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研究

篇1

作者简介:何石锋,陕西科技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渭南技师学院;刘斌,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摘要]为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抵御来自网络中的大量有害信息的诱惑。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网络不文明现象的成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给出一些方法和建议。通过在实践工作中的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网络文明;学生;教育

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素质。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既有好的,亦有不健康的;既有营养品,又有垃圾。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难以抵御来自网络中的大量有害信息的诱惑。【1】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职业教育从业者所面对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我们不防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校园建设等大环境,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让其做一个成熟的、理想的网络使用者。

一、职业院校学生上网情况简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与之衍生的是虚拟网络社会以及在这虚拟社会中,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缺少执行力度及监督力所产生的网络问题。职业院校学生对网络认知水平不高,自律能力的缺失会造成在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缺失,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可忽视。【2】比如,给所在学校的教师搞一个所谓的排名、对严格管理自己的教师心怀不满,恶意辱骂、威胁教师,给所谓的班花、校花进行排名;对其他有不同意见同学的回贴,不是本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而是以暴力威胁等等。于是乎,网络中,你来我往互相谩骂,硝烟四起;恶意灌水肆意刷屏,屡见不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屡禁不止;散布或传播谣言;上传或浏览黄色或暴力图文,损人视听……【3】这些行为都影响了同学们的上网情趣,破坏了网络的纯净,也给自己和所在学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种种迹象表明,忽视对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必将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满足被认可的愿望:职业院校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被别人认可的追求和感受。他们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这种愿望往往很难实现,而在网络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很多学生就被网络的这样一种言论范围所吸引。他们被认可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因此,有些学生就会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不可自拔。

2、现实生活中不良情绪和本能欲望的释放与转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与他们的独立愿望之间的矛盾,以及人际交往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常使他们处于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的困扰当中。然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充分体验到“平等感”、“自由感”。【4】他们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条条框框的约束,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的理想天地。

3、享受获得成就的感觉: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种种客观因素,他们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被人们高度认可的成就感,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人的身份是虚拟的。人们不仅可以匿名,还可以随意隐藏,改变自己的性别、年龄、地位、性格等,为自己塑造种种理想形象。通过在网络上扮演形形的角色来补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缺陷。比如,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交际、腼腆的男生,在网络上可以是言论不绝,无所不谈,颇受欢迎的风云人物。

三、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校园建设等大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并将网络文明教育贯穿与活动中,要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通过制定和经常强调网络文明规范,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学校要充分运用激励措施,营造出有利于网络文明道德建设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紧贴时代脉搏,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教育学生应坚守网络 “七条底线”(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尽到自己的一份作为网民的责任,履行好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职责,才能够营造一个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网络环境。

3、对于学生上网问题要因势利导,以“疏导”为主。

首先在教师讲解网络同时,应同时提示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学习初期就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正反特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解决网上问题的能力,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在课程学习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与学习相关的信息,以及积极向上的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家乡的地理位置、物资资源、风俗人情等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专题资料的电脑作品(如网页、演示文稿、电子报刊等),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内容。这种通过切身体验而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只不过是学生们把原本松散的资料经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之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视角的知识理解而已。我们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智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避免了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文明上网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职业教育从业者所面对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我们可以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校园建设等大环境,努力营造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网络环境,给职业院校学生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结合学校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加之在课堂上老师的正面上网引导,在多方面的努力合作下,共同关注和一起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使用者。

参考文献:

[1] 吴诚,浅谈校园网络的安全维护,《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第5期;

[2] 郭曼,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文明网络行为,《教育界》 2012年第12期 ;

[3] 陈 珍,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网络文明教育的建议,六盘水市两会委员发言稿 2009;

[4] 黄映玲,网络交往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9期。

基金项目:2011年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J19)

篇2

网络新闻用语的现状

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尽管其已具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多数网络新闻来源于传统媒体,两者的根本属性依然没有改变,主要表现在新闻的采段、途径、受众对新闻在道德上的要求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新闻用语与传统媒体的新闻用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共同点,因而传统媒体新闻用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在网络上也可见一斑。再加上网络本身的技术特性,其不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从标题上来看,网络新闻的最大特点是非线性编辑,这种新闻表现方式使受众最先看到的是新闻的标题,标题引人与否就直接决定其内容被访问率的高低。故新闻标题的制作不仅要引起受众的注意,还要可被用来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而从眼下的情况看,为了引人注意,有些新闻标题有华而不实之感、哗众取宠之嫌;在选词上欠考虑,标题用语不慎,可能使受众对网络新闻产生不信任感,严重的可能导致信息处理、检索等环节的紊乱。

从导语上来看,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网络新闻极少规范导语,或者有时根本就不用导语。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对新闻原创性的追逐而忽略了对导语的制作。特别是有些商业网站上的滚动新闻,偶尔出现导语,但很不规范,有时导语要比正文还长!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速度是达到了,但对导语用语的要求却也被迫降低了。“永远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导语中”这个新闻写作要求在网络新闻中未能真正体现。

