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普查细则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普查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普查细则

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岗位责任

根据国务院、省、市方案和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乡于2006年12月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乡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由统计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并选调四名业务精、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为工作成员,各村也分别成立了以村文书为普查指导员的农业普查队伍,均抽调了文化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人员到各村做普查员。2006年12月18日**乡召开了农业普查工作会,全面部署了乡农业普查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岗位责任制,乡普查办要求参加本次农业普查工作的单位和全体普查人员,要明确各阶段及各工作环节的任务、内容和要求,规定了各阶段工作完成的时间及其职责范围,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同时为确保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建立了质量控制制度,实行了目标责任负责制,明确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各自责任,增强了各级普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为普查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造了条件。

二、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支持

广泛宣传是搞好农业普查的基础。为把这次农业普查工作做实做细,乡农业普查办公室制定了相关的宣传方案,采取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强化宣传工作的力度。从农业普查正式启动后,全乡共召开各种宣传动员会3次;出动宣传车8次,挂临街横幅6条,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在宣传动员会上,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乡人民政府陈祖斌乡长就全乡农业普查作了重要讲话,将讲话内容录制后通过乡差转台传达给全乡老百姓,号召动员全乡人民积极参与支持这次农业普查,进一步使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普查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普查户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大力支持。

三、农业普查基础工作程序化,业务培训多元化

1、根据县农普办的安排,结合本乡实际,**乡农普办要求各村认真做好普查区域划分、普查区域图绘制,选配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健全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确保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2、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要求授课人员认真吃透《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方案》和《**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培训材料》内容要求,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普查方案及实施办法和细则,具体讲解普查表的范围、内容、指标解释、审查关系、填表说明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调查对象的界定,普查小区图的绘制、摸底表的填写,农业用地界定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重点培训和讲解。同时结合实际,对农业普查各阶段和各环节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和说明。实例讲解准确到位,还请县农普办业务指导人员现场答疑。乡普查员培训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如何做好清查摸底及普查区、普查小区地图绘制工作,第二阶段为如何做好入户登记工作,第三阶段为如何做好正式普查表预填处及编码工作。培训结束后,还组织进行了入户实地调查登记。

四、严把数据质量关,加强对编码质量复核

**乡通过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3月底基本结束,经初步的质量抽查,发现农业普查表与摸底表有个别指标不一致现象,乡农普办马上召开全乡农普会,严格要求普查表与摸底表必须保持一致性,另外对于编码工作进行了工作布置,要求各村在编码时采取集中制,编码人员全部到乡政府统一编码,统一要求,统一标准。为能更进一步保障数据的逻辑性、准确性、一致性,要求各村互审、互纠,乡农普办的4位工作人员对全乡22村的所有普查表进行一一审核,进行了一审核,二复核,三确定。正因如此,为最后的光电输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阶段的工作的保质保量

篇2

一、切实加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高度重视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36号),出台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等文件,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我市的普查方案,按照市政府通知和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方案》。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实施。普查和清查阶段的所有工作均要求普查员逐户进行。在20*年5月底前,要向国家普查办和市普查办上报第一次数据录入结果;20*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次数据上报。会后,县直各相关部门要抽调1-2名业务精熟的同志专门配合普查工作,组成县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协调组织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成立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队伍,并加强培训,为下一阶段的普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充分认识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国务院决定于20*年-2009年利用三年时间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这也是国务院确定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而且变动频繁,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新的工业污染源不断增多,现有的环境统计调查已难以满足形势的需要。开展全面的污染源普查,对提高环境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污染源综合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意义重大,是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有关要求,此次普查的对象包括全县区域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以编办、工商、民政等部门审批的名录为基础,普查工作分清查和普查两个阶段,清查阶段要按照清查细则要求逐一查清全县区域的所有污染源,清查结束后从清查名录中整理出普查名录,并于近期正式启动普查。

此次全国性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时间要求紧,关系到环保工作的长远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普查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项工作进度滞后、一批企业数据失真、一个环节疏忽错漏,都会影响污染源普查结果的整体质量。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敷衍应付的思想,高度重视,从严要求,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上都精益求精,确保普查工作高效高质完成。

三、凝聚合力,力求取得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篇3

今天的会议是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召开的,主要内容是对全县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国务院决定于20*年-2009年利用三年时间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这也是国务院确定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而且变动频繁,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新的工业污染源不断增多,现有的环境统计调查已难以满足形势的需要。开展全面的污染源普查,对提高环境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污染源综合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意义重大,是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有关要求,此次普查的对象包括全县区域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以编办、工商、民政等部门审批的名录为基础,普查工作分清查和普查两个阶段,清查阶段要按照清查细则要求逐一查清全县区域的所有污染源,清查结束后从清查名录中整理出普查名录,并于近期正式启动普查。

此次全国性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时间要求紧,关系到环保工作的长远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普查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项工作进度滞后、一批企业数据失真、一个环节疏忽错漏,都会影响污染源普查结果的整体质量。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敷衍应付的思想,高度重视,从严要求,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上都精益求精,确保普查工作高效高质完成。

