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常规安全操作制度
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进入实验室前应穿着专用的实验服,严禁穿便服进入实验室,尽量减少出入实验室的次数。
3、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4、严禁在工作区进行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等一切与实验无关的行为。
5、用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尽可能少的产生气溶胶。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8、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
9、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
二、特殊安全操作制度
l、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在实验室内工作。
2、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3、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4、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5、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6、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7、实验室入口处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需要的免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8、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9、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等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10、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11、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微生物实验室组织的最新培训。
12、严格遵守下列规定,防止利器损伤:
①除特殊情况(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②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入防穿透的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做好高压消毒。
③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
④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13、实验室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篇2
为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师生正常安全使用,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
实验室安全要求
1.
实验室要有总电源控制,化学、生物、科学实验室配备水槽、三联水嘴。
2.
教师能对实验室电源进行总控及分组控制,有漏电保护开关,工作指示灯,220V交流输出。有短路过载和自动断电及复位功能。
3.
每间实验室、保管室要配置2个及以上的干粉灭器,化学实验室要配备排风扇3台以上。
4.
实验室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粘贴上墙,做到管理有序。
5.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保管,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6.
在做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特别是做完化学、生物等实验时,废气、废水、废渣要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乱放乱倒乱扔,不得污染环境卫生,防止学生将实验品带出实验室。
7.
对实验室的安全检查,要求下课时必须切断电源,熄灭火源,关好门窗和水龙头,清理桌面、地面,消除隐患。
8.
如发生事故必须及时上报,不许隐瞒不报或拖上延报,重大事故要立即抢救,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
(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
危险化学药品必需危险物品专柜存放,专人管理。化学品出入库有登记。
2.
有毒物品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实行双人双锁的管理制度,有使用的记录、领用人的签字。
3.
易燃、易爆、有有毒害的实验用危险化学品,一律储存在专用仓库里,由实验员专人收放、保管。
4.
严格按物品的种类分库储存,严禁把起化学变化效应的危险物品存放在一起。
5.
严禁把遇水、受潮、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的化学危险物品与桶装的易燃液体存放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方。
6.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必须随用随领,剩余部分要及时送回专用仓库,并详细登记领取人的姓名、部门、种类、数量、用途等,严禁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
7.
爆炸品、剧毒物品一律储存于专用仓库,专用仓库必须建立安全防护设施,并严格执行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五双”管理。
8.
未经学校安全主要负责人许可,不得任意出售或借用易燃、易爆与毒害物品。
9.
加强对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金属钠、钾等易制爆化学品和丙酮、硫酸、盐酸等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发现遗失、被窃等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篇3
实验室生物安全尤其是医疗机构实验室安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主力军、占有医疗机构总数较大比例的基层医疗机构,虽然在公众健康维护和疾病诊疗需求中扮演第一应对者的角色,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比较滞后,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内容范围广,样品种类多,病原菌的检验工作最初往往在这些实验室进行,防护不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高度危险性[1]。因此,营造基层实验室安全的工作环境和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为了解本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进一步加强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我们于2008年1月对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验室进行了生物安全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区全部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验室。
1.2 调查内容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情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2,BSL-2)实验室检测项目和生物安全现状、实验室医疗废弃物处置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等6个部分。
1.3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统一培训调查员,现场调查并填写调查表。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PIDATA数据库输入数据,利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25个实验室,其中BSL-2实验室14个, BSL-1实验室11个。7个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1,BSL-1)实验室和3个BSL-2实验室按要求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9个BSL-1实验室和4个BSL-2实验室达到相应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条件。
2.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2.1 生物安全管理 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常规消毒制度并有消毒记录,8家明确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并制定实验室安全定期检查制度,6家对工作人员建立健康监护制度和职业暴露事件记录、报告及处置程序,5家制定了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8家制定了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
2.2.2 个人防护 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有防护服、口罩、乳胶手套, 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有帽子,仅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护目镜。检查时,14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实验操作时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2.2.3 检查记录 25个实验室均有相关实验活动记录和档案资料,仅11个实验室有日常安全检查记录。检查时,8个实验室内发现工作人员个人生活用品,6个实验室未采取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的措施。
2.3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11个BSL-1实验室中,9个实验室有独立工作区、入口有挂衣装置;4个实验室出口有洗手池、开启式窗户有纱窗;3个实验室入口处明显位置有生物危险标志。
14个BSL-2实验室中,8个实验室入口明显位置处有生物危险标志、有独立工作区;7个实验室出口处有洗手池;4个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14个实验室均未配备紧急喷淋设备(表1)。
表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实验室布局及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情况
2.4 BSL-2实验室检测项目和生物安全现状
14个BSL-2实验室中,有10个检测项目需二级安全防护水平, 仅4个实验室基本符合要求(表3)。
表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SL-2实验室检测项目与生物安全现状
2.5 实验室医疗废物处置管理
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存及处置,所有实验室均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7个实验室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前消毒工作并达到生物安全要求,无BSL-2实验室对用于医疗废物消毒灭菌的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2.6 工作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组织实验室人员参加以区级为主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是实验室负责人;6个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制度,3个有科室内部培训记录。
