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对经济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1

关键词:消费信贷;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近年来,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消费信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是无争的事实。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些消费信贷相关的内容,然后在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当前消费信贷现状,深入阐述了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一、消费信贷的简介

1.消费信贷的定义。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欲望无止境,却奈何眼下购买力有限;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为加快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快将商品转为货币,为突破供求受购买力约束的障碍,消费信贷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对消费者而言,通过消费信贷实现“用明日钱圆今日梦”。广义的消费信贷又称消费信用,指金融业或者商业机构为有偿还能力的消费者所提供的信贷;狭义的消费信贷即消费贷款,指以居民未来收入为担保,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其目的在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刺激消费。目前,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消费信贷占绝对的市场。

2.消费信贷的特点。前已叙及消费信贷对消费者而言是“寅吃卯粮”,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债消费,实现全社会资金大融通。这种经济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消费信贷可以使远期的消费在当前实现;(2)消费信贷属于家庭理财方式之一;(3)消费信贷也是一种投资行为。

3.消费信贷的分类。消费信贷种类多样,分类标准不同,划分类型亦不同。根据贷款发放是否需要明确贷款实际用途,将贷款分指定用途贷款与不指定用途贷款两类;在指定用途的贷款中,再根据贷款用途的不同,可分成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与旅游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和其他用途贷款如医疗贷款、住房改良贷款等。根据偿还方式差别划分成分期付款、周转贷款以及一次偿还贷款。根据消费信贷保障程度分担保贷款、信贷贷款等等。

4.消费信贷的意义。发展消费信贷,对国家、企业和人民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内在要求,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之客观需要,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之必由之路。可以用以下五个“有利于”进行集中概括:(1)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降低信贷风险;(3)有利于完善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4)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5)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发展。

二、消费信贷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举国上下随处可见各级银行机构,而且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共同构成了我国十分庞大的银行体系,从而坚实地支撑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欧美等大多的西方国家,在整个国家的信贷额度中,消费信贷占大约20%-40%的比重,有些甚至可高达60%。我国政府是从1999年开始对国有银行实施改制注资,单在2002-2006年期间,贷款新增了12000-13000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GDP总值的一半。现今更是发展迅速,消费贷款额度不断上升,2008年消费贷款额总计37210亿元,同比2007年就超出了4481亿元,增幅可达13.7%;2009年的消费贷款额总计55333亿元,同比上年远远超出了18123亿元,计算增幅高达48.7%。伴随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养老等制度日趋成熟,传统的以原始积累方式进行消费的观念逐步为信贷消费理念所替代,并且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开始享受消费信贷服务,采用信贷消费。贷款业务的兴起主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稳定的、合法的个体经济收入以及良好的个体社会信用,消费信贷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涉及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存单质押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留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等,有些金融机构甚至开设个人小额信贷、综合授信额度贷款等方面的业务。

三、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自1978年施行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从1978年至2007年30年的时间里,GDP年平均增长率上升到9.88%,这期间的经济也经历了非常剧烈的周期性波动,其中,就有90年代上半年经济加速增长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和90年代下半年经济减速所带来的持续通货紧缩。而且,每当我国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率可高达13%-15%;而每当经济低迷时,经济增长率就跌至3%-4%的水平。总体来看,这30年间的经济持续而又稳定的增长着,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平稳的运行。但是,我国经济从2007年的下半年开始,通胀压力急剧加大,一直持续至2008年的上半年,这主要由于国内的经济急速增长和国外的经济不稳定共同所致。伴随全球石油、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我国通货膨胀率在最高时可达8%。2008下半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通胀压力此时迅速转为通胀紧缩。经济发展面对巨大的压力,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发展也遭遇前所未遇的困难和压力。预期,伴随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不确定性,国内企业利润下滑,在未来几年,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这从2009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相比下降29%,降幅比上个月加深了17.9个百分点。

国家为保障经济的发展,在2008年的11月9号出台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又陆陆续续出台一系列行业振兴计划,涉及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房地产等十大行业;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增加居民消费能力,甚至有些城市已经发放消费券。但是,要想使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积极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从消费信贷的起源,我们知道消费信贷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消费信贷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消费信贷影响消费需求可以从两个阶段看出,从短期来看,一方面,消费信贷提前将消费者购买力未来预期的增量转化成为现实的消费即购买力,消费者通过消费信贷确实能够提高当前的生活水平;从另一方面看,消费者现有的购买力与提前转化而来的购买力“汇合”能够产生更大的消费能力,整体提高全社会的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周文娟.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市场论坛,2009,9.

篇2

关键词: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影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由于水在自然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水利工程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环境及社会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陆生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修建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塌岸等不良地质灾害。大型水利工程蓄水后可诱发地震。其主要原因在于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增加断层之间的程度;使岩层中空隙水压力增加。水利工程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从而产生库岸滑塌。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则渗漏易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

除此之外,由于施工的干扰,可导致施工区的鸟类和兽类的生活、取食环境恶化,他们将被迫远离栖息地。水库蓄水淹没森林,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种生物的生存,加剧物种灭绝。

1.2.对水生环境的影响

水电工程可使陆地变为水域,浅水变深水,流水变静水,这些都影响着生物生存环境。施工活动河水库蓄水干扰、破坏了动物原有的栖息地。大坝作为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导致诸多水生态问题:一是大坝阻断河流,既淹没上游土地,也改变了下游河道的自然径流规律,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二是水流进入库区后的流速减缓,造成库中的水温分层及含氧水平下降,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三是大坝改变了河流中的泥沙输移规律,导致库中泥沙沉积,减少了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的泥沙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阻断了鱼和其他水生生物的迁移路径,特别是游鱼类的繁殖。

2.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1.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的影响

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大课题,其对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兴建水库,淹没土地,必将使人地矛盾更加紧张。三峡水库移民总数超过110 万人。移民政策的调整表现为: ①将原计划在三峡库区就地后靠搬迁的部分农村移民,远迁到库区以外的经济发达的安全地区,至今已经搬迁移民近40 万,外迁的有10 万。②对一批原计划搬迁重建的工矿企业实行破产或关闭,据资料统计,三峡库区原有1599 个工矿企业中有1 013 个实行了破产或关闭,只有这样做才会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

2.2.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很多疾病如阿米巴痢疾、伤寒、血吸虫病、霍乱等都与水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有关。水利工程建成后,原有陆地可能会变成湿地,利于蚊虫生存,就有可能导致疟疾病的流行。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引起诸多环境因素变化,如施工期产生的废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会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和当地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健康。

2.3.工程建设对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部分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淹没。文物古迹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风情、科学技术、军事和历史等,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对重要的古迹要进行防护、迁移、仿制并进行录象保存。

3.水利工程影响的解决对策

3.1.注意维护天然河流的自然综合功能

对能源的开发利用,不能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应该从大局着想,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这样不仅是为为自己造福,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产。应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这样才能够称为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3.2.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开发项目。

过去的水力资源规划,按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往往追求100 %的开发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项目,不要盲目的进行开发,这样不但劳民伤财,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 %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适当的开发。同时限制新的堤坝工程建设,以保障地下水供给和平原地区水资源供给,促进生态平衡。统筹整个流域上的发展,不得随意在中下游建坝拦水。以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

3.3.注意修复维护水生态系统

人类对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兴修水利工程,必然的要改变天然水体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状况,使原有水生态系统受到人类的干扰。这就要求兴建水利工程应该考虑怎样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河流形态的多样化,使河流湖泊水域与岸上陆域生态系统有机联系,并通过综合的工程措施对已遭到破坏的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维护,以利于实现人类与河流和谐相处。

3.4.研究和完善移民政策,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益处。

国家出台了库区后期扶持政策,为了解决好移民的生活状况并且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专家建议研究“投资型”移民政策。其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益处。倘若这个建议能够通过,那将会对移民带来更多的好处。总之,水利工程最终的目的在于造福人民。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是建设中的必然情况。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当然我们在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水利工程作为新生的环境组成与其他各环境组成的协调和平衡问题。使它们组成一个更为和谐的水资源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那黎娜.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J].北方环境,2011.

