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环保意识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树立环保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树立环保意识

篇1

1 将环保理念渗透到生物教材中

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校生物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知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讲授。就高校生物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认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属于“可讲可不讲”的范畴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阻碍了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因此在生物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兴趣盎然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灌输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2 深化学生对环境恶化的认知

在高校生物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加强环保理念的渗透,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依据环境保护内容涉及课程教学秩序,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合理运用,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把握生态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态行为素质。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充分认知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促使高校学生树立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所在地区的制备情况,并组织设计绿化校园活动,以增进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

1.3 合理运用多种方式加强环境教育

在高校生物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通过视频和幻灯片等增加学生对环境的感性认知,在生物类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有关生态的新闻报道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理活动、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生物圈所造成的影响,呼吁学生积极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上。

2 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1 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高校生物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带领学生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促进环保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促使学生认知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到城市周边的风景区参观植物园和动物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增进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进而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2.2 宣传教育文艺活动

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包括“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植物节”等,配合相关主题,以环境保护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环保节目表演以及征文比赛等方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深化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积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3 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在高校生物类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布置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在下次上课时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以增长知识,促进学生进步。比如让学生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情况、农村土地利用与废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或者对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的情况进行调查,从学生身边细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 深层探讨,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上

3.1 结合突发的事件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教师在进行食物链教学时,发现学生往往只记住了课本上的一些表面的食物链,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意义。此时教师应当结合社会上出现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或者一条食物链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大家深知食品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发展,但各种食品污染给我们带来诸多隐患:不法商贩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各种违背自然规律、催生动植物尽快成熟的技术手段被频繁使用,比如大量农业的喷洒、抗生素药物的滥用、甚至是饲料激素的添加,都造成了动植物体内化学物质和药物的过度残留。不法商贩突破道德底线的急功近利,更是爆出了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公众缺乏必要的安全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学生能用食物链的知识来系统分析食品污染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多大的灾难,从而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2 增强学生自身责任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教师应当让学生带着一双关注环境的眼睛,在网络、报刊、新闻媒体上收集与环境有关的资料,用敏锐的视觉捕捉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明确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如藏羚羊的灭绝、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等现象,探寻深层次的原因或症结所在,从而认识到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态度,以及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迫切感受到自己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任;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不抽一根烟、节约每一滴水、爱护花草、珍爱小鸟的生命等等,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的意识如空气一般充满他们身边的空间。

篇2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教学;和谐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教育已纳入化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教材之中。解决化学污染,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目前,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呼声。重视环境问题,不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学习都和环境保护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我们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将环境意识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化学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建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为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为营造优美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因素,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使环保思想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

如何将环保意识有效地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既能使我们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真正树立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环保知识内容渗透进去。

一、紧扣教材,紧抓与环保方面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应当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适时、适当地有机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材中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还可以结合初中地理教材的数据进行再次引导,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目前全球的淡水资源的紧张和中国淡水资源的现状,从而教育学生如何节约用水,保护好我们的淡水资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再比如酸雨、能源问题、酸碱盐、农药和化肥、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都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新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在介绍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减少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可以适当地加以介绍。

二、加强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探讨对环境污染的防范和治理

探究性学习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知识重点,教材中大部分的知识来源于对实验的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真实的数据和结论,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学会对现象进行分析。而环保方面的探究可以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更加深入。例如,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中,通过利用氧气和硫、碳、铁丝和磷的燃烧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其中硫与氧气的化学反应,需要为学生讲述为什么在反应中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同时让学生思考能否和铁丝的反应一样放置少量的细沙。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也使学生了解了对二氧化硫气体的处理方法。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试验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比较各个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加深学生对一氧化碳的毒性和温室效应危害的认识。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调查或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把自己的环保意识付诸实际行动。我们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进行数据记录和材料搜集,然后让学生练习写调查报告,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千万吨,产生的工业废渣超过30亿吨,排放的废水约6000亿~7000亿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分析和探究这些材料时,要注意分析的层次深度,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可过于深入,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防止因知识难度的加大而影响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四、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环保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让环保意识贯穿到学生的每一个行动中去,是检验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起人人、时时、处处、事事的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切实减小环境污染。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用电,不吸烟,不乱扔垃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使用太阳能等等。

