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体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的身体对学生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的身体对学生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高校 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是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终身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几点实施方法,希望对终身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1.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终身体育教育重要性

学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那么发展终身体育就很重要。

(1)发展终身体育能增强身体素质。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仅仅靠体育课堂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体育锻炼必须深入到生活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青少年时期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锻炼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人一生的身体状况。所以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

(2) 终身体育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学方法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比以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更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意识,满足学生运动健身的需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有利于去完成学习任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2 高校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的提高要靠长久的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要从点滴做起。高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进行终身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是其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和教学计划,能实现学生健身的目的。学生在校期间,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快速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增强学生身体机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学习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2.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的方法

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与运动意识,这是促进学生终身锻炼的前提,如何实施终身体育教学呢?如何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呢?这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形式创新。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就要立足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合理进行体育课的设置,做到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进。要结合学生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强化基础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培训,让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给他们展现自己特长和特色的机会,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重视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自己去重视体育锻炼,才能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使学生从体育锻炼中终生受益。

(3)课内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上,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扩大体育教学的广泛程度,多开展课外运动,比如课外进行比赛,组织体育活动,成立体育爱好俱乐部、组建篮球爱好者协会、足球俱乐部等。这些课外教学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此外,还可以举行短期培训的方式对体育项目爱好者进行培训,实施强化教育,比如可以针对健美操爱好者进行健美操培训,让学生利用起课余时间,能有效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营造一个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往往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有着很大帮助,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前,很多学生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身体状况不佳,这些学生往往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能激起学生的健身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把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定期进行体育宣传,在宣传板上设置体育文化板块,展示体育的魅力,熏陶学生体育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举办体育文化讲座,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3.结论

体育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高校体育更是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要注重终身体育的教育,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好学生终身体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运动 健康 关系

一、体育与健康

(一)健康的重要性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否则一切都将是徒劳。有一个比喻可以形象的来说明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将身体看成1,而金钱、地位、子女、房子等都看成0,只有1健康的存在,那么才有后面的若干的0,如果没有了1,再多的0也将代表不了什么。虽然这个比喻很通俗,但它却深刻反映出健康的重要性。

(二)体育与健康的内涵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逐步意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必不可少的活动。但是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基础层面上,认为只要身体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世纪已经提出了三维健康观,即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合理的膳食、运动量等是通过运动来获得健康的主要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考虑到“量”的因素,所谓量变引起质变,我们不能否认某种方法在对促进健康上的作用,但要控制好“量”,否则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关于体育的概念解释有很多种。目前,较统一的解释为“体育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1]”。其中身体运动是基础,促进身心发展是目的,文化活动是形式。根据体育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体育分为三大类。1.竞技体育,其以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为目的,在比赛中不断挑战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极限。2.大众体育,其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3.表演类体育,其以促进经济发展、公益等为目的。我们常说的学校体育可以归类到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中去。体育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二、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一)不良的生活方式

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调查,大学生的肥胖率和近视率分别为29%和13%,且呈现每年稳步上升趋势。分析其成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原因:1.缺乏体育锻炼。2.不良的生活方式。作为个体来说这两个因素我们都可以人为控制,但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自律能力严重下降,对于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课余时间基本都花费在打网络游戏上,每天休息时间较晚,不进行体育锻炼,连每周一至两节的体育选修课也不去上。正是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鉴于上述原因,建议学校加强考勤管理制度,对旷课达一定次数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其次,学校将可以组织学生跑早操,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吸烟喝酒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中有28%的学生吸烟,其中男性占据了绝大多数,女性仅占极少部分,在大学生吸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的烟瘾较大,每天吸烟量在一至两包,甚至更多。吸烟不仅危害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危害周围的人,可谓百害而无一例。目前,每年因吸烟引发的肺癌患病率逐年增长。适量的饮酒可以增进心血管血液流动,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但过量饮酒、酗酒对身体的危害都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很难掌握住这个“量”,往往过量饮酒。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力度。同时,作为学生也要加强自控能力,尽量戒烟戒酒。

