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篇1

王晓丰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61441)

[摘 要]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施工企业针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的管理手段。在当前的建筑管理工作中,安全生

产管理主要包含了组织机构、施工程序、资源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在管理中还需要设计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来全面工作,

从而确保生产安全。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念入手,针对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管理 生产 安全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

峻。建筑安全事故作为建筑施工中影响最为恶劣的问题之一,一旦发生不仅造

成巨大的企业经济损失,更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安

全生产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也成为建筑界

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所谓的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指的是在管理工作中,以国家法律、法

规、技术标准为基础,以企业管理规章和制度为依据,以现代化管理技术为手段

对建设工程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控制和约束的活动,是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建

章立制的重要手段,是集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做好

安全施工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职工在施工建设中的安全与健康,确保

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是贯穿

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首先,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从项目准备的

可行性研究、工程立项开始着手的管理流程。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

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从设计

的角度提出安全控制管理方法。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整个工程项目

的重心,是贯穿于工程各环节的综合性控制模式,是衡量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

依据。在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

作,还要协调和处理好复杂的安全关系,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力深的工作模

式。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分析

1 、资金、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当今的施工安全生产当中普遍存在着资金投入小、技术薄弱的特点。尤

其是在投标竞标制度的影响下,低价竞标、低价定额标准的出现更是影响了施

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使得建筑安全投入得不到有效的保

障,这是导致施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多数施工企业为了

得到一个工程不断的压低工程成本,这就使得原本利润较小的工程项目变得更

加利润更加低,使得工程单位不得不降低安全保障金、人力投入以及技术研究,

同时也有不少施工企业在不完全具备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条件下违章、违规的带

领工人进入工地施工。

2、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工作中都将经济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在企业管理中,工作利益永远都是排在首位的,从而习惯性

的忽视管理工作,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也有一些单位在施工

中存在着侥幸心理,对于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于施工现场管理

存在着严重的违章、违规现象,甚至连最基本的制度落实要求都无法保障,更别

说控制施工质量了。

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一支专业性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多数都是外

雇人员,这部分员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在作业时没有安全防范

的意识,在发生危险时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的较少,

而且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员不仅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 同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

也不够了解,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处于薄弱地带。

三、加强建筑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 、加强管理,加大安全的投入

加大安全的投入, 是工地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也是安全生产的最根本

保障。因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文化素质大部分比较低下,大部分是“昨天还在家种

田, 今天跑建筑施工的工地来干活”的一些农民工们,他们的安全意识比较差,

须加大安全教育,熟悉安全知识与相关操作的技能且签署符合国家规定施工劳

务合同。双方各自明确在安全生产中权利与义务。由于施工一线安全隐患与死

角比较多,施工企业需加强检查力度,使得安全生产能够引起相关管理部门足

够的重视, 且及时整改,对于整改不严者,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罚款和批评等有

效措施,到整改到位为止。

2 、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实行合理施工是现场管理的重要部分, 也是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基础的

工作内容。所以,施工过程中,应坚持以相关法规为标准,来规范人员的安全行

为,消除所有物的任何不安全的状态。落实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安全施工法

规。

3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教育

针对建设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别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

点、兼顾普遍,采取多种方式按实加强培训。加强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

全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强化法律知识和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真正达到任

职要求。对建筑施工一线操作人员,特别是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要结合工种进行

岗前安全教育,持证上岗,抓实抓好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增

强施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要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

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

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

3.2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

3.3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必须定期进行体验;

3.4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

3.5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4、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可以由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彻底解决当前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机构

的法律地位、执法资格等问题。其次,建立村镇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随着

我国农村建设市场异军突起,许多工程不具备相应的开工手续。因此,应该尽快

出台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再次,应建立一种新的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制度,

实行过程控制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全面评价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考核

政府安全监管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强化安全管理,

能够保护施工人员安全,同时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而对建筑企业而言,

这也无形中加强了其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红英,康香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难点[J].煤炭技术,

2011(06).

