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

篇1

1引言

随着工业、农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起重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多,使得起重作业在现代生产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起重机械为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起重机械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证,这也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是有危险源的存在,这也决定了事故的严重性;危险因素是可能发生事故的触发条件,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源所拥有的能量越大、且环绕危险的因素越多并出现的越频繁,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事故后果越严重,系统就越危险;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防止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相关人员应对起重机械的常见危险源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2起重机械检验中存在的危险

2.1起重机械本身固有的危险因素

起重机械作为应用广泛的运输工具,通常所吊运的物体重量比较重,所以在吊运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倾翻,坍塌或重物坠落的事故。

大多数起重机械的操作都属于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本身就属于危险作业,危险性较大,发生事故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同时对高空作业者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小心谨慎,不能有一丝疏忽和大意。

2.2起重机械在设计、制造、安装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

起重机械在设计时,通常要对工作环境、操作性、安全性、方便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尽管如此,还是很难避免设计缺陷的存在,如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轮压计算误差过大、电动机容量不够等。

有些起重机械不按照国家制造标准生产,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例如用普通螺栓代替高强度螺栓等。除此之外笔者在检验中发现,大多数的起重机械都存在板厚不够的情况,这包括腹板、侧板和V型板。

在安装起重机械时,由于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经常会发现违反技术要求作业,擅自更改技术图纸。笔者在检验中发现,在安装高强螺栓时,许多安装人员使用了弹簧垫,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做法,这会使起重机存在严重隐患,增加了检验中的危险因素。

2.3复杂的作业环境存在的危险因素

起重机械的作业环境通常都比较复杂,工况比较恶劣,如炼钢车间的高温辐射、呛人的粉尘等。此外天气状况也会对起重机械带来危险,例如大风天气对露天工作的起重机械影响就非常大,一般风力大于六级就停止工作。例如门式起重机会被大风吹走等。雾天、霜天,起重机上会结一层水珠或霜,在使用梯子时会发滑。综上所述,起重机械和起重作业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多,影响范围大,凸现了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相关人员在起重机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所有环节上稍有疏忽,都可能酿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害事故。

3起重机械危险预防控制技术

3.1安全工程基本原理

(1)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即通过对危险的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限制和约束能量的释放和转移,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可使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这就是事故预防原理的基本观点。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应单独(或同时)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消除物不安全状态(包括限制和约束能量);三是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四是采取隔离屏蔽防护措施,使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安全状态不在同一时空相联。事故预防原理为超重机械安全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2)强制原理

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潜隐性和突发性、人的“冒险”和侥幸心理、以及事故损失的严重性和不可挽回性等,都使得安全工作必须遵从强制原理不经被管理者同意即采取控制行动,安全强制原理主要体现为:安全第一原则和安全监督原则。

(3)安全工程基本原则

安全工程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原则:安全第一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安全监督原则;科学技术原则;系统安全原则。

3.2起重机械的事故类型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类型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重物突然坠落,金属结构损坏、垮塌、失稳倾翻,夹挤和碾轧,人员高处跌落,触电,由于物料导致的危险损害。

因为起重机械的工作环境复杂,存在着许多危险源,所以起重机械事故具有高发性且趋于大型化、群体化、恶性化等特点,因此要针对其特点,进行有效的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

3.3起重机械检验中危险的预防措施

(1)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测检验工作,确保起重机械每个环节上的安全性。

(2)起重机械应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制动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臂架型)、起升高度限位器、下降深度器、料斗限位器、连锁保护装置、应急断电开关、防倾翻安全钩、防坠安全器、超速保护装置、运行限位器、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幅度指示器、防止吊臂后倾装置、极限力矩限制装置、缓冲器、防风装置、回转定位装置等安全装置。

(3)起重机的各部件、机构,必须要与输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尤其是控制线路不要和动力线路离的太近,以免干扰控制信号。

(4)在检验作业时,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Q7016 2008的要求检验,遵照作业指导书以及安全防护指导书来执行检验工作.禁止重物从头顶上通过,吊臂下严禁站人。在对起重机械进行监督检验,做静载试验时,一定要远离载重物,防止重物突然坠落伤到人。

(5)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关键部件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健全维护保养制度,完善维护保养记录,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4总结

本文通过对起重机械检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对危险源控制的技术,以及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操作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只有充分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切实按照《起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

机械设计过程中不断进行自动化安全稳定运行进行研究,确保机械运行的时候符合机械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机械管控的时候,必须提升综合控制水平,切实为机械设计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机械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对机械故障进行全面检测,使得机械综合管控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必要性

机械自动化不仅是社会科技发展的表现,而且也是机械设计者不断追求的机械自动化运行的主要目标。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针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控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管控。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机械自动化处理,确保机械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有设备安全开发团队进行全面调研,并且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管理,使得机械运行的时候能够具有更加安全的环境。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的时候必须从设备管理角度出发,对于机械设计中的一些安全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工作的有效性。

二、机械设计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一)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估方法。设备自动化的安全性评价对于机械的安全运行以及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估自动化设备的时候必须从逻辑管理出发,然后进行机械设计安全性评估。机械设计的时候应符合相应的评估安全基本要求,同时对于各种模式下的风险评估进行分析。这些将会对机械自动化管理水平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设计自动化的时候,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应标准进行评估体系构建。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估主要为机械使用时的安全性提供依据,确保各种工艺技术在设备安全性工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价。机械自动化设计的时候,必须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对于机械设备的评定信息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对机械综合性安全评价的成功率。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将设计方案和控制模式连在一起进行评估。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的控制必须针对设备安全控制进行评估,然后再找出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判断的关键点。对于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问题进行判断,提升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控制水平。机械设备在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时候,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限定,根据机械的不同寿命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控。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控制需要从影响风险因素出发,根据故障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性分析,并且对设备安全的分类进行分析,确保自动化设备符合安全风险标准。

