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规范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责任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责任规范

篇1

立足于跨国公司在生产守则、劳工权益、环境污染、商业贿赂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建议政府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需对违责任的跨国公司加大惩罚力度,并充分发挥政府以外社会各界的力量,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多层次引导和促使跨国履行社会责任

一、加大执法力度

虽然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各项权益、《环境保护法》严禁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可还是有些跨国公司我行我素,政府下令整改却与政府对峙。企业的逐利性是经济人的本性,在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若没有严格的执法和相应配套的处罚条例,法律本身就失去了其刚性,导致有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规章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在我国的立法中,除了宪法、劳动法和公司法从总体上制定了劳动法制的指导准则之外,我们在现实中还执行许多层级的非正式的法规和政策,它们未规定具体操作的条文。因此,第一、必须出台具体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来对具体的行为进行法律的规范,对于违反条款的跨国公司明令限期整改并处以相应的处罚;对于到期仍未作出整改的跨国公司予以责令停业、召回产品、停止经营的处罚并处以相应罚款。第二、把立法和执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执法过程中,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商品信息了解渠道,同时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更便捷的举报途径,做到“阳光执法”,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防止地方政府的利益共生体,保证政府管理的执行力。

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我国在跨国公司管理方面,从注重经济发展指标而未考核社会发展效益,只要求其产品通过相应的质量认证,也不利于促使跨国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机构,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列入企业评价之中,作为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信息披露和广告宣传等行为做行政备案,对于严重违责任行为的企业,社会责任公报;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者,给予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适当的补贴和奖励,创造条件让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获得实质性的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国公司在我国社会责任标准化的进程,对于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予以严厉的惩罚。

治理社会环境,鼓励履行社会责任

一、治理社会环境

政府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有责任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而我国政府对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干预过少。实然,企业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只依赖公司自觉性,而应以法律和政府监管为基本依据,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突显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以一名企业公民的身份遵守国家各项法律,为社会作贡献,才能营造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

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跨国公司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依照现行的劳动标准,建立监督体系,不定期地对跨国公司进行抽查。对于那些有过违反劳动安全规范的跨国公司,加大监察力度,实行常规性的抽查,加重对二次违反规定处罚;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短期就业及非正规就业人员纳入到基本保障范围之内。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把绝大多数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排斥在社保体系之外,通过深入访谈等方式监督跨国公司的执行情况,促使企业不乱辞退劳动者、不强迫加班、不欠缴社会保险费和不克扣工人工资。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一方面,工商部门应加强对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管,考察市场中的商品是否有完善的产品信息、是否存在与产品不符的虚假广告、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出台具体关于明确产品信息的规定;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惩罚力度,对于不符合生产安全标准的工厂、不符合卫生标准商店,应勒令其停业整顿并处于适度罚款,严禁该公司继续经营。

在防范跨国公司避税方面,针对跨国公司通过制造账面亏损、网络关联交易等手段避税问题,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及跨国公司账户的跟踪管理,参照国际上跨国公司行为守则的规定,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反避税力度。

在防范环境污染管理方面,相关部门应从总体部署,做好规划环境评定、环境质量评估,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的污染进行评估和报告,实行定期排污统计,做好环境的保护;对于超过排污标准的跨国公司予以罚款,责令整改限期不改的跨国公司勒令其停止生产;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回收设施建设的投入,合理布局,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远离生活居民区和各种生态保护区。

二、鼓励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市场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争相进入的“蓝海”区域,它所拥有的巨大市场潜力,完全值得跨国公司在中国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政府部门应借此契机加强与投资国国内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重视对社会责任的研究,帮助跨国公司提高责任意识,在规范跨国公司行为的同时,应引导和鼓励跨国公司正确的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把在投资国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正确引导跨国公司协调处理好社会责任与公司营利目标的关系,保证产品质量,把投资国消费者的利益真正融入企业的利益中,使公司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企业管理,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一、加强企业管理

篇2

在社会责任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倡导和追求价值取向驱动下,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践行社会责任实践,妥善处理好与国际标准接轨和刚性约束与自愿原则的关系,探索社会责任有效管理方式,扎实推进社会责任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及行业组织标准规范。确立目标、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强考核,构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长效管控机制;二是对照社会责任规定及标准规范,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经营战略、制度流程、工作指标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符合性和先进性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际,将社会责任指标有机融入经营管理,充实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三是强化社会责任指标落实。社会责任指标的充实完善,不仅拓展管理了范围和内容,而且增加了工作量和管理难度,有的甚至需要增加投入。因此,企业应加强工作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制度保障、工作方式改进及绩效考核,在持续改进管理工作中,固化管理成果,确保指标持续提升且不能倒退;四是建立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数据收集、处理及指标阶段完成情况的监控,为指标及时分析处理并保证目标实现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五是建立报告披露制度。遵循社会责任报告准确性、中肯性、时效性和清晰性要求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建立工作流程和制度,及时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聘请第三方机构审核认证,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水平;六是建立社会责任评估机制。加强与相关方沟通交流,反映相关方期望和要求,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提出改进和完善指标体系的措施,提升社会责任PDCA持续改进提升的能力。

在做好上述基本工作的基础上,企业应着重研究以下事项:

