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时间:2023-04-10 16:2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济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与发达城市相比相对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15年,济南市政府签发2015年1号文件《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济南市将尽快建立农产品生产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意见》明确,济南将创建农产品追溯体系,实行产地准出,实现产品可追溯。农业、林业、畜牧兽医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搞好衔接,尽快建立农产品生产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还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平台。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济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
2.1相关主体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
一是生产主体没有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强制性的要求,在建立可追溯系统时,必然会增加成本,而且不可能立竿见影,导致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参与主体觉得建立可追溯制度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不建立,导致参与主体意识淡薄。二是消费者缺乏认识。消费者对可追溯的含义了解不够深入,没有建立起及时查询相关信息的意识,更不愿意购买比普通食品价格高的可追溯农产品。同时,政府宣传也不够,致使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可追溯系统缺乏认知,对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政策了解甚少。
2.2工作保障不足,难以推进追溯管理制度
在组织框架上,可追溯制度体系包括平台建设、部门协调、数据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济南市部分县区并没有对可追溯制度形成组织框架,导致可追溯制度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另外,由于针对可追溯制度没有相关法律依据,并不能对企业进行强制性的要求,所以就造成很多企业在执行上出现问题。资金和人员保障方面,追溯体系建设维护需要人力、物力作支撑,部分县区即便前期在项目支撑下建立追溯平台,后期维护管理工作也很难实施。
2.3没有健全的配套技术
目前,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以条码、电子芯片和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所以建设起来成本比较高,而且对操作人员的能力和技术要求也很高。现在,济南市还严重缺乏相关的配套技术,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执行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待建立一个囊括多种品种类型的、统一标准的、开放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和信息基础框架系统,在这些配套建设还未完成之前,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全面推广受到很大制约。
2.4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
如若构建系统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前提条件是所生产的农产品质量一定要过关,必须达到相关规定和要求,不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就形同虚设了。就济南市的情况来看,虽然农业产业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产业化、标准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任重而道远。故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标准化,才能够从根本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3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对策与思考
3.1强化教育和宣传,提高相关主体认识
第一,对政府工作人员,要通过培训增长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监管水平,尽快形成一支熟悉政策法律、通晓技术管理的可追溯系统监管队伍;第二,可以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从业者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技术标准,学习可追溯任务和操作规范;第三,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形式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强调建设可追溯系统的重要性,并引导广大消费者参与进来。
3.2提高技术含量,不断研究平台技术业务
加强对科技平台的研究和提高平台的运行标准,逐渐实现平台的时效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建设可追溯管理体系时,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有据,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实现平台的实用性和规范性。加紧制定追溯信息交换接口规范,以此来促使追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不断进行科学研究。进行农产品包装标识和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创新,促使便捷式录入终端设备快速研究,不断优化追溯平台各方主体参与流程。
3.3强化相关工作保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考察,我们建议制定并出台济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完善追溯体系相关规定,在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可追溯管理要求时,要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在落实可追溯体系时资金到位,强化项目整合[4-5];协调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完善追溯管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可追溯系统进行后期监管和维护,强化系统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4强化建设生产标准化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安全监管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面大、量多、任务重,涉及生产、销售、消费等多个领域和多个管理部门,但濮阳市的监管体制尚未顺畅,队伍建设相对落后,监管手段有待加强,执法力量薄弱,经验不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不高,虽然濮阳市已推出了多个地方标准,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者没有参加专业合作社,没有组织化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标准化规程操作,不科学、不规范生产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但部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强。1、部分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为了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导致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2、生产者、经营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不足,对管理部门举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应付了事,只听听就完事。3、管理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引导力度不强。
二、对策
(一)着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1、加强市、县监管机构建设。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件,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规范化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2、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做出的重大部署,加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单独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3、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构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监控平台,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实行远程视频监控管理,探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追溯管理试点,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1、提升市、县监测能力。积极对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大力争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市级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建设,继续补充和完善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市、县农产品检测室“双认证”。2、推进乡镇监测建设。依据中央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切实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条件建设统筹纳入全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中,为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相关设备。3、要求生产组织自检。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种植合作社等从事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建立自检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切实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确保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1、突出源头治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全程监管,以农产品生产违规使用高毒农药问题为重点,强化农药市场执法监管,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联合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农药生产经营中的违法添加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农药的“黑窝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集中力量开展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重要农资专项打假和执法监管活动。