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知识讲解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文化知识讲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文化知识讲解

篇1

[关键词]Ni掺杂,纳米TiO2,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作用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75-02

纳米Ti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粉体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它特有的光学物理性能和光化学性质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TiO2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化学转换及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处理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研究兴趣,但由于禁带宽为3.2eV只能吸收(近)紫外光且实际催化剂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因此光利用率(尤其最具实用价值的太阳光)低光催化活性不高。近年来针对此方面研究的文献报道也较多,Choi等[1]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和电子-空穴对复合之间的联系,亦有通过半导体表面修饰、表面螯合或衍生、贵金属沉积、表面敏化和金属离子掺杂等手段延伸光响应范围和提高光催化活性[2]。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苯作为主要污染气体之一,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目前治理环境污染的手段多样,比如光催化法、吸附法、低温等离子法等。低温等离子技术通过电晕或者介质阻挡等方式放电释放低温等离子,将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降解为无污染的小分子。光催化技术则是通过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反应,将挥发性有机物质分解,以达到治污效果。实验表明,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催化氧化技术的联合使用的效果往往超过分别使用的效果之和。低温等离子催化协同技术目前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如何制备与低温等离子发生体有效结合并且催化性能良好地催化剂材料成为该领域的关键。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掺杂TiO2纳米薄膜材料。溶胶凝胶法简单易行,工艺流程简便,方便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纳米尺寸的TiO2具备量子尺寸效应,当材料尺寸小于空间电荷层时TiO2的光生载流子可通过简单的扩散从粒子内部直接迁移到半导体表面,提高了反应的量子产率,从而使得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过度金属元素Ni元素的掺杂,对TiO2引入了杂质能级,形成光生载流子的捕获阱,延长了载流子的寿命从而提高光催化效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Ni掺杂TiO2纳米薄膜材料,不仅仅方法简单易行,便于用在工业化成产,而且催化效果良好。低温等离子发生体的电子陶瓷材料为自制的掺杂ZrO3纳米线的CaTiO3陶瓷。本文以苯作降解对象,以其催化降解率来评定Ni掺杂纳米TiO2薄膜与低温等离子协同作用的催化活性,以及通过与单一的低温等离子作用效果进行对比探究协同作用的效果。

1 实验方法

1.1 掺杂ZrO3纳米线的CaTiO3陶瓷制备

以质量分数为72%的CaTiO3和19%SrTiO3的为基料,掺杂料ZrO3纳米线,BaTiO3,TiO2,ZnO,Bi2O3的用量分别按质量分数为5%、1.3%、0.6%、1.4%、0.56%进行配比。将配料放入玛瑙罐内,按料:球:酒精=1:2:1(质量比)加入玛瑙球及酒精,在球磨机上磨24h。取出烘干,研细,加入3%的聚乙烯醇(PVA)溶液混匀,烘干,造粒(过200目筛)。在750kPa下压成长度约80mm的毛细管。在电炉内,按一定的制度升温,在800℃保温排胶,然后升温至1300℃,保温烧结后缓慢冷却。在陶瓷毛细管两面涂覆银浆料,在820℃下烧结被银。

1.2 Ni掺杂纳米TiO2薄膜材料的制备

采用掺杂ZrO3纳米线的CaTiO3陶瓷为基底,涂膜前超声3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用氮气吹干。称取18mL的钛酸丁酯(Ti(OC4H9)4,A.R.级,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搅拌下溶于60mL无水乙醇(A.R.级)中,后持续搅拌15min,加入6mL三乙醇胺(A.R.级)作为稳定剂以延缓钛酸丁酯的强烈水解。5min后,在强烈搅拌条件下滴加6mL蒸馏水,并继续搅拌1h,最后得到稳定、均匀、清澈透明的淡黄色溶胶A。在室温条件下静置老化24h。另取0.74g的硝酸镍(Ni(NO3)2・6H2O,A.R.级,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分别制成溶液B。将溶液B加入到上述溶胶A中并持续搅拌2h,之后密封陈化24h,即得Ni掺杂的含Ti元素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提拉速度5mm/s)。涂膜结束后立即将样品放入恒温箱80℃下干燥10min,最后经480℃恒温烧结1h,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Ni掺杂的TiO2纳米薄膜。

