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篇1

【关键词】建筑业;宏观环境;PEST;对策

1、引言

旧中国的建筑业是十分落后的。在1933年的国民收入中,第一产业占比达到61%,第二产业占比10.3%,而建筑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1%。1934年是旧中国建筑业生产水平最高的一年,其生产净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不过1.4%[1]。从1949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开始,我国建筑业逐渐走上正轨,稳步发展,到了1979年,我国建筑业生产创造总值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97%,解决就业人口占全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总就业人数的5.82%[2],建筑业的支柱地位开始显现。但是我国在八十年代时期,人均住房量0.22平方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35平方米/人),而且劳动生产率低,我国每人每年完成30平方米开发(国外平均为120平方米/年人)[3],建筑工业化程度低。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建筑业得到了极大发展,2011年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4.5%[4],这说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但是在建筑业发展迅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新时期有新的发展环境,不同的发展环境下,得到的发展战略是不同的。本文就通过战略管理里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法则,分析当前时期建筑业的宏观战略环境,以期为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宏观管理策略。

2、对中国建筑业进行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战略管理中对某一行业或者企业进行的宏观环境分析方法,通过对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四个方面的分析来把握宏观环境,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宏观战略管理策略。

2.1 中国建筑业的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Politics)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是否具有稳定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理念,政府出台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执政党,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执政党对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即使在社会制度没有发生变化的同一个国家,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于这些变化,建筑行业必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政治法律发展环境。

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国家的政治情况稳定,在2012年刚刚结束的十中,对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进行了阐述,其报告中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中提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一现实国情,而有专家分析预测,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直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亿元,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又直接和建筑业有关,所以十报告发映出国家层面很重视城市建设,在报告中还谈到了保障房,绿色建筑,以及新农村建设等与建筑业之间相关的问题,通过十报告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城中村的改造、城市功能的升级、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等都离不开建筑业,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建筑业良好稳定发展的根本。

其次,随着我国社会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业相关的法律系统和运行状态也是建筑业发展宏观环境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2007年)、《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年)、《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等文件,它们指导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调整建筑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建筑市场运行、协调产业发展适应国内外形势等,随着我国建筑业产业政策越来越完善,范围涵盖了建筑业的各个方面,可以预见中国建筑行业将越来越规范。

2.2 中国建筑业的经济环境

经济(Economic)环境是影响建筑行业诸多因素中十分关键和基本的因素。经济环境主要指构成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政府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

根据2012年最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虽然国内外环境日益严峻复杂,但是我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471564亿元,增长了9.2%,其中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2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241亿元,增长2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72亿元,增长36.0%。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总体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建筑业发展仍超过平均发展水平,达到10%,但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受到全球经济萎靡的影响,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变慢了,从2009年18.6%的增速,2010年的13.5%,降到了2011年的10%,发展速度有减缓的趋势。对于这个趋势不应该过早得出建筑业发展越来越缓慢的结论,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等的影响,国际市场疲软,开始进入新一轮衰退期,而我国在国际局势萎靡的同时能继续保持一个较高速度增长,虽然幅度变小,但总体还是稳步发展,再加上政府通过四万亿等经济刺激计划来支持经济高速发展,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总体的经济导向还是以发展为主,所以建筑业不应该过于保守,而应该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2.3 中国建筑业的社会环境

社会(Society)环境是指一个行业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因素中对建筑业影响最大的是人力资源情况,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7059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3852.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劳动人口数量大,为建筑业的人力资源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而且根据建设部建设事业人才现状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建筑业专业人才的比重由1983年的4.8%增加到2005年的31.3%,有学历和高职称人员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所以中国的社会环境对建筑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随着近几年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譬如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开始衰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建筑工地的技术人员知识比较老化,管理观念也相对滞后,素质不高等都是中国建筑业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4 中国建筑业的技术环境

技术(Technology)环境是指与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科学技术要素的总和,它既包括导致社会巨大发展的、革命性的产业技术进步,也包括与建筑业生产直接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明情况、应用程度和发展趋势,还包括国家和社会的科技体制、科技政策和科技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中国建筑业技术在最近几十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高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开始应用,建筑保温与新能源得到广泛认可,绿色建筑的提出对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建筑业施工技术的提升减少了工作的浪费并且节约了时间,建筑业技术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建筑业的信息化改造,使得传统的建筑业焕然一新,高科技新技术使得建筑成本降低,工期缩短,质量提高。所以我国建筑业的技术环境是越来越好的,越来越先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建筑业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安置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绿色建筑技术的落后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产生,所以处理好建筑技术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当前中国建筑业所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3、总结和建议

通过PEST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建筑业的宏观政治环境稳定,法律逐步完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政策以发展为导向,社会能为建筑业持续提供高素质人才,技术差距和发达国家逐步缩小等对建筑业发展十分有利的环境,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在最近几年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中产生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不同程度的制约建筑业的发展,所以通过PEST分析应该认清建筑业的宏观战略环境,对建筑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从以下四方面支持建筑业的发展:

①完善建筑业的市场体系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制是保障建筑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基,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一些老的不适应新时代的法律法规应该被淘汰,应该制定一系列适合建筑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以政策来指导建筑业的稳定发展,支持大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并且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②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

建筑业的高速发展要求人们的技能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我国应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重视对建筑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高层人员的岗位继续教育,并且可以和各大高校联合培养,开展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技术交流,并通过适当的鼓励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学习、创新。

③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宣传引导、政策鼓励、积极教育、创新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规范建筑业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增加社会效益的价值取向,加强对创新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在全行业倡导科技创新的价值理念,通过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进建筑业的工业化、信息化并通过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来增强施工技术,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我国建筑业的基本情况 [J]. 统计工作通讯, 1956, 24): 41-3.

[2]吴洛山.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J]. 建筑经济研究, 1981, 02): 23-4.

篇2

关键词:HC公司 外部环境分析 发展战略设想

HC公司经营的产品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小笼包、速冻煎饺、速冻粤式点心、速冻蔬菜、保鲜拉面、保鲜泡菜等,产品来自中国内地。公司独家国内知名速冻水饺品牌“SY”产品,负责该品牌在香港地区的销售,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香港的各大商超和部分餐饮酒楼,也通过内地的食品企业为香港超市的自有品牌提供OEM代加工。目前OEM产品的业务量逐步上升,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订单和利润来源。

