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6 17: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行业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服务供应链;产业融合;电信服务;整合服务
中图分类号:F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78-06
研究背景
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经济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刘丽文2004)。服务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服务供应链已经成为近年来企业运营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吴先明,杜丽虹2010)。电信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业,正处于一个“产业融合”的时代:随着数字技术、软件技术、TCP/IP协议、宽带接入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原本各自独立的、专用的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正在走向融合,传媒、出版、电影、广告等产业也卷入产业融合的浪潮(吴京渝2008)。在这样一个产业环境发生巨变的背景下,电信业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在服务供应链的定义及其基本框架领域,现有文献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结论。而对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属性及模型的确定可以为系统研究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奠定基础(程建刚,李从东2008;刘伟华,季建华2006)。本文以电信业的服务供应链模型为研究对象,试图提出产业融合趋势下的电信业服务供应链模型,一方面能填补电信业服务供应链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能帮助企业界更深刻地理解在新的产业环境下TMT行业的供应链总体结构和特征,对企业更准确地在供应链中进行定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文献综述
1.服务供应链的概念
服务供应链的概念与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视角相关。服务供应链的相关研究一般遵循三种视角,即产品服务化、服务外包的兴起和服务业这一独立研究领域的兴起。相应的,服务供应链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
(1)服务供应链指传统供应链中与服务相关联的环节和活动。Dirk和Steve(2004)认为服务供应链是产品服务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服务计划设定、分配资源、配送和回收、分解、修理恢复等管理活动。
(2)服务供应链指在服务行业中应用供应链思想管理有形产品。
(3)服务供应链指在服务行业中应用供应链思想管理无形服务。Ellram(2004)提出服务供应链是指从最上游的供应商到客户发生的信息管理、流程管理、能力管理、服务绩效和资金管理。金立印(2006)认为航空公司、酒店及旅行社之间通过整合资源形成服务供应链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了服务供应链。
上述三类定义中,第三类定义是比较完整的,其核心思想是对比无形的服务和有形的产品,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应用到服务业中。
2.服务供应链模型
目前,国内外文献缺乏服务供应链模型(Service Supply Chain Framework)定义的明确表述。国内外文献中都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服务供应链模型,但是没有回答如何构建一个面向所有服务业的供应链模型的问题。
Ellram(2004)通过比较Hewlett-Packard供应链模型、SCOR模型和GSCF模特点后,得出每个模型对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型值得引用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服务供应链模型。该模型从服务商角度出发,通过信息流与上游的服务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进行联系。该过程涉及能力管理、需求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服务传递管理和现金流管理六部分内容。该模型的不足是未能反映服务供应链中成员组成的体系结构,仅仅反映了服务供应链中的主要管理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
Dirk和Kremper(2004)从产品服务化角度提出服务供应链的模型。该模型认为服务供应链的目标是提供世界级服务。服务供应链企业在服务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下,通过服务供应链的计划、分配资源、配送和回收、分解、修理恢复等管理活动完成产品服务的过程。这种定义实质上是集成产品服务中所包含的正向供应链(销售和客户服务)以及逆向供应链(回收和修理等),为客户提供全面、整体性的服务。
还有一种服务供应链的模型,其实质是在服务行业中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例如,JackS.Cook(2001),Richard Metters(2004)等在医院健康护理方面采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和信息集成的思想,提高服务的综合绩效。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服务供应链的模型没有很好地融合服务的特点,仍然采用产品供应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能反映服务供应链的含义。
国内关于服务供应链模型的研究大都建立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其中于亢亢(2007)基于对制造供应链模型的分析和服务供应链的特点构建了以服务为节点,以间接服务供应商,直接服务供应商,整合服务集成商和最终客户为主体,包括需求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技能管理、服务传递管理等动的服务供应链模型。苟娟琼等(2009)基于虚拟服务价值网动态整合理论,结合服务模型、服务组件和服务流程模块的结构,提出基于服务组件的面向服务供应链的模型。
3.电信业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的概念起源通信技术的发展,其研究也集中在计算、出版、广播电视、通信等产业的交叉和融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技术融合,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都可以通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来显示,而且不同形式的媒体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这一现象被称为“数字融合”。数字融合被普遍认为是产业融合的技术前提。
国内外学者研究产业融合一般将这个问题回溯到亚当·斯密提出的产业分工理论,认为产业融合是新的技术条件所促使的对传统产业分工理论的一种挑战。然而,由于目前出现的产业融合现象大都集中于传媒、电信和互联网等行业,所以许多产业融合的研究都伴随着对信息产业融合的研究。国内学者中,马健(2002)对产业融合的定义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淡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这一定义强调导致产业融合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并且产业融合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产业边界的淡化甚至消失。
多数学者倾向性的观点认为,技术驱动了融合的出现。其中,数字化是引起服务和组织融合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公司、产业和政策等方面的新变化,则被认为是适应这种变化所做出的反应。例如Andergassen(2003)也认为是创新引发了技术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学者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产业融合产生的根本动因不在于技术因素,而在于其他方面。
还有部分学者将产业融合看做是多因素驱动的结果。例如,Gillwald(2003)指出融合的动因有:技术动因(数字化)、经济动因(自由主义)、垄断的传统理论和管制被削弱、全球化的数字通讯网络。
电信产业的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研究的主要对象,一直是产业经济研究、企业战略研究以及产业链研究等多个领域的重点。日本著名产业经济学家植草益(2001)提出了电信业、邮政业、广播业等传媒以及信息处理服务业融合后所形成的新的合并产业,即“数字信息通信产业”的概念。
董爽,梁雄健(2006)着重阐述了通信业融合的发展,认为通信网络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等一系列创新过程,渗透到其他产业,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的核心能力。曾勇、忻展红等(2006)以信息产业融合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电信企业的策略行为为研究对象,将信息产业融合划分为五个阶段:电信网络融合、电信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之间的融合、网络融合、网络与应用融合和全信息业务融合。
周振华(2003)运用产业边界理论对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了产业融合是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他提出“产业边界”的概念,将其分为技术边界、业务边界、运作边界和市场边界,并认为上述产业边界分类的理论为分析产业分立与产业融合区别及其演化提供了一种重要工具。
