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灾害的成因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洪水灾害的成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江西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是:江西省洪涝灾害频繁,洪涝灾害多出现在4月-7月上旬,有些年份也会出现春汛、秋汛和冬汛。重度洪涝灾害全省平均3年出现一次,浙赣铁路沿线附近、沿江、滨湖地区洪涝频率高于其它地区。江西省暴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多发期是4月-8月,6月最多;4月-8月的暴雨、大暴雨站数分别占全年的82%、90%,并且,近年来暴雨等强降水事件呈现增多趋势。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防洪工程;防洪;洪水灾害;喀什
喀什地区境内分布有众多大小河流和山洪沟,每年汛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融雪洪水、暴雨洪水、溃坝洪水或综合洪水,是洪水灾害的频发地区。在喀什地区境内,众多河流和山洪沟上也修建有诸多的引水建筑物;穿越冲洪积扇、山洪沟和临河的渠道、道路也不少;也有许多跨越河流的公路和铁路桥梁;城市和农村以及大量的农田也存在临河建设甚至侵占河道的情况;也有建在洪积、坡积扇上或低洼地带的农村居民点和其它建筑物。同样由于历史的沉淀和积累,这些和水打交道的地方也就成了洪水灾害防治的重点地段。因此,对于洪水灾害的防治,重点是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并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严格执行,以达到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洪水灾害演变成人为灾害的目的。现对喀什地区洪水灾害的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 逐步落实防洪规划中重点工程的建设资金,加快重点防洪工程的建设步伐
2000年前后,地区水利局和流域管理机构委托有关设计单位,对区内各条河流和主要山洪沟的险工险段、工程现状和洪水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各条河流和山洪沟的洪水成因和特性的分析研究,先后完成了区内主要河流的防洪规划和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规划重点防洪工程共201处,工程总投资41.01亿元。但是由于建设资金安排滞后,造成了建设步伐缓慢。近十年来,自治区先后安排了大大小小15个不完整的工程项目,其工程总投资(包括自筹资金)只有2.1亿元,相对重点防洪工程规划总投资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要实现防洪规划的目标,就需要逐步落实防洪规划中重点工程的建设资金,加快重点防洪工程的建设步伐。
2 要抓紧抓好主要河流山区控制性水库的立项和建设,有条件时也要修建小河流的山区水库
主要河流防洪规划和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的重点防洪工程,其防洪标准并不高,一般都是按十到二十年一遇的洪峰流量设防,并非能抵御所有的洪水。对大量临时防洪工程而言,其防洪标准就更低,一般只能抵御三到五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有些工程甚至年年水毁,年年需要修复加固。
3 对受洪水危害的临河建筑以及建在低洼地带或洪积、坡积扇上的工厂和农村,要通过防洪移民搬迁,躲开洪水的威胁,或建设永久可靠的防洪设施
在喀什地区,也存在不少的临河建筑,也有建在低洼地带或洪积、坡积扇上的工厂和农村,频受洪水和山洪的危害。对于这些洪水和山洪的危害,可以通过防洪移民搬迁或建设永久可靠的防洪设施,来保证临河建筑和工厂、农村的安全。
4 各行各业涉水跨河的建筑物,项目审查时必须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保证有足够过洪能力的高度和长度,满足防洪规划的行洪要求
在喀什地区境内,各行各业涉水跨河的交叉建筑物也不少,有公路、铁路桥梁,有油气管道和光缆等。在这些跨河建筑物中,有些建筑物的高度和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各级公路和市内道路的一些桥梁,在高度和跨度上存在不满足行洪宽度要求的现象,阻碍了河道行洪。因此,需要对不满足行洪宽度要求的道路桥涵或其它交叉建筑物进行改扩建。
5 严格执行“水法”和“防洪法”,要尽快通过确权划界,明确河道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以便于水利管理的行政执法
国家的水法和防洪法已颁布多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许多规定得不到落实,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地区应加大对水法和防洪法的宣传力度,认真学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办法》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68号《政府令》,严格执行水法和防洪法,尽快开展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河道和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范围,以便于水利管理的行政执法。
6 要严格控制侵占河道搞建设,禁止在河漫滩、河心滩上开垦农田侵占河道
在河漫滩、河心滩上开垦农田,在喀什地区已是一个历史问题,直到目前也未能禁止。因此,要严格禁止在河漫滩、河心滩上开垦农田。确需占用河道修建的水利、交通等工程设施,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行洪通道,并建有永久可靠的防洪工程。同时,各流域管理机构要规范河道采沙采石的审批和作业。
7 要规范临时防洪工程的建设,防止以邻为豁,将洪水灾害转移给对岸,造成新的防洪负担
喀什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多年防洪抢险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抗洪经验,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防洪抢险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砍伐树木,影响了生态环境,而且有一些无序的临时防洪工程建设,在沿河两岸东堵西截,修筑过长的挑流丁坝,侵占了行洪通道,改变了河水流态,加重了洪水的肆虐,不仅造成新的防洪负担,而且使许多临时防洪工程自身也变成了重点防洪地段。因此,应当规范临时防洪工程的建设,各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管理。
8 建立健全水情予警予报系统,特别要建立山区泥石流、冰川流堰塞湖溃坝的自动化测报信息系统
目前,喀什地区境内各主要河流的水文观测站网基本形成,但观测手段和自动化测报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大河的泥石流、冰川堰塞湖溃坝洪水以及小河流和山洪沟的暴雨洪水测报基本还是空白,对防洪抢险应急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立健全水情予警予报系统,特别要建立山区泥石流、冰川堰塞湖溃坝自动化测报信息系统是必要的。
篇3
[关键词]防洪规划 目标 原则 内容
中图分类号:TU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069-01
1 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
2 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 历史 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 政治 、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3 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 规律 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1局部与整体 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3.2近期与远期 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3.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4 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防护对象、治理目标、标准和任务;研究确定防洪体系布局,包括设计洪水与超标准洪水的总体安排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防洪措施,划定洪泛区、蓄洪区和防洪保护区,规定蓄滞洪区的使用原则;对拟订的防洪工程措施进行工程方案比选并初选工程设汁特征值;拟订分期实施方案,估算所需投资;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编制规划报告等。
4.1调查研究 收集、分析流域与保护区的 自然 地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气象与洪水等资料;了解 历史 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损失、社会 经济 现状与今后 发展 状况;摸清现有防洪措施与防洪标准,广泛收集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
4.2拟订防洪标准 根据规划范围内自然地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若干防洪保护区,根据保护区不同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灾损失的严重程度,结合可能的防洪措施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合理选用。
4.3选择防洪体系 根据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现有防洪体系,综合考虑各部门对防洪的要求,研究各种防洪工程在整个防洪体系中的作用、工程量、施工年限和投资等,通过综合比较论证,选择最优防洪系统方案。
4.4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 防洪工程以减轻洪水灾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它本身是一项环境工程。但是,防洪工程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负作用,如牺牲局部保全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移民安置等,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注意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调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洪效益是指防洪系统实施后所能减轻的直接与间接洪灾损失。防洪经济效益 计算 能用货币表示的部分,以年均效益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年平均效益的计算一般用频率法或长系列洪水资料逐年计算法推求。由于年均效益并不能全面反映防洪措施的实际效用,因此,必须对典型特大洪水年进行计算分析。为了考虑实际防洪效益的不确定因素,应作敏感性分析,并根据防洪对象的具体条件,按预测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估算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以反映洪灾损失随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的经济效益只是防洪效益的一部分,此外,还要对不能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加以定性分析。
4.5编制报告 一般包括流域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概况,水文气象与洪水特性分析,历史洪灾损失,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现状,规划比较方案与选定方案的防洪作用,工程投资、施工、移民安迁计划以及规划图表等。
结束语
现代生活中,面对洪水的袭击,人们不仅要求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要求保持或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要求防洪工程及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与防洪对策及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重点地区防洪保护标准,而且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促进与自然的和谐。为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将这些防洪规划的基本认识、理论知识与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才能切实编写好符合各项要求的防洪规划报告。
参考文献
[1]浅谈关于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综述.徐迪飞,修硕,《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11期.
