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3-04-09 08:3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继续教育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被称为“迈向新世纪的充电工程”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改变我国延续很久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实现会计队伍由“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解决会计继续教育问题,是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整合人力资源,做好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决策层会计工作者,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会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更应看到,我国重视并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毕竟起步较晚,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管理体制问题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更加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进行。
首先,事权与管理权脱节。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管人、管事,导致会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所在单位的各项要求。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人员教育,由于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权,对会计人员是否学习,考核约束没有力度。
其次,会计人员流动频繁,缺乏应有的监管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单位的成立与解体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其中必然伴随会计人员的就业与离岗,对于离岗的会计人员来说,失去了与会计管理机构的联系,从而也失去了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
投资不足首先,表现为个人投资不足。当前会计人员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尤为突出。如果让会计人员个人负担资料费、培训费实不现实,使得有些会计人员有意逃避学习培训。
其次,企业单位投资不足。现在的企业管理机制,使得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为会计人员学习培训提供资金。会计方面的各项法规和要求,在企业单位当政者眼中是苍白无力的,而会计人员更是无能为力。
最后,政府投资不足。作为会计管理监督机关的财政部门,没有把会计继续教育的费用纳入其专项的预算管理中,因此没有形成专款予以保证。这样“无米之炊”的会计继续教育事业难以形成良性发展。
工学矛盾突出
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会计人员自身力不能及的。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在学习期间遇有企业单位一些财务业务时,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需要而放弃学习。
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现实的。如何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十分重要。
改革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初始教育水平
会计继续教育,是对从事会计工作并取得会计证后的会计人员实施的教育工作。当前,我国会计人员所接受的初始教育主要来自于普通学历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还有少部分由在岗会计人员以“师傅” 的身份教出来的“徒弟”。会计人员接受初始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并影响其从事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并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效果产生长远影响。学历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学校用100%或绝大部分的时间来培养会计人员20%的业务素质”的情况非常普遍。改革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客,使学生不仅学会处理当前会计业务所需的系统专业知识,而且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会计信息支持的能力。同时也必须改革学校“照本宣科”、“释义教材” 的教学方法,以综合素质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开展会计教育,并以此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会计初始教育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各界选用会计人员时,必须保证其招聘对象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能力。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搞好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前提。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是继续教育的核心。根据会计人员所受初始教育程度的差别和按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所确立的工作岗位和目标也因人而异,以实现“补其所需,学以致用”的教育效果。
第一,以全国统一编写的会计继续教育教材作为各地区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学习材料。规划全国统一的中、高级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会计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由各省级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初级会计人员培训用系列学习辅导材料,形成有地区特色的初级会计人员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第二,在全面完成上述第一个层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工作不同岗位的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力争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形式灵活化,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
第三,以高级会计师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为培训对象,以高层次的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方面的课题研究为 重点培训学习内容,使其能够尽快对企业(公司)运营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解决企业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够纵览全局,创造性地开展会计工作。并以此带动和促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增加必要的投资,保证继续教育的经费需要
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解决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
1、各级政府应部分承担会计继续教育所需经费
在现阶段会计信息使用范围最广、运用最多的当属各级政府。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操作者,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增加对会计培训教育投资,作为会计信息使用“受益”的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这项投资。从当前财政预算安排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具备提供经费保证的条件和能力。
2、各会计单位应承担会计信息供给的主要成本
与产品成本、经营费用一样,生成并提供会计信息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企业获利和事业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作为会计信息最直接的“受益人”―企业单位,承担教育费用应是责无旁贷的。
3、会计人员以会计工作获取劳动报酬,应部分承担教育发展支出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生成供给的工作人员,通过提供此项劳务,获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成为此项工作的直接“受益人”,承担一些培训教育开支是应该的。
这样,由各级政府出资负责会计学习培训的组织管理费用,企业单位负责学费支出,会计人员负担资料费用,以此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所调查医院为南通地区三级中医院2所,二级中医院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入选标准:取得护理执业资格证书,参加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均至少接受过1个学时以上的中医护理培训)。共调查护理人员814人,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34.6岁。护理管理人员167人,临床护理人员647人。学历:中专136人,大专348人,本科及以上330人;职称:护士335人,护师244人,主管护师207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8人;工作年限:1一年281人,3一年213人,10一年97人,,15年223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项口;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现状(包括培训意愿、培训途径、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存在问题及提高培训效果的措施6个条口)。该问卷通过文献检索,结合本次调查研究口的自行设计,在相关专家审阅指正下修改完成,专家评定认为内容效度良好<CVI=0.87)。该问卷信度系数为0.890
1.2.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各医院护士总数的2000^'40%的比例抽取样本。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本次调查的口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答题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对象单独完成,规定时问内回收。共发放问卷842份,回收842份。由2人负责问卷回收,回收的问卷经课题组成员逐项核查,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70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然后导入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行统计描述。
2结果
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意愿:愿意710人(87.200),无所谓93人(11.400),不愿意11人(1.400)。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很好313人(38.500),较好239人(29.400),一般167人(20.500),不好5人(0.600),未选择90人(11.100)0
3讨论
3.1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表1结果显示,87.2%护理人员愿意接受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说明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求知欲较强,与唐秀琴等川的研究结果一致。院内培训(83.800)是主要途径,67.9%的护士认为培训效果较好和很好。业务讲座(92.900)、规范化培训(82.600)、西学中学习班(71.700)是主要培训形式。普遍认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不足(56.600)、教材缺乏(52.60o)和护士积极性低。
3.2不同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表2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和级别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状况中,中医院的培训途径主要是院内培训,三级西医院主要是自学为主。中医院开展业务讲座、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学习班、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岗前培训中医护理知识的比例均高于三级西医院;其原因可能是中医护理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级中医院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比例高于二级中医院,体现出三级中医院的中医理论和技术水平方面的优势。三级中医院认为培训内容单一和内容脱离临床的比例高于三级西医院和二级中医院。提高中医护理培训效果的措施,中医院认为丰富培训内容和提高积极性的比例高于三级西医院。
3.3提高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效果的对策
