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科技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实地走访,我了解到由于政府实行的良种补贴制度和农资公司良好的市场营销,家乡在粮食品种、化肥、农药等农业科技上的应用水平较高,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得以提高,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但是我县先进、高效率的农业机械应用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家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工作业,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县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耕作方式上,农户多采用传统的耕作方法,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管理,且对科学的农业管理方法知之甚少,重复作业严重,造成了劳动力的极大浪费。
2制约沂水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因素
2.1农业科技应用的主体———农户综合素质低
受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多是文盲、半文盲,即使是高中生水平的农业生产人员也是少之又少。他们受自身素质影响,在耕作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对历代传下来的耕作经验有极强的依赖性,田间管理缺乏科学性,并且对于先进的农业技术采取排斥和抵制的态度。根据调查,多数农民在务农的同时还会从事第二职业,由于农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回报率低,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成为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兼业农民,非农收入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这些人的离开,农村的整体劳动力水平日益下降,这些都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在我县的传播、应用,阻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给我县的农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2.2农户规模小
农户规模是制约农业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除谷物播种和小麦作物的收割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少数地区仍存在人力播种)外,其余的生产管理像打药、施肥、锄草、玉米的收割等仍然以人力劳动为主。农民的生产作业苦不堪言。
2.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不同于发达地区的农村服务合作社、农机推广站等多方位的农机推广体系,沂水县主要采用“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推广机制,这在谷物新品种的传播应用上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农业生产中的后续作业开展、农业的产前产后的指导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缺陷。由于农机推广的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较少下乡参与对农户的实地指导,他们对农户的帮助及信息传播极为有限。另一方面,财政经费拨款存在的缺位现象也使得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较难展开。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新技术的传播和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接受及使用。
3对策思考
3.1加强并完善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培训班,专家下乡指导,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在农作物种植和生长季节,可组织专家下乡,亲临指导农户们的田间管理活动,针对种植中出现的不合理行为和作物生长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农户能够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在农闲季节可组织农民到县农机推广站进行实用知识的学习,普及科学的种地知识,由专门的农业技术专家帮助解答农户们在平日的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村中,可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作用,通过电影,座谈会、宣传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把农业新技术和各种资讯等传递给当地农民。其目的是逐渐改变农户传统的耕作方式,把科学的技艺、耕作方法传授给农民,同时结合农户丰富的经验,提高他们利用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农产品的产量。
3.2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扩大农户规模
3.2.1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的集中
推进土地流转,是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经营,从而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得以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土地的适度规模有利于为农业的机械化经营创造条件,提高对先进农业机械的利用水平。目前,很多村庄开展合作社经营发展模式,集中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资源发展规模经营,取得了很大成果,很值得我们借鉴。经过实践检验,合作社模式能够有效地集中本区域种地能手,号召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能够有效地解决因农村劳动力断层和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的土地经营管理不善等现象,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同时可以较好地解决我县农业机械利用不足的问题。
3.2.2提高农户的组织化水平
现阶段,农户的合作意识淡薄,农户之间缺乏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以浇灌土地为例,相邻的土地因为这种“只扫自家门前雪”的分工负责制导致管道的重复设置,造成了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户之间的合作,提高农户的组织化水平。
3.3降低科技应用风险,提高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
3.3.1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
据走访,各村一般都有几家种地能人,他们有胆识、有头脑,敢于使用新技术,因此要充分借助他们的力量,鼓励他们积极承包土地,向种粮大户发展,依靠农技专家的科学知识指导他们更好地应用农业新技术,同时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他们支持,鼓励农业大户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产品,让更多的农户看到新技术的优势,从而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以此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3.2设立农业保险,更好的保障农民权益
篇2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民;增收
1要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激发农民学习兴趣
1.1培训语言要大众化
在科技培训工作中,培训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的情况,把培训内容尽可能用通俗明白的方式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农民在培训过程中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用农民熟悉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一味的枯燥的理解讲解和术语表达。
1.2授课要注重个性化需求
对农民的培训,要在内容、任务、渠道及受训主体等方面因地制宜,根据新变化、新特点进行转变,转政府主导为根据农民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以农民的兴趣、需求、关注热点等方面进行课程安排,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1.3传播方式要跟上时展
科技的进步给信息的传播带来无限的便利和快捷,在培训的传播方式上,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结合培训内容,采用现代化的媒体进行,如广播、电视、微信、网络、QQ、短信等信息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把一些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农民手中,适合集中学习的开展集体培训,不适合的则采用其他方式,及时准确地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农业生产经营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
2在培训渠道上进一步拓展,整合优势资源
2.1要建立专业团队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需要培训人员来完成,培训者的能力水平、专业程度、文化水平的高低等直接决定培训的效果,所以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培训队伍,把一些专门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推广的专家学者以及专业培训机构整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培训水平,充分发挥农广校、党校、农职中为主的培训基地人作用,使农民在培训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科技水平。
2.2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两个单位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整合吸收社会资源,把社会力量集中起来,进行联合,协同作战,为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各自的优势。
2.3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
一定要充分抓住这一资源优势,鼓励引导农业企业面向农民开展科技培训。