从文风上来看,中国新闻报道,包括近年网络新闻在遣词造句上仍时有出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闻报道的文风――“宣传化”的印记。虽然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兼收并蓄了国外一些轻松明快的报道方式,在用语上也大胆了许多,但宣传化的用语本身就脱离了信息时代大部分受众的接纳基础,更易产生网络媒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网络新闻报道偏长或偏短,文字质量良莠不齐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篇幅太长,受众会产生厌烦心理;太短,因未能满足信息需求而产生失望心理。所以,网络新闻用语必须紧凑简洁,篇幅适中。这符合受众上网看新闻是想尽快了解世界上的大事,而不是品味解读一大块文本的心理。此外,以快制胜的网络新闻,还经常发生文字错漏百出、内容前后矛盾、令人误解、非法抄袭等问题,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新闻用语需要规范

(一)对网络新闻用语是否需要规范的几种观点

网络新闻用语的诸多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关于网络新闻用语是否需要规范,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语言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网络时代也不例外,网上新闻传播用语不可避免要和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一样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用语。这些用语很可能会与现有的规范和观念产生摩擦冲突,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新的规范自然会形成。虽然有些用语看上去有些奇怪、别扭,但网络媒体表现力会比一般传统媒体强得多,很能反映分众化传播时代传受双方的个性及对新时代的敏感度。至于是否能被受众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检验。对于目前来讲,也可以一边运用,一边发表各种不同的看法,规范问题看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①

第二、语言样式是环境的产物,出现新的网络环境,肯定会产生新的网络语言。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双向交流特性,显然不同于传统媒体,也不同于现实生活环境。如果我们承认生活中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因使用环境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是合理的,那么网络语言的存在为什么就没有了合理性?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界定了网络中出现的语言的便捷性、实时性、视觉显著性等种种新特点,因而这里的语言会跃出书面语言的规范。对于不准确、不文明的用语当然要进行控制。而对于某些极具网络特色的用语,只要是文明得体,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语言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②网络新闻用语也不曾例外。

第三、语言的发展性很强,不宜太强调规范。过分规范,将扼杀人们的语言创新精神,使语言失去活力。应强调规范并允许创新,适应信息时代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对于网络新闻用语,当然最低的限度得包含正确、客观和文明的信息量,且易于理解,不会产生误会。否然,创新就变成失败,更谈不上什么流传和规范化。

(二)规范网络新闻用语的现实必要性

首先,因网络的快速高效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实务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未得到求证而草率发稿。为了掩饰疏漏,一些网络媒体不惜以“据报道”、“据有关部门了解”或“据政府高层人士指出”等为根据,其正确性与真实性值得怀疑;片面追求新闻互动性的个人化服务,造成不计其数的信息垃圾充斥网络;受众选择性的扩大、自主地位的强化带来新闻界“把关人”功能的逐渐丧失。再加上超媒体、超链接及分散式资料库功能技术的发展,虽可节省资料搜索时间,但也会造成更新及错误更正的困难,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新闻诽谤、纠纷的产生。

其次,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20~30岁间的占总数的60%,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看新闻,而不是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语言创新能力很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达到顶峰,而对自身从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约束力相对较不稳定,易受不良文化产品、文字等的影响而失去分辨能力。且“双重人格”最易在这个阶段形成。就我国在加入世贸第一个五年内的传播大环境来看,规范新闻用语应努力争取到这个时间的这个最大受众群。

再次,规范化可弥补自律机制的不足。自律的最大特色在于它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效果,而规范化的制度可限制某些新闻用语的功能,使之不至于产生岐义和误解,而且规范化的教化功能还可潜移默化地净化网络新闻环境。

规范网络新闻用语的态度和策略

(一)多种方法,引导为主③

网络创造的环境是虚拟的,而传者是个体加个体不断积聚而形成的一个真实的群体,这个群体和其他的群体一样存在个体差异,即每个传者都是基于自己的个性写作,个人的用语习惯就不可能完全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规范他们的新闻用语,只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方法的多样还需有主导力量的存在。由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针对网络由于严重的抄袭复制等原因而导致的新闻原创丧失及用语和观点片面、错误等现象,已经明文规定“未取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资格,擅自登载新闻的、综合性新闻单位网站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或不符合本规定中规定的新闻来源的、未注明新闻来源的新闻,一律视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应有的处罚”。“规定”的出台,推动净化网络新闻环境、规范网络新闻用语的工作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规定”颁布一个月后,文化部、团中央、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网络文明工程”,倡议“网络工作者文明建网,引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它希望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形成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二是创造一种全新的网上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文明上网的风气;三是发现一批优秀的中文网站,引导和规范国内众多互联网站的建设,促进中国网络事业的发展。④“工程”的主要对象群是年轻一代,这不仅关乎国家教育大计,也与保持中华民族汉字功能的稳定性和语言的纯洁性有极大的关系。

(二)尊重规律,大胆改革

承认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一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和分析也应持唯物辩证的观点。⑤网络语言从产生至今也和语言体系一样经历了产生发展更新的阶段。它相对于现实生活中语言的演进而言,只是在时序上被大大压缩了而已。这正是由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快捷的信息传输速度所决定。也正是由于网络的这些特性,如果仍一成不变地沿用以往传统媒体的报道,将会从方式、内容、用语上都与网络的特性显得格格不入。结合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实际情况来谈这个问题,尤其具实际意义。在网络浪潮刚刚席卷全球时,我们主动迎战。但基于某些先天性的和人为条件的不足,我们承受信息传播全球化冲击的能力还不能令人乐观。为此,寻找突破口时首先大胆突破旧的新闻宣传模式。⑥