3 讨论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该从实验室人员、设备设施、样品的采集、检测、运送、使用、处理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管理,与之相应的科学、规范、严谨的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2]。调查表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验室均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但仅个别实验室制度健全并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操作;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到实验区域等情况,给实验室人员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究其原因,多数实验室从根本上忽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不到位,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不够,给实验室生物安全埋下隐患。
实验室布局合理、必要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配备是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最基本要求。调查发现部分实验室(以BSL-2实验室为主)无独立工作区,主要原因是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旧建筑,布局不合理、空间有限,按照新的规范要求改造比较困难,出现实验区与生活区相互交叉情况。另外由于资金限制,多数BSL-2实验室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全,增加了实验室感染机会。
实验室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处理不当可能会严重威胁医院、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由于实验室医疗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较高,在集中处置前的各环节均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感染。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3]。因此,配备实验室医疗废物相关消毒设施设备、进行医疗废物消毒处理并开展消毒效果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本调查仅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实验室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均未对实验室内使用的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监测,表明实验室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硬件、软件和操作者是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而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如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多高级的设施也发挥不了作用,再好的制度也得不到落实[4]。调查显示,目前区级以上培训主要针对实验室负责人,而实验室内部相关培训制度建立、人员培训情况不尽人意,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不够。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是保障生物安全的第一关。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医疗机构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培训对象要覆盖所有参加实验室活动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培训内容涉及各个环节,通过考核上岗,以达到提高人员主观能动性而加强安全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实验室设施设备,硬件设施不到位,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不够,应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当务之急应重点加强各级人员安全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完善并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防护设施设备的配备。同时,从卫生监督角度出发,要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日常监督检查,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软件建设,督促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杜绝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张晓曦,曾照丽,王晨.如何做好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116.
[2]周红玲,王永全,于建平,等.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2):132-136.
[3]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篇4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实体,是高校师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基地[1]。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规模亦快速增大,硬件条件明显改善,这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事关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无论是从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还是长远发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显得尤为重要。
1基础医学实验室概况
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基础医学部下属15个学科35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任务。综合分析,基础医学实验室目前现状主要具有几个特征:①实验室多、分布范围广,且相对独立,管理难度较大;②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③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④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⑤多个实验室使用了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部分实验还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⑥部分形态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有潜在感染威胁的人体及动物标本;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需要规范处理。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为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安全检查有法可依,我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基础医学部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则》、《基础医学部实验室物品管理规定》、《基础医学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2.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基础医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个教研室、实验中心的积极主动性。鉴于基础医学部下属学科众多,实验室分布广、数量多这一现状,基础医学部实行教研室和实验中心三级管理制度,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的负责人是实验室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要求所有代课教师都要严格填写《实验登记簿》,教师对实验室财产及所有学生的安全负责。对于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必须明确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实时监控学生的安全状况。明确安全责任人,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并非是要追究某个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旨在促进安全责任人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日常的安全检查上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我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先后有8人参加了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举办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部属各个实验中心都设置有兼职消防员,积极参加校保卫处定期开展的消防演练,增强防火意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我部不定期邀请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官给全体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消防官兵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切实的感受,以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警示全体教职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4保持安全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运作
安全检查对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自2007年以来,基础医学部坚持安全工作的月查制度,重点对各实验室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危险物品的保管与处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各实验室一些高年资的教师组成,大多采取实验室之间交叉相互检查的方式,促进相互监督和学习。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对基础医学部难以排除的安全隐患,积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根据《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年终评比年度安全先进实验室。目前,已有4个实验室先后获得基础医学部年度“安全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2.5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确保实验室安全
因我部实验室数量、实验类型及项目数都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突出工作重点。
