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语感阅读教学重要性

语感的表面意思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很多书上解释为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巧妙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通常发生在一瞬间,所以必须是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语言能力的最高境界。实践告诉大家,语文知识积累很丰富的人,他的语感能力往往很强。由此可见,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不得不说跟语感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内容。那么,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培养语感必须按照以下几点来做:

一、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整体功能

语文知识积累的整体功能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强化:一是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二是要掌握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三是要接受科学的训练以达到以后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1.学习语文知识是能力形成的第一关键要素,是我们具备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作为基础,任何能力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你要想拥有较强的语感能力,首先就是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知识是怎么获得的呢?知识当然要靠学习、靠积累获得。我们的书本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要依据教材来组织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帮助我们的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书本教材具有语言、表达、思辨等固定模式属性。所以,要依据教材的这些模式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摹拟训练,才能为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创造条件。

大家都知道,系统有序是系统理论的重要原理。当今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的组合,大部分都体现了系统有序的这一原理。如果我们平时注意从语文知识的整体观念来出发,再按照书本教材的知识系列来实施系统全面控制下的分阶段教学;如果我们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外入内的认知规律有序地去指导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就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过程中一步步去掌握语言实际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能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的整体,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打下基础。

2众所周知,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牢牢掌握了科学而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在每天接受新知识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好语文的方法有很多,就拿阅读方面来说,现在初中生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就是把阅读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并且这三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的,如:理解•分析,揣摩•运用,记忆•联系。这三个层次包含了六种学习语文的方法。所以,要想强化语文知识学习与积累的整体功能,就应当充分发挥我们手中教材的优势,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

3.让学生逐步养成学用语文的的良好习惯,就要让学生接受科学的训练,只有接受科学的训练,才能理解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提高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一定要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内容要精要有用,方法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施用的方法才能有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语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的论述,更加全面地概括了我们大家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方法和习惯。这应当是每一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者应当遵循的法则。

二、强化对名篇作品的理解性诵读的功能

历年来的语文教学向我们证明了,熟读成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习得语言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主要是语感的训练。要获得语感,就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很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熟读成诵往往会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很多次的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恰恰能使语言的要素词语、情味、句式、气势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产生强烈的语感。一旦有了语感,大家就会在听说读写中很快分别出语言使用的正误与优劣。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大部分开始于经验。名篇作品在表达作者思想的同时,更体现着作者思维的方式和他的思维的过程。描写、叙事、抒情、写景、议论往往都是学生学习的好的典范,是间接的经验,对学生知识认识的开始具有正确的导向性。熟读就是反复读,反复感受典范语言的语境。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体现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良性的循环,使我们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深化。

三、强化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开展的功能

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往往反映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强化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开展的功能,是要引导我们的学生走向生活,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生活材料的书面材料。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吸收和运用平时生活中的材料和语言材料。学生们吸收的材料越多,那么运用材料的频率就会越大,语感能力的形成更有了坚实的基础。

篇2

关键词:语文文本阅读;主体地位;人格教育

语文文本阅读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积淀,它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学生升学压力的增大,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从学校语文文本阅读的课程安排,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及学生的关注重点来说都存在一些问题,为实现和发挥语文文本阅读在促进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重要作用,需要从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共同努力,全面促进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文本阅读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语文教学的课程安排仅限于对考试内容的教学,忽

略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在我国有很多中学都片面地把升学率视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因此,在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坚持考试至上的原则,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中考或者高考,对于语文文本阅读的课程安排完全根据考试的需要进行设置,长此以往,语文因人文美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性就难以彰显,必然不利于语文学科的长期发展。

2.教师在进行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灌输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普遍认可应试教育的有用性。首先,传统应试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一切行动听考试,坚持考试不考便是无用,对于语文文本阅读这一“软知识”更是直接忽略不计。因此新时期,加强语文文本阅读的前提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其次,广大教师在进行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时,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单一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刻板的传递基础知识,忽视学生在文本阅读方面的自主性、积极性。即在课堂上教师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只注重基础课本知识的陈述,而缺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

3.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挥下,学生普遍忽视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虽然素质教育已施行多年,但是在我国,中学生还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语文文本阅读的学习上,中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仅仅在于能够诵读、会分段、会概括文意,而缺乏更高、更深层次的追求,例如,个人视野的拓宽、人文素养的提高、个人人格的塑造等等。中学生的这些片面思维,虽然不影响学生的考试,但长远来说,必然不利于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语文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策略