(三)提高超文本记者的专业新闻用语水平

提高专业水平是一个老话题。以往的提高,往往局限于国内的竞争,但由网络做媒介,它就是一个无远弗届的全球范围的竞争。当务之急是培养网络时代的超文本记者,为国家网络新闻业建设积累丰富的人力资源。超文本记者至少要具备运用多媒体、超文本进行写作报道新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验证、过滤信息文字的能力;深入研究、深入报道的能力;同时也应具有与受众平等交流的能力。⑦这些能力的具备意味着“把关人”功能的发挥。“把关人”功能最基本要素就体现在对新闻用语的运用上。用公正、客观、正确、真实的新闻用语报道事件,是超文本记者责无旁贷的义务。这个责任感的培养就从提高新闻专业用语水平做起。

注释:

①戴耀晶:《怎样看待新的网络语言》,《光明日报》2000年7月11日

②钢铁:《怎样看待新的网络语言》,《光明日报》2000年7月11日

③⑤熊澄宇:《网络语言的规范》

④《光明日报》2000年12月8日《网络文明工程》

⑥⑦陈培爱:《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参考书目:

①陈卫星主编:《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版

篇3

一、现阶段我市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的宣传工作主要通过编写宣传材料、印制宣传单、宣传标语和条幅等方式,同时结合**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开展专栏节目的宣传报道,并通过我市官方网站、短信(彩信)、制作宣传广告海报和宣传片等多种途径进行相关的宣传。

二、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宣传工作形式多样,但是还存在很多因素制约了宣传工作的发展: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存在“上紧下松”。对宣传工作,系统内部思想认识不够,一是普遍认为宣传工作是领导的事、办公室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形成了当前的宣传工作基本上靠办公室唱“独角戏”的局面;二是认为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关系不大,从事业务工作的同志不必也不愿抓信息宣传,抓信息宣传的同志不必精通业务。

二是缺乏专职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宣传人员一般为兼职人员,这部分同志在新闻信息的敏锐性和文字水平等还需努力提高,而且因办公室系统人力明显不足,他们除了做好文秘、信息宣传等本职工作外,还要兼做一些电脑管理、后勤、公文处理、服务等工作。

三是缺少学习培训,工作水平不高。一方面,全系统很少举办宣传信息业务培训班,大家很少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另一方面,办公室人员及兼职的政务信息员都是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即使有交流、培训的机会,也难以抽出时间参加。

四是缺乏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受挫。一是工作制度不完善。二是缺乏激励机制。

三、改进措施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宣传工作

要按照“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这个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建设工作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着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全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着力统一思想、增强信心,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明确宣传工作思路

助推千亿产业发展,创新宣传工作思路,总的说要把握“一个基调”,抓住“二个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把握“一个基调”,就是要紧紧把握“助推千亿产业发展”的主基调,各项宣传工作都按照这个基调来部署,各项宣传活动都遵循这个基调来推进。

抓住“二个重点”,就是要抓住为“助推千亿产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这个重点;抓住为全市人民振精神、鼓干劲、谋思路、出大力,实现千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重点,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四项工作”,就是要做好舆论宣传、对外宣传、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项工作。

一是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大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1、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这个中心,强化新闻宣传。今年新闻宣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市委、市政府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要突出“谋发展、保增长”的主基调,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面宣传报道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的同时,把经济宣传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准确地宣传我市经济发展蕴含的各种机遇和千亿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宣传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各项思路、举措和成效。二是聚焦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尤其要抓住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多角度、多侧面、高频率、长时间地进行报道。三是要认真组织好做好改善民生、增加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要工作的宣传报道。四是要继续加强新闻宏观管理,坚持和完善新闻例会、新闻协调会、重要稿件送审和敏感问题请示等制度,加强重要宣传报道活动的先期策划,严防各类新闻宣传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到导向正确、引导有力。

2、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强化社会宣传

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实质是科学认识发展要务问题,为此要强化社会宣传。要宣传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思维模式,甩掉陈旧思想包袱,克服各种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障碍、制度障碍,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视野再开阔些,眼光再远大些。要奋力开拓,大胆实践,敢想敢干,以思想促进事业大发展。要宣传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赶超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千亿产业发展目标。要宣传为加快经济建设,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和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发挥优势、深挖潜力,找准发展的突破口,抓住发展的关键点,集中精力抓,集中力量干,以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带动全面发展。要宣传为加快经济建设,必须形成全市上下干事业、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想发展之事,谋发展之计,筹发展之策,做到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好个项工作。要宣传为加快经济建设,要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机遇感、紧迫感、责任感,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以更快的发展步子,更好的发展效果,更新的发展面貌,促进全市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全市人民造福,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二是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大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1、加强我市经济建设优越硬环境的宣传工作

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越的硬环境。要加强我市经济建设优越硬环境的宣传工作,提升我市形象,增强我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要宣传我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化经济建设硬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要宣传我市加快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确保有发达的交通,满足经济建设需要,降低物流成本。二要宣传我市加快水电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建设用水用电需要。三要宣传我市加快通信邮政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建设信息、邮路畅通。