3.3.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人员不足是影响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效能的重要问题,与沈勤等困研究结果一致。加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川。建立中医护理师资准入制度,从教学能力、业务能力、个人修养三方面选拔中医护理老师川。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构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准入、选拔、培训、考核、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指标体系叫。
3.3.2提供高质量培训教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教育培训的系统性、规范性、实效性,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关键mo。口前,多家医院培训蓝本是2006年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m,应该及时更新。编写规范、统一的中医护理培训教材,要体现中医护理的特色,适用于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医院。
3.3.3针对不同对象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临床护士不分层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yz}。各家医院应根据分层培训原则,建立阶梯式培训体系,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初级以“应知应会”为重点,重在培训中医护理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和技能;中级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掌握专科专病、辨证施护、中医养生康复等内容为主,以“会用、善用”为原则;高级以“拓展研究”为重点,重在培养中医护理研究、教学、实践拓展等方面的专家型护理人才。
篇3
关键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和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1]。一个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靠自学和实验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易走弯路,达不到预期效果,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教教师的组成部分,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不可缺少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1现阶段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功利性思想影响学习效果
在高校实验室培训对象主要针对是青年实验技术人员,由于没有对其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薪金分配等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奖惩措施,所以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仅是完成学校规定的培训任务,结果往往只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效果。这种缺乏受训者积极主动参与的培训活动,出现学习中不认真,为应付考试而对其内容了解片面肤浅,很难使培训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一旦评上职称,就不愿进一步学习,此类继续教育无法在实验技术人员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形成长期的激励作用。
1.2非学历教育含金量低
目前继续教育形式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人员,为高校实验室提供充沛的人才基础,然而继续教育学历和实践应用水平与正规的全日制学历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继续教育学历含金量低,社会大众价值观念里继续教育仅是辅助教育,认可度低,因而呈现部门和学员都不重视的现象,并且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学历认定为统招全日制为主,这无疑反映出继续教育难以适应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的特点。
1.3继续教育教学方式与时代相左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是大学的科研水平的具体体现,然而在继续教育期间的实践教学是很难落实的,其所依托硬件设备与软实力在根本上是无法适应当前继续教育的实践教学需求,所以实践教学是影响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形式绝大多数是属于粗放式,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监控体系,甚至有些培训仅虚置教学监督部门,无工作人员和办公地点,使整个教学监控工作流于形式。在没有正规有效的教学监督情况下,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是不准确的,因此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2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日益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加大了经费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引进了大量的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组建高水平的实验室。新体系下的实验室势必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仪器维护知识,复杂的设备操作技能,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2]。另外,高校实验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将实验岗位视为教学辅助岗,由于高校实验工作不被重视,实验技术岗升职难,高学历人员更愿意从事教学工作,而不愿到实验室工作,导致目前实验室队伍专业水平低、实践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实验仪器设备结构日趋复杂,实验技术人员要不断关注现代实验技术、相关检测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尤其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验室后,加快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实验技术人员来说就提出了新挑战,实验技术人员必需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现代实验室教学工作,因此,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继续教育己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否则,必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
3.1加强道德修养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会把从事的工作视为毕生事业,才能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才会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作为新时代的专业人才,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储备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上,作为大学教师一份子,高校实验技术人还应在德性、智能、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情操上都有全面发展,并且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人。加强道德修养不能仅靠自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道德行为的制约是相当必要的。除此之后,道德修养还要通过他律的形式即道德培育、教化和监督来完善。在实验室队伍建设中,高校应从一贯追求“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减少或消除功利思想,注重德育建设,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良性竞争环境,同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鼓励以道德行为准则为基础开展科研工作,监督和制止败坏学风、有损学术声誉的现象和行为,使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能够在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信仰真理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3.2提高综合素质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综合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三方面。科学素质是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发的时代,高校实验室工作有时涉及多专业多领域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多学科知识,即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现代科学与人文基础知识、教育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现代信息知识、外语知识等。并具有把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还应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个合格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对实验室日常的管理工作熟悉,又掌握本岗位或本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精力充沛才能承担繁重持久的科学研究工作,没有健康的身体要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就成为空谈。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宽广的胸怀,诚恳待人态度,乐观向上性格,虚心好学品质,还有在工作和生活遇到挫折的高抗压性。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人产生对事业成就感,能从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乐趣,进而激发创造力。实验人员工作中会面对各类人员,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实验人员自身也有生活家庭琐事,实验室的工作压力大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易使同事间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实验人员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工作。
3.3完善实验技术
3.3.1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培训
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标准关系到实验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实验室仪器设备设计制造时,已经考虑到安全问题,如没有操作规程做指导,安全意识不强,是极易发生强腐蚀药品和有害病毒外泄,造成人身伤害。没有规范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害,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维护和维修成本,这必然极大地增加实验实训室的管理难度[3]。鉴于以上情况及弊端,高校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培训是必然趋势,高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对常用仪器设备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保养与维护;常用实验药品的性质及配置方法等进行培训,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常识性错误。
3.3.2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科学在飞速进步中把前人的假设变成现实,新技术,新课题层出不穷,为现代高校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提高科研水平,近年来高校不断引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管理和使用好这些设备,就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使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教学、科学和社会服务。但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同时也是教师的一部分,必将承担科研和教学双重任务,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应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比理论知识的获得要难得多,它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刻苦训练。因此,高校应多开展实践操作方面的培训,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英忠,卢泽楷.高校实验室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8):171-173.
