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智慧农业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智慧农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智慧农业

篇1

【关键词】社会服务 模式 涉农专业 提升路径

一、供销系统营销专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研究分析

(一)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供给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对浙江省供销系统多个高职院校营销涉农专业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发现各个院校对社会服务普遍较为重视,具体模式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1)“引凤入巢”社会服务模式。我们调研的院校中普遍设有涉农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在日常教学中通常用于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实践性课程,同时也可为企业、机构提供技术、管理培训等。通过这类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了解企业对人才专业素养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节约引进培训人才、建设培训场所等经费,实现双方的共赢。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营销实训基地”(网上供销社),是依托湖南现代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职教集团、湖南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湖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等四个校企合作平台,与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出资入股建成。还有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产品营销工作室”校内实训中心等。此外,很多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均设有农业商贸类职业技能和农产品经纪人等考试培训,且同时也作为资格证书的考点。这也促使了高职院校能在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上提供服务。

(2)“对外开放”社会服务模式。高职学院高职院校的“对外开放”社会服务模式主要是教师智力输出。由于高职学院师资往往具备“双师素质”,既获得教师资格,又兼有专业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这些教师走进区域社会,进行涉农技术推广、涉农营销技能等各类讲座,或是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可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校内知识和行业技能通过教师及专业服务的的“对外开放”实现了外溢效应。例如,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农产品营销工作室“, 旨在对师生进行多方位的培训, 该校进而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实现对师生的专业技能鉴定与认证。而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进行合作,紧紧依托行业,以学训一体的实训形式既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又成为农产品质量检测技能人员的培训基地,充分实现实训基地的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3)“校企互动”社会服务模式。高职院校普遍通过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实现与企业的互动。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利用企业或机构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校外实践教学场所。专业指导委员会则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设立,会成员主要由行业专家构成。除此以外,根据调研结果,高职院校还提供人力资本共享、咨询服务、技术开发服务、行业标准设立服务等,在供给方面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这些高职院校正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开拓,其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建立已见雏形。

(二)供销系统行业企业社会服务能力需求实证分析

高职院校的源起往往基于某些行业或区域发展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和区域性,因此其社会服务职能也往往具有相类似的特征,主要服务于区域社会。由于我们的供给方选择的对象为浙江省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因此,相对应地,我们选择了同一区域的相关企业作为社会服务的需求方。我们以浙江省为主体区域,充分依托供销系统资源,对供销系统相关行业及企业进行了调研,以更好地对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需求方进行分析。为此,我们发放了15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4份,基本涉及到了大部分供销系统行业企业,从需求的角度对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进行了实证分析。

(1)供销系统社会服务的总量性需求。我们的调研显示,供销系统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三大职能重要性的排序中,61.9%的机构认为涉农人才培养最为重要,38.1%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服务,只有2.38%认为科研最为重要,。人才培养占绝对比例,这符合高校办学之根本。供销系统行业企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能反过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行业要求。

同时,供销系统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已经提供的社会服务现状表示非常满意的仅占2.38%,45.24%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尚未与高校建立合作平台,58.33%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功能非常有必要。由此可见,供销系统行业企业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总量较大。

(2)供销系统社会服务的结构性需求。社会服务的形式需求。社会服务的形式已实现了多样化,在已进行过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中,采用最多的形式是理论讲座,占48.81%;其次是技能培训,占39.29%;再者分别为岗前培训、设立行业标准和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但82.14%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认为众多形式中最主要的是技能培训,55.95%认为最主要的是岗前培训,48.81%认为最主要的是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其次分别是理论讲座、设立行业标准、学历再教育,咨询服务仅占8.33%。可见,技能培训是目前最主要的需求形式,这与实际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所不同。

社会服务的潜在需求。除了与行业的合作,67.86%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认为,社会服务还可以体现在服务社区上,即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加大专业知识的宣传;27.38%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认为还可以知识下乡、服务三农;26.19%认为为区域政府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由此可见,社会服务的潜在需求空间非常之广阔,涉及到了金融行业以外的众多领域。

二、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供需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1)总量上的供不应求。虽然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供给逐步发展,但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并未满足区域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地方高职院校建立的初衷相比,我们的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初衷更为侧重于教育而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这与我们传统中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的办学理念有关。而供销系统内高职院校这一问题也仍然存在。

(2)结构上的供需矛盾。主要有形式上的矛盾和主体矛盾。首先,区域社会需求的主要服务形式与实际采用的主要形式存在着的错位,由于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发展具有相对滞后性,导致了高职院校在根据专业而提供的相关社会服务过程中往往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不同步,因而对区域社会的具体需求缺乏深入认识和了解,这将影响到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次,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需求定位于技能和实践,以工作为中心;而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定位则侧重于理论方面,以知识讲座的形式存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供给主体本身的高校却对自身的定位并不准确,一味追求“小而全”,忽视了精细化和专业化,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形式错位的本质原因之一。