2、加强我市经济建设优越软环境的宣传工作

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除了良好的硬环境外,软环境更要加强,以优质的软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发展。一是宣传我市按照要求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努力创造更具竞争力的政务环境、社会环境。二是宣传我市强化对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监督,严格纪律,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宣传我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搞好宣传报道,努力提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和支持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优化建设环境。

3、加强我市为经济提供优质服务水平的宣传工作

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机关的优质服务水平。一是宣传我市政府机关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为经济建设的服务水平。二是宣传我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勤于思考,努力工作,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协调能力。三是宣传我市政府机关强化服务,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干企业所为,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三是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大力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1、高度重视网络,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

要高度重视网络,对涉官与涉腐,涉富或贫富差距,涉及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民族主义及、中外话题,涉及伦理道德,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涉及明星绯闻、知名企业或敏感地域等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要加强监管,做到24小时不间断,第一时间上报舆情,便于上级领导部门正确处置,不让不良信息误导群众,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提高沟通能力,正确应对网络事件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网络作为除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之外的“第五习惯”,增加了解信息的渠道,提高信息的甄别能力,保持政治敏锐性。要加强学习网络语言,掌握网络沟通技巧。要使用网络通行的语言方式,不能严辞说教,不能官话套话连篇。对待网络事件,领导干部不能躲避,推诿敷衍和投机取巧,要以坦率真诚去赢得网民的信任和理解,把网络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健全工作机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各级政府要健全工作机制,将处理网络舆论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安排专职人员收集网上有关信息与材料,按期汇编提供给有关负责领导参阅,作为领导决策和改进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民意渠道和信息来源。要逐步建立完善责任部门答复机制,通过网上公布的形式,以正视听、以解民怨。领导干部要减少应酬,多抽时间上网,在实践中掌握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发挥网络舆论在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大力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之中。二是扎实推进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广泛进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深化“文明就在身边”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公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三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2、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出发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力度。巩固我市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搞好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镇环境质量,重点抓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着力整治公共场所秩序、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差现象。深化文明社区(小区)创建,重点抓好社区(小区)服务、环境、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管理质量。要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为重点,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二是加大文明行业创建力度。在火车站、汽车站、收费站等窗口单位深入开展“文明杯”竞赛活动,在行政执法服务部门继续开展“文明行业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在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车行业开展“文明安全使者”创建活动,提升这些单位、部门和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创建活动,催生一批不同级别的“示范店”、“达标店”。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领导班子建设。以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战线各个部门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使之成为忠于党和人民,政治上清醒坚定,业务上内行娴熟,富有改革创新精神,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是抓好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按照“学习型、务实型”的要求,培养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敬业务实、有责任意识、有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工作者。要采取培训、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专业人才,造就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各自业务、做出突出成绩的业务骨干,培养一批优秀文化工作者、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主持人,使他们成为我市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坚力量。

三是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思想工作只有与加快经济建设,助推千亿产业发展这个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自觉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在大局下运作和实施,根据中心工作需要,精心设计载体,找准工作突破口。宣传思想战线各部门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舆情信息工作。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采集第一手信息,着力研究全市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准确把握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动态,真正把基层的真实情况反映上来,把有份量、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领导。对那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社会舆情,要高度重视,正确引导,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4

今天我们召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主要是总结我市近年来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研究部署年电子政务建设任务,使电子政务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刚才,同志通报了近年来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

我市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全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体系,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稳步推进,特别是电子政务制度不断健全,应用系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网上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各部门网站已成为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全市信息化工作的差距和问题。从全省范围看,近两年,各地市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压力。就我们自身而言,我市信息化发展总体上还处在较低层次,信息化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与市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部门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各级政务网站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电子政务重点应用项目较少;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还不够均衡,网络重复低效建设,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低,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重建设、轻应用、轻服务问题还比较普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下面,就如何抓好我市的信息化工作讲五点意见:

第一,信息化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成为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信息化已成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谁能在信息化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信息化已实实在在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与“均衡器”。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信息化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与新主题,一个城市的进步和她的文明程度越来越体现在这个城市的信息化包括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上。在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中,信息化水平不仅成为了重要测评指标,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也确实成为了解决我市目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中,机关作风和行政服务水平是重要的复合软件要素。但是,当前我市个别窗口单位还存在管理和服务不规范、行政模式陈旧、工作方式方法繁杂、信息闭塞等问题,给办事的群众带来极大的不便,必须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方式,统一服务规范,提高工作效率。政府依靠政务信息化提高行政效能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实践证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之时,正是信息化加快发展之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真正消除,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我们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信息化就是发展生产力、抓信息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任务,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要求、更硬的措施、更快的节奏,大力推动全市信息化发展,切实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要进一步强化面向公众和政务部门服务的网络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使政府电子政务网成为宣传金昌建设发展成就的重要载体,传递政策法令和信息的重要窗口,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监督政府机关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转变的有力工具。一要抓好政务外网平台及各应用系统建设工作。市政府督查室要抓紧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大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力度;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市监察系统要加快建设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办好网上政务厅,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利用政务网络获取信息和办理各项事务的需求;市局要利用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以网上提交、网上办理、网上答复为主要功能的网上系统,加强网上案件办理统计、督办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网上工作效率。二要抓好电子政务专网建设。认真落实市政府与甘肃电信等运营商签订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特别要抓好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加快推进网上办公步伐,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的有效措施,是政府公信力的集中体现。下一步,我们要在信息公开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增强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要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在充分发挥各级政务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手机、数字电视、电子触摸查询系统等方式公开信息,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今后,市信息化办要统筹协调,所有非性文件要在印发的同时在网站上,对一些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信息,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劳动就业等,以及对企业关心的税务问题、工程信息、各行业市场信息、各种行政审批事项等,都要实现网上公开。其他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时相关信息,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要及时、准确的予以公开,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地方标准和技术指导性文件,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电子政务运行管理办法等。对此,市信息化办要抓紧进行调查研究,抓好前期有关准备工作。同时,市信息办要督促各部门、单位利用好现有的网络、软件资源,防止重复投资,减少重复建设。