二、切实加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高度重视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36号),出台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等文件,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我市的普查方案,按照市政府通知和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方案》。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实施。普查和清查阶段的所有工作均要求普查员逐户进行。在20*年5月底前,要向国家普查办和市普查办上报第一次数据录入结果;20*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次数据上报。会后,县直各相关部门要抽调1-2名业务精熟的同志专门配合普查工作,组成县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协调组织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成立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队伍,并加强培训,为下一阶段的普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凝聚合力,力求取得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篇4

一、普查目标

(一)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二)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各级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

(三)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

(四)提高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

(五)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的时点、范围、内容和纳入普查的污染物种类

(一)普查时点。

**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年度。

(二)普查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工业污染源,普查范围划分为重点普查范围和一般普查范围,分别做详细调查与简要调查。

(1)重点普查范围: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产业活动单位;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1个主要污染行业中所有的产业活动单位;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6个重点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2)一般普查范围: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普查范围以外的所有工业污染源。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禽畜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1)种植业污染源普查范围: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花卉、糖料以及麻、茶、烟草、中药材)和蔬菜作物(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根菜类、豆类、花菜类)主要产区。

(2)禽畜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范围: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动物园。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范围:池塘、网箱、围栏、浅海、滩涂、工厂化养殖厂(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1)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等经营单位;(3)医院;(4)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5)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区(县级市)、街道(镇)为单位,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和机动车污染情况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工业区集中污水处理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等;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种植业主要普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肥料和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期等;农膜的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秸秆的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使用量、回收量等。

(2)禽畜养殖业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禽畜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禽畜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分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等。

(3)水产养殖业主要普查鱼、虾、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鱼药使用情况,养殖进排水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包括: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种植业增加地膜残留量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1至2种;禽畜养殖业与水产养殖业增加COD、铜、锌等。

三、普查组织及工作任务

(一)基本原则。

在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部门分工协作,按照属地普查、属地填报、属地统计的原则,市、区(县级市)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普查机构任务。

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市普查办)由市环保局抽调5人,市统计局、农业局、卫生局各抽调1人集中办公。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由市普查办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和国务院《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根据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授权具体负责污染源普查的组织、实施、验收和上报工作;负责拟订我市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组织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组织普查培训;建立污染源普查“清查基础资料库”和“污染源普查底册”;对普查对象进行分类,向区(县级市)和各专业调查部门发放有关资料;指导选聘污染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各区(县级市)和各专业部门组织污染源普查资料采集填报和数据库建立;组织开展监测和验收、筹备相关会议、汇总和分析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普查数据库;负责指导和上报普查成果,并按规定普查相关信息;编制污染源普查工作简报。

(三)有关部门分工。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普查实施方案,安排专人协调具体工作,按照部门职能组织、指导和检查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积极参与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各部门分工如下:

1.有专业调查任务的部门。

(1)市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污染源普查。

(2)市市容环卫部门负责垃圾处理厂(场)普查和生活垃圾排放量调查。

(3)市水务部门负责生活污水处理厂普查。

(4)市卫生部门负责医院污染物、医用电磁辐射设备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普查。

(5)市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部分生活源和部分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普查。

(6)监测站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2.有工作保障任务的部门。

(1)市宣传、新闻出版和广电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污染源普查宣传的相关工作。

(2)市财政部门设立污染源普查专项工作经费,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及时拨付,监督经费使用。

(3)市统计部门配合提供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单位名录、2006年基本单位名录等与普查相关的基础信息,协助培训普查员,协助市普查办做好数据审核、统计与分析工作。

(4)市工商部门负责提供全市工商企业名录。

(5)市经贸部门配合做好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和应用,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6)市公安部门负责提供机动车登记基本信息,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7)市国土房管部门负责提供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单位基本情况。

(四)各区(县级市)政府任务。

负责本辖区内的工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普查工作,具体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组织选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数据录入员;组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接受省、市普查办组织的培训,发放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证件;开展清查工作,核定辖区普查对象的名单和性质,确定普查对象;落实普查工作经费;组织辖区的普查宣传;组织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格,并组织抽查、审核,及时补正;组织数据录入,建立污染源数据库,汇总调查成果,按规定要求上报;编报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机构,发动大专院校学生,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

(五)普查员任务。

1.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污染源普查知识,掌握污染源清查、普查、质量控制等工作内容和技能。

2.认真做好清查工作,掌握普查范围,熟悉普查对象基本情况,并向普查对象进行普查宣传。

3.向列入重点普查范围的工业源企业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分别发放《工业污染源普查详表》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表》,指导企业填报,并对填报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

4.向一般普查范围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普查对象分别发放《工业污染源普查简表》、《农业污染源普查表》、《生活污染源普查表》,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或经了解普查对象情况后代为填报;代填的数据要符合普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并经普查对象认可。

5.严格按照规定,坚持实事求是,现场查验有关设施运行状况,查阅相关原始台帐记录,做到不漏、不错、不重,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6.按照上一级污染源普查机构的部署,在国家、省、市各级普查机构进行普查质量核查时,配合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发现差错据实更正。