1.宏观环境分析

1.1地理和政治环境分析

香港地域狭小而人口众多,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由于地方有限,香港农产品主要依赖内地进口,虽然也有少量香港本地农作,但自身的农业占整体经济比重几乎为零。食品主要依赖进口,而内地是其食品主要供应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经历了长时间持续性的高增长,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一些香港企业考虑到成本因素,已经将原来设在本港的加工厂北移,这些都使得内地对港出口食品量逐年增加。目前香港经营内地食品的贸易公司数量众多,竞争异常激烈。但随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提升,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逐渐增加,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农副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这些都促使了内地出口食品的价格的持续走高,一些以入口内地食品为主要业务的香港中小食品贸易公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香港是一个没有贸易障碍的免税港,政府在经济方面干预很少,并且一直坚持维持低税率的政策,以鼓励贸易和生产。资金流动障碍极少、同时政府很少干预薪酬与价格、产权观念牢固、维持了低程度的规管,连续第16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获评为“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系”,香港的政治环境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在港的发展。

1.2 经济环境分析

食品行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所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受到周边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但速冻食品行业,由于其特殊的加工工艺,产品从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必须全程采取零下18度的冷链控制,因此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对环境和设备的条件要求相对较高。也是受到这些条件所限,速冻食品的销售环节需要依赖超市等拥有冷冻储存和陈列的地方来完成。这些就决定了,经常去超市购物的消费者是该类产品最主要的购买群体。据以往经验,香港经济好时,超市新鲜食品的销售额将会提升,速冻食品的销售也会随之增加。相反,经济较差时,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去街市等比较平价的菜市场消费,而主要依托超市销售的速冻食品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转而下降。

经历了之前的次贷危机,目前香港的经济已经开始复苏。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0年8月13日的《二零一零年半年经济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实际增长7.2%,其中批发及零售业在2010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2%。该组数据说明香港经济的回暖已经使得市民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且开始增加消费,经济环境对HC公司今后的发展有利。

香港是比较开放的国际化都市,世界各地的食品可以自由进入,对于特定地区的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种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使产品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的情况还是有机会出现的。就HC公司而言,由于产品完全依赖内地工厂生产,所以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产品成本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工成本的增加和通货膨胀造成原材料涨价都直接导致HC公司产品成本大幅提升。

目前香港进口内地食品的成本正逐年升高。HC公司成立至今,人民币兑港币已经累计升值将近20%,仅汇率方面的影响已经使公司的产品成本增加了五分之一。同时,速冻食品行业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例较高。中国拥有着庞大的劳动力规模,并且长期维持世界最低工资的成本优势,这些使得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速冻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受到了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国内通胀压力较大,农副产品的价格不断的上升,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HC公司的进货成本不断增加。

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带动了国内内需市场的启动,目前国内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对产品品质的注重,已经开始吸引部分原来依靠出口为目标的厂家开始注重国内市场的销售,这样必然会影响其对出口的重视。对于HC公司来讲,如果能抓住国内市场目前的机遇,以香港为基础,选择进口高品质的产品去内地销售,将有可能成为公司将来的另一个利润和销量的增长点。

1.3社会环境分析

香港受到英国100年的殖民统治,但社会上仍然保留了相当浓厚的岭南文化,市民的饮食习惯也以粤试传统食品为主。HC公司销售的主要是中式食品,从饮食习惯上,比较容易被香港市民接受。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收入越来越高,速冻食品等快速消费品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销售者的接收和青睐。

由于整体生活质量相对内地较高,所以香港市民比内地人较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从长远来看,食品消费量巨大,同时要考虑到运输、保鲜、稳定供应等诸多因素,因此中国内地将仍然是香港的主要食品供应地。而现阶段如何在香港市民心中树立产品健康安全的良好形象,是经营国内品牌食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1.4技术环境分析

HC公司主要从事食品贸易,食品行业目前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先进的生产技术。HC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对食品的加工技术的运用,可以对某个产品的前景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速冻汤圆生产技术的出现,其方便食用,味道更加香糯,使得北方传统的元宵产品几乎完全退出市场。制冷技术的提高和冷藏技术和产品的普及,使得速冻食品行业在90年代开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目前微波技术已经开始逐步运用到快速消费食品行业,相信通过技术改良和成本的降低,微波的冷冻食品将来可以在食品行业大有作为。

1.5竞争环境分析

HC公司最初是通过国内产品发展起来的,在HC公司创立之初,香港速冻食品主要由香港本地几个知名品牌主导,内地品牌产品在香港速冻食品市场份额相对较少。2002年之前以上品牌在香港市场占有率和消费群体都比较稳定。由于各品牌主要在香港经营,都投放有大量的媒体广告,工厂也都基本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区,因此以上这些品牌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都相对内地较高,产品市场零售价格也高于内地同类产品,而且差距相当明显。当时“SY”品牌虽然在内地已经是速冻行业的名牌产品,但凭借着其生产规模大,内地原材料及人工成本较低等优势,其售价上远远低于以上香港品牌的产品。HC公司就是看准这一时机,认识到速冻水饺等这一类传统中国食品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地增加,如果引入国内品牌产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香港市场,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经过洽谈,HC公司取得了“SY”品牌速冻食品在香港的经销权。HC公司凭借着“SY”水饺、汤圆产品的价格优势,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促销价格迅速的抢占了部分速冻水饺和速冻汤圆的市场,并很快成为了香港水饺和汤圆市场的第二大供应商,其水饺和汤圆的销售量仅仅低于市场原主导品牌“湾仔码头”和“利川汤圆”。随着经营的发展,公司又逐步增加了“速冻蔬菜”、“保鲜拉面”、“保鲜泡菜”。为了适应香港市场的需要,也推出了部分虾饺、烧卖等“粤式点心”产品。伴随着HC公司业务的开展,香港市场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更加激烈,各品牌纷纷展开低价促销策略,加上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待遇的提高,使得HC公司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市场增长在最近两年开始放缓。

通过对国内品牌产品的,使得HC公司对国内生产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和超市的合作过程中,HC公司逐步开始帮助超市为其自有品牌提供OEM产品。OEM合作方面,HC公司主要负责按照超市的产品要求寻找合适的国内厂家,谈妥生产条件和价格后,由HC公司负责采购,然后将产品配送给香港的超市。在OEM产品方面,HC公司面对的竞争相对较小。这里面主要原因是,香港本地的各大品牌厂家都比较注重经营本品牌的产品,对超市的OEM还不太重视;同时各知名厂家也担心贴牌产品的销售会影响本品牌产品在香港市场原有的市场占有率。但HC公司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存在大量愿意为国外企业提供贴牌加工的食品生产厂家,香港品牌的冷淡和国内工厂的重视,为HC公司帮超市寻找工厂OEM创造了机会。OEM产品销售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一方面是因为超市比较重视自己的品牌,会主动推广自身品牌产品;另一方面由于超市本身在香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虽然都是内地产品,但打着超市品牌旗号的OEM产品就比较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2.计划实施HC公司的发展战略

2.1对目前增长快、利润高但销售量占公司销售比重较小的拉面、泡菜等产品,扩大销售面,增加商场的铺货率。

2.2加强与超市在OEM产品方面的合作。

2.3对销售量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如速冻煎饺、速冻水饺可以考虑和国内品牌知名度不太高,但是又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速冻食品生产厂家合作,由其贴牌推出HC公司自己的品牌产品。