二、电信业服务供应链模型
1.一般服务业的服务供应链模型
Ellram(2004)将服务供应链定义客户需求驱动下的从上游供应商到最终客户所发生的信息管理、流程管理、能力管理、服务绩效管理和资金管理活动。Lambert等(1998)提出供应链的模型应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元素:(1)供应链中相互协作的角色以及其中的关键角色;(2)关键的供应链角色各自所参与的流程活动;(3)企业协作时相应的流程整合和管理成分的应用。服务供应链的核心理念仍然是高效协调各企业的合作满足客户需求,这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Lambert等(1998)关于供应链结构三要素的结论仍然适用于服务供应链。
基于以上定义,本文将服务供应链模型定义为:服务供应链模型(Service Supply Chain Framework,SSCF)是说明服务供应链中各企业如何协调分工高效满足动态的客户需求的框架。该模型不仅要说明服务供应链中包含哪些角色、各企业在服务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和交互联系,也要说明各企业所处的角色具有什么功能、如何与其它角色的企业协调一致完成功能上的对接。因而,服务供应链的模型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而协作互动的企业所对应的角色定位;二、以上角色各自的分工,角色的工作量包含哪些活动以及如何将角色所完成的活动与其他角色的活动对接。
综合现有文献中服务供应链的模型,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一般服务业的服务供应链模型。该模型为从客户到上游供应商的四级链型结构,各角色中的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协同合作,力求达到整条供应链上的总成本最小。其中,各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服务产品。服务供应链上的企业协同完成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现金流管理、需求管理、服务传递管理和能力管理等流程中的活动,并且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与传递。
2.服务供应链模型在传统电信业中的应用
在传统电信业的服务供应链模型中,最终客户是存在通信需求的所有客户,但是电信服务不同于其它一般的服务,电信服务的使用规模大小决定了提供电信服务的成本不同、方式不同,质量也不同。在传统电信业服务供应链模型中,最终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组织客户。
电信服务是基于一个规模庞大的通信网络的,因此需要网络运营商来管理这样的网络,以保证服务源源不断的提供。服务从基础通信网络中被“制造”出来之后,需要让客户享受到这样的服务。电信运营商将“制造”出来的原始服务“加工”成业务并出售给客户。终端制造商提供客户满意的终端以保证客户能够享受到电信服务。电信运营商承担着整合服务提供商的核心角色。
以上角色离客户较近,可以说是处于电信运营服务供应链的下游,其总体任务就是将电信服务提供给客户;上游的角色则供应质量可靠的电信服务,其关键作用是供应建设和维护通信网络的必备资源。对应于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和系统集成需求这些资源,产生了网络设备供应商、支撑系统/技术平台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多媒体通信服务除了需要完整的基础通信网络的支持外,还需要文字、图片、应用等数字内容的供应。对应于数字内容、专业应用和服务集成的需求,也就产生了内容提供商(Content Provider,CP)、专业应用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SP)。
服务供应链模型的内涵说明了各角色为达到以最低的供应链总成本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而必须完成的所有流程活动,包括客户/供应商关系管理、需求管理、能力管理、现金流管理、服务传递管理以及信息流管理。
(1)信息流:信息贯穿于电信运营服务供应链的所有活动中,保障客户需求信息、资金信息、服务质量信息等各种信息准确高效的流通是服务供应链中所有角色的义务。传统电信业时代,由于电信运营商在服务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大量的信息在此处汇集,导致信息流通容易出现瓶颈,信息流的管理也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信息流作为降低整个服务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关键,并没有发挥很好的用处。
(2)需求管理:对需求的准确预测和获知并将其变化迅速传导至服务供应链中的其它各角色仍然是电信运营服务供应链需求管理的关键活动。传统电信业时代,直接面向客户的是电信运营商和渠道商,电信运营商凭借良好的服务供应链核心地位和实力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客户需求信息。电信运营商根据所掌握的客户需求信息调整业务,并以合同的方式将业务调整所导致的业务支撑平台变化信息告知上游服务供应商。需求变化带来的服务供应链调整的起点几乎完全由电信运营商控制。
(3)能力管理: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减小服务供应链总成本的关键,需要在减少不必要能力储备的同时不延误前端业务的提供。能力管理流程的参与主体仍然是电信运营商,主要的活动就是预测业务量等指标进行网络规划,采购合适的网络设备以备建设。电信运营商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已经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网络规划方法体系,在能力管理方面管理得比较成功。
(4)客户关系管理:主要发生在电信运营服务供应链的下游阶段,上游阶段虽然也存在着客户关系管理的问题,但是上游企业由于面对的客户数量十分有限,参与客户关系管理的活动较少,因此将客户关系管理的流程限定在电信运营商、渠道商和客户之间。
(5)供应商关系管理:发生在电信运营服务供应链的上游阶段,其关键活动在于供应商的选择和一种伙伴关系的维持。供应商的选择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判标准,而伙伴关系的维持则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通过一次次亲密的合作建立长期互信关系。电信运营商面对的供应商较多,选择面较广,因此在选择供应商合作时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
(6)服务传递管理:服务从被提供出来到整合最后提供给客户的过程中,对其质量、传递效率和客户反馈的综合管理。服务传递管理的主体同样是电信运营商,服务水平协议(SLA)主要由其主导拟定。
(7)现金流管理:主要活动包括保证资金的正常流通,最小化资金流通的成本,避免服务的传递、质量保证等环节因为资金的缺乏而受到影响。传统电信业时代的现金流管理还未被充分意识到,几乎没有专门针对现金流的管理。
三、电信业产业融合趋势分析
本文认为周振华(2003)提出的产业边界理论能比较明确地解释产业融合发生的机制,并基于该理论回顾了电信产业融合的历史,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六阶段产业融合演变过程。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电信业目前总体上正处于三网融合起步的阶段,电信业与终端、设备制造业的融合已经开始,而数字信息通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也正在深入。具体到产业边界的四个层面,电信融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和市场融合。
第一阶段,电信业与邮政业的部分融合。电信与邮政被很自然地划分成两个不同的产业,因为电信业务被认为是基于电子化、以提供语音通信为目的的,而邮政业务一般是实体的,主要提供文字信息的交流。二者在企业形态、信息传递手段、服务内容、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电信业的技术革新,传真出现了,使用电子手段传输文字信息成为可能,在电信业的网络平台上也可以进行文字通信。可以说,是这些新兴电信技术的融合开启了电信业和邮政业的融合。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等方式互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基本满足了人们对邮件通信的需求。这就使得原本关系甚远的两个行业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电信业和邮政业在业务、市场等层次上进一步融合。但是,由于邮政业务的实体性(如包裹传递)和电信业务的虚拟性(如数字通信),这两个产业只能是某些层次上的融合,比如在运作层次上就无法深入融合,因而第一阶段只能是“电信业与邮政业的部分融合”。
第二阶段,电信业与传媒业的融合。这里的传媒指的是广义上的传媒,但是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不包括广播电视等产业,而泛指出版、音乐、互联网媒体等产业。电信业的诞生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通过语音的方式交换信息的需求(双向通信),而传媒业则是为了让人们接收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单向通信),因此,无论是从产品属性还是社会价值看,这两个产业都被很自然的分离开。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分组通信在通信网络中的大规模应用,通信网络呈现出IP化趋势,数字通信越来越普及。随着技术的融合使得服务的提供变得可能,用户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数字内容通信方面的需求,整个数字内容产业慢慢形成规模。在利益的驱动下,电信运营商和传媒企业都会逐渐投入更多的资源到数字内容产业,并通过合作赚取利润。具体的,电信运营商通过建立增值业务平台为数字内容的传输、收费和保障提供技术条件,而传媒企业通过整个平台数字化后的内容,然后双方再根据合约按规定比例分享利润。