三、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策略

(一)加强机械功能需求。机械设计的时候对于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注意对于设计的基本原则控制。确保各项安全自动化控制功能均要符合相应的机械设备需求。机械设计的时候,对于设备的安全性控制非常重要,必须满足其核心功能需求,确保机械工作安全性。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制作、设计以及管理的时候必须要以安全管理为基础。

(二)应用先进技术突出设备安全控制。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进行安全性控制,其必须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因此机械设计的时候可适当选取合理的先进技术。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机械制作和设计之中,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控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机械设计的时候,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必须要满足相应的人性化需求。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必须从安全管理出发,不管增加输出设备的各项功能,然后在能力转换下确保各种能力转换能够安全可靠。

(三)机械设计必须坚持安全性和可靠性。机械设计时必须坚持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机械设备能够进行自动化故障处理,对于机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机械自动化设计和产品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机械自动化生产的产品和安全智能化必须紧密融合,确保各种机械设备处理、诊断以及监控等均能够符合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机械设备各种安全程度的控制,达到优化操作的总体目标,从而能够全面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针对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周期进行出发研究,然后积极采取先进的技术方案进行改进,从而加强对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控制措施实践,同时提升对于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要从安全方案出发,确保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够符合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管理能力。机械设计的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需要从不同的安全角度出发,全面优化安全管理策略,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机械设备功能完善创造良好的平台。本文针对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采取必要措施给予避免风险,从而提升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采煤技术;采煤方法;分析

在采煤的过程中只有应用恰当的采煤方式,才能更好的对煤炭资源进行利用。通过分析采煤技术和采煤方法,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中重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不少国家储存了大量的煤炭,不断的提高采煤技术和采煤方式,才能对煤炭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煤矿开采的企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要分析当地的具体地质环境,也要研究采煤的方式,明确采煤机械的标准,创新采煤技术,并且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尽量保护自然环境,提高采煤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节约贡献力量。

一、 采煤和煤的概述

采煤的过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在采煤系统中,一般指的就是采煤中布置巷道的方式,还有就是对掘进和回采顺序的要求。在回采工艺中,主要是研究采煤技术,也对相应的设备提出了要求,在回采的过程中对装煤以及运煤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同的采煤系统和不同的采煤工艺配合形成不同的采煤方法。

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可是它也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利用率,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煤由很多元素构成,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所以煤可以作为能源使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煤的分布,同时种类也非常丰富。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也是煤主要的供应国,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是如果从长远角度来分析,这回影响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 采煤技术工艺的分析

1.联合布置近距离煤层采区巷道。我国的煤炭资源一般会有很多近距离的煤层群,这种煤层群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过去在开采煤层群的时候,布置的巷道一般是单层的,单独开采各个煤层,过去这种开采方式是很实用的。可是当前对煤的需求不断增大,这种开采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很多矿区一般是联合布置采区巷道,统一生产距离较近的煤层。联合布置采区促进了生产顺利进行,保证了开采质量。

2.布置单一煤层采区巷道。在开采单一煤层的过程时,布置采区的巷道可以采用长壁采煤法,在区段内回采工作面的上下布置回风巷以及运输巷,布置的过程相对简单。在布置采区的时候,也可以先布置阶段运输巷,同时也要布置采区内的下部车场。将通风系统布置在采区的上部,这样才能在开采的过程中确保安全,也确保开采的顺利完成。在布置采区的时候一定要预留出一定的隔离煤柱,这样就能在掘出的时候确保开切眼。同时也要使用很多机械设备进行开掘,这样就能促进生产过程的顺利。

3. 回采的工艺。在开采中厚煤层的时候,一般采用长壁采煤的开采技术,采用很多类型的回采工艺。在对采区回采工艺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首先分析煤层的地质条件,分析设备的工艺、技术和技术管理水平,以确定科学合理的回采工艺。回采工艺主要有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管理,为了促进煤炭开采的良好发展,就要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

三、 采煤方法进行选择的基本原则、采煤方法、影响因素的分析

1. 对采煤方法进行选择的基本原则。在矿山的具体地质环境下,需要对采煤方法进行正确的设计和选择,就要对选择采煤方法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且依据实际的矿山地质条件、设备的供应、机械化水平、煤层自身的性质、技术水平、管理技术的水平等的生产经验,确定采煤方法的基本原则为生产安全、经济合理、回采率高,以此为依据对采煤方法进行选择。在对采煤方法进行具体选择的过程中,要对回采工艺和采煤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并考虑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促使回采工艺和采煤系统适应地质环境。

2. 对采煤方法的分类。采煤方法有很多中,以煤层的埋藏条件和开采技术的水平为分类依据,我国煤矿当前使用的采煤方法主要分为缓倾斜以及倾斜煤层,煤的厚度一般低于2.8m,应用的采煤方法是长壁采煤法;如果煤的厚度在2.8m到8m的,一般应用倾斜分层下行垮落的采煤方法;如果煤的厚度超过了8m,应用的是倾斜分层水砂充填或者风力充填的采煤方法。现在,如果煤的厚度超过了6m,一般采用的是放顶煤开采的方法。针对急倾斜煤层,如果厚度小于2m,通常采用的是阶采煤法或者伪斜工作面矸石充填的采煤法;如果煤的厚度在2m到6m,同时煤层具有不大的厚度,一般采用的是掩护支架的采煤方法;如果煤的厚度大于6m,通常采用的是水平分层或者斜切分层的采煤方法。针对特殊环境下的煤层,比如说顶板非常的坚硬,开采之后一直不冒顶的,一般采用煤柱支撑刀柱式的采煤方法。

