识产权数量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才能提高科技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经济实力。
3. 新产品产值率,即高科技企业的新产品总产值占同期全部产品的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效果。
4. 高技术产品领先程度,即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程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科技能力,可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分。指标越大,表明高技术产品的优势越强。
5. 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即高科技企业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科技能力,可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分。指标越小,表明竞争对手越难以超越。
6. 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产品数量。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核心技术的衍生和科技开发及转化能力。
(二)科技人力资本指标
1. 研发人员比重,即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研究开发人力状况,指标越大,研究开发能力越强。
2. 人力资本投资总额,即高科技企业提高员工劳动能力的资本投入总额。该指标最终反映了企业劳动产出的增加。
3. 人力资本效率,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率。企业综合业绩的提高依赖于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降低。
(三)科技财力资本指标
1. 财务效益状况,即高科技企业的财务收益是评价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2. 资产运营状况,即高科技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必须充分考虑生产周期和行业差别因素。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偿债能力状况,即高科技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必须与宏观经济环境、融资环境、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一起综合考虑。
(四)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
1. 组织聚合力,即高科技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同期行业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培养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经营理念的内聚力。
2. 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即高科技企业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与总平均生产能力的比值。该指标是企业协调整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实现其价值的程度。
(五)企业影响应变能力指标
1. 产品市场占有率,即高科技企业产品的销售额与同期行业的产品销售总额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
2. 用户满意度,即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获得信赖或好感的人数与企业认知的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社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
3. 企业信誉。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定位及社会认可程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
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的平衡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综合体现了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探讨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构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逻辑结构,完善现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拓展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茜茜,赵先振,李姗姗,吴丹.高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视界,2014(24).
[2]王俊岭.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
[3]刘霞,施小宾,魏豪,黄继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J].经济师,2011(08).
[4]高鸿雁. 对网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探讨[D].北京邮电大学,2007.
[5]白璐.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6]黄志锋,余大杭.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问题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7]王芳.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企业,2005(12).
[8]黄东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2.
[9]白辉,钞彩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10]王辛平.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8).
[11]陈红川.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04).
[12]赵隽.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标准与方法研究[J].市场研究,2004(12).
[13]李维胜,秦长文,王永超.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4]夏海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C].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2005.
[15]王军波.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湘潭大学,2008.
[16]杨文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基于IOWA算子的模糊视角[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17]刘焕峰,王哲.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理论的企业财务竞争力模型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
[18]王军波.网络经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遇和挑战[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19]郭瑞林.浅谈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环渤海经济t望,2009(06).
篇4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特征;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时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优势的内在支持。
拥有关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必须高度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开发,才能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回答。
1.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解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点有:①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②核心竞争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易为某个人或某小组完全掌握。
2.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判定标准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长期产生竞争优势的竞争力,然而,并不是企业所有的竞争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根据对核心竞争力要求的描述来识别和判断哪些竞争力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是价值高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那些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竞争能力,它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2)核心竞争力是稀有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即使一种竞争能力很有价值,但是如果可以被许多竞争对手所拥有,那它产生的则只能是竞争均势而不是竞争优势。
(3)核心竞争力是难以模仿和学习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学习的,并且模仿和学习的成本很高。在以下情况下形成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学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条件。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并不是企业所有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以下特性时,这些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用户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价值创新则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企业运用核心竞争力开发研制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2)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延展性,在新的领域内积极运用而得以实现的。延展性使核心竞争力更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与诀窍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深深印上了企业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烙印。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2)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
参考文献:
[1]拉母·查兰.持续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李世成.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5.