(3)缺乏缓解供需矛盾的平台。就目前而言,区域社会与高职院校之间缺乏交流平台,两者之间没有统一的共同目标,这是高职院校提供的社会服务尚未能满足区域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两者之间进行合作的主要障碍所在,是缓解供需矛盾和健全社会服务功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路径探讨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社会服务的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这将成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的障碍。究其原因,这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重“学”轻“术”,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机制欠缺,缺乏沟通与激励等原因有关。我们认为要改善这一供需体系及现状的矛盾,需要从专业、院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1)进一步明确供销系统院校“服务三农”的社会服务职能。首先,在社会服务中,供销社职业院校要率先成为培育新农村现代职业技能者的人才高地。其次是要明确供销社职业院校成为农村现代职业技能的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继续支持和引导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全国引导性奖励、支持建设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供销社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在商贸物流、农业物资、再生资源、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专业、行业特长,抓住机遇,争取财政支持,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以及科研方向不断创新的源动力。

篇2

>> 基于智慧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班级教育智慧的实践与思考 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现代农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与思考 基于教育博客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体验的环境教育实践与思考 基于“如春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基于中职教育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创造教育的创业指导实践与思考 基于“美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ICT促进高职外语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激活教师群体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镇海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实践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

[3]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

[6]刘三女牙.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篇3

[关键词] 互联网+;收费服务平台;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29

[中图分类号] G475;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71- 02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升级,对构建高效、便捷的师生一站式信息服务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上海举办的“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上提出:“未来的大学,应该把学校、科研和生活这三件核心的事情互联化,形成一个新型环境,使学生可以在无缝、高效、便捷的校园中生活。”建设一站式收费服务平台,是新型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互联网+”时代如何建设高校收费服务平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高校传统收费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依赖便捷化生活方式,对服务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产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高效服务的需求。但高校传统收费服务平台暴露出来的问题,一直让人对智慧校园的建设产生不良的印象。对于高校传统收费服务平台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效率低

以往高校收费服务主要是由人工录入完成,这种操作方式势必会降低效率。实际的收费情况是,高校开学期间,在收费窗口通常会排很长的队伍,即使高校设置了非常多的收费窗口,但依然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自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批的学生既为学校创造了效益,同时也使得学校很多方面暴露出问题。高校收费的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智慧化校园的建设进程。高校使用传统收费服务平台,依靠人工录入的方式完成对于每个学生身份的校验以及收费工作,人工操作的效率比较低,就会影响收费工作。

1.2 成本高

高校在收费时使用传统收费平台,依靠人工录入的方式完成收费,必然存在收费成本高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学生的收费工作,通常会多设几个收费窗口,在这种情况下会涉及对大量人力资源的使用,人力成本支出过大,也是传统高校收费平台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势必对高校智能化校园的建设形成不利影响。

1.3 容易出现错误

高校收费作业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通常在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疲倦和精神懈怠的情况,必然会出现差错。除此之外,高校收费往往会与银行合作完成,由合作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学校收费,这种工作模式带来的问题就是容易出现学生身份审查错误的情况。新闻报道,有学生在完成缴费程序之后发现,自己缴费的学校并不是自己录取通知书上的学校,这就会对学生顺利入学形成不利影响。缴费学校不存在该学生的档案,而录取学校没有学生的入学信息。对于这种现象,传统收费服务平台还存在另一个弊端,在学生缴费成功之后,无法迅速实现退款。所以,在使用传统收费服务平台时,如何避免收费错误问题的出现,也成为很多高校着重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从高校传统收费服务平台可以看出,收费服务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建设智慧化校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建设高效收费服务平台是重要的途径。

2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收费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数字化校园向智慧化校园升级,对构建高效、便捷的师生一站式信息服务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从高校传统收费服务暴露的问题可以看出,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着力建设高效收费服务平台,是高校建设智慧化校园重要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2.1 通畅的流程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缴费体验

“互联网+”缴费时代的高校收费服务平台的建设,联合支付宝,搭建自主查询缴费平台,建立“云财务”平台,用“云财务”思维破解财务管理难题,实现对学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助化,其通畅、便捷的流程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缴费体验。在新型收费服务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助平台缴纳学费、补考费用、国家外语等级报考费,同时还可以拿到印有财务收费专用章、由财政厅印制的正规发票。自助缴费平台服务时间不受限,也为学生缴费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传统缴费在缴费过程中学生会排起“长龙”般的队伍,繁杂的缴费流程,会带给学生非常不适的缴费体验。而通过自助收费平台缴纳学费,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收费服务平台缴费,简便的操作和高效的缴费服务,必然会带给学生更好的缴费体验。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服务会产生较高的满意度,也会增加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这对于高校建设智慧校园目标的实现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2 可以有效降低学校资金管理总体建设和日常管理成本

以往高校收费服务平台暴露出来的最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依靠人力录入完成收费作业,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人力成本大大增加,对于高校资金管理总体建设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收费期间,对于大量资金的保管,也会涉及大量的管理成本支出,这都会对高校提高经济效益形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以往人工操作的收费方式,无法避免拖欠学费情况,这会增加学校资源成本,对学校发展形成不利影响。某高校在安装自助缴费机后,学校将收费系统与教务学籍系统挂钩,学生不缴费就注册不了学籍,无法选课、考试,大大减少了欠费率,使得欠费最高时由几千万元降至不到几百万元。由此可见,自助缴费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得学校收费、教务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对于学校长足发展也会形成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使用自助缴费平台的显著优势在于,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资金直接由银行管理并自动上交国库,也可以有效降低学校对资金日常管理的成本,这也会对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形成促进作用。