第三,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舆情引导管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网络以其高速、便捷、开放、透明、互动等特征,日益成为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一些虚假信息也逐渐侵害到网络安全,一些破坏和平、影响团结的舆论甚至侵害到大局稳定。各级各部门要从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始终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毫不松懈的抓好网络信息安全。要以电子政务安全保障工作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安全防控体系,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安全。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工作,积极创新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及时发现舆论热点,做到早发现、早协调、早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强化网络信息和网络公共服务终端管理,坚决查处利用信息网络、通讯工具传播各类不良信息的行为,还人民群众一个健康纯净的网络。

第四,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

推进信息化,思想认识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了,信息化工作才能有效推进,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几年来,我市各界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入。这是我市信息化建设中可喜的一面。但实事求是地说,对信息化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仍较突出。有一部分市直单位连个网站也没有,有的单位网站和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后,也没有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信息量少、更新缓慢、点击率低。在一些人眼中,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启蒙阶段,“太超前了”、“没什么用”等想法仍占主导地位,即使信息化主管部门上门宣传指导,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工作也是困难重重。针对这些情况,我想今年我们要把解决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希望在座的同志,能及时把你们单位、你们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出去,从而在全市营造信息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较快发展。

第五,全面加强信息化的领导。

篇5

[论文摘要] 计算机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挑战与机遇,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以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冲击和改变着大学教育的传统理念。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21世纪,信息化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计算机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属性的局限,成为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精神理念、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范畴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迈向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网络文化阶段。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文化校园网络建设,不仅的高等教育大变化的需要,也是大学革命的需要。在“计算机文化”理念这一前提下,本文叙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内容,说明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一、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网络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他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势、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有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本身含义。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 

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在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标上,在创新信息开发者、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者共同团结平等互助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创建多项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折射出了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维。 

2.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校园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手段 

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和广泛应用,始创痛的教育模式开始发生空前变化。根于教育需求,师生可以进行多种有利与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空间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网络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育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育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给学生创造的网络阅读、网上答疑、网上练习、网上交流等条件,打破了社会、学校、班级及学科的界限,实现学习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满足学科和教学的需求。 

3. 学校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他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有产生虚假;其交互特征即传播信息文明,又产生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即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去范。诸如,“信息霸权”的威胁、“文化殖民”的威胁、“信息垃圾”的威胁、“信息欺诈”的威胁等。因此校园主流文化正面向着网络化的威胁与挑战,如果不慎重的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质量和进程。 

 

二、网络文化时代必须选择校园网络建设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概念、一个设想、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伴随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使文化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的交互性让人们掌握了传达信息的主动权。 

1. 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2. 建设校园网络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商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建设教育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因为21世纪既有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又有来自生态系统、道德危机、情感危机等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不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点,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基础步骤。 

3. 建设校园网络是教育现代化得重要标志之一 

在跨世纪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再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效益和现代化程度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还停留在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工作的重复性劳动中,要想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速度加快,实现教育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就要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形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合理配置。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初具规模,有的良性来运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步入积极健康的轨道,依然是当务之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 加强“两个管理”。“两个管理”,即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 

2. 引导“两个自律”、“两个自律”,是指在校园网络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经营者的自律与上网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网络经营与社会网络经营尽管在技术、手段、程式运行等技术特征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的功利目标是教化,后者的功利目标是营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网站变成社会的网吧,高校网站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务必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优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 

3. 加强“五个建设”。“五个建设”,是指校园网络文化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网站建设、队伍建设和网络学科建设。一是硬件设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初具规划,较好的不仅有计算机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网络早已进了课堂,进了宿舍,进了图书馆,进了办公室,有的已实现了“三机”电视机、电话机、计算机)同进室舍的建设目标,为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软件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有利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文软件,是刻不容缓的事。三是网站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不仅仅是“人及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渠道。四是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积极性、教育性和指导性,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技术人员队伍。五是网络学科建设。大学应把网络文化视为一门学科,成立专门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网络文化心理、行为、现象,以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 

4. 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事实上,在校园网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理念的建设。要真正班这种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带动软件建设,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总之,通过多渠道建设与科学管理,使以网络化、数字化卫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基点的大学教育培养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唯此,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平台,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咏今. 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与实践探索..2002.11.19. 

