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肥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肥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篇1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的最新结果,肥胖和近视是中国孩子两个致命弱点,学生肥胖检出率仍然继续攀升,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此次调查是由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的第五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覆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调查了6至22岁学生38万余人。

肥胖的增速令人忧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转眼间,肥胖问题就已经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肥胖问题在少年儿童中显得愈发突出,并且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成人。

在此次调查的7至22岁的城市男生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上一次分别上升1.4和2.7个百分点;7至22岁的城市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也分别上升了0.7和0.9个百分点,达到了8.72%和5.01%。

最严重的肥胖流行状况出现在北京,北京城区男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已经达到27%和15.9%(男女平均21.7%),比多数西欧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严重,小学男生的肥胖率已经接近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白人儿童的水平。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研究员介绍,近20年来,全球少年儿童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国少年儿童的肥胖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长,目前正处在迅速增长期,肥胖的流行程度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季成叶教授告诉记者,1985年的时候,肥胖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还只占很小的比例,只有0.2%,1990年的时候开始快速增长,北京、上海等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尤其严重,到1995年就开始蔓延到全国,到2000年,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村也开始出现这个问题,而2000年到2005年,则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城市、农村都开始爆发。总的来说,我国少年肥胖问题的发生比美国晚20年,但是爆发速度更快。

肥胖的“易感环境”

谈及肥胖发生的原因,马冠生说,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遗传因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才会发生作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肥胖是相关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相关基因的表达是由一定的环境因素诱发的,高能量密度膳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低身体活动水平和静态生活方式等均是诱发肥胖的重要环境因素。

7月7日下午5点多,朝阳区甜水园一家西式快餐店里人满为患,记者发现,在这里吃东西的一多半是小孩,有一些还是父母带着一起去的。西式快餐近年来风靡国内,它的煎炸、高能量、高脂肪含量食物越来越受儿童欢迎。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父母带着孩子去吃这种东西更是不应该。”季成叶教授认为,能量不平衡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的现代化一定程度上让静态活动代替了动态活动,譬如乘电梯、坐汽车、看电视、打游戏等等占据了孩子们本来的爬楼梯、步行骑车、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的时间。

“现在,一些高脂、高糖和高盐食品的广告铺天盖地,这些食品商利用食品包装、商业广告和促销手段,让孩子们过多地购买消费此类食品,商家赚了钱但却导致了肥胖的蔓延”,马冠生研究员表示,社会环境中促使少年肥胖发生的各种因素共同构成了“肥胖易感环境”,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比生活在其它环境中更容易超重和肥胖。

肥胖的危害无处不在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少年肥胖最重要的或较有特征性的危害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Ⅱ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非酒精性脂肪肝、微量白蛋白尿、男性青春期发育、多囊卵巢综合征、黑棘皮症等等。并且,少年肥胖最严重的后果是从少年期向成年期的延续,包括肥胖体型的延续、生活方式的延续,而延续到成年后,肥胖又导致相关的成人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说,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是自始至终的。

季成叶教授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上中学的小姑娘由于肥胖经常遭到同学取笑,大家给起了好几个外号:“胖妞”、“肥婆”、“肥猪”,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性情和行为也发生了改变,还沾染了一些坏习惯,本来一个好学生最后变坏了。

季成叶教授告诉记者,肥胖不仅破坏了青少年的体型,还危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肥胖的孩子很容易遭到歧视,这对他们的自尊心打击很大,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影响以后健全人格的培养。另外,肥胖少年由于体胖而活动受限,对外界的感知、注意和观察能力下降,影响学习效率,创造能力也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制定目标和树立理想,制约了孩子的学习进步。

马冠生研究员说,超重肥胖还直接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如个人及卫生保健部门为治疗肥胖所付出的成本,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及其过早死亡而造成的个人及社会的经济损失,另外还包括对个人和社区的间接社会负担。

肥胖的势头亟须控制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的有关同志表示,近20年来,少年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少年肥胖的增长处快速上升的初期,当前正是预防和控制的紧要关头。

谈起儿童肥胖的控制问题,季成叶教授显得非常焦虑,他告诉记者,一些家长本身小时候吃过不少苦,于是条件好了就千方百计让孩子多享点福:吃多点,吃好点,能坐着不让站着,能躺着不让坐着,家务更是不让孩子伸手……结果,孩子正常的膳食结构打乱了,必要的体育锻炼没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被破坏了。他认为,现在控制少年肥胖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建立正常健康的社会环境,尽量消除高能量密度膳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静态生活方式等外部环境因素。

篇2

关键词肥胖;治疗;哲学;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

肥胖是指机体控制体脂、能量代谢平衡机制紊乱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的一种慢性疾病,是遗传、新陈代谢、环境和行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日益减少,使肥胖和超重情况,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成年人和儿童中,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10亿多成年人超重,我国至少也有2~3亿人超重,超重和肥胖既是许多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也是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糖尿病及某些激素源性肿瘤等)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这些疾病的聚集密切相关。肥胖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全球性疾病。

1肥胖治疗的目的--坚持认识论的观点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发生的总体过程来看,科学始于观察,然后再上升为科学问题,在一个连续发展的认识过程中,提出问题和发现事实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认识,又通过发展了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肥胖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在过去10年里,人们不仅仅看到肥胖人数逐渐增多[1],而且发现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病理现象,它的危险性日益严重。人们已经意识到,肥胖是一种不健康远远超过吸烟。肥胖与许多疾病有关,如:①高血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标准体重者的2倍,是体重过轻者的3倍,且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②糖尿病,有研究证实,80%的2型糖尿病由肥胖引起,且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随肥胖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增加;③血脂异常,肥胖症中常见高脂血症,尤其在老年人,老年单纯性肥胖者脂蛋白(a)及其他血脂有明显的代谢紊乱,这种代谢变化使肥胖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冠心病[2];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恶性肿瘤、骨及关节疾病肾病、胆囊炎及心理损伤等疾病在肥胖者中发病率均增加。肥胖可根据脂肪堆积部位不同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尤以前者更易与上述疾病同时出现。目前,随着循证医学的蓬勃发展和科学证据的日益丰富,人们对肥胖症治疗目的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肥胖症强调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要充分认识到在肥胖症的综合治疗中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均是治疗肥胖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手段。此外,儿童单纯性肥胖对健康也有多方面的影响,对儿童的健康和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必须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肥胖也在我国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的大城市) 学生群体中蔓延,北京市区每5 个小学男生中就有1 个小胖子。我国许多城市的学生营养问题防治重点已从营养不良向肥胖、超重转移。因此,必须改变“肥胖是福”,甚至认为肥胖是经济实力强,生活水平高的表现的错误观点。

2肥胖治疗的依据--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肥胖是多因素的综合征,包括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能量消耗减少、营养和环境等外部因素,还有遗传因素这个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参与肥胖的发生发展。

2.1营养过剩

影响体重的两个根本因素是热能的摄入量和消耗量,当能量的摄入等于能量消耗时,称能量平衡;当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时称正向平衡,因而产生肥胖。

2.2运动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相对减少,因而能量消耗也相对减少。

2.3遗传因素

在肥胖成因中,遗传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肥胖有家族倾向,研究报道,双亲肥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75%~80%;单亲肥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50%;双亲标准体重,子女肥胖的可能性近10%[3]。肥胖的遗传度为0.4~0.8,超过一般认为有较高遗传性的综合征。

2.4能量代谢异常

机体能量的消耗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机体的产热作用及体力活动。研究表明瘦人和胖人的基础代谢率是相同的[4]。进食不同的食物,额外消耗的能量也不同,以蛋白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大。除此之外,机体的产热作用也不同,有的人利用食物能源的效率高,可将大部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脂肪细胞中,而有些人则以热能的形式损失掉这部分能量,这种在能量摄入相同的条件下,热能利用效率高者易产生肥胖。

2.5环境因素

研究认为,人类大多数肥胖属多基因性肥胖,其易感性决定于遗传因素,但环境因素显著影响了这一表现型,不良的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的遗传背景可导致肥胖[5]。

无论肥胖由何种原因引起,伴随危险因素如何以及有无伴有其他疾病,患者都表现为肥胖,而对于每个具体的肥胖患者,其年龄不同、性别不一、肥胖发生早晚及类型各异、伴随疾病严重程度千差万别,表现为各具特点的个性、特殊性;只有将共性和个性完美结合,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性,选用适宜个体的方案,才能使患者依从性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肥胖治疗措施

3.1整体性原则

肥胖治疗需要把人体当作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出发,从整体出发,在治疗肥胖本身的同时,充分关注全身情况,注意并发症的治疗,勿顾此失彼,重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协调的相互关系,使机体更好的发挥整体作用。