7.做好各种普查表的装订及交接工作。

(六)普查指导员任务。

1.积极参加专门培训,认真学习普查方案、普查表填报规定及有关技术规定和细则等,掌握清查、普查、检查、质量控制等工作内容和技能,辅助教员做好普查员培训辅导工作。

2.在普查机构统一领导下,负责协调本普查区的工作,及时将上级指示传达给每一位普查员,并了解和掌握普查员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保证清查、普查工作和普查资料交接的按时完成,确保普查员各项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按不低于5%的抽查率对普查员审核后的报表进行抽查)。

3.对普查员的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具体指导,发现问题认真查明原因,及时予以纠正;解答普查员提出的疑难问题,不能自行解答的问题要及时请示上级给予解决。

四、普查工作保障

(一)技术保障。

技术路线: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上级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

1.科学编制方案。各有关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污染源普查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分年度、分阶段的工作要求,科学制订污染源普查实施细则,并及时送市普查办备案。

2.加强监测。为加强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重点污染源监测情况,市普查办成立了污染源普查监测组,建立了普查监测联席会议制度和监测质量控制制度,对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进行抽测,解决监测技术难题。各区(县级市)也要建立相应监测管理制度,加强污染源监测工作,建立监测台账和数据库,定期向市普查办报告污染源监测情况。

3.加强宣传动员。各有关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加强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抓紧制订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普查宣传;要根据普查的不同阶段,突出宣传重点,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通过宣传使普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明确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4.加强培训,建立普查底册。市普查办负责组织市普查技术骨干人员接受省的培训,并对各区(县级市)聘请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确保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各地要根据市普查办下发的企业名录,结合统计、工商、经贸、环保等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确定普查对象,建立普查底册。

5.加强数据审核。市普查办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检查,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对于数据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区(县级市),市普查办要责令重新调查。各区(县级市)要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6.验收。各区(县级市)完成普查工作后,要按要求向市普查办申请验收。市普查办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污染源普查验收方案和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验收方案和评分标准,并对各区(县级市)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必须整改,直到通过验收。

(二)法律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开展普查工作,严肃处理普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经费保障。

我市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市和区(县级市)政府共同承担。各级普查办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预算中,分年度按时拨付。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订与评审,宣传与培训,入户调查,专用设备购置,数据录入与处理,数据库维护、检查、验收等过程的费用。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对各区(县级市)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实行补贴制度。具体原则如下:

1.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区(县级市)普查机构和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由市级承担。

2.市对区(县级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补贴,按污染源数量确定补贴数额,即区分重点普查范围的工业源、一般普查范围的工业源、生活源,由市按适当标准定额补贴。

3.其他涉及的普查经费由市和各区(县级市)各自承担。

4.其他专业调查工作,由各专业调查承担单位做出预算,由市普查办汇总、经市财政局审核。

五、时间安排

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年12月底前)。

1.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要在**年9月底前按要求成立普查领导机构,明确普查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落实普查经费。

2.制订普查实施细则。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要根据市普查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结合部门和当地实际,制订本部门、本地区的普查方案实施细则,并在**年12月中旬前送市普查办备案。

3.普查监测。各有关部门和区(县级市)要按要求开展普查监测工作,建立污染源监测原始记录台账及档案,及时上报污染源监测情况,并在**年12月底前完成本地区普查监测数据的整理汇总工作。

4.宣传动员。从**年11月开始,市和区(县级市)要分阶段突出重点,开展普查宣传工作。

5.清查企业、建立底册。各级统计、工商、经贸、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在**年11月底前向本级普查办提供普查基础资料,由各级普查办在**年12月底前建立本级重点普查及一般普查的污染源底册。

6.选聘普查员、开展普查培训。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要根据重点普查及一般普查的污染源数,按适当比例选聘普查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我市青年志愿者、环保系统退休干部、在校大中专学生、街道办事人员、工业企业环保专职人员中聘请。对普查人员的培训要在**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普查阶段(**年1月至5月)。

1.组织填报普查表(**年1月至3月)。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可采取集中辅导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普查报表填报工作。

2.建立市和区(县级市)污染源数据库(**年3月至4月)。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普查办要及时审核、录入、校验污染源数据,建立本地区、本部门的污染源数据库。

3.建立全市污染源数据库(**年3月至5月)。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要在**年5月20日前汇总并向市普查办报送污染源普查数据。市普查办要对各地报送的数据进行抽查审核,在**年5月底前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与汇总,建立全市污染源数据库,组织、指导普查源数据上报工作。

4.完成市普查工作报告与技术报告(**年6月)。

(三)总结阶段(**年6月至2009年7月)。

1.市普查办对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交流总结并验收(**年6月至8月)。

2.接受国家、省的普查验收(**年8月至12月)。

3.进一步修正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年6月至12月)

4.完成全市普查工作报告与技术报告(**年8月至12月)。

5.编制普查成果开发课题目录(2009年1月至3月)。

6.开发利用普查成果(2009年1月至7月)。

六、普查数据管理

篇5

一、开展污染源普查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有些企业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给环境造成了很多污染,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农民在农业种植方面,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其中许多农药使用农作物后,在粮食中残留了很多有害物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所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摸清各行业中的污染问题,是国家适时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进一步规范工业、生活、农业生产程序,管理化肥农药生产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__县地处黄河上游,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对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西部休闲水乡”的奋斗目标具有现实意义。从而,发展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成为摆在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及广大人民面前的一件大事。

