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魅力;评价;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87-0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更好的适应课改需求,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应准备充分,精心设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后练习与巩固要有针对性这几个方面入手,下面是我结合我几年的教学实践,关于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准备充分,精心设计

要提升初中数学课课堂效果,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充分精心设计。在数学备课时我们应该努力从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几方面考虑,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往往决定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因而我们在上课前必须明白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整体的基础是什么样子?其中哪些学生的基础好,哪些的基础较差?我们备好的课能不能够适应学生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的对学生进行了解。只有做到这些,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做得知己知彼,提高教学针对性。

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在传统的知识传递结构中,教师处于核心的地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他们存在的巨大潜能,要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极营造素质教育氛围,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课堂的各个环节(导入、多媒体应用,课堂互动等方面)也要注重设计,既要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数学课堂在中学不是很受欢迎的原因,也许和数学老师本身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提高数学老师的人格魅力,要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格魅力,就需要教师的拥有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教师还有要胸怀一颗宽容之心。对于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来说,宽容就是金,当教师忍学生不能忍,为学生不能为时,就能征服学生、教育学生,甚至吸引学生。既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展示出教师的无穷的人格魅力。

其次,数学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或情趣高雅,性格稳健;或雷厉风行,充满魄力;或衣着大方,举止得当……教师不凡的气质和翩翩风度,都能使学生产生仰慕之感。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就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公整,自己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养成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者学生、激励着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

再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激励、鼓舞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现在老师们在课堂上都非常注意改变自己以往的评价语言。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带有明显新课程理念性的评价语言。如:“你真棒!”“非常不错”等等。一节课中,这样的语言此起彼伏。刚开始接触这些评价语言时,师生们感到非常新鲜,也比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时间一长,总觉得这些评价语言的运用存在着形式化的意味。再加上对学生的观察,有的调皮的学生借着评价的机会,自我表演一番;还有的学生只是嘴巴在动,情绪上根本就没有响应。当学生出现困难、出现过错或犹豫不决的时候,如果老师说一句“我相信你”、“我觉得你行”,那么他就很快会鼓足勇气。无论是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都对他们说:“我相信你行。”这样学生才会个个充满着自信。“行”的更“行”了,“不行”的也“行”了。评价语言贯穿整个数学课堂过程中,让我们“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敷衍”。站在孩子整个人生的维度上,用发展的理念来实施评价,科学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这样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课后练习与巩固要有针对性

篇2

关键词:农村骨干教师;初中数学;培训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培训成功的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内江师范学院副院长为组长,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领导培训工作。根据本次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要求各个部门以培训工作为中心,相互之间密切合作,齐心协力。

具体承办方――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辖教学工作小组、宣传小组、学员管理小组、后勤小组、秘书小组等,全面负责实施培训工作。在培训实施过程,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领导的关心。省教育厅督导组成员通过听课、与学员座谈、听取学校汇报、意见反馈等形式进行检查指导。

二、外聘内请,优化师资,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选什么样的授课教师,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水准和素养,对于培养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一方面我们特聘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有梁教授、原成都教育学院院长周小山教授、省教育厅课程改革中学数学组组长成都大学陈明华教授、邀请资阳市中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吴中林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王富英等作为培训师资;另一方面内江师范学院迄今为止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传统与土壤积淀颇深,从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实行新课程培训,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考虑针对这次来参加培训的都是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为此校内选派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多的科研成果,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比较熟悉。

三、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形式多样,手段现代化,是培训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培训目标明确化

按照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申报方案开展工作,拟通过连续三年的培训,帮助受培的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引导、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着力提高培训对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科研等方面素质,为培训对象成为“发挥示范作用、产生辐射影响”的初中学科教师专家型人才创造条件。

(二)方案设计合理化

在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时,经过多方论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力求做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为此专门到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五中、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中学调研,以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农村中学教学实际。