篇3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者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把握与协调外部经济环境与会计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经济环境;会计;关系

会计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它始终为一定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主体服务。对经济主体的监督与核算是会计最主要的功能。然而经济主体的活动受到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会计也只有随着经济环境不断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经济环境对现代会计的影响

1.经济制度对现代会计的影响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最主要表现。经济制度对会计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在以欧美为代表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国家中,其经济制度的核心在于如何能够保护资本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和权益。因此在这种经济制度下形成的会计是以保护私有资产为最显著的特征。其会计政策、会计法律、会计准则等,都是以实现最大化保护投资者私有资产为目标。如果相关会计制度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或者与目标相违背,一定会遭到来自各界的批判。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国家中,会计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着极高的要求。(2)在以中国为代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中,其经济制度的本质内涵在于维护共有财产,保护社会的根本利益。在这种经济制度下形成的会计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也更加注重全社会的宏观利益。其会计制度的确立,体现出较强的统一性与强制性。

2.经济模式对现代会计的影响

在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尤其是在股份制公司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当中,企业成为了独立于所有者的法人主体,并以“企业法人”为核心,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股份制企业是一种产权独立、理财独立、分配独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会计的目标是通过管理者,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使会计职能能够在企业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在原有的财务会计基础之上,还想成了直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的管理会计。这使会计由过去单一的反应企业经营效益转变为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不再由政府单方面制定。企业的会计行为主要受到来自民间权威会计团体制定的准则约束。与会计法律为核心的会计制度相比,这些准则不具有强制力,因此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力度大大下降,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会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处理方法时有更大的空间和弹性,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经济发展水平对现代会计的影响

一个国家经济水平越发达,其经济活动内容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越大,从而为会计提供的发展空间也越广阔。股份制公司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被重视,这也使得企业管理者必须更加重视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记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日常经营需要。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在网络高度普及化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通过实现会计电算化,企业的各项会计信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传递,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对企业经营的进行实时监督。应当注意到的是,对会计发展而言,外部经济环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良好、稳定的经济环境能够提高会计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不良的经济环境也会对会计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阻碍。例如十七世纪末的英国,由于投资潮的兴起,在全社会范围出现了投资狂热。然而在十八世纪初随着大量公司破产,英国政府蒙受了巨大的财政损失。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不良的投资热,英国颁布相关法律,使得在此后的100多年内,任何企业都不得以有限责任制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部分会计师为了满足企业管理者的要求,采用了一系列违法的会计行为。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不健康的外部经济环境只会对会计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要想实现会计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经济环境。

4.知识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无形资产为主导的经济,同时也是以知识投入为主的经济。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发挥的作用远超有形资产,经济发展也从传统的以资源为核心转为以知识为核心。知识经济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品成本在短时间内能够大幅下降,并使产品的更新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知识经济中,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要求会计工作更加注重无形资产,同时对生产效率的衡量标准也应转变为知识生产率。因此财务报告应当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全面、详细的对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进行披露。

二、现代会计发展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1.会计信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会计信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和社会两个方面: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离不开由经济信息形成的经济信息系统。并通过完整、有效的企业经济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商品与资金的相互转换。会计信息是企业的命脉。在会计信息的协助下,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第一时间调整企业的发展规划。会计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商品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越来越强,市场上替代商品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商品的价格波动。因此企业管理者无法像过去那样,仅仅凭借管理经验为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因此管理者必须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在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的今天,仅通过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已经远远无法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还应当最大限度的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使企业的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企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商品的开发、设计等环节。所以企业必须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支出进行科学分解,对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全面控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会计信息还能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制定做出贡献。从社会的角度而言,会计信息能够对社会资源起到引导作用。投资者通过使用会计信息,能对企业有更为深入和准确的认识,从而对投资决策进行指导。在实际工作当中,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较广。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市场中的所有经济主体都做出了最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这就代表社会资源实现了最优分配。简单来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如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那么企业的经营效益越好,就越容易得到外部投资,使企业能够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或经营效益较差,则企业在融资环节将出现巨大困难,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现代会计有助于加强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

从宏观方面来说,通过合理运用会计手段,国家能够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握,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因此现代会计能够为国民经济的运行起到预警的作用。同时会计规范还能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从微观方面来说,现代会计有助于企业明确产权,从而区分经济主体在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关系与责任。然而在具体经济管理工作当中,现代会计的表现是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决策是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正确的决策既要求管理者能够全面的掌握企业会计信息,还要求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做到科学的加工和应用。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的会计信息分别制定决策,并为每一种决策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管理者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为标准,对所有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并将最优结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在现代会计的辅助下,对方案进行调整,从而加强企业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同时企业应加强经济效益应当与会计人员收入的联系,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3.会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是企业开展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结构的多元化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对企业内部开展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实现企业健康发展。从国家方面而言,相关部门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会计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在新时期下,会计发展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已经成为稳定经济秩序的必要保障。然而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无法完全规避,此时就要通过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将市场混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社会经济与现代会计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依赖于会计的不断进步。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社会经济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会计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更合理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计划,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忠慧,辛鸿健.浅析会计发展及其与经济环境的关系[J].商,2014,02:155.

[2]孙佳.现代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J].时代金融,2014,03:278.

[3]陈靓儿.浅析经济环境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5:22.

[4]何小玉.浅析会计环境与会计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4,23:237.

[5]宋来忠.浅析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227,229.

[6]杨雄胜,熊焰韧,陈丽花,苏文兵,魏蓉.现代会计与人类社会文明关系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14,08:3-15,96.

[7]刘宇会,李晓夏.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5,06:124-125.

篇4

关键词:经济环境 会计工作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29-01

伴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经济贸易的不断交流和发展,在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上,会计工作的发展都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计,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服务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准确反应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信息的状况,同时监督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和价值运动的流向,是国家经济调控的依据。那么在新经济环境下,精准地定位我国会计的发展目标,完善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正确处理会计规范、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当前会计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

1.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随着当前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源配置逐渐得到完善,经济结构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产业分级所需要信息技术强度不断升级。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也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上,充当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未来的战略产业,对会计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整体体系不断健全。国家为了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制定若干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投资机制不断变化

在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国家不断完善了各项经济制度,同时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变化。在新经济形势下,相继制定了多种保护措施,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市场吸纳了众多国外投资者,在这种情形下,我国会计行业的投资将会面对更大的市场。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由于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在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上都存在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1.国际经济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

由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使得在生产过程,经济运行体制不断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国的经济运行体制已经面向全球,会计信息形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展现。例如在2005年,根据中国的外汇交易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汇率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变化,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使得人民币不断升值,到了8月末,人民币汇率已经升值几十个基点。在这种国际环境的影响下,会计信息已经很难精确反应市场经济的状况,会计行业已经面临新的挑战。

