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交通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十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等三项发展,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实现绿色发展的强烈意愿。倡导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而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因其对资源、环境的重要影响,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着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交通方向迈进。
1 交通运输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1.1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迎来了大发展。从2006―2010年我国年货运总量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量统计数据可知,近年来我国货物运输量以平均约1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1.2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
随着我国运输规模的扩大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行业领域。从1990年,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能源消耗总量以及占全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比重呈递增趋势;石油消费逐年上升;自2000年以后,石油消费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重稳定在7.7%左右,在当今石油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从汽车交通来看,其能量利用效率并不高。汽车交通运输过程中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仅为0.3%―0.5%。
1.3交通运输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交通能大量消耗液体燃料。每燃烧1升汽油,要释放出2.2kg CO2,交通运输业成为产生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5%。汽车尾气中的其他有害成分主要还有被列为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破坏生态系统的氢氧化物等,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并影响人的生存空间。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如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客货运输站场、港航码头、机场以及相应的运输服务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占用土地。而目前我国耕地资源方面人地矛盾尖锐,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的7%,人均耕地少。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所有这些,都凸显出交通运输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
2 绿色交通运输的提出
发展绿色交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交通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交通运输体系,并能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2.1 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关注人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建立高效舒适、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交通模式。
2.2 协调性。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对交通质量的要求相一致。为此,要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与枢纽、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建设与使用的高度协调和整合。
2.3 服务性。提供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服务,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快速转换,实现人和物的高效移动。为此,要建立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体系。
2.4 可持续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既保证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又能够强有力地支撑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3 实践绿色交通运输的政策措施
3.1宏观层面
3.1.1 建立综合运输管理体制。该管理体制下,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和衔接配合,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以较少的资源占用和更高的整体效率,达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输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目的。
3.1.2 制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标准体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标准体系,交通运输规划环境保护标准、建设环境保护标准、运营环境保护标准、维护环境保护标准,来系统地控制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并能提高运输系统效率,并且实施中不断根据情况调整标准,如通过不断提高强制性的营运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1.3 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方式,倡导公共交通。相关数据表明,各种运输方式中,在等量运输下,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能耗比为1∶9.3∶18.6,铁路CO2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一半,是短途航空的四分之一。从运输效率角度来看,海运和铁路运输最环保,公路运输次之,空运效率较低。因此,应加强水运(特别是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碳排放少的比较优势。在城市交通中,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增加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利用,积极引导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
3.2中观层面
3.2.1 保证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相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促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将引发更频繁、更长距离的出行,导致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将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相结合,促进土地多功能用途的开发,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和综合客运枢纽为导向,引导城镇和城市空间向公交走廊和枢纽地区集聚,形成紧凑布局,既减少城镇漫延发展,又便于人们乘用公交,减少小汽车依赖。同时还要倡导土地混合使用和功能配合,减少跨区出行,实现交通减量。
3.2.2 建立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一般来说,人们的交通出行时间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在交通工具内时间(在途时间)和等车换乘时间,其中等车换乘时间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建设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设施先进的、智能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交通效率、实现一体化交通的关键。
应明确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目标,全面推进不同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要想提高交通效率,还要考虑对轨道交通和常规公共交通进行相应的整合。
3.2.3 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与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高新技术综合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建立高效、安全的新一代运输系统。其产生的最初原因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想要解决交通拥挤、交通事故、能源和环境问题。智能交通对于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智能交通系统要与我国实际紧密结合,其研究应用要分清层次,有所侧重;优先开发交通拥挤预测、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并实现保证公交优先的智能公交系统等方面。
3.3微观层面
3.3.1 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这也是实现交通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加速推进交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是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的根本措施。
3.3.2 优化车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车辆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车用替代能源的应用,实现燃料低碳化。开发和引进碳含量低、温室气体排放少的替代燃料,包括乙醇、生物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低碳合成燃料、氢气和电力,推广替代燃料车发展,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等车辆。制定交通税费优惠政策鼓励节能、环保车辆发展。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能耗降低35%,应大力推进运输车辆的柴油化进程。
3.3.3 强化行业节能减排培训,深入开展交通法规教育。人是交通行为的主体,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主导因素。加大减排宣传与培训以及投入,开展经常性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培训教育、技术和经验交流工作,将节能减排知识纳入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监督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结合国家开展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公安部的五进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建立全社会的交通安全防控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的交通文明程度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解晓玲. 公路运输行业减碳路径分析[J]. 综合运输,2011(01).
[2]缪瑞. 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物流运输发展方向[J]. 资源与产业,2010(04).
篇2
关键词:城市交通;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98-02
城市交通同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便利的城市交通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城市交通也引起了诸如大气与噪声污染、道路拥挤、土地占用等一系列问题。绿色交通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绿色交通是一个新的理念,也是城市交通的一个实践目标。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入中国的,近几年在国内日渐扩展。所谓绿色交通,简言之,就是协和的交通,即交通与环境的协和,与未来的协和,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和资源的协和。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连,它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而可持续发展通过它的发展得以实现。因此,又可以说绿色交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观念所发展的协和式交通运输系统。
绿色交通是“环境革命”这一理念在交通方面的具体化。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城市环境危机,呼唤绿色就成了全人类共同的呼声。因此,可以说,绿色交通是世界发展对21世纪交通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它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交通发展与交通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矛盾的重要途径,其中“以人为本”思想也要贯穿其中,它们的实现与否关乎这个生态环境是否被破坏。
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问题及绿色交通的指导作用