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执法监管和农资物流配送的监控力度,从源头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2、规范经营行为。督促农资门店建立经营台账,确保农业投入品来源、去向清楚,实现高效安全追溯。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大力推动农资连锁经营、信用评级和信息化管理。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安全优质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广农业标准化。1、加快标准制修订进程。每个县(区)每年要制修订1~2个农产品标准或生产技术规程。所制订的标准要实用、科学、有可操作性。要把复杂的本本、条条转化为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会操作的明白纸、操作卡、顺口溜,防止与实际脱节,纸上谈兵。这项工作大家要深入实际,力求创新。2、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与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作相结合,落实“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要求,围绕本地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重点,针对性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与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相结合,100%建立生产记录,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规定,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3、推进农产品认证。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科学把握农产品认证重点和方向。无公害农产品要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发展,逐步扩大总量规模。绿色食品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不断提升产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机农产品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重点突出资源和环境优势,防止盲目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要加快登记进程,确保地域优势、品质特色和品牌价值。4、打造特色品牌农业。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以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功能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围绕优质小麦、稻米、玉米、花生、蔬菜、食用菌、尖椒等主导产业,整合品牌资源,培育一批“拳头”名牌农产品。
(五)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1、加快完善应急预案。抓紧出台《濮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加强信息报送,健全高效畅通的信息报送体系,完善信息报送的时限、程序和责任,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2、着力强化舆情监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与预警信息机制,密切关注公共媒体和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切,依托执法监管体系和专家队伍及时核查舆情反映的问题。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完善举报线索受理、核查、移送、反馈机制,对举报人实施奖励和保护。3、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客观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正确认识当前濮阳市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处的发展阶段,增强公众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树立消费信心。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队伍,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机构和专家,积极主动地做好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科普解读。
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基层农业综合执法,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一年的整治,确保蔬菜农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有效遏制农产品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整治任务
(一)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2.主要任务。一是开展高剧毒农药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制售5种高毒农药以及擅自更改配方和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二是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检测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成份。三是加强农药生产、销售的日常监管,重点检查违规制售高剧毒农药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四是开展农药残留监测,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创建县蔬菜、水果和茶叶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乐果、毒死蜱等农药,以及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重点单位:农药生产经销企业,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区域:郑州、开封、洛阳、周口、商丘、南阳、新乡以及蔬菜集中产区。
此项工作由种植业管理处牵头负责。
(二)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对监督抽查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2.主要任务。一是开展水产苗种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规范苗种生产行为。二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加强水产品产地监管,严厉查处水产养殖过程别是苗种生产阶段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未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的行为,使用限用药物未遵守休药期制度售卖产品的行为。三是开展水产品药残监督抽查,加强产地准出管理。四是对养殖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情况进行检查。
3.整治重点。重点品种:鲤鱼、鲫鱼、团头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甲鱼、小龙虾等我省重点养殖品种,大黄鱼等海水大宗品种,海参、鲍鱼等高档消费品种;重点单位: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备案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水产苗种生产单位;重点区域:渔业重点县和全省水产品产量大于3000吨的县。
此项工作由水产局牵头负责。
(三)农垦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没有使用瘦肉精现象,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抽检合格。
2.主要任务。一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二是加强兽药使用监管力度;三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四是指导开展农药残留监测。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乐果、毒死蜱等农药,以及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禁用兽药及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假劣兽药及兽药标签组方违规产品,非法企业生产的非法产品;猪、禽、牛奶等动物性产品中禁用药物、抗生素(抗菌剂)类药物残留,生鲜乳中的三聚氰胺,饲料中的瘦肉精。重点单位:重点大型农场,农垦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黄泛区农场、浚县农场的养猪场,博爱农场和武陟农场的奶牛场。
此项工作由农场管理局牵头负责。
(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三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企业用标行为进一步规范。
2.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严厉查处非标生产行为;二是全面开展对市场销售“三品”的抽查监测,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三是规范“三品”包装标识,严厉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不符合“三品”标准的产品,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产品,不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产品;重点单位:“三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由农技推广和管理部门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申报主体的生产基地;重点区域:“三品”集中生产地区。
此项工作由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委托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牵头负责。