[2] 王勤香.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建筑安全,2012 (03).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事故预测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建筑业都是属于最危险的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事故率也都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事故率的平均水平。建筑业的伤亡人数在我国生产性行业中列居第二位,仅次于煤炭行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建筑业都是属于最危险的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事故率也都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我国目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建筑业较低的安全水平已成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也阻碍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发展我国的安全管理具有重大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包括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川。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组织、法律法规、执法监察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一种间接的管理,同时也是微观管理的行动指南。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计划、实施、控制、协调、监督和管理。微观管理是直接的、具体的,它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

宏观的和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对建筑安全生产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2.1流动性

建设项目流动性特点要求:一方面,宏观层面(政府建筑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这必然要求宏观管理机构的注意力不断地随企业的转移而转移,不断地跟踪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微观层面(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安全管理要适应不同项目施工过程的需要,以不断解决新产生的安全问题。

2.2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性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建筑企业数量众多,其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情况的复杂使得建筑安全管理也变得复杂。另外,工程建设有多个参与方,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

2.3法规性

建筑安全管理所面对的是整个建筑市场、众多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必须通过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

2.4渐近性

建筑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宏观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反应,包括各种政策和措施,以及法律法规的出台等。这一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走渐近式的发展过程。

3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3.1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存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建筑施工企业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放松安全管理的行为。一些施工企业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发和投标方面,倾全力找关系投标、中标,对安全重视不足。现场项目经理更注重施工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把安全工作当作陪衬,作表面文章,重生产,轻安全,拚体力,拚设备,从主导思想上搞错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建筑工程项目出现工人死亡,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是运气不好”,片面强调妨碍建筑施工安全的客观原因,忽视或开脱自己的主管原因和责任。

3.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和方式需要改进和加强

一是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执法检查监督的力量明显不足。二是,安全检查的方式还主要以事先告知型的检查为主,不是随机抽查及巡查,许多地方流于形式,部分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深入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的事故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差,政府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存在盲点;三是,未能合理组织利用建设系统各种管理资源和充分发挥各个管理层次、环节的整体效能,未能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的合力;四是,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安全责任事故的法定损失赔偿标准偏低,“私了”现象普遍,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较多;五是,检查内容上只注重施工过程实体安全,而不注重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部分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措施,对有关责任主体的震慑力不够。

3.3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

一是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二是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三是部分监理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作出应有处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3.4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尚需完善

一是一些建设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游离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无资质单位挂靠、以包代管现象突出;二是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偏低,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科技进步在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三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领域的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缺少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安全评价、咨询、技术等方面服务。

4事故预测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安全管理实质上是被动的事故管理,忽视了事故发生之前,每一个工作环节潜在的危险,工作重点没有从事故的追查转变到事前的安全预测,这就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很难落到实处。

事故分析是对己经形成的伤害结果和经济损失后果的分析,这对总结教训、重视预防工作是必要的。但要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就必须开展安全预测工作。加强事故预测,研究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对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宏观决策,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全社会对事故规律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测原理与基本方法

5.1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预测原理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表面上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但其本质上更具有因果性和必然性。对于个别事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对大样本则表现出统计规律性。概率论、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等数学理论,是研究具有统计规律现象的有力工具。事故指标是指诸如千人死亡率、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等反映生产过程中事故伤害情况的一系列特征量。事故指标预测,是依据事故历史数据,按照一定的预测理论模型,研究事故的变化规律,对事故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结果预先作出科学推断和测算的过程。简言之,事故预测就是由过去和现在事故信息推测未来事故信息,由已知推测未知的过程。

事故指标是衡量系统安全的重要参数,因此,进行事故指标预测可以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决策和事故控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使其决策合理,控制正确。同时,事故指标的高低取决于系统中人员、机械(物质)、环境(媒介)、管理四个元素的交互作用,是人-机-环-管系统内异常状况的结果。进行事故指标预测,有助于进一步的事故隐患分析和事故原因分析工作。许多成功的事故指标预测案例也充分说明,它对安全管理与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安全生产及其事故规律的变化和发展是极其复杂和杂乱无章的,但在杂乱无章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规律性。安全事故的发生表面上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但其本质上更具有因果性和必然性。对于个别事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对大样本则表现出统计规律性。概率论、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等数学理论,是研究具有统计规律性的随机现象的有力工具。惯性原理、相似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为事故指标预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事故指标预测的成败,关键在于对系统结构特征的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5.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测基本方法