(一)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扩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使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交通变得愈加拥挤。这种交通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以及长期形成的城市混合交通导致了交通拥挤与阻塞。
第二,城市扩建、居民外迁,结果既占用了大量土地面积,又增加了居民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从而增加了交通需求量,使得土地利用不尽合理。
第三,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与人口的不断增长,这将刺激人们对交通设施的需求,导致能源消耗大量增加,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第四,汽车尾气的排放、交通噪音、振动、电磁波等严重危及着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得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二)绿色交通的指导作用
时代的发展已使城市交通到了发生质变的关键时期。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发展绿色交通,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以往交通规划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完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这一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其中绿色交通理念又要贯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始终。绿色交通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要以绿色交通理念进行科学的交通预测和分析。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是保障交通可持续发展、长远实现绿色交通的重要前提之一。城市交通规划首先要将绿色交通理念贯穿实施到城市交通预测分析中。
其次,要以绿色交通理念合理确定客运交通结构而且要统筹制定各单项交通发展战略。为引导客运交通向合理的客运交通结构转变,必须统筹制定各单项交通战略和措施,它们既有有机联系、相互协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要把绿色交通的理念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二、全方位实施绿色交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实施绿色交通的内容和措施
绿色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和相关要素,包括车、路(设施)、交通环境、交通组织乃至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系统。因此,凡是能促进交通系统“环保、健康、安全、高效”的举措都属于建设绿色交通的范畴。另外,绿色交通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使交通服务对象感到安全舒适、感觉愉悦、心理不紧张,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把完善城市道路网建设和发展合理的交通方式放在实施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位;(2)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软件的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促进绿色交通发展,针对交通需求总是趋于或超过交通供给的现状,就需要在交通管理控制上加以引导,以缓解和解决交通问题;(3)以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绿色交通工程的实施。
(二)绿色交通方式之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在21世纪之所以备受各国青睐,最重要的是与道路交通相比,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污染少和安全舒适,且与城市道路无平面交叉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噪音和空气污染等环境方面的损失仅为道路交通工具的6%~10%,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是在满足城市居民交通需求的 条件下全社会总付出最少的方式,也是满足人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佳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单位运量能耗,公路是铁路的13~16倍;公路运输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比铁路高30倍;在同样的运量条件下,修筑公路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是修建铁路的4倍。特别是随着铁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
城市轨道交通以运行方式舒适、准时、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小、节省能源、快捷方便且运量大而得到广泛的运用。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轻轨列车有电力和内燃之分,但考虑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轻轨一般用电作为动力,而内燃轻轨车主要用于市郊轻轨。因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绿色交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今后对轨道交通的不断完善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
三、 “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
在传统的道路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交通并不仅仅是车的移动,而是人或物的移动,规划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根据Chris Bradshaw所提出的“绿色交通体系”并结合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比例大的特点,我国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优先级顺序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租车、货车、摩托车。
在规划建设上,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效率、公平、协调、有序等绿色交通原则,兼顾国家经济和宏观政策,着力建设步行、自行车、公交系统。因此,把“以人为本”应用到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并探索其实现的过程显得尤为迫切。
(二)“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交通
“以人为本”理念首先体现在道路线型设计上。良好的线型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和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如在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使人们出行更方便;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相结合,使人在休息时既亲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林荫小道、座椅、路灯及电话亭等,提供人们小憩的空间。
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提供儿童专用的坐具、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厕所蹲位等。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更多的体现对人的关怀、关心与帮助。
四、结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在交通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车辆政策、燃料政策及交通系统管理政策。这些政策对保护环境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也给我们下一步发展绿色交通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而且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因而“以人为本”思想尤其需要重视。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现状的考察以及对目前交通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欲使城市道路交通在尽可能长的时间段内保持生机与活力,就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思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
针对绿色交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和构想:
1.在指导思想上,采用“以人为本”的规划思维,注重人的舒适性,考虑人的可及性大于车辆的可及性。充分考虑人的舒适安全,不仅要考虑车上乘客的舒适安全,也包括考虑路网周围居民是否受到大气污染、噪声、振动等的危害。
2.必须注重步行、自行车系统的规划研究。
3.尽快建立城市快速路及快速轨道网络等“快速通道”。
4.发展合理的城市形态和结构,减少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
5.着力分析商业服务中心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影响,尝试现代步行街系统。
6.尽快建立价格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
相信绿色交通将会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取得长足发展,而绿色交通在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后,我们身边的道路也将朝着和谐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城市通现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孙翔.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弹性思考[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4).
[3]任福田.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3,(9).
[4]马荣国,杨立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10).
[5]陈洪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的思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
[6]李莹.城市公共交通BRT与MRT模式的比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3).
[7]周小群,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2007,(7).
篇3
【关键词】可持续 绿色交通
一、绿色交通的内涵
绿色交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的协和式交通运输系统。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少交通拥挤,减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最少的社会成本最好的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其主要途径就是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绿色交通是解决当前交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绿色交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在不断加剧,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有限的城市资源承载力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交通应运而生。绿色交通可以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基本保障,而可持续发展交通是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绿色交通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才会具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交通的实施得以实现。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交通在实现人和物的移动的同时,还必须满足经济的可行性、财政的可承受性、社会的可接受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的交通发展标准。
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汽车尾气中油海气体对大气的污染;而是交通带来的噪声污染;三是不断增加的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其中最主要的是交通尾气和交通噪声污染。交通尾气污染具有滞留性,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容易致癌。交通尾气的排放浓度既与车辆本身的制造水平有关,也与车辆的运行状态有关,交通流量越大,大气中的汽车尾气浓度越高。另外交通控制、路面宽度、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植被面积等也都会影响交通尾气的浓度。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激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
(二)交通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内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很不合理,在市民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方式比例低,据统计分析,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在6%~25%之间,自行车交通与其他非公交机动车交通占50%左右,步行占30%左右。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方式的道路利用率最高,小汽车的道路利用率最低。公交出行选择率低,导致了整个城市道路利用率较低,造成城市交通拥堵。