(三)心理因素

相关调查显示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逐渐趋于幼龄化,高校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大约有20%,多数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仍与我国的应试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分数论成功”这个定式思维中长大,从小到大只知道学习,课余生活基本被各种补习班所占据,没有时间去接触社会,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都由父母来解决,自己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分数。这样一来当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一些学生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增加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孩子逐步接触社会,慢慢适应社会,而不是做一个只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做的人。其次,学校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最后,作为学生个体来说也要明确,我们唯有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取得成功。

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种体育运动对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只要体育运动是科学合理的,在一定“量”的范围之内,其就可能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积极地作用,但过量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严格控制运动量,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运动原理。

身体健康的测试指标有很多,但形态和机能是最直接、简单的指标。形态即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我们可以改变相关部位的肌纤维,从而塑造健康的形态。机能即人体的系统的工作能力,体育运动是促进人体机能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任何一种体育运动,不仅是我们所看到的外在的肢体运动,其内部多种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长期进行耐力练习能改善呼吸系统运输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能力。体育运动可以使各个系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适应性

适应能力的发展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不断锻炼而得到提高的,体育运动则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人的生物状况,同时还能消除由于不适应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些人会将它憋在肚子里,自己生闷气,最后导致身心都遭到了损害,而体育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多数采用运动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在球场上奋力奔跑、大吼大叫,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运动过后心情舒畅,自己心中的不快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从而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的任何一个有目的、有社会倾向性的活动都必须通过心理活动来调节[2]。心理活动是三维健康观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任何体育运动中都会产生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好坏取决于体育运动的强度,当体育运动的强度适度时,可以使人兴奋,精力旺盛。体育运动的内在精神是努力拼搏、永不放弃,在一场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双方为了一分拼尽全力,永远不放弃,即使输了比赛也要让对手对自己竖起大拇指。长期进行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得到锻炼,其自信心、心理抗压能力不断提高,这在一些耐力项目、同场竞技项目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一些团队项目也能增强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在当今比较火爆拓展训练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具有两面性,体育运动在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上也有两面性,因此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取其利而避其弊。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各部分机能,起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超负荷运动或者采用不科学的练习方法会损害人们的健康。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科学的适量的练习方法,当自我感觉运动强度较大时,可以进行一些小强度的锻炼或者停止锻炼,以避免过量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健康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大学生也要摒弃自身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之适量科学的运动,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贾莉莉.体育运动与健康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4(4):40-41.

[3] 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37-39.

[4] 吴秀云.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102-104.

篇3

关键词: 强健体魄 锤炼意志 优良品质 竞争品质 合作品质 

体育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主要原因就是体育在高考中不算成绩。但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学举足轻重,必须重视起来,因为体育教学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学对强健学生体魄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理念指导下,像体育这类学科在教学中处于弱势学科,毕竟我们不参加影响学生未来命运的高考。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过于强调智育,而忽略体育的错误指导观念。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即使我们培养出一名超级人才,但是这个人的身体素质不行,年纪轻轻可能就没了,这岂不是一种重大损失吗?因此,我建议学校重视体育教育,为学生强健体魄打下坚实基础。有一种观点我特别赞同,身体不行,其他一切等于零。事实上也是如此,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那么,如何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呢?答案就是加强锻炼。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我身边的几个同事在前年进行例行体检时,查出了好多问题,比如血糖高、血脂高等,于是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向我请教怎样才能收获健康?我告诉他们,要想获得强健的体魄,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注意饮食,二是注意锻炼。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必能收获强健的体魄。我在体育课上就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讲给同学们听,由于这些人都是同学们身边的人和事,对孩子们的触动都特别大,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 

二、体育教学对锤炼学生意志的意义 

坚强的意志是成就任何事业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作为后盾,则将会一事无成。事实上,加强体育教育可以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十分重要。 

有的学生可能说,上体育课,跑步、一跑就是好几圈,多累呀,我受不了。我想说,如果在操场跑上几圈都受不了的话,那未来我们还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呢?事实上,无论我们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功的。 

