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09 16:3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继续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教育形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继续教育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再好不过的平台了。开始我认为这无非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又会流于形式罢了,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后来我觉得并非如此简单,领导及各部门指导老师都非常重视,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本次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对待。在几个月的学习培训中,本人收获很多,感触也颇深。
一、继续教育让观念更新
继续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对在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的一种提升模式。继续教育更加提醒我们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要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抓。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已任。
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每一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教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那就要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认真学生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的经验,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理论水平。教师除相信自己的能力外,还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好。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责任重大,不能旁看等待,先靠上一级,而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还有较多方面有待提高。这学期一开学就认真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同时积极同本校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经验,向他们学习,经常和大家一起备课,讨论这堂课该怎样上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来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继续教育让师德更尚
继续教育要求提高师德素质,立高尚的师德,树教育新风,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互动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古代教育家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当今教育专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些都是基于对教育对象本质和特征的科学认识,对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的揭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三、继续教育让经验更好
篇2
关键词:图书馆;继续教育;研究
一、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分析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构成的重要要素,列宁曾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员能从各个渠道持续接受继续教育,是图书馆不断发展的根本。无论从图书馆自身发展需求,还是从馆员职业素养提升都离不开继续教育的支撑。各图书馆对馆员继续教育,有以下途径。
1.图书馆系统内部业务培训:图书馆在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办馆理念的前提下,对本系统内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规划指导下,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制订教育培训计划,使继续教育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目的。例如:2018年6月26--28日,由河北省图书馆主办,秦皇岛图书馆承办的2018年河北省数图推广工程数字阅读服务推广培训班暨河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推广培训班中,通过4位国内资深图书馆专家的大量案例分析,为学员详细解析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开展的服务与活动及知名学者理论研究、新平台、新服务、新效能和数字资源和纸书采购的比较研究、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突围等。图书馆系统组织的内部业务培训加深了馆员对岗位工作的深层次理解,为今后公共图书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图书馆员根据自身岗位进行自主学习: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各级图书馆员根据自身岗位需求,自主选则相应的培训内容。通过自学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分为:①个别指导模式--通过正式的人员开发方案促进馆员积极进行个别指导的学习活动;②自修模式—根据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的学习教材,通过有计划地自学活动;③自学考试模式--通过自学,辅之以教师面授,或参加有关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例如:秦皇岛图书馆党支部自2015年开始为每个部室订阅《图书馆报》,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有3位馆员在此报发表文章。迁安市图书馆自2015年至今,始终坚持每周一闭馆集中学习或自学,所以每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河北省图书馆学会、唐山市图书馆学会征文中都有馆员获奖。自主学习模式实现了将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继续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图书馆理论课程教授模式:以提高图书馆员理论水平为目标,专门培训机构或大学为主要培训基地,对馆员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继续教育模式。包含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班和非学历进修等。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馆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这一模式的培训针对性不强。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图书馆的需要,把知识渗透到岗位情境之中,强化理论的应用环节,才能真正地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
4.网络远程教授模式:建立在传媒交互的基础之上,凭借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面授,以个别化学习为基础,更能体现学习者主体性的的教育模式。形式主要有:函授教育和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师利用网络远程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师生之间通过邮件或聊天平台沟通交流,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网络远程教授模式克服了传统教育存在的诸多不便,减少了时间、交通等带来的不利因素,为馆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良好空间。
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发展滞缓原因分析
目前,由国家教委和各级图书馆主管部门组织的多种类型的旨在提高整个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各类培训、函授班和进修,为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我国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是对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度完善、教育规模、计划实施等具体方面还比较薄弱。
1.由于没有权威性的、跨系统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导致继续教育缺乏宏观指导,还未形成长远的教育规划,培训内容不规范存在随意性。目前,虽然各地的图书馆学会成立了相应的继续教育机构,但存在管理体制分散和各自为政的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
2.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还未形成制度化,对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资格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1995年人事部颁发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但缺乏针对性,所以无法从整体上推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此外,图书馆员的岗位继续教育缺乏专业机构认可机制,这是造成图书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3.继续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把馆员集中起来当“学生”加以培训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主导性,很难全方位的顾及学员各自工作岗位的特殊需要。据统计,2003--2007年我国图书馆界举办的各类馆员继续教育培训班中,仅基础理论课程就占课程总数的42.1%。馆员参加培训后所学理论不能在具体工作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通过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综合素质的目标难以实现。
篇3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职教育也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理念以及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结合时代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的特征发展,并重视探讨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新理念
继续教育就是人类社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对象是已经走出校门的工作者,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换而言之,继续教育的涵义分为三个层面:接受教育的对象必须是成人,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一、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状
1.院校重视度缺乏
就目前而言,全日制教育体系是国内教育的主要体系,这也导致多数高职学校管理的重点对象是学生,而且多数继续教育开展并不是运用新的教育资源,而是采用过剩的资源。另外,重视度的缺失还体现在继续教育开展的资金缺失、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有些院校甚至连继续教育的基本设施都无法提供,进而导致继续教育推广存在难度。
2.教学的质量不足
就继续教育方面来说,其落实的主要目标就是强化教育效果。但是当下,很多院校对招生规范及拓展办学了解不足,而且教育的质量难以满足整体评估要求,再加上多数继续教育的教师属于兼职,在时间和精力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而继续教育只是单纯照搬其他一般学校的教育流程,缺乏创新与个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消耗殆尽,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效果。另外,在多数学生看来,加入继续教学只是单纯为了取得自己需要的文凭,对上课内容直接忽略,经常“逃课”,甚至还会出现教育“无人”的情况。尽管高等院校有考勤体系,但因为参与继续教育的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所以管制难度大,特别是学生对院校管制具有普遍的抵触情绪,导致高职学校无法严格管控学生的行为,办学难以达到预期的质量,优秀人才的出产量也较低。
3.整体竞争力不强
从古至今,学历都是就业的一项重要的敲门砖,我国大部分教育都是以“提升学历”为主要方向,这其中甚至包含了很多高职学校,特别是针对这些学校推行的继续教育模式也是如此。这也导致对“学生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忽视。另外,当前社会中一味以“证书战术”以及“学位战术”来增强自身竞争力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这样也会导致人才专业素质及技能的缺失。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理念主要是体现在“专业性、拓展性以及层次性”,这与继续教育的核心思想存在差异性,进而导致学生仅仅是获得书面化的知识,却缺乏实践能力。
二、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的新理念探析
1.按照国家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探析继续教学办学的新思维
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长期教育发展指导,教育改革要以“创新”为源泉。改革教育体系制度,鼓励学校大胆进行探析并改革,推进重要环节的改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办学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模式”等都是构建现代化中国特色教育制度。所以,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进行教学转变,改革人才培养制度,采纳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高职继续教育的教学效率,使得继续教育不断往前发展。
2.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制度的引导,确定重义轻利的继续教学办学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囊括“爱国主义核心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理念,一定要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得社会有一个良好的人格氛围,促使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因为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助力人格道德风尚的建立。对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而言,一定要构建正确的办学思维模式,以培养社会主义特色人才为核心任务,优化办学制度及社会主义的责任感,促进继续教育的长期发展。
3.信息化与教育结合,落实知识共享的继续办学思维