第三阶段,电信业与终端、设备制造业融合。传统意义上,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都分别处于电信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各自的分工。这三者分工明确,各自提供的服务存在很大的差别。然而,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和3G网络的普及正在改变这一历史分工。开源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软件开发者都能分享自己开发的小型应用,而3G网络的普及使得这些应用软件能以更快的速度传输,从而使得大范围的分享变得可能。伴随着这种基础技术融合的是3G背景下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传统的语音通信和文字通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需求,各种形式的多媒体通信逐步取代传统的通信方式。这也使得电信业所提供的业务属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电信服务不再是只有电信运营商能够主导提供的通信服务,而变成了各方都有能力参与的信息服务。这种转变标志着业务融合的开始。
第四阶段,移动网与固定网的融合。在我国,由于政府对于运营商不能兼营固话网与移动网的管制,移动网与固定网一直处于分立的状态。按照产业分类所遵循的“同质性”原则,即一种产品由一个产业来生产,诸多产品与诸多产业处于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中,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应该是两个不同的产业,因为这两个产业提供的业务在形式有很大不同,产业内的企业相互之间也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实际上,这两个产业在技术上基本不存在互通的障碍,业务的基本属性也是一致的。二者在运作边界上只需调整就可融合,只是因为政府管制才使得两个产业的市场独立开来。由于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替代作用,以及3G的普及,2008年5月我国开始并逐渐完成电信重组,形成三家全业务电信运营商。
第五阶段,电信、大传媒和IT三大产业的融合。不同于第二阶段的传媒业,这里的大传媒不仅包括出版、音乐发行、电影等传统媒体和娱乐业,还包括广播电视等公共属性比较明显的产业,因而这一阶段产业之间融合的范围更加广泛。IT产业同样指的是广义的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企业,甚至家电业,因为这一阶段的融合是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发生的。
第六阶段,数字信息通信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即信息产业开始向其它产业渗透,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信息产业作为一个虚拟的产业,自然与其它实体产业是相互分立的。然而,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并非不存在融合的基础。任何产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不可能脱离信息而存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将有能力认识这类信息的流通规律,科学的管理这些庞杂信息的流通,进而针对信息流通的环节提供整合的信息服务以加快生产、销售信息规范地流通,从而影响这些产业的运作方式,并创造价值。这个目的应该是数字信息通信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的驱动力所在。
现阶段,信息产业还只能为非信息产业提供信息传输、利用等环节的信息服务,但这就已经为这些产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增长。随着未来4G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商务智能等一系列新兴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技术边界将会随之打破,进而带来业务、运作和市场等层次上边界的打破。可以想象,这一阶段的业务无论是为了满足用户支付需求的移动支付业务,还是为了满足用户管控家电需求的智能家居业务,都将具有信息解决方案的根本属性,无论是面向个人的综合信息服务,还是面向组织的行业解决方案。
四、产业融合趋势下的电信业服务供应链模型
结合产业融合趋势的分析,本文得出如图3所示的产业融合趋势下的电信业服务供应链模型。沿着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和广电运营商提供综合服务为链条,分别有专业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客户,电影发行商、视频网站-视频资源供应商、电视终端制造商-广电运营商-客户,终端设备提供商-客户这三条线型供应链。对银行、渠道商、专业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而言,以上三条供应链都有它们的参与,因此结构图中与之连接的上游角色用一个涵盖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和广电运营商的大圆形来表示。图3中三大主体向客户提供的IS是Integrated Service的简写,即整合服务,强调最终客户接收到的服务是由各种细小服务模块组合而成的整合信息服务。
产业融合趋势下的电信业服务供应链的核心宗旨是以最小的服务供应链总成本满足客户的综合信息需求。追求最小的供应链总成本的主要途径是高效整合结构中信息流、能力管理、需求管理、服务传递管理、现金流管理和客户/供应商关系管理六大流程。
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指运用各种技术为组织客户提供面向特定管理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的一些咨询性质的商业机构。广电运营商是以改造后的有线电视数字网络为运营基础的、面向客户提供电视直播、视频、通信、互联网接入、软件应用等服务的整合服务提供商。和在电信运营商的供应链支链中所承担的功能一样,系统集成商也起到保证广电运营商的运营网络稳定运行的作用。视频资源供应商对广电运营商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保证广电运营商视频资源持续供应的功能。相对电信运营商和终端设备提供商,广电运营商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内容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因而其整合服务中最重要的也是视频信息提供和视频通信等视频相关服务。电视终端制造商泛指一类企业,如电视生产商、机顶盒生产商、天线等辅助设备生产商,其功能是为客户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广电运营商或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整合服务创造硬件条件。
新型电信运营服务供应链结构的角色协同方面,新的服务供应网中所有的角色以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和终端设备提供商为核心协同完成信息流、能力管理、需求管理、服务传递管理、现金流管理和客户/供应商关系管理这六大流程的整合。六大流程的具体活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各活动实现的方式、参与的主体以及主体之间协同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来说,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活动的完成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如KM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商业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角色之间知识的共享和获取更为容易;参与流程管理的主体更加多样化,传统电信运营业由整合服务提供商所主导的流程管理在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协同意识的增强等因素的驱动下吸引了更多角色的参与。
该模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新型电信业服务供应链模型呈现出网状特征。产业融合趋势下的电信运营业角色增加了很多,各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直接面向客户提供电信服务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一家,承担着传统电信运营服务供应链中服务集成商功能的增加了广电运营商、终端设备提供商。
(2)新型电信业服务供应链中客户接收到的是整合服务。整合服务虽然也由各种细小服务模块组成,但这些细小服务模块内容更多、覆盖面更广、形式也更多样。此外,整合服务还具有更高的客户化属性,客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整合服务。
(3)新型电信业服务供应链中的角色协同更加紧密。相对于传统电信业,角色之间协同完成六大流程的方式更加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更加成熟,对供需的战略匹配更加精确,对需求的把握更加准确、相应更加及时,更能有效管理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角色之间的利益分配也更加清晰,服务的质量有了更加稳定的保障。总之,各角色之间的合作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整合六大流程的效率更高、总成本更低。
总结
本文结合电信业产业融合的趋势,基于一般服务业的服务供应链模型,提出了产业融合趋势下的电信业服务供应链模型。该模型不仅能表示新的产业环境下,参与电信运营服务企业的角色,也能表示各企业如何分工协作以最小的总成本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本文所构建的服务供应链模型是基于理论的概括,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同时,模型中涉及到的很多具体问题,如电信运营商在供应链中的重新定位、广电运营商的介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丽文.服务运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吴先明,杜丽虹.运营战略、服务供应链与供应链整合[J].珞珈管理评论,2010,(1).