加强体育教学,注重平时的体育锻炼,都需要坚强意志,就拿比较平常的课间跑操来说,跑一天很容易,天天坚持就不容易了,天天坚持跑好就是更不容易的事情了。可以说,跑一天不需要什么坚强的意志作为后盾,但是若要天天坚持、达到风雨无阻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就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就需要从这些平常的体育锻炼做起。 

三、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意义 

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好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竞技性体育项目对学生竞争品质的培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要敢于参加竞争,要善于竞争。因此,为了适应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具备正当的竞争意识。所谓正当的竞争意识就是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的竞争,我们拒绝不正当竞争。因为用不正当的手段竞争即使获取了胜利,也是不光彩的,严重的甚至是违法和犯罪,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讲清楚这个道理。 

比如,在一次班级拔河对抗赛中,两个班级势均力敌,竞争得相当激烈,但此时一个班级突然向裁判反映,说对方参与拔河的人数不对,多了一个人,这是一场不正当的竞争。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比赛暂停,立即清点各班参加比赛的人数,结果正如那个班级的学生所说,另一个班级多上了一个人。于是竞赛委员会取消了作弊班级的比赛资格。事后,很多学生想不开,感觉受到比较大的委屈,认为不就是这么点小事吗?值得做出这样严酷的处理决定吗?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作弊班级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竞争,也没有正确地参与竞争,这是一个严肃的原则问题,因为竞争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就不可能保证结果的公正性。所以,我告诉学生,无论是在体育比赛中,还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遇到竞争时,我们一定要敢于竞争,不怕竞争,但竞争时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采用正当的手段,不得做出违背法律和道德事情,否则,我们必将接受惩罚。 

2.团体性体育项目对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 

篇4

关键词:体育教育;改革现状;良好品质

高中体育课程的开设,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做任何事情,首先的必备条件就是能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健康的w格才能够帮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以后的成功道路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高中体育课程的教育和学生的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针对高中的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和建议。

一、现代我国体育教育被忽视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

(一)高中的体育教育教学被忽视的原因

当代的高中学生,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就已经倍感压力了,再由于父母、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所给予他们的期望太高,他们肩上的压力就在不断增加,导致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都把时间用在了补课、学习上,因此,高中的体育课程就被忽视了,潜意识里认为体育课程就是一门副科,上不上都无所谓。这就是我国当代高中体育课程的现状以及被忽视的原因。

(二)解决高中体育现状和问题的方式和策略

1.教师、学生要树立起积极的体育观念,强化体育意识。高中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生的学习素质和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换句话说,就是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自身体育观念的树立。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识薄弱,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首先就是要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寓教于乐。

其次,要在学校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体育教育。

再次,要改革高中学生的体育竞赛制度,多增加一些不同层次、不同项目、不同水平的小比赛、小游戏,但是一定要注重智力和体力的良好结合,锻炼学生体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随机反应能力、组织能力、团结的良好品质等。

2.积极运动,锻炼良好的体魄要从学生抓起。社会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需要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和身体素质。学生在校期间,是学生长身体,锻炼健康、强壮体格的重要时期,所以,学生在学校期间锻炼身体是非常有必要的。高中学生面临的是高考,在学习、升学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每天都是应付不过来的试卷、考试,几乎没有锻炼身体、户外运动的时间,就算是开设了体育课,学生几乎也是很少运动,甚至高三已经把应该在课外进行的体育课挪到了教室来上,也就是说把体育课当成了自习课,这是一个很可悲的现象。

因此,高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觉性,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且一定要把锻炼的时间留出来,要注重劳逸结合。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要经常留意学生的动作。比如,我经常会见到学生在课堂上哈欠连天,甚至萎靡不振的现象,这就是学生平时不锻炼,不参加体育锻炼,缺乏运动所导致的后果。

其实,从现代社会的角度讲,学生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健康的体魄才是学生走得更高、更远的基础。