1.学校应从课程安排上重视语文文本阅读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汉字的发音、写法、造句、写作,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大量的语文文本阅读,语文文本阅读的范围不仅包括当代文学,更要包括我国古代的优秀作品和国外的著名作品。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中外名著阅读会、文本阅读大赛、古诗文诵读大赛等方式,强调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量。对于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阅读,有利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因此,广大学校在进行中学生的课程设置时,一定要重视突出语文文本阅读课程的设置比重和权重,从根本上肯定语文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2.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文本阅读、文本创作,以文本阅读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

教师应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文本阅读。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文本阅读之后,开展文本创作,文本创作,不仅能够督促和检验学生文本阅读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激发自身的创新、创造潜能,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较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责任不应仅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文本阅读,积极对学生开展人格教育。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圣贤、英雄的典范事迹,这些闪烁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文本阅读材料,最适合用来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以古代诗词为例,教师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会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塞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从《过零丁洋》中,敬佩和学习诗人国破家亡,渴望恢复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怀等。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材中的文本材料,注重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3.学生应转变学习观念,运用长远眼光,注重终身阅读,陶冶个人情操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纵然学校、教师在语文文本阅读方面重视、强调再多都只是学生进行语文文本阅读的外在因素,学生始终是进行文本阅读和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主观上忽视文本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学校和教师的所有努力都会成为徒劳。因此学生要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运用发展的眼观对待语文文本阅读,实现语文文本阅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习。例如,学清照的诗词时,可以前后对比诗人前后期诗风的变化,深刻体会诗人的心境,加深对南宋历史的学习。学生自身通过广泛的涉猎文本阅读材料,不仅能够将语文文本阅读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陶冶个人情操,更能促进自身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文本阅读是一种人格教育、心灵教育、生命教育。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应坚持和重视语文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淮南.从“自律”“他律”看“文学是意识形态”及其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2]谢理滔.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途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尤其是高中语文阅读教育,对高中生的素质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有了更具针对性的培养目标。本文旨在针对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研读、缕析、辨答”三步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教育 阅读

语文承载了我国千年的文化传统,高中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其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感受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这对高中生的素质培养是十分有利的。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教育,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语文知识都蕴含在阅读之中,通过阅读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感受作者,学习作者,而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育重在文本阅读的指导,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阅读教学中的“研读、缕析、辨答”三步法进行浅析,不足之处敬请赐教。

一、阅读习惯的养成:研读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根深蒂固的习惯。”这也体现出了语文阅读中研读的重要性。研读是指钻研阅读,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阅读文本,钻研文本,解构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自我理解,实现作者与读者心灵间的交流,进而体现文本研读的价值。研读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要通过研读来接触文章,接触作者。对文章的研读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阅读具体能触摸到的书本、文字;第二种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21世纪时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中语文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比较沉闷、枯燥,学生的兴趣不高,阅读质量自然也不会太好,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阅读材料,可以关注到对于经典文学和作品的各种点评,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助其拓展视野,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起高中生的研读兴趣,相信这对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阅读能力的提升:缕析

蔡襄在《四贤一不肖诗・右欧阳永叔》中写道:“刃迎缕析解统要,其间大意可得详。”缕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谓缕析指的就是分析文章细密而有条理,这里主要是在研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缕析要以良好的研读作为基础,要将文章的结构分析清楚,弄懂作者的立意,情感等。在学生研读完文章之后进行缕析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引导。举个例子:当学习到必修二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时,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对文章中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剖析,还要给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经历、写作特点等,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当学习到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我与地坛》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史铁生残疾后的心灰意冷、感受作者笔下地坛的庄严、生机盎然的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等。在缕析时,可以先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对文章写作角度、作者的立意等的个性化的看法,当遇到分歧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思维在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火花,进而对文章产生更深刻的、更独到的理解,或许还会另辟蹊径,对文章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阅读成果的展示:辨答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这就说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讲,还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思考。辨答则是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寻找真理的过程。“辨答”是阅读的最后一步,也是检验学生研读和缕析效果的一个关键步骤。举个例子:当学习到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第8段引用的诗句的排列有何顺序?表现了何种意境?这篇文章都采用哪些艺术手法,分别表现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只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辨答,那么这篇文章的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小结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能够对高考成绩产生重大影响,对学生整体的未来发展和素质养成都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我们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这些坚守在语文教育第一战线的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断加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育质量的方法的探究,不断优化“研读、缕析、辨答”三步法,一定能够切实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水平,较大程度上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在阅读上体验到文学的价值,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的阅读情趣。