信息化网络是当前时代的特征,而多媒体技术就是信息时代的一大重要产物,其在教育行业的渗透可以通过“多媒体教育空间”构建实现,使用便捷性较高,也落实了知识共享的理念,该理念主要侧重知识的累积与提升,而且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强,教育也需要迎合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即为培养创造型、优秀型人才而努力。另外,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率,同时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增强高职学校的竞争力。对教师而言,则可以运用信息化平台扩大资源的共享范围,以满足继续教育的“知识共享”核心理念。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减少形式化、表面化的教育对教学资源的浪费,根据以上“知识共享”核心理念,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也会不断丰富和完善,也能保证教学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一种良性循环的体现。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
1.制作政策体系,提升政府资金投入,健全继续教育办学制度
高职院校继续教学要想得到发展,一定要有健全的教学设施和其师资队伍,事实上,这些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和相关政府方面的沟通,获得政府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的财政支持。例如,投入人才项目的各种培训资金,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度中纳入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等,争取完成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培训提升。
2.构建农民职业教育培育手段,提升农民培训加入认知
(1)以农民教育需求为引导方向,制作相关职业培训项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想农民的就业率得到提高,就要加强农民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其成为综合的新型农民。让他们掌控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和相关种植方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民的“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等相关认识,使他们在“行为、心理、态度”等各个方面都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农民的经营认知,提升他们的市场管理水准。另外,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还要注意培训项目的多元化,健全培训内容,提升农民参与培训项目的主动性。
(2)政府设置农民培训项目资金。要想提升农民职业培训的效率,就要健全农民培训基地的基础构建,建立教学实习基础,提升底层农民的职业培训相关条件。政府要建设专项培训资金,政府财政提供一定的补助,农民可以不花钱加入,在资金允许的环境下给农民误工补贴,不断提升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主动性,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有效发展。
(3)采纳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方式。教育培训应“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去开办农民职业培训。可以考虑送教服务上门活动,高职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农民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种植、养殖基地”给予实践带,切实解决农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农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减少和农民的距离感,及时将最新的农业科学成果放到农民面前,不断扩宽培训规模,提高农民的培训效率。
3.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其培训学习的主动性
任何教育体系都要基于丰富的师资力量,所以要不断壮大和完善教师队伍,提升师资水平,这也是保证优秀人才培育的基础条件。强化教师师资水平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强化资金投资,让教师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工作环境中,从而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并能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进行审视与思考;②选拔优秀教师带队,即从目前教师队伍中挑选具有资历、经验以及责任感的教师作为带队者,引导其他教师不断提升与强化自身;③强化教学与绩效关联,即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形成责任感,并给予自身一定的压力感,遵循“有功必赏,有过必纠”的科学管理理念。
4.利用网络技术,建造多媒体空间,提升继续教育资源使用率,达到知识共享
(1)建造多媒体网络继续教育空间。随着科技创新,多媒体技术逐渐运用于传统教学中,构建继续教育的多媒体平台也是极其重要的,其关键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强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以网络为媒介,将继续教育与多媒体信息相结合,进而保证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对教育的评估和管理实现有效调整,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终端进行知识与技能学习,让继续教育脱离传统教育的时间及空间限制,提升其辅助作用的范围。
(2)强化多媒体教学工作,保证继续教育的资源共享。要保证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资源共享,首先应调整教学模式,即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或者取代,进而构造一个富有特色性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对教学的资源的多次运用,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次,则需要对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如推行“互动协作式”的团队学习方法,这也是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高速化、交流化以及多样化”特点的一类项目,而且学习人员应当具备合作发展的理念,即强化与其他人员的交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总而言之,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为了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必须转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抓住机会,从容面对挑战,努力探析新的教育思维模式及发展策略,推动社会发展。
作者:鲍文东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讷河市第七小学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一类学校。近几年来,学校把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在一套与教师继续教育相配套的制度的保障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时间长远,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始终
每一期骨干教师在认定后,学校的培训、考核领导小组都及时召开骨干教师动员会。从最大程度上调动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骨干教师培训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是落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而是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全过程中,即每一位骨干教师任期三年,从被认定为骨干教师起,就要接受为期三年的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正是这种全程的培训与考核保证了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目标高新,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关键
每启动一轮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培训领导小组都和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培训的目标。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出“高、新、实”,也就是说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求要远远高出对于普通教师的要求,但又要符合实际。例如,对于2003年认定的一批骨干教师,鉴于他们经过新课程的有关培训,有一定的基础,又考虑到新课程的新任务,所以,把他们的培训目标定位在主要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已有的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审视自己已有的成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二是打造新课程理念。使骨干教师进一步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课改的任务、目标以及实施策略,进而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学生观。
三是拉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骨干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切入点,快速提升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是开发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正确发挥他们在课改实施和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创造作用,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寻求新突破。用骨干教师的智慧引领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明确的培训目标,既是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南,又为教师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可以说,高标准的培训要求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内容全面,以新课程实施能力为主线
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的宗旨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为课程服务。从这一宗旨出发,每次培训之前,学校都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通识培训,主要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在通识培训中,突出新思想、新理念。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教师论坛,提倡教师自学。包括对《纲要》的解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学习方式、校本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
第二模块:教研培训,主要解决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问题。侧重进行学科教材体系研究,了解新编教材的思路、内容、结构及目标定位,目的是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模块: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这一过程结合学校所有教师特点,根据本校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特色培训。
第四模块:远程培训,开展网上对话。将实践中的问题与专家进行网上交流,以求得专业引领。教师的困惑与问题、思考与情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与探索,实现互动。
四、实效操作,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
几年来,在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学校采用了参加上级培训、请专家指导、教师自主学习、参与式的研讨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课题带动、骨干教师上挂牌课、教师结对子、一帮一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培训形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受培训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培训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五、精确考核,以促进教师再发展为准则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时刻注意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贯穿于始终,制定了骨干教师考核细则,通过分数量化考核、学年末公开成绩的方法,奖优罚劣,考核不合格取消骨干教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师德情况、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及参与教研情况,考核方式为自评、他评、考核小组评和学生及家长评相结合,每年度给出综合评价等级。科学的考核方式使骨干教师端正了态度,改进了作风,在培训当中表现出全新的精神风貌。
六、细化管理,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骨干教师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领导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教导处有专人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的跟踪管理、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同时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的登记验证。后勤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骨干教师培训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篇5
关键词: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一、国外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1、美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校企合作,权威认定。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随着工业与科技的发展,势必带动教育的发展与之相匹配,因此美国也是世界上继续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校企合作,权威认定的继续教育模式。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教育模式,体现出下面几个特征:(1)继续教育阶段强调体验式学习。教育机构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在职工作的特征,力求使其能够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现实应用。(2)对继续教育阶段的各项学习指标进行权威认定。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有效衔接,继续教育阶段的各项学习指标,如学习时长、成绩记录、学位等均会获得权威机构的认定及官方认可,并颁发相应的证书。(3)继续教育阶段的学习与企业实习多是有偿性的。美国继续教育是有偿性的带薪学习,很多学校都与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经协商确定若干教育合作项目,为学习者提供带薪学习的机会。