(三)课程内容系统化

有专家引领的报告,有注重专业知识更新的专题讲座,也有注重教学实践的示范观摩课,还有注重教师师德方面的专题指导等。

(四)培训形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上,采用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多种方式,有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学录像、考察调研、跟踪管理等,并专门设置了“互动研讨”形式,以此促使学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确立了“主体性参与者”的角色,使培训本身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五)教学模式多元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使得培训课堂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为此我们采用问题驱动,经验交流,专家引领,自主研修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操作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择侧重点。

(六)培训手段现代化

在教学设施和手段上,我们准备了多媒体教室。虽然时间紧,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还是尽可能为学员提供计算机供他们实习上机,提高运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等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四、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是培训成功的基本保证

不管校外聘请,还是校内教师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备课,带来了大量富有学理性和前瞻性的知识,得到了学员极高的评价。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培训中心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制定了班主任制度、跟踪指导制度、导师联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在考勤严格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了解学员所想所需。班主任经常走进学员们中间了解其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耐心细致的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

五、效果显著,意义深远,是培训的必然结果

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我们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发现:学员们普遍表示经过培训收获很大,在教育理念、师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为基础教育改革作贡献的信心和责任,同时也表达了对培训院校、授课教师的感激之情。请看几位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学写的培训感想:

“此次培训开阔了思路,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的教务主任受益匪浅,通过培训使我对基层改革的新动向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本地开展师资培训的思路,我会把此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带给每一个教师,希望今后多组织此类精彩的培训”“对基层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听了专家的讲解,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多,感悟多,也深刻地要求自己多学别人,理性借鉴他人的闪光点,创造性地工作”“本次培训组织周密,目的明确,教师敬业,学员努力,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准备回去开展实践”“收获很大,教师讲课认真,准备充分,内容有理论有实例,是一次充电,洗脑的过程,有一定的收获”“受益颇多,开阔视野,胜读十年书”。

六、问题反思,后期规划

(一)问题反思

此次参培学员来自四川省不同地区,对培训目标的理解和对培训本身的期待不尽相同,故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众口难调。再有培训中的文化娱乐工作较为薄弱,在今后培训中需要认真考虑,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力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力求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以“素质教育、新课标”为主旋律的专题讲座将得到继续贯彻,以“专业素养提高”为副旋律的知识讲授将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导、学、群、访、研”将继续作为培训工作的方针。此外需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成立由专家、教授、中学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组成的培训教师团队,全程参与培训,还要强化参训学员的“主体”意识,扩大学员参与度,充分利用资源,增强互动内容,增加更多的观摩研讨课,以自我分析、同行评析、专家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研讨,并通过网络和书面通知等形式预设下期互动研讨话题2-3个,让学员提前做好准备,对他们进行“参与式”培训。应多发学习资料和参考书,在教学科研方面得到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建立导师跟踪指导制度,加强培训后指导。严格检查和指导学员任务完成情况,对学员进行更加深入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料库,电子版的,文字版的,方便学员在日后工作中的使用和借鉴。

(二)后期规划

从培训体系安排上看:第一年,培训基础阶段,重基础,重理念,重认识;第二年,培训提高阶段,重引领,重设计,重参与,重方法;第三年,培训飞跃阶段,重反思,重创新,重展示。三阶段目标相辅相成,脉络可循。有侧重,不偏废;有理论,有实践;有统一,有个性;有请来,有走出;有引领,有自培;有系统,有开放。

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按需培训,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受培教师实现主动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目的。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宋卫中,侯召波,刘进社.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8)46-47.

[2]姜德照,孙贻峰.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向高师函授教育迁移的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2004(2)92-93.

篇3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来编写.例如,2007年版代数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为“(七年级上)正负数、有理数、有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八年级上)一次函数、整式;(八年级下)分式、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上)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下)二次函数(这里省略了数据整理与概率的部分内容)”.然而,初中代数的内容构成大体为:数、式(包括整式、分式、根式等)、程(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共有五个知识块,每个知识块是它后面知识模块的前奏课,每个后面的知识模块都是对前面知识模块的深化与扩展.它们互相联系,组成了初中阶段独立而严密的代数体系.但是,纵观整个初中阶段的教材编排不难发现,有些内容的学习顺序被打乱了,有些模块被拆散了,在教学当中自然就会存在以下矛盾.