【参考文献】

【1】刘岩.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 黑河教育, 2014(10)

【2】吴志红.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J】. 才智, 2014(17)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对策

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育目标中要求教师要实现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读书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很多语文教师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希望能够寻找到提高其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开始阶段,学校和课堂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现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为其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持的基础。另外小学生正处于其学习方法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外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它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的教学现状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都在不断进行阅读教学新方法的探索,并且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理论的扩展。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1.教学脱离文本,缺乏价值引导。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创造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随心所欲的进行创造,导致教学过程严重脱离文本。同时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某个目标丧失了其道德底线。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学生都是被动的进行学习,缺乏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学生进行课外材料的阅读都是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他们不能够正式阅读的重要性,即便是进行阅读材料的学习,也是唯老师是从,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够掌握阅读的方法。

3.师生关系不融洽。调查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是耐心的进行引导和教育,而是动不动就采用教师权利给予其一定的惩罚。如罚学生抄写课文、抄写生词等等。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较强的畏惧心理,他们害怕自己回答问题不好会受到惩罚,因此在学习时就会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个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了确保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的效果,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

1.提高教师对创造性教W的认识。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使其能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因此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够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小学生不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识。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正确认识到创造性阅读教学可以采取的模式和方法,实现自身教学思维的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小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对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才能够真正做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够实现小学生阅读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将其培养成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的人才。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上下级关系,使得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朋友、服务以及老师,即要具备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关心,还要具备教师的教育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遇到问题愿意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也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3.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学生给出的否定或者疑问,切不可盲目进行批评,而是应该首先肯定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态度,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现其问题的解决。

如在某次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你们听过蟋蟀的叫声吗?学生们有的回答听过,有的回答没有听过。然后我让听过的同学描述下他们听到的蟋蟀的声音。这时同学们非常积极,踊跃模仿。这时只见有一个小男生说蟋蟀叫声像小孩子在哭。这时大家都说他胡说八道。这时我没有直接批评这个同学,而是让他也描述一下,并且问他可不可以再找到那个蟋蟀,让大家一块听听。他非常乐意的答应了。通过这次课,同学们更加乐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不再盲目跟随老师或者其他学生的想法,对事物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4.争取家长的配合。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地方,也是其接受教育的第二场所,因此家长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跟家长的合作,确保小学生每天放学后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确保小学生具有足够的阅读数量,才能够实现其阅读质量的提升。

篇5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有了新的突破,作为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同样受到了教育者们的关注。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对小学语文而言,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是整个语文教育阶段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也是对语文有初步认识的起点。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摸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意义,增加自己的语感需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对自主阅读认识不清,这严重阻碍了语文发展的进程,影响学生在以后接受进一步教育时,对于语文深层次文章的理解。

一、小学生在W习中遇到的阅读阻碍

1.网络环境影响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

现代的教学环境和以前的教学环境天差地别,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为学习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让孩子逐渐养成了厌学的心理,反而对互联网有所依赖。小学生自身克制力差,对于能够激发自己兴趣的事倍加注重,这也是导致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也因为这样的因素,造成阅读成为影响孩子接受快乐的羁绊,从而对阅读感到厌烦。即便是让他坐下来进行阅读,他的心也不会沉入到课外读物所表达的故事情节里,相反会时时想念网络中的游戏情节。可以说,网络的发展是阻碍小学生形成自我阅读习惯的重大原因之一。

2.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能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的少,换而言之,小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意识,对于阅读始终停留在上课读写阶段,课外阅读的概念还未形成。读书对于大人来说或许是一件极为容易又轻易办到的事,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变成了障碍。一是认识的字有限,读起来费劲,还得对照拼音来看,极大影响书中内容的连续性;二是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学习,放学回家应该是休息的时间,在学校才是学习的时间,因此学生的课下读书意识尚未形成。

3.接触读物少,完全依靠老师推荐来选择读物

小学生对于书的概念仍旧停留在课堂阶段,了解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这也局限了小学生选择读物的范围,只能依靠老师的推荐来读,但哪个喜欢读,哪个不喜欢读,只有小学生自己清楚。只有遇到自己不喜欢读的书自然而然就开始厌烦,开始讨厌读书,只有遇到喜欢读的书,才会继续进行下去。