另外,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去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通过练习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和意见。

篇3

关键词:环保 幼儿 教育 活动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一名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形成环保意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仍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对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事物都会去追问去探索。幼儿期孩子主要靠模仿来学习,只有直观形象的教育才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二、丰富的环保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基础

1 通过实地参观,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带孩子到附近的工地、马路走走,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看看工业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城乡的水源,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怎样导致河水日渐污浊,还有漫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我们不多的青山绿水……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逐步确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2 组织幼儿观赏电视节目,阅读画报、图片

我们可以借助于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比较容易地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起环保意识。

3 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也能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美术、音乐、积木、办家家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例如利用旧报纸、易拉罐、筷子、杯子、塑料袋、盘子等材料做模型、小工艺品;在办家家的游戏里摆放妈妈用过的粉盒、雪花膏瓶、头巾、兜子等,让孩子们愉快地做游戏,使他们懂得废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4 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注重方法,灵活开展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幼儿,而幼儿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应注重方法,灵活多样,要让幼儿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树立榜样、共同参与

篇4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教育;渗透方法

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已经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强化资源国情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人类无节制盲目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严重,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合理利用与开发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家底,如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森林面积世界第五,草场面积世界第二,但不容乐观的是各种资源人均拥有量极其有限。由此,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而后深入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例如,在《水资源》的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时空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出我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紧缺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针对不同成因应采取的解决措施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可以用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加以说明,教师亦可及时补充,最后把缓解水资源紧缺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节约水资源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正确认识环保和环保问题,树立良好的环保觉悟,养成文明的环保行为习惯,从而投身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列。环保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取环保知识,形成环保意识、环保技能、环保心理和环保素质的教育活动。

养成环保意识是环保教育的核心内容。环保意识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源于人们对以往人类活动违背生态规律引发环境危害的反思:源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源于对未来人类发展必将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关注和忧患;源于对全人类及子孙后代的责任感。环保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环保意识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实施环保教育应成为环保工作的基础问题和首要问题。

三、挖掘教材环保内容

地理是“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以处于自然社会科学结合部为特色的一门课程”。为此,中学地理教学课程明确提出了其教学内容:“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点。”同时规定:“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使自然美和环境美相协调。”教学课程的这一规定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初中地理课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各种法规已经很多,1989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可是滥砍滥伐滥捕现象时有发生,滥排废气、废水现象屡禁不止,这是极为令人痛心的。因此行为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做环境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并帮助周围居民树立“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观念。

在地理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河流、湖泊、森林、气候、沙漠、矿产、人口等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进行环境教育的丰富内容。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结合教材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治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的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掌握观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基本技能。于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环境道德教育。为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当地环境状况,我组织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立社会实践小组,利用周六和周日时间,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实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85℅的受访者表示“当地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有80℅的受访者认为在保护环境问题上“政府与公民都有责任”,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4℅的受访者还认为,“政府要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从根本上防止水污染的发生”。最后调查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当地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对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有了新的认识。

篇5

每一次收集废旧材料,孩子们总会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老师要求带什么,一定都要找到,这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为了带饮料瓶,许多孩子们特地去买饮料喝完带来;为了带油桶,有的孩子让妈妈把油桶里油倒进另一个容器后,把“符合要求”的油桶带来幼儿园……