2.4大力发展休闲食品等利润较高的产品,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HC公司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和对超市销售产品的调查研究,发现花生类产品香港销售量较大,但是市场上产品主要是产自印尼的“万里望”和产自成都的“天府花生”,而中国主要优良花生产地山东花生却少有销售。针对这一市场情况,公司决定同国内花生厂携手推出HC公司自有品牌的花生产品,目前产品设计已经完成,同超市也已签订销售计划。

2.5开发海外市场,由于中东地区对速冻蔬菜需求量较大,可以香港作为发展转口贸易的基础,然后同内地生产企业一起增加出口产品的业务。

2.6内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消费能力逐渐增高,HC公司可以利用身处香港的有利条件,挑选国外品质较高的食品进入内地销售。

篇3

【关键词】通信企业 市场营销 营销策略

一 通信企业营销行为的特征分析

市场营销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一定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劳务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销售给客户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工商管理行为。市场营销的主体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对象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客户,市场营销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营销策略。

现代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是电子信息传递技术产品的营销过程。由于通信企业具有高技术和高投入的经营特征,因此电信企业的营销过程相对于其他企业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这些特征体现于对大客户的依赖度较高的特点上。由于电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重依赖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的广泛使用,同时在产品开发过程当中需要投入的资本数量较为庞大,因此产品本身具有的价值较大,价格较高需要具有较雄厚的资本的客户进行购买。同时通信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公共资源进行利用,供求双方需要具有较强的公共政策影响能力,以实现相关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大客户对企业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公共资源的顺利取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信企业市场营销过程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保证产品技术信息的保密性。营销手段的技术性是进行通信业市场营销过程的重要特征。现代企业中技术水平的强弱本身和企业的资本禀赋具有紧密联系,因此,能够与通信企业进行现代化的市场营销过程,并完成卖卖双方的顺利对接这一条件本身,要求通信企业同具有较强技术力量的大客户进行广泛合作。

最后,通信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市场外部性。通信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很强的信息化特征,其产品直接适用于现代化的信息传递过程,因此往往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往往超过经济层面。同大客户的合作将减少企业本身在进行经营生产过程当中可能存的信息风险,增强商业行为的公共安全性。一般情况下比较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这在我国电信行业主要为国有资本主导的情况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通信企业进行现代市场营销必须重视与大客户的广泛合作。

二 通信企业制订市场营销策略的准备工作分析

市场营销策略要依据市场营销人员所面临的基本经济环境进行制定和选择,以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的选择需要进行市场环境的分析作为其基础。

市场环境的分析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等几个基本的过程。通过完成对市场环境的分析,营销人员应当明确市场营销过程的所面临的基本市场条件,并为策略的制定奠定良好的信息资料储备基础。

市场环境分析的首要过程是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通过现代统计技术,进行商业信息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市场调研的基本目标是对市场的现状和来发展趋势进行掌握。市场调研根据其对象的差别可以划分为宏观经济环境调查、技术调查、用户调查和销售调查。由于通信企业的主要客户来自于生产型企业,因此,其大客户群体的消费构成主要以生产性消费为主。生产性消费的宏观经济环境调查分析,主要针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企业直接生产经营的产品的主要购买对象的基本产出水平,根据比例分配原则对企业将会面临的产品需要量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两部分。现状分析主要针对现有的行业产出水平进行相关数据的测算,分析企业现有的短期产量和短期内的市场需求状况是否匹配。长期的经济趋势分析应当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行业和市场变动的分析,要求分析过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技术调查和用户调查针对企业所面

临的单个消费者进行。在通信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当中,应当主要针对具有一定规模且数量保持稳定的大客户进行。两者都应注重客户自身的特点、影响客户需求的因素和用户的潜在需要应当作为调查分析的重点项目。

市场销售调查是市场调查环节的中心环节,是对现实营销过程的实际成果的调查分析。销售调查首先应当明确对市场销售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一定的区域内的销售状况,对脱销、滞销和产销两旺等市场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市场销售调查也应当注重对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调查。在现代市场营销学当中,产品生命周期指某以特定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产品存续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从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环节开始计算的,产品经过新产品开发,最终进入市场,它的产品周期才正式开始。如果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进行销售调查之后,证明已经进入末端,则市场销售人员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向企业主管人员进行反馈,并建议主管人员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的最大利润的基本目标。

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过程,需要依据现代统计学和企业工商管理本身涉及的基本模型进行量化处理。基本的市场分析手段是应用统计学中的线性回归思想,对已经收集到的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并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统计规律。市场分析过程侧重于量化分析,对市场中各种数据信息的变化情况进行精确处理,并发现其中的问题。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往往是相互伴随的市场环境分析过程。市场分析目的在于发现数据信息之间的统计规律,而市场预测则是根据市场分析的最终成果进行市场的价格、需求和成本费用的变动情况进行预测判断,为企业的进一步决策直接提供依据。

篇4

关键词:周期财务战略因素

一、引言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大到无垠的宇宙小到看不见的细菌都存在生命周期,宏观经济与企业也不例外。“正如天体一经投入它们的轨道就会无限期的围绕轨道旋转一样,社会生产一经投入这个膨胀和收缩的交替运动,也会由于机制的必然性不断重复这一运动。”经济的膨胀和收缩构成了经济周期,并且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资本主义世界数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是经济活动周期性变化的典型例证。对于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来说,从其创立到衰亡构成了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赖以生存的产出物“产品”(既包括生产企业生产的实物产品也包括非生产企业的产出物如咨询公司的策划方案),都存在一个从设计、研发,生产到投放市场及最终退出市场的周期过程。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形成,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生产、消耗和产出具有生命周期的特性。例如,企业原材料存货具有周期性,某一种技术具有更新周期,固定资产使用具有最佳经济寿命期,等等。这些周期性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状况的运行周转。

在财务上,企业可表述为人们有规则地循环吸纳各种要素资本投入和输出各种价值产出而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一种价值网络系统。企业不论大小,都是经济资源现金流入流出的财务价值系统。人们在创造企业的同时也将人的意志赋予了企业,期望生产某种产品和服务,实现人的意图。形成企业物质形态的那些厂房、机械设备,原材料和产品,其本身不会与外界发生吸纳和输出交流,企业之所以能与外界交流,完全是企业里人和财务资本的作用。人们通过财务资本和产品价值把企业与外部市场连接起来,使企业像有生命的人一样不停息地运动着,并通过产出价值反映人的意志,因而企业具有生物特性和生命周期。