2、英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工学交替,择优扶持。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继续教育一直延续着工学交替的模式,在对继续教育的扶持上近年来也体现出择优扶持的趋势,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工学交替模式更加细化。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有长期交替和短期交替两种方案,短期交替的时间单位通常为月,学校与企业的空间转换更为频繁,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训灵活安排,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长期交替的时间单位为年,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习者与企业建立长期雇佣关系,节约社会成本。(2)择优扶持优势专业。英国政府对于继续教育的扶持一直坚持突出重点,选优扶优的政策。近年来,英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对继续教育重点专业择优扶持的政策,2014年7月英国政府颁布了《支持继续教育领域培养卓越劳动力的政府战略》报告,报告中着重指出,英国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投资将侧重于教育和幼儿保育、数字化、建筑以及工程、制造和其他STEM科目,为年轻人获得良好的工作或继续培训所需的最前沿的技能和经验。(3)继续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由于英国政府多年来对于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和新兴专业大力扶持的政策,所以英国的继续教育形成了门类丰富多彩的特点,从美容化妆师到电脑程序设计师、从家政护理到飞机维修应有尽有。同时英国的继续教育又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原有基础,做到继续教育与学业路线相互对应,这就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3、德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双轨并进,多元并举。继续教育是德国终身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德国的继续教育包括补充文凭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两种主要形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总结积累出校企合作的双轨制,同时采取工会、教会、民间办学、政党学校等办学主体多元并举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新技术领域人才短缺的矛盾,为更多有专长、有抱负的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德国的继续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1)以企业主导的双轨并进模式。德国的继续教育强调企业的重要性,在补充文凭教育中,通常要求在企业实训的时间要占到继续教育总时长的一半以上。对于企业内部的职业继续教育,德国企业更是把这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纳入企业总体的战略框架之中,进行长期的、持续发展的规划,为企业员工量身定制具有本企业特点、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教育模式。(2)以政府为统领,多元并举的办学模式。对所有公民保证足够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是德国联邦政府长期以来的既定目标,为此德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界各大联合会从2004年6月开始联合实施“德国培训和专业人才新生力量国家契约”。这一契约在“开发所有潜力”的口号下,推动德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合作伙伴充分联合起来,形成了工会、教会、政党、民众、企业多方合作,多元并举的继续教育模式。(3)在职培训与普通教育合理换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为了使人才流动更为便捷,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在职培训与普通教育进行合理换算,并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等值进行白纸黑字地确认,这就意味着在德国,经过换算技师拥有着与本科生同等的级别,通过职业教育渠道可以与普通教育一样得到教育的提升,使不同学历层次的学习者机会均等,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力。
二、我国继续教育模式发展状况及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迅猛发展,农校、干校、党校、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函授、自考等教育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我国经济转型阶段输送了大批人才。虽然我国的继续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对继续教育办学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较低。继续教育与基础教育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它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继续教育的办学活动更需要与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有效对接,而我国的继续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校企真正合作的良好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脱钩的现象,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社会实践环节形同虚设。
2、教学安排无法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知识技能,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不足。我国的继续教育机构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普通高校基本一致的问题,忽略了继续教育学习者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设置在内容上相对抽象,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课程的难易程度或等级不明确,没有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三是教学和考核手段过于单一。
3、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社会认识度不高。由于目前大多数学习者的继续教育停留在一时之需、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导致学习者在规划个人继续教育时缺乏战略性和长远目标,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无法形成系统的、识别度较高的课程规划与设置,社会认识度较低,学习者对与自身相关的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着模糊片面的认识。
4、缺乏完善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我国的继续教育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无法让教师、学习者、办学机构和用人单位成为评估的受益者。学习者无法从科学完善的继续教育评估中了解自身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无法从教学评估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激励,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方法;办学机构无法通过完善的评估体系确定自身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从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获得积极的刺激和有力的推动;用人单位也无法借助评估体系获得所需人才。
三、国外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在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体系不成熟,而国外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已持续上百年,在很多的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1、推动学校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继续教育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双重提升的原则,办学机构可以采取学校引进企业、工学交替、校企互动、“订单”式合作等模式,根据专业特点,积极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合作,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学校与社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为此我们要提前做好学分互认、制度保障、教学体制改革等工作,使校企合作真正能够做到与市场接轨,应社会所需。
2、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养目标。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比较强的特点,而培养目标要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来制定,决不能凭借教育机构一厢情愿,纸上谈兵。国外的先进模式告诉我们,门类细化,目标明确对于继续教育学习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篇6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教育,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否则将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全国及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省市县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管理能力。
二、主要工作
1、继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教师七要七不准”、学校制定的“教师师德修养十六条”、“实验中学教师十不准”等,并于期末举行有关以上内容的闭卷考试;组织教师观看《师表风范——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专辑》、《职业道德启思录》和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报告录像。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师德系列教育活动。要进一步规范教职工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写好学习心得。学习中要联系学校和个人实际,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创新工作的新任务和学校的新要求,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学生、不经学校允许擅自收费、随便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的现象。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
遵照学校制定的“4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在3年内必须取得专科学历,6年内必须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要继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争取到20*年,我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将达到100%,具备本科学历者占到专任教师的70%以上。
3、今年,要按上级要求,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到20*年,争取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自制课件,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有设备辅助教学。
5、继续搞好校本培训。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艺术,包括:了解与分析学生的技能、班级日常管理技能、组织班级教育的技能、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技能、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板书的技能、教学设计的技能、电化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考核的技能等等。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技能训练:①、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或才艺展示,规范教学基本功标准;②、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③、开展说课活动和公开课、评优课、展示课、课题研讨课、示范课的评课活动。二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三要认真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者比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及全国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四要制定”名师”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以”名师”培养带动”名校”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落实好”拜师带徒”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新调入和新分配教师进行必要的入校教育,以使他们尽快融入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尽快跟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6、学校还将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继续支持干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或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要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优质教育,适应未来发展,培养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知能双全、五育并举的合格人才。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
