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院管理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顺应改革 全方位推进智慧的医疗
2009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产业都积极投身到医改当中。IBM“智慧的医疗”不仅在时间上契合了医改方案的,更契合了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是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尽管国家的新医改方案已经制定,但是新医改的目标和要求的具体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普及性和覆盖面的增加,如何实现医疗保障体系的高效、安全、广覆盖地运行?近年来国内大型医院的业务量、门诊量、运营收入等都有很大提高。如何在医疗业务急速扩展的情况下,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经营者以及医院的院长们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潜在推动。随着各地医改具体实施细则的不断颁布,公立医院改革、区域医疗体系建立、以及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改善,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为医疗信息化厂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舞台。
IBM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的厂家,一直关注如何将先进的IT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相结合。近一年来,面对当前的医改形势和医疗卫生领域对信息化的需求,IBM在能力、资源、解决方案成熟度以及对中国用户的适用性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公司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省市级卫生主管机构、大型的医疗机构、社区、制药、以及医疗流通等领域积极寻求发展,业务涉及战略规划、发展路线、信息成熟度、信息基础架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标准、医疗业务规范化等等。IBM中国区政府于公共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利用自身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积累和研究,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推进智慧医疗的开拓与落地。通过联袂合作伙伴展示IBM在医疗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我们将向业界证明‘智慧医疗’不仅勾勒了医疗信息化的美好未来,还涵盖了一系列洞悉行业需要、切实可行、且覆盖从区域医疗协同到医院信息化改革的全面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 促进政府服务创新
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推进区域医疗的实施和建设,各地卫生局都进行着各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电子健康档案和开放标准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并迈出创新的第一步。由于医疗信息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各级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将成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生态链中的核心角色和第一推动力。作为中国区域医疗改革创新合作伙伴的IBM公司,也借助智慧的医疗以及自身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能力配合各地卫生局在医疗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广州,IBM在对广州市卫生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广州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各卫生专业领域主要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软件选型以及实施方法等详细方案。为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的方案指导。
在云南,IBM与云南省卫生厅合作,全力打造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的省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基于SOA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公共卫生整体规划项目。实现了全省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新农合等各个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成为云南省卫生厅的信息中枢。
协作创新 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IBM作为中国医疗行业创新合作伙伴,凭借多年来服务于医疗行业的丰富经验及领先的信息技术,一直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开展不同医疗领域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积极推进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
IBM与飞利浦的合作将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信息技术与临床技术的紧密融合。IBM的动态基础架构和虚拟技术将为飞利浦在PACS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打开局面。与SAP的合作,IBM将在项目咨询、管理实施、动态基础架构等方面对SAP进行支持,共同打造创新医院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医院整体运营。IBM与天健科技的合作,将联手打造基于IBM云计算架构的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低成本、易管理且可以按需灵活扩展的信息共享平台,致力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新模式的开发与探索。
今年,IBM还携手多家国内合作伙伴实施院内信息系统整合。IBM与南京海泰公司开展了电子病历等临床应用软件研究和开发合作,以及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与福建实达软件公司开展HIS系统开发合作;与西安华海公司开展PACS系统的开发合作;以及与广州怡捷科技公司开展临床检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合作。
IBM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实现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s Planning, HRP)及业务智能分析系统,使全医院后勤系统能实现数据流、业务流、财务流的三流合一,并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管理信息,助力医院管理层优化决策,让院长可以了解医院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实现高效智慧运营。