二、健全组织机构是保障

我县被列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__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环保、农业的副县长担任,抽调环保、农林、畜牧、统计、计划、人事、工商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并在县环保局设立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农业组,农业组设在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各试点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为切实搞好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经费预算、来源与使用情况

自开展普查试点工作以来,我县在国家专项普查经费尚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通过借、贷、欠等办法,筹措普查经费27.6万元,主要用于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工资,会议培训经费,宣传费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购置,办公用品购买,办公房租用,车辆燃油费用和咨询费用开支等方面。经预算,20__年农业源全面普查约需经费39.9万元(详见预算表)

四、宣传、发动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20__年6月8日-10日,我县成功承办了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启动会议;8月30日-31日,县上组织召开由各成员单位、试点乡镇负责人、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参加的普查试点工作动员及培训会议。并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适时宣传报道污染源普查信息10多次。还将普查试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各成员单位、试点乡镇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年终进行量化考核。同时,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墙头标语、召开干部会、群众会、在县电视台上播放环保公益广告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义、目标对象及范围、方法步骤、技术规程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污染源普查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了参与污染源普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

由于我县试点的农业源普查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工作量相对较小,所以在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中,我们主要采取由普查试点乡镇干部负责的方法,普查指导员由分管农业工作的一名副乡镇长担任,普查员从熟悉本乡镇情况,且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好的干部中抽调,主要由乡镇的统计

员、农技员等担任,有效节约了工作经费。同时,从农业、畜牧部门抽调两名长期从事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对种植业源和水产养殖业源的普查自始至终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普查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六、培训的组织和实施

8月30日、31日,我县利用两天时间,举办了__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动员会及培训会议,由领导小组各成员、试点乡镇负责人、县、乡普查指导员、数据处理员、普查员等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普查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技术路线、普查对象清查、普查表格填写等内容展开。我们邀请了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组指导员(省农业环保站工程师)进行授课。集中培训结束后,安排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讨论,通过问答的方式,对单个问题逐一做出解释。同时,确定从事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典型农户各两户,由参加培训的普查工作人员一起入户进行实际普查操作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组不定期深入试点乡镇,对普查试点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在普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效保证了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也保证了普查表格的规范填写。

七、清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农业源单位清查的目的是查清试点乡镇辖区内全部产业活动单位(包括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规模化农场、分散农户、养殖面积≥50亩或工厂化养殖水体体积≥3000m%26sup3;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及其养殖规模≥10亩的养殖单位和养殖户)的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人等,确定是否纳入普查对象,形成污染源普查对象名录。在具体的清查工作中,我们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细则》中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分基础资料准备,入户走访清查登记,数据处理、报送、反馈,遗漏及新增单位增补,事后质量抽查五个阶段进行清查,主要采取县普查办公室农业组会同试点乡镇负责人、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把要抽查的种植业源清查对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确定为种植业源清查对象,并建立清查名录。在水产养殖业源的清查中,按照全面细致的原则,对试点乡镇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厂和水产养殖专业户一一进行调查登记,并建立普查对象名录。

八、试点普查的组织与实施

普查工作按照确定的清查对象,采取两名普查员携带清查工作中建立的普查对象名录同时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查看证件资料(土地承包责任书、水产养殖登记证等)、询问户主、查找化肥、农药、饵料等包装袋(瓶)的方式进行,对清查对象施用了某种化肥农药,没有保留包装袋(瓶)的,到附近的庄稼医院、供销部门调查,了解化肥、农药、饵料等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但是,有些农户文化程度有限,对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的认识不够,对化肥农药的主要成分及含量没有充分的了解,既是施用了,记得也不清。还有部分化肥农药供应商对所提供的商品没有详细的登记,特别是有些农药的包装上没有主要成分标示,主要成分及含量无从查处,无法填报。在普查工作中,我们按照首先入户普查,再填写草表,经过审核提出问题,然后再入户继续调查,填写正式表,经复核后录入、上报,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九、数据录入的组织和实施

这次普查试点工作的数据录入主要由农业组负责,为保证数据录入的顺利进行,这次普查试点的数据录入工作由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试点数据处理培训的一名同志承担,加班加点进行处理。数据录入严格按照普查表数据录入、批量复录、数据比对、审核、修改错误等程序进行,有效保证了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在数据录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业普查表中,我县的水产养殖业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加之养殖水平较低,所以普遍存在鱼苗投放少、养殖周期长、产量低的现象,所以按每平方米计算养殖水产品的重量数值小,大多数农户投放鱼苗、产出的数值在小数点后4位数,部分达到小数点后6位数,无法正常录入;水产养殖专业户表中饵料系数不能录入大于等于1的数值,同时渔药也没有相应的代码,无法正常录入。对录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请示省、国家污普办数据处理组予以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归类整理后,积极向上汇报。