3. 对采煤方法有影响的因素。首先是地质方面的因素。而地质方面对采煤方法有影响的因素有煤层的厚度、煤层的倾斜角、顶底板岩石的性质、煤的性质、煤自身的构造,其中煤的性质又包括煤的硬度、自燃性、含水量、煤层之间的相互位置等。可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煤层的厚度以及煤层的倾斜角度,和顶底板的性质,还有煤的埋藏条件是否稳定。其次是技术方面的因素。当前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也改进和发展的采煤的方法。比如,采煤机改进为浅截式滚筒、输送机是可弯曲刮板型的,同时应用的机采工作面是金属支架,将破煤和装煤结合到一起,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就是工作的机械化程度也更高了,在采煤的过程中应用了采煤机、输送机以及自移式液压支架等,机械化完成了落煤、装煤、输送等工作。同时在煤层比较厚的采煤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是综采放顶煤技术,这是一个重大的采煤技术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煤炭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所以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对能源的重视。能源供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煤炭,不少国家非常重视煤矿的采煤技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采煤技术和采煤方式。而矿山的地质情况对煤矿开采的技术和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后再设计和选择采煤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志. 煤矿采煤技术的合理优化探讨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2] 把友权. 我国煤矿开采的方法及其选择分析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3] 王宁.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因素的探讨 [J]. 能源与环境,2011(01).

[4] 李胜辉,杨闯.司家营铁矿中深孔爆破形成切割井的试验研究 [J].矿业工程,2011(04).

[5] 邢海清,勾振丽. 微差爆破在采掘工程中的实践 [J]. 有色矿冶,2008(01).

[6] 吴大江. 浅谈煤矿生产中的爆破安全管理 [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S1).

篇4

关键词:隧洞;掘进机;电气系统;维护

1 前言

隧洞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是隧道开挖的主要机械设备,它通过利用盘形刀具对岩石的挤压滚切,同时联合完成对工作面的开挖和装碴作业。电气系统是掘进机整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行可靠性能直接影响到掘进机的工作状况。因此,如何提高隧洞掘进机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对电气系统的有效维护和管理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阐述了隧洞掘进机电气系统维护的基本原则,并就如何对电气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对主要部件进行检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 隧洞掘进机电气系统维护的基本原则

隧洞掘进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长期在地下隧洞内工作。电气设备的卫生清洁、工作温度、密封绝缘性、接线端子的绝缘和紧固性都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掘进机电气系统维护工作相当重要也十分艰巨,维修人员工作时应该遵循一些电气维护的基本原则。

(1)首先对电气部分进行初步检测,确认故障的类型,分析设备异常的可能原因,检查设备指示灯是否正常。

(2)然后确认和分离出现故障的工作构件,并认真研究电气原理图,弄清引起故障的原因。隔离在检构件,检查电气设备的系统功能,如果系统在该构件不应该动作时仍然投入工作,则可认定该构件为故障部件。如果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则应采取同样的方法对整个设备的全部构件检查一遍。检查过程中要全面仔细,不能忽视任何细微环节。

(3)最后,矫正出现故障的设备构件,如果不能修好,应更换新的构件,接着再次对系统进行整体检测,确保系统运行参数的正确性。

3 电气系统的日常维护

做好电气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是隧洞掘进机正常工作的有力保障。下面详细介绍隧洞掘进机电气设备日常维修和检修的具体步骤,供电气维护人员工作时参考。

(1)仔细检查电缆的损坏和磨损状况,尤其要重视对活动部分电缆的磨损检测。对系统的整个电缆要做到及时维护,保证照明电缆和控制电缆及其他线路都设有保护措施。

(2)检测电器控件的绝缘罩,保证绝缘罩完好无损。检查接触器触头是否有聚集灰尘,对存在接触不良的部位可以用酒精进行清洗。如果接触器触头部分有过度磨损或者变形,要及时更换新的触头,避免触头受压不均。

(3)检查电气设备的翻板、门、接线端盖是否有有脱落和损坏,密封是否完好。认真检查系统T1和T2主应变的散热情况。在掘进工作时,维护人员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温升情况。

(4)检查系统模拟指针仪表和数字显示器是否能正常显示,参数显示是否准确。查看设备操作按钮、操作把手等外控部件能否正常操作。

4 电气系统主要部件的检测

隧洞掘进机的电气系统比较复杂,部件较多。对重要部位要做好定期检测工作,将故障排除在萌芽状况。根据系统功能的不同,检测工作可分成系统电机组检测、电气回路检测、保护设置检测和电器元件的检测等等。

4.1 电机组的检测

掘进机电气系统包含主驱动电机、液压电气和配电柜加热器等等。电气维护人员要加强对主驱动电机的维护,并做好每次检测记录。发现缺陷要及时排除,避免电气设备受潮,确保设备的绝缘强度。主控电机功率高达几百千瓦,发热严重,对其检测过程中要严格确保电机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冷却水用量应在25L/min以上,冷却水温度和压强也应该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规范。

4.2 电气回路的检测

电气回路主要包含主回路、信号回路和控制回路。其检测工作要按照电压等级,借助相应的检测工具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测记录。及时将检测报告和回路按照时的测试报告对比分析,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排除故障发生几率。如果发现电路中出现与电压等级不相符的电压元件,要及时解除或更换,以免回路短路或短路。