[5]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6]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篇5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层次分析;模糊评价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全球企业进入一个共同化竞争的领域。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市场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也日益增强。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求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够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但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本身还不完善,如何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还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因此,构建科学可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十年代。菲利普·塞尔兹尼克在《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艺术》一书中,就曾提出过企业特殊能力的概念。1990年Prahalad和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一个新纪元——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阶段。Lenard Barton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国内外有关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著作和文献不断出现。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能使企业对自身及同行业竞争力状况有一个定量的、清楚的认识。企业对自身竞争力水平和变化状况的把握,能便于企业分析其竞争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竞争战略,对同行业竞争力状况的及时了解和把握,通过在与竞争对手的对比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才能对其竞争力各个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各种途径巩固优势,弥补缺陷,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一个指引的、行之有效的战略,为企业效率提高提供努力方向。
目前,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己趋于系统化,如金磅指标体系设计法、张金吕指标体系设计法等,然而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研究相比之下则相形见绌,对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还不多,很多文章都是在探讨指标体系的建立而没有进行评价。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参考了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国家经贸委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及《远东经济评论》评价体系,同时借鉴了李建明(1998年)、赵春明(1999年)、(2000年)、管益忻(2001年)、周涛(2003年)、赵国浩等人的研究成果,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27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包括生产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2个二级指标,核心营销能力包括品牌营销能力和市场及营销创新能力2个二级指标,核心管理能力包括财务及资本运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3个二级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表1)
三、Fuzzy-AHP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在考虑多种因素影响下,对某种事物做出综合决策。设U=(U1…Un)为n种因素,V=(V1…Vm)为m种决断,在对事物进行决断时,由于各因素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V中m种决断本身常常是模糊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从U到V的模糊变换。本文采用Fuzzy-AHP综合评价的方法,首先对数据实行无量纲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篇6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竞争力中最为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别人无法取代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层来讲,也需要相关的、通过审核的值得信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来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和分析,为其寻找自身的薄弱环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使企业了解自身的产业定位,为其在产业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提供指导性的方向。这一切入点,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登堂入室”提供了可能。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无形资产审计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得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就其实质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这一点来看,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与无形资产具有一致性,即都体现为企业的获利能力,都使企业成为特定市场领域的领先者并获得超额利润。同时,它们在内容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利等无形资产外,其他无形资产或者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技能或知识,或者是企业运用这些技术和知识所获得的成果。当然,不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简单地等同起来,但至少可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以无形资产为基础,是企业通过多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根据以上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无形资产,据此可以推断,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就是无形资产审计。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客体的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具有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统一体,尤其是隐性知识,它具有高度个人化的难以察觉性和模仿性,恰恰是这部分知识不仅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且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内在动力。因此,隐性知识的特征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从而与竞争对手相区别。
(二)审计主体的高层次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对于从事该审计业务的组织和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审计人员精通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知识。从事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组织、人员必须具有学习、研究、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必须跳出传统审计的层次,从企业资源整合及运用的更高角度,判断、审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方方面面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得出这个企业发展前景究竟如何的结论,这种结论也可以验证企业的现行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是否真实、可靠。
(三)程序与方法的特殊性
传统审计程序和方法一般立足于静态的企业环境中,对企业状况进行分析,没有涉及企业的战略领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内容也就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这就要求审计方法不仅要吸收传统审计方法的精华,还要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技术创新、时间等动态因素加入到审计分析方法中来,完善现代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体系。例如,有些审计对象可以采用定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但是一些重要的非定量指标如: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都很难找到科学的方法加以量化,而这些有时更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因此,必须考虑这些特殊性,否则必将会使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审计
西方学者打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的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有形管理的效率。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地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对此,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根植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核心竞争力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应该运用专业的管理审计知识,帮助企业识别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总结经验和经营理念,不断地以书面的形式,以制度的方式,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具体地体现出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特色管理平台审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如果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管理平台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架构,它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和管理的优化。企业应在其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构建有特色的管理系统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减少管理层次,消除信息阻隔,以加快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例如,春兰集团能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综合家电企业,正是得益于它的管理。随着春兰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全新管理模式。正是本着这种需求,春兰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扬弃、创新,逐渐创立了矩阵管理模式、六西格玛模式,基于核心技术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形成了“春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权衡,综合考虑企业的管理平台,通过企业战略管理、核心制造管理、核心技术管理、组织界面管理、核心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的考核指标审查,分析本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此不断培育和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平台。
