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品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品市场分析

篇1

对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进行解读,并对使用说明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纺织服装生产企业、销售商、检测人员以及消费者更好地正确理解和运用该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GB 5296.4;使用说明;纺织品;服装;常见问题

1 引言

新修订的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1](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14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作为纺织服装产品交付的组成部分,使用说明是向使用者传达如何正确和安全使用产品以及产品性能的信息工具,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在历次的工商部门和质监部门的抽检中,服装使用说明是最常抽检的项目之一,也是经常容易出现不合格的项目之一。笔者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也发现,使用说明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在新版标准实施后,问题更多,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对使用说明的规定细节较多,不少生产企业对标准不够熟悉,以及对制作使用说明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版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为企业在制作使用说明过程中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消费者和检测人员等使用者正确理解和应用使用说明提供参考。

2 标注内容解读及常见问题分析

2.1 制造者名称和地址

标准规定,使用说明应标注承担法律责任的制造者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进口产品则应标注其原产地(国家或地区),以及商、进口商或销售商在中国大陆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

常见的问题有:(1)缺少厂名厂址,或者只有厂名或厂址,或者厂址不详细,无法用来联系;(2)进口产品未标明原产地。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生产销售的非进口产品是不需要标注原产地的。

2.2 产品名称

标准规定,使用说明应标注产品名称,且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术语及定义的,宜采用标准规定的名称,若没有术语及定义的,则应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

常见的问题有:(1)使用商标名称作为产品名称,如需要标注商标名称的,则必须同时标明正确的产品名称;(2)使用服装大类作为产品名称,例如针织服装、机织服装、男装等;(3)使用夸大虚假的产品名称,比如市面上一些不含羊绒而标称为羊绒衫的产品,这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2.3 产品号型或规格

标准对纱线、织物、袜子、帽类、手套、床上用品和服装类等产品的号型规格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以服装类产品为例,标准规定服装类产品宜按照GB/T 1335或GB/T 6411表示服装号型的方式标明产品的适穿范围,针织类服装也可标明产品长度或产品围度等。GB/T 1335或GB/T 6411规定,服装的号型表示方式为:号+型+体型,但儿童服装和针织内衣则没有体型标注要求。号是指人体身高,型是指胸围或腰围,体型是指人体的胸围和腰围的差值,分为Y、A、B和C,其中,Y表示偏瘦,A表示正常体型,B表示偏胖,C表示肥胖[2-3]。

企业仅标注“S”、“M”、“L”或“28”、“30”等,这种方式是常见的错误,但是这种标注方法是可以作为附加方式进行标注的,例如“160/88A(M)”。

2.4 纤维成分及含量

标准规定,纺织服装应按GB/T 29862―2013的规定标注纤维的成分及含量;皮革服装应按QB/T 2662规定的命名规则正确标注皮革的种类名称,如黄牛皮、山羊皮等[4]。

常见的问题有:(1)使用不规范的纤维名称,如天丝,只是纤维的商标名称,其规范的名称是莱赛尔;(2)纤维名称弄虚作假,与产品实际所含的纤维不符,如市面上的一些羊绒产品,根本不含羊绒,实际是羊毛或腈纶等;(3)耐久性标签上缺少标注纤维成分含量;(4)产品中某些主要部位的纤维含量未标注;(5)纤维含量偏差超出规定允差范围;(6)吊牌与耐久性标签上标注的纤维成分含量不一致;(7)标注内容不规范,如“100%纯棉”。

针对以上常见的错误,根据GB/T 29862―2013的规定,纤维成分及含量的标注关键点为:(1)按含量比例从大到小排列;(2)使用标准规定的纤维规范名称,天然纤维按GB/T 11951规定,化纤按GB/T 4146.1规定,羽绒羽毛按GB/T 17865规定;(3)每种纤维的含量不能超过允许偏差;单组分纤维,允差为0;多组分纤维,允差为5%;当标签上某种纤维含量≤10%时,允差为3%;当某种纤维含量≤3%时,实际含量不能为0(这一点与旧标准FZ/T 01053有所区别,应引起注意);(4)纤维成分含量出现在不同形式的标签上,其内容必须一致;(5)如果是拼接产品,表面积超过整体15%的部分必须也要标注其成分含量[5]。

2.5 维护方法

按GB/T 8685规定,维护标签的符号包括水洗、漂白、干燥、熨烫和专业维护5项,必须按此顺序排列标注。首先符号必须要有,同时可增加相应的解释性文字以便消费者理解,但解释性文字必须与符号保持一致,当然不加解释性文字也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了其唯一的维护方式;其次,当符号满足不了需要时,也可用文字予以补充说明,如分开水洗,仅反面熨烫等[6]。

常见的问题有:(1)使用标准中没有规定的符号;(2)符号的排列顺序错误;(3)符号与解释性文字表达的意思不一致。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GB/T 8685规定,应使用足够和适当的符号,但没有明确一定要使用5个,这是标准没有明确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是“足够和适当”,多于5个或少于5个都不能说是错误的,只要能足够和适当地表达了产品的维护条件即可,但是不建议采用少于5个,因为当符号不足,消费者在使用维护过程中发生问题,就很容易引起纠纷。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某一产品被确定为不可水洗,此时则可不标注漂白与干燥的符号,因为漂白和干燥程序都从属于水洗程序,不可水洗也就没有漂白和干燥可言。

2.6 执行的产品标准

使用说明应标明所执行的产品标准编号,产品标准可以是国家、行业、地方或企业标准。

常见的问题有:(1)使用过期或作废的产品标准。(2)标准号写错或印刷不完整,缺少“/T”或年份。另外,还需注意选择和产品对应的产品标准,可根据产品的类型、材质、款式、工艺和功能等因素考虑,选择最为适当的产品标准,比如一款运动型的针织T恤衫,这时根据其材质为针织面料和其款式为运动服装,更宜采用GB/T 22853―2009《针织运动服》作为执行标准,而不用GB/T 22849―2009《针织T恤衫》。当同一件产品可选用多个标准时,可优先选择级别更高的标准。

2.7 安全类别

应根据GB 18401―2010标明产品的安全类别(此项为新版标准的新增内容)。安全类别分为A类、B类和C类,婴幼儿产品还须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标注该项内容时根据产品的理化性能符合哪一类而定,但要注意安全类别与产品类别的区别,产品类别是指婴幼儿产品、直接接触皮肤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以上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但有一定的联系:婴幼儿产品必须符合A类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产品最低要符合B类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最低要符合C类技术要求[7]。也就是说,直接接触皮肤产品既可标A类,也可标B类,非直接接触的产品则A类、B类、C类都可标。严格来说,除了婴幼儿产品之外,不能将产品类别附加标注在安全类别处。