4.3 电气保护设置的检测

掘进机的电气系统保护设置环节较多,如过流保护、热过载保护、接地保护、温度报警保护等。这些保护设置是掘进机安全稳定工作的有力保障,因此,维护人员对此环节的检测工作至关重要。检测工作主要有保护设置的机械能否正常动作、保护设置值是否正常、保护设置中的断路器能否正常工作等。

4.4 电器元件的检测

掘进机的电气元件较多,出现故障的几率也高,维护人员要注重对系统主要电气元件的检测。如各类传感器功能是否正常、可编程控制是否能正常控制、变压器互感器等能否有效工作等等。

结言

总而言之,隧洞掘进机的电气系统是整个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为掘进机提供动力源,控制和保证着配套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设备维护人员要加强对电气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和降低故障发生几率,确保隧洞掘进机安全高效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组合支护型式优选;影响因素;线性规划;SVR

组合支护是在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的原理基础上进行的,它既考虑了围岩的压力,又充分发挥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将围岩看做结构型式而不只是载荷,围岩对结构有作用力,同时结构对围岩也有作用力。因此,在研究组合支护的影响因素时,应将围岩纳入其中。不管采用何种组合支护型式,都要考虑“刚柔并济”的原则,在锚杆、钢支架、管棚等刚性加固的基础上,进行喷射混凝土、注浆等柔性支护,这样既可以增强围岩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又能保证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既有柔性支护的让压作用,又有刚性支架的承载能力,组成联合支护体系,共同维持坑道的稳定性。

一、 确定坑道组合支护型式优选影响因素的基本原则

根据组合支护的型式特征和作用原理,在分析坑道工程组合支护型式优选的影响因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原则。围岩已成为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围岩的组成直接影响了组合支护的型式。

2.人为因素原则。根据现阶段的施工情况,应将人为因素作为支护选择的重要因素考虑。从现有施工机具、人员素质、技术人员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等出发,分析人为因素的影响。

3.重要性原则:必须是影响组合支护优选的最重要因素,且能反映组合支护的特点。

4.量化性原则:必须能够量化呈一定指标,每个指标能反映对组合支护的影响程度。

5.明确性原则:影响因素简明易懂,含义明确,直接为设计、施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6.易获取原则:影响因素及所涉及的参数应当容易测定或获取,且易于定量表示。

二、影响因素的构成及量化指标

我们从环境和自身两个视角,从围岩地质环境、地下水状况、坑道本身、支护结构、人为因素五个方面分析,依据六种原则,来分析影响坑道组合支护型式选择的因素以及量化指标。

1.围岩地质环境

(1)围岩级别 。本文采用1995年国家颁布的《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执行。该分级标准考虑了岩体结构特点、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初始地应力等因素,因此,可以用岩体的基本 BQ值对围岩级别进行量化处理。地下水、主要软弱结构面和初始地应力在下面单独或与别的因素进行考虑。

2.地下水状况

围岩岩体中地下水的赋存与活动状况,既影响围岩的应力状态又影响组合支护结构的强度。实践证明,只要坑道围岩是干燥的,即便是通过软弱的或破碎的岩层时,坑道的稳定性总是较好的或受到的危害比较微弱,并且易于解决。当坑道处于含水层中或坑道的围岩和支护结构透水性较强即坑道围岩中的地下水状态为有渗水或潮湿时,地下水对坑道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静水压力作用、动水压力作用、软化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可溶岩体的溶蚀作用及对滑动面的作用等。因此,在组合支护优选时,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1)涌水量L。

3.坑道自身

(1)断面尺寸。断面尺寸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支护型式的选择和运用。对坑道断面尺寸的,以坑道等效圆尺寸(跨度与高度之和的1/4)来反映其断面尺寸。

对坑道断面尺寸的,以坑道等效圆尺寸来反映其断面尺寸。

4.支护结构

5.人为因素

(1)劳力因素系数

劳力因素系数我们用现有可用劳力与标准劳力的比值来确定。可用劳力 是进行组合支护施工时,各工种所需人员数;标准劳力 是根据支护方案的工程量和定额来计算的来。

(2)机械因素系数j

机械因素系数我们用现有可用机械台班与标准所需机械台班的比值来确定。可用机械台班 是进行组合支护施工时,各工种所需人员数;所需机械台班 是根据支护方案的工程量和定额来计算的来。

三、 影响因素的线性规划SVR模型

四、结论

1.影响组合支护型式选择的因素很多,通过对有限的十六中因素建立的线性规划SVR模型中得到了九个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进行选择组合支护型式时,我们就可以只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出发进行综合考虑,可以节省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

2.组合支护型式选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较多,除了本文能够量化的十六个指标外,还有像部队管理水平,安全施工的措施等不能量化的主客观因素。因此,要想全面研究组合支护型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应着力解决主观因素如何量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995年

[2]Vladimir N.Vapnik. 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iearning Theory [M] .MY:Spring-Verlag,1995

[3]边肇祺,张学工 模式识别(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 效益 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的关键,目前项目成本控制已成为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标志,因此如何保证成本控制实现施工企业的最低成本,使企业的施工项目利润最大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众多施工企业共同关注和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节约的原则

不管是什么形式结构的工程项目施工,要想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施工所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重中之重,也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和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现偏差,出现偏差及时调整,尽量控制收大于支的最佳状态,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

(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它要求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的同时,要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力。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最后,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考评奖惩,使他们做到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真正把责、权、利结合起来。

(三)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法,它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合实际,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都做到心中有数,生产有目标,施工的整个过程有计划。

二、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效途径

(一)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施工企业来说,无论是对质量投入的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施工前的测量放样、施工中材料投入以及施工后工程质量养护等),使质量的事故成本降至最低。建立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坚持“质量第一”和“以质取胜”的原则。第一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要对质量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前瞻性;第二,对质量目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最好”等目标。

