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

篇1

关键词:技术商品;服务商品;有形商品;国际贸易

一、前言

在市场准入的技术与服务贸易种类中,技术与服务作为商品参与国际贸易,具有两种不同的竞争特点。技术与服务的国际贸易,不同于实物商品的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将服务行业划分为以下种类: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其相关的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环境,金融,卫生及社会服务,旅游及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交通及其他服务。服务作为一种无形商品,其商品形式就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无形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贸易,主要商品是科学技术发明的使用权力。除了受知识产权法保护已届期满转为有益于全世界人民生活的公有知识以外,大部分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属于私有权利,受法律保护。因此不论是有形商品还是无形商品,都有其归属的性质,都受法律保护。

二、技术与服务商品的物流环节

服务贸易是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服务是商品,服务的买方即是终端顾客,卖方要使其服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必须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务,以买方可以直接消费该服务为原则。从卖方提供服务到买方付款消费使用该项服务这个程序的完成即为交易完成。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竞争的主要特色是一整套的服务程序为一个完整的产品,不能像有形商品那样像零件一样被拆分。有形商品的贸易可以单独交易某种零部件、某种产品原料或产品的某一部分。如汽车制造要从不同的商家购买不同的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汽车以后才能出售给终端顾客。而技术贸易是以提供科学技术的使用权力为原则。技术的购买方得到技术以后,不能直接作为商品进行消费。技术的购买方不是该项商品的终端顾客,必须再进行投资设备,利用所购买的科学技术来生产某种商品后提供给终端顾客进行消费。从物流的角度上分析这些服务产品,服务贸易就是两个环节:服务的供方和终端顾客即服务的消费方。其中,服务作为产品是这两个环节的媒介。技术贸易在整个物流链中有以下环节:技术的供方,技术的受方和终端顾客即市场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受方必须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一个生产要素以后,才能使商品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因此,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是商品,服务的买方是终端顾客;在技术贸易过程中,技术是商品,技术的买方不是终端顾客。

三、技术与服务商品的定价特点

技术与服务贸易的定价方式也不同。服务作为商品同有形商品一样,可以有单价形式。技术作为商品没有单价,只有单独的价格。假如我们拥有一项技术准备出售,该如何对这宗交易进行定价?可想而知,这项技术的价格没有统一的参考价格,因为技术作为商品的价值主要在于科学技术创新的独一无二性质。技术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买方的技术水平,经营规模,该项技术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未来市场份额的预测,而不是像有形商品一样其价格构成是产品的成本加上预期利润。世界上没有技术开发商会开发两项以上性能完全相同的技术供人挑选。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对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不允许仿冒他人的科学技术,不允许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因此,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商业价值都是因买家而异的。服务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这种商品的贸易可以是规模交易,也可以是单件交易,如购买飞机票享受旅行服务。服务的供方所提供的商品本身是系统完整的消费品,服务产品允许市场竞争,但是要符合市场规律,因此服务产品的价格定位一般都有一个规范的价格范围。

四、决定技术与服务商品的顾客满意度的市场特点

技术与服务作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决定其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也有不同的特点。技术与服务作为商品在消费需求中处于较高的消费层次。消费者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将消费提高到满足心理的商品需求方面。消费者对于服务商品的顾客满意度也不同于物质商品的顾客满意特点。一张在市场上发行的唱片,顾客的满意度会因为文化、年龄差异社会及生活层次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顾客满意度。银行的储蓄业务,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银行的利率,营业环境及雇员的业务素质。服务产品同有形商品一样在市场上的竞争因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差异而导致顾客的满意度不同。如银行业,各银行对于所提供的服务投入的资本和人力基本上相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质量大致相同,商品经营的效益却因为时间和地点的差异而大相径庭。例如贵州的银行和北京的银行经营效益不同,而北京的银行又不同于纽约的银行。服务产品所面对的顾客同一般有形商品的顾客有相同的特点,存在着不同的价格敏感度,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因此,假定多家服务企业在同一时空里所投入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大致相同,其所经营的效益会大致相同。然而服务产品的生产要素又不同于有形商品,但却与技术产品的生产要素相同。技术与服务产品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流动资本和人力资源(人力与业务知识),有形商品的生产要素主要由固定资本,人力资源和生产技术组成。因此,顾客满意度的可变性造成服务产品的竞争力的差别。假定相同规模的服务企业在不同的地点投入相同的资本和人力来提供服务产品,由于顾客的差异,各企业的经营效益会不同。又假定在同一个地点多家服务企业投入相同的资本,面对相同的顾客进行市场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本投入的差异也会给各企业带来不同的经营效益。 面对相同的顾客集群,一项服务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对产品注入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投入,比如独一无二的专业技术知识、独一无二的行业管理技术无疑会确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科学技术作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不同于服务产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作为私有财产受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这就决定了在同一个时空内不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完全相同的科技发明参与市场竞争。