一、 降低学科难度与学科体系的严密性的矛盾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支持.初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直到高中转化才初步完成.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新教材的编排自然而然就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而忽略了学科体系的严密性.例如,从内容编排看比较典型的有:把“式”(包括字母表示数、整式、分式、根式)这一块知识放到了一次方程与方程组、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后面,甚至还删掉了字母表示数、分解因式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内容;从时间安排上看是把“式”这块知识放在初二及以后学习.因此从内容上就打破了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这样就形成了降低难度与学科体系的严密性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学习起来肯定会遇到困难.很多教师在教学一次方程与不等式时感觉学生非常难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在课改前却是非常简单的、很基础的,学生也掌握得很好.很多教师感到非常苦恼,但找不出原因.其实,归根结底是这对矛盾没有解决好,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固然要遵循,但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也不能颠倒.教材编排不能做到两方面兼顾,在教学时就不应两面兼顾了.因此,教学时可做适当的教材处理:在教学一次方程时必须先和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简单的整式及整式的简单运算等必要的前奏内容,但不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只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即可,然后再学习一次方程.这样,学生对一次方程的理解、列式、解法及运算就变得简单与容易掌握很多.否则,学生很难理解方程的列式及运算,最终影响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当一次方程学好了,一次不等式就不难学习与理解了,因为在逻辑上方程是不等式的特解部分,在解法上它们很相似.所以,一步处理好则后面几个知识块的难点都解决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处理教材教学效果都非常好,很受学生欢迎.

二、 分散难点与综合记忆的矛盾

教育心理学认为,记忆可分为多种,其中按照记忆内容来分,可分为部分记忆、整体记忆、综合记忆三种.这三种记忆的优劣根据学习材料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无意义联系的学习材料用部分识记效果较好;有意义而且比较简短的学习材料用整体识记效果较好;有意义联系而且既长又抽象的学习材料宜进行综合识记.例如,初中代数中方程与方程组、函数这两部分是初中数学中联系最密切,分量最大,最难、最抽象的内容,最适宜用综合识记的记忆方法.但教材为了分散难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学习,把这两部分内容分成几块,从初一到初三分跨三个年度六个学期学习.

具体如下表:

由此可见,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学习时间间隔了一年,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学习时间也间隔一年,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学习时间间隔一个学期.这样安排难点是分散了,但方程与函数这两块联系非常密切的知识却变得非常零碎,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有学习前面的知识就不知有后面的知识,学习后面的知识又忘了前面的知识的感觉,很难掌握好这两部分知识,更难形成方程与函数的思想.由于这些知识前后衔接时间间隔太长,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这些内容,要采用横向、纵向联想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来教学.每教学一个知识点都得先复习与之有联系的知识,让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清晰的记忆,然后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学习,联系记忆.虽然课本把这两块知识拆散来学习,但是教师必须对这两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整体教学观念,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方程体系和函数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更有效地形成方程与函数的数学思想.

三、 技能训练与减少习题之间的矛盾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最直接的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因此,新教材大量减少了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题,同时又增加了一些能力培养方面的习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基本技能是具有固定程序和步骤的方法,一种熟练的基本技能必须要经过反复多次训练才能形成.能力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体现,所以,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根本,能力是学生运用双基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表现.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掌握好双基,知识需要多次记忆、技能需要重复训练,这与减轻课业负担是不矛盾的.可是,新教材中技能训练的习题过少.例如,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一节,因式分解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两种,其中公式法有两条乘法公式,等于三种基本技能,而课本中提供课后训练的习题总共才十八道小题.平均每种技能重复训练六次,这样的训练次数对任何一种技能来说,都是不够的,学生是不能掌握好的.类似这种情况,新教材中还有很多,像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证明等,它们的基本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怕戴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帽子,要理直气壮地适当增加一些训练题,直到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为止.我们这样做并非搞题海战术,这是学科的客观规律要求;科学不是喊口号,如果我们一味地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减少应有的习题量,那么学生肯定不能熟练掌握好双基,能力培养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教好数学、学好数学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内容编排欠科学与与相关学科脱节引发的思考