二、周期性因素在企业中存在的必然性

对于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企业来说,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动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尽管企业的运行状况会对宏观经济状况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周期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宏观经济周期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将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处于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当宏观经济处于发展的波峰阶段时,社会就业率高、大部分产业都处于繁荣时期、市场上会出现购销两旺的景象,对于企业来说,面对旺盛的需求市场,只要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内部管理得当,企业的前途是十分光明的。而当宏观经济不景气时,市场疲软、工厂订单减少,产品大量积压,并且大多数的产业也会处于发展的低潮时期。此时企业面对的是萎缩的需求市场,销售资金回笼变慢,存货增加。如何想法设法使自己生存下去是企业此时所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因此,企业只有顺应经济周期的过程和阶段,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才能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对企业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

著名的战略家.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把产业生命周期描述为“预测产业革命概念的始祖。”其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产业在市场的演变历程可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并且,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有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最短的也在60年左右。产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忽略了产业中某种具体产品的型号、质量、规格等差异,因此如果细分产业中某个产品,则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可能与整个产业的生命周期不一致。尽管如此,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可以让人们更好,更容易地认清,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从设立,成长,繁荣到衰退直至消亡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掌握了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就等于抓住了企业发展的脉搏。只有把准了企业的脉搏,企业才会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和战略目标,才能有效地防范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通过不断调整结构来保持与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自身与环境保持一定水平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的目的。

产品生命周期则是现代营销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产品从进入市场到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全过程。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销售额、利润水平及价格等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有利于企业战略更好地发挥作用,使企业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求得更大发展。因此,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产品形成平衡的产品组合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增加经营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良好的产品组合的经营也会有利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延长。

对于影响企业的诸多周期性因素而言,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甚至产业生命周期都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改变的,它们不仅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反过来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战略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经济周期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更多的是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企业只有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的预测、分析来调整自己的战略计划,才能适应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免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冲击。

三、财务战略中的周期性因素

由于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深重,企业惟有切切实实地根据环境及其可能的变化,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实现途径,方能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战略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职能管理的一个构成部分,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企业财务活动并非总是企业的“局部”活动,而是有着许多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内容。因此,财务战略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意义。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一样,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也包括从财务战略分析到财务战略制定直至财务战略实施三个阶段。在财务战略分析阶段,企业需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财务战略的目标及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详细分析。在财务战略的制定阶段,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对分析结果进行理性筛选,并要具体考虑财务战略的结构和风格等制定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的实施阶段则是由企业战略统筹安排,主要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实施的过程。财务战略的分析,制定与实施全过程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在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阶段,企业财务部门要随时跟踪、监控企业内外环境及资源的变化,在环境等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企业仍可实施原定战略,而当环境等因素发生巨大变动时,企业就必须随时调整其战略,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整个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战略不是简单地作出战略决策然后实施这项决策。企业在作出战略决策并付诸实施之前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战略分析。财务战略亦是如此。财务战略制定之前需要进行环境与资源分析,然后明确战略目标。环境分析是财务战略的重心与难点,环境分析建立了一个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结构框架,不管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如何,企业都要受萧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这些变幻莫测因素的支配。在财务战略的分析阶段,周期性因素是企业进行环境分析必然要考虑的因素,企业要对在战略计划执行期间预测可能出现的经济和商业条件进行分析。构成这种分析基础的最重要的设想必须与宏观的经济周期及产业生命周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企业对自己在周期中所处的地位没有透彻的了解,要想准确地作出预测及决策是不可能的,尽管企业自身的营销方案、销售技术甚至市场需求对企业的销售水平都有影响,但是,没有哪个企业不会受到经济周期及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宏观经济环境;投资规模;投资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3-0035-0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依靠投资而高速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投资规模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但投资规模的扩张没有带来投资效率的显著提高。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投资规模扩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日趋乏力,而投资效率的提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的投资行为不仅受到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影响,来自宏观经济环境的外生冲击也是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更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冲击。本文以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试图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三个维度,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经济周期与企业投资

企业的投资规模在完美市场假设下仅与投资机会有关。考虑到企业的投资原则,只要满足期望投资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就会利用该投资机会。由于企业的期望投资收益率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可通过投资机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当经济周期处于恢复或者扩张阶段时,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导致社会总需求随之增长,致使企业的期望投资收益率上升、投资机会增加,加之管理者对市场前景的预期更为乐观,企业往往会在此时做出扩大投资的决策。因此,经济周期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1]。但是,完美市场的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投资行为会受到诸多摩擦因素的影响,导致真实投资规模与最优投资规模发生偏离,即出现非效率投资。由于融资约束现象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经济周期波动会导致资本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投资是否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在经济周期紧缩时期,信贷资本收缩,资本成本上升,融资约束现象更为严重,更容易导致出现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受融资能力所限,大批非国有企业在经济紧缩时期被迫放弃原本拥有的优质投资机会,进而出现投资不足;与之相反,对部分低投资机会的国有企业而言,它们即使在经济紧缩时期也能凭借其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而保持较强的融资能力,进而出现过度投资[2]。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a:经济周期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反之亦然。

H1b:相对于经济周期扩张时期,经济周期紧缩时期更容易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二)货币政策与企业投资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微观传导途径,货币渠道通过投资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货币供给总量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的增加引致市场利率、资本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机会、扩大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基于Tobin Q理论,股价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普遍上升,致使企业的重置成本相对于市场价值趋于下降,企业更偏好于弃旧置新、扩大其投资规模(张超等,2015)。信贷渠道通过资本供给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仅增加了信贷市场上的资金供给、降低了信贷成本,而且在金融加速器的作用下可通过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而提高企业的资产净值、增强企业的资产担保能力,进而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所以,货币政策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对投资效率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影响。在紧缩性货币紧缩下,受货币供应量下降的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出现明显缩减,企业获得信贷资本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面对有限的资金,企业只能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来保持一定的融资能力,同时更加慎重地选择投资机会,从而有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3];基于企业经营风险趋于增加的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加强对授信企业的监督管理,从而降低了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反之亦然。

H2b:相对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更容易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三)财政政策与企业投资

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主要包括“刺激私人投资,产生带动效应”和“抑制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刘扭霞,2000),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规模所产生的影响会因为“带动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大小而有所不同。摹按动效应”看,我国的政府投资偏向于产业链较长的项目,时间跨度大,波及范围广,对私人投资所产生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从“挤出效应”看,我国的政府投资并没有限制私人投资的领域,我国的利率也并非完全市场化,财政政策扩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幅度有限,加之货币政策的反向调节有效缓解了利率的上升,从而控制了私人投资成本的上升、削弱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所以,我国的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刺激作用更为显著。

另外,关于财政政策对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还要考虑我国特殊的财政分权制度背景。财政分权的治理模式和缺乏良好的制度约束,导致我国的财政政策是一种在经济周期下行期比上升期更为积极的“扩张偏向型财政政策”(方红生和张军,2009)。地方官员在经济周期下行时会基于“晋升锦标赛”压力而加大财政支出,迫于地方经济增长压力而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力度,此时国有企业往往因被迫扩大投资而导致出现非效率的投资;反之,对于没有政治关联的非国有企业而言,并没有在财政扩张中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a: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反之亦然。