[3]吴京渝.产业融合趋势下的电信业转型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4]程建刚,李从东.服务供应链:供应链研究的新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2008,(9):101-102.
[5]刘伟华,季建华.服务供应链:供应链研究的新趋势[C]//2006-
2007年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9.
[6]Dirk de Waart, Steve Kremper. 5 Steps to Service Supply Chain Excellen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2004(1): 28-36.
[7]Lisa M.Ellram,Wendy L.Tate,Corey Billington.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Services Supply Chain.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40(4).Fall 2004:17-33.
[8]金立印.服务供应链管理、顾客满意与企业绩效[J].中国管理科学,2006,(2):100-106.
[9]Jack S.Cook,Kathy DeBree,Amie Feroleto.From Raw Materials to Customer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 66(4). Autumn 2001:14-21.
[10]Richard Metters,Kathryn King-metters,Madeleine Pullman著.服务运营管理[M].金马,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于亢亢.服务供应链的模型与构建[J].现代商业,2007,(21).
[12]苟娟琼,李学伟,王家琦.面向服务的供应链动态整合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09,(2):107-114.
[13]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1):78-81.
[14]Rainer Andergassen, Franco Nardini, Massimo Ricottilli. Innovation Waves,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and Technolo-
gical Convergence.2003.
[15]Bradley, Gunilla.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ociety:
how people will live and work in the new millennium,2000,(7).
[16]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2):24-27.
[17]董爽,梁雄健.产业融合趋势下电信运营商的策略思考[J].移动通信,2006,(12):17-19.
[18]曾勇,忻展红,黄建华.产业融合下的电信企业四次转型成长[J].当代通信,2006,(13):50-52.
[19]周振华.产业融合: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J].产业经济研究,2003,(1):1-10.
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应用 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石化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之相应的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网络通讯设备和监控技术日益成熟。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使得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从而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人们生产生活中各种仪器和设备。电气自动化的广泛应用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当前电气自动化已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已经成为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以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工业发展起了非常的推动作用,极大了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1 石化行业中电气自动化基本概述1.1 电气自动化的定义
电气自动化是以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为基础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有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其特点就实现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在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影响下,电气工程相关的技术、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的电气自动化已经较好的结合了计算机、通信工程、机械自动化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并且较好的将融化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设备制造、生产和生活中。
1.2 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主要特征
电气自动化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技术涵盖面较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性强,应用到大多数的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过程。此外,由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含量高,在实际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时,涉及到各个专业的综合权衡,需要设计者有综合的专业知识,尤其是交叉学科的熟练应用程度直接决定了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水平。二是对电子技术依赖性比较强。对于一个典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而言,从信号的采集传输结果处理反馈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平台。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的进步,两者密切相关,前者依赖于后者{1}。与其他学科相比,电气自动化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学科较多。但是在对其应用实际生产、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包含一定的设计要素。以满足基本控制为主要目的,通过合理化电子技术和实际控制相结合,实现经济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结合。在设计思路上,一般采用集中控制与远程监控相结合,追求现场数据的实时反馈,从而合理调整生产数据,提高经济效益。
1.3 我国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领域日益广泛,从复杂制造业的生产和管理,到普通家用电器的生产和管理,其技术发展也日趋成熟。现阶段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智能化与机械自动化优良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力、钢铁制造、石油化工及现代建筑工程中。以应用于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为例,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常见于我国的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能够帮助活力发电厂实现发电机、火炉、发电设备等发电系统一体化远程控制,此外在火电厂发电设备预警及远程监测方面也广泛应用。在火电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由于人工操作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一方面减少了由于人工操作失当造成的隐患和事故,也减轻了火电厂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损失,极大的提高了火电厂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及安全管理。
2 石化行业中未来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石化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自动化频率由低变高。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对于传统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的演讲也日益精进。而我国现代化工业和经济转型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的频率的提高势在必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未来高频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会取代传统的低频技术。第二,复合领域融合技术。我国各领域技术都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电气自动化也逐渐在和各领域技术产生融合,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生物工程领域、医疗领域。这种复合领域融合技术对于推进社会进步、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提高都大有裨益。以计算机领域为例,电气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使得工控机成为现实,广泛应用到制造业生产中,降低了普通流水线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重复工作;而电气自动化与生物工程和医疗领域技术的融合,使得生命器官诞生,比如人工心脏、人工假肢等。
3 结论
本文对于石化行业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演进,石化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作为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单位与高校,都应当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应用、研发方面的能力培养,从而补充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人才的缺口、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诚.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资讯,2012(27):139
[2] 刘玉东. 关于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1
[3] 尹丽娜,南淑娜,刘斌. 浅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华章,2012(18):344
篇3
刘坚指出,农药连锁经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低毒生物农药推广应用“三位一体”农药经销使用模式,把农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纳入到农技推广体系中来,可以将已有的相关技术真正落到实处,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基层农技推广的一种新探索,值得各地借鉴。他希望把“三位一体”模式作为农药管理和农业服务体系的一项改革,作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加以积极推广。
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在讲话中总结了一年来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一是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工作的省份已从去年的13个发展到今年的25个,地市由58个发展到99个,县级由436个发展到806个。二是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范围进一步拓展。一些省份将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地区由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扩展到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主产区,天津、湖南等地要求在全辖区范围内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三是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省按照潍坊会议提出的“高毒农药经营单位核定规范化、购买农药实名化、流向记录信息化、定点管理动态化”的“四化”要求,以及“高毒农药100%信息可查询、100%流向可跟踪、100%质量有保证”的“三个百分百”的工作目标,基本建立起“合理布局、市场准入、持证上岗、专柜销售、购销台账、门店公示、实名购买、流向记录、监督检查”等高毒农药规范化经营管理制度,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与农药规范化经营示范点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部门间协调配合更加紧密。各地在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过程中,积极、主动与工商等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采取联合发文的形式,保证了高毒农药定点工作的顺利推行。五是宣传引导工作得到加强。各地结合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利用不同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毒农药禁限用政策,引导农民严格按照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高毒农药,积极推介高毒农药替代品种以及低毒农药新品种。农业部将帮助农民提高安全用药水平作为今年“为农民办实事”的工作任务,以园艺作物为重点,兼顾粮食作物,在全国开展农药识假辨劣培训活动,培训2000名农药经销人员,6万名农民。
会议要求,各省要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扎实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一是进一步健全制度,探索总结新模式。在有效建立和执行高毒农药经营市场准入、持证上岗、专柜销售、购销台账、实名购买、流向记录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监管制度,深入探索符合本省实际的高毒农药监管模式。在蔬菜主产区,可以采取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的措施,在粮食主产区,可以设置高毒农药专柜。鼓励产用对接,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与农药规范化使用相结合,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探索将高毒农药产品、生产企业、经营单位的备案管理,与条形码管理相结合,提高高毒农药监管的科技含量,建立起高毒农药全链条可追溯监管模式。
篇4
随着大量资本的进入,中国电影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2015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超过44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中国有望在3年内超越北美,跃居全球最大电影市场。
那么,在这种形势之下,电影资本对电影行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电影资本市场是否存在泡沫?