2.3 可以有效提高收费质量,避免错误的出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建设收费服务平台,联合支付宝收费服务,搭建高效收费服务平台。在学生资助缴费的时候,系统校验学生档案信息,在确认信息无误后,进入到下一步操作,就可以避免学生入错学校的情况出现。而学生严格按照缴费流程进行操作,也可以规避缴费金额不准确的问题出现。同时,结合以往高校收费服务可以看出,以往高校收费服务过程中,依靠人工录入完成收费,通常会延迟发放收费票据等。而建设智能化自助收费服务平台,在学生缴费的同时,直接由自助缴费机打印出正规的卷式票据。而打印的票据已有印有财务处收费专用印鉴,省去了盖章的环节,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所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积极搭建高校收费服务平台,缴费操作自助化,不仅可以提高缴费效率,也可以提高收费质量,节省人力成本,这对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会形成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结 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积极建设收费服务平台,不仅是建设智慧校园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效服务的重要出路,对高校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剑鸿.内容即服务平台――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是数字报刊收费经营的基石[J].青年记者,2010(6):19-20.

[2]尧敏.江西高速公路车辆通行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建设[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2(1):72-74.

[3]李震,王新新.互联网商务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对顾客选择模式影响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4):67-82.

[4]李仪.“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农业全产业链闭合平台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6(9):101-106.

篇4

记者近日从东营市政务服务中心及市住建委了解到,目前《智慧东营创建规划》、《智慧东营顶层设计》、《东营智慧城市实施方案》等编制工作已陆续展开。东营市正全力推进城市的公共资源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的全面升级,积极开展东营市智慧交通、智慧养老以及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建设,全力打造“智慧东营”。

智慧东营从“云”开始在东营建设智慧城市进程中,不得不提到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作为新兴城市,东营一直非常注重信息化的未来城市建设,这无疑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经验。早在2009年9月,东营市政府就与lBM共同签署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怍协议”。在该协议中,lBM将为东营市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产品,帮助其建立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助力东营成为“石油之城、数字之城和生态之城”。

“对于东营来说,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项目的启动,不仅为构建‘智慧东营’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意味着东营开始跟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接轨,而这明显将为其吸引优秀企业入驻东营带来好处。”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温晓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一方面为东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我们城市化的信息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近年来,东营市正在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型政府转型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逐步诠释着新时代的城市发展之道。

随着东营石油装备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东营己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造、服务、内外贸于―体的产业体系,被业界命名为首个“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而伴随着产业分工越发细化,东营的石油产业链迅速扩张。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的建立,将通过强大的开发测试平台,便于东营石油产业开发出更多的创新应用服务,从而向世界级“石油之城”迈进。此外,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还将对东营的旅游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利用它的云计算平台来支持东营生态旅游区等项目的开发和应用,进而提升东营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建设新型电了政务服务是东营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重要环节。随着该市政府网站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网站内容的日趋多媒体化,该市政府迫切需要发展高可扩展性的IT基础架构深化各类应用。而由于对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逐渐深入,数据大集中以及信息交换对lT计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凭借其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东营市政府网站不断攀升的用户数量以及计算能力需求,为东营市民提供透明而便捷的服务平台,使东营市政府转型成为信息高度共享、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数字之城”。

此外,东营市正大力提倡要让当地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今天的东营产业及城市发展不再沿袭“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而是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据统计,使用云计算的企业将比从前节省70%的能耗。通过对IT资源的集中管控和灵活分布,云计算将帮助东营市成为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之城”。

伴随着IBM云计算方案的逐步实施,东营市将以建在“云端”的“智慧城市”形象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所熟悉。

智慧交通助力安全出行

从GPS智能导航、道路救援到车载信息娱乐、多媒体交互系统,再到车辆调度、视频监控、货物防损防窃……近年来,东营市智慧交通建设如火如荼,成为“智慧东营”建设的又一大亮点。在这当中,东营联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下,东营联通已经从数据通信传输能力的提供者向呼叫中心、相关服务的提供者或合作伙伴不断演化,助力城市“智慧交通”的大发展。

如在智能公交方面,东营联通与东营公交签订了“3G公交视频监控”信息化项目合作协议,在565辆公交车上安装了车载数据卡,成功实现了视频监控、GPS定位等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解决了规范驾驶人员行为、投币安全、司乘纠纷、车厢治安等“老大难”问题。同时,东营公交公司还投入较大资金,在其调度管理中心购置安装了大型视频监控显示屏,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公交管理平台”的规模和档次,并与东营公安llO指挥中心联动,实现了公交车内外音频、视频信号的实时传送和共享。

在智能出租方面,东营联通又将“出租车监控管理系统”接入“智能公交管理平台”,在出租车上加装GPS定位设备,对全市近3000辆出租车实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车辆定位、图像回传、对讲、叫车服务等多项功能。

而在智能物流方面,东营市已建立“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并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测试,成功为东营部分物流企业的35辆油罐车安装了3G视频监控设备,路测情况良好,并已完全具备了在全市物流企业推广应用的条件。目前,已完成了对300多辆油罐车的安装调试工作。监控平台的使用不但可以起到忠于未然的作用,还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从而吸引更多的危化品企业到当地来投资。

在智能长运方面,东营联通也积极配合长途客运中心部署长途客车的GPS安装,并启动车载DVR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据悉,现已在50辆长途客车上安装“3G视频监控”设备和GPS装置。

智慧社区推动居民联动

东营市成功入选“智慧城市”试点,对居民来说,就是日常生活“智能化”。在该市的东营区,有30个城市社区正逐步试点“智能化”服务,其中包括了居家养老、日常事务办理等多个方面。