3培训工作要注重实际效果,达到让农民学而能用
农民科技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产,达到农民增收,所以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用结合、学而能用为培训的基本原则,使科技培训与创业致富相结合,促进科技的转化,推动农民致富增收。
4在培训机制方面要大力加强,保障农民能持续学习
4.1要建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是个系统工程,由诸多环节组成,必须要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才能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达到准确和高效,要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组织、协调、开展、落实等多个环节都能准确到位,保证培训工作能顺利的定期开展。
4.2要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在科技培训工作中,经费是个关键的因素,以往的培训都是由政府主导,通过财政支持,但是各地方的政府的财力都十分有限,是不能完全解决培训所需经费的,所以必须要大力拓宽资金保障渠道,集思广益,多方筹措资金。
4.3要建立完善培训考评机制
篇3
[关键词] 农业 科技档案 管理工作 利用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13-01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是在自然科学、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证书、声像资料等科技文件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是科技服务的凭证和参考,而且对以后科技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科技档案的管理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环节。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对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新技术的储备有着重要意义。
1 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1.1 为农业推广工作提供参考。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因此农业科技档案在归档之后,仍具有现实使用价值。而且农业科技档案包含了有价值的试验数据、试验方法以及试验成果,是前人智慧结晶和辛勤劳动的成果,为后来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人员提供理论支撑。
1.2 能够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一方面会形成大量的农业科技档案,另一方也需要查阅应用农业科技档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下乡调研生产实际后,通过查阅农业科技档案资料,了解掌握以前的推广成果,借鉴前辈的推广经验,拓展自己的思路,规避风险,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试验示范,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
1.3 有利于保护农业知识产权。21世纪不仅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知识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世纪。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已经成为农业科研及推广部门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成果的宝库,没有它的不断丰富和更新,农业科技成果就失去了发展和生存的土壤。在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农业科技档案为保护农业知识产权提供法律支持并起到凭证作用。通过加强保护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使农业技术试验成果更好的运用到生产实际中,更好的为农业生产进行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科技档案存在的问题
2.1 对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而且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并不能为单位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对农业科技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流失和不完整。
2.2 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农业科技答案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分不开。目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缺少时间和精力参加系统的学习培训,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2.3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历史悠久,但大部分单位科技档案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农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建立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不是十分清楚,造成把关不严和归档不完整。
3 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结合农业科技推广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大力宣传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性,更新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科技人员的观念,提高其档案意识,改变只重视档案收藏保管,忽视开发利用的现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发挥它的技术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提高科技人员将材料归档的积极性。加强档案管员队伍建设,明确农业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农业科技档案看做农业知识的宝库,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了解各种作物种植、生长变化规律和新品种适宜栽培的区域,为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和宣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郑小花. 开发农业和农村科技档案资源浅析[J]. 海南档案, 2000(2).
[2] 付华娟.关于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种子科技,2009(7):10-11
[3] 周桂华, 等.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 2005(1).
篇4
关键词:科技示范;粮食增产;问题及建议
2015年芒市农技推广工作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农业科技示范为引领,突出围绕四大粮食功能区建设,以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扎实推进模式公关和“百千万”示范工程实施,强化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技术指导,积极推进粮食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全面提升农技系统服务能力,顺利完成了年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1芒市科技示范生产基本情况
2015年,芒市完成大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2万hm2,比上年增1466.67hm2,增长2.5%;总产量36.6万t,比上年增1.72万t,增长4.8%;总产值12.77亿元,比上年增2.73亿元,增长27.2%。其中:粮食作物4.68万hm2,产量23.4万t,产值7.69亿元;经济作物1.44万hm2,产量13.2万t,产值5.08亿元。全市共实施高产创建活动10片,其中:水稻5片、马铃薯4片、玉米1片。按照“相对集中,分片包干”的原则,结合芒市实际,对高产创建项目进行划片、分区域管理、集成技术推广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州级专家的测产,各作物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的产量分别为:水稻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706.9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667.4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661.4kg/667m2。马铃薯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3117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2593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2185kg/667m2。玉米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669.2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571.7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554.8kg/667m2。各示范片都比上年增产5%以上,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的要求,因地制宜扩大粮食作物间套种高产栽培面积,实现增产增收。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面积2.7万hm2,产量7万t,平均产167kg/667m2,较上年增30.6kg/667m2,总产增1.22万t。通过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加粮食总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开展粮食覆膜种植。针对冷凉山区的特点,大春季在山区实施玉米覆膜和小春季在坝区实施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推广,全年完成粮食作物覆膜种植推广0.2万hm2,经田间测产,实现平均单623.3kg,总产18699t,在同等条件下覆膜作物比非覆膜作物增产粮食53.9kg/667m2,总增产粮食1521t,经济效益显著。通过粮食覆膜种植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2主要经验与做法