3.1.1饮食与运动治疗

限制热量摄入是治疗肥胖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任何体重控制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控制饮食减肥的关键是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同时注意合理营养,避免营养素缺乏。较合理的节食减肥进程是每周减体重1kg左右。在适当的节食的条件下,运动是降体重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减少体脂、增加瘦体重、改善心血管机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以及对心理和精神产生良好的影响,并可免除因单纯节食减肥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有:①运动形式,多采用有氧运动,也可根据条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②运动强度,一般可用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来控制。因为强度过大,机体的能量消耗以糖为主,只有中、小强度的运动才动用脂肪储备、减少体脂;③运动时间,一般为20~60分/次为宜,且运动时间还要根据强度而定,强度较小时,时间适当延长;④频率,消耗脂肪的频率每周至少3次,一般为3~5次。

3.1.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肥胖也是减肥的一种有效方法,市场上减肥药物种类繁多,且不断有新药上市。目前美国FDA允许用于减肥用途的药物有西布曲明和奥利司他。前者可以作用于下丘脑腹外侧核饱食中枢,减少食物摄取,并且增加中枢交感传出神经的兴奋性,刺激棕色脂肪组织水解和产热。后者可以抑制胃和小肠中脂肪酶的活性,减少食物中大约30%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另外,二甲双胍也被认为,可以恢复胰岛素对腺甘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减少肝糖原异生,促进肌细胞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对外周葡萄糖的摄取,达到减肥目的。

此外,还有很多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①抑制食欲类药物:包括瘦素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拮抗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神经肽Y5受体拮抗剂、肠抑素等;②促进代谢类药物:包括 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生长激素等;③消化吸收阻滞剂:包括食用纤维、蔗糖多酯、壳聚糖衍生物等;④中药等。

3.1.3其他

药物疗法虽是许多肥胖患者的首选,但迄今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达到迅速减轻体重,并长期维持减重的效果,因此,外科手术仍然在肥胖的治疗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还有针灸、行为调节等,肥胖者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2动态性原则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系统都是处在运动变化中,系统与环境之间也在不断的进行着能量、信息的交换。患者不同病程时期、不同年龄阶段以及治疗过程之中,其症状、重要脏器功能及伴随其他疾病情况皆不同,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及时调整方案。肥胖的治疗涉及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实验动物学、药理学、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每一个学科的进展都会使肥胖诊治水平得到提高。只有用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作为学科交叉、综合的产物存在的意义,才能清楚认识到它的内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3.2.1掌握“度”的原则

“度”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限度,是维持事物质的一个量的限度,在这个质的限量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超过这个限量,就会引起事物的质的变化。肥胖正是体内脂肪超过一定度而导致的后果。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院的专家一致同意,在全球推广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作为成人肥胖筛查标准的指标,既是衡量肥胖的“度”,但由于东、西方人群在饮食、身高、体形和肥胖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用BMI判断肥胖时也不能绝对化。

此外,在肥胖治疗时也应该掌握“度”的原则。目前很多。目前部分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不了解判断肥胖的科学定义,过分地追求苗条,刻意追求瘦的体形,不适宜地进行减肥,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一般来说, 青春期女孩子的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卵巢开始分泌性激素, 月经也已来潮, 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 胸部、臀部脂肪增多,体型显得相对肥胖些。这并非病态, 而是青春少女的重要特征之一。过度减肥,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出现月经紊乱或过早绝经,甚至早衰。健康即是美,不正确的审美标准直接导致对肥胖的错误认识, 进行盲目减肥。BM I为24kg/m2和28kg/m2分别是中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6],对肥胖症的清楚了解,有助于对与肥胖相关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并且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

3.2.2最优化原则

目前,治疗肥胖的方法有认知干预、膳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干预、胃肠外手术干预等。传统认为,当BMI≥24 kg/m2时,除改变生活方式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药物干预。但最近有人认为,早期应用药物干预可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增强患者的信心[7]。肥胖治疗需因人而异,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肥胖、不同年龄的肥胖者及不同程度的肥胖,治疗方法均不相同[8]。最优化不是绝对的优化,而是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优化,要从整体出发,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各要素间的普遍联系,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肥胖出现的时间、饮食结构、有无并发症、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适合每个个体的治疗方案,权衡整体得失,使治疗更加个体化,也就是对每个病人而言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Stein CJ.And Colditz GA.The epidemic of obesity[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6):2522-2525.

[2] 李贤英、张蜀平、彭凌 等。中老年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J].保健医学杂志,2005,7(4):234-235.

[3] 刘旭东、刘 萍、高新友。肥胖发生的可能机制与控制手段。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1999,2 :79-81.

[4] 乔 奇.A.布茹克司,汤姆士 D.法哈著,杨锡让等译。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8,315-316.

[5] 侯凌、罗小平。肥胖及其相关原因[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3):144-147.

[6] 李蔚东、胡光宇、胡琳琳.卫生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4.

篇3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2030”失业青年;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077—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4050”下岗、失业人员逐步进入退休年龄,“2030”青年的就业问题成为新的难题。所谓“2030失业青年”指的是年龄在18~28岁左右,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未能通过合法劳动以获得相应收入的青年群体。与“4050”相比,“2030”青年更难找到工作。首先,因为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技能有限,缺少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在人力市场中不易被录用。其次,他们不但缺少父辈的吃苦耐劳精神,而且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抱有较高的、超出他们自身能力的心理预期等,以致在很多青少年中出现主动或自愿型失业的现象。对于“2030”青年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还需要配合一定的心理辅导、情绪疏导、技能训练等。

个案工作是传统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它遵循“助人自助”为服务宗旨,运用科学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失业青年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帮助失业青少年及其家庭减少压力、解决困难、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它的介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新视角。本文以笔者参与的一个失业青年的个案为例,探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如何帮助“2030”失业青少年走出困境。

一、个案工作:一项专业的助人活动

个案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助人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认为每个个体都蕴藏着不可低估的能量和资源,并相信人们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及潜能。它不把困难和问题视为个人的问题,而是充分考虑到家庭、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个案工作不是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协助案主,发掘当前的资源与优势,与案主一起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案主恢复自助功能,实现案主的增能和赋权。所以在遇到上述案例时,个案工作者不能仅以简单的“介绍工作”,单纯的就业援助为最终目的,而是应充分考虑到失业青年的其他方面需求,如心理辅导、认知辅导、情绪疏导、技能训练等。同时,个案工作者还应以优势视角看待失业青年的问题,接纳、尊重失业青年,积极发掘青少年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展示自我,建立自信,实现自我发展。

个案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有其专业的工作技巧和方法。一般来说,专业的个案工作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接案与建立关系、收集资料与预估、制订计划、介入实施、评估与结案、后期跟踪等。在上述案例中,个案工作者也需按照以上步骤,为失业青年案主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帮助案主实现目标。

二、一个失业青年的案例介绍①

小青,女,18岁,身材肥胖,性格内向,父亲因病去世,5年前母亲改嫁,与现任丈夫生一男孩小明,3岁。母亲改嫁后,小青与70岁的外婆共同生活,外婆很宠爱小青,年纪较大,身体不好,小青很少与外婆分享心事。小青职高毕业后,曾找过工作,但都因其不善与人沟通,与同事和老板相处不愉快而离职。小青认为自己是个胖子,长得不漂亮,别人都看不起她。之后便再也没找工作,在家待业8个月了。小青整日在家上网聊天、玩游戏,很少与父母和弟弟接触,只有一个好朋友小李,有时一起聊聊天。小青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就业援助员曾给小青介绍过工作,但小青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去。社区就业援助员将小青的情况告知社工,希望社工能给予帮助。

三、个案工作方法在失业青年案例中的实践应用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阶段

在社区就业援助员和外婆的几番劝说下,小青终于答应与社工见面,并约定好了面谈时间。于是,个案工作进入到第一个阶段,即接案与建立关系阶段。

面谈是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最便捷的途径,在接案阶段得到案主的信任,与其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很重要。在与小青面谈前,社工做了大量准备,首先从就业援助员了解了小青的基本情况,然后草拟与小青的面谈提纲,并使自己在身心都进入到专业状态。

社工与小青如约见面。会谈一开始,小青不太讲话,对社工提出的问题都不怎么回答,比较戒备。于是社工不断变化话题,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这时,社工想到小青平日多数时间都在上网,玩游戏,于是便开始与小青聊到网上网友热议的话题,最新演的电视剧,这时小青开始有了些回应,并表达了自己的很多看法。通过谈话社工了解到小青很喜欢看韩国的偶像剧,觉得那些纯美的爱情和励志的故事情节,让自己很向往。小青变得话多起来,讲起了自己上学时的一些事情。随着社工和案主双方关系逐渐建立起来,社工找准时机,开始将话题悄悄地引到小青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上。经过社工不断地鼓励、耐心引导和启发,小林开始向社工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面谈后,社工对小青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做了访谈记录,成功完成了此次面谈任务。

(二)收集资料与预估

篇4

关键词: 社会方言 语言变体 言语社团 语言现象

语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主要工具,而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社会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方言的多样性和准确表达语言的复杂性。