1.3 Ni掺杂纳米TiO2薄膜材料摩擦性能测试

薄膜的摩擦学性能评价在美国CETR公司生产的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采用球-盘基础形式,对偶为直径为4mm的GCr15轴承钢球。实验条件为:室温,相对湿度RH=40%-50%,载荷为0.5N,行程6mm。摩擦系数由记录仪自动记录,当摩擦系数突然增大时认为薄膜开始破坏,摩擦系数高于0.8时(摩擦实验是基底材料为玻璃,其未处理玻璃的摩擦系数)认为薄膜已经磨穿,用薄膜被磨穿时的时间表示薄膜的耐磨寿命,每个样品测试2次取平均值。实验组为Ni掺杂纳米TiO2薄膜材料,对照组为纳米TiO2薄膜材料。

1.4 催化降解苯实验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反应降解苯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空白对照为单一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实验组为涂有Ni掺杂纳米TiO2薄膜材料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

图1:实验装置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摩擦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如表1所示)对照组(用TiO2表示)的磨损寿命仅为150s,而实验组(用Ni-TiO2表示)的磨损寿命为1100s。由此可知Ni-TiO2组的磨损寿命远远大于TiO2组,因此Ni掺杂纳米TiO2薄膜材料的机械性能强于纳米TiO2薄膜材料。

表1:磨损寿命统计表

2.2 对苯催化性能测试

由图2可知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对苯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低温等离子催化协同作用的反应器对苯的降解率也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增长速率比前者高。低温等离子发生器的最终催化降解率在55%左右,而低温等离子催化协同作用的反应器的催化降解率在86%左右,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实验表明低温等离子催化协同作用的反应器对苯具备良好地催化降解能力。

图2:不同材料的降解苯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

3 结论

自制的掺杂ZrO3纳米线的CaTiO3陶瓷作为低温等离子发生体对苯具备一定的降解作用。但是以Ni掺杂纳米TiO2薄膜材料为催化剂的低温等离子协同作用催化降解苯的降解率更高,达到86%左右。以Ni掺杂纳米TiO2薄膜材料为催化剂的低温等离子协同作用反应器对苯具备良好的降解作用,可用于降解苯的空气净化器装置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Choi W,Termin A,Hoffmann M R.The role of metal ion dopants in quantum-sized TiO2:correlation between photoreactivity and charge carrier recombination dynamics[J].J.Phys. Chem.,1994,98(51):13669.

篇2

关键词: 隐性文化 英语教学 意义

外语学习者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却往往有深入不下去的感觉,“瓶颈”效应凸显。此时的词汇量的大小、语法能力的强弱似乎已不起作用。像汉语一样,英文文章除了我们喜欢琢磨的词、句,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流淌着作者的思想、价值观。语言文化包罗万象,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语言形式本身,那么学生学的语言必然是浅薄的,最终也必是失败的。文化的影响是深层的,是深远的。如果学生不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心领神会”,他们的学习必然会陷入误区,学习效率和准确率也必然大打折扣。

1.什么是隐性文化

对本研究来说,分清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弄清隐性文化的概念和意义才能使他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将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类型。

隐性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是文化中最不一般、最少共有的特征,它们是构成文化内容多样性的基础,只有在文化的最为精深微妙的自我意识之处才能关注到它,它由“纯粹的形式”构成,没有具体的内容,却是“指引行为的模式”,体现了文化的核心。而显性文化则“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的规律之中,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来,它既有内容又有结构”。[1]

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如果说有的话,大都针对的是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即社交礼仪、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家庭模式,直到具体的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排队文化、足球文化等(浦小君语),也就是“显性文化”。而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还有深层文化(deep culture),即价值观、伦理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却鲜有人关注。根据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理论,这也是隐性文化。而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止步于纯粹的语言形式,亦不能自足于强调了几条表层文化,而是应从意识到操作上都有深层的文化意识。

2.如何应对隐性文化语言习得造成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了文化,文化渗透在语言中。语言又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自然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体现出来。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并不是除了听、说、读、写技巧以外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巧。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各个方面的背后。