十、总体结论与建议

在这次普查试点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要求开展了农业种植业源和水产养殖业源的普查,通过实际的普查操作,我们认为此次普查试点的组织管理、方法措施、原则要求及技术路线等,均符合我县实际,切实可行,便于操作。通过此次普查试点,有效发现了普查中出现的问题(在该总结前部分和技术报告中已提出),为进一步完善普查制度提供了依据,对明年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对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几点建议:

1、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培训时,建议培训层次不宜太多,层次越多,培训效果越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要适当扩大培训面,有利于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2、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中,印刷普查表格时,建议每本普查表格前只附1份填表说明,可节约大量纸张和普查经费。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普查舆论氛围,使被普查者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

篇6

第五次人普中的责任成本问题回顾

记得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一直到普查员,都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内容大同小异,包括入户率没达到100%,漏登率、差错率超过规定标准的,既要全面返工,又要追究领导责任。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们这里有一个普查员,负责某普查小区100户居民的普查登记任务。由于他低估了普查难度,刚登记10多户,就不干了,也没有向普查指导员汇报。好在指导员检查认真,及时发现了没人入户登记的问题,派其他普查员进行了补充登记。

如果就这个问题追究责任,那个擅离职守的普查员责任成本就是工作补贴300元,指导员的责任成本也就是500元左右。如果指导员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质量抽查恰恰抽中这个小区,居委会普查区全面返工,责任成本也就几千元,整个街道返工,责任成本就是10多万元。按当时的工资水平,镇、街道一级的领导肯定不愿意拿出10多万元聘普查员重新返工登记,并且政治成本更大,所以这一级所签订的《责任书》都起到了作用。但再往下层层签订的《责任书》,所起的作用就逐级递减了。

因此,确保人口普查的工作质量,不是层层签了《责任书》就万事大吉了。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包括其他大型普查任务,必须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扩大抽查面。在人口普查入户登记期间,各镇、街道级的普查办公室,要抽出一半的人负责业务咨询与指导,另一半人要天天下基层检查、抽查,负责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普查质量。

第六次人普落实责任成本的“十二字”方针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针对上一次人口普查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并需要统计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人口普查的组织领导。

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是保证人口普查成功的关键。

组织工作精心策划。包括准备阶段的组织,入户登记期间的组织,数据处理阶段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的组织等。培训讲解清楚,各项制度健全,要求明确,标准统一。

通盘考虑周密安排。指人口普查过程中各项工作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实施方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可以划分成若干工作阶段,但各阶段工作必须实现无缝连接。整体工作部署既要合情合理,又要考虑效益。比如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什么时间到位最为合适,就是值得认真分析研究的问题。到位早了,加大普查成本;到位晚了,有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篇7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县级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县人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12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12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秭归县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含放射源,下同)、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县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属国控、省控污染源、其他占全县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以及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可采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国家、省、市农业普查试点测试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县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普查年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按照国家统一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全县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年2月底以前,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编制普查表,开展普查培训。分类选择普查对象试填。

2、全面普查阶段:年3初开始,在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的基础上,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普查表的审核录入汇总工作,建立污染源数据库和污染源档案,由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办)进行审核验收。年3月底前各乡镇将本乡镇普查表全部收齐后上报县普查办,县属规模企业于年3月底前直接报县普查办。年4月底前完成普查表的审核及正式普查表的填报。年5月底前完成数据录入、汇总,年月6月完成验收。将数据上报宜昌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阶段:年底以前,建立秭归县污染源数据库,经上级核定的普查数据,提交报告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开展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普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县直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相关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二)组织机构。

秭归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由相关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工业污染源组、农业污染源组、生活污染源组,集中办公,统一指挥,县普查办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全国污染源普查行政法规、落实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相关文件精神;

2、组织拟订全县污染源普查方案,经秭归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印发实施;

3、制订和组织实施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实施细则、技术规定等;

4、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5、对各乡镇、各企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6、组织指导对污染源进行清查,正确填报普查表,完成数据录入审核,建立污染源数据库和污染源档案;

7、拟定普查报告,并根据县普查领导小组决定上报和普查数据。

普查中,在乡镇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及村委会等单位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设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县普查领导小组及普查办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重点产业活动单位应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相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经过培训后担任普查员。

(三)部门分工。

1、相关职能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秭归县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地方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协调落实相关事项,各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县环保局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县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订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培训,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负责对工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理设施普查的指导;

县广电局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参与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县发改局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县经商局负责督促工商企业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指导企业做好普查表的填报;

县公安局负责提供各类机动车数量等基本信息,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县财政局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资金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

县建设局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县环保局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

县卫生局负责督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污染源普查;

县农业局牵头负责农业源的普查;

县工商局负责提供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企业名单的核对工作;

县统计局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县环保局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其他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协调配合此次普查工作。

2、普查监测任务分工。

(1)工业源、生活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由县环保局组织实施;

(2)农业源由县农业局组织协调落实;

(3)新建项目以验收监测报告作为普查依据。

(四)培训工作。

县普查办负责全县普查指导员及普查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的填报方法,指标解释,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普查员要求:所有普查工作人员均需经过培训,并获得普查员证后方可开展普查工作。

(五)质量保证。

县普查办依据上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确定普查工作评价的标准,指导全县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县、乡两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乡镇及企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普查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普查表格填写不规范的均须再次调查或监测核实后重新填写上报。