2.1市乡两级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2.1.1示范片建设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芒市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制定的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加强对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测产验收。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考核达标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科技人员在年终考核作为评优秀依据。每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将由领导小组成员,技术指导组成员挂到每一个片区,负责该片区的组织发动,措施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落实,使每一个示范片到点、到人;每个示范片有一张方位图,表明了地理坐标和面积;1张推广成熟技术模式图,明确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标准化,1张农事日历,跟踪记录创建作物生育进展和重要农事活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促进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2.1.2面对干旱建立玉米科技治旱示范带和旱育秧示范片。今年,市委、政府针对前期较严重的旱情,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在“320”国道沿线建立玉米科技示范带100hm2,集中展示优质良种、肥团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抗旱、高产、稳产技术。在风平、遮放等11个乡镇建立了旱育秧集中育秧示范片73.37hm2,确保了全市水稻满栽满插,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3以召开现场会形式带动示范片建设。芒市今年多次召开水稻、玉米生产现场会,以现场会带动示范片建设。分别在风平镇那目村和遮放镇户闷村召开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现场会;在勐嘎镇召开了玉米综合生产现场会;在芒市镇召开了现代节水农业生产示范现场会;在轩岗乡召开了马铃薯生产现场会。有力地带动了其它乡镇示范片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2整合项目,组装配套综合技术,建立综合示范片
2.2.1全面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田间“3415”正规试验12个,田间肥效试验18个,在全市采集土样50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5万hm2,发放建议配方施肥卡2.4万hm2,建立市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60个,实现节本增效77.68元/667m2,总节本增效4714.19万元。此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全省农技推广总站领导及省、州领导的高度肯定。
2.2.2高标准实施云南省增粮增收“百千万”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按照云南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在芒市、风平、遮放、轩岗和勐嘎等5个水稻主产乡镇实施水稻优质丰产科技示范工程,具体安排在“芒市—瑞丽”公路沿线的27个村129个村民小组建立示范片2333.33hm2,其中核心示范片466.67hm2,辐射带动全市2.05万hm2水稻生产。
2.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科技示范顺利开展
为确保科技示范活动顺利开展,芒市农业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千方百计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全年共争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104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各项资金直接用于农户物化、人工等补助,有效支持了全市粮食生产。
2.4示范效果显著
每个示范片均制定有完善的实施方案,生产中严格按方案实施,各示范片都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据市农业局测产调查,小麦示范片平均产201.6kg/667m2,较大面积生产(180kg/667m2)增产21.6kg,增12%;轩岗乡平安村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田平均产164kg/667m2,较大面积生产(91kg/667m2)增产73kg,增80.2%;“百千万”工程项目区5个乡镇实际完成水稻示范种植2333.33hm2,经测产调查,平均单产514.2kg/667m2,比全市平均产量(473.5kg/667m2)增产40.7kg/667m2,增8.5%;比项目乡镇大面积平均(487.7kg/667m2)增产26.5kg/667m2,增5.4%;产值比全市平均增收81.4元/667m2;比项目乡镇大面积增收53元/667m2。核心示范片466.67hm2平均单产521.4kg,较全市大面积增产10.1%、产值增收95.8元。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片平均产水稻622kg/667m2,较大面积常规栽培增产148.5kg,增31.4%。最高亩产田块在芒市镇芒核村的农业综合生产示范片上面积1913.33m2,实收稻谷2041.43kg,折平均产711.3kg/667m2,较全市大面积增产237.8kg/667m2,增50.2%;较项目区核心示范片平均增189.9kg/667m2,增36.4%,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存在问题及建议
3.1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不高,“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特色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还不够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增粮措施还不够稳固,支撑点还不够多,渠道还不够宽,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还比较低;四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高产创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组织机构少,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知识、技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受到影响,农业农村工作就难以打开新局面,农村就难以保持稳定和谐。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真正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3.2建议
3.2.1加大科技增粮创建力度,实现粮食增产促农增收。当前,我市农业生产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非常大,但从总体看,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水平还比较低,我们要立足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持续发挥其在促进粮油稳定发展助农增收中的作用,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3.2.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龙头企业带农增收。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着力形成“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科技”的产业化格局。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植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依托遮放贡米股份有限公司、协会、农村经营能人,积极兴办农村各类中介组织,通过经营能人和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实施“订单农业”,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牵动、农民参与、企业主导”的利益联结机制。2016年,力争各类协会发展到32个,农村经纪人发展到57人,实现50%的农副产品通过协会以“订单”形式销售。
3.2.3加强技术指导,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助农增收。一要抓培训,通过层层举办样板,召开培训会,发送技术资料,做到户有一个“明白人”,家有一张“明白纸”,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二要抓引导,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科技专刊等宣传工具,使科技增粮种植家喻户晓,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三要抓扶持,依托项目支持,加大示范片区扶持力度,整体推进科技增粮措施落实。四要抓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为壮大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供切实保障。
3.2.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服务帮农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推动先进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因此,要加大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推广和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的贡献率。
3.2.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强农增收。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3.2.6贯彻落实扶持科技增粮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政策惠农增收。继续落实好国家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高产创建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推广大型农机具等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分户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增粮措施,加快农民科技增粮助农增收致富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红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2005,(5):14-15.