由此看来,会计工作的教育变革将成为新的历史使命。在全球资源共享的时代,会计将在基础性工程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会计的变革中,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的研讨与执行工作,通过新形势的比照,协调我国的会计发展工作。在我国财务信息进行报告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整合全球的经济资源,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2.国内经济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

我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会计充当经济信息的语言,为各个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最有利的依据。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会计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规范与国外的会计制度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

我国国内经济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2.1经济制度。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尽可能地维护公共财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维护私有财产是其基本特征。投资者在会计的理论和会计的制度以及行为准则上,都是以自身的私有财产为基本价值取向。在这种经济制度下,会计的方法和理论建设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引导下,我国产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极分化,导致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代表。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根据企业法人来进行行为导向,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产权独立,利益已经不是个别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会计工作的本质已经转化为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2.2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二是计划经济。政府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对会计理论、会计政策、会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变化,制定了统一的行为准则。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国家对于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政府是所有权和经营全的拥有者。其次,在税收政策上进行了改革。因此,会计工作不仅反映企业内部管理信息,而且对企业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2.3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随着现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环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会计工作的领域广泛,所以我国国民经济的内容在形式上复杂多变。随着市场上股份公司相继地建立,我国会计工作的意义越来越显著。在经济发展提供的信息交流空间里,会计广泛应用与各个领域,形成了一门新的技术资源。

三、促进经济环境与会计工作和谐共处的策略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国的会计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方面来完善:一是国家要完善先关法律制度,做好规范市场经济环境的工作。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会计行业行为提供行为准则束缚,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环境;二是推动会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完善会计工作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使我国的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是完善会计审核制度,改进会计核算和计量模式。在会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于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要从多方位进行研究和探讨,要完善会计管理规范,使企业经济财务的公平得以实现,使之能够迅速、高效地反映当前经济管理信息,与市场经济同步;四是企业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训。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市场经济判断力,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环境会使会计从业者的各项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会计已经成为了反应国际经济信息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必须要完善会计理论、健全会计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经济环境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其和谐互动[J].致富时代(下半月),2009(09).

[2]王付林.试论经济环境与会计工作[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11) .

[3]危崴.现代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 .

篇5

摘要:环境经济政策之所以会对贸易产生影响,其直接原因是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使企业为了保护环境而增加了成本,而这些环境保护成本会全部或部分地进入产品的最终定价中。价格的升高,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贸易量。从更深层次来分析,环境经济政策之所以会对贸易产生影响,是因为一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到一国的比较优势及专业化生产,进而影响到与贸易有关的贸易模式、贸易条件等领域,最终这种影响会反映在贸易量的变化上。

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价格;比较优势

环境经济政策(economic polic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又称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是指运用经济杠杆(如价格、财政、金融和贸易等)的原理,引导和促进人们的生产、建设和开发活动遵循环保要求的政策,是环境政策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一种政策工具,其特点是灵活而富有经济效率,既可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polluter pay principle,PPP原则),又可为污染控制提供经济刺激。

环境经济政策的分类在文献中多而杂,比较新且具有代表性的是K.汉密尔顿等人1998年提出的。他们将环境经济政策分为利用市场型和建立市场型两类,前者又称庇古手段,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市场来实施环境管理;后者又称为科斯手段,主要手段包括明晰产权、可交易的许可证等。(见表1)

OECD环境委员会将环境经济政策分为四大类,包括环境税(费)、补贴、押金一退款制度和可交易许可证制度。还有学者将环境经济政策分为价格控制、数量控制和责任制度三大类。

一、环境经济政策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环境经济政策之所以会对贸易产生影响,其直接原因是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使企业为了保护环境而增加了成本,而这些环境保护成本会全部或部分地进入产品的最终定价中。价格的升高,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贸易量。从更深层次来分析,环境经济政策之所以会对贸易产生影响,是因为一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到一国的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进而影响到与贸易有关的贸易模式、贸易条件等领域,最终这种影响会反映在贸易量的变化上。

(一)直接原因――价格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在于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产权方面的缺陷导致了环境外部性(尤其是负外部性)的发生,从而引起了各种环境问题。环境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解决环境资源的产权问题或者通过外部性的内部化,给环境资源赋予“价格”,使环境资源的使用者承担使用成本,亦即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给相关厂商带来的环境控制成本(Environ―mental Control Cost,ECC)。

一国实施某种环境经济政策,之所以会对该国相关产品贸易产生影响,其直接原因就是该国产品的价格由于环境控制成本发生了改变(一般是价格升高)。也就是说,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负担使用传统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成本,同时还要为环境要素的使用付出代价。厂商在对产品进行定价时,最基本的定价方法就是成本导向定价,即产品价格=成本+利润,其中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环境控制成本或环境要素的使用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在固定成本和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环境控制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产品价格的同比例上升。

下面,我们用图示的方法来说明成本(价格)的变化对一国产品贸易的影响。

假设: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本国(Home)和外国(Foreign),两个国家都生产同一种产品,且两国之间的运输成本为0。同时,每个国家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供给s和需求D是产品价格P的函数。当两国之间没有贸易关系时,本国产品的价格Ph低于国外同种产品的价格Pf,即当允许贸易发生时,本国为该种产品的出口国,外国为进口国。

现在,设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为P=Ph/Pf,我们来推导本国的出口供给曲线HES(Home Ex-port supply)和外国的进口需求曲线FID(ForeignImport Demand)。

已知,当两国无贸易时,Ph<Pf,即0<P<1。当允许两国贸易时,由于本国产品价格低于外国产品价格,外国厂商会从本国进口相对更加便宜的产品,而本国厂商也会因为将产品销售到国外更有利可图而出口产品。假设,在两国发生贸易的期间,外国国内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那么,随着本国产品价格的升高,外国进口需求会相应减少,即FID曲线斜率为负。当本国产品价格Ph由于成本的增加而升高到与外国产品价格相同时,即P=1时,由于出口或进动并不能带来额外的利益,反而会因为联系客户、雇佣外贸人员等损失一笔费用,两国间的贸易量可能降为0。外国进口需求曲线如图1所示:FID曲线为一条起点为(0,1)斜向下的线,即纵截距为1。其中,横轴表示外国进口需求量Q,纵轴表示两国的相对价格P。在FID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处,本国与国外的产品价格相等,两国的贸易量为零。

当两国发生贸易时,由于本国产品价格低于外国产品价格,本国厂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会将产品出口到国外。随着本国产品价格的升高,本国厂商的供给也会相应增加,可用于出口的产品量也相应增加,直到本国产品的价格升高到与国外产品价格持平,本国提供的可供出口的产品量达到最大。因此,本国出口供给曲线是一条斜向上的线。

如图1所示,当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为*时,本国出口供给=外国进口需求=Q*,Q*为本国与外国实际的贸易量。

假设,环境控制成本会全部或部分地传递到产品价格中。当本国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时,本国厂商生产成本即产品价格由于环境控制成本的引人而提高。其它条件不变,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本国厂商愿意生产的产品数量降低,本国出口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至HES′处。假设外国需求曲线保持不变,在HES′曲线与FID曲线新的交点处即新的均衡处,由于本国产品价格的提高,本国实际出口量减少到Q′,减少了(Q*-Q′)。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环境控制成本引起的产品价格的升高,会导致本国产品实际出口量的减少。

(二)深层原因――比较优势环境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它的实施改变了――强化或削弱了――一国生产的比较优势。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的比较优势来自于