从东营市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但因其特殊的人口结构,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行列,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数据,养老形势严峻。有数据显示,目前该市老年人口数量已达31.5万人,预计到2015年,该市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7.92万,占总人口数的19.9%。

家有老人的居民普遍反映,“老人上年纪后,很不放心把他们自己留在家中,很想有个人帮着观察老人的一举一动。”今天,随着“智慧社区”的成功建成,这种顾虑将会止步。

东营区社区管理办公室正在逐步把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状况、子女情况等信息录入呼叫系统,通过三维地理信息确定老人的居住位置,设立无线通呼叫援助系统。当老人呼叫时,系统将第一时间把信息反馈给社区、老人子女、“llO”指挥中心、“120”指挥中心等人群及服务机构。

据介绍,整个呼叫系统是依托数字化援助服务系统、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关爱通”电子保姆,引入于机式的电子遥控器,根据呼叫需求,提供紧急救助、家政服务、医疗卫生、心理疏导等服务。

而在东营市的利津县和胜利油田胜东社区,正在推出的社区G3关爱平台试点建设,也为广大老人带来了安全和便利,实现了便民服务、救助呼叫、位置定位等功能。据悉,该平台后期的服务功能将扩展至各个社区的居民日常需求。

显然,这些地区创新养老模式的成功推行为全市养老模式创新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然而,除了解决居民养老的问题外,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也很重要,“居民办房产证,交水电费费,领退休金等业务,需要跑遍社区和一些职能部门,很麻烦。”因而,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了居民心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东营区社区管理办公室还专门建立了“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让居民个人信息都可以从该平台迅速找到,包括户籍信息、工作信息、家庭状况、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组织成员、房屋所有者信息等。“社区和服务部门掌握了这些数据,我们办理业务就方便、快捷了。”东营区社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方便管理,工作人员还会将信息进行分类,如按照小孩、老人、特殊群体,或者其它标准分类。居民间还能通过这个系统沟通信息,增进邻里间的联系。

目前,东营区已在30个城市社区进行试点,待试点成功后将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物联网助力东营智慧农业

去年12月15日,第二届山东省物联网应用技能大赛在东营市圆满落幕,来自山东省38所职业学院的76个物联网技术参赛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其中包括东营市的两支队伍。

大赛期间,东营职业学院的参赛队伍在比赛现场通过物联网硬件安装调试、无线网络的配置和测试、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PC应用软件开发等竞赛内容成为了大赛的焦点。

“一部智能手机,一台电脑,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可以轻松管理百余亩的农场。”这在常人看来,或许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在东营职业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科牵头人周连兵的眼中,却是一段段的程序编码,缺的只是一个实验调试的过程。“这不过是物联网技术中的一个分支,要实现并不难。现在农村大都是小规模种植,市场需求较小。”周连兵说,今年东营职业学院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帮助学生成为企业所需人才。

东营职业学院专门开设此类专业无疑为当地企业输送物联网技术人才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作为比赛主办方代表,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副总工程师李宁宁对东营市的物联网技术市场前景颇为看好。“东营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信息化产业发展比较快,当地政府和经信委一直比较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作为新一代的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在东营已经扎根很深。”李宁宁说,胜利油田衍生的许多企业也需要大量的物联网技术复合型人才,这对东营物联网技术来说,是一座“市场金矿”。

事实上,早在2011年,东营市为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便在全市开展“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数字企业”活动,从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间,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了600家数字企业。

据了解,在这些“数字企业”的建设推广过程中,东营市将优先选择本地优质中小企业,以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为指引,全面提升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网格化和智能化,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东营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无线网络打造百姓“智慧生活”

在东营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中国移动东营分公司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线网络基础设施、智慧校园以及车联网建设,部为东营市民尽享智慧城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

目前,东营移动大力加强东营网络建设力度,每年投资2个多亿进行网络建设,通过3G网络、WLAN(高速无线宽带)、现有2G网络的建设优化,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质量不断提高。当前,各类基站总数达到1600多个,2.4万多个无线宽带接入点,覆盖该市近1000多个热点区域。众所周知,无线网络被称为一个城市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公共设施,是建设无线“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东营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东营移动将在近两年建设超过400个4G基站,为“智慧东营”建设提供高速、快捷、安全的无线网络支撑。

据悉,东营还会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将信息遂过物联网从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发送给个人,市民不仅可用手机方便地查询到家庭水电煤气使用情况,以及社保卡、医保卡账户余额以及公交换乘、路况等信息,还可通过手机操作轻松完成各种缴费。而这其中,无线网络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然,在“智慧东营”的推进中,智慧教育也是一大重点内容。东营不断加大校园信息化的开发及扶持力度,为东营市近60家学校近7万名学生提供信息化服务。

东营以东营市技师学院为试点开展了智慧校园工程建设,建立了有线融合无线的网络体系,实现了校园一卡通、综合通讯服务、网站托管、移动办公和学校网的整体信息化。同时,通过东营移动的校讯通业务平台,家长可随时通过短信了解孩子上下学时间、在校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教师点评等个性化信息,并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无障碍交流,充分实现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间全方位的沟通互动,让教育实现“家校统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校讯通平台年信息互动条数超过1300万条,在线学习平台的参与人次达到12万次。

篇5

>>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辽宁省布局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百所数字校园的建设特质与发展趋势分析 辽宁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辽宁省阜新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辽宁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抗战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东农村地区抗震设防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铁岭市滑雪产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辽宁省的有机肥料市场现状及优势分析 辽宁省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浅谈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失衡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四川甘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苏北农村地区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高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EB/OL]..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22-27.