五、技术与服务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历史

传统贸易以商品贸易为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服务贸易为商品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品贸易的不断扩大引发了服务和技术贸易的加速。而服务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又更加促进了商品贸易的自由流通。服务和技术作为商品在20世纪80年代尚属不可贸易的商业行为。各国的餐饮酒店基本上不出国门,交通、电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归政府所有,开办医疗、教育、保险事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只有运输业和国际金融业作为商品贸易的辅助行业被记入商品贸易的成本中。科学技术作为国家发展的手段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制。服务行业中,银行、保险、证券又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在开放金融市场方面愈加小心翼翼。在各国给予市场准入的服务行业中,行业竞争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各国采取的各种软硬措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商品的自由竞争。一直以来,各国对于服务行业的经营主要采取垄断和独家经营的形式,即使各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做出了市场准入的各种承诺。但是总体来看,就连发达国家也只对一半多一点的服务行业做出了市场准入的承诺,另外一小半都未做承诺(见表1)。

服务行业进入自由竞争还只是一个新的尝试。而技术商品由于商品的独占排它特点,商品本身具有较强的垄断竞争优势,基本上不参与市场竞争。国际技术贸易面临的壁垒不是买方市场的匮乏,而是技术商品输出国政府的严格管制。因此技术商品进入自由流通的经济环境还需要世界各国进行谈判。

美国在1997年率先对其电讯行业执行“放开管制”,使该行业进入自由竞争的市场。该政策着实给当时的市场带来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1998年,各大电讯公司为了抢占地盘,不惜血本,Bell Atlantic给顾客送百美元现金,Qwest 给顾客送双人国内往返程机票,Sprint干脆率先将价格下压。造成至今电讯业经营的成本居高不下。服务贸易参与国际竞争的历史非常短,等待开放的空间还很大。

六、非关税壁垒对服务与技术贸易自由竞争的制约

服务与技术的国际贸易除了商业服务、通讯服务、销售服务、旅游及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交通服务根据国别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开放以外,其他服务商品和技术商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各国的政策法规的制约。出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因素考虑,对于技术商品的出口有严格的管理,发达国家所提倡的商品贸易自由化并不愿意将技术商品的贸易等同自由化,对于高科技技术商品,明文规定不许出口。而服务商品的进口,对于本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却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服务商品的进口国对于服务商品的进口持不情愿的立场。比如中国的入世承诺中对于教育服务的承诺基本上属于完全开放的市场准入。而美国的入世承诺中虽然也对教育服务的市场准入给与基本上自由的承诺,可是服务行业进入美国市场参与竞争却要受到严格的行业资格审查,教师资格的认定等行业规定给市场准入造成障碍。总体来讲,技术商品的贸易壁垒主要在于出口管制,而服务商品的贸易壁垒主要来自于进口国的进口行业规定。

世界贸易组织在贸易统计中,没有对纯技术与服务两种商品分别进行统计,而是把纯技术商品归类于服务贸易的统计中。然而,纯技术的使用主要在于提高物质商品的生产力。购买一种纯技术就如购买一种生产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要单独确立合同。中国商务部在统计数据中已经开始将纯技术或技术有关的贸易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但是数据中也只涉及技术进口情况,没有技术出口数据。这也足以说明中国的发展对技术进口的需求情况令人关注。由于服务商品和技术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尚属新事物,服务与技术的国际贸易同传统贸易有很大区别,有关服务与技术的贸易特点将随着服务与技术贸易的完全自由化而被逐渐总结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东升.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饶友玲.国际服务贸易[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与WTO法典[M].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4.

篇2

一、改革思路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2]。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外贸单证等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国际贸易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和履行。所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贯通起来。(二)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NCOTERMS2010》、UCP600、URC522等国际贸易惯例、规则和法律条文指导下从事实际操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仅凭老师课堂上的讲解,难以理解具体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该采取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富有实践性特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让学生“干中学”,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态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革实践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综合性、涉外性和操作性等特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注重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的结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从国际贸易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二)尝试双语教学。推行双语教学是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外性特点决定的[3]。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函电往来。如果学生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该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将英语学习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掌握融为一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实施场景模拟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同磋商、报价核算、合同签订、开证申请、备货、商检、报关、运输、保险、结算等外贸业务中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处于做外贸业务的实际情景之中,从而对进出口业务流程有一个形象生动的了解。(四)注重实验模拟教学。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让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五个不同角色,从事不同贸易术语和不同国际结算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尤其让学生模拟CIF贸易术语和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业务磋商、签订和履行的全过程,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感性认识。(五)实施案例教学。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说,广泛采用案例分析与研讨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教师与学生以典型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为中心进行互动和双向交流,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改革考核方式。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期末考试模式,显然不利于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的推进。在国际贸易实务考核中,考核内容应包含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并增加实践考核的比重,将学生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场景模拟教学等方面的表现都纳入实践考核的范围,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形成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

三、保障措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枯燥无味的范式,营造了一个比较活泼竞争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并不彻底。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还处于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的状态;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造成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跟不上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推进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一)学生层面。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等专业基础。因此,学生必须拓展知识面,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全面提高素质。(二)教师层面。教师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施的主体。国际贸易实务多样化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熟谙国际贸易实际操作又要精通外贸英语。因此,教师必须丰富实践操作经验,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推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开展。(三)学校层面。学校要重视实验室设备的资金投入,购置升级版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软件,添置实验室教学录播设备,为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学校要紧密依托外贸公司、银行等,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实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

作者:潘天芹 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3(06):140-142.