篇4
关键词:山洪灾害;山洪成因;山洪防治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159-02
沙井子灌区是一个大型的平原型灌区,位于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拥有近100万亩的灌溉面积。该地区在欧亚大陆腹地之中,受到山脉和沙漠的影响,形成了典型大陆性气候。该气候下农业灌区为纯灌溉型。本地区汛期常发生暴雨灾害性天气,山洪、山前洪水较多,由此引发洪水灾害,使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近几年,沙井子灌区的山洪地质灾害概率呈现逐步加大的迹象,由此,必须对本地区山洪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山洪灾害的成因分析
山洪灾害同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为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沙井子灌区而言,突发性局地暴雨是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形成暴雨的原因也是形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加上地形地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山洪灾害的形成更起到了促成的作用。
1.1 山洪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降水
沙井子灌区所处位置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区,降水比较集中,并且分布不均匀,而且降水集中在7~9月,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可占到全年平均降水的80%。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高原槽和西北气流的影响,加上沙井子灌区的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在沙井子灌区的北部山区易形成暴雨。暴雨持续时间短、雨量大、降水不容易下渗,因而汇聚到一起,形成洪流。其次,夏秋之交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连阴雨天历时长,没有地表径流,但却有十分充足的时间形成达到一定厚度的饱和土层,若此时发生较大强度的降雨,就非常容易发生山洪灾害。
1.2 山洪灾害发生的基础因素——地势
沙井子灌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缓慢倾斜,北部依傍的天山支脉哈拉铁克山最高海拔2278米,南部灌区地势较平坦且低,相对高差悬殊。由于地形的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比较显著,有很大的水平差异,气象灾害多种多样。地形地貌使洪水势能强大,促使降雨所产生的径流直接顺坡而下,汇集到沟谷,快速形成洪峰,诱发山洪灾害。
1.3 山洪灾害发生的加剧因素——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决定了灌区的地层岩性与地形地貌,而地层岩性对山洪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沙井子灌区的地质构造主要为石炭系灰岩、泥灰岩、二迭系灰岩、砂岩、页岩,还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层、冲洪积砂卵石、黄土状亚砂土。这些岩层受河流的下切作用,形成峡谷,遇到强降水的冲刷以及长期的水土流失的影响,导致地层的褶皱发育比较普遍,地层平均倾斜30°左右,更容易加剧山洪灾害。
1.4 山洪的特点和危害
山洪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季节性,一般在汛期发生较为频繁;其次是具有突发性,其水流速度快且水量集中,水流中时常夹杂着碎石泥沙;再次是具有群发性,一般来说,一个地方山洪发生之后会导致其连带地方山洪的爆发,因为水流的冲击力大,地质结构复杂,最后,其带来的冲击力极大、破坏性极强,它不仅会对其周围房屋建筑和桥梁公路等造成破坏,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同时,山洪灾害对植被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对国家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比巨大的。
2 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沙井子灌区地形地质条件、暴雨特点、经济状况、交通和通信条件、人员分布等实际情况,防治山洪灾害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由于防洪工程措施在全国各地都有比较成熟的做法,在沙井子灌区可以结合实际引入先进的工程经验,本文不再赘述,着重分析一下非工程的山洪防治措施。
2.1 强化灾害防治意识
要加大对山洪灾害防灾、避灾常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全民的防灾、避灾意识。由于沙井子灌区人口比较密集、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山洪灾害的防范意识也比较淡薄,要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必须提高居民山洪灾害防御意识,树立牢固的山洪灾害防御思想,对电视、广播媒体加以充分利用,并结合采用宣传册、广告牌等宣传措施,真正实现山洪灾害防御思想深入人心。
2.2 评估灾害区段级别
在沙井子灌区由防汛指挥部牵头,组织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对沙井子灌区内遭灾严重的地段和区域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依据不同的遭灾区域地理、水文、地势、局域气象以及居住人口等因素,对其成灾的几率和遭灾可能性进行分析,实行山洪灾害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分级的警戒区段,在特级、Ⅰ、Ⅱ级警戒区划界立标,并对其建设、生产和居住进行严格控制。
2.3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由于当地居民很难明白山洪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因为山洪灾害频发而放弃对环境的破坏,所以要在根本上扼制居民破坏环境的行为,必要时可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强制。因此,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健全和完善,尤其要保证山洪灾害的重点防治区段内的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能够严格执行。
2.4 完善灾情防治机制
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区段内的强降水监测工作,保证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加强气象部门同国土、水利部门的会商联动,利用电视、广播、电话、短信及电子显示屏等媒介,使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以及可能出现的山洪灾害信息传递到乡镇与气象信息员的手中。险情来临或者山洪初发的时候,监测责任人或者先发现的村民要立即通过预先设定的鸣锣、电话通知、村村通喇叭、拉响警报器等信号,迅速报警,并同时报告给当地的政府与防汛部门,方便政府与防汛部门向下游更大的范围立即施放警报、通讯报警、广播通知等,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沙井子灌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原因等是形成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山洪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群发性,且跟随季节而变化,破坏力极强。而局部强降水是山洪暴发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是客观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控因素。而局部强降水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主要也取决于客观的气象条件与地势特征,通过人为活动短期内难以施加干预。
因此,在沙井子灌区的山洪灾害防治的问题上,应当加大对人为因素的管控力度,通过对“人”的因素的管理,促进对环境因素的优化,以期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山洪灾害发生的几率。在施行长期防护措施的同时,注重短期措施的有效性、反应灵敏性,实现对山洪灾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写组.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R].2005.
[2] 李万寿.湟水水系古今述略[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世才.祁连山区域山洪灾害综合防治措施[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7,(4).