因此,只有全面重视体育课程,加强学生的课外运动,才能够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切实实施和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还要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帮助和鼓励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

3.从大环境入手,重视起高中的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应试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了,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个教学阶段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支持、指导和重视,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工作取得成功,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重要保证。

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一定要加大力度落实到实处,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代社会对升学率的重视程度,导致高中的体育教学依然处在被动的地位,包括许多的家长、学生、教师都还不是特别重视体育教学,如果想要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取得突出的成绩,迈上更高的台阶,还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

教育部门要为高中学校增添体育设施设备,派遣更有能力的体育教师,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提供高质量的环境,激发高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户外运动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好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锻炼不如让学生主动锻炼。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技巧,让学生爱上锻炼,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才是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

篇5

关键词:身体健康;身体素质;体育运动

最近几年,国家为了促进初中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在全国范围内都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好多同学都因为这样的活动,得到了锻炼,并形成了很好的运动习惯,操场成为了我们的乐园,运动时洒下的阳光是对我们最好的奖赏,在所有运动当中,最受欢迎的便是田径运动,在奔跑的过程中,同学们开怀大笑,尽情奔跑,不仅增强了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释放了心灵,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帮助大家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生活态度,并用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

从前我们忙于学业忽略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许多同学小小年纪就带上了眼镜,每到季节交替时,班级就有许多同学会生病,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影响了生活,现在经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体育运动,我们明白了智、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了无论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支撑,尤其是对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已经从小学的基础转向系统化,正是重要的学习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健康的身体,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中,在运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是近些年来校内老师组织最多,最受欢迎的一种体育运动,它不需要很强的运动相关知识,也不需要很强的运动基础,只需要一块空地就可以进行,主要以跑、走、跳三种形式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可以开展各种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田径运动项目来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而且,田径运动是其他众多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比如百米跨栏、跳远、竞走、跳高等等,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我们的身体协调性,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篇6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质健康 监测 构想

中学生的健康水平及体质好坏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塑造中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生全方位正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现阶段中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及体质的现状,探讨影响中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的因素,为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关于体质与健康的概念

1.1 体质

关于体质的概念,古已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升,体质的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体质概念是,198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在泰山会议上明确给出的“体质”的定义,即“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性的、相对稳定的特征。①它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适应能力等五个范畴。②

1.2 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没病就是健康”。而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痛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2 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现状

笔者通过对云南省二十余所中学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监测数据不完善

(1)通过调查发现,各中学皆有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数据,但数据较少,常局限为单纯的形态学测量及普通身体检查的数据,例如基本的身高、体重、胸围以及视力、色觉、肺活量等。而关于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如肌力、爆发力、耐力、柔韧等数据大多是根据平时体育课的成绩来判定的,缺乏系统性。自从近年来体育科目进入中考,各中学初中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给予了重视,而高中部重视程度就很低。(2) 缺乏心理学方面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数据,各中学都面临升学压力,普遍认为监测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的任务,学生在中学时代的首要或唯一任务是努力学习,从而获得升学机会。所以,在学生心理监测和社会适应能力监测方面几乎是空白。

2.2 监测数据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现有的各类基本身体检查数据大多来自初中入学和毕业时的体检,高中入学和毕业时的体检,而部分身体素质数据来自学生体育课成绩,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在每学期都有侧重点,所获得的数据缺乏系统性,甚至有学校在高中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复习理论知识参加高考而挤占了体育课的时间。由此,我们发现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数据是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我们很难判断学生在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中体质发展变化的具体状况。

2.3 监测数据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仅有的监测数据并未引起学校和学生的足够重视,通常,学生的基本身体检查数据用于判断学生身体是否有缺陷而限报某些专业,而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在中考中加入体育加试后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但在高中,学生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3 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构想

3.1 进一步完善数据

(1)应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执行,按规定初中生和高中生都应测试以下项目,身高标准体重和肺活量体重指数是必测内容,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选测一项,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选测一项,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选测一项,由于中考的体育加试与该标准相配合,初中毕业生皆有以上数据,高中生缺乏监测,应予以测试。