(三)城市交通的基础建设落后
首先,从道路网的结构来看,由于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比例与密度不合理,交通问题的改善就缺乏必要的基础。其次,交通的配套设施不足,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停车场数量严重不足,分布也不合理。因而导致部分车辆占道停车,加重了交通拥堵。再次,城市中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众所周知,公共交通是实现绿色交通最有效的交通方式,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公共交通,特别是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建设不足导致了交通结构和出行方式选择的不合理。
四、推进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公众出行结构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政府应主导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切实保证公交路权优先,整合线网、场站、运力等资源,科学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系统,充分做好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共交通的高效、便捷、准点、和舒适。选择商业环境较好、服务设施密集、交通压力较大的地区,建设人车分离的步行街系统,优化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同时,倡导“自行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逐步健全自行车道路系统、完善自行车租用和存放设施、提高自行车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实施车辆配额制度、阶梯式停车收费制度、高峰时段道路收费制度等有效调控小汽车拥有量和使用量,从而保持城市整体交通效率。
(二)加强对车辆尾气和噪声污染的控制
(1)对尾气污染的控制。有研究资料表明,汽车怠速和加速行驶时尾气的排放量是匀速行驶排放量的5倍以上。因此,可以在交通管理中采取诸如尽可能设置平面交叉路口、在需要设置信号的路口采用自动信号控制系统、在需要控制排气污染的区域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和控制车流密度等措施。另外,要加强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管理,制定完善的地方性管理法规,对机动车污染排放严格管理,确保排放达标。
(2)对交通噪声的控制。首先要合理控制交通流密度大、中城市建设环城道路,减少穿越市中心的车辆,从而减少城市闹区的车流密度;其次,可以控制小型机动车的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再次,合理设置交通设施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间的隔离设施,通过减少混合交通来减少由于车辆频繁加速、制动所产生的噪声。
(3)推广绿色交通工具。通过税收优惠、贷款优惠、补贴等鼓励政策,建立公益行业车辆燃油共担机制,提高机动车燃油品质。严格在用机动车排放管理,在现已实施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排气测试方法,加大机动车尾气超标惩罚力度,同时通过严格执行汽车报废标准。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联盟,构建由政府牵头、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公共研发平台,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的研发投入,出台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维修的配套鼓励政策,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天然气加气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建设,为广泛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创造充足的条件。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以“文明交通、绿色出行”为主题,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行业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带动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文明交通和绿色出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利用2021—2022年两年时间,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开展“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服务体系以及管理机制,在行业内部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无私奉献,不断完善规范客货运输经营行为,提高队伍文明服务整体素质,带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文明绿色出行,进一步树行业文明新风,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道路运输发展中心,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完善综合运输服务网络。一是加快城际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通公路为基础,民航有效衔接的多层次、高效便捷的城际客运网络。在成渝城市群、成都平原都市圈内利用高铁、城际铁路等构建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加快退出跨省800公里以上的道路客运班线,优化城际客运供给方式,提升服务品质。二是提升现代化客运服务水平。完善客运产品体系,创新空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客运产品,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优化进出站流程,推进铁路、长途客运旅客进站安检及身份查验流程标准化,提高进出站效率。三是推进实施旅客联程联运。加强和完善铁路、道路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相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及管理。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规划、同步建设、协调运营、协调管理,引导推进立体换乘、同台换乘。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客运等运营时间的匹配衔接。加快实施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推动中转换乘信息互联共享和交通导向标识标准化。完善旅客联程联运票价优惠政策和多人套票优惠政策,引导公众和家庭出行选择集约化运输方式。
(二)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一是提高公交供给能力。加快推进通勤主导方向上的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枢纽、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众出行规律和客流特征分析,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降低乘客全程出行时间。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多种方式网络的融合衔接,提高换乘效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将公交线网向郊区、全域及毗邻城市(镇)延伸,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优先在城市中心城区及交通密集区域形成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加大对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行为的执法力度。积极推行公交信号优先,全面推进公交智能化系统建设。优化地面公交站点设置,提高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比例。因地制宜允许单行线道路上公交车双向通行。三是改善公众出行体验。进一步提高空调车辆和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提高无障碍城市公交车辆更新比例。推广电子站牌、手机APP等信息化设施产品,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公交车实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服务。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推广普及闪付、虚拟卡支付、手机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推进实施阶梯优惠票价、优惠换乘、累计折扣票价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鼓励运输企业积极拓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等多样化公交服务。建立与出行服务质量挂钩的价格制度。
(三)促进新业态融合发展。鼓励运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为公众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引导巡游车通过电信、互联网等方式提供电召服务,减少车辆空驶。加快推进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及驾驶员合规化进程。鼓励汽车租赁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依托机场、车站等客运枢纽发展“落地租车”服务,促进分时租赁创新规范发展。
(四)推进绿色车辆规模化应用。以实施新增更新节能和新能源车辆为突破口,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分时租赁、进一步加大节能和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车辆。
(五)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结合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深入机关、社区、校园、企业和乡村等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公众对绿色出行方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积极倡导公务出行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推进将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优先纳入工会会员普惠制服务。制作绿色出行公益广告,弘扬传播绿色出行正能量,让低碳交通成为时尚,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
五、创建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又是赢得广大市民信赖的民心工程。局属各单位和相关企业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大对文明绿色交通活动的投入,确保绿色出行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二)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按照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责任到人、到岗;要结合单位内部管理工作,采取全面检查和抽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考评,确保把文明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篇5
关键词: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43-02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快速增加,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路网不畅、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拥堵、交通设施不足、步行与骑行空间越来越小、行车难、停车难、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噪声干扰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应创建城市绿色交通,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人们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
一、绿色交通的特征
绿色交通强调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是为了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
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绿色交通工具包括低污染车辆,如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双能源汽车、氢气动力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轻轨和地铁等。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和单人驾驶的自用车。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研究城市开发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实现交通顺畅、有序,交通参与者安全、舒适,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哈尔滨市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积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于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试点城市和全国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围绕绿色交通、公交都市和低碳城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城市路网建设
城区现有道路1900余条,总长度达2 200km,其中次干道及以上道路长度达1 000km,形成“两轴、三环、十射”的新格局,公交线网初具规模,能满足市区居民出行需求。
(二)城市公交系统建设