[4]伍海燕.中小学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16-20.

[5]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zwgk/zwtz/280773.shtml.

[6]马娜.英语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7]张屹,黄欣,周平红,范福兰,蔡园园.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6个市区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

[8]赵岩.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师,2015(S1):38.

[9]郭小娇.高等学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7.

[10]唐松林,廖锐.搭建城乡交往平台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15(2):32-37.

[11]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9-12.

[12]赵志勇,肖俊洪.浅谈超越技术层面的社交软件在学习中的运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88.

篇6

令人振奋的是,在今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崭新的概念。正是这样的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也提出了要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这给我们产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定“互联网+”之高位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之所以要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就是满足我们当前的两大急迫需求:第一个是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从模仿型向个性化转变;第二个是启动新的投资需求,以往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是仍有不足,譬如在加快4G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进一步降低资费。

同时,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于我们必须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两个形势特点。首先是国际形势,当前我们的出口量在下降,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上不够旺盛。其次以往经济依靠的三大红利――房地产、人口红利、出口都面临困难,原因在于现在房地产存量较多,人口老龄化趋势来得非常快,当前出口形势也不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适时推进“互联网+”,按照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之所以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还在于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要形成两大新优势,因为我们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口红利的减少,导致招工难,很多企业也开始加快推进机器人的建设。

另外一个因素是我们市场竞争的优势也发生了剧变,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这是我们必须要推进的。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之所以要推进“互联网+”,还在于我们要面对三大挑战,第一个是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有些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已达上限。第二个是经济风险积累的挑战,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第三是传统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的方式也面临着挑战。

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些背景下,中央果断采纳了各方面的建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它更重要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挥互联网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互联网推动创新,使这种创新成果能够融入我们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一种经济发展的新形态。通过这样来发展壮大新兴的业态,推动各行各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新的增长点。

谋“互联网+”之良策

当前要深刻地理解“互联网+”深层次的战略,除了之前提到的新业态、新转型、新融合外,更体现了国家要在网络空间里掌握主导权,把技术创新的优势转化为网络空间的优势,包括产业的优势、技术的优势、人才的优势和安全的优势。所以一定要在当前正确理解“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的“+”不是数学上加法里的加号,也不是简单的物理黏合,而应是化学方程式里的加号,“互联网+”应该产生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对产业来说,这个化学反应应该是要素的重组,就是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而不是简单的传统产业加互联网。这也符合当前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就是要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新动力。

在新的形势下,“互联网+”为社会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治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所以我们觉得在当前推动“互联网+”,要实现以下重要的目标:第一、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第二、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第三、加快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第四、拓展和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第五、通过“互联网+”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今后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落脚在信息惠农的过程之中。

其次,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融合应用,创新驱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设想:

首先,加快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包括开发智能网络化新产品,智能网络化的准备,推进企业互联网。其次是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再者发展“互联网+”服务业。

另外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包括实施电商换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同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也很重要,努力开拓电商的新领域,积极发展要素配制类的电子商务和商户租赁类的电子商务。

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更重要的是发展“互联网+”金融,推进“互联网+”物流现代化,大力发展互联网在民生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全民健康的保障,互联网创新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培训产业,这包括开放课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

按照制定“互联网+”行动的设想,更重要的是通过模式创新,新技术突破,新服务的创造和新资源的开发,来发展“互联网+”的新业态。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实现“互联网+”的坚实基础。所以要深入推进我中国的工业4.0和两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中国创造和中国智能化的制造。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能化的制造,还应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助推“互联网+”行动计划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我们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更加注重满足群众的需要和地域行业的特点,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能力,更加注重网络安全。

我们要看到当前“互联网+”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除了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我们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不够,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标签,最重要的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向群众,面向实际的需求。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也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其次要解决一些百姓觉得问题较多,信息化水平低的行业。通过“互联网+”行动,一定能够促进我国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管理,改善民生,建设绿色的资源环境的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的紧迫需求是我们智慧城市最根本的要求。从“互联网+”看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应用的需求挖掘还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夯实智慧城市的基础,这也符合“互联网+”的战略部署。

篇7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智能图书馆

随着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变革与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词语逐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一词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成为图书馆界科研探讨的中心词汇,虽然没有人给出最专业的名词定义,但是众多学者都从自有角度出发,对智慧图书馆进行相关解读。各大城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地引领自身由数字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进军。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在百度百科里,“智慧”一词指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括感知、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决定等多种能力,可以将其解释为对事物认知、应对和创新的聪明才智和应用能力。

就图书馆而言,何为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学者艾托拉在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之中,其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能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图书和资料。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前后,中国国内图书馆界就已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中国学者王世伟言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校、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的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1]。

而华侨大学严栋学者则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信息系统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其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通过物联网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的服务与管理。

不可否认,智慧图书馆已然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及当今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最高阶段。

目前全球的智慧图书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出发都仍处于初级阶段,而高校作为国内学术领域的领军人,对于自身图书馆的革新深刻影响着高校内部及整个社会学术研究的进展,主动推动高校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变革,将高校图书馆转变为智能、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尤为重要。