(二)加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政府和项目部领导都要加强对项目施工的安全工作的重视,确保项目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做法:第一,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组织员工定期培训,做好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第二,安检部门要监督指导施工现场做好防护检查措施,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事故漏洞。

(三)材料管理和费用控制

因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比例最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费用要占到工程成本的60%-70%。因此材料费的控制便成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第一,买价控制。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进行多家比较,择优购料并公开采用招标方式。项目部对于主要材料要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严禁自行购置。第二,严格控制材料消耗量。合理使用材料,使材料的损耗率降低到最低水平。总之,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尽量合理运用材料,综合利用所有可用资源。

(四)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的意识

推进项目成本控制,必须树立全员和全过程控制的意识。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是否能有效的执行,为此项目部应成立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控制体系。全过程控制是指项目成本的发生贯穿于项目整个周期,因此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完工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还应明确项目各类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和经济职责将项目成本与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并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又相互制衡的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

(五)工程项目预算成本的控制

由于对全面预算工作认识不够,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未做到科学、规范、及时,许多项目部没有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导致对项目部经济承包指标的确定无可靠数据为依据。工程项目中标后,项目以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确定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对施工图预算所列价值按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而得的。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确定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是根据指导施工的各项计划汇总形成的成本是事前和事中对施工实际成本的估算和控制指标。它在编制过程中应强调不突破施工预算如果实际情况无法达到那么最终严格控制在中标预算以内。否则工程肯定会亏损。

(六)施工机械费的控制

要依据工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有效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和充分开发机械的效能,内部合理调度。操作人员应坚持搞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同时要做好机械台班记录和燃油消耗记录。对于外部租赁设备,要做好工序衔接及登记记录,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尽可能使其满负荷运转。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和使用效率,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薛孟江.浅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成本控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年09期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工作,其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持续盈利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能够具有健康发展所需资金支持、关系到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与施工设备的投入,其是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加强成本控制认识,提高成本控制工作实施水平,避免传统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粗放型管理造成的成本过高,是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首要工作。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组成

1、建筑与安装工程成本,该部分是成本的主体,占60%~80%。 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中,材料费是主要部分,占总成本的 50%以上,占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 70%左右,是成本控制的主体。

2、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成本,约占总成本的 1%~3%左右,但绝对额较大。此部分主要是满足运营、 管理、养护所需而购置设备和器具,其规模的调整会造成购置成本的变化。

3、其他费用,占总成本的 15%以上,也是较难控制的部分。特别是在建设单位重视工程项目的质量、 进度而忽视投资的情况下,易发生超概算的情况。

二、水利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主要遵循成本最低化、全面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几个基本原则。这同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类似。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方式方法降低施工成本,最终达到最低施工成本最大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必须遵循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通过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审核,重视实际成本核算与分析、重视施工成本的计算分析、重视财务人员的管理,同时还要着重对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以及影响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各个因素进行控制,对采购成本、工艺成本、质量管理成本等全部通过财务部门的管理只能汇集后进行管理。切实将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建设成为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另外在水利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成本管理责任,责权分明,并通过奖惩制度将之有效的实施。

三、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措施

1、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的重要手段。职能部门负责人对项目专业人员负有组织调配、业务指导和管理的责任;横向,项目经理对参加项目的专业人才均负有领导责任,并按项目实施的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为项目目标的实现共同配合工作。加强成本管理,在工作中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和管理,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结构应根据相关理论,坚持组织行为的原则,相应机构设置科学、合理,同时,由于水利建设企业的产品是大坝和电厂结构、基于组织和行业特性,专业化协作程度和经营效益。机构设置也应该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单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正确处理管理水平和控制的关系。

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就一个工程而言,质量、工期和效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质量是前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但工期和效益也不可偏废。如果只为了刻意追求质量,不顾及工期和效益,企业也会因缺少盈利资金的追加致使发展后劲不足,最终导致萎缩和破产。因此在制定在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时,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和经济分析, 即要首先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计划, 为以后的有效控制做好前提保障。根据我单位的施工经验,在以往的施工方案中,只是侧重于好和快,对于省就顾及不足,往往不惜代价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了成本,造成了浪费。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一套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使质量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是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

3、做好工程直接费用的有效控制

工程直接费用主要是指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

(1) 材料费控制。材料的成本控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重点放在通量控制上。①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严格控制进料,购料一定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对经检验不合格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材料,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以免埋下质量隐患; ③加强现场管理,材料进场后应妥善堆放保管,避免二次倒运和损失浪费。④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的方法。

(2)人工费控制。具体措施如下:①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进行包干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指标,做到节奖超罚。②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种工人的数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减少工时浪费;③采取一切办法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

(3)机械费的控制。①严格控制机械使用费的支出。②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的内部合理调度。③如自有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在工程造价信息公布的价格标准和机械台班定额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④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⑤配备技术素质高的机械手,开展机械设备责任制,把油耗和人为损失降到最低点,提高台班出勤率。⑥成立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设备调度、检查、维修、评估等具体事宜。⑦对主要部件及其保养情况建立档案,便于尽早发现问题,分清责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从技术措施上降低成本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按经济合理、先重点后一般、先总体后细部的原则,要考虑重点与关键工程,但也要安排好衔接和配套工程。要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实行网络计划动态管理,统筹安排各生产要素做到均衡施工保持高效运转。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和劳力等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周密地、科学地、巧妙地组织工序间的衔接,有效地使用劳力,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做到少投入多产出,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经济效益。

5、从质量、工期、安全中要效益

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要有效的对“三大目标”进行控制,即合理地处理好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而安全控制又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的生命。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质量、工期、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出发点, 是企业发展的支撑点。

综上所述,现代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健康发展以及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工作。其需要企业以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有效地实施的企业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注重成本控制体系建立、相关注意事项开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质量人员、管理人员成本意识的培养,为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企业人员的成本意识与技术培养为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开展中的岗位创新奠定基础,促进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谢英奎.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和办法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10,(24) .