H3b:相对于财政政策收缩时期,财政政策扩张时期更容易导致企业出现非效率的投资。

(四)信贷市场与企业投资

信贷资本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资金,减轻了企业在投资中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了资本的整体配置效率[4]。我国金融市场制度欠缺、再融资门槛较高等问题导致我国大部分上市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单一,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问题;我国的金融市场依然是以银行为主导,造成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更多地依赖于信贷资本。因此,信贷市场的扩张对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资金供给效应可能更为显著。我国的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的压力,往往会干预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导致国有企业出现严重的预算软约束现象。信贷资源在信贷市场的扩张时期依然偏好于国有企业,造成国有企业呈现出越过度投资越容易获得贷款的非正常现象;对非国有企业而言,信贷市场的扩张并没有让它们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投资不足现象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张敏等,2010)。另外,从信贷市场的监督和治理功能看,相对于信贷市场紧缩时期,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授信企业的监管力度趋于下降,也助长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4a:信贷市场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

H4b:相对于信贷市场收缩时期,信贷市场扩张时期更容易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五)股票市场与企业投资

在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时,企业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波动无关,但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股票市场发展可能影响企业的投资。股票市场对企业投资规模所产生的影响被称为股票市场的投资效应,主要包括两种传导机制:一是基于托宾的Q理论,股票市场的繁荣带来企业股票价格的上扬,企业的q值相应上升,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未来预期趋于乐观,进而带动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二是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股票价格的上涨给投资者传递了企业资信状况优良的信号,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前景的预期趋于乐观,提高了企业从股票市场融资的能力,进而导致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张[5]。所以,股票市场发展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看,由于融资约束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股市准入门槛和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有效缓解了这部分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所导致的投资不足现象;股票市场的繁荣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完善,为企业提供了向社会融资的市场机制,进而推动了资本的市场化合理流动,提高了资金的整体配置效率,从而有效抑制了资金向过度投资企业的流动(王奇,2016)。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5a:股票市场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

H5b: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遵循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了筛选:(1)在选取样本企业时剔除ST、PT股票;(2)剔除了变量的异常值与缺失值;(3)按照研究惯例删除了金融类公司。最终选取在考察期内符合条件并一直存续的样本数为524家。本文所使用的财务数据主要来自于CCER和CSMAR数据库,市场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2001-2015年的统计年鉴。另外,考虑到异常值对分析结果稳健性的影响,而选择对公司层面的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测度

为了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现构建计量模型(1):

INVi,t=β0+β1Qi,t-1+β2Sizei,t-1+β3Cashi,t-1+β4Levi,t-1+β5Agei,t-1+β6GDPt+β7MONt+β8FEt+β9LOADt+β10DEFAULTt+β11STOCKt+β12SRt+Industry+εi,t (1)

模型(1)中的被解变量(INV)表示企业投资规模,借鉴连玉君等的研究方法,本文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表示企业的初始投资规模,并利用总资产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模型(1)中的宏观经济环境解释变量包括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为避免出现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本文在指标设置中尽量剔除了可能的相互影响。经济周期变量(GDP),选用常见指标 GDP增长率衡量。货币政策(MON),借鉴Kashyap A. K.(1991)等的做法,选择实际货币供应量指标衡量,即M2 增长率减去GDP增长速度,减去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速度后所得到的差[6]。财政政策(FE),借鉴雒敏(2012)等的做法,选择财政支出增长率指标作为我国财政政策的变量(雒敏、聂文忠,2012)。信贷市场从信贷资本总量和信贷违约风险两方面进行刻画;对于信贷资本总量(LOAD),借鉴胡国柳(2014)等研究,以我国信贷资本总量的自然对数表示信贷资本总量指标(胡国柳、姜岩磊,2014);对于信贷违约风险(DEFAULT),借鉴苏冬蔚(2009)等的做法,选取我国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表示信贷市场的风险[7]。股票市场从股票市场总市值和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两方面进行刻画;对于股票市场总市值(STOCK),借鉴刘思佳(2010)等的研究,采用上海与深圳证券市场股票总市值代表股票市场的总量情况,并用GDP对该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SR),借鉴周业安(2010)等的研究,用我国股票市场月收益率的标准差表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代表股票市场的风险程度。

模型(1)中的控制变量选取企业规模(Size)、企业现金持有量(Cash)、资本结构(Lev)、企业投资机会(Q)和企业年龄(Age)的滞后一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到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本文还设置了表示行业差异的虚拟变量(Industry)。另外,在模型(1)中,i、t分别表示企业与年代,εi,t为随机扰动项。

为了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现构建计量模型(2):

EFFi,t=b0+b1Salei,t-1+b2Share1i,t-1+b3ROAi,t-1+b4GDPt+b5MONt+b5FEt+b7LOADt+b8DEFAULTt+b9STOCKt+b10SRt+Industry+i,t(2)

模型(2)中的被解释变量投资效率(EFF),借鉴 Richardson(2006)等的研究方法,本文分两步测度企业的投资效率:第一步利用Richardson的资本投资支出模型来估计企业最优的投资支出规模;第二步用企业的实际投资支出减去模型估计的最优投资支出。所得差额的绝对值表示企业偏离最优投资的程度,该值越大表示企业投资的非效率程度越大[8]。另外,将其中所得差额为正的一组定义为投资过度(Over Inv),而所得差额为负的一组定义为投资不足(Under Inv)。模型(2)中的控制变量选择与投资效率相关的企业自身特征变量,包括销售规模(Sal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1)、资产收益率(ROA)。另外,模型(2)中其它变量的解释与上文一致。

三、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公司层面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1中可以看出企业投资规模(INV)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000和06022,企业投资效率(EFF)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000和05327,说明样本企业的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为本文的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表2报告了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1-2015年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所设定的模型(1)中既包括公司层面的变量,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变量,现分别针对公司层面和宏观层面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各公司层面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各控制变量均与企业投资规模或投资效率显著相关,说明本文在控制变量上的设置是有意义的。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各宏观层面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初步证明了本文解释变量设置的合理性。

(三)假设检验结果

本文采用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依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

表5中式(1)表示的是控制变量与企业投资规模的回归结果,式(2)在式(1)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经济周期,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本文提出的假设H1a得到支持。式(3)在式(2)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货币政策,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正,说明货币政策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的假设H2a得到支持。式(4)在式(3)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财政政策,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正,说明财政政策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的假设H3a得到支持。式(5)在式(4)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信贷市场发展指标,回归结果显示信贷资本总量变量显著为正,而信贷违约风险变量显著为负,说明我国的信贷总量配置制度和信贷市场波动风险都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即信贷市场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的假设H4a得到支持。式(6)在式(5)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股票市场发展指标,回归结果显示股票市场总市值指标和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指标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股票市场的发展不能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的假设H5a未得到有效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企业依然具有较强的信贷融资偏好,导致股票市场发展对我国企业的投资规模影响较小。