[2]韩更生.对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89.
篇4
关键词:会计 继续教育 培训 模式 研究
会计继续教育,主要的教育对象有两类:一是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二是已取得或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主要的教育目标是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会计继续教育作为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计工作也逐渐走向国际。因此,要不断加强会计继续教育的力度,从而使会计人员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一、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1.相关管理部门认识不足,培训机构有待进一步规范。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虽然我国的财政部了相关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但是具体的会计管理部门并没有重视培训工作。根据相关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相关的单位支持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比例非常低,同时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同时,培训机构的设置极不合理,主要为会计事务所以及相关的社会办学机构,在会计管理机构所设立的培训点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尤其对于财务的管理,因此在整体上需要进一步规范。
2.培训模式以及内容单一,导致培训成本加大。由于受传统培训模式的束缚,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主要的培训模式是通过教师讲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在培训教材的设置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在培训内容上主要强调统一性,没有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因此培训的效率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种培训模式以及培训内容的束缚下,同时由于培训对象自身条件的约束,从而导致培训经费的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培训效率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导致大量资金的流失,不利于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1.创造了良好的培训环境。各个相关部门在做好网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培训对象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训模式的设置中,要尽可能地多样化、灵活化,从而使培训对象不受时间和空间以及教材的束缚,能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以及时间。同时,在网上进行会计培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不断进行知识的革新,从而使会计学习者能够不断拓宽学习视野,对知识能够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及把握。
2.提高了培训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网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还能够提高培训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在网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模式,在这种灵活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培训对象的自主探索能力,从而把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了自主学习模式,在整体上有利于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促进培训对象的全面发展。
3.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由于教材资料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对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传统的培训工作中,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注意适用性,这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网络培训教育中,由于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利于促进培训对象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降低了培训成本。由于开展网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在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务技能上做了系统的安排,从而形成了统一的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市场,从而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成本。
5.创新了教学手段。由于会计网络培训摆脱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培训对象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自由选择培训的时间、地点以及培训内容,灵活性极强。在这种网络培训的平台中,培训对象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使培训对象的学习更加方便。
6.完善了考核制度。在网络培训教学中,培训人员主要通过点播互联网会计课件,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网络系统会有相应的记录功能,在培训对象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培训对象学习的自觉性,进而提高培训对象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志峰.关于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继续教育,2011(12)
[2]郑秀英.论我国会计培训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2009(12)
篇5
关键词:继续教育;模式;发展模式
收稿日期:2007―04―04
作者简介:刘慧(1982―),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一、继续教育基本概念的研究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旨在抓住同类事物的共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关于继续教育的概念,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74年在其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对继续教育的概念作了界定:一是继续教育的对象,指已脱离正规教育的、已参加工作的、能负起社会责任的成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某些人(或某个人)在某阶段接受的正规教育(如攻读学位);在某个新领域进行知识的更新、知识的补充和知识的探究;在某方面或特殊领域对知识、技能的探究、创新和学习:“为了适应职业的转换和提高能力而学习”。(关世雄,1991)这个界定规定了继续教育的对象、内容和目的。该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虽具有共性,但它的含义很少得到一致赞同,因为“继续教育”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术语。因此,不同国家,对继续教育内涵的理解、说法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英国,继续教育泛指成人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在停顿一段时间后再接着继续开始的职业的或综合的教育。在美国,继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为更新,即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学习,是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泛的教育,使成人不断获得有关自己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增长对别的职业的了解。在德国,把继续教育置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之后,理解为人的第四阶段的教育。在俄罗斯,视继续教育为完善人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作为连续教育制度的个组成部分。在法国,继续教育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人适应不断转换的能力和适应新职业的要求。(吴智泉,2006)在日本,把继续教育叫做研修,即研究、进修,“主要形式有三种:在职培训、业余培训、自学和自我发展,自学可以与业余培训的课程结合起来,由政府举办内大学或大公司进行证书考试。”我国《教育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和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诸如此类对继续教育的定义,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各国对继续教育内涵的理解和侧重点的把握,体现了一国的国情。虽然目前在理论界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的正式法规(如《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87),《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2)等)却比较一致地认定“继续教育”是指“对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其实质是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所进行的延续性教育。
二、对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
1.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模式”在学术界的使用频率极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它是由模型转化而来,属于外来词。英语表达为“model”。其本意为尺度、样式和标准。我国学者在具体的研究中,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已赋予“模式”新的内涵。如《现代汉语辞典》将“模式”定义为: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研究认为模式的本质:一是用简化的方式,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进行清晰而简略的解释;二是来源于实践,是经验的升华,通过一定的条件又反馈到实践中,用以指导实践;三是规范的系统结构,是不同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四是标准范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和可效仿性;五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是动态平衡模型。
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一词,在国内不少研究论文提到,且有部分文章还以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为题。由于各专家学者对发展模式的内涵理解不一致,因而在论文中阐述的角度不同,对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就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是以办学体制为主线索,如刘长平的《我国继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中所提出的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有的是以办学形式为切入点,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者王爱义在《探索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一文中谈到以培训项目为核心作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及王华峰在《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指出: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岗位培训是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三大组成部分;有的则是从组织发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来探讨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如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杨永星与张素江《中国大学发展继续教育的模式及未来趋势》。此类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什么是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对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构成因素缺乏深入综合的研究。结合学术界的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发展模式是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和标准样式,发展模式是由发展的理念和原则,目标和战略、途径和机制等方面的统一体。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是以继续教育的未来为基点,在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为寻求持久竞争优势,实现主要发展目标而主动地、系统地的谋划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工作策略以及步骤方法等。发展模式应是实现继续教育发展的路径,这种目标不仅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引导资源的配置,而且有助于协调不同部门。
2.构成要素
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主要由战略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要素构成。发展模式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个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
(1)战略定位:是指继续教育长远的或一个阶段内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等。
(2)管理体制:是有关管理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管理组织制度的总称。任何一个管理组织都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即:一是有合理的管理机构设置;二是管理权限要明确、有权威;三是要有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流通;四是要有高昂的士气、氛围和工作满足感。管理体制对管理效能状况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管理体制是管理效能正常发挥的保证。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应是适应继续教育客观规律,并为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服务的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及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管理系统.