篇8

在项目管理上,为保证施工的安全、成本、进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在微利时代,施工项目管理一定要克服只单纯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与市场,避免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浪费财力物力和环境资源。

(2)科学合理原则。为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应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在具体操作上,保证方法和作业流程的设计,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安全标准的定制等,都是需要依托科学合理原则。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施工项目最基本的管理要求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工作,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杜绝主观随意性。只有依靠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才能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工程项目的生产工作效率,从而建立一个经济、科学、高效的现场作业秩序。

二、项目管理主要内容探究

项目作为管理的对象,由于其具有一次性,故在管理时需要用系统的观念、理论和方法展开管理,具有科学、全面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项目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建设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三者之间没有轻重之分,三者有机结合于项目管理之中:当进度要求不变时,质量越高,成本越高;当成本控制不变时,质量越高,进度越慢;当质量标准不变时,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成本增加。

1.成本控制。加强成本控制需做到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加强直接工程费用管理,以及间接费用管理。首先,应增强全员成本管理的意思。成本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成本管理教育。通过学习成本管理知识,最后营造一个全体共同参与、人人负责的氛围。同时,建筑企业需健全成本管理机构,确保生产部门与其他部门,成本管理中必须坚持用数据说话,做到任何一个决策、操作、消耗、检查等要有记录,把成本管理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需加强直接工程费用管理。直接工程费用包括人工费、工程物资费和机械费等。加强人工费管理,应精简机构,减少非生产人员。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需严格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在透明的物资采购环境内进行。禁止出现指定供货厂家,或者供货厂家不具备《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特许证》等法律文件。在物资的管理上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监督,对工程用料,做到分类记账,实行定额给料。加强机械费管理需保证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出勤率,尽量减少机械的闲置而造成的固定资产的浪费。最后,加强间接费用管理。对于整个施工工期内的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的开支,应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在间接费内容、标准以及报销程序上予以明确规范,同时对计划开支作适时适当地调整和补充。

2.进度控制。加强工程进度控制要作出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对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做比较,作进度协调等。首先,需拟定项目的总进度计划和目标。在一项项目的开始,为保证其有计划的进行,必须开展进度目标和总计划的制定。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细致的工作。进度计划需囊括建设工程投资、设备材料供应、施工现场布置、各种劳动组合、附属设施施工、各单位的配合以及建设项目投产的时间要求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才能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规划。其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时刻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做比较。若施工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有偏差,无论是进度提前还是滞后都会对施工组织带来问题,给相关工序产生影响。如发生偏差,都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对偏差发生的原因进行纠正。最后,做好进度的协调工作。进度的协调工作就是对整个施工阶段的各个过程作调整,保证项目中各安装、土建、装饰等施工单位、总包、分包等单位之间的进度能合理衔接。如不加以合理协调,必会出现工程施工秩序混乱、人员窝工、机械闲置等现象,从而导致工程难以如期完工。

3.质量控制。加强工程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合同的管理,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实时监控,做到施工全过程认真检查。首先,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要求合同管理。现场施工质量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为保证施工质量能达到施工技术标准,其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能通过最终验收,施工现场必须保证监督管理人员落实到位,质量考核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应得以健全。在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规范标准外,对合同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也要做好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记录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消除质量事故的隐患。其次,对质量监控做到事先预防,对施工操作做到事前指导。作为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主导力量,施工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需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也是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若材料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那工程质量也难以达到标准。材料的检验和进厂都应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进行。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对工程质量的实时控制,认真检查。公司专职质检员需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核定,并填好检查表。在后期验收阶段应对整体质量等级进行核定并将验收结果递交监理,由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如发现质量问题,公司质检员需积极配合监理单位进行整改,保质保量。建筑工程项目除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外,还需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同时施工企业也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企业。加强对安全的教育,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建立完整的安全制度和监督保障措施。一个项目的实施,是靠每一个职工共同努力的。加强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和谐氛围,让每位职工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增强职工对领导的信任,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的创造精神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充满活力。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采煤方法;选择

1 引言

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护配合,叫做采煤方法,我国采煤方法按工作面的长度分为壁式体系采煤法和柱式体系采煤法两种,壁式体系采煤法主要适用于回采工作面较长的情况,它按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又分为走向长壁采煤法和倾斜长壁采煤法两种;柱式体系采煤法主要适用于回采工作面较短的情况,它又有房式采煤法和房柱式采煤法两种类型。采煤方法工艺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个煤矿企业生产指标的优劣,除资源条件外,主要决定于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因此,本文主要对如何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和选择采煤方法的影响因素作一个简要地介绍。

1.1 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

采煤工作是煤矿井下生产的中心环节。采煤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安个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选择采煤方法应当结合具体的矿山地质和技术条件,所选择的采煤力一法必须符合安全、经济、煤炭采出率高的基本原则。

1.1.1 生产安全

安全是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应当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保证井下生产安全,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对于所选择的采煤方法,应仔细检查采煤工艺的各个工序以及采煤系统的各生产环节,务使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各项规定。

一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布置巷道,保证巷道维护状态良好,满足采掘接替要求,建立妥善的通风、运输、行人以及防火、防尘、防瓦斯积聚、防水和处理各种灾害事故的系统和措施,并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2)正确确定和安排采煤工艺过程,切实防正冒顶、片帮、支架倾倒、机械事故以及避免其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正常生产的各种事故发生。