活动的初衷是通过收集身边不用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提升家长、幼儿、教师的环保理念,而在实践中,家长、幼儿却为了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常常“变宝为废”。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幼儿认知方面,幼儿的环保意识薄弱,对废旧材料的概念不明确,常常以完成老师的“作业”为目的;二是家长方面,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家长关注点在于配合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不了解活动的意义,未能敏锐地捕捉到在收集废旧材料过程中的教育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发起的活动是否顺利开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哪些有益的发展,忽略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的教育价值;其次,在收集废旧物过程中的家园合作意识停留在“我提要求、你去准备”的层面,即家长协助准备材料,缺乏教育理念的深入交流。为此,我们通过家园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家长、幼儿认识到收集废旧材料的意义,重新认识如何收集废旧材料。具体采取的策略如下:

一、改变家园合作方式,让家长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首先,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日常沟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收集废旧材料中的教育价值;其次,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播放如何利用废旧物的短片、图片,让家长体验各种废旧物品变废为宝的过程,并整理幼儿在园使用、改造废旧物的照片、视频,让家长更了解幼儿在此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再次,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亲身体验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改造废旧物品;最后,通过家委会活动、家教沙龙等活动,邀请家长分享自己与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小经验,并阶段性地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和家长的想法。

二、开展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幼儿所理解的“环保”大多限于不浪费水、电,少开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除此之外,他们感受最深也能亲身参与进来,且能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就是对身边废旧材料的收集与利用。但幼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收集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更多情况下是个“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让幼儿明白收集废旧材料的意义,通过集中谈话交流进行环保教育,观看环保教育视频,亲子外出参观环保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幼儿分享自己收集废旧材料的经验,邀请环保局的家长进行家长助教活动等等,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改变教师“通知”方式,让家长和幼儿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活动中通常是教师需要什么便请幼儿收集什么,如,美工活动需要纸盘,便发放通知给家长、幼儿协助收集纸盘。这样任务性的通知让家长、幼儿感到为难:“我今天没有纸盘怎么办?”“马上要了,我去哪里拿纸盘?”“要不要去买?”却忽略了身边可利用的其他废旧材料。因此,可以在开学初或每月初列出所需的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留心收集,也可鼓励家长幼儿随手收集身边可再利用的废旧材料,而不仅限于幼儿园的活动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合作与教育思路的调整,班级的材料架上的废旧材料更丰富了,家长们为收集废旧材料的苦恼减少了,家园交流的话题更多了,内容也更有深度,大部分家长们能有意识地收集各种材料,同时会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教育契机,并主动与大家分享,特别是交流自己家中的一些巧妙利用废旧物品的经验,也带动了幼儿的参与。许多幼儿能有意识地收集各种材料,特别是在美工活动中,看到孩子们主动把一些边角料收起来放进材料架上,在生活中将保育员随手丢弃的瓶瓶罐罐捡起来洗干净,把自己的零食盒子、果冻壳、旧玩具带来幼儿园……让我们甚是欣慰。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环保意识家园共育

幼教工作者眼看着当前地球环境日益恶劣,环境资源日益减少,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组织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班是怎样开展这一环保主题教育活动的呢?下面我就谈谈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自然资源,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自然现象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资源。如: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随季节不同而变换,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带领幼儿去田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种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种植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可以在幼儿园的植物园种上些果树、蔬菜、水生植物等,以打开幼儿通往大自然的窗口。还可以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这些真实丰富的资料,会让幼儿在慨叹自然界神奇的同时,油然而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强烈情感。

二、巧用废旧材料,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废旧材料是指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多数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只有个别有环保意识的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其实,每种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

1.废旧报纸。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我们把这些报纸都收集过来,变成了一个个好玩的纸球,更可以让幼儿把废纸团成纸球,和家长一起踢球、抛接球、投篮等,训练孩子身体大小肌肉的力量和肢体的柔韧性,并于无形之中使幼儿体验制作的成功感,进而培养幼儿做事的自信心等。

2.废旧牛奶盒。在小朋友喝完牛奶后,我们把牛奶盒洗干净,变成一个个好玩的玩具,如一个个小小的跨栏,让幼儿练习跳,跨的动作,又如高高的山洞,让幼儿钻一钻,再如一个个小小的飞盘,让幼儿锻炼自己的手部力量。这看似没有用的东西,经过老师的巧手,马上就变成了好玩的玩具。