[2]衡均 .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于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 

[3]万新恒. 信息化校园. 大学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篇6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六个着力推进”:

(一)着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目标。一是坚持理念和举措先行,认真研究综合运输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入探讨发展的思路和途径,积极用综合运输体系的理念推进交通各项工作,用综合运输体系的标准衡量评判工作成效,不断增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拓展强化综合运输规划功能。切实履行好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的职责,强化规划刚,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城乡交通之间在规划上的衔接,合理配置通道和枢纽资源,逐步形成完整统一的综合运输规划体系。三是以综合枢纽等重要项目为切入点,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立足全市较为完善的多种运输网络,大力建设现代综合运输枢纽及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建设与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中心,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投资结构调整。交通投资重点向最能体现交通先进生产力、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倾斜,向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倾斜,向有效提升交通公共服务能力的项目倾斜,确保发挥最大效益。二是抓发展重点调整。公路重点向快速通道、成网优化方向发展,物流重点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农村公路重点转向网络化建设和养护管理。三是抓绿色低碳交通建设。把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交通运输发展各个领域和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交通结构、建设方式、消费模式。四是抓服务功能提升。突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加强直接关系民生、服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具体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有效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的信息化工程、安全应急保障工程建设等,努力增强我市交通设施整体服务功能。

(三)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坚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把经济发展急需、社会效益明显、拉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点,优化建设序列,加快开工和建设步伐。要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创新前期工作方式方法,确保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及时开工建设。要储备一批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着力推进现代交通物流发展。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搞好发展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通抓物流,以先进的交通运输网络、车辆装备和信息平台为依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充分调动相关运输和物流企业积极性。二是提升交通物流信息中心整体功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软件开发力度,加快整合社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抢占行业发展高地,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中心的集聚和承载功能,全面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三是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围绕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动运输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抓好传统运输企业的改造升级,鼓励物流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培植大型龙头物流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引导和推动部分具有竞争力的运输和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转化,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鲜活农产品、高附加值货物等直达运输,加快发展厢式、集装箱等先进运输方式,不断提高运力装备水平。

篇7

2016年是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年。要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台阶,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必须紧跟中央,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以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和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结合县情,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持续在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舆论引导、践行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发展上精准用力,为实现关岭提速发展、后发赶超、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深化理论武装 构筑精神新高地

关岭自治县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安顺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以及县委历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学以致用。

抓实学习教育。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核心,以集中学习、专家辅导、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等为主要形式,重点抓好县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理论学习,结合“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历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

抓实宣讲教育。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宣传部长上讲堂”“周末大讲堂”等平台载体,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和重要精神,从深度上、广度上、层次上,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县各种理论思想深植于每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实理论研究。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深入开展调研,加大对关岭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关岭特质、关岭风格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行依据。

强化舆论引导 凝聚发展正能量

“十三五”是关岭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宣传舆论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

抓实常规宣传。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县委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宣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宣传贯彻大扶贫、大数据战略部署和“四个轮子”一起转以及市委“一二四”攻坚战略部署,切实把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实践成果展示好,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阐释好。

抓实主题宣传。强化与中央、省级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宣传报道好关岭脱贫攻坚、城乡发展、深化改革、生态建设、改善民生、文化旅游等各项工作,为提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邀请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来关岭开展大型采访活动,讲好关岭好故事,传播关岭好声音,展示关岭新形象。

抓实舆论引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舆论引导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关岭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和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在网络上持续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控制和转化灰色地带、遏制和改造黑色地带。加大与新华网等知名网站合作,进一步提高管控、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县直部门新闻发言人培训,提高全县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践行核心价值观 传递社会正能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在贯穿融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实效。

抓实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文化培育、载体推动、典型引领,深入开展“五进五促”“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积德榜”“最美关岭人”“孝老爱亲”评选,“宣传部长上讲堂”“道德讲堂”系列活动等,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刊播公益广告。同时,扎实抓好典型选树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

抓实“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创建。深化拓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突出抓好文明景区、文明交通、县城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探索“互联网+整脏治乱”新模式,完善群众满意度考核平台和“不满意问题”征集平台,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良好局面。

抓实“美丽乡村”建设。以“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为抓手,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推进基础设施和乡风文明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按“精品版―升级版―提高版―示范版”继续对各类示范点进行全面打造,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奠定良好基础。

抓实“十镇百村千户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创建。结合“美丽乡村”“整脏治乱”“一建四改治八乱”“乡风文明建设”等要求,出台《关岭自治县“十镇百村千户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围绕乡村风貌改造行动、乡村环境整洁行动、乡村移风易俗行动、乡村道德建设行动等创建清单,把13个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打造成为乡风文明示范镇,每个乡镇每年按层次在不低于10个村创建文明示范村,每个村每季度评选出不低于10户引领乡风文明示范户,真正从转变群众观念入手,让广大群众积极、主动、自愿参与村寨“八乱”治理,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经验在全县138个行政村进行推广。

优化文化发展 丰富文化内涵

推动形成文艺宣传新局面,为关岭的发展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抓实文化基础。谋划好“十三五”时期全县文化发展,立足本地特有的“三国”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红崖天书文化、古生物化石地质文化、布依族苗族风情文化、美食文化等,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认真挖掘、整理,为关岭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篇8

该书第一部分“总论”,概述2010年北京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成就与主要动态;分析2010年北京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当前首都网络文化建设,要注意加强网络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专项规划制定,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和分级分类管理体系,着力打造特色网络文化项目与重点品牌,推动首都网络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努力塑造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中心。