二、小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1.增长课外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经常阅读的人通常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很好地把控文章的脉络,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往往要高于不经常阅读的人。而经常阅读的人,所掌握的知识面广,对于培养整体的素质素养能起到促进作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授课方式单一,学生未能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时间长了,学生便对阅读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量不足,脑袋中所储备的知识信息不足,对于知识的了解的广度不够,这些都阻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久而久之,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阅读内容上,还包括在自主学习上。随着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扩展,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就有许多种见解,而不会无知。古语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量自然而然会上升,课外知识的积累也会逐步的增加,对语文写作可以信手拈来,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出口成章。这是一种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自信,更是自主阅读带来的表现。由此可见,自主阅读从小培养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的学生缺少的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模式被教师固化,再解决问题时如果想不出来就可以看答案,或者教师直接公布答案。完全没有给学生一点的思考时间,严重局限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的意识。而随着国家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逐渐的侧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有了全新的阐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不仅是要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改善学生知识层次,更是要让学生保持自己的思想方式,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观点。

三、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

1.语文老师应正确引导小学生阅读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作为老师不应该直接将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想和收获全部告诉学生,这不仅不会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反而会让学生变得不会思考。因为惰性是人的劣根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一旦形成坐享其成的观念,就不会再有勤劳的理念。因此,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解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不过有一点要提一下,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要以授课教育等方式,而要旁敲侧击,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去思考,这样下次再看到类似的文章就会想到该如何去思考。

2.语文老师应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阅读对于语文来说很重要,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由于平常课堂上语文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以其节奏来讲课,学生全程下来只是坐在位子上听,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会感到枯燥的原因。所以,面对阅读性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前进行阅读一遍,大致了解相应内容,对于角色内容,老师可以分配不同的学生来进行语境模仿,这样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表现自己。当然,针对寓言故事可以通过学生情景剧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能成功化解语文课堂的枯燥。

3.老师应尊重学生自我阅读图书选择

大部分学生不会自己参与到阅读中去,除非是他们感兴趣的书。针对这点,老师就要考虑学生对图书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学生的自我阅读习性,并且与老师自己形成平等对话。只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才会对文章内容形成自己的看法,对于陌生文章,老师就要结合故事内容来展开思路解析,如此一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学生就迈出了阅读的第一步。

四、结语

小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很难,这里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喜欢上阅读。新课改后,教学内容逐步朝着学生靠拢,而老师对学生在小学语文中自主阅读遇到问题的引导,也极大地改变了以往老师一对一的指导方案,这是新课改下的一种对旧小学语文教育制度的反思,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海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4(38).

篇6

关键词 幼儿 阅读兴趣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获取知识的有效保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阅读越来越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可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1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阅读兴趣需要从小培养,阅读兴趣不仅能促进幼儿对书本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自觉地学习和探索;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对将来的学习、职业等各方面的选择。幼儿的阅读兴趣并不是先天就有的,主要依靠后天培养的。如果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不得当,就会导致幼儿丧失了阅读兴趣,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分析研究可知,幼儿时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人阅读兴趣发展的最佳期,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殊时期,培养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幼儿对书籍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①在幼儿的这一时期,充分利用幼儿产生的这种阅读欲望,能够使得幼儿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也就是主动去进行阅读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充分利用好幼儿这一特殊时期的年龄因素,充分激发出幼儿的阅读兴趣,对于幼儿而言,将是受益无穷的,而且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将极大地激发幼儿今后的学习兴趣。

2 幼儿阅读现状分析

2.1 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给幼儿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阅读天地,可以给幼儿更广泛的活动天地,是幼儿在幼儿园里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境。目前幼儿园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在学校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育资源分散、闲置和浪费。例如,空闲的教室就是一大浪费,学校应该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学校应该多多地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比如图书馆的优化管理,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体会到阅读兴趣所在,最大化地发挥幼儿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的不充分也从一方面反映出来学校对幼儿教育的不够重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然幼儿现在还小,不过他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幼儿,重视幼儿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幼儿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明白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幼儿园应该跟家长更多地沟通,合力解决教学资源浪费等问题。