2、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因此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考核和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违反规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在岗位聘任时给予低聘或缓聘。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专业化;内容;途径
一、继续教育与教师发展
继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成人教育的一种类型,主要教育对象是成人,即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针对已经具有一定学历的人员开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顾明远,1991)。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继续教育可以使人不断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把继续教育作为衡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教育形式包括远程教育和面授教育等。在英语教师职业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学识水平、学术能力、价值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对于已经具备较高学历的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学习活动没有在获得学历后停止,反之,关于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好书和育好人,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要不断开展和进行的一项课题研究。对高校英语教师来说,不仅要不断完善英语知识,还应具备从事高等教育所需要的教育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可做到吸收新知识,整理更新原有知识,提高教师素养,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高校英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不断求知、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缺乏英语教师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大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643万人到2005年已增至2300万人,至2015年,我国大学生已有4018万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学生数量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2005年毛入学率为21%,2011年毛入学率为26.9%,2012年毛入学率为30%,根据国际比较通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临界指标(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教育大众化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变成大众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大学英语教育的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在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也随之产生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教师增长比例落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1998年的生师比为9.73∶1,2005年为17.14∶1,2011年为17.42∶1,2012年为17.52∶1。高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大多为公共英语课程,在大学公共英语的实际教学中,生师比例远远超过了17.52∶1。而一些大学的实际情况更是超过这一比例。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使得英语教师师资严重缺乏,高等英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精炼的英语教师队伍,英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提高授课能力、科研能力和抗压能力。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组成成分的继续教育,则在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需要英语教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大学联合会(IAU)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可以将其理解为:立足本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高等教育置于跨地区、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或多国的高等教育相互对话、彼此交流与互利合作的全球化趋势和发展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交流的大幅提升与影响。(赵蒙成:2000;王一兵:1999)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开放教育市场促进教育贸易、转变交流主体提升高校国际交流主体地位,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加快并向深层次发展。(赵蒙成:2000)重视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授课比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主要表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可以表现为:课程国际化、师生国际化、交流与发展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很多高校根据本校实际,在教学手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访问学者、科研交流等方面进行提升,扩大了国际交流。同时,大力加强外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门甚至三门外语,加大教学中跨文化知识与交流的比重,重视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廖志红:2011)与其他语言相比,作为国际交流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国际化交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一教师群体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具有丰厚的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英语教师不是交流的主体,而是培养具备外语交流能力的人才的主体。所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高等英语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在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流方面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强化、补充,进一步提升教学实力,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际化实力的一大要务。
(三)高校英语课程改革专业化促进英语教师发展
国内很多学者在讨论大学英语改革方向时,提出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模式主要为两种:一种重视语言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另一种则重视语言技能的应用,尤其是语言技能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两种模式可以简化为语言知识模式和语言运用模式。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成为很多从事大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认可的一个方向。受此影响,在大学外语改革的不断开展与深入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从对语言知识的重点讲授,转向越来越侧重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很多相应的教学理念被重新思考,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课程名称出现。如英语通识教育、特殊用途英语、专业英语、学术英语等。这些教学与专业学科知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学科化、专业化,大学英语教学在朝专业化英语教学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大学英语公共课程的教学比例被压缩,教学课时被减少。暂不讨论压缩公共英语课程是否科学合理,但不可否认,提升专业英语授课比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具备跨学科知识的英语教师受到欢迎,但这样的英语教师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公共英语课程减少,专业英语课程比例提升,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学习、补充、提高相应的非英语的学科专业知识。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英语教师为例,有一些教师出于兴趣爱好,也有一些教师则是在面临工作挑战与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开始学习中医或西医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能力。在此情况下,高校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变得更加迫切与重要。继续教育可以发挥其系统教育、专业教育、补充教育、成人教育等特点,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学与培训,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
三、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一)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内容
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在继续教育的内容方面,涉及知识比较丰富、广泛,可以概括为两大主要方面:一是关爱式继续教育;一是发展式继续教育。关爱式继续教育主要针对教师内心进行培训,目的在于关爱教师,培训出自信、健康、心理强大的高校英语教师。面临压力与挑战的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先在内心和身体上强大自己,所以,关爱式继续教育将从心理、健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例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曾举办过高校教师科学用嗓的培训,收到良好反响。发展式继续教育主要针对教师大脑进行培训,以期在教育知识、语言知识、学科知识方面培养出卓越的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语言、学科知识涵盖广泛,可根据教师所在院校特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上述方面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学习,或者整合学习,达到教学受益、科研受益的目标,促进高校英语教师职业成长与学术发展。
(二)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途径
高校英语教师在学习时,具有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又具备教师的职业学习特点。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包括感知力减弱和记忆力减弱。但另一方面,成人思维更加缜密,学习主动性强,生活与学习经验丰富,自制力强,注重实用性。针对具体继续教育形式有如下建议:
1.同伴继续教育
同伴继续教育指在英语教师之间形成继续教育学习小组,有些类似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与教师间结成学习伙伴,针对心理、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分享经验。这种教育形式还包括同领域专家或督导对教师进行指导,即通过向同一领域的同行、专家进行咨询、学习,获得同行的教学经验,提升英语教师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2.学科专业知识继续教育
专业知识继续教育指对英语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根据授课内容相关性,可以邀请学科专业教师、专家及企业或机构专业培训者担任。学科专业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社会企业与机构则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更加客观、更贴近实际的认识。学科专业知识广博高深,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知识进行讲授及如何寻找社会机构的专业知识培训者成为教育的难点。
3.语言继续教育
语言继续教育是对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的培训与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另一个是对语言相关文化背景的学习。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语言教育特点、语言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等。这种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能力,强化其语言知识,巩固其跨文化理解与跨文化传播能力,使得教师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开展语言继续教育的难点在于,如何对英语教师开展既有深度又有宽度的语言教育。
4.专家继续教育
青年教师指导教育: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担任导师,建立“一帮一”责任制,指导新的专业英语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这种教育形式注重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由青年教师就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方面的成长进行汇报,分享成长经验。就近学习:这里指除了进修学习等正式的继续教育手段,英语教师可以从身边寻找学习机会,向周围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同事、学生、亲属学习。这种学习手段灵活,人性化程度高,但学习比较零散,需要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制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学、进修与访学、研修班与研讨会、学术讲座、网上学习等方式开展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向大众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为了面对这些挑战,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开展高校英语教师继续培训极为迫切与重要。
【参考文献】
[1]袁平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6).