(五)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1.具体目标。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农资市场准入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二是开展市场拉网式检查,清理整顿不合格市场主体;三是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四是强化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提高抽检覆盖率;五是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模式;六是加强服务指导,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重点单位: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以及乡村流动商贩,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小作坊和黑窝点,农资市场和县乡农资集散地;重点区域: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地区。
此项工作由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牵头负责,相关处室(局、站、所)配合,与《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相衔接。
四、总体安排
(一)部署自查阶段(3月1日-3月底)
启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工作。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开展自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行情况开展自查。
(二)集中整治阶段(4月1日-11月底)
一是开展检查监测。各级农业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和禁用化学品清理检查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违规生产行为的检查,对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区的检查。全面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频次,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重点开展对主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监测和监督抽查。
二是推进综合执法。全面加强农业执法,重点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加大渔政监督、植物检疫、农资打假执法力度,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药知识,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产业特点、地域特点,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四是及时查处曝光。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严厉查处。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
五是强化督导整改。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于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是完善制度建设。引导农资经营企业,建立质量保证制度;指导规模种植(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企业,完善种养殖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等各种追溯制度;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三品”认证行为及生产管理制度。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
各地对农产品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农业厅将组织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结会议,全面总结我省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并优先向农业部推荐表彰。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
农业厅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的有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
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各级农业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案件现场指导、督查督办,及时指导各地行动实施。
(二)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任务牵头单位和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请各省辖市及扩权县于3月13日前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实施方案报送至厅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同时发电子文档(联系人:冯彦平,联系电话:0371-65918882,电子信箱:fyp65918882@)。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整体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广、因素多,在整治工作过程中,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完成本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的同时,梳理当地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一并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四)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强化与外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省辖市及扩权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2009年3月开始,每月13日和28日前向省厅农产品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和有关牵头处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厅各牵头部门分别于每月13日和28日前向厅农产品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综合各整治行动参与部门的信息,有综述、有查处情况、有产品合格率等量化指标,及时体现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各单位要密切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馈情况。
(五)强化技术服务,营造社会氛围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从事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依法经营意识。各级农业质检机构要为整治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六)坚持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
各级农业部门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也要着眼今后的日常监管工作,要通过专项整治,达到标本兼治。要改善检验检测条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准出准入、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执法,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六、重大活动安排
(一)启动2009年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2月底,启动“2009年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牵头负责)
(二)组织参加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印发《河南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旱保春管期间农资打假和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对2009年农资打假工作进行部署。(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牵头负责)
(三)组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4-12月,对农药市场集中进行清理整顿,重点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加大监管力度。4月中旬举行“农药市场监管年”启动仪式。(种植业管理处牵头负责)
(四)组织开展第五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3月定为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3月11日举行启动仪式,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培训咨询活动,积极营造打假护农保春耕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牵头负责)
(五)组织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3-11月,重点开展水产苗种场普查,组织各地渔业部门开展拉网式检查,进行苗种药残抽检,对检查抽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水产局牵头负责)
(六)组织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活动。3-12月,选择部分县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推动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提升综合执法能力,通报表扬农业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综合与政策法规处牵头负责)
篇4
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小农资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等专项活动的相关工作任务,确保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平均合格率96%以上,其中“三品”监测平均合格率98%以上,饲料产品监测平均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杜绝在生鲜乳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农业投入品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各级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农产品消费者安全”三大目标,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和执法检查,建立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分工
1.制定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签订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牵头单位:法制科。
责任单位:产业信息科、蔬菜办、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种子管理站、农机管理总站、农技110。
2.完成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打击在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小农资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等专项活动的相关工作任务,力争年内有1项工作得到*市级(及以上)肯定的工作创新。