一、社会方言中言语社团的分类

1.社会方言与年龄

以年龄分类的言语社团。语言中有多少种社会方言?数量难以计算,因为言语社团的多少简直是无法统计的,少到几个人,大到整个语言社会,只要有值得注意的语言特色,都可以看成一个言语社团。比方说,年龄不同就可以组成不同的言语社团,在语言的使用上各具特色。一般来说,在语言习惯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也变得越来越保守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下降了,儿童的话语与他们的父母的话语有明显差异。比如在苏格兰的年轻人中,通行着这样的俚语“I am uptight”,意思是“I am nervous”(我很紧张)。这样的话还有很多,但上了年纪的人由于阅历不同容易产生误解。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然而英语与其他事物一样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现在的一些新词汇很多老人们根本听不懂。

2.社会方言与性别

以性别分类的言语社团。不同的性别也可以组成不同的言语社团,语言上也各有特色,男性有竞争性,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而女性则具有合作精神,喜欢与人和睦相处。尽管许多女性喜欢在谈话中表现出自己易于交往,很多男性则把交谈当作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机会,然而实际情况却要比这复杂得多。因为语言作为权力之一的自我表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与他人的联系。在心理学家杰奎琳和他的同事对2―5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女孩提建议时喜欢说“我们一起”,而男孩则喜欢互相发号施令。在英美国家的一般女性,尤其是中下产阶级女性,比同阶层的男性更具社会地位意识:男性与其他人发生争吵时容易先指责对方而且说粗话,用祈使句的频率也比较多;而女性则常以缓和、平静的方式进行交谈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社会方言与社会地位

社会方言是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同一种社会方言的使用通常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社会方言是能显示社会等级差异的语言变体。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职业的人使用的社会方言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言语和发音是社会地位最重要的标志,谈话双方根据对方使用的话语辨别其社会地位,一般说来,中产阶级谈话时更多地使用标准语,因为当时所有中等教育都是由公学施教,有名望的、建校比较早的公学,有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标准发音是标准英语的发音方式。凡是发音标准的人,肯定是受过教育的。因此它是人们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就业的资格证。其实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上层社会的人往往更注重语言的语音、语调,以及言语的选择等方面,在社会交往时往往更多地运用普通话而不是方言,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当的话”。

二、社会方言词中的语言现象

1.俚语

俚语是语言的非正式使用,指存在于同一社会群体的人当中,在不考虑合适与否、正式与否的前提下而暂时使用的一种不正式语言。俚语是由富有表达能力但属于非标准的词汇,由任意的、俗丽的及短暂的新造词组成。俚语的主要特征是其使用的动机:寻求新颖性。在许多英美国家,年轻人生活中有许多俚语,这样的俚语只有年轻人能明白,而老人是听不懂的。俚语十分生动且富于表达力,而且几乎每个人在某种场合都使用它。俚语这个术语在传统上就带有消极的意义,通常被看成是一个低级或粗俗的语言形式,被认为是在语言的正式文体中所不可取的,但是也有一些俚语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成为全社会广泛使用的可接受的语言。

2.禁忌语

禁忌语是指一个被“讲礼貌的”社会排除在一般使用之外的词或表达式,由于某种原因,不许、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词语,而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产生禁忌语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宗教迷信、封建礼法或出于文明表达的需要。宗教迷信的禁忌语是由于人们认为词语与所指明的客观事物之间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说出这些词语就等于触及这些词语所指明的事物,会影响人们的祸福。

3.委婉语

委婉语是指“用好词说话”,也就是用一种不明说但可以避免使人感到不愉快的说法代替能够令人不悦、不好意思或对人不够尊重的说法。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写者、说者认为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受到读者、听者某种程度的怀疑、拒绝甚至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遣词造句的调整,来克服上述的心理障碍。例如,我们不会说“fat”(肥胖的),而是会用“full-figured”(体态丰满的),看到一个长相不好的人,尤其是女孩子不可以说“she is ugly”,要用“she is homely”。委婉语的生命可能短暂,但却是极为有效的,至少对于某些社会群体的言者是这样,委婉语已经构成了言者在其社会交际中“礼貌“词汇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了。

三、结语

总之,不论我们在学习或运用哪种语言,我们都必须注意这个问题――社会方言。因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与周围的人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呢?一个有生活经历的人曾经或将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扮演这些角色呢?所有这一切都和社会方言相关。如何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呢?那就需要在注意年龄、性别、行业对语言方面限制的同时,还要注意俚语、禁忌语和委婉语这些语言现象,从而正确地使用社会方言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倪立民.语言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

篇5

关键词:遗传性疾病;人类健康;治疗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73-02

遗传病是指由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疾病。它可以是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遗传物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也可以是体细胞内遗传物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有的是出生就表现为相应症状,有的则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一、遗传性疾病的特点

1.遗传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会通过几代人的遗传扩散给很多家庭带来伤害。有这么一个国外典型的例子,在一个家族中,有三代人的遗传素质是优秀的,没有什么异常。后来,这个家庭中有一个人和另一个智商低下的人结婚,并且生下孩子,而这个孩子以后的四代人中一共482人,其中有143人是低能,剩余的人基因也并不太好,而且还会一代一代地扩散。而这个家庭中的另一个人和一个智能正常的女人结婚了,他们的后代五代496人一切正常出生,无低能现象。可见,遗传病具有高遗传力。

2.先天性。大多数遗传病患儿都是一出生就表现为相应症状,也有部分刚出生的婴儿是很正常的,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突然出现临床症状。无论怎样,他们的病因都是归结到遗传基因本身存在缺陷,所以,遗传性疾病也是有先天性的。

3.终生性。多数遗传病是难以治愈的,有终生性的特征。如先天愚型、白化病等。有些疾病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可能缓解症状或避免发病。如苯丙酮尿症的病人,若能在出生后3个月内确诊,6岁前坚持低苯丙氨酸饮食,就能避免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如果没治好病的基因,可以通过生殖有害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这些不好的基因将永远停留在病人的体内。

4.发病率高。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也很高,而同卵双生比异卵双生同一种病的患病率(发病一致率)大得多。据统计,人群中患遗传性疾病的人约1/3,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应当知道,遗传性疾病并不是一种少有的疾病了,它也是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如何预防遗传性疾病

1.婚配和择偶。如何预防下一代的遗传性疾病,在男女青年结婚之前就要慎重考虑和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我们男女朋友之间的交往婚配,应当注重这些,如果我们忽略身体是否健康状况来择偶,例如与有遗传性疾病的人结婚,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就可能会有遗传性疾病,并且患病的可能性会提高。所以要养成好的健康习惯,注重平时的保养,在结婚之前进行检查,并咨询。

2.保健和生育。(1)怀孕:这是重要的关键时期。首先我们要知道,选择一个好的受孕时间,夫妻双方的年龄要合适。如果女子年龄在35岁以上,下代患先天性的机会可提高10倍左右,男人年龄最好不要超过40岁。其次,流产不到半年的女人不要马上怀孕,如果连续发生两个以上的自然流产,应该检查染色体,确定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由医生来决定是否再次怀孕。(2)生孩子前要去医院做产前检查,空气的污染、病毒等一系列外部不好的因素会导致以纯物质的改变,促进遗传病的形成,因此特别要防止孕妇病毒感染,药物也不能乱吃,尽可能避免与有害物质的长期接触,这是为了保证胎儿的安全。

3.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遗传病在出生时没有表现出来。不同人群不同基因不同体质造就不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有的人在幼儿期就会出现,还有青春期出现这些症状。如果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就去确诊,那么也许可以控制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出生数周至数月可出现拒食,肝肿大,白内障与智力发育迟缓等异常。如果能够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停止食用乳制品,吃一些蛋白质的食物,那么可以阻止这类遗传冰的发展。因此,在宝宝出生后,父母发现异常了,特别是智力发育迟缓,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所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么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日常生活节奏要有规律。因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面对着压力,会出现疲劳,这是一个显著致病因素。所以我们应当给自己一颗好的心态,工作无论多忙,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经常按摩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缓解压力,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如健身,让每个部位稍微运动一下,让体育活动释放心里压力。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睡眠,少熬夜,多休息,要知道没有睡眠是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劳逸结合。

2.营养要懂得搭配。现在生活中人们都不注意饮食问题,随便瞎吃,以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我们吃的食物当中,没有一种是可以提供人体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我们进食的时候一定要有多种食物构成,荤素懂得搭配,脂肪,蛋白质,维生素要均衡。控制总热量,每餐8分饱刚刚好,一天总热量控制在30000卡/千克程度;要懂得平衡膳食,“全面、均衡、适度”,任何食物不要过多去吃,每一样吃一点,这样身体都能吸收一点,可以满足身体对养分的需求。

3.适当增加体能训练。面对现在生活节奏快,人们很懒得运动了,很少锻炼身体,因此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随时都有可能生病。人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与身体来锻炼,可以大大消除疲劳,心态显得尤为重要,这两个方面是保证生命健康长寿的重要元素。缺乏锻炼容易引发肥胖症,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等不良症状。所以,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是很有必要的。体育锻炼需要毅力坚持,运动量适可而止就行。至于在体育锻炼项目不可强求,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运动,例如多走路,爬楼梯,体操,慢跑,太极拳与气功,其运动量也要因人而异,总之要适中,一般运动后,微微出汗,冬天身体保暖,不要过于重负运动量,可以适当调节自己。