安全事故预测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保险业所开展的安全预测分析研究工作,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建筑业等各行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相继发展了许多安全预测分析研究方法。如: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事故趋势外推预测法、事故回归预测法等。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系统中含有大量的己知信息、未知信息和不确定信息,系统的构成等是已知的,而系统的技术水平、安全效果等是不确切的,因此符合灰色系统建模的特点。灰色系统理论认为系统的行为尽管是朦胧的,数据是杂乱的,但它毕竟是有序的,是有整体功能的,因此,杂乱无章的数据后面,必然潜藏着某种规律,而灰数的生成,就是从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中去开拓、发现、寻找这种内在的规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监督管理;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镇化不断深入也有效带动了我国建设工程事业的发展,而后者工作的不断完善也为前者提供了基本保障,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然而,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技术难度的不断增加,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刺激社会公众的神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保障民生安全,维护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生产,建筑工程生产由于位置固定、建筑结构复杂、产品多样化、施工作业非标准化以及动态性特点,决定了其安全管理问题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1]。此外,项目部与公司相分离、多个建设主体共存以及建筑单位目标导向的安全管理都会对建设工程安全问题造成比较大影响。在目前建设工程施工实践中,为有效保障项目质量施工安全,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监督注册,由质量监督站审核登记表中的相关内容,确认可行后方能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安全隐患;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建设、施工及监理等各环节的工作管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环环紧扣、滴水不漏;图纸会审及材料把关,确保图纸设计符合施工实践需求,对于建筑材料也应该使用现代检测技术确保质量达标;施工管理,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具体施工环节的操作实践进行监督,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从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实践看,对于其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1、安全监督保障不力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保障,主要是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加以控制和实现的,主要表现在:1)法律法规政策,在安全卫生管理领域,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建筑工程工程领域,《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规范作用[2],但是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存在缺陷和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交叉、重复和漏项问题,需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进行逐步完善。同时,政府在相关工作管理中,重事故处理而轻过程防范,导致很难为建筑工程提供安全保障。

2、企业安全管理薄弱

从企业管理层面看,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突破解决,如技术安全问题,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诸如卢浦大桥、奥运场馆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工程也给企业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3],如果后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革新发展,也很难有效保障项目质量安全。此外,很多企业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管理层的综合素质,未能从体系建设和技术培训的角度加以规范调整,特别是缺少对具体施工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培训,使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未能有效付诸实践。

3、违法惩罚效率低下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地方保护以及人情关系的影响,很多建筑工程的信用档案和信息记录与实际信息管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在对社会公布相关问题时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查证、认定和公布程序的不规范也使得对相关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很难做到科学规范。此外,即使曝光了一些违法问题,对相关管理单位和人员的处罚也未能做到客观公正,违法成本较低,没有起到有效的震慑规范作用。

三、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建议

1、完善监管法律制度

需要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加以规范,结合建筑施工生产实践,由相关专业机构组织调研论证,针对《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在工程建设实践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不足提出修正意见,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践进行不断完善和修正,使其具备更好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可操作性,应切实听取了解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想法,对相关观点看法进行综合整理,做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使相关保障措施切实落实到实处。

2、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作为建成工程项目的实施者,企业需要要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对该领域内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通过不断技术革新来为项目施工安全提供支持保障。在有效提供技术保障的基础上,施工企业更应梳理工作流程,强化贯彻安全管理意识。对于管理层,应将质量与效益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应突出质量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从整体宏观角度对项目质量安全隐患做到合理把握,并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对于操作实践层,应将相关安全意识落实至具体实践操作中,注重做好每一环节的细节工作。

3、加大违法惩罚成本

法律政策是前提,管理规范是指引,而惩罚措施则是最好的保障。规范检查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针对违反《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行为和相关安全事故,应从而处罚,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增加相应的违法成本,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管理工作实践也能起到很好的震慑和规范作用。

结语

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建设工程事业的日益繁荣,随着建设工程数量以及技术难度的不断增加,其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文章在简要介绍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旨在有效促进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健生.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强化管理[J].民营科技,2012(04):300.

篇4

关键词:高层住宅;施工;安全;质量

前言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而言,其施工安全及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施工企业为了完成特定建筑产品施工任务,从接收施工任务开始,到工程交工验收合格为止的全过程中,围绕施工对象和施工现场进行的生产事务的组织管理的统称。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

一施工安全管理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做好施工平面布置。施工现场要合理组织施工作业面,避免出现相互干扰;合理组织作业人员,合理编制作业面的工种、技术等级;合理安排作业流水线,避免危险交叉作业等。做到既安全文明,又合理使用平面和空间。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4)进行机械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由于长期磨损或意外损伤,可造成设备事故,甚至使周围职工受到人身伤害。要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有计划地检修,使其保持在安全运行使用状态,从而确保使用操纵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5)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在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二、质量管理