2.5.1化学试剂使用安全我部各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各种试剂,其中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验室试剂的使用量尤为巨大。我部对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严格要求,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各实验室严格执行“三废”回收利用制度,确保“三废”处理后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鉴于部分实验室空间不足,致使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试剂不能完全单独存放,基础医学部积极调整实验室房屋资源,设立化学试剂室,对各类试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通风和安保措施;针对部分实验室将普通的房间用作实验室,没有符合规格的通风设备,师生的身体安全隐患较大等实际情况,基础医学部积极协调,为相关实验室安装通风设备,确保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严格建立试剂的使用台帐,对各个学科每年低值易耗预算中化学试剂的采购量严格控制,要求各实验室必须在在弄清楚实验室药剂库存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严禁一次性大量购入试剂,导致库存积压、大量报废试剂,在严重浪费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危害。对于教学、科研中使用到的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等剧毒药物及国家管制的物[2],基础医学部实行专人管理,并统一配备保险柜保存。
2.5.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工作的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工作内容的独特性,有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人类研究微生物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微生物危害,甚至感染严重疾病,危害到生命安全。另外,不时出现不明微生物及遗传工程不断产生新的微生物,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往往难以预料对此类微生物进行实验的危害程度,因此受感染的危险性就更大[3]。基础医学部鼓励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生物安全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法令,认真学习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严格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为标准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p#分页标题#e#
2.5.3形态学科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形态学科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人体的各类器官和组织标本,标本可能有艾滋病、肝炎、麻风、结核、痢疾等传染病以及各种癌症等,且标本多为未固定的[4]。形态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是腐蚀性强,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对人的粘膜、眼睛损害较大。我部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各类标本处理的规范化运作,对送来的标本及时固定,用有盖的桶或封闭的容器盛装,取材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穿隔离衣服、带口包,开启所在间房的通风设备,并在工作完毕后能作必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冰冻切片的组织都是新鲜未固定的,可能有强烈的传染性,我部实验技术人员严格防范,若发现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时处理,并对冰冻机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形态学实验室切片机的刀片非常锋利,稍不注意会引起仪器的损毁和人员的损伤,我们要求实验人员用完的废刀片要放在收集利器的箱内,避免伤害其他人员。目前,我部形态学各科实验室未出现一起学生、实验技术人员、带教教师被标本感染及实验器械伤人事故。
篇5
1.1实验室设施、设备不完善
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上没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实验室本身在建设方面就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如室内流通环节不合理、密闭性差、通风系统过滤器装置不合理等,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缺乏与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在影响正常实验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1.2日常管理不规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险因子。日常管理不规范的表现有:个别实验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专用培养箱而采用大房间开放式培养微生物的现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装和灭活等用品与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实验室采用没有标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装生物垃圾;学生将实验室工作服带出实验室个人保管,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规范暴露出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学生自我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实验课所用的标本来自病人,如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采用人体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标本。即使是学生提供的标本,也可能存在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经常接触的有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数二类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这些都出现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接触已知和潜在的生物危险因素。目前,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了解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有的学生进实验室不穿工作服,接触阳性标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种时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实验室吃零食、喝饮料,将干净的书或物品随手放在实验台上,将实验废液随意倒在下水道里,实验用过的阳性标本不经处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课不洗手或不认真洗手。
1.险评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标本进行实验前,必须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然而一些高校对这一重要环节重视不够,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还有一些高校完全没有对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监督措施缺乏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一般都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标准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不但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规范,而且缺乏具体的实验室技术操作管理规范。部分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多数条款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
2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工作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等法规文件,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生物安全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尽早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同时,把责任分级落实到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绝不姑息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清洁的工作服,除必要的书籍、笔记本和文具外,其他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里大声说话、打闹、乱走动,严禁学生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饮料、吸烟、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应立即消毒,不可轻视和怠慢。微生物实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如化学试剂、剧毒药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种、实验仪器、培养基等,若不加以科学管理,实验室就杂乱无章,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洁和工作效率,因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工作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设。对已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动的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确定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否运行、保养良好,是否配备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4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严格管理菌种、危险品、剧毒药品。目前实验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链球菌、水弧菌、脑膜炎双球菌等。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种,根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实际状况,制订实验室菌种的保藏管理办法:(1)购买菌种时必须是卫生部规定的正规单位,为了避免菌种的死亡或变异,应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设置专用冷柜保存菌种。(2)建立菌种使用记录,指定专人负责,对一、二类菌种设专柜,单独保存。(3)使用菌种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加强菌种安全管理,防止菌种丢失。(5)危险品、剧毒药品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公安部门及学校统一规定,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防止危险品及剧毒药品被盗、泄漏或误用。