2.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及相关案例

2.1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管理

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相关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智慧管理[2]:

第一,“对人员进行智慧管理”,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及前来的读者,创建一张具有自己身份验证信息的一卡通,持卡入馆,可凭卡借阅、归还书籍、在馆内进行相关活动登记等,并由内置芯片将相关的人员资料、进出情况、借阅书籍等相关信息发送到图书馆内部的管理终端,自动生成相应的记录及报表。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依据校园卡入馆的功能和规定,但是这造成了高校以外的人员无法入馆借阅书籍,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流通受阻,因为笔者提议,可在高校图书馆外部设立一个临时办卡点,售办图书馆进入的次卡,以便外来学者及社会人士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学图书馆的海量资源。

第二,“对书刊的智慧管理”,将存有书刊信息的相关芯片植入书籍之中,建立智能读取芯片的图书架,或者使用相关数字符号对图书存放进行相应规则的编排,方便读者借阅的同时也方便对书籍的分类管理,当书籍丢失时能进行及时的追寻。通过实地考研,有些高校的图书馆藏书虽然也是依照分类存放,但相关分类的存放地书籍存放混乱,这对读者寻找书籍造成极大的不便,有些情况下尽管找到的某书仍有剩余存放在馆内,但无法找到此书究竟位于何处,造成图书馆图书的借阅不便,也给馆内工作人员带来高额的工作量。

第三,“对座位的智能管理”,图书馆占位现象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前段时间微博热搜出现了“高校图书馆通过扫码订座防止占位”的相关新闻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呼好评,这其实就是一种智慧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的所有作为进行智能管理,如利用智能感应系统,当只有存放书籍而没有感应到人体存在时座位将显示“空座”,或者利用一卡通刷卡、订座的模式进行占座,存有20分钟的占座期限,20分钟之后如若人依旧没到场或者中途离去超过20分钟,座位信息将重新刷新显示为“空座”。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对图书馆内占座却不用的现象进行一定的管理与预防,极大地提升图书馆读书位置的使用量及真实使用率,在期末周时学生的复习效率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四,“云计算的智能服务功能”,在云计算的环境中借助于无线网络,集中海量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集中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等。强大云计算功能可以让用户实现随心所欲的阅读梦想。在此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推出高校图书馆独有APP,对相关的消息、资源和信息等提供相应的推送,还可为用户现网络预订座位、预定书籍、提醒图书归还时间等服务。

第五,智慧图书馆将涵盖更多地智能式人性化服务,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例如在每层都设立电子帮助系统、查书系统、自主借阅书籍系统、自助打印复印设备、自动贩卖饮品系统等,除了方便读者借阅及享受图书馆所带来的服务以外,也极大地缩减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智慧图书馆的案例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各大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次更改及投入使用。例如以下一例(图片来源于谢芳学者的文献):

目前南京大学的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面做出的探索值得参考[3]:“图书馆开通官方认证的微博,用以通知、购买资源的信息、数据库的使用信息、宣传图书馆等。图书馆在对读者的服务过程中,提供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对于不易获取的文献可以采取从别的图书馆借书或者扫描文献的做法。2015年5月20日,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系列服务开通,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开发的+服务:find+,mobi+,book+,pad+,subject+,papar+,mashup+等,实为高校图书馆的典范,可以多多参考和借鉴。

3.高校实现智慧图书馆新模式的时代意义

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但是远远超越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的层面,人与物的互通是智慧图书馆的最核心要素,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是智慧图书馆亘古不变的精髓和灵魂[4],更多地从服务管理、人力资源、智能惠民、环境友好着眼,是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在智能技术的支持和智能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下,智慧图书馆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的同时,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在满足读者知识需求的前提下,让读者进一步地体会到现代信息社会下图书馆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式服务,成为再强大的搜索引擎和阅读终端都无法取代的学术殿堂。

曾有学者预言,随着电子书等终端阅读设备的崛起,传统的图书馆将会逐步走向消亡。智慧图书馆的出现不仅没有让图书馆走向消亡,反而为传统图书馆注入的新的血液及新的活力。对图书馆而言,这是一场新时代下发展理念和服务管理的创新革命。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6):22-28.

[2]谢芳.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06):15-20.

[3]沈奎林,邵波.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07):24-28.

[4]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篇8

一、活动主题:“科技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

二、活动时间:2020年9月18日至9月25日

三、活动内容:

(一)家门口的智博会一起来看展,通过LED视频宣传片展示、组织居民看直播、微信宣传线上线下展览等方式让辖区居民了解智博会,弘扬科学精神,展现科学价值。

(二)针对辖区居民普遍反映的5G基站辐射问题,在科普小组内推送科普大学公益课程第一期《5G时代来了,周围的辐射量会变大吗?》,通过一起学习讨论,用科学战胜谣言,用科学破除愚昧。

篇9

关键字: 数字宁夏智慧宁夏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N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数字宁夏”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数字宁夏”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把全区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实现全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形成政府、城市、社会和企业为一体的信息化体系。通过建设数字宁夏,将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在统一的“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综合各类信息,消除“信息孤岛”,通过建设数字宁夏,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维护、资源共享,可以有效避免各部门各单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高了政府资金使用效益。有助于各级政府决策和公共管理的科学性,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使决策指挥更科学、合理、及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共享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智慧,交通网络会更加便捷通畅,生活环境会更加安全有序,能源和资源得到节约利用,教育资源更加合理而优化,医疗保障服务更加快捷和高效,全区社会的发展就会和谐而繁荣。“数字宁夏”建设有利于推进“四化融合”,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经济转变,有利于提升我区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是实现富民强区和两型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数字宁夏”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