常见的问题是:(1)把安全类别标注成产品类别;(2)GB 18401的年份标注了旧版年份(2003)。

2.8 使用和储藏注意事项

因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产品损坏的产品宜标明使用注意事项,有储藏要求的产品宜标明储藏方法。该条款没有强制要求,根据产品的需要进行标注即可。

2.9 产品质量等级与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这两项内容在GB 5296.4―2012标准中已被取消,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的明文规定,服装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中标注“产品质量等级”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因此,这两项内容建议保留。

2.10 相关产品标准的相关要求

根据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还需要在使用说明上注明相关信息。比如GB/T 81004―2008《婴幼儿服装》要求注明“不可干洗”字样,FZ/T 81006―2007《牛仔服装》要求注明“水洗产品”或“原色产品”字样等。

3 其他要求

使用说明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形式,当采用多种形式时,应保证其内容的一致性;制作使用说明时,应使用清晰、醒目的规范汉字,如果同时使用其他语言文字时,其字体不能大于相应的汉字。耐久性标签应选用适宜材料制作,确保在产品使用寿命期内保持清晰可读。另外,目前有些企业会将外销产品转为内销,那么此时也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进行修改甚至重做使用说明。

4 使用说明标注关键点

(1)使用说明必须包含2.1~2.7节规定的内容;2.9节为法律条文所规定,所以建议也须标注;2.8节则根据产品的需要进行标注;2.10节是根据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标注。

(2) 服装类产品必须具备耐久性标签,且耐久性标签必须包含3项内容(即2.3、2.4和2.5节)。

(3)当同一内容出现在不同形式的标签上时,必须保持其内容一致。

5 结语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使用说明的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建议企业引起更高的重视,认真学习新标准内容。通过以上的解读分析,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到,正规的使用说明有哪些信息必须标注和如何标注,以及一些常见的问题,企业在制作使用说明时应避免重复出现以上描述错误。

参考文献:

[1] 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S].

[2] GB/T 1335―2008服装号型[S].

[3] GB/T 6411―2008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S].

[4] QB/T 2262―1996皮革工业属于[S].

[5] 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S].

[6] GB/T 8685―2008纺织品 维护标签规范 符号法[S].

篇2

一、市场分析及预测

国际市场分析及预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纺织品服装贸易和纤维消费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依然会保持继续平稳增长的趋势。激烈的零售和贸易竞争,使纺织品消费产生极化现象,低端和高端产品都在迅速发展,以中高价和高档市场为目标的制造商更加注重产品品牌、产品设计规格、快速变化和购买的方便性等商业性特征。国内市场分析预测。纺织工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我国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增长潜力堪称世界之最,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纤维消费也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因而,纺织工业潜在的巨大生机和活力将使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自然资源状况

原料资源:*镇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之一,棉花资源丰富,2007年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棉花品种主要为中短纤维产品,适宜一般(中低支)棉纱的纺制(高支棉纱的纺制需要从西北地区购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镇发展纺织产业的又一大资源,全镇劳动力资源2.8万人,可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低,足以支撑劳动密集的纺织工业的发展。电力资源:*镇紧邻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大屯电厂,享受充足优惠的电力资源,不存在拉闸限电现象。区位交通资源:*镇交通优势明显,只需半小时即可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直达霍连、京沪、京福等高速公路;距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州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可进入京沪、陇海两大铁路线;京杭大运河临镇而过;约一小时的路程,可进入国家一级航空干线机场——徐州观音机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物流、基础设施优势:*镇位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徐州北部,是冀东南、鲁西南进入苏北鲁南的重要道口,具有独特的商贸流通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地。目前徐州建有国家储备棉花库,仓容量5万吨(100万担)。发达兴旺的商贸流通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流发展空间。

三、*镇纺织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据2007年统计,目前全镇共有纺织工业企业41家,其中列统纺织工业企业29家,全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总额8000万元,全镇拥有纺纱纱锭5万枚,气流纺机200台,络筒机16台,织机200台。纺织设备正向高科技含量的设备行列迈进,产业升级已经凸显。

四、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为主题,以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链为主线,提高工业集约化程度,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生产能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改组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全面实现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全面提升*镇纺织工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使其真正长久成为*镇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1、发展重点

*镇纺织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原料、高档面料的技术水平,发展品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及装饰用纺织品,重点培育现代纺织工业集群,建立棉纺、织造、印染、服装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延伸,将*镇建设成为重要的纺织品生产供应基地。

2、发展目标

全镇纺织工业到2015年实现发展目标(规模以上企业)

销售收入20亿元

现价产值22亿元

工业增加值4亿元

利税总额3亿元

创建企业技术服务中心1个

创江苏省名牌2个

在以上量化目标基础上,建设培育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等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

3、产业链发展目标

到2010年,*镇纺织业要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印染后整理、产业用纺织品、服装生产、纺织机械和专业营销市场等较为完备的生产营销体系,并向商贸、营销、管理、展览等方向延伸发展,形成门类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

4、主要技术水平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镇将继续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重点引进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及配套的整理浆纱设备和全自动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设备;引进国际先进的缝纫、裁剪、整烫设备;国际先进的印花机、染色机、丝光机、定型机、特种整理设备等,使*镇50%的纺织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重点发展产品门类

*镇纺织工业应以发展重点产品为龙头,建立棉纺、织造、印染、服装等产业集聚群,增强服装、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实力。*镇重点发展的产品门类有:

1、棉纺业

加快对现有棉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全面推广应用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发展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支持优势企业、骨干企业发展,通过调整、联合、兼并,优化产业结构,组成专业化生产企业集团,建立高档针织用纱、面料用纱生产基地,以提高棉纺织企业规模效益。

2、针织业

继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上的应用,开发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立针织业的织、染、整理的高档针织面料生产基地。

3、合成纤维

发展大容量熔体直接纺技术,降低投资成本,形成原料、聚合及纺丝配套发展。积极鼓励开发纺织用合成纤维,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积极发展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纤维,并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

(四)产业集聚区发展目标

为促进*镇纺织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镇将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特色的纺织工业集聚基地,提高集聚地的集约化程度,促进集聚地内的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镇工业集聚状况,将重点培育现代纺织工业集聚区。

集聚区规划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由原料加工区、纺织区、印染区、成衣区、储运区、公共生活区及交易区构成,园区充分利用*县众多棉纺及毛纺企业所产棉纱、毛纱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品牌服饰、印染及后整理,先进纺织织造,将我县的资源整合优势转化为产品加工基地优势,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五年内使纺织积聚区发展成为苏北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力争完成投资额10亿元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总额3亿元。