牵头单位:法制科。
责任单位:产业信息科、蔬菜办、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种子管理站、农机管理总站。
3.建立健全初级农产品生产(种植养殖)环节的食品安全质量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及时报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配合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应急求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牵头单位:法制科。
责任单位:产业信息科、蔬菜办、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
4.指导和规范主管产业做好农产品入市规范化管理工作。督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质量监控,出具产地证明、质量证明和检疫证明,并做好相关服务。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督促落实质量安全抽检和索证索票制度。
牵头单位:法制科。
责任单位:农业执法大队、蔬菜办、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
5.组织开展或积极参加重要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
牵头单位:法制科。
责任单位:产业信息科、蔬菜办、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
6.做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牵头单位:法制科。
责任单位:产业信息科、蔬菜办、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农技110。
7.负责对各责任科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情况的督查和考核,提出兑现相关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和考核奖惩制度的具体建议。
责任单位:法制科。
8.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按时完成各级下达的抽样检测工作任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责任单位:农业执法大队。
9.严肃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法做好因农业投入品质量引起的农业生产事故和违法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责任单位: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食用菌办、蔬菜办、农机管理总站。
10.按照“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年内完成乡镇和行政村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点覆盖面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责任单位:农业执法大队。
11.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专项整治,指导、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城)开展农产品入市规范化管理工作,完善管理目标责任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定性检测,并规范检测记录、信息汇总及信息上报等。
责任单位:农业执法大队。
12.强化动植物检疫管理,在农贸城、大型超市建立蔬菜、猪肉等生鲜食品的市场准入机制。
责任单位: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
13.组织开展农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农药、兽药的行为。种植业重点查处蔬菜、茶叶、水果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限用农药问题。养殖业重点查处饲料生产、养殖环节中,非法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硝基呋喃类、苏丹红、有机砷等禁用药物和超量添加镉、铬等重金属制剂的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蔬菜办、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
14.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落实农产品准出基地检测制度。指导、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并在蔬菜、食用菌、茶叶、稻米等重点农产品中分别开展2个以上的产地准出试点,落实其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销售农产品进行检测的准出检测制度。
责任单位:农技推广中心、蔬菜办公室、食用菌办。
15.实施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制度,正确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建立本企业农产品标识、准出等制度。全面开展农产品监督抽查工作,全年例行性检测农产品样品数不少于200个,农产品面上抽检合格要达到上级要求。
责任单位:农技推广中心、蔬菜办公室、食用菌办。
16.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条件,组织申报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以及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年内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达到上级任务要求,并通过上级抽检合格。
责任单位:产业信息科。
17.组织对“三品”基地和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志的管理工作。
责任单位:产业信息科。
18.推进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落实畜禽产品准出检测制度。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加强畜产品“瘦肉精”及其它药物残留的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全年开展例行性检测的样品数不少于200个,“瘦肉精”等禁用药物的检出率达到上级要求。指导、检查、督促畜禽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畜禽产品生产档案,并在畜类、禽类养殖业中分别开展3家以上的产地准出试点,落实其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销售畜禽产品进行检测的准出检测制度。
责任单位:畜牧兽医局
19.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确保上市畜禽产品食用安全。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学校食堂放心肉”统一配送的相关工作。
责任单位:畜牧兽医局
20.加强兽药、饲料使用监控和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监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97%以上。
责任单位:畜牧兽医局。
21.深入开展蜂产品、畜禽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和利用,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和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督促企业诚信规范经营,确保取得明显成效并通过上级验收。
责任单位:畜牧兽医局。
22.积极开展乱弃病死猪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指导生猪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建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合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好畜禽死尸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工作。
责任单位:畜牧兽医局。
23.认真受理农产品生产者的技术咨询。通过农民信箱、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做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并及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责任单位:农技110。
24.加强种子行业管理,建立健全种子生产企业的生产档案,并抓好落实。
责任单位:种子管理站
25.负责调处全市种子(食用菌菌种及原材料)的质量投诉,并组织做好技术鉴定工作。
责任单位:种子管理站
26.与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与农资连锁经营企业签订“诚信承诺书”。
责任单位:蔬菜办、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
27.准确地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报送农产品安全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及动态信息,全年报送工作信息不少于5篇。
牵头单位:法制科。
责任单位:产业信息科、蔬菜办、农业执法大队、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种子管理站、农机管理总站、农技110。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年工作要在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法制科)牵头,局属有关单位和相关科室要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落实责任,确保今年工作顺利完成。
(二)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倡导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形成全社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技术培训。要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督促生产者、经营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广大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篇5
农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农药管理十分必要。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说,作为我国农业领域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依据。
对农药行业准入的要求更加严格
条例严把农药登记、生产、经营许可的重要关口。它取消了门槛相对较低的临时登记,明确在我国生产和向我国出口的农药需申请登记;完善了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对原材料采购、产品质量控制、委托加工分装等生产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明确农药生产企业对所生产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要求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实行产品可追溯电子信息码管理,做到生产全过程可查、质量可控。