把握可持续发展核心,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引导下,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和财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发展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支撑,具有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实现长期稳定的经营绩效,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企业不应将社会责任简单地定位在组织举办公益慈善及追求既得利益,而是从长远全局的角度谋划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及支撑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的研究,激发员工创造激情和动力,使技术投入转化为专有技术、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实践中,有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掌握某些领域关键技术,实现替代进口,并将国外竞争对手挤出亚洲市场,赢得广泛的区域市场和发展机遇,启示现实深刻。

将社会责任标准规范与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实现管理优化。社会责任标准规范与企业管理体系的融合,体现了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对现行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优化和业务再造,实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与生产经营及现行管理脱节另搞一套。因此,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标准规范,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技术经济指标和经营绩效,满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员工需求及相关方期望更高要求,这是企业摒弃单纯追求短期利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和长远发展的管理基础。

守法合规,诚信经营。社会各界对合规管理、诚信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欠款、违约、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影响企业信誉的问题遭到谴责和抵制,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已成为企业科学决策、规范经营、提高商业信誉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战队在并购重组、合资合作、资本运作及混合所有制体制探索的重要事项,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更加复杂,必须加强法律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研究,尤其是海外法律环境的研究,保证科学决策、合规经营。同时,强化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执业操守,建立合规性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品牌信誉。

推进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系统梳理业务流程和制度体系,将社会责任规定及标准规范纳入企业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在具体实施中,依照社会责任关于反腐败、反贿赂有关原则,加强招标采购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并将管理延伸到对供应商资质、信誉及经营合规性的审核认定;研究先期介入工作体系,通过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探索业务延伸管理模式;强化相关方安全管理,并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畴,建立职业健康及安全审核认证制度。企业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应影响和带动关联方规范管理,共同打造公平、公正、合规、诚信的社会经营责任链,努力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楷模。

篇3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开始以积极态度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缺乏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规范,有了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我国目前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包含在企业年度报告中,信息量小,而且缺少定量的信息,难以进行分析和对比。而有的企业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格式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难以发现有用的信息。有了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让企业披露的信息格式统一起来,便于使用者比较和分析。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界定不清  

现代企业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依存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企业在必须考虑与相关的各种利益团体(投资者、政府、消费者等)的关系的同时,又受到政治、法律、经济政策、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及道德规范等诸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虽然企业应对社会承担责任,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职能是有限的。 

社会责任会计的职能包括有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数据收集、计量以及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所以,界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确认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导致了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完整,不规范。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我国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差的企业通常不进行披露,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企业虽然披露了,除了在提升企业形象上有些效果以外,不但不能获得其他的利益,反而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长此以往,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被打消,要想再推进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就更加艰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给与奖励,而对于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要给与惩罚。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机制,可以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的积极性,体现出公平原则;另一方面也间接的保护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三、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对于会计计量和报告而言,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准绳和规范,有了统一的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自然和财务会计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建立和财务会计准则相似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披露准则也就自然成为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若没有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来约束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工作,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2、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的重要范畴,对那些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不纳入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否则会加重企业的负担,所以应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1)对职工的责任。对职工人权、报酬及福利、劳动条件、健康及教育培训的保障等;(2)对消费者的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向消费者赔付由于产品本身缺陷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3)对投资者的责任。对投资者提供真实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便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4)对政府的责任。为市政建设提供财务支持和捐赠;(5)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在财务上反映防止“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公共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情况。  

篇4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作用机理,结构方程模型

[文章编号]

引言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热点正从理论和政策的殿堂走向中国企业的自觉实践。然而,仍有大量企业表现出“反社会责任”的行为。可见在政府强制和媒体施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而真正促使企业改善社会责任意愿的内在动因是市场法则,即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可以转化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货币选票”是消费者对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最好回报。因此,在行政强制企业社会责任失灵的前提下,解读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引导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理,无疑是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源泉。

一、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一)假设开发

50多年来,商业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商业伦理学和管理学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而消费者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从消费者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也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进入2l世纪,从消费者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聚焦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实证研究(Bhattacharya&Sen2001,Mohr&webb2005,Berens2005等),消费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归因研究(Yeo—sunYoon2005,Ellen等)。大量研究都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的积极影响,具体包括顾客的企业认同(Webb&Mohr2001)、产品态度(Willmott2001,周延风等2007)、购买意愿(Lafferty&GoldSmith2003,周祖城和张漪杰2007)和顾客满意(Luo&Bhattacharya2006,魏农健和唐久益2009)等。也有一部分研究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的消极影响(Berens2005,Luo&Bhattacharya2006)。

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还会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对消费者响应产生间接的正面影响。例如企业社会责任联想(Brown&Dacin,1997)、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信任(Osterhus,1997)、企业道德(Creyer&Ross,1998)、企业能力(Bhattracharya&Sen2001,韦佳园和周祖城2008)和企业声誉(谢佩洪和周祖城,2009)等。

多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的研究都集中在探讨消费者本身的心理和客观因素,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影响。Fishbein的合理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共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意图,很多学者利用这一模型准确预测了消费者的产品购买意向。基于中国群体意识强、中庸思想浓厚的社会背景,个体行为意向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会更明显。

Berens等(2005)研究发现,企业能力联想能够激发消费者产生产品层面的积极情感,如认为产品具有同情心、吸引力、舒适感等。正面的企业能力感知会降低购买品牌的感知风险和担忧,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品牌时感到自信和具有安全感。消费者口碑是企业能力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因此消费者感知到的企业能力无疑会受到周围环境包括社会舆论、亲友观点等的影响。