2.5加强对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的管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明确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分类原则,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实验室或环境污染,进而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经过检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存活动物要送回动物室,死亡动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分为感染性废弃物和非感染性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隔离、消毒、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废弃物应分类按不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如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标本等)及接触感染性材料应放置于结实塑料袋中密封,高压120℃消毒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用过的实验材料如试管、玻片、烧杯等放入装有消毒液的废液缸内,每天更换废液缸的消毒液,应保证消毒液的量为废液缸内总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确保无泄漏,处理前后都应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6加强实验室的消毒和清洁管理
篇6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管理,还包括实验室教学秩序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正确分析高校实验室管理涉及的内容,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备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工作,只有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实验室才有发挥其作用的能力。
(二)实验室的人员管理
实验室的人员管理,指的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涉及工作人员的任命、裁撤、培训等。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管理员来进行的,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可以实现对于管理员的素质的提升和责任心的培养,是实验室实现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实验室的资金管理
实验室的资金管理,是指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对于国家给实验室拨发的资金或者学校为实验室建设提供的资金的管理。实验室资金管理的效果,决定了实验室的资金能否用到实处,能否把实验室资金转化成实验室的软实力,提升实验室的实践研究能力。
(四)实验室的教学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教师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这个过程会使实验室对很多学生开放,很有可能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因此,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实验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保护和实验室实验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根据不同的种类,基本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一些化学实验室,很多化学试剂有毒性或者易燃易爆,一些生物实验室的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等,也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妥善处置,合理制定制度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实验中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科研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备性提升策略
在了解实验室管理制度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后,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策略科学提升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备性。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备性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通过吸取其合理的经验来进行。通过分析一些管理制度较为先进的高校实验室,可以发现,对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基本制度,然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根据发生的问题及时改进,尽可能达到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更加完善。在这里提供出的参考思路为:在实验室中配备专门的具有一定仪器设备管理能力的管理员,将日常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交给管理员全权负责;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当定时派人进行监督,对于管理员工作的不足,应该提醒其及时进行改进;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更换、购置应当制定完备的流程但要避免流程过于复杂,应当保证办事效率;对于实验室的相关档案数据也应当进行专门管理,形成制度。
(二)完善高校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设备都是较为精密的,因而要求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具备相应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方式,这样才能够对高校实验室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另外,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应当制定考核制度,及时淘汰不负责任或者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的管理人员,对于一些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管理人员,应当对其在上岗之前进行适当的培训工作,由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所以必须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专业能力。
(三)完善高校实验室的资金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应当实现专款专用,要绝对避免实验室资金的浪费和中饱私囊。因此,应当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资金的开支。实验室的资金应当制定合理的开支计划,按照计划来使用实验室资金进行实验室的相关仪器设备的购买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由专门人员制定实验室的财务报表,而由上级进行审批和审核,使实验室资金的去向更加公开、透明化,以此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完善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制度
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老师,应当提前和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联系,一方面确定实验室为学生和老师开放的时间,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在实验课开始前为同学们准备好相关的仪器设备,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对于实验课上损坏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人员,应当制定合理的赔偿措施,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损失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当然,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当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就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向同学们进行明确的介绍,以免由于学生对于仪器设备不了解,出现设备操作不当、导致仪器设备被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
(五)完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必须引起相关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使用人员注意的,一旦疏忽很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应当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张贴在实验室的醒目地点,包括实验室相关危险设备、试剂、仪器的使用要点,实验室日常使用的危险隐患,实验室火灾预防知识和灭火器的使用知识,实验室应急处置的相关方法等。
三、结论
篇7
[关键词]生物安全;管理;教育
1高校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是校内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是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存放重要物品资料(精密仪器、文献资料)等特点。近年,一些高校或企事业实验室事故频发,不但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社会的构建。比如,2013年4月,南京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致使房屋坍塌;2015年12月,北京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突发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一实验人员身亡;2016年5月,上海青浦某蜡业公司发生厂房爆炸,造成包括一名在读研究生在内的3人遇难。此外,国外学者统计了美国早在2005年就发生了近万起实验室事故,造成2%的研究者伤亡。[1]一旦生物实验室发生意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因而在学生中进行生物安全教育以及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2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医学类实验室与其他类别实验室有所不同,所开展的实验项目涉及人体组织样本、动物、化学、物理等,具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因此,生物医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结合不同类别安全问题的特点,须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2]通过文献查阅、与学生深入访谈两种方式确定了调查问卷内容。