篇3

关键词 网络游戏 课堂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8

Research on the Introduction of Network Game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Tak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as an example

FANG Yingy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s a highly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course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should follow the part. Network game is a produc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any people opposed to the network game, but so many young people or even adults can not extricate themselves in droves, what does the reason where? What is the role of this game model for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 as an example, studies this course and the network game specially, points out the network game 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 teaching reference point, finally gives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condition.

Keywords network game;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它与实践环节密切联系,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中各个环节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包含具体进出口中合同的商谈与订立、贸易术语、运输、保险、结算、不可抗力、索赔及仲裁等环节,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国际贸易是一个跨国界、跨文化、环节多、难度大、风险大的经济活动,这些特点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课程的特点,锻炼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好这门课程关乎学生未来就业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授课模式单一。目前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传授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以听记为主,并不能亲身感受到具体实务的内容,也不能从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与乐趣。这种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使得学生在书本上看起来对知识已经理解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各种规则和流程。

(2)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是锻炼学生在国际贸易中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研究国际贸易的特点,过于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而对实践一无所知,没有办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没有实践的强化,学生也根本无法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都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中,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经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中基本不会重视实践课,即使开设了实践课程,教师也只是让学生自己完成,而对实践的结果并不会进行过多的讨论和分析。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课堂和实践课,也并没有更多更好的实践方式,一些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往往流于形式,模拟软件又与实践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培养的学生也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能力。

(4)考核方式不够合理。我国高校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依旧采用考试的形式,这对大多数理论课程或许有用,但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却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的掌握情况。目前采用制定考试范围的形式,从根本上来说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而无法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所以,应当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制定出符合国际贸易实务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定位在对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考核上面。

2 网络游戏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借鉴意义

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认为,游戏是有目的的活动,游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游戏是为了适应将来生活做的一种提前活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逐渐盛行,各种各样的专门做游戏开发的公司上市,网络游戏作为新文化产业的代表,对青少年的认知、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游戏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能不能为我们所用呢?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关注网络游戏对课程学习的借鉴意义,运用网络游戏的思维改革教学课程,让其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就为我们提供了结合的可能性。

首先,将网络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的知识来源于国际贸易实践当中。利用网络游戏的情景模拟技术,可以设定一定的剧情和场景,将学生置身其中;网络游戏当中的过关升级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过关升级的奖励以及失败的重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游戏中不断将重点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记忆。

其次,通过网络游戏可搭建学生展示自己并在情景模拟中真正与他人对垒的平台。网络游戏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将网路游戏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学生既可以选择单机版练习,又可以选择网络版随机与任何联网练习的学生进行对垒,帮助学生应对不同的贸易情景。这种方式比目前实验室软件模拟教学更加具有真实性,学生每次面临的贸易伙伴是不同的,贸易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可以让学生在就业中更好地融入工作之中,并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在学习中取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再次,网络游戏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可以改变目前教学的无反馈状态,即除了期末考试,老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网络游戏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反复的过关练习增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过关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并以此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老师可以不再是教材的宣讲者,而是课堂互动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 网络游戏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现条件

(1)增加实验课课时,保证多媒体实验室学习环境。网络游戏要真正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来就必须有硬件学习环境的支持,全过程的多媒体环境在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网路游戏必须依托电脑和网络才能进行,因此全过程的机房学习环境是保证学生参与到网络游戏学习的重要条件。每个学生通过电脑中的游戏软件进行训练,不断地过关或反复闯关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在学习中得到了不停的反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且多媒体可以演示在网络版游戏过程中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展示给全体同学,这种方式避免了只有参与游戏的同学才能体验,而其他同学偷懒的现象,保证了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

(2)设计学习软件,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贯穿网络游戏之中。开发出令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游戏学习软件是实现网络游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关键性技术,如果没有适合的学习软件,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网络游戏的借鉴意义就得不到体现。据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热衷网络游戏主要在于网络游戏的形式,因此在软件设计中可以引入游戏币奖励、过关、升级等形式,并将获得的游戏币作为期末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形式新颖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软件中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学习评价体系,可以自动生成瑞学生的学习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快乐,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得到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3)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常规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学了多少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传授,并且学生也不善于及时表达在学习中的困惑,教师只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常规反馈教学效果,但考试成绩又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更加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变能力。而将网络游戏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当中,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互动式学习的优势。学生可以在软件的运用中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有了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参考。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宣讲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游戏对战,成为课堂互动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5BJJ034),河南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5240041016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QN-204),河南省社科联课题(SKL20153220),2016年校青年项目基金(编号2016-QND022)

参考文献

[1] 郭楠.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界论坛,2013(8):248-249.