2.2 无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幼儿追求知识、探究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幼儿阅读的内在动机②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然而对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我国很多的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显然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需要幼儿园与教师共同努力的,首先幼儿园应该多开展一些阅读方面的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在活动当中亲身体会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但是,在我国的众多幼儿园中,关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教育活动还是很欠缺的。比如,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现行的阅读教育方式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老师在课堂的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以黑板、粉笔、课本为主要的教学道具,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针对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来说,远不如一些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新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好,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2.3 阅读方法不正确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幼儿求知的金钥匙,可以帮助幼儿打开知识的大门, 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的推进器,能够帮助幼儿更快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因此,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幼儿园和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方法的不正确是现今幼儿阅读教育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无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就产生了阅读方法偏差的现象。幼儿阅读方法上的不正确一方面是出于幼儿年龄所限的因素,但是同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也不无关系。

如何使幼儿更快更好地获得知识是父母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仅靠父母是无法保证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参与。在幼儿园里,老师应该教给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很多的幼儿老师还没有认识到阅读方法在幼儿阅读教育中的重要性。或者说只是限于形式上的理论教授,而不是在阅读教育中实时地纠正和改善幼儿的阅读方法。事实上,幼儿阅读方法不正确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对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是极为不利的。

3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建议

3.1 充分利用读书角

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读书角帮助幼儿提高阅读能力。读书角的普及使幼儿多了一个阅读的场所,幼儿可以在读书角自由地阅读和学习。读书角在当前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者的关注,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幼儿园的确应该增设一些能够使幼儿受益的读书角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好读书角来帮助幼儿提高阅读的兴趣。③

读书角相当于一项课外阅读,大大地丰富了幼儿的阅读经历,通过读书角可以组织幼儿共同去阅读、学习。幼儿可以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在图书角中体会到阅读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好读书角,幼儿园老师可以陪同幼儿一同阅读,在阅读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者通过一些阅读游戏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起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作用。

3.2 利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而情景教学法就是一种高效的方法。通过众多一线幼教工作者多年的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在幼儿的初级教育阶段利用情景教学法,是提高幼儿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幼儿对情景教学法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幼儿喜爱一些新鲜的东西,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所以情景教学法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中卓有成效。④通过情景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为幼儿创设情景,进而启发幼儿在情境中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情景教学法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此外,通过情景教学法,幼儿还可以学到更多感兴趣的知识和阅读技巧。幼儿在情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下可以积极有效地进行阅读,而且由于幼儿的游戏天性使得其能够较好地融入到情景中,幼儿会很感兴趣。

3.3 引导幼儿正确阅读

由于幼儿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幼儿独自阅读时教师应关心每一位幼儿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努力帮助幼儿改掉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幼儿园是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于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实时纠正。进而促进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引导幼儿正确阅读中,父母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幼儿回家以后就需要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指引幼儿去改正阅读中的一些问题,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阅读方法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逐渐养成的,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密切合作才能使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4 结论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方向,对幼儿终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带领着幼儿在娱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此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幼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幼儿教师的所有阅读教学的内容都应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为核心,创设一种良好的阅读情境,运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必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注释

① 傅敏敏. 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② 马程程. 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7

一、农村幼儿家庭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家庭重母亲教育,轻父亲教育

调查显示有94%的家庭是母亲与幼儿一起阅读。在农村家庭大部分父亲要外出打工,没有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这就导致了农村亲子教育出现“父亲淡出”的现象。

(二)农村家长重知识,轻阅读兴趣的培养

农村大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阅读的基本涵义和真正价值未能正确把握和理解,认为孩子识字越多越早越聪明,不关心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三)农村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缺乏主动性

对“您和孩子之间的阅读往往是由谁发起的?”调查显示,6.4%由家长发起;40.8%由孩子发起。能“经常和孩子谈论已经看过的图书”的家长只占到18.4%,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在亲子阅读活动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是单纯的为了满足幼儿要求而进行亲子阅读。

二、农村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的问题归因

(一)农村家长对亲子阅读的价值观念缺乏认识

由于观念上的偏差,一些家长认为幼儿亲子阅读的目的是多识些字,多做些算数。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把亲子阅读当成监督孩子学习的法宝,只追求孩子阅读结果,在这种阅读观的指导下,家长不重视阅读给孩子带来的乐趣,不关心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常常引起孩子们对书本的反感和排斥。

(二)农村家长对角色扮演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农村幼儿家庭普遍存在父亲淡出幼儿教育的问题。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教师都是女性,这样的单一性对幼儿的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幼儿家庭中父亲积极参与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但现实是家长对父亲教育角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其主要原因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农村家长对幼儿年龄特点及需要缺乏认识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幼儿的年龄为基础,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选择适宜的读物。对小班幼儿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画面大、内容具体简单而又生动有趣、利于幼儿理解的图书;对大中班的幼儿来说,可以选择多种类别的图书,如世界著名童话、幻想故事、有关孩子生活的图书,以满足孩子迅速发展的语言、智力的需要。