根据文献整理及理论推断,建立下列几项研究假设:

H1(a—d):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①]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2(a—d):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分别对消费者忠诚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消费者满意度对消费者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a—d):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分别对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能力有显著正影响

H5(a—b):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能力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度、忠诚度有显著正影响

H6(a—d):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分别对消费者主观规范有显著正影响

H7(a—b):消费者主观规范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忠诚度有显著正影响

H8: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能力对消费者主观规范有显著的正影响

根据提出的假设,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行为的结构模型(图1)。

图1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假设模型

(二)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1.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对象的一种综合责任。借鉴金立印的量表,包含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回馈社会、赞助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承担经济责任五个维度。

2.消费者行为。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研究框架基本上是以“顾客满意——顾客忠诚”这一研究主线为基础形成的,这两个变量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焦点。消费者满意度指顾客对所购买产品和企业的整体感知和评价;消费者忠诚度是消费者内在态度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不仅表现在对某产品和企业的心理偏好和情感依赖,也表现为重复购买、口碑推荐、专一消费的行动支撑。

3.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涉及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范围,将主观规范定义为:消费者周围的群体包括亲人、朋友、同事等对个人购买产品可能性的认同信念。

4.企业能力。论文中的企业能力并不是企业实际能力,而是消费者感知到的企业能力,消费者通过公共信息对企业各项能力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论文结合家电企业的特征,从科技创新、产品开发、管理运行、创造效益四个方面来考察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感知情况。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检验

实证研究目的主要是揭示企业社会责任作用于消费者行为的内在机理,采用的是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包括量表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变量测量

为了保证量表的科学性,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通过与家电卖场销售人员及家电消费者进行访谈,结合企业管理专业教授、研究生的研讨,确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忠诚度、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感知以及消费者的主观规范九个关键概念,36个测量指标均采用七级里克特量表测量(1分为十分不同意,7分为十分同意,分数越高同意的程度越高)。

(二)数据采集

表1 :受访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分布

分类指标

人数

比率(%)

性别

181

42.2

248

57.8

年龄

20—35

219

51.0

36—45

142

33.1

46岁以上

68

16.9

学历

高中及以下

129

30.1

大专

131

30.5

本科

135

31.5

硕士及以上

34

7.9

职业

公务员

31

7.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84

42.9

公司或企业职员

86

20.0

私营业主

17

4.0

农民

33

7.7

学生

35

8.2

其他

43

10.0

年收入

无收入

24

5.6

2万以下

152

35.4

2万—5万

187

43.6

5万以上

66

15.4

企业经济责任直接对消费者满意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0.27**),说明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自身形象的树立。

(三)企业慈善责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企业慈善责任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度(0.17***),和消费者忠诚度(0.24***)。企业慈善责任会通过消费者的企业能力感知和主观规范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直接影响消费者忠诚度。表明企业较好的履行慈善责任会使消费者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都产生对企业的信赖和支持。较之多数文献中企业社会责任不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忠诚度的结论,这也体现出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四)企业环境责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企业的环境责任无论从直接还是间接两方面都没有对消费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此结论跟大量国外研究文献相悖,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第一,部分消费者认为自己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买单者,“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过多的履行环保责任可能降低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并将此成本通过商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第二,国人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第三,企业环保方面的信息披露太少,消费者因不了解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无法将其作为消费决策中的参考因素;第四,消费者将企业保护环境看作保健因素,而不是激励因素。

(五)消费者企业能力感知对消费者主观规范的影响

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感知正向影响消费者主观规范(0.52***),说明消费者一旦认定一个企业是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就会从情感上产生信任和偏好,因为能力强的企业易给人质量可靠、有保障的感觉,可以减缓消费者购买风险感知。

(六)消费者满意度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

消费者满意度正向影响消费者忠诚度(0.73***)这是消费者从情感维系转向行为支持的路径。这一方面已有颇多研究成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四、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理,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直接影响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并通过消费者的企业能力感知和主观规范间接影响其行为。本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文献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在实证研究中比较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维度和四维度模型的拟合指标,选取四维度结构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更清晰的展现其影响脉络;其次,首次引入了主观规范这一决定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同时引入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感知,实证其中介作用,从情感和现实因素全面的展现其影响机理,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

第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有长期战略,切勿短视。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维护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来自间接影响,因此试图以短期的社会责任活动迎合消费者的行为是起不到明显效果的。

第二,加大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社会责任行为仅是消费者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因此企业应利用好广告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途径主动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政府应鼓励并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构建平台,为消费者投出货币选票提供依据,同时让企业接受大众监督,激励自身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我国消费者在看待企业和产品时只考虑与自身最相关的实质利益,易忽略社会群体的长远利益。因此,政府应注重培养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消费者购买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产品。政府和社会团体采取措施规范和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民众正确的主观规范。

第四,完善社会责任相关规范。政府可通过设立行业规范等形式让企业社会责任形成行业标准,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遵循规则,承担责任。这样有助于填补消费者货币选票的空白区,弥补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制衡的不足。