该国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同时也是各国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基础。而新的贸易理论认为,环境要素禀赋也应该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国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标准。

一个国家的环境要素是否丰裕,不但受到该国水、空气和土地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即该国环境的自我净化和恢复能力)的影响,还受到该国接受污染物的意愿的影响。而一个国家接受污染物的意愿强弱,往往会反映在其所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严厉程度上。两个国家在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环境政策相对宽松的国家,其环境要素会较为丰裕,而环境政策相对严厉的国家,其环境要素则相对匮乏。一个国家环境要素丰裕,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为环境资源的使用所付出的“价格”更低,也就是其所承担的环境要素成本更少。如果国家之间在技术和需求方面没有差异,环境政策宽松的国家将会充分利用本国充裕的环境要素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环境要素密集的产品。(见图2)

假设,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两国都生产两种产品A和B,产品B相对于产品A为环境要素密集产品,本国相对外国环境要素较丰裕(即本国的环境政策较宽松)。在图2中,曲线T1T′1和T2T′2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直线OL上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生产比例相同。OL线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交于点Hl和H2,本国的边际转换率大于外国的边际转换率,即本国的PB/PA大于外国的PB/PA。也就是说,产品B在本国的价格低于外国的价格,产品A在本国的价格高于外国的价格。在其它要素条件如资本、劳动等相同的情况下,本国在产品B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外国在产品A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环境政策宽松的本国和环境政策严厉的外国将分别专业化生产产品B和产品A。

环境经济政策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来自环境控制成本和外部性内部化的程度,即环境经济政策的严厉程度。环境经济政策严厉的国家,环境控制成本大,外部性的内部化程度较高;环境经济政策宽松的国家,其环境控制成本小,外部性的内部化程度较低。相对于那些环境经济政策宽松或不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国家,政策严厉国家的厂商不得不为环境要素的使用承担更高的成本。环境要素和环境控制成本的出现,会导致一国原有的以劳动和资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发生改变。从总的贸易格局来看,由于一国实施了它国没有的环境经济政策,或是实施了更严厉的政策标准,影响了比较优势的相对分布,使资源的优势从环境管制的国家向无管制或管制较松的国家转移。

由于一国实施环境经济政策而导致的比较优势的变化,不必然从根本上改变该国原有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和该国的贸易模式,但是,会对该国的贸易模式和贸易条件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假设,某国在实施环境经济政策之前与它国相比在环境要素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按照要素禀赋理论,该国会专门生产并出口该种产品。但是,由于该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接受环境污染的意愿减弱,政府开始推行各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该国在环境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削弱或消失,这势必会对该国在环境要素密集型产品生产上的专业化程度产生抑制作用,该国产品的出口商品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亦即其贸易模式会发生变化。同时,由于该国环境要素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减弱,该类产品的价格升高,原有的成本及价格优势被削弱甚至消失,也会使该种产品的贸易条件恶化。环境经济政策对贸易模式和贸易条件的影响,都会反映在该国该类产品贸易量的变化上。

二、环境经济政策对贸易的影响机制

在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环境经济政策的两个核心手段――排污费(税)制度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对政策实施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无论是实施排污费(税)制度还是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都会对厂商的环境保护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产品的价格。价格的变化会使产品的竞争力发生变化,产品的贸易量也会相应变化。下文只着重对这两项环境经济政策对厂商生产成本及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排污费制度对成本的影响。经济学家把环境恶化问题看成是经济主体以污染的方式对社会大量地施加外在的成本。由于没有“价格”为污染行为的削减提供恰当的激励,结果必然是对环境容量形成过度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简明办法是对污染行为加征一个适当的“价格” (或称之为税),从而使得社会成本内在化。排污费制度就是基于这一理论提出的。实行排污费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征收排污费是用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较好的办法,其目的是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排污费制度对一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其原因就是这项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到了产品的价格。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所有生产成本或经营成本称为总成本,按其与产量的关系,可分为总固定成本和总变动成本两种。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由于排污费正比于排污量,而排污量正比于产量,故企业的排污收费额可以看成是产量的函数。在一定的收费标准下,其关系为:

排污收费应属于变动成本的一种。征收排污费后,企业的成本发生了变化,即:

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厂商的供给曲线发生了移动,厂商愿意生产的产品及可供用于出口的产品量减少,本国厂商的HES曲线向左平移,如图3所示。换句话说,由于征收排污费使厂商的生产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所引起的价格的提高,使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本国产品的出口减少。

当然,政府征收排污费时,厂商不仅可以选择缴纳排污费,还可以选择购买和安装处理污染物的设备,无论厂商采取哪项措施,其结果都是增加了自身的生产成本。

(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对成本的影响。排污许可证制度,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根据某地区环境质量要求确定该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依据排污总量限额发放排污许可证,通过控制发放排污许可证来控制排污总量,从而改善环境质量。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是在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政府向厂商发放排污许可证,厂商则根据排污许可证向特定地点排放特定数量的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及其所代表的排污权是可以买卖的,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排污权。

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是环境管理当局有效地确定污染排放总量,再把具体的污染排放量的配置任务交给市场力量来完成的一项制度。为执行这一制度,环境管理当局将针对污染排放发放许可证,总污染排放将处于与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社会损害相

等的水平上;在污染者中进行的这种许可证交易将形成市场出清价格。

如图4所示,横轴代表污染物排放量,纵轴代表成本和价格。MAC线和MEC线分别代表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政府根据MAC线和MEC线的交点确定了最优污染水平为Q,并据此向污染者发放排污许可证。由于具有稀缺性的环境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而环境资源的使用者需要向政府交纳环境资源使用费,即支付环境资源的使用者成本。政府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目的不是赢利,而是保护环境,因而排污权的总供给曲线s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表示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数量不会随着环境资源使用费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排放污染物的厂商来说,他们必须在购买排污权和自行治理污染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污染物的边际治理成本低于排污权的价格,厂商将选择自行治理污染;反之,他们将到市场上购买排污权。正是因为厂商对排污权的需求取决于其边际治理成本,所以,我们可以将图4中的MAC线看成是排污权的总需求曲线D。排污权的供给曲线s与厂商对排污权的需求曲线D的交点决定了排污权的市场出清价格P。

当管理当局发放的许可证数量减少即政策严厉程度增加、排污权供给减少或厂商对排污权的需求增加时,排污权的市场出清价格都会升高,厂商的成本也会因此增加。无论是排污权的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发生变化,排污权的市场价格都会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到厂商的环境保护成本和生产成本。换言之,在实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情况下,单位排污权的价格是随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亦即厂商为单位污染物排放量所承担的成本不是固定不变的。排污许可证价格的变动,导致厂商的生产成本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和贸易量。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两个结论:

(一)环境经济政策对政策实施国的贸易产生影响。其原因是:一国采用环境经济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该国的比较优势,与不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或政策宽松国家的厂商相比,政策实施国的厂商不得不为环境要素付出更高的使用者成本,削弱了原有的价格优势,对相关产品的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理财环境