1)人的管理和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是直接参加项目建设的操作者、指挥者、决策者、指挥者。建筑项目的人员,作为质量掌控的对象,是防止发生错误。作为质量掌控的动力,是充分发挥建筑项目人员的主观性、调动项目建筑者积极性的作用。为了防止项目建筑者发生失误,加强项目建筑者的职责概念和品质概念,达到工程项目顺利按照要求完工的目的,除了增加职业道德学习,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岗位培训规则,改进工作环境外,还需依据工程自身的特点,从工程项目质量为着眼点,设立合理可行的奖励规则来进行对项目建筑者的掌控,保证工程质量。

2)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选用材料自身的好坏直接影响这工程项目的质量,因为项目自身的质量和设计没有多大关联。没有高品质的材料,建筑项目的品质就得不到保证。一购回材料进行验收。基本的操作就是对材料的形状、大小、性能、数量等进行验收。之外还要验收供应商随材料发过来的材料合格证、性能的介绍。二抽样送检。检查材料的外观往往无法正确的判断出材料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根据项目的要求对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对于部分重要材料的抽样送检过程要有监督管理人员或者施工单位的代表全程观测,保证取样达到项目要求,并且把抽样样品封存,直接送到试验机构。在项目在施工建筑时,要着重的注意以下几种材料的规格:结构材料就像水泥、砖、焊条、钢材类等,结构材料可以选择免检类的。绝对不能使用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材料,同时使用的材料需要质量监察技术人员的检测签字;对于配比得出的材料如砂浆、防水材料、混合土的配比,要有质量监察技术员在现场监察,按照标准进行配比,技术员做好现场记录;预应力以及钢筋混凝土的材料,要根据相关的标准准则开展检查,重要的部分不能漏过;对于新购买的材料和构件,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检测,达到标准才能在工程中使用。

3)施工方法的控制。建筑方法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措施,施工方法的管制和掌控主要由技术方法、建筑程序、组织手段、检测措施、施工设计等组成。一施工建筑技术文件。大型项目的施工建筑技术文件需要依靠电脑的帮助进行管制,这样才能确保技术文件能够动态管制,其电脑系统化也有助于技术人员查找。二建筑图纸、建筑图纸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有着最关键的影响。像工程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建筑队组长都需要对建筑图纸有详尽的了解,虽然他们关注的关心留意的地方不同,如质检工程师关心留意图纸的全部,而建筑队租场关心图纸的部分内容。在建筑时,图纸将会不定期的在每项项目检查中贯穿。三建筑方法的管制和掌控。首先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规章,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从多方元素考虑,尽力追求最经济最能确保质量的建筑方法。建筑方法必须分级审查。建筑方法审查后,做出建筑样板,反复的对建筑样板留存的问题进行纠正,直到能够符合建筑设计标准才能实施。

结语

在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着一条重要的原则:安全第一,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一项艰巨而且长久的任务就是增加对项目施工的品质管制、提高管理水准,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把工程品质放在各项工作的最前面,不断加强项目质量的管制,能够保证国内建筑物的施工品质,保证社会现代化健康顺利的发展。

篇5

[关键词]企业;安全事故;风险管理;预警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0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1 我国安全事故的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披露信息显示,2015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在持续下降,无论是从事故所发生的起数还是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均有一定的减少,两者减少的幅度分别为7.9%和2.8%。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问题因重点管理而实现基本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如煤矿行业中事故发生起数以及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3%、36.8%,多个行业领域事故实现“双下降”。

从我国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出现这类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不稳定状态,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和缺陷。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从而造成了事故的出现。因此,安全隐患的危害是极大的,其极容易造成事故,事故的发生不是无任何征兆的,企业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经过长期积累以后容易在某个时间点爆发出来而形成安全事故。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重大隐患还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如果企业能够对安全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那么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将会有一定的减少。对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逆转的,人员生命安全、财产损失等,都是无法弥补的,企业不能等到教训出现以后再去对生产进行改进。只有对安全生产隐患加强防范,才能真正做到事故前的预防,维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2 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2.1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2016年2月初,经国务院调查组认定,天津港“8・12”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2 案例分析