3.塑料瓶类。利用瓶子进行颜色、大小、高矮、粗细分类,训练幼儿的感知;瓶盖与瓶子的配对,训练幼儿用手拧的技能和各种感知训练;还可以把瓶子挖开一个缺口,贴上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训练幼儿用手指捏、用手抓、用勺子舀、用筷子夹等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可以教幼儿认识农作物的名称、教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名称,进行热爱、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教育;可以把瓶子里放入不同量的粮食,通过晃动发出声响,训练幼儿的听觉;可以把瓶子里放入水,做成扁担让幼儿用双肩挑,训练幼儿行走的平衡能力,或用双手提着走,训练幼儿手臂大肌肉群的力量、或放在背篓里,训练幼儿的负重能力。

三、在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亲近自然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

游戏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如:玩环保棋、环保迷宫图。正是这些集亲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四、开展环保小制作,家园同步进行环境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环境里与幼儿园达到教育的一致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保知识,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亲子活动。

首先,结合我园的教研专题“绿色生活与幼儿发展——幼儿绿色生活情感培养”,进一步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帮助幼儿做出合理利用废旧材料的环保行为,我们中班阶段特开展了“绿色环保家园亲子制作比赛”。这样的活动不仅进一步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密切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到简单的环保知识。接着,我们又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了“亲子传情·绿色相伴”庆“三八”家园活动。孩子们和妈妈、奶奶们一起来到操场上,参加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接受了园长的节日问候和祝愿,倾听了徐园长介绍我园创建省绿色幼儿园所开展的或即将开展的一些绿色环保方面的活动和对家长的倡议,最后一起在“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和“与绿色同行,当环保卫士”的横幅上签名,共表参与绿色环保的决心。

篇7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件事关能否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的关键,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保教育务必从小抓起。

2 化学课程中可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内容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采用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下表是现有初、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

教材内容 可渗透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上述内容的渗透,不仅巩固了所学化学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辨证唯物思维,即“物质具有两面性”: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环境破坏的过程,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环境问题,若发展中不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人类最终有可能毁灭在自已手上,通过渗透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

3 化学教育中如何渗透学生的环保意识

3.1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点,从初中学习的空气、一氧化碳到高中学习的农药、石油、煤和醛、酮、腈类等,几乎每章节都可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环保意识。教师可在课堂上运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联系的环境污染及防治事例,以生动丰富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环境”,明确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清SO2和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和CO的产生及S02和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又如在讲解废弃金属对环境影响一节时,还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电池的结构,指出一节废弃电池的渗出液可污染5平方米的土壤,6吨地下水。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随手一扔,也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养成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

把环保教育寓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利于长期坚持,符合中学实际。

3.2 利用化学实验环节,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3.2.1 在实验操作中,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

3.2.2 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讨论、改进实验

尽管我们十分强调有毒气体和易挥发有害液体实验要在通风橱里进行,但一些演示实验或通风设备差的实验室,往往无法做到。因此必须改进实验设置,不让有毒气体扩散到空气中。

例如:实验室制氨气,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盐酸湿润的棉花球吸收多余的氨气;铜与硝酸反应,用透明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减少氮的氧化物对室内的污染。又如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特别是制备硫化氧、氯气等气体,铜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等实验,往往产生毒气,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导入相应的吸收液,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以上实验教学中,除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外,还应多花心血培养学生规范、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进而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4 结语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使学生对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并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篇8

关键词:环保意识;幼儿园;幼儿

每当仰望蔚蓝的天空,远眺翠绿的田野,总油然而生一种感觉:嘿!生命的世界多美好。

当历史跨入新世纪,人类升上太空,回头观望地球时,才惊异地发现自己正面临一个相当严峻且沉重的挑战,环境保护正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人口膨胀、森林锐减、水源污染、酸雨肆虐、垃圾成灾……做好环境保护,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深入开展环保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使知识、技能得以理解和掌握。实践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放手议一议