从财务环境起点论的角度出发,一个企业的理财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理财模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即将面临的发展环境谨慎认真研究,并运用有针对性的理财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理财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金融以及社会等四个方面,其中,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对其他三个环境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其在企业的理财环境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的概述与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其主要特征为能效高、能耗低、排放低,是当前非常主流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抑制灾难性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人类社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经之路。世界自然基金会也曾提出,想要避免全球气候的灾难性变化,就必须构建起完善的低碳产业结构,因此,低碳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的理财环境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但很多企业对这种情况的反响却很弱,长此以往,必然会使企业错失很多发展机会,严重时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现阶段企业之所以对低碳经济表现出被动趋势,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低碳经济作为一种较新的经济模式,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及对自身理财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也没有急于发展低碳经济;其二,企业的经营目的是盈利,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是分析投入与产出比,只有能够获得经济利益,企业才会去做,企业现行的经济模式并没有考虑到生态利益,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中,很容易与低碳经济相悖。

二、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政策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政府都在以低碳经济为基础,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性工具,如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下达节能减排任务、征收企业碳税、构建碳交易市场、提出资金扶持计划等。

(1)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当前很多西方国家都已经制定出了实际的节能减排目标,如欧盟便制定出了ETS计划,在整个行业范围内都全面覆盖,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求这些行业在2020年以前整改,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碳排放量,而且要达到一定标准。我国发改委也在2009年提出了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企业需要以政府的指令为标准,执行节能减排计划,如果有企业没有达到相应的节能减排标准,国家将会给予一定的处罚,以提升其碳排放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2)征收企业碳税

在这方面,美国很早以前,便提出如果外国产品没有达到美国的碳排放标准,则需要交纳“碳关税”,而且该税收的性质是具有一定惩罚性的;欧盟的所有会员国都需要缴纳碳税,对于一些进口商品,如果其来源地的环境水平不达标,也需要征收碳税。我国政府早在2012年,便开始向相关企业征收碳税,当时为每吨10元,计划在2020年,碳税价格将会上升到每吨40元,而且税率还会随着我国的实际碳排放情况进行调整,以抑制企业碳排放。

(3)构建碳交易市场

运用定价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式,很多国家都制定出了碳排放配额,这是当前企业中的一种新的资产类型,例如,欧盟将碳排放配额向能源与工业的相关企业中发放,规定其每年的碳排放额度,如果超出额度,企业可以向其他没有超出的企业购买额度。我国也正在讨论制定与之类似的机制,并对碳市场的构建积极参与,如若不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将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碳市场的定价权,还需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

2.金融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将一些金融资源倾斜到开展低碳经济的企业中。例如,英国已经将绿色金融项目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开发项目,其中包含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以及绿色信贷等,参与绿色金融项目的贷款者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世界各个国家也都在积极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企业,在未来必然会在未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另外,战略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中来,如果企业不从事低碳经济,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的消费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这也是社会环境变化的主要体现,低碳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依托于人们的低碳消费方式,这种方式是人们思想价值与心理行为的主要表现,也是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自身的心态反应。企业需要以一定地区与时期消费者的低碳消费价值观为基础,在决策时依托于低碳消费指标,使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更加倾向于选择低碳产品。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也需要重视对低碳商品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应对低碳经济影响的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政策、金融以及社会中的行管资源都更加倾向于低碳经济领域,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也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理财策略,来适应市场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理念便是当前比较合理的企业理财方式。

绿色财务管理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以全球绿色革命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管理模式,能够统一整个企业中的资源、效益、环境以及盈利,可以在确保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的基础上,让企业实现更大的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管理方式与当前企业以利润为最高经营目标的管理模式不同,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生态环境因素,要求企业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也与我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

虽然绿色财务管理符合当前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但其无论在理论体系方面,还是在操作模式方面,都发展得不够成熟,因此,需要构建起健全完善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构建绿色财务发展体系

当前的经济模式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而低碳经济与其有着很大差异。低碳经济需要企业加大对相关技术的投资,还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与经营模式,但这样做的后果便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但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收益。所以,当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将环保当做是一种社会责任,并没有意识到环保投资在未来为自身带来的收益,环保意识普遍非常被动。但现阶段,构建低碳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主要趋势,环保问题也已经升华到了企业的战略层面上来,企业只有将财务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才能够获取到经济转型中的有利地位。所以,企业需要将构建低碳社会当成是自身发展的使命,并构建起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还需要运用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待业担负的使命。

2.制定绿色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对于财务管理内容来说,具体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如资金筹措、战略投资、市场运营、利润分配等;其二,管理企业的财务关系,企业在作出财务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对利益相关者需要承担的风险与能够获得的利益充分考虑。构建其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从而在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目标。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投资部分,企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规划,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低碳经济中来,如研发低碳相关技术、发展低碳相关产品等;第二,筹资部分,企业需要争取更多的政策与金融支持,还要将这些支持更多的投入到低碳相关领域中;第三,营运部分,企业需要运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优化等一系列技术,大奥企业在营运过程中的低碳发展要求;第四,分配部分,企业需要以低碳收益为基础,将额外收益分配给相应的绿色投资者,这样做也能够为企业未来的低碳经营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与资金保障。

3.设计绿色财务评价系统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评价是对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以及对财务目标进行检验的有效措施,构建有针对性的财务评价系统,能够为企业实现财务目标提供很大支持。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环保行为只是流于表面,根本没有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前提,究其根本,便是由于没有制定出健全完善的评价制度与公平合理的奖惩措施。很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实施绿色财会核算,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衡量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低碳经济的发展成本、资产、负债以及收益;第二,制定绿色年报,运用这种方式,能够表现出企业一段时期内低碳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所得收益;第三,规定低碳财务指标,能够将企业、部门以及每一个员工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别衡量出来,为奖惩制度的实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理财环境,进而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此为依托,充分分析在低碳经济在政策、金融以及社会等方面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健全完善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等.低碳经济与制度环境实证研究――来自我国高能耗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3,03:109―119+108.

[2]郭福春,潘锡泉.金融支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以银行业为例[J].浙江学刊,2011,05:189―195.

篇7

关键词环境税;排污收费;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1-0017-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1.003

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我国经济总量将继续扩大,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加大。开征环境税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发展方式转型的有效环境经济手段之一。2011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提出“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为我国环境税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契机。

1背景

环境税最早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Arthur C.Pigou在其外部性研究理论中提出,Pigou认为要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需要政府采取税收或补贴的形式来对市场进行干预,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污染者付费原则(the Polluter Pays Principle)”为环境税征税对象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该原则出发点是商品价格应充分体现生产成本和消耗的资源,利用经济手段将污染防治的资源重新分配以减少污染、合理使用环境资源。

环境税有利于推动污染排放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促使经济主体自觉地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加强污染治理或者采用更清洁的生产工艺,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征收环境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成本、商品供应与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和居民福利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环境税收政策在具体应用前,需要回答一系列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合理的环境税税率水平?环境税会对中国的污染排放造成什么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样的总体影响?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有何影响?等。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作为经济学领域有效的实证分析工具,能够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有力支持,为环境税征收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提供定量分析手段。武亚军和宣晓伟[1]构建了一个硫税静态CGE模型,进行中国硫税政策效果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征收硫税会给我国GDP带来负效应,但却有利于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大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王灿等[2]利用CGE模型研究二氧化碳减排的经济影响,发现碳税会使煤和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使用和电力行业产量将上升以满足总的能源需求。庞军等[3]根据“能源-经济-环境”CGE模型模拟了中国征收燃油税的经济影响。Qin et al[4]利用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系统(GREATE,GeneRal Eqiulibrium Analysis sysTem for Environment)分析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排污交易政策的经济影响。Qin et al[5]将水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CGE模型中开发了水资源一般均衡分析系统(GREATW,GeneRal Eqiulibrium Analysis sysTem for Water),分析了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对中国经济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Qin et al[6]利用多区域水资源CGE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减少地下水超采、南水北调和用水再分配多项政策措施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经济影响。本文利用GREATE模型分析环境税改革后不同税率水平对宏观经济、污染减排、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要素需求的影响,为制定相关的环境税制度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秦昌波等:征收环境税对经济和污染排放的影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1期