导演、监制黄建新认为,资本和内容,是一个悖论。随着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去年票房过了400亿元,中国电影工业的雏形开始形成。资本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资本对内容又有干涉。资本认为,电影只要能赚钱就行,但全世界最好的电影都不是最赚钱的。资本和内容的悖论出现了。
资本进入电影带来的工业化趋势,跟传统的电影业形成了冲突。中国过去是导演中心制,导演是一个剧组的皇帝,而工业体系让导演当不了皇帝了,所以引起了传统意义上的导演的巨大反弹。这是资本和内容方面的冲突。
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于冬对于10年前电影业的窘境记忆犹新。他说,2001年是中国电影最低谷,国产电影年产量不足百部,没有资本青睐电影公司。“那时候,民营电影公司有三五十万元,就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开始吸引了资本的关注。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在电影与娱乐行业,中国企业共计发生了125起并购,并购总金额高达927亿元,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万达电影院线总裁曾茂军认为,中国电影要发展,必须得到资本的支持。他算了一笔账,目前国产电影大概每年700部,平均下来每部电影2000~3000万元的投资,这意味着每年国产电影的制作就需要150~200亿元资金。
大量资本的进入,一个结果就是导致电影行业出现泡沫。阿里影业的CEO张强说:“十多年前,电影人是拿着剧本去找钱,现在是很多投资方拿着钱去找剧本,找创作团队。”
资本的进入,影响到了电影投资和影院建设,甚至连电影票房都可能出现虚高。“去年440亿元的票房,其中有不少是各大平台的补贴。”张强指出,资本领域可能存在泡沫,但中国电影的票房总体是真实的。“去年国内票房总体增长接近50%,的确有一定特殊性。但未来5年中国电影票房保持30%左右的增速是可以预期的。”
篇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时代逐渐到来并对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电影电视来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影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数字化建设的探索,数字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在推动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相对优质的信息服务,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电影电视数字化概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电影电视行业也在此影响下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并且数字化是这一变革的核心思想。现阶段在电影电视行业中,传统的胶片电影正逐渐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模拟电视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也日渐加强,在推进电影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影与电视在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相似点,但是受到技术限制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又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在深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个性化的需求[1]。从广义上进行分析,数字化的电影和电视都是新时期多媒体通信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体现,并且在表现过程中能够凸显出个性化特征。但是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和电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认真分析和探索电影电视数字化演进过程中存在的异同,才能够产生对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的深入理解,进而为电影电视数字化建设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逐步推动影视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解析
电影电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电影电视从产生之初就开始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从总体上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其在电影电视行业中的应用为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能,也为电影电视的现代化发展拓宽了思路[2]。在这一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当前社会逐渐趋于繁荣发展,数字化时代也逐渐到来,电影电视在这一特定的社会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对电影电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产生着特定的影响。
从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电影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以后,1962年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伊文· 萨特兰德博士经过充分的研究首次创立了计算机图形科学,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电视领域影视工作者对电影电视图像进行重塑的可能性。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计算机动画片开始出现,以《星际旅行》为标志的数字化建设逐渐受到重视,数字化时代开始到来。到20世纪末期,已经开始出现第一步数字电影,并且这部电影的出现在影视行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由此开始数字电影逐渐增多,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影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黑客帝国》和《泰坦尼克号》就应用了大量的数字化电脑特技技术,整部电影开始表现出数字化特征[3]。
到新世纪初期,中国也已经开始尝试创作全数字电影,并且代表作品《青娜》在北京首映,让观众真正领略了数字电影的魅力和能够带给人的震撼之感,取得了良好的首映效果,正式标志着我国数字化电影电视时代逐渐到来。
在普通的社会大众看来,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当前一般只应用于好莱坞的特技镜头中,中国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发展态势相对较差,但是实质上,我国电影电视创作中,看似平凡的镜头其实也大量的应用了数字技术,如传统历史影片《万隆会议》,其中在会议室踱步,会议室窗外火树银花场景中夜空中绽放的烟火就是用数字技术合成的背景素材,节省了大量的烟火拍摄费用。