通过对天津港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大多是由于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或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所引起,或者由其中的两者作用所引起,抑或由三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在案例事发当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里一共储存了7大类、111种、11 300多吨危险货物,其中包括800吨硝酸铵、680吨氰化钠以及290吨硝化棉类货物。硝酸铵属于危险性极高的物质,是这起事故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元凶。

其次,事故是由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所导致。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自身存在一些缺点,如个人业务素质很低,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差,抱有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等等,所以工人通常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行为,从而直接导致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见,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因为工人自身的缺点。

再次,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纠正,安全检查人员发现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因素后,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在分析中笔者发现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其所引发安全问题的人员、材料、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隐患,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是不到位的,这直接导致一些基层生产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技巧,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从而使这些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非正常操作、违规操作及非法操作等现象。其次,受成本控制的影响,企业对一些安全设备的投入不足,认为安全管理设备无法产生有效的经济效益,企业对安全生产设备无需投入过多,这也造成企业安全防护措施缺乏,生产设备老化、陈旧等,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再次,企业在整体设计时缺乏安全战略布局的意识,安全生产环境整体规划不合理,这也就导致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存在一定的隐患。最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明确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对管理失职人员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日常有所松懈,忽略对企业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对一些安全隐患未能做到及时排查。可以说,管理上的漏洞是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最根本原因。

3 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要面对的是如何通过合理运用手中的资源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因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带来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企业只有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后,才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才能满足用户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从而保障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3.1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而言,安全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环节,这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首要工作,也是及早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不安全隐患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一定的安全生产指导规章进行排查,通过对设备的安装运行状况、维修情况以及生产人员的实际操作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隐患和危险,让员工在安全方面保持重视和警觉,从而构筑起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

3.2 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培育。因此,对企业而言,构筑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预警体系是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在风险管理组织和风险预警体系的配合下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预警体系所要防范和控制的是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通过协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整体运行秩序和功能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体系达到最优状态,以最大程度发挥其预警功效。基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体系可以通过风险报告、风险评价等方式来加强建设。

其中,风险报告主要是信息传递的一个窗口或渠道,通过报告的形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复杂风险情况传递给相关管理部门,以便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风险预警报告还可以对各个阶段的不同风险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各个阶段不同风险的特点进行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在风险评估方面,目前我国正在主推注册安全工程师,通过对企业要求必须配备安全工程师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在中小企业若无条件则可以通过聘用中介机构来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价和评估。

3.3 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企业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后,另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安全生产的概念,并使他们对相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以有效运用到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一些新招聘的员工,必须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文化的考核和专业培训,在获得相关认可以后才能上岗。而对于一般职工,也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普及安全生产文化知识。可以说,在企业的每一天经营中,要时刻谨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时时处处注意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生产的意识能够在每一位员工心中生根发芽,并时刻牢记。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1).

[2]陆雄华.地铁工程建设中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

篇6

关键词:土建施工;管理;安全控制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而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管理上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目前已逐步构成了具备现代管理概念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机制。但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不断涌现,施工管理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如此一来,施工管理工作的要点分析与对策创新就显得更有意义。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1 建筑施工活动空间狭小使不安全因素增多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造成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具,当场地窄小时,由于多层次的主体交叉作业,很容易造成物体打击等伤害事故。同时,建筑物体积庞大,外部形体形式多样,使得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防护措施随着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要作调整。对于目前在城市施工的超高层的建筑、特殊形体的建筑。其围护工作更受到空间狭小的限制,使得操作者危险度增加,高处坠落事故增多。

1.2 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

工程的建设是有许多方参加,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加上地区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建筑企业数量多,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参差不齐。这些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而当前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较单一,很多仅依赖经验、安全检查等方式,技术标准难以统一,难以形成详细的统一管理标准。

1.3 生产工艺复杂多变要求有配套和完善的技术措施予以保证

现代建筑物每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要求,形成了产品多样性的特点,导致每一建筑物的各道工序均有其不同的特性,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就各不相同,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施工现场上的不安定因素也在随时变化,故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就必须针对工程进展和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及时地采取安全措施,这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 在建筑工程中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人身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到损失,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搞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搞好安全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生产技术只有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搞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总之,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能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建筑工程事故频发,不但影响建筑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失,严重的会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进度。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 加强土建施工管理的措施

3.1 施工前的管理

一方面项目部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作业方法,并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供项目人员参考,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

另一个面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依据营业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营业部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作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的进行材料的准备。