[2]赵蒙成,周川.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0,(3).
[3]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趋势与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1999,(2).
[4]陈思,王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0,(7).
[5]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2,(4).
篇8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覆盖我市教师全员,涉及面广,层次复杂。原来分设中小幼三个教师培训中心,分别挂靠两个市属大学,头绪多,条块分割,每年教师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规划;职能不明,责任不清,已与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不相适应。后经市教育局广泛调研、论证,通过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实施职能归口,终于成立了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通过委局的统一领导和教师工作处的具体指导,统一协调与管理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心成立后,注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强化市级培训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区级培训的立项审批制度,还组织开展全市教师培训工作的运行与交流。这样,全市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运转,市级教师培训项目逐步形成特色,区级培训异彩纷呈,既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又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入一线做调研,按需立项接地气
开展按需施训是落实“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的集中体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同,城乡及不同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也不同,因此,只有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才是有效且能赢得教师欢迎的培训。每年进行市级培训项目设置之前,市局教师工作处会同市继教中心认真开展培训前的项目调研,坚持与一线教师、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师训管理者座谈、交流,以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在坚持我市教师培训的连续性的基础上,科学、整体地规划教师培训项目,努力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结合,短期培训与长线培训互补,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兼顾,力求项目设计针对我市教师实际,最终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指导。教师培训项目根据教师的需求而设定,深受参训教师的欢迎。特别是近年来,每年市级项目参训教师近15000人次,参训率接近100%。由于项目设置和培训内容能吸引教师,所以参训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
三、课程设计精品化,资源整合优质化
教师培训,即给教师专业的引领和发现、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只有做好教师培训,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市场化运作项目招标,优质培训成效显著
从2009年开始,市级教师培训实行项目外包,即通过公开招标,广泛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整体规划,基本实现了“项目专业设计、政府公开招标、资质机构承办、区校两级协同、市级整体管控”的操作模式。通过招标信息的,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引入武汉的教师培训活动中。这样,教师便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例如,常青第一学校的刘佳老师这样说:“我有幸来到位于首都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由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学习。虽然11月的北京秋风瑟瑟,满地落叶,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人感到无比寒冷,但培训课程如火如荼,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以及特级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剖析,不仅让我从理论高度了解到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更让我从实践角度理解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既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又使我获得新的感悟,还令我明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2.开发本地优质资源,锻造精品课程
我们注重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并组织名特优教师集体研讨,以形成适合武汉教育发展现实的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市一线教师的优质资源库,旨在向全市教师培训基地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和优质师资,以丰富教师培训的内容,最终适应教师专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各区也在积极行动,采取“内强队伍、外联优质基地”的策略,通过内修外习的方式,打造骨干队伍,提升区域教师的整体水平。
四、优化培训打基础,立足基地抓争创
1.认真学习文件,建立市级标准
教师培训基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市大力推进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撑作用。
2.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研训一体化”
各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完善机构、规范管理、创新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使教师培训基地基本成为本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集散地。例如,武昌区、洪山区积极开展“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实现目标融合、内容兼容和过程协调,以突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基本形成区域性教科研、中小学教研以及教师培训一体化的“大研训”格局。又如,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区局教育规划的总体目标,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把培训中心建成促进教师发展的服务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中心和品牌中心。总之,教师培训中心首先要发展自己,然后引领教师发展,最终带动学校发展。
3.争创达标建设,以便强基固本
2011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重启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给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区级教师培训基地对照教师司的评估标准,深化机构内部改革,既抓硬件的达标,又重软件工程的建设。例如,武昌区教培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内挖潜力,外学经验,不断提升“研训一体化”的工作实效性,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并经专家组评估考核,一次性通过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的认定,是继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又一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有力推进了区域教育的发展。此外,我市还创建市级教师培训示范基地3个,市级教师培训合格基地7个,为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跟踪考核查实效,学分管理网络化
1.出台管理规范,促进培训多样化
为了有效保障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出台了《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就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业务管理以及学分考核细则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具体有四点。其一,完善管理体制。在五年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落实三级管理、三级培训和三级考核,使全市教师继教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有活动,层层有督导,层层有考核与评价,努力使继续教育工作不留死角,全方位运转。其二,更新培训理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充分尊重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师为本”的观念,关注教师的需求与发展,并在继续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他们有选择权,使他们由继续教育的顺从者向专业化发展的践行者转变,最终不断开创教师继续教育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其三,改变培训模式。注重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校本研修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创新思路,改变培训方式、方法,突出教师的“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原则;积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势,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教师写,学员记”的被动接受的培训模式,把交流、研讨、辩论、沙龙以及合作学习与名校访学等方式引入培训课堂,使培训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师的灵感、智慧、创造力以及新思想、新思路在互动和碰撞中生成、升华。其四,创新考核方式。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师是否按时完成学习内容,更在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就是说,教师继续教育既要重视结果考核,又要重视过程考核,还要强调训后的实践。2009年,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开展训后实践研修开始实施,为此,市教育局了《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市级集中培训后期实践研修工作的通知》,通过研修将培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发挥培训的效益,更引导教师注重反思,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2.实行网络管理,提高学习效益
2010年,市继教中心积极筹建武汉教师教育网(以下简称“教师教育网”)。2011年3月,教师教育网建成开通,全市在职教师个人专业业务档案及继续教育信息全部实行网络管理。意义有五个:一是教师个人可随时登录教师教育网查询个人专业发展信息及继续教育学分;二是市区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教师教育网了解全市和区域教师继续教育的完成情况;三是为制订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及短期规划提供可靠数据,方便学校管理和市区考核,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网页开通的“继教管理”“继教动态”“继教研究”和“培训心声”等栏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扩大了对我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宣传,不仅营造良好的教师培训氛围,更增强教师个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五是网页开通的“师路心语”栏目,既加强与教师的实时互动,倾听教师的培训心声,又广泛采集教师的培训需求,为教师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有力支持,使培训更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最终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效益。
六、转变培训观念,推动继续教育