(2)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目前,中学生心理问题颇受人们的重视,关于中学生心理调查的文章也很多,中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已成人们的共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此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与自我角色的形成,获得自我同一性与避免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这时期的青少年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同时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此时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监测学生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若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疏导或心理干预,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有良好作用,有利于让学生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升学压力,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将来临的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

3.2 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数据库

在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每学年定期测试,并保留测试数据,以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有利于系统的监测学生体质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篇7

关键词: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教育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4、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针对体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赋的,它是在后天接触、参与、实践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的。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正确合理地选编教学内容,既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使他们感兴趣,多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影响的体育比赛、体育欣赏等;运用多媒体教学感染学生;多安排游戏竞赛等练习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培养运动兴趣,使学生一直保持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通过知识、技术的获得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引起自觉创造性地探究,从而唤起运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创设良好的氛围,增进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安排一些力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的练习,造就一副强健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特质基础。对于某一教材,教师不是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创设一个情境或引用一个观点,提出一个问题,导入课堂,然后有目的地安排一系列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我体验中自我总结归纳动作要领、技术原理等,在练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讨论交流、自我选择等,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在自尊、自信、自制和自强的基础上自爱,正确地对待自己、别人和客观世界。另外在教学中,少进行单调的跑、跳、掷的技术传授,多安排些教学比赛和游戏,利用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可以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一些公平竞争机会,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在竞争中学会相互协作,通过竞赛一决雌雄,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锻炼失败者的受挫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鼓舞成功者的斗志,建立信心、形成动力。

4、课堂教学之余多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和发展,在活动课上学生的活动范围更为广阔,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自主和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面对体育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作为体育教师,努力掌握有关知识,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不容忽视。这既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也是体育事业发展本身的要求。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育的最佳功能,真正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并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丁雪琴《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1998.5

[2]周成林 《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1997.5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目标;策略

小学阶段,若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首选一定是体育课。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体育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儿的,跑跑跳跳顺便就把身体锻炼了,因此,很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连基本的准备活动都不会做,有的运动后大量饮水,不知道控制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这些都是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且不利于健康体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以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为目标,针对目前小学体育的实际情况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必要性

1.小学生身体素质达标率低

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的项目主要以一些基本的体育项目为主,例如,跑步、跳远等。很多学校呈现出的报告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达标,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体育测试的形式化使得这一测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学生和家长对这一测试有轻视心理,这导致学校和老师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真实身体素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造成了体育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尴尬地位,最后损害的却是学生的身体健康。

2.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项目的热爱

由于家长们工作繁忙,造成了家庭运动的缺失,许多学生便将热情转移至学校的体育课上,希望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可以和同学一起运动。而学校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些集体运动项目,例如拔河、跳绳比赛,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有助于形成一个健康团结的班集体,进一步说明了推行健康体育的重要性。

3.课业负担重,体育课活动时间少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拥有的体育课时间也开始慢慢变少。从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一年级到三年级体育课开展得比较好,学生除了课程安排的体育课还开展了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三年级到五年级的体育课就没那么乐观了,而六年级的体育课则出现了大量被挤占的情况。这说明年级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轻,相对而言会有更多的体育活动时间。就其原因来讲,不过是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此形成了“重智轻体”的现象,造成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身体肥胖、近视已经成为小学生典型的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目前,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在大部分地区都还只是一个形式,这就造成了从学校到家长都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认为小学生年纪小,吃饱穿暖不生病身体就一定好,且不说健康是否只关乎身体,仅就身体这个层面来说,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老师及家长都应该树立一个健康的体育观念。例如,学校偶尔可以组织一场全校范围的体育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趁机向家长宣传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目标。

2.体育课程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体育课的设置应力求在“健康”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丰富,包括小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可以对小学w育增加一些主题模块,像“舞蹈”“游戏与体育”“体操”“安全演练角色扮演”等,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兴趣组织开展,让学生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也能够独立、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同时帮助他们拥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有助于学生今后独立人格的形成。