篇5
关键词:暴雨洪水丹凤商南
中图分类号: TV122文献标识码: A
1. 自然地理概况
暴雨区位于秦岭南部蟒岭主脊玉皇尖山地。地形特点为北高南低,相对高差在400~2060米之间,多为土石组成的浅山丘陵区,山地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暴雨区多年平均径流量16.4亿m3,年平均流量16.8m3/s,年平均输沙量181.9万t,年平均含沙量2.97kg/m3,年平均降水量683.8mm,蒸发量975.9mm,干旱指数1.43。河道洪水多由降雨形成,暴雨时由于坡陡土薄,汇流快,很快形成洪峰。暴雨停后,河道流量迅速减少,常形成峰尖型瘦的洪水过程,体现了山区河源段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
2.降雨过程
2007年7月28日至30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暖湿气流和东移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商洛市普降大到暴雨,特别是丹凤、商南两县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暴雨使山洪爆发,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导致交通、通信、电力线路中断,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损失,这是1998年以来商洛市受灾最重、人员伤亡较多的一次暴雨洪水灾害。
本次暴雨是一次强度大、范围广、历时长的特大暴雨。100 mm以上暴雨区笼罩丹凤、商南、山阳三个县约2000 km2的面积,有三个暴雨中心,第一暴雨中心为丹凤县铁峪铺镇化庙子村,降水量493.0 mm。第二暴雨中心为商南县县城实测降水量195.0 mm,最大6小时降水量达161.0 mm;第三暴雨中心为山阳县水草坪雨量站实测降水量204.2 mm,最大12小时降水量166.0 mm。
暴雨区河流普遍猛涨。丹凤县武关河武关水文站出现1959年建站以来第二大洪水,洪峰流量为1810 m3/s;暴雨使商南县县河水库水位骤涨、大量漂浮物堆积水库,坝顶溢流水深达3.1 m,溢流量达821 m3/s,为水库建成以来最大。试马、捉马沟水库溢洪。
3.暴雨频率
此次暴雨中心铁峪铺降水集中在12小时内,根据历史实测资料,用历年12小时最大降雨量,进行频率计算(资料年份截止2006年),确定丹凤县铁峪铺、路沟、峦庄暴雨重现期为超二百年一遇;根据《商洛地区水文手册》和相邻雨量站实测资料分析计算,调查最大点丹凤铁峪铺镇化庙子村暴雨量493.0 mm,重现期为五百年一遇暴雨。商南县暴雨中心雨量主要集中在3~6小时以内,由于商南雨量站是速报系统站,无历史资料,根据《商洛地区水文手册》和相邻雨量站实测资料分析计算,暴雨重现期为百年一遇暴雨;山阳县水草坪暴雨为常见暴雨。
表3-1-1 “07.7”丹凤、商南暴雨重现期计算成果表
4.洪水频率
本次调查区域主要在丹凤县武关河流域和商南县县河流域内,以武关水文站为控制断面,共设立4个调查断面,分别是丹凤县铁峪铺镇孙湾断面、丹凤县峦庄镇河口湾子断面、商南县城关镇大河组西北山断面和商南县城关镇大河组东北山断面。根据《商洛地区实用水文手册》洪水计算的综合参数法,采用丹江下游区参数、指数表的相关数据,计算各调查断面不同洪水频率的洪峰流量。
武关站洪水频率分析:选用自建站(1959年)以来到2007年共49年实测资料,加入1919年调查洪水2380 m3/s,1987年实测洪峰流量2560m3/s作为实测最大值,本次“07.7”丹凤、商南暴雨洪峰流量1810 m3/s为实测次大,组成不连续系列,进行频率计算,最后确定武关站洪峰流量1810 m3/s为接近百年一遇洪水。
铁峪铺镇孙湾断面位于铁峪铺镇下游1000m的铁河干流上,距下游交汇口6km,集水面积50 km2。根据频率计算,确定该断面洪峰流量649 m3/s为超200年一遇洪水。
峦庄镇河口湾子断面位于峦庄镇下游1000 m的武关河上游干流上,集水面积216.3 km2。根据频率计算,确定该断面洪峰流量811 m3/s为接近50年一遇洪水。
商南县城关镇大河组西北山断面位于商南县县河干流与金盆河交汇处上游约500m的县河干流上,集水面积57.5 km2。根据频率计算,确定该断面洪峰流量593 m3/s为接近百年一遇洪水。
商南县城关镇大河组东北山断面位于商南县县河干流与金盆河交汇处上游约300 m的县河支流金盆河上。集水面积30.0 km2,根据频率计算,确定该断面洪峰流量432m3/s为百年一遇洪水。
表3-1-2:“07.7”丹凤、商南暴雨洪峰频率分析成果表
5.洪水特点: “07.7”丹凤、商南洪水是武关水文站建站以来实测第二大洪水.“87.6”洪水是武关水文站建站以来实测第一大洪水,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峰高量大,来势凶猛,洪水灾害严重,且洪水过程都是复式峰。
5.1.“07.7”丹凤、商南暴雨洪水较“87.6”暴雨洪水的洪量大,且高洪持续时间长。 “07.7”丹凤、商南暴雨洪水,武关水文站48小时洪量为1.004亿m3,“87.6”暴雨洪水武关水文站48小时洪量为0.61亿m3;“07.7”丹凤、商南洪水过程中超过1000m3/s的流量持续时间7小时,“87.6”洪水过程中超过1000m3/s的流量持续时间3小时。
5.2. “07.7”丹凤、商南洪水峰形略胖,洪峰稍低,而“87.6”洪水峰形尖瘦,洪峰高,陡涨陡落。之所以造成这样不同的洪水形态,是因为:一是暴雨中心距离出口断面距离不同。“07.7”丹凤、商南洪水暴雨中心在峦庄到铁峪铺一带,略偏西南,距离武关水文站较近;“87.6”洪水暴雨中心在全流域的中游峦庄站,距武关水文站较远;二是造成洪峰的暴雨覆盖范围和暴雨历时不同,“07.7”丹凤、商南暴雨有三个暴雨中心,范围几乎覆盖全区,100mm等雨量线包围面积约2000 km2,暴雨历时长达41小时;“87.6”暴雨只有峦庄一个暴雨中心,暴雨历时较短,约20小时;三是汇流时间不同。“07.7”丹凤、商南洪水汇流时间不同步,复式洪峰主要由两次降雨过程形成,“87.6”暴雨时间比较集中,复式洪峰主要由不同区域的洪水错峰形成。
总体而言,这次暴雨洪水主要是以短历时,高强度的暴雨所致,形成的洪水上涨快,消退也快,成灾历时在2~3小时左右,这是形成洪水的主要成因。其余时段的低强度降雨,主要作用于下渗,补充地下径流或地下水,对洪水量级的增加有限。因此,防御洪水灾害重点在于关注短历时暴雨形成的洪水,防御的时间也较短。不象大江大河,一场大水持续几周甚至几月时间。
6. 灾情
商洛市遭受的“07.7”丹凤、商南暴雨洪水灾害,是1998年以来全市受灾范围最广、人员伤亡较多、灾害损失最重的一次洪涝灾害。这次特大暴雨洪水致使全市7县区105个乡镇、853个行政村、4898个村民小组、17.86万户、60.34万人严重受灾。其中丹凤县21个乡镇全部受灾,尤其是铁峪铺、武关、竹林关、峦庄、双槽、北赵川、花瓶子、资峪及商南县城关、山阳县石佛、天桥、王闫、西泉、延坪、赵川等15个乡镇遭受毁灭性灾害。据统计,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7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65亿元。
7.结束语
从多年的资料来看,丹江丹凤、商南段是暴雨洪水多发地带,历史上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87.6”武关暴雨洪水;“83.8”武关豹皮沟暴雨洪水;“88.8”铁峪铺寨子沟暴雨洪水;“98.7”宽坪、吊庄暴雨洪水;“98.8”商南青山、湘河暴雨洪水;“07.7”丹凤、商南暴雨洪水。暴雨洪水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损失惨重。频繁发生的局地特大暴雨值得人们思考,加强局地暴雨监测,加密站点,加快雨量遥测建设,深入开展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开展跨行业、跨行政区域、流域雨水情互报联防工作,切实减少局地暴雨洪水灾害损失。
编制参考文献:
1、陕西省水文站洪峰流量频率计算成果(2010年)
2、工程水文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煤矿水灾分类;征兆;原因;防治措施
近一段时期,全矿煤矿水害事故接连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给我们从事煤矿生产的同事们敲响了警钟,要认真弄清事故的原因,吸取事故的教训,认真落实国家《煤矿防治水规定》,坚决杜绝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1.矿井水的来源及分类
矿井突水的主要水源有含水层水、地表水、老空积水、大气降水、断层水及岩溶陷落柱水。
1.1含水层水
含有地下水的岩层如石炭岩层、砂岩、沙砾层,当掘进巷道或采面穿越这些含水层时,其间的水就会涌入矿井。
1.2地表水
地面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贮存的水,在采掘过程中煤层上覆岩层受采动的影响,就会产生断裂和缝隙,形成导水通道,上述的水就会涌入矿井。
1.3老空积水
采空区和废弃巷道,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采掘过程接近或遇到老空,积水会突然涌出形成水灾。
1.4大气降水
降水渗入地下含水层,通过含水层涌入矿井形成水灾。甚至暴雨地面无法及时排出,直接从井口灌入井下形成水灾。