4.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现在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各种生活习惯问题,因为这些都影响着自身身体健康。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饭前洗手,夏天勤洗澡,多换衣服,多剪指甲,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尤其是不要吸烟,少饮酒,多喝热水,碳酸饮料要适度,这些都有益于身体健康。烟草中有很多致癌的物质,其中最多的是尼古丁,那是肺癌的罪魁祸首。自觉地养成不吸烟的习惯,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公共健康理念的体现。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适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缓解疲劳,但每次应少量,不提倡饮用白酒,红酒。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是抗癌,降脂,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与抗衰老作用。

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生活节奏的变快,医学的任务不仅仅治病,服务对象也不单只是病人,可能是更多的健康与亚健康人群,因此,为了自己,每个人都需注重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6

“帕金森氏症”是一种脑部病变,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退化失调,导致患者的走路、言语及其他活动受影响。通常可通过医药及手术加以改善,而医生都建议患者多运动,或进行物理治疗。

美国俄勒冈研究协会最近针对约200名患有轻微或中度“帕金森氏症”的患者进行研究,让他们分组,分别进行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不同运动。经过六个月时间,研究人员发现,参加太极拳这组人的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比另外两组人好。

负责这项研究的华裔李博士表示,太极拳简单易学,亦不需要特别装备,是一项值得推动的好运动。(《中国新闻网》)

吸烟可能让你变笨?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不吸烟男性,吸烟男性智力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但吸烟与智力的关联度在女性中不明显。长期吸烟可能对男性智力产生多种影响,例如记忆力损伤、认知技能全面下降、无法将过去经历与现实行为相联系等,在老年人中表现更明显。

研究者发现,戒烟可以减缓智力下降的速度,戒烟越久,效果越明显。戒烟后头十年,男性智力下降水平仍较明显;但戒烟十年后,智力下降速度基本等同于从不吸烟的人。

但研究者在女性中没有发现吸烟与智力下降之间的明显关联。报告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男性相比女性抽烟量更多、频率更高。(《新华网》)

失忆可靠“闻”唤醒

研究者认为,虽然现在还无法确定看,听,闻引起的记忆之间有何差异,但气味确实能更好引起人们的记忆,这或许能给失忆治疗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小组招募了70名女学生作为志愿者,给他们播放车祸和卢旺达大屠杀的录像,旨在挑起他们的反感,并随后将黑醋粟的气味排入房间,并亮起阴森的灯光响起背景音乐。一个星期后,志愿者们被要求回忆录像中看到的场景,并分别伴随着灯光,音乐,气味,结果,闻到气味时,志愿者们能明显想起录像更多的细节。

研究者认为,虽然现在还无法确定看,听,闻引起的记忆之间有何差异,但气味确实能更好引起人们的记忆,这或许能给失忆治疗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科学网》)

维D缺乏者易患前列腺癌

维生素D与人体骨胳健康的关系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是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D与前列腺病变也有密切关系。不幸的是,从目前许多国家的现状来看,现代化的生活模式使很多人处于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正常人每天至少应该得到2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也就是说血中维生素D的含量应该维持在每毫升50~80纳克的水平。如果一个人血中维生素D的含量低于每毫升16纳克,那么他得前列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3倍。有人以为多吃鱼多喝牛奶能补充维生素D的不足。但是与晒太阳相比,从食物中得到的维生素D的量是微不足道的。在夏季,如果一个人在太阳下晒20~30分钟,就可以得到10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新民晚报》)

花钱买体验让人更快乐

人们常说“金钱买不来幸福”。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花钱买人生体验比花钱买实物更容易带给人快乐,性格外向、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更愿意为购买新鲜体验“出血”。

体验型消费之所以带来幸福感,一方面因为这往往是和亲友共同参与,从而让人们心理联结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在于它会让人感觉自己充满活力。物质型消费则不会带来这样的感受。

此外,体验型消费多会因持续的收获带给人长久的快乐。(《新华网》)

开会可能降低智商

很多人都痛恨开会,因为长时间的讨论令人感到厌倦,而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就发现,“开会”不仅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让人变得愚蠢!此项结果也令许多人感到相当讶异。

研究团队指出,开会时会使员工在智商上表现较差,因为部份员工会因为想要展现好的一面表现,而将脑力分散以保持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导致变得焦虑。

研究人员表示:“人们开玩笑时常会说开会让人感到大脑‘死机’,但我们的研究确实发现,会议确实令你的行为犹如大脑‘死机’一般。”

研究人员还发现,团队环境更易令女性感到压力,对她们的智力表现影响更大。13名女性志愿者,只有3人在第二次测试中表现如常,10人得分下降。(《钱江晚报》)

上夜班的人易患糖尿病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质量欠佳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6倍,连续三晚睡眠紊乱就会出现糖尿病症状。

挪威研究人员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有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等睡眠障碍的人罹患心脏病风险高于睡眠好的人,最多高45%。但失眠导致心脏病发作几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睡眠障碍影响心脏病致病因素,譬如高血压和炎症。

他们的研究结果或有助解释为何常上夜班的人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从而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评估糖尿病及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化治疗方案。(《今日早报》)

人际关系处不好导致身体炎症恶化

研究报告指出,人际关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视,特别是在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的发病率上,其作用甚至不亚于饮食和休息。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科学家进行的这项新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处不好可能导致身体炎症恶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研究人员通过对122名健康的年轻人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并根据他们的日记来判断其心情状态和周边人际关系后发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周围人能跟自己相处良好且没有竞争关系的状态,更容易让人保持身体健康,避免生病。(《生命时报》)

越胖的人痛越多

肥胖影响美观、肥胖带来疾病、肥胖破坏社交……可是,有谁想过,肥胖竟还会带来疼痛呢?近日一项针对100万人进行的研究发现,肥胖和疼痛存在直接联系,而且越胖的人,疼痛越多。

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08年至2010年之间,进行了电话问卷调查,在约101万受访者中,有63%的人超重,25%的人肥胖。结果发现,相比体重较低的人来说,超重的人疼痛的几率增加了20%,而且体重越高,疼痛度越高。

研究者说:“这项研究证实并延续了之前的一些对肥胖与疼痛相关性的研究。当具体到某些常见的疼痛症状,并关联了性别和年龄后,这个结果依然成立”。

研究人员认为,疼痛与肥胖的联系确有一些比较合理的解释。体内过多的脂肪会触发导致炎症和疼痛的复合物的生成;同时,肥胖导致的抑郁会带来疼痛;肥胖引起的关节炎也会带来疼痛。(《生命时报》)

女人让男人更慷慨

小伙在追求姑娘时会表现大方,有美女在场时男人通常会更慷慨,这是最常见的事情,英国一项研究就验证了这一男性的心理“弱点”。

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邀请65名男性和65名女性参与一个游戏,他们在游戏中会时常面临需要公益捐款的场景。结果显示,与只有男性在场时相比,男性在有漂亮女性在场时的捐款数额要多得多。但女性中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无论是否有其他男性或女性在场,她们的捐款数额基本稳定。

研究人员说,男性的这种慷慨表现是为了吸引异性注意,理论上与雄孔雀开屏吸引异性差不多。(《新华网》)

化疗药物影响后代基因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几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后代的基因,在动物实验中,服用了化疗药物的实验鼠后代出现基因变异。研究人员建议,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若想生育,至少一年后再考虑。

研究人员他们测试了3种常用来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它们是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和甲基苄肼。研究人员给实验鼠服用相当于临床治疗剂量的药物,结果发现,虽然实验鼠是在停药数月后才繁殖,但它们后代的基因组中还是出现了异常变异。(《新华网》)

抽烟四十年折寿七年多

英美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抽烟与肥胖会加速染色体端粒缩短,从生理上加快人体衰老。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教授蒂姆・斯佩克特及美国医学专家介绍,抽烟者或肥胖者的端粒(染色体端位上的着丝点)往往较短,这使得他们在生理上比不吸烟或不肥胖者更衰老。斯佩克特介绍,对志愿者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肥胖让人减寿大约9年,每天抽一包烟持续40年让人减寿超过7年。(《北京晚报》)

糖如烟酒 应该限制

吃甜食就像吸烟?喝某些饮料如同饮酒吗?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的物质。

研究指出,一些国家对糖这种影响健康的物质缺乏管理。糖被添加在大量食物中,因此必须采取社会干预手段。研究人员呼吁各国采取与限制烟酒类似的做法,如加税、年龄管制、在学校周围禁止销售等,以控制糖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

相关研究指出,过去50年内,全球糖消费量激增3倍,糖摄入过多造成的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和肝病等疾病在全球高发,每年间接导致全球约3500万人死亡。(《新华网》)

打鼾降低夫妻间性满意度

“欢笑,那么整个世界与你一同欢笑;打鼾,那么将没有人和你一起睡觉。”英国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曾经说过这么一句充满智慧的话。近日,美国一项研究证实,打鼾可能真会吓跑枕边的伴侣,降低性满意度。