1.“数字宁夏”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开放合作、安全可控;分建共享、民生为先的的基本原则。

2.“数字宁夏”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

首先,搭建一个基础框架和两个服务平台。尽快建成“数字宁夏”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等数据库通过地理空间位置统一起来。形成“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运行于自治区政务网)和“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运行于互联网)。建设政府可以主导的商业模式的服务于平台的云计算中心。

第二,形成自治区政务信息数据交换核心。建立自治区政府数据中心,运行“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及数据采集、更新管理和共享机制,运用和完善现有的政府政务网,整合政府各部门、各领域的信息资源,推进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把网络、数据库和平台建设等统一集成,由自治区政府部门来完成,即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模式,不再逐级建设多个分平台、子平台,避免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城乡社会管理、应急指挥的快速处置和统一调度。

第三,以互联网GIS服务中心为核心(商业化管理模式),运行“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加载社会各部门、企事业和社会公众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信息,实现个人、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用户对各种社会信息的快速查询和使用。

第四,通过物联网、传感网接入,开展远程教育、网上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导航、智慧小区、智慧校园、智慧商贸等平台建设,为“数字宁夏”过渡到“智慧宁夏”打下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三、“数字宁夏”建设的建设的内容及步骤

“数字宁夏”建设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基础建设阶段

1.建设“数字宁夏地理空间框架”

建立覆盖全区的三维、高精度、动态、地心测绘基准体系和全球卫星导航综合服务系统,加快推进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名地址数据库及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库的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加快全区数字城市建设,建设地理区情监测和统计分析平台,形成全区统一的多数据源动态更新与在线服务的地理空间框架。在此基础上建成统一的“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和“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全区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2.大力推进自治区基础数据库建设。

整合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等基础数据库,按照宁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统一的标准,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专题数据整合,采用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提供在线共享服务,计划2013年底初步完成。

3.建设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

建设和完善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建设覆盖全区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辅以无线宽带Wimax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因地制宜地选择网络接入方式。

提升自治区党政内网和政务外网及党委、政府数据中心容量和功能,完善和提升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形成区内各地、各部门网络汇集的综合性网络交换平台,通过我区的政务外网与宁夏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连接,纵向构建自治区、市、县、乡的互连互通;横向打通自治区、厅、局、委、办互连互通。实现各级党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制订和完善网络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的技术平台和规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交换的机制。

建设和完善市、县(区)区域性的综合网络平台,形成以城镇居民、农民为中心,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政务信息畅通、行政业务畅通、公共服务畅通。

4.建设“数字宁夏”的多应用系统

在宁夏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叠加各行业专题信息,建立各行业部门的应用系统,各部门的数据在权限内的共享与交换,并以统一的标准提供各行业应用的接口。

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和自治区政府应急办、旅游局、水利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公安厅等八个部门开展应用示范建设,按照“标准统一、接口规范”的要求,分别建立与“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和“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与融合,并建立自上而下的向各市县对应部门的节点连接。将这些行业部门的系统进行整合,使各个系统运行畅通,使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交换与共享。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起草相关规定。计划2013年底初步建成。

第二阶段:完善提高阶段

5.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体制。

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政府机构内外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库资源等,打通各个业务部门间的信息联系,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6.建设自治区云计算中心

推动云计算中心、云服务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等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云计算中心建在政府信息办(中心),可以单独成立,也可以采取商业化运作。

7.打造基于自治区云计算中心的数字宁夏政务服务平台

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数据更新、管理及共享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并将平台部署于云中心。

8.整合全区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应用系统

1)按照“标准统一、接口规范”的要求接入到“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使各个系统运行畅通,使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交换与共享,为全区领导宏观决策、应急指挥、综合监管等方面,提供及时、全面和快捷的信息服务。

2)通过互联网建立与“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与融合,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百姓通过该平台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宁夏的区情、社会经济和城市、农村建设的情况,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 全面发展阶段

9、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和基于百姓民生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真正实现各领域和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

10在各领域内或联合各行业各领域展开重点工程建设。如:“数字国土”建设工程,“数字城管”示范工程,“智慧旅游”示范工程,智能交通指挥平台工程,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和企业信息化应用创新工程等众多工程。

11、开始商业化运营的增值服务,如云计算中心、物流、导航、旅游、文化、媒体等。信息化应用覆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信息化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全面升级。

12、完成若干关键领域的传感网接入,处理、预警、决策的示范系统,无线传感器在地质灾害检测等领域被充分利用。关键领域实现的智能预警或者自动响应机制。可以建成自然灾害应急联动工程、预警与干涉工程、智慧物流产业培育、智慧导航和旅游产业培育工程、智慧小区、智慧家庭、智慧校园、智慧商贸平台等。

领域应用的智能化和商业化运营的增值服务使百姓通过数字城市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在线社区和生活服务等,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到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城市建设的情况,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完成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分享“数字宁夏”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四 “数字宁夏”建设的一些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成立由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任副组长的“数字宁夏”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指挥“数字宁夏”的建设工作,负责研究、决策和制定推动“数字宁夏”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工作方案。

建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组成,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管理“数字宁夏”建设,建立定期协商沟通机制,落实“数字宁夏”建设中的有关事宜。