1.5断层水
断层破裂带常含有大量积水,当受采动影响,通过导水通道形成水灾。
1.6岩溶陷落柱水
岩溶陷落柱往往有水存在,当受采掘活动影响,直接打通或裂隙导水,使岩溶陷落注水突然涌出形成水灾。
2.矿井水害的征兆
井下采掘工作面透水前一般都有预兆,这些预兆归纳为一下几点,发现下述征兆,要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生产调度室,并通知受威胁区域的全部人员撤离升井,采取相应措施。
(1)煤岩壁“挂汗”。这是由于积水透过微孔隙而凝聚于岩石煤壁表面。顶板“挂汗”多是呈尖形水珠,有“承压欲滴”之势。
(2)煤岩层空气变冷。煤层含水增大时,热导率增大,用手摸煤岩壁时有发凉的感觉。
(3)淋水加大,顶板来压或底板地鼓有渗水。
(4)出现压力水线,表明距水源已经接近,出现混浊,说明水源很近。
(5)出现水流声。煤岩层有水挤出,并产生“嘶嘶”声,这是透水危险的征兆。
(6)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异常,瓦斯、CO2、H2S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
(7)煤层或巷道“挂红”,水味发涩或有臭鸡蛋味,这是老空水的特点。
(8)煤发潮发暗,是附近有积水的征兆。
3.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
从全国许多矿井发生水灾事故,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地面防治水措施不当,防洪设施失修,管理不善,雨季洪水由井口或采动塌陷裂缝灌入井下。
(2)水文地质资料不详,对矿井水文地质调查不清楚,周边老窑老空涌水情况调查不清楚,盲目进行采掘活动,造成水灾。
(3)井口位置低于历年最高洪水位,或主要大巷位置选择不合理,在承压水位以下,导致洪水灌入井下或井下承压水涌出。
(4)施工巷道质量低劣,致井巷冒顶、跑沙,导通含水层发生透水事故。
(5)周边小窑越界越层,胡挖溢采,破坏防水煤柱而发生透水事故。
(6)测量失误和违章作业,管理不严,造成水害。
4.防治矿井水害的措施及建议
煤矿井下水灾防治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1)矿井按照本单位的水文地质划分类型以及水害的特殊情况,配备落实专门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人员队伍。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购。
(2)矿井要建立健全防治水岗位责任制、技术管理、预测预报、隐患排查等制度,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害的各种台账和图表及基础资料。
(3)编制本单位防治水害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落实专项工程,并组织实施。
(4)查明本矿井及近邻矿井的水源和可能的涌水通道,如冲积层、断层、裂隙含水层及隔水层,老窑和现采小窑的水文地质、地面的塌陷裂缝情况,为防治水提供决策依据。
(5)井下探水注意接近水淹井巷、老空、老窑水文复杂区域、含水层、断层、溶洞、陷落柱、灌浆区、钻孔等要认真落实防治水安全措施。
(6)矿井要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培训教育,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特别对水害事故的征兆及避险措施路线要让每一个职工掌握,按照防治水规定做好防治水演练,提高职工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7)坚持化探、物探、钻探相结合的原则,查明矿井水的赋存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8)当矿井发生水害事故,现场人员要立即通知矿井调度室,通知井下所有受水害影响区域的人员撤离升井,并通知周边邻近矿井人员撤离升井。
(9)集团公司、矿井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防治水设备,特别是大型的强排水泵及管线、供电设备,以备急用。
总之,煤矿水灾成因复杂,征兆繁多,水害事故对矿井影响十分严重,防治水害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只要我们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措施,水害事故就一定能避免,矿井就一定会安全生产。
篇7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御
一、基本情况
镇安县全县总面积3477平方公里,有耕地40.75万亩,林地417.66万亩,牧草地29.4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全县辖19个镇、204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106个村民小组,29万人。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7.37亿元,粮食总产量9.25万吨,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820元。财政总收入3.04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070元。
据调查统计,全县山洪灾害防治区220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3.3%,涉及204个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达23.2万人,占总人口的80%。山洪灾害防治区主要分布在31条小流域内。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有45610户,189660人,房屋153945间。可能受山体滑坡、泥石流影响的有6476户、27714人、房屋22299间。
二、近十年来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
1、2002年:全县出现洪涝灾害4场次,其中:6月8日晚9时至6月9日上午12时,全县普降特大暴雨,最高达95毫米,旬河流域柴坪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5490m3/s,是旬河流域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水淹没柴坪街,造成2人死亡,2人失踪,1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1619万元。
2、2003年:出现特大暴雨山洪灾1次。8月27日8时至9月7日8时,全县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大到暴雨和特大暴雨。东川镇35个小时降雨量达201毫米;木王镇月坪村5个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全县因灾形成无房、无粮、无衣被的“三无户”1082户4105人,因灾死亡5人,失踪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68万元。,
3、2005年:全县出现了2场次局部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
7月17日22时 至18日4时,东川等6个小时降雨量达60毫米,特别是东川镇上游降雨高达160毫米,使川河河水暴涨,出现了超百年一遇洪水,山洪、泥石流遍布。因灾造成“三无户”537户1399人。导致2人死亡,5人被山洪泥石流掩埋失踪,6人受伤,其中重伤2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52万元。9月20日至10月6日出现连阴雨加区域性、阶段性暴雨天气,过程降雨量达246.3毫米,特别是10月1日当天降雨量达92毫米。由于地墒饱和,降雨强度大,山洪暴发、泥石流俱下。全县因灾致2人死亡、4人被泥石流压埋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60万元。
4、2007年:全县遭受了3次严重暴雨洪水灾害。7月2日至7月8日全县持续降雨,局地出现大到暴雨,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最大降雨量达221毫米,使全县200余条河沟暴涨,出现185余处泥石流,有42处滑坡体出现险情。全县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600万元。7月27日至7月28日,全县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平均降雨量为40.7毫米,出现多处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0万元。8月9日1时至8时,全县普降大雨,局部强降雨,平均降雨量65毫米,东川镇降雨量达199毫米,全县因灾造成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1200万元。