篇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涉及科研、教学、生产和涉农企业的多部门、多层次、多主体协同的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环节多,受制因素多,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多样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从河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践来看,不论在体制机制、政策扶持,还是环境建设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如成果转化不及时、不充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衔接还不够紧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错位的问题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导致一部分科研成果不完善、不成熟、不配套、不实用,甚至不可行,转化价值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立项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与现实科技需求的错位,如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是配套集成和熟化的产业化技术,但在立项环节,项目过于散、杂、乱,单项技术多,难以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技术的有机衔接和配套集成。在科技评价机制方面,在注重成果和论文的导向下,科研人员“重研究,轻转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对创新成果的评价“重专家评价,轻生产检验”,一些成果创新性差、成熟度低,甚至不具有转化的价值;还有些成果仅在部分区域进行了初步示范,成果的稳定性、适应性和大规模、大范围应用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检验。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还不够优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对公益性成果尚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宽松的转化环境。一是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在政府资金支持、利益回报等方面与科技成果持有者的期望有一定差距,全社会还没形成尊重创新、重视转化的良好氛围,成果研制者本身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不少成果被束之高阁;二是在项目周期设置方面,转化项目支持周期仅有2年,难以满足农业成果转化的实际需要,考核难度也大;三是科技型企业仅仅热衷于能够带来显著经济回报的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对公益性项目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机制不健全,在成果研制方与农民之间科技成果信息分布极不对称;二是成果的交易评价机制不完善,部分成果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和交易,向中介组织和科技企业等转化主体的转让渠道受阻;三是成果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主要是成果研发主体、转化推广主体、使用受益主体在利益分配上经常产生矛盾,协作多赢的格局尚未形成;四是成果的转化推广协作机制不健全,成果转化的成败、规模大小关键取决于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的覆盖面,如何保证成果在广大适宜区都能转化推广应用,在转化推广机制上还需要探索;五是转化风险化解机制缺乏,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尚没有形成成果转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还不够足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还不够,一是科技需求拉动力不足。一方面,受当前农业经营体制制约,农户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对科技需求欲望不强,并且农户科技需求分散,成果转化推广的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另一方面,当前河南农区青壮年知识型农民多进入非农领域,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将,农业呈现兼业化趋势,导致农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动力不足。二是成果转化的主动力不强。受政策引导,成果创新者和科技工作者在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利益诱导和政策扶持下,从事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三是成果转化的助动力有限。虽然涉农部门在有关农业项目投入中都把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但只是推动了所需成果技术的定向、定位转化应用,对这些成果向其适宜区的大规模转化的引导推动作用有限。四是推动力不足。河南每年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包括国家、省、市三级项目)仅有5000万元,每年能够支持的项目百十项左右,不到应支持成果的5%,不到申报支持的20%,与大量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求差距很大。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思考
1完善支撑政策一是要出台政策,鼓励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组织专业队伍转化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按科技成果性质进行分类转化。对物化能力强的成果,财政、金融、税收、工商等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创建公司或与企业联合进行市场化转化;对难以形成商品的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等公益性强的农业科技成果,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稳定支持。二是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在农业科研立项时,要征求产业部门和农村基层单位的意见,把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作为重要指标来考量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工作业绩,通过创新管理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三是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型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引导,制定优惠政策,使中介组织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农民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体,要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使其主动接纳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要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的农村服务机制,形成遍布全国、覆盖农村各行各业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四是设立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农村科技培训专项经费,根据科技经费的不同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各省对国家农业贡献大小分配经费。
2优化转化环境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制度。从科研立项、过程管理、成果鉴定、成果评审、成果奖励、职称评定等各个环节引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素,把农业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作为评价农业科技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和必备条件。二是营造和谐有序、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创造一个既有利于依靠科技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宽松环境。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拥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农业企业,开办中介服务组织,领办农村科技专业组织,向农民提供技术、农资、营销、培训等多种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技术协会,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多样化的合格主体。三是培育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环境。要改变目前农业科研与成果转化环节分离、目标不衔接的状况,农业科研工作必须以成果能够实现转化应用为最终目标,对应用性技术成果的奖励应以转化成效为主要标准;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组织建设,把分散的科技需求集合成统一的规模化需求,并通过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把潜在技术需求转变为有效技术需求,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拉动力。四是营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舆论环境,加大对现有技术成果的宣传和示范,实现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的有效对接,快速实现成果转化。
篇6