(六)宣传动员。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国家、省关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组织开展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五、普查经费

本次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县财政安排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订,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县普查办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列入部门预算,分年度按时拨付。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篇8

其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利普查的有关会议和贵州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和安排部署我县水利普查工作。刚才,万勋同志通报了全国和全省水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很好安排,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县统计局庆瑜同志还就统计工作提出了珍贵意见,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动员暨培训会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希望大家要认真领会。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水利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全国水利普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局部。意义重大,既是对60多年来我县水利建设和发展效果进行全面检阅,同时还是大范围提高水利系统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全民水意识的一个重要的机遇。县水资源丰富,水环境保护,水土坚持压力大,搞好水利普查,有利于谋划我县水利久远发展思路,科学制定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维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开展水利普查是谋划我县水利久远发展的迫切需求。

水利发展正处于从激进水利向现代水利、可继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口和国家经济规模的不时增长,水资源形势更加复杂,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利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开展全县水利基础设施状况,系统分析城乡和水生态保护能力,谋划水利久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县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水利普查是完善我县县情县力基础信息体系的重要内容。

水作为战略资源,随着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日益加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水基础信息日益成为国情国力信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局部。近年来,县依照上级安排,相继开展了人口、土地、农业、污染源等普查工作,获得了大量县情县力基础信息。抓紧开展我县水利普查,获得与水相关的资源环境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能够有效填补我县县情县力基础信息体系中的水信息空白,为更加科学、更加全面协调地制订宏观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三)开展水利普查是争取和整合水利投资、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的必要条件。

将作为今后尽快开展各项水利规划和项目审批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水利普查工作是当前水利工作基础的基础、前期的前期、关键的关键。水利普查效果汇入国家、省、地和县水基础信息库后。对相关规划的实施和报批、水利建设项目的争资立项、相关渠道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发生巨大的直接影响,对全县水利改革和发展发生深远影响。

(四)开展水利普查是扩大水利影响、培养基层水利队伍的有效途径。

也是培养水利专业技能,水利普查的过程。普及水利知识,宣传水利工作的过程。开展水利普查,需要聘请和调动一大批县、乡镇及村组的素质较高的干部群众,作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参与水利行业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通过普查培训和实际操作,使这部分基层精英群体,对水利有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解,从对水利漠不关心到充溢感情,由外行变为内行,培养出一支“编外”基层水利队伍,为今后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水利工作开展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贮藏充分的群众技术力量。同时,水利普查对象众多、覆盖面广,水利普查为他发明了近距离的接触水利、认识水利、解水利的很好机会,大大提高公众对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关注、支持水平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抓紧落实,迅速行动。进一步完善水利普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共85套清查、普查及台账表、300多个普查指标,本次水利普查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河湖开发治理维护情况、水土坚持情况、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以及灌区专项、地下水取井专项等8项内容。涵盖了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普查对象涉及我县水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生产供应和消费各类供水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农村居民,需要国土、农牧科技、统计等各级有关部门支持配合、提供基础资料,需要大量的行政和技术人员和近300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一项十分繁复浩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水利普查工作,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协调机构,需要充分的人员、经费保证,需要高水平的水利专业技术支撑,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进度和质量监控体系、责任追究机制,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水利普查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迅速行动、抓紧落实,切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为下阶段清查登记、填表上报等实质性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充分准备、提供有力保证。

(一)落实好机构、人员和办公场所

去年8月份,依照省、地普查办工作部署。县政府成立了第一次全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由于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变化较大,今年1月份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空虚,组建了办公室,抽调了办公人员。截止目前,县县级普查做到四个落实到位”即机构落实到位、人员落实到位、办公场所落实到位、经费落实到位。这里我要强调的乡镇一级机构、人员和办公场所落实的问题,提两个要求:一是每个乡镇都要落实一名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分管领导来负责普查办日常工作;二是各乡镇要落实办公场所,实行水利普查专职人员集中办公。只有落实好机构、人员,确保有人办事,才干开展工作。

(二)着力做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和管理工作。

水利普查工作的骨干,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是普查初始数据的收集和校核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普查数据质量和工作进程。国普办2010年10月中旬下发了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通知》对该项工作作了详尽的规定:依照在地普查原则,县级及以下水利普查区域可划分为县、乡、村(行政村)三级普查区”:根据不同普查对像组织实施要求,分别在县、乡、村三级普查区设置相应数量的普查员”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乡级普查区至少配备3名以上普查指导员,每个村级普查区至少配备1名普查员”目前,县按要求基本完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初选和审核汇总、造册上报工作。所有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必需培训合格后聘用上岗,并将最终名单报县备案。县普查办要抓紧制定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管理规章和考核奖励制度,严格顺序、加强管理,要充分调动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普查工作规范有序、合法合规。

(三)有序开展水利普查培训工作。

国家级、省级水利普查培训巳全部结束。今天,目前。动员会后马上开展培训工作,此次培训主要是普查指导员,会后县普查办还将对各乡镇的普查员进行培训,各乡镇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当前各项工作,细化培训工作和人员安排,一定要组织好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使大家深入了解水利普查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组织分工和管理体系,熟练掌握水利普查的各项内容要点、关键环节与控制节点,切实提高水利普查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请大家按时参与培训,用心听讲、认真学习。