2.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

表6中式(1)表示的是控制变量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回归结果,式(2)在式(1)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经济周期,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负,说明经济周期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本文提出的假设H1b得到支持。式(3)在式(2)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货币政策,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正,这一结果表明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相比,货币政策宽松时期更容易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本文提出的假设H2b得到有效支持。式(4)在式(3)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财政政策,回归结果显示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H3b未得到有效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政府直接利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运行的力度越来越小,同时也减少了对微观企业投资决策的干预。式(5)在式(4)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信贷市场发展指标,其中信贷资本总量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在于信贷资本总量的扩张缓解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有利于其投资效率的提高,加之非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扩大,信贷歧视的改善,导致信贷资本总量扩张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不确定性;信贷违约风险变量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信贷市场的风险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提出的假设H4b得到了部分支持。式(6)在式(5)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股票市场发展指标,股票市场总市值指标和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指标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H5未得到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股票市场融资对企业负债融资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也并不显著。

3.稳定性检验

(1)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首先,对被解释变量企业投资规模进行指标替代,用企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之和的年增长率表示企业的投资规模,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前文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其次,因为企业的投资行为往往时间跨度较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本文在所设定的模型(1)中加入解释变量企业投资水平的滞后一期变量,采用动态面板(GMM)的估计方法重做上述检验,结果显示与前文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2)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首先,对被解释变量企业投资效率进行指标替代,借鉴靳庆(2012)等的研究方法,用投资对企业价值的敏感性指标衡量企业的投资效率,依次引入宏观经济环境变量与企业价值的交互项,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前文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9]。其次,将样本按照解释变量投资效率的不同,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组,重做上述检验,结果显示与前文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四、结论

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宏观经济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行为。在开放型增长模式下,投资的高速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投资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投资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宏观经济环境视角入手,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投资规模、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以2001-2015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企业的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周期特征。第二,货币政策的扩张能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但不利于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财政政策的扩张能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但对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信贷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但对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的影响都不显著。

参考文献:

[1]RA Korajczyk,A bevy.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8(1):75-109.

[2]陈艳.宏观经济环境、投资机会与公司投资效率[J].宏观经济研究,2013(8):66-72.

[3]Ben S Bernanke,Mark Gertler.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27-48.

[4]Rajan Rhaguram,Luigi Zingales.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6, 88(3):559-586.

[5]Jeremy C.Stein.Rational Capital Budgeting In An Irrational World[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96,69(4):429-455.

[6]Kashyap A.K, Stein J.C,Wilcox D.W.Monetary Policy and Credit Conditions:Evidenc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83(1):78-98.

[7]苏冬蔚,曾海舰.宏观经济因素与公司资本结构变动[J].经济研究,2009(12):52-65.

[8]Scott Richardson.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J].2006,11(2):159-189.

[9]靳庆鲁,孔祥,侯青川.货币政策民营企业投资效率与公司期权价值[J].经济研究,2012(5):96-106.

Investment Scal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MA Hong1,WANG Yuan-yue2

(1.Management Colleg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篇6

一、现金流量的含义与内容

现金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这个概念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它贯穿在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中。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合理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变动维护了一定的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行,这样不仅实现了资产的价值,也有助于提高经济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从资金来源上,公共事业单位与现代企业现金流中所说的资金界定并不是完全相同,医院现金流量表中的资金包括政府补助给予的现金、医院自营业务活动的现金、其他与业务活动相关的现金等。分析现金流量既包括现金的来源,也包括现金的流去,还要分析现金的净流量。

现金流量管理是将三大主要活动纳入一个严密逻辑的管理系统之内。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所在,它的功能贯穿在整个活动中:预测与规划,执行和控制,信息传递和报告,分析,评价。我们依靠现金流管理的高效来获得企业价值,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时运用预算、预测、决策、控制及分析这些管理手段来统筹安排企业的三大经济活动。

二、医院现金流量管理的环境

对于任何一个概念的全面理解,离不开环境分析。现金流量管理实质是一种管理实践活动,它的存在与发展战略都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所以我们说,环境是现金流量管理的起始。基于研究现金流量周围的环境,我们了解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内外部环境的特点,这有助于发挥现金流量管理活动对医院的作用。宏观环境是指一定会计期间大部分企业外部共同的环境,如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环境,等。微观环境是指存在与企业内部的环境,仔细分析微观环境可以深入地了解现金流量管理的内涵。

(一) 现金流量管理的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主要指大环境下的经济体制。像所有制形式、组织结构形式都属于体制范畴。还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在变动,这可能动摇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到从事现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迫使我们去从新选择现金流量管理方法等方面。最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调节国家宏观经济活动的,相应地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影响也是较大的。

(2)法律环境。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包括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等,法制建设既为现金流量管理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同时又对强企业提出严格的要求。

(3)社会文化与教育环境。文化这种因素是渗透在每一个企业中的人当中的,首先影响从业人员的环境及个人素质,职业修养。

(4)金融环境。金融环境这一因素应该说是影响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包括金融机构、利率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会考虑该不该投资,什么时候投资,以何种方式来筹集资金。

(5)技术环境。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企业财务治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可以使用会计财务电算化软件或者erp系统等,将日常的业务输入,系统自动调整分录不需要手动填写,减少账务处理时间,提高效率,而且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

(二)现金流量的微观环境分析

(1)医院的体制因素。现金流管理权利和管理领域的宽度是由医院管理体制决定的,所以管理体制决定了企业环境的现金流量管理是好或是坏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完善,企业理财自主权也变大,现金流量管理成为企业自我主动的行为。对医院也是同样的影响。

(2)医院内部管理水平。虽说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但它也是一个组织,对组织来讲,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企业的运营水平及能力。如果医院有一套完备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而且所有员工都可以严格遵守,这样医院的管理水平肯定高,管理水平高医院的效率就会变高,这样效益必然会好。

(3)经营范围的大小。不同的医院经营规模也会对现金流量管理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医院作为非盈利组织,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还向健康人提供检查服务,不只是为盈利,还有社会公益性质。医院经营活动也较为简单,仅是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三、 医院现金流量管理目标

医院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最终要实现医院健康持续发展,在经营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实现自由现金流量最大化。20世纪80年西方学者提出自由现金流量观点,他们认为自由现金流量不仅在企业价值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经营业绩的衡量,自由现金流更优于净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减去必要资本支出外剩余的即为自由现金流。企业能持续经营下去一定要有充裕的现金流为基础。

篇7

关键词:智力资本 价值 财务分析

在新经济时代,能否有效发挥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随着公司业绩的不断提高,两者的影响分别表现出逐步增强和减弱的总体趋势。