2数据与方法

2.1GREATE模型简介

GREATE模型利用基于通用代数模型系统(GAMS,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的一般均衡数学编程系统(MPSGE,Mathematical Program System for General Equilibrium)开发而成[7]。GREATE模型包含了新古典静态CGE模型的一般结构[8]。图1给出了GREATE模型的基本结构。模型的建模基本思想是模拟宏观经济运行中生产引发收入、收入产生需求,需求带动生产的循环过程。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部门不是价格的决策者而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企业(部门)必须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按照成本利润最大化或者既定利润成本最小化的原则来进行生产决策。决策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约束下,按收入最大化原则确定该部门产出中用于内销和出口的相对份额构成。在规模不变的假设下,各部门的总产出不能由生产者决定,而是由均衡条件决定。即生产者需要进行投入决策,要在该部门总的均衡条件决定的前提下,选择中间投入和要素有效投入水平,使生产成本最小化。模型假定一种商品只能被一个生产者所生产。模型中采用多层嵌套的CES函数来描述生产要素之间的不同替代性。在第一层次,最终产出有合成中间投入和合成要素禀赋的组合决定,采用CES函数来描述其替代性。在第二层次,合成中间投入采用Leontief函数描述为对各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而要素禀赋合成束采用CES函数描述污染排放和资本-劳动力合成束的组合。在第三层次,采用Leontief函数描述各部门对不同污染物的需求,资本-劳动力合成束则采用CES函数描述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组合关系。劳动力、资本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做进一步的分解。生产中各种要素间可替代的程度取决于它们的替代弹性和在基准年生产过程中的份额。模型采用Armington假设来描述进口商品和国内产品之间的不完全替代关系,通过CES函数描述最终消费在最小化成本的原则下,对进口商品和国内产品之间的优化选择。生产者生产出的产品根据收入最大化原则按CET函数在出口与国内市场间分配。

图1GREATE模型的基本结构

Fig.1General structure of GREATE Model

2.2环境社会核算矩阵

要利用CGE模型开展政策模拟,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数据集作支撑,数据问题在求解CGE模型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均衡模型全面反映了社会经济各个主体间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联系,因此在模型中变量初始值的确定、方程中参数的标定,必然涉及社会经济体中各方面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五项内容。社会核算矩阵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对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经济的全面描述。社会核算矩阵把投入产出表和国民经济核算表结合在一起,整合到一张表上,全面描述了整个经济的图景,它反映了经济系统一般均衡的基本特点,为CGE模型提供了必要而完备的数据基础。

由于我国缺乏官方的SAM表,同时,传统SAM表没有包含污染排放账户。因此,本研究以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为主要数据来源,通过增加非生产性机构账户(如居民、政府、国外等)构建社会核算矩阵。然后,通过单列环境污染排放要素账户,设计并编制能够反映污染排放与经济部门之间全面数量关系的环境经济一体化社会核算矩阵,从而将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统一在一个框架下。本研究利用2007年中国135部门投入产出表将国民经济合并为16个行业部门,部门列表见表1所示。

生产活动、商品、出口和进口账户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政府收入和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08》[9],税收数据来源《中国税务年鉴2008》[10],家

庭储蓄和政府储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的资

金流量表[1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及排污收费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7》[12]。本研究编制的中国2007年环境社会核算矩阵简表见表2所示。

3税率情景设置

我国现行排污费标准低于污染治理成本和污染损害成本。根据现行的排污收费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征收标准分别只有0.7元/kg、0.875元/kg、0.63 元/kg和0.63 元/kg。无论继续执行现行的排污收费政策还是将来出台环境税,我国都面临提高征收标准的现实选择。为了评估征收环境税对中国经济和污染减排的影响,本研究设置1个基准情景和4个模拟情景进行分析。基准情景假设环境税征收税率平移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模拟情景假设环境税征收标准相比现有排污收费标准分别提高2倍、4倍、6倍和8倍,具体征收标准见表3。

4结果与讨论

4.1对宏观经济和污染减排的影响

征收环境税对实际GDP的影响非常小,但能取得相对明显的污染减排效果。从表4给出得模拟结果来看,在环境税征收标准提高2倍、4倍、6倍和8倍的情况下,实际GDP仅分别下降0.018,0.055,0.092和0.128个百分点。相对GDP的轻微下降幅度来讲,征收环境税对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较为明显。在环境税征收标准提高8倍的情况下,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总排放量分别减少0.5%、0.2%、1.9%和1.7%。总体来看,征收环境税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作用大于水污染物。这主要是因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大于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较高的大气污染环境税征收抑制大气污染排放强度高的行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大气污染排放强度低的行业发展。而一些大气污染排放强度低的行业可能排放较大强度的水污染物,这会对水污染物的减排产生抵消作用。

征收环境税会导致进出口总量的下降。环境税的征收推高产品销售价格,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环境税提高到现行排污费征收标准的8倍时,总出口会面临0.38个百分点的下降。由于国内需求的下降,总进口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在环境税提高到现行排污费征收标准的8倍时,总进口会下降0.5个百分点。

征收环境税会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但能显著增加政府收入。过高的环境税征收标准会影响居民的收入,而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高于城镇居民,表明环境税的征收对相对弱势的群体影响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环境税推高了消费品价格,弱势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更弱。在环境税提高到现行排污费征收标准的8倍时,政府财政收入能够提高4.8个百分点。政府收入的增加使得政府有财力通过减免所得税或者为弱势群体提供补贴来减少环境税征收给居民福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4.2对行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表5列出了我国征收环境税时各行业产出水平和产出价格的变化百分比。就产出水平而言,征收环境税会抑制污染排放强度的大的行业,而且税率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于污染强度较小的行业,征收环境税反而会促进其发展。产出水平下降幅度最大的行业是电力行业,其次是畜禽养殖、采掘业、食品业和化工产业。从价格水平变化情况来看,价格增加较大的行业往往也是产出水平下降较大的行业。电子通信与仪器仪表产业、服务业是产出水平增长较大的行业,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高污染行业的生产受到抑制后,资本和劳动力被转移到了这些相对清洁的产业。对于种植业和林业,尽管并不征收环境税,但由于产业关联度较为密切的畜禽养殖、食品和服装纺织等行业产出水平的下降降低了对其产品的畜禽,其产出水平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4.3对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征收环境税会抑制重污染产品出口,提升清洁行业的出口竞争力,降低贸易顺差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表6列出了我国征收环境税时各行业进出口相比征税之前的变化百分比。畜禽养殖、采掘业、木材加工及造纸印刷业、石油冶炼及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等重污染行业的出口下降明显,而且税率越高,出口下降幅度越大。而电子通信及仪器仪表产业和服务业出口增加明显,在环境税提高到现行排污费征收标准的8倍时,其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1和1.4个百分点。由于环境税的征收改变了国内生产结构,国内需求的变化导致进口结构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4.4对要素需求结构的影响