(四)认真制定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和计划。

依照省、地、县的统一部署,县已制定了自治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各部门要准确掌握水利普查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制定水利普查工作方案和计划,进一步明确普查任务,细化普查顺序、方法、方法。要按照省、地、县普查办的统一安排和要求,着力加强水利普查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办公、内务、档案、全会、失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水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做好清查登记阶段水利普查工作

水利普查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今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依照国务院普查办部署,清查登记阶段工作时间安排为:12月,完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县级第一阶段培训任务,并启动2011年全年台账建设工作;2-3月,做好与水利普查有关的经济、农业、国土以及取用水口、排污口等方面基础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等清查准备工作;4-6月,建立普查对象基础目录,形成清查名录,并逐级进行审核、抽查、验收和汇总上报,同时结合清查,开展局部普查数据获取工作;6-12月,由县级普查机构按要求确定逐一调查、典型调查和以村为单位打捆统计等各种普查方式的对象,分类实施全面普查,其中9-12月还要完成从县级第二阶段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各个工作方法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地区工作滞后,都将影响全县普查工作。各乡镇要严格依照统一的时间布置,严格控制关键环节和时间地点,进行倒排工期,科学布置、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水利普查工作同步开展、如期完成。

(一)明确责任。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及普查办所有普查人员要把此项工作拿在手中,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政策性强。及时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工作人员,落实责任,由分管领导和业务技术负责人全面协调,组织填报,并对所有统一数据严格把关。乡镇形成的普查表统一由普查办审核,村级填报的普查表由乡镇把关后交普查办审核。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要有任务观念和时间节点意识,依照省、地、县安排的时间节点,及时完成任务。

(二)认真普查。

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原则,水利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单位多、调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认真做好普查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填写、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学习普查总体方案,弄通弄懂各个专业涉及的普查内容、对象和技术标准,深入现场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登记,切不可闭门造车应付了事。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普查工作岗位责任制度、质量控制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加强审核把关,严格检查验收,提高源头资料质量,确保普查结果全面、准确、无漏、无错、真实、可靠。具体是实现五个百分之百。即:一是普查对象全面无遗漏,实现水利普查率100%二是普查内容齐全无漏项,实现资料完整率100%三是普查数据准确无错误,实现数据准确率100%四是普查签名真实无代签,实现责任真实率100%五是普查资料上报无返工,实现胜利保证率100%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对在普查中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必需严格失密。

(三)加强沟通。

强化协调配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确保形成工作合力。县财政局要切实保证水利普查工作经费;县统计局要负责提供全县所有统计资料及其他调查所需要关资料;县农牧科技局要负责提供农业调查及农业区划调整的相关资料,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县环保局要负责提供相关单位、企业的排污情况;其他相关单位也要按要求及时提供水利普查工作所需的相关资料,提供一切便当的条件和顺畅的环境,保证普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四)加大宣传。

篇9

关键词:乡镇统计;对策;基层工作

乡镇农村统计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也是国家政府决策部门科学化决策的依据。入世后,国外乡镇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同时数据的分析与对比也有了标杆与尺度,所以做好新世纪乡镇农业统计工作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方法落后与统计法制不完善

在农村,个体经营户的数量不计其数,各种农业经济利益主体逐步出现,再加上现行的农业统计工作大都选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基层上报逐级汇总的方式,从而导致农村统计工作开展越来越困难。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计方法表面上是上级对下级监督,下级对上级负责,数据汇总有根有据,符合法定程序;然而其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统计调查方法单一、陈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早已不匹配,数据的真实与可靠性严重失真,方法的改进刻不容缓。

在我国,统计法制尚且不完善,导致个别领导可利用自己的权力左右统计数字,严重影响了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乡镇村大量的实际数据和统计人员上报的数据存有差距,个别数据的差距还十分明显。在数据的使用上常常是按需而定,因事而异,加上各类考核因素的存在,造成数据使用的混乱、失真,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严重受到质疑,其权威性也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普查与年报数据脱离,指标乱而杂

普查与年报中的数据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普查和年报的数据脱离。例如农作物播种(粮食、蔬菜等)面积,牲畜(猪、牛、羊等)的饲养数等主要数据与年报相披露的数据差距十分明显。第二,在整个统计调查体系当中,普查的基础作用还没能树立起来。年度统计数据的收集以抽样调查为主,普查将为常规农业统计调查提供样框。但现行农业统计制度方法主体上仍使用以村起点逐级汇总上报的方式,这是普查数据与非普查年份数据难以衔接的根本原因。

指标杂而乱,报表类目繁多,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新世纪,乡镇农村统计工作要满足国家不同部门的要求,所以各农村的调查指标、统计整理过程逐步出现指标重复统计、指标名称使用不统一、指标排列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基层填表工作的不一致,数据指标的不对应,数据使用不方便。