委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从人员、经费和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具体有三点。其一,经费到位。每年市教育局拨出专项经费2000万元支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打造各区及各学科的“领头雁”。其二,指导及时。委局主要领导须听取各方意见,以宏观指导每年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设置工作,并从教育政策、委局中心工作以及全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审核年度工作方案。三是积极参与。分管领导经常参与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并深入培训一线,以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培训的现实需求,及时解决培训中的问题,最终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
1.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助推发展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大培训”格局
在汉阳区,每年局领导牵头,组织召开“诸葛亮”专题工作会,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培训大计(论证培训项目、研讨培训主题、选择培训内容、推荐培训师资和确定培训方案),以使全区形成各方关心培训、共同实施培训的“大培训”格局。
(2)落实保障机制,划拨专门款项
在江夏区,既坚决落实保障机制,又拨专款对培训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还出台了《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市区两级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圆满完成。在江岸区,坚持将每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息刊登在局周安排上,以体现行政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推动力。
(3)加强工作保障,实施“双线”管理在蔡甸区,2012年既出台了《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管理办法》,又实施“行政线”和“业务线”的“双线”管理模式。局师训科、区教师进修学校、区
教研室、各乡镇教育总支以及各中小学分级负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时时加强过程管理,事事纳入绩效目标;同时,区教育局加强工作保障力度。
(4)努力打造平台,促进内涵发展
区教育局按照办学标准,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保证培训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例如,东西湖区基于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围绕内涵提升、区域协同、全员参与、整合优化和校本导航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内容,精心策划和严密组织各项培训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2.注重宣传,资源共享,有效促进
良好的舆论导向有利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推进,因此,我们注重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实时信息传递、优质项目推介和创新模式等都是我们宣传的内容。通过宣传,可形成良好的氛围,并激发全市教师对培训的热情,以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加强舆论导向
2009年,《中国教育报》以“培训教师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武汉市2009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侧记
(一)”和“让教师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武汉市2009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侧记(二)”为题,报道武汉的教师培训工作,从教师培训是政府的责任到让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既体现武汉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担当,又达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的共识。2010年,《中国教育报》以“让更多优秀教师迅速成长——武汉市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辐射效应”为题,专版介绍我市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及工作成效,于是,武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的影响力逐渐形成。2011年,《中国教育报》以“教师培训交流‘撬动’城乡教育天平——武汉打造十万‘魅力’教师纪实”为题,全方位回顾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强调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共识。
(2)促进资源共享
我们通过教师教育网,及时传递有关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息,以使教师有更广泛的学习渠道。例如,我市与《成才》杂志社联合,编辑出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专刊,有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促进区域交流
我市各区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专刊,加强了区内和区际之间的交流。例如:武昌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改革与探索》提出“促进‘研训一体’”的理念,既服务基础教育,又呈现区域教师研训活动的实情实景;江岸区创编的《江岸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园地,既立足江岸教育,又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设“政策法规”“教师培训”“支教援教”“校长论坛”“名师风采”“园丁心曲”“他山之石”和“读者信箱”等栏目,旨在交流教师教育经验,探讨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问题,传播教师教育信息,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硚口区推出的《师道研究》、蔡甸区编发的《师训简讯》等都从不同侧面深入探讨了区域内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旨在推动教师培训从盲目走向有序。
3.均衡发展,以师为本,符合需求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师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宗旨,让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进教师的心灵,符合教师需求,特别是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使教师继续教育真正成为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的最大福利。“以师为本”,即最大限度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并为这一发展提供支持,使教师在培训中提升素养和增强能力。“以师为本”体现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旨在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最终增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具体有四点。
(1)一线调研
每年市教育局在设置培训项目前,都会在一线调研(既调研培训的方向,又调研课程的需求),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需求,使教师有机会表达专业发展的愿望。之后,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愿望,科学设置每个年度的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并及时向教师继续教育单位反馈教师的课程需求和发展愿望,力争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为教师提供精品课程和优良师资。
(2)突出过程
教师继续教育过程应凸显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报告式的培训模式,让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加强参训教师信息的反馈,以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最终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
(3)重视项目
每次市级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完成后,都坚持对全体参训教师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既总结项目的实施情况,又为日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最终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
(4)均衡发展
我市教育具有多元结构,且发展不均衡。由于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关注农村和针对薄弱地区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另外,针对农村和薄弱地区的专项培训,既要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解决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推进农村及薄弱地区的教育向前发展,最终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创新模式,坚持研修,提升效能
要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在创新中收获经验,并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后的实践研修。
(1)模式创新
我市努力改变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授课方法,注重引导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参与教学互动。例如,班主任培训采用任务驱动、协同合作、主动竞争和有效激励等方法,围绕班级管理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等问题,探寻班纪班风的建设、特别学生的应对、班队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班级叙事的撰写(用教育情景剧)以及班级教育游戏的开展,然后由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进行自我展示,最后由专家点评。这样,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便在自主学习与快乐分享中相互促进,进而获得共同成长的体验。又如,江夏区实验小学的教师罗彩虹说:“这五天的培训真是痛并快乐着,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担心第二天的展示。虽然展示的结果与自己的期望还有距离,但在展示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无穷的快乐和诸多的感悟!就拿今天的分区交流来说,东西湖的教师的情景表演惟妙惟肖,生动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新洲区的教师列举了自己班级的案例,使大家意识到,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走近学生,更要深入学生的家庭;蔡甸区的教师展示的‘复杂环境下的科学教育’,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平朴无华,打动人心;在初中化学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中,他们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制定、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评价机制,并围绕培训内容,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让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感受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的“做中学”理念。总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并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师继续教育文化。
(2)后期研修
篇9