大力发展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推进“大公交”发展战略。截至2015年年底,公交运营路网长度达到776km,公交码线路205条,公交运营车辆5 433台,出租汽车15 519台,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4.7标台/万人,高峰小时平均满载率低于90%,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89 km/km2,主干道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年均增长5%,城市周边20km范围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到85%,公共汽电车准点率达到85%,进场率达到70%。城市中心区公交站点500m覆盖率达到90%,实现主城区500m、5min换乘,公共客运系统分担率达到45。“十二五”期间新建和改造了115座公交首末站、123km公交专用道、1 200座停靠站,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达到45%。
(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哈尔滨市地铁规划有“九线一环”,总里程340km,地铁总工程预计在20年内完成,总投资2 000亿元。2008年3月启动,2013年9月地铁1号线一 、二期工程通车试运行。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采取地上地下相结合、城区城郊相结合、平时战时相结合方式,工程完成后将新增线路,总规模可达12条线和1条环线和两条支线。
(四)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体现以人为本,优先保障慢行交通,积极推进适合步行、自行车等慢行系统,为绿色出行创造条件,营造安全、舒适、宜人、低碳的慢行环境。增加友谊路等道路两侧人行道宽度,哈尔滨市现有2条步行街。2013年,平房区率先在全市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建设租车点近百个,建立了近20km自行车专用道,投入自行车2 200辆,办卡者达到5 000人,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该经验正在被群力区和松北区等借鉴应用。
(五)采用新能源运输车辆
新增大容量新能源公交车2 200辆;加大节能和新能源公共汽车投入,机动车尾气排放达到欧IV标准。目前,新能源公交车辆占全部公交车辆56%。天然气(CNG)公交车辆采用天然气,每年可替代燃油3.5万吨。2013年推出80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2015年有7条公交线路采用160台油气混合、气电混合动力车和200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部分车辆采用GPS技术,对运营车辆实施动态管理,依据路面及交通状态信息合理控制车速,提升车辆节能效果。
三、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7个方面:(1)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整合不够。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对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资源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重视不够。(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城市道路网密度低、快速路及主干道数量少且贯通性差;公交线网覆盖不均衡,路权意识欠缺;城市停车难,慢行交通环境有待改善。(3)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不畅。城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仍需改进,以实现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和自行车之间的零距离换乘。(4)交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管理方面各自为政,未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投融资体制与机制,资金来源单一、严重不足;缺乏公交优先发展的定位与指导。(5)交通规划和建设人性化不够。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6)交通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交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备,行业智能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公交调度和站牌智能化、应急监管信息系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和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等需加强建设。(7)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交通能源消耗与统计监测机制、出租车准入退出机制、公交票制票价政策、公交企业财政补贴机制、公交市场和驾驶人从业规范等仍需进一步完善。
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笔者认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有8个方面:(1)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与城市和土地利用进行合理整合。(2)完善道路交通网络,特别是慢行交通网络。改变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空间轻视现象,建设完善的步行与自行车路网系统。(3)科学合理设置标志标线、渠化交通安全岛、隔离护栏、人行横道位置、人行道宽度、过街天桥和停车设施等交通设施,保障交通系统运行高效、有序和安全。(4)基于公交优先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公交优先理念为基础,全面规划、精细设计公交系统,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5)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导,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公共交通上不断投入新能源车辆,采用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乘用车。(6)逐年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车点和投入数量,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7)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提升行车诱导、停车诱导和信号控制等的智能化程度。(8)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正确选择出行方式。对于居民出行选择,若均追求自由、舒适的个体交通出行,将严重违背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会导致私家车过多、道路交通能力下降、城市环境恶化等。因此,应正确引导居民理性选择出行方式,合理使用道路资源。
参考文献:
[1] 胡兴华.绿色交通概念解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2):56-60.
[2] 白雁,魏庆朝,邱青云.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14
[3] 王文渊,刘英舜,叶茂,等.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交通发展对策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5,(4):97-104.
[4] 苏志芳.常熟市绿色交通发展规划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3,(10):4-5.
[5] 付丽,杨顺顺,赵越,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人口,2011,(3):367-370.
[6] 洪亮平,郭紫薇.a城融合视角下城市新区绿色交通规划策略――以呼和浩特市东部新城为例[J].规划师,2014,(10):35-40.
篇6
关键字:绿色物流 生态环境 物流系统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物流。
二、绿色物流的特征
绿色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所具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学科交叉性、多目标性、多层次性、时域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1、学科交又性。绿色物流是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的交叉。由于物流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研究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时必须考虑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又由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生态系统也必然会对经济系统的子系统——物流系统产生作用和影响。因此。必须结合环境科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管理、控制和决策。这也正是绿色物流的研究方法。学科的交叉性。使得绿色物流的研究方法复杂,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2、多目标性。绿色物流的多目标性体现在企业的物流活动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四个目标的统一。系统论观念告诉我们,绿色物流的多目标之问通常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一个目标的增长将以另一个或几个日标的下降为代价,如何取得多目标之间的平衡?这正是绿色物流要解决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念看。生态环境效益的保证将是前三者效益得以持久保证的关键所在。
3、多层次性。绿色物流的多层次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控制主体看,可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等三个层次的绿色物流活动,或者说是宏观层、中观层和微观层。其中,社会决策层的主要先职能是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传播绿色理念:企业层的任务则是从战略高度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协同,共同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绿色物流系统,建立有利于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作业层主要是指物流作业环节的绿色化,如运输的绿色化、包装的绿色化、流通加工的绿色化等。其次。从系统的观点看,绿色物流系统是由多个单元(或子系统)构成的,如绿色运输子系统、绿色仓储子系统、绿色包装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又可按空间或时间特性划分成更低层次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层次结构,不同层次的物流予系统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绿色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
4、时域性和地域性。时域特性指的是绿色物流管理活动贯穿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内部物流,产成品的分销、包装、运输,直至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绿色物流的地域特十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南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物流活动早已突破地域限制,呈现出跨地区、跨国界的发展趋势。相应地,对物流活动绿色化的管理也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特性。二是指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实施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参与和响应。
三、推行绿色物流的措施
1、树立绿色物流观念
要发展绿色物流,首先应树立绿色物流的观念。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是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关键。
2、政府制定有关绿色物注的政策法规
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制定政策法规,从交通、库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企业绿色管理等具体环节入手,制定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沟通流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如车辆的废气排放,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收取车辆排污费、促进低公害车的普及等到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道路与铁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定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理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效率。
3、企业两者造绿色物流流程
(1)联合一贯制的运输策略
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巧妙地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
(2)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的、集约化的配送。它往往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完成的。
(3)提倡绿色经营策略
物流企业要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4、开发绿色物注技术设备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有赖于绿色物流观念的树立、绿色物流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物流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物流机械化、物流自动化、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相比,大概有10至20年的差距。因此要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否则绿色物流就无从谈起。