(3)运行机制:是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方式,即事物赖以运转的一切方法、手段的总和。运行机制必须合乎继续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4)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是继续教育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环节。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办学状况的评估、办学条件评估、办学机构工作评估、办学质量评估、办学机构效益评估五个方面。
三、国外实施继续教育的相关研究
本世纪6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重视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综观世界著名大学办学成功的经验,都强调了教学、科研与应用科技服务的办学目标,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继续教育内容。
在美国,高等院校一般都附设“继续教育学院”,有的增设“继续教育系”,有的设置一个中心,为本区提供学分课程和各种进修机会。据统计,美国有320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三分之二设立继续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中心。它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终身化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流行的教育思潮,对美国继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用。美国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每个人。在美国,参加继续教育是不分阶层、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区域和职业。任何人只要想学习或有条件和可能学习,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现有水平、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学习场所和继续学习计划;二是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形式。在入学形式上,学生入学不用参加各州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只需经过学校必要的测试后就可进入学校学习;在时间上有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在内容上既有职业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有生活、娱乐方面的知识;在类型上有研讨型、进修型、座谈型、专题型等;教学方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录音、录像带或卫星;三是实用的教育目标。美国人深受实用思想的影响,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是为了用,学的东西必须有用,否则就不学。因此,继续教育的目标往往是针对其工作部门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优化自己的专业结构,并要把它们立即应用于生产。从政府办学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市场发展的状况要求怎样,就设立什么样的继续教育机构,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四是丰富的教学手段。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不少大学利用现代化手段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英国素有世界继续教育之乡之称,其成人教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比较发达完善。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历来由地方教育当局举办和管理,按英国政府教育白皮书,从1993年起,继续教育学院不再属于地方教育当局而成为自主办学、独立经营的实体。作为法人代表,学院只有以下权力,向16岁以上的人提供教育和培训、聘用学院员工、自主与其他单位签订协议、管理学院财产和经费、扩展教育培训范围、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与当地政府联合办企业等。继续学院办学管理实行董事会制。董事会的成员一般10~20人,由企业界代表、地方企业与培训理事会代表、教师代表、地方社团代表和院长组成。学院董事会确定学院的办学方针并监督其实行,确保学院的办学质量。
在英国继续教育发展史上,政府主要通过研究和分析问题、制订法律和政策、财政资助、鼓励和引导组织及个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领导和组织实施继续教育的各种行动计划和活动等各种手段来发挥积极作用。在继续教育体系上,英国1944年和1963年法案,确定了继续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和1992年《继续和高等教育法案》颁布改变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教育当局“伙伴关系”的管理体制,中央收回管理权利,削弱了地方当局的权利,建立了由教育部、就业部、继续教育基金委员会、地方咨询委员会、地方教育当局、培训和企业委员会共同决策管理的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英国于70年代后开始继续教育的课程改革。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和1992年《继续和高等教育法案》颁布之后,英国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取决于主要的考试和审核结构,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学术和非职业课程,课程包括学术课程(开设普通国家教育证书A水平和LessCommonAS考试)、特定课程(提供在工作中学习的课程)和一般职业和娱乐课程(开设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三部分。(李斌,2003)
英国政府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同时,总是注意调动各种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关心和参与继续教育,强调继续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所以例如在20世纪80―90年代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制度使全英分散的部门或地方自行的职业教育(岗位)证书统一起来。该框架共包括三类证书:一类证书是普通教育范畴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和教育普通证书;另一类证书是完全针对就业岗位需要的国家级职业证书;还有一类是介于前两者之间,兼有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特点的、为适合16岁以上学生的升学或就业需要的国家级普通职业证书。并且,国家职业资格理事会制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职业资格体系,该体系共分11个类别、五个资格等级,五个资格等级分别对应于熟练工人、技术工人、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及专业人员。(陈礼,1999)与此同时,英国通过拨款、国家考试和宏观规划等多种手段,形成综合的调节效应,并成立“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以维护统一的学术标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静.论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6108-109.