数学是一切运算的基础,是学好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先决条件.新编教材对学科内容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只是考虑到本学科,而没有考虑应用学科,表面看是给学生减负了,但实际上非但没有减,从某个角度说,反而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一知半解,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状态与信心.

与其他学科的衔接明显脱节的有:物理八年级上册用到负指数幂(即科学记数法中,幂指数n是负整数的情况),而数学八年级下册才介绍.与本学科内容脱节表现在与初中阶段内容及高中知识的脱节两方面.初中阶段,前面几个矛盾中有些已经分析到,有些没有提到.如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中提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也用到这个知识点,但中心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是九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勾股定理是八年级学习时介绍的,但所应用到的二次根式的运算是九年级才有,内容编排顺序混乱,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作补充、说明或适当的调整,没有经验的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以上种种往往会因为数学基础的欠缺或不牢固,让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大打折扣.

为了降低初中数学的难度,新编教材对一些内容一减再减.如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方程中的根式方程、比例的性质、韦达定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弦切角定理、连心线的性质等.有些内容在高中教材中有补充学习,更多的却是没有补充,直接应用.像十字相乘法是解方程中非常常用和好用的方法,因为初中删去了,高中又直接用,让初、高中的知识链出现了脱节现象.还有,为了减负,中考几乎是一年比一年容易,为了响应号召,一些初中教师也乐得只为中考服务,而高考的难度从没减过不说,还似乎有越来越难之势.初、高中对学科知识截然不同的要求,让许多学生措手不及,甚至晕头转向,导致一些学生因为畏难而放弃学习,非常可惜.学生的潜力没有在适当的阶段得到挖掘,更没办法形成能力.这样的教改没有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不算,有时还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处理好以上几个矛盾,寻找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这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思与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数学实验 教学模式 实验设计

笔者结合平时数学实验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让数学实验教学真正走进课堂,发挥数学实验优势,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实验教学片段

课题:勾股定理的证明。

目的: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思路,了解利用图形的“面积”证明几何命题的数学方法。

实验用具: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个分别以上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模型。

步骤:

(一)尝试探索,发现规律,猜想结论:让学生任意的画一个RtABC,其中∠C=90°,分别量出三边的长,探讨AC2、BC2与AB2间的数量关系,发现规律;另外,要求学生再任意画一个任意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验证三边的平方是否有这种关系,因而它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质,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其猜想,画图及写出已知、求证。

(二)拼图实验,验证结论,归纳结果: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用准备好的模型,拼出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要求:(1)所有模型都要用上;(2)在拼合的图形中不能有空隙,每个模型之间不能有重叠部分;(3)如果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用数学表达式分别写出拼得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由两图的面积相等可推到出什么样的结论。

经学生实验、推导得到:a2+b2=c2的结论,从而验证猜想得到定理。

(三)拓展思路,再寻证法:在验证得到定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求利用面积关系来验证定理的新的方法。经学生探究、实验后得到了如下的方法:

通过实验也让学生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即利用图形的“面积”去证明几何命题的方法,让看似无从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对于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一)数学实验设计要求

1.内容的典型性。教师对实验的内容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利用此实验教学能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负迁移。

2.操作的简易性。实验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实验器材应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而不需要专门购置于专业材料。

3.方法的启发性。教师设计的实验应具有启发性,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启发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4.形式的多样性。数学教学中的测量、手工操作、制作模型、实物、教具演示或以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结合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环境。