第二部分“首都网络文化政策与建设管理”,以首都网络文化的管理、监督和引导为基本内容,总结和分析网络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性建设,研究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的战略和路径问题,就首都网络文化管理和首都文化建设提出相关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第三部分“网络文化媒介与形态透析”,剖析在网络技术与网络应用发展基础上的网络文化媒介与文化形态,凸显移动互联网、微博客、网络视频、网络出版等网络文化形态的社会文化意义,反映和透析网络文化空间中的新领域、新动态与新现象,以求理性化的审视态度与应对方式。

第四部分“首都网络文化问题与现象聚焦”,聚焦2010年度以来网络文化中的热点现象和重要问题,对首都的网络参政问政、网络低俗文化、网络推手、网络自律、网络舆情监测等问题、现象及发展态势,进行动态追踪与分析考察,以求加强对它们的重视和管理,更好地服务于首都文化建设的现实。

第五部分“首都网络年度动态与典型案例分析”,总览2010年度首都相关网站的网络文化新动态、新事件与新个案,对首都的网络信息环境、重要网站与网络媒体、特色网络文化活动与事件等,进行动态追踪和个案呈现。

第六部分“CNNIC数据”,通过《2010年北京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对年度北京市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与资源、网民受众情况、网络发展形态、网络应用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调研与考察。第七部分“附录”,对2010年首都的网络文化发展纪事进行记录和整理,是首都网络文化的年度资料。

2010年,北京的网络宣传、网络管理、网络建设积极推动首都网络文化的发展,并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发挥着辐射全国的作用。本报告指出,2010年,北京的网络文化建设、发展和管理,呈现出如下方面的总体特点和态势:

一、北京网络应用与网络文化保持和体现在全国的引领地位和辐射作用;

二、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升级的推动下,网络文化技术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发展;三、微博客等媒介形态强劲崛起,网络文化传播呈现强势的新元素与新形态;四、清理整顿互联网低俗之风和不文明内容,网络文化环境、网络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五、网络问政参政持续改善,有效促进政治文明与和谐文化建设;六、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现初步成效;七、团购网站兴起,电子商务文化与网络文化经济的新方式不断拓展。

针对当前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需要,结合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本报告提出,要着重从丰富网络文化生态、创新网络文化机制、整治网络文化环境、维护网络文化安全、打造网络文化特色、塑造网络文化品牌、强化网络文化引导力等方面,推动文明、有序、健康、和谐、繁荣的网络文化发展,有力提升首都网络文化的凝聚力、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使北京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和发展成为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制定“十二五”时期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规划。在“十二五”时期,把网络文化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基本定位和基本支撑、重点领域和业态更新、主要项目和品牌工程、其体制机制、配套措施和实施路径等,纳入政府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中,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加大和完善建设、管理、引导、培育。

(二)探索深化主流网站与网络媒体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一是有步骤、有选择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与股份制改造,推动网络媒体单位合并、重组,增强网络文化企业的市场化经营能力和资本运作成熟度;二是改善经营管理机制,促进首都事业性网络媒体单位的经营业态丰富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促进盈利模式的构建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优化资源配置,激活首都网络媒体与网络文化企业的活力;三是妥善处理网络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事业性与产业性之间的矛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通过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管理运营方式改革,探索增强北京网络媒体的经营效益,塑造首都网络文化品牌,提高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首都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机制和分级分类管理体系。

(1)针对首都的特点,量身定制一套具有良好理论完备性和实践应用性的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对网络议题关注状况和程度、网民意见分布指标、网络舆情危机系数等,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和网络事件的分级管理体系。针对各种网上舆情危机和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制定详尽的分级分类标准和有针对性的应对预案,对负面舆情和危机事件的蔓延升级实施严格的问责制,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对网上舆情加以引导和管理。

篇9

缺乏“闲暇价值”意识

网络与闲暇仅是满足感官需要,追求物质带来的情感体验。这种享受和自由放纵的心态,导致青少年学生的闲暇价值意识缺失,在闲暇行动选择上呈现出低层次、低质量和低情趣的特征。学生往往缺乏正常社会活动和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特别是长期沉浸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匿性容易使他们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与社会脱钩。

学校缺乏正确的闲暇教育思想导向和对闲暇深入的研究。重视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却很少教育学生如何“玩”。学校缺乏足够的闲暇行为指导。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开展得不够丰富,而且部分课外、校外活动偏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中缺少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互动性强的项目,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闲暇生活的盲目性。青少年学生三分之二的学习、生活、休息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在青少年学生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家庭、社会教育仍然是难点和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闲暇教育还不能形成认识上的一致性,在操作上更是存在着盲区,甚至还存在着诸多反教育的倾向。

融入青少年学生成长

闲暇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必须确立“首位”意识、起主导作用,协调各方共同推进。要辨证分析、深入研究青少年学生闲暇德育,充分发挥学校在闲暇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将闲暇德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科任老师课时计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闲暇德育内容,创设“闲暇德育指导”选修课程,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提升学校管理者、家长、学生的闲暇行为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划是“自我认识、同伴互助、师长引领”的综合教育体系。学生、同伴、师长、学校的倾向、兴趣、爱好、能力左右着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划教育活动的“量与质”,而其中闲暇活动对个人的兴趣、需要、性格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就这个角度而言,闲暇德育和成长规划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闲暇德育里要引导学生回答:“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将成为什么?”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决定,由被告知到主动追问,自由选择,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闲暇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系统地制订教育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基点,明确学生成长方向,体现闲暇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环节。