条例还规定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要求农药经营者应当从合法的渠道采购农药,建立购销台账,不得加工、分装农药。一旦发现有严重危害或较大风险的农药,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要及时召回。
对农药指导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山西省r科院院长乔雄梧认为,农药的科学使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服务,有利于补齐农药使用监管难的短板,从农业生产的重要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条例明确规定农药使用者应当合理用药,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等施用农药,还要按标签标注的安全间隔期收获农产品。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等生产上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等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农业部门及相关科研教学单位要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农药使用者应当保护环境和有益生物、珍稀物种。国家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先进施药器械等措施,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对违法生产经营的处罚力度继续加大
篇6
1.什么是农产品及其质量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指出:“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本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2.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民族发展,也关系着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发展。但是,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调查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如下问题:
2.1宣传不力。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依法生产经营的意识有待增强。
2.2存在安全隐患。
粮食中的大米和面粉是主要的消费品种,200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面粉中的增白剂进行检查,在10个省市67个粮油批发市场抽查94个批次的样品,结果是:小包装样品合格率为55.8%,大包装样品合格率为28%;超市样品合格率为57.1%,粮油批发市场样品合格率为30.5%,样品平均合格率仅为40.4%。其中有10个中小企业面粉中增白剂的添加量超过规定数额的3倍以上。而农业部门2003年对全国37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蔬菜农药残留点检测结果表明,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大于15%的有18个,其中超过30%的有4个。在畜禽产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是在瘦肉精、禽流感、疯牛病等方面,主要是人畜共患病给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另外,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我国有2亿多农民,农户生产经营规模狭小,庞大而分散的群体要很好的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很困难的,而且分散的农户很少遵守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生产操作规范,因而农产品的安全性也难以控制。某些生产制作者为了牟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在加工环节掺杂使假,比如矿物油抛光大米,用硫磺、双氧水加工水发食品,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还有注水猪肉、面粉添加增白剂等,形成一条在食品领域流行的毒流。
2.3重视不够。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技术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比较滞后,部分县区仍缺乏相应机构及工作人员,监管工作难以到位。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动物检疫样品无害化处理建设工程进展缓慢。
2.4投入不足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不够,特别是县乡财政困难,投入严重不足,日常监督检查难以有效开展。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也成为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氮、磷、钾等肥料如果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若不合理使用则会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比如过量的氮肥不仅不能被蔬菜等农作物吸收,反而会转化为硝态氮累积在土壤中,从而引起蔬菜中硝酸含量过高和地下水污染。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正确使用农药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不科学、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则可能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消费者急性中毒。
2.5执法不严。
对假冒伪劣和无证生产的农贸产品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3.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建议
3.1强化执法部门责任制,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针对我国存在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处罚较轻等现象,需要扩大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强制受管理企业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产品信息向管理机关通报;要求有关组织提供农药的使用记录;要求食品企业向食品管理部门登记并报送产品清单;食品企业保存于食品安全有关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执法部门必须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职权。
3.2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发挥社会监管力量
加入WTO后市场的逐步开放,这就需要建立市场准入管理的对内对外协调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海关、商务部等部门的交流和协调。使市场准入形成一个良好机体,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发展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监管的作用。在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必须明确对技术机构、消费者权利的认可和鼓励。技术机构在农产品安全标准的漏洞修订过程中,消费者和媒体在安全监管的广度和深度问题上发挥作用,将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监管体制。
3.3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
一要加强农业生产源头的控制,加强安全状况的检测力度。强化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产地监测与评价机制,设置国家和省级监测点,监控农产品产地安全变化动态。严把农资市场的准入关,对农资生产单位强化重点管理,加强农资信用监管,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销档案。二要开展认证产品专项检查。首先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开展农资产销专项检查。以禁用农药、饲料添加剂为重点,强化监督抽查和检查力度,整顿和规范农资经验秩序,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农资行为,对抽检不合格产品予以公开曝光,并由当地执法部门严肃查处。
3.4加强执法过程的规范化和持续性
目前在我国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是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后,由上级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旋风式的一阵检查。当风声过后,打击假冒伪劣的行动就偃旗息鼓,而隐藏起来的制假造假分子又大张旗鼓猖狂起来。质量安全比起与健康相关的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连续检查和强制性的管理。我国普遍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处罚较轻等问题,对产品的追踪、检查以及快速反应机制、召回制度方面存在薄弱之处。只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执法工作才有希望和活力。
篇7
>>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思考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的几点心思考 新形势下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思考 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当 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关于完善志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 关于理性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提升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思考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对南沙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 对新时期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点思考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 坊子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现状与思考 南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与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的思考 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思考 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云县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简报[R/OL].[2016-11-02].http:///uploadfile-Templdocment/20160304080412353.doc.