本文作者:王辉何虹工作单位:人民银行河南省新野县支行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由于农业科技企业的信贷风险较高,因此商业银行对其贷款发放较为审慎。特别是对小微型农业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时,商业银行不仅要求企业提供土地、厂房作抵押,大部分还规定抵押物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股东房产,民营企业还需法人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并要求企业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贷款门槛较高,多数小微型涉农科技企业很难达到。二是目前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时,抵押物仍以土地、厂房为主,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农产品抵押贷款等抵质押方式由于抵押物的流动性限制,其发放规模有限。如农业科技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在价值认定上存在一定困难,转让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差。林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及农产品抵押贷款由于抵押物的自然风险及贷款人违约风险较大,且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银行在发放此类贷款时,普遍要求严格担保并由贷款企业法人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抵押率较低,融资成本较高。从保险角度来看,农业科技相关保险险种缺乏。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险种非常有限,在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地区推广的农业保险品种主要针对地方重要及特色的农产品,险种匮乏。同时,农业保险在发展中,由于存在着交易成本过高、补偿范围认定较难、缺乏重大自然灾害补偿机制等问题,导致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与分担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从证券角度来看,农业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较低,融资手段单调。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市门槛较高,同时主板及创业板市场均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农业科技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盈利水平相对较低,通过上市融资的能力不足。截至2010年末,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包括传统农业、饲料企业、种子企业、养殖企业)的数量仅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0.08%。同时,债券市场对于企业财务指标、规模及抵押物的要求也较高,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有限。从风险投资角度来看,农业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发展缓慢。据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风险投资资本投入到新农业及生物科技行业的金额分别占总投资金额的1.9%和0.67%,而且由于风险投资机构较为谨慎,对于种子型农业科技企业的支持更是微乎其微。同时,由于场外资本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风险投资的退出,影响了风险投资的积极性,限制了风险投资作用的发挥。
金融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应多管齐下
在商业银行方面,应加大商业性金融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要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多元化满足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创新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探索以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为质押进行贷款融资,探索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开发运用“银行+保险”、“银行+担保”、“银行+保险+财政补贴”等多种融资工具相配合的融资模式,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增信融资。在证券方面,应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力度。对于已经上市的农业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科技创新,政府可以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激发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对于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来说,想通过技术改造或科技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上市融资是一条便捷的途径。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已经推出,各地方政府、证券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要积极动员,给予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优惠条件和政策,推动农业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在保险方面,应强化风险保障支持。保险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主要是建立和完善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在经济补偿方面,保险不仅可以减少科技创新活动失败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还可以转移科技创新带来的潜在的民事赔偿责任。在资金融通方面,保险公司也可以是风险投资的重要参与者。保险资金可以投入到商业性的风险投资基金中,享受风险投资带来的高收益,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投资高科技企业的方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在风险投资方面,应加强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建设。根据农业科技企业所处的企业周期和风险投资基金目标之间的适应性和阶段性,可以建立政策性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与商业性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并举的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其中政策性农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由财政和政策性银行出资建立,商业性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出资人可以包括各金融机构、企业、民间团体和个人。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主要对处于种子期和风险期的农业科技企业投资,而商业性风险投资基金主要针对处于成长期的风险企业。在外部环境改善方面,应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咨询体系。一是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担保保障资金的具体操作是地方财政拿出一定资金,建立科技信贷风险担保基金,为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大、经济效益显著的科技项目提供担保,对有一定风险的科技贷款损失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信用担保机构客观上必须要建立一个从风险防范到风险处理的风险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分散和转移风险。二是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咨询体系。金融信息咨询系统主要是由金融信息咨询机构和金融信息网络共同组成。金融信息咨询机构可以作为连接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中介机构,在科技资金的有效投放、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金融咨询机构的业务范围不仅包括投融资建议,还可以包括为融资双方撰写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投资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投融资文件,同时还可以财务顾问方式直接参与资金供给方或需求方的科技项目投融资谈判,提高科技投融资的成功概率,节省融资成本。
篇7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管理;基本特点;基本作用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农业的主要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忽视,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利用技术的进步来突出各自领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主体地位,优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社会的实践应用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业科技服务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以及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内涵
首先,农业作为发展的根本,对于我国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农业科技服务中,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农业发展创造出来的一些优秀的成果,这些都是以农业科技的自然原理为基础得以实现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途径将这些发展成果传递为接纳者,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操作方式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在整个农业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农户自身,还有农业合作社以及相关的企业等,他们通过对科技的应用,将生产活动更加贴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效益,并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向科研者得到反馈。这是农业科技服务中两点重要的内涵。其次,在农业科技管理中,与农业科技服务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这一概念中主要是在科技流通的创新环节得以实现的,以参与主体为中心,通过特有的目标集合在一起,并且共同为这一目标作出努力,方式以及组织等相关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在整个过程中,都是由参与主体自行加以控制,对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科技管理的过程中,二者既具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点,例如前者更加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外向性的表现形式。而后者是对现有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与之相反,属于内向性的表现形式,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但可以有效的促进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进步,还能使之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在崇尚生态化的今天,这一系统的形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特点