[2] 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2013(8):146-147.

[3] 裴绍焕.互联网思维对国际贸易双语教学课堂改革的启示[J].科技创新,2014(30):319.

[4] 孙艳,吕玉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7):171-173.

[5] 陈颖,叶德万,陈小慧.利用网络资源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教育企业,2006(9):18-19.

篇4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其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案例,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人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问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到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

《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中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人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激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

篇5

关键词 课程群 建设 国际贸易实务 专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56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XIAO Y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the university generally through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enhanc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ut the usual pattern is for a single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effect is small, the leading role is not stro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to the overall goal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tarting to the core curriculum for the lead,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series or parallel with, the overall, all-round construction, so that the expertise of the entire group of students from the vertical lateral master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o achieve fast, efficient, 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effect.

Key words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内涵与外延

从国际贸易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视角来分,可分为:(1)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群;(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是指:在进出口贸易工作中,所有涉及到的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等的专业课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业务层次逻辑关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出口商品展销及交易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进出口报关实务”、“海商法”、“国际商务单证”、“进出口商品知识及检验检疫”、“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等应用类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又可分为:国际货物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实务、国际技术贸易实务。

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知识在外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以国际货物贸易实务为例。一笔货物出口业务(设用CIF术语、信用证结算)全部流程有:

环节(1)交易磋商前的准备工作(市场调查研究、选择交易对象、生产可行性研究、货源调查研究、制定出口商品经营方案);环节(2)交易磋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3)签订合同;环节(4)履行合同(商品报检、租船订舱、商品办保险、发货报关、装船、缮制出口货物单证、向银行交单结汇、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纠纷的处理)。在环节(1)里需要的课程知识有:出口商品展销及交易谈判;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进出口商品学。在环节(2)和(3)里需要的课程知识有: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合同法;国际贸易实务;在环节(4)里需要的课程知识有: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进出口商品报关;国际商务单证;海商法;国际贸易结算等。

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构建思路

2.1 专业性质决定了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必要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门直接与政府、企业进出口工作岗位一一对应的应用性专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在进出口(外贸)公司、国际跨国公司、各类涉外企业、国际货物运输、配送企业、报关企业、金融企业、国际展览公司、政府部门的商业厅、局,海关、商检,驻外商务代表,从事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商品的报关、报检,商品的对外展销、商品的国际采购与分销、沟通出口产品的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商业厅、局从事对外贸易的政策制定与管理等工作。因此,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法律、惯例及其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

2.2 适应职业与就业的需要

2012年7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国际贸易职业分类的国家标准:GB/T 28158-201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标准将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如表1。

推出的职业技能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师(中高级)、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这些证书的考试和职业工作内容都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知识内容。

多年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否提高就业率,适应未来外贸工作的需要和挑战,在校学好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大多数外贸企业,特别是新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都希望在短期内能够扩大本身的国际业务,但他们又没有精力和实力培训国际贸易业务人员,所以他们在招聘时一般都首选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这些企业最明显的特点是采用业务考核的方法决定录用与否,或者进行现场商务会话,或者撰写英文函电,或者要求说明信用证上存在的问题等。而真正能够通过这些业务挑战的毕业生不多。据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外贸人才存在的最大不足是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眼高手低问题,第二是业务技能差。可见,社会上紧缺的是直接能够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及课程群,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群,是由“贸易政策”、“国际经济法律、惯例”、“国际贸易技能”、“商品技术知识”、“金融、保险、运输、国际贸易专业英语等相关学科知识”组成的课程群,是直接影响学生就业、衡量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业务能力强弱的专业实务课程群。因此,加强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以及实训模式和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梳理、整合职业工作业务流程中专业知识的需要(详见图1、2内容)

3 课程群构建方案设计(图1)

4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效果分析

长期以来,专业建设一般都以单个独立的课程建设为主,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群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难以起到横向、纵向、全方位立体地记忆、理解专业知识的效果,知识的掌握也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学生读完四年大学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这些长期困扰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的最优解在哪里?从理论上来说课程群建设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思路。

篇6

关键词:国贸;案例,实践

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目标定位

为了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从事同外商进行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实现交易目标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有从事跟单、货代、独立处理履行合同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有它自己的特点,并体现在务实性和综合性上。

1.务实性。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课堂上告诉学生的是外贸具体的操作方法,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可以给将来从事外贸行业的学生最全面、最务实的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

2.综合性。因为外贸涉及到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一个领域的知识。比如交易磋商阶段需要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知识;将货物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时,需要运用到运输学知识;为货物投保需要用到保险学知识;对货物的支付又涉及到国际结算。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三、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的建议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上述两个特点,本文认为要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须做到以下几点。