5、2010年:2010年全县遭受了3次暴雨洪水灾害,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60万元。
三、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1、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气候多变,雨量充沛。局地降雨集中,强度大,来势猛。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65毫米,最大日降雨达125.1毫米,属暴雨高值高频易发区,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2、境内沟壑枞横,地形复杂,立地条件差。全县集雨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40条,其中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条,平均河沟密度为16平方公里1条。海拔最高点2601.6米,最低点344米,坡面陡峭,汇流时间短,具有极强产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的原动力,泥石俱下,破坏力极强。
3、人为活动频繁,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改河造田、修筑公路、开矿、取石等人为活动,破坏了自然形成的排水系统、破坏了坡面稳定和涵水功能,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
4、防御山洪灾害工程设施少,标准低,质量差,难以有效抵御山洪灾害袭击。
5、群众居住分散,防汛通信手段落后、单一,不能及时传送防汛信息;且群众多居住在河边、沟边、坡下,加大了防御山洪灾害的难度,加重出现灾害程度。
四、近年山洪灾害防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治理范围、规模较小。
2、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群众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对危险区域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对预案内容了解甚少。通信手段落后,信息传递不畅。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缺乏等因素仍将不利于灾害防治。
3、移民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模太小。
五、防御山洪灾害的对策探讨
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在村、组,关键在镇级政府。
1、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是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根本保证。县、镇、村逐级落实责任,实行分片包干、分级负责制度。
2、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是搞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内在动力。大力宣传人为破坏自然地貌,改变坡角结构,侵占河、沟,破坏水流形态等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修路、建房等其他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人们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意识。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加强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落实,坚决杜绝人为破坏自然搞建设的违法行为出现,从制度上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加强防御山洪灾害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转变观念,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自防、自救、自我避险的能力。
3、气象、水文部门提早预报、准确预报,及时迅速传送灾害性天气预报,做到提早防范,是减轻灾害的有力手段。
4、逐级、逐工程点制定各类预案和强有力的措施,是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防洪工程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制定符合实际、具有操作性的防御预案,逐年进行修订完善,确保防洪抢险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5、加快防御山洪灾害非工程建设进度,是搞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有效方法。继续实施防御山洪灾害非工程建设,扩大建设规模,进一步明确各级责任、危险区划分区域,再完善各类预案,加大防御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投资,形成“责任、预警、预案、通讯、物资”的五到位防御网络,及时有效防御山洪灾害。
6、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工程效能是提高防御山洪灾害能力的根本之策。根据山洪灾害的产生和危害特征,主要在集雨面积20―1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沟道和坡面较陡的地域,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快中小河流(流域)的治理资金投入,实施山洪沟工程治理,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
7、继续实施移民避险搬迁是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要扩大移民避险搬迁规模和范围,加大投资额度,结合国家农村集镇建设有关政策和精神,继续实施移民避险搬迁。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 关键词:山洪灾害 溪河 洪水 滑坡 泥石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融水县
1 概述
山洪灾害是指 山丘区因降雨引发 的溪河洪 水及 由此诱 发的泥石流 、滑坡 等对 国 民经 济及 人 民生命 财产造 成损 失 的灾害。其具有以下特点 :① 突 发性强 ,预 报预 测 预防 难度 大 ;②来势猛 .成灾快 ,破坏性强 ,对工矿 , 交通 、居 民的危 害大 ,易造成人员伤亡 ;③ 季节性 强 ,暴发频率高 ;① 区域性 明显,易发 性强 ;s灾后恢复困难。据 1950~1990年资料分 析 ,我 国洪涝灾害导致 的人员伤亡 ,主要发生 在山丘区 ,洪涝 灾害死亡 人数中,山丘区 占 67.4%。广西 已成为全 国 7个 山洪灾 害多 发 区之 一 。
2 广西山洪灾害现状
2.1 溪河 洪水
在广西 .溪河洪水是 山洪灾 害最主要 的灾种 。是泥石 流滑坡的诱 因及动 力。因其 暴涨 暴落 、来 势 猛 、流速 快、冲击 破坏力大 ,以致山洪过 后大部分 房屋 、道路 、桥操 及农 田被毁 .是一种毁灭性灾害 。1994年 5~6月间 ,广西 遭受建 国 以来 的特大洪涝灾害 .先后遭受 4次特 大暴雨洪 水袭击 .全 区 88个市县受灾,受 灾市县 占 97.7%。其 中重灾 45个市 县,受灾 人 口达 2753万人,占全 区总 人 口的 1/2以上。受 洪水 围困 的群 众204.6万人 ,死亡 549人 ,房屋倒塌 71.7万间 ,受 灾农作物 面积122.75万 h ,其 中 30多 万 hm:绝收 ,直接 经济 损 失达 367.亿元 在死亡的 549人 中 ,大部 分死 于山洪 灾 害。1996年 汛期 7~8月 间 ,融水 县 境 内普 降暴 雨 ,多 处 山洪 暴 发 ,泥 石下泻 ,全县 受 灾 面 积 269.62km ,受 灾 耕 地 1374hm ,受 灾 人 口1.48万 人.死亡 95人 ,直接经济损失 3.18亿元 。 据初 步统计 .1949~2003年间 ,全区共 发生 较严 重的 山丘区局部性洪灾约 414次 .平均 每年发 生 7.5次 ,溪河洪 水灾害已造成 5065人死亡及 917.47亿元的直接 经济损失。
2.2 泥石流 滑坡
据不完全统计 ,广西 1957~2003年共 发生滑坡 、泥石 流灾 害 361起。其中滑坡 299起 (表 1),占总数的 82_8%;泥石流62起(表 2),占总数 的 17.2%。区内规模最大 的泥 石流为贺州市八步 区桂岭镇 天堂村泥石流 ,体积 250万 m ;其 次为桂林 市平乐县青龙 乡大刚 村泥 石流 ,体 积 150万 nl 。区 内规模 最 大的滑坡为桂林 市资源县车 田乡黄保村 白石界滑坡 ,体 积为 225万 m 。其次 为河池市南丹县芒场乡拉麻村滑坡 ,体积 为 75万。