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一个特点就是主体复杂性,因为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中涉及了众多的单位,例如农业企业,又包含了农业企业中的科研单位,还有合作社等等,这些都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为农业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具有阶段明确性的特点,在农姜晓峰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0五队辽宁鞍山114000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贯穿在整个农业服务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创新以及流通的过程中,这一变化极为明显。在创新阶段,主要是农业院校以及在企业中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对某一技术的发明与再创造。另外一个阶段是扩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对技术加以推广,使得更多的农户了解科技手段,应用科技手段。还有一个阶段属于接纳阶段,科技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还是需要得到应用效果的见证,只有农户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才能普遍的接受这一技术手段,所以在科研成果的接纳阶段,更加需要对某一科技的认知,为今后农业的创新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最后一个阶段是对信息的反馈,整个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中,只有发现不足并且改正不足才能实现农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因此才要向农业科研机构反馈信息。
3、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作用
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主要是为了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众所周知,在我国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十分显著,但是乡镇却在资源以及发展途径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影响,这是造成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城乡经济的差距不能有效的缩短,那么对于乡镇居民的生活以及收入等都会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基于这一情况,通过将科技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得以实现。在内外兼修的发展契机下,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赋权”的方式激发其潜力,同时加大外部资金的投入,共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我国城乡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缩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理念以及资本。另外,可分层性地为农民提供科技成果。农民按照其生产规模还可被分为大户与散户,兼业户与纯农户,他们之间由于生产规模与收入来源不同导致的风险承担的预期也有差别。相比而言,大户与纯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更具有敏感性,但在采用新技术时具有保守性;散户与兼业户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小,收入来源多样,因此对新技术的采用具有滞后性,但在模仿先进农户时又具有积极性。另外,按照农民新科技采纳的时间长短,又可将农户采纳者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纳者、中期采纳者与落后者等。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要求对不同的农户采取区分性原则,不能进行填鸭式的科技注入,必须依据不同的农户生产心理与生产模式去推广一项科技成果。
4、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和农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宏观上的指导与微观上的观察来调各种体系内部的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系统,各体系之间才能形成有效沟通与对接,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楠,周明海.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服务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5):133-138,144.
[2]梁敏辉,吴磊.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13):165-166.
篇8
关键词 科技示范基地;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288-02
Existing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ZHANG Ling-hong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CATAS,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existing typ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 and its function,introduc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for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monder agriculture.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modern agricultur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农业科研基础条件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农业科研活动的开展而配置的农业科学实验条件与基础设施,是所有农业科研创新活动的硬件保障,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示范基地内采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清洁、高效的食品加工等技术,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动农民致富[1-3]。
1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类型及功能作用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主要有优良种苗繁育基地、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组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现代集约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和重要的科技展示平台。在实际生产中,农民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对先进农业技术有感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推广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队伍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增加自身收入。
2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含量不够高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多选用优良品种,主要是提高单产,不注重科技含量,且多数为单一品种,从而导致科技含量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不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2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要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带动本地区统一的技术革新、良种配送、养殖指导。但由于示范基地研究的项目科技含量较低,不能做到全部适宜地区的有效推广,使之规模偏小,大多是封闭式地开展研究,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甚至重复建设,缺乏较为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致使辐射带动作用不强[4-7]。
2.3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投入明显不足
当地政府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非常有限,加之重视程度不够,并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及力度,很难筹得大量的资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革新跟不上、人才待遇不高,限制了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
3 改善和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措施
3.1 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必须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科技进步有赖于大量、多渠道资金投入。要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更好地发挥其科技、示范作用。
3.2 合理规划,增强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规划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合理规划能够明确发展方向,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投资、盲目发展等问题。合理规划要与地区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同时,通过科学论证,加大扶持,加强引导,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带动示范基地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有效载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辐射带动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科技。
3.3 重视人才,人才与技术并进夯实示范基地的基础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一要靠人才,二要靠科研基础条件的培养。因此,技术依托单位不能仅局限于1~2家,要与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合作,甚至挂靠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特别是引进领先院所,邀请知名专家[3]、甚至大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与示范基地开展合作交流及专业技术培训,把示范基地建设成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和窗口,提高示范基地的知名度。同时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每个基地一线常年从事专业研究的科研技术人员数量要稳定,技术要过硬。在吸纳、培养、提高科研队伍的同时,也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建设与提高,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有地区特色,并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进而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3.4 加强领导,调动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在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过程中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基地发展的宏观引导,明确政府为农户服务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3.5 深化培训,提高示范基地建设的科技水平