研究人员发现,对于男性而言,性生活满意度随着打鼾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和睡觉不打鼾的男性相比,打鼾严重者报告性生活满意度低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虽然打鼾严重的人在、和方面并未报告有任何问题。

打鼾和性满意度的联系也有其他的解释。除了性满意度降低外,打鼾严重者还报告有更多健康方面的问题:打鼾严重者的糖尿病、中风、心脏病和充血性心脏衰竭等发病率更高。这些都会导致性能力下降,影响和性满意度。(《生命时报》)

胡萝卜芹菜可防肠癌

胡萝卜和芹菜是百姓餐桌最常见的两种蔬菜。英国近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胡萝卜和芹菜在预防肠癌方面都具有关键作用。

韩国翰林大学科学家发现,胡萝卜和芹菜中的抗氧化剂毛地黄黄酮可遏制肠道肿瘤细胞分裂,并导致癌细胞死亡。专家表示,除了胡萝卜和芹菜之外,含毛地黄黄酮的食物还有橄榄油、青椒、百里香叶、甘菊茶、薄荷等。(《生命时报》)

睡得太晚易做噩梦

土耳其科学家调查了264名大学生的睡眠习惯,并利用睡梦焦虑指数测量了其噩梦发生频率。结果发现,习惯熬夜的参试者睡梦焦虑指数平均达到2.10,习惯早睡的参试者只有1.23。另外,研究人员对近4000人的网上调查发现,在20多岁的女性中,熬夜与噩梦存在正比例关系。

至于夜猫子更容易做噩梦的原因,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情绪因素惹的祸。另外科学家还发现,抑郁症等疾病与睡眠问题关系密切。

研究显示,三种人更易做噩梦。第一类人群是年轻人,因工作压力过大不堪噩梦困扰来医院诊治的人大幅增长。

第二类人群是女性。最近,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研究人员跟踪5年发现,19%的男性和30%的女性表示近期做过噩梦,女性更易把日常焦虑等情绪带入睡梦中,而且对噩梦的感觉也更为强烈。

第三类人群是儿童。5~12岁儿童更容易因噩梦惊醒,其原因是儿童的大脑还在发育、情绪更受外界影响。(《扬子晚报》)

爱吃腌肉香肠易致胰腺癌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般认为,肥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胰腺癌发病的最主要因素。不久前,瑞典医生还发现,喜欢吃腌肉香肠,也容易患胰腺癌。瑞典医生们经过了11次医学试验,提出了他们的告诫:经常食用加工过的肉食,将显著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

胰腺癌不容易被早期确诊,它的死亡率又极高,所以搞清楚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对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人员对6600多位胰腺癌病人的病例档案作了认真仔细的分析,发现每天吃50克腌肉香肠,患胰腺癌的危险就要上升19%,要是每天吃100克加工过的肉食,得病风险将会高达38%。

根据现已取得的结果,癌症专家评估腌制食品应该也是引发胰腺癌的罪魁祸首之一。因为先前有许多其他研究证明,过量地食用“红肉”(即牛羊肉和猪肉),不仅会导致直肠癌的高发,而且和胰腺癌的发病也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人们每周吃熟牛羊肉和猪肉不要超过500克,而对于腌肉香肠之类加工过的肉食,则劝告大家“最好不要吃”。(《新民晚报》)

经常喝浓茶易患高血压

经临床观察,饮浓茶可使血压升高,这可能与茶叶中含有咖啡碱活性物质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饮茶后会头晕头痛,这也许是血压升高的缘故。因此,饮浓茶与吸烟、饮酒和饮咖啡一样是引起血压升高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饮茶量大且爱饮浓茶的人群。

据研究,在各类茶叶中,绿茶含咖啡碱最少,而含茶多酚较多,后者有消除咖啡碱的作用。因此,患有高血压者适当饮些绿茶还是可以的,但不宜过浓和过多,高血压患者也可以喝普洱茶,因为普洱茶比较温和。(《扬子晚报》)

运动克服零食瘾

许多白领习惯在工作时备些零食在手边,边工作边吃,无形中就会摄入过多的能量。不过,最近英国研究者发现,人们对零食的渴求是可以通过某些小强度的运动削弱的。研究者将78名受试者分成两组,将他们置身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其中一组先在跑步机上步行15分钟,然后接连被委以一系列工作,且工作难度不断加强。另一组受试者休息了15分钟后,也被委以同样的工作。研究者在这两组受试者办公桌上都放置了同等量的巧克力。结果显示,运动组在完成同等工作期间,吃下的巧克力仅为休息组的一半。

研究者指出,工作时摄入高卡路里食物如巧克力会成为无意识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额外的能量就会导致体重增加。这项实验证明,运动可在一定程度帮助人们削弱一部分零食瘾。(《北京晨报》)

健康随季节波动冬季体质较弱

不少人知道,人体健康会随季节波动,冬季多发感冒。英国多项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状况与季节有关。

在冬季,人们的体质往往比较虚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统计数字显示,每年12月~次年1月是感冒最多发时期。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血液中“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在12月至1月也达到顶峰,而夏季降至最低。

另一项研究显示,同一个人,冬季和夏季胆固醇水平最多相差22%,具体原因并不清楚。有一种观点认为,夏季温度高、活动多,致使血液中血浆量增加,稀释了胆固醇水平。

每年的1月,也是死亡高峰期。统计数字显示,英国1月每天死亡人数比8月多250人。这些“额外”死亡与免疫系统欠活跃,造成对疾病抵抗能力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冬季免疫细胞T细胞水平偏低。

研究人员还发现,冬季牙周炎发病率高,这可能也与冬季免疫力低有关。(《沈阳日报》)

每天一杯牛奶改善大脑功能

每天饮用至少一杯牛奶,不仅可保证人体所需的关键营养,而且能改善大脑功能,这是美国缅因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

研究人员日前在发表报告说,牛奶或奶制品摄入量较高的成年人,在记忆及其他大脑功能测试中得分较高,他们在测试中“不及格”的比例仅为不饮或少饮牛奶者的五分之一。

研究人员对900多名23岁至98岁的成年人进行了8项大脑功能测试,并记录他们的牛奶消费习惯。他们发现,不管在哪个年龄段,每天至少喝一杯牛奶的人在测试中的得分均较高;得分最高的一部分人也包含在饮用牛奶最多的人群中。

排除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可能影响大脑健康的因素后,多喝牛奶与大脑更健康之间仍存在关联。研究人员表示,牛奶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可能直接影响大脑功能,不过仍需进一步确认多喝牛奶的益处。(《科技日报》)

去除炸薯条致癌物方法

挪威食品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找出一种方法,可以去除炸薯条等油炸食品中的潜在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淀粉类食品含有较多的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以及还原性糖,在高温(120℃)油炸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挪威研究人员发明的新技术,利用乳酸菌来清除油炸马铃薯产品原料表面的还原糖成分,从而阻止了丙烯酰胺的形成。

在油炸食品、尤其是根茎类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2002年发现的,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报告》中指出,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挪威研究人员说,目前这项新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反馈非常积极。(《新华网》)

屋子太乱可致肥胖

屋子凌乱也会导致肥胖。沃尔什指出,住处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心态及身材。厨房凌乱会导致糟糕的饮食;运动鞋找不到,就很难坚持健身。因此,减肥前应该让屋子变得井井有条,让自己告别不良习惯。

曾有名士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营养专家则指出:对自己放纵往往会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难想象一个人满屋乱糟糟却能将自己收拾妥帖。她认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除了几类特殊情况,其他的都属于自己一手酿成,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无辜”的胖子!(《西宁晚报》)

多吃咖喱能治肌腱炎

网球肘等肌腱炎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高,但目前通常使用的抗炎药,常会引起恶心、反胃、呕吐、头疼等副作用。

咖喱这种古老的印度调料所含的姜黄素,可减轻关节炎症,因此不妨常吃用咖喱调味的菜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实验室研究证实了姜黄素中含有的非甾体抗炎物质可以治疗肌腱炎和关节炎等慢性炎症。研究者认为姜黄素中起到抗炎作用的是名为白细胞介素的信使分子,它能调动很多基因起到抗炎功效。(《西宁晚报》)

屁股大血脂好

很多女性嫌自己屁股太大难看。但据英国《国际肥胖症杂志》刊登牛津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屁股大的人其实更健康。主要原因是,屁股大的人血脂更好。

英国新陈代谢与分子成像专家吉米・贝尔教授表示,脂肪有“好脂肪”和“坏脂肪”之分。臀部脂肪属于好脂肪,腹部脂肪(内脏脂肪)属于坏脂肪。臀部脂肪可以降低坏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好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于防止血管硬化,甚至可以降低糖尿病危险。

篇7

人类平均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科学的进步会不断增长。清朝末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0多岁。20世纪初由于自来水的应用和推广,使传染病发病率大大下降。20世纪中期由于抗菌素的问世,更有效的控制了传染病。解放后国家重视妇幼卫生工作,系统地开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不断降低。据2006年统计,全球人类的平均寿命为67岁,科学家们推算,今后人类的平均寿命,每10年会增加1岁。