一、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

许多研究者认为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价值,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和最有利的竞争武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将智力资本和企业价值创造联系得最为紧密的是著名学者和智力资本实践的倡导者Patrick H.Sullivan。Sullivan认为智力资本作为公司现金流的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公司利润和价值的主要制造者。Robin Berglun等(2002)运用回归分析,以瑞典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了智力资本和企业价值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并提出了加强公司结构资本建设,提高企业价值的建议。陈劲(2004)等人利用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技术,验证了智力资本和企业业绩正相关;万希(2006)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2003年运营最佳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物质资本和企业绩效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构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贡献,但是结构资本在统计上不十分显著;傅传锐(2007)运用分量回归方法研究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智力资本导向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

(一)财务分析体系的框架

以智力资本为导向的企业价值分析首先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分析。企业价值有历史价值、现时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分,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也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之分。若想在准确分析历史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未来,有必要将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财务报表,采用诸如物价指数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等不同方法调整转换为以现值表示的财务报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对于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财务分析体系构成

1、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主要是以传统财务分析的指标为主。获利能力指标有:权益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营运能力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运资产周转率等。偿债能力指标有:偿债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市值杠杆比率等。

2、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信息可以避免权责发生制下对会计盈余的操纵,反映的信息更为真实和客观,它反映的角度是不同于传统财务分析的,因此,现金流量的分析是现代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金流量指标包括:(1)偿债能力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总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2) 收益质量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营业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自持续经营活动的收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资产总值等。(3)现金充足性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长期债务偿还+资产购置+股利支付),长期债务偿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利支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现金再投资比率,现金债务保障比率等。

3、辅助指标

辅助指标主要是指对企业那些无法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的重要因素进行评价, 这些因素影响到对企业的整体评价,不同企业在这方面的指标会有所不同。主要的指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公司内部的指标:公司的经营策略,领导层的整体素质,公司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等;公司的外部指标: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三、以价值分析为核心的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财务分析理论框架的内容应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以及能影响到财务状况的重要非财务信息。

(一)经营环境分析

经营环境分析包括经济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和企业经营策略分析。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大方面是指国家乃至国际的宏观经济状况,小的方面是指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它们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竞争的活动范围。

(二)基础资料分析

基础资料分析主要是进行对会计报表生成的相关因素分析,比如会计政策分析等,众所周知,会计报表的生成是经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编制的。在这中间包含着诸多的估计、判断,特别是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数据,从而影响到由此所作的报表分析。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依据主要的会计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所进行的相关分析,它能够揭示出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增长能力的分析。

(四)相关非财务分析

相关非财务分析主要是指那些不是财务方面的信息,但是却能影响到财务分析的直接结果,比如公允价值的判断等,它们虽然不是财务信息,去能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客观性。

(五)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依据上面所作的分析,对企业的前景预测和价值评估,它是我们对企业所作的财务分析的终极目标。它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总体变化的性质、趋势进行的分析。进行系统分析,正确和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篇8

本报告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把握行业目前所处的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具体分析该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对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行业总体市场的供求趋势及行业前景做出判断;明确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了解产品定位,把握市场特征,发掘价格规律,创新营销手段,提出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行业市场进入和市场开拓策略,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报告属性

【报告性质】专题调研

【报告名称】

2009-2010年中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

【表述方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浏览

【交付周期】3—5个工作日

【报告价格】8900元

【制作机关】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定购电话】

86-10-88430838(刘老师)88864829(高老师)88864539(云老师)88893867(姜老师)

【传真】86-10-68450238合同下载

报告目录

第一章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节市场发展环境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市场政策……)

一、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趋势

三、市场相关政策及影响分析

1、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

2、全球经济危机对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行业的消极影响

3、全球经济危机对上下游产业的消极影响

4、中国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解析

5、行业未来运行环境总述

第二节产业市场基本特征(定义分类或产业市场特点、发展历程、市场重要动态……)

一、市场界定及主要产品

二、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市场特性分析

四、市场发展历程

五、国内市场的重要动态

第三节产业市场发展情况(现状、趋势、市场重要动态……)

一、市场国际现状分析

二、市场主要国家情况

三、市场国际发展趋势分析

四、国际市场的重要动态

第二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节2009年我国产业市场发展基本情况(现状、技术、产业市场运行特点……)

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特点分析

三、市场技术发展状况

第二节我国本产业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主要问题与发展受限、基本应对的策略……)

第三节市场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上、下游产业对本产业市场的影响)

一、市场上游产业

二、市场下游产业

第四节2006年-2009年产业市场企业数量分析(近年内企业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类型企业的数量变化……)

一、2006-2009年企业及亏损企业数量

二、不同规模企业数量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数量分析

第五节2006年-2009年从业人数分析(近年内从业人员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类型企业的数量变化……)

一、不同规模企业从业人员分析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比较

第六节本产业市场进出口状况分析(本产业市场内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第三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生产状况分析

第一节2006年-2009年市场工业总产值分析

一、2006-2009年市场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四、2009年工业总产值地区分布

五、2009年总产值前20位企业对比

第二节2006年-2009年市场产成品分析(产成品、产成品区域市场)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产成品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成品比较

四、2009年产业市场产成品地区分布

第三节2006年-2009年本产业市场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第四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销售状况分析

第一节2006年-2009年市场销售收入分析(产品销售收入、不同规模的企业销售收入、不同企业类型的销售收入)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总销售收入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销售收入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销售收入比较

第二节2009年本产业市场产品销售集中度分析

一、按企业分析

二、按地区分析

第三节2006年-2009年本产业市场销售税金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销售税金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税金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税金比较

第五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成本费用分析(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利润率……)

第一节2006-2009年市场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销售成本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二节2006-2009年市场销售费用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销售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费用比较分析

第三节2006-2009年市场管理费用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管理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管理费用比较分析

第四节2006-2009年市场财务费用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财务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财务费用比较分析

第五节2006-2009年市场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第六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资产负债状况分析(总资产、固定资产、总负债、流动资产、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率……)

第一节2006-2009年市场总资产状况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总资产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规模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比较分析

四、总资产规模前20位企业对比

第二节2006-2009年市场固定资产状况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第三节2006-2009年市场总负债状况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总负债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负债规模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负债比较分析

第四节2006-2009年市场流动资产总额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流动资产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总额比较分析

第五节2006-2009年市场应收账款总额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应收账款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应收账款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应收账款总额比较分析

第六节2006-2009年市场资产负债率分析

第七节2006-2009年市场周转情况分析

一、2006-2009年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2006-2009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2006-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四、2006-2009年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第八节2006-2009年市场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

第七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盈利能力分析(利润总额、销售毛利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

第一节2006-2009年市场利润总额分析

一、2006-2009年产业市场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2006-2009年销售毛利率分析

第三节2006-2009年销售利润率分析

第四节2006-2009年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第五节2006-2009年净资产利润率分析