2001年后,我国电影电视的传媒航母也开始加快数字化建设,并且在其影响下,广东佛山等地加快宽带数码频道的开发,数字电视逐渐发展起来,给社会大众带来了高质量的数字传媒服务。一些数字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还尝试开设了互联网接入、视频点播、证券交易系统等业务,社会大众在接受电视信息传播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其他服务功能带来的便利,促使我国电影电视数字化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4]。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意义上的数字电影和电视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电信和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机遇,纷纷进行了互联网电视数字化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数字传媒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到现代社会,一些大型的商场和购物中心中已经开始网络电视营销,并且能够直接在商场中播放电视节目,即使是老款的电视机也能构借助“视讯随选器”的设备获得互联网电视的相关功能。应用互联网电视,社会大众不仅仅能够收看相关电视节目,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系统获取网络信息资源,数字电视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电视逐渐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也受此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甚至基于互联网电视在社会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一些商家也发现了商机开始探索相应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互联网电视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并且这种传播带动了多种行业的进步。
可见,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对人们的生活和娱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进步,真正让社会大众感受到了数字化影视的美妙。纵观世界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无声到有声再到彩色,数字化电影电视已经成为电影和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性发展,在推动影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社会中,电影电视行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还应该加强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以数字化为契机开拓未来发展道路,唯有如此,我国电影电视行业才能够紧随时代步伐,在日渐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获胜。
三、结语
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建设是当前科学技术影响下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在电影电视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这种数字化建设趋势还必然会日渐加强。因此在电影电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以数字化的力量推进我国影视业的进步,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篇6
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55.21亿,增长不到3.3%。观影人次达到了13.74亿次,也就是说,中国人第一次达到了人均观影1次的数字,但与美国、韩国的差距还很大。如果以中国去年455.21亿元的票房做基数,按20%的平均增长率来计算,到2019年,中国电影可实现780亿元左右的票房,超越北美。
看电影市场绝对不能只看票房。票房收入只占北美电影公司收入的30%,其他的70%来自于各种版权销售、点播分账收入、互联网版权收入、DVD收入、衍生品收入等等。而中国的后一部分数字低得可怜,不过,现在版权销售正在迅速地上升。我估计三四年之后,来自版权的收入可能会跟票房持平。
中国电影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市场集中度在加剧,几家龙头C合电影公司、电影售票平台、院线都将在五年之内形成。进入前几名的公司,各自市场份额都会达到10%以上,前几家总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80%以上。
目前,前三大电影发行公司都超过10%的市场份额,光线2016年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5%。十大院线目前总份额是67%,其中最大的是万达,占到13%,但也只有万达超过了10%,这意味着院线面临着兼并整合机遇。网上售票的线上化率已经达到了76%,其中前四大网络售票平台的总占有率在70%以上,猫眼独占40%。
可以说,未来的竞争主要是大公司之间的竞争,但是在大公司周边还会有数以千计的投资、制作、营销、技术服务等专业公司。这些公司未来主要的出路就是跟大公司进行业务合作,通过结盟、股权投资、项目回购等方式,共同组成大约10家左右大的综合性电影集团或者联盟。这些公司既可能来自传统公司,也可能来自新的互联网公司。
另外,尽管很多人唱衰或者反对IP,但是来自于动漫、戏剧的IP演化成电影,是不可阻挡的趋势。2016年,有9部中国影片的票房超过10亿元,其中有7部来源于IP。国产影片未来的竞争,基本上是前二十或者前三十个主要的IP电影的竞争。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仍然任重道远。以票房来衡量的话,扣除海外华人带来的增长因素,十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票房几乎没有增长。未来五年,我个人认为也不会有很大的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另一方面,跟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也有关系。
篇7
"想看数过3万了",徐梧指着美团“猫眼电影”App中影片《心花路放》的页面说,1个小时前这个数字还是2万9千。徐梧是猫眼电影负责人,猫眼电影是影片《心花路放》的联合出品人。猫眼,这个两年前很多院线眼中的“卖票的”,如今逆袭成为电影联合出品人,在电影行业可是头一回。
这部由宁浩导演,徐铮、黄渤等出演的国庆档影片在猫眼电影上进行独家销售,并进行全国点映抢票和预售活动。离电影上线还有半个月,点映票房已经过1亿。点开猫眼电影在北京万达CBD店的点映,2D 40元的厅除了前3排外已经全部售出,而像这次活动中的9.3元起抢票场次则在上线几天内迅速售罄。徐梧对这部电影票房的预测是8亿人民币,“我们估的时候当然还是估保守一点”,他很有信心地说。
猫眼电影作为行业外来者,用科技驱动的方式已经成为电影业中一只隐形的巨兽。
技术改变用户习惯
在中国,每卖出5张电影票就有1张来自猫眼电影。
猫眼电影做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对接全国各家售票系统和影院,实现在线选座购票。这件事从2012年开始,到2013年9月,猫眼电影所覆盖的影院数量是几百家,当时每10张电影票中有1张来自这里。到现在,猫眼电影所覆盖影院的数量增长10倍,全国80%的影院都已经能够通过在手机App里买到票。这么做的人一共有2亿。在这背后,是整个中国电影票市场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
今年暑期档影片《变形金刚4》的票房中40%由线上获得,上映第一天,各大售票系统纷纷瘫痪,很多影院无票可卖。猫眼电影是其中的推波助澜者,最后《变形金刚4》的19.7亿人民币票房中有6亿来自猫眼电影。
用户观看电影的习惯发生了不可扭转的变化,在做了2年网上选座售票这件事的徐梧眼里这个趋势极为明显。他预测,最早今年底、最晚明年初在线售票将占到整个电影票房的50%。“中国的电影院卖了20年的票,在未来2、3年里用户的首选将不是直接去影院买票,而是移动互联网和手机App,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徐梧说。
无论愿意与否,整个行业都必须回应用户习惯的变化。事实上,这种回应正在加速发生。《心花路放》片方就是这个行业里嗅觉最敏锐、最先迈出这一步的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王易冰将与猫眼电影的合作视为在票房上取得突破的重要模式。