五、对策与措施

(一)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产品结构调整

引导企业树立自立、创新、精品、竞争意识。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突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加快纺织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镇将加快纺织工业人才基地的建设,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派出去,请进来”或与国内外合资办学等方法,提高师资水平和纺织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提高企业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培养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制订企业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都需要进行再学习的制度。一方面培养使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同时加大吸纳社会科技人才的力度,促进人才流动,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使技术要素更好地参与到企业分配中来。

(三)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特别是纺织服装品牌是产品高质量、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是加快发展*镇纺织工业的关键。一方面*镇纺织企业要积极发展区域品牌、名牌;另一方面争创中国名牌和江苏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产业集聚建设,科学做好产业集聚基地规划

为促进*镇纺织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统一的规划建设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特色的产业集聚基地,进一步加强公用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使*镇纺织工业向集群经济、特色经济转化,促进产业集聚基地内的产业链衔接和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纺织产业集聚地,镇政府将积极引导发挥纺织工业协会作用,组建纺织产业协会,同时加强市场导向及市场建设方面的指导和扶持,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促进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的建设,维护行业利益,规范行业行为,引导产业集聚,保证*镇纺织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注重环境影响,完善环境保护措施

篇3

纺织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具有解次人民穿衣和支援相关产业应用的社会效益,以及上缴国家税利和出口创汇的直接经济效益。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首要产业

2000年在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和化纤业的职工人数为800多万人,其工业增加值合计是1900亿元,固定资产4500亿元,这些指标在主要行业中名列前茅。2002年1至11月,纺织工业总产值9142.7亿元,同比增长15.22%,纺织品服装出口560.8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430.12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158.05。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纺织产品质量的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按每平方米销售价格,66个国家加权平均数是2.32美元,我国产品为3.04美元,比平均值高30%。从贸易方式和出口创汇积累资金的能力来看,纺织工业是出口创汇的首要产业,我国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

1.2、提高就业率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服装业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我国在纺织、服装、化纤行业工作的人员超过800万,随着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将会更多地吸收我国的劳动力。

1.3、纺织产业是高关联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大

纺织产业是高关联产业,产业联系程度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重要。纺织工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流量表中,纺织工业的总产出占13.396,每增加一个单位总产出,关联到国民经济各行业1.93个单位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其中农业投入系数是0.24个单位,第二产业系数是1.43个单位,第三产业投入系数是0.26个单位。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5.5公斤上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公斤左右,预计2005年后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达6.6公斤,国内消费量从1999年的700万吨增加到860万吨,净增加160万吨的纤维消费量,纺织工业可以增加2000亿元的总产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600亿元。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和间接投入3800亿元。按当前水平测算,可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近1个百分点,贡献相当可观。

1.4、纺织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

工业化是一个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为起源的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它伴随着资源配置结构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化使一些先行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工业化也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先导产业通常是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为保持长期增长而需要超前发展,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纺织业拥有高关联型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部门、产业依存度高等先导产业特点,纺织业具有市场大,技术障碍小,投资少,收效快,积累资金多,可以吸收许多人就业等特点。纺织业具有较高的后向联系水平。这对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不发达国家来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在工业化初期,工业部门结构不完善,资金短缺、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为加快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有意识地用后向联系程度高的产业部门优先发展的方式,造成人为的短缺,以刺激或带动与该部门后向联系较紧密的部门的梯次发展,从而加速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二、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状况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额约为每年320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加入WTO以来,其进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1/4。纺织服装业历来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出口金额不仅占到出口总值的1/5,而且是我国外贸顺差的第一大来源。

表11994年~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一览表

年份

/年

进出口

/亿美元占全部货物贸

易的比重/%

出口

/亿美元占全部货物贸易的比重/%

进口

/亿美元占全部货物贸易的比重/%

同比增长/%

进出口出口进口

1994470.819.9342.228.3128.611.131.731.232

1995517.018.4358.824.1158.212.09.84.823.

1996516.517.8349.723.1166.812..0-0.1-2.55.4

1997604.018.6432.123.7171.912.116.923.53.0

1998548.716.9404.822.0143.910.39.2-6.3-16.3

1999523.214.5403.320.7120.27.30.62.0-3.2

2000662.014.0521.720.9140.26.226.529.416.6

2001672.913.2534.420.1138.45.71.62.4-1.3

2002761.912.3617.919.0144.04.913.215.64.0

2003945.011.1788.718.0156.33.824.027.78.5

2004496.49.5416.316.180.13.020.823.49.0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统计资料

2.1、从贸易额看,10年来的整体规模较大,出口额持续保持高位

1999年以前的进出口总额尚处在500亿美元左右,到2000年就突破了600亿美元,2002年突破了700亿美元,到2003年更是达到了945亿美元,整个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出口额远远大于进口额,贸易顺差巨大。配额取消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继续扩大。

2.2、从增长率看,10年来保持了快速持续的增长态势

1994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为4708亿美元,2003年达到了945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50.2%。10年来,进出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1.5%(而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的报告,在1990到2002年间,全球纺织品贸易额年均增长3.2%,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5.3%),出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2.8%,进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7.3%。出口增速位于前四位的年份分别是1994年(31.2%)、2000年(29.4%)、2003年(27.7%)和2004年23.4%。

2.3、从贸易额占全部货物贸易额的比重看,10年来持续下降

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从1994年的19.9%,下降到2003年的11.1%,出口额所占的比重从1994年的28.3,下降为2003年的18%,说明我国在实施进出口商品多元化战略方面颇有成效,纺织品服装贸易对我国整个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日益下降。因为纺织品服装贸易在整个货物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由此可以预见,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对中国整个外贸的影响不会很大。

三、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纺织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纺织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外贸的发展。

3.1、国际环境变化阻碍了我国纺织对外贸易的发展

3.1.1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贸易转移效应增强,抑制了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缔结后,因对内减免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导致某国从世界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最低成本国家进口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关税同盟缔结前,一国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同等产品征收同等税率的关税,因而成本最低的国家就可能获得贸易机会。而建立关税同盟后,受关税同盟的制约,需首先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国家进口,倘若该出口国家产品成本不是世界上最低的,则不仅同盟的进口利益受损,而且从世界范围看,也不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因而产生了消极的消费效应和消极的生产效应,使福利水平下降。

利用区域经济集团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形式,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经济集团对内互相保护对外排挤双重功能,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将继续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发展。一方面,两大区域经济集团今后将继续加强制定与执行统一政策,使贸易效应明显增强,原来对我国设限的国家现在仍然设限,从而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两大区域经济集团不断扩大集团规模,用以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发挥成员国比较成本优势,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这些将有助于成员国优势互补,在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具有的贸易转移效果将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而部分取代我国纺织品对两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出口。