(3)认真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制定完整、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建立制度以保证实施。

1.1.2 经济合理

经济效果是评价采煤方法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通常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采煤方法可以列出许多种,而每一种采煤方法的主要经济指标(如产量、效率、材料和功力消耗、巷道掘进量和维护量等)是不相同的,甚至相当悬殊。因此,在选择采煤方法时不仅要列出几种方案进行技术分析,而且在经济效益上要进行比较,最后确定经济上合理的方案。一般应当符合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采煤工作面单产高。提高工作面单产,是实现矿井稳产、高产,提高采区和整个矿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中心环节,提高工作面产量,主要应当提高工作面机械化程度,尽可能加大回采进度和合理加大工作面长度,加强生产的组织管理。

(2)劳动效率高。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必须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同时要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劳动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努力实现机械化或综合机械化。

(3)材料消耗少。减少采煤工作面的各种材料消耗,特别是要减少坑木、钢材以及炸药、雷管等的消耗,为此必须加强管理,注意材料回收复用,正确确定钻眼爆破方法防止矸石或岩粉棍入煤中。

(4)成本低。成本是经济技术效果的综合反映。努力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劳动效率,降低材料消耗,保证煤炭质量,是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正确布置巷道,减少巷道掘进和维护工作量,加强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劳力,认真组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1.1.3 煤炭采出率高

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煤炭采出率,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是国家对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同时减少煤炭损失,也是防止煤的自燃、减少井下火灾、保持和延长采煤工作面和采区的开采期限、降低掘进率、保证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

上述三方而的要求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应当综合考虑,力求得到充分满足。

2 选择采煤方法的影响因素

为了满足上述基本原则,在选择和设计采煤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地质因素和技术经济因素。

2.1 地质因素

直接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主要地质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2.1.1 煤层倾角是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倾角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采煤工作面的落煤方法、运煤方式、采场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的选择,而且也直接影响巷道布置、运输、通风及采煤方法各种参数的确定。

2.1.2 煤层厚度的变化也是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应根据煤层厚度选择不同的采煤方法。薄及中厚煤层通常为一次采全厚,厚及特厚煤层可以采用分层开采的方法,也可用大采高或放顶煤采煤法。此外,煤层厚度也影响到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如煤层厚度特别大,易自燃,可考虑采用充填采空区的处理方法。

2.1.3 煤层及围岩的特征煤层的软硬及其结构特征(含夹矸的情况等)、围岩的稳定性等等,都直接影响到采煤机械、采煤工艺以及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煤层及围岩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巷道布置及其维护方法,也影响到采区中各种参数的确定。

2.1.4 煤层的地质构造情况埋藏条件稳定的煤层有利于选用综采;埋藏条件不稳定,煤层构造较复杂宜用普采;多走向断层时,宜采用走向长壁;多倾斜断层时,宜采用倾斜长壁。

因此在选择采煤方法之前,应当充分掌握开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情况,以便正确地选择相应的采煤方法。

2.1.5 煤层的含水性、瓦斯涌出量及煤的自燃情况煤层及围岩含水量大时,需要在采煤之前预先疏干,或在采煤过程中布置排水及疏水系统,煤层含瓦斯较大时,要布置预抽瓦斯的巷道,同时,采煤工作面通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煤层的自燃性及发火期直接影响巷道布置、巷道维护方法和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决定着是否需要采取防火灌浆措施或选用充填采煤法。所有这些在选择采煤方法时,均应当充分加以考虑。

2.2 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的影响

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也会影响到采煤方法的选择,其中主要是机械装备水平以及生产中的设备供应条件。例如,采用综采设备使采煤工艺带来很大变化,它影响巷道布置等等,目前采煤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所以暂时仍只能应用一些老的采煤方法,待将来采煤机械化发展后,必然导致新采煤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2.3 管理水平因素

管理水平及职工素质有时对选择采煤方法产生一定影响。在管理水平较差的条件下,一些难度较大的开采技术和工艺,如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采及大倾角综采等,应有计划地逐步推广,先易后难,掌握其规律及经验,并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应用。

3 结束语

选用合适的采煤方法,并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提高矿井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变矿井技术面貌有决定性的意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今后煤矿开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只是简要的对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以及选择采煤方法的影响因素作了一个简要地介绍,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篇10

关键词:反应堆;物项安全;安全分级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029-02

1 概述

我国反应堆物项安全的目标是:必须保障工作人员、群众和环境不致遭到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辐射照射和污染,并将辐射照射和污染减少至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反应堆物项安全目标是我国原子能法、核安全法规明确提出的,适用于中国所有堆型。

美国或IAEA所给出安全目标是:可凭借适当的分析工具,建立并确认与安全重要物项的设计基准,保证机组的设计符合每种机组条件所规定的辐射剂量和释放量的限值。设计、制造、建造和调试等均应同安全分析相结合,保证设计意图在竣的工机组中得以体现。

2 基本原则

为保证反应堆安全(包括研究堆和动力堆),我国各种堆型的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的基本原则都是相同的,概括起来有三条,即:

(1)必须提供安全停堆手段,使反应堆无论在运行状态还是事故工况及事故工况后都能实现安全停堆,并使其保持安全停堆状态。

(2)必须提供余热排出手段,使反应堆在停堆后(包括事故工况停堆后),余热可以从堆芯排出。

(3)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以减少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并确保其释放满足规定要求。

基本原则从安全停堆、余热导出和包容三个方面入手对反应堆的安全进行了论述,这三条原则是反应堆安全的基本出发点,是确定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的基本依据。