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共收到16生本专业的113份答卷,内容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实验动物,气溶胶,消毒等不同维度。生物安全课程由于学时有限,兹选取了八个章节对学生进行讲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装备操作与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医学实验室管理现代化、医学实验室管理规程、医学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调查问卷题目如下:第1题:是否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第2题:是否清楚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内容;第3题:是否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第4题:实验课过程中老师是否对安全防护进行讲解;第5题:是否了解实验动物经常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第6题:进行实验动物操作时是否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第7题:对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有无了解;第8题:是否了解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第9题:哪些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第10题:生物安全柜内是否可以使用明火;第11题:是否了解气溶胶;第12题:气溶胶是否会引起实验室内感染;第13题:是否了解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类型;第14题:高压蒸汽灭菌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盖;第15题:实验动物生产是否需要需要许可证;第16题:实验动物是否分级;第17题:实验室是否要定期进行消毒;第18题:消毒剂配制好以后是否可以存放到下次使用;第19题:实验室冰箱是否可以储存食物;第20题:在实验中是否佩戴防护性器具(如手套、口罩,鞋套)。2.1生物安全概念的了解程度。61.95%的学生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37.17%的学生一般了解;51.33%的学生清楚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内容,48.67%的学生一般清楚;94.69%的学生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5.31%的学生不知道;98.31%的学生认可实验课过程中老师对安全防护进行讲解;98.23%的学生对实验室安全防护实施有了解,1.77%的学生不了解。100%的同学知道在实验中需要佩戴防护性器具。2.2实验室设备安全了解情况。92.04%的学生了解生物安全柜的使用,8.85%的学生不了解;98.23%的学生认为感染性材料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83.19%的学生认为挥发性有害物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7.08%的学生认为非感染性材料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90.27%的学生认为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明火,10.62%的学生认为可以使用明火;96.46%的学生了解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类型,5.31%的学生不了解;88.5%的学生认为高压蒸汽灭菌器在压力为零的情况下可以开盖,64.6%的学生更认为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降到60度左右的情况下可以开盖,只有2.65%的学生认为直接开盖。2.3实验动物安全了解情况。99.12%的同学了解实验动物生产需要许可证,2.65%的同学不了解;91.15%的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经常出现的人畜共患病,8.85%的学生不了解;99.12%的学生会在进行实验动物操作时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而0.88%的学生则不会;99.12%的同学知道实验动物存在分级,只有0.88%的同学不知道。2.4其它情况。88.5%的学生了解气溶胶,12.39%的学生不了解;93.81%的学生知道气溶胶会引起实验室内感染,7.08%的学生不知道;100%的同学知道实验室要定期进行消毒;70.8%的同学认为消毒剂配制好以后不能存放到下次使用,32.74%的同学认为可以继续使用;97.35%的同学知道实验室冰箱不能存放食物,3.54%的同学认为可以存放。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基本没有接触过生物安全柜,对生物安全柜的了解不够,认为挥发性有害物、非感染性材料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今后在教学中要重点介绍生物安全柜的操作注意事项,并提供现场教学,给同学们一个直观的认识。其中有同学提出:“需要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课程,对于生物技术专业来说,需要经常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这门课可以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时。可以适当设立学生讲堂,让学生亲自接触,更多的深入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印象,结课时可以用综述的方式作为学期总结。”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充分表达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值得引起授课老师的重视,并将其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调查中,80%的同学认为生物安全教育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其中有同学提出,目前生物安全概论课程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今后应作为必修课程进行讲授。学校缺乏系统的安全演练,也就是化学品泄漏事故演练以及生物安全事故演练;爆炸事故演练等。实验室管理应向其它管理先进的高校深入学习,形成一套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此次调查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增大调查范围,维度多样化。
3改进对策
围绕高校培养人的根本目标,针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需要建立组织体系,并以制度规范约束各方行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实验室安全素养,强化安全检查来落实整改。围绕人(组织体系)、法(制度规范)、防(专业防护)、环(环境保护)、育(教育培训)等主要方面着力,以查(安全检查)来监督落实,形成管理闭环,形成六要素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3]3.1危化品规范管理生物实验室的各类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可循。进入实验室前,由各实验室自行负责安全文件和知识的阅读、培训,成为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基础。[4](1)严格管理制度,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新,不断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2)升级加强危化品采购、入库、核查环节,可参照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采购后进行清单上报验,入库出库均有电子记录,并每年定期进行清查,做到帐物相符。(3)高校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对学生进行危化品安全培训,同时配套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相关讲座。(4)危化品储存方面需要增大资金投入,各种防护系统及设备进一步完善,例如烟感报警系统等等。(5)提高危化品废弃物处理效率,可考虑与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将危化品废弃物管理工作做到实处。3.2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生物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常抓不懈。针对高校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教学实验室使用时间固定,人数众多;而科研实验室使用时间长,人数相对较少。因而在进行安全培训时可进行大班制与小班制的差别培训,另外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专项培训,不能一概而论。3.3课程改革系统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将其作为强制性学习内容,作为必修课程进行严格考核,考核不过关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目前生物安全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进入实验室的第一个环节应开展实验室安全课程,严格考核制度,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加强安全意识。3.4常抓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形成制度,自查按期进行,自查之后上报,督导部门进行二次检查。安全检查避免流于形式,切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之后上报,复查合格方能正常使用。3.5提高安全投入安全投入用于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防护设备充足到位。高校应重视安全管理项目投入,专人专管,防护设备做到一应俱全,并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有效性,做到及时更换。3.6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建立实验室安全信息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宣传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尽快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3.7整体化布局:实验室建设要注重全面性,水电容量依据实验室专业需求设置,定期检查用电容量是否超负荷,如有新入大功率仪器要核实用电安全方可投入使用。3.8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绩效挂钩: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到人,高校应加大管理津贴投入,对于管理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管理不到位的进行惩罚,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
4结语
总之,高校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所有实验课程的重中之重,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有助于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付拯江,蔡琥,黄智聪,等.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现状与危险应对[J].广东化工,2020,47(21):172.
[2]唐秋琳,黄强,黄鹏,等.高校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育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277.
[3]艾德生,黄开胜,马文川,等.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9.