〔2〕廖伟群.英国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04,8(上半月)34-37.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媒体编辑;继续教育
随着媒体编辑工作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全面的升级换代,对从事媒体工作的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和知识传播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的国家还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我国在这方面与之相比虽有不小差距,但近几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重要的规定和要求,如国家教委等六部委的《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对我国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的学历作了硬性规定,而广播电视行业协会对电视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有一些新的规定与要求。“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社会不断发展,学习永无比境。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更是对媒体编辑人员的要求。根据编辑工作的特点,在进行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合工作实际
编辑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具备高操作性的一门职业,强化对编辑工作人员继续教育是保障其时代视野与工作技能的重要方式,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与“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基于分析其现状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其综合素质。[1]
(二)抓住时展的脉搏
媒体是社会变迁、时展、时事动态、新鲜事物等的记录者,亦是社会大众乃至世界人民了解我们的窗口,担负着资讯传播、对外宣传、对内教育等重担。因此,作为媒体的编辑人员,除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外,一定要具备迅速捕捉社会前沿热点信息问题的能力。为此,媒体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紧握时展的脉搏,尽可能多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在学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进而从中总结出具备社会影响力或学术研究性的选题,以提升整个作品的价值。
(三)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前沿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新事物每时每刻尽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我们唯有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对媒体编辑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一定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瞄准社会上的一些新信息、新观念、新技术,争取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做到“杂”中求精。
媒体编辑人员覆盖层面较广,不仅有一线采编人员,还有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因层级的差异决定在培训管理内容与方向必然存在差异,需要做到有针对性。例如,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与方向在于视野的拓展、知识机构的延伸、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对于业务骨干,其培训和学习的重点应是学科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的协调发展;[2]对于一般编辑人员,其继续教育的重点应是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目前,编辑人员继续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完成:
(一)在职学历教育
一方面,国家对于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硬性规定,尤其是学历不达标或技能不足者,媒体单位必须充分掌握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相关培训计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训要兼顾编辑人员的实际情况,采用“不脱产”的形式以保证编辑人员的家庭生活不会受到较大影响,可使之在原岗位上以实践和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达到岗位需求。
(二)脱产学习
脱产学习方式由来已久,在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队伍管理之中运用相对较广,主要是针对学历层次不足或欲继续提升者而设置的。因为要脱离生产,该模式不太适合普遍企业而且员工亦不愿意接受。一方面是由于各个单位都是“一个萝一个坑”,一旦员工离岗,要再回到原来的岗位就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大多数参加培训的人员都已成家,要脱产学习存在许多实际困难。但是从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来说,这是最根本也是最彻底的一条路。
(三)专题技能培训
一般而言,当今职场人士大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但步入职场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与职业对其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结合编辑人员的特性以及网络环境的新要求,制定短期培训或专题培训或行业精英经验分享会等形式的培训,更利于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快跟上时代步伐。
(四)对比实践学习
因新闻媒体内容涉及面较广而且社会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节目或新闻均需通过相关专家或领导的审核之后方可对外。为此,编辑人员即可结合不同专家或领导给出的意见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以对比分析专家或领导的关注点以及给出意见的方向等,进而基于自己的分析以强化自我学习,不断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与网络的高普及率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拓宽了传播的渠道,对于编辑人员而言亦是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编辑模式已不适应时展的速度与需求,传统的编辑人员若不积极顺应时展的趋势,从在职教育、脱产学习、专题培训、对比实践学习等方式以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储备并提升工作技能,必然会被社会淘汰,也即强化自我学习以提升综合素质是应对时展的唯一良策。
参考文献:
[1]李崎钢.对编辑继续教育的几点想法[J].出版参考,2011(22):1.
篇7
关键词: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
中国纺织行业越来越具备国际性特征,如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的纺贸企业几乎都在走外贸路线,于是纺贸行业的外贸谈判人员的从业素质、职业能力也便成为纺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素来谈判类人才的职业能力养成单纯依赖于谈判实战的锻炼,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似乎显得并不急迫。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与多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推进,以上海自贸区为中心的江浙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纺织产业将会直接面对与外商的“零距离”接触,外贸人才需求将大量激增,由此外贸谈判人才的从业素质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绍兴纺贸产业的新常态,必然对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更高且更为迫切的要求。
1外贸谈判人员培养何以成为纺贸企业的当务之急
由于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各国都在通过诸多经济刺激政策希冀力挽狂澜,然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仍不可阻遏;国内经济也被迫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其产能过剩的困局,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也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往当出口经济受挫,则转而刺激内需保持经济的稳定态势;如今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外贸型经济仍然需打开出口经济的缺口来求生存。从当前的情形来看,由于出口增速下降,国内对高污染地方传统产业的整顿治理,绍兴纺织外贸企业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近期我国与多国陆续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使得纺贸企业迎来了最好的国际化环境,然而这当然对于当前绍兴纺贸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外贸业务员是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力军,甚至成为外贸企业打开国际大门的“黄金钥匙”。从外贸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一些纺织外贸企业对外贸业务员这些知识型群体的管理还存在种种问题:如谈判人员与外贸人员的分立现象,即一般外贸人员所承担的只是单一的外贸跟单职能,并不参与贸易双方的核心交易环节;其中的谈判功能多由外贸企业老板直接承担。