2.1词汇方面

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在它的语言上,更是体现在这个语言的词汇中。大的词汇量不等于得体的英语能力,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其所著的《语言学》一书中区分出了意义的七种类型,其中前两种是概念意义和伴随意义。概念意义是可以通过词典、语法书等能够查到的固定意义。外语学习者不论掌握的词汇是多还是少,多是指这种概念意义。而伴随意义是对概念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包括比喻义、联想义、借代义等。这是隐形的,在词典中、工具书中根本就查不到的,但是这种意义对于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来说,不言自明,一般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这种伴随意义是一个非常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就我们的高中生而言,由于受到语言环境限制,想要克服这个障碍,除了自己要有文化意识外,教师平时的讲解和渗透仍是主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有此意识,并且有着深厚的学识,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掌握词汇的内涵意义。[2]

2.2听力方面

很多学英语的人,词汇量很大却听不懂本族语者说的话。这是因为他的词汇缺乏“深度”,或者是词汇的单薄意义孤零零地存在,而没有也不能激活其他图式。

由此,教师在训练听力时,要做的不仅是反复播放,不仅是让学生听出某个词、某句话,不仅是强调多准确的发音,而是要融入大量的单纯词语之外的文化知识,包括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这正是我们要进行的文化开发的部分。适时地补充、渗透这些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2.3语篇与阅读

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与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表层结构部分是指印在纸上的文字;深层结构部分是指所印文字所表达的含义。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表层及深层部分的结合过程是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阅读理解。[3]根据图式阅读理论,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

所谓语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整体对待。它不仅重形式,而且重功能。[4]教师对于课文或者其他阅读材料,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形式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领悟作者文章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感受作者的意图。并结合文章的语言,有目的地传授与目的语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包括分析逻辑、观点、思维方式和词句表达方式。要认识到语篇本身不仅仅提供了纯粹的语言知识,而且提供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等。总之,语篇教学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更强调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此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课堂内、外作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把英美国家的文化对英语语法、句式、结构的影响融入教学之中,对那些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和课文,要注意加以解释和补充。这也可称之为“文化旁白”。

3.结语

鉴于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实现中学英语教学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中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对文化认识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英语教学目标绝对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必须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统一起来,做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并重。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广大教师应改变那种英语教学单纯面向高考的做法,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旨,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己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美]克拉克洪著.高佳等译.文化与个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8.

[2]陈茜.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J].武汉:当代经济,2008,(11).

篇3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课堂教学 文化渗透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有

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词汇教学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 dragon( 龙 ) 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 Asian Four Dragons ,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 Asian Four Tigers 。英语中不同的酒类有独自的名称,如 spirit, wine, beer, brandy, champagne 等。而汉语里没有分别表示不同酒类的单独名称,而要在统称的“酒”字前加上其他的词来区分种类,如白酒、葡萄酒、啤酒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中外不同的饮酒文化。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

2.对话教学

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和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如在学习第一册 Unit 8, Lesson 29 时 , 教师可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引申: 西方人主张吃好, 但吃得简单 , 平时一 顿饭只有一、 两个菜, 请客时也不过三、四个菜。这和中国人准备很多菜待客有很大差别。

3.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 B1,Unit22 Britain;B3,Unit13 USA 等)、语言( B1,Unit3 American English )、饮食( Book1,Unit8 Food around the World; Book2, Unit15 Healthy eating )、音乐 (Book1, Unit11 Country music; Book2,Unit2 Music) 、 媒体 (Book1,Unit12 English programmes; Book2, Unit4 Newspapers; Book3,Unit5 Advertising) 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第三册 Lesson 49 NEW YORK 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有关纽约及美国的相关材料,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小组竟赛 ( 互相提问有关纽约的知识 , 以问得多、答得多的小组为胜者) 。自然学生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当中, 还提了诸如 Why is New Y0rk called a big apple? 和 Do you know what NASDAQ is? 这样的问题。通过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同学们既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课后我还印发了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的目的。

二、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文化的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际的内容。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文化知识的讲解上,应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文化有差异的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操练,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

2.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往复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把握英语语言文化,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3.思想性原则