“智慧医疗的实现绝对不是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能独立完成的。IBM一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通过整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实现协作创新,一起打造更全面的智慧解决方案,携手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IBM新兴市场医疗行业高级方案经理Fahara Nakhooda表示。今后,IBM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进行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共同勾勒“智慧医疗”的美好蓝图。
推进标准 实现区域和系统的交互
IBM在中国的智慧实践同样体现在对开放标准的推动之上。多年来,IBM一直坚持合作与创新,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标准的研究、建立和推广应用,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能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
IBM与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采用符合IHE开放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探索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等内容。同时,双方也将推进建立浙江省医疗应用开发、测评、认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测评认证,共建支持开放标准的生态系统,发展壮大浙江省医疗行业信息化服务,助力医疗卫生国际国内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IBM联手海泰、嘉和、联众和杭创等合作伙伴,建立基于其区域医疗解决方案(HIE)的临床共享和互操作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不同应用开发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避免受制于供应商,维护用户对数据长久的访问权、开放性和继承性,提高采购资金支出的长期有效性。
篇2
广东省中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历经近80年的发展,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医院在2011年全年门诊量超过了600万人次。目前,医院床位超过3000张,拥有8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连续10年成为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之一。
1984年大学毕业,陈达灿就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成为了一名中医大夫;到1995年,他已是一名年轻的科主任;1997年进入医院领导层,成为了医院的副院长;现在,陈达灿做了医院的“掌门人”。在这些年当中,陈达灿亲历并直接参与了广东省中医院信息化建设从起步到发展的全过程。
中医院一定要走向现代化
广东省中医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医院信息化建设,一直围绕着“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来进行:一个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所有系统的建设目标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来进行。四个基本点――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中医药疗效的提高,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中医的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医院的区域化管理创新和医院的区域化发展。陈达灿介绍说:“我刚来到医院时,信息化建设还没有成为医院建设的主要工作,广东省中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从是1988年开始的,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整个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很朴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病人的就医效率,解决病人在医院的停留、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实现有效缩短病人候诊时间。实践证明,信息化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广东省中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与医院的整体建设发展规划融为一体的。从1999年开始,广东省中医院又陆续部署了住院系统、门诊信息系统等。自2001年,广东省中医院开始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现在已经完成了基于电子病历的门诊信息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以及住院医生工作站等信息化系统,门诊病人从基本信息登记、挂号、看病、计价收费、取药等环节都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便捷地完成。广东省中医院始终在中医现代化方面不断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极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有效介入传统中医治疗,利用信息手段解决诸如中医的效果验证问题,利用临床累计数据分析疗效从而以全方位、可量度的方式分析疗效和患者反应,让中医疗法在慢性肾脏病等的治疗中能被广为接受。2009年,广东省中医院被选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之一,其信息化发展也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广东省中医院作为一家承担着医、教、研三位一体职责的中医医院,仅仅在提升患者就医效率方面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2009年4月24日,广东省中医院与IBM公司共同启动了医院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一期项目。一期项目将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住院病人完整信息整合平台,将帮助医院解决复杂的临床信息集成问题,提高临床信息的再利用能力,为临床科研搭建技术平台来实现总院和分院信息共享模式,同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医院辐射区域医疗信息应用与共享服务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完成前置项目验证,广东省中医院和IBM公司紧密合作,清晰整合分析历史数据,克服了诸多技术挑战,以帮助在一期阶段实现中医院院部和各个科室之间复杂医疗数据的整合和信息的共享。此平台的核心是基于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模型,它能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最终还将与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陈达灿说:“追溯广东省中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是,1988年~1999年期间建立了以医院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以及2007年至今正在建立的面向中医知识管理,面向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面向区域医疗共享的医院信息系统。其中1999年~2007年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医院建立了以临床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以及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护理信息系统、检验系统(LIS)、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等,实现了医院服务流程的改进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医院通过各种自助系统、区域化全院级PACS系统、区域化LIS系统等的建设,改进了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只考虑在解决患者病痛方面发挥作用、进行管理是一种低层次的管理。作为我们这样一家大型的中医院,应该站在行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信息化建设也要站在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如何推动中医院建设成为现代化医院的角度上去思考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前任院长吕玉波在这方面非常重视,特别是在信息化如何提升临床科研水平方面有很多深入的思考,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区域信息化和中医药数据挖掘等方面开展着深入探索。”