(三)人力资源审计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不仅能使人才发挥聪明的才智,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人才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作为高科技公司,就必须把企业建成高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将无疑是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的最好办法。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求高效和强有力的合力,高效要求科学的机制、灵活而有效,合力要求整合而有规则,灵活、协调而有序,规则和控制又不能是制约效率的教条,在科学有效的规则下,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凝聚中,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人力资源审计是按照特定的标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法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而检查、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机理,从而为组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的支撑。通过人力资源审计有利于确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明确人力资源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发现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审计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是终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该产品和服务背后隐含的科技的竞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线,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一个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引进甚至是购并等方式获得技术,但长期和过分地依赖创新成果很可能导致内部创新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很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认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且都有自己的领先技术和拳头产品。
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技术本身并不等于商业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把企业的技术转化为商业上的竞争优势更为关键。对此,内部审计必须掌握技术研发方面的重要技能,当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经营程序的变革时,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对这种变化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其达到既定目标。此外,针对将会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削弱的模仿复制现象,为了防止核心技术的扩散,应采取不同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五、开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入开展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甚少,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一个新事物,对于它的研究既有利于丰富审计理论,又有利于培养和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活动。最初由管理学界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相关的审计问题研究得相对较少,尤其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理论研究更少,从cnki的检索来看,不过四、五篇论文。目前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研究还停留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审计理论与实务人员不断投入到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研究中来,丰富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以此来指导创建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
(二)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
以“增值和改善”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审计改造;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转向事前的防范;从微观层次转向宏观层次,以有限的资源和风险管理为基础,寻找高风险领域,制定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的控制制度或程序,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完善管理,使内部审计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而发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尤其是董事会的高层组织人员应彻底转变观念,内部审计不是一个不得不设置的“得罪人”的部门,其对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积极活跃的增值型审计部门能够在提高企业收益、改进经营程序、增进部门交流、加强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
(三)注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指标体系
篇7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权威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标志性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阐释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2)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
(3)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第一,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第二,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第三,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
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
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
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
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
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
篇8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我国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世界500强已有80%进入中国,参与国内市场的角逐,我国企业不但要在国内市场与更多的大型跨国企业进行直接竞争,还必须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能够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要拥有这一优势,企业就要在其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即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必要性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
之所以如此强调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影响全局。可以肯定的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培养将是我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充满机遇的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途径。然而,我国企业在建设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大型国有企业往往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很完整,内部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科学的管理和高水平的运作,出现了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而中小型企业往往是后劲不足,昙花一现,在管理或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好高骛远,为了“蝇头小利”而束缚了手脚,难以取得长远的发展,有的拘泥形式,盲目套用顶级公司的核心理念,却适得其反而每况愈下;有的投机倒把,甚至从昧心、违法的经营中寻求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最后只能是一败涂地。
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导致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管理决策能力的匮乏
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渗透到企业的全部行为中。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在决策能力方面关键反映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战略眼光、洞察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等方面。基于管理决策能力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独特的战略决策能力,并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按照制度和规则去实现有序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巨人”倒下的关键在于基于管理决策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缺乏。1995年,巨人集团发动的“三大战役”等活动以及后来巨人大厦事件的发生,史玉柱不得不承认,集团的协调出现了问题,企业的决策发生了重大失误。从核心竞争力角度考察,虽然巨人的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关键的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弱,实施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差。
2.技术创新能力的匮乏
想要技术领先,就要有核心技术,就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巩固、完善核心技术。对日益加速的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先天不足”,“从众”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同时从创新的方式上来看,企业的创新一般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企业自身资源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引进创新。但利益的驱动以及我国法制的不健全,使很多企业追求的并不是长期的竞争优势,而是眼前的小利。因此,假冒伪劣、盲目趋从等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企业乃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核心竞争力缺乏强化、扩张、升级的过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但这个动力本身也是需不断发展提升的,只有这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永具特色,永葆青春,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加强了企业内的民主管理,并开始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但企业在经历了痛苦磨砺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忽视或淡化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核心竞争力退化,并最终丧失了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动力源特征。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策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始终保持较强劲的竞争能力,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比较强的地位。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当然,对它的建设和培养还要有一个本质的规划和长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内外两方面:
1.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再次,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2.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再次,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优秀的已经成功或者即将成功的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必须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以确保自己能够活得长、长得大。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以及广大的企业管理者自觉地运用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企业之道,为企业之本,在此基础上吸纳西方优秀管理文明,形成以自身特色为大本大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跻身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商誉 核心竞争力 企业 联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对其市场竞争能力能够长期稳定起主导和关键作用,并且是其他企业不能或不易替代和模仿的要素。商誉是企业的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
1.从过程上看,企业商誉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企业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形态都是结构性的、隐性的,都是企业特定历史进程的结果,这就决定了二者的建立不是朝夕之功。企业商誉的积累是漫长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 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 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的一种能力。
2.从手段上看,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商誉的关键点。企业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是企业家成员的思想与精神境界的综合体现,企业只有塑造一种属于自己的,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让企业形成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同时企业文化也影响着人力资源的效用,它也是企业商誉得以产生的土壤。商誉只有与人力资源所衍生的企业文化保持紧密地联系,才可以长期保持不变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得以维持其竞争优势,也是维持其商誉的关键所在。
3.从影响范围上看, 二者都涉及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 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而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特殊形式,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关,因而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的可辨认的各种资产分开来出售,它的价值,只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因此,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样,影响范围都是全面地、整体性的,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4.从产生的根源上看,商誉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垄断与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对市场和技术的垄断均为可以出售的权力,应属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范畴,而前者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出售,与之相联系的超额赢利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净资产超额赢利能力。所以,企业的商誉应来自其对人力资源的垄断,当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为正值时,该部分超额效用的价值体现即表现为企业的商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核心技术、营销网络、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但其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对人力资本的垄断,它与商誉的产生根源是一致的,人力资本的使用权与占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的契约具有不确定性或不完备性,正是这种不完备契约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才使得来自人力资本的超额利润的产生成为可能。
5.从实质上看,企业商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商誉的目的与归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源泉,是保持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生命线,所以,能够为企业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并非商誉本身,而是隐藏在其后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商誉的实质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誉仅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实际上,正是由于企业拥有内在独特的不模仿的核心力,它才能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才实现企业整体价值大于其各部分价值之和。如果把正面的商誉作用于企业, 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都能给企业带来超利润的能力。商誉既是一个企业与企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塑造形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在我们看到商誉与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联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二者的区别: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从企业的主体出发,强调企业自身对知识和技术等要素的整合;商誉更多地注重顾客对企业的认识与表现,强调客体对主体的反映。商誉虽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存在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体现在资产审核的账面上;而核心竞争力与其有关的成本没有可靠的或可预期的联系,其所产生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从产出的角度我们也无法准确地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计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丁为民:企业契约的实质和经济意义:一个的说明.经济学家[J],1998.1
[2]于越冬: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会计研究[J],2000.3
篇10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脉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企业文化中企业本身的背景、发展历程,员工的成长学习经历,企业的开拓创新无疑都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企业的产品可以复制,设备可以更新,人才可以再招聘,但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只能靠企业自身,模仿不来,要结合企业情况制定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从各方面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对外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创新能力,从而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有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资源、企业制度、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它们同时对终端产品和服务起决定性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可以组织经营管理创新、技术研发能力创新、产品服务等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影响并激励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并通过改变其行为与思维习惯来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创新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企业文化创新要与企业自身相适应。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因为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创新必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企业的成长历程,企业的运营状况等。企业文化是不可复制的,他只有具备自己的独特性,才能使员工形成独特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才能对公司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感染与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将自身与公司融为一体,与企业共同成长与进步,企业的荣耀也是他们的骄傲。
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我国,有许多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靠引进技术来维持企业运营,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其难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立足,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我国企业应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不是一味地复制与引进,在此基础上不加以创新;应重视学习相关新技术与新技能,不断改进与创新核心技术,使企业更具活力与生命力,从而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必须真正重视人才的培养,让人才为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当然这必然需要企业给员工搭建良好的激励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可采取浮动的工资福利方案、精神激励等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必不可少,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企业,因而对员工实行终身教育,使员工不断获取知识,挖掘潜能,从而使企业也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包含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方面。硬件环境建设是改善企业基本的工作环境。软件环境建设是建设企业内部的创新和谐氛围。大多数员工愿意在轻松、活泼、富有朝气的环境中工作。因此,良好的环境氛围会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领导要注重个人的素质与修养。一个好的领导是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公司的核心与灵魂,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言行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等。一个爱学习,善于总结的领导会带领团队去学习经验,分析工作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
-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