3.重视小学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重智轻体”是目前健康体育存在的根本问题,这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体育学科的性质,将体育课当作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并将其他基础学科融入体育来解决这一根本矛盾。例如,有的学校运动会可以进一步扩展为综合运动会,从竞技模式向展示模式转变,在单纯的体育活动中加入文字游戏以及数字游戏,同时体育课应有的课时也绝不能被其他学科挤占。

随着当前学校教育的不断变革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为了适应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需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丰富、具体,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洛阳市;白马小学;短跑运动;体育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91-01

一、现状分析

1.体育课短跑现状

田径短跑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体育课必修的课程之一,有效保证田径短跑课的教学质量,是实现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体制有着一定的特点,使得课余时间的田径训练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思考。现代小学生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在激烈竞争的升学压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只是一个理想模式而难以真正实现。很多学校由于教育导向的原因,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进行锻炼活动的环境。再次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是运载工具,二是网络进入生活。有项资料表明,电脑、网络占据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直接导致学生的活动时间不足。在这里就学生体质状况的现象,简单分析造成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2.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活动时间没有保证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小学不得超过六小时。就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和在校时间均不符合国家规定。就学校教育的整体而言,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严峻形势下,已经使许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轻视孩子的体育。以此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大量读书,超量作业,枯燥记忆等等占据了孩子们的正常体育活动时间,无暇顾及体育锻炼。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我国小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学校层面上的体育意识缺乏,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体质一天天下降,已经承受不起正在加重的课业负担啦。压力大,课时多,作业量大,在校时间长,睡觉晚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体质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3.课外活动被网络占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影响学生的体质。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触网络的比例迅速增加。许多学生热衷于此,沉溺于网络虚幻世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种生活方式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损害了身体,而且使得更多学生宁愿虚拟锻炼,也不愿意到室外进行真正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久而久之,运动时间越来越少,运动负荷越来越小,运动间隔越来越大,恶性循环。长时间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孩子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每况愈下。

4.学生自身因素,不爱运动

学生自身体育意识和健康认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不喜欢田径运动学生认为体育课枯燥重复,没什么意思,这也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锻炼中处于被动压抑,学生的个性特征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些都阻碍了学生们的热情。

5.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懒惰

由于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和现代家庭观念的改变,大部分家庭不同程度的存在对孩子的溺爱现象。孩子想怎样就怎样,说什么就什么,只要学习好做什么家长都顺着孩子。使得独生子女们缺乏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怕苦怕累的思想在参加体育锻炼,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避开难度大体能强的项目,选择比较简单轻松的体育项目,这样极大地降低了运动的质量与效果。

二、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

1.为学生减负,给身体加油

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睡眠与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要提倡老师带头参加体育锻炼,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和宣传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对体育锻炼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成为社会的共识。

2.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育

学校应提高体育课的学科地位,增强体育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体育教师教学信心,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体育已被学校重视,学生自然就会上好每节体育课。

3.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利用电视,广播加大体育活动宣传力度,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对自身,工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主动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将积极的教育观,健康观融入到学生工作中去。

4.家长支持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出去游玩、散心、跑步等娱乐活动。为孩子身体健康创造出好的生活环境,做孩子们最好的榜样,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田径短跑运动的健身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是眼下的大任务。

2.建议

加大投入力度,使学生有良好的锻炼物质基础。国家要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出一片广阔的运动场地和设施,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特别是体育场建设,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硬件设施。多给学生身体锻炼的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应确保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参考文献:

篇10

高职院校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能力建设,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即将踏出校门走上社会的高职生能不能在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中立足,得到社会、用人单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拥有一个健美的形体、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也是他们就业和发展所必备的重要条件。形体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同时也能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一、 形体训练的概念

形体训练是一项比较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舞蹈基础练习(以芭蕾为基础),结合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综合训练,可塑造人们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可以说形体训练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