1.1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提到继续教育这个词语,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清楚其中的概念,继续教育既是向社会人群开放的一个让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高等教育,它让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了可能。但现在中国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并不到位,对于社会人群而言,很多人把继续教育当作是一个取得文凭的途径,而且企业把不能获得文凭的继续教育视为无用的,一再的减少有关继续教育的开支;对于学校而言,继续教育与它们的其他专业学科相比起来远远不如,继续教育只是除学费之外它们的另一项创收途径,因此他们对继续教育存在很大的偏见,对继续教育的师资、设备支持非常的少;对于国家而言,我国对于继续教育的宣传、法制力度、认可程度不高,有很多人不清楚继续教育是什么,不是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都有专门的部门制定关于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度也非常高。
就我国目前来看,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低。
1.2教育办学失衡
除了社会重视的程度不够之外,在继续教育的教育办学上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国虽然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但生产力的水平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媲美,因此我国在继续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
1.3市场意识淡薄
继续教育的定位是成人教育,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后或者公司的职员来参加继续教育,这样的人群与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教育方向一定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只有需求才能决定办学的方向,只有需求的多少才能决定继续教育的招收人数。但是许多高校由于办学渠道开辟不够、对社会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刻,导致继续教育教育出的人才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继续教育不去刻意的迎合市场,注定是不成功的。
2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对策
2.1更新办学观念
要想搞好继续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继续教育、要提高自己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于当今的社会而言,单纯的普通的教育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国家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目标已经把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观念重视了起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因此对于普通高校来讲要重视起继续教育的发展、概念,将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规划当中,提升继续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把继续教育当作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校来说不仅是自己办学观念的进步,还是办学制度的变革,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专业来开办继续教育,这样会使继续教育也成为学校的一块招牌,毕竟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都有丰富的社会经历、经验,比学生来讲少了一些玩性,多了一些沉稳与认真,也许他们会更认真的学习,当然这个前提是学校加大对继续教育的重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2.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什么形式的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若想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随着师资力量的加强,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就不能缺少国家这个最巨大的经济体的支持只要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师资力量会很快的建设起来;除此之外,各大企业也要支持本企业的员工参加继续教育,不论是在精神上的鼓励、支持,还是以资金的形式投资到高校帮助高校建设师资团队,各企业1要的继续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学校本身对师资力量的建设的支持,高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科研最先进的地方,这里的学术人才数不胜数,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学术成就,只要高校本身想要建设好的师资团队,选择好的学科带头人,加大教师、教授的投入,没有理由不建设出好的师资队伍,高校还可以向国外的大学学习建设师资队伍、发展继续教育的方法,引进国外的人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顾问等等。
2.3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如果想要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的更好,一个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良好的机制、良好的环境下,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才会步入正轨,只有这样才会助推继续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大的方向上要真正的实现政府依法管理继续教育工程、高校的继续教育要接受市场导向、相关的企业与部门要对高校的继续教育进行行业指导,学校要自主的建立自己学校特色的继续教育,单位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那些认真进行培训并且进步很大的人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对于国家而言要制定相关的有关于继续教育的专门的法律,完善国家对于继续教育的法规以及政策,国家对于继续教育要进行投入,例如帮助继续教育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平台,让从继续教育走出来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岗位,得到国家的认同、单位的接受、同事的羡慕,只有建立起类似于这种的整体的体质,才会让继续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从细节方面来讲,学校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点,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大力的发展属于自己学校的专属特色教育,挖掘出自身的办学潜能,从办学的形式、授课的方式方面积极探讨,与国际的继续教育做得好的学校合作,向他们学习。从企业方面来讲,要重视起继续教育这门学科,不能把它再当作是一门文凭课,企业可以将自身的需求与学校共享,企业将员工送到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开启订单式的、一对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下,学校获知了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具备了市场意识,而企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还得到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产生人才的基地,这对双方来讲是一个共赢的行为,何乐而不为呢。
3结语
社会的构成、高校的体制甚至于知识都在随着时代慢慢的变化,而我们要想在这个时代不落于人后就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显而易见的是,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业的需求,他们需要一些改变,而我相信高校继续教育就是这种改变,它让已经参加到工作的人继续学习,不仅仅迎合了活到老,学到老那句古话,还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希望本文能给于继续教育的工作者们一些启迪与帮助。也能让你们看到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老龄化;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
根据联合国的权威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称为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87%,均已达到联合国标准,老龄化特征突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5.5%。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我国老年人口每年增加1000万人,按照这一趋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呈加快趋势,形势非常严峻。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相比,我国老龄化显著特征是“未富先老”,届时,“银发潮”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继续教育在老龄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世界各国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影响,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继续教育,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和法国的“第三年龄”大学,日本的长寿学园等。我国为应对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也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延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继续教育等。其中,加强对老年人继续教育对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老年继续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预期寿命提高,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失去的情况下,对老年人人力资源再利用意义重大。
2.老年人参加继续教育,丰富精神文化,提升老年劳动者整体素质。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实现与社会有效沟通,不断更新自我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延缓老龄化社会进程[1];同时又找到生活乐趣,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使他们再次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
3.老年人参加继续教育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措施。健康老龄化是个系统概念,涉及物质、精神、医疗、教育等各个层面,要求老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健康,对社会、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能积极参与工作和社会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进程。
二、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继续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老年人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够,参与热情不高
各地党和政府把主要精力都用于义务教育和青少年文化教育上,忽视对老年人开展继续教育,认为老年继续教育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时才考虑。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更为重要的是精神需求。一直以来老年人都是弱势群体,由于生理原因,他们记忆力和听力较差,精神、精力都处于下降或衰退,很难参加继续教育获得持续学习的机会,很多老年人自己也认为,参加教育是年轻人的事情,没有必要参加老年继续教育,这种主观上的认识导致他们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不高。另外,很多人对老年继续教育认识片面,把老年继续教育简单认同为唱歌、跳舞等文化娱乐活动;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也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参加继续教育对老年人生活没有太大意义。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出台一些涉及老年继续教育的一些法律、法规,如《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但尚未出台《老年教育法》,在执行老年继续教育工作时,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依据,没有强力的法律制度保证,成为老年继续教育发展障碍。比如,一些地方上老年大学,比上普通大学还难,老年大学每年的新人仅为总数的八分之一,而且存在户籍、身份等门槛限制。当前,我国老年继续教育相关工作主要由老干部局负责,老干部局无法支撑老年继续教育相关工作,应当理顺管理体制,将老年继续教育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三)缺乏相关的继续教育资源