据初 步统计 ,山洪泥 石 流 、滑 坡灾 害 造成 110人死亡150多人受伤,毁坏 房屋 1205间 ,毁坏农 田 350hm ,造 成直 接经济损失 7550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 3亿元。
3 广西山洪灾害多发原因分析
3.1 特殊的气候和 降雨
广 西地处低纬度,北 回归线横贯 中部 ,属亚热 带季 风气候区 .夏秋常受热带气 旋影 响 、该 区 wn高、es低,有 利 于南部海洋水汽深入 内陆 :由于海陆 分布差 异 ,产生 边界 层加热 带易触发中尺度天 气系统 (按 产生暴雨气旋 的 活动范 围分 成不同的 尺度 ,中尺度 的水平 宽度一般 为 100—300kin)产生 ,导致暴雨频繁出现。据统计分析,影响广西山洪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高空低槽 、副热带 高 压 、中低 层 切变线 、低 空 急流 、锋面 、低涡 、台风等 。受地形 影响 ,广西各 地暴 雨 发生 时间 及强度均有所不 同。柳江 、桂江上游 流域 处在桂北 雨量 高值 区 ,暴雨 多发生在 6~8月 ;红水河 、右江 流域 暴雨集中在 5~7月;郁江 、南 流江沿海 区域受 台风 侵 入影 响 ,大 暴雨 多 发生 于 7~月 全区不 同时段 特征雨量见表 3。
通过 对 581条集雨面积在 50~200kin 的小 流域 进行 的山洪灾害 临界雨量研究 ,得 出广 西发生 山洪诱发 泥石流 、滑坡 的临界雨量 6h为 50~130ram,24h为 75~240ram(表 4)。资源县两 水河流域 、三茶河流域 ,1984~2002年 19a间发生溪河 洪 水诱 发泥百流 2次 、滑坡 6次 .灾害发生 24h降 水量 74~145mm。
3.2 复杂 的地形地 质条件
广西地处云贵 高原与东南 沿海 丘 陵山地 过渡 带 ,地 势西北高 、东南低 ,四周被 山脉高 原环绕 、中间为盆地 。地形 、地质条件不仅影响大 气与 降水 ,且 为泥石 流 的形 成提 供 了丰 富的碎屑物质 及产生滑坡 的地 质环境 。
佳东北 的越城岭 、都庞 岭 、萌 渚岭 、海 洋 山脉呈 ne—sw走向 ,海拔 均 为 1000~2000m,成 为 北方 冷 空气 南 下 的 屏 障南下的冷宅气 到达 该区后 减速 停滞 ;而 s—n走 向的大苗 山大瑶 山山脉形 成湘桂 低谷 及萧 贺低 谷 ,成为北 方 冷空 气入 侵广西 的主要通道 。因此 ,桂江 、融江及 贺江成 为南下冷 空气 的必经之路 。处 于河谷 两侧入 口处 的兴 安 、灵川 、桂林 、永福 、融水、昭平等地 ,受地 形抬升作用致使 该地 区多暴雨 。大明 山东北部 为南 下冷空气 的迎 风坡 ,地形 抬升 作用 强烈 而形 成暴雨中心 。桂西 因与云 贵高原相连 ,冷空气 难 以到达。 因此 ,百 色地区春季 少雨 ;而 7~9月则有利 于东南 亚季 风沿右江 河谷 入侵 ,产 生暴雨。十万 大 山的 es坡 ,在热带 气旋 入 侵时抬 升作用强 烈 ,产生暴雨 ,是广西最大暴雨 区。
桂北 、桂东北及桂西等盆地外 围的 中山地 区,山脉 主峰 高程 1683~2081m,地 形坡 度大 ,碎 屑岩 、岩浆 岩强 烈风 化 ,碎 屑物质 丰富 .多发生大 中型 滑坡及 泥石流 灾害 ;分布在桂 中平原东 、西 两侧 及桂 东南 ,桂 西南 等地 的低 山 山地 ,山 脉主峰 高程700~1462m,由岩浆 岩 、碎屑岩 等组 成 ,地形高 差相对较 小 ,沟谷坡降较缓 ,经 长期 风 化 ,形成 的碎屑 物质 大量 堆积 在原 地遇特大暴雨 ,易形成 泥石 流 ;丘 陵山地 主要 分布 在桂 中 、桂东南及桂西南地 区,处 于 山地与平 原之 过 渡带 ,坡 度相对 平 缓主要发育小型滑坡及溪 河洪水灾害。
3.3 人类活动对 山洪灾害的影响
3.3.1 植被破坏 导致 固结 土壤与 涵养 水源 的能力降 低 ,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随着 人 口的增加 ,山丘 区人 多地少 的矛 盾日渐突出 ,毁林 开荒 破坏植被 ;农 村以草 木为生 活燃 料 的传 统习惯 以及部分地区对森林过 量采伐 ,破 坏 了大量森林 ;大规 模 交通 等基础设施建 设 、矿 产资源滥 采滥 挖 造成 山体植 被大 面积 破坏。据统计 ,广 西 山洪 灾害 防治 区 面积 l7 28万 km ,其中水 土流失区面积 2.21万 km ,占防治区 面积 的 l2.79% ;岩溶石漠化面积 1.4万 km ,占防治 区总 面积 的 8.1%。植被 破坏加剧 了洪灾 的发 生 ,加重 了水土 流失 ,使 水库 淤 积,库 容 减少 ,下游河道淤积抬升 ,降低 了调洪和排洪 能力 。
3.3.2 缩 窄河道 ,改河 造地 等侵 占河 道行 为导致 河道行 洪 能力减弱 ,加剧了山洪灾害 ,增加 了险情 ,加大 了灾害损失程度 。
3.3.3 部分 小型水库 、山塘水 库年久 失修 、病情 险情 严重 ,蓄水调洪抗洪能力下降,加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及损失的严重性。
4 广西山洪灾害典型地 区——融水县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4.1 山洪灾害情 况
融水是以苗 族为 主的 少 数 民族 自治 县。全 县土 地 面4664kni,耕地 3.15万 hm ,人口 46.5万人 该县 山洪 灾 害及土地 面积 4196.73km。,占全县土地 面积 的 9o%,人口 42.万人 ,占全县总 人 口的 90.7%。该县 1983~2003年问 9个洪灾 害典型 年,山洪 灾 害造 成 l11人死亡 ,4.68亿 元 经济 失。仅 1996年山洪灾 害就 导致 95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3.亿元 融水县山洪灾害最为严重 的是 汪洞 乡廖 洞河和安 太培秀泥石流沟。
4.1.1 廖洞河溪河洪 水、泥石流灾害
廖洞河是贝江 的一级支流 。位 于融 水 县西 南部 ,控制域 面积 237.9km ,主河道 长 32.3km,河床 比降 42.5%。。流域发育 4处滑坡及 3处泥石流。1996年洪水廖洞河水毁房屋问 、死亡 3人,毁坏 林业 面积 2km ,水 利设 施 72处,直 接经 济损失 581万元 ;2000年廖 洞河发生 了解 放 以来 最大 的一场水 .汪洞 乡产儒村水碾屯全部 被淹 ,诱发泥石 流毁坏该屯 80的土地 。
4.1.2 培 秀村泥石流灾害
培秀村小流域 面积 25km:,流域 人口 3526人。小流域 每遇 大暴雨 、特大暴雨 ,均 诱发泥石流 灾害 。历 年已发生 过 2山坡型泥石流 ,8次沟 谷型泥石流 ,泥 石流 的规 模 1.5~lo万m 不等:如 1983年 6月小流域遭遇 50a一遇 大暴雨 ,山洪 诱发 l处山坡型和 3处 沟谷型泥石流 ,泥 石流冲毁培 秀村 下寨 屯的 民房 4问,死亡 3人 ,冲毁农 田约 6.67hm ;1996年 7月 17小流域遭遇 100a一遇 特大 暴雨 ,山洪 诱发 l处山坡型和 5沟谷型泥石流 ,冲毁 培秀村上寨屯民房 9问,死亡 8人,冲毁农田约 10hm 。
培 秀村河段现堆积有 大量 泥 、砂 、碎石 、块 石 等泥石 流堆积物 ,厚度 1~2m,粒径一般 5~30em,大者 2~3m(照片 1)。上寨至 下寨电河段 河边 两 岸原为 一 片农 田,现成 了泥 石流堆 积区:堆 积区呈长条形 ,长度约 1000m,宽 度 50~100m,厚度 l2m:
4.2 山洪灾害原 因分析
暴雨是诱 发泥石 流 的重 要 因素 。融 水 县 大苗 山暴 雨 频繁 ,量级 大 ,是 广 西 主 要 暴雨 中心 之 一。广 西 实 测最 大 6h12h、24h、3d、7d雨量均 出现在 大苗山 。其 中 7d最大降水量 在 中国 大陆地区排第 2位。1996年 7月 17日发生 6处泥石流 时的 lh、6h、24h降雨量分别达到 l10mm、423.5mm和 625.3mm,远远超过 临界雨量。强降 雨 冲刷坡 面 ,将 风化残 积物集 中 到沟谷 .形成含有大量固体物质 的泥石流 。
特殊的地形地 质条件为 泥石 流提 供 了丰富 的固体 物质大苗山包 括九万 大 山和元宝 山 两大 山脉 。区 内 山岭交 叠 ,切割强烈 ,谷深坡陡 ,溪河 纵横 ,山地 坡度 均在 3o。以上 ,相对高差 为数 百米至数千米 ,主沟 沟底 坡度 大。分 布在 山区 34条集水面积在 25~50km 河流中,坡降在 15%。以上 的有 l8条 ,占总数的 53%。大苗山主要 由雪峰 期花 岗岩 组成 ,外 围低 山有砂岩和不纯灰岩 。花岗岩厚 达 10~30m的风 化层 及硅 质岩 、灰岩残坡积层 岩屑 ,是泥石 流 发生 的 固体物质 基础 。山 高坡 陡水急 ,有 利于水流 和泥 、砂 、石 的汇 集。 贝江勾滩 水 文站 1996年 6月 17日洪水资料 显示,该 次洪 水从 雨峰到 洪峰 出现 仅 6~7h;1969年 6月 5日一场洪 水,从 雨峰 到洪峰 出现 也仅 有 6小时零 6分 ,水位涨幅 l1.9m,其 中 lmin最大涨 幅 1.17m,30min为 6.1lm,lh涨幅为 9.48m。由此 可知,大苗 山 区水 流急 速是诱发该区泥石流 的主要原 因之 一。
5 结语