[3] 徐玉红,王群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41.
[4] 黄越敏,刘晖.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1.
[5] 陈中建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32.
篇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按照“标准化生产创品牌、基地准出保质量、市场准入促管理、体系建设强基础”的思路,以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狠抓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产前指导、产中监控、产后检测三方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水果、食用菌、茶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水产品禁用物质和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畜禽产品“瘦肉精”等禁用物质和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生鲜乳和禽蛋产品中的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三、主要措施
(一)突出宣传教育,深化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有效监管重要性认识。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纳入“六五”普法规划,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采取各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增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行为。禁止国家规定的23种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种植业产品上的使用;禁止国家规定的限用农药在对应经济作物上的使用;禁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在畜禽产品上使用;禁止“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在水产品上的使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监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追溯率达到100%。农产品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执法查处率均达到100%。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以建立完善我市主导产业柑桔、蔬菜、茶叶、畜禽、水产品标准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以主导产业为主,制定完善标准化发展规划,标准化生产要有龙头企业或以农业经济合作社组织带动,依靠他们将标准及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生产各个环节。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经营的农产品,实行以“四有”(即: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有包装标识,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有《农产品产地证明》)为主要内容的产地准出制度。
(四)做好农产品质量认证与安全管理工作。一要抓好产品认证,面向我市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品,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认证覆盖率;重点引导和帮助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认证,扩大“三品”产业规模。二要加大对认证产品在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导建立以绿色食品为主体的“三品”市场体系,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三要创新监管,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重点要加强对已获证“三品”的证后监管,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添加剂的使用以及质量抽检等。四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绿色食品续展、有机食品的保持认证工作。
(五)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一是全面开展农产品检查,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控制在目标以内。继续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开展标准园创建工作,完善标准园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规范用药行为。组织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整合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鼓励使用低毒和生物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和督查。重点查处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按法定要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和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的行为;应当包装、标识的农产品不按规定包装、标识的行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各大超市未按照规定建立检测机构或委托合法检测机构对入场农产品进行检验的违法行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六)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是督导各类农产品销售市场严格查验食用农产品入市的四项条件证明材料(农产品产地证明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农业“三品”的有效证书和一年内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农产品市场签订的已明确质量安全责任条款的购销合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具备其中任一项条件的,允许入市销售;不具备其中任一项条件的,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市销售,违者依法查处。二是督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固定摊贩和流动商户的经营者身份信息档案;与固定摊贩和流动商户签订质量安全经营责任书,并督促其建立进销货台帐;对经营户进行经常性的质量安全教育。三是督导农产品销售市场建立进货登记制度;对进入市场内销售的农产品实行“逢进必检”,及时公示检测结果。四是要加强对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抽查和市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依法查处,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七)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登记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安全责任可追究。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农产品销售者在采购农产品时应当索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并向购买者出示有关农产品质量的证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农产品销售企业要建立进货销货登记制度。
(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组织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及超市专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市场要配备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仪,对生产、经销的农产品进行检测。