3.1.2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际上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针对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为此出台了标准不

一、行时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纺织品达不到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在日益强化的环保要求下,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3.1.3其他发展中国家抢占我国纺织品外贸市场

就纺织品档次而言,世界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达国家所占据的高档纺织品市场,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纺织品市场,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低档纺织品市场。我国处于第三层次。就竞争力而言,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其更低廉的成本与更接近欧美市场的优势与我国竞争低档纺织品市场,虽然未影响我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和生产国地位,但已经夺走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东南亚、南美、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他们享受比我国优惠的政策,劳动成本比我国低,一直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时,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受到东欧、土耳其的蚕食,由于他们具有费用低、交货期短、距离近、关税低的优势,挤占了一些我国的传统市场;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自由化策略也有利于欧洲区域的贸易自由化。

3.1.4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纺织业竞争激烈

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新型纤维的开发与生产,环保纤维、智能纤维等新产品不断推出,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尽管少数发达国家生产量增长缓慢,但产品科技含量、生产效率提高迅速,竞争优势明显。即使在传统方面,发达国家也在千方百计提高竞争力。这些对我国纺织品贸易不利。[

3.2、国内行业发展水平不高使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缺乏后劲

3.2.1两头模式阻碍我国纺织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纺织、染整、设计、缝制是纺织品生产的四个环节,其中染整和设计对资本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生产纺织品的企业有两类,一是内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或国营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处于纺织和缝制阶段。另一类是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开展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基本处于缝制阶段。这使我国纺织业更多体现劳动密集型特点,而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业,使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企业转换,产品中更多的含有资本和技术因素,更能适应绿色消费所兴起的对纺织品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舒适化、安全化的需求,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量大价优参与竞争的优势,两头模式阻碍了我国纺织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3.2.2成本优势弱化,纺织品竞争力下降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

3.2.3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缺乏技术竞争能力

在我国棉纺织业中先进设备拥有量低,比如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3.2.4经营机制落后,营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纺织品出口至今收购制仍占主导地位,这个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出口环节多、速度慢、市场灵敏度差,不能适应纺织品国际市场日益凸出的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竞争趋势,使我国纺织品丧失了许多营销机会。另外,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整体营销水平不高,对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品牌建立、渠道选择、促销宣传等活动尚处于粗放阶段,缺乏精耕细作和科学决策,整体营销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3.2.5我国没有独立的市场营销网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始终控制着纺织服装贸易的高增加值领域,并通过向海外市场基地转移,特许生产和销售,委托加工贸易等途径调整自身纺织服装业,控制着纺织服装的最终销售网络,而且不同程度地从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工业的廉价劳动力中受益,从目前我国出口结构来看,尽管最终产品出口己超过2/3,中间产品、初级产品仅有30,但最终产品出口中约有50%是加工贸易,在一般贸易中,又有近60%是衬衫、长裤、睡衣等大类常规产品,很少是中国品牌,尤其是时装几乎没有国外注册的商标。

四、促进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促进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我国纺织品的质量,打造民族品牌,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熟悉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自由贸易。

4.1完善纺织业外部运行环境

4.1.1加强纺织业行业结构调整

在培植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国家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运作实施。在加大对纺织优势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时,可以采用技改贴息、债转股、结合国企改革等一些方式,逐步使布局合理,行业结构步入良性化轨道。

4.1.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探索行业协会承担职能的方式方法,规范制度,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间接地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行业协会进行引导,通过行业协会的调整,同时促进纺织品的精加工能力,促进纺织品结构升级。

4.1.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完善劳动、环保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法、环保法的检查力度,用行政与法律手段为纺织行业、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1.4建立纺织产业预警系统

对纺织出口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测,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通过信息收集网络,收集全球市场关于纺织品生产、销售、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良性互动。

4.2、加大技术投入,努力提高纺织产品技术含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行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逐渐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投入,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调整科技投资方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发展、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这应是我国纺织品行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

4.3、提高管理水平,做好营销工作

从目前纺织品市场需求和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现状来看,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因此企业自身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企业必须在战略的高度做好纺织品市场的营销工作,在市场细分、消费需求预测、产品质量管理、品牌运营、价格定位、分销渠道建设、促销宣传等方面花力气、下功夫,为自身的不断成长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多方面培养人才

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要依靠技术创新,因此对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与掌握高科技尖端技术的优秀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但目前纺织人才教育萎缩,纺织企业人才流失、人才短缺。纺织院校的生源日趋减少,而纺织院校的毕业生很多又出于前途方面考虑、兴趣爱好、报酬等不愿进入纺织行业,己工作的很多人也纷纷跳槽改行,上述这些都将会影响纺织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在中国入世后,对于即熟悉WTO规则,又有了解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空缺也很大。因此人力资源的培养是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解决此项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要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各种层次的纺织职业技术教育,培育人才,同时企业要创造良好条件留住人才,并培训WTO规则,掌握《纺织品与服装》(ATC),《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以及《反倾销协议》等。纺织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推进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创造最佳用人环境,特别是创造良好的研发氛围,使劳动者能有充分的空间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重要的在于充分授权、加强沟通、完善监督。其次加强企业先进机制建设,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使得劳动者能够胜任将来的竞争。第三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建立劳动者的优秀就业情操,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4.5、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我国将继续把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比重,提高服装卖价。同时要巩固并适当扩大现有大宗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出口。通过开发功能化、差别化化学纤维,抓好化纤长丝织物、高档棉纺织品、丝绸等产品的印染后整理技术攻关,尽快提高多种混纺、交织和化纤仿真丝织物的质量和水平,避免低档面料出口而高档面料大量进口。从纺织品出口的纤维构成来看,必须实现从出口棉纺织品向出口化纤纺织品转变,顺应国际纺织品贸易和消费的变化趋势,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应成为扩大纺织品出口新的增长点,装饰用纺织品生产要形成高档次、功能化、系列化产品,在代替国内高档宾馆进口的基础上扩大出口量,包括床上用品、毛巾类、线带类手帕类和地毯类产品。要选择一些沿海重点出口企业形成若干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做到产品高档、款式新颖、风格雅致、包装精美,符合国际流行趋势,以出口外销为主,产品用纺织品实施进口替代,改善出口结构,还必须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方针,加工贸易保持适当地水平。

4.6、大力发展区域内的贸易

面对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化贸易壁垒给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最有效的对策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加强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在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努力加强与周边邻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为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将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人口最多和最大自由贸易区。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传统产业之一,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两者在纺织服装领域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从劳动力成本来看,越南和印尼等国家明显低于中国,而且劳动力供应充足,这是双方扩大合作的基础所在。从纺织原料来看,中国与东盟也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国是一个纺织纤维生产大国、棉花、蚕丝、麻纤维以及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蚕丝、麻纤维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情景。随着中国化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可能成为化纤的出口国,为东盟提高纤维原料。

4.7、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面对绿色壁垒,我们不能盲目抱怨、消极回避或一相情愿地希望通过抗争来减弱绿色壁垒,而是应该认真分析,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迎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因为纺织业是典型的化工生产行业,具有各种可能的污染渠道,所以,要想生产出绿色环保的纺织品,就必须对生产的各环节都严加把关。首先,要尽量选用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原料。其次,要选用绿色的印染助剂。再次,对于产品的收尾过程如包装环节、处理废气的环节等都不要掉以轻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积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要积极适应WTO规则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加大营销工作力度,做好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商品出口结构发展区域内贸易。

参考文献

[1]王志明,乔桂明.国际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1年.