1.大量引入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外贸案例教学,将学生引进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能够巩固所学外贸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搜集许多取材于真实的经营环境的相关案例,采用到课堂教学中,用于训练学生的战略、政策观点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入案例。一是用于讲解知识点。案例外贸就是实际业务本身,学生将来从事的也是这样的工作。教材中出现的外贸专用术语,按照书本上的说法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要用大量实例解释基本概念,并讲解在业务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二是通过案例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相当多,大部分集中在贸易术语、结算方式以及交易磋商环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跟学生讨论案例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拓宽思维会有帮助。

2.与学生互动。任何一门课程,与学生的互动都必不可少。尤其是这样一门注重于实际操作的课程,必须在课堂上就让学生有做外贸的体验。所以一定要准备大量实际中会碰到的问题,看学生如何灵活处理。处理方法也许不止一个,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最好把全部可能性都列举出来。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本身的特殊性,可以让学生模拟演出。比如交易磋商,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出口商与进口商,通过商务谈判来确定最终交易条件。以此增加学生参与次数与人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所以,独立学院院校应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与外贸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对稳定,培养外贸实用型人才。引入外贸模拟软件。经过整个业务流程的训练,学生不仅对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有了如何做一笔外贸业务的完整思路,基本掌握了如何与外商进行业务往来,尤其是对于对外报价、交易磋商、订立合同、审核信用证、制单结算等关键业务环节都能够掌握,从而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外贸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的必经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场景中,运用外贸基本业务知识,对虚拟的外贸业务进行处理,包括外贸业务的流程、基本的单据缮制和处理。学生在老师的分配下,扮演外贸业务中各当事人,比如:进出口商或银行。在老师指导下将所学外贸业务知识进行模拟演练操作。一轮业务进行结束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争取做到熟悉各个角色的任务。

4.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教师要主动面对知识更新的挑战,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具备多元化、科学化、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平时多注意国际经贸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经常和外贸公司、商检部门等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单位进行信息交流,不断传输给学生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学科学术研讨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实验和实践教学方面,加强与当地各类外贸企业的联系,选派一些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接触实际业务,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另外,在实习环节,为了解决“实习等于放假”现象的出现,学校也可以建立专职实习导师制度。由实习导师负责各个实习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专业指导和实习效果考核等工作。

篇7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本文分析《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合理化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交易磋商与订立合同阶段,进出口合同履行阶段,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程序、方法及特点,能填制各种贸易单证,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的能力,特别是外贸业务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前教育部长周济在出席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为避免在贸易操作中因经验不足而陷入国际贸易欺诈的软陷阱,或因工作疏忽而导致的贸易失败,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除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外贸专业的教学将重点置于理论的研究和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一个外贸专业的毕业生在以优异成绩走出校门之时,可能对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但可能在一桩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面前束手无策,而这种能力又是外贸行业招聘人员所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技能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为适应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在实际教学中己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通过调查,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学过程仍以理论讲解为主,轻视实践教学。目前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普遍偏低。《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仍坚持“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师往往喜欢多讲理论,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轻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实践教学没有足够重视,·这样很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内实训、实验室相对厦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实验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实践教学建设的效果短期内又很难彰显出来。而且,理科的一些专业,如生物工程、机电、信息等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要远比市场营销、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平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隶学都未能实现。仍然以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有的院校虽有实验室,但利用率不高,只是作为上级检查的摆设,没有发挥其真正效用。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落后,学生的实习机会少,实习老师相又短缺。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师资、设施、场地和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少而简单,只有诸如填制洋证、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外贸函电写作训练等少数几个实践环节,有部分院校开展一些为时有限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很少有学校开压外贸场景实训,从而使得校外实习环节与校内实训环节严重脱节。调查还发现,60%以上的同学反映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更多的来自于课堂学习,缺少实习机会,8096的同学希望到一线企业实习,70%的同学希望有实际业务操作经验的老师授课。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内容,也包括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因此对这门课的授课老师要求较高,不仅理论知识渊博,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开展国 际贸易实践教学需要既有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这种师资的来源不广。在校教师队伍中虽然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不少,但真正有实际业务经验的不多,难以实现《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性。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是提高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教学。

(一)改革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1.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课件、挂图、多媒体、视频等,改变“课堂只能讲”的传统思维方式,把实践技能的培养“请”进课堂,强化学生知识技能的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运输时,单纯的按照书本上的流程讲解,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物流公司的实际装卸货物的视频以及集装箱、托盘的图片,插入PPT课件中,边讲解边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2.精选典型案例,采用启发性教学。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章节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案例。最后再由老师讲评。通过学生先思考,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通过老师讲评,开阔学生思维,为以后实际工作积累经验。

3.改革教材内容,将书本知识模块化、任务化。实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组和内容更新工作,这在目前主要体现为编写更具针对性的教材以适应教学整体方案改革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融工作过程于学习过程。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培养外贸业务能力。 4.请外贸专家走进课堂。学校应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邀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或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贸易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解答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还可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