篇8
关键词 生物安全柜 艾滋病 检测 生物安全 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23
为加强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检测工作质量,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而引发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1],2006年卫生部重新颁布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规定,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以下简称筛查实验室)必须配备生物安全柜。艾滋病病毒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它的筛查检测和确认检测均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完成[2]。生物安全柜是筛查实验室中生物安全最基本的安全防护设备,它的配备实现了对环境、人员和样品的最大保护。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极为重要,生物安全柜的管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调查结果
基本情况:被调查的19家艾滋病筛查室均安装了生物安全柜。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家、采供血机构1家、临床医院12家。检测人员均取得了省级培训合格资质。其中有17家实验室个人防护设备完善,16家定期对检测人员健康体检,并建有健康管理档案。
实验室的建设:19家筛查实验室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划分明确,地面与墙面建筑符合要求。洗手设施与冲眼设施完善,生物安全标识明显,17家有可视窗和防节、啮齿动物设计,9家有室内定向气流设计,14家实验室内安装了应急电话,13家安装了门禁装置,10家可自行关门,地面与墙壁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生物安全柜安装情况:19台生物安全柜均安装于远离检测人员活动及可能有扰乱气流的地方,在柜的后侧、上方及柜体两侧均留有30cm的空间。其中5台初装和4台二次移位后未进行运行性能检测,6台柜顶有物品存放,影响气流正常流动,9台未单设排风系统,5台未安装安全报警装置。
生物安全柜使用情况:调查显示,19家均为专用艾滋病筛查室。检测样本来源于术前筛查、献血筛查、目标人群监测、咨询检测、项目调查和委托检测。日检测样本数量不定,18家有生物安全柜使用记录。使用频率>300天的有5家,>200天的有3家,>100天的有4家,<100天的有7家。16家使用操作符合在生物安全柜中部或后部操作规定;检测结束后,风扇能按规定继续运行完成生物安全柜“净化”的有18家。
生物安全柜的消毒:各实验室均开展对生物安全柜消毒工作。专人负责消毒的18家,采用定期消毒的有17家,采用不定期消毒有2家。在检测前后对生物安全柜工作台及柜体玻璃擦拭和消毒有17家,但有消毒记录的只有5家。开展消毒效果监测仅12家。
生物安全柜的管理:调查显示,19家实验室均建立了艾滋病筛查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柜检测操作程序、内务管理规范、消毒管理程序、进出实验室人流与物流程序、实验室锐器使用管理制度、意外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结果评价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制定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标准要求,受调查的19家筛查室均通过了省重新审核验收,配备启用了生物安全柜。其中采供血机构、疾控的HIV筛查室在房屋条件、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要好于医疗机构HIV筛查室,而医疗机构中的市直单位优于县级医疗单位。
但是,艾滋病筛查室的生物安全柜在安装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带有普遍性生物安全问题。①安装方面:被调查的所有筛查实验室对生物安全柜的进风口风速、送风量、安全柜的泄露情况、空气过滤器的渗漏情况等情况不掌握,70%生物安全柜未及时进行年度认证,21%的生物安全柜在初装和二次移位后未进行运行性能测试。②使用方面:有2家检测前未对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进行擦拭消毒,有3家筛查实验室检测操作不符合应在中、后部操作规定;有1家使用后未按要求进行生物安全柜的“净化”。③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消毒工作不规范。74%消毒记录不完善,40%未开展生物安全柜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价。④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完善,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亟待加强,安全防护设备需完备。这些问题提示我们,艾滋病筛查室生物安全工作尚存很多生物安全隐患,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讨 论
生物安全性是指生物学技术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等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3]。艾滋病筛查室生物安全性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该筛查室是一个具有一定危险性,一定特殊性和严谨性的工作场所,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极为重要。生物安全柜的管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建议:①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筛查室生物安全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生物安全意识。②完善规范化操作程序文件(SOP),并通过技术规范和制度管理保证生物安全柜在生物安全管理整个过程安全。③做好生物安全柜初装和二次移位后运行性能检测,消毒效果监测和年度认证等工作,保证生物安全柜良好的预期效果。④将生物安全柜及生物安全工作作为艾滋病筛查室年度考核指标进行工作考核,促进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2006.