[3]韩玉珍.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赵东荣.中国经济国际化政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6]余东军.入世后行业走势和命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7]秦焕梅.欧美与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和争端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5,(24).

[8]张小华.欧美“设限”影响中国纺织品贸易[J].中国市场,2005,(47).

[9]李丽.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贸易发展问题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10]贾俐贞.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J].两岸关系,2005,(5).

[11]许瑞超.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12]王珏.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贸易[J].国际商务研究,2004,(6).

[13]杨志敏.中国纺织品贸易的春天?[J].世界知识,2004,(14).

[14]於铀强.试论入世对中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的影响[J].国际市场,2001,(3).

[15]马军,郝晓燕,张鲁平.ATC与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16]陈世清,程小旭.我国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对策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3).

篇4

(1)近几年,市场上的纺织品生意相当萧条,经营各种面料的大商场不是减少营业面积,就是大刀阔斧地缩减专柜,有的索性撤掉面料柜台。此种状况使普通百姓很难买到物美价廉的面料。

(2)即使有商场经营面料,但大多档次高、价格贵,普通百姓难以承受。

(3)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精打细算,买衣不如做衣已成为普通百姓的消费主流。渴望参与,渴望自己动手,都市人的消费观念已从纯享受的思维,转变到了“自己动手,增添浪漫”的境界。这种“自助式消费”方式,正向我们展示一条时尚信息。

开个布头专卖店,正是大商场不热衷经营面料的遗拾补缺,也迎合了当前都市人热衷自助式消费的时尚。实际上开个布头专卖店并不复杂,一般下岗职工都可经营。

・实施方法・

(1)在居民区或临街租一间15平方米左右的门面房,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大概需资金500元左右。

(2)门脸店面不需要装修豪华,只要整齐干净就行,但门脸的招牌“布头专卖店”一定要醒目,可做成灯箱广告式招牌,大概要资金500元左右。

(3)店内墙壁可用铁网装饰,布头一块块用衣架撑好,可围墙而挂。摆两张折叠床可以展示布头。再买几具衣模,用布头一围摆在店前展示。这笔资金需要1000元左右。

・经营方法・

(1)可到江浙一带的纺织品批发市场进一些生产厂家的边角料,若在炎热的夏季,可着重进一些轻、薄、软的面料,进货时大都是按重量称或成包批发。

(2)买回面料后可稍加整理,按布头的大小、料子的好坏、颜色的深浅,分出档次。大布头论尺卖,小布头论块卖。首次进货不可太多,多买回1至2包就行了,根据销售情况再大批量进货。

(3)可招聘一名裁剪师,购一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一套烫熨工具,边卖面料边为顾客量体裁衣,既方便,又可招来顾客,刺激消费。

・市场预测・

(1)例如,以商家经营的面料看,重磅真丝面料,正品卖70元左右一米,而重磅真丝布头只卖38元一米;普通真丝面料正品40元左右一米,布头只卖20元一米。一位女士买了2块重磅真丝、3块真丝双绉,合计253元,做了一件重磅真丝西装上衣,两件真丝双绉衬衣、一条重磅真丝长筒裙和一条无袖连衣裙,手工费共花了120元。加上面料253元,合计373元做了五件衣裙。如这个价钱在商场买成衣,只够买一套衣裙。来这个专卖店买布头的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

(2)别小看了布头,虽说是小布头但小有小的用处,小布头可做头饰、颈饰、腰饰,大布头可做上衣、裙子,碎布头可连接起来做成靠垫、坐垫,只要设计好,一点都不会浪费。

篇5

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创造性,是克服当前困难最亟需的。为此,依靠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来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以服装、家纺等产业链终端产品为驱动器,绍兴县的纺织产业已努力向创意产业的方向进行“二次创业”。

长期以来,由于当地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不少纺织企业的面料产品以引进和模仿为主,低档同质化的生产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常处于国际中低档次。反观意大利、法国等纺织业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由于重视纺织面料的设计、开发,重视自主品牌建设,无一不以切合品质高、功能全、流行时尚等突出优势获得高额利润。而所有这些,都与他们拥有一大批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的面料设计师密不可分。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从业人数达1960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14%。但其中从事面料设计工作的人员仅占纺织服装行业总从业人数1.5%,创意大师、设计精英等高层次人才则更为稀缺。搞图案设计的不懂印染技术,搞面料设计的不熟悉后整理,搞后整理的不了解纺织工艺等,抄袭成风,鲜有原创……面料设计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整体堪忧。因此,要实现纺织面料的高附加值,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进而树立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形象,必须增强自主创新与设计的能力,必须引聚、培育一大批具有设计创意能力、市场分析和开拓能力的面料设计师。

面料提升,人才先行。一个以促进中国纺织行业产品创新为宗旨的FabricsChina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和绍兴县人民政府等的共同助推下,再度登场。该活动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的纺织面料及花样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倡导将流行趋势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品开发理念。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是大赛的另一项重要使命,活动将持之以恒地促进纺织设计专业人才的成长,激发更多的创新灵感,加强产业与设计的结合,推动纺织行业的持续进步。

篇6

温州市外贸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较为密切。近两年来,温州外经贸发展较好,特别是进出口贸易增长很快,已从2000年的20.2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7.2亿美元,比上年年均增长30%。外贸顺差12.9亿美元。但从总体上来看,该市外向型经济现状,出口大于进口,一般贸易好于加工贸易,外贸专业公司好于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发展势头好于国有企业等。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除了得益于国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项外贸扶持政策等因素外,国际环境比较有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探索2001年外贸出现高速增长的原因时,有必要预测2002年出口形势。

2001年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1.出口增长迅速。2001年温州市外贸出口增长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年度出口额也创历史最高水平,1—11月进出口额为24.9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