“穿上西装”还是“中国人”
中医药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院必须把“传承老一代的经验和知识,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作为己任。因此,广东省中医院特别关注知识传承、文献积累,以及中医药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医院的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知名老中医的知识传承,及中医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都在系统中很好的实现了。与此同时,医院还建立了中医名医医案数据库和古籍数据库、知名老专家远程教学系统,大大提高了中医经典的传承和发扬。中医专科文献库为中医专科的积累以及专科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近几年来广东省中医院通过IBM领先的解决方案深入落实“新医改”政策,建立了高效透明、惠民可及的智慧的医疗体系;尤其针对中医临床特点,借助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造了兼顾中西医学差异的现代医院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广东省中医院在中医药知识传承的工作中,早在2007年就与IBM公司合作,用语义化分析技术实现中医数据的自然语言分析,使医生在完成临床任务的同时,实现科研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解决了困扰目前中医发展的临床和科研数据无法共享的瓶颈问题。陈达灿说:“如何继承和发扬好中医药,始终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要继承和发扬好中医药,就必须充分挖掘和继承古今中医药文献中的精髓,必须充分挖掘和继承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的经验,必须充分挖掘和继承安全有效的信息,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是实现它们非常好的方式。这些年来我们围绕着提高临床疗效,坚持对每一个病症进行研究,尽管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我们深深感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最前沿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来应对中医院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与此同时,陈达灿还阐述了自己从事中医事业多年形成的一个理念:中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任何现代科学文明的东西应该都为我所用。中医药虽然是传统的文化瑰宝,要赋予这个医学学科在当代的创新理念,就需要把现代科学文明成果为我所用。陈达灿举例说:“中国人不是一定要穿中山装才是中国人,现在中国人大部分都穿上了西装、打了领带,虽然服饰有了变化,但本质没有变。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技术,随着时间的推进也应该与时俱进,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的内核也在不断的完善。那么,如何用现代技术为我所用呢。我们中医药有很多技术都是一对一的,用传统模式进一步拓展和利用老一辈留下的经验,显然已经太慢了。中医的知识存在于各个医生的头脑中,信息化手段是个人智慧变成集体智慧,又把集体智慧让更多人掌握的有效手段。中医有很多是隐性的技术,许多内容要不断积累后,一些显性的东西才能浮出水面。我们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对中医的知识管理,特别是在隐性知识显性化方面下功夫,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看到这些方向后,我们在2007年就已经用语义化分析技术实现中医数据的自然语言分析,使医生在完成临床任务的同时,实现科研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解决了困扰目前中医发展的临床和科研数据无法共享的瓶颈问题。”
目前为止,广东省中医院利用临床科研整合平台成功地推动了中医临床科研能力。例如:利用语义化电子病历所提供的量表功能,实现更方便的在临床过程中采集具有科研价值的高质量病历数据,避免医生的临床与科研数据两次录入问题,将医院诊疗病人规模转化为科研优势;基于CDA标准的整合平台,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临床信息整合,集成了病历、医嘱、检查、检验等各种临床数据,使利用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证明中医诊疗方案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利用科研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支持研究人员自定义多角度的数据分析,从而探索病例的潜在规律,甚至建立某些疾病发病治疗规律的疾病预测模型,推动中医诊疗水平的提升。
信息化要为医患双方共同服务
中医的历史在我国已经传承了5000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在国人心里有着特殊的感情。陈达灿感慨的说:“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可和期待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很多患者走进中医院大门时的心态和心情,与他们去一家西医医院就诊时相比,是有微妙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必须让这些患者得到最好的服务、最好的诊疗,以及最满意的就诊体验。我们医院连续10年都是中医院中就诊患者数量排在前列的。为什么这么多人认可广东省中医院?我想,应该是我们始终坚持‘立足患者'的这一方针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这一轮的公立医院改革中,我们始终强调医院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要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医院的公益性放在首位。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医院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利益和健康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对医生的要求也很高。一方面要把患者的相关数据拿到手,作为诊疗的参考和辅助;另一方面,又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准确的诊疗过程。一开始会有医生觉得,看得细致、花费时间长就是对患者的负责,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体现。但是医院有另外一种思考,一个患者来就诊,如果可以5分钟之内就给他确诊的话,为什么一定要花10分钟的时间给他诊治。不光这个患者在医院白白花费了5分钟的时间,同时,没有看上病的那些患者就要再多等待5分钟,积累下来,会有很多患者不能在当天就得到医生的诊治。那么如何让医生又快又好的服务患者的同时,自己也能掌握更多的患者相关数据呢,经过实践证明,信息化手段是实现双赢的保障!”