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户要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落到实处,贯彻到实际生产中。只有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科技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3.6 龙头带动,积级探索示范基地发展道路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道路,未来的基地规划和建设,都需进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及农业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人才支撑共同建设示范基地的机制,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龙头企业+高等院校(或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基地建设和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或科研单位)为依托,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农业新技术创新、示范推广体系,并进一步形成“企业带基地促产业”的发展格局,同时结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多功能布局,促进区域特色、优势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较好地夯实现代农业科研基础条件。
总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要以生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培育健康发展的农业企业,保持健康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宗旨,围绕当地生态经济建设,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为现代农业科研基础条件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撑,同时对现代农业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需作为现代农业的“牵头羊”“桥头堡”进行重点建设,国家应对其加以政策倾斜和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4 参考文献
[1] 于辉,付静彬.基于产出能力的农业科研基础条件投资效果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2):134-137,151.
[2] 洪新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家之友,2010(5):89-92.
[3] 苏丽云,贾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关于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几点思考[J].科技成果纵横,2006(6):62.
[4] 崔奇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业化管理浅析——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5,19(s1):187-191.
[5] 朱建国,郭晨莲,胡月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1):1-4.
篇9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防范措施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第一产业,农业对于国泰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农业的地位不仅仅是关系到国内经济和民生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农业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则越来越受重视,农业科技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则需要得到大力的推广。现阶段,如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比较凸显的这几大问题。农业科技推广是将农业科研教育和农民之间的,以及政府机构和农民之间的连接纽带,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的提高。但是就现在的农业科技发展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的阻碍因素:资源投入不足,市场的制约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完善。笔者将在下文中简要的分析其应对措施。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推广经费不足。(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的推广要从分析市场的走向和具体的实际情况,分步骤的进行有效的推广。推广体系会随着不同形式的变化需要不断的完善:新形势下依旧使用旧的推广体系就会导致推广进程中断,体系紊乱以及推广人员分散的情况;一项新型的科学技术通常是综合了多种不同的专业技术,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部门之间的联合是十分紧密的,但是,过去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通常按专业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济管理等五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不利于新技术的全方位实施。(2)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西方农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投资每年都能够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0.6%,而相比较之下,我们国家的该项投入却不及0.2%。虽然说用于全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投资金额是每年都有所增加的,但是真正能够用于推广的经费却始终不能满足需求,其主要原因还是农业科技人数的增多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和经费的下发过程中出现占用和克扣的状况。(3)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使用效率低下。推广费用的使用效率不达标,一方面是原有的研发和推广费用在下发的过程中被占用或者是克扣,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过程中涉及到的投资项目渠道比较多,投资可能出现重复多次的现象,由此导致农技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技接受人员的自身素质影响。(1)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是向着多样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在新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队伍也需要相应的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进修,以便满足推广工作中的需求。但是目前的推广队伍中还有近四成的人员在中等农业专业学历以下。加之,由于推广经费长期不足,所以应该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进修机会都比较少。(2)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目前,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接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低,对于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根本不了解,所以他们在进行相关科技机械的操作的时候会出现困难,所以农业科技的真正应用阶段的操作出现不到位,由此科学技术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也会由此受到制约。(3)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预期值较低阻碍了技术的推广。一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成本一般比较高,而新技术的研发、试验到使用的周期也不短。所以农民在面对这些高成本的新型科学技术的时候会有比较高的预期效益估计,当这种预期不能是实现的时候很多农民就会放弃对于这种技术进行投资。这种情况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延了新技术的推广。
(三)农业新技术本身的问题。(1)科研人员脱离实际,研发不注重实用性。任何一项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工作都要立足于实际的农村、农田等具体情况。但是很多的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工作人员在研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研发进程和技术推广的速度,所以没有进行足够的实用性调查,没有从基本的 “试验―示范―推广”流程出发。这就导致很多研究成果脱离了实际,实用性不好,农民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应用。(2)缺少对农业新技术的效果评价机构。新技术项目的出现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但是在推广的效果却很难得到保证,一方面,可能是推广经费不足或者是领导团队的变动等造成推广进行的中断,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新技术的效果评价体系的缺乏,很多技术推广了之后根本没有及时的跟进农民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效果的反馈。由此一来,新技术的应用就无法根据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升级,不能及时更新完善的技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该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
二、对策
(一)加快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优秀的推广队伍来执行,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过程中容易出现组织容易,而监管困难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主要是要增强基层的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因为推广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要针对每个乡镇组建专业技术推广站,将各个推广站组成一个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由此一来乡镇农技站就能够为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设备、试验基地等,以此为基础将能更好的建设农技推广的实力。其次就是要增强乡镇农业技术力量,也就是说充分的利用好农业科技经费,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和进修机会,拓宽农技人员的知识领域,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造就高职业素质的农技队伍。