2.主要贸易地区的出口均有较快增长,其中,对韩国、东盟和俄罗斯的出口尤为突出。1—11月,我国对亚洲、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速放慢,服装、鞋类、眼镜等拳头出口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打火机因为受到欧盟CR的影响,出口遭到限制。

(二)外贸出口调整增长

1.进口额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各月进口额和增幅看,虽然各月间进口增幅有较大差异,但各月进口额差距并不是很大。月平均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3.7%。

2.一般贸易进口调整增长,加工贸易进口稳定增长,外商投资进口呈恢复性增长。其中,国有企业进口38.63亿美元,增长43.64%,三资企业进口12.21亿美元,增长28.63%,其他企业进口15.51亿美元,增长58.52%。

3.从进口的产品结构看,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电器和电子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三)外贸体制改革继续走向深入

1.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正逐步由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生产企业进出口权登记制将全面推行。目前,只有流通领域的商业企业、私营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还仍需审批。但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加快改革外贸经营许可证制度,最终实现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

2.根据国内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国家对部分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及发证机构进行了调整。并且正对进口配额商品实行新的管理办法,包括农产品的关税配额管理,进口商品的拍卖和有偿使用等。

3.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包括资金、信用保险、出口退税等,为外贸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支持企业扩大出口。

4.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实行计算机管理。

(四)建立和发展中国电子商务,促进外贸管理现代化

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将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外经贸系统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政府对外经贸领域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水平;二是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

从政府管理方面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温州市外经贸系统统一使用了外经贸部电子招标系统,截至1999年1月,纺织品配额电子招标系统共进行招标32次,涉及数十种商品,参加投标的企业累计50余次,投递标书累计约50余份。估计,平均一次投标工作可以为企业节约1万元人民币开支。

2.温州市外运系统采用了外贸运输集装箱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将货物运输的订舱、单证传输、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跟踪、财务及结算等重要业务以网络方式进行,使贸易伙伴可直接从网上查询到有关货物信息。

3.建立了一系列外经贸电子管理系统。1999年5月以来陆续建成了进出口配额执行情况反馈系统、进出口许可证发证查询系统、纺织品配额中标企业的配额使用情况查询系统、全国各口岸及中央企业纺织品配额签证情况查询系统等。此外,进出口许可证联网申领系统已在部分企业推广使用。

4.温州海关采用了电子报关系统,方便外贸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

5.国际贸促会采用了原产地证联网申领系统,企业可以网上申领原产地证。

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发展预测

(一)2002年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运行总体看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1.2002年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将有所改善。受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和日本经济衰退的影响,2001年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根据目前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走势判断,由于减税、降息、增加公共开支等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相继出台,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继续倒退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从2002第二季度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将逐步回升,全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3%~3.5%,世界贸易增长率可望达到5%左右。同时,国际贸易市场继续疲软,中国加入WTO后将面临贸易平衡的压力。报告分析指出,影响中国出口的最大因素是世界市场需求的涨落,而不是WTO成员的国内市场的开放度,因此,近期内中国并不能获得很大的增加出口动力的要素;而从进口趋势看,由于中国目前符合WTO规则的进口调控措施尚不完善,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进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从而增加对外贸易平衡的压力。

2.从温州市外贸的几个主要市场分析。(1)虽然美国经济增长预计将放慢,但由于美国出台了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预计美国经济将会在第二季度逐步回升。(2)欧盟各国的经济受美国影响,预计2002年欧洲经济增长将预计从2002年下半年经济开始恢复。(3)目前大多数经济指标都表明日本经济仍处于衰退之中,政府正在推出相关措施,力图使经济走出困境。由于美国经济减速,美国市场对日本信息产业产品的需求明显减少,这使日本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顿时失去了动力,因为日本60%左右的电子产品是向美国出口的。日本经济处于动荡不安中,走出萧条还需一段时间。预计从2002年下半年经济开始恢复。(4)东南亚经济正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2002年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3.2002年温州市外贸运行将持续保持2001年的良好趋势的有利因素。(1)出口商品退税率继续保持不变,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等四大类机电产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维持17%不变,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及制品、四大类机电产品以外的其他机电产品及法定征税率为17%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15%;农产品以外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为13%;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2)国际主要商品市场价格回升。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纺织品等价格和需求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有利于出口。(3)我国已加入WTO,我们可以享受世贸成员的同等待遇,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将被取消和缩小,一些针对我国的歧视性政策将被取消或修正,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出口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二)虽然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总体环境在逐步好转,但我们也应看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1.2002年世界经济形势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风险和隐患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全球性生产过剩仍然很重,除一些发达国家的少数高新技术产品外,世界大多数产品仍然供过于求。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频繁利用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绿色壁垒等手段对商品进口设限,温州打火机受到欧盟CR限制,眼镜也受到反倾销调查,这些都影响到了温州的出口。

3.温州市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商检、海关、外经贸局还未联网,外经贸企业不能通过一个网络办理所有的进出口手续;二是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还比较薄弱,50%的企业还没接入互联网,商用计算机的联网率不足10%,即使上网的企业通过该网络进行国际贸易的进出口公司也很少;三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包括服务质量、价格、安全、法规以及网上支付等;四是电子商务尚缺乏国际统一的技术和制度标准。

三、对策建议

1.优化结构,扩大出口规模。(1)继续着力营造大外贸的经营格局。温州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多,竞争活力强,对开拓国际市场有着强烈的紧迫感。要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2)不断扩大外贸规模,通过外贸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促进商品出口,扩大外贸规模。要充分发挥传统商品、大宗商品出口潜力的同时,增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加快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继续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全面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贸易方式,扩大直接对连锁企业和超市出口,减少进入国际中间环节,扩大出口,提高效益。(3)鼓励生产能力富余和有发展潜力的机电、轻纺、服装企业,以现有的设备、成熟技术、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实物投入方式到国外投资设厂和开展加工贸易,带动国内商品出口。(4)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虽然世界经济总体走势趋缓,但并不是所有需求都呈下降趋势,要善于寻找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要深入实施多元化战略,加强对新兴市场的调查研究,增强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要继续落实和稳定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快推动建立我国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各类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开拓本地区、本企业的比较优势,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要大力拓展非洲、拉美、东欧等新兴市场,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

3.加强培训工作,学习WTO规则,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新变化。

篇7

1.1客运量综合分析预测法

由于航空配餐业依赖于航空运输业,特别依赖于客运的周转量。每个机场在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都规划了目标年的客运及货运的吞吐能力及未来的机型、航班和航线的发展情况。根据旅客吞吐能力、航班、航段及时间的不同,可考虑预留5%的余量,确定供应餐食的种类、数量及日均配餐份数。在整个分析预测中还要考虑周转航班的配餐提供情况,综合考虑从而最终得到目标年航空食品配餐的市场分析及发展预测。但此种分析预测方法是基于机场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对客运周转量、机型、航班、航线等情况进行了总体说明这样的前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模型分析预测法