5、通过标准化体系认证,促进物流的绿色化
ISO4000是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它侧重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要求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等方面都能符合环境标准。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甘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我国的物流经营者应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篇7
【关键词】城市交通;绿色交通;多元化公共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交通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和人类经济、工业生产的增强,使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交通环境进一步恶化。不仅造成了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等自然环境问题,还造成了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了城市生态恶化、大气环境污染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的城市交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交通研究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Chris Bradshaw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 [1],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级别最高的是完全使用人力、太阳能、风力、畜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各种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等,接下来依次是公共交通、共乘车,级别最低的是单人驾驶的私人小汽车。
我国学者徐鹏志对绿色交通的理解是,“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提倡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减少高污染车辆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与车辆”[2]。
以上研究多侧重于绿色交通方式和工具的选择,笔者认为城市绿色交通的构建应采用系统方法,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路网构建、交通方式选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
2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分析
2.1城市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分开编制,相对独立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编制在时序、理论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相互独立,城市规划的编制基本上采取总体规划一分区规划一详细规划的编制体系,对城市交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道路网及道路断面宽度以主观判断、定性分析为主,对城市交通和道路网系统规划多从构图和平面形式上进行研究,对用地布局、功能分区进行定量化的交通分析工作缺失。
而城市交通规划长期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预测,多是在已有的城市结构形态、用地空间布局及道路基础建设的基础上,把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城市交通量的定量分析及分配,仅就交通论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渗透不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2.2道路容量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
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多,城市拓展扩张速度的加快,使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土地建设开发密度和强度的增大,使已有道路容量不能满足要求。交通供应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城市中具体表现为:高峰时段许多路段的饱和度大,交通拥挤;交叉口车辆排队加长,时间延误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路权被侵占,与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加重等。
城市道路结构级配不合理,次干路、支路不成网络,交通无法分流。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国家指标标准,合理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密度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型,其指标下限比例为1:1.5:3.75,指标上限比例为1:1.17:3.33。但在道路建设中长期存在重视干路,轻视支路的现象,导致很多城市的道路网密度并没有达到这一比例,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普遍形成"倒三角"型,缺少次干道和支路,其中又以支路的缺乏更为突出。
2.3公共交通系统性差,公交优先未有效落实
公共交通系统应包含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及其运行维护所需的场站、设施等。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常规公交、出租车得以普遍采用,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由于资金不足等客观原因未能得以实施,使得公共交通系统性差,服务水平低。公共交通吸引力的下降,使大众出行转向私人交通,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分担率下降。
广义的公共交通优先应包括在城市发展和交通规划中,从战略、策略和措施上,优先推进公共交通的系统建设和完善管理;狭义的公共交通优先则是指在城市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中,在道路空间和时序上对公共交通的优先权。由于种种原因,以上多种优先权并未有效实施。
2.4交通管理不到位
在公安部“畅通工程”的大力倡导下,我国各地的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城市交通管理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城市中路口、路段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设置不充足、道路功能划分不明确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各类交通互相干扰问题严重;道路交叉口信号灯配时不尽合理,没有为公共交通提供足够的优先权;道路两侧摆摊设点、乱停乱放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交通性道路生活化;市民缺乏现代交通意识,各种交通方式争道行驶,行人、摩托车和自行车交通行为随意性较大,交通法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道路交通秩序较为混乱,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3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3.1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体化编制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城市交通规划,使之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关系。在城市规划布局结构形态及城市发展模式研究阶段就勾勒出城市交通规划的框架,并以此对城市的交通产生、分布及道路网容量进行粗略估算,用以反馈控制城市的用地布局、用地性质及地块规模,使其更加合理化。在城市地块功能分区中就考虑居住和就业的平衡,从根本上减少出行需求和缩短出行距离,节约总出行消耗,引导城市交通绿色发展。
3.2完善路网结构,消除交通瓶颈
拓展道路宽度、增加道路里程提高道路交通的可达性;调整路网结构,加强次干路和支路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完善道路交通“微循环”;对道路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优化红绿灯信号配时,疏通路网节点;在路段上设置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3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构筑多元化绿色公共交通系统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合理交通方式结构,加快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建设,构筑多元化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强调多种交通方式协调策略,以一体化客运枢纽的建设为中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提高公交车运营速度;调整公交线网及站点布置,减少换乘次数,缩短换乘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增加公交科技含量,开发智能型公共交通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讯、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大力开展开发公交智能化管理研究,逐步构建公交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正规化模式,实现对公共交通系统适时电视监控、自动报警服务、信号控制、交通信息诱导、通讯等功能的一体化、智能化管理。这是确保公共交通协调运行的前提,也是加速公交专用系统网络建设的需要。
3.4重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慢行交通往往是出行起点始发及出行终点到达的必要方式,在出行中是不可或缺的。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实现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的良好换乘衔接,使城市交通向“绿色”方向发展。
3.5采用“绿色”管理新技术,加强绿色交通宣传力度
实现“绿色”交通首先就要保证道路畅通,这需要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道路拥堵。目前应当首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TS)是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和控制,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它是目前公认的全面有效地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特别是交通拥挤、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等的最佳途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高科技的运用,使道路交通达到高度智能化程度。借助系统的智能,司机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调度管理人员对车辆行驶也一清二楚,使出行者避免陷入阻塞行列。这一系统体现了车、路、人的高度统一,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交通的安全性、环境的质量和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宣传交通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以增强公众的交通环保参与意识。公众对绿色交通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也不同于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对于公众来说,绿色交通是与自己紧密联系的解决其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变自己的思想,建立节制的交通出行观念,进而用符合绿色交通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3.6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
要将城市绿色交通的构想付诸实施,除了所应具备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硬、软件外,也要有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与之并行。战略可持续既是要有远大的规划目标,并通过稳定的政策坚定地执行这一目标,而不能换一届政府换一个战略。战略可持续规划所要把握的是总体的方向,至于在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状况的变化引起目标指标的改变可以通过修订规划细节实现。
4结论
“绿色交通”的要义在于“绿色”而非“交通”,在城市规划中应采取以人为本的规划思维,以削减交通量为最高层次的规划目标;重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融合,注重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慢行系统规划,注重换乘系统及交通枢纽的建设,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优越性,引导市民选用绿色交通工具。实施城市绿色交通,为城市交通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绿色交通,是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Chris Bradshaw,The Valuing of Trips.Revised Sep 1994.Prepared for Ottwalk and the Transportation Working Committer of the Ottawa-Carleton Round-Table on the Environment.
【2】徐鹏志.构筑城市绿色交通系统[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8,23(6):49.