这种分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外贸环节变得更为烦琐,及其贸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因为外企老板的谈判是一竿子买卖,谈完即止;而外贸人员只掌控流程,却不享有定价权和谈判权。又如只看重外贸业务员对纺织行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忽略外贸谈判各个环节中业务员应具备的特殊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外贸人员作为订单的直接关联方,不懂如何运用谈判技能去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张扬产品的特征,从而享有外贸价格的影响力,仅仅充当机械的传声筒作用,这无异于自折羽翼。在自贸时代,绍兴的纺贸企业如何通过充分激发每一份人力资源的潜力来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是摆在绍兴纺贸企业面前的一道大题。重新更换一批人马,动骨换血之途岂是绍兴纺贸企业堪能承受之重?于是,走纺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之路势在必行。当前,有关纺贸行业内的外贸谈判人员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仅仅被当作纺织行业内部职工一个可有可无的培训要点出现,[2]究其原因,在于这一类别的员工在各个企业中相对分散,且对谈判实务的重视遮蔽了外贸谈判人员知识更新的需要。但是对于作为绍兴经济支柱的绍兴纺贸行业来说,特别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绍兴外贸转型发展的新背景、新常态下,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问题却显得尤为凸显。在这一过程中,在绍高职院校需要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教育中起到主体性作用,主动承担起参与绍兴纺贸行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重任。
2高职院校介入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绍兴纺织企业的外贸业务正在迅速崛起,对外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绍兴众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但由于专业培养模式趋同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及职业能力不强。不过,无论从在绍高职院校参与还是从绍兴纺织企业的需求与承受方面来权衡,高职院校介入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需求维度,在当前市场经济紧缩、国际竞争与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尤其是面对欧元贬值、人民币增值等不利市场因素的重压下,出口受挫,昔日供不应求之势已不复存在,绍兴纺贸企业不得不面对买方市场的现实。纺贸企业受形势所迫,也在积极寻求破解之法,而开启“全员贸易”模式自是其选择之一。[3]作为其核心业务的外贸谈判人才队伍建设也将出现新的需求,即改变原来的外贸人员与谈判人员的分立状况,让权给外贸人员使其成为全能型选手,让其拥有外贸谈判能力,以应对每一个可能的商机。纺贸企业的这一异动鉴于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的惯性,新需求的满足最符合经济效益的途径依然是继续教育的方式。[4]在供给维度,在绍高职院校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需求,基本都开设了面向绍兴纺织业和商贸类的专业和院系,甚至有较为成熟的合作平台,如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绍兴轻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校已与中国轻纺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多角度、大密度的深度校企合作。如此,当纺贸行业有新的外贸人才培养需求出现时,高职院校自然应主动承接这一重任。高职院校在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国际贸易专业与商务英语等专业可借机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如增加外贸专业学生的谈判课程开设和谈判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出更称职、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铺平道路;亦可在毕业生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培训成熟的情况下直接向相关企业输送适应外贸工作需求的优质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缩短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与短期内返校接受业务相关继续教育的“返学”几率,降低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成本。
3高职院校参与绍兴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服务纺贸企业,通过为纺贸企业提供外贸谈判相关培训和输出优质毕业生等为途径的参与方式,借机构建出一种新型的双向校企合作机制,为绍兴纺织企业对外贸易谈判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服务,以提升纺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为在绍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高职院校有效参与绍兴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城校合作”途径。这里的“城”指中国轻纺城,“校”指开设相关的专业的在绍高职院校。以往的继续教育,多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即高职院校和相应企业的一一对接。但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都比较少,采取一一对接方式成本极高。因此,“城校合作”途径即在绍高职院校直接与中国轻纺城等更高层次的平台建立同盟关系,在轻纺城内开设“双元制”校企合作班,将分散于各个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聚集起来进行集中培训,如此既可节约成本、又解决了散点培训所不能的困境。第二,“培训超市”途径。即由高职院校析出外贸谈判主要相关模块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开发具备一定规模的培训包,供企业按照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将原来系统的培训内容切块,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企业在职人员自由选择,以适应外贸人员继续教育时间的零散性;还可以借助微课、慕课等当前的新型在线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将培训内容分发给企业在职员工,由其付费学习。总之,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软硬件相关教育资源为继续教育提供知识与场地支持,签订长期或定期培训协议或提供应急培训的预约服务。第三,“先行介入”途径。即由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开辟介入产业价值链的途径,如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开设纺贸类相关课程,在使毕业生打好语言基础与素质基础的同时涉猎更多的纺织类知识,扫除对纺织行业的一无所知,为企业输出更容易上手和更具竞争力的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业务相关人才。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真正切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一条关键途径,需要高职院校那些紧密结合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专业,特别是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输出人才的专业,重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出懂行业、精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在“先行介入”培养途径中,尤要重视其中的实训环节,例如可以引入“RolePlay”(角色扮演)教学法,一是由专业培训讲师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商务谈判技能培训;二是由实训学生相互之间针对具体的商务谈判案例进行讨论,并进行实地的角色扮演操练。[5]这一过程其实也可以由参加继续教育的在职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从而实现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未来人才的校企合作性实训的融合。第四,“紧急回炉”途径。即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外贸专业人才在从业后定期返校参与继续教育,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做持续性“回炉”再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其“职业性”,而职业属性本身是持续变动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随着产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所以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即系统性职业教育与带有终身学习特征的继续教育的捆绑性教育,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应对这一趋势提前做出回应。具体在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培养上,地方高职院校应与绍兴纺贸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长期的外贸谈判相关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以持续服务绍兴特色纺贸地方产业的发展。
作者:朱叶丹 高亚红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长亮.加强纺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5):630-632.