5.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合、教师评定与企业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考试是促进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目的是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考试的内容必须有较大的覆盖面,既要测试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通过诸如出口还价核算之类的计算题去测试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更需要通过案例分析题去测试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考核中还应加上外贸实验、单证模拟训练、参与性和 单元作品等方面的考核成绩。通过合理的学习成绩考核系统,使学生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注意学习的过程,使学得的知识扎扎实实,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 拟实习环境。

1.建立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在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设有银 行(进出口相关业务)、保险、商检、海关、税务(出口退税)、国际 货运等全景实战模拟演练室。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不同的模拟公司(有出口公司有进口公司).模拟公司与真实公司具有的部门一样。每个部门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并根据实际公司情况,模拟职业环境,设置仿真岗位,使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氛围中学习相应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外贸实习和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2.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在现实中,学生不可能天天与外贸公司打交道,学生在实习中也不可能对外贸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能实践。因此,利用电脑局域网,购买教学软件,在校内进行实践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实验室里,学生利用教学软件,通过网上模拟,实现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从进出口合同的交易磋商、函电往来、合同签订、信用证的开立、出口货物托运订舱、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的制作、银行审单结汇、业务善后等具体操作程序通过一个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案例串连起来,使学生通过实习,产生一种完成一笔出口业务的真切体验,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验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学生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与外贸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积极与外贸公司、海关、商检局、港务局、银行、税务局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联系,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学生通过在现实企业的实践操作,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实战训练,例如单证业务、单据制作、报关报验等,增强其从事外贸业务的切身体会。通过这一实践,一方面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沟通,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还可以进二步促进学习。

篇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与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同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验课程设置中有三大实验:出口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和进口货物投保。这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学生是否能够用全英文以团队的形式,模拟外贸流程完成一份出口合同,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看懂信用证,根据合同内容修改信用证,为其后续的国际结算课程打下基?A,最后考查了学生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的计算。在整个实验体系学时的设置中,出口合同的签订需4个学时完成,其余两个实验分别2个学时。在上课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访谈,我认为目前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中与课程建设脱节,联系不紧密。具体表现如下:

1、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与外贸函电的关系

外贸函电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商务英语,该门课程会教会大家如何用流利的英文书写信函,与外商通过email或者QQ建立业务关系,如何书写外贸中的询盘、发盘、还盘和受盘函。国际贸易实务的第一个实验就是出口合同的签订,要求学生分成进出口商,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函电进行模拟磋商。

2、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与国际商务谈判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中有相关实验环节项目为出口合同的签订,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整个国际贸易流程,需要与相关课程配套学习。国际商务谈判是签订出口合同的必须环节,理想的课程设置是国际商务谈判的实验结束后,直接进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出口合同签订的实验环节,这样学生就能够学以致用,系统了解整个国贸前期流程。而在上课过程中,这两门课程的实验项目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并且在实验课时的安排上冲突,国际贸易实务的出口合同签订实验项目已经完成,而国际商务谈判的实验还未开始。

3、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与国际结算的关系

本院在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程建设中,与国际结算课程的实验项目内容具有很大的重复性。举例说明:信用证的审核这个实验项目,是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课程中都具有的实验项目。这样的设置会让整个国际贸易的实践教学缺乏体系性,学生重复学习,缺乏创新和创造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适当对于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项目进行调整,已达到教学效用的最大化。

4、实验教学软件数据陈旧,不能满足如今国际贸易专业需求

本学院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使用的教学软件为浙科和世格软件,该软件在流程设计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但随着国际贸易日新月异的变化,该软件的更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和现在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学生的需求。在该软件中,所沿用的数据较陈旧,最新的数据停留在2002年。这几年,国际贸易术语、结算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案例教学中比如说汇率、结算方式、贸易术语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针对以上问题,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外贸函电专业基础课可以提前至大二下学期

根据我校本科教育的宗旨,我们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本科生,界定学生应该既要可

以上手进行业务操作,又可以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二开立的都是类似英语、数学、经济学等基础课程,而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课程开之甚少,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到了大三都还不清楚什么是跟单人员,什么客户,什么是销售合同。而到了大三,学生普遍开始准备考研和就业,对于学习国贸的兴趣锐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中途换专业考研,考研的成功率低,就业情况同样也很不理想。所以建议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将外贸函电提前至大二下学期。外贸函电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入门课程,所有贸易业务关系的建立都依靠于电子邮件完成,如果学生在后续学习专业必修课程之时能够用熟练的用英文来完成,那么这样就会在大三上专业核心课程时对国际贸易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就业和考研率。

2、专业教师之间多沟通,协调实验教学时间和避免出现实验项目的重复化

在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建议将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同期开设,并且课时的设置也应该相互匹配。通过模拟谈判,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国际贸易,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从宏观上掌握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问题,不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认知国际贸易。