三、农村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的操作手段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农村幼儿家长由于缺乏指导,幼儿家庭亲子阅读没有形成良性循环,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针对农村家庭中亲子阅读,下面重点讨论有利于亲子阅读的几点建议。

(一)家长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要为幼儿提供适合阅读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说过:“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在家中,如客厅、房间等随处可拿到书,随处可看到书,这样幼儿就会慢慢习惯与书为伴,书也会慢慢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家长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个小的图书箱,写上幼儿的名字,让幼儿将自己所有的图书都放进图书箱,由幼儿保管,让幼儿拥有自己的书,就像拥有自己的玩具一样,可以随时拿出来翻阅欣赏。

(二)家长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在图书的种类方面应注意丰富多样、涉及面广,以使幼儿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此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选择书籍。由于幼儿手指肌肉还不发达,图书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装订牢固不易脱页、纸质厚实、版式大小便于孩子翻阅等方面因素。

(三)家长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亲子阅读过程中要尊重幼儿。不要老是以家长的身份干涉幼儿,要尊重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帮助幼儿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天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安静的亲子阅读时间。只要做到持之以恒,阅读就会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准则,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亲子阅读的发展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重要的两大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责任。当孩子坐在父母旁边共读一本书时,不仅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信任感,而且还会使他们产生对阅读的渴望。亲子共读是引导幼儿迈入阅读天地的最佳方式。在亲子共读时,家长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倾注全部感情,全身心投入,不仅要注意引导孩子观看画面,理解画面表达的意思,而且讲述时所提的问题要恰当富有启发性,进而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想象。

总之,农村幼儿家庭亲子阅读是家长、幼儿、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的广大家长应建立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全新话语系统,享受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快乐,使亲子阅读真正成为不断超越自我、共同发展的过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阶段 基础性作用 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及重要影响

小学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对于学生们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的培养,在这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将会对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是学生们最先开始接受的语文知识教育,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更扎实的掌握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相应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具备更明确的认知。而且借助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对于学生们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说,就应该从小学做起,深化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2.目前我国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2.1过多的注重英语的教学,忽视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已得到极大地提高和进步,但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通行语言英语越来越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和学习;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将其送进各种外语补习班,这不仅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过分的注重外语的学习很可能导致对自己母语的忽视。这种情况在教育的体现上尤为明显,许多学校和教师都认为语文就是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不需占用过多的时间,而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种应该注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造成了小学语文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局面。

2.2没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

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上来看也存在相应的缺陷。语文是阅读、写作以及诵读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习,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两部分;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于应试教育的,因此学校在教学规划以及教学内容的制定上通常都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为目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教育不合理的现象。其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阅读教学和写作应用的严重分离,这对于学生们语文知识的培养具有很大阻碍作用。由于小学语文的相关题型划分明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所分离,对于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特别是对于即将升入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来说,不具备相应综合能力,将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遇到许多困难。

2.3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的结果忽视了实际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而并未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更多的关注。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不重视,甚至在没有进行相应学习的情况下提交学习中取得的成果。这严重违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不仅对于学习语文毫无益处,甚至会起着诸多的反面作用。教师只有更加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给学生们争取的价值导向,使学生了解到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中的成果更应该是语文学习过程的这种方法。

3.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性作用

3.1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们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在小学的教学规划中一定要给予小学语文以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将小学语文的教育作为教学内容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3.2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

其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中,也一定要加以改善和补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们认真的学习阅读知识及技巧,并在阅读学习之后通过自身的领悟来对文章进行相应的扩充和改写。学生们在阅读期间一定要认真揣摩作者的意图及想要表达的想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的添加写作方面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们在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时,写作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使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学习到相应的写作技巧。

3.3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真实能力的提高

在某种意义下,语文学习的过程甚至远比学习所得到的结果重要。因为有时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们的一种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只有充分的掌握了语文学习的这种方法,学生才会知道应该如何学习,进而找到学习的结果。因此,相关的领导以及部门一定要严格要求教师重视对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切实落实好小学语文的相关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们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结束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在高考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北京等地已决定大幅的提升了语文的分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语文的重视和肯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定要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教育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随着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日益为人们所认知,小学教育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在这之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日常交流及认识我国历史与文化的基础手段中更有特殊地位。在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自然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一个极其必要的问题。但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选择一个突破点,以点破面,既省时又有好的效果。增强文本阅读效果是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可见增强文本阅读效果的重要方法是文本精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促使其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为阅读水平的提高打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精读的重要性