[2]李百桦.按需开展多功能继续教育为纺织企业服务[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1(S1):38-40.
[3]程洁.纺织特色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华茂校外学习中心为例[J].继续教育,2011(5):23-26.
篇8
关键词 移动信息教育 继续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解决和实现教育领域教学活动的“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一个基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解决方案破土而出,我们称之为移动信息教育或移动学习(M-learning)。
自上世纪末,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相继被适用于成人教育中,成为课堂教学以外的重要教育手段。近年来,随着无线移动技术、蓝牙技术、WAP技术、3G、4G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内外的移动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依托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移动信息教育,也成为传统教育中一种新的教育手段。
移动信息教育的出现,本质上是教育需求与移动技术发展的交互影响,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它的出现不仅带来了人们对学习观念的转变,还会促使人类学习环境的彻底改变。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心存疑问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非常适合于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进行自我学习。以上这些都非常符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的特点,所以移动信息教育方式是成人学习者接收继续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方式,必将为继续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1 目前移动信息教育的主流形式
1.1 基于短信SMS的应用
手机短信是目前普遍的通讯途径,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费用较低,用户数量也最多。通过短信系统,学校可以及时提供各种服务信息,但短信内容只能是文字,而且字数有限,所以应用范围限于通知的发送、简短信息的查询。
1.2 基于移动即时通信软件的在线交互学习
近年来,各移动通信公司及各大门户网站推出了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如飞信、微信、QQ等。师生可通过智能手机交互,实时收发信息、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强大,而且价格低廉,一经推出,迅速普及,应用范围甚广。
1.3 基于PDA和智能手机的在线网页信息浏览
PDA和智能手机可以看作“掌上电脑”,更新换代速度快,具有操作系统的程序扩展性,可以支持第三方软件安装、应用。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近年强势发展的PDA和智能手机来浏览网页、下载、办公、购物、游戏等。学生可以及时浏览校内资讯、教程、课件等。
2 移动信息教育的背景及应用于继续教育的定位
国外利用手持式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PDA等)开展的教育应用探索与研究开始的比较早,主要是由欧洲和北美等部分经济发达国家所进行的移动教育研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也较深入。国内对移动信息教育的研究始于2001年后,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相继展开。
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多为成人学习者,由于在学校的时间少,找到一个学习同伴和所需的学习资料,对他们而言可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同样需要老师或专家的指导及与学习同伴进行交流。对于成人学习者所面临的这个核心问题,移动学习是有力的解决手段。运用互联网,获取课程学习的相关支持,参与学习同伴的相互讨论,能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移动信息教育自身特点决定其更容易应用于继续教育。它能为促进成人教育发展带来可能,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方式用于系统的课程学习,一定要与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等其它学习方式进行结合,融于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之中。移动信息教育是网络远程教育的补充和优化,也将是网络远程教育的延续。
3 移动信息教育应用于继续教育的方向
移动信息教育操作应以简单为主,使成人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分散的小块时间自主学习。适用于知识点、提纲、音频、课件等的辅助学习。移动信息教育可以辅助成人继续教育,以个人的自主学习为基础,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环境等因素实施个性化教学。通过发展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成人继续教育的社会化、网络化,从而更好地整合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完善社会辅助教育的体系,给广大的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渠道,由此打造一个国家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社会学习平台。
4 结束语
移动信息教育方式虽好,但是还是要注重学习对象、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等问题。随着无线技术越来越普遍化,大有取代现有的固定通信技术之势,似乎预示着移动信息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虽然移动学习研究已经有一些成果.但还远不能与网络远程教育相提并论,移动信息教育真正进入成人继续教育还需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学习观念的转变。移动信息教育作为网络远程教育在移动通信时代的延伸,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挤身主流教育形式,并且移动信息教育自身特点也已经决定了应用于成人继续教育必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安宁.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2006(1):43-45.
[2] 蒋立兵,于凌云.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65-68.