(九)严格监督检查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负责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未按规定开展检测和公示的农产品销售者给予处罚。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对造成危害或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重点活动安排
(一)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查。3-10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资质量抽查活动,重点抽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及时公布监督抽查和案件查处结果。
(二)农药市场专项检查。结合省农业厅农药市场监督抽查活动,在7-9月农药销售旺季,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以农药批发市场为重点,至少抽查1/10农药经销门店,检查内容重点为农药标签是否合格、农药经营者资质是否合法、是否违规销售国家禁限用高毒农药。
(三)农业投入品使用宣传培训。3-10月,在主要生产开展病虫防治、配方施肥、安全用药技能培训,引导农户科学选购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投入品,并发放宣传材料。
(四)农产品检测及农产品市场准入专项培训。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及超市的农产品经营负责人、农残检测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领导责任。市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市、乡、村(社区)要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状,一级抓一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各相关单位和各生产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农产品加工和经营企业(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的法定代表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篇9
关键词:镇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36-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比例高,粮食产量大。“民以食为天”,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的民生的重要问题,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紧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三鹿奶粉”、“海南毒豇豆”、“上海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镇赉县是吉林省农业大县、商品粮基地县,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需要,是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措施。
1 镇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在省、市级政府的关注下,在镇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镇赉县初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农产品认证关注和检测工作初具雏形,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06年镇赉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成立,现共有农残检测人员5人,已有农残速测仪2台,冰箱,恒温箱和大型操作台等检验设施,2008年又申请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并获通过,今年又通过镇赉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成立,农业安全执法人员17人,全县农资生产企业21个,农资销售企业200个,农民合作组织316家。
1.2 “三品”认证和基地生产
至2010年底镇赉县无公害产地面积20万亩,无公害品种21个;绿色食品产地面积30万亩,品种6个;有机食品产地面积10万亩,22个品种,初级加工企业8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3个。
2 镇赉县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而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知度不足,高价消费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降低。而过度追求农产品产量,农产品残留农药毒量过高,忽视了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以牺牲农产品的质量换取农产品的高产量。
2.2 标准化生产和传统经营的矛盾
标准化生产要求从选种、种植到采收运输统一标准进行生产,而目前单家独户的生产形式很难进行统一管理,要求的物质登记、生产记录和生产中技术管理物质销售,相对制约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步伐。
2.3 农产品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资金不足农产品检查设备相对落后,检测技术不高,各种生产资料的质量存在问题,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薄弱。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及病虫害和生态环境检测不到位、不及时,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3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监管检测队伍建设;落实例行监测经费;完善和提高检测手段加大农产品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基础设施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国家对于农产品安全生产设施的财政补助比例,增强人们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减少有毒有残留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绿色种田,科学种田,加大补助,给予价格补助
3.2 从源头抓好农产品安全
进一部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支持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实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杜绝农产品的污染源头,防止和治理农产品用地的污染,加强对农产品有残留毒害的生产资料的监管,确保农产品基地建设进行。
3.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完善农产品农残检测,加大农产品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农产品定期不定期的监测;建立完善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督监管制度,对生产、销售和使用农业投入品有详细台账;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市场加大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3.4 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提高
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这就间接的造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引进农产品大省以及外国的先进技术。这样就从技术方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的安全关系到我国民生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产品安全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创新思路,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们食用优质、安全、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 范志刚,黄新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0,(01).