3、更新实验教学软件,引入世格SIMTRADE系统进行仿真训练

湖北黄石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黄石地区的国际贸易的开展较之上海、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差很多。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验中应该多多结合实际案例教学进行实操。SIMTRADE是世格公司开发的国贸的仿真训练,该软件在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国贸的热情和积极性。

4、优化师资团队,强调"双师型"教师培养

篇9

【关键词】三本院校 应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55-02

一、《国际贸易实务》在三本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机构,其中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层次以上教育,本科院校又通常被分为一类本科院校、二类本科院校与三类本科院校,分别对应的是重点院校、普通院校和民办院校。高等学校定位应该有所区分,基于此,可以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那么三本院校显然是教学型大学。将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那么三本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

从高等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面向来看,外贸人才可分为研究型或学术型外贸人才和应用型外贸人才两类。应用型外贸人才又可分为应用型对外管理人才和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主要应由二类和三类本科院校完成,而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外贸管理人才比例相对三本来说较大,三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则主要是应用型经办人才,职业高等院校培养定位则单纯是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

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的培养重要的是使其具备良好的外贸实际业务经办能力,服务于这一培养目标,国际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国际贸实务》课程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展开讨论三本院校《国际贸实务》课程的教学问题。

三本院校大多是民办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也应顺应市场需求,当前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从而导致国贸专业人才市场的现状:人才需求很大,国贸专业毕业生也很多,但外贸企业却招不到符合要求的外贸人才,或招到的人才并不能胜任外贸相关岗位的工作。我们应该结合市场上外贸人才需求的特点,三本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去探索如何设置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去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本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外贸实操能力等业务经办能力,因此需要相关课程的配套。以我校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型经办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胜任政府相关部门、涉外企业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贸易业务、市场营销以及外贸会计等经办类岗位的工作。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业务经办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外语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其中实际业务能力,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海关实务》、《外贸流程实训》、《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外贸业务员综合业务》、《外贸单证操作实务》等课程体系来支撑,而随着后续《外贸跟单实务》、《外贸业务员综合业务》、《外贸单证操作实务》、《外贸流程实训》等实训课程,包括实验室外贸模拟软件上机操作等的不断丰富化、精细化、完善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甚至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以上后续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后续相应实训课程的理论支撑。 因此《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

二、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对于国际商务人才,包括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理清《国际贸易实务》在高等院校整个外贸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适宜的对策也显得尤为必要。根据笔者参加教学研讨会听取其他相关教师的意见、与一些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以及自身工作中的感悟等,笔者认为当前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仍然主要以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为主,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容易溜号,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缺少活跃气氛,并且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少,或者使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运用好这一方法。

2、理论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使学生并没有领会实践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因此,即便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课,在后续的其他诸如《外贸流程实训》等课程的学习或是企业实习时,学生还是无法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3、教学评价手段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的教学评价手段运用相对单一,如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这些方式并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在课堂参与的情况、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平时学习的效果等,过程教学的考核手段运用较少,或者运用不当。

4、专业教师外贸从业经历匮乏。三本院校专业教师大多缺少相应的外贸从业经验,这对于实践性强的国际贸易专业系列课程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教师从业经历的缺乏,必然导致课程教授过程中不能用实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也是导致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仍然不会操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样的现状解决起来较难,一方面高校考核教师不止授课,还有科研成果等,教师的时间可以用来去积累从业经验相对较少,另外教师本身并没有很好的渠道去联系外贸企业从业,学校如果不鼓励教师去企业实习,也不给教师搭建这样的平台,那么这一问题想解决起来很难。

三、解决《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结合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学生的自身特点等,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思考,使其切实的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目标。因此,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方面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解决实际业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首要目标,注重学生基本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如simtrade模拟实训课程的配套。授课过程中,多用习题,特别是一些与外贸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题,历年考试真题,这样学生一举多得,既学到的知识,又可以把知识灵活运用,而且还可以去报名一些外贸类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2、在教学方法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外贸流程图等,运用各种单证实例,鼓励学生多去浏览外贸相关的网站,如商务部、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了解行业动态,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请一些业内人士来学校为学生开专题讲座,比如外贸公司的、海关、银行、商检局的人员,也包括邀请已毕业的从事外贸工作的校友做报告、座谈会等。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及提高其分析问题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老师的关注、学生自身的成就感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课业的学习。讲课之前采用案例导入,会引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兴趣,并且带着相应的问题开展学习,往往事半功倍。应该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取和展开讨论很重要,案例的选取要恰当、典型、精而非多而广,而针对案例展开讨论,需要教师灵活考虑学生的特点具体实施。

4、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评价方法应更多的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包括参与度,与老师互动,包括质疑、提问的积极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等。

5、学校也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去到外贸企业实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到外贸企业、海关、银行、船运公司等实习。

6、师资力量建设。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的培养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具有实际外贸业务经验的,业务经办能力强的师资力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努力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去外贸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耕种形式的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行业培训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应用