(三)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当前,一方面乡镇农村统计人员特别是村级统计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统计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统计队伍稳定性差。大量统计人员一有机会就会投向其它岗位,且人员的变动随意性较大;再者,基层统计工作繁杂且任务重。一个统计人员身兼数职,日常事务繁杂,很少有时间从事真正的统计工作,更不要用说了解村情乡情,上报的数据估算成分较大,因而漏报、瞒报、虚报、迟报等统计违法行为时常出现。

二、乡镇统计工作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进乡镇统计方法,加强法制建设

改进乡镇统计方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面积调查工作的推广步伐,改进乡镇人口数据的统计方法。面积调查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方法,优点在于调查数据的可靠性与方法的成熟性。所以应该大力推广。由于乡镇存在着人口流动数量庞大等问题,因而农村人口的统计只要统计户籍即可,利用一般的抽样调查方法就可。

第二,完善粮食、畜牧等相关工作的统计制度,改进数据分布口径。一方面重复统计要尽可能避免。这需要县农业调查队与统计局全力配合。另一方面对规模以下畜牧业生产调查制度应当加以改进。针对零散的畜牧业生产农户,应当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1-2次/年),以节约调查成本。最后需要改进畜牧业数据分布口径。按季分布规模以上统计数据,计算年度数据时可以把规模以下数据再包括进去。

在统计方法改进的同时也要注重统计法制的完善。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加强《统计法》的宣传力度。通过《统计法》的宣传来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做到宣传和检查齐头并进,对违法行为进行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二)强化规范化统计工作,科学使用统计指标

规范化统计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依法规范统计资料。包括村级统计原帐,农户基本信息登记卡,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统计资料提供与,统计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其次,做好基础数据登记。农村统计调查面广,镇、村要根据需要,确定具体的项目及实施细则,做好各项基础数据登记。最后,建立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利用农业普查提供的抽样区,在非普查年份抽取一定比例的农户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准确地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经济效益。

规范化统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合理的统计指标。科学合理的使用统计指标,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指标名录库的建立,指标名称需要统一命名,而且要进行统一分类,然后再结合相关部门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样将易确定指标的属性。指标体系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仅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还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增加、减少。在指标的减少情况下,可以明确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并不迅速,而在指标增加的情况下,表明我国在农村农业统计中的数据在增加,从而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不断发展。指标增加要考虑数据取得的可行性,对没有条件取得、缺乏科学依据的指标要暂缓,避免造成数据质量下滑和不可用,给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带来误解,影响统计的诚信度。

(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

第一,成立乡镇统计信息办公室。由乡镇主管领导担任信息办重任,乡镇统计助理担任副主任,乡镇各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

第二,设置村组兼职统计人员。可根据基层实际情况聘用一些熟悉农村农业情况,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工作有责任心,对统计调查工作的人担任兼职调查员,给予一定补偿。

第三,狠抓统计业务培训。各级政府应抓好业务统计培训工作,实行定期轮训制度,结合上岗,任职职称评定举办专业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需要。

三、结语

只有真正认识乡镇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全方位从渠道入手花大力气搞好统计工作,才能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才能广泛服务“三农”树立起统计数据权威,为党政领导制定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农村统计调查数据。

参考文献:

[1]倪兴汉.美国的农业统计[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03):124-126.

[2]朱琳,刘仙俊.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1年四川科研生产考察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02):38-42.

[3]徐荣华.农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初探[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0):117-124.

篇10

各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考核内容

(一)统计网络(10分)。

认真执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镇(区)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政办〔〕88号)精神,统计站单独建制,有牌子、有公章(1分);配强专职统计人员,配好兼职统计人员(3分);村(居)委会明确统计人员(2分);统计经费列入镇(区)财政预算(3分);统计站负责人调动征得市统计局同意,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1分)。

(二)规章制度(5分)。

健全并落实统计报表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岗位责任制度(2分);对村(居)委会及规模(限额、资质)以上企业统计工作进行管理与考评(1分);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1分);统计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1分)。

(三)统计调查(20分)。

镇(区)统计站统一搜集、处理、上报、使用和综合管理全镇(区)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统计数据(2分);按要求上报月、季和年度统计报表(3分);认真执行统计制度方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行全面统计报表制度(3分);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单位实行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按月上报基层表,500万元~5000万元的项目实行季报,按季度上报基层表,500万元以下项目实行竣工时一次性上报,由基层单位填报500万元以下项目竣工表(2分);全面完成农业普查工作,做到不错、不重、不漏(3分);完成辖区内服务业普查工作(4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和质量评价,及时处理,每年有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报告,统计数据经得起检验(1分);全年完成统计分析报告2篇、统计信息(或工作动态)6条(2分)。

(四)法制建设(10分)。

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落实《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2分);配合市统计局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分)。

(五)网上直报(50分)。

以年底的统计单位数为基础,完成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直报(15分);完成全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网上直报(15分);完成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网上直报(15分)(三个网上直报要求详见各专业制定的相关考核细则);80%的专职人员配备计算机,80%以上的专职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3分);基本统计单位名录库每年更新2次(2分)。

(六)学习培训(5分)。

学习政治、经济、业务等知识,积极参加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3分);统计站工作人员2人及以上具有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职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