幼儿环保教育课题还是一个新领域,许多幼儿园只是盲目跟随潮流,而没有真正从环保意义上提高老师的认识,这造成了教师对环保教育片面、错误的理解。老师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告诉孩子要讲卫生、不乱丢垃圾,认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在这样单一、笼统的讲解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还是很薄弱,我们应当让环保教育渗透到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我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在班级提出“五会,五不”的要求:会正确用餐,不掉饭粒;会垃圾的回收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会主动如厕,不随地大小便;会轻轻走路、说话,不大声喧哗;会节约用水,不浪费。一日生活皆教育,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可以将生活中的小事转变成我们教育服务的良好素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我们在幼儿园设立了各种环保提示牌,如“爱护花朵,保护环境,美丽的校园是我家”等。我们还经常利用饭后散步、户外活动等形式,让幼儿议一议、说一说,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校园的美丽环境,拉近孩子与校园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美丽的校园离不开好的环境,美丽的环境要靠我们大家来创造,这样让环保之“花”在幼儿的心中开放。

二、携手做一做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我们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请家长配合对幼儿在家进行环保教育。幼儿园开展亲子小制作“水上世界――变废为宝”的主题活动。有一位收集名家说过:“收集也是一种能力,它能挖掘人的许多潜能。”所以我们放手发动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来参加环保制作,在我们的鼓励下,很多废物都变成了宝贝。有的把塑料瓶变成了潜水艇,有的用汽水瓶做成了摩天轮,有的用废旧筷子做成了大轮船……

幼儿在实践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和受到教育,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还在美术、音乐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如利用旧报纸、易拉罐等废品做模型、小工艺品;在娃娃家游戏里摆放妈妈用过的粉底盒、丝巾、围兜等,让孩子在愉快游戏的同时,也懂得了废品可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跟随走一走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会对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事物去追问、探索,只有具体形象的教育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带着孩子到校园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上去走一走,听一听喧闹的汽车鸣笛声、轰隆隆的机器嘈杂声;看看工厂里冒出来的浓烟是如何使我们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一片的,从而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看看工业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我们美丽港城的水源,还有满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了我们已剩不多的青山绿水……一些现实原因无法使孩子身临其境,我就利用视频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播放长江洪水泛滥片段,这个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常常能听到他们交谈洪水的故事,我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保护森林的教育,孩子都说希望人们不要再砍树了。这些适宜而丰富的内容,使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加强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以实际情况为着眼点,立足于未来,通过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环保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天比一天做得好,一辈比一辈做得好,让天蓝映碧水,碧水绕绿野,世界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 渗透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79-01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提醒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我国人口众多的,环保意识淡薄的基本国情下,加强环保教育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做起,高中地理课程存在一定的优势,教材与当今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挂钩,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且高中地理教学还能够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树立环保的理念,通过注意身边的小事来进行环保,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动员作用带动每一个家庭开展环保的活动,更广泛的达到环保理念的宣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是我国能够长远发展的前提,所以现在环境保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问题也是教育者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中国高中地理课程中体现环保意识现状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可持续发展使如今社会的发展主题,得到了世界上的广泛认可。从一个比较重要的角度来看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中国,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高,环境保护教育上更是如此,高中的地理课程是与环保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但是纵观我国高中地理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许多老师不能够正确认识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把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国地理课程把环境教育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上,没有做到引导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而是把知识死板的、硬性的传递给学生;高中地理的教学系统没有固定的环境教学计划,教学的过程和内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接受的知识不成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再就是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到环境教育中的频率较低,不能够培养人们在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合作意识,阻碍了学生在环保活动中的创新,不能够把促进环境教育很好的用在学生身上。

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保护环境,教育先行,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面对如今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越来越必要。