1.2.1计量经济法

航空发展是全球贸易的一部分,与世界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联系。地区航空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而航空业的发展中客运吞吐量的数值直接影响着航空食品的需求量,从而影响着航空配餐楼的工程设计。因此,我们通常会建立航空配餐量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线性相关模型,即计量经济法预测。计量经济法是基于航空配餐量的发展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在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发展因素与配餐量之间的定量因素,并辅以对配餐量有重要影响的变量,然后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最后得出配餐量的预测方法。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可参考地方统计局数据,然后再总结近年来的配餐量,并对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获得相关模型,一般要求相关系数为大于0.9并小于1,其相关性比较好,并要求进行F验证。例如:某计量经济法建立的相关模型y=0.013x2+0.66x+3.56R2=0.97式中,y为目标年的配餐量;x为对应年份的国民生产总值;R2为相关系数。

1.2.2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是利用航空配餐量历年统计值的统计资料来研究其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方法。其假设基础在于:假定历史上对配餐量的影响因素在未来预测年份中不变或变化不大,经济相对平稳发展、政策较为稳定。配餐供应量在未来不会有跳跃性变化。以年份为自变量,建立航空配餐量与年份之间的关系。拟合其相关模型进行分析预测。例如:某趋势外推法建立的相关模型y=9.1559e0.1366xR2=0.987其中:y为目标年的配餐量;x为目标年份;R2为相关系数。

1.2.3专家分析预测法

专家分析预测法是全面分析影响航空配餐量的各种因素,整体分析考虑,给出综合增长比例,从而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作为一种辅证。

2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航空食品配餐属于特殊食品,从选料、库存到加工都非常严格,食品经过生产、速冻、冷藏等过程后,首先需要保证安全,还要保证营养,因此,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航空食品配餐工程设计首先要考虑正确的选址,应考虑航空配餐中心周围的环境卫生状况,周围无昆虫且不属于其大量滋生的潜在场所,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污染源和其他扩散性污染物,无可能导致食品受到微生物或毒物污染的因素;航空食品配餐通常设置在上风口,同时,要有良好的上下水设施,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对于工程设计方案来说,功能是首要的出发点。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可划分为食品与非食品两大部分,其中食品部分包括食品的加工、存放、包装、组合等环节;非食品部分包括机供品的填补、配发,配餐用品的清洗、原料存储、纺织品的清洗、食品的检验等环节。整个方案设计要考虑完成以上所有功能。

2.1工程设计方案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1)布置以及流程组织、区域划分严格贯彻国家航空配餐相关行业规范,满足中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卫生等有关规定等,确保食品生产卫生要求。

2)工序过程严格执行食品冷链,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一般要求热加工保证加热温度≥80℃;冷加工保证温度≤15℃,发货存储时间保证大于4h。

3)设备和生产环境配置确保配餐生产需求;工艺分区清晰、流程合理、顺畅。食品加工洁、污功能分区明确。食品加工采用直线式流程,避免由于工艺路线迂回等造成交叉污染的机会。

4)要求生产车间配置清洁、消毒设施,对操作人员设置更衣、清洁、洗手、消毒等措施,车间设置清洁走廊,垃圾通道单独设置等。

2.2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航空食品配餐工程设计方案比选,主要包含总体布局比较、能源方案比较,这里主要从总体布局比较方面进行介绍.

3综述

篇8

在创新中激流勇进

虽然中国棉纺织行业多年来保持了快速持续发展势头,在我国和世界纺织业界都举足轻重,但是徐又英指出,目前我国棉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国内外产业竞争环境、产业技术水平现状、生产成本加速提升都要求企业必须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纱锭总量已由1998年限产压锭后的3300万锭,增长到目前的8720多万锭,已接近全球纱锭总量的一半,总量居世界第。纱产量去年达到1740万吨,每年以20%以上的增速增长。但是徐文英指出,我国棉纺织行业整个技术水平增长并没有产量的增速那么快,技术装备、产品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国内清梳联比例还不到40%,无接头纱比例只有56.5%,无梭织机占有率只有36.5%。在某些技术装备水平上,我国甚至还落后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目前,紧密纺在我国总共才13万锭,而在印度,仅溢达一家企业就已售出几十万锭。在印度、巴基斯坦乃至泰国企业中采用的日本细纱机可达到22000/m的转速,但是中国最高才18000转。另外,我国棉纺织落后设备的折日率也严重滞后, 般要20年才折日,在有些地区,1950年的设备还在运转,而国外设备的折日期般为3~5年。“加快淘汰有梭织机、普通络筒机,加大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的使用,提高三无一精是我们追求的基本目标”,徐文英说。

另外,外部环境日趋严峻也迫使行业不得不加快科技创新。欧美设限、棉花的供不应求、棉价的上涨、能源成本大幅提升、用工矛盾巨大、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面临下调等不利因素无不在削减利润,过度发展产能显然无法适应发展。

徐文英已经在多次会议中强调我国棉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局势,他认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形势对行业、企业发出的信号,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新形势下面临的必然选择。此次会议将邀请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家棉纺织业界专家与会,围绕国际棉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竞争力、国际贸易环境下的棉纺织市场分析等议题进行专题发言,同时,技术论坛将重点探讨棉纺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趋势,会议还将组织紧密纺纱技术与市场讨论、棉纺织粗细络联及自动化探讨等。

创新展现新魅力

“十 五”是我国棉纺织行业重要转型期,棉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通过自主品牌、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棉纺织行业“十一五”科学与技术进步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三个创新点,即新型纤维纺织品工艺研究及创新点,高新工艺技术及创新点,新产品研发及创新点。

在多年发展中,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效益已经获得验证。过去我国万锭用工平均要300人,现在平均也要达到150人左右,但先进企业,万锭用工只有30人,仅此一项就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另外,高科技新产品才是提升企业效益的正道,据介绍,山东鲁泰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其开发生产的300支纯棉衬衫一件可卖到3000~5000元钱,实现了棉纺产业的高附加值。鲁泰的高支高密纱面料和衬衫还被赋予了吸汗、防油、防污、免烫等不同功能,进一步提高了附加值和满足高端服用性能。目前,在山东地区已经形成股高支高密纱生产的热潮,涌现了泰丰、银河等优秀企业。另外徐文英指出,还应加大新型纤维、原料的使用,加快高新纺纱工艺技术的应用,推广生产高品质面料的织造技术。

篇9

记者:作为商务部信息化工作的执行机构和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将本着怎样的原则来开展怎样的工作?