1.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龄人口日益增加,对老年继续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老年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远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速度,资金不足成为老年继续教育发展障碍。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是当前老年大学主要由老干部局主管,经费由老干部局划拨,没有相应的财政预算,随着老龄人口增加,老干部局投入的经费无法支撑;除了老干部局之外,还有隶属于其他部门的老年大学,如老龄委、教育局开办的老年大学,由于主管部门不同,没有统一标准,经费投入存在差距,城市投入多,农村投入少,一些地区的老年继续教育基础设施和日常开支无法保证;师资力量弱且队伍不稳定。另外,个人投入也不足。
2.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随着老年继续教育蓬勃发展,老年大学的设施、设备较之以前有很大改善,发达地区的一些市级老年大学,不但拥有自己的教学场地、办公大楼,而且配备钢琴、电脑等设备[2]。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老年大学,学习场地仍然是租的,学习和娱乐空间狭小,设施设备陈旧,没有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一些娱乐设施、设备无法满足需求。
3.师资力量短缺。随着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愿意接受老年继续教育的人口也逐年增多,老年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短缺。因为老年继续教育机构经费来源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所以从事老年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编制,属于聘任制员工。教师主要来源于退休员工,另外,还聘有大量的兼职教师,导致师资队伍建设不稳定。兼职教师往往有本职工作需要完成,投入到老年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老年继续教育需要有一支热衷于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要有责任心、耐心,这与兼职教师的状态相冲突,兼职教师受到原单位工作影响,加上家庭事务比较繁忙,请假、停课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老年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对教师在能力和思想上有更高素质要求,但从事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师工作的年龄偏大,可塑性差,影响老年继续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
老年继续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年继续教育规模。目前,老年继续教育教育的内容偏重于娱乐化。课程设置以文体活动、医疗保健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为主,这使得老年继续教育机构变成老年活动中心。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枯燥教学内容无法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脱离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应当多样化,避免枯燥无味的知识,以丰富老年人生活,增长老年人见识为主,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在教学形式上一般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也有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比如,带老人参观、听讲座,这种传统说教形式很难满足老年群体实现自我价值需求,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效果”[3]。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较少,针对老年群体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缺乏利用网络媒体对老年群体进行继续教育。
(五)教育模式有待完善和提高
我国老年继续教育有五种教育模式,分别是学校老年继续教育、基层社区老年继续教育、远程老年继续教育、社会老年继续教育以及老年自主学习继续教育。这五种教育模式应当相互补充,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老年继续教育发展。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都以学校老年继续教育为主要发展模式,对其他老年继续教育模式的重视程度认识不够。以社区老年继续教育为例,在国家推进“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继续教育模式以其就近性、便利性,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推进社区转型建设,扩大老年继续教育工作覆盖面。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很多城市在社区老年继续教育上显得比较薄弱,在社区老年继续教育宣传和推广方面缺乏经验,影响社区老年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因此,需完善各种老年继续教育模式,促进老年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
三、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1.加强宣传,提高对老年继续教育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老年继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老年继续教育不仅是社会福利事业,还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把老年人幸福、健康、快乐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4]。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继续教育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老年继续教育功能属性的认识,让老年人和社会认识到老年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帮助老年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实现自我价值。
2.理顺管理体制,将老年继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对老年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老年继续教育主管部门不统一,存在老干部局、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部门等管理主体,存在多头管理、责权分散的情况,没有统一发展规划,老年继续教育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需建立由教育部为主导,整合文化部和民政部对老年继续教育的在规划上和福利政策上的职权,从国家层面设立“国家老年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隶属于教育部,统一规划指导老年继续教育,有效避免多头管理,权责分散,结束老年继续教育边缘化地位,完善我国教育体系。
3.加大经费投入。首先,国家应加大经费投入,不能只重视基础教育投入,忽视非基础、非正规的老年继续教育投入,加大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经费比重,将老年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既要保证老年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为老年继续教育提供专项活动基金。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拨款,规定地方政府投入老年继续教育的经费比例,比如,老年继续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提高老年继续教育经费的可靠性。再次,建立社会民间资助体系。研究引导社会资金推动老年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发挥政府的政策优惠措施,利用民间力量,争取社会捐赠,保证老年继续教育经费。最后,在一定范围内,收取老年学生的学费,作为老年继续教育办学经费。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年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支撑,但尚未出台一部关于老年教育的法律。我国已经出台《老年权益保障法》,已经涵盖老年权益的各个方面,但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急需完善老年政策法规,呼唤出台《老年教育法》,确保老年继续教育的性质和地位,让各级政府部门重视起来,根据老年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老年继续教育的统筹发展规划,以便老年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机构保障层面
1.拓宽教学内容。首先,要强化健康保健相关课程教学。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在该阶段应特别注重养生保健,增加保健教育内容,开设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身心健康,才能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其次,紧跟时代步伐,优化教育内容。一是增加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老年人在退休之前的工作环境及生活背景不同,因而,对教育内容也有不同要求,加强历史性、科普性、法律性知识教育,内容涉及文化、医疗、体育、烹饪、投资理财等方面,也可以增加一些育儿知识教育,让老年人在家庭中能分担年轻人的重担。二是“注重教育内容的应用型,能解决老年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年人比较关注所学知识能否直接运用到生活中,比如,书画、钢琴、太极拳比较受到老年人欢迎”[5]。三是注重教育内容的娱乐型,使老年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四是注重对老年人生命观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源及意义。
2.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当多样化。引入快乐教育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专题讲座、讨论等交流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有些课程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利用学校图书馆、展览馆等场地资源,边讲边做,在做的过程中回答每一位老年学生遇到的问题,增强老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修养指导教育方法,发挥老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途径帮助他们“老有所学”。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教学手段,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开展基于网络媒体技术的老年远程教育。
3.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教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年继续教育是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建立一支热爱老年继续教育工作,有耐心,精通业务,懂老年人心理的教师队伍。首先,把好入职关。在前文已经提出,老年继续教育归教育部管理,这样应聘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师会得到事业编制,招聘教师相对容易,但应注意三个选择标准:一是热爱老年教育工作,有耐心和责任心;二是具备担任教师基本的素养和能力;三是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其次,提高老年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和福利。再次,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让他们懂得老年人身心发展特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后,聘用一些专门研究老年人生活、教育方面的专家,讲授关于老年继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可以从学习者队伍中选择一些有特长的老学生作为兼职教师。
作者:周海英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忠海.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11-16.
[2]袁丽.老龄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老年教育路径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