(二)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有效教学

数学实验为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提出明确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组织全班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过程中,依靠实验工具,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数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产生成就感,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予验证或理论论证,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情境(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出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步骤,进行探索性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或验证。根据这一思想,教学模式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数学实验教学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要再充当权威者,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2.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平台,在“数学实验”的活动中,教师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则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实验拓展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在数学实验室的活动中,学生们模拟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活动,积极观察、比较、分析、猜想、归纳、论证,再现了数学发现过程。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增强师生情感,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中的数学实验,可以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教师与学生加强了交流、沟通,增进了感情,对数学课的兴趣也可转移到对数学老师的喜受,实验可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可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互助学习的快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事实上,讲授式教学设计得再好,也很难适合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数学实验是一种活动化教学,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

总之,数学实验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2.陈耀忠.关于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04(6)

3.戴志生.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通讯.2003(1)

4.王国江,周松.浅析数学实验教与学[J].数学通讯.2003(7)

篇5

一、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含义

对“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界定,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教学班不固定、教学班层次有区分,外加学生可流动的教学模式。

为了尽可能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教学过程中,保证时间上可安排,教学上有秩序,我们所选择的“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学科,主要是数学、英语两门学科。我们根据学生在两门学科中的学业状况,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每逢这两门学科组织教学时,学生从各自的行政班级分别走到相应层次的教学班。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更好地体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实施分层教学,本研究将在预备年级实行“4+3”的课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尽可能符合自己能力的层次中得到学习效能的最大化。根据学生摸底测试的情况,把学生分成3个A层班,4个B层班,1个C层班。8个分层班级将用8位不同数学家的名字命名。在统一的四节常规课中,我们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高效地完成常规教学。在分层的3节课中,实行走班制。

二、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学生的选拔流动每学期2次,一次为大调整,参考原始、月考、期中或期末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参考依据分值,每一层次中分成数个平行班。另一次小调整分别在每学期第十周进行一次分层测试,每个层次的前后5人左右互换。这样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动过于频繁的现象,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操作。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分层次教学中,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A层班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补充一些高于现有知识体系的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力争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B层班主要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托,强化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C层班主要精力放在夯实基础、强化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培养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分层

(1)概念、基础知识教学分层。对C层学生尤其要注意恰当地弱化概念,注重实质。而对A层学生来说,要突出概念抽象的逻辑思维。

(2)例题教学分层。在教学中,既可以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例题和发掘同一例题的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上来体现教学分层,还可以通过对同一例题的解题教学,揭示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等,做到例题教学分层。

(3)设问、练习和作业分层次。恰当的难度体现在对C层学生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模仿学会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为主,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B层学生,起点应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以例题的简单变式、一两个知识点的小综合为主,使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对A层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地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多作考虑,能独立解决诸如“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多变,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拟问题并求解,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

4.评估测试分层

一般分层评估测试卷都由基础题(100分)和选做题(50分)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题的难度系数为零,只达到教学大纲最基本的要求,体现基础性,反映大纲、教材的主干知识,要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能考及格或拿到高分。50分的选做题当中,有30分为中档题,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做;另外20分为较难题,着眼于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综合能力,少数学生会做。选做题的分数只作参考,不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

三、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

1.教学教导,管教分班

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由于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分出不同层次后,实施走班教学就必须有相应的同步安排,给教导处安排课时、课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课时的安排,必须按照市教委课程计划规定的各个年级课时总量进行排课,排给不同层次教学班的课时数是一样的,但对A层教学班,还要安排一定的学科拓展课。

对于课务的安排,在“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多种模式中,由于数学和英语两学科各层次教学班教学的学生来自不同行政班,故同一门学科不同层次教学班的教学时间必须统一,且不同层次教学班必须由不同的教师任教。

2.德育教导,管行政班

篇6

关键词:开放观念;活跃气氛;大胆创新

数学好的同学,自然科学一般都学得好,科学及综合科好的同学数学不好的几乎没有。既然这么重要,但我调查后的结果其令人沉思,好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怕学数学,但不得不学数学,造成讨厌数学,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发誓不再学数学,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数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生的智力,用这把钥匙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数学教育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是我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经历谈点体会。