篇9
关键词:医学 继续教育问题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01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医学继续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日益制度化、规范化[1]。但在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课程设置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 目前医学继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日益更新,医学技术也在迅猛更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更为迫切。但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大部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晋升职称或执业注册挂钩而不得不参加[2]。结果造成这些学员交费上学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学历证书或学分证明,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了轻松地获得学历证书或“挣”够学分,他们乐于追求只用交费而不用参加学习的“学历班”,而很少考虑工作的实际需要。
另外,有一些开办继续教育的医学院校培养目标不正确,把继续教育当作是学校的一个经济创收点,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责任。滥设点、滥招生,在管理上片面强调成人的工作、家庭等外在因素,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放任自流,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更谈不上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目前的医学继续教育是学校卖文凭,学员买文凭,教与学双方都把继续教育当作一种经济,而不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与提高。这种错误的认识只可能使医学继续教育名存实亡。
1.2 教学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从取得学分的意义上讲,课堂授课无疑是重要的途径,而对其效果则不应轻易下结论[3]。传统的、灌输式的医学继续教育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提高学员的“卷面成绩”,却不能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教学模式滞后,严重影响了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积极性。
1.3 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不同的医学继续教育对象,由于基础和需求不同,他们对医学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是不相同的。职称较高、学历较高的学员对新成果、新进展及医学人文知识的内容项目感兴趣;职称较低、学历较低的人员则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在内容设置上基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复制,仍然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学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复习。学员自身渴望获知的内容较少,没有考虑不同学员工作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学员对这样的继续教育没有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影响继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工学矛盾
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都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繁忙,另外,作为成年人,他们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者,工作和家务使他们缺少相应的时间来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工学矛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工学矛盾,学员更希望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来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参加面授或实训,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1.5 师资需求方面
在继续医学教育师资方面,卫生技术人员最希望参加本专业的高水平专家的指导与学习,切实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继续教育师资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校的教授与医疗岗位脱节,不少中老年教师常年得不到进修学习,原来掌握的知识已经过时陈旧,对成人教育的需求、成人学员的心理特点不能够完全掌握,完全按照普通学生对待,所授课程不能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刚开始从教,没有深入过医疗岗位,教学经验不丰富,实践能力甚至不如学员,结果造成学员厌学;第三,大部分学员希望向医院的知名专家学习,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很多专家实践能力较强,但长期不从事教学,无法系统讲授自身的经验,使学员学习如在雾里。
1.6 教材不适合继续教育的实际要求
目前,大部分成人教育教材为普通高等教学的教材翻版,内容相似,缺少成人教育所需的技能型和前沿性,没有考虑成人学员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需求,无法得到学员认可,学员对购买教材具有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2 对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2.1 提高管理人员、教学组织者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为保证医学继续教育真正达到其提高人员素质的作用,需要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与其年度考核、职称聘任、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注册等密切结合的有关规定,引导卫生技术人员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核,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对医学继续教育的认识,逐步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生教育,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4]。组织医学继续教育的院校应将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树立培养人才的继续教育观,不断探索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而不是经济创收的继续教育观[5],使医学继续教育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目的。
2.2 课程设置的优化
课程设置是继续教育的基础,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同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开设的课程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参加适合自身岗位需要的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位学员的最基本要求。对学员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课程设置上,参加继续教育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注重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扩充。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就应体现对学员能力的强化和提高。基础课可由学员通过多媒体教材或网络平台自学,以“必须,够用”为标准,专业课应多开设与能力相适应的专业选修课,如“专科技能培训”、“新仪器新设备使用与结果分析”等。
2.3 实现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网络教学与面授有机结合。采用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成人教育的网络办学平台,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由学员自行安排考核时间。网络课程的开通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有利于学员无法到校上课时在家自主学习,缩短在校学习的时间,缓解学生的工学矛盾。传统成人教育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往往局限于教材,较少有适合成人特点的含有导学、辅导、自测、应用等内容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学资源建设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这需要继续教育的开办院校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授课教师与课件制作人员相互配合,不断研发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特点的课件。
2.4 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继续教育教学的依据,也是学员们自学的根本。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要更关注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需要知识的重复,需要的是知识的更新和深入。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内容上要能够体现出最新的信息,在教材的结构上要图文并茂比较清晰,方便学员自学。一本高水平的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的价值决不仅仅局限于学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时的“即时效应”,更重要的是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后,贯穿于学员整个专业技术行为全过程而发挥的指导作用。因此,学校在选择教材时应多参考学生的意见,由学生集体选择合适的教材,也可由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继续教育的教材。
2.5 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合适的教学模式,但教学模式的发挥程度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教师素质的提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将师德作为首要内容,只有教师将教学作为一种责任而不是捞取报酬的手段,才能保证在教师教学中去主动思考如何提高质量,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二,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应通过轮岗的形式让他们在医疗岗位和教学岗位上双重锻炼,使他们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同步提高;第三,注重老教师的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对于毕业多年的老教师而言,学校需要提供机会使他们的知识能够与时代同步发展;第四,医院的兼职教师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需要学校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成人学员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做到教学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第十三次工作会议纪要[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6):64-65.
[2]岳岭.医务人员开展全方位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47-48.
[3]严慧萍.对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0):24-25.
[4]尹照玲,宋玉玲,李爱民.加强管理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J].中国医院,2006,10(9):52-53.
篇10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有组织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拓展创造能力和补充专业技术水平。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和理念,从而扩大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态度不积极。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即使自愿参加,其目的都很明确:要么为了拿文凭,要么为了评职称加分。而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自身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实际能力。因此,即便是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个别教师也是流于走形式,其实效不尽人意。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单一、培训师资不强。
目培训种类繁多但不系统,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时展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基本上是单一的讲授式,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员只能在下边被动接受,根本谈不上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好的多,因为其自身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没有专职教师,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几个有名气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大而全的东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全不能满足教师对自己学科新的教育理论接受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
3.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教师很难抽出专门时间来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安排在工作时间,很多教师只能调课,回来后加班加点,甚至挤占星期天给学生补课。如此,继续教育不仅不能实现初衷,反而给教师增添了负担。即便是有些培训安排在星期天或者假期,部分老师会因为占用了其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4.培训经费由教师本人承担,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校无力承担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的费用主要是本人自己承担。尤其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培训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无疑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层次不高但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较高,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对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然而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关于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不过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明确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2.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可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方法,是一条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培养过程以课程为主,并且较之学术型硕士,其更侧重于实践。同时,教师到大学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亲身体验大学校园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名师大家,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参加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时,学历层次的上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及社会地位,从而间接积极地影响到其教学的心态,提升教学水平。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教育专业硕士仅在在职中学教师中招生,小学教师尚未成为其招生对象,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使中小学教师均具备参加学习的资格。
3.教育行政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带头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要求,开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考虑培训的场地和时间,选择距离较近的培训场所,避免占用教师上课的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并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把继续教育切实办成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途径。
4.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