山洪灾害是一个最近几年 才提 出来的新概 念。其包 含的滑坡及泥石流也属 山地灾害 与地质灾 害的研究 对象 只是山洪灾害更强调水文气象条件对 诱发灾害的控制 作用 。本 文对广 西壮族 自治区 山洪灾 害现状 进行 初步 总结 ,对 灾害 产生 的原 因进行探 讨 ,最 后对 该 区山洪 灾 害最 频繁地 区——融 水 大苗 山泥石 流灾害进行 了典型分析 。
参考 文献 :
[1]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 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任务书[r].2003
篇9
鳌江是浙江省水系之一,干流全长90km,流域面积1530.7km2,分为北港和南港两个流域,其中北港流域面积806.0km2。
该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68mm,顺溪南雁一带是降雨中心,年均降雨量2125mm,最高年份(1960年)达到3351mm。流域洪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雨造成。据埭头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径流量16.3m3/s,最大洪峰3680m3/s(2005年)。根据鳌江水文站潮位观测资料分析,最低潮位-2.32m,最位5.04m(2002年),最大潮差6.41m。鳌江潮水的顶托作用可以影响到水头镇。
根据《鳌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鳌江流域防洪治理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原则进行。提出解决流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措施主要有:一期工程上游兴建顺溪水库、岳溪水库并结合下游防洪堤、河道拓浚、整治等工程,使水头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使麻步以下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远期兴建南雁水库,使水头镇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2建设顺溪水库是鳌江流域防洪的迫切需要
2.1北港流域洪涝灾害成因
2.1.1水文气象因素鳌江北港流域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每年夏季7~9月,受台风活动影响,常造成暴雨洪灾。自1951~2000年受台风影响的有108次,平均每年2.2次。其中灾害较重的台(水)灾有47次,年均近1次。1960年、1990年和1994年是台风造成灾害最为严重的年份。2003年以来受灾情况尤其严重,2004年的“云娜”和2005年的“海棠”、“泰利”及2006年的“碧利斯”、“桑美”等台风都对平阳北港流域造成严重影响。
2.1.2地形、地貌因素上游顺溪为暴雨中心,山高坡陡,加上水头镇以下地势低洼,附近有闹村、凤卧、鹤溪三条支流汇入,麻步以上集水面积614km2,其中山区566km2,占92%,造成洪峰重叠。由于河道弯曲,河床淤积抬高,洪水不能归槽,造成漫滩行洪,泛滥成灾。下游受潮水顶托和萧江水闸、朱家站水闸等下泄洪水影响,排水不畅。
2.1.3城镇规模扩大,天然滞洪区域缩减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头镇各项建设迅速发展,土地使用价值不断提高,工厂、居民沿江建房,特别是一些大型、重要的建设,如金凤中学、制革中心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给水头镇该段河道的开拓疏浚与筑堤带来极大困难。水头镇上游人类活动,水土流失,抬高了河床的淤积高程,缩少了过水断面,使得水头镇的防洪现状更加严峻。现在水头镇甚至达到了一年几淹的状况。
2.1.4缺乏流域性的蓄洪控制工程由于建国以来,鳌江流域水利治理的重点放在南港流域,北港流域上游无控制性拦蓄工程,防洪工程很少。鳌江上游仅有小型水库;河道堤防也很少,埭头、溪南等地有保护村镇堤防13km,詹家桥~岱口左右岸各有堤防20km(堤顶高程7.5m)。鳌江下游河口北岸有江堤21km,按抵御50~100年一遇防潮标准建设。鳌江干流,北港的麻步~水头河段,长18.8km,两岸无堤,沿岸耕地6.27万亩、人口12万人,防洪能力极低。
2.2北港洪水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北港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建国以来,受台风影响的平均每年2.2次。流域内发生大灾平均1年一次。1960年、1990年、1994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是台风造成灾害最为严重的年份。如1994年共遇三次暴雨,每次降雨量300mm左右,使北港流域山洪暴发。水头、南湖、麻步等乡镇水位猛涨,水头镇最大积水水深达4.0m。全县全年累计洪灾损失近5.0亿元。1996年8号台风全县又造成经济损失2.03亿元。2003年以来受灾情况尤其严重,2004年的“云娜”和2005年的“海棠”、“泰利”及2006年的“碧利斯”、“桑美”等台风都是近10年来少见的台风。
历史上鳌江干流最大流量为1853年7月25日,埭头站洪峰5930m3/s。建国以后最大洪水,据温州市水电设计院《鳌江北港流域水利规划》,1960年8月8日~10日,全流域三日降雨521.4mm(其中埭头以上607.3mm,埭头以下371.4mm,南港452.3mm,是建国以来最大暴雨,但是此年埭头站没有实测最大洪峰资料。
建国以来第二大洪水,为2005年13号"泰利"台风暴雨形成的洪水。于9月1日在福建莆田平海镇登陆,受这次台风影响,浙江省从8月31日8时开始降雨,至9月3日8时降雨基本结束,暴雨中心位于温州文成、泰顺一带,单站过程降水量最大值为泰顺外洋604.8mm。文成县、泰顺县、平阳县所辖区域面平均降水量分别为336.5mm、336.0mm、224.0mm,平阳县维新乡513.2mm,水头镇168mm,南雁镇341.2mm。鳌江流域埭头站洪峰、水位均为历史实测最大。埭头站实测最高洪水位19.78m,最大洪峰流量3900m3/s。平阳县受灾人员达43.24万人,被困人员达21.23万人;倒塌房屋806间、损坏6835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6.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单季稻6万亩左右绝收,平原地区晚稻2万亩左右绝收;道路路基冲垮34km、通讯线路损坏46km。北港地区的工农业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8.231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263亿元,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0.82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5.52亿元。
2006年的8号强台风“桑美”是近50年来强度最强的一次台风,登陆时最大风力14级,降雨量最大达250mm,强风、强降水使平阳县遭受了特大暴风雨的袭击,造成巨大破坏。据初步统计,全县受灾人口70万多人,受洪水围困人员25万多人,因灾受伤14人,倒塌房屋4963间,直接经济损失9.534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约0.9亿元,损坏山塘4座,冲毁小山塘1座。损坏标准堤2km,损坏堤防58km,损坏引水渠道31km,损坏机房泵站92座,损坏水闸、旱闸65座,损坏水文设施13个,损坏桥涵28座。
台风洪水一年几遇,洪水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水头镇是平阳县的经济强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洪涝灾害是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建设顺溪水库是鳌江北港流域灌溉供水的需要
根据2003年完成的《平阳县城镇供水水源规划》,平阳县鳌江流域沿海平原缺水类型主要为水质型缺水,枯水年份兼有工程性缺水。北港流域山区水资源丰沛,缺水类型属于工程性缺水。邻近流域飞云江上的珊溪水利枢纽和赵山渡引水工程已经建成,平阳县配套的输水渠系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珊溪水库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是理想的城镇供水水源。根据平阳县人民政府“平政〔2004〕77号”文件《平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向珊溪引供水工程引水的报告》,平阳县从珊溪引水的需水规模40万m3/d,供水范围为沿海平原(瑞平平原和鳌江平原)的城镇,主要包括县城昆阳镇、鳌江镇。顺溪水库和五十丈引水工程水源水质较好,符合饮用水水源标准,主要解决用于鳌江北港干流两岸的城乡供水。
作为平阳县目前最大的灌溉工程——北港引水工程,依靠堰坝拦取河川径流,灌溉蒲潭堰下游北港两岸4.3万亩农田,干旱年和干旱期缺水现象也较为严重,灌溉保证率低。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蓄水工程提供灌溉水源。