据2006年公布的资料, 美国人平均78岁,男75 、女80;加拿大平均80岁,男76、女83 ;日本平均82岁,男78、女85;新加坡平均81岁,男79、女84;台湾平均77岁,男74、女80;澳门平均82岁,男79、女85;香港平均81岁,男78、女84;中国平均72岁,男71、女74。

全球各地人口平均寿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卫生状况、医疗保健、饮食营养、给水用水、污染情况以及社会犯罪有关。

保持身心健康要点

对常见致死致残疾病的预防

重视心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脑中风病是由于吸烟、高血脂、肥胖及高血压加重了动脉硬化进展,血脂、血黏度增高及血流受阻所致。为了健康,应少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如红色肉、肥肉、蛋黄、肝、脑、肾等动物内脏及含高奶油类食物。蛋白质要适量,乳品中应推广脱脂奶、低脂奶。坚持运动也是重要的条件。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病患者,要把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控制到正常值以下,则可延长寿命5年以上。

关注脑健康脑重量1 400克(70公斤体重者),只占体重的2%,却消耗体内25%的氧气和糖分。脑有1 000亿个神经细胞,大脑是身体的司令部,主宰着人的智能、认知、记忆、情绪及运动等多种重要功能。保持脑健康可延缓脑老化,预防老年痴呆、巴金森氏综合征(运动系统疾病,表现为肌肉僵硬、颤抖、行动困难等),保持良好的“智商”。摄食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久坐(不运动),吸烟,肥胖,脑组织供血不足,是脑中风、老年痴呆的重要因素。过量的酒精和尼古丁成瘾,可加快脑功能失调,使脑细胞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以致精神紊乱,产生焦虑、抑郁等疾病。

保护骨关节骨质疏松,65岁以上的女性有25%以上患病,同龄男性仅15%,女性患者有1/3合并骨折,而男性只占1/6,男性75岁以上患病可达25%。主要由于步入老龄后,主宰骨关节的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素)分泌减少。预防胜于治疗。长期坐或直立、体质差、缺乏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及运动过量的人为腰背痛易发人群。腰背痛绝大多数无须手术或药物治疗,对腰背腹部和骨盆的合理锻炼就可预防腰背痛。

保护关节的对策,每天要坚持一定量的运动,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和爱好可选择走路、慢跑、游泳、跳舞等。防止骨质疏松应做些力量训练,如拉、推重物或轻度负重,均能增加肌肉的抗阻力,提高骨密度,使骨关节获得健康。

可选择自己的年龄。人的年龄有三种判定方法:社会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是退休年龄,意味着已进入老年;生理年龄,全身各脏器的健康状态,即老化程度,是老当益壮或是未老先衰;心理年龄,心态是否年轻,有些人人老心不老,而有些中青年人却是人未老心先老。

临床上不少事例显示,50岁的女性如长期吸烟,且患高脂血症及长期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其生理年龄为65岁;相反,如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生理年龄为40岁。同样是50岁的两位男性,张先生与烟酒无缘,坚持全面营养,生活规律,体重控制得也很好,身体依然很健康,而李先生是一位小老板,生意竞争紧张劳累,成年累月烟酒不离口,饭店酒楼经常光顾,几年后,李先生患了严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其健康状况非常糟糕。

人的老化是自然规律,虽然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但科学家统计遗传基因影响只占15%~20%,除环境因素影响外,自己控制着70%健康决定权。美国纽约大学防衰老专家迈克・罗伊森教授提出:应掌握自己未来的健康,即改变和调整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使自己的生理年龄年轻化。

选择年轻化的健康行动

1. 通畅血管调整膳食结构,以谷物为食物基础,选择低胆固醇、动物蛋白、以蔬菜为主的粗纤维食品和简单易行的饮食习惯。远离可致癌的食品,包括腌制、烧烤、熏制、油炸、霉变及添加剂过多的食品。

2. 锻炼脑子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新东西,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智商,保持精神活力。能改善脑供血,减慢脑萎缩的进展,避免发生老年痴呆。选择益脑食品,如坚果、鱼类、大豆、番茄、橄榄油等。

3. 自我减压,保持好心情

不良重大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亲人去世)与纠缠不清的烦人小事是催人衰老的祸根,应尽快解脱。广交友,多交流,分享别人的快乐,分解自己的苦恼。

4. 远离烟、酒,对肺、血管、胃肠、肝脏、骨骼及全身各脏器获益匪浅。

5. 有利于骨关节健康的生活提示: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日常应站得直,保持良好姿势,吸气收腹、提臀,头略后仰;常穿软底减震鞋,可减少人体腰椎间盘和关节软骨的损伤;脱脂减肥,减轻骨关节负担;控制损害骨关节食品的摄入,如过量的蛋白质、碳酸饮料、咖啡均增加钙的消耗,加速骨质流失。

6. 控制体重,不能“发福”。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在80厘米以下。

7.坚持每天最少30分钟以上的运动,且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8. 远离污染,如污浊空气、汽车尾气、烟尘、房屋装修等。尽量采用科学方法,防范或减少饮水、食物污染,减少疾病发生。

篇8

小娜不是个很自信的人,周围的人和家乡的亲友都觉得她已经很好了,但是在小娜看来,自己各方面都太差,所学的专业和目前的生活都不太理想。一个人背井离乡、远涉求学,几乎没有可以谈心的人,也没有男朋友,只有孤独、寂寞、无聊如影相随。人一沮丧,就想不停地吃东西,什么朱古力、奶糖、饼干、雪糕、冰淇淋之类的拼命往嘴里塞。在心情不佳时,小娜更会通过不停地吃东西打发时光。

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小娜听说过“暴食症”,她也去查了很多关于暴食症的资料,并试过调整自己,可总是没有效果。小娜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还能快乐地生活吗?

新精神心理性疾病——暴食症

20世纪80年代,一种奇怪的病症在西方国家日渐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患者无节制地大量进食,进而在饮食后自我引吐,日复一日,不能摆脱。“暴食症”于1979年首次得到确认,在北美青年中的发生率为1%~3%,女性远远多于男性。国内也时有所见,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暴食症”又称为“贪吃症”,指在很短的时间内吃下大量高热量的食物,之后又通过催吐或服用泻药把吃下的食物排出来。患者无法忍受挫折,自制能力薄弱,借助进食来逃避痛苦。每当受压或不快时,便会不断吃东西,尤以高热量、淀粉质或平日戒绝的肥腻食物为甚,例如朱古力、曲奇饼、蛋糕等。

暴食行为一般多于夜间发生,且患者会静悄悄地躲起来吃。由于患者害怕肥胖,喜欢以一个极端的标准来评价体重和身材,因此每次在暴食之后,随即产生内疚或罪恶感,继而千方百计,如扣喉,服用泻药、利尿剂或催吐剂等,企图在食物被消化吸收前把它排出体外。因此,暴食症患者虽然吃得多,体重却往往在正常范围之内。

“暴食症”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心理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兼有抑郁症,如有的不想笑老是哭,有的认为自己形象不佳,不愿与人交往,等。暴食行为可因为情绪烦躁、感情受挫、人际关系不良,过度节食后食欲大幅反跳,禁不住食物的诱惑,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因素引发。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患者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你的“暴食”成“症”了吗

一般而言,暴食症患者的性格追求完美,学习工作追求尽善尽美,不想出差错,学习与工作也非常努力,也很有成就,但是这却对自己造成很大压力。

判断暴食症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暴食,控制不住多吃、常吃;二是过分关注自己的身材,总是认为自己胖;三是采取极端的办法控制体重,比如服用泻药、疯狂运动、抠嗓子催吐等。这些动作如果每星期出现两次,且持续三个月以上,便可诊断为暴食症。

暴食症有可怕的并发症

暴食症患者的并发症多不胜数。扣喉会反复刺激食道,造成食道炎及唾液腺肿胀;大量服用泻药及利尿剂,会导致直肠出血。而催吐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骨质疏松、脱水、电解质不平衡、心律失常,甚至有生命危险之虞。此外,约5%有自杀企图,女士的经期亦可能因此而失调,甚至停止,连带生理系统亦受干扰,后果影响终身。

给暴食患者的心理处方

暴食症不是三两个月可以治愈的,需要长时期的观察及治疗,其中患者的自制力是主宰病症复发与否的关键。

对于暴食症的防治,首推安全有效的行为识别治疗法。患者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异常的,然后通过行为疗法矫治,自我控制、自我监测,建立正常的饮食模式。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抗抑郁药,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篇9

【关键词】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对象选取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其中,南师大选取了234名调查对象,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分别为136人和60人。总共430人中,文科类的学生占54.4%,理工科的占45.6%。其中,男生208人,女生222人。平均年龄为19.3岁,年龄最小的为17岁,最大的23岁。

二、大学生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全面了解现在大学生的身心现状,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一)生理健康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我们从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数直接考察,也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卫生知识的了解等方面间接考察。