第五,家电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首先,将保护消费者权益置于首位,即使能力有限也要优先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其次,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强化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联想,弱化对企业趋利性的印象;再次,慈善责任的履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应考虑长期履行慈善责任并加强宣传,这也是弱化履行经济责任对企业形象的直接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最后,企业在发展的前期(创业期、成长期)或经济能力有限的阶段可以优先履行其他类型的社会责任,但要以不违背环境法规为前提。

参考文献

1 魏农健,唐久益.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顾客满意实证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09.16(2):106-120

2 韦佳园,周祖城.消费者的CSR-CA观念及其对CSR与购买意向关系的影响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8.2:17-20

3 谢佩洪,周祖城.中国背景下CSR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1):64-70

4 金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一消费者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2):114-120

5 韩小芸,温碧燕,伍小奕.顾客消费情感对顾客满意感的影响[J]. 南开管理评论,2007.(4):39-43

6 MOHR L A, WEBB D J, HARRIS K E. Do Consumers Expect Companies to be Socially Responsible? The Impact of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Buying Behavior [J]. Journal of ConsumerAffairs,2001, 35 (1): 45 -72.

7 LAFFERTY B A and GOLDSMITH R E.Corporate Credibility&Role in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Purchase IntentionsWhen a Low Credibility Endorser Is Used in the Ad—Recipient Access to Attitude—Relevant Information in Memory[J].Journal of Busines8 Research,1999,44(2):109—116.

8 LUO Xueming and BHATTACHARYA C 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ustomer satisfaction,and market value[J].Journalof Marketing,2006.70(4):1—18.

9 BERENS G,VAN RIEL C B M,VAN BRUGGEN G H. Corporate Associations and Consumer Product Responses:The Moderating Roleof Corporate Brand Domin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35-48.

篇5

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变化给纺织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从2005年至今,纺织行业在国内制造业当中先行一步,大力加强行业社会责任工作建设,以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继2006年中纺协率先了我国第一份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以后,今年6月18日,它又了中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另外还了《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纲要》出台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2005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直有意识地促进行业内成熟的社会责任信息观念及沟通文化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在企业评估和体系建设培训中培养企业对社会责任相关的记录、数据和信息的系统整理、综合分析与内外部共享的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为中纺协制定《纲要》并确定各个报告指标提供了实践指引和统计依据。另一方面,行业内一批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具备了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制作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在需求和能力准备。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深入研究既有报告准则及已发报告,并广泛征询行业内企业和其它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纲要》,以期为行业内不断成长的社会责任报告实践提供指引和规范。希望纺织服装企业通过报告的形式,敞开自己的门户,让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宣传自己,从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纲要》具有全面、规范和本土化特性,并反应了行业特点

全面性――《纲要》采用的是“大社会责任”概念范畴,除了劳动者权益保护,还加入了安全与消费者保护、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供应链管理与公平竞争、社区发展与社会公益等内容。

规范性――中国现行的关于产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以及公平竞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以及中国批准的各类国际公约,已经为中国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提供了完整而系统化的规则指引甚至是具体的指标体系,它们构成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原点和基线,所以,本《纲要》在上述各方面所确定的基本指标的渊源就是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的国际公约。

本土化――本《纲要》是国内第一套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标及规范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并且,它是基于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及我国有关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而制定的。

行业特点――在中纺协3年多的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结合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阶段及产品工艺流程等情况,设计了一系列与纺织服装企业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如节能减排指标、产品安全指标等。

《纲要》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指南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孙瑞哲介绍,该《纲要》是由201个报告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且与利益相关方权益密切相关的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孙瑞哲指出,《纲要》出台的目的是为有意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提供一个内容全面翔实、指标具体可量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写作指南,旨在助推企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编制与一套有关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业绩、环境保护业绩和社会业绩的自愿性公开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鼓励所有纺织服装企业利用《纲要》编制其社会责任报告。

《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再次和《纲要》的推出,标志着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正式确立,体现了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社会责任建设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不仅对纺织行业意义重大,对国内其他的制造业开展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有望明年出炉

为了在产业内形成良好的报告制度氛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在《纲要》、实施的基础上,计划在2009年推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建立国内第一套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制度,并由国内外的中立且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组利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对过去一年行业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做出评价,评选出年度最佳报告若干篇,并将报告在有关评价指标方面的表现加以公示,以期达到激励企业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推广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促进行业内的社会责任报告文化的目的。

相关链接:中纺协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摘录

1、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006年,CSC9000T纺织工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并投入实践中接受检验,启动了CSC9000T的10家企业试点项目。

2、2006年12月12日,召开了首届中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并在会上了《200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的行业综合报告。

3、2007年开展了“10+100+1000”项目,即在10个左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选择100家骨干企业逐步建立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大约1000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基础培训及能力建设培训。

篇6

【关键词】 旅游饭店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游饭店在旅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旅游饭店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文明程度。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化为社会效益最大化。市场上的竞争也逐渐从纯粹的竞争演化为包括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全面责任竞争,因此推行旅游饭店社会责任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传统的旅游企业发展模式是一种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量多的粗放型模式。从经济现状来讲,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旅游企业偷税漏税现象屡见不鲜,环境污染严重、服务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旅游者权益屡受侵害等。在此背景下,我国旅游饭店要想赢得生存与取得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以及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对旅游饭店很有必要。