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及水源调蓄工程缺少使北港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加上下游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的水质日趋恶化,致使可供水量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而随着平阳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下游城镇的供水紧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寻找洁净稳定的城镇供水水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合理开发水力资源的需求
篇10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近年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泥石流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为了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发生,避免和减轻其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地质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地质灾害;泥石流;危害防治
0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西高东低,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其中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我国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国,主要分布云、贵、川、藏等四省区,详细分布见图1。本文旨在对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与策略,增强人们对地质灾害认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泥石流分类
泥石流是由大量的粘性土、沙粒和石头组成的流体。
1.1根据水系的流向,根据泥石流的流向
(1)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标准型泥石流。盆地呈扇形,面积大,能清晰地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2)河谷型泥石流流域有一条狭长地带,在河流上游形成区为沟谷、固体物质来源分散,沟谷一年四季水量丰富,流通区和堆积区不能明显地分开。(3)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现出斗状,面积一般不少于1000m2,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和堆积区直接连接。
1.2按物质状态分类
(1)粘性泥石流,泥石流和泥流中含有大量的粘性土。其特点是:粘度大,固体质有40~60%,最高达到80%。水不是运载介质,而是构成物质,岩石成悬浮的状态,突然爆发,持续时间也短,破坏力。(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的含量少,10~40%的固体物质,具有很大的分散性。水是搬运介质,岩石通过滚动或跳跃来前进。产生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除上述分类方法之外,还有其他分类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典型泥石流详见图2。
2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暴发突然、迅速,破坏性大的特点,凶猛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洪水灾害的耦合效应,危害比单一的崩溃更大,山体滑坡和洪水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损坏情况如下:(1)泥石流进入村镇,破坏房屋、工厂和其他设施。淹死人类,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庄的毁灭。(2)泥石流可以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破坏路基、桥梁等设施,造成交通中断,也会造成行车、汽车、人身伤亡事故的严重发生。有时泥石流流入河流,使河水发生急剧变化,间接破坏公路、铁路等建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变线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可破坏水电站、引水沟、沟谷建筑物、水道、泥沙库等。(3)可以摧毁矿山及其设施,填补矿山和隧道造成人员伤害,停工,甚至使矿山废弃。
3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其发生住主要原因如下:(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上有高山深谷,地形陡峭,沟床坡度大。在地貌上,泥石流地貌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地层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从上游地形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瓢或漏斗状,地势开阔,高陡山,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地形是狭窄而陡峭的峡谷河段。河谷河床坡度大,泥石流速度快速。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堆积。(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在复杂的地质结构中经常发生在山体滑坡,断裂褶皱,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强度高的地区,岩石的破碎,地质不良的表面,如滑坡、崩塌、错落,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除此以外,一些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及工程建设的弃渣,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松散物质来源。(3)气象水文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成。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4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
泥石流对社会危害极大,本文针对其发生的原因,提出如下防治措施:(1)对新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应避开沟谷、地势陡峭及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不良地段,选择地势平坦、地质构造连续、稳定的地段修建。(2)对已建筑物或构筑物,可根据周边不利因素建立以概率论为基础数学模型,科学推断发生泥石流发生概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3)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暴雨、长时间持续连续降雨的季节。因此对雨季应建立泥石流灾害调查、跟踪、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制度,政府分管部门应尽职尽责落实到人,避免懒政、不作为。(4)对重要桥梁、涵洞、隧道、路基、公路、铁路、建筑物及沟道,必要时应做抗泥石流灾害设计。如进行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防护设计,或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排泄能力,如设置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设计,以减轻或避防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3.
[2]陈宁生.泥石流勘查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