3.2 施工时的管理

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施工现场堆放的各种物料分类放置,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对楼梯口、进出口、洞口、预留管道口等进行严格围蔽保护,建筑进行全封闭保护,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安全标志牌。给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配备安全帽,给高处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带,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让所有施工人员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增强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防护方面,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坚决淘汰已报废的机械设备。对购买使用的设备一律实行备案制度,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禁止对运行中的设备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以保障施工设备正常运转。

3.3 施工后期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入到后期时,所涉及到的专业也更多,如装饰专业等,此时各工程交叉繁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还会关系到已施工完成的分项保护等问题。因此,对于施工管理来说,后期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施工进度保质完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从经济、管理、技术、组织等各方面入手进行施工后期管理。应在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部门的管理下,根据工程项目后期施工专业性质、规模、特点等来设置施工后期管理的岗位职能,真正实现人员结构科学合理、高效率办事,同时能够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后期工序质量进行实时检查与不定时抽查,并做好前后工序交接工作,包括工作面的控制与安排、施工机械设备与材料的供给、成品保护、交叉施工环节处理、施工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内容。

4 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施工管理创新需从观念、技术及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创新。观念创新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工程项目施工由建筑企业承担,因此,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项目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安全施工是建筑领域中的头等大事,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离不开企业的安全管理,有效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而且还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此期间积极做好安全施工的技术性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柱高.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J].科学之友.2011,(06)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社会效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约束条件;施工质量

1引言

从广义上讲,安全就是预知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且为了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从狭义上说,安全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科学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所产生的人身伤害和损失问题。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灾害,不造成损失、伤害。

2建筑施工项目及特征

2.1惟一性

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都有其明确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建设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的服务是其功能目标;在项目生产运营期获得相应的回报是其效益目标。在诸多建筑施工项目中,即使是同类建筑施工项目,因项目建设的时间、地点不同,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和约束条件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内容、项目建设的过程和项目所能达到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总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

2.2长期性

建筑施工项目从投资到资本回收,从破土动工到形成产品,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工作,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销售阶段等。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通建筑施工项目需要2-3年的时间,规模稍大的综合性项目需要4-5年,而一些大型项目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2.3时序性

尽管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但是实施过程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不仅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使许多工作受到审批程序的制约,而且也与建筑施工项目这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要求有关。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进行,以缩短周期,降低风险。

2.4整体性

一般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多个单体工程组成,彼此紧密相关。通常在总体设计之下,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只有各类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发挥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功能。

2.5固定性

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是项目建设成果的固定性。建筑施工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包含有一定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项目建设成果必须固定在某一固定地点,受当地资源、气象和地质条件的制约,受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受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这就是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

2.6复杂性

建筑施工项目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涉及面广。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二是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和市场环境对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目标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

2.7动态性

建筑施工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中,在项目不同阶段其对项目投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项目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建筑施工项目的动态是绝对的。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变化。

2.8风险性

与一般项目相比,建筑施工项目根本特征是投资巨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集巨额资金是有风险的。由于建设周期长,很多因素有可能变化,也会给建筑施工项目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项目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充满着竞争,激烈的竞争增加了风险。此外,建筑施工项目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建筑施工项目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特征

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与一般工业生产不同,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尽管有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受施工工艺、施工时间、施工场地、施工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变化很大,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多变性、复杂性,增加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给施工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事故隐患。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具有的特征。

现代安全管理强调在生产中做好预知、预防工作,尽可能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统一、安全与速度互促、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关系,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目标管理,坚持动态安全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4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4.1安全管理内涵

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从管理的范围和层次上看,安全管理包括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两部分。宏观安全管理是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手段(包括法律、经济、文化、科学等)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活动。实施宏观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构;微观安全管理是指安全生产主体(企业及其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所采取的旨在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行为。

我们经常提到劳动保护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管理的含义大体相同,在我国两者是通用的。但在欧美各国,一般将安全管理或劳动保护称为职业安全与健康。这主要是我国和欧美各国安全管理内容的差异所致,目前我国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分开管理,而欧美各国大多数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综合在一起管理。为了更好地对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对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综合管理将是我国未来的努力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

4.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内涵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绝大部分的事故与各种管理因素有关,可以说,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施工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是直接的、具体的微观管理。

4.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流动性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法规性