一、企业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概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理论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所有者权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和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从本质上讲,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识到企业开展的活动会给当地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追求成功的能力;二是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商务活动应在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权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的商务活动为其自身和当地社区带来的声誉必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三是企业应通过与当地社区、公益机构、政府和其他团体、组织的密切合作,获得上述利益。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及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和分支,它是社会责任同会计学的结合,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的会计。

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再综合国际、国内社会责任相关组织和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旅游饭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第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第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第四,提品和售后服务的信息;第五,企业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第六,其它方面的信息,例如商业道德、公共关系等。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者。为便于区分,考虑按企业内部和外部来对所有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划分。对于企业外部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大体包括了政府的有关部门、企业的股东和投资者、企业的债权人、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经销商、企业的最终消费者、企业所在地区的居民等。对于企业内部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就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当局、企业的职工和工会等。

3.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一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说明;二是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如社会资产负债表、增值表、环境损益表等;三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加以反映;四是平衡记分卡。对于旅游饭店来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比较广泛且信息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旅游饭店要寻求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与现行财务项目的接口并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二、旅游饭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从过去几十年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未对其产生多大的兴趣。因此,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实务经验,我国都比较欠缺,虽然随着SAS000认证与企业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政府也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没有做好扎实准备,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也相对较少。社会责任的履行从法律上来看,属于义务的范畴。无论是在社会责任意识强,还是在社会责任意识弱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公民和组织履行其义务都是必要的。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单薄的阶段,加强法律制度就显得更加重要。相对于国外社会责任的一系列法律制度,我国还有很多空缺,目前虽已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仍未全面的规定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内容,以至于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时没有法律依据。与其他行业相类似,旅游饭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有以下问题:

1.信息披露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所采用的一直是传统会计封闭式的思维方式,即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单纯的、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不是将其视为整个社会的一分子,因而企业的宗旨在于创造最大的经济利润。旅游饭店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告几乎并不涉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有些旅游饭店的高层仍把追求最大利润当作经营目标,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负担。即使履行了社会责任的旅游饭店,也缺乏披露的意识,把财务报告的编制理解为财务信息的列报。

2.信息披露水平低,内容不完整,披露体系不健全。集中表现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不充分,可比性差;以非会计信息披露为主,会计信息披露不足。各种社会责任报告以描述性信息为主要披露内容,缺少定量信息。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信息披露的发展。尚未建立完整的社会责任会计指标信息。

3.披露形式单一,披露主体模糊导致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披露方式上,以财务报告披露和社会责任报告为主,缺少社会责任报表,定量信息与指标信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难以体现,在财务报告中则难以区分;披露机构与披露主体划分不明确,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成为政府与公共组织的职责,企业消极对待。

4.信息披露的方式多采用非会计基础型,而会计基础型处于次要地位。多数旅游饭店在选择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时往往倾向于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用文字加以说明,而不会选择用会计方法披露。

5.由于缺乏社会责任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导致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或者有的企业即使披露了一些相关信息,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效果。所以,为了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能够有据可依,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就成为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旅游饭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旅游饭店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理论的存在是为实务服务的。”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会计实务。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方法体系的多元化,核算对象的复杂性,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尚未突破,使得当前社会责任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社会责任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旅游饭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盲点。相比较其他行业,旅游饭店会计方面具有特殊性,因加强该方面的研究。

2.完善和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及其监管部门,加强旅游饭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从业务层面上看,旅游饭店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并不难,国外企业如希尔顿等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从利益层面上看,单靠觉悟还不行,须依靠政府主导强有力的推动和规制,靠教育、靠倡导、靠鼓励有时并不一定起多大作用。

3.制定旅游饭店社会责任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在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中,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最早进入实务领域的,但发展至今仍没有共同可接受的专业标准,而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因此,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对于规范和推广社会责任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的制定,是处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标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是评价社会责任会计工作质量的准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的确定,可以解决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规范了披露内容与方式。旅游饭店可以根据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编制出全面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通过会计方法来披露旅游饭店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4.强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旅游饭店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最终必须由旅游饭店企业会计人员加以披露和报告。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作用的发挥。推行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传统会计和信息披露工作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在基本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和财务技能,并精通生产经营知识。但是面对社会责任会计问题,会计人员都必须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学习并掌握社会学、福利经济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没有这样的一个知识结构,会计人员是无法适应社会责任会计要求的。

参考文献

[1]雷振华,周颖.谈社会责任会计主体、核算内容及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07(7):21~22

[2]李超.浅议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影响因素[J].科学教育家.2007(12):37~38

[3]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篇7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策

一、概述

(一)概念

有外国学者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股东利益来行使企业控制权,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是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服务。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其核心观点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承担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维持公共秩序等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在企业内部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在企业外部,要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需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内容,确实会引致成本的提高,例如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引进新设备;治理污染、开展社区活动,以及捐赠活动的开支等方方面面的额外支出。然而,企业强化了社会责任,博得广大消费者的好感和偏好,从长远看可以节省营销成本。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社会利益角度考虑的话,这个过程当中无形的为企业做了宣传,可以提升企业在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组织参与慈善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也能收到宣传自身的效果,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广告。

二、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问题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包括有经济、法律、伦理、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同时,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企业履行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欠缺的现象较为突出;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以及社会相关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被认为是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欠缺的主要原因。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忽视社会责任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的惟一任务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利,其他的一切都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认为,过于重视社会责任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获利,而且会造成企业的亏损。