一、项目式教学概述

(一)项目式教学的概念

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整体性的项目的同时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综合性的实践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又被称为跨学科交叉式教学,其原因是一个项目中往往综合了多门学科的多种理论,学生在完成项目时必须要对项目中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不同理论进行逐一学习研究,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理论进行串联运用于实践中,从而提升实操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有记载的最早萌芽是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其雏形是十八世纪欧洲兴起的工读教育及十九世纪美国兴起的合作教育。经过美国合作教育超过二十年的探索发展,最终形成了当前的项目式教学理念,并在全球教学领域引起了一阵模仿热潮。项目式教学兼有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气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

1.变被动为主动

在项目式教学法的引导下,由于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项目下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由被动接纳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设计安排项目时则要进行协同配合,由各自独立备课向协同制定项目计划转变。

2.人才生成周期短

由于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找解决答案,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利于教师掌控

一个项目由学生具体完成,老师全程辅助跟踪,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项目的完成进度利于被掌控,便于学生最大化的得到锻炼。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概述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定位主要是为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其对合格人才的定义不仅包含有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其最终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具备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国际贸易营销能力、金融分析能力、进口业务能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

1.理论讲授与工作实践相脱节

目前,各大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依托教材讲义进行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少数院校在课程中安排了一些实践教学内容,但从整体上看,理论课远远超过实践课的比重,且一些理论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2.教学方式方法较为陈旧

教学方法主要以“我讲你听”的方式,学生主要通过背记式的方式学习掌握知识,互动式、探讨式、协作式的教学方法使用频率不高。

3.课程计划安排不合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有营销学、管理学知识,还包含有市场经济理论和商务英语知识,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但当前一些院校在计划安排课程时,仍然存在“偏科”的现象,即重视语言的学习,忽略实操技能的学习,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能较好的胜任本职。

4.考核方式不科学。

考核方式不科学也是当前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难以检验学生真实的知识储备水平,另一方面,也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的意义

1.能确保教学质量

项目式教学以实际项目为牵引,能够使教师之间形成密切的协同配合,避免了各自为阵、闭门造车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难保证的现象。

2.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引导下,以完成具体任务的心态学习理论知识,使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转化为现实中的工作能力,并在成功与失败中得到即是反馈,这种及时反馈反过来又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挑战疑难知识的动力,因此,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能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

由于项目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面对的是具体的实践项目,另一方面,各个学科门类的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进辅导,因此,学生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生成较强的实践能力。

三、基于项目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基于项目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设计必须要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国家政策、课程计划、讲授方式、商务英语、教学教材、考核验收。

(一)运用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在二零一零年曾下发过一个《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有专门的表述,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能够有效缓解就业难问题,促进人民改善生活,帮助解决三农发展不均衡问题,能够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要将职业教育摆到重要位置,推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大众。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优惠利好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时应该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抓住政策红利,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在于企业合作培训上发挥协同优势,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二)确立实践教学地位

教学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没有教学实践作支撑,职业教育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突出项目引导,着重设计六项学习内容,一是国际贸易术语,内容涵盖贸易的特点、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国际惯例;二是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内容涵盖交易磋商准备、进出易磋商、订立进出口合同;三是合同的标的,内容涵盖商品的名称、数量和质量;四是进出口货物运输,主要包含运输的方式、单据和条款;五是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主要包括保险的原则、承保的范围、保险实务和保险条款;六是进出口货款结算,主要包括支付的具体工具和支付方式。

(三)优化理论讲授方式

优化理论讲授的方式要从提升教师的综合任教能力入手,通过提高教师的任教能力,改进优化授课的方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是授课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任何方法技巧都不能发挥作用。其次,要找准市场与学生的需求定位,将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把不适应教学需要的,或效率低下的讲授方式剔除掉。多增加互动性、协同性、任务性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即是反馈。最后,要注重加强与相关科目教师的联系协同,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单打独斗。

(四)注重英语水平提升

英语在过去、当前和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事实将难以改变,因此,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说,商务英语则显得较为重要。在国际贸易中,与客户进行合同细节的沟通商量、签订、往来信函的沟通都是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商务英语的学习运用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学习语言知识,以便其在就业后能够顺利适应英语语言环境的需要。

(五)合力编撰教学教材

教学教材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核心辅助工具,但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还没有得到同意,不同的学校选用的是不同的教材资料,据统计,目前在使用的教材多达十余种,其中以《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最为常见,相对来说质量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更新之处。在教材这一领域,应该集合各院校的教学研究力量,合力编写一部通用教材,确保教材质量。同时,定期组织对教材进行更新校对,确保教材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六)丰富考核验收形式

考核验收对于教学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考核验收可以准确掌握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好坏程度做出衡量。另一方面,考核验收带有天然的反馈性,可以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督促学生认真投入学习。不同的考核形式能够带来不同的效果。基于项目教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应该注重将学习过程成绩、理论考核成绩、项目完成成绩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确保考核取得实效。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