篇9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 安全管理 “6S”管理模式
随着近年生物科学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仪器设备的添置、实验项目的增加以及开放力度加大高校生物实验室呈现出技术密集、人员复杂、危险因素增加且相对集中的特点。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为保障实验室的良好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视。
我校生物实验室自07年实行了“6S”管理模式且效果明显。所谓“6S”是源于日本5S现场管理法,在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的基础上添加并强调安全(Safety)这一要素。新模式在保障实验安全、改善实验条件、降低实验成本、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提升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校今年成功由高等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在学校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如何坚持强化“6S”管理模式,更好开展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现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做一些总结探析。
一、生物实验室安全防范的重点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包括常规的防火、防爆、防盗、防中毒、防触电等方面,还应注意一方生物安全事故。
1.火灾事故
引发此类事故原因主要有:电路老化、负荷不足、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的雷击和静电;操作不规范或管理不善使得火源接触到易燃物质;忘关电源,致使仪器设备长时间通电或工作,温度过高。
2.中毒事故
此类事故起因较多,主要包括:操作不规范造成实验人员误食误触有毒药品;通风设备老化或故障,有毒气体无法排出;仪器故障、容器破裂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排水系统堵塞或污水处理系统的故障导致有毒废水的回流或未经处理的排放,从而引起实验室和周围环境的污染;实验室管理不善造成有毒药品流失,在实验室外造成一些中毒事故。
3.爆炸事故
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易燃易爆物品的错误存放、错误操作,压力容器的老化和违规使用。
4.生物安全事故
所谓生物安全事故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高校生物实验室此类事故主要表现为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造成的病毒、细菌以及疾病的感染;实验产生的生物废弃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较大污染。
5.其他类型的事故
生物实验室高速离心机、烘箱、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等仪器设备由于老化故障、操作不当、缺少防护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员触电或对实验人员造成其他方式的损伤。
此外,实验室的防盗工作也应做好,避免影响实验室正常使用、造成国家的财产损失。
二、推行“6S”管理模式,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
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特点,根本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6S”强调的是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对人、物、事进行科学管理,改善实验环境,并将具体实施过程制度化、规范化,以维持其成果,从而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偶然性。
1.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建设或改造应符合我国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充分考虑生物安全做到如下几点:(1)实验室选址要尽量独立,确保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2)合理布局实验室的水、电、气管道,插座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并接地线,排水管道应考虑防回水设计,保证水路畅通;(3)科学设置防护门窗,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4)按要求设置通风橱、排风扇、空气过滤器和生物安全柜等环保设施;(5)操作台和边台的设置应预留足够的设备安全操作空间;(6)实验室要配备多种灭火器材,以应对实验室可能的起火;(7)设置必要的实验废物处理装置。
2.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老化、损坏、生物因子污染、操作使用不规范都较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在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中应做到:(1)对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确保仪器设备状态良好、运行安全;(2)及时排除仪器设备的故障和安全隐患,经常接触感染性生物因子的仪器设备还应消除污染;(3)大型精密仪器和特殊仪器的管理必须责任到人,逐台建立技术档案,包括出厂的技术资料以及详细的使用维修记录;(4)大型仪器和特殊仪器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或操作许可才允许进行操作;(5)生物实验室各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以免引发安全事故,如各级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不同,选用时须注意。
生物实验常用的各种吸头、针头、注射器、培养皿、手术刀片、手套等器具在实验过程中会直接与实验材料和各类试剂接触,所以不仅要科学存放、规范使用,防止对人体造成机械损伤,还应及时消毒灭菌,以免成为毒害物质和病原物的传播载体。
3.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生物实验室存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药品会引发火灾,毒害品会引发毒害事故,腐蚀品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损害。我校一直把危化品事故防范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药品储存区与实验教学区分开并设置安全标志,防止师生误入;药品分类存放,自配溶液要求标签上药品名、配置时间等信息齐全,避免误拿误用;严格执行药品领用制度,建立药品账册,记录药品的采购、验收、领用、交还情况,做到使用后及时消账;单独设立危化品仓库,实行双人双锁,危化品的领取必须两名管理员同时到场。种种措施保证了实验室药品储存、领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减少药品无端浪费,绝不让药品从实验室流出,杜绝一切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
4.实验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生物实验会不可避免产生废气、废液、废渣以及生物废弃物,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对于通常的废弃物,可以用溶液吸收、固体吸附的方法处理SO2、NH3、H2S、汞蒸气等废气;掩埋法或焙烧法处理无机、有机废渣;混凝沉淀、中和等方法处理部分废液。生物废弃物由于接种疫苗注射药物或抗体等实验处理往往对于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甚至可能造成疾病、病菌的散播,生物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是注意分类收集和消毒灭菌,避免与生活垃圾一同存放。
三、强化“6S”管理理念,提升实验室软件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防范技能低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何加强安全教育成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安全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应做到安全教育常态化:(1)实验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实际操作技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2)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和《实验实训守则》,并组织所有师生认真学习;(3)学生初次进入生物实验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室的功能、注意事项的介绍以及防火、防水、防触电、防中毒、防烧烫伤、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教育;(4)每次实验操作前,教师应该针对本次实验教学讲解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2.制定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要从根本上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稳定性,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制定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我校不仅制定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根据生物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专用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同时为每台大型仪器都建立实时档案,包含操作流程和使用维修记录,实行每日上报制度,及时将仪器设备和药品耗材情况上报实验实训中心,使得仪器设备能够定时按需进行维修保养和更新,药品耗材能够及时补充,保障了实验室的顺利运行。
为了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度,我校还建立了生物实验室准入制度和实验室开放制度。一方面对本校人员进入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实验室开放严格把关,开放人员的申请必须经由实训中心初步审查后组织专家进行课题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学校逐级下发实训任务至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人与指导老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确定时间对开放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合格方可安排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开放实验。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我校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业人员具体抓的原则,以“注重组织领导、注重职责细化、注重责任落实、注重关键环节、注重督促检查”为手段,着力建立健全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确保安全工作做到有安排、有布置、有重点、有成效。
与此同时,我校还逐层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传递到个人、岗位职责细化落实到个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从上到下抓实抓好安全工作。通过领导以身作则带动教职工,教职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进一步提高全员开展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教导全员在实验时力争做到以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的“小安全”带动长治久安的“大安全”,推动实验室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结语