(二)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更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企业内部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难以在公司治理层面反映社会各方的利益,导致其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漠视。而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则是长期性的,其终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力的不足。

(三)企业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潮流,忽视或藐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会被社会谴责甚至淘汰,企业要合理承担社会责任首先要看企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是否有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参差不齐,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经营不规范,同企业主或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

三、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目前,部分企业一直未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有的企业只看到社会责任行为给企业造成的社会成本负担,而没有看到企业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看到当企业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时会赢得社会的巨大回报。为此,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企业首先应该在法律、道德允许的前提下赚钱,赚合法正当的钱;其次,企业在占有资源创造价值的同时,适度回报社会。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本质就是服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为政府纳税的双向制约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义务,政府也要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只有建立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国家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的建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企业必须按照这些要求规范企业行为。

健全法律法规,不失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然,除法律法规等强制性作用以外,充分发挥舆论媒体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企业经营者认为,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在提高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整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尤其需要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全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借鉴有关社会责任的国际经验和国际标准,总结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常凯.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4).

[2]刘继峰,吕家毅.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扩展与协调[J].法学评论,2004,(5).

[3]张志强,王春香.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及其体系[J].宏观经济研究,2005,(9).

篇8

【关 键 词】ISO26000;薄弱学校;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047-03

一、ISO26000与社会责任

ISO26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项国际标准,旨在为组织社会责任活动提供相关指南。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瑞士日内瓦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这项指南的标志着国际相关研究领域将社会责任的研究和规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使其更具国际化和标准化。其中,ISO26000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范围延伸到了公共部门。

ISO26000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对于指导企业社会责任有效规范的指南方法,它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推广到任何形式组织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扩大了其指导范围,并统一了全球性的科学界定。其中,对社会责任的原则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并确定了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ISO26000中,组织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所需遵循的原则是:一,组织要考虑社会、环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同时尊重国际行为规范。二,组织应遵循七项核心原则,包括担责、透明、良好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为确定社会责任范围,ISO26000明确了组织践行社会责任应处理的七个核心主题:组织管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ISO26000还确定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战略和日常活动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对社会责任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全面概括了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明确了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发展和未来趋势。

二、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

人类社会越文明,教育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整个社会的希望与未来,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社会组织,都应当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薄弱学校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某个特定区域内,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质量偏低、学校管理不善、社会声望较低的学校。薄弱学校在同类学校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所处的环境经济相对落后,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不齐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校的管理水平较低,师资水平不足,学生素质较差等。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使得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有它自身的特点。

1. 薄弱学校应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危机随时潜伏在我们周围,而薄弱学校设施不够完善、管理条件相对较弱,一旦危机爆发,必然会对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并或多或少地对学校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预防薄弱学校中可能存在的危机事件,在危机爆发时尽最大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是薄弱学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2. 薄弱学校应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如今,校际之间竞争激烈,各行各业的就业门槛都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面对升学、面对就业、甚至面对生存时都空前的迷茫和负重,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薄弱学校的教师和孩子面临更大的精神压力。这就要求薄弱学校除了传授孩子知识以外承担起健全孩子人格的社会责任,同时对教职工要承担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责任。

3. 薄弱学校应使学生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全球化的今天,使得我们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舞台去接触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让薄弱学校的孩子也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薄弱学校的界定是动态,在不同划分标准下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薄弱学校也可能变成优质学校,因此带领全校师生不断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也是薄弱学校的责任和使命。

4. 薄弱学校应呈现学校的教育特色。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关于“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充分考虑薄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扭转薄弱学校弱势局面,在困境中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突破管理、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呈现学校的教育特色。这也将是薄弱学校长期的责任。

三、ISO26000在薄弱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责任的概念从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到SR(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推广表明,社会责任的现象和关注点从企业向全社会转变。ISO26000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并实现履行和实践社会责任的目标。将ISO26000应用于薄弱学校管理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突破,也是薄弱学校规范组织管理的重要途径。

1.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学校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在薄弱学校应用ISO26000,首先应该在全校普遍开展对ISO26000标准的学习,提升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意识,明确社会责任对薄弱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校师生和管理层中形成提升社会责任的理念,对外形成一种关注社会责任的氛围,以得到更多人的监督。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意味着满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或者协调好利益相关方的冲突,包括学校的公共服务质量、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和使用效率,社会凝聚力和学校的升学率等。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一种机遇,薄弱学校对师生员工、对政府、对社会的责任越大,影响力就越大。

以云南某农村中学为例。该中学曾经一度因为学校基础设施环境薄弱、管理者管理能力薄弱、教师教学能力薄弱、学生学习能力薄弱被定义为薄弱学校。面对生源较差的现状,学校教师积极发扬“敬业奉献”――“守”的精神,以“苦干、实干、巧干”相结合,在三年的时间里将每一届学生初中升学的成绩提高至县级第二或第三的水平,并连续多年为市重点高中输送了许多优质生源,成为了在当地老百姓中口碑极好的学校。由于项目的参与,笔者有幸于2012年12月开始持续至今对该中学李校长的生物课进行近距离的随堂观摩,李校长自身对工作、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多次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谈到学生的责任,他曾经引用自己喜欢的书《自动自发》中的话和同事、学生们分享:“世界上很少有报酬丰厚却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便宜事。想要一时不负责任当然有可能,但是要免除世间所有责任可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当责任从前门进来,你却从后门溜走,你失去的可是伴随责任而来的机会!”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和管理者,李校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带动的是全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氛围。