(4)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渐进性

5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准则,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问题历来倍受社会关注。建筑安全既是建筑业的基础,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136-01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还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信誉各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个从业人员要形成共识,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自觉把安全施工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处理好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从思想上、工作上真正到位,确保施工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1、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作用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体系大,施工人员组织复杂,工程设计、建设工期较长,施工原料细目多、机械设备种类多,可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针对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安全管理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或避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为了减少或避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也是非常严肃细致的管理工作。随着现代、筑学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整体管理水平的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要坚持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理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需要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所有参与人员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我们一般把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两部分:一是通常所说的质量和安全密不可分,建筑工程完工后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使用的问题,这样的安全问题是由质量来决定的,也就是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安全;其二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意外伤害事故,这个安全概念与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无直接联系,而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意外伤害而发生的安全事故;由于建筑事故出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较大,伤亡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而建筑行业是事故多发性也使我国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在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建筑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行业。因此,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施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3、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提升对安全管理的重视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密切相关,它同时也决定着施工企业是否能不断发展,主管部门以及业主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将其当做核心工作来抓,必须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难度和效果,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对施工安全的认识。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水平,使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能够提高自身责任感以及自觉性,进而加强安全施工意识,使其能够提高施工人员自我防护能力,进一步使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整体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门,不仅是保证建设施工效率的关键,还是推动建筑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基础。对于建筑行业企业来说,如何制定出科学、有效、体系完整的安全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系统改进和补充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因为具体的规章制度建设项目提供更好的约束和指导,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来说,这种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应该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

3.2.1 首先,必须专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来改善和规划。目前,很多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管理工作不是一个相对完美的规范和标准,并给相应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导致各种安全管理问题频发,必须完善安全管理法规的高度重视,以确保其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3.2.2 其次,改善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实施效果于安全管理更直接,只有具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才能够保障其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落效果,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有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还必须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保证履行这些责任。此外,完美的系统也可以结合相应的奖惩体系,针对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惩罚或奖励,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责任,保证责任的实现系统。

3.2.3 最后,还应该完善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针对安全事件发生时,相应的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安全事故的影响和威胁降到最低,在平时针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制度阐述,以确保它能在正确的时间发挥自己的价值和功能。

3.3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施工人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都较为低下,施工过程中也只是凭借自身经验进行施工,由于其安全意识的不健全,为安全隐患的发生提供了机会。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十分必要,经常性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增强他们安全意识的必要手段。基于此,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在具体的施工中时刻注意安全问题,针对具体的施工工艺操作具备较强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施工技术手段,此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学会自救和自我保护,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避免出现人员伤亡。

3.4 加强文明施工现场组织措施

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小组,确定各级主管的文明建设,和头部的成员形成一个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组织,共同对本工地的文明施工进行负责。同时要建立健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检查制度,教育培训等。依据我国相关规定,文明施工主要包括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堆放、现场住宿、现场防火、治安综合治理、施工现场标牌、生活设施、保健急救、社区服务11项工作内容。要严格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规定落实管理措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严格组织工地文明施工的验收,同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工作人员的力量和智慧,建设学习、创新,在创新的研究进展,努力改善企业的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4、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良好的安全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能保证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节省了建筑成本。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顺畅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切实提升自身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就当前的安全管理现状而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安全管理仍是相关管理人员在未来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包含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从业人员安全作业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强化责任追究。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意义是: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行政;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二、建筑业界实施《安全生产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逐步有所好转,各类伤亡事故呈下降趋势,对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但《安全生产法》在实施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普法教育存在死角

自《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政府及企业采取了各种形式进行普法教育,取得了一些进展,国民的安全素质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民的安全素质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目前全社会安全生产的法制意识不强,以人为本、依法治安的概念尚未普遍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普法教育入手,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二)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的形式主义十分严重,为了利益最大化而漠视对生产工人合法劳动权益的保障,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部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所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一知半解,无法对施工队进行有效管理。

(四)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五)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六)工会权力落不到实处,职工安全权益得不到保证

工会有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合法权益的权力。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会组织失去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主要表现在:工会对劳动合同安全内容缺少监管;劳动者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紧急撤离避险权等防范事故的权利难以实现;企业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劳动者的工伤待遇没有保障;工会履行“群众监督”的职责得不到贯彻等。因此,必须加大工会对劳动者的保护监督检查力度,对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进行检查指导,切实履行工会职责,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结合安全生产法对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一)规范建筑市场,提供公平、合理、平等的竞争环境