1.体重偏轻。大学生的体重状况如何,按《华尔街日报》今年2月份报道,“中国是世界上肥胖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那我们大学生的肥胖率如何,我们采用的是BMI指数,也叫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在被测的430同学中,423名同学对此进行了回答。有13.9%的大学生体重过轻(BMI值在18.0以下),82.3%的大学生是正常体重(BMI值在18.0~25.0之间),还有3.5%的大学生超重(BMI值在25.0~30.0之间),还有0.2%的大学生肥胖(BMI大于30.0)。其中男女的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000),女生体重过轻的比例大于男生,男生体重过轻的只有3.8%,而女生达到10.2%。在超重和肥胖的行列里,男生的比例比女生大,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0%,男生占3.7%,这缘于女生追求以瘦为美,乐于减肥。

2.近视情况严峻。在大学校园里,可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戴着近视眼镜,眼镜成为大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对于大学生的视力情况,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被调查的430名学生中,有221名同学戴眼镜,所占百分比为51.4%,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情况的近视,其中轻度近视(屈光度小于300度)30.8%,中度近视(屈光度300~600度之间)为

55.7%,高度近视(屈光度在600度以上)为13.6%。综合类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近视情况相当严重,中度近视的比例最大,高度近视的情况也很严重。

3.作息不规律,贪睡和睡眠不足同时存在。在被测的430名大学生中,睡眠在6.5~7.5小时的占60%,有11.2%的学生睡眠为6~6.5小时,5.1%的学生睡眠不足6小时,还有17.0%的学生的睡眠时间在7.5~8小时,6.7%的学生睡眠在8小时以上。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的睡眠都有保证,但是有16.3%的学生睡眠不足,还有23.7%的大学生贪睡。

4.缺乏锻炼。对于一周内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这个问题,42.8%的学生是0次,41.4%的大学生参加1~2次,一周内参加3~4次的大学生占10.4%,4次以上的只5.4%。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在对为什么不参加锻炼时,我们给出了十项选择,可以按照重要性依次选择三项,其中57%的大学生不参加锻炼是因为没有人陪自己一起锻炼,还有47.5%的大学生选择了“自己学习太忙,没有时间来锻炼”,紧随的是“不喜欢锻炼”,选择这个选项的比例占34.1%。这是主要的三个原因,还有33.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知道锻炼什么好”,20.1%的学生选择“没有地方锻炼”,还有14.5%的学生选择“想锻炼没人教”,还有10.6%的人选择了“其他”。

5.沉迷游戏。在问到玩游戏的情况时,66.8%的同学每天花在玩游戏的时间不足一小时,24.8%的学生表示每天会用1~2.5小时来玩游戏,还有8.4%的人表示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大于2.5小时。其中,玩游戏的时间是男女区别明显,玩游戏的时间在一小时之内的,女生比例大于男生,而在一小时以上的,女生的比例明显少于男生,说明男生上网玩游戏的情况比女生严重。

6.青春期知识缺乏。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一个多选题,分别有91.5%、94.8%、94.4%的学生认为艾滋病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未采用保护措施发生性关系;还有23.2%和19.2%的学生认为是通过唾液传播和蚊虫叮咬传播的。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通过使用坐便式马桶、肢体接触和一起洗澡传播的,分别所占的比例为7%、2.8%、2.3%。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与艾滋病传播的知识还是了解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类似的知识不了解,对于已经是大学生的我们,这些数据很恐怖,值得反思。关于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是一个多选题,分别有68.1%、59.1%的学生是通过“书籍、上网浏览网页”和“同性同学与好朋友之间的谈话”了解的,38.5%、29.8%的学生是通过生物老师的课堂上讲解和生殖及性方面的健康讲座了解的,还有20.1%、19.6%的学生是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和光碟录像了解的,只有8%的学生是通过与父母沟通获得的,还有6.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我们的同学,对与性知识的了解都是“自学成才”,这也是造成了部分学生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都不知道的结果。

(二)心理健康

1.缺乏自信。大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认可度不高,在被调查的430名大学生中,又24%的人觉得自己很笨,如果有可能希望变成另一个人;45.9%的大学生绝的自己没有长处,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点;还有20.5%的大学生在老师布置任务时,还没有去做,就觉得自己胜任不了;还有45.9%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在发言时,由于紧张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忘了。以上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自信。

2.缺乏社会责任感。是否有责任感也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对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讨论,在问到当你最后一个走出教室,有19.1%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会去关灯关窗户;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举手之劳,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当自己参与的团体比赛输掉了,自己不会感到内疚,有8.6%的大学生认为,这是符合自己的,还有31.0%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对于成绩差的同学,21.9%的学生认为应该由老师负责辅导,与自己没有关系。从这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缺乏合作精神,缺乏责任感,喜欢推卸责任。

3.适应能力差。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公共场合的适应能力,这些都体现着我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36.9%的大学生害怕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在陌生的环境中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17.0%的大学生适应不了艰苦的生活环境;只有61.6%的大学生表示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不高。其中女生和男生对生活条件的要求方面存在差异(sig=0.000

4.婚恋观。现在大学对于学生的婚恋也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态度,那么学生对于恋爱是什么态度呢?对于恋爱的年龄,男大学生的认为最佳恋爱年龄是21.6岁,女大学生认为最佳恋爱年龄是26.95岁,男生认为最佳结婚年龄是27.5岁,女生认为最佳结婚年龄是26.98岁。只5.3%的大学生希望在24之前结婚,大部分的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都集中在25-28岁之间,其中28岁所占的比例最高,占26.9%。认为最佳结婚年龄是30岁的男生有11.2%而女生只有4.6%。这个显著性差异和性别有直接关系,按照生理等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她们的最佳结婚年龄要比男生小。关于恋爱到底意味这什么,我们提供了五个选项,有424人对此进行了回答,83.3%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就意味着情感交换,73.9%的学生认为恋爱意味着牵挂对方,其中,选择“牵挂对方”的男生占31.1%,而女生却占42.5%,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女生的情感依赖要高于男生。63.9%的学生认为恋爱意味着对对方奉献、还有32.1%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是喜悦对方,另外还有8.7%的学生认为恋爱意味着可以发生性关系,选择此选项的男生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占7.3%,女生占1.4%,男生表现出对性更为冲动和主动。在访谈过程中对于恋爱和婚姻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婚姻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但是大学阶段的恋爱是否以结婚为目的,多数学生表示没有考虑那么多,一切要顺其自然,因为现在不确定的因素太多,现在的恋爱,多数是情感的寄托,所以大学生的恋爱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在的恋爱对象和以后的结婚对象,没有必然联系。在和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异性知己最亲密的动作有哪些,我们给出了七个备选答案,被调查者可以任选三个。其中80%的同学的认为,异性知己直接仅限于握手,73.4%的学生认为可以有象征性的拥抱,还有50.7%的学生表示,他们可以接受在异性知己面前开带荤的玩笑,分别还有15.5%和14.3.%的学生能够接受异性知己同居一室和亲吻;还有12.8%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异性知己的,另外,还有4.6%的学生能够接受和异性知己直接发生性关系,其中男性(3.9%)所占比例突出。由此可知,现在的大学生性观念都比较开放,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行为举止符合规范,但是有部分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过于开放,缺乏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认识不足。

三、原因分析

现阶段大学生的身心状况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在大学阶段造成,但更多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初等教育阶段行程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虽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基础教育阶段和初等教育阶段,由于升学率的影响,存在着重智育的倾向,其他方面的教育力度却不够,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造成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理念的偏差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这重要角色,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孩子出生就倾注心血。在访谈的过程中,有83%的学生表示,在很小的时候就参加过父母为其准备的各种辅导补课班。从出生开始,他们就为孩子规划好了人生道路,现在的孩子白天在学校接受教育,晚上和双休父母又为他们安排了课外辅导,现在的孩子除了功课还是功课,有做不完的作业,高强度的学习,导致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现在中小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肥胖率和近视率都在飙升,家长最关心的永远是孩子的智育发展,完全忽视了孩子自身身心发展,最后等到孩子考上大学了,学生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毛病。所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是长期形成的。另外,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谈性色变传统,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教育更是缺乏,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只有8%的学生表示,和父母谈论过关于青春期健康的知识,但也是点到即止,学生从父母那里了解到的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十分有限,这也是部分大学生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都不知道的原因。还有现在的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偏差,由于过份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遇到各种问题,甚至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造成部分大学生婚恋观的扭曲,部分高校中,出现学生被包养,做小三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存在着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或者学的好不如娶的好的思想,把婚姻做为改变自己生活的筹码。

(二)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

从孔孟的“学而优则仕”仕途化的教育目的观,到隋唐科举制度,再到今天发展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应试教育观。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阶段和初等教育阶段,学校仍然将“应试”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其教育观念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分数”“名次”“升学”等一系列与考试相关的概念,在这种应试模式下,学生、学校、老师都成了最求升学率的工具。教育的目的规定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在一切以“应试”为最终的教育目的的情况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被忽视了,现在很多高中,完全就取消了体育和声乐等课程,即使开设这些课程,也是经常改上文化课,那就更不用说,思想道德,社会适应能力,青春期健康辅导了,所以,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但是进入高校以后,高校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较大的随意性,很多院系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而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导致学生在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出现了“以就业率为导向”的教育倾向。该倾向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使大学职能与责任趋于简单化、商品化和功利化。现代大学的责任是多元的,大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更应关注人的社会生存意义。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在大学课程中,缺乏以学生自身健康发展为主题的相关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缺乏引导,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缺乏训练。