刘俊生:我中心将本着先电子政务后电子商务,依托电子政务、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在高质量地完成商务信息化建设任务的同时,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我中心将继续推进商务部信息化建设,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高度集中处理相关信息,覆盖商务部系统所有相关机构的业务,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行政管理、信息采集、宏观监控、决策支持4大子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测及时、安全稳定、使用方便的商务部信息化系统。

记者: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立至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就,您能否总结一下贵中心的工作亮点?

刘俊生:到目前为止,我中心已完成了加工贸易系统、进出口许可证网络管理系统、外商驻华代表机构管理系统、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系统和国外经济合作业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先后实现了外资司“外商投资企业网络管理系统”5个服务器的托管,人教司“商务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服务器的托管,以及市场运行司“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和“重点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在统一平台上的运行。

     此外,我中心还承担了2项国家电子政务课题研究,“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就是其中之一。该系统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系统,自1998年11月投入运行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的原产地证项目、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网以及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项目的建设中,商务部的电子政务体系也已全部引入了这一安全认证技术。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是国家级的电子商务全程服务机构,那么贵中心是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的?

刘俊生:在这方面,我中心为我国各级政府外经贸管理部门与从事国际贸易的各类企业提供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应用服务。2003年,我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共同出资,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网络中心改制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经贸通”,基于“外经贸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定位,“经贸通”力求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电子商务为龙头,通过战略性运作电子政务业务,聚集客户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协调发展。

     为了提供安全、可靠及高增值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电子贸易服务,推动亚太地区及全球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发展,我中心借助自身的产业优势与资源能力,发起成立了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并作为泛亚电子商务联盟(PanAsiane-CommerceAlliance)创始成员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活动。

篇10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各个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在全球配置相关的资源,这就使得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加明显。各国的大公司为了迅速适应这种趋势,纷纷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由本土化,专一化的经营逐步走向多元化及全球化的经营,进行全球的业务布局,扩大市场竞争的空间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取得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地位,保持公司持续竞争力。跨国公司正是在各国大公司这一战略调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在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快速扩大业务经营领域及市场范围,完成全球化布局的过程中,并购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并购,跨国公司可以迅速进入新的竞争市场,完善提升各个业务结构。因此跨国公司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跨国并购的历史。

国际物流公司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全球知名物流企业,总部位于德国的杜伊斯堡,在全球拥有超过500家分公司,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以及少量的非洲跟南美网点,为各类型的企业客户提供包括国际空运,海运,铁路及公路跨境运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仓租服务及派送服务等。2015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全球服务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力,R公司进军美国市场,收购了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H公司,抢占美国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服务网络,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推荐阅读>>经济学硕士论文范文:浅谈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效应及问题

……

1.2文献综述

国外知名的物流公司已经从单一的提供单纯的运输或仓储派送服务,升级为物流信息化的销售及物流网络的销售,从单一的价格竞争中转向更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给客户提供更多的物流运输仓储方案的选择,提升客户对自身企业的满意度,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国内的研究现状综述1995年月1日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物流行业在我国兴起,物流企业是一个既非生产商,同时也非商品销售商的企业,而是提供从商品生产到销售流通过程中的第三方的服务企业。近几年,随着我国对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际物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国际物流行业正在向着优质化、专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这几年物流行业在我国快速的发展,但同时对物流的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国内外大背景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物流市场在中国的日趋成熟,服务产品也趋于同质化,价格越来越透明,物流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客户在选择物流企业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低价的国际运输服务,更多的要求物流企业在国际运输网络,IT系统支持,客户服务质量等方面有全方位的提升。物流公司想要实现长期的发展跟盈利,不得不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辛明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析中提到随着我国的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物流市场营销观念的更新,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提高和加强物流市场营销意识,对成本进行控制、进行网络的营销、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加强物流的品牌营销等营销策略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

第二章RR公司概况及营销现状

2.1公司概况

2.1.1发展历程

R物流公司成立于1912年,总部设在德国的杜伊斯堡,是全球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全球有超过580家的分公司,将近30000名专业的物流员工,为客人提供包括合约物流,国际物流,港口物流,公共交通在内的四大块服务。经过了106年的发展目前R公司的服务网络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少量的非洲及南美网点。

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R公司通过不断的并购来扩大全球的服务网络,2015年底为了进军美国的市场,抢占美国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全球的运输网络,R公司以9亿美金的金额收购了美国本土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H公司。随着这次并购工作的展开,R公司的全球销售网络将从欧洲,亚洲为主延伸到北美区域,R公司合并H公司前后的全球服务网络图,如图2-1所示。

……

2.2营销现状

2.2.1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现状

任何一个物流企业,无论规模和能力多大,服务如何多样化,都没法满足所有客户的整体需要,而只能满足一部分市场的需求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的客户群体庞大且复杂,需求也千差万别,物流企业只能通过市场调研,选定目标市场,将优先的资源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目标上,满足该类客户的需求,获得竞争的优势。表2-2是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市场分类方式。

……

第三章R公司营销环境分析……22

3.1外部环境……22

3.1.1宏观环境……22

3.1.2行业竞争……23

第四章R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3

4.1营销存在的问题……33

4.1.1产品策略未统一……33

4.1.2供应商资源混乱……34

第五章R公司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建议……42

5.1锁定目标客户群,明确优势航线及服务……42

5.2进行供应商分类,并建立选择与评价体系……44

第五章R公司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建议

5.1R锁定目标客户群,明确优势航线及服务

根据现有的R公司广州分公司跟H公司广州分公司目前的客户群体,先根据客户所在的行业分成若干个客户群体,譬如汽车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纺织品行业,化学品行业及其他行业,下一步再根据细分的客户群体按照客户不同的需求根据航线进一步细分,如北美航线,欧洲航线,亚洲航线及其他航线。根据合并后R公司新的运输服务网络及客户群体,发挥自己所在区域的优势及所合作客户行业的丰富操作经验,维护好现有客户的同时发展该方向在珠三角的潜在客户。表5-1R公司广州分公司与H公司广州分公司主要的客户群及产品。如表5-1所示,R公司广州分公司与H公司广州分公司现有的客户群体、运输航线及运输产品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冲突,主要的区别出现在R公司广州公司拥有铁路及跨境陆运的产品,而H公司广州分公司有一套可提供给客户使用的全球物流追踪系统。

……

结论

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针对产品策略未统一的情况,了解清楚目前双方公司的差别在哪里,然后进行市场分析,确认好目标的市场,对企业有明确的定位,统一产品策略,这样有助于合并后的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第二,对于供应商乱的问题,进行供应商资源的合并,根据过往合作的记录对现有的供应商进行评级,择优合作,避免按照个人喜好去选择供应商,一切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为根本,另外建立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