德育建设也应与时俱进

注重德育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干部队伍的理念更新和实践创新。加强班主任队伍,形成“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的班级”的共识。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按照“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特长发展”的要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发挥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榜样引领作用,促进和谐德育局面的形成。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相融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习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知、行、思”相统一 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文明习惯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等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学校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重视挖掘学校各育、各科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开展好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组建“聆听者”同伴互助心理社团;组织社会协同教育,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德育基地、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学生专题讨论等,形成追求真理、探索科学、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人生观,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篇10

尽管人类的历史写的是帝王将相史或战争史,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和技术发展史。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类文明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发展驱动;而朝代的更迭、政权的替换,只是给当时的社会进步提供了一个更合理的治理方式。

真正对人类文明进步起根本性作用的是技术的发展。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的改变,同时也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不仅使教育内容增加,而且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最终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互联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互联网不仅仅改变教育,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文学进入无经典的时代,艺术成为雅俗共赏的时代,教育成为互为师生的时代,学术将迎来开放存取的时代,新闻真正自由,政治充分民主,历史将会趋于真实。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是教育革命。网络宽带技术发展,终端多样。基于“无线网络+手持终端学校”的移动教学方法已开始实践。

为了说明MOOCs对高等教育的挑战,需要看一看教育是怎么分类的,它的作用和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对于全人类来讲,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接受教育和参加学习是为了追求个人生活素质水平的提高,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讲究一个知识传输的过程,

学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是人际交往类的学习。如语言学习、礼仪习惯、品德养成、管理有效等。这一类的学习是靠模仿和习惯养成,学习的环境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场景,学习效率就会很高,在教室内学习的效果比场景学习效果差很多,这一类的学习不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

第二类是知识传承类的学习。如文字、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这一类的学习靠师传面授,需要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课堂教学效率高,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

第三类是文明发展类的学习。如科学探索知识、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这一类的学习需要系统的基础知识,需要灵感和洞察力、想象力、需要有批判精神,相互讨论、启发等,也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模型验证等。

从以上三个学习类别来看,MOOCs更适合高等教育,学习者是成年人,有主动学习的渴望,具备应用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MOOCs可以有力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为人际交往类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文明发展类的学习成为今后传统大学的重点。而中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更是人格与道德的培养等,MOOC可以作为补充的手段,但不适合全课程学习。

MOOCs的兴起

MOOCs于2012年在美国兴起:注册、讨论、辅导、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提供教学全过程管理。提出微证书概念,大学本意的回归。

MOOCs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在2012年之前,人们一直探索IT与教育结合的方式,但收效甚微。E-mail与E-learning同时出现,但E-mail取代了传统的邮件系统,而E-learning一直仅仅是教育中一个小小的补充,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传统的店铺直销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也创造了传统商铺不可能取得的巨大效益。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但是在教育领域,“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模式依然不变。这次MOOC的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

MOOCs带来的改变

它的主要变化是:传统教室将成为学习的会所,集体做作业、答疑;教室在云端,学校在云端;教师成为会所的辅导员,与学生直接交谈的时间增加;教师以研究为主,优秀教师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学习内容以学生自选为主,考试针对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体量小,分知识点学习,讲课精,可重复学;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组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为师生;学习过程可在任何地方,学习方式灵活;数字教材辅助材料;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学校发证书灵活;留学变得简单,或不再有留学的概念。

MOOCs改变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MOOCs的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空间。MOOCs不需有学校的学籍,只要按要求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也没有课程人数限制。比较成规模的三大平台是Coursera、Udacity、edX,语言以英语为主,正在增加其他语种。

MOOCs迅速发展的五大原因:

(1)MOOCs课程的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使得照此模式批量制作课程成为可能。

(2)出现了多家专门提供MOOCs平台,降低了高校建设MOOCs课程的门槛和经费投入,也刺激了更多的一流大学加入MOOCs课程内容提供商的行列。

(3)普通老师自己制作MOOCs课程成为可能,短时间内众多高校教授的加入。

(4)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进入。

(5)一些大学开始接受MOOCs的微证书,承认其学分。

MOOCs在中国的发展将是多个因素的融合。决策者的重视程度,观念跟上时展最重要;课程本身来说,需要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就从业者来说,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知识准备和观念转变;从硬件上来说,需大大降低网络使用成本。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推动宽带网络普及。

中国MOOCs:发展设想

政府应当尽快制定规则:如何制定科学的政策, MOOC如何与现行学历认证挂钩;如何制定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规则,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成果认定,如何让企业认同这种学历;如何激励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升,推动课件资源的丰富,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如何为MOOC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引导性资金投入。

MOOCs未来发展的六大挑战:

(1)如何应对变革之痛:结构延续的惯性将成为最大阻力。

(2)大学是否能提供足够规模的优质课程资源:开放资源不是面子工程。本校学生MOOCs学分带头认可。

(3)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如何运作:没有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MOOCs将无以为继。盈利或者非盈利,这是个难题。

(4)在线学习文化建立:有价值的学习,如何成功地让人参与。

(5)信任问题:考试、评估,新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6)证书如何被社会广泛接纳。

大学要发挥人类文明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