(三)社会因素诱导

首先,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诱导了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也渗透进人们的心灵,腐蚀着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大学生陷入了适应上的困境。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熏陶,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出现了扭曲,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追求物质、追求享乐,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多大学生把物质看的太重,17%的大学生表示受不了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交友过程中,有部分同学的思想也不是很纯粹,甚至把物质条件摆在首位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次,就业的压力的影响。近年来,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的学生涌人大学校园,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但是社会岗位需求并没有同比增加,相反某些热门行业出现岗位饱和的现象,残酷的社会就业竞争,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希望找到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丰厚,发展前景可观的工作。但现实的状况是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理问题就随之显现出来。出现了对自我的否定,缺乏自信心。行为主义桑代克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提到,“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的欲望时,个体原有的问题解决模式不能使自己的需要达到满足,就产生了‘阻挠’,这种阻挠可能来自于客观的环境、个人能力的欠缺或个体需要的内在矛盾,面对这种阻挠,人们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严重的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为了解决这种紧张和焦虑,大学生就必须寻找就业途径。所以大三大四的学生现在主要忙于两方面的事情,一个是忙着备考公务员,另一个就是忙于考研。在这情况下,他们又陷入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模式,为了考试完全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饮食无规律,很少做运动,很少参加社交活动等等,所以,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解决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首先,家长要具有素质教育的观念。家长的教育理念,主宰着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强调智育的同时要兼顾德育,注重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中和能力的培养,把孩子从片面的追求学习成绩的枷锁中解救出来,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充分发展。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在具体来说需要把握的度有以下五个方面:目标上大而不急;环境上宽而不随;生活上爱而不溺;要求上严而不厉;配合上勤而不讳。孩子的教育要有一定的方法,只要方法得到,孩子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最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家庭教育中,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全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各方位的优缺点。看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不是我们一味的强加灌输。

(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的做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首先,加强高校健康教育专职师资力量的培养。通很过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鉴于,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推动健康教育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很多高校都有青少年心理课程和健康讲座,我们现在就是完善这些课程。其次,重视和加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与指导工作,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不断地增强和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优化社会环境

优化社会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原理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第二就是为步入社会的青年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环节青年人的生活压力。但是要做到这些需要政府部门的等多方面努力,在这只做简要论述。

参 考 文 献

[1]周金浪.教育学[M].上海出版社,2006:65~72

[2]张青兰,王欣.湖北省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1):64~66

[3]戚兴宇.对大学教育“以就业率为导向”的冷思考——论科学发展观下的大学职能与责任[J].现代教育管理.2010(2):19~21

[4]代荣荣.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10(5):117

[5]赵晟.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262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20~321

[7]曹红战.试析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6):6~9

[8]弓松涛.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思考[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7:43~44

[9]曹士云.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14~116

篇10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管理;防治

糖尿病(DM)是一组与胰岛素功能缺陷或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有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造成的各种慢性并发症是患者早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社区中的糖尿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防治。提高糖尿病控制率,降低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社区管理

糖尿病社区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医学管理模式,是在各级政府支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共同参与下,形成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药物治疗的概念,对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意义重大。

1.1 建立社区糖尿病病人档案:由社区医师及护士入户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患者的一般情况、家庭史、生活习惯、体格检查、发病时间、联系方式、接受治疗情况,特别是血(尿)糖情况、用药情况、过敏史、有无并发症以及治疗、保健指导和追踪访视记录等,资料录入微机,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要求社区医师要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情况及问题,为订制有针对性的治疗与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健康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提高 DM 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缓解其病情,同时还能节省患者的一部分开支[1]。完整的健康档案可提高社区卫生的管理效率。

[2]

1.2. 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载体,社区全科医生、护士、居委会干部、义工等组成的干预小组,开展社区内的糖尿病三级预防,建立随访制度,定期入户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种类、测量血糖是否规律、血糖化验时间、血压、体重、腰围、臀围、临床表现、眼底检查时间、体力活动、活动时间、饮食情况进行随访。为每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随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药物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患者预警,督促患者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直到病情好转。在社区实施连续性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可促进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对疾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1.3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糖尿病管理模式-环状模式。新形势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要求每个糖尿病患者在得知自身患有糖尿病之时就能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得到医师的关注,并在长期的疾病控制过程中得到医师的帮助,解决其心理、生理问题。建立环状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是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向更具内涵性发展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体现全科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模式,适合当前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医师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全程的心理管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否定情绪、焦虑症、忧郁症等作出相关的诊治,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及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帮助患者与其他糖尿病患者进行互相交流,使其得到其他患友的支持鼓励,得到心理的交融,找到互相督促锻炼的伙伴,正确处理好与家人、其他社会人群的关系,让患者处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帮助。

1.4 建立社区和综合医院双向转诊网络。由综合医院内分泌专科医师负责社区医生糖尿病管理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对社区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进行会诊,指导社区医师对糖尿病病人的综合管理。

2 综合防治

糖尿病的综合防治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降糖药物、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等 5个方面的内容。

2.1 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在长期控制高血糖和其他代谢异常的漫长过程中,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和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4][5]。有效的病人自我管理能将病人的健康状况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6]。适时的健康指导对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7]

健康教育是通过向糖尿病患者讲授有关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和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技巧,是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和糖尿病治疗目标、坚定战胜糖尿病的决心、实现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当他们的健康出现问题时,他们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能准确采取自我护理措施,寻求恰当的医护帮助,主动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

[8]

有调查表明,社区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渴求是迫切的。

[9]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现代糖尿病管理方案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10]。

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体力活动减少、生活紧张和精神压力及过度优越的生活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11]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家属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低血糖时能及时处理。家属理解支持对疗效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的疗效呈正相关[12]。

2.2 饮食控制: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前期综合治疗中的基础疗法,是控制病人的代谢,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手段,要长期坚持,严格执行。饮食治疗应尽可能的做到个体化,除了要考虑到饮食治疗的总原则外,还要考虑到糖尿病的类型、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是否肥胖、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个人饮食喜好。首先制定一天的总热量,然后将总热量按1/3、1/3、1/3 分配。限制饮酒,特别是高血压、肥胖和高甘油三酯的病人。食盐应限制在 6g 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以糖类、低脂、适量蛋白质为宜,提倡进食高纤维饮食,富含纤维的食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糖、脂代谢紊乱,该类食物包括谷物类、豆类、藻类、绿叶蔬菜等。食谱多样化,选用食品交换份法,配餐合理,定时定量进餐。合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

[13]

2.3 降糖药物: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药物对血糖和其他代谢异常的控制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危险性。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原则。向病人解释使用有关药物的目的和意义,并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磺脲类应餐前半小时口服,主要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偶有药物过敏,如皮肤瘙痒和皮疹;双胍类可在进餐中服用,并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胃肠道反应;阿卡波糖应在进餐时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胰岛素增敏剂使用时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胰岛素使用时应向病人讲解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和注射方法,教会病人正确保存胰岛素、处理低血糖及使用胰岛素泵。有研究表明,规范合理用药可将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4]

2.4自我监测:每周至少做1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2~3个月做1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自我血糖监测可帮助改善血糖控制,保障了降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5]。

由于糖尿病可引起心

、脑、肾、眼及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为了便于详细掌握病情,应认真填写糖尿病记录表,做体重、血压、饮食、用药的情况记录,尤其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应注意。

2.5 运动疗法:具有充沛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整体感觉,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压和血脂。经常性的运动可改善血糖的控制并减少降糖药的用量。运动治疗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糖尿病患者)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很多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初期糖尿病患者)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相结合,可有效地降低血糖控制症状。

[16]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和个体化。运动计划的制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在制定运动计划之前,应严格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并做相应的指导。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长期坚持治疗。认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控制糖尿病的根本方针和策略。随着社区医学的内涵发展,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成为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着手研究建立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系统管理,在社区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介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自我护理的技巧,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减轻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缪建平,郑定容,陶向辉.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有效防治糖尿病[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

[2]许志红,张玲,董文娟,等.社区健康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9).

[3]陈静雅,张佩文.

糖尿病患者社区随访管理的效果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20).

[4]牛静兰,沈勤.

浅谈社区居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J].

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11(3).

[5]方永光.

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07,9(13).

[6]李燕玲,刘玉琼,邱琳.自我管理实践在城市社区 2 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1,9(27).

[7]苏丹红,欧阳萍,陈怀玉.2 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9(13).

[8]韩晓光,陈永祥.糖尿病社区保健效果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

[9]陈引东,李林红.社区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0,8(15).

[10]唐蕾.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2(7).

[11]姚姣娟,马惠风.城市社区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6,5(6).

[12]张亚娟,张青宏,李怡如.银川市 299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

[13]张惠敏.社区 2 型糖尿病非药物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7,9(20).

[14]林天海,周家棠.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