开放教学观念搞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再以考分为唯一的指标。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学教育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以文载道、文道合一不是文课的专利,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做事作风。如统计图选择这一节中,要求从某家报纸公布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中获得信息,其中从1959年人口从30亿到2050年预测达90亿,还有预测2050亚洲人口妇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从中对他们进行基本国策的教育,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否则人口太多,中国土地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口了。

又如这节课后有一练习,分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正好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去看少年犯的演出,我要求他们去法院了解一下最近几年犯罪类型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数量的变化作一调查,制作成适当的统计图,完成后许多学生感悟到学会做人的重要性,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正常健康心态,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能不说是教学者的失败,不能不是整个教学的悲哀,反之有正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健全的人格,成绩稍逊一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多鼓励,多与他们谈心,以信任的眼光去看等他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耀眼的闪光点。学生也会报之以信赖努力学,给老师以意外的惊喜。如我们班有一学生从私利学校转到了,又从转到了我们学校,学生厌学非常严重,到了我们学校后,我很关心他,平时一般不批评,而是经常鼓励,即使是简单的有理数运算错了,不仅不横加指责,轻松地说:没有关系,陈景润这么伟大一个数学家一生才研究了1+2等于3的问题,你现在才知道你比他要棒多了,有时回答错了,不仅批评反而赞许其自己的见解;碰到一言不发的时候轻松地调侃“沉默是金,金子可不能对别人说的”。

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我慢慢发现他数学课渐渐也听了,而且经常举手,作业也做了。教师什么时候和学生处于同行地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变就不只是停口头上了。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往往是老师讲例题、分析过程、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往复循环,按部就班形成了一个“套路”。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这样成了知识点的供给,使数学学习乏味无趣,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

第一方面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之家用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初中和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推动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的第一原动力,新教材数学知识的学习力求人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例如平行线了引入从你喜欢滑雪运动吗?开始引入到滑雪运动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橇板的平行,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城市学生乘自动手扶电梯经验,体育课上玩双杠的引入课题平行线,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第二方面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15-02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在当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前那些比较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

本人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从开始训练课堂基本功学习微格教学,到邱学华尝试教学,再到后来的学习河南西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期间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课前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学法,特别是在讲新课时,总是先把新课知识点讲得很细,然后让学生练习。也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练习的时间很少;基础不好的学生仍然没听懂……作为教师,也深感疑惑:已经讲得很细很透了,为什么还是有学生听不懂?已努力给课堂创设有趣的氛围,但还是有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为什么付出那么多的心血,预期的目标仍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差距?高效课堂标准到底是什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方法是什么?……

通过近几年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让我认识到: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为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当“参谋”、“顾问”。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指的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师集体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备考试)的结晶。它主要改革了备课模式和课外辅导方式,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辅导形式由课外转向课内,不订辅导资料,停止补课,取消竞赛辅导班,实行“周周清”。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这些做法,之所以能在全国推广或者说有相当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们解决了课堂上学生的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疑问,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解答别人的疑问,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组织下主动探究与交流,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每一个知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不是单单依靠老师的讲解,而是在老师的精彩点拨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可采取如下基本操作方法:

(1)设置情境,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上课一开始,由设置的情境导入新课,并出示课题,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根据情况可以课前安排,也可在课堂上占用一点时间预习,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尝试题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后及时检查与评价。

(3)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新精神。改变“教师先讲,学生听懂了以后再练”为“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学生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这就为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改变“教师带着学生跟着教案走”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允许学生抢答,主动上黑板板演,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完成。

(5)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思维。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培养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质疑的时间可安排在预习检查和自学课本后,还有教师讲解和全课结束前。所谓“教学、教学、教学生学;学问、学问、引学生问”。