总体来看,征收环境税将促进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从

高污染行业向低污染行业转移。表7列出了我国征收环境税时各行业劳动力投入及资本投入相比征税之前的变化百分比。电力、畜禽养殖、木材加工及造纸印刷业、食品产业是要素投入下降最大的四个行业。而电子通信与仪器仪表产业、装备制造、服务业等行业的要素投入则增加明显。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污染强度低,可以吸纳重污染行业释放出的劳动力和资本加快自身发展。

5结论

本文利用GREAT-E模型分析环境税改革后不同税率水平对宏观经济、污染减排、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要素需求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征收环境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GDP的下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相对而言,征收环境税对污染物的减排作用远大于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较高税率的环境税能够较大幅度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征收环境税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会对居民福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污染减排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进而产生正面的居民福利效应和社会效应,环境税征收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实际上要小于模拟结果。

征收环境税会对不同的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污染行业受到抑制,而清洁产业反而加快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重污染行业因为成本的增加,减少了生产规模,释放出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被转移到了清洁产业,从而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建议提高污染税/费标准。由于现有排污收费标准偏低,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很多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治理污染。因此未来开征环境税应降税率应至少与治理成本相当,促进污染者减少污染排放。在环境税开征之前,则可以通过提高现有排污收费标准,达到提高排污成本,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建议政府通过减免所得税或者向弱势群体提供补贴等方式减少环境税征收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武亚军, 宣晓伟. 环境税经济理论及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310-335. [Wu Yajun, Xuan Xiaowei. Econom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Tax in China[M].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2:310-335.]

[2]王灿, 陈吉宁, 邹骥, 等. 基于CGE模型的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 2005, 45(12):1621-1624. [Wang Can, Chen Jining, Zou Ji, et 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2 Mitigation on China Economy Based on A CGE Model.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45(12):1621-1624. ]

[3]庞军, 邹骥, 傅莎. 应用CGE模型分析中国征收燃油税的经济影响[J].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11):69-73. [Pang Jun, Zou Ji, Fu Sha. Economic Effects of Levying Fuel Oil Taxes in China Based on CGE Model Analysis[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08, (11):69-73.]

[4]Qin C, Bresser H J A, Su Z, et al. Economic Impacts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in China: A Dynamic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1. doi:10.1088/1748-9326/6/4/044026.

[5]Qin C, Jia Y, Su Z, et al. The Economic Impact of Water Tax Charges in China: A Static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 Water International, 2012,37:3, 279-292.

[6]Qin C, Su Z, Bresser H J A, et al. Assess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North China’s Water Scarcity Mitigation Strategy: A Multiregion, Waterextended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 Water International, 2013, 38:6, 701-723.

[7]Rutherford R T. Economic Equilibrium Modeling with GAMS: An Introduction to MS/MCP and GAMS/MPSGE[J/OL]. Draft Monograph, 1998. /doc/solver/mpsge.pdf.

[8]Robinson S, et al. From Stylized to Applied Models: Building Multisector CGE Models for Policy Analysis[J].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9, 1, 538.

[9]财政部.中国财政年鉴2008[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Ministry of Finance. Finance Yearbook of China 2008[M]. Beijing: 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2008.]

[10]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年鉴2008[M]. 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China Taxation Yearbook 2008[M]. Beijing: China Tax Publishing House, 2008.]

[1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8[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8.]

[12]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7[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nual Statistic Report on Environment in China 2007[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8.]

Economic and Emission Impact Analysis of Reform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Taxes System

QIN ChangboWANG JinnanGE ChazhongGAO ShutingLIU Qianqi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 China)

篇8

关键词: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影响程度

面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总方针,这时绿色发展被提出来,并且在这一概念的倡导下,我国开始推动产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经济发展,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也可能起到制约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针对地理环境所能够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充分把握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平稳地发展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原则

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环境而言,核心理念就是能够对环境和经济用最科学的方式进行协调,使两者不会出现相互制约,并且能够相互促进。从战略角度出发,只有协调好这两项内容,我国的经济才能够保证整体上的持续性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建立秩序、有效控制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成熟,是人类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这一理念的提出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论证,这一理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促使人们关注经济快速膨胀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人口以及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只有关注全球生态危机,经济发展才不会走上竭泽而渔式的发展道路。

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需要遵循几项原则。首先是公平原则,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人们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尤其是在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要坚守公平性原则。这样人们才能够拥有相同的权力与空间,才不会陷入违法违规开发利用的恶性循环中,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其次是持续性原则,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关注到环境的整体承载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好开发的力度,才能够保证人类长久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保证相关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环境开发应在可控制范围内,保证环境在开发之后还能够得到回复。

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资源环境的性质

资源环境本身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具有很多特性。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资源环境呈现出区域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十分明显,相同的植物在不同地区将会呈现出不同的生物特性。很多矿产资源在不同地区储备量也不尽相同,不仅如此,很多植物资源在不同地区会盛产不同的种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区的生产,以及经济建设。

另外资源环境一旦发生破坏,就说明这种破坏已经持续累积了一定时间,才引起了环境上的明显改变。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这种破坏一旦发生,短时间内几乎很难恢复,甚至根本无法恢复,破坏与污染不断地叠加与累积,生态平衡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生倾斜,最终形成毁灭性后果。

不仅如此,资源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有着彼此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比如大气、水体、以及土地,甚至还有草原、森林和矿产,这些资源中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污染或者受到破坏,将引起蝴蝶效应,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受到系统性破坏。大气污染会造成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将会漫延到土壤、草原以及森林资源,形成严重的资源破坏。

(二)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资源环境是基础性条件,只有具备这一基础,经济发展才成为可能,依托于资源环境人类才得以生存,通过人类对相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形成一个流通的经济系统。只有环境良好,资源才能够更加丰富,资源丰富人类才能够进行开发利用,才能够创造出价值,因此经济系统的形成依赖于资源环境的存在。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资源环境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资源环境的储备有限,超出环境的承载范围,经济将无法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就被限制在了环境承受限度之内。在此基础上,经济的发展状况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环境的整体变化,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消耗,如果开发或者消耗的程度过大,资源环境将会丧失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环境无法进行自我净化,整个生态系统将出现系统性的环境质量下滑,污染将会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决定性作用就显露无遗,其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环境的变化趋势,控制着经济发展的脚步,将决定整个资源环境的未来走向。

三、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区域协调发展特征

对于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来说,主要分为低度与高度两种,低度的协调发展主要内容是指在经济的发展中产生的一些环境破坏的现象,以及资源损耗的情况,但是若是经济发展比较慢,那么低度的发展状况将会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高度的经济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环境破坏以及资源消耗的现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具有相对性,其中资源环境系统以及经济社会系统属于十分复杂的系统,其中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多,并且也具有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二者相互制约,同时二者相对协调发展主要是参考一个标准而言,这些标准中包含了人口、消费、土地资源以及各种能源组成,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好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要能够建立一个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一套体系,从而来根据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抓住资源环境中的关系。

其次,是具有动态性,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协调,是一种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源环境是自然生态中的一个部分,具有生态滞后效应,同时其经济系统也主要是呈现一些无规则的随机变化趋势。在资源环境系统以及经济系统之间相互结合,来做好复合系统的协调变化,根据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充分反映出区域协调的状态,从而找到与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发展规律。

最后是具有系统性,在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中,具有自身运行的规律,主要是以人类为主导,资源为基础,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经济发展依赖于人与自然,同时它们互为抑制,并且都是在其系统内部进行发展,因此其具有系统性特征。