二、在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环境的一再恶化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教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工作是践行这一基本国策的需要,环境保护法也已经把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范畴中,环境教育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两个层面。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几乎存在于每一个章节:大气、陆地、海洋、人口、资源、污染等等这些教材上的内容都包含在环境中,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中教材是学生了解环境的窗口,也是接触环境,培养环保意识的一个与现实接轨的平台。鉴于当前高中地理课程体现环保意识的现状,进行教材的改革和老师教堂的授课来融入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要,而且环保教育内容是地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1.优化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我国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今的地理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目的,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不仅要继续采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还要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树立学生主动进行环境保护行为的意识,发挥高中地理学科的环境保护教育的功能。

2.结合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要学习地理,了解地理知识,需要第二课堂的辅助。高中地理教育中可以组织夏令营、生态旅游等活动,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进行实地考查,现场讲解,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这些自然景观与环境保护的生态关系。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不断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并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3.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用切实的行动升华环保意识

(1)倡导学生每天做一些随手可做的环保小事。比如,在室内栽花养草,净化室内空气;生活中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能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木材资源;文明出游,避免旅游污染;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参与到世界环境主题日,开展环保教育。比如参与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都结合环境主题,进行环境保护的讲座活动等。

(3)老师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如利用幻灯、黑板报、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知识,以及经常告诉学生国际上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等。

结语:

利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很大的优势。在教学中从学生抓起,利用学生带动身边的不同的家人,逐渐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我们美丽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新红.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科技信息.2010(17)

篇10

环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环境的存在状况对于人的需求是否有用或能否有利于人的发展的一种评判标准体系,主要是讨论人类是怎样看待世界,他们认为自己在地球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他们心中什么样的环境行为才是正确与错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是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环境教育关系到环境质量,也关系到人口素质,更与“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校园”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保教育对于个人来说,是一项终身的教育,而环保意识要从小事做起。

由于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差异,幼儿的环境价值观基础又各不相同。首先,来自农村的幼儿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模糊,潜意识里对环保的重要意义缺乏先入为主的先天教育;其次,部分家庭缺乏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甚至还会出现抵制环境教育的现象;再次,环境教育受到投入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容易停留在语言、文字和简单的课堂模拟层面,缺乏一个行之有效、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最后,尽管环境保护已经达成了社会的普遍共识,但不同的社会组织对环保缺乏一个统一的行动标准,使得幼儿在面对不同场景下的环境行为出现迷惑不清等等问题。

二、幼儿环境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园幼儿的环境价值观状况,我们通过活动的组织进行了有意识的观察,并组织了问卷调查工作。

(一)活动案例

一次我们大班幼儿去公园踏春。幼儿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坐在草地上享受温暖的阳光和美味的点心。许多幼儿吃完点心后,把牛奶瓶、饼干包装纸、餐巾纸乱扔,显然这很不正常。询问之后,我们发现幼儿的答案各有不同。有的说,“明明也在扔,琪琪也在扔”(从众心态),也有的说,“这又不是在幼儿园,不要紧的”(场景差异)。从场景差异中我们分析到,在幼儿园的场地和花坛里乱扔垃圾是得不到“大苹果”(一种奖励标识)的,而在校园以外,幼儿认为幼儿园的制度就无效了,随手乱扔垃圾也就没有人管了。

(二)调查分析

因此,为了解幼儿环境价值观,我们对大班194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对于垃圾分类,如废报纸、废电池、废弃易拉罐等能正确处理约占22.25%,还有约77.75%的幼儿选择丢弃或者不知道怎么处理。

对于一次性用品的危害,如一次性袋子、卫生竹筷等,十分了解并不选择使用的约占21.58%,还有约78.42%的孩子没有意识到或者知道却不采取行动。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班的幼儿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孩子懂得理论,会说,但是不一定做得到,只停留在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大口号上,真正把环境意识内化为教育的工作还有待教师加强。

三、幼儿环境意识的“三阶段教学法”