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思想性的原则。教师要多介绍主流文化,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总之,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无所谓孰好孰坏,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的教学,引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泓主编《外语素质培养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北大国学课》搜集、整理了历代大师们的经典研究成果,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剖析、解读国粹。全书划分成10个章节,分别是“史”、“儒”、“禅”、“道”、“法”、“兵”、“医”、“易”、“礼”、“食”,希望通过上述十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帮助大家对于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以下本人就“儒”、“食”、“医”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读后感:

儒:儒家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在亚洲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儒家学说的三大主张是礼治、德治与人治。礼治,核心思想是建立森严的社会等级关系,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德治,就是要建立起严格的道德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曾撰文指出,儒家的“德治”学说以“感化”为手段,使人知荣辱、明是非、懂善恶、存感激,是一种深化到个人心灵的社会改造。人治,这一学说建立在“德治”的基础上,其核心思想是注重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权力,甚至居于统治地位,进而促使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以达到天下大治的局面。

儒门弟子修身养性的至上法则是“中庸之道”,“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就哲学层面而言,讲的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中庸之道”也被孔子称为“君子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中庸之道”的意义也是随处可见。比如,一个人如果欲壑难填,那么他一定会被烦恼和忧愁所困扰;如果一个人无所事事,毫无追求,他的生活又完全会被百无聊赖所包围。这就要求人们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松驰有度、适可而止,并学会在得意的时候克制,在失意的时候自励,也就是能够洞悉“中庸之道”。

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从人的生理周期出发,把一生的修身养性分为三个阶段:人在少年的时候,由于缺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几乎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戒色”就是要避免世间万事万物的诱惑。人到了壮年的时候,不仅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且由于思维定型,通常会比较执拗固执,所以,身处壮年时期的人要戒掉“遇事先做,做了再想”的习惯。人到了老年的时候,都会比较患得患失――既怕得到,更怕失去,人老时最大的忌讳就是贪婪,而贪婪只会带来失控和歇斯底里,也就意味着失败,老年人应该“戒得”,也就是放下和顺应自然。

食:东方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当西方社会将吃饭仅仅看作生存手段的时候,炎黄子孙就已经开始思考着如何将饮食变成美妙的享受了。东方的茶文化、酒文化,甚至是由佳人相伴衍生出来的“秀色可餐”,都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可以说,饮食文化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人将饮食分为八个境界,这八个境界分别为:果腹、饕餮、聚会、宴请、养生、解馋、觅食、猎艳,我国菜系按照地域的不同,分为菜系,分别为: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这菜系基本囊括了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精要,可以充分代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我国的传统礼法中,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茶叶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绿茶、青茶、白茶、黑茶、红茶、黄茶和花茶。世界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树的出现在我国已有数万年历史,茶叶被我国先民用作饮品也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关于茶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西汉,专家推断,饮茶文化的形成应早于这个时期。汉末的名医华佗对茶也有论述,他在《食经》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也就是说,饮茶有助于大脑思考。到魏晋南北朝时,茶文化已经融入饮食文化,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将饮茶作为一种日常活动。道教和佛教对茶文化的认可,也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道家认为饮茶可以帮助身体修炼,佛教认为饮茶可以帮助参禅时尽快入定。公元780年,唐人陆羽著成《茶经》一书,《茶经》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入手,涵盖儒、释、道三家对饮茶文化的见解,集中探讨了饮茶艺术,并首次提出了中国茶道精神,使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国茶道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道中温、良、恭、俭、让的精神,并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从唐代的陆羽到明代的屠隆,都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品一旦上升到与人品节操相对应的高度,也就与茶之清淡宁静品格的欣赏,十分和谐地统一起来了。茶成了沟通自然与心灵的契机,这正是儒学一贯追求的最高境界。

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部分。正如主席2010年6月20日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的讲话所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吸收了儒家、道家乃至佛家文化的智慧。

中医与西方医学理念相比,中医更追求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待病理问题。作为传统国粹,古往今来的专家、学者都对中医有着深入的研究。当然,由于传统中医理论中植入了类似于“阴阳五行”、“经络穴道”,甚至是“气功”这样相对抽象、奇幻的元素,所以人们在审视中医理论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怀疑。但是历朝历代的医学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这些看上去相对玄虚的理论,实际上是符合生命真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