(二)影响因素

对于资源以及环境不协调主要影响因素有:首先是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制度是促进人们工作积极性提升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十分低,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治理动力。个别政府部门如监督机构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导致了我国的环境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其次,是缺乏资源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主要是为做好环境的利用、资金的管理而制定的,但是由于该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我国环境资源利益流失严重,并且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也十分严重,致使难以做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再次,就是政府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财政支付转移机制,对于区域间环境资源的补偿很难几十到位。这些机制的缺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环保监督机制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将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列入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程序中,有效地做好可监督检察及服务工作,各个部门明确自身职责,协调合作,共同进步。将环境保护理念充分地贯穿到管理活动中。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用新方法、新手段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制度,对于一些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现象进行严厉惩治,实行群众举报制度,以此来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

(二)完善法律机制

完善相应的环境经济政策,对各个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编制完善,明确地方政府对于环境的事权界限。同时要能够实行相应的友好型生产消费行为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要做好生产、销售、人才以及产业等因素之间的信息共享,做好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完善相关的政策保障以及激励政策,同时也要建立并完善市场机制体系,促进市场的有序运作。

(三)构建协调发展政策体系

建立环境管理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促进城市有形资源的集约利用,做好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修复,利用城镇建设空间,发展生态型居住园区。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对区域共享生态资源征收一些补偿的资金费用,主要方式是政府进行支付转移。最后要建一个权责分明的生态保护责任体系,做好配置宏观调控,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措施,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加重视,资源环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二者之间协调发展,政府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措施,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从而来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冯德祥.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冲突协调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2.

[2]齐亚伟.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12.

[3]董传岭.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刘金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拓展及应用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5]盖凯程.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 环境壁垒 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 对外贸易

环境壁垒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90年代兴起,属于非关税贸易壁垒,是一种技术壁垒。相关专家对此下的定义是:“环境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而当时的兴起其实是发达国家用来对付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手段,从而将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远而拒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在1991年禁止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相关制品的进口,明则保护海豚,实则保护贸易和国内经济。当然到目前为止,除了出于对于生态和健康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控制贸易市场的方式之一。

环境壁垒有很多的形式。环境附加税是发达国家用来保护环境,限制进口贸易最早采取的手段。同时,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比较高,那些所谓的环保标准也都是根据其技术水平来制定的,也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很多产品都被拒之门外。其次,绿色标志,即由政府或者官方部门将一些环境标准图标,印制在商品及其包装上来表明其符合环保要求。它是进入实施环保标志国家的通行证,对于本国市场的保护力度显而易见,但是也增加了他国的贸易成本。除此之外,发达国家陆续制定各种法规条例将可以回收利用、易降解的环保包装流向市场,从而规范包装,间接加大了产品流通的难度。

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发达国家用于制衡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而架起的重重索桥,目的就是减缓其进入全球市场的步伐以及加大其贸易的代价。

而对于中国,我们主要的贸易都流向了日本、欧盟、美国、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这些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高达85%以上的国家地区,大都是贸易环境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之地。但是我国很长时间里都忽视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在短时间内想要达到那些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是极为不易的。而且倘若发达国家介于自己的环保优势,制定过于严苛的标准要求,那么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很大的不便与消极影响,外贸出口将面临缩小的可能。

环境壁垒的实施涉及很多环节,包括生产产品、加工产品、物流过程、销售产品一直到售后等各个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要求形成一个完整的环保管理体系,这样在各个环节我们都需要进行检测鉴定调整,也加大了我国出口的中间费用和成本,进而也在某些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出口的竞争力。相关地,我国出口企业与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有所下降。

还值得提的一点是,近年来的双边和多边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己区域自由贸易化的形式,将区域外的产品排斥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的集团化和区域化,中国与很多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区域性组织因为环保问题而影响贸易关系,这样对我们外贸的稳步发展是很不利的。所有这些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财务管理 理财环境 影响

从财务环境起点论方面分析,企业理财环境决定理财模式。企业想成功壮大,必须深刻认识发展所处环境进,并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理财模式。低碳经济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理财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来自企业方面的反响却比较微弱。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这必将导致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面对低碳经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和企业被动应对这一矛盾,着手研究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1、政府政策环境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企业减排政策、资金支持等。减排任务方面,西方国家制定较为系统、完善的减排目标和指标,如欧盟地区要求某些行业碳排放到2020年要比2005年降低1/5;碳税制定方面,美国首个提出对未达标的产品收“碳关税”,而国内规定2012年碳关税为每单位10元;碳交易市场方面,各国通过对CO2定价,超过一定额度要额外收取费用。各国政府为促进低碳经济的高速发展,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社会资源,如英国、美国、法国均有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的规定,除此之外,鼓励社会公众、企业直接进行投资亦是各国当前实施的重要经济政策。

1.2、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指出,气候的变化势必引起全球范围内产业和金融资源的变动,事实上部分银行、证券单位和具有战略性投资机构、个人已经逐渐向“低碳经济”倾斜。当前国内政府和金融界正加强对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和开拓,这亦显示未来金融领域将金融资源向“低碳经济”倾斜,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更易于被投资所青睐,反之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如美国私募基金收购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能源公司,原因在于买家坚持要 TXU 按比例削减其新建 11 个燃煤发电厂的计划,并相应增加能源效率利用、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1.3、社会大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的观念变化,尤其是“消费思维”,究其原因为低碳经济发展是以“消费”为基础。低碳消费体现新时代人们消费理念、消费心态和消费价值,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作为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开发和推行“低碳节能”的消费品,方能有效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推行全民“低碳消费”奠定基础。

2、应对低碳经济的企业理财对策

2.1、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财务战略发展体系

由于低碳经济与现行“高能源、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模式有显著区别,它首先需要企业在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并可能要求企业改变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其特征是成本不菲且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益。因此,当前很多企业还习惯把环保仅仅看做社会责任,并忽略了由于环保投资带来的未来收益,在环保意识方面表现为被动应对。但是,当低碳社会构建已成必然,环保已经上升到了企业经营甚至战略层面的问题。企业只有运用战略眼光进行财务管理,才能在此次经济转型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并获取竞争优势。为此,企业需要将促进低碳产品的消费和低碳社会的构建纳入企业使命、同时将现行以利润最大化为主导的财务目标修正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并通过企业文化和制度两条途径保证目标和使命的实现。

2.2、打造低碳经济“肤色”的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多从其具体内容上得以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有筹资管理、投资和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对企业财务决策、活动及风险的管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构建要充分围绕其内容,立足于实际利益关系,打造绿色管理、绿色投资、绿色分配的制度,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开展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即企业在发展和投资领域,要加大对低碳经济战略规划,,建立低碳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在企业筹资方面,要努力获取政府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力争获取更多的投资资源;而在营运领域,企业应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营运过程中的低碳要求;在分配领域,企业可按低碳收益对绿色投资者进行额外分配,同时为企业的后续低碳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2.3、打造利用低碳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企业的财务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目标检查的标准和手段,其有效性直接会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据调查显示,部分企业环保节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究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相应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赏罚制度。因此,国内企业可充分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成功做法:进行绿色财会核算,以此来衡量低碳成本、低碳资产、低碳负债和低碳收益;编制绿色年报,以说明在低碳方面的投入和收益;设计低碳财务指标,分别衡量企业、部门、员工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海芳.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03)上:36-37.

[2]鲁务顺.绿色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2005,(9):56-58.

[3]Nick Hoffman,James Twinning. Profit from Low CarbonEconomy. McKinseyQuarterly,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