篇8
【关键词】 和谐交通;绿色交通;人文交通;道德伦理支撑
一、现代和谐交通的道德伦理主题
交通是随着人类社会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系统,其基本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从而使各类资源得以流通共享,以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现代交通已不再是单纯的为了解决运输问题而运转,而应提升到不断方便和完善人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在交通问题日愈严重的趋势下,要构建和谐交通就必须从道德伦理角度出发,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1、绿色交通
社会进步和城市机械化使汽车私人化、家庭化越来越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在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我们最初所追求的便利似乎逐渐远离,取而代之的是行车难、停车难、交通堵塞以及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因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发展绿色交通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对于“绿色交通”这一概念虽然没有明确定义,但就其发展目标和意义来说,是在交通参与过程中,以低消耗、小费用、少污染的方式来缓解交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交通系统的和谐发展。各个国家先后采取的公共交通、无车日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实现绿色交通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进行的努力。
同志在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庞大的和复杂的交通系统,在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下,应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着力推进交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从而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2、人文交通
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生活的根本目标,而为此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就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交通作为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理应如此,大力发扬人本精神,这就是我们当下所大力提倡并全力发展的人文交通。
人文交通首先要以满足人的出行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种需求如今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抵达目的地,而且还包括安全的交通过程,公平的交通待遇以及舒适的交通环境等。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交通领域的“以人为本”,在人类意识到交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公正等问题后,逐渐取代了“以车为本”的价值理念,我们的目光也从解决车的交通环境转向了人的交通问题。曾经一味追求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以车为本”的交通理念向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化。
二、构建和谐交通的道德伦理要求
交通系统是涉及经济、民生,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部分,要实现其和谐有序的发展,就必然要保持交通科技管理与道德伦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便捷安全、生态文明、公平公正是发展和谐交通的自身要求,更是交通道德伦理的主要指向。
1、便捷安全
作为人类活动的必要载体,交通的发展必然要以便捷安全为道德伦理原则满足人们出行和物资流通的各种需求。
便捷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首要因素。我国汽车交通面临的行车难、停车难,节假日回家、出行一票难求,以及机动车辆使行人“无路可走”的窘境,都使我们感受不到交通应提供的便捷。为此,交通运输各部门应把便捷畅通作为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从交通规划、交通决策、交通管理和交通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各个领域和行业强调的重点,交通安全问题更是全世界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2012年,全国因超速行驶导致7000多人死亡,路通事故导致1.1万人死亡,因驾龄不满一年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上涨25.7%。另外,高速重特大交通事故占32%。我国即将步入汽车社会,但交通安全观念、交通文明意识明显滞后,安全出行、文明礼让理念亟需加强。
2、生态环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通需求和消费能力也大幅提升,要满足这些需求就需要通过工业生产加大各类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这样就必然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面对生态这一现代交通带来的最大负面产物,最初只是作为专业领域的研究问题而不被人重视,然而在切身体会了行车难、停车难,油价上涨,空气质量差等一系列现象后,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绿色环保,已经从一种呼吁口号成为全民的道德伦理原则。
要实现交通的绿色环保,不光是交通科学技术、决策管理就足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交通参与者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意识。绿色交通的构建,是我们理应担负的对自然,对社会,乃至后代的三重责任。
基于我国的国情,全面小康社会的现代交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绿色交通。低碳低消耗的交通模式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公平公正
根据伦理学家的表述,公平是指行为对象应受到的行为,是给予人应得而不是不应得的行为。也就是同等利害相交换的行为。公平是道德伦理学所追求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现代交通领域的公平问题是绿色和人文两方面都必须考虑和重视的发展目标。从横纵两个方向来看,横向公平即我们常说的代内公平,而纵向公平即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主要体现在不同群体对交通资源的享用,和交通法规、政策利益的享用。城市机动化发展带来的机动车出行需求增长,需要通过丰富交通方式的多样性、新建或扩建城市道路来满足,这样就必然导致不同群体在出行时的利益受到不公平对待。
首先,是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利益关系。一方面,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交通消费能力也大幅提升。私人交通工具的增多,使公共交通的资源享用权利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坚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下,公共交通的运行又在不同程度给其他的交通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和不便。私人交通的发展是促进社会机动化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方面,而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实现社会绿色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分享交通资源的公平性,是整个交通系统良性运转的关键所在。
其次,是车和人的利益关系。机动车辆的增加大大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可供人使用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车占人道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车的交通说到底是为了服务人的交通而出现并不断发展的,若是车占用人的资源,破坏人的环境,威胁人的安全,两者享受的权益便没有什么公平性可言。德国专家曾说过,从城市社会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先进性应当体现在学步中的孩子能到处安全地行走,而不是拥有多少宽广的道路。这正是公平分配车人权利的体现,这种公平分配是城市先进性的重要基础之一。
再次,是人和人的利益关系。这里是指交通系统中不同群体的利益的公平分配。相比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体,较富裕的居民毫无疑问享受的交通资源更多,交通条件更优越。又比如,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因为身体能力的原因,与其他人相比,面对同等条件的交通资源和交通政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代际公平主要是指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使用资源的分配问题,是构建绿色交通必须考虑和重视的原则。资源享用的公平性不应局限于当代人的横向公平,更应该对后代人达到一种纵向公平,不以追求当代人的利益为由牺牲后代人也应得到的利益,只有尊重这种代际之间的公平性,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待遇差异,如何将其公平化,是我们构建绿色的、人文的和谐交通应有的道德责任感和伦理要求,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令斌.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J].交通城市,2009.
[2] 潘海啸.中国城市绿色交通—改善交通拥挤的根本性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0.
[3] 郑中元,马云生.城市交通公平性与轨道交通[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
[4]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理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
[5]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商务印书馆,1964.
[6] 英国交通政策白皮书.2005.
[7] 杜群飞.发展低碳交通的模式、思路和措施[J].交通专业管理,2011.