(6)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7)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这是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留30分钟让学生活动。一堂课学生要在练中学,教师要在练中讲。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8)练习当堂订正,及时反馈矫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最快,也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环境安静,精力集中,当堂消化吸收,当堂消除错误的痕迹,做到既收效快,又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9)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包括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等,其中主要是练习分层。优秀生多做一点,难度适当高一些;学困生少做一点,难度适当低一些 。这样,使优秀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做到培优扶困,使全体学生都能学好。

以上是我这几年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些思考,属于个人之见,要做到这样或者说做好这些,需要一个过程。做为教师就应该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兴秀,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8期

篇8

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各自信息无互动的枯燥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如:在“有理数加减运算法则”的教学上,常规的教法是通过“向东、向西的连续走动几米,最终是向东或向西走了几米并结合数轴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然后再学习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法则,最后各自按法则计算”,而大家很清楚,课本上的有理数加法法则对于刚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很繁、很难的:确定和的符号要分同号、异号,异号的还看绝对值谁大;确定和的绝对值又要分将两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这里学生存在着几大困难:首先,“绝对值”是新学知识,学生并不熟练,还要要求学生用“绝对值”来总结出加减法则更难。其次,法则分类复杂:类中再分类。因此,学生要运用法则计算很难,不要说理解法则,就是要记清楚法则也不是易事。因此,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及“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启导下,采取了用学生所熟悉的“输赢球”的模式去让学生学习这一主干内容:堂上让本班学生与邻班学生含别代表足球赛的交战双方,用正、负数表示上、下半场及全场的输赢球数,通过若干有代性的案例的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到:上、下半场一赢再赢或一输再输,结果必然是赢或输得越多(数字累加);有输有赢用输赢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结果。有理数的加减法用“输赢球”去理解算理学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基础很差的同学也能很快掌握。

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因此,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本学期教的是新教材,所以本人特别注意新旧教材的对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动向,同时,还注意不同版本新教材之间在新知识的引入、内容及练习的编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力求使学习材料的设计更接近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而练习的编排按梯度分层。教学内容我们强调抓住主干,如对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我们级科组经过反复的研讨,抓住了“训练学生各种运算技能”这一主干,对全章的教材进行了整合,效果比课本的做法更好,事实证明学生对加减的算法掌握得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正负数的定义过于淡化,未突出引入负数的作用或必要性,特别没有利用温度计等实例突出低于0的数用负数表示且负得越多数值越小,这是导致后面有理数大小比较学生出错较多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又如在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的教学,我们充分利用了课室的电教平台,运用“几何画板”及教学光盘中的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十分形象、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尊重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

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篇9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实践;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该学科的教学评价也具备一些独有的特点。一方面,信息技术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软件操作步骤的含义并可熟练推导,死记硬背式的学习难以扎实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应突出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法

从大的范围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前置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三个类型。其中前置性评价实施于教学活动之前,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情况,一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过程性评价兼顾目标与过程,是一种全面性的评价,包括学习动机等关乎学习的多种因素,评价过程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开放性强,是目前较为推崇的一种评价模式,有形成性评价等多种形式;终结性评价顾名思义指的是对教与学质量的结论性评价,一般采用笔试+上机测试或是信息技术考试的模式。

从小的范围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法常用的有笔试测评、模块考试测评、作业式评价、电子档案式评价:笔试测评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评价方法,即给出试卷、学生笔试、教师判分批改,由于评价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便于大范围实施,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应用极为广泛,然而这种方式仍存留有应试教育痕迹,无法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甚至容易误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通过笔试,因此目前不被推崇;模块考试测评是上机考试,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选题并自动评分,能够较好的考核学生操作能力,且考核结果反馈快,便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但缺点在于对硬件水平要求较高,需更新维护数据库,而且同样无法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业式评价即是对学生作业、作品进行的评价,通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模式,能够评价学生的态度、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和保持,但缺点在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以保证客观公正,评价标准难以制定,容易受学生代做、教师个人因素等影响产生一定的评价偏差;电子档案式评价是建立每个学生信息技术作品的电子档案,对其进行交流和评价,由于评价周期较长评价结果更为真实准确,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热情等均有裨益,但耗费精力较大,评价成本高于其它评价方法。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基于上述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应做好以下工作,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有效。