2. 践行社会责任。ISO26000履行社会责任的七项原则分别是:受托责任原则、透明性原则、合乎道德行为原则、尊重利益相关者原则、尊重法律规则原则、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原则和尊重人权原则。根据这七项原则,薄弱学校践行社会责任应该做到:(1)确定核心价值观,传道授业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自觉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2)关注员工和孩子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薄弱学校应该提高和改善教职工生活水平,加强与教职工的互动和交流,定期举办职业道德教育,使教职工配合薄弱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下成长。(3)建立透明的信息系统,使信息通道保持畅通,让公众和有关部门及时获得相应的信息,对薄弱学校的发展现状、已知的和可能给公众带来的社会影响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公之于众。(4)制定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指南细则和认证体系。ISO26000虽然申明不能用于认证,但是可以依托它的相关条款,结合薄弱学校实际情况,将社会责任标准量化,开展合法的认证程序,督促薄弱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前面提到的云南某薄弱农村中学在践行学校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由于学校本身有着强烈的“想改变”的意识和决心,2008年,该校参与了由云南师范大学张晓霞教授主持的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改变薄弱学校的管理现状,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该中学从最初破旧的教学楼,没有防护栏的学生宿舍床和师生满不在乎的教与学态度的转变;通过改善学校管理,转变师生固有、落后的观念和教与学的态度、方法,通过重视改善学生、教职工的生存质量,建设了崭新的学生宿舍、每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实验室的设施处于市级一流水平,建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报告厅、音、体、美楼,门卫制度严格,筹办了高中部,最终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这与该中学的一步步成长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3. 衡量社会责任效果。形成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报告,引入评估工具对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只评估薄弱学校社会责任策略效果,还便于管理者,公众进行交流。在ISO26000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系统的衡量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引导薄弱学校改善并规范社会责任活动,满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将ISO26000应用于薄弱学校的尝试,明确和清晰了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将成为薄弱学校衡量自身行为的重要工具,也将成为公众监督薄弱学校行为的工具,对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薄弱学校的竞争力并走向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宁德煌.ISO9000族标准与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改进应用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6.

[2]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李伟阳,肖.ISO26000的逻辑――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深层解读[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9.

[4]孙继荣.ISO26000―社会责任发展的里程碑[J].WTO经济导报,2010,(10).

[5]刘坤.关注ISO26000,引进社会责任体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

[6]高汉祥,郑济孝.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同源、分流与融合[J].会计研究,2010(6):32―36.

[7]李伟阳.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要有“元定义”[J].融慧责任视点,2011(2).

篇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关心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同时也越来越关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本文阐述了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目前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必要性

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组织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有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通常是指组织承担的高于组织自己目标的社会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传统的会计模式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根本目标是使股东的财富和利益最大化,因此传统的会计更多的是披露企业的经济信息,而忽视了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近年来,国际社会发生了许多有关环境和社会责任的事件,如日本的核泄露、我国的雾霾等。这让人们再度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加值得关注。

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严重的社会问题逐渐显现,企业面临经济、自然和社会环境三重挑战。近年来,以“三低”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被推广,节能减排等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使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这有利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工作,引导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使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报告披露的内容定性分析较多,定量数据较少,缺乏有针对性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这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有关。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分行业的、有针对性的、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还没有明确要求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义务,这不利于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2.目前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历史信息,反映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信息较少。企业披露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反映,没有或者很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做出说明,如在环保方针、年度环保目标和成效的披露方面。

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少。一般只是在报告中提到“本公司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还做的不够”但并未具体说明不足何在,甚至对信息进行主观筛选和故意遗漏,这不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三、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我国应加强规范化,建议由证监会或行业协会像制定企业财务报告规范一样,明确企业应当披露的内容,同时使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客观真实的反映事实、提高报告的使用价值。一般来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层面上说,需要增加对企业主营业务和产品整体情况介绍、战略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影响的说明、以及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在年报中涉及数据的说明等。

(2)从员工层面上说,应该增加员工的离职率以及离职原因的说明,增加员工的绩效和发展、人才管理(怎样吸引人和留住人)的披露说明,特别需要增加披露的是员工的多元化(性别多元化)以及对人权的尊重等。

(3)从环境的层面上看,对于各个反映环境的指标需要进行说明并给予数据支持,且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应增加企业在环境方面做的不够还需要努力的地方,以及企业因存在环境问题所受到的惩罚及付出的代价的披露。

(4)从社会层面上说,必须加大对管理层薪酬和激励制度的披露力度,按照责任风险、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的要求,加强反腐创廉和党风建设,此外,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多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捐款等方式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2. 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披露准则或标准。证监会和行业协会在总结国内外优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经验的基础上,将现行的社会责任编制指南按照行业特征编制具有行业专属性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标准或评价体系,像对财务报告的规范一样,明确具体规定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时间和具体内容,以增强企业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3.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制度。对于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应向对企业财务报告一样进行第三方验证和审计,并将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报告一并披露出来,以利于促使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同时也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监督。

4.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社会责任报告的模式进行披露,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实行披露模式的差异化。差异化分为规模差异化和行业差异化,中小企业各方面的资源条件很有限,并且其经济活动又相对简单,一般没有规范的信息披露平台容易忽视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因此,中小企业可以仅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而不强调定量指标的统计分析,而对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则应严格要求,强调按规范要求的内容和形式、按规定的时间和途径向社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

四、总结

在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政府和人民不仅重视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而且高度重视企业对职工权益的保障,对诸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内容和形式上依然不规范、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所期盼的对企业状况的全面深入了解,也不能满足政府部门宏观决策和对企业监管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根据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从各行业的特点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由证监会或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制定和规范各行业企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模式、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有利于促进企业及时完整的对社会披露有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更好的履行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从而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大大的向前推进,满足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振宇.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中国商贸,2015-3-10.