篇9
关键词:绿色物流;标准化;问题;环境;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物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比如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堵塞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何将绿色物流标准化,如何确保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物流发展的方式,并且将物流的各项活动规范在一定的标准下,针对物流业的这一现象,绿色物流标准化就应运而生。绿色物流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顺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减轻环境的压力,顺应时展的需求,应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物流。
一、绿色物流标准化的概述
1.绿色物流的含义。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为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技术来进行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
2.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发展绿色物流才能使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是在一般物流的基础上节约和降低了成本,更偏重的是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环保低碳的生活也越来越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绿色物流在运输上尽可能的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量,提高了空气的质量;在包装上,多用环保材料包装,减少了白色污染;在流通加工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运输的距离。总的来说,绿色物流有利于减轻对社会环境的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发展绿色物流是物流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3.物流标准化。(1)含义。物流标准化是指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等环节中,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标准,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2)物流标准化存在的困难。首先物流标准化具有较强的国际性,我国的对外贸易要靠国际物流来完成,所以各项标准的要与国际标准一致。完善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可以促进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其次,物流包含运输、包装等多方面内容,要想将这些统一标准是很困难的。
(3)提高物流标准化的措施。①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和实施,这一过程必须要企业的配合,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在政策上可以适当的让利企业,这将有利于标准化的实施。②可以借鉴和采用国外先进的物流标准和经验,着眼国际,重视与国际接轨,会使我们少走弯路。③培养物流标准化的人才,人才影响着企业物流的发展,可以让有关人员进入大学进行深造,也可以引进国外物流人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
二、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1.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我国政府绿色物流的观念稍有落后,因此在政策上不能有效的支持和保护绿色物流。
2.企业经营观念也有些落后,对于绿色物流不重视,缺乏长远的绿色发展观念。
3.我国的物流技术和绿色物流要求的技术有较大的差距。
4.缺乏专业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 教育 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绿色物流标准化的发展策略(转变观念,政府政策,企业,消费者,建立体系,国外学习)
1.转变观念,加强绿色物流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是很必要的。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管理,认识到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也希望通过节约资源来降低成本,消费者也想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生活,这使得绿色物流的观念也更加的深入人心。
2.国家政府在绿色物流标准化发展中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1)政府要始终坚持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为重要职责,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国家现有的法律条例,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制定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应包括包装、运输、加工等物流的各个方面。以上述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把企业的活动有效地规定在一定的标准里。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2)强化物流的绿色管理,要求政府积极的控制污染发生源,有效的限制城市交通量,合理控制交通流等等,这些政府的行为都需要完善系统的政策做说明与支撑,以便更好的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给达到物流标准的企业一定的奖励,对于没能达到标准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政府政策对企业政策具有指导作用,使各个企业都能重视并按照物流过程中应达到的标准来实施物流计划。
(3)制定绿色物流应达到的标准,绿色物流应达到的标准包括排放标准和产品标准。排放标准是指对某一污染源在单位时间里的排放物中所含的污染成分规定允许量。产品标准是指规定了产品物理的乃至化学的性能以及这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排出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
(4)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体制的整合,将原来分散于交通、航空、水运、铁路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并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3.企业按照国家制定的各项标准进行物流活动。(1)从包装上,绿色包装要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两方面入手。要实现绿色物流,企业在包装时要做到:①企业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必须是无害的绿色环保材料,包装过程中要减少材料的浪费,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提高包装技术达到产品包装所产生的废弃物,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污染。②循环利用也是包装过程应达到的标准,资源的节约,是保护环境减少浪费的最有效的方法。对包装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分类回收,将能够循环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循环利用的要集中处理,避免某种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样既节约环保,又给企业降低了成本;包装的材料尽量做到可再生利用,这样既能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浪费,并且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③衍生化。衍生化主要指的是包装功能的衍生。它是包装回收利用的创新和发展。衍生化是对产品包装,产品设计的一种肯定,是另一种发现式的可持续发展。
(2)从配送上,配送是物流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减少配送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时绿色物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企业在进行配送时要做到:①配送的车辆应该是耗油少、低排量的汽车,这是减少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②企业在配送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车辆空载的情况发生。比如说一辆车在送货完成后能够从上游供应商那里直接运回下一批货物,或者安排的车辆的路线至少链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配送中心。③配送中心的选址和数量,配送中心数量不能过多,这会造成配送机构的冗余,浪费资源,不利于降低成本,可以是一个配送中心下设几个二级配送中心,再由二级品配送中心直接给各个分销商配送货物。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在靠近中心且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这样方便企业及时进行货物的收发。④可以把污染环境危害较大的公路运输换成污染较小的铁路运输或者海上运输。⑤实行一贯制运输,减少行车总量。
(3)从供应链上,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进行运作,虽然也考虑了原材料的节约,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对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影响,所以对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就十分有限。而绿色供应链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企业,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应用性。
(4)从采购和仓储上,首先要制定正确的采购战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采购战略,这样的战略实施起来更加有力,各部门相互之间配合默契。
要实现储存合理化,就要在ABC分析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总规模前提下,追求经济规模,适当集中库存。要加速物资总的周转,提高单位产出,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保证每个储物的仓储期不至过长,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储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5)从设施设备上,各企业要以ISO14001标准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并结合本企业的技术条件提出科学合理的产品技术标准。行业间的设施设备标准要统一配套,包装标准统一,信息传递标准化,这些因素的统一将会有利于多式联运的顺利发展。信息传递标准化包括对产品的设计要求、包装、运输、保管、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绿色要素的标准化。
(6)加强物流技术的改进、创新和引进。物流标准化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物流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来实现,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国内物流标准化,更重要的是与国际接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物流标准化程度差距很大,标准化不统一,各部门不能协调合作,因此要对物流技术进行改进,可以引进国外的优良的物流技术,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
4.消费者应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加强绿色物流教育,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观念。绿色物流的概念出现的还不是很久,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政府、企业、消费者基本上还处于仅有绿色物流的思想而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的阶段,甚至存在着“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花费“、”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生产企业的事,与流通企业关系不大“、”我一个人环保别人不努力也没用“等思想”。当前也有观点认为,物流只需要能适应生产和消费的要求,为其提供相适应的服务。其实,这只是物流运行的最基本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当代物流不仅要树立服务观念,更应自始至终贯彻绿色理念,因为物流的良好服务,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的同时,要加强绿色物流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绿色物流理念,把绿色物流作为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5.建立绿色物流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要想实现绿色物流标准化,我们应该根据各行业内的平均标准制定出合理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严格的贯彻实施,要求每个行业内的企业都要根据这个标准来进行企业的物流活动。举例来说,在包装要求上,要求使用绿色环保无害的材料,那么企业就应该对自己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到了评价指标体系所要求的指标,并且根据要求改进自己的物流技术,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都达到要求。行业内的每个企业都应该把绿色物流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积极践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也只有这样,现代物流才能在绿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6.加快教育步伐,培养绿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我国物流,尤其是绿色物流水平的滞后,除了认识有限,科技水平和物流技术落后,也和相关物流人才的缺少有关。绿色物流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兴事物,所以对于物流企业的运行和筹划的专业人员要求面广和层次高,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只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才能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企业可以将内部有才能有潜力的工作人员送到各大高校进行有关专业的深造,培养他们成为现代物流、绿色物流的高层次、综合性、复合性人才;也可以从高校招募有关专业应届的毕业大学生,这样既给了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一个就业锻炼的机会,也填补了企业所需的人才空缺。在对绿色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长短专业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重点应放在物流企业具体操作、管理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上。
四、结束语
21世纪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七大、十的顺利召开,强调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就要努力适应绿色物流这一社会发展潮流,这是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绿色发展关系到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绿色物流标准化重点强调对环境的关注,把企业的各项工作规范在一定的范围里,能体现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方向。绿色物流标准化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声誉,提高客户满意度,取得新的竞争优势。绿色物流标准化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我国企业应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积极探索和完善,进而形成标准化,以获得企业自身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袁泉,姚金江.浅议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4(01)
[3]王小旭.绿色物流-21世纪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07):25.