1.关注个体差异

作为学习和评价的主体,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时因个人家庭环境、性格爱好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个人状况的不同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以尊重、鼓励为主,辅以指点和引导,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不同起点、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有所得。另外,对于同一作品的设计思路及风格不应过于限定,应肯定、鼓励学生的创新,加以适当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2.关注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学生或教师,应充分发挥参与学习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结合使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灵活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评价方式,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另外,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以保证评价内容、方式、标准等因素的客观、全面、公平。

3.关注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不应局限于现有的模式,应灵活采用小组讨论、主题活动、完成评价表等方式来丰富评价手段;评价语言也不应局限于常用的夸奖、赞许,还应兼具引导等作用;不局限于评价结果、学生成绩,还要关注评价过程和学生的道德品质、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个性因素、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不局限于书面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开放性的形成性评价。

4.关注学生成长

评价的目的在于服务于教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素质型人才,因此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目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保证评价的客观、公平,评价眼光应随学生成长而发展,评价标准的选择要合理且分出层次,并重视评价的价值导向作用,例如给予“创意小达人”等荣誉封号,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中,每种评价方式均有其优点和不足,教师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教学评价促进教与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靖.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解决策略[J],信息教研周刊,2012.09.

[2]税真洪.论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尽管大力提倡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水平,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试就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建议。

一、营造和谐的初中数学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

能否成功营造和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气氛,能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衡量一堂初中数学课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优秀教师普遍认为一堂优秀的初中数学课应该具备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如果数学课堂气氛良好,学生会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很容易调动起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并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探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首先,教师要保证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必须要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自我探索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有机会去探索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或者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尽量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其理解数学的来源,加深其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给学生制造一些挑战性难题。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学习、探索数学知识。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精神。教师不应将所有的数学知识点和方法都讲得非常透彻,而是鼓励学生思考、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

二、要着力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素质

(一)初中数学教师常见的教学素质缺失

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一方面原因是初中数学教师存在着教学素质落后及不足的问题。第一,初中数学教师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掌握与新课程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急切需要进行更新和充实。并且各个年龄段的教师对几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是不平衡的,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第二,面临新课程改革,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一些数学老师仍然不能抛弃僵化的教学模式,更无法接受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的教育理念,甚至还存在着惩罚和打骂学生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无法使教师赶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第三,初中数学教师知识更新缓慢,需要进修继续教育,以满足教师知识更新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的重点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这要求初中数学老师要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要求。第四,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较差,不重视必要的教学反思。初中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忽视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的现象很普遍,这不符合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这要求数学教师要加强自我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素质的途径

面临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必须要按着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起新型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和优化落后数学知识,学习和构建科学的数学知识。只有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自我的教学素养,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更新教学知识的紧迫性。面临着新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和授课之余及时充电,对所欠缺知识进行补充和提高。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学会教学反思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要特别重视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各个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重视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条件,甚至要创新培训方式,比如请知名的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及指导教学活动;学校积极承办各类数学教研活动,如数学研讨课、观摩课等。学校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的研究质量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中学数学教师要进修必要的继续教育。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比较落后的客观现实,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进修必要的继续教育。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能弥补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数学知识掌握上的不足,能够使教师获得知识和学历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理论于自己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其一,教师进修培训机构必须要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只有做到密切联系中学实际,才能在教师进修培训中关注中学的革新实际,有利于中学教学革新。其二,中学数学教师进修培训要拓展新的培训空间,广泛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和途径,使教师通过多渠道接受教育和培训,更新教师的知识水平。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新荣. 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构成探究――九个初中数学教师的观点[J]. 数学教育学报,2010 (3)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