(二)建立技术、信息一体化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使用现代化互联网和通讯设备来为广大农民服务。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农民对很多技术的推广都很不了解,此时提供给他们一种快捷,有效的咨询渠道对于快速的解决与反馈技术推广问题很有效。农民的疑问得到及时解决也有助于排除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阻碍,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
(三)建立物质、销售连锁经营的服务机制,转换农技推广方式。首先,利用技术精通、经营合理、管理明确的农民,和讲信誉、有经济实力的农资公司建立松散型的连锁经营站,用最好的品种、技术还有安全可靠的优质农资传递给农民,从而达到农民放心使用、增产的效果。
(四)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网点。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品种与技术不断更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网点机制是使新产品有效发挥的最佳途径。示范网点要设立科学、布局要合理。先进科技通过在示范点的实验,使农民看到效益,达到学习、应用新技术获得丰收目的。事实证明,高新技术网点示范推广是农技推广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且推广投入少。?
结束语:农业技术创新包括研发、推广、使用乃至信息反馈整个过程的创新,所有这些都同在一个循环系统中,每一阶段成果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农民的实际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问题;决策
1、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其延续性的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其质量也越来越高。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在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显得更重要。本文就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2、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及其职责不能实现统一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史比较悠久,尽管这样大部分单位的管理制度更新还是较为缓慢,尤其是现代科技及办公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农业档案管理也显示出了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存在不少的漏洞,如:负责监督管理文件材料的归档过程的部门,督促档案的形成的部门,都没有能够统一起来,更多的是各自为政,互不沟通,致使相关部门不能得到统一,导致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2.2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有的基层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其学识资历水平普遍偏低,专业素质很缺乏,综合素质也不高,所以有的小类别分类上就存在不少的混乱现象,使农业档案管理无法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为农业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2.3 人们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我国当前的农业档案管理很多都缺乏宣传,特别是当前年轻一代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导致档案遗漏的风险也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存在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并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定期督促。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的更新不够重视,对农业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也较少,出现了档案管理设施陈旧以及档案室空间有限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与合理管理。
2.4 农业档案相关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比较弱。保密性不高
①因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移动介质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致使渠道的增加,农业科技档案载体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⑦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不强,对重要的农业档案管理不严格,对保密责任制的落实也不到位。
3、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尚不完善相对缺乏,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做的好与坏是事关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需要结合我国农业档案管理现状进行改进。
3.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中,要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素质,使之成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这是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创新服务的关键新时期,不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意识,还要求精通档案业务,拥有现代化管理技能及现代化意识是现代档案管理所必需具备的。可以通过建立培训机制学习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与技能,网络技术知识以及党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科技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本单位科技工作的任务及相关管理技能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另外在本单位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使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能够引入竞争机制,进而增强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3.2 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科研计划管理内容
由于科研管理涉及到课题申请立项及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科研计划管理内容,可保证科技档案完整、准确、齐全。在工作中将科技档案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确保科研项目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到项目一立项就建档;材料一形成就装盒;计划一完成材料就齐全,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课题管理、成果管理、职称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并把课题成果的科技档案归档情况与科研项目执行情况,科研岗位津贴等激励措施结合起来,使科技档案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实行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的同步管理。
3.3 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农业科技档案部门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全面抓好立卷归档工作,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大力宣传科技档案的重要性,以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其加强并重视科技档案的收集、建档及保护等工作,使农业科技档案安全完整为档案收集与利用有章可循,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3.4 强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进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目的是提供并利用科技档案,使其由保管状态转为利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技术效用与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体现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所以,农业相关部门需要树立档案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反馈机制,通过对过去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情况,总结出档案利用的规律,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及时了解档案的利用效果,让利用者给出档案利用方面的相关建议与评价。信息的反馈能够发现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要做好农业档案利用工作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归档课题、立项课题、审定品种、获奖项目以及成果鉴定等信息数据,系统快速而准确地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促进农业科技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立卷归档。
3.5 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设施更新
时代的变迁使得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陈旧的管理方式与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要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及部门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更新档案管理设施,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农业经济建设的科学决策与科研事业提供快速正确的资料信息,为我国农业科研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