建议成立“数字宁夏”专家咨询委员会。

2.强化各部门协调推进机制

明确自治区各部门在数字宁夏建设中职责与分工,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

3.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转,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县财政投入和商业投入机制。

五.结束语

数字宁夏的建设是一项综合而又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各行业各领域,因此必须做好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

参 考 文 献

1)王家耀 宁津生 张祖勋. 《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方案及推进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2)梁勇 《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篇10

由于我国一些地方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均衡发展任务艰巨,针对这些情况,教育部于2014年9月2日出台了《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让学校都有好教师》的政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努力让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师资配置方面,各地区先后制定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均衡配置师资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鼓励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任教的切实措施,建立了城乡教育定期交流的制度,优秀校长和教师按20%比例向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流动。那么怎样的优秀校长交流后才能使教育尽快达到均衡呢?笔者认为优秀校长只有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养才能胜任如此重任:

首先,作为一名优秀校长,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常言道:“有一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她的校长。”只有校长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热情,达到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感化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以心香引领教师逐步走上感恩的道路。具体的工作表现形式有:开展“讲自己最动人的教育故事,争做一名幸福教师”的竞赛评比活动。例如我校在本学期末的讲教育故事活动评比中,程海芳老师的感人故事令全体教师潸然泪下。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程海芳老师是榆林市第六小学派来我校的交流教师,她用自己朴实、贴切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老公因车祸去世一年后,带着一大(高二读书)一小(幼儿园小班)两个女儿的家庭重任,来到我十四小咬紧牙关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动人催泪经过。她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只通过半年的师生磨合,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充满活力与魅力的高效课堂的动人故事,令全场教师怦然心动、感激涕零。教师纷纷情不自禁地说出:“海芳,咱们是弟兄姐妹,以后不要客气,有事就说,你家的困难就是我家的困难,帮助你也是我的义务。”还有的教师说:“海芳,你克服了千难万险挑战自己,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伟岸的丰碑。今后我们一定以你为榜样,克服一切困难,战胜自我,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所有工作。”......说到最后,全体教师都泣不成声了。通过这次面对面的故事交流,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显现出来的工作效率更高了。可见,高尚的师德对一所学校的前行引领是多么重要啊!

其次,作为一名优秀校长,必须是勤于学习反思、善于写作总结、具有深厚知识底蕴的文化领头雁。

学校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可见,学校文化是弥漫于校园每个角落乃至入脑入心的一种正能量磁场,是使学校团队紧密相连,并推动学校发展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譬如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金明东校长结合本地区人民“勤劳、智慧、内敛不张扬、水乡的灵性给了绍兴人深厚的智慧底蕴”的特点和地域文化的滋养,确定了“智慧教育”的学校文化主题。“智慧教育”的使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智慧教育”的愿景是“学习获取未来人生成功与幸福的智慧的密码”。

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智慧引领教育,让教育生成智慧”,智慧是力量,教育是力量,教育智慧是力量,智慧教育更是力量。智慧教育的核心词是“爱与智慧”,智慧需要与爱同行,柯桥实小人祝愿一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有智慧幸福的人生。这的确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回归的迫切要求,这对学校承担的重要教育任务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寄寓,美丽的朝向,也是全体柯桥实小人共同奋斗的目标。

还有嘉兴市吉水小学的“智慧”文化也完全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特点,将“智慧”分解为身体方面、心理素质、道德、学习品质、综合素质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绍兴中国轻纺城小学的学校家园文化对师生的浸润、感化,使其得到高度自觉的认同与内化,从而使师生人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这些具体事例充分说明一名优秀校长必须具有先进的文化感召力,才能引领全体师生达到全程、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最终实现文化理校的目标:建有文化的学校,当有文化的教师,做有文化的学生。

再次,作为一名优秀校长,必须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者,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争取实现“一人一课”的目的。

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黄N昊校长为了让学生喜欢学校、热爱学习、协调解决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纠结,于是寻找到了教育的中间地带,开发了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课程。也就是说采荷三小除了上国家课程外,还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开发了适合孩子的主题课程和特色课程。学生通过网上自主选课、自主选择老师,学校将30人左右编为一个班,于星期四下午专门进行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有:走读杭州社团、篆刻社团、书法社团、管乐社团、口风琴社团、围棋社团、国际象棋社团、科技社团、美术社团、黑陶社团、小主持人社团、欣赏与朗读社团、电影社团等四十多个,基本满足了学生“一人一课”的目的。

除以上的社团活动外,采荷三小还在四至六年级的每学年分别组织一次主题学习周活动,即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分别以农业科普、国防教育、社会实践为主题,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一周的外出实践学习和综合调研,通过确定主题、实地考察、交流反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做的收获是使教师转变了观念、激发了教师潜能、学生收获了自信、然后学生将自信与兴趣迁移到学校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帮助孩子们丰富、积累体验学习的素材和经验,为全体学生的全程、全面发展而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还有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的体验式校本课程、嘉兴市吉水小学OM课程、嘉兴市实验小学“玩转童年”与“乐学童年”系列课程、金华市环城小学《把世界当做教材》的班本课程、温州市籀园小学的整理课程、温州市瓯海实验小学的“爸妈课堂”等都是把全面发展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度过欢乐的学习时光,实现了“一人一课”的美好愿景。

最后,作为一名优秀校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