第六节2006-2009年产值利税率分析

第八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经济运行最好水平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产值利税率、资金利润率……)

第一节2006-2009年资本保值增值率最好水平

第二节2006-2009年资产负债率最好水平

第三节2006-2009年产值利税率最好水平

第四节2006-2009年资金利润率最好水平

第五节2006-2009年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最好水平

第六节2006-2009年成本费用利润率最好水平

第七节2006-2009年人均销售率最好水平

第八节2006-2009年产成品资金占用率最好水平

第九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重点企业竞争状况分析(产业市场按销售收入前10企业)

第一节2009年企业地区分布

第二节销售收入前10名企业竞争状况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法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省、主要业务活动、从业人员合计、全年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货值、工业增加值、产成品)

二、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企业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应收帐款)

三、企业经营费用分析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其中:税金、财务费用、利税总额)

四、企业收入及利润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五、企业营业外支出分析

(广告费、研究开发费、劳动、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应付工资总额、应付福利费总额、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

六、企业工业中间投入及现金流分析

(工业中间投入合计、直接材料投入、加工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

第十章2009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营销及投资分析

第一节本产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及建议

一、产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二、企业营销策略发展及建议

第二节本产业市场投资环境分析及建议

一、投资环境分析

二、投资风险分析

三、投资发展建议

第三节本产业市场企业经营发展分析及建议

一、产业市场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产业市场企业应对策略

第十一章2010-2013年我国通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未来本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产业市场发展趋势、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趋势……)

一、未来发展分析

二、未来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产业市场“十一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2010-2013年本产业市场运行状况预测(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

一、2010-2013年工业总产值预测

二、2010-2013年销售收入预测

篇9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职业道德;影响

会计道德建设是一个与会计人员息息相关的永恒话题。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会计环境又是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和探讨会计环境对于我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环境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会计道德及会计环境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而会计环境则是对会计活动这一主体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因素的集合。

(二)会计道德及会计环境的关系

会计职业道德不同于思想道德,其本身更具有社会性的特征。职业道德的遵守虽然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自觉,但相当一部分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受到了会计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无疑会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

二、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外在环境分析

会计外在环境是对会计主体所处的并能够对会计主体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的集合。我们把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外在环境分为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工作环境。

(一)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社会环境分析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城邦的动物”,这句话说明,人类是天生集群的,也必然受到其所在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的同时,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风气、文化习俗、道德观念等人文环境。它对于会计人员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一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开放意识等传统观念对于会计人员从业道德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个公民道德意识败坏、自私自利的环境下是不会诞生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的。

(二)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经济环境

会计产生于经济活动,服务于经济活动。经济环境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经济越发达对会计的要求越高。在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因素中,经济环境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体制、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资本及货币市场的发达程度、关联方的利益分配等。下文分别对于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1、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宏观经济体制;二是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活动,间接作用于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经济体制紧密联系。

2、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需要依赖税收、财政、融资等国家经济政策,同时也受其制约。经济政策调节着企业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调节着企业的会计活动,最终作用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影响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如企业要上市,必然需要达到国家的相关上市条件。而一些达不到相关条件的企业,为达到目的,往往会采取对资产负债表等技术处理的手段,这无疑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一次挑战。

3、资本及货币市场的发达程度。企业参与经营活动,必然需要通过资本和货币市场作为媒介。一个健全有效的市场,必然是一个会计信息透明高效的市场。而一个会计信息透明高效的市场,必然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4、关联方的利益分配。企业的关联方包括企业内部的职工,企业的主管部门(工商、税务、财政部门),这些关联方之间的利益分配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行为,最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产生影响。

(三)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制度环境

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法制健全。会计人员置身于经济活动之中,难免受到各方面利益的诱惑。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会计人员,往往会寻求一些法律制度上的漏洞为自己谋求经济利益。而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无疑对于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制度环境为会计职业道德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四)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工作环境

篇10

[关键词]合肥工业大学;MBA教育;发展战略;SWOT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4—0015—05

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管理落后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要具有竞争力,就需要大批掌握市场规律、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巨大的人才需求推动着中国MBA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MBA教育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的MBA教育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从1991年试办开始,我国MBA试点院校从最初的9所增加到现在的236所,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MBA教育的水平,是从事MBA教育的院校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 环境分析

1.1 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一般采用PEST分析法,即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这四大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MBA教育虽然不是企业行为,但采用市场化运作,这四大因素同样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1)政治环境。(1)教育部对专业学位设置的审批制度有较严格的程序和标准,符合MBA办学条件的高等学校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进行试点,并在招生后有一届毕业生时,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制定的培养方案和评估标准对办学单位的教学水平、办学条件、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估,符合办学条件的MBA培养院校才可以继续办学;(2)国家对MBA教育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改革,招生考试、教学评估体制逐步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需要,招生学校的自逐步放开;(3)教育主管部门正在逐步增加招生院校的数量,现在具有MBA授予权的院校越来越多了。

2)经济环境。(1)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得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从1991年到2011年5月,MBA累计授予学位142421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现代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技术MBA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网上贸易、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需要大批具有工商管理知识和一定专门技术的专家。

3)社会环境。(1)社会对MBA的认识趋于成熟。中国的MBA教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人们对MBA认识已经从比较模糊到回归理性阶段,目前的MBA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每年报考MBA的学员在减少,但是获得MBA办学权的院校在增加。各个学校都在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扩大生源。整个MBA的教育竞争虽很激烈,然而由于中国的企业数量比较多,这个市场还比较大:(2)MBA学员年龄偏低,阅历较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3)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传统文化中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想逐渐淡化,物质的、功利的人生追求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健康甚至生命进行造假等,这些社会文化环境的问题要求MBA教育不仅要提供完善的管理知识体系,更要培养管理者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4)技术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MBA教育提供了现代技术手段。除了运用电脑、多媒体设备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还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进行远程教学。网上教学可使外地的学生都能接受到著名商学院知名教授的指导,双向交互式交流犹如现场教学。

1.2 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MBA教育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日渐成熟。各高校在适应市场的需要中逐渐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国内已有较高美誉度。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MBA教育机构与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如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与欧洲管理基金合作承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中国MBA教育市场占据了突出的地位。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开始采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行业竞争态势分析。一个产业的竞争状态取决于5种竞争力量:现有的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主要替代产品、买方谈价能力和供方谈价能力。

1)省内高校间竞争能力比较。安徽处于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东部地区较为落后,急需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杰出企业经理人。到2011年,安徽省有5所大学具有MBA学位授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都在合肥市,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金融类大学,在蚌埠市,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工科大学,在马鞍山市,安徽财经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具有一定地域优势,很多考生考虑交通和住宿方面的便利愿意就近读书。

合肥工业大学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大学,下面对这3所大学进行比较,主要着重于支撑MBA教育的因素分析,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