[4]方芳.绿色物流的发展之路[J].科技经济市场, 2009(7):101~102
[5]刘彬,朱庆华.基于绿色采购模式下的供应商选择[J].管理评论,2005(4)
篇10
关键词:绿色交通、道路交通布局、公共交通、慢行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诱发了人们对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致使一系列交通问题的出现,交通拥堵造成时间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污染的加剧、城市生态的恶化等日益凸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理念的提出,目标是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最优利用、交通和生态、资源的协调,从而促进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的和谐发展,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然而,现在大多城市由于受限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交通资源、现状交通影响等方面,绿色交通理念很少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落实。因此,本文通过五家渠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设计,立足现状,全面协调各项因素, 构建“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1、绿色交通涵义
1994年,由Chris Bradshaw 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以来,绿色交通的理念被广泛的引入到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领域。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保交通,是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以较低的成本而发展的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合适的交通技术措施及道路系统规划等,它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
2、五家渠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
2.1五家渠市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家渠市现已形成了“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结构,城市道路网主要由城市的环路形成,呈现明显方格网式的道路。
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规划部门咨询、交通部门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意见,总结了五家渠市现状城市交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外交通方面:单方向交通组织特征显著;低等级公路比例大,道路网服务水平低;交通结构单一,大运量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2 中心城区方面:城市道路等级比例不合理,缺少可供分流的支路;东区的次干路和支路建设滞后,路网间距过大。道路布局不够合理,道路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通达的道路网体系;道路断面设计较为简单,缺乏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2.2 五家渠市道路交通布局
2.2.1 五家渠市交通发展战略
规划在总结美国、西欧、日本、香港等国内外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五家渠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密中心区道路密度、连贯慢性道路系统、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和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并重五大战略。
2.2.2 道路交通规划
五家渠市道路规划基本分为两方面:一是区域交通方面:规划中在市区的东西两侧新增两条干道,它们既承担着过境交通的功能,也具有分流市区交通的功能,目的是为了缓解市区内货运、过境的交通流量,减少城区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以现状方格网的路网骨架为本底,合理划分主干路网结构,增加次干路和支路网密度,使主干路发挥其“连通”的功能,次干路和支路起到“到达”的功效,保证城市道路网系统快捷、高效的运行,减少交通拥堵和减速刹车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使规划后的道路真正的实现环保状态下的“通达”目的,将“绿色交通”引入到现实的交通环境中去。
2.2.3 道路断面的设计
规划从满足车辆和行人交通需求的宽度、市政设施的需要以及城市道路绿化率的要求,依据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等级等确定道路红线的宽度和横断面的形式。具体设置要求为:区域干路分为快速车道和辅路,采用四块板形式;主干道采用二块板、三块板或一块板的形式;次干道采用二块板或一块板形式,支路采用一块板形式。同时,对现状已有的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隔离带,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要求。对位于城市滨水景观带两侧的道路,除满足必要的交通需求外,在临水一侧需增设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美化城市交通环境。
2.2.4 道路交叉口设计
根据五家渠城区对外交通组织,规划在城区东侧预控三处城际高速公路出入口,以使车辆更加快捷的进入高速公路,其余道路相互间的交叉口一般按平面路口控制,并在规划道路中根据道路等级预留红线拓宽空间,以利于交叉口渠化组织。交叉口进出口道一般需要增加车道数量,以保证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人行过街安全岛、行人过街专用信号灯和无障碍设计,给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2.2.5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将乘客步行至公交站点的距离控制在500米范围内;在中心城区内选择客流大且有条件的道路设置公交专用线、BRT等快速公交系统,在专用道交叉口处,设置专用信号灯控制,逐步改善中心城区公交运输效率;公交停靠站点必须设置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防止公交车停靠时占用车行道,降低道路运输效率。规划后中心区内公交线网密度为4.8km/km2,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 95.60%。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可为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优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可确保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2.6 慢行系统规划
依托城市道路设置自行车道,根据服务目的及出行半径形成一体化的慢行主干道网络。 规划形成三个核心慢行组团区,在滨河路、北环路、青湖北路设置联系慢行片区的自行车主干路。各片区之间形成一体化的慢行道路网,与组团之间的自行车主干道路衔接。
1 慢行主干道道路控制:首先,保证专用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的独立通行空间。结合周边用地安排休息设施,保证行人及自行车过街的安全性。其次,过街通道的设置根据两侧用地功能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标准。再次,通过立体、平面交叉两种方式解决步行与机动交通的衔接、步行网络与公交车站的联系,公交车站与最近的慢行系统网络干线距离不宜大于100m。
2 慢行设施和环境规划: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的优先权,建立充满生机、活力、人性化的道路空间。重视生活性道路周边行人步行、自行车的空间需求;重视过街的安全性,注重对道路功能与其两侧空间的尺度、功能的协调,通过道路来表现出少有的城市生活品质和环境特色。路边设置绿化景观、挡雨亭、景观小品、咖啡台等,用特色的材质和色彩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以凸显其优先权。
3 休闲性慢行专用道规划:首先依托猛进干渠、冯家海子打造特色慢行滨水廊道,创造城市亲水平台;其次,依托中心广场、文化馆广场及北部规划的几处广场打造休闲慢行步道。针对不同的广场定位,打造个性化的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客流驻足的吸引点。
3、绿色交通实施的政策保障
城市交通需求产生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土地利用,而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又以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前提。面对未来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基于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及经济能力,五家渠市城市交通必须从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布局,加快城市建设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发展战略,保证五家渠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3.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发达国家的公交优先政策表明,发展城市公交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占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可以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设施资源,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3.2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
目前五家渠市道路建设已滞后于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加快道路建设速度,特别是要加快老城区的次干路、支路和新区主干路的建设,提高市区道路网密度及对外辐射能力,构建布局合理的道路网体系,从而使道路建设的速度同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相适应。
3.3远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
国外发达城市无不例外地都以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因此,像五家渠市这样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远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3.4 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
在大力发展公共客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前提下,对小汽车交通在行驶区域、行驶时段以及停车服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调控管理,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实施必要的限制,保持汽车交通量与道路负荷容量协调匹配增长,确保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
4、结束语
绿色交通是机动化社会的理想追求,也是城市发展必经的过程。绿色交通所追求的目标体现了高标准、高起点,也体现了系统的高效性和效率的持久性,建设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对于推动城市出行效率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系统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推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添财:绿色交通与空气质量的改善[J].城市交通,2001,(2):3-5.
[2]何玉宏:城市绿色交通论[D].南京林业大学.2009.7
- 上一篇:洪水灾害的成因
- 下一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