在片方之外,影院的转变更为戏剧性。2年前,很多影院并不愿意跟猫眼电影合作,因为觉得线上会抢了线下的份额。即便合作了,也只是将它作为另一个渠道而已,并没有觉得看到这件事将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但随着猫眼电影在交易这环所占比重的增大,影院对猫眼电影越来越重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去年9月重庆UME电影院开业,它在猫眼电影上做了一次优惠活动,开业第3天的5000名客人中有4000人来自猫眼电影,这件事在当地影院的圈子里一下子炸开锅。就是这样的事情在城市和影院中加速扩散开去,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猫眼电影用2年时间改进用户体验,拉用户,最终人们在一件事上的习惯被彻底改变。
打通票房和营销
在时光网中,电影《心花路放》的想看人数是589人,是猫眼电影的1/50。猫眼电影对用户的影响已经悄悄从交易转到了前期的决策环节。
“猫眼电影只是个卖票的”,一年前曾有人这样评价。想不到的是,人们在交易时会留下很多信息,比如对影片的评价,甚至还有个人情感和经历的表达。
曾经发生的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在《变形金刚4》放映期间,一位武汉的猫眼电影用户在影片下面留言说在出租车中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张猫眼电影的票,于是跑到猫眼电影上来启事,最后帮助失主找到钱包。
因为信息越来越多,猫眼电影不久前上线了社区功能,让信息更好地呈现,也让用户在其中的交流更方便,鼓励用户更多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猫眼电影能更清楚地知道消费者的喜好,这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比如预测票房。
在电影《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上映期间无数人都在预测究竟谁的票房最高,番茄输入法创始人马占凯在上映之前发了一条微博预测《后会无期》会更高,他说自己的依据来自跟徐梧吃的一顿饭。最终《后会无期》票房果然超过《小时代3》。
“即便没有专门的数据分析,我们做了2年在线售票,离用户和交易最近,对一个电影卖得好不好基本都有一个判断。”徐梧这样解释他当时得出结果的依据。
当然,这些数据能做的事情更多,它可能真的会实现营销行业梦寐以求的精准的、可测量的营销。
以前电影的营销方式是线下会、广告牌,互联网时代它们会在微博等互联网媒体中造势,前者是最传统也是效率最低的方式,根本不知道信息被多少人看到,后者尽管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信息,但是不知道引发了多少交易。在线售票这种打通信息到交易的方式让整件事以更高效率流动起来,最终电影营销将与票房直接关联起来。
而如果再加上对用户喜好的了解,整个效率将大幅度提升。
整个商业世界都在发生这种转变。曾经的广告模式受限于技术,无法直接从信息到达交易,现在信息和交易都在线化之后相互之间只是一个点击的距离。未来的商业是让特定用户看到特定信息,并直接发生交易,从广告走向电商模式是必然结果。
篇8
在中国打造一个微电影梦工厂,这样的狂言被一个人说出来,还是需要有一些底气的。
作为中国首位提出“微电影产业化”的倡导者,华影盛视CEO赵雨润在去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影视原创者开放平台——美我网,他带领团队独创了“广告影视2.0模式”,而未来,他希望将美我网变成微电影行业的梦工厂。
在接受《广告主》记者采访时,赵雨润表示,“‘产业化’是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微电影也不例外。由‘营销、制作、播出、发行、衍生品’几大环节链接构成的产业链,将会有大量新锐的公司和团体涌入,只有做到‘前后融合,内外打通’,才能够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和稳定的利润回报”。
成立于2011年6月的美我网汇聚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资源和需求。首先,美我网的核心定位是立足原创,扶植新星。它汇聚了包括编剧、演员在内的近万名影视创作者,已成为培育微电影人才的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微剧本基地;其次,华影盛视联合数百个品牌发起“品牌定制微任务系统”,通过美我网微任务,让原创爱好者为各个品牌量身写作微剧本,打通微电影产业链;第三,美我网作为一个高效的微电影“加工厂”,每年也会出品百部微电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提供商。目前,美我网已经与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开展合作,开拓盛大美我微电影院线,在整个互联网平台上展示美我网的微电影。在台网联动的背景下,美我网也正与各大电视台寻求合作,未来希望在传统媒体为美我网的微电影寻找出口。
影视2.0模式
任何一个商业机会,必须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后才能健康发展,不然最终只能浅尝辄止。在美我网诞生之前,微电影的商业模式主要来自于客户定制和植入,这种与TVC广告和电影没有本质区别。“大家都在拍微电影,但是美我网的微电影与传统微电影的‘我拍你看’的1.0模式全然不同,我们将微电影进行解构,分为‘剧本、演员、制作’这三大部分。让品牌的用户为品牌写故事,为消费者与广告主提供沟通的平台。“
赵雨润认为,对于微电影有一个简单的等式,人和钱=版权,微电影是版权,但是这个版权当中应该带动着人的聚合,“我们任何一部微电影是由不同的人一起完成的,而不是由某一个人来制作完成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微电影里来,这样才有商业模式。如果微电影像‘大’电影永远是由一些著名的导演拍来拍去的话,它的路会越走越窄。”
赵雨润认为,定制和系列将会成为微电影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规模化’决定着参与公司的战略定位。如果年产量只有几部的话,就如同‘浪花丢在大海里面’,很容易被业界忘记。‘系列化’则是针对内容而言,微电影由于制作周期快、投入少、播出易,系列化容易将影响力沉淀延续下去,维持用户粘性和持久关注度。”
篇9
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几大巨头纷纷布局影视制作行业。今年7月,爱奇艺宣布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称未来一年内将与国内外电影公司联手,联合出品7部国产电影,以及1部好莱坞电影。现在断言互联网冲击电影业就像它对其他行业那样还言之过早。但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视频网站的角色确实正在发生变化,它们正悄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地貌产生着影响。
深度融合是行业必然趋势
影视公司与视频网站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是整个影视产业上下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进军电影产业,传统电影公司开始焦虑,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将往何处去?“互联网对于将来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是离不开的,未来所有的电影在互联网的协同合作下,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随后表示,“爱奇艺通过自己的网络力量,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而依托《爱情公寓4》,爱奇艺超越竞争伙伴,成为全网流量最高的视频网站,在这个过程中爱奇艺自己也受益。”一方手握大量影视剧版权却苦于缺乏渠道释放,一方拥有国内主流视频播放渠道,却缺乏很好的盈利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影视行业垂直产业链整合能否改变双方面临的窘境或成为业内最关心的问题。