经过多年的环保教育教学尝试,笔者以园本礼仪教材《倡环保,从小事做起》为例,通过“三阶段教学法”,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一)第一阶段: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和动物主题“蚂蚁”“蜗牛”,主要围绕观察大树和身边的小动物开展。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在观察大树时非常认真,却踩坏了树旁边其他的绿化;请孩子们收集树叶时,会产生矛盾,是采树叶呢还是捡树叶;幼儿对研究蚂蚁、蜗牛很感兴趣,但是一旦抓来了蚂蚁、蜗牛,却常常被养死了。

因此,教师开展活动时要强调“观察研究要以爱护身边环境为前提”。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活动前的教育非常必要。可以请幼儿自己说说在观察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第二,指导收集方法,如收集树叶时要求捡一些刚刚落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树叶,指导饲养蜗牛、蚂蚁的方法。尽量把前期的工作做到位,并让幼儿清楚:教师这样详细指导大家的原因是想使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第三,尽量减少研究对象的浪费。把原来每人收集树叶数量减少,同一种树叶收集2~3片,蚂蚁、蜗牛改为收集1~2只,观察过后及时送他们回大自然,不要把他们养死。

(二)第二阶段: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倡导环境教育的渗透

我园倡导“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注重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洗手时节约用水,爱护幼儿园花草树木。本学期我们对幼儿的点心和午餐进行了创新,让幼儿以自主的形式进行,倡导大家光盘行动,树立环保意识。

一是加强菜谱管理。幼儿园专门组织有家长代表的膳管会,制定菜谱,全镇统一,幼儿园菜谱做到品种多样,搭配科学,安全营养,菜谱两周内不重复,并尽可能选择幼儿最喜欢的菜品,提高饭菜可口度;膳管会专门对剩菜剩饭做认真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菜品,改善菜品口味。

二是培养环保、节约、健康用餐的习惯。以前幼儿点心和午餐都是教师统一分发,浪费现象较多。这学期我们开展幼儿自主午餐和点心,提供的食品品种丰富、花式多样。开始的时候,幼儿就餐兴趣很高,有的幼儿喜欢吃的菜拿很多,结果吃不完,后面的小朋友数量较少,于是,教师让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又不浪费”。大家都认为,先盛少一点,吃完以后再添加,好吃的要大家一起分享,各种菜都有营养。结合《各种各样的粮食》《样样饭菜吃得香》《看谁长得高》等教学活动,教师教育幼儿均衡饮食、健康饮食,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理念和生活态度,克服偏食挑食陋习。

三是以自助餐形式增强用餐环保能力。幼儿开展自主午餐,在自主选择的同时培养了幼儿谦让、等待、分享的好习惯,大家都认同按需取食、少量多次的就餐习惯,切实实施“光盘行动”,真正把环保节约用餐化为幼儿的自觉行动,同时在全园各个班级中,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评比活动,让幼儿的就餐真正讲卫生、讲秩序、讲节约、讲环保。

(三)第三阶段:家园合作中,推动环保教育的养成

首先是通过园本礼仪课程《倡环保,从小事做起》,激发幼儿关注身边的资源。幼儿园专门设计了材料回收箱,每个班级根据教学主题活动要求,向家收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废旧的矿泉水瓶做成了小推车、登登乐,奶粉罐投放在堆堆乐中,旺仔牛奶罐做成了梅花桩,棒冰棍成为幼儿区域活动中自由拼图材料,废旧轮胎被放置在幼儿园围墙边,各种纸管被投放到公共区域活动中。利用废旧物品丰富了幼夯疃材料,美化了环境,还让幼儿体会到废旧材料能变废为宝,让幼儿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丰富了幼儿想象力,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树立了资源再利用的环保意识。

其次,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家长环保理念。在镇政府组织的教师“环保志愿者”队伍中,我们邀请家委会主任和幼儿一起,拿着扫帚、畚斗、钳子等卫生工具参加扫大街、捡废纸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更多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有的家长说,孩子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以后不乱扔废纸,再教育家里的爷爷、奶奶不要乱扔废纸,垃圾应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