基于这种思考,广东省中医院应用了临床诊断、教学科研、质量管理的信息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全部科室的割接上线工作,成为医院的核心系统之一。借助该系统,广东省中医院不仅实现了院内系统整合,也奠定了未来“总院―分院”共享和面向医院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模型、系统架构及接口方式等基础框架。与此同时,广东省中医院在诸多前沿性研究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两个预测模型――慢性肾病预测模型和脑中风预测模型。此前的医生诊断,只能依靠个人经验进行描述,但是有了预测模型之后,就能根据模型数据提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病人发病的概率。对问诊的病人而言,也能够得到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方案。这一平台的建立对于提高中医药对疾病治疗、研究、评价、规范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有重大意义。 陈达灿说:“我们在今后还将通过搭建分析决策支持系统解决诊疗量等问题。比如,医院将通过分析决策支持系统预测到每年某几个月份为肺病发病高峰期,这段时间肺病病患会明显增多,医院可因此投入更多相应医疗力量、安排增设肺病病床等,做到利用系统提供的数字性支持,实现防患于未然的同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信息化在集团化医院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广东省中医院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大德路总院、二沙岛分院、芳村分院(广州市慈善医院)、珠海医院、大学城医院五家三甲医院,以及广州下塘、天河、罗冲围和香港四个分门诊的大型中医院。医院正在向着集团化医院的方向发展。广东省中医院即将上马的“跨院整合平台”项目,就是为医院这一未来发展方向服务的。该系统的目的是帮助医院进一步加强集团化医院优势和建立区域辐射服务能力,例如:借助跨院服务平台,优化集团内部各家医院配置的诊疗资源,建立跨医院跨地域的服务理念,病人可以选择更舒适的住院环境的同时,也能享受异地的专家临床服务;打破部门和医院的界限,为整个集团内临床一线人员提供每一个病人完整的临床信息;逐步实现集团医院经营管理的核心化,以及医疗服务网点化和社区基层医疗的协调。
谈到集团化医院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时,陈达灿表示:“我们医院的信息系统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如果不把它们整合起来,那就成了一个个孤岛和烟囱。我们现在已经初具集团化医院的模式,如何在各医院之间形成互联互通,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的保障。比如一位患者在总院就诊后,又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在珠海医院再次就诊。我们必须让患者得到延续性的诊疗服务,而不是到了珠海医院后所有的诊疗过程又重头开始一次。与此同时,为了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我们的大夫也会到不同的分院去出诊,那么他就会要求无论身在哪个分院都能看到所有自己负责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所以,我们必须用信息化的手段把各分院、分门诊之间的消息、数据共享起来。”
目前,广东省中医院已经建立了区域化的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检验系统、影像系统,建立了基于国际HL7 CDA标准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跨院区的患者资料互认、跨院区的患者互转、跨院区检验条码和检验报告的互认、跨院区的流程优化(跨院的影像专业组、跨院病理诊断)等,为集团化医院的发展以及区域化的数据交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医院综合协同办公系统的上线,改进了办公方式,使各种集团化医院内部办公事务处理可完全基于网络环境完成,并形成医院内部公文流转、流程审批等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决策的协调性,提高了整个集团化医院的管理决策效能。
如何继承和发扬好中医药,始终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要继承和发扬好中医药,就必须充分挖掘和继承古今中医药文献中的精髓,必须充分挖掘和继承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的经验,必须充分挖掘和继承安全有效的信息,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是实现它们非常好的方式。
采访侧记