[2]余晓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探究.财政监督,2014-12-15.

篇10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生态环境的破坏、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有需求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也逐渐成为人们购买商品、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

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和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目的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以实现社会贡献最大化。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社会责任与会计的结合,是应有关各方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产生的,以会计的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应和控制。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我国来说,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都相对落后,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无法充分反应企业的社会贡献及社会损害情况,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这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而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内容

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产生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于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企业的投资者以及其他有关各方来说,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这些信息,从而要求企业对这些信息进行披露。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多方面,因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信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排出一些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需要,企业应对环境保护设备的投入、环境保护相关费用的支出以及有关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费用支出等情况进行披露。

2、资源利用信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这些资源并不是只属于某个人或某个企业,它属于我们社会上的每个人。作为企业来说,不能毫无节制的去损耗资源。因此,利用尽量少的能源消耗获取尽量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就是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能源利用效率中可以看出企业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

3、对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招募员工人数、公平就业、职工录用情况、人力开发与交流、社会培训、劳动报酬、就业保障;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发展空间,员工集体福利、训练及教育;员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情况;员工技术培训、员工工资水平、员工福利情况、工作条件的改善、采取劳动保护措施、法定节假日执行情况和职工培训情况等。

4、企业收益信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收益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收益信息可以反映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品种和数量、为国家上缴利润情况等。因此,收益仍然是会计反映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5、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在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还应积极投身到社会的公益事业之中,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耗费了社会上的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从道德上来说企业理应对社会有所回馈。如企业对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机构以及慈善事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必要的捐赠和帮助,为社会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所在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等。

6、产品质量及服务信息。企业的存在离不开消费者,如果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被消费者所接受,那么它的存在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有必要披露产品的使用效能、使用年限、产品的安全信息、产品的售后服务、公众对产品满意度、产品受罚额等信息。通过信息反馈企业可以知道产品的不足之处,然后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搞好售后服务,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1、披露内容不充分且披露的力度不够。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的发展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会计尚处于认识与探索阶段,我国政府至今还没有专门出台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要求,因而几乎没有企业对其社会责任进行披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已有少量的企业开始对其社会责任进行披露,但总的来说披露的内容还不够充分,披露的程度更有待提高,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信息的需求。因为没有一个标准,企业只对自己做的好的方面进行披露,而对于自己没做到的地方或对社会有消极影响的情况根本不去提及,即使披露到了,但往往只是简单的陈述,缺乏对未来情况的分析,信息的实用性较低。

2、会计基础型居次要地位,而非会计基础型居主导地位。企业在对有关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披露时,更多的时候是使用大量的文字信息对其进行描述,且披露的形式也不规范,这种方式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无法获得直观的信息,使其披露内容的有用性大打折扣。

3、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不单列。在日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往往把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作为常规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如企业没有履行法定义务而受到的罚款、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等一般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予以披露;为履行相关责任而投资新设备以及固定资产的构建等,都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支出处理;排污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体现在少缴纳的税款中;这样信息使用者则看不出哪些款项是因社会责任而发生的,这不但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相关信息的使用。

4、缺乏独立报告意识。进行独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社会责任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范围要比传统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范围要大得多,所以他们更希望利用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披露工具,从而获得他们更关心的精炼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会计人员对于已经发生的社会责任事项不能明确其记账金额,不知如何进行记录。

造成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这方面做出法律上的规范,没有利用现有的媒体资源对其进行宣传,使企业在客观上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够,更不用说对本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职业培训了。

三、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及对策

1、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社会责任会计对我国来说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多,社会责任会计所要反应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计量等问题都急需解决。政府应加大对研究机构的投入,给予充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包括高校在内的研究机构广泛开展相关研究。借鉴外国新进的经验,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以加快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步伐。

2、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立法工作,建立相应的准则和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企业的活动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政府应该用法律的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吸收、借鉴西方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参照目前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程序,研究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制度,这是企业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3、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协会,当然也可以鼓励社会自发的建立与社会责任会计有关的机构,组织活动,定期的对企业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深远意义。政府还可以引导媒体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宣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比,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使企业深化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

4、对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从现在的情况看,只有使广大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深刻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作用,才能发挥其在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必须通过会计的具体活动来实现,它同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作用。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能力,以促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我国的发展。

5、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进行社会责任审计。为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管力度,保证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应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审计、监管是社会责任信息客观、有用的保障,是利益相关者决策科学、有效的基础。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并将有关的情况向公众公布,使有关人员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客观上造成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的不足,社会责任会计所要披露的内容以及如何计量等问题都有待规范,这就要求我们要一步步完善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这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

[2] 陈继初: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新思路[J].商业时代,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