文本精读作为阅读的基础能力,在小学语文阶段属于教师必教、学生必学的内容。这一种教学易学难精,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考验,要求教师和学生对于本类型教学加以关注。同时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文本精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课堂技术,越早让学生学会,则学生会越早进行对文本的思考,同时锻炼学生的基础文本观察力和文本鉴赏力,这对于学生基本文学素养的提高大有益处。与此同时,这样的文本精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文本知识,同时在文本精读的教学过程中密切师生关系。

二、文本精读的具体策略及效果研究

首先,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文科性质的教学科目,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基本获得精读文章的重要思想与关键,并为之后的讲解提供相应的学科指导。所以要对教师进行相应培训,以期提升教师的基本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

其次,注重精读文章的选择。对于精读文章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既要考虑小学教育的阶段性,又要考虑思想性,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与写作技巧,或有其一,或二者兼有,这样才会使文章质量有保障。尤其要注重一些名篇名著的讲解,使学生从以前的文章中理解有用的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对未来教育的启发引导作用,这样的启蒙作用不容忽视。

再次,注重教学课堂互动。因为是小学生,所以尤其要注意他们的“小儿心性”,因时施教,这样的教育使小学生在进行初步学习的时候不至于被大知识量冲毁脆弱的心理防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下留下阴影,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某些时候可以为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做出相应的努力,利用课堂效率,降低学生的课后压力。

最后,对于精读文章的处理。精读文章必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论是在写作技巧还是思想内涵上。第一,应该对文章进行大体分类,明确文章在教学中的位置;第二,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划分,并针对学生可能有的问题进行准备;第三,准备互动问题,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使学生不至于陷入思维陷阱,并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文章的基本写作技巧与立意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根据课堂情况为学生选择相应的课后作业,最好是相关类型文章的阅读。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思考,可以更好地精细阅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三、结语

本文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精读的重要性、文本精读的具体策略及效果研究,认为文本精读能显著增强课堂效果并且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在课堂上文本精读的推广,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吴荣山.让文本细读成为中高段学生的学习行为[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9).

[2]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

[3]蒋军晶.老师,让我们学会解读文本[J].小学教学参考,2007(Z3).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开展作用 教学方法

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的多种多样,课内阅读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但是如果单纯地对学生开展课内知识教育,那么实践证明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它的延伸,但是比课内知识丰富。这样就能够通过课外阅读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审核,从而使学生扎实基础。

(一)实施拓展教学的方法取得的成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拓展教学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教育领域有一个权威性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上明确提到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充满活力,让他们养成愿意学习的习惯。兴趣是激发一切能量的源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就可以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

(二)开展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能否学好并灵活运用,语言的积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将学生束缚在传统教学的框架当中,更应该让他们搜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进行总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对语言有更深厚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拓展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在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应该成为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手段对其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对阅读充满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如今的观点认为,教育所秉承的理念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所有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想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立足文本原则

课本在教学工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是所有教学的主体,课本中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需要学生完全掌握,灵活运用。拓展阅读是对课本知识的添加,如果没有按照课本中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盲目追求新的东西,那么拓展阅读就失去了真正的含义。这就要求授课的老师在运用拓展阅读方法时紧扣课本内容进行探索创新,从而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牢牢地掌握课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三)拓展开放原则

上课时,如果运用拓展教学的方法,就应该把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让其形式更加多样,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给学生营造新鲜的氛围,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且在品质上得到提升。

三、开展拓展阅读的方法

拓展阅读方法的成功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合适的方法就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式:

(一)丰富学生的图书

图书在阅读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当然拓展阅读也不例外。阅读需要有很好的环境,在适当的环境下拓展阅读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才能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营造适合学习阅读的环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把学校的图书馆全面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读到更多更好的书籍,获得更多新的资讯,积累更多的素材,锻炼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得到锻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读书成果的交流

要进行拓展阅读,只知道一味读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需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总结,将心得体会分享给其他人,实现知识共享。运用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学习,如何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具备学习语文的各项技能。

拓展阅读在我国小学教育当中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成为现如今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只有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各方面的能力才可以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辉,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