阿里巴巴拉出了较大的阵仗,它收购文化中国虽然没用多少钱,但很快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并把总部设在香港,最新消息是已把王家卫、周星驰、陈可辛等香港导演收归门下。6月17日,腾讯视频召开战略会宣布,2014年将参与出品《天将雄师》、《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等6部电影。此外,阿里巴巴还投资了优酷,并推出电影众筹项目“娱乐宝”。随后,百度上线了“众筹频道”,京东众筹业务“凑份子”也正式亮相了。
华策之所以选择让下游视频网站入股,其目的也是想获得先发优势,视频网站与影视公司深度融合是行业必然趋势,虽然目前内容与渠道进一步合作的诸多模式尚在探索中,但华策并不想在这次整合大潮中落后,于是寄希望能够通过先发优势占得先机。在不断充实影视剧版权资源的同时,视频网站正加快进军影视产业链上游的步伐。一方面,垄断优质内容是未来竞争优势,各大视频网站已从影视产业链中的发行渠道,向影视内容生产方向发展,参加上游竞争。在视频网站方面,随着传统电视媒体的式微,视频网站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影视公司也迫切希望能够进入视频网站渠道。一些影视公司也曾经尝试,但是在目前视频网站巨头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入它们,因此,选择让视频网站或者其背后的互联网巨头入股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
而对于视频网站,已经经历长达十年的全行业亏损,这也几乎宣告了视频网站商业模式的破产。长期以来,国内视频网站一直靠斥巨资买版权,然后卖广告的商业模式运转,不同于国外,国内主流视频网站由于背靠着上千亿市值的互联网三巨头,因此虽然几大视频网站长年亏损却都能存活,视频网站间的整合也一直很难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视频网站只能向上游内容产业进行垂直整合。这样做有三点好处,首先,通过入股影视公司降低版权费用;其次,从介入内容制作寻求更多变现渠道,如在影视内容中品牌植入、开发衍生品等;最后,还可以推进内容付费模式。
电影产业互联网化的体现
优酷联合出品的电影包括《风暴》、《窃听风云》、《等风来》,还有今年即将上映的 《白发魔女》 等。《分手大师》于电影院播映之前,原班人马同步打造的同名网剧便开始在优酷视频播放,为这部电影进行深度营销,6月中旬开始,主创人员密集接受视频网站访谈,形成关注和分享热点。而由优酷非资源置换层面投资的首部电影 《老男孩》,本身就是一部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电影,优酷为其投资了上千万元,并对其开放了线上资源,乐视影业为其做传统线下渠道发行和营销……乐视专门成立了影业公司,签下张艺谋,先后发行了《小时代》、《归来》等热门电影,搜狐视频将在今年12月推出 《丝男士》的大电影。视频网站给热映的国产电影带来的资源有些趋同――最核心的仍是网络营销。
作为张艺谋签约乐视影业的第一部作品,《归来》同样利用了乐视网的资源,乐视在《归来》开拍时就制作了视频日志,每天在乐视TV进行轮播,等片子拍完后,该视频的点击量就已经过亿次……5年前,筷子兄弟制作的《老男孩》系列微电影在优酷上热播,现在,这个故事经过改编变成了电影,由儒意影业、乐视影业、优酷共同出品。《小时代》系列等影片的成功昭示着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第五代、第六代之后,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也就是“网生代”。由网络微电影《老男孩》改编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这部电影颠覆了传统电影产业模式,充分利用与用户沟通互动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寻找、组合、阐释的机会与乐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小时代》系列、《熊出没之夺宝雄兵》等电影都是“网生代”思维下的产品。
电影产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强调观众和市场的重要性,强调电影产品尊重用户的消费者服务意识,而这种服务意识,本质上也就是电影产业互联网化的集中体现。互联网与电影的结合恰好说明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边界正在消融,因此需要以互联网的产业逻辑来看待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变革,而不能拘泥于传统电影行业的价值观视角。
上演“夫妻双双把钱赚”的好戏?
由于目前影视公司与下游视频网站各有优势,内容与渠道之间势均力敌,谁来整合谁尚未能明确。如能打通全球最大的网民与电影观众市场,让网民与影迷能更高效互动起来,重点发展“网生代”电影,扶植“网生代”导演,是将中国电影做大做强的重要策略。但此前两次互联网与影视公司的合作尚未真正将视频网站与影视内容公司结合起来。阿里巴巴控股文化中国,更多是想利用这个壳,自己成立影视制作团队。腾讯入股华谊兄弟更多停留在资本层面。目前,视频网站与影视内容公司的深度融合大幕才刚刚开启。影视和视频网站尽管是非常小的领域,但其所能衍生的产业很庞大,比如电影、文学、游戏、动漫、游乐场以及周边衍生品,即背后的娱乐产业链价值无法估量。
互联网企业投资电影业,和传统的电影公司抢生意,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主导权之争。优秀的制作公司还是可以凭借“内容为王”拥有较强话语权的。一个专业的电影公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年的专业积累、学习,还有跟国内、国际的合作,才形成强大竞争力的。
篇10
婚礼视频行业近几年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拍摄机型趋向多样,更新换代速度提高,制作水准向电影和专业MV看齐。
为了推动“电影感”大画幅摄像机中国婚礼制作行业的应用,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做出了持续不懈的努力。索尼在2011年第一时间推出NEX-FS100 Super 35mm摄录一体机,让婚礼视频制作人有机会以较低成本使用电影胶片画幅感光器件的摄像机,拍摄出更加接近电影风格的作品。2012年,NEX-FS700的让摄像师们节省了高昂的制作成本,能轻松完成浪漫唯美的超级慢动作,为爱情电影增添了新的看点。同时为更多的制作人能够进入全画幅婚庆摄制作的大门降低了门槛。NEX-EA50作为索尼婚恋电影主流大画幅摄像机在BIRTV2012正式亮相,自此获得了众多婚庆摄像师的关注和好评。NEX-EA50兼顾了大多数中国婚礼摄像师对于最新的大画幅拍摄和传统的事件拍摄的双重要求,真正实现了一机多用。
北京站现场,索尼的产品经理和《大众DV》执行主编郝大鹏,分别从产品技术性能特点及大画幅设备实际拍摄制作经验为侧重,为到场的婚庆制作人呈现了婚恋电影制作的普及大餐。NEX-EA50婚恋电影主流大画幅摄像机可以满足长时间婚庆摄像的需要,同时使用索尼E卡口镜头,也可以使用转接环使用EF卡口等其他类型的镜头,大大拓展了摄像师实现创意的手段。随着高清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的电视和视频制作也在向欧美学习,制作趋于电影制作的精良,画面向电影的浅景深、高宽容度度看齐,对于婚庆视频的制作要求也符合这个发展趋势。
除了NEX-EA50婚恋电影主流大画幅摄像机,北京的婚庆视频制作人在现场体验到E卡口全线产品包括超级慢动作的Super 35mm家族的NEX-FS700、高性价比的NEX-FS100,以及大画幅摄像机如NEX-VG30E、NEX-VG900E及HXR-NX5C、HVR-Z5C、HDR-AX2000、HXR-MC1500C等多款小画幅婚庆记录主流机型。通过专业人士讲解、现场观摩上届一等奖――松果影像等优秀团队使用索尼Super 35mm制作的MV、互动提问交流、现场体验区实拍,来宾们都认识到:随着2013年NEX-EA50婚恋电影主流大画幅摄像机在全国的普及推广,“电影感”婚庆视频的制作理念,必将普及到婚庆视频制作行业。
索尼领先的数字影视制作技术不仅体现在前期拍摄设备上,在现场节目转播制作上同样实力超群。针对婚庆行业的现场EFP设备也在今年的技术研讨会现场展示,以索尼在广电领域的专业解决方案为基础,贴近婚庆市场应用实际,更具性价比的新方案吸引了众多来宾的目光。其与索尼的婚庆视频拍摄设备能更完美地结合,形成了拍摄和现场制作一体的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为国内的婚庆从业者拓展了新的商业增长点,也会逐渐成为婚礼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整个婚礼营造更加喜庆温馨的现场气氛。
- 上一篇:对电力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 下一篇:国内外企业并购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