在美国,安全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以实现确保机组在设计时满足所有相关安全要求的目的,即:监管者和营运单位的安全要求。安全评价至少包括正式的安全分析。

3 分级方法

我国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的依据是物项所承担的安全功能。从三条基本原则出发,将安全功能划分为很多类。在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中,从安全功能失效后的后果和要求执行安全功能的概率将安全功能排序,排列到前面的安全功能所涉及的物项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根据具体物项所承担的安全功能以及其所承担的安全功能的重要程度,将反应堆物项进行分级。

我国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的基本方法是相同的,都是从安全功能出发,从设备失效的角度进行分级。也就是说,主要采用的是确定论方法,从假设的一系列基准事故的角度,确定设备的重要程度,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进行安全分级。

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中设备的安全功能基本一致,只有中国实验快(CEFR)堆略有不同。CEFR是钠冷堆,由于一回路冷却剂纳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到氧气或者水等物质会发生强烈的放热化学反应,因此对一回路系统的完整性的要求更高。CEFR与普通的压水堆的安全功能的不同主要是增加了一回路完整性和氩气系统密封性的相关要求。

美国或IAEA的分级方法,主要通过比较成熟的确定论方法证明是否已达到了较高的安全水平。此外,在安全分析中,同时也采用了概率论两种方法。实践证明,这两种分析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概率论方法可以得到对反应堆性能、纵深防御和风险的结果。确定论方法在判断设计的适当性时,运用了一组特定的规则,其目标是处理反应堆在各种工况下的行为,即预定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通常,确定论分析比概率论方法更为保守、更为安全。概率论安全分析(PSA)应该着手确定与反应堆相关的风险的所有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风险异常值及其机组设计是否满足了基本的概率目标。从确定论分析和PSA所得出的结论,都应该在反应堆设计中得到应用。总的说来,这些结论通常具有一

致性。

4 安全分级

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分基本一致,分为安全级和非安全级两大类,凡承担或支持所提及的三条基本安全功能的物项、其损坏可直接或间接造成事故的物项以及其他具有防止或缓解事故功能的物项为安全级物项,其他物项为非安全级物项。

(1)物项安全分级。对不同领域内的物项(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构筑物等),其安全等级的划分要求各有不同。鉴于承压机械设备直接包容反应堆冷却剂或其他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流体,此类物项安全等级划分要比其他领域更为严格。

安全级SC (电气设备也用1E)

安全1级 SC-1

安全2级 SC-2

安全3级 SC-3

非安全级NC (电气设备也用非1E)

非安全级中有特殊要求的NC(S)(电气设备也用SR)

(2)抗震分类。我国反应堆物项抗震分类根据物项所执行的安全功能和发生地震时对物项的特殊要求确定物项的抗震类别。具体分类为:

抗震Ⅰ类

抗震Ⅱ类

非核抗震类(或抗震Ⅲ类)

(3)质量保证等级。我国反应堆物项质量保证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物项的安全等级,原则上安全等级高则质量保证等级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和经验等),质保等级与安全等级并不一一对应。具体分级以及各等级的质量保证要求可参考相应标准。具体分级为:

质量保证1级 QA1

质量保证2级 QA2

质量保证3级 QA3

非核质量保证级 QAN

在美国,针对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其基本方法一般从实现一些重要功能物项(部件)的承压外壳的损坏对安全的影响入手,对安全功能进行分级,最后对每一个安全等级给出相应的安全设计要求。对安全影响最大的为安全1级,以此类推,安全等级根据安全影响的大小次序进行排列。定义一个物项(设备、部件)的安全等级,主要考虑如下五个方面:(1)PSA考虑其失效后的后果和燃料元件破损的程度;(2)安全部件失效的后果;(3)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的概率及其释放量;(4)放射性监测的部件;(5)部件对安全的影响情况。

对物项(包括系统和部件)安全影响评估,并划分其安全等级时,要关注如下问题:(1)物项的安全功能和它们失效(包括其他系统和部件的继发故障)的后果;(2)正常运行工况,物项故障时保持安全功能的概率;(3)预期运行事件和设计基准事故,物项故障时保持安全功能的概率;(4)物项执行安全功能的可利用率和分级;(5)潜在故障探测的可能性;(6)在故障导致丧失部分或全部安全功能前的可维修时间;(7)物项的维修、维护等;(8)当某复杂部件同时具备不同等级属性时,则等级就高,把不同等级部件隔开的部件(设备之间的分界)也就高,但是毗邻部件的保持不变。

5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见,中美两国在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的目的总体上是统一的,即都必须确保反应堆安全,实现反应堆从设计、建造、调试、运行一直到退役,保证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照射满足标准要求以及不污染环境的目的。美国在安全目标中明确要求了在设计、制造、建造和调试与安全分析结合起来,通过过程控制确保竣工反应堆安全。中美两国在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的原则和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主要采用确定论方法,而美国主要采用了确定论和概率论方法。这些差异主要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自身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文化背景等有一定关系。从整个反应堆物项安全分级的发展历史来看,美国的分级更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加强借鉴,立足我国现有条件,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分析方法,使我国反应堆物项分级更为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 国家核安全局.用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

堆的安全功能和部件分级(HAD102/03)[S].

[2] 质量技术监督局.压水堆核电厂物项分级(GB/

T 17569-1998)[S].

[3]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潜艇核动力装置设计

安全规定:潜艇核动力装置安全功能和设备分级

(GJB843.7A-2003)[S].

[4] 核设施物项抗震设计分类(ANSI/ANS 2.26-2004)[S].

[5] 适用于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自然现象危险性能分类

指导方针(DOE-STD-1021-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