二、形体训练的内容

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为基本站立姿势,手位脚位练习,脚步动作舞蹈组合练习以及把杆垫上一系列基本功练习。主要练习人的基本姿势,即训练正确的立、坐、卧和走、跑及头面部的姿态和表现。基本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各种运动行为的美。日常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往往忽视形体训练,因此经常出现身体不正,弓背含胸,端肩缩脖,腿弯曲等不健康的体态。通过形体训练,从实际出发有针对地练习一段时间,就会练就出一个健美的形体姿态。另外,人的头面部姿态是表达人类丰富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形体训练,对性使它能有正确的姿势与表现,以便充实头面部姿势和神态的美。人的形象美需要其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和谐统一,健身俱乐部的套操中的形体训练,不仅利用了芭蕾、舞蹈、体操舒展的动作训练了人体的优雅姿态,而且也传播了它们高雅的艺术精髓,培养了人的内涵修养,使人的精神和形体之美达到统一,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现代气质和高雅风度。

三、 形体训练的作用

1、它是满足学生对美的追求的一种手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在体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心理要素,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现代社会一种新的三位一体的信念、体型、气质。健康观正日益风靡世界,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具有优美的体型与肌肤比发财更为重要。在爱美、追求美这一点上,女子比男子要求的更为强烈,她们不惜花费巨大的财力去美容院、整形科,或利用下班后的宝贵时间参加减肥班、健美班和进行各种体育锻炼,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方法和手段来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在追求美的历程中,有人这样讲,60年代是追求健壮,70年代是追求苗条,80年代以后则是追求健美。可以这样讲,追求美是人类进行形体训练的强大动力。

2、有利于学生自我综合价值的提高。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完善,要求人本身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人们正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提高自我综合价值的目的.形体训练就是人们所选择的手段之一。强壮、健美的形体和健康的体质,是实现完美自我的基础,是大学生的硬件和名片。健康的形体美、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都是成综合价值的重要因素。通过科学的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形体,使大学生更加健美,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价值。

3、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形体训练是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美教育的过程,是获得形体美和心理美以及美的表现的主要途径。它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形体审美标准,具备辨别审美取向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获得形体美的知识。

4、 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

形体训练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方式。作为青少年的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期,进行形体训练可以使肌肉坚韧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

5、形体训练特别有利于学生们的意志力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毅力等个性特征。形体训练中某一动作的掌握过程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下决心,采取必要的行动才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们不怕苦,要坚持,要克己,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力。

6、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高职学生是未来职场的主要力量,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除了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需具有良好的姿态和高雅的气质。形体训练通过对骨骼系统的弯曲、压拉、扭动等锻炼方法,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从而改变形体,以健美的身体实现自我,逐渐适应激烈的职业竞争,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四、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

1、要充分重视形体训练课程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形体训练能否得到重视,主要取决于观念问题,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形体训练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形体训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必修课程来安排。通过系统、科学的形体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气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激发学生学习形体训练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很好地进行形体训练,首先得要有学习形体训练的兴趣,如果只是为了让这门课过关而学,那训练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学习之前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形体训练的必要性,让他们体会到形体美的内涵,并让他们领悟到不仅在学校要进行形体训练,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这也是必要的一项运动。

3、改变教学形式,进行男女分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男女学生个体素质特征的差异,男女进行适当的分组教学 。女同学在协调性和柔韧素质方面比男同学强些,接受能力强,应增加一些把杆、舞步组合等协调性、柔韧性方面的练习 ,而男同学基础差、力量、素质好,应增加一些跳跃动作 、平衡动作和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同时,注意加强复习,因为男同学对成套动作练习接受慢,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这样才能更好、 更快地让学生掌握形体训练方法 、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形体训练中单凭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必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实施形体教育,能使学生的兴趣 、爱好 、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如在学校成立礼仪队、 舞蹈队 、韵律体操队、 时装模特表演队等兴趣活动小组,学院举办舞会 、文艺表演 、礼仪比赛等活动,这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使形体训练的教学效果得到巩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