实施“6S”管理模式后,生物实验室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和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形成一支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验指导老师组成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带动参加实验的学生和实验室开放人员一同为生物实验室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安全运行努力。面对学校发展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我们仍应坚持这一模式,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支持两方面不断探索研究,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做好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2]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3]戴芳,何江,赵治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199~202
篇10
关键词 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147-02
Safety Status and Discussion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Laboratory//ZHANG Xiuzhi, LIU Guoyun
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laboratory is undertaking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as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ties. Laboratory safety is central 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we not only analyzed the laboratory status and the poten-
tial safety hazard, but also proposed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at strengthen the safety of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1 前言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国家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1]。
药物合成实验室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室,需要的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有一部分是易燃、易爆、腐蚀、有毒危险化学品,并且试验过程中卤置换反应、还原反应、酰化反应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完善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机制非常重要和紧迫。
2 药物合成实验室现状分析
药物合成实验室重要性及复杂性 药物合成实验室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在常温常压或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获得某些化学物质的过程,学生动手操作一些反应实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药物合成实验需用的药品数量、种类较多,除常用化学药品外,还需用一些危险化学品,如浓硫酸、浓盐酸、硼氢化钠、氯化亚砜、对硝基苯甲酰氯等,如果实验过程中使用或操作不当,会引发烧伤、爆炸、火灾等人员伤亡事故。
药物合成实验所用仪器特殊性 药物合成实验所用仪器包括旋蒸、水泵、制冰机、烘箱及圆底烧瓶、冷凝管等玻璃器皿,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超压、超温、容器局部破坏、安全装置失灵等,易引发爆炸及碎玻璃刺伤,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伤亡。
药物合成实验反应危险性 药物合成实验中的氧化反应、卤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都是危险反应,教师及学生必须熟悉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及所用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疏忽大意会引发严重的事故。
药物合成实验产生废物的毒害性 药物合成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向环境释放后,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
药物合成实验室设备损害性 药物合成实验室线路老化;部分仪器设备陈旧没有及时更新;使用仪器过程中操作不当,均可导致爆炸甚至人身伤害。
3 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薄弱 有些高校重视实验室的仪器购置、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验室的安全,]有定期检查仪器功能是否正常,使用是否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是否正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没有配套的机制以保证制度的执行;有的高校实验室让门卫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忽视了门卫人员毕竟安全知识缺乏的事实;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少、考核少,致使教师及学生经常处于疏忽状态。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我国多数高校是校、院两级管理,并且涉及部门较多(如校实验管理中心、资产处、后勤管理处),出现问题商讨、研究,有时甚至相互推诿,造成解决问题效率慢;没有落实到使用单位的明确责任人。
学校对实验室安全建设投资少 实验室用房少,有的甚至不同学科在同一个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没有及时淘汰更新;药物合成实验室缺少必需的通风排气管道及通风橱;没有特定的废弃物处置场所;缺少应急供电系统,一些设备往往因突然停电造成损坏。
4 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加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
1)学校增设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课程,然后进行考核。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不仅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且对于新进实验室的教师、科研人员同样要求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2)凡是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尤其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学校有关部门(如实验管理中心)应举办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知识讲座,设立宣传栏,定期举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等等,以此增加师生安全知识理论水平,让大家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共同的责任[3]。
增加实验室的经费投入 因为药物合成实验的危险性,药物合成实验室必须有独立的实验室,有足够的通风橱、药品橱、医药急救箱、实验防护用品、各种疏散标志、各功能区操作危险因素提示标志,有各种防火、防盗、烟雾等报警标志,有消防栓、灭火器材、喷淋装置等,安全措施和安全系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维护和更新。因此,学校或学院应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的维护建设及化学废弃物处理与处置,降低一切不安全因素,保证实验室的良好运转。
实施安全责任制 学校首先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的实施,全面管理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各院系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确定院系总负责人,再确定每个实验室具体的责任人,校级部门与院级总负责人、院级与实验室负责人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的方法,提高每个人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把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4]。
实施安全管理监督 安全管理监督工作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行的重要手段,学院领导必须设定实验室主任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工作运行情况,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仪器的使用、运行是否正常;药品的使用、放置是否规范;废气废液废渣是否做了及时的处理;消防灭火器使用、储备是否齐全;等等。校安全领导小组不定期检查各个学院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触电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等,并定期进行实战演习,一旦发生事故做到临危不乱,及时妥善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建立实验室考核体系 学校管理部门制定考核评分标准及细则,学院负责本单位实验室具体考核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考核通过看记录、查资料、提问题、评得分的办法,采取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自查与互评结合、职能部门抽查与专家组考察结合、材料审查与现场检查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考核评比一次,奖优罚劣[5]。
5 结语
药物合成实验室是学校的重点实验室,校级、院级管理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各司其职,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可靠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及时处理实验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l生率;加大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探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思路,确保实验室安全,正常开展科研、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立君,顾凤岐.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51-353.
[2]常粉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78.
[3]宋玉.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176-177.
- 上一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 下一篇:继电保护整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