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违反建设法定程序和没有办理施工许可证者,建设单位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建设行为。凡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对安全问题整改不力,或是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依法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正、限期不准承包工程或停产整顿、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和相应的经济处罚,决不姑息迁就。

(二)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夯实企业基础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出总的安全管理目标,包括伤亡事故指标,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目标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企业要建立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并建立事故档案。每月要填写伤亡事故报表,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进行报告,并认真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将安全工作的违章情况、评估评价与招投标挂钩;对于“三类人员”(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到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招投标手续;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按相应规定扣减商务标书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企业,酌情给予暂停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处分。项目部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将安全管理目标按照各自职责逐级分解。

项目部制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考核。不仅要全面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而且要创新管理方式。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自查月报和安全诚信月通报以及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联动三项制度。通过报表,建设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在建工程的数量、进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安全诚信行为的月通报制度的实施,各建筑企业增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减少了各类违规、违法操作行为,确保了建筑施工安全。

(三)提高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对搞好安全工作至关重要,要加强宣传,不断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特别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将安全管理单纯靠政府强制的被动行为转变为企业自愿参与的主动行为,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管理模式,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从“外部要企业安全”向“企业自己要安全,企业会安全”转变。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进一步重视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机构、人员、职能、经费”问题。

(四)确保安全设施的投入,保障施工安全

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设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使安全投入这一重要前提得到有力保障。随着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也应适当提高取费标准,增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定额费用,使定额费用与安全投入相匹配。加大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力度,把好入场关。特别是对塔吊等进行垂直运输作业的起重机械必须作为特种设备采取备案、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

(五)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员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企业中应该是必修课,而且应该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使“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落到实处。安全教育培训要形成制度,适时适地,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讲求实效。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项复杂工程,关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只是预防事故、提高生产安全所走出的第一步,如何保证在工作实际中较好的贯彻落实将任重道远。因此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每个国民做出自己相应的努力,为创建安全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雷斌. 如何加强城市安全生产监管[J]. 中华建设. 2012(05)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1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是建筑业恒久的主题,是百年大计的大事情,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与安全。建筑工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多等特征,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这一切都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生产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的进度控制与质量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而,建筑企业必须抓好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下面分别就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方法进行探讨。

2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木。

2.1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2.1.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测的首要环节

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某些场合,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难度大,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一进行适当的深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2.1.2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筋、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二次检测。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2.1.3抓好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2.1.4重要的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环节

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果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二种含义:①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②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垂直、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确且有灰碴、砌体粘灰面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砂、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现场施工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措施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止,如地面面层、油漆、裱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须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1)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

(2)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理、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一般材料均需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进口材料的商检报告等。

(4)抽检: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抽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5)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

(6)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7)设置质量管理控制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控制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控制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控制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在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个环节固有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以消除隐患,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现代安全管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现代安全管理示意图

3.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状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因为,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 所以,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3.1.1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形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而将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

3.1.2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安全施工系统模式如图2所示。工作指令、操作规程是法令、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安全技术水平是社会实践的体现;环境干扰是周围因素对人的作用,而心理行为是来自人自身的影响。

3.1.3安生管理系统的内容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分析、评价及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1)安全分析。

这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操作、环境、可靠

图2施工安全系统模式图

以及系统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分析正确,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分析要从人员、环境、技术和设备几方面着手:

①在施工作业中人是起关键作用的主体,各种指令由人发出、接收、执行,所以,做好人员的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人员的安全管理,要依据人员的个体心理、年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安全意识、疲劳程度等缘故进行。

②环境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良,容易造成分心、烦恼、紧张、反应能力差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儿方面。

③至于机械与设备,其设计与安全装置对于施工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价。

可以从数量上说明解析对象的安全程度,使人们得出可供比较的概念。它能够正确地提示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对危险进行大致的分类,并针对系统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规章制度。评价的主要指标有:人的生物节律、人的精力、人的条件失误率、人的意识状态可靠系统、设备故障率,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3)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这是经过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来协定的,当找出或预测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后,要依据对象和条件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局部控制方法。事故控制方法大致有:消除法、保护法、控制法、隔离法、保留法和转移法等6类。总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项工序,都需要进行危险性研究。①对整项工序的过程作充分了解。②利用鱼刺图、事故树等科学分析方法,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让施工人员明白其所从事工作的内在危险实质和危险因素,使其在工作中提高警惕,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③对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④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操作程序,使安全事故频率和强度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