[2] 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01).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J].农业科技通讯,2004,
篇10
关键词 句容市 农产品 质量安全 调研报告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1.1 调研背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焦点问题①。
近年来,虽然句容市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总量稳定在40万吨的水平,已形成了茶叶、草莓、花卉、水蜜桃、葡萄、无花果、茅山老鹅等众多农副产品基地,但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指导、质量检测、质量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②。
1.2 调研目的
本调研旨在系统了解句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状以及途径,分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探讨利用高职院校专业资源服务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途径与机制,以创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基础,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2 调研内容
(1)了解本地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了解本地消费者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3)了解当地人们在农产品消费方面遇到的问题;(4)调查本地行政事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架构;(5)了解当地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和建议等。
3 调研方法
(1)采用网络查询、统计年报查阅、拦问以及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2)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
4 调研结果分析
(1)被访者基本情况。从被访者的职业来看,大部分是工人、农民和学生,还有少数的是医生、教师等;男女比例则相当。从年龄来看,则大部分是在20~40岁之间,收入则都是一般水平。
(2)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问题。52%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应该知晓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25%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无需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23%的被访者认为无所谓。7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产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造成的,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上述事件多是有意为之,4%的人表示无法判断。本课题组认为加强监管和培训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出现安全问题的关键。
(3)农产品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57%的被调查者表示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43%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在购买农产品时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调查数据显示没有一个人是不关心农产品生产日期的,只是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候不能主动去看生产日期。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关心生产日期时出于关心商品质量和习惯性,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是因为受他人影响。调查中,225份有效问卷中只有56位被访者表示几乎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注意农产品的保质期,50%以上的被访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注意,还有少数人表示一般情况下不会关注这类问题。关于农产品的分类问题,83%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这些问题,还有17%的被访者则表示知道一些但不是都知道。面对这样的现象,可见关于农产品分类,当地政府有必要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传输和教育。60%的被访者表示对农产品包装上标示的农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有80%以上的信任度,30%的被访者也表示信任这些农产品包装标示的,10%的被访者则是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中。87%的被访者表示不会购买近期将要过期的促销农产品,13%的被访者表示会购买。从调查数据来看,人们总是将将要过期的农产品和已经过期的农产品混为一体,事实上近期将要过期的农产品还是安全的农产品,可能就在营养上有些丢失,但是对人体是无害的,从资源节约出发,还是提倡大家购买该类农产品的,但必须保证在农产品过期之前食用。
(4)遇到农产品质量问题时的对策。从调查中得知“农产品过期问题”是当前农产品经营存在的最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其次是虚假或者扩大宣传问题以及以次充好问题。这首先是因为经营者自身农产品安全知识的欠缺,其次是当地相关部门管理不够严格和到位,另外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没有养成看保质期的习惯也是一个原因。65%的被访者表示如果发现农产品包装袋上找不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日期模糊则会不买该产品并选择其替代品;35%的被访者表示遇见这类情况会询问销售员并向销售员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在无意间购买了过期产品和使用时发现包装上未过期的农产品实际已经过期时,被访者选择了同样的答案。66%的被访者均表示扔掉,自认倒霉;30%的被访者则表示找商家退货,只有4%的被访者表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从以上数据可知,一年来,因农产品问题致伤、致病的情况依然存在,有13%的被访者的家人都经历过相关事件,此比例不容忽视,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待加大管理力度。
(5)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与建议。74%的被访者表示要搞好“农产品安全”就应当加大处罚、曝光力度以及加强检查制度,也就是说时通过硬性规定和强制性的措施使得生产厂家不得不配合“农产品安全”;只有4.3%的被访者认为应当开展消费者教育,使得消费者认识到“农产品安全”,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保护自身安全,并起到监督作用;21.7%的被访者表示应该时企业自律,即企业自觉地规范生产,也就是对企业进行相关思想教育和知识灌输,使得企业能够自觉地响应“农产品安全”,并规范生产,对消费者负责。83%的被访者都表示农产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而经常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被访者则只有13%;一次农产品安全教育都没有参加的被访者有43%,认为农产品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的被访者有17%;偶尔会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有44%。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教育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视的,只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接受农产品安全教育,不知道途径是怎样的,所以相关部门和有关机构有必要在农村开展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讲座或者课堂。
(6)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0年组建句容市农委后,专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与市检测站合署办公。成立了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统筹、协调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2010年10月,完成了国家拉动内需项目“句容市农产品检测站建设”并通过验收。在产品上,能进行农产品的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等农药残留,铅、镉等重金属残留,瘦肉精、黄曲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定量检测。能基本满足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需要。在全市范围确定了319家种植业生产单位、农业“三品”生产单位、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屠宰场、奶站等企业作为我市第一批农产品重点监管对象,要求企业作出书面承诺,保证诚信经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在老方葡萄科技示范园等5家农业企业实施建设。企业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全过程的生产销售记录,建设农产品检测室开展产品准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平台等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工作的落实。对种植业、奶畜、水产类农产品及农药、兽药、种子、肥料、饲料进行地产农产品的执法抽样、送检工作。抓农产品的品牌和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句容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有四点:一是监测任务繁重,检测技术力量严重缺乏。二是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三是工作经费缺口较多,解决需求难度较大。四是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松散,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均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但是普遍缺乏相关知识认知;(2)消费者普遍愿意了解农产品安全知识,只是对相关途径比较模糊不清;对农产品安全知